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2024-10-25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共8篇)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篇1

xx,19xx年x月出生,20xx年至20xx年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招标重点项目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201x年至201x年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课题生物质先进裂解制取生物燃油关键技术;申请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独创陶瓷球热载体循环加热下降管裂解系统,运行稳定,生物油收率高。领导了系统的理论研究,研究了生物质闪速热挥发规律,发现其热化学动力学参数表现为准物性。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利用piv和换热测量系统研究测量了多种颗粒在垂直和倾斜下降管内部流动与混合规律、颗粒间热交换规律,形成了相关理论。

发明的生物质粉喂料机攻克了粉体生物质稳定喂入的难题;发明的射流冷却器和生物质热解液化用层流冷凝器确保了生物油高效收集。攻克了系统热密封、热解炭高温分离技术和热载体循环加热技术,促进了系统节能。开展了生物质/塑料复合材料研究工作,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在生物质裂解液化方面,研究工作技术水平赶超国际前沿,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生物质/塑料复合材料方面取得核心技术,研究水平国内先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多年来支撑相关企业或者数亿经济效益,获得201x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1x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x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工作对推动我国农业工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篇2

一、“为人师表, 无上光荣”

陈云同志曾为一次北京市优秀教师、学生座谈会题词:四化需要人才, 人才需要教育, 教育需要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充分表达了尊师的深远意义。

“文化大革命”期间, 陈云同志被“战略疏散”到江西南昌郊区一个化工厂蹲点。在了解当地教育改革情况时, 有人向他反映教师因为被当成“臭老九”而不能安心工作, 他毅然指出:“我多次通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 没有看到里面有这个提法。”临别和大家握手时, 他幽默地把教师的手抬到自己的鼻子边闻一闻, 说:“不臭啊!我看不臭。”[1]163

他曾利用春节, 邀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代表座谈, 借以了解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提高中小学教师和幼师的社会地位。1986年, 在和首都优秀教师共度春节时, 他充分肯定了中小学和幼儿教师作为教育战线上辛勤的“园丁”, 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同时指出“全国中小学校和幼教老师们今后工作的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 将决定21世纪中国的面貌。”鼓励“中小学教师要进一步发扬不为名、不为利的艰苦奋斗精神, 献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1]546

看到反映中年知识分子生活负担重、工资收入低, 很多人健康水平下降的材料后, 他致信中央主要领导同志, 认为这是国家的一个大问题, 要下大决心尽快解决。指出:“生产、科研、教育、管理部门的知识分子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日本和联邦德国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教育, 充分发挥了知识分子的作用, 强调:“把钱用在中年知识分子身上, 是好钢用在刀刃上。”[1]301他的这些意见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 从1982年10月起, 全国中年知识分子增加两级工资。同时, 在报刊宣传引导下, 全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关心、尊重、爱护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

1984年9月, 陈云同志看到一份高中毕业生很少愿意报考师范院校的材料后, 当即指出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说:“师范院校学生的质量保证不了, 对今后的教育及四化建设各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建议要帮助教师,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等实际问题, 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 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1]359不久他收到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送审稿, 联想到教师待遇亟待改变, 他在批示中特别提出:“中小学教师, 不仅要有工龄工资, 而且要使他们的工资标准, 比同等学历从事其他行业的人略高一点才好。”[1]364在他的推动下, 从1985年1月1日起, 全国几百万中小学教师增加了工资, 他们的地位和待遇由此有了进一步提高。

陈云同志尊重教师、支持教育做到了以身作则。他在上学期间, 因为用功读书, 尊重老师, 深受老师器重, 并同自己的小学老师张子谦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他同张老师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并且每到上海, 如果有时间都会去拜访老师, 或是请老师到寓所共叙师生之情。得知老师、师母生病, 他会寄些钱和营养品以表心意, 始终没有忘记老师的恩情。陈云同志的女儿陈伟华高中毕业后在北京郊区当老师。高考制度恢复后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后被分配到国家劳动人事部工作。陈云同志对此不是很赞成, 认为她应该“归队”。后来陈伟华回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当了一名普通历史教师, 他知道后积极支持, 专门把她叫到身边, 详细了解了她回学校后的各种情况, 勉励她要好好工作, 当一名好老师。陈伟华在教师岗位上一干20年, 直到退休。

二、“我们花这样多钱是有好处的”

陈云同志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 一直关注对教育的投资问题。建国初期, 他主持全国财经工作, 把建立和扩大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作为“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1952年, 他在《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报告》中专门提到关于大中学生的补助问题。首先他为大学生算了一笔账, “现在每一个大学生补贴人民币六万五千元, 但是一个大学生只吃饭就要用八九万元, 因此六万五千元的补助是不多的”[1]388, 提议为大学生增加一些助学金, 要保证他们除吃饭外还有一点零用钱。虽然培养大学生要用很多钱, 但陈云同志说:“我们花这样多钱是有好处的, 为的是把大学办好, 使这些大学生安心学习, 毕业之后参加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针对当时全国7800万学龄儿童中上小学的只有3800万人, 而且有很多小学生连五年级都没上的情况, 他说:“这个问题我们也要管, 要给他们建一些房子, 请一些教员, 不管不行。”[1]389提出当时的教育重心应该放在消灭文盲上, 要在生产救国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教育。

改革开放后, 陈云同志更加重视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1981年, 在讨论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稿时, 他提出:“在科学和教育部分, 应加强常规教育、提高整个国民教育水平、提高技术基础和在科学技术上组织攻关的内容。”[1]1761并解释说, 日本和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之所以恢复发展很快, 重要条件是知识分子多, 技术水平高。1982年, 在会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部分代表时, 他明确提出:为顺利实现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 在“六五”和“七五”两个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 “由中央适当集中一笔资金, 加强能源、交通运输和科学、教育等薄弱环节, 保证重点项目的建设, 是完全必要的。”[2]319

三、“关心下一代, 就是关心祖国和全世界的伟大前程。”[1]268

陈云同志把中小学教育工作提高到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祖国繁荣富强的高度, 认为:“现在中小学教育办得怎么样, 将决定21世纪中国的面貌。”强调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 一定要办好。他重视普及义务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 为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出过很多独到见解, 做过许多具体工作。

1983年, 一位政协委员来信建议将全部民办小学改为公办小学, 民办教师改为公办教师, 以保证1990年前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并指出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实现义务教育, 将来会像50年代处理人口问题一样, 追悔莫及。陈云同志对这封信很重视, 立即把信批转中央有关负责同志, 并在给他们的便函中指出:来信“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是很有远见的。希望指令计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加以研究, 提出方案, 然后在书记处会议上专门讨论一次。”[1]319

1994年4月, 在医院与病魔斗争的陈云同志, 从新闻联播中听到中央机关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消息, 委托身边工作人员从自己稿费中取出5000元, 捐给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并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绝不能让儿童失学, 应当动员全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1]450

陈云同志提倡素质教育, 早在1971年, 他就提出“教学改革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方向去改。”[1]162他鼓励少年儿童通过参加夏令营、观看戏剧等课外活动, 扩大视野, 提高能力。看到茅盾等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关于缺少儿童剧演出场地问题的文章后, 他给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写信, 建议向儿童开放单位内部的礼堂。后来, 中央办公厅率先将怀仁堂向儿童开放, 在那里演出了话剧《岳云》。1982年5月, 他再次致信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领导, 提议在“六一”节时, 全国城镇的所有影剧院和机关、企业的所有礼堂, 均应免费向孩子们开放一天。考虑到当时离儿童节已经很近了, 他又在信笺上方亲笔写了“特急件”三个字, 还在下面画了三个圈加以强调。这个意见得到有关部门重视, 全国的影剧院和礼堂、俱乐部在“六一”节向少年儿童开放, 全国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特别愉快的节日。

陈云同志晚年很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大会和节日之外参加公开活动, 但却欣然接受了团中央的请求, 参加了1983年由《中国少年报》社组织的全国“快乐的小队活动”夏令营开营仪式。他在题为《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的讲话中, 称赞“快乐的小队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和对集体生活的适应性, 有利于增强体魄、开阔眼界、丰富课外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希望孩子们为长大后当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做好准备。讲话后, 陈云同志愉快地接受了少先队员代表敬献的礼物, 和小队员们一起合影留念, 并为他们点燃了夏令营的火炬。当天, 应《中国教育报》邀请, 他为全国的少年题词:“为祖国好好学习。”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是陈云同志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重视古籍整理、评弹等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教育。他指示整理出版古籍时, 要有今译, 争取做到“能读报纸的人都能看”, 为的就是让年轻人能看得懂, 会利用。他建议“今后, 在继续办好理工科的同时, 应该加强大学的文科教育。从小学开始, 就要让学生读点古文。”[2]289他对评弹的欣赏和指导也更多地是想发挥其对人民的社会教育作用, 指出:“曲艺工作者和所有我国的文艺工作者一样, 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责任, 肩负着教育群众, 特别是教育青年的责任。”[3]1241984年, 陈云同志向教育部建议:“小学要重视毛笔字的训练, 要把大字课作为小学的基础课, 严格要求。”[2]528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这就是陈云同志教育思想的精华。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教育, 重视教师地位的提高、待遇的改善,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这些无不印证了陈云同志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回顾陈云同志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指导, 总结他的教育思想, 对于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振兴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云年谱.下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2]陈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 1995.

“我对革命的贡献主要有三件事” 篇3

父亲生前曾说:“如果要说我对中国革命有什么贡献的话,主要有三件事:一是领导柯村暴动,二是开辟皖浙赣游击根据地,三是沟通皖浙赣游击根据地与党中央的联系。”

领导柯村暴动

1934年3月,时任(开)化婺(源)德(兴)县委组织部长的父亲,参加了闽浙赣省共产主义学校办的一期县委书记训练班,主要学习研究如何开展白区工作。闽浙赣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方志敏亲自授课,他说,“开展反动统治区域的工作,在敌人后方组织工农群众的斗争,打破敌人包围线,帮助红军胜利进攻,这对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同样有重大的意义”。培训班结束时,方志敏与父亲和其他三位学员谈话,派他们去皖南做地下工作。方志敏说,到了皖南,工作要向农村发展,到劳苦大众中去。城镇工作也需要,但重点要放在农村。皖南离赣东北苏区比较远,交通不便,工作是有困难的,经济上接济不上,要自找职业维持生活。

父亲到皖南后,先后担任歙县县委书记、太平中心县委书记。他到轿行当轿夫、到早点店当伙计,一边维持生计,一边在劳苦大众中开展工作。

1934年夏,皖南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土豪劣绅见农民难以偿还租债,就勾结官府加紧逼租逼债,把广大贫雇农逼入绝境。

7月,根据群众的呼声,和太平、黟祁等县委的要求,父亲与太平中心县委的其他同志研究决定举行暴动,像苏区那样建立苏维埃,斗地主,分田地。并向皖南特委和闽浙赣省委作了请示。8月初,省委批准了暴动计划,并指示待省委派出的干部和武装到达后行动。8月中旬,交通员送信途中被捕牺牲走漏了消息。太平中心县委闻讯后,果断决定不等省委派出的干部和武装到达,于8月21日暴动。在以柯村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范围内,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暴动获得了成功,史称“柯村暴动”。

柯村暴动声势大、范围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南地区农民暴动中取得完全胜利的一次。暴动后建立了皖南地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皖南苏维埃政府,创建了方圆百余里的红色苏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的行动。

开辟皖浙赣游击根据地

1934年10月,方志敏带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近万人,在谭家桥战役后,到柯村苏区休整了三天。期间方志敏把红十军团侦察营留下,与地方武装合编,组建红军皖南独立团,由父亲任政委。从此父亲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1935年4月,父亲和团长带了一个营从黟县出发,在江西德兴县的广田山找到了闽浙赣省委。他们向省委书记关英汇报了执行方志敏的指示和皖南特委遭破坏等情况,关英说:“红军主力已经长征,葛源亦已失陷,苏区转入游击战争后,形势很紧张。方志敏同志对皖南工作的指示是正确的,不能再打硬仗,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秘密工作。你们要独立自主进行工作,以黄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以后我们会派人来找你们。”

返回皖南途中,父亲经过皖浙赣三省四县(休宁、婺源、祁门、浮梁)交界的婺源鄣公山地区时,感到山高林密,地形有利,敌人很少去。而且群众生活很苦,以前曾有共产党员传播过进步思想,群众比较容易接受共产党和红军的宣传,有一定的斗争基础。因此,派干部战士分散到各个村庄做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皖南独立团的游击根据地。

1936年4月,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陆续会师鄣公山,中共闽浙赣省委在此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闽浙赣省委改为皖浙赣省委。省委书记仍为关英,父亲任省委组织部长兼皖浙赣独立团政委。

鄣公山会议之后,以鄣公山为中心的皖浙赣边游击根据地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36年底红军游击队发展至30余支,共3000余人。在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党的建设、武装建设、文化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皖浙赣独立团曾两次打开浙江开化县城,一次打开昌化县城。

皖浙赣边游击区鼎盛时期,包括皖南、浙西、赣东北43个县,横亘三省边7万余平方公里,临近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战略支点之一。后来又成为新四军的主要集结地、抗日出发地。

沟通与党中央的联系

1936年12月中旬,父亲率部在宁国县西南乡打下了乡公所,获悉了“西安事变”的消息,他十分高兴。1937年1月,皖浙赣省委开会分析了形势,由于消息闭塞,不知道西安事变已和平解决,且没有察觉国民党部署重兵在皖浙赣边区附近,错误地认为蒋介石被抓,革命的高潮就会到来。于是决定由省委书记关英和父亲带独立团主力去浙南找粟裕、刘英的挺进师,通过他们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各红军游击队主动进攻打击敌人,积极配合中央的行动。

当时,蒋介石确定了“北和南剿”的方针,即在北方与红军和谈,在南方集中兵力消灭红军游击队。1937年1月6日,闽浙赣皖边绥靖公署主任刘建绪在衢州召开绥靖会议,决定调集正规军40余个团和四省边保安团队,肃清红军游击队。因此,红军游击队的主动出击,遭到了重大损失。

3月初,父亲在战斗中负重伤被俘,被关押在国民党衢州监狱中。6月,粟裕挺进师的参谋长陈铁君,與国民党谈判破裂,返回部队途中受伤被俘,和父亲关在一个号子里。父亲开始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7月初,日本人在上海和杭州湾蠢蠢欲动,淞沪抗战爆发在即。国民党企图利用红军的力量抵挡日本人,就把陈铁君请出去继续谈判。此时,父亲才向陈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并告诉他,这次向浙南行动的目的,就是要找他们,通过他们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希望陈与国民党谈判时把皖浙赣游击区包括进去一起谈。陈铁君与国民党谈判时,提出了这一要求。国民党答复,皖浙赣的红军已经被消灭了,找不到他们的人。陈说,独立团的政委刘毓标就关在你们牢里。经陈严正交涉,父亲被营救出狱。

出狱后,陈铁君向父亲详细介绍了“党中央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公开信”,关于新四军组建的有关情况,特别告诉陈毅同志在南昌月宫饭店的地址。

父亲与陈铁君分手后,只身返回鄣公山一带找部队和皖赣特委的领导。父亲把中央的文件、陈铁君介绍的情况,和陈毅在南昌月宫饭店的地址,向他们作了汇报。从此,皖浙赣游击根据地与党中央恢复了中断三年之久的联系,回到了党的怀抱。陈毅于12月上旬来舍会山,带领这支部队下山,在浮梁瑶里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篇4

**同志于1978年进入**市少年宫(现**市青少年宫)从事校外教育工作,至今已有27年了。在这二十几年的校外教育工作中,**同志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热爱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为推进校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

志多才多艺,在从事语言艺术教育工作中,为了能够配合新时期广大青少年朋友对校外教育培训需求,特在1992年成立了小主持人兴趣培训班。这期间,为了能把枯燥的朗诵小组培训模式转型为小主持人培训班,**同志勇于探索新形势下的新课题,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各种艺术形式的教学手段,自编教学大纲,自创了一套小主持人教学模式,从语言、表演、形体、音乐、美术欣赏及社会实践等课程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苗子。在培训学员中曾获全国校外教育艺术大赛表演金奖(课本剧;数星星的孩子)、获全国青少年(配乐)诗歌朗诵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全国“孙敬修杯”故事大王比赛特等奖、一、二等奖,多次获省市少儿艺术大赛金奖。有众多优秀学员进入高等艺术院校深造,毕业后就职于省、市电视台、电台、新闻媒体及艺术团体。现在培训班的历届小主持人学员,是各种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的骨干力量,也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目前,**同志首创的小主持人培训已成为**市校外教育的品牌科目,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小朋友的好评。

在国际服装节期间,**市青少年宫组织开展了**市少儿服饰文化节活动,为了让青少年朋友参与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体现**市作为服装大市的优势,历时八届的**国际服装节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客商。**同志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亲自培训小模特儿,这些孩子以仪态大方、精神饱满、健康向上的形象,亮相少儿服饰文化节,成为**国际服装节中一个耀眼的亮点。**市少儿服饰文化节以其少儿模特比赛、家庭亲情秀、环保服饰DIY等项目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家长及社会人士参加,成为**市少年儿童和少先队的一个文化品牌活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曾专门对其进行报道,这其中**同志功不可没。

在担任少年宫艺术部长工作中,**同志以极高的热情,质朴的作风,团结全体同志,积极拓思路、创品牌,为开创少年宫艺术工作新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工作踏实、综合能力强,使艺术活动部成为一支业务素质高,战斗力强的良好团体,为少年宫承担了更大的任务。他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具有开拓、创新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精神,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青少年宫的各项重要任务,为少年宫的事业作了她应有的贡献。[文章-http:///帮您找文章]

**同志几十年来,勤奋工作,勇于探索。在众多的青少年活动中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参加策划并组织了第三届国际童声合唱节、全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电视颁奖晚会、全国科普周闭幕式活动、纪念“五·四运动”大型晚会、市大学生艺术节开、闭幕式、市教育系统艺术节系列活动、历届市少儿服饰文化节活动等等各类青少年主题、艺术活动。在担任的活动策划、组织协调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同志高度的组织观念及团队意识,并展现了非凡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专业素养。**同志也因此成为**市青少年宫一颗璀璨的明星。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篇5

一、C-C 偶联反应的合成方法学及其在杂环衍生化中的应用研究

1、项目简介

本项目针对国际药物合成中所涉及的有机合成方法学问题,围绕C-C键、C-杂原子键的构筑等有机合成方法学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为C-O, C-N,C-S,C-C键的构建提供了新合成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科学发现点包括:

1.首次实现了过渡金属催化3,4-二氢嘧啶硫酮与炔烃及羧酸亚铜盐的脱硫偶联/酰化/水合串联反应一步实现了C-C和C-N键的有效构建。发展了Pd催化下磺酸嘧啶酯与苯硼酸、端炔、苯酚及苯胺的C-C、C-O及C-N交叉偶联反应。

2.发现并扩展了三对溴苯胺自由基正离子六氯锑酸盐(TBPA+.)引发的甘氨酸类衍生物的sp3C-H键的催化氧化反应,以及甘氨酸类化合物与苯乙烯类衍生物的氧化-[4+2]环加成串联反应。

3.首次实现了酰胺、多聚甲醛与苯乙烯等的三组分反应构建烯丙基胺骨架结构,为烯丙基胺结构的构筑提供了有益的合成方法。

4.开展了廉价金属盐CuSO4-5H2O/NaAsc催化的Ullmann型C-N偶联反应。

5.实现了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的有效方法。

本项目自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共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化学二区论文8篇(其中包括Org.Lett.2篇,Adv.Synth.Catal.4篇,J.Org.Chem.2篇),SCI三区论文(包括Org.Biomol.Chem.;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ur.J.Org.Chem.;Synlett等)17篇;获得厅局级二、三等奖各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申请3项。其中5篇代表性论文Org.Lett.2012, 14, 4030–4033; Org.Lett.2010, 12, 732-735;Adv.Synth.Catal.2013, 355, 891-900;Adv.Synth.Catal.2013, 355, 1911–1916;Adv.Synt.Catal.2012, 354, 2939-2948论文被Chem.Rev., Chem.Soc.Rev., Angew.Chem.Int.Ed.,等国际重要刊物他人正面引用54次,平均每篇5.4次,单篇最高他引27次。

2、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王喜存:项目总负责,对研究成果1、3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代表性论文1-3、5、6、9、10的研究内容的方案设计、部分合成实验和论文的撰写、投寄工作。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2人,其中8人参与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工作。

权正军:对研究成果1、3、5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代表性论文3、5、6、9、10的研究内容的方案设计、部分合成实验和论文的撰写、投寄工作。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6人,其中3参与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工作。

霍聪德:对研究成果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代表性论文4、8的研究内容的方案设计、部分合成实验和论文的撰写、投寄工作。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其中3人参与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工作。

贾晓东:对研究成果2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代表性论文1、2的研究内容的方案设计、部分合成实验和论文的撰写工作。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8人,其中3人参与了本项目的实验研究工作。

达玉霞:对研究成果5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代表性论文7-10的研究内容的部分实验工作和部分化合物的表征测试,负责课题的文献调研、资料查阅等工作。

二、金属Er/Cu/Ag掺杂ZnO纳米膜的磁控溅射、静电纺丝制备工艺及光电和气敏特性研究

1、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的技术领域是凝聚态物理中的新型功能纳米半导体薄膜材料,主要针对金属掺杂ZnO纳米结构的磁控溅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及气敏光电特性研究。围绕该研究课题,负责人马书懿教授累计培养青年教师6人,博士及硕士生35人。历届研究生中,9人保送或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博士研究生,2人在跨国半导体公司工作。项目组2004-2013年间发表SCI论文32篇,会议论文4篇,研究成果受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5篇代表性权威学术论文被其他学者SCI引用合计157次。该项目研究工作对ZnO基纳米材料在光电子器件及气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代表性科研成果为:

(1)采用高压电纺丝结合后处理工艺成功制备获得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空心球形ZnO纳米结构,该结构材料对丙酮体现出优良气敏性能。发表于《Mater.Lett.》,汤森路透HCP指数居同领域前3%,被NANOSCALE(2015,7(30):13051,IF:7.76)及18731,IF:5.228)等引33次。

(2)实验探究找到了制备获得压应力最小的Cu掺杂ZnO复合膜样品的最佳工艺条件,该法制备的ZnO:Cu膜存在双蓝和双绿荧光发射。发表在SCI期刊《Appl.Surf.Sci.》,已被JAP(2016,DOI:10.1063/1.4954001)等引48次。

(3)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结合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片上制备获得了ZnO/PS(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使用 PS 的氧结合模型和 ZnO 的本征缺陷模型解释了复合膜的发光机理。研究成果发表在SCI期刊《J.Alloys Compd.》。

(4)采用高纯锌、银双靶射频共反应溅射技术沉积获得ZnO:Ag纳米薄膜,深入分析并很好的解释了Ag掺杂ZnO薄膜的光学带隙移动特性。发表在

SCI REP-UK(2016, DOI:10.1038/srep 《Appl.Surf.Sci.》,他引34次。

(5)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Fe掺杂ZnO薄膜,室温下的光致发光谱显示:ZnO:Fe薄膜有三个强发光峰:紫光峰(410 nm)、蓝光峰(456 nm)及绿光峰(515 nm),并对发光峰起源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发表在《J.Alloys Compd.》。

2、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马书懿:全面负责本项目工作的文献调研、研究经费申请、立项、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SCI论文的写作和回答审稿人评审意见。对本项目的各项成果均有主要贡献。是全部5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陈彦:2004-2007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攻读马书懿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西北民族大学工作,一直参与马书懿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在本项目中为高压静电纺丝实验仪器的搭建做出了主要贡献,参与制备了空心球形ZnO纳米结构,系统研究了该球形纳米结构的结晶、微结构、形貌及气敏特性,作为主要参与人将该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Mater.Lett.上,见代表性论文1。此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Ag掺杂ZnO纳米薄膜,参与主要表征测试并对其微结构特征、光学带隙的调控作出阐释,见代表性论文4。近10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徐小丽:2005-2008, 2012-201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分别攻读马书懿教授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自2004年起一直参与马书懿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在本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采用高真空射频反应共溅射法制备了贵金属Ag掺杂ZnO纳米薄膜,完成了膜结构的XRD及荧光光谱表征测试并对其结晶质量、晶粒尺寸变 化及荧光光谱分析作出阐释,作为主要撰写者撰写论文主要部分内容并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Appl.Surf.Sci.》2008年第55卷,见代表性论文4。近10年来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孙爱民:自2002年起一直与马书懿课题组进行合作研究工作。联合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均为第二完成人)。在本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结合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硅片上制备获得了ZnO/PS(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使用PS的氧结合模型和ZnO的本征缺陷模型解释了复合膜的发光机理。是代表性论文3的主要作者。和马书懿课题组联合发表论文30篇。

薛华:自2007年起一直与马书懿课题组进行合作研究工作。在本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采用高真空射频反应共溅射法制备了贵金属Ag掺杂ZnO纳米薄膜,完成了膜结构的XRD及荧光光谱表征测试并对其结晶质量、晶粒尺寸变化及荧光光谱分析作出阐释,是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和马书懿课题组联合发表论文10篇。

三、极端环境中复杂物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1、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物理学,是超冷、超强等极端条件下的综合交叉学科。本项目组长期从事极端环境中复杂物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有:超冷原子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超强相对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行为以及超低温度中尘埃等离子体系统中的非线性波等三个方面。这些研究工作解决了物理学中的一些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并为相关的实验和技术有指导意义。针对超冷原子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提出了超冷原子-多聚物分子的转化方案,设计了高效、稳定产生超冷双原子分子的磁场脉冲链技术,为制备超冷分子及其量子态以及实现超冷原子系统的量子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针对超强相对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行为,研究了超短激光脉冲在预等离子体通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孤立波的形成,得到了激光脉冲以不同行为传播时的初始激光等离子体参数,提出了一种获得高性能高品质单能离子束的双层靶辐射压力加速方案,为激光在低密等离子体中稳定长距离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激光尾场加速中波破的产生和加速电子束的自注入等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超低温度下尘埃等离子体系统中的复杂非线性问题,建立了描述尘埃等离子体的运动方程组,运用摄动方法研究了尘埃颗粒大小分布、荷电量、离子-离子复合效应、粘滞系数、外加磁场和自旋量子效应等诸多因素对尘埃等离子体及尘埃等离子体晶格中各种非线性波动模式及其稳定性,研究了双孤子和多孤子的相互作用特征及其共振现象,为成功解释尘埃等离子体物理中发现的一些实验现象以及实现雷达目标隐身等空间探测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本项目组围绕该课题,已经发表SCI 论文90 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拥有国家级理论物理专业建设与交流平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相关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引用,例如国际著名冷原子物理专家Kirk W Madison,Kai Bongs,Lincoln D Carr,Ana Maria Rey,Hui Zhai编著的综述书籍《Annual Review of Cold Atoms and Molecules》(Volume 2)(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2014))收录了本项目组超冷原子相关的研究工作。

2、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豆福全:负责项目的整体研究方案,主要完成超冷原子系统中非线性动力学部分,提出了超冷原子-多聚物分子转化方案,分析了外场参数对转化过程的影响,提出了超冷原子-双原子分子的磁场脉冲链技术。主要贡献在发现点1,见代表性论文1-2。

洪学仁:研究了超短激光脉冲在预等离子体通道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孤立波的形成,得到了激光脉冲以不同行为传播时的初始激光等离子体参数,提出了一种获得高性能高品质单能离子束的双层靶辐射压力加速方案。主要贡献在发现点2,见代表性论文3。

林麦麦:通过约化摄动方法的推到得到尘埃颗粒大小任意分布情况下尘埃等离子体系统的色散关系、群速度、孤立波波形及传播速度随尘埃颗粒大小分布的函数关系。主要贡献在发现点3,见代表性论文4。

韩娟芳:针对复杂物理系统,给出了当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中存在以任意方向传播的双孤立子时,在孤立子发生相互作用的区域内所产生新波的形状、传播速度、振幅和这些初始孤立子参量的关系,特别是和这些初始多孤立子传播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发生共振的条件以及共振时新波的性质与入射孤立子参数的关系。主要贡献在发现点3,见代表性论文5。

段文山:负责低温等离子体部分研究方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主要完成用传统的摄动方法从等离子体及尘埃等离子体满足的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得到了KdV 方程及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了孤立波的各种性质。同时,用PLK 摄动方法研究了两个KdV 孤立波的碰撞。通过PIC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这种摄动方法的适用范围。主要贡献在发现点3,见代表性论文4-5。

四、新型TiO2纳米复合结构的设计制备及其光电特性研究

1、项目简介:本项目所涉及的新型TiO2纳米复合结构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场致电子发射、光催化降解和光伏转换方面的应用属于凝聚态物理及能源转换与环境治理技术研究领域。

本项目系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基础研究课题,系统地探索了元素掺杂、Ti3+自掺杂和贵金属量子点镶嵌改性的新型TiO2纳米复合结构的设计、制备新工艺,及其在场致电子发射、太阳光驱动下的深度活化和高效光电转换等原型器件应用中性能增强的诸多科学问题,并发展了制备场发射冷电子源、高效薄膜光催化剂和光伏器件光阳极的系列新材料与新技术。

本项目针对纯相TiO2纳米结构在光伏、光催化、场发射冷电子源等实际应用中出现光电转换效率低、场电子发射开启电场高、电流密度小及稳定性差等难题,从光电转换与场电子发射过程中所涉及的组份材料间能级匹配的关键科学问题入手,探究影响光生载流子产生、分离、发射与输运等性能的内禀机理,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譬如:其一,我们首次设计制备的兼具准Fermi能级可调、强可见光局域场增强及高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特性的金量子点直嵌式Au-TiO2纳米复合结构超薄光阳极,实现了高达10.1%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该成果为我国研发新型薄膜光伏转换器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途径;其二,我们首次设计制备的碳掺杂、Ti3+自掺杂的TiO2纳米有序阵列结构其场电子发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成功获得了开启电场低、发射电流密度高、稳定性好的氧化物场发射冷阴极材料。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

在项目研究期间,共发表SCI期刊论文55篇(其中一区4篇,二区15篇),提交的5篇代表性论文的他引次数已达到111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 授权3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2人;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次/24人;作大会邀请报告2次,提交会议论文37篇;共培养博士5名,硕士21名,青年学术带头人2名;项目部分成果2010年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完成人对项目主要贡献

李燕:首次制备出兼具准Fermi能级可调及可见光局域增强效应的量子点直嵌式Au-TiO2纳米复合超薄膜光阳极,实现高达10.1%的光电转换效率;首次将钽氮氧化物引入全有机DSSC光阴极结构,利用协同效应,获得了优于Pt的高光电转换效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发展了一种将大面积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膜剥离Ti基并转移至透明导电基的方法。本人对第1、3-6重要发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1,4,5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

陈建彪:完成TiO2纳米材料的几何结构优化、实施元素(C、N)掺杂、可控Ti3+自掺杂改性以及研制新型金属氧化物纳米场发射体等方面的设计制备及其场发射特性的研究,申请发明专利2项,对推荐书主要发现点中所列第2、5、6项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2篇代表性论文的合作作者,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

王建:完成了表面界面微结构的制备及其对表面界面物理性质的调控研究,为后续光电子器件开发研究奠定基础;同时理论上完成了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对项目中的实验结果做了详尽的理论解释。合作发表论文10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对推荐书主要发现点中所列第3、5、6项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第3篇代表性论文的合作作者,本人在该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一 篇6

第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论述思考: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提问: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需要什么?个人要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什么?(学生回答: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贡献等于索取,社会会是什么状况呢?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止步不前;如果贡献小于索取呢?社会就会萎缩退化,因此,只有贡献大于索取时,社会才能存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实,就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包括极其伟大的人物,他所能向社会做出的贡献,都很难抵偿社会给予他的一切。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使用火,擦一根火柴是非常轻易的事,但从原始人学会利用火、保存火和钻木取火,再到发明了现代的火柴,这其间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积累则是一笔很难计算的巨大财富。所以,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从贡献多少去衡量,贡献越多,价值越大,雷锋、焦裕禄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崇敬和效仿,也是因为他们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生齐声朗读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引出第二个观点:

第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首先引入德国诗人歌德于185月8日给叔本华写的题词:“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

分析:食品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吃的需要;花卉、绘画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审美的需要;文学艺术有价值,是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那么,当我们讲到人生价值时,最主要的也是要看个人对他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即看他为社会做了些什么。农民、作家、科学家的价值是以什么做标志的?(学生看书,回答)让我们把进一步延续想一想,作为学生的价值标志是什么?作为班长、科代表、宿舍长、班干部的价值又是通过什么体现和标志的呢?

课堂训练:选择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篇7

1.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它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清醒和明白的认识。

邓小平认为我们首先要脱离贫穷落后的状态, 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原因就在于, 它有更高、更快的生产力。在南方谈话中,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看出, 邓小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诠释, 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都是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

邓小平准确地提出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但还处于不发达、不完善、不成熟的阶段, 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述阐明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它是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的国情下, 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不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即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问题逐渐成了我们党制定方针、政策、路线的根据和立足点, 我们当前的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只有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才能够明确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 从而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命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 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在不断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断发展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社会主义社会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更高阶段的有力杠杆。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认为, 不坚持改革, 只能是死路一条。他还多次指出,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的生产力,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 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我们应当有选择地借鉴和利用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来发展社会主义, 以积极的姿态向世界呈现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中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在此前提下, 我们还应发展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仅要实事求是, 更要解放思想, 勇于创新。邓小平很好地开启和实践了这一“特色”。

经济上, 第一, 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他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只是经济手段,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只要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都可以拿来利用。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这是我们的创造和特色所在。第二, 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纯而单一的所有制, 都是在以一种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 同时还有附属的经济形式。邓小平指出, 只要我们按经济规律搞建设, 工作搞得好, 社会主义公有制肯定比资本主义私有制好。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们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政治上, 邓小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首先,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指出, 由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符合我们的国情, 其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其次, 邓小平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的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 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新型政党制度。这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色和优点, 是由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决定的。有利于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党派的优势, 让人民在法治的环境下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在文化上, 首先, 邓小平提出“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既抓物质文明, 又抓精神文明。我们不应当只注重物质文明, 在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 还应注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 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好。他认为, 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他还强调, 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创造性地阐述了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他不断强调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技和教育, 靠科学才有希望。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 在邓小平的带领下, 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 这条道路是正确的, 它对我们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启示。

1. 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作为新时期的历史起点, 是始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红线, 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 更是理论的精髓。

毛泽东最早提出实事求是, 由此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邓小平相信革命的胜利需要依靠它, 如今的改革建设更离不开这一点。他重新确立和进一步丰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强调, , 我们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项新事业, 只有不断解放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和出路。邓小平指出, 实践在发展, 时代在变化,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我们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造出奇迹。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 我们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实践上的大步发展、工作上的迅猛进步, 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 我们突破了束缚思想的条条框框, 开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从而为制定合理正确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政策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2. 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曾经多次遭到怀疑和否定, 很多歪曲和批判的观点蜂拥而至。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 跌入过“苏联模式”的陷阱, 倘若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 就无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顺利进行下去。邓小平坚信,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虽然这一道路漫长而曲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 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这种辩证发展的观点, , 不但不会抛弃社会主义, 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我们党正是因为拥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才有了共同的理性和铁的纪律, 任何时候这都将成为我们的真正优势。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 在关键时期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渡过难关, 才能应对各种挑战, 这是现实斗争的需要和党、人民与国家的利益所要求的。这种信念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指引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前行,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管何时, 它都是指导共产党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也必将会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越走越宽。

3. 以人民群众为本,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让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毛泽东也制定了相应的群众路线, 即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一切从群众中来, 一切到群众中去。共产党人一向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依靠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看做是实现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源泉和动力。他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问题, 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 为群众利益着想, 才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应对挑战。邓小平在做决策前, 总是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集中大家的智慧, 同群众一起商量办事。在南方谈话中, 他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得失的标准, 其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就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之一。他还强调, 要根据人民的意志和想法来制定方针、路线、政策, 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团结人民的力量, 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将社会主义事业有力量地进行下去。

实践表明,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只要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就能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 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之, 则将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使事业遭到失败。

摘要: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最重要的理论, 开启和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这些都给予我们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重要启示。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 (1975-1997) , (上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2]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对社会贡献的主要事迹 篇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在社会能源消耗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建筑能耗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我国新建建筑中,只有少部分能达到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多数建筑为高耗能建筑,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能源,且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广建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建筑能耗,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能耗现状

建筑能耗一般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建筑能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增长较快,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人口不断增加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带动建筑房屋的持续增加,导致人均房屋面积的增加。

城市经济较农村发达,城市人口人均能耗普遍高于农村,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建筑能耗的进一步加剧。

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空调走入百姓家庭,空调制冷范围已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地区,采暖制热范围亦由北方扩展到南方地区。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居住建筑,空调和采暖设备的使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必将消耗更多的能源。

2、 建筑保温节能技术

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有很多。例如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既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加强墙体和门窗保温;加强屋顶、地面保温;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等。

在建筑物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约占维护结构传热的25%~30%,门窗约占25%,屋面约占6%~10%,地面约占3%~5%。做好建筑墙体、屋面、门窗保温隔热不仅是建筑节能的需要,也是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需要。

2.1.外墙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

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外墙外保温技术。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2.2.门窗的保温节能技术

对建筑采暖能耗来说,门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单层和双层钢制门窗不能适应舒适和节能的要求,气密性和保温性都较差,因此,门窗的保温节能技术,对于建筑结构保温节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门窗周边的密闭构造。通过采用高性能密封技术,降低建筑门窗全周边的空气渗透热损失,提高保温隔热、气密水密以及隔声等主要物理性能。

框型材材性断面设计。影响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框型材性和断面形式。框由金属型材、非金属型材和复合型材加工而成,它是门窗的支撑体系。从保温角度,由于型材内的多道腔壁对通过的热流起到多重阻隔作用,而热流与腔壁垂直,因此随腔数量增加辐射传热强度而成倍减少。

设计合理的窗框比。窗框比与窗面积、窗框表面面积和窗立面设计有关,它是窗面积与窗框表面之比,一般为25%-35%。随窗框比的变化,窗框的放热面和感热面也在改变。从窗保温性能角度来说,放热面和感热面的增加对采用框断面尺寸较大的金属型材而言会带来不利影响。窗立面不宜分割太碎,在满足其它使用功能前提下,小面积窗户不宜采用大断面的金属型材。

2.3屋面的保温节能措施

建筑物屋面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直接受太阳照射和雨雪覆盖,表面温度变化大,能耗损失也很大。

目前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做法有现浇和铺砌两种。

在整体现浇保温方面,目前我国在屋面工程中采用了硬质发泡聚氨酯、泡沫混凝土现浇喷涂保温层;铺砌保温方面,板块状保温材料应用最多的是用松散保温隔热材料或化学合成聚酯与合成橡胶等类材料加工制成材料,如如蛭石板、矿物棉板、软木板及有机纤维板、泡沫混凝土板、加气砼块、EPS板、XPS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3、 建筑保温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使用了节能材料,保温节能建筑的建设费用增加。但是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保温节能建筑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而且,在保温节能投资和保温节能收益平衡后,保温节能建筑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即进入了纯收益时期。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节能建筑在建成使用后比传统建筑可以大幅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节约能源支出,节约采暖系统建设和锅炉供热设备的投资。

从整个生命周期收益来讲,虽然节能投资是一次性行为,但是其社会经济效益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

建筑节能近年发展迅速,尤在北方地区能耗较大,在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前,应对节能材料、节能方案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加快建筑保温节能理论研究,推广使用经验成熟的节能工程做法是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建筑可以使全社会更有效地节约能源,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自强 自律 自立 自信 自理》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我的新学期打算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