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2024-06-08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精选8篇)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1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产妇由于自然分娩困难等选择剖宫产作为临床分娩方式, 但进行剖宫产会对产妇产生一定的伤口, 术后对产妇进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50 例产妇, 探讨剖宫手术后的疼痛护理与心理疏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50 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 年龄23 岁~36 岁, 平均住院时间7 d;其中单胎产妇100 例, 双胎产妇5 例, 瘢痕子宫产妇15 例, 臀位产妇4 例, 巨大儿产妇2 例, 胎儿窘迫产妇7 例, 头盆不称产妇11 例, 胎盘异常产妇6 例。对150 例产妇进行的剖宫产手术除2 例产妇术后出现了不同症状的并发症外, 余均剖宫产手术取得成功。

1.2 方法剖宫产手术方法:本组对150 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均进行连续硬膜外麻, 在产妇的妊娠晚期时经腹切开产妇子宫, 取出胎儿以及其附属物从而完成剖宫生产。

对150 例产妇均进行常规的术前护理以及剖宫产术中的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剖宫产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剖宫产手术中, 对150 例产妇均做好常规的器械准备, 手术中留待巡回护士以及助产士, 剖宫产手术中需要对产妇的情绪以及安全进行保障, 要求做好剖宫产手术中的护理观察以及措施预案。

完成剖宫产手术后, 需要观察产妇的卧位及活动规律, 此外好需要做好术后伤口的处理, 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术后合理饮食以及感染区预防进行指导,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止痛药物进行术后的疼痛缓解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后的疼痛护理以及心理疏导进行干预护理[1]。

1.3 观察指标观察产妇分别在术后24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状况以及产妇剖宫产手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剖宫产后观察组产妇的术后24 h的VAS评分为 (3.34±0.75) 分, 术后72 h的VAS评分为 (2.12±0.80) 分, 对照组产妇的术后24 h的VAS评分为 (4.92±0.86) 分, 术后72 h的VAS评分为 (3.84±0.90) 分,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5, t=4.74, P<0.05) 。观察组止痛药使用者38 例, 占50.7%, 对照组使用止痛药物者59 例, 占78.7%, 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2, P<0.05) 。

3 讨论

3.1 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进行的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主要包括剖宫产术后的饮食护理, 多饮促进排气和肠胃蠕动的食物, 对产妇的休息以及体位护理剖宫产术后产妇需平卧, 如果产妇恢复状况允许, 剖宫产术后2 d~3 d就能够坐起, 以助于恶露的排出[2]。

并发症的预防方面:首先, 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为24 h~48 h, 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产妇的膀胱充盈, 术后产妇需要进行咳嗽、咳痰等来增加肺活量, 以防止剖宫产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其次, 产妇需要保持外阴清洁, 以免出现逆行感染[3];最后, 应注意剖宫产术后12 h内的阴道流血现象, 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3.2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措施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产妇的疼痛护理以及心理疏导护理:剖宫产后产妇应给予舒适卧位, 在剖宫产后需要进行及时的系腹带处理, 处理可选取产妇半卧位, 采用这一手段来减少产妇的手术伤口张力;此外, 护理人员需要教导产妇进行有效的咳嗽以增加肺活量, 在咳嗽的同时产妇需要轻轻地按压伤口;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舒缓的轻音乐播放等途径来转移产妇注意力, 要根据医嘱给予产妇止痛药物;在手术后需要将导尿管和输液管进行良好的固定, 观察产妇手术伤口有无出血现象, 对于术后的护理操作要求尽可能轻柔、集中, 减少移动产妇的次数, 产妇需要保持会阴清洁, 遵从医嘱进行抗生素以及宫缩剂的应用;最后, 医护人员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护理, 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讲解以及心理疏导, 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 同时需要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以及采用母乳喂养, 以助于产妇子宫的恢复[4]。

本文结果显示, 2 组产妇的术后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看出对产妇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疼痛护理, 对于产妇的心理缓解以及疼痛缓解效果比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疼痛护理的产妇护理效果要好得多。

综上所述, 剖宫产手术后进行适当的疼痛护理以及心理指导, 对减轻产妇的术后疼痛和缓解心理压力等术后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艳, 王荣跃, 程君君, 等.护理干预对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5) :148-149、152.

[2]赵华.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0) :72-73.

[3]金海燕, 何兰娟, 叶彩眉.舒适护理对剖宫产患者疼痛及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6) :111-113.

[4]马军霞, 孟德娥.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6) :102-103.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2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395. 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53-01

伴随人们物質生活标准的逐渐升高与国家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心血管内科病症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几率呈现出年年增加的趋向。消极心理情感未能实时排除的时候,将干扰病人的神经免疫调节功能,减弱机体的抗御能力,加快病情蔓延,不益于病人病症治愈[1] 。所以看护人员不仅需要予以常规护理,而且还需要实时予以心理疏通,解除病人的各类不好心理情感,此针对提升病人的护理成效、完善病人病症治愈之后的预防、升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使得研究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使用成效,选用该医院医治的36例心血管病症病人实行剖析。

一、材料和办法

1普通材料 选用该医院2011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收留医治的36例心血管病症病人,把他们随机划分成观察组21例及对照组1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44~76岁,平均年龄58岁;冠心病15例,高血压13例,心肌梗死8例。两组病人普通材料相比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P>0.05),具备可比性。

2列入标准病人无意识障碍,都可以清楚的说明自身想法;没有严重心理病症或者另外干扰该研究进展的病症。病人都是主动参加该研究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3护理办法观察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并结合心理疏通护理,对照组病人只采用常规护理。(1)常规护理办法:予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内科病症的一般看护。(2)心理疏通看护:①病人进入医院的时候,医护工作者应该亲切接诊,使病人感触到暖心、娴熟的医护,提高病人的恢复健康的自信;②朝病人讲授病症的得病原因、病症状况、对应医治办法和治愈之后的预防,去除因为病人对病症不清楚而产生的不好心理感触;③在实施对应护理工作的时候给病人详尽仔细地讲述护理目标、程序、或许产生的并发症与对应的解决方案,让病人明白操作是使得医治病人的病症,进而去除病人因为这个带来的不好心绪,来获取病人的主动配合;④严密注视病人的心理行为转变,实时予以病人心理疏通,减少他们的不好心理感触,建立及加强病人治愈的自信。

4评判标准,(1)具有成效:病人得病情况好转,临床心内科病症症状与身体症状不存在了,且焦躁、烦闷等不良心理情感消散;好转病症现象:病人心内科疾病症状与身体症状都有所好转,病人不好心绪也有所改变但是没有全部消除;无效病症现象: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身体症状没有改变,且不断处在焦躁等不好心绪中[2] 。(2)选用焦躁自评量表(SAS)和忧郁自评量表(SDS)评测病人心理情况。与病人最初进入医院时及出院之前由医护人员给病人讲授并协助填写。把全部题目共得的分值加和就是病人得分,分值愈高,表明心理问题愈厉害。自评量表中得到分值40分及以上是焦躁与忧郁,且随着分值增加,病症愈厉害,当焦躁转变成安心,忧郁转变成愉快,没有医治自信转变成充满自信可以以为产生心理干涉之后病情好转。

5统计学办法选用SPSS13.0软件实行统计学剖析,计量材料选用t检验;计数材料选用χ2检验。把P<0.05视作差别具备统计学作用。

二、结果

1两组病人看护之后的看护成效对比观察组病人中具有成效的病例11例,好转病例8例,没有成效的病例2例,总的有效几率是90.48%;对照组病人中具有成效病例5例,好转病例3例,没有成效病例7例,总的有成效几率是53.33%。两组总的有成效几率对比,差别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

2两组病人的心理改变情况对比如下表格

经过以上表格数值的比较可以得出,护理之前两组SAS、SDS评定分值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P>0.05),护理之后两组SAS、SDS评定分值比较,差别具备统计学作用(P<0.05);观察组护理的前后SAS、SDS评定分值比较,差别具备统计学作用(P<0.05),对照组护理的前后SAS、SDS评定分值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P>0.05)。

三、讨论

通过资料显示,最近几年心血管病症已经变成门诊、住院病人中占有组分稍高的病症之一。因为心血管病症发病快速,自我感觉病症情况显著,以至有些病人起先根本无另外任意病症状况,所以病人未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因为病人对病症的产生原因、诊疗医治没有认知等因素,让病人极易出现焦躁、害怕、忧郁及失望等不好心理情感。严重的焦躁、忧郁等不良情感过多集聚极易导致病人的心理障碍,从而造成身体机能所有调节作用下降,诸类情感若未能实时排除,不只不益于病人病症的治愈,而且将造成病人的病情加重。所以在护理上,看护人员既需要注重对病人身体病症的护理,又需要关注对病人消极心理情感的护理,协助病人调节心态[3] 。据有研究表明在心内科看护中加大心理疏通护理,辅助病人调节负面心理情感,有利于协助病人自觉自动配合医治,推动他尽快恢复健康,进而提升病人的生活标准。此研究结论表明,常规看护结合心理疏通护理能有成效的升高病人护理成果,且可以显著改变病人的负面心理情感。总之,心理护理让病人感觉到舒心,在心理方面获取得满意与安全感,所以临床可以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波. 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8)

[2]丁建华,谢晶,李香莉. 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 全科护理. 2012(15)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3月—2011年12月12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 根据入院门诊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病人, 男37例, 女23例;年龄34岁~72岁 (52.1岁±14.8岁) ;其中冠心病21例, 高血压19例, 风湿性心脏病11例, 脑出血6例, 其他疾病3例;对照组60例病人, 男34例, 女26例;年龄31岁~71岁 (54.3岁±16.2岁) ;其中冠心病19例, 高血压17例, 风湿性心脏病13例, 脑出血7例, 其他疾病4例。两组病人在年龄、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路径

两组病人入院后完善相关常规检查, 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干预[2]。护理人员严格要求病人杜绝吸烟、酗酒、乱用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根据病人病情特点, 结合其近日症状主诉, 每日交班查房时仔细询问, 并做好解释工作, 对于情况改变明显或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 及时向主管医师报告, 帮助做好家属交代工作。同时对于改善好转的病人, 给予积极充分的肯定, 坚定继续治疗康复的信心。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 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病人, 不仅需要耐心向病人说明病情特点和治疗存在的困难性, 还应做好家属工作, 通过家属积极配合, 确保良好治疗依从性。除此以外, 可鼓励病人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投入注意力和适当的活动, 分散病人对焦虑问题的关注程度。在家属的配合下, 尽量满足病人日常喜好, 护士主动积极和病人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使得病人能自发向医护人员诉说焦虑问题, 达到自我内心调节、宣泄焦虑不满情绪的目的。在住院条件方面,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 适当播放轻松音乐, 营造舒适惬意的氛围。在日常活动方面, 结合病人病情特点以及自身耐受性, 积极鼓励进行户外活动。

1.3 评价指标

抑郁自评量表 (SDS) 总20题, 由顺向、反向评分题组成, 均采用四等计分制, 即可评1分~4分。初始累计得分×1.25, 即可得标准评分。标准评分>50分表明有抑郁情绪倾向, 提示抑郁情绪阳性, >53表明有抑郁症状, 需要接受心理干预。焦虑自评量表 (SAS) 总20题, 由顺向、反向评分题组成, 采用与抑郁自评量表 (SDS) 相同计分方法。标准评分>50分表明有焦虑情绪倾向, 提示焦虑情绪阳性, >53分表明有焦虑症状, 需要接受心理干预。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观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平设为0.05, 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焦虑、抑郁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虽具体发病机制并不明确, 但临床大量病例资料表明,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其中以焦虑和抑郁为主[3,4,5]。同时在随机对照组临床观察中, 病程中早期给予全程有效的心理干预, 病人治疗效果和预后均较常规护理病人理想, 其中针对心血管慢性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效果更为显著。

因此, 我科结合原有护理经验,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采取心理疏导, 通过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以护理人员帮助心理疏导为开端, 最终达到病人能完成自我调节、自我宣泄的目的。心理疏导过程中与病人进行积极主动沟通, 建立信任感, 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点, 如何能让病人真实表达自身感情, 这些需要护理工作者在日常护理中循序渐进, 掌握技巧。除此以外, 家属的配合是提高心理疏导效果、营造和谐氛围的重点。

本临床护理观察中, 观察组病人在日常护理中更重视病人内心情绪变化, 通过心理干预手段, 纠正不良情绪。SDS、SAS虽仍高于正常人标准 (20分~30分) , 但观察组SDS、SAS为41.65分±7.70分、43.48分±8.26分, 对照组SDS、SAS为48.47分±5.53分、49.82分±6.31分, 在阳性比例和消极情绪倾向性观察组也优于同期对照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由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 是对心理疏导临床价值和意义的主要评价指标, 观察组病人采取心理疏导后, 不仅在住院治疗日内能起到积极效应, 在出院1月后随访中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优良率83.33%, 高于对照组65.00% (P<0.05) 。综上所述, 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在临床护理中能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对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3月—2011年12月120例病人。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心理疏导干预。分析两组病人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采取心理疏导后平均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 (t=12.00、9.21, χ2=59.54、49.73) ,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月后随访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 (χ2=18.55) ,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在临床护理中能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血管,护理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4.

[2]江敏.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及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 2 (3) :257-258

[3]高洁.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病人实施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3) :429-430.

[4]王彦, 廖胜芝, 张凤梅.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3) :365-266.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像为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心血管内科患者80例,随机将这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年龄45岁~79岁,平均年龄55.5岁。在治疗组40例患者中,10例为冠心病患者,20例为高血压患者,10例为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中,15例为冠心病患者,20例为高血压患者,5例为脑出血患者。两组在年龄,疾病类型方面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进入医院后,首先应该是进行相关的常规检查,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与平时护理差异不大。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则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对其心理疏导干预的方法,,护理人员还应对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的患者进行强制性的要求,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然后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特点,以及患者住院时的主诉进行完整的记录[3]。为配合医师治疗并且病情改善较好的患者给予一些鼓励,增强其治疗恢复的信心。临床治疗效果不好且有焦虑情绪,甚至暴力的患者应耐心的对患者解释病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过程的困难,对患者的家属也应做好沟通工作,使其能积极配合医师和护士的临床治疗。鼓励患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平时应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其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得以缓解。医院环境尽可能干净整洁,气氛应较为舒适。积极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

1.3 判定指标

(1) 显效:主要指患者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且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 有效:主要指患者心态有所转变,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减少。 (3) 无效:主要指患者情绪较差,不配合医师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好转,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例数35例,有效5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20例,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100%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 讨论

具临床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不同的情绪障碍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和进程。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组通过心理疏导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效果都比对照组患者的情况理想很多,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加明显[4]。因此,心血管内科护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临床病情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治疗和恢复程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5]。

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调查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80例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疏导干预方法。最后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后,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比较, 结果发现, 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内科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在临床上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患者其紧张焦虑的心情,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护理,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曾玲.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20 (9) :443-443.

[2]丁建华, 谢晶, 李香莉, 等.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15) :1359-1360.

[3]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1) :152-153.

[4]Ghosh SN, Wu Q, Mader M, et al.Vascular injury after whole thoracicx-ray irradiation in the rat[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9, 74 (1) :192-199.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5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内科,护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生活质量随之提高, 对于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临床护理人员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对策, 在整个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 需对患者给予生活及心理上更多的关注。由于心内科患者多为复杂心血管疾病, 临床症状多变, 易反复发作, 且治疗时间较长, 为治疗过程带来了诸多的困难[1]。因此, 如何有效提升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现我院将心理疏导干预应用于常规护理基础上, 不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心内科患者60例, 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48~78岁, 平均 (56.7±2.5) 岁, 疾病类型:脑出血11例 (36.67%) , 高血压10例 (33.33%) , 冠心病9例 (30.00%) 。试验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4~79岁, 平均 (58.3±2.4) 岁, 疾病类型:脑出血10例 (33.33%) , 高血压13例 (43.33%) , 冠心病7例 (23.33%)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基础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方法包括换药、保证科室内卫生及环境整洁。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干预, 护理方法包括:①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给予鼓励与支持, 使其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2]。②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治愈、转归, 并向其说明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不适感, 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③面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等患者, 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出发向其解释疾病治疗的难点并与其家属做好相关沟通作用, 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④护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并鼓励其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以维持良好的情绪及心态[3]。

疗效评价指标: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生活质量满意度情况。将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①显效:将患者经过护理后心情愉快, 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②有效:将患者经过护理后心理状态及情绪有所转变, 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明显好转迹象;③无效:将患者经过护理后情绪较差, 不愿主动配合医师治疗,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迹象。总有效=显效+有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情况对比: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对生活质量满意度达显效9例 (30.00%) , 有效11例 (36.67%) , 总有效率66.67%。试验组经过护理后对生活质量满意度达显效12例 (40.00%) , 有效17例 (56.67%) , 总有效率96.67%。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讨论

临床调查资料显示,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起病急, 早期症状并无明显, 这就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发生未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4]。同时由于其对于疾病的起因、治疗过程及经济方面较为担心, 易出现紧张、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且高度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易造成严重心理障碍, 甚至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带来影响, 导致病情恶化[5]。因此, 对于心内科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以往临床上实施的常规护理无法达到令患者满意的效果, 易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6]。现我院为了提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了心理疏导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对生活质量满意度总有效率分别96.67%、66.67%, 结果提示, 实施心理疏导干预的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与李小波在2013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

综上所述, 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能够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及心理健康, 同时提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曾玲.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20 (9) :443-444.

[2]丁建华, 谢晶, 李香莉, 等.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15) :1359-1360.

[3]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1) :152-153.

[4]Ghosh Sn, Wu Q, Mader M, et al.Vascular injury after whole thoracic X-ray irradiation in the rat[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9, 74 (1) :192-194.

[5]Holbrook A, Pullenayegum E, Thabane L, et al.Shared electronic vascular risk decision support in primary care:computerization of medical practice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randomized trial[J].Arch Int Med, 2011, 171 (19) :1736-1744.

[6]王玉, 余咏.开展手术患者舒适护理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5, 19 (5) :801-802.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31岁。自觉右颈部微隆起近2个月, 无其他特殊不适症状。2个月后隆起部位感觉不适, 肿胀明显, 皮肤颜色正常, 局部逐渐形成3cm近圆形包块, 无疼痛、瘙痒。抗炎治疗1周, 无好转, 肿胀加剧, 并开始疼痛, 停止抗炎治疗。开始口服抗结核药物, 住院观察。

1.2 病例特点

(1) 患者身高163cm, 体质量55kg, 营养状况中等, 精神状态一般。 (2) 发病隐蔽, 未能及时确诊和抗结核治疗。 (3) 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正常, 无结核病灶, 有2处钙化点。既往无结核病史和家族史。 (4) 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高于正常。

1.3 临床治疗

(1) 全身抗结核治疗。患者住院后查肝功能正常, 即给予抗结核治疗。利福平 (REP) 0.75g, 每天1次;异烟肼 (ZNH) 0.3g, 每天3次;吡嗪酰胺 (PZA) 0.75g, 每天3次等联合用药。为保证疗效, 指导其服药后2h进食。 (2) 全身支持疗法。 (3) 待病灶液化, 切开引流, 抗结核药物局部换药。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疏导

由于对结核病缺乏了解, 治疗过程又较长, 患者表现急躁、抑郁。针对上述情况,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了解此病的相关知识, 正确认识疾病及其特点, 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配合治疗等[2]。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结核病的认识, 增强其治愈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

2.2 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2d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 遂将吡嗪酰胺改为乙胺丁醇0.25g, 每天3次, 消化道症状逐渐减轻。

2.3 切口换药及护理

每天用新配制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创腔内周围创面, 将脓液冲洗干净, 再将链霉素药面均匀地涂在创面上, 直达周围边缘。用碘伏棉球消毒切口, 然后将消毒好的油纱填塞于创腔内, 并根据情况每次缩小范围, 做好引流, 外部覆盖无菌纱布, 胶布固定。隔天换药1次。

2.4 全身营养支持

结核病为消耗性疾病, 慢性消耗导致患者体质减弱, 体质量减轻, 营养状态较差, 需长期加强营养, 增强抵抗力[3]。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 增加饮食, 以保证全身的营养。并静脉输入白蛋白、脂肪乳、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营养药物, 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为加快疾病的恢复创造条件。

2.5 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感染

切口外辅料要叠成合适大小, 减少与衣服的摩擦, 以免引起疼痛。换药前后要洗手, 换药时戴手套、口罩、帽子, 减少感染机会。换下的敷料、污染物做焚烧处理。每次换药时患者都是疼痛难忍、大汗淋漓, 用毛巾为其擦干汗水, 休息片刻, 再送回病房。保持病室内安静, 让患者有很好的休息环境。保持床单位清洁, 衣服、床单定期换洗、消毒, 保持病室内阳光充足、温暖, 空气新鲜。经过全身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 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创面也逐渐缩小。1个月后每隔2天换药1次, 2个月切口完全愈合, 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后坚持口服抗结核药物, 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

参考文献

[1]易宾.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 :318.

[2]黄淑敏.1例巨大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38.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校在实习期间 (2008年7月~2009年5月) 发生护理缺陷的2006级护生57名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生, 年龄18~21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实习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24小时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 并对其心理疏导后进行跟踪测试及对比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3 心理疏导方法

1.3.1 个别心理疏导

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 耐心地与每位实习护生交谈, 听她们倾诉自己的不安与困惑, 找出焦虑的根源并进行深入剖析, 消除其心理压力, 并鼓励她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去,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1.3.2 集体心理疏导

对发生过护理缺陷的实习护生通过讲座、互动性讨论的形式进行集体心理疏导, 使其掌握应对负性事件、调节自我情绪、适应周边环境的技巧。在讨论时鼓励实习护生当众说出自己所经历的护理缺陷, 让其他同学帮助其分析原因, 以帮助实习护生改变不恰当的认知, 形成对护理缺陷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 提高其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1.3.3 肌肉放松训练[2]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 实习护生大脑始终处于不平衡、不协调状态, 导致大脑高度疲劳, 而通过放松全身的肌肉就能达到使其放松大脑的目的。具体分3个步骤, 首先是准备工作:向实习护生解释放松程序, 选择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 让实习护生调整好身体的位置, 处于最舒适的体位。其次是吸气训练:嘱实习护生闭上眼睛, 进行深而慢的呼吸, 先吸气再缓慢呼气, 重复数次, 使实习护生完全安静下来。最后是指导实习护生放松:嘱实习护生在吸气时收缩肌肉, 呼气时放松肌肉, 交替进行。肌肉放松顺序为面部→前额→眼睛→鼻→颈→腕→下臂→上臂→背→胸→腹→右大腿→小腿→右足→左大腿→左小腿→左足。依次收缩全身的每一组肌肉并保持10秒, 接下来放松同一组肌群约20~30秒, 注意体验放松后的感觉。将该程序重复2~3次, 每次10~30分钟。放松训练可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从而进行新的思考。

1.3.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3], 因此社会支持不容忽视。要肯定实习护生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成绩, 给她们以支持和鼓励, 并及时与她们的家人取得联系, 加强沟通, 使她们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 以良好的心态完成实习任务。

2 结果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在实施心理疏导后, 其焦虑、抑郁状况比心理疏导前有显著改善, 心理疏导后SAS与SDS得分与心理疏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实施心理疏导效果明显。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心理状况

表1结果显示,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 表明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心理压力大, 常常担心教师和同学会看不起自己, 会因此而受到处罚, 同时又怕家人埋怨, 从而产生焦虑、抑郁心理。

3.2 重视对实习护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表1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个别心理疏导、集体心理疏导、肌肉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实习护生SAS和SDS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心理疏导对改善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好的效果。提示教师在加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 要关心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 特别是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实习护生, 要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 使她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重树信心, 成为将来护理队伍中的精兵强将。

3.3 加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加强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3方面入手:一是实习前心理铺垫。实习前有针对性地请临床护士讲解实习中常见的护理缺陷案例及其对患者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介绍如何调整心理偏差以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让实习护生知道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预防护理缺陷发生的根本[4]。因此, 使实习护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 有意识地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应对能力, 学会适应实习环境, 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二是定期开设心理讲座。利用实习护生每月定期返校的机会开设心理讲座, 包括青少年心理卫生、如何改变认知、如何调节自我的情绪与情感、如何健全自我的人格等主题, 以帮助实习护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激发和调动实习护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护理缺陷发生后的心理疏导。护理缺陷发生后, 教师要认真听取实习护生的汇报, 搞清楚事情发生时的细节, 帮助实习护生分析发生的原因, 然后运用个别心理疏导、集体心理疏导、肌肉放松训练、社会支持等方法帮助实习护生及时消除负性情绪, 提高积极应对的能力, 使实习护生能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 有效地维护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的心理状态, 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57名发生护理缺陷的实习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实习护生在发生护理缺陷后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 经心理疏导后SAS和SDS得分与心理疏导前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心理疏导能改善实习护生的负性情绪,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从而降低护理缺陷的再发生率。

关键词:实习护生,心理疏导,护理缺陷

参考文献

[1]王浣沙.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4) :227.

[2]胡佩诚, 宋燕华.中国图书馆目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3]唐莹, 张静平, 余小波.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5, 11 (4) :270~273.

肝硬化心理疏导护理 篇8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心理疏导,效果分析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 但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概率也持续走高。目前, 已然成为影响公民健康的重要威胁。心内科护理在基层医院很难有效开展, 无论是从设备上讲, 还是从技术上看, 基层医院都不具备护理优势。为此, 要想改善基层医院心内科护理现状, 医院必须重视、加强心理疏导护理工作, 并以此为重点研究课题, 发展优质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0月42例心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9 (69.05%) 例, 女性患者13例 (30.95%) , 年龄范围在58~65岁, 平均年龄 (61.23±0.72) 岁。其中, 高血压25例 (59.52%) , 冠心病12例 (28.57%) , 心肌梗死5例 (11.94%)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状态皆不同,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能够清楚表述自己意愿, 与医护人员沟通无障碍; (2) 无严重心理疾病, 保证过往病史不影响本研究; (3) 患者、患者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 并能积极配合。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定期、定时检测患者血压、血糖、心率, 配合治疗工作, 遵循医嘱辅助患者用药。在护理期间, 如患者出现任何突发情况, 医护人员都会及时与主治医师取得联系, 并采取正确、恰当的急救措施。每天消毒病房, 清洗相关护理器具, 按时更换被褥, 保持患者住院环境整洁、干净。控制患者饮食, 监督患者饮食方式、方法, 控制患者服用过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1]。

1.3.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配合心理疏导护理。患者入院伊始, 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 以亲切口吻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并协助患者、患者家属到各科室进行常规检测、诊治, 介绍患者与主治医师认识, 贴心为其准备医院宣传手册, 详细介绍患者病情状态等, 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按步骤落实护理工作计划的同时, 时刻观察患者情绪变化, 如发现不良情绪, 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沟通, 寻找身边的“正能量”, 感染患者, 使其重新树立生活信心。除此之外, 定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从疾病宣传入手, 逐层、逐步地向患者介绍心内科疾病治疗流程、护理操作方法, 并说明护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内容, 让患者拥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以达到树立、强化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

1.4 评价指标

1.4.1 护理效果。

(1) 显效:患者恢复健康, 痊愈, 无焦虑、抑郁情绪; (2) 有效:患者病情好转, 病状消失、减弱, 能积极、乐观面对医疗、护理工作, 焦虑、抑郁情绪消失; (3) 无效:患者病状加剧, 焦虑、抑郁情绪严重, 医疗、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1.4.2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患者入院、出院时, 护理人员需让患者填写抑郁自评表, 题目内容包括心情状态、生活习惯、处理事情方式、兴趣爱好、呼吸情况、感知觉变化、睡眠质量、精神状态等方面内容, 所有题目所得的分数相加即为患者得分。轻度焦虑、抑郁:50~59, 中度焦虑、抑郁:60~69, 重度焦虑、抑郁:70分以上[2]。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21例心内科患者病症恢复状态良好, 护理有效率为71.42%, 明显优于对照组95.24%,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改善情况比较:

入院之初,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差异小、几乎相同, 研究组患者经心理疏导护理之后, 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 有效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治疗压力, 消除、减弱负面情绪, 研究组21例患者中, 存在严重负面情绪的患者有4例, 经过心理疏导, 他们的SDS、SAS评分已接近50临界值, 并有逐渐好转趋势。对照组21例患者虽一开始也存在不同程度地负面情绪, 但都可以配合治疗、护理工作。随着治疗周期加长, 只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开始发生变化, 不但易怒、经常抑郁, 甚至还会做出自残、自杀行为[3]。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可看出, 心理疏导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中枢, 表面上看虽没有切实作用, 实际上却可以稳定患者情绪, 为医护人员营造一个和谐、顺畅的工作环境。良好的护患关系, 是护理服务体现价值的重要载体。

3.1 提高护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反复无常, 患者、患者家属在治疗期间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经济压力, 面对随时会出现变化的“疾病”, 患者即便能配合治疗, 也无法全身心投入, 完全按照护理人员吩咐、规定服药、控制饮食、参与体育锻炼。通过有效心理疏导, 患者的心理状态会发生根本性转变[4]。因为在患者眼里, 医师、护理人员是他们生命得以延续的救命稻草, 他们说的话患者相信, 所以护理人员应勤于患者沟通, 帮助他们解决治疗、护理、生活困难, 如此一来, 患者的治疗信心会大幅度提升, 能更加专注、乐观、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当中。

3.2 优化护理服务:

心理护理是最近几年提出的, 其中心思想是“以患者为本”。研究证明, 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 人的感官、精力是分散的。护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发挥治疗作用, 是因为护理人员能够把患者和治疗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 心理疏导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它能丰富护理服务内容, 通过与患者的亲切交流、沟通, 护理人员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患者需求, 使患者能在医院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3.3 完善护理制度:

医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不仅要围绕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工作现状来制定, 还应让患者满意。患者住院之初, 对医院的情感大多以敬畏、恐惧为主, 因为他们从心底里是不愿意进入到医院来的, 再加上医院严苛的护理制度, 患者的不适应感觉会日益强烈。在心理疏导的帮助下, 患者也能参与到医院护理制度当中, 如与护士沟通, 撤销或改变某种制度项目, 又如与医师协商, 改变治疗方式等, 虽然“患者”需要听“医师”的, 但是心里疏导护理却可以将命令性的制度转化为一种协商管理模式, 让医师、护士、患者三方都能得到最大益处[5]。

通过上文对心理疏导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可知, 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使患者感受到舒适, 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这种护理模式、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月花, 钟向芬, 董光明.实施细节护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12) :1105-1108.

[2]袁艮梅, 张晓军, 王旱祥.心理疏导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18 (12) :1147-1148.

[3]李娟, 杨秀芳, 张黎明.循证护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10 (30) :1172-1173.

[4]向爱萍, 蒋新瑶, 董明亮.基于现代化医疗体制改革方针探究人性化护患沟通在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施应用[J].现代养生, 2014, 19 (4) :221-242.

上一篇:手机广告下一篇: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