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青年官兵心理疏导

2024-11-06

如何搞好青年官兵心理疏导

如何搞好青年官兵心理疏导 篇1

如何搞好青年官兵的心理疏导

1999年全军政工会议所形成的《决定》指出: “解决现实思想问题,要在分清是非、提高认识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 《决定》第一次对官兵心理健康问题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如此突出的强调和精要论述,并提出了指导性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可见,当前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官兵健康的心理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突出任务。这里,笔者就如何搞好青年官兵的心理疏导,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所谓疏导,即疏通和引导。疏通,就是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广开言路、思路和解决问题的门路,疏通思路,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引导,就是有针对性地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相机行事,进而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使心理健康,思想顺通,行为正规,适应于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但是如何搞好青年官兵的心理疏导,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准确把握和及时发现青年官兵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一)把握心理问题要准确

把握官兵心理问题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心理层次的平面论。划分心理问题的层次是我们根据行为表现界定心理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针对心理失调和轻微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的前提,它可以按程度不同分为三类: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心理失调,是指由突发事件引发对思想和行为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心理波动,比如突然遇到天灾、人祸、挫折、失败与变故,当事人心理出现的异常波动。心理障碍,多是由环境影响和不利因素所一种经常性的比较稳定的不良心态,如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多疑、嫉妒、悲观、焦虑、虚荣、报复等异常心理或变态心理。心理疾病,是指已成为一种疾病的严重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

二是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等同论。长期以来,不少基层干部把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实际上,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思想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偏差,解决办法是靠理性,靠说服、靠教育。而心理问题,主要指认知、情感、意志、个性过程和心理出现的失调、障碍或疾病,它具有生理性、非理性、个体性特征,解决办法靠心理引导和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从广义上讲,思想现象属于心理现象的一部分,是心理现象的高层次,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人的思想决定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一定的心理反过来又影响思想的发生、发展,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可发展为思想问题。总之,把握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联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正确判明问题的属性。对复先生的、界限模糊的问题,要防止草率定性,要针对其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方法解决,切不可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对待,将问题人为地复杂化。对与思想有关的心理问题,不能仅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点解决思想问题,才能治标治本。

(二)发现心理问题要及时

及时发现官兵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行为观察、情况反馈、心理测试等几种途径。

1、注意平时观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通常情况下同官兵生活在一起,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对每个官兵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行为特征都有了全面的掌握,对官兵突发异常表现和反常行为,应及时进行疏通引导,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特别是一些特殊时期、特殊环境,针对特殊对象,要特别注意其行为表现出来的异常,认真查找隐藏在背后的心理问题。

2、不容忽视情况反馈。对官兵所反映上来的一些情况要认真对待,不能一概认定是打小报告,搬弄是非,不去认真调查取证,以至产生不应有的结果。要在严格保护官兵隐私的情况下,调查取证其行为异常的表现,及时查找原因。为此,要建立良好的情况反馈机制,以他人、组织或个人采用书面,口头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情况汇报。

3、科学进行心理测试。对一些潜在的、近期的心理问题,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测试仪器、测试问卷等形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科学有效,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官兵思想和心理 “脉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认真分析查找引起青年官兵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生理学研究表明,引起人们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人的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可能是这三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即相互包含、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生物学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心理因素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作用的物质承受者。心理学因素是在生物学因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它一旦产生就时刻给予生物学因素以深刻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文化因素则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的共同基础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心理学因素,是心理赖以形成和出现的根源所在,它对生物学因素的作用是间接的。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调整、观念碰撞和竞争加剧,给官兵造成了剧烈的 “心理震荡”;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训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考验,带来了官兵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导致了这部分官兵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较弱、家庭和个人面临的问题增多,给官兵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大;青春期的性成熟和部队性别的单一性,造成了一些青年官兵的性冲突。此外,如人际交往的不和谐、教育管理的不科学、组织环境的不协调以及突发事件等,都可能引起青年官兵的心理问题。如果这此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官兵的心理问题就可能逐渐加重,最终发生一些极端的事情。因此,只有针对官兵表现出的异常现象,运用综合分析的观点,同时从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物的各方面因素加以分析,找出官兵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三、灵活运用合适的疏导方法

疏导方法是指疏导主体在对客体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攻手段,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常见的心理疏导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教育疏导法。包括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心理教育就是通过对心理学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官兵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自我宣泄的方法,正确对待工作压力、进步受挫、家庭变故、个人婚恋、伤病等。思想教育,就是在平时或执行突发且艰巨、危险等任务前,针对官兵当时的心理特点,进行宣传、动员、激励,给官兵 “减压”、“放松”,增强官兵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达到缓解紧张心理,减轻官兵心理波动的目的。

(二)环境疏导法。军营环境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官兵的心理健康。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优化军营的人际环境、生活环境、竞争环境、民主环境,以此来陶冶官兵情操,开阔官兵的胸襟,调节官兵的情绪,转移官兵的注意力,让官兵在感受集体爱、战友情中逐渐化解心理的疙瘩。

(三)暗示疏导法。在非对抗的情况下,通过真诚而婉转的语言、准确而形象的表情、具体而有感召力的行为等方式,间接而储蓄地对被疏导者实施影响,让其明白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往往能起到出人意料、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心理暗示进行疏导时,一定要注意正面暗示,对症下药,善用技巧,做到恰如其分,那种 “此地无银三百两”、“风马牛不相及”的暗示,不但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还可能使被疏导者产生新的心理波动,出现新的问题。

(四)激励疏导法。其心理基础是人对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因此,应当真诚地尊重、理解、信任被疏导者,用爱心和诚心去赢得、感化他们的心,并在此基础上,从激发被疏导者的心理潜能出发,提出适应的期待,让其在积极地取的过程中忘却并克服忧郁、自卑、悲观等不良心态。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激励疏导法时,激励的目标就是他们 “跳一跳,能够到”的,否则,期望过高会使他们产生 “可望不可及”的心理,从而丧失信心。

(五)注意转移疏导法。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曾因恋人安妮的死而成为一个非常忧郁的人,每天都要墓地去,有时独自在那儿等很久。大家都怕他精神崩溃,就叫他去砍柴、挖马铃薯、摘豆角、挤牛奶,让林肯整天忙得团团转,没有空闲时间去想安妮。结果,林肯最终走出了消沉的低谷。当官兵因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失调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应当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官兵置身于图书馆、阅览室、球类活动室、卡拉ok演唱厅等文化娱乐场所,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喜欢的文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歌声中忘却烦恼,在对弈中消除疲劳,在读书中感受美好,尽快从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

(六)宣泄疏导法。心理专家主为,官兵长期处于心理压抑而得不到解除或宣 泄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因时、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些切实可行、能让官兵有效地宣泄不良情绪的 “心理宣泄室”、“心理减负室”就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松下公司为心理不平衡的职工设立 “出气室”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根据目前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可聘请有经验的政工、卫生干部和有关专家,创办心理热线电话、心理沟通信箱、心理沟通网络等,让民兵的心理压力有地方宣泄、心理话有地方倾吐、心理积淀有地方释放是、心理矛盾有地方化解。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在尊重官兵的民主权利、健全部队的民主生活制度上做文章,即运用个别交谈、召开军人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虚心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平衡官兵心理。

(郭安保 丁保国 罗春来)

上一篇:《樱桃小庄》读后感下一篇:HR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