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位论文规范

2024-07-03

二学位论文规范(精选9篇)

二学位论文规范 篇1

一、封皮(整个论文b5纸)

二、中文摘要

注: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不设副标题。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小二号、黑体、居中)(标题1)

正文(400~600字)

关键词(小

四、黑体):3-5个主题词,中间用分号隔开。范畴从大到小排列

三、英文摘要

英文论文题目(新罗马体

18、黑体、居中、加粗)“Abstract”(用新罗马体

18、黑体、居中、加粗)(标题1)英文摘要正文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1.5倍行距。Key words(新罗马体

12、黑体、加粗):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中间用分号隔开。

四、目录

摘要+ABSTRACT+三级目录(分层次,页码右对齐)(章节用阿拉伯数字排序)

五、第1章 绪论

引出你的题目。可以包括(论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研究对象的背景„„)

六、正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文宋体小四 段前空两格 单倍行距

七、结论(全文简单概括)

八、致谢

九、参考文献(15篇以上近期文献,包括三篇以上相关英文文献)

书: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年字不要)

期刊:序号.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范围

十、有关图表、公式

(图表标题按章分别进行排序,5号宋体,图下表上,表格两端开口,正文中必须有出处,见表4-1,公式按章排序,必须引注,至于行末)

十一、章节款项目格式要求

标题1:(小

二、黑体、居中,段前12磅、段后8磅)

标题2:(小三号、黑体,段前8磅、段后8磅)

标题3:(四号、黑体、段前6磅、段后6磅)

标题4:(小四号、黑体、段前3磅、段后3磅)

款:小四,宋体,用1.2.编号,空两格

项:小四,宋体,用(1)(2)编号,前面不空格

条„„可用项目符号表明

十二、页面设置

页眉: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小五宋体,居中,下排上粗下细两条直线;

页脚:页数,从中文摘要到目录,用罗马字体排序,从第一章开始到论文结束用阿拉伯数字-1-,-2-格式排序,居中 边距:上2.5cm,下2cm,左2.5cm、右2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二学位论文规范 篇2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 一般可达数千人, 甚至1~2万人。学生类型也由当初单一的统招硕士研究生发展到现在的统招硕士研究生、统招博士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等。因此, 原有的手工管理或仅有课程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高效、方便、界面友好的研究生管理系统, 新系统应包括信息发布、招生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等模块, 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参与, 成为开放式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1 学位管理模块的组成

学位管理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子模块:发布学位申报通知、接受延迟/提前授位申请、学院核对申报学位人员基本信息、学院验收学位论文、学院核实论文成果发表信息、学院补充申报人员信息 (学位论文信息、成果发表信息) 、学位申报资格审查、学院论文评阅管理、学院论文答辩管理、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意见、学校学位委员会意见、学位办编排学位证编号、导出学位授予上报盘、学位授予情况统计、打印学位证明、打印学位证书等。每项内容都是一个独立的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彼此制约, 保证了学位申请流程的严密性。完成了从发布学位申报通知到授予学位的整个管理流程。学位管理流程大致如下:

2 学位管理模块的优势

2.1 实现了学位的网上申报

学位办根据工作计划发布学位申报通知, 规定本次申报学位的研究生范围 (如指定的年级、学生类型等) 、受理申请开始及结束的时间、授位条件 (如总学分符合培养方案额定总学分要求、学位课总学分符合培养方案学位课额定学分要求、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 。通知发布后研究生可以登陆自己的页面进行查看, 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则可以申报。

学位申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正常、提前和延迟申报3种。如果有达不到授位条件的, 可以在网上提交延迟授位申请, 学位办接受延迟申请后申请人就不出现在本次审核的名单中。如果不在申报范围, 但认为自己符合申报条件的, 可以在网上提交提前授位申请。同样, 学位办接受提前申报申请后, 申请人就可以按正常手续进行申报了。

网上申报将逐步取代现行的研究生手持申请表分别到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的程序, 既节约了学生的时间, 又为相关管理人员省去逐一应对每个学生的步骤, 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不必去不时地计算申报人数, 因为每个学院不同时段的申报人数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2.2 加大了学院管理的力度

学位管理模块为职能管理部门和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人员设定了相应的管理权限, 加强了二级学院管理的力度。研究生可通过各自的身份认证后登录学位管理模块, 按照程序对各自在学位申请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操作或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研究生和各级管理人员, 提高了管理效率。

(1) 学位申报信息审核方面

使用管理系统之前的学位审核手续大部分都在职能管理部门, 在目前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学位管理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大大增加, 无暇把精力投入到研究性的工作中。管理权限下放到学院已为时不短, 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 要求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审核工作, 研究生出示论文原件及复印件给学位管理人员, 学位管理人员核实后签字盖章, 如此重复的工作占去了大量时间, 而且没有电子文本留存下来。现在通过管理系统, 研究生提出学位申报, 按系统的要求录入各自的学位论文信息及成果发表信息后, 持书面材料到学院核实, 学院管理人员对研究生在系统中提交的信息进行核实并确认。学院确认论文发表信息的界面见图1, 各学院管理人员可以按整个学院或某个专业查看, 也可以通过某个导师查看其指导的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 或者具体就某个研究生来查看。

点击“核实”, 在弹出的界面中就可看到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发表期/卷次等信息 (见图2) 。若与研究生所持书面材料相符, 即可确认。

学位管理部门只需要通过“学位申报资格审查”子模块进行总的资格审查即可, 并且可查看每个学院的核实情况。

(2) 论文评阅及答辩管理方面

论文评阅及答辩是学位申请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前在这两方面大多限于书面管理, 即研究生将返回的论文评阅书交给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查看评阅意见及评阅成绩, 两项均达到要求即为论文通过评阅, 可以答辩。答辩结束后, 由答辩秘书将学位申请人的答辩材料交给学院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整理好所有人的材料, 并且需要准备一份上会用的表, 表中所要求的信息如:论文题目、评阅成绩、答辩综合评价等均需管理人员逐一录入, 这对于研究生人数较多的学院来说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学位评定通过后, 管理人员在每个申请人的材料中填写有关内容并盖章整理后, 将所有材料交到校档案馆。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只留存一份电子表格。其结果是, 如果以后要查看某个已毕业研究生的资料, 比如论文评阅人或答辩委员会组成等, 只能到档案馆去查阅, 既麻烦又费时。

学位管理模块中增加了学院论文评阅管理和学院论文答辩管理两个子模块后, 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 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研究生登录自己的界面后, 在添加论文评阅人一项中录入评阅人的信息, 如工作单位、职称等, 评阅人信息经学院确认后, 方可进行论文评阅。返回的评阅结果, 经答辩秘书录入后由学院进行确认 (见图3) , 采用的评审方式、专家人数、专家单位及每位专家给出的成绩等信息一目了然。学院同样可以以不同方式查看、确认。学位管理部门可查看任何一个学院的确认情况。

答辩管理方面, 由答辩秘书录入有关答辩的信息, 如答辩委员会的专家组成、答辩日期、答辩地点等, 学院进行确认, 界面见图4。专家的职称、工作单位、是否博导等信息均可以看到。学院确认后, 学生就可以进行答辩了。答辩结论同样由答辩秘书录入, 学院确认。学位管理部门只需要总体上查看各学院的确认情况。

论文评阅管理和论文答辩管理两个子模块的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院管理的力度, 发挥了学院的作用, 提高了职能管理部门和学院的管理效率。

2.3 实现了基本信息的共享

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各个岗位及工作流程。招生的原始数据导入学籍管理模块后, 由学籍管理人员维护并补充有关学籍信息, 直至培养阶段各环节均完成并达到要求后, 研究生方可进入申请答辩环节并完成学位申报的整个过程。申报学位所需的基本信息均来自于学籍信息, 研究生只需添加个别字段的信息即可。信息共享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保障。

2.4 实现了学位授予数据的上报和统计

学位授予单位每年都要通过省级工作站, 向国务院学位办报送当年获得学位人员的学位授予信息, 这是一项量大繁重的工作。以前获学位人数较少时, 由管理部门的学位管理人员逐个录入信息, 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后, 由各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人员逐个录入本学院的学位授予信息。现在通过学位管理模块, 学院只需对研究生提交的信息审核通过即可。学位管理部门在“导出学位授予上报盘”子模块中, 通过选择授位批次和学生类型就完成了不同类型研究生所有数据的导出工作, 该功能的实现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学位授予情况统计”子模块完成学位授予数据的统计工作。

3 学位管理模块的不足

(1) 缺少导师确认环节

研究生登录学位管理模块后, 提出学位申请并提交相关信息, 经过学院确认后就可以进入论文评阅阶段。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导师确认这一环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做的如何, 能否定稿最终都得经过导师的同意。尽管这一环节通过其他的方式始终在做, 但如果能在系统中体现出来就更好了。

(2) 无法利用评阅人及答辩专家资源

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和参加答辩的专家一般都是导师推荐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人情关系的成分。管理部门正在建立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库方面作努力。现在通过学位管理模块, 每位研究生的校内外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专家的有关信息都被录入其中, 这些资源现在只起到查看的作用。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专家库, 那么, 就会为学位管理模块增加更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刚, 沈伟哉.论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5) :95-97.

[2]徐伟铖, 周爱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思考[J].教育改革与管理, 2006, (2) :47-50.

二学位论文规范 篇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从5个方面论述了规范化学位论文写作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帮助。

关键词:学位论文 临床医学 研究生

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临床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医学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建立和实施做为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临床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而临床能力的训练则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临床能力是决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建立和实施对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和临床医学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临床医疗队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总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创新和总结。

众所周知,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的总结,是衡量研究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侧重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及临床技能的锻炼,半年的基础理论课完成后,需在医院临床实践期间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室轮转学习,科室轮转学习完成后再在本专业所在科室进行实习一年,最后半年为科研能力训练和论文撰写时间。由于投入科研活动的时间相对有限,这就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平时繁忙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及时捕捉临床实践中发生的一切素材,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其科研创新点或临床意义,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最后以病例报告、综述及回顾性病例分析等书面的形式加以总结完成学位论文。同时,要求学位论文文字正确,语言通顺,数据可靠,表述清晰,图、表、公式、单位等符合规范要求,且要求学位论文应具有规范性、学术性及创新性。本文结合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过程,就规范化学位论文书写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总结。

1.有助于课题设计的理解及条理性的培养

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素材、列出提纲;(2)作出计划;(3)按计划进行;(4)修改。整篇学文论文的中心思想确立之后,对整篇论文进行框架设计,再逐步添加各个部分所需内容,使之内容丰满,整个撰写过程具有一定的条理性,且思路清晰。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即是更好地学习如何进行科研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做学问”的一种具体实践,在撰写过程中即使对自身所研究课题材料的总结,又可在宏观上加深对整个课题的理解,同时可在微观上对整个课题设计做出调整,使整个设计更具有条理性。

2.有助于语言简洁性、严谨性的锻炼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医疗一线工作,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患者,所以除了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之外,扎实的病历书写基本功也显得非常重要。而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通过对学术论文语言的加工提炼过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表达在简洁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在流畅的基础上更加严谨,这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锻炼病历书写中的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尤其有帮助。

3.有助于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学位论文撰写不是工作总结、实验报告,而是对从事研究的专题工作逻辑分析和报告。学位论文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的堆积,而是经过思考、逻辑推理的过程体现,是“课题设计”实现过程的体现,而“课题设计”就离不开一定的专业知识、离不开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独立提出见解、分析问题和进行创新。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及其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消化、补充和提高,并进一步运用。在此过程中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导师及同学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及时纠正课题研究中的错误,而且有助于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事情、总结事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助于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4.有助于工作严谨性及工作细节的培养

一篇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关注论文中的创新性,规范化书写也是评判的一大要点。国家标准的学术论文的前置部分依次为:题名、作者姓名、作者的单位及地址和邮编、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依次为: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而论文的规范性不仅要包括上述所说的各个部分,而且还包括论文的格式及其内容当中的各种细节,格式方面如封面的要求、行间距的要求、各部分内容的编号等,细节方面如使用Word,超过100页会出问题,分块保存;合理使用行中注;图及图注:插入表格,图注用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生成等。这些学位论文格式的要求及其细节的注意,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的严谨性,有助于日常工作中细节的培养,而这些可以通过学位论文的书写来进行锻炼和加强,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少犯错,甚至不犯错,达到对工作的尽善尽美,达到对患者诊治的最好化。

5.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观察、判断、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往往通过分析病例、能解决具体问题表现出来。一般认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有效方法是让研究生尽可能多的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术前讨论等,由此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由于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以临床本科刚毕业的学生居多,在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术前讨论等过程中,由于讨论时间太快、太短,加上其临床知识及临床经验相对欠缺,往往难以达到对所讨论临床问题的理解,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由于临床专业学位论文要求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且其研究结果应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通过课题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增强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6.有助于系统的科研思维的培养

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可以了解掌握国内外同行在相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学习自己所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最前沿的知识,通过对所研究的课题知识的大量补充、完善,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提供基础,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拓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进而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正确设计医学课题的思路、确定正确研究方案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其对医学科研相关的信息要具有获取、识别、分类、评估和使用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其系统的科研思维的培养。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制是临床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提高其教学质量。学位论文撰写做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有帮助,学位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使其在理论上充实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其工作严谨性、临床思维能力、系统的科研思维等方面的培养效果,可真正通过学位论文撰写这个环节达到以写促学、以写育人的效果。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C03001);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dyy11204)

说明:参与本文写作的另有: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潘志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王振丹、崔凯。通讯作者: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李胜。

学位服着装规范及礼仪 篇4

一、学位服着装规范

1.学位帽: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2.流苏: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学位时,流苏垂在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授予学位后,流苏垂在学位帽左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院长、学位评定分委会主席)把流苏从学位获得者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3.学位袍:穿着学位袍时,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它服装。内衣应着白色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鞋子应为深色皮鞋。

4.垂布: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二、颁证授位礼仪

1.为了保证典礼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顺利进行,请参加典礼的毕业生和其他非工作人员不要在场内随意走动和喧哗,听从会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安排,保证会场秩序。

2.颁证授位仪式开始后,请毕业生服从场内工作人员的调遣,按引导路 线,以授位学位文件的班级排名为序,依次成一列纵队在主席台右侧等候。

3.授位步骤:排队,从主席台右侧上台(行至相对应的校领导对面一步 距离处)——→与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领导)握右手——→双手接学位证书样本——→向主席鞠躬致谢——→保持低头姿势几秒钟,等待主席拨好流苏(从学位帽右侧向左侧拨)——→直身并转身面向会场观众,同主席(或校领导)合影——→将学位证书样本归还礼仪托盘内——→从主席台左侧返回到幕布后面等待全班集体合影。要求每位毕业生务必服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在指定位置接受校领导授予学位,合影后依次迅速从主席台另一侧回到原座位。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格式规范 篇5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内容须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除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外,其余部分都应该用规范的简体中文撰写。

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二、学位论文的书写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0个主要部分组成,顺序依次为:

1.封面,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3.目录,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学位论文须采用研究生院印发的统一封面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1、附件5;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2、附件3、附件

4、附件5。

密级:保密论文的密级确定办法参照《中国药科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的规定》执行,须直接注明“及时公开”或者保密的年限。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名称为准,并与教育部招生录取库备案的专业名称保持一致。

指导教师:研究生原则上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且应为研究生院招生录取时规定的导师。专业学位和“4+2”校企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另有1名校外导师。“4+2”校企联合培养硕士论文封面使用“附件2”,并在此栏填写的导师姓名后加“”,来标注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硕士如没有校外导师可以不填写“校外导师”一栏。如有其他协助指导的教师应全部填在“协作指导”一栏内。

毕业时间:按授予学位时间填写,上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6月,下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12月。

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的内容和格式见附件6,必须由作者、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

目录按章、节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中英文摘要、论文主体、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致谢等,详见附件7。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的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文字应简短明了。另选择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中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8。

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相对应。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拼,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英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9。

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论文中所用符号及缩略语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未用或所用符号不多的论文可省略此部分。符号表排列顺序按英文字母或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一般应包括绪论(或前言)、正文主体、结论等部分。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绪论(或前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论文正文是核心部分,应包含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等,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构成。文中若有与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在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不可将别人的数据、结论或推论窃为已有,杜绝抄袭。

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 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1。

注意事项:

◇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所引文献序号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列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录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著作、获奖项目等,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相同。

10.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措辞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庸俗之词。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要求

1.论文打印规格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 ×297mm,80g)幅面白纸上,封面、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从目录开始采用双面印刷(学位论文必须双面印刷,对于页数较少无法制作书脊的论文可以省去书脊的制作),须便于阅读、复制和存档。封面要求使用铜版纸打印,其中校徽标志要求为红色,其余字体均要求为黑色。

2.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参照附件1-4;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 文: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首行无缩进;

页 码:五号宋体;

1.学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2.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标准格式介绍

3.学术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规范

4.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

5.硕士学位论文格式及编写规范

6.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7.英语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8.学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考

9.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格式

专硕学位论文要求及撰写规范 篇6

一、口腔医学专硕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一)学位论文应在实际应用学科中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或新成果,并能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实践分析、实践技能等工作的能力。

(二)学位论文应是学位申请者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学位论文的内容须是本学科专业范畴,且逻辑严谨,文字通畅。

(三)学位论文的形式:1.研究报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为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病例的经验总结、专业文献循证研究等;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为现场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或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等。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为药学实践领域的专题研究、或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等。2. 专业文献综述。

(四)学位论文应中文书写,论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不包括图、表)。

二、专硕学位论文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由一下几个部分组成(按顺序排列):封面、知识产权承诺书及独创性声明、目录、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英文缩写、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个人简历。

三、专硕学位论文要求

(一)封面论文封面要求须提供以下内容:论文题目、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及职称(导师最多列两名)、专业名称、二级学院、研究起止日期。其中专业名称应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规范名称填写;二级学院名称按照单位规范书名书写。封面版式可在研究生学院主页“材料下载”中自行下载,纸质采用120克铜版纸,底色为白色。

(二)知识产权承诺书及独创性声明该声明可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主页“材料下载”中自行下载。提交学位论文时,研究生及导师须用签字笔亲自签名,同时加盖所属培养二级学院单位公章。

(三)目录论文目录是论文的提纲。每项内容的末尾应注明页码,目录的文字部分左对齐,页码右对齐,文字与页码之间加点线连接。

(四)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200字,应为本论文的主要信息,突出本论文的.新见解或新成果。一般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5-8个关键词的结构书写。英文摘要内容和结构同中文摘要。

(五)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应在所用词汇首次出现出括号内体现。本部分非论文必要书写内容,可根据论文形式内容书写。

(六)正文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由于专业学位各个学科专业的培养重点、开展的课题形式及选择书写学位论文的类型不同,正文部分可有不同的书写方式。一般包含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附图、附表、讨论、结论几个部分。以临床病例经验总结、专业文献循证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其正文应包含病例简介、讨论、结论等部分。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以文献综述作为学位论文的,其正文内容应与研究生研究方向一致。

(七)参考文献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应按正文引用文献出现顺序列于正文内容之后。

(八)附录一般为临床应用的调查问卷等资料附件,以避免在正文中冗长的出现。

(九)致谢表达作者对完成论文和学业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及亲属的感激之情。

二学位论文规范 篇7

鉴于专门性体育院校的特殊性,在此引用《基于SWOT分析的非体育师范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战略》一文中对非体育师范院校与体育师范院校的分类标准,即一类是开办体育类专业历史悠久,体育学科基础扎实,体育类学生规模较大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以下简称“体育师范院校”);另一类是开办体育类专业历史较短的其他综合、理工、财经、民族、农林、医药等院校(以下简称“非体育师范院校”)[4]。本文中的非体育师范院校属于第二类。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进步与转型

在我国跌宕起伏的体育发展之路上,体育人饱受争议。既有智勇双全的侠士风采,又有有勇无谋的莽夫行径。而直至今日,侠士的风采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评价却仍在流传。无论外因几何,内因才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作为体育人,作为未来体育文化和技术技能的传承者和教育者,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现内在的升华和外在的蝶变,其中辅修第二学位发人深省。

1.1 弥补身体素质的不足

中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导致高等教育的门槛降低,具体到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主要表现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整体的运动技术能力水平降低[4]。由于非体育师范院校不同于体育师范院校,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项内容、学时分配等删繁就简,总体设计略显粗糙。如此境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中身体素质不佳、体育兴趣不浓的学生而言,有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专业怀疑、未来怀疑等一系列的误区中。若能让此类群体辅修第二学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以上问题。首先,转移注意力。辅修第二学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所学所得能够转移体育专业上的失意;其次,过度补偿原理。一个人会因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采取补偿性行为,即为过度补偿。运动技术缺陷能够激发学生辅修第二学位的积极性,寻找学业成就感;最后,价值观的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面对体育专业危机四伏的窘境,辅修第二专业不失为突围的有力措施。

1.2 提高综合素质

辅修第二学位是一个打开视野,拓展知识面,扩大人际关系网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体育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尺,对于以体育教师为职业方向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改善体育教学质量,而且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资源不足的劣势。其次,多重文化理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我国体育课难以实现“体”“育”并重的目标,与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辅修第二学位,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在德国能胜任体育教师一职的教师均是双学位获得者(至少其中一个是体育学位)[5]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后,扩大人际关系网,积累社会资本[6],亦是辅修第二学位的优势所在。面对当下体育在基础教育中比重增加、难度加大、深度加重的趋势,体育教师非常有必要积累广泛的社会资本以面对不同的挑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

1.3 扩大就业面

据报道,体育专业被列为“十大”就业困难专业之一。辅修第二专业,不仅能够解除专业限制的束缚,而且能够增加行业选择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甚至是整个体育专业学生,在应聘非本专业工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均会因专业不吻合这一要求止步于门外。辅修第二专业正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因为辅修第二学位的学生除毕业证之外,其学位证书与第一学位证书无甚区别。面对求职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体育专业的学生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面,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角逐中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体育专业学生在应聘本专业中诸如体育新闻、体育营销、体育管理等职位时,还会遭遇其他专业诸如新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同学参与的激烈竞争,结果往往以“基本功”不扎实为由拒之门外。辅修第二学位,深化和拓展了某些作为子学科的体育学科,符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 体育学科的成熟与发展

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新学科的涌现和成熟学科的分化,以及艺术学独立门户的现实[8],有学者提出应将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门类[9]。然,此等呼声并没有改变体育学科的从属地位。反之,却暴露了体育学科的浮夸和浅薄。体育学科的发展需要的是更进一步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检验,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学科之争。体育人才作为体育学科发展与成熟的中流砥柱,在理论研究上,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在实践参与上,要重视方法,讲究效果。体育教育人才辅修第二学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够博采众长,精进不休。

2.1 体育理论的内炼

通过对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后发现,在国内对推动体育学科发展一事上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体育基础理论研究队伍不合理,有断层断带的趋势;其次,研究内容五花八门,基础学科建设根基不牢[10];再次,研究方法求简怕难,邯郸学步;最后,体育人的“运动情节”,故步自封。即单纯地将体育看做是一项运动,而无视体育与诸多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复杂联系[11]。辅修第二学位,有助于跨学科交流,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走到一起,产生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11]。特别是针对体育学科中借助某一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体育的某一方面的学位辅修,无论是对前期体育学科学习的回味还是对后期体育学科学习的准备,都是一种升华和顿悟的过程,真正体会到体育学科建设的复杂性和社会性。

2.2 多学科知识的交融

我国体育学科起步晚,发展慢,缺乏夯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研究有关体育的各种现象、问题、功能和价值时,体育不得不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公式、定律。然而,体育学科的繁荣与昌盛,不是在母学科的前面简单的加上“体育”二字这个前缀,而是体育学科自身理论充实之后的自觉外延。现今体育中有许多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造成体育学科欣欣向荣的假象,让一些浮于研究表面、不做深入分析的体育学者沉迷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幻境中。事实却是,体育学科体系空洞,体育专业名称模糊,体育学术研究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学科发展进步的进程。旁征博引固然重要,但也只能是锦上添花而已,最根本的还是要固本培元、凝魂聚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辅修第二学位,能在其他学科知识体系明确、专业术语清晰、理论建设完善等强烈对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本学科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实践证明,体育学科的成熟与完善需要体育人才提高思想境界,在专业上和做学问上耐住寂寞,凝练一种淡定的科学精神[12]。

3 体育综合实力的提高与增强

当今体育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体育人才和体育科技的竞争。创新是体育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体育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是提高与增强我国体育综合实力的关键之所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辅修第二学位,是体育人才筑基的过程,是构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阳关大道。

3.1 体育人才多元化

体育教育人才的质量是保证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体育教师不仅要能“教”还要会“教”;体育社会人才的质量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助推器。同时,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不仅要接受市场对人才的严格要求,还会面对专业素质扎实的非体育专业人才的挑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事教育行业还是其他行业,辅修第二学位无疑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扩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选择。尤其是面对当前体育人才复合型要求,人力资源最优化的标准,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秉着“艺多不压身”的原则,将武装进行到力所能及的各个方面。

3.2 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二学位论文规范 篇8

摘 要: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了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从统一准入标准、改革课程设置、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抽象概括法、理论研讨法等方法,考察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展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我国可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尝试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和具体举措,以期对我国医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

(一)培养体系

美国医学院的医学教育一般是4年,学生要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并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学位后,提出申请并通过面试和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学生在医学院经过前2年学习并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部分(USMLE Step1),考试合格后进入后两年学习,参加全美医师资格考试第二部分(USMLE Step2),考试合格后才能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二)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临床技能、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和临床医学理论及技能学习互为补充、彼此渗透,而且加入了早期临床技能课程和实践的学习,便于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价值。大约到第3年开始轮转实习和部分科研活动,以耶鲁大学为例,“一般采取专科轮转学习/实习模式,约需48周,轮转专科有内科12周、外科8周、急诊2周、麻醉2周……必须参加4周的社区医学实习和3周的临床综合课程学习,……毕业时完成学位论文报告”。

除此之外,美国的医学院也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增强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提升医学教育的人性化水平。以哈佛医学院为例,其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人文社科课程教学、专业训练中的人文渗透以及隐性教育等方面,人文课程设置包括职业导论、病人-医生、社会医学、卫生保健政策、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八门必修课,……初级保健教育是专业训练中人文渗透的主要体现之一,……隐性教育指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识等非认知领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许多医学院都开设相应课程(如芝加哥大学《学术与发现》),将科研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中,并通过颁发奖学金、给予从事科研工作学生特殊认可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正如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所长William Gatey所指出的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希望通过提供这样的科研训练激发学生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追求额外培训的潜质”。可见,科研活动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在本学科内的长足发展,而且为学习者今后在相关领域或其他领域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储备了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的能力、分析和整合大量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拓展问题的能力,等等。

2.教学方式

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式教学。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系统地整合了基础、临床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有效避免了重复教学和基础与临床教学割裂的现象,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目前,美国越来越多的医学院都在探索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医学教育中。

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病例,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该病例,进行相关数据汇总和分析,提出初步处理方案,并形成与该病例有关的“学习问题”,即进一步研讨提纲,学生带着这些“学习问题”,在接下来的理论教学、实验课中通过讨论,自主诊断、自主分析,寻找答案,并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该病例做出准确的诊治方案,同时对与该病例相关的“学习问题”给出较为全面的阐述,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点带面、相互关联的知识技能学习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给予其极大的满足感和价值认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评价方式

美国医学院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注重综合能力考评,采用期末考试和平时小测验的方法考核学生对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迷你临床演练(miniCEX)、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考核学生对临床技能和医学素养的操作和认知水平。通过考核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中的具体环节和实施方法,有效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水平。

二、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概况

经过医学院4年医学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后,才能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见,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和医学院专业学位教育衔接紧密,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两个既不相同又彼此连贯的阶段。

(一)培养对象和目标

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对象是经过4年医学院教育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生,专业水平和能力具有一致性,便于制定统一的培养内容和方法,达到能够行医的目标。住院医师培训合格后,即具有独立执业的资格,成为独当一面的完全意义上的医生。

(二)培养内容和方法

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后,学生要在相应的附属医院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内容全国统一,根据岗位需求制定的培训内容全面又实用;培训方法是多样化和高强度相结合,常用的方法如查房、病例讨论和分析、学术研讨会、讲座、小组学习和互动等,每周工作时间80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而且每年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年的培训,不合格将被淘汰。

(三)考核方法和监管体系

按照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Wducation ,ACGME)要求的六大核心能力:医学知识(medical knowledge)、患者关照(patient care)、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practicebased learning and improvement)、人际沟通能力(interpers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职业素养(professionalism)、基于大系统的实践(systembased practice),来确定考核内容和方法,主要有病案评估、综合评价、标准化病人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全国统考、日常考核等,注重的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主要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进行监管,是非营利性的专业实体,不隶属政府,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

(四)职业环境

“美国社会拥有成熟的商业医疗保险,其很好地协调了医院、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住院医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培训中的医师能够专注于临床技能和诊疗水平的提升,乐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医患关系和沟通技巧,充分发挥人性化因素,给予患者更贴切适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三、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与我国的比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 揭示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内在规律以及美国成功经验对我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运用理论研讨法提出对策建议,展示发展趋势。

(一)统一准入标准

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下简称“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院医规培”)的准入标准不一致。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招收的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优秀毕业生,而住院医规培招收的不仅是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也可以招收完成7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和完成8年制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因此,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生源不同,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差别比较大,势必给住院医规培计划和内容的制定带来困扰,也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在住院医规培中达到收获的最大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中得到启示。建议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被录取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同时进入住院医规培,这样二者的生源水平就可保持一致,有利于住院医规培培养内容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目前,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都启动了二者双轨培养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年首届联合招录研究生即规范化培训医师150名;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第一届双向接轨培养的毕业生有45人获得了住院医规培合格证书,占当年毕业生的58%。虽然部分高校试行了二者的联合培养方式,但还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也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来保障其实施。建议在试点高校经验总结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详细、规范的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规培联合培养制度,形成全国统一标准和实施蓝本。

(二)改革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前有4年能够获得文学士或理学士的本科学习,我国5年制医学本科中只有第一年开设了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因此,两国学生正式接触医学前的专业水平是不同的。其次,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规培的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有重叠,造成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不能照搬美国模式,将美国医学院医学教育阶段等同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借鉴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课程设置和住院医师培训内容,建议将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三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作整合,尝试“1+3+2+3”模式。具体为,第一阶段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为正式进入医学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第一年开设基础医学课程,同时进入人文素养高阶段课程学习,并辅以每月一次以讲座形式开展的临床医学知识渗透,第二、三年开设临床医学课程,系统学习临床知识和理论,并加入早期接触临床,在临床技能实践中回顾基础和临床知识,同时安排每两月一次的小组讨论和累计两个月的社区见习,学习基本的保健、常见病诊治,并学习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阶段主要是通科轮转实习和科研活动,鉴于学生的临床技能还不完整成熟,建议这个阶段的轮转比5年制本科第五年48周的轮转时间少一半,只安排24周,并且加大病例分析、汇总、出诊断方案的讨论和汇报。同时听讲座、查阅分析文献,开展较大量的科研活动。第四阶段与住院医规培衔接,实际上,第三阶段第二年已涉及一些住院医规培的内容,为顺利进入第四阶段做好准备。安排大量的二、三级学科轮转、查房、病例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和考评方法

现阶段,我国不论是医学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规培,在教学方法上多理论课和实验课讲授,临床技能训练不足,较少安排病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在考评方法上多书面考试和简单的操作技能考核,较少运用标准化病人、综合能力考核等。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引入美国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和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社会科学有机整合,这个思路在前文提出的“1+3+2+3”模式中已有体现。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从这个模式第二阶段的后两年开始,一直贯穿第三、第四阶段,在教师讲授理论课时,加入更多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在临床技能培养时,加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实验课讲解提问;在病例诊疗能力培养时,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诊断、自主给出综合汇报和诊治方案;在科研能力培养时,加大文献搜集和阅读量,提高大量信息分析汇总能力,增加学术研讨、讲座交流、论文汇报。同时,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考评时,多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评,运用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计算机模拟病例考核系统、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还有待深入研讨和实践检验,应当结合国情,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做好医学教育和住院医规培,为培养合格医生、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健珍,陶立坚.中美高等医学教育的比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11).

[2]洪流,柳金强,刘涛,等.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J].西北医学教育,2015(1).

[3]盛瑞,龚政,耿明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教学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

[4]颜世军,刘冬,高占乐.中美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外部环境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4(11).

二学位论文规范 篇9

一、学位授予仪式上的着装规范

学位服可分为:校长(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四种;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

1、学位帽

学位帽为方型黑色。戴学位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2、流苏

流苏可分为校长(导师)流苏、博士流苏、硕士流苏、学士流苏。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流苏为深蓝色,学士学位帽流苏为黑色,校(导师)长帽流苏为黄色。

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节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获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领导)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3、学位袍

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黑色,校(导师)长袍为红、黑两色;穿着学位袍,应自然合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4、垂布

垂布为套头三角兜型,饰边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以粉、灰、黄、绿、白、红颜色以示区别。垂布佩带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平铺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的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5、附属着装

内衣:应着白色或浅色衬衣。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

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裙子。

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二、授予学位基本礼仪(参考)接受学位的基本仪式和礼节为: ①致鞠躬礼。学生上台,在距离学位授予人一步位置处向学位授予人(主礼教授)致鞠躬礼;

②拨正流苏。学生稍微低头,学位授予人把流苏从学位获得者帽檐的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③颁授学证书。学生抬头同时伸出双手从学位授予人手中接过学位证书; ④合影留念。授予人握手祝贺(学生右手前伸与校长握手),学生双手捧学位证,同时抬头面带微笑,自然转向照相机,由台下摄影师记录下最美好的时刻;

⑤学生依次走过主席台,先到更衣室,再返回到原会场指定位置; ⑥主持人宣布仪式结束,学生起立鼓掌恭送主礼教授。

三、其它要求

①奏《国歌》、《校歌》时,领导及主礼教授进场和退场时,全体在场人员应起立行注目礼;

②在整个仪式进行过程中,全体人员应遵守会场秩序,将手机调为静音状态,不来回走动,不随意接听电话,维护仪式庄重、严肃的气氛;

上一篇:续聘述职报告下一篇:书边事全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