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规范

2024-07-08

学位论文规范(精选8篇)

学位论文规范 篇1

学位服着装规范及授予学位礼仪

一、学生的着装规范

1.学位帽:学位帽为方型黑色。戴学位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2.流苏: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学位时,流苏垂在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者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已获学位者,其流苏垂在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3.学位袍:穿着学位袍时,应自然合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4.垂布: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5.附属着装

内衣:应着白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

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二、授予学位礼仪

1.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等学位授予人到达主席台前正中位置;

2.学生上台,在距离学位授予人一步位置处向学位授予人标准鞠躬;

3.学生稍微低头,学位授予人把流苏从学位获得者帽檐的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4.学位授予人授予学位证书;

5.学生抬头同时伸出双手从学位授予人手中接过学位证书;

6.学生接过证书后,左手顺势握住证书下方,平贴近左胸前,右手前伸与学位授予人握手,自然转身面向台下观众(获学位者站在学位授予人右侧);

7.合影;

8.学生走下主席台归还证书样本后回到原来座位。

学位论文规范 篇2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 一般可达数千人, 甚至1~2万人。学生类型也由当初单一的统招硕士研究生发展到现在的统招硕士研究生、统招博士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高校教师在职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等。因此, 原有的手工管理或仅有课程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高效、方便、界面友好的研究生管理系统, 新系统应包括信息发布、招生管理、学籍管理、课程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等模块, 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通过网络互动参与, 成为开放式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1 学位管理模块的组成

学位管理模块具体包括以下子模块:发布学位申报通知、接受延迟/提前授位申请、学院核对申报学位人员基本信息、学院验收学位论文、学院核实论文成果发表信息、学院补充申报人员信息 (学位论文信息、成果发表信息) 、学位申报资格审查、学院论文评阅管理、学院论文答辩管理、学院学位分委员会意见、学校学位委员会意见、学位办编排学位证编号、导出学位授予上报盘、学位授予情况统计、打印学位证明、打印学位证书等。每项内容都是一个独立的子模块, 每个子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彼此制约, 保证了学位申请流程的严密性。完成了从发布学位申报通知到授予学位的整个管理流程。学位管理流程大致如下:

2 学位管理模块的优势

2.1 实现了学位的网上申报

学位办根据工作计划发布学位申报通知, 规定本次申报学位的研究生范围 (如指定的年级、学生类型等) 、受理申请开始及结束的时间、授位条件 (如总学分符合培养方案额定总学分要求、学位课总学分符合培养方案学位课额定学分要求、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 。通知发布后研究生可以登陆自己的页面进行查看, 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则可以申报。

学位申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正常、提前和延迟申报3种。如果有达不到授位条件的, 可以在网上提交延迟授位申请, 学位办接受延迟申请后申请人就不出现在本次审核的名单中。如果不在申报范围, 但认为自己符合申报条件的, 可以在网上提交提前授位申请。同样, 学位办接受提前申报申请后, 申请人就可以按正常手续进行申报了。

网上申报将逐步取代现行的研究生手持申请表分别到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的程序, 既节约了学生的时间, 又为相关管理人员省去逐一应对每个学生的步骤, 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同时不必去不时地计算申报人数, 因为每个学院不同时段的申报人数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2.2 加大了学院管理的力度

学位管理模块为职能管理部门和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人员设定了相应的管理权限, 加强了二级学院管理的力度。研究生可通过各自的身份认证后登录学位管理模块, 按照程序对各自在学位申请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操作或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研究生和各级管理人员, 提高了管理效率。

(1) 学位申报信息审核方面

使用管理系统之前的学位审核手续大部分都在职能管理部门, 在目前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 学位管理人员的重复工作量大大增加, 无暇把精力投入到研究性的工作中。管理权限下放到学院已为时不短, 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比如, 要求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审核工作, 研究生出示论文原件及复印件给学位管理人员, 学位管理人员核实后签字盖章, 如此重复的工作占去了大量时间, 而且没有电子文本留存下来。现在通过管理系统, 研究生提出学位申报, 按系统的要求录入各自的学位论文信息及成果发表信息后, 持书面材料到学院核实, 学院管理人员对研究生在系统中提交的信息进行核实并确认。学院确认论文发表信息的界面见图1, 各学院管理人员可以按整个学院或某个专业查看, 也可以通过某个导师查看其指导的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 或者具体就某个研究生来查看。

点击“核实”, 在弹出的界面中就可看到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发表期/卷次等信息 (见图2) 。若与研究生所持书面材料相符, 即可确认。

学位管理部门只需要通过“学位申报资格审查”子模块进行总的资格审查即可, 并且可查看每个学院的核实情况。

(2) 论文评阅及答辩管理方面

论文评阅及答辩是学位申请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以前在这两方面大多限于书面管理, 即研究生将返回的论文评阅书交给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查看评阅意见及评阅成绩, 两项均达到要求即为论文通过评阅, 可以答辩。答辩结束后, 由答辩秘书将学位申请人的答辩材料交给学院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整理好所有人的材料, 并且需要准备一份上会用的表, 表中所要求的信息如:论文题目、评阅成绩、答辩综合评价等均需管理人员逐一录入, 这对于研究生人数较多的学院来说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学位评定通过后, 管理人员在每个申请人的材料中填写有关内容并盖章整理后, 将所有材料交到校档案馆。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只留存一份电子表格。其结果是, 如果以后要查看某个已毕业研究生的资料, 比如论文评阅人或答辩委员会组成等, 只能到档案馆去查阅, 既麻烦又费时。

学位管理模块中增加了学院论文评阅管理和学院论文答辩管理两个子模块后, 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 管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研究生登录自己的界面后, 在添加论文评阅人一项中录入评阅人的信息, 如工作单位、职称等, 评阅人信息经学院确认后, 方可进行论文评阅。返回的评阅结果, 经答辩秘书录入后由学院进行确认 (见图3) , 采用的评审方式、专家人数、专家单位及每位专家给出的成绩等信息一目了然。学院同样可以以不同方式查看、确认。学位管理部门可查看任何一个学院的确认情况。

答辩管理方面, 由答辩秘书录入有关答辩的信息, 如答辩委员会的专家组成、答辩日期、答辩地点等, 学院进行确认, 界面见图4。专家的职称、工作单位、是否博导等信息均可以看到。学院确认后, 学生就可以进行答辩了。答辩结论同样由答辩秘书录入, 学院确认。学位管理部门只需要总体上查看各学院的确认情况。

论文评阅管理和论文答辩管理两个子模块的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院管理的力度, 发挥了学院的作用, 提高了职能管理部门和学院的管理效率。

2.3 实现了基本信息的共享

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到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各个岗位及工作流程。招生的原始数据导入学籍管理模块后, 由学籍管理人员维护并补充有关学籍信息, 直至培养阶段各环节均完成并达到要求后, 研究生方可进入申请答辩环节并完成学位申报的整个过程。申报学位所需的基本信息均来自于学籍信息, 研究生只需添加个别字段的信息即可。信息共享为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保障。

2.4 实现了学位授予数据的上报和统计

学位授予单位每年都要通过省级工作站, 向国务院学位办报送当年获得学位人员的学位授予信息, 这是一项量大繁重的工作。以前获学位人数较少时, 由管理部门的学位管理人员逐个录入信息, 研究生人数大量增加后, 由各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人员逐个录入本学院的学位授予信息。现在通过学位管理模块, 学院只需对研究生提交的信息审核通过即可。学位管理部门在“导出学位授予上报盘”子模块中, 通过选择授位批次和学生类型就完成了不同类型研究生所有数据的导出工作, 该功能的实现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通过“学位授予情况统计”子模块完成学位授予数据的统计工作。

3 学位管理模块的不足

(1) 缺少导师确认环节

研究生登录学位管理模块后, 提出学位申请并提交相关信息, 经过学院确认后就可以进入论文评阅阶段。这个过程中缺少了导师确认这一环节。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做的如何, 能否定稿最终都得经过导师的同意。尽管这一环节通过其他的方式始终在做, 但如果能在系统中体现出来就更好了。

(2) 无法利用评阅人及答辩专家资源

学位论文的评阅人和参加答辩的专家一般都是导师推荐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人情关系的成分。管理部门正在建立论文评阅及答辩专家库方面作努力。现在通过学位管理模块, 每位研究生的校内外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组成专家的有关信息都被录入其中, 这些资源现在只起到查看的作用。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专家库, 那么, 就会为学位管理模块增加更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韩刚, 沈伟哉.论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5) :95-97.

[2]徐伟铖, 周爱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与思考[J].教育改革与管理, 2006, (2) :47-50.

学位论文规范 篇3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从5个方面论述了规范化学位论文写作对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帮助。

关键词:学位论文 临床医学 研究生

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临床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医学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建立和实施做为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临床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而临床能力的训练则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临床能力是决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建立和实施对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和临床医学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临床医疗队伍,提高我国临床医疗总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全新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创新和总结。

众所周知,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的总结,是衡量研究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重要依据。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侧重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及临床技能的锻炼,半年的基础理论课完成后,需在医院临床实践期间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室轮转学习,科室轮转学习完成后再在本专业所在科室进行实习一年,最后半年为科研能力训练和论文撰写时间。由于投入科研活动的时间相对有限,这就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平时繁忙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及时捕捉临床实践中发生的一切素材,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其科研创新点或临床意义,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最后以病例报告、综述及回顾性病例分析等书面的形式加以总结完成学位论文。同时,要求学位论文文字正确,语言通顺,数据可靠,表述清晰,图、表、公式、单位等符合规范要求,且要求学位论文应具有规范性、学术性及创新性。本文结合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际过程,就规范化学位论文书写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总结。

1.有助于课题设计的理解及条理性的培养

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素材、列出提纲;(2)作出计划;(3)按计划进行;(4)修改。整篇学文论文的中心思想确立之后,对整篇论文进行框架设计,再逐步添加各个部分所需内容,使之内容丰满,整个撰写过程具有一定的条理性,且思路清晰。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即是更好地学习如何进行科研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做学问”的一种具体实践,在撰写过程中即使对自身所研究课题材料的总结,又可在宏观上加深对整个课题的理解,同时可在微观上对整个课题设计做出调整,使整个设计更具有条理性。

2.有助于语言简洁性、严谨性的锻炼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医疗一线工作,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患者,所以除了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之外,扎实的病历书写基本功也显得非常重要。而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实践,通过对学术论文语言的加工提炼过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表达在简洁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在流畅的基础上更加严谨,这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锻炼病历书写中的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尤其有帮助。

3.有助于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学位论文撰写不是工作总结、实验报告,而是对从事研究的专题工作逻辑分析和报告。学位论文不是简单的实验数据的堆积,而是经过思考、逻辑推理的过程体现,是“课题设计”实现过程的体现,而“课题设计”就离不开一定的专业知识、离不开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独立提出见解、分析问题和进行创新。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及其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消化、补充和提高,并进一步运用。在此过程中对学位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导师及同学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及时纠正课题研究中的错误,而且有助于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事情、总结事情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有助于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4.有助于工作严谨性及工作细节的培养

一篇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关注论文中的创新性,规范化书写也是评判的一大要点。国家标准的学术论文的前置部分依次为:题名、作者姓名、作者的单位及地址和邮编、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依次为: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而论文的规范性不仅要包括上述所说的各个部分,而且还包括论文的格式及其内容当中的各种细节,格式方面如封面的要求、行间距的要求、各部分内容的编号等,细节方面如使用Word,超过100页会出问题,分块保存;合理使用行中注;图及图注:插入表格,图注用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生成等。这些学位论文格式的要求及其细节的注意,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的严谨性,有助于日常工作中细节的培养,而这些可以通过学位论文的书写来进行锻炼和加强,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少犯错,甚至不犯错,达到对工作的尽善尽美,达到对患者诊治的最好化。

5.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观察、判断、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往往通过分析病例、能解决具体问题表现出来。一般认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有效方法是让研究生尽可能多的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术前讨论等,由此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由于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以临床本科刚毕业的学生居多,在参加临床病例讨论会、会诊、术前讨论等过程中,由于讨论时间太快、太短,加上其临床知识及临床经验相对欠缺,往往难以达到对所讨论临床问题的理解,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帮助。由于临床专业学位论文要求论文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且其研究结果应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通过课题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紧密结合,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仅增强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而且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6.有助于系统的科研思维的培养

在学位论文撰写期间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可以了解掌握国内外同行在相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学习自己所研究的专业领域的最前沿的知识,通过对所研究的课题知识的大量补充、完善,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提供基础,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拓宽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进而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临床医学学位研究生正确设计医学课题的思路、确定正确研究方案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其对医学科研相关的信息要具有获取、识别、分类、评估和使用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其系统的科研思维的培养。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制是临床医学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而如何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以提高其教学质量。学位论文撰写做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有帮助,学位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使其在理论上充实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其工作严谨性、临床思维能力、系统的科研思维等方面的培养效果,可真正通过学位论文撰写这个环节达到以写促学、以写育人的效果。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C03001);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dyy11204)

说明:参与本文写作的另有: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潘志峰;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王振丹、崔凯。通讯作者: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李胜。

博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篇4

按排队顺序从主席台东侧上台——向颁发证书的校长鞠躬致谢——校长握手祝贺(右手)——颁发学位证书(低头双手接证书,接证书后请不要抬头)——校长拨流苏(校长将学位获得者帽上流苏从右侧移至左侧)——接受学位后转身站在校长右侧并排与校长合影(面对观众,双手持学位证书于胸前,露出红丝带)——西行,给两位观礼嘉宾鞠躬致谢——向观众鞠躬致谢——从主席台西侧下台——交回学位证书。

硕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按排队顺序从主席台东侧上台——向颁发证书的校长鞠躬致谢——校长握手祝贺(右手)——颁发学位证书(低头双手接证书,接证书后请不要抬头)——校长拨流苏(校长将学位获得者帽上流苏从右侧移至左侧)——接受学位后西行,给两位观礼嘉宾鞠躬致谢——向观众鞠躬致谢——行至合影台列队,与校长、观礼嘉宾合影(站位时先西后东,自上而下,共三排,第一排学位获得者双手持学位证书于胸前,露出红丝带,中间留3个位臵)——合影完毕后,从主席台西侧下台——交回学位证书。

学士学位授予程序规范

按排队顺序从主席台东侧上台——向颁发证书的校长鞠躬致谢——校长握手祝贺(右手)——颁发学位证书(低头双手接证书,接证书后请不要抬头)——校长拨流苏(校长将学位获得者帽上流苏从右侧移至左侧)——接受学位后西行,给两位观礼嘉宾鞠躬致谢——向观众鞠躬致谢——行至合影台列队,与校长、观礼嘉宾合影(站位时先西后东,自上而下,共三排,第一排学位获得者双手持学位证书于胸前,中间留3个位臵)——合影完毕后,从主席台西侧下台——交回学位证书。

学位授予仪式的着装规范及礼仪 篇5

一、学位服简介

学位服仅限于学位获得者、攻读学位者及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及委员(或导师)在学位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及校(院、所)庆、庆典等场合穿着使用。

学位服可分为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四种;每套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下面重点介绍学士服:

1、学位帽:学位帽为方型黑色;

2、流苏:导师帽流苏为黄色,学士学位帽流苏为黑色;

3、学位袍:学士学位袍为黑色,导师长袍为红、黑两色;

4、垂布:垂布为套头三角兜型,饰边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以粉、灰、黄、绿、白、红颜色以示区别。

二、学位授予仪式上的着装规范

(一)学生的着装规范

1、学位帽: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2、流苏: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学位时,流苏垂在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由校领导、导师用卷轴把流苏从学位获得者的帽檐右前侧拨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3、学位袍:穿着学位袍时,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它服装。内衣应着白色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鞋子应为深色皮鞋。

4、垂布: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二)学位授予人的着装规范

着导师服,深色长裤、白色衬衫、深色皮鞋,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流苏垂在所戴学位帽左前侧中部。

三、授予学位礼仪

1、学位授予人到达主席台前正中位置依次站立;

2、多人同时授予学位时,列队走到学位授予人前面,右转(或左转)面向学位授予人鞠躬;

3、学生稍微低头,学位授予人用卷轴把流苏从学位获得者帽檐的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4、学位授予人赠送卷轴,学生抬头同时伸出双手从学位授予人手中接过卷轴;

5、学生接过卷轴后,左手握住卷轴,右手前伸与学位授予人握手,自然转身面向台下观众(同时获学位者转身时应右跨一小步,站在学位授予人右侧);

6、合影;

7、礼成,学生走下主席台回到原来座位。

四、学位授予仪式注意事项

1、学位授予仪式会场系庄重场合,请注意着装整洁,衣冠不整者谢绝入场。学位获得者应正确着学位服入场。

2、请准时入场,服从工作人员指引并尽快于指定位置就坐。

3、请自觉维护场内秩序,不得喧哗及随意走动。仪式进行期间,请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及有声设备或使之置于静音状态。

4、请勿携带任何易燃易爆物等危险品入内。

5、仪式进行期间,请勿擅离座位。

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篇6

(2008年2月修订)

为提高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更积极有效地促使研究生学位论文符合国家关于学位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根据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等规定,特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格式作如下要求:

一、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按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1987)执行。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指研究生攻读研究生学位过程中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二、语言及文字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用汉语书写,所用汉字须符合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专用名词、术语可采用国际通用的代号,量及其单位所使用的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3101—1993)的规定。图、表中的图题、坐标轴、图例、表头等描述性的词组或语句须使用汉语,专用名词术语、物理量及其单位可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符号。

三、内容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扉页;声明;中、英文摘要;中文目录;主要符号对照表;引言;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后记。

(一)封面

封面的内容应包括:论文中英文题目、提交日期。

论文中文题目为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地反映学位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能概括整篇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简短题目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方法、内容及实验材料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二)扉页

扉页内容应包括分类号、UDC、密级、保密年限、中英论文题目、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培养单位。

分类号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只要在相应的位置填入所属学科门类即可,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

学科专业:获得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其他填写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名称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最新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名称为准。

培养单位填写所属院所的全名,例如:人文学院、经济学院等,不填“云南民族大学”。涉密论文需注明论文密级和保密年限,填写前请先与指导教师商定后,报所属培养单位审批。在封面上规定的栏内注明相应的密级(可分为公开、内部、秘密、机密、绝密五级)。

(三)声明

声明包括“原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两部分。本部分内容,作者可以直接下载本规范的电子版,相应地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即可,但作者和导师皆须于签名处签名确认。

(四)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完成的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应包含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供二次文献(文摘等)采用。摘要中不列举例证,不采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通用符号和术语,也不作自我评价。摘要分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硕士论文中文摘要600字左右,博士论文中文摘要1000字左右。

摘要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要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

(五)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标题按顺序的排列。

文科博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标题(第一章),章标题下采用节标题(第一节),节标题之下依次采用

一、(一)两级标题。

文科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标题(第一章),章标题之下依次采用

一、(一)两级标题。理工科博硕士学位论文皆采用章标题(第1章),章标题下依次采用1.1、1.1.1两级标题。

(六)主要符号对照表

论文如使用了大量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制注释说明汇集表。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不设专门汇集表;如在论文中出现则随即加以注释说明。

(七)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理由、目的、背景、文献综述和研究空间,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结果及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须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文字应言简意赅,要吸引读者读下去。要避免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引言视论文内容和篇幅的需要来确定是否独立成章。

(八)正文

正文为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一般由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相关图表、照片和公式,结论等部分构成。论文正文分章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个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博士学位论文字数原则上8万字以上,硕士学位论文字数3万字左右。

正文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正文的总体要求为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结果无误。

配图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配图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宜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的标识符标出。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表述中所用一致。图序与图名置于图的下方。需补充说明的问题可在图下加注说明。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为使表格简洁易读,建议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序与表名置于表的上方。需要续表时,资料来源注明在续表之下。

表达式主要指数字表达式,例如数学表达式,也包括文字表达式。表达式采用与正文相同的字号居中书写,或另起一段空两个汉字符书写,一旦采用了上述两种格式中的一种,全文都要使用同一种格式。表达式应有序号,序号用括号括起来置于表达式右边行末,序号与表达式之间不加任何连线。

文中表、图、表达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表3.2,图2.5,式3-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意义、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应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在评价自己的工作时,要实事求是,除非有足够证据表明自己的研究是“首次”的,“领先”的,“填补空白”的,否则应避免使用这些或类似词语。

(九)注释和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后需要列出参考文献。其作用是反映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参考文献按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等。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数据、公式、理论、观点等)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学位论文中的引文文献,文科用注释的方式在文中页下标注,理工科用参考文献的方式标注在正文之后。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文科用参考文献的方式标注在正文之后,理工科则不需要此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注释(文科):论文中对于直接引用的文字、数据或事实资料等须加以注释,虽未直接引用,而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观点,应注释其出处,需补充说明而又不便在正文中说明的其他问题也应加注说明。注释使用上标标注,并采用脚注(页下注)方式,按序号①、②…当页连续编号,不同页的脚注序号不需要连续编号。著录格式和内容执行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规定。

2、参考文献(文科):参考文献应列示在论文研究写作中有帮助和启发作用,但未直接或间接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料,而非作者读过的全部文献,主要指阅读型文献。参考文献一律列在正文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内容采用顺序编码制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在文后用序号[1]、[2]…标注。

3、参考文献(理工科):理工科参考文献必须是直接引用的文献资料,即所有列出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注明引出点。参考文献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内容采用顺序编码制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在文后用序号[1]、[2]…标注。

4、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执行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主要录入格式为:

(1)专著

专著是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

[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2]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2)连续出版物

连续出版物是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

[1]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评论[J].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J].1957(1)-1990(4).北京:北京图书馆,1957-1990.(3)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是指专著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源文献主要责任者.源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

[1] 程根伟.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与减灾对策[M]∥许厚泽,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是指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基本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

[1]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3]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5-07-12].http://.(6)文献类型标志代码如下: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代码如下: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

(十)附录

附录一般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主要包括: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供读者阅读方便所需要的辅助性的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图表;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本专业内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论文的符号说明、缩写说明等。

附录按正体大写字母编号,即附录A,附录B,……。每个附录应有标题。例如:附录A 昆明市2007工业经济统计数据。附录中图、表、数学表达式的编号,应与正文编号区分开,即在阿拉伯数码前冠以附录的编号,如图A-1,表B-2,式C-3等。

(十一)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按时间顺序,列出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课题、申请专利或获奖情况。学术论文和著作按参考文献格式录入,理工科还应在其后加括号注明该文检索类型,检索号或影响因子等。

(十二)后记

主要是对论文撰写情况作说明、致谢,内容应实事求是。学术论文的致谢用词应含蓄、笼统、简朴,切忌感情色彩浓厚和流于俗套的溢美之辞。

四、格式要求

(一)字体及段落格式要求 1.封面

中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书写,一行写不下时可分两行写,并采用1.5倍行距。论文英文题名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字打印,加粗,居中书写在中文题目下面。提交日期用三号黑体字,提交日期不用阿拉伯数字。2.扉页

分类号、密级、UDC和保密年限用四号仿宋,并置于文档顶部。中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书写,一行写不下时可分两行写,并采用1.5倍行距。论文英文题名用三号Times New Roman字打印,加粗,居中书写在中文题目下面。

申请学位的学科门类、学科专业、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培养单位采用三号仿宋体字书写。

3.声明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声明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书写,两端对齐,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4.摘要

中文摘要: “摘要”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书写,两端对齐,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标点符号一律用中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符号。

“关键词”用四号宋体加粗,关键词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书写,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每个关键词用分号间隔。

英文摘要:“Abstract”采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摘要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书写,两端对齐,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两端对齐,标点符号用英文标点符号。

“Keywords” 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内容与中文摘要部分的关键词对应,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书写,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

5.目录

“目录” 采用黑体三号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

文科博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标题(第一章),章标题下采用节标题(第一节),节标题之下采用

一、(一)两级标题。各章、节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一、(一)两级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不空格。章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字居左书写,章标题段前空6磅,段后空0磅。节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字居左书写,节标题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1个字符。一级标题“一” 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1.5个字符。二级标题“

(一)” 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2个字符。标题内容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

文科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标题(第一章)。章标题之下依次采用

一、(一)两级标题。各章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一、(一)两级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不空格。章标题采用四号黑体字居左书写,章标题段前空6磅,段后空0磅。一级标题“一” 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1个字符。二级标题

(一)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1.5个字符。标题内容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

理工科采用章标题(第1章),章标题下依次采用1.1、1.1.1两级标题。各级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符。章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居左书写,章标题段前空6磅,段后空0磅。一级标题“1.1” 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1个字符。二级标题“1.1.1”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书写,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左缩进1.5个字符。标题内容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

6.主要符号对照表

“主要符号对照表”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书写,两端对齐,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两端对齐。标点符号一律用中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符号。

7.引言

引言与正文格式相同。8.正文

文科(博士)采用章标题(第一章),节标题(第一节),节标题下依次采用

一、(一)、1、(1)四级标题。各章、节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符,章节以下各级标题编号与标题文字之间不空格。章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加粗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节标题用小三号加粗黑体字居中书写,段前空24磅,段后空6磅,字间距为标准,单倍行距。节标题以下的一级标题“一”用四号黑体加粗字书写,段前空24磅,段后空6磅,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级标题

(一)用四号黑体加粗字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四级标题皆用小四号黑体加粗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文科(硕士)采用章标题(第一章),章标题下依次采用

一、(一)、1、(1)四级标题。各章标题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汉字符,章以下标题编号与标题文字之间不空格。章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加粗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章标题以下的一级标题“一”用四号黑体加粗字书写,段前空24磅,段后空6磅,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级标题

(一)用黑体四号加粗字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四级标题皆用小四号加粗黑体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理工科采用章标题(第1章),章标题下依次采用1.1、1.1.1、1.1.1.1、1.1.1.1.1四级标题。各标题编号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章标题采用黑体三号加粗字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章标题以下的一级标题“1.1”用四号黑体加粗居左书写,段前空24磅,段后空6磅,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级标题“1.1.1”用黑体四号加粗居左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四级标题皆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居左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

正文段落的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落中有数学表达式时,可根据表达需要设置该段的行距。

图序与图名置于图的下方,采用五号宋体字居中书写,段前空6磅,段后空12磅,行距为单倍行距。图序与图名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宽度。图中的标注用小五号宋体字。

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即表的上、下边线为单直线,线粗为1.5磅;第三条线为单直线,线粗为1磅。表单元格中的文字一般应居中打印(上下居中,左右居中),不宜左右居中书写的,可采取两端对齐的方式书写。表单元格中的文字采用五宋体字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3磅,段后空3磅。表序与表名置于表的上方,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段前空12磅,段后空6磅,行距为单倍行距,表序与表名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例如:表3.1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北京)中表3.1是表序,是“第3章第1个表”的序号,其余类推。当表格较大,不能在一页内打印时,可以“续表”的形式另页打印,格式同前,只需在表序前加“续”字即可,例如“续表3.1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北京)”。若在表下注明资料来源,则此部分用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段前空6磅,段后空12磅。需要续表时,资料来源注明在续表之下。

表达式应有序号,序号用括号括起来置于表达式右边行末,序号与表达式之间不加任何连线。表达式行的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空6磅,段后空6磅。当表达式不是独立成行书写时,有表达式的段落的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空3磅,段后空3磅。

文中的表、图、表达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表3.2,图2.5,式3-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9.注释和参考文献

(1)注释(文科):注释使用上标标注,上标标号为①、②…,采用脚注(页下注)方式,序号①、②…当页连续编号,不同页的脚注序号不需要连续编号,序号与脚注内容文字之间空半个汉字符,脚注采用宋体小五号字书写,两端对齐,单倍行距,段前空0磅,段后空0磅,悬挂缩进1.5字符。中外文混排时,外文用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所有标点符号一律使用中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符号,但小数点采用外文状态下的样式。

(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三号黑体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参考文献的正文部分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序号与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16磅,段前空3磅,段后空0磅。

10.附录

“附录” 三号黑体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附录的正文部分采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

11.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三号黑体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正文部分中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两端对齐,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16磅,段前空3磅,段后空0磅。

12.后记

“后记”三号黑体居中书写,单倍行距,段前空24磅,段后空18磅。后记段落的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号,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固定值20磅书写。

(二)页面设置

封面的页边距设置为:左4.0厘米, 右4.0厘米,上6.0厘米,下3.85厘米,装订线0厘米。学位论文封面为白色,采用180克以上200克以下白卡纸印刷。

扉页的页面设置与正文相同,即从声明开始(包括声明部分),后面的各部分均采用A4幅面白色70克以上80克以下(彩色插图页除外)纸张双面印刷,页边距设置为:左3.2厘米, 右3.2厘米,上3.8厘米,下3.8厘米,装订线为0厘米。

学位论文要求设页眉。页眉从摘要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打印(Abstract部分用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页眉距边界2.8厘米,页脚距边界2.8厘米。论文页眉奇偶页不同:奇数页的页眉内容为该部分的标题,例如摘要部分的页眉是“摘要”,Abstract部分的页眉是“Abstract”、目录部分的页眉是“目录”,各章的页眉是该章的标题,参考文献部分的页眉是“参考文献”,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部分的页眉是“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等等;偶数页的页眉内容为“云南民族大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页眉的其他设置采用默认值。

论文封面不设页码,声明、中文摘要、Abstract、目录、主要符号对照表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顺序连续编排。论文正文页码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数字居中书写。页码数字两侧不要加“-”等符号。

(三)打印、装订和材料上报要求

1.学位论文的十二个部分各自独立成为一部分,每部分从新的一页开始打印。

2.论文的各部分按封面、声明、中英文摘要、目录、主要符号对照表、引言、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在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后记的顺序胶订成册。

3.研究生提交纸质学位论文一式三份,同时须提交学位论文的电子文档。电子文档类型可为Word或者Pdf文档,论文的十二个部分必须依次存放在一个Word或者Pdf文件中,不能分成多个文件上交,由培养单位收齐后统一刻录在光盘上报研究生部。文件名格式为:培养单位名称_专业_年级_人数。例如:经济学院_国民经济学_2007级_3 0人。

学位论文规范 篇7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 目前多数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已不再是高校和研究机构, 而是科研和生产一线, 带之而来的有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生的工程实际能力应加强, 二是需求量增大, 培养节奏应加快。为此, 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重点高校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缩短为2年 (上课时间压缩为10个月, 毕业论文时间压缩为14个月) , 这便出现了培养质量如何保证这一难题, 急待解决。

另外, 目前国内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已陆续结束, 研究生教学评估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哈尔滨工业大学就已经开始了此方面的工作。本着“以评促建”的原则, 为配合评估, 围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研究生教学体系确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管理完善等方面均有许多工作要做。加之, 研究生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确立中, 有些课程存在仓促“上马”的问题, 也有些课程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式方面虽存在诸多问题, 只因已讲授多年, 方式和内容上已成定势, 难在短时间内更改。此外, 还有些实践性很强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与专业方向脱节和没有相应的实验等问题需要解决。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无机化学硕士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 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 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 结合课程和设课的目标与宗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有推广价值的效果。对于规范研究生教学和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二、研究内容

1.教学体系确立和教材编写

(1) 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 制订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 规范教学内容

近年来, 利用专业派出的多位访问学者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的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调研, 以及对国内同类重点高校的调研, 在对国外5所著名大学和国内7所重点大学同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定了具有理科特色并兼顾工科特点的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为理科硕士点, 但在哈工大是由具有工科背景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点改办) , 包括教学目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 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方便了教师授课, 具体了教学内容和要求, 规范了研究生学位课教学。三年的实践效果表明, 有较大的可行性。

(2) 提供实施教学的依据, 编写理论课教材和实验教材

配合理论课教学, 编写了《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教材 (研究生专用) , 2004年6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配合实验教学, 修订再版了《精细化工综合实验》教材 (本教材的93个实验分12编, 含本科一般院校实验、本科重点院校实验、硕士研究生实验三个层次) , 于2006年8月哈工大出版社修订再版;于2005年编写了《功能材料制备—特色实验部分》校内讲义;三本教材覆盖教学大纲中涉及的全部内容, 使得研究生教学有据可依, 方便了学生学习, 提高了课程的规范性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2.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改革

(1) 提出分层次教学以培养拔尖人才的主导思想

学科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导思想, 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 开设了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科学位课程。本课程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各36学时。在理论部分教学内容的确定上, 首先给出功能材料的基本设计思想, 结合焙烧、提拉、溶胶-凝胶、水热合成、固相合成、化学气相沉淀等几种主要的制备方法, 介绍人工晶体、纳米粉体、功能薄膜、功能陶瓷、复合材料和杂化材料等几种重要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 覆盖面广, 综合性强。

这种做法的基本考虑是, 本学科点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除了必须对论文工作的研究方向有比较雄厚的基础和研究能力外, 还应该对本硕士点其他研究方向所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工艺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种对代表专业方向的各类新型功能材料进行讲授并配备实验的做法, 达到了“变空洞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一方面, 使研究生对专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专业知识的深广度有所提高, 研究思路有所明确,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加强;另一方面, 加强了研究生之间对课题的熟悉, 方便了后续毕业论文工作, 也为就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提供了条件。

(2) 采取“专人专题”讲授, 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方法

全部授课内容分为5个专题, 由有相应专业特长和科研优势的多名导师分专题授课, 授课教师以博导为主。而且讲课内容分基本部分和拓展部分, 杂化材料制备工艺基础部分采用了双语教学。在保证基本教学效果的同时, 有效地实施了分层次教学。

(3) 开发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学实验,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补相促

结合授课教师科研成果, 配合专业方向, 开发了PbTiO3改性纳米陶瓷的溶胶-凝胶制备及表征、水热合成法制备BaTiO3纳米粉、花生酸/ATO超薄膜的LB方法制备与表征、功能晶体LiNbO3的生长及光电性能测试、ABO3型纳米粉/IPN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PTC特性、POS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等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等6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这些实验全部是由任课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 , 并在教学中连续实践三届。解决了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实验方法的合理性和实验工艺的可行性等问题。

3.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改革

随着研究生教学的日益规范, 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学位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及总成绩等联系逐渐紧密, 成绩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但目前在研究生教学考核体系中, 一直存在的问题是成绩的给出有较强随意性, 普遍较易通过或分数较为集中, 多数情况下拉不开成绩档次, 考核环节缺乏严谨和规范性, 很难真实和全面地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和能力。针对此种情况, 在研究中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 采取笔试、实验、英语科研论文三结合的考试方法, 在每个专题部分都安排一次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 每个同学都围绕个人毕业论文方向写出一篇英语科技论文, 作为课程理论部分考试的一部分,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硕士生中已连续进行三届, 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同时, 一定程度的解决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问题。

三、应用效果

经过在硕士点三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学位课程所讲内容、所做实验均为本专业方向的主要内容, 可以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典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制备工艺以及表征手段, 为后期的硕士论文工作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学生进行论文工作的适应性和进度、效率较前大为增加;且为后续从事材料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为学生择业和适应工作提供了方便。

2.通过此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 改变了以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只对某一领域熟悉, 与将来工作的选择和要求很难对应的状况, 能做到对几个大的方面理论和实验的了解, 方便择业和工作的适应。且在毕业论文工作期间也会为同一专业从事不同课题的同学间开展讨论提供方便, 有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既扩展了专业知识面, 又通过相互出谋划策解决了论文工作中的问题, 加快了论文工作的进度, 提高了研究工作的质量。同时, 由于选择本课程的外专业学生的逐渐增加以及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参与, 大大扩展了学科点影响,

3.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专题研讨、英语科技论文撰写, 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 同时亦使导师和学科点对研究生业务素质全面了解, 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和后续选择拔尖人才 (攻博、留校) 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摘要:基于“学科基础—学科实验—论文课题—深造、就业”一条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原则, 针对开设的体现专业方向的《功能材料制备工艺基础》和《功能材料制备实验》两门学位课, 对其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取得了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性环节,分层次教学,研究生学位课,功能材料,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曾攀.重视传统课程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谈研究生学位课《有限元分析及应用》的教改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1) :31-34.

[2]郁翰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6) :81-89.

学位论文规范 篇8

学位证书是学位获得者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证明。自1981年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学位授予单位颁发给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证书,均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格式和统一印制(1985年至1992年期间,实行过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合一制发,证书由高等学校自行设计印制)。学位证书统一格式和印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与我国学位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相对应的,起到了规范学位证书使用、防止滥授学位和伪造学位证书等作用。随着学位工作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统一制发学位证书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学位授予单位也提出了改革要求。

调整学位证书制发方式,由学位授予单位设计、印制学位证书,既符合我国学位工作实际,又体现了国际通行做法,便于人才交流。学位证书制发方式调整后,学位授予单位在学位证书的信息表达上具有较大空间,可根据培养或学位授予实际,做出本单位的规定。为加强学位授予工作和学位证书制发监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管理办法》中对学位授予信息收集、审核、报送等相关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做出了规定。

北京小学初中更换“新课表” 每节课不再为45分钟

《北京晨报》消息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于7月31日起实施。该计划从课时、课程、作业、考试、教材等五大方面做出改变,包括打破45分钟一课时规定、九年级增加历史生物、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等。

多年来,中小学规定课时长为45分钟。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不再对课时长度进行硬性规定。北京市教委下放课程自主权到学校,鼓励学校根据学科、课型等积极开展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安排课时。据了解,北京市教委规定学校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学时平均为45分钟。每周总学时时长不得超过相应年级规定的学时总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把原有的上课时间拉长或者缩短,符合学生注意力大约集中在20至30分钟的特点,有些课没有必要一定要上45分钟。同时,还要兼顾学科教学的特点,比如语文课,或者探究、研究性的课程,比较适合安排长课时,而和校外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可以短一些。程方平建议,实施长短课,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要教得灵活,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上最好安排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新《课程计划》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在九年级增加历史、生物两门学科。北京市教委表示,这样调整主要从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上考虑,解决小升初、初升高的学科衔接问题。

《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作业需要在课内完成,要求教师在分配教学时间时,要预留作业时间。同时教师要对作业进行设计,要为学生设计适合的、个性化的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作业“一周布置一次”。这种一周一次的书面作业应该是体现综合性、研究性、创造性的“大作业”,教师应全批全改。

教育部:考级证书不直接作为艺术素质测评依据

《光明日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三个通知,决定建立中小学艺术教育测评制度,要求如实记录每一名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测评结果,并将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明确规定,考级证书不直接作为测评依据。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依据是学生的写实记录、成绩评定,同时参考教师评语、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该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构成。基础指标是中小学生在校内参加的课程学习和课外活动;学业指标是中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发展指标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以分数形式呈现,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上一篇:光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下一篇:九年级四班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