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建筑设计分析(通用8篇)
浅析商业建筑设计分析 篇1
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浅析
发布时间:2013-04-23 作者:刘阳 来源:万达商业规划院总工办
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源于欧洲,1922年德国埃森市针对中世纪形成的商业街空间狭小、交通混乱状况,在“林贝克”大街禁止机动车通行,1930年建为林荫大街后发展商业获得成功,成为现代步行街的雏形。在60年代以后,欧美许多国家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混乱,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步行者安全无保障,中心区受到郊外购物中心的竞争,商业功能衰落,吸引力下降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模仿着早期欧洲步行街的建设,以此来恢复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以及解决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各国掀起了建设步行街区的高潮,如德国的科隆、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美国的旧金山、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得等城市都建设了亲切宜人的步行街。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设现代商业步行街。从世纪之交至今,我国许多城市开始出现规划和建设商业步行街的高潮,商业步行街成为城市建设和形象提升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就是由众多商店、餐饮店、服务店按一定比例共同组成,沿街道平面排列的商业地产形式,是一种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是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商业步行街以其多变的商业业态、灵活的空间布局、独特的消费感受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商业地产界的青睐。成功的商业步行街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成为带动周边产业繁荣的催化剂,甚至成为展现当地商业文化的城市名片。
商业步行街的本质是室内商业活动沿店铺的街道空间向室外的延伸。而由此决定了商业步行街设计的核心就是为商业活动中的人服务,创造令人愉悦的购物空间与界面。使商业步行街不仅仅是单纯的行走购物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有如下要素:
客户定位:客户群定位是决定商业街规模、形态和风格的重要设计依据。对客户的社会阶层、购物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分析是商业街设计的基础。为中低端客户服务的商业街侧重一站式消费体验,规模较大,入口处往往配置大型购物中心,街道网络比较复杂,街道尺度较大,利于人流集散;为高端客户服务的商业街人流较少,街道简洁、空间灵活、尺度亲和。
商业业态:商业业态的构成、比例分布是商业街设计的基础。处理好商业、餐饮、娱乐等业态的档次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和商业街日后的发展趋势。一般消费档次越高、休闲氛围越浓的商业街餐饮、娱乐休闲所占的比重越高。
商业主题:商业步行街要有主题性,商业主题要和客户定位和商业业态相符合,和人流能够有很好的互动,让消费人群能够参与,即所谓的体验式消费。无论是三里屯VILLAGE的动感时尚,SOLANA蓝色港湾的北美格调,或是朝外SOHO的胡同情结,成都锦里的巴蜀文化,都有以文化为包装的商业主题。这种主题有时是直截了当的甚至是夸张放大的,有时又可以是婉转含蓄的或是温馨宁静的,好的商业主题使步行街有了自己的灵魂,形成步行街鲜明的特色。
建筑造型: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形成多元而统一的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商业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商业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
江阴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设计意向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成熟的商铺外观设计应考虑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丹东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立面设计方案
蚌埠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立面设计方案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饰的精度来对待商业街立面设计。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实景照片
标识、景观、美陈: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除了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还取决于标识、景观、美陈等元素的运用。优秀的标识设计能大大提升商业街的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强化客户的视觉感受和行为体验。与商业街所要表现的主题相辅相成。同时,标识还能将功能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加顾客的愉悦感。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具亲和力,就需要从景观、小品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实景照片
成都金牛万达广场室外步行街实景照片
结语: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还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形成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创造出步行街的环境艺术个性,在其设计中,应从步行街各组成要素的特性和功能出发,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体现对“人”的关怀,实现良好的交通体系,展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塑造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把城市“名片”和“客厅”更好地展现给市民和游客。
浅析商业建筑设计分析 篇2
关键词:商业店面,设计,视觉传达,经营策略
在城市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上,设计时尚、风格独特的商店店面是人们首先浏览到的,它具有强烈的视觉传达作用,引导人们购买目标和视线的浏览。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时代潮流的变化,商业中的各种风格的大中小型商店、特色店、品牌店、连锁店、饭店、酒吧、各类型超市、店中店、以及各种类型的购物商亭、移动商亭、自动售货机等新兴的消费形式的出现,都对店面和招牌的设计提出新要求。装饰新颖,实用性强,美观别致的店面设计已成为宣传自己,吸引顾客的一个经营策略。
1 商业店面的魅力与风格
店面设计,是以店面的造型、色彩、灯光用材等手段,展示商店的经营性质和功能特点[1]。店面的魅力源于店面设计的造型与风格,店面设计的魅力可以通过多种多样不同的途径,首先要结合商店的地理位置、建筑面积的大小、立面造型形式和经营特点等具体情况,更要适应顾客的购物心理意识。店面的设计风格的价值体现在创造的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和信誉价值方面。由于当今社会文化的支持,尤其是高度发展的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店面设计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折中主义的新时代。设计师更加注重艺术个性追求,展现自我独有的设计理念与艺术表现。店面设计注重创意,新技术、新材料在店面装饰中不断运用,面貌不断更新,具有特色的店面造型已呈现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显著特征与风格。
2 店面设计的心理效应
从商业经营角度看,商家店面设计重点应突出商家的经营特色,必须与整个时代社会审美文化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必须与特定的消费群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兴趣相适应。此外还要考虑消费者流通便利,要从消费者心理认同角度分析,要以消费者的心理愿望为出发点。风格特征突出,标记明显,一目了然,店内和店外风格一致,自然和谐,使消费者认同店面设计风格,对店面感到亲切友好。应针对商店的规模、档次、经营商品的特点、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特别要考虑店门、橱窗、招牌的对比关系应适度。
经营多门类商品的大型商店,应采用“三大”的总体设计,即“大店门”、“大橱窗”、“大招牌”,但要注意大而不奢,高贵而不华丽,使消费者产生大场名店的心理效应,随之留下高档、大方、信誉好、能纳八方来客的美好印象,增强进店购物的欲望。凡专营商店,或由于商品昂贵,或专业性突出,其总体设计可考虑“两小一大”,即小店门、小橱窗、大招牌,但门面、橱窗装潢要精美华贵,标记鲜明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金店、药店等。门面设计,一般采用此种方式,使消费者自然产生一种高贵、庄严、货真价实的心理感觉。超级市场、自选商场,其门面设计一般采用大招牌、无橱窗、小店门、进出口分道的形式。橱窗可以使消费者从店外透过大玻璃看到店内丰富的商品,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大招牌为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进出口小则出于超市管理的需要而非消费者心理需要。农贸市场,必须给消费者留下价廉物美的印象,因此店门应从简,橱窗可不要,只要有醒目的招牌,响亮且便于记忆的店名就可以广泛吸引客流,使消费者产生经济、实惠的心理认同。
3 店面识别性与诱导性设计
3.1 店面的识别性设计
店面的识别性是通过店面的造型特征和醒目的招牌、店徽、广告、橱窗、标志物等展示商店所经营的内涵。在同一地区,同一条街上,经营相同商品的店家会有许多。如何使顾客能找到他所信任的店家,这就产生商店识别性的问题。顾客记不住哪一家店的门牌号码的,而该店的形象却会在顾客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许多店家在创建本身商店形象时,不仅在商品价位,服务质量等方面优于其他商店,还特别注意让他的形象在顾客心中打下很深的烙印,这就促使了商店的造型和装修的特殊性。增强店面识别性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店面的整体装饰设计反映商店的识别性;第二,通过招牌、店徽、橱窗展示商店的识别性;第三,通过灯箱、旗牌、幌子等标志物,突出商店的识别性。
3.2 店面的诱导性设计
店面的诱导性指店面设计具有诱导顾客购物行为以吸引招揽顾客的特征[2]。在店面设计中需运用各种方式抓住与强调设计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使消费大众能很快感受到,并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兴趣,达到诱导进入店内的欲望。店面设计要与购物者的心理和行为相结合,吸引人们到商店购物,这直接关系到商店的效益,店铺也因此才能取得良好的使用效益和创造经济效益。在商业街中,顾客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主动购物者也有没有目的逛街和被动购物者,购物者在商业街中的运动行为一般为连续性的,步行在连续店铺门面前,如何激发这些购物者的购买兴趣,如何诱导吸引购物者驻足、停留、观览休息的店面设计是关键。外部空间环境的绿化并美化,可以创造供顾客使用的舒适的诱导空间。人们对独具特色的识别性强的商店店面视觉反应敏感,易识别的店面设计有利于人们形成清晰的记忆和店铺形象,也对于购物行为的定向、交往和找到要去的目的地起着积极的作用。
4 店面色彩设计心理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是无处不存在的,只要有光,人们便可以看见色彩。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使得人类能自觉地运用色彩美化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色彩造成的心理上的刺激感和满足感,随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色彩完全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客观依据[3]。
色彩在店面设计上最容易发挥影响作同,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反映,达到引人注目,招徕顾客的目的。好的店面色彩,能强烈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升店铺的影响力。好的店面设计作品,有无色彩和色彩运用的好坏,其视觉的感染力有明显的差异,往往成为“价值”的主要依据。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常用红黄色调表示熟食品,用蓝、绿调子表示冷冻食品,用红色表示保健药品等己成为设计必须遵循的规范。人们对色彩的反映不仅是心理活动的生理现象,人们不但根据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色彩做出反应,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对色彩做出反应。同样一个颜色拿到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眼前,其答案差异很大。在色彩方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喜欢鲜艳色。鲜艳色让孩子们联想到糖果、漂亮的衣服和玩具等,而成年人中敏感型的人喜欢鲜艳色,保守型的人喜欢蓝色和深色,年长的人偏爱鲜亮些的淡色。近年来,先进文化的提升,物质文化极大的丰富,青年人对色彩的偏好有了些许偏移。青年人越来越偏爱深色、黑色和灰色。因为在色彩视觉中,这些色彩比起鲜艳色彩更富有含蓄、内敛之美。因此,在店面与装修中,必须对色彩设计予以充分重视,正确认识色彩的功能,把色彩作为重要的具有表现力的设计因素来对待。必须牢牢抓住色彩的意义和消费者的感受,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喜欢。在店面设计与装修中,因材料、施工等条件的限制,店面外观有时从造型上看会很平淡,这时可利用色彩的装饰功能,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改变原有的店面外观,要不断主动地去满足人们对色彩和环境的需求。
5 结语
文化的进步、城市环境空间的改变、人们对店面设计的理解也发生着改变。商业店面设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增添光彩。如今的店面、招牌设计在材料和造型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文字和色彩更加注重新的理念,力求简约、易懂、易记的视觉传达作用,带给消费者一个美好的消费心理感受。外观装饰一体化、组合化和广告化,构图、色彩、灯光、文字、标志的有机组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更加注重外观的装饰,更具人性化和功能化,同时在效果上有了新的进步,更加富有时代感,更加高贵、稳重、鲜明、充满人性化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宣宏博, 韩继贤.论今日店面建筑装饰的时代性——对店面的时代性特点和设计的要素作出诠释[J].赤峰学院学报, 2009 (3) .
[2]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6) .
商业音乐系统设计浅析 篇3
真正舒适的环境在满足顾客餐饮·购物需求的同时,更能为顾客提供舒适愉悦的氛围。声音自然逼真、外形美观、可与建筑風格融为一体的商业音乐系统将带给顾客的是愉悦与留恋,也意味着无限商机。
柔和的背景音乐是否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全身心放松下来,来享受这美妙的氛围?当然,在“享受”的同时,你免不了要细细欣赏那些精致的设计,免不了要去把玩令你心动的物件,最后也免不了将其中一些收入囊中。你可能还没有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竟然“主导”了你的消费节奏。一旦顾客愿意停留下来,那么,消费的机会将无处不在。
一、商业音乐系统在商业环境的重要性
一项关于店铺背景音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慢节奏背景音乐会使消费者在店内产生较慢的步伐,较长的停留时间和较高的消费金额。”心理学家也有研究表明,凡是能在购物环境中降低信息处理能力的东西都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商家也可以用一些办法来抑制信息处理能力,并从中获利。比如:播放让人分心的音乐等。
饭店、连锁店、商场和购物中心均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以对于商家来说,提供舒适愉悦的购物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以及精美的商品变得同等重要。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商家充分意识到高品质的BGM(背景音乐)对于听觉空间的营造,乃至产品销售及服务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于是在寻找构筑最佳听觉空间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悦耳动听的BGM(背景音乐)可以实现并提高听觉吸引力,从而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在当今社会中,声音不仅是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吸引人们愿意频繁出入某一场所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商业音乐系统的选择
BGM(背景音乐)系统的基本结构,从输入到输出,分别由音源设备(话筒、CD机等)、混音器(前置放大器)、信号处理设备(均衡器、压缩器等)、功放和扬声器组成。(参见图一)系统设计时,多从选择与内部装修或者设计相称的扬声器开始。扬声器是决定功放、信号处理系统规格的重要因素,其种类丰富安装方式多样,选择时是有窍门的。而大多数人在选择背景音乐系统却往往忽视这一个表现声压的基础。他们更纠结于系统的整体功能,功放的价位等等其他传播和处理声音的设备。殊不知,这根本是本末倒置。再好的系统功能,再好的音源传播设备最终呈现在人们耳都里的都是他们最忽视的声音。声音的好坏最终是要靠扬声器解析出来的。
前文,我们已经提及声音的判断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情,而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度都不尽相同。因此,尽量能保障声音的“原音原现”即能够准确的传达讯息,包括歌者的音乐及发言的人声。
在这里我们以挑选扬声器为中心,说明设计BGM系统的技巧。
1.确认扬声器的选型
作为一套用于店铺的商业音乐系统。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店铺的经营范围及面对的客户群以及呈现的装修风格;然后,再根据不同的经营商品和面对的客户类型确定背景音乐系统放什么类型的音乐,并由此确定扬声器的类型及安装方式。快餐厅与西餐厅所用的就是截然不同的音乐。
按照安装方式的不同,扬声器一般可以分为吸顶式安装和壁挂式安装。其中吸顶式扬声器安装时要注意天花板上预留的空间高度是否足够以及天花板的类型。如果天花板是属于格栅状的,即目视可以看见内部结构的天花板。那么,在安装吸顶扬声器是需要配备后罩的。因为扬声器是靠震动纸盆发出声音的,如果在扬声器背面不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的话,那么声音传动的动能将有一半的损失在空气的震荡中,这样输出的扬声器功率就无法达到标识和设计的功率了。同理,一般低音箱我们也需要安装在坚固的墙面内以抵消支持扬声器的震动,而不浪费它的的功率损耗。
2.必需声压的设定
1)确认背景噪音的等级
所谓背景噪音,是指该空间所特有的嘈杂声。发生源因应地而异,例如他人的谈话、人多拥挤、空调、各种设备、各种交通工具等混合起来的声音。BGM必需的音量(称为声压)需比这些背景噪音等级稍大(后面进一步叙述),才能保证人们能够听到自己需要的讯息。图二显示了各种主要场所的平均背景噪音的等级。
2)BGM的声压
人在听到2种以上的声音时,如果其中一种增大,就会听不清或者听不见其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遮蔽)。因此,BGM一般比背景噪音等级大3dB左右就可以了。扬声器的声压参数,各个厂家出厂的产品各有不同。一般是以在1米1dB的情况下的声压级指标作为标准。以星巴克餐厅使用的“TOA”品牌扬声器为例,该款扬声器的参数解读为,最大功率15W,在1米1dB的标准测量值时声压级为88dB。加上功率对声压得补偿的话,那么这款扬声器的最大声压的指标为:99dB/15w/1m。
3)决定扬声器配置的间隔及数量
要决定扬声器的数量,需要音响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在此简单介绍安装于店铺的BGM系统必需的标准。
扬声器之间的间隔太宽,就会产生声压差异。间隔最大时会产生3~4dB的声压差异,因此做计划时,扬声器的数量需有富余。
按照1台扬声器可以覆盖直径7~8m的圆形区域来配置。一般来说,扬声器的布置遵循多点小功率的原则。即要使声音传输的均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要多布置些扬声器,这些扬声器都不能采用较大的功率。就像在一个200平方的房间内,如果放置一个200瓦的电灯,相信足够照亮整个房间,但在灯光附近的人就会觉的非常难受,眼睛都睁不开。但是如果在房间内点上10只20W的电灯,在不损失照明强度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感觉很舒服即使站在灯的下面。同理,扬声器也是类同。
4)立体声与单声道
我们熟悉的家用TV的立体声,声音就如在左右扬声器的中央附近。但如果偏离了扬声器的中央附近(最佳听音位置),较远的扬声器的声音信息就会难以听见,很难获得满意的立体声效果。
而店铺空间的BGM音源以有线、CD等立体声音源为主,且客人很少长时间逗留在特定地方,一般宜采用单声道,这样声音信息就不会受所在地点的影响。
结论
当然从系统的构来说,商业音乐系统是比较简单的声音运用,对系统整体的功能并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因此扬声器的选择基本上确定将来系统总体水准。按照上文提及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就能避免声场不平衡的问题。除了扬声器的电声指标外,还要注意扬声器面板的材质,不容易有锈蚀和发黄等外观上的瑕疵。
商业广场游憩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篇4
关键词:商业广场;游憩空间;空间设计
一个成功的商业广场空间可以带动商业区中各种社会、文化和商业活动的产生,活跃城市的中心区域,更可以提供市民优良的游憩空间。在不同形式的商业区广场中,会有不同型态的活动产生。当中的活动与休憩品质也因广场尺度与设施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缩短广场空间与使用者感知之间的差别,以提供较为合理的商业区广场活动空间来提升市民的休闲休憩质量,因此,在商业区广场规划设计思考上,应了解不同广场的空间尺度、型态与使用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符合适合该地区使用的广场游憩体验。但通过国内商业广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大多数商业区广场由建筑配置后所剩余的空间,其仅扮演出入口过道的功能,显然少有考虑到过道以外的功能。
1城市商业广场空间的概述
城市中各区域的活动性质与土地使用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在此提及的商业区应以城市规划中,划定为商业区的区域或商业、办公活动频繁的商住混合区为主。从城市广场与其他城市开放空间在空间组成与活动类型上可以区分出不同点外,各类型广场在周围建筑使用类型上也有差异,围塑广场的设施、建筑型态与数量上,可以对广场做进一步区分,商业广场实质空间要素应包含:足够的设施供人们选择性使用;吸引的焦点成为视觉的中心;界定的边缘,以及常为市民提供休憩的空间。广场型开放空间应该与周围建筑在功能上有一定关联,而且具有串连其他公共设施用地的节点功能,相对于都市商业区广场也应具备此条件,因此商业区广场空间性质中可能包含交通性、商业性、休憩性或多重组合的综合性。
1.1商业区广场的位置
商业区广场的位置应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商业区范围内,以服务进行商业活动的市民为主,可以延伸至周围建筑周边的活动,串连不同空间节点的功能,如串联车站、商业建筑与其他开放空间,这暗喻着好的广场位置应邻近商业建筑;再者,商业区广场的活动除了为建筑延伸外,更与街道密不可分,因此商业区广场区位应邻接民众主要活动的街道或动线旁。
1.2商业区广场的尺度
商业区广场不需太大,不同于政治性广场。商业广场应为一个小规模、可达性高的空间,其直径以不超过30米为基础;再者广场的长宽比不应超过3:1,当长宽比值超过3时,广场的动线性就会过于强烈。相反,过长的交通动线给人以负担感。
1.3商业区广场空间的构成元素
商业区广场应有构筑物、隔断等设施界定划分空间,让广场的休憩活动更集中,并且提供相应的不同形式与尺度的设施设备,给予市民有弹性灵活的使用,如活动式的桌椅;另外需考虑特殊活动需求配置空间,如一般使用的表演平台、阶梯的观赏空间。面状的广场开放空间有别于一般线状开放空间;在空间组成上,由于特别活动的需求,都市广场应为建筑、列柱等围塑的空间,具有平坦且具连续性的硬质铺装,有别于一般公园绿地。
1.4商业区广场的活动
广场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得以有意无意相遇的地方,就休闲的方面而言,广场相遇的契机使得各种休闲活动与社交行为的产生;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是一个城市魅力的基础,广场提供着休闲活动发生的舞台,在都市中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广场游憩空间使用主要可以区分为交通动线、等候区、休憩区与活动举办等区域,而等候、观看、休息、抽烟与聊天等是广场上使用者常出现的行为。城市广场中的游憩活动与周围建筑使用类型有强烈的关联性,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与城市土地使用分区息息相关;更因活动场地的需求,都市广场可产生大型庆典、商业等活动,有别于腹地不足或穿透性不佳的线性开放空间。除了休憩与观看等一般活动外,应具有展示、表演、商业等特殊活动功能,如街头表演、露天咖啡座等空间;不同于一般广场活动时间,商业区广场因商店营业时间等因素而变化,平均活动时段持续至22点左右。
2商业广场游憩空间现状
通过调研与分析,国内商业广场休憩空间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位于城市商业区中的广场空间为市民逛街休闲的重要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良好的商业区广场空间,不但可舒解城市拥塞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使用率,更可以提升市民假曰休息的生活品质;相反的,当商业区广场空间区位设置不当、空间设施不完全,广场周围环境与广场空间没有良好的互动,使用率低的情况下,致使民众拥塞于商圈内零碎的空间,绝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圈内购物游憩的品质。城市中广场大多数都具有众所皆知的主要功能或使用分类,但要成为受民众接受的广场,则需要透过周边商业建筑体的多样性,来引发持续性活动,才能丰富广场的活力。然而大多数的土地规划成为城市广场开放空间,但这些空间区位却不保证和周边商业空间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空间往往是死气沉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影响游憩空间使用的因素
由于在商业区广场中,影响使用者活动分布的因素与使用行为在何种环境下进行,息息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商业区广场游憩空间配置对于使用者活动的关系,本研究进行实地调查,也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试图找到广场可能发生的使用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3.1气候对使用者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于使用者的使用意愿可以说是最为明显的,在没有下雨的天气下,如果温度适中,广场的使用率会提高。通常人们在温和的气温下比较愿意坐下休息;在较低温度的状态下有太阳照射的位置使用率较高,而风则会降低民众的使用的意愿。纵使气候寒冷的北方与南方有所差异,但我们可以发现使用者让自己处在遮荫处、阳光下、通风处或水池边,大部分原因是为了让自身身体处于舒适的温度下。也因此对于夏日炎热;冬季寒冷的东北气候而言,遮荫、遮雨与阻隔寒风的设施配置将会影响商业区广场中使用者的意愿与分布。
3.2周边环境对广场使用的影响
广场的活动与周边建筑使用形式极为相关,商业区广场会将周边建筑活动牵引至广场中,如广场结合其他开放空间,对于广场的使用会有正面的影响;而在使用时间上,由于各地区商业活动时间差异,随着都市夜间活动的增加,商业区广场的使用时段也因为周边建筑或其他的商业活动,有延长至深夜的趋势。再者,使用者活动时间与广场提供的活动类型关系密切。商业广场不同于其他开放空间,具多样性活动如观看表演、参加活动等待等目的,使用时间集中下午至晚上,停留时间因商业活动时间越晚而增长1~2小时。但是当广场周围被阻隔性强的车行动线所界定时,是否对于商业区广场的使用有负面的影响;商业区广场与商业建筑间的距离长短是否会影响使用率与使用型态,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从而获得答案。
3.3空间配置与设施对广场使用的影响
开放空间所引起的体验应有愉悦感、休闲感、清凉感、宁静感等,影响开放空间体验的因素主要来自实质环境属性,水景设施有重要影响。过去在广场设计中,通常会有一些固定模式,最常见的便是在广场中间设计喷水池作为中心景观,随着游人数量的变化、经过人群目的不同,这些设计并非全部可以达到广场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或提供充分休闲的游憩机能,通常只凭规划者的经验尝试,而广场使用者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及密度的变化,从而改变这些景观设施对使用者的吸引力与进入阻力,广场空间情境内容可能会引起使用者有不同的游憩行为,相对于商业区广场硬件设施,都市广场中座椅与台阶等可依靠与休憩的设施明显影响广场空间的质量;而植栽、水景与地面铺设等景观设施对于使用者在心理上有正面的影响。
4商业广场休憩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4.1各类型商业广场游憩空间机能
对于商业广场空间应具备以下六点机能:
(一)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健康的空间。
(二)提供户外游憩、教育与交往等活动机能。
(三)可达性高使市民方便到达。
(四)具有视觉美感改善城市景观空间环境。
(五)具有地域特色提升城市意象的机能。
(六)提供城市减灾与避难的机能。
4.2广场活动类型与广场上空间分布的关系
由于广场上活动是动态变化的,不同的时段皆可能有不同的活动发生,探讨市民在广场空间的分布、与环境互动的现象,试图发展一个个体行为导向的模拟程式,建立在空间认知之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与空间特点之间的关系,了解活动类型在不同空间环境上的应用。在本研究中,仅能针对特定时段了解商业区广场应有的活动类型,不同时段活动与空间位置的记录,并搜集更多型态之商业广场空间事例与多元的活动类型,进而比较商业区广场活动的类型、规模与其产生及观赏条件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将之转换成商业区广场游憩空间的设计原则。
4.3广场的空间尺度与使用者感受间的关系
城市广场的游憩行为是人类活动行为所产生出的空间需求,进而检视空间尺度对人类的重要性。公共领域空间的规则与使用,均需要考量人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尤其在开放空间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广场空间尺度包含平面与三度空间,平面上的长宽比例与三度空间的高宽比例会影响使用者的感受,并进而可能会造成某些类型的活动无法在该空间中产生。以使用者观点了解开放空间使用现况与需求,并分析活动引发行为,与行为对空间设施的需求,最后以使用者意见为基础,建议后续之研究应可朝空间尺度、广场上活动分布位置、与用户感受间互动关系的研究。
4.4不同区域的广场空间与使用者感受间关系的研究
基于不同区域的商业广场有着不同气候条件与人文风俗习惯,广场的使用者应也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座椅、界定的边缘与遮荫三个因素是可以同时存在,形成一个理想的观赏位置。其与活动空间因保持一个良好的距离。广场上的设施可能只是使用者路过或只是停留短暂时间坐下来休息,因此广场的休息座椅位置配置可能需要靠在广场周围且感觉知觉最舒适的地方,让使用者容易到达且停留,因此广场上的空间配置和排列,可能对使用者在广场的游憩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广场应有足够的设施供人们选择性使用。吸引的焦点成为视觉的中心。界定的边缘,常为民众休憩的空间。都市广场应考虑地域的特殊性,不应为单一铺面形式,利用硬质、软质铺面与隐蔽树丛创造空间。需要足够座椅与遮荫。考虑看与被看的良好距离。适当的表演活动空间、夜间照明等。
5结语
经调查研究,虽对城市商业区广场休憩空间给予分析,并提出一个规划设计解决方案,但由于时间、经历与研究水平所限,研究过程仍有诸多课题无法进行深入探讨,为使城市商业区广场规划设计准则更加精准与健全,望后续研究对其他类型广场空间,如住宅型、宗教型、政治型等单一进行空间调查分析,增加对商业区广场的调研,研究结果更有助于更明确的界定各广场空间配置准则,以验证本研究对商业区广场的相关定位。
参考文献
[1]杨旭华.都市商業區廣場設計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2008.[2]蔡金滿.使用者於廣場之動態遊憩行為與空間知覺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2007.[3]郭瓊瑩.都市開放空間與都市美學.艺术家出版社1993.[4]李佩穎.商業廣場中身體支持物使用之研究.東海大學.2003.[5]MoughtinyCliff.王淑宜譯.都市設計-街道與廣場.創興出版社,2002.[6]AlexanderChristopher.建築模式語言:城鎮.建築.構造.六合出版社,1994.[7]McAndrewFrancis.T.環境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社,1995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篇5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分校名称 分校 教学点名称 分校 年级名称 2010春 专业名称 金融专业
课题名称 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25 日 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提 纲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一)人员问题
(二)制度问题
(三)银行传统柜面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手段亟待更新
三、防范对策及有效措施
(一)以人为本,从源头抓管理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三)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创新操作风险防范手段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内容提要:操作风险,尤其是柜面操作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如何化解和防范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对目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提升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业务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前台柜面业务中因人员、系统、流程及外部事件等因素导致银行或客户的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作为操作风险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不容回避的问题。多年来,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向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和产品服务。更是银行联系客户的重要渠道和纽带之一。虽然说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电子服务渠道的拓展有了很大的进展,也分流了部分客户,但由于客户层次分布参差不齐,银行大部分经营活动还是通过柜面操作来完成。本人也一直从事银行柜面业务工作,也深切体会到柜面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正式定义为: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英国银行家协会最早给出了操作风险的定义,他们认为:操作风险与人为失误、不完备的程序控制、欺诈和犯罪活动相联系,它是由技术缺陷或系统崩溃引起的。以上两种种观点都是从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出发,强调银行的经营活动与人、流程、事件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我们说的柜面操作风险是指一种狭义的风险,是指仅存在于商业银行运营部门,并将其界定为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发潜在损失的风险。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一是多样性,形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也有是操作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造成的,还有是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也给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管理和防范提出了很严峻的挑战。
二是破坏性,由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涉及种类多样,覆盖面广,近年来,因银行柜面业务风险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给社会,金融机构,客户以及银行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三是隐蔽性: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种类多样,业务量大,柜面业务操作人员也是最多。因此风险无处不在,帐户开销户,现金支取,支付结算业务清算等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 3 埋下潜在风险的种子,如果管理人员事后监督跟进不到位,等到风险发生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四是人为性: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狭义的操作风险,仅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运营部门,主要由于银行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力,或是柜员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操作失误型:是指员工在业务的操作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或是偶然失误等因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这类风险能够通过事中事后控制得到纠正
二是主观违规型: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和制度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的违规行为,还有业务办理过程中为规避冲帐抹帐等交易,而故意以反交易而取代的违规行为,还有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因制度与服务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而采取的违规做法等。
三是内部欺诈型:是指由于员工因为道德缺失,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放弃有关法规制度,职业道德,来满足自己需要。如前几年发生的数起管库员监守自盗的案件。这类风险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金额大。四是外部欺诈型:是指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客户以欺诈的手段利用,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如由于把关不严对客户提供的证件资料审核不严,造成虚假开户而引发的案件。又如近几年出现的假承兑汇票,假存单等。欺诈是我国商业银行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如果审核把关不严,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一)人员问题
1、柜面操作人员的思想管理弱化,鉴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能力不足,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的主体是银行柜员。银行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柜 面风险的发生概率。总体来说,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主要集中在对业务操作过程的整体把握,而或多或少忽略业务自身的要求 和特点。打个比方,柜员在办理客户挂失业务时,关注的是客户挂失身份是否真实、挂失条件是否具备等 因素,很少考虑挂失原因是否合理或挂失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常规。殊不知,一些 违反常规的业务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柜员对柜面业务的风险意识、风险态度、风险能力及所采取 的手段都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最终成效。另外,在一些柜面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柜员往往明知相关的制度规定,而实际操作却背道而驰:虚假交易时有发生;对资金长款、短款进行违规 处理;空白重要凭证领用及签发简约操作等等。产生如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1)银行对员工的柜面业务风险识别和防范的相关教育和学习还很苍白,没有把风险的危害性宣传到位,致使许多 员工对柜面风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2)银行关于柜面风险的奖惩管理制度还没 有真正落实,造成执行制度与否一个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规避风险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银行 追求效益的利益驱动下,银行柜员每天都处于高压的劳动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其鉴别风险意识 和抵抗风险能力已残留得弱不禁风。
2、监管等重要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监督制约不到位,会计工作管理具有程序化,4 制度化的特点,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必须严格遵照有关规章制度来执行,由于目前管理上人少、量大、主管人员精力有限,部分基层行业务主管对业务不熟悉,业务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同时对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哪些环节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很少考虑,没有从防范风险的高度正确认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个别网点会计主管履职不履责,对柜员的违规操作未及时纠正,必然会出现监管缺位。履职流于形式行为,部分网点负责人对本岗位的会计管理内控工作重视不够,错误地认为内控监管是会计主管的事,忽视其对内控管理工作负总业务责的职责。对柜员缺乏足够的合规文化教育和制度学习。同时作为“第二道防线”的监管部门,业务监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各监管层在具体监管工作中由于警惕性不高,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空间很大。容易产生会计部位风险。
3、会计人员的数量素质与业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基层行对会计岗位的投入较少,使得会计岗位人员相当紧凑甚至不足,这一现象在处于会计管理末稍的分理处表现尤为突出,使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制度难以执行。会计人员素质业务不高,业务知识和技能匮乏,也是导致会计部位风险加大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会计工作的政策性强,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对柜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柜员必须熟悉相关制度并及时补充熟悉新制度。而长期以来 沿用的师傅教徒弟的方式使柜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师傅们一些错误做法被当作正确经验传承下来。导致盲目操作,无形中加大了柜面业务风险。
(二)制度问题
1、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和分散,柜面操作潜伏着风险,健全的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内控管理上的真空,加大银行业务经营的风险。原则上新业务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但往往在新业务的开办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在制度制订时很难考虑周全,使得一些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面监着较大的风险。比如在业务品种,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制度建设跟进不够,制度不衔接,不配套,责任归属不明确,一些环节存在管理空白或风险敞口,有新的系统和新业务上线,但制度和管理办法还没出台,新产品开发和风险控制出现“断层。”
原有的业务制度存在过散,制度与系统流程未能有效控制的问题,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加,新业务的普及,但其相应的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核算制度中,制度过多过散,查找困难,柜员学习这类制度有一定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2、制度执行力不强,违章违规操作时有发生,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笔业务,严守操作规程,严密核算手续,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未按关业务的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基本制度执行力缺乏,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所致。
3、部门相互制约管理不够到位,且个别部门内控工作自我控制不足。一是在当前业务大发展的形势下,业务营销部门多重视营销工作,对内控管理的深入程度以及前瞻性调查研究工作做得不够,使得内控管理的针对性不强。二是个别部门虽然制定了风险防范要点,但 存在着对风险环节、风险点分析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对内控工作缺乏制度化、经常化的管理,削弱了对各管理环节的制衡作用,使得内控管理的质量不高,不利于对风险点和风险环节进行防范。三是个别部门抓系统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到位,职能发挥的不充分,认为直接管理的工作才是风险防范的部位和内容,更为严重的是不明确本部门自身内控管理的边界,专业部门条线风险管控的职责不清晰。对于业务有直接关联的部门,虽然业务有很大的关联性,但分析的风险部位和风险点仅仅立足于本部门的工作范围,未将业务整体的风险分析和防控到位。
(三)银行传统柜面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手段亟待更新
银行传统柜面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银行柜面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活动和组合,以客户信息与银行内部资源信息为加工对象。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中,同时包括有内部或外部客户,共同构成了自始至终的一个完整的为客户提供某种或几种金融服务的功能。流程的运作需要人员、数据、技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合理组合为平台。与国际先进银行比较,我国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流程基本按照产品来制定的,种类极其繁多,如存款类、贷款类、代理类、银行卡类、外汇类、电子银行类等,从而带来柜面培训难、系统设计难、客户服务支持难的局面。
2、环节繁琐。在系统操作设计方面,人性化不够,如可以在一个交易完成的业务分为多个交易;需要重复输入的要素没有记忆功能;各系统之间没有实现自动接口,仍需手工处理等。
3、授权控制不科学。基于风险考虑,在业务系统中设置了复核或授权,系统通过授权复核实现了风险由“人控”到“机控”的跨越,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在授权方面,尤其是对于一些风险较小的业务和交易,受授权复核的限制,一方面柜员排队等待授权,造成柜面交易速度较慢,效率较低,客户耗时较长;另一方面日常业务授权过多,容易造成授权流于形式,不利于风险的控制。
4、风险管理手段落后。一是风险内控检查仍侧重于单纯检查监督、时点检查等查错纠弊的检查,缺乏清晰的对各项经营活动事前、事中、事后的流程监督、系统监督路径和机制,内控管理各项职能还没有渗透到全行各项业务的全过程。二是管理方式不科学。目前,商业银行在内控管理上仍主要依靠各级管理人员的经验、直觉和员工的自律,内控管理方式落后,基本上还停留在行政管理、手工操作上,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等各个环节上还不能做到定量分析,对风险的管理大多以事后补救为主,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手段。
三、探究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以人为本,从源头抓管理。加强操作风险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要强化操作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让所有员工都具有风险管理意识。同时,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管理上的意见和建议;建构充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风险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让员工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加强对风险管 6 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加强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的培育、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把学习教育同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抓好整肃行风行纪和各类案件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干部员工在思想作风、经营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对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对已发现的有经商办企业、从事第二职业、赌博、不正常交友等问题和现象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力求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柜面业务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2)要真正落实问责制。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中的权力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检查部门。、审计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
1、完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整合、梳理现有内部管理制度。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完善并强化其风险管理作用,务求覆盖所有业务环节和风险点,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对于银行柜面使用的产品、流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和业务组织结构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以确保柜面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建立并保持柜面业务应急预案和程序,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业务操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突发事件控制制度等。
2、规范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在内控制度层次上,改变将内部控制单纯视为对员工工作的一般要求的状况,将其上升为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严密完整的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在内控对象上,改变对员工控制制约较多,对管理层控制制约较少的现象,确保内控能够涵盖内部管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内控岗位管理上,加强内部岗位责任制,力求岗位目标实施量化考核,重要岗位尽量单设,各岗位和部门相对独立,达到内控所需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所有部门都应共同参与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柜面新业务、新产品推广前,要在充分研究、试点的基础上,事先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以有效评估和防范在新业务和新产品上形成的操作风险。
3、加强岗位职责和业务权限的制约、制衡。要建立强化相互制约的柜面业务岗位职责,加强授权、分权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不相容岗位的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必须分离。要进一步强化营业经理在营业网点各项柜面业务的事中授权管理,建立营业经理柜面业务授权的权威性,通过抓好营业经理的授权、管理、培训、考核等措施,真正发挥营业经理 在营业网点的堵关把口的作用,防范经济案件事故的发生。
4、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监控体系。建立科学有效、防患于未然的能覆盖所有柜面业务和岗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监督防范体系,既要对违章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也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监督岗位责任制。(1)重视日常监管检查。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柜面业务管理等重要部门、重要人员和柜面业务风险点的监督检查力度,构筑自上而下的条线专业检查监督防线,上级行各职能部门根据所辖业务范围内各类经营风险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在支行范围内,总会计、检查员要强化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其防范日常业务风险的主要防线作用。(2)建立循环的持续改进过程。检查监督是对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发现,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实施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建立一个持续的、循环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改进过程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对现有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消灭现有风险管理不符合项;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由监督部门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对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彻底现象及时督促,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直至整改完毕。(3)充分发挥稽核监督职能。由合规性审计向合规性审计与风险性审计并重转变,突出风险性审计。国有商业银行审计部门要及时监测、评价各分行及各业务部门、支行、营业网点的柜面业务风险状况,分析造成风险的因素,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
(三)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创新操作风险防范手段
1、推进柜面业务流程再造,大力实施柜面业务分流,降低柜面工作负荷。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重构运营组织体系,树立科学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促进柜台业务流程再造。在业务流程再造中,综合考虑风险控制成本、服务效率等因素,有重点、分层次抓好主要风险点管理,在风险承受范围内集中精力将主要风险点管住管好,简化对频繁、小额柜面业务的控制环节。在授权额度确定、滞后复核、分类对账、预警参数设置、库房小额现金检查等方面应突出主要风险的控制,而不应面面俱到。网点转型后会计主管在操作风险控制中应更加专业化,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对派驻机构的内控管理、业务指导负责,不得与业务经营指标挂钩。
2、建立业务核算或柜面业务预警监控系统。根据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综合业务系统中下载数据进行分析并预警,由各行总会计、检查员、监督中心负责落实并抓整改。
3.加强对柜面的防弊防案防诈骗科技手段的建设。营业网点是国有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开展、服务客户、提供银行产品的重要场所,柜面业务是营业网点的主要业务,涉及本外币转账、现金等多项业务,同时,也要认真应对假币、假票据以及反洗钱等工作,因此,必须配备必要的点钞机、清分机、票据鉴别仪、本外币票样等。要建立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验证系统,加强对利用假身份证在银行开户、洗钱问题。
4.实行营业网点营业经理事中监控制度。营业网点建立营业经理委派制是内部控制的需要。营业经理通过在营业过程中履行授权职责,防范案件事故发生,发挥着事中监控的作用。
2010春金融傅丽霞
2012.4.20 8 参考文献:
浅析端午节的商业价值 篇6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当转化为具体的商业价值时,它才能够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商机和端午节文化的契合点,挖掘节日细微处潜在的商业价值,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一、旅游无烟工业
旅游被称为无烟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可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求。比如屈原的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每年要过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头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一直到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在这一个月内要举办公祭屈原,农民骚坛诗会,龙舟游江招魂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屈原故里端午的独特习俗,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另外还有屈原的投江地湖南省汨罗市,每年前往汨罗市屈子祠凭吊、缅怀的人们排成了长龙,络绎不绝。可见,端午的文化内涵刺激了旅游消费,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当地端午文化品牌的铸造,二者相得益彰。
二、节日装饰物文化产业链
节日装饰物既是节日的衍生文化,又是节日文化的寄托物和载体,搞好装饰物的销售,可以有效刺激消费,与此同时烘托节日气氛。
(一)香袋
又称香囊、香包、荷包,我国民间端午节佩香袋的习俗极为古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袋。《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 袋内装有研细有芳香气味的中草药,有消毒卫生和醒脑清神的功能,就像是随身佩戴一个“空气净化器”,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各种香袋寄托着人们辟邪却病的美好希望,同时还具有审美情趣,香袋形状多样,颜色丰富,是很受妇女儿童喜爱的装饰品和礼品。
(二)五彩线
民间传统认为,端午节戴五色线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伤害,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降雨时要将五彩线剪断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戴五彩线的传统可谓由来已久,东汉应劭著的《风俗通》中就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
苏轼在《浣溪纱》词中描述端午节的美人:“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宋代词人杨无咎《齐天乐》在词中则用“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形容端午节时女子的服饰。不同于艾草和菖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五彩线的点缀美化功能远比求吉辟邪实际功能明显。
(三)葫芦
葫芦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图中阴阳的分界线,道教文化认为葫芦可以收尽天地间的邪气,所以民间传说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芦,太上老君装仙丹的容器是葫芦,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的法器也是葫芦,在古代葫芦被当作镇邪的宝贝,加上葫芦腹中多子,象征多子多福,又与福禄谐音,所以民间俗信葫芦能避邪气又象征吉祥。端午节在门窗上挂葫芦的习俗由来已久并沿用至今,《燕京岁时记》中说:“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即用彩纸剪成葫芦形,于五月初一早上张贴房室门楣,剪口向下,意味着倒灾驱邪,初五晚将它摘下丢掉,喻指一切不洁和邪气都被带走。现在过节很少有人记得将葫芦口朝下,但颜色各异带着各种彩穗装饰的葫芦仍不失为一种美丽的装饰和点缀。
(四)盆栽
被称作端午三友之一的菖蒲不仅可以入酒,同样也是室内装饰、盆栽观赏的首选佳品。
菖蒲制作的盆景,首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而且,用菖蒲做盆栽既美观又富有诗意: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生野外则生机盎然,着厅堂则飘逸俊秀。苏轼在他的《石菖蒲赞》的序言中说菖蒲“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并且能够“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是中国文人淡薄名利、不屈不挠、清雅超俗的人格操守的写照,所以用菖蒲做盆栽既实用又雅致。
西方国家的圣诞树和情人节玫瑰的销售在获得巨大的商业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节日文化的推广,甚至圣诞节和情人节登陆中国后喧宾夺主,对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与其铺天盖地的商业攻势不无关联。借鉴这些经验,我们相信,只要做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端午节装饰物的推广和销售就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在形成强大的节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能以崭新的形式重新焕发光彩。
综上,端午节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需要我们将经营的创意融入到节日文化中,在国际竞争中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软实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存续民族文化的血脉,在全球化时代彰显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色。
参考文献
[1]杨丽娟,端午节文化及其旅游价值探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5(4)
[2]陈连山,话说端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3]惠西城,石子编,中国民俗大观(下)[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7月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
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相传钟馗为唐代人,到长安应试考中状元,因其貌不扬被废,愤而触殿阶而亡。后来托梦给唐明皇,决心歼除天下魔鬼。当时皇宫内正闹鬼邪,唐明皇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钟馗捉鬼图》。并将此画悬挂后宰门用以驱妖镇邪,宫中遂得安宁。唐明皇加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钟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后神话传说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躲五
农历五月,酷暑将临,瘟疫毒虫滋生,古时称五月为“恶月”。并认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这一天父母要将未满周岁的儿童带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8、送时
中原地区端阳节到来之际,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节前或节日里要给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凉席等物以备防热防雨,故端阳节又称做“送时节”。
9、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10、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11、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12、破火眼
江苏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13、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14、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15、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曾描绘: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今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深厚民族文化精髓。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有过对于传统节日的淡漠,以至于中国文化传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变得越来越稀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远离传统节庆活动,关心中国传统节日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知道这些节日与内涵的渊源和来由的也不多。给予传统文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自豪地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传统习俗推向全世界,这是中国成为一个大国尤其是文化大国的标志。
端午节蕴涵着的这种对民族精神品格的追求,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无价之宝。它和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起蕴涵着我们祖先几千年的精神传承。这一传承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就此断绝的话,对整个民族而言都将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对于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我们应该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绝对不能失掉我们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浅析商业建筑设计分析 篇7
1 商业公共空间设计范畴
商业公共空间包括外部和内部空间。外部空间指:商业建筑与整个城市区域联系在一起的称为外部公共空间。内部空间指:建筑自身内部所附带的公共空间称之为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本文所谈的是商场内部的公共空间设计。商业建筑内部空间环境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欲望,鼓励购物行为产生,也可以阻碍购物行为进行。舒适的购物环境和特征鲜明的场所感给人们留下美好印象而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使之完成购物,为商场带来经济效益;而当顾客对商店期待落空,购买要求或习惯被破坏、抑制时,就会产生不满,打消购物念头拒绝再次光顾。例如,商业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缺乏方位感和导向性,就易造成顾客茫然失措,失去购物兴趣阻碍购物行为。可见,商业建筑设计,尤其是作为顾客主要活动场所的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对顾客行为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2 消费者购物行为心理研究
2.1 购物目的性强
这种消费者往往是工作比较忙,没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悠闲的逛街,到商场购物的目的性很强,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之后就会很快的离开购物场所,这种消费者是比较理性的消费者。对商场空间环境不是很注意,往往需要快速有效的找到自己购买商品的目的地。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希望购物能够更加快捷和方便,这就对商业建筑的选址和规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2 购物的途径丰富
现在的购物方式有很多,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电话购物。通过这种方式购物的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喜欢购买便宜时尚的商品。有的消费者可能是在网上看到了想买的物品,上商场来看有没有相同的商品,然后进行一下比较。而且希望商场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对购物之外其他的配套服务趋于多样化。
2.3 购物的屈从性强
这种消费者属于比较感性的消费,消费观念产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闲暇时间增多,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购物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购买生活用品的活动。这就要求现代商业不仅仅是出售商品,他们是消费的主要群体,购买商品不是目的,更多的是在“逛”的过程中享受乐趣。
3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3.1 消费心理
3.1.1 舒适性
购物环境的舒适性能提高消费者的光顾次数和停留时间,也就为接触购买商品提供了机会。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由于人的行为心理同时具备社会性和生理性这两方面。因此环境具有公共性的同时,又要有私密性。空间应具有良好的围和方式、界面特征、以及设计清晰的流线等,以助于产生归属感和减轻心理压力。空间的分区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人流混杂,噪音刺耳。但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宜人的尺度可以带给购物者安全感和依托感。视野开阔的休息平台可满足人们休息观望,交往联系的需求,同时将商业景象尽收眼底,容易拥有愉快轻松的购物心情和较强的购物欲望。对于老人、小孩、女士。残疾人士都应当根据其自身条件和个性特征给与人性化设计,注重细节的关怀,以对人的关心为核心,以增加人们购物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3.1.2 美观性
创造美观、舒适的购物环境,主要体现在视觉的愉悦感,身体触觉的舒适感、优雅的声学效果。也就是从五官在知觉上的统一体,不仅要体现空间美还要体现技术的美、功能的美、形式的美。让购物者浸染在美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3.1.3 方便性
商业空间在设计上要追求舒适性,但前提是要保证商业空间在使用上的安全性。首先,要考虑设备安装设计的安全性;其次,空间设计中要避免可能对顾客造成伤害的系列问题;再者,设计时应避免引起顾客心理恐惧和不安全的因素。
3.1.4 可选择性
“货比三家”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也说明了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选择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满足能够促进消费的形成,这说明购物环境中存在着挑选比较,所以大型商场中应安排多家独立的商铺,传递多方面的信息,以便产生商业聚集效应。例如长春的欧亚卖场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商场,汇集了几乎所有商品的门类。在这一个商场里消费者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商品,方便了顾客也汇集了人气。
3.1.5 标识性
在同一个区域,经营同一种商品的商店,只有设计独特的商品标识和门面、富有创意的橱窗和广告与富于创意的购物环境,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因为每个商店的独特性、新颖感和可识别性,才形成了商业空间气氛和消费与购物环境。在大型的商业建筑中,由于体量、空间的复杂性,如果没有很好的识别性,人们就会在其中无法辨清方向,导致购买欲下降。在建筑内部,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如建立中心,确定方向,加强建筑元件的表现力等手段来形成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
3.1.6 交通的通畅性
商场内部空间错综复杂,没有一个很好的交通环境,就会使内部活动造成混乱。明确的视觉导向性、宽松流畅的通道和开放式的购物区,使空间人流密度分散,增加了购物的舒适和视觉的通透感。合理的交通流线设计也促使人们走过更多的柜组,带来更多的商机。同时内部步行空间也与城市步行空间一样,应该结合休闲设施,满足小憩的需要,增加休憩场所的光照度,增加互动的机会。
3.2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原则
3.2.1 整体统一的原则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内部和外部空间设计上要协调统一,在空间环境、颜色的选择、风格的定位,材料的选择上都要内外协调统一。其中既包括公共空间与城市整体环境,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商业建筑自身风格、特点的协调,也包含组成公共空间环境的各要素,如造型、材质、肌理、色彩等方面体现出的一种共性,并由于这种共性的重复与联系,在空间环境中产生统一感和视觉的和谐一致感。公共空间可采用同一的主题,和谐的色调,统一的材质来加强空间的整体性。在整体的格调下,各环境要素协调运作.才能产生统一的美感。
3.2.2 人性化的原则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坚持人性化的原则是由于人的消费行为心理同时具备社会性和生理性这两方面。因此环境具有公共性的同时,又要有私密性。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合理的划分空间。比如:在满足消费者消费的目的基础之上要创造适宜的舒适环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生理要求。在空间划分上可以有开放的共享空间,也应该有私密的围合空间。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尺度和比例,让人购物有安全感。在环境的处理上要注意购物环境的湿度、照度、温度、声音大小等影响人生理变化的因素,达到适宜、合理。再者,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审美和生理的要求人性化的设计。比如,根据残疾人、老人、儿童这些弱势群体的自身条件合理的安排上下电梯,出入卫生间、便捷的无障碍的购物通道。方便的采集各种购物信息,提高购物的质量,创造舒适人性化的购物环境。
3.2.3 融入文化内涵
在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
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卖与买”交易简单和目的性很强的关系,他们需要在消费中得到心理和生理的满足。也就是在消费中,要参与其中体验产品的过程,达到购物时心理的满足。有些消费者只买名牌产品,对本品牌的产品情有独钟,而且会随时关注该品牌新上市的产品和发展趋势,消费的模式从质的消费开始走向感情的消费。任何商业活动最终的目标就是做文化。那么文化的消费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的高级的消费活动,文化是一条红线,贯穿消费的始终。一个成功的商业空间,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将之清晰的、有效的传达给消费者。其中商业公共空间是塑造文化形象,提升文化品位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3.2.4 艺术性的原则
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是突出商场空间特色和艺术性的地方。这个艺术性的空间要有一个主题,根据消费的主体群进行设计。比如:长春的欧亚卖场是亚洲最大综合购物中心,在空间划分上分为不同的共享大厅,每个大厅的名字都是用海洋的名字命名,共享大厅内部还引入了水源,设计了大型的室内水景。海洋的主题是融入环境设计的主线。消费者可以在这样富有浪漫情怀的地方购物,应当是一种享受了。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充分把握以上原则,尤其在广场中心,步行街的节点、入口和商场中厅的处理上,细心刻画加强心理的刺激和印象,培养情绪。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官氛围及较强的消费欲望。
3.2.5 环境渗透的原则
绿色、生态、健康以及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思想,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手段调节公共空间的环保节能功效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回归自然成为现在商业空间设计中重要的主题。在装修材料上采用自然材料并尽可能营造一种“田园风格”的气氛,力求在室内环境中表现有限、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
4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商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科技水平和网络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购物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的商业建筑不仅仅是购物与营销的场所,而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希望在购物中能够得到乐趣。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给人创造交往等活动的平台上,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力求通过公共空间的塑造,创造新的主题,引导新的购物休闲生活,由被动的提供转变到主动的引导,这将更好的提升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度和满意度,使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最大限度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逐渐转化为向专业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5 结语
商业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一种多变的空间形态设计,商业活动已不局限于单纯的购物,而是趋向于集各种社会公共生活为一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大型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商业功能、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商业环境的精华部分,它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市民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核心区。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研究,对我国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状况有一个初步认识,同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空间,商业建筑,商业管理,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辛艺峰.商业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黄成.论我国当前商业购物环境设计的沿革及发展趋势[M].苏州: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09.
浅析商业户外广告中的感官设计 篇8
关键词:商业户外广告 感官设计 互动 体验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手段的推动,商业户外广告也是推动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商业户外广告活跃着市场,也活跃着大众的生活,但是在商品的同质时代品牌的趋同化,商业户外广告设计变得格外的重要,商业户外广告不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销售。广告所附加的情感价值接受者是消费者,商业户外广告在传递情感价值给消费者的时候,它需要打破以往的自卖自夸的模式,通过“眼、身、耳、口、鼻”五感上的调动形成感官设计,让消费者通过自己身体某一感官来感受与接受商品,达到它促进销售的目的。
商业户外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户外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的介绍所推销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广告。商业户外广告是人们为了某种利益而制作的广告,是为了宣传某种产品或项目而让人们去喜爱接受它。许多公司以广告作为亲身送达销售信息的代替品,并希望能达成相同的结果。送达—项有效果的信息,商业户外广告的目的就是产生对该信息欣然同意的反应。
一、感官设计——“五感”综述
感官设计,这个词语有点同义反复的意思。感官化的设计是设计的核心,从本质上来讲,设计与我们的环境面貌息息相关,往往又与视觉、触觉密不可分。设计通过视觉,来调动我们视觉感官,很多学者已经做过关于户外广告视觉上的研究。当然,很多企业品牌对于户外广告领域已经涉及到人们的听觉领域、也就是强调了产品和品牌在聲效方面的设计;同时,也有正延伸到嗅觉领域的新型实验,甚至还会涉及到味觉领域因为物体是有着真实质感,能被触感的,所以很多人便希望设计师尽快设计出感觉型标识。“我们能否创造出一个感应器,只需要触摸—下就能让人辨别出是什么样一个品牌呢?”迪卡依(Decathlon)公司客户体验部的设计师就带有这样的疑问。
感官设计的核心是通过人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让接受者接受信息,加深对商品信息的记忆。在设计中通过眼、耳、鼻子、口、身体各个感官的调动配合来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以及商品信息的传达。广告受众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价值,首先是从对商品的认知开始。这里,消费者认知商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并加以联系和综合反映的过程,主要通过消费者的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这恰恰就是感官设计中的五感为商业户外广告所带来的消费者对商品认知。
二、感官设计视觉调动——眼
视觉的调动是从视觉的各个方面,色彩与空间,空间即为平面的纵深。当代美国视觉艺术心里学家布鲁墨(carolyn Bloomer)说:“色彩唤起各种情绪,表达情感,甚至影响我们正常的生理感受。”色彩作为物体最直接的特征之一,是视觉的基本元素,色彩组成了丰富多样的世界,我们常借助色彩来辨识物体,从色彩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情感。除了色彩以外,空间也有对视觉的调动。空间又是平面的纵深,即视觉形式是三维的样式而体现。
例如在08年嘎纳广告节媒体金奖,麦当劳新鲜色拉的户外广告中,充分的调动了接受者的视觉观感,通过光线的变化使广告牌上的绿色植物组成的商品名称显现出来,视觉动态的传递,让接受者不由自主的去观察这幅广告。广告牌充分利用自然阳光作为辅助,商品信息在阳光的帮助下由无到有,在传递信息过程中,让接受者变成主动接受信息者。
三、感官设计触觉调动——身
这里的“身”分为两方面来叙述,第—方面是身体的部位如手脚或者整个身体和商业户外广告相结合,使得接受者整个的参与到商业户外广告中,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整个商业户外广告才能算完成;第二方面是身体上对材质的触觉的调动,就好比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对不同材质的偏爱,用于商业户外广告中,不同的材质也能有不同的效果。材质具有生理和心理功能,不同的材质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快感和联想。光滑的材质给人洁净、温润的感受粗糙的材质给人含蓄、稳重的感受;疏松的材料给人质朴、自然的感受;干裂、断裂、撕裂的材料给你粗犷原始的感受。综合以上两方面,触觉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设计商业户外广告。例如Rexona舒耐女性自然香体喷霾的户外广告,用树叶包襄整个灯箱的设计,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将产品特性自然展现出来。这一类型就属于通过户外广告的材质不一样,让接受者从身体触碰体会到商品的信息。
四、感官设计听觉觉调动——耳
许多人大抵都听说过一种说法:不幸失去五感中任何一感的残障人士,他们的其他感官往往特别敏锐。有研究者们发现,这种感知上的补偿效应可能根源在于大脑内部的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失明的人对声音特别的敏感。声效设计也源于这一项的原因,声效设计也就是要调动人们对声音的敏感度。声效设计差不多有接近十年的探索,但是其中的设计原则还是很难的界定。在2004年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声效设计座谈会上,大家都没有能得出一个普遍认同的概念的界定。声效设计早在很久以前就运用在其他的设计领域,在商业户外广告中只有在动态广告和广播广告有用声效设计。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也越来越意识通过声音的传播,让消费者在看到广告的时候耳朵里面回响起声音,脑海里面会浮现商品以及对品牌的记忆。因为现在顾客们的价值关注点已经开始发生转移,现在他们需要的是视觉和声音的识别。例如麦当劳在所有的分店或者甜品站外面都会有音频广告的推销,当季新品的广告语,所有的音频广告中的最后一句都是以很甜美的声音“喜欢您来喜欢你再来!”作为结尾。这句音频广告语识别性特别高,在消费者逛街的时候,能听到声音就知道商品的信息和麦当劳这个品牌。麦当劳通过反复循环的播放,让消费者耳朵始终环绕着广告语,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麦当劳的广告也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想起麦当劳的这句广告语。
五、感官设计味觉调动——口
味觉调动适用于一些食品类的产品,通过味道上的互动,使对产品的喜欢。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通过研究表明人类对味觉的感触非常的敏感,记忆也会非常深刻。
世界上第一个可食用的巧克力广告牌。2007年,英国Thorntons巧克力公司推出了一个重860磅,长14.5英尺,宽9英尺的巨型巧克力广告牌。Thorntons巧克力是英国最有名的一家巧克力公司,它率先大胆的使用了可以食用的广告牌,从某—方面来说,这是对自己公司的巧克力的自信,也是对消费者进行的一个味觉销售,让消费者从商品的味道中保留商品的记忆。
六、感官设计嗅觉调动——鼻
嗅觉给人带来的感觉是独特的,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里面也能保存很长时间。一种气味能唤起人们深藏记忆深处的情感,或者勾起对苦涩童年、慈爱的祖母的回忆或者对曾经的一段温馨甜蜜爱情的回味。然而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会散发出香味,商品如果有需要香味信息传递给消费者时,商业户外广告中加入香味这一元素,它一定会为产品增添不少的乐趣。例如圣福特公司设计的记号笔就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感官体验,其产品不仅有颜色上的区别,还有不同的气味,不同的颜色带来的是不同的味道。讀书的过程有如此感性的记号笔的介入,必定会增加读书的愉悦性,同样的愉悦性可以运用在商业户外广告。澳大利亚李奥贝纳(墨尔本)公司为宝洁公司旗下洗衣液品牌Bounce创作了一则商业户外广告。他们将公园里一棵光秃秃的树装点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用洗涤一新的衣物、袜子和T恤衫制作成的花朵,提前将春天带给公园的同时也让游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芬芳。这也是通过香味的传播,引起人们的注意,春天的味道通过洗衣液传递出来,让消费者能够由春天联想到洗衣液,由香味又联想到春天。这个感官设计可以说双面作用,及时美化消费者的环境,又让消费者了解到商品的信息。
七、感官设计在商业户外广告中的运用流程
五感的调动即是感官设计的核心,在感官设计中,缺少五感的调动,感官设计就好比在做无用功。在感官设计中通过眼、耳、鼻、口、身体五感的调动,来传达户外广告的信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流程。感官设计首先需要分析广告需要给消费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如果商品的味道甜美、视觉冲击、自然的享受、或者身心的体验。通过确定广告所要传达出的信息,并且商品自身期望在哪一感官使消费者有沟通的桥梁。其次就是因地制宜的选择感官设计中的五感,选择五感中的某个元素,需要实地考察户外广告的位置以及人群分析,综合分析得到五感中哪一个更加适合该商品,并且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最后是通过已定的五感中的感官进行设计,通过感官设计的商业户外广告,并不是最终完结,在设计完成后,需要检查与验证。检查验证这一步骤,是为了我们检验在分析商品印象阶段,有无偏差。通过一个动态循环过程,才能将以五感为核心的感官设计在商业户外广告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图1所示)
八、商业户外广告发展趋势及未来
在标准化与规格化大生产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商品在质量上区别已经不大,商业户外广告也越来越趋同化。感官设计在商业户外广告中显得尤其的重要,感官设计既是商品情感化的延伸,也是对于商品信息准确传达给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浅析商业建筑设计分析】推荐阅读:
浅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07-15
浅析医药商业企业的结构调整08-26
浅析国内外商业养老保险制度10-0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浅析01-18
浅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08-15
浅析烟草商业企业打造服务品牌的策略与方法08-28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01-16
浅析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