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2024-10-11

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精选8篇)

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1

本文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纲要》文件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注重专业性,又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当前研究现状包括三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探讨高校声乐专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如:涂爱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析》、米瑞玲《谈高师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二是分析和反思当前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如:刘倩《浅谈独立学院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范增《论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改革》。三是初步将多样化教学与教学模式改革联系起来,如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孙萍《声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然而,系统地将民办高校声乐教学与多样化教学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同时部分论文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理解也较为片面,研究也不够深入。

一、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在《声乐》理论教学课程中,指出了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方法的学习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把新标准的要求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新标准不仅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标准,也是声乐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以新标准为准则,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模式中表现出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

二、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学内容

民办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声乐技巧、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声乐技巧主要由声乐老师一对一,一对二来承担,在歌唱教学课程中,教师除了要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理论基础,还要多注重学生的歌唱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声乐论文写作等。这些理论课程由声乐教师共同承担,体现出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调动了教师声乐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民办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艺术实践主要是检验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手段,通过校内外演出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歌唱素养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三、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改革声乐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显得很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上的进步。由于民办高校培养目标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专业程度。声乐集体大课教学内容包括声乐理论知识,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赏析,《意大利语语音》课程讲座,声乐教学法,声乐心理学。随着音乐专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上多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

(二)结合多种类型的声乐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程度和个性的差别来采用适合学生的声乐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声乐二人组课、三人组课中通过理论知识介绍、教师演唱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声乐大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图片、文字、谱例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声乐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理解中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随时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学术知识,从多方面去加强声乐专业技巧,提高歌唱素养。

(三)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

声乐教学的模式要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要注重专业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技能技巧方面,还是教学观念上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2]鄢丽娟.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艺海,2009,06.

[3]庄晶.浅谈音乐声乐教学改革[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5.

[4]于唯德.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艺术,,03.

[5]何卫,韦亦珺.略论高师声乐课的有效教学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06.

[6]李燕.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04

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2

一、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多元化教学模式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利用科学的手段,按照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等特点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组分类的进行指导教学。也因此,分层教学又被称之为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将所有学生中声乐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不远的学生分成各个等级的小组,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同水平学生在不同教学策略的培养下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在高校声乐表演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提高高校教师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接受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为其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求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高校声乐表演中成绩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其音乐表演唱歌方面进行单独培养,不断提升他们在声乐表演方面的能力,挖掘更多的潜力。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艺术实践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转换为实实在在的艺术成果。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音乐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

二、扩大曲目学习范围

量变是引起事物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需要在量变的不断积累下形成。因此,高校声乐表演必需重视对音乐曲目的选择,只有不断积累学生音乐歌曲的数量和种类,使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曲风,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在声乐方面的综合素质。通过这种选择多种曲目唱歌的方式既能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方式,又能为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随堂练习,对于这种练习更注重的是学生在手势方面和眼神传达方面的表演。比如,教学中练习的曲目有《日月之恋》、《我爱你,中国》和《托斯卡》等,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唱歌表演的时候结合手势和眼神来进行声乐表演。

三、反复练习声曲

声曲的表演练习是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水平。高校声乐表演中声曲的练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纯元音;2)音乐节拍;3)带词练习声曲;4)音名。在进行声曲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对声曲练习的基本要求,然后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分类进行教学培养,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声曲的练习需要由浅显易懂的部分逐渐过度到深奥难懂的部分。也就是说,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只需要练习三度音阶的歌曲,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练习五度音程和八度音程的连音。针对有一定声乐基础的学生,像大二到大四这一阶段的学生就可以适当的选择部分有难度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比如说《阿勃特》、《西贝尔》、《帕诺夫卡》等大师级的歌曲进行声曲的练习。当然,教师也可以筛选一些歌曲的引子部分,单独摘出来使学生进行练习。对高校声乐表演的学生采用声曲练习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声曲表演方面的学习效果。

四、完善评价机制

我国目前还有没形成一个系统的指导机制来践行声乐表演的学习。对于学生声乐表演的评价也只是在期末时设置声乐考试,并使学生现场演唱歌曲对其进行评定的。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这种单一且片面的评价机制显然不适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在高校声乐表演中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必然会涉及到对学生声乐学习效果评价,如果高校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必定会影响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所以,高校应当将声乐表演的考核范围扩大,要囊括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和声乐表演实践成果这两大内容。建立声乐表演实践评价机制可以打破常规方式,将学生声乐表演实践场次纳入考核范围,将其设置成绩比的10%来计入期末考核的总成绩。

总之,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声乐表演中是为了能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使学生们更加热爱声乐课程,使其对于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素质。只有推行多元化教学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声乐表演必需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声乐表演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声乐 教学模式 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对精神世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我国的声乐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社会上需要更多的声乐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声乐教育的发展模式就成为研究的课题。

我国的现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是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1903年开始,清政府把音乐课程作为学校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成为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第一篇章。音乐使人们确立了审美,发展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正是古代音乐向现代音乐转换的开始。而后,我国的音乐教育有经历了1927年-1949年的初步发展阶段;以及1950年-1966年的,对旧的音乐体制进行改造的发展阶段。在1966年-1977年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我国的声乐教育的发展处于停滞的状态。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事业逐渐的恢复和繁荣起来。从 1977年-2000年的,随着改革开发的大发展,文化交流的繁荣,迎来了我国声乐教育发展的黄金阶段。

21世纪初的声乐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这个时候对声乐专业的学生要求不高。学生的素质的差异也比较大。但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声乐教育也开始了新的阶段,培养的也不仅仅是中小学的教师,还有高素质的音乐人才。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的模式,就是指在培养人才的目标的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实行的教学方式。目前,包括艺术院校在内的全国高校都处于不断的扩大招生中,在声乐教育中,传统的“一对一”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在学生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能在有效地教学时间内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教育者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要培养出有良好的声乐素质,又有着文学艺术修为以及心理健康能适应社会的人才,这才是培养的目标所在。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下,高校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国内的各个高校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现在对于目前存在的典型的教学模式总结为以下几种:

第一,“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对声音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自身的声音特点更为了解,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发声等的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效果也很好。为高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教学人才。高校普遍都是一周之中有一次“一对一”的授课,每课时为50分钟,学生所有表演的曲目都是声乐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自身的声音条件后,选择决定的。这些曲目不受国家和地域的限制,整个学习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倒困难的规律进行教学。在一个学期中学生会完成多个音乐曲目的演唱,教师要对学生演唱的曲目进行指导,不只是包括发生的技巧还包括学生对音乐曲目感情和背景人物的理解。这种模式也存在业一定的缺点,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不利于教师教学时间的节省,有碍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二,声乐小组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声乐小组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的课时内,由一位教师同时为2名或者2名以上的学生进行指导。就是所称的“一对二”,“一对多”。两名或者多名学生共同上50分钟的专业课。相对于“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师的时间就比较紧张,所以要求教师把握好上课的每一分钟,教学就更要有针对性,事先做更多的功课,指导学生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是由于是两人以上的多人授课,使得学生不只是了解自己演唱的情况,更能对其他同学的演唱进行了解。从而能够认识到自己演唱的优点和缺点,和其他的同学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才能。这种声乐小组的教学模式一般为一个周一次或者两次,每组的成员数目以5-6人为宜,教师按照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选择演唱曲目,在课堂中,教师采取先集体发声,再进行个体单独发声的模式,学生们在发声的训练以后,要按次序演唱分配给自己的音乐作品,教师同样要对学生的发声技巧,以及音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关系进行指导。其他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过程进行观摩,每个学期中,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定数目的音乐作品的演唱。小组教学模式优点体现了效率性,学生可以快速的浏览曲目、提高了歌曲技术上处理的速度、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压缩了教学成本。但是,也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调整好学生的分组情况,比如说可以按照声音的特点分组,也可以按照性别分组,或者是按照声部来分组。这种规律性分组的方式,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三,教学公开课以及教学讲座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邀请一些国内的或者国际上优秀的声乐教育者或者是演唱者到学校开展专门的教学公开课或者教学讲座。参加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有机会受到大师的指导和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挑战是很大的,学生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以很好的锻炼机会,会使其在实际的舞台表演中能够从容面对观众,提高其意志力。同样对于观摩的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表演,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能够从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由于聘请的都是业内的优秀人才,学生还可以学到课堂教学以外的很多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也可以接触从没有接触的新知识,可以解决平常教学中没有遇到过的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下,高校要精心的选择主讲的专家,提前安排好讲座的时间。

第四,教学音乐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各个高校实行的主要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通过音乐会的形式,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表演和演唱。给学生提供了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这种教学音乐会包括不仅仅包括一定的音乐演出,还包括教学考试的形式。学生在结束一个学期的声乐学习之后,声乐专业学生的学生会组织一次教学音乐会来进行考核。通过教学音乐会来检查学生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的学习成绩。音乐的曲目一般为4-5首,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特点选择曲目,该场考试由声乐专业所有教师参加,对学生进行测评和打分,这个分数就是该学期学生的声乐得分。这种教学模式的规模要求比较严格,要求全体的声乐教师和学生都参加。

通过以上对声乐教学中不同教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些都与高校教师的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关联。教师的行动和授课方法对学生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要自主能动的学习,即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自我提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情绪,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才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

作者简介:

史建华,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探求高师六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4).

[2]张建明 郝磊.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浅探[J].教育与职业,2006,(17).

[3]康伟.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授课模式初探[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9).

[4]徐起飞.高师声乐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2009,(06).

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4

关键词:高校教学 声乐教学 现状 发展策略

如今伴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高校的教育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的高校学生,在高校当中学习声乐课程的学生数变得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在掌握了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一技之长,因此各个高校也借此进行了专业扩招,不过经过了很多年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依然是不容乐观。为了能够切实地提升我国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总体质量水平,作为高校需要彻底地对现有声乐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本文将就声乐教学当前的情况进行探究,试图提出有利于声乐教学未来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声乐教育的发展水平。

一、当前高校的声乐教学现状概述

尽管当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声乐教学上都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好地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声乐教学改革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一切都还在摸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上

高校声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一对一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并没有优势,而且也与现代的教学理念有非常大的差异,并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指引下,老师和学生之间很难形成比较有效的良性沟通,导致老师单纯地进行知识以及技巧的传授,并不能全面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自然也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必须充分地认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比较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相符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以此来直接地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在师资力量上

在高校进行声乐教学的活动当中,师资力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障。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当中,排除一部分专业的音乐院校,其他的大部分高校在音乐专业的师资力量上都相对比较薄弱,甚至有一部分学校存在一名音乐老师负责多个班级的学生的现象,导致声乐教学呈现出一种“捉襟见肘”的状况。在这些院校当中,音乐老师不但在数量上无法与日趋提升的教学需求相互满足,由于老师的精力有限,在质量上自然也无法满足教学的预期需求。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在音乐院校之外的其他高校当中,声乐的专业人才本身就比较欠缺,并且具有精湛专业水平的老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而导致不能为本校的声乐教学提供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自然无法吸引到优秀的声乐人才,长期以往,形成了一种负面的循环;其次就是在当前非音乐专业的高校当中,学校本身所拥有的音乐人才更是甚少,所以也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只仅仅满足日常的教学课时数,而并非能真正满足教学的质量要求。

(三)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通常情况下,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常仅仅把学习重点放在声乐知识以及相关音乐技巧的教学过程,容易过于理论化,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发展不利,一部分学生虽然拥有比较高的声乐技巧以及理论知识,不过在道德素养以及其他的文化知识方面上是比较匮乏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公开表演的承压能力比较低,心理素质也相对比较差,导致在正式上台演出的时候由于过度的紧张忘记歌词以及表演动作等,这都是因为综合素质的欠缺所导致的,如果忽视实践的历练,对学生日后在声乐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所以老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除了需要充分地注重学生在发声以及控制气息等基本的声乐技巧上的熟练程度,还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强调对学生的声乐理论以及道德素养,还有最重要的心理素质等进行培养,多多参加演出,或是多多组织校园内的公演活动等方式,都可以有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促进高校的声乐教学更好地发展

(一)完善课程优化配置,加强教学模式创新

就声乐教学的整体而言,进行声乐教学必须保证课程设置的多元化,避免非常盲目地对某一个权威院校所固有的课程设置方式进行照搬和复刻,适当地引用和参考是可以的,重要的是需要将本身学校所具备的独特特征充分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比方说,在传统且固定的乐理知识以及声乐作品赏析、钢琴弹奏等常规性的课程基础之上,适当地将有本地特色、地方特色以及每个学生不同的民族特色等因素都充分地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在保证了常规性的理论知识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将地方特色也融入了进去,这一过程当中也间接地融合了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的内容。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不同的科目之间是不能呈现拼凑状态的,它们之间应该形成一定的有机联系,达到一种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涉及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性的技能,保证二者能够并行发展。

另外,虽然目前学习声乐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这并不代表就要笼统地对全部学生行以统一的教学方式。首先,不同的学生在声乐的认知、个性特征以及嗓音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要将其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另外,保证了分层教学的基础之上,适当地在最小的范围内实行大班教学模式,毕竟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是完全一样,所以要具体分析具体培养,更容易直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增加任务教学的频率,以多样化的方式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们可以受到任务的影响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当中去,更利于实践,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最近这些年以来有一部分高校对声乐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一种“双向选择”的教学模式,即在进行声乐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按照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变化来分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一旦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出现了变化,就要及时地让学生更换指导老师,让高校当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这种双向的选择,能够保证老师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老师,就能够保证双方的和谐合作以及相互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必然可以非常显著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加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

针对高校的声乐教学老师而言,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第一,需要大力地引进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人才,不但需要包括一些具备高学历、高资历的声乐理论专门人才,同时还需要适当地引进一些在行业当中具备丰富的经验以及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第二,作为高校的管理阶层,需要对在本高校当中任职的声乐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老师积极地参与,到国内一些知名的声乐类高校以及研究所当中进行自我提升,同时也可以进行范围更加广泛的校本培训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老师定期离开校园,尽量摆脱固定的思维环境,到声乐行业的内部进行社会实践内容的吸取和学习,发现新兴事物新兴思想,进而在全方位的角度上不停地提升老师的职业水平和职业敏感度。最后,作为老师要积极地深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多参加探讨会,多了解时政,保证能够进行日常教学以及定期参加培训的同时借助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教学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令教学可以和科学研究形成一个和谐的并且统一的整体,互利共生,共同进步。

(三)加强理论实际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

高校当中声乐课程是一门综合了人类的听觉以及视觉,并且将其进行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它会涉及到一定的舞台表演内容,对于演唱者所具备的演唱技巧、舞台气质以及舞台风度等不同方面的内容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它培养的不仅仅是声乐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上的情怀以及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不但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表述,同时还需要多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比方说定期的教学观摩或者是一些演出活动,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但可以指引学生们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技巧灵活地与现实相结合,同时还可以在实践当中锻炼学生所具备的临场发挥水平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的综合水平。除此之外,老师在进行声乐知识以及相关技巧的传授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了提升进行适当的重视和帮助。如果学生赢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作为老师需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赞扬,提升学生信心,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学生遇到了挫折,老师需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寻找错误的原因并且及时地协助其尽快改正,以便下一次不会发生类似错误。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结语

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篇5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存的不足之处

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就现阶段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在长期的执教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在一段时期内,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带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一些教师会因为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产生教学懈怠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通过这些教学经验,对学生传授声乐知识,并没有及时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对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及时更新,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同时,也有一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视自身的教学任务完成度以及教学目标达到度,往往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多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内容调整,完全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声乐教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也同样不利于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有一部分的高校音乐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通常为单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单方向的对学生进行声乐重视传输,教学课堂缺乏互动性,使得本来实践性以及交流性极强的声乐教学,向普通的文化课教学方向转变,使得高校音乐教学水平不佳。

2.不够鲜明的教学特色,脱离社会发展。

事实上,我国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特色声乐教学构建的重要性,有很多的学生对声乐教学的认识不够,重视度不强,使得高校声乐教学往往流于表面①。尤其是一些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组建,而是单一的借鉴其他高校开展的声音教学特点,使得高校声乐教学出现了同质化相象,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培养无法起到关键的作用。另外,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声乐话题相结合,忽视了社会发展以及时代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的真实需求,造成高校声乐教学偏离实际。

3.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实际脱轨。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自身缺乏准确定位的过程中,高校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对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以及音乐审美教学十分的忽视,导致学生在声乐表达的环节里,没有注入自身的情感,同时也缺乏音乐活力②。另外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声乐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所产生的价值,偏向于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产生极大的偏差,在这种错误、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下,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极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大受打击,学生声乐学习效果不佳③。

二、高校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特点

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对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十分必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当要遵循并突出以下几项特点:首先,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应当要突出创新性特点,教师在开展声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创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例如引进心理学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性化”教学以及“个性化”教学,掌握学生心理变化以及心理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声乐教学活动④。其次,要重视系统性特点,要能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声乐知识系统性,形成一个以西方先进声乐教学为主导,以中式唱腔为辅的科学性、综合性知识系统,帮助学生综合发展⑤。

三、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的有效途径

1.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受到教学环境条件限制比较大,一些声乐教师在实际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严重与时代相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高校应当要积极打破现阶段声乐教学传统限制,积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转变传统以学生理论知识以及声乐表演为主的教学理念,逐步向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教学理念方向转变⑥。同时高校还需要改革现有的声乐教学法,将传统选修课模式,向着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帮助学生在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另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各音乐教师带头,举办多种校园文化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节日庆典表演、美声比赛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对自身的声乐演唱、表演能力进行审视,及时查漏补缺、改进,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⑦。

2.重视课堂氛围构建,打造声乐教学特色。

高校声乐教学与其他文化课程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实际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⑧。声乐教学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例如我国较为知名的星海音乐学院等,其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就是它的教学特色,学生所接受的培养方式不同,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声乐技能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⑨。当然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办学环境、师资条件等,无法达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这时高校可以采用“一对三”、“一对六”等教学模式,尽可能的实现小组教学,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⑩。

3.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教学。

目标是开展一项活动的重要基础,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活动来说,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推动声乐教学不断前进,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和保障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对声乐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此次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结合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提出的要去,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将表演与技巧、实践与唱法相结合,树立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从而积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同时高校声乐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相结合輥輯訛,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逐渐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尤其是在课堂教学里,当结束声乐理论知识教学活动后,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练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发声练习,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掌握一定的发声经验,从而逐步成长,对其音乐素养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声乐教学在遇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多种挑战,积极分析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总结高校声乐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过程中改革创新的途径,以此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音乐人才。

注释:

①李丽娟.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商情,:237-237.

②马兵.“美声大众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美声声乐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J].艺术评鉴,(16):76-77+108.

③姜程,姜子威.“校团合作”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7(8):172-174.

④王雅宁.基于创新视阈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戏剧之家,(23):190-191.

⑤陈可可.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构想[J].戏剧之家,2017(13):248-248.

⑥汤飞宇.论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J].艺海,(4):144-146.

⑦王克永.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以河池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7(2):108-110.

⑧李丽.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艺术科技,,26(3):288.

⑨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高校声乐教学的论文 篇6

在学校教育制度的规章影响之下,音乐领域发展不健全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通病。

就在这种不健全的制度影响之下,音乐发展也遇到了相应的瓶颈。

学校规章和教育大纲制定存在的问题也不是这个教育制度解决等完全改变的。

以此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大纲建设,更加有助于教学计划的缓步推进。

很多学校在声乐教学方面都是盲目的,他们并没有结合实际,调查一下我们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又需要多少这样的人才,社会的饱和度是多少,人民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哪种音乐传统需要创新。

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学校却没这方面的了解。

因此导致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完善。

二、针对现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途径

(一)改进学校管理制度,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领导一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健全的高校声乐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教学制度和考核制度应该做一个调整,不能对学生太过放纵,严格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务必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

但同时,学校更应该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结合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方法,设备等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相贯穿的制度。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程结构,使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借鉴其他国内或国外优秀高校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做到与时俱进,针对现在声乐的发展,结合一些流行的新鲜元素,加入到课程教学中。

多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在一些学校或者社团的活动上,调动声乐系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信心,增加他们的舞台经验,锻炼他们的气场,这样能起到一个调动学生的兴趣的作用。

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声乐方面的学习研究和讨论,在成长的路程上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借鉴,共同推动声乐的发展前进。

另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年轻、有新鲜活力的教师

教育的一大主力就是教师,而教师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师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是及其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与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流行元素相结合,不仅要讲到声乐的基本乐理知识,还要结合它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深切的体会到这个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强大的生命力,运用到现在流行的元素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听课效率,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它在当时存在的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同时,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新的认识,不要把学生看作是瓶子,对其进行填鸭式的教育。

在教学中,应该成为朋友,而不是成为对抗的“敌人关系”。

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亦师亦友,学生了解老师,老师懂得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才能因材施教。

吸引年轻和有新鲜活力的教师,主要是为声乐教学注入新的力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改变传统教师的思想和教法,把整个教师队伍“搞活”。

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学校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建设,提高声乐的教学地位

现在的一些高校还是觉得声乐教学不太重要,但是就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来讲,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在一些西方国家,声乐教学不论是在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制度上都已经很完备了,至今我国大学的音乐普及教育还相当落后,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来。

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声乐教育一定不能落后,而且现在社会对声乐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一定要把声乐教育做一个长期重点发展项目建设。

声乐的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发展,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全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当前,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声乐作为一种文化,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声乐发展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建设,提高其地位。

(四)注重培养社会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培养声乐教育的社会性氛围

培养社会性音乐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同时,进行全社会对音乐知识的普及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

在一个懂得欣赏艺术和音乐的社会氛围中,整个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更加富有成就感。

这种对音乐教学事业的重视和有效维护更加能够促使音乐事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发挥。

对于整个音乐事业的发展来讲,音乐发展取之于社会生活,并且实践于社会生活。

只有真正的重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具有有效地艺术审美。

同时,这对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国民的文化修为又着重要意义。

推动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有水平,有修养的民族。

三、结语

总之,声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多维的思维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对大学生智力开发、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确实给声乐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传统与时尚的创新和发展,健全我国的教育行业,绝对不能固步自封。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研究 篇7

首先,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主体之中, 喜欢并愿意参与声乐教学的人数很多, 由此可见开设声乐教学课程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是十分必要的。其存在是有价值的, 同时杜宇我国高等学院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专业态度, 明确其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以达到篇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最低目标。

其次, 现阶段, 我国各个高等院校大学生在上完声乐课之后对于课堂的感受以及态度具有着很大的差别性。大学生普遍认为对于声乐教学课程的参与以拿学分为主要目的, 真正学到的东西则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有待于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应该在教学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再次, 大学生在声乐课程结束以后, 对于教学过程之中所传递的教学任务理解各不相同, 一般学生偏向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的教学任务, 少数学生认为教学任务是培养声乐人才, 很少有学生认为声乐教学的教学任务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对于现阶段高等院校升学教学的传统模式亟待改变, 不以教学任务为主要教学目标, 而是强调对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优化升级。

第四, 在我国高等学院声乐教学课程之中, 其辅助课程主要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 而对于技巧能力与审美能力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较为缺乏。只教一些基本理论而不通过一些技能训练课和声乐鉴赏课的训练而达到声乐教育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要求, 我国高等院校在声乐教学之中, 其模式应该注重对于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最后, 在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现有模式之中, 声乐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将达到了传递教学知识的目的,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 相对来说比较枯燥, 同时也使教师无法感知学生对于声乐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在国外课堂之中常用的研讨式和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我国则很少被使用。

综上所述, 这些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现阶段声乐教学模式当中亟待解决的, 那么进一步改进声乐教学模式, 则是我国现阶段声乐课程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二、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建议

笔者根据上文中所提及关于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模式之中所出现的问题, 结合国外高校的教学模式, 以及现有的声乐教学的参考资料, 提出了针对相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首先, 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对于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中积极探索新形式的教学模式, 在定制教学内容是, 应主要重视以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在课程之中, 选择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难度稍低的歌曲, 促进学生在愉快的心理中接受所学知识。与此同时, 教师应该摆脱原有的僵化的语言教学模式, 增加对于形体教学的使用, 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 应及时更新我国声乐教学的教育理念, 以时代节奏相接轨, 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主, 充分将两者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 帮助学生从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为提高自身审美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声乐技巧的追求。应进一步将基础理论教学、声乐技巧教学以及声乐鉴赏教学相结合, 使三者之间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

再次, 我国高等学院在声乐教学当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之中的主体地位, 改变以往僵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应该以奖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其想法以及行为,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对于学生思考的一些可行性高的的创新性的点子, 学校与教师应该着重进行鼓励与支持, 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其实施, 使学生得到认可, 提高学生对于声乐课程的参与热情。

第四, 对于我国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来说, 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以及教学曲目。以往的教学之中, 任课教师对于很多课程的设置都普遍采用对于教材的生搬硬套,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课程带来了僵化的思维模式, 很多教材不适合本校学生的特点, 教师拿来讲, 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所以学校应该进一步采用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 同时教师也应在教材的主导作用之下, 在教学中随机应变。提高课程的趣味性。

最后, 教学的成功与否, 其实质不仅取决于学生, 也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 所以学校在教学活动之余, 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声乐教师, 以大的教育背景为基础, 具有良好的声乐教学经验, 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积极发扬奉献精神, 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与价值取向。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改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原有模式。

综上所述, 笔者根据自身经验, 参考其他先进的声乐教学模式, 总结出了以上几点对于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意见, 希望本文的成文, 可以为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意见,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我国的高等院校声乐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挑战, 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声乐教学是我国发展国民基本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力推广声乐教学, 以及帮助其有效实施是提高我国公民对于审美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艺术教育,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 2007 (03) .

[2]刘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 2007 (03) .

[3]李梅.论高师民族音乐课的教学理念及实施方法[J].中国音乐, 2007 (01) .

[4]刘英.高校声乐集体课之我见[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S1) .

四川清音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研究 篇8

关键词:四川清音;声乐教学;唱腔特色;润腔手法

四川清音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中的一枝独秀,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保护和传承地方曲艺音乐是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领域。将清音的演唱融入到声乐课堂,既能改变传统单一不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进一步传承民间音乐文化。

一、四川清音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声乐课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四年的本科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舞台表演能力。近几年来,本专业许多教师已经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法进行了卓有成效改革实践,且取得了一些富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本文将紧跟前人的脚步,将四川清音的演唱方法与曲目资源逐渐向教学中渗透。

当前,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主要接触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民歌、创作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歌剧选段等。将四川清音引入声乐教学,研究其特色唱腔,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拓眼界,而且对民间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积极的推到作用。将清音曲目通过“示、唱、听、演”的教学法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希望以此为起点,建立一种以曲艺音乐为基础的民族声乐教学新尝试,力争为民族声乐教育体系的发展起到先锋队的引领作用。

二、四川清音融入声乐教学的可行性

在民族声乐课堂教学中,强化四川清音音乐素材的训练,通过对具有浓郁曲艺色彩的音调、行腔进行听辨和认知,发展音乐听觉,积累民族音乐语汇,抓住演唱的核心技术,融入声乐演唱的技术和方法,加上表演的跟进,达到较为准确表达作品的目的,进而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传统清音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清音演唱教学的必备程序。

在教学中,可以将清音的传承人请到课堂中来,由他们亲自表演示范,这样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也有现身说法的直观功能,更有吸引学生兴趣的引导作用。尤其在演唱中形体语言的谑趣性,必将带来特殊的教学感受,也必然会突破传统教学格局,而趋于一种更加综合的教学形态,这也符合“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更加科学演唱清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大胆借鉴西洋声乐的发声方法,如:花腔的跳音训练对演唱“哈哈腔”有直接的作用;意大利语音中的弹舌音与清音中的“打得儿”的发声方法也是一致的,可以结合起来练习。另外,在部分地方民歌的学习中(尤其是四川民歌),可适当借鉴清音中的润腔手法来进行演唱教学,以丰富民族声乐演唱的技术和技巧。

三、四川清音的唱腔特色和润腔手法

四川清音的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首先要使字音清楚、词意明白,并在“听懂”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好听”。通过声音的表现和音色的变化,表达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通过模拟说话的口吻、语气,对典型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渲染,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从而使四川清音的唱腔具有不同于其它曲艺形式的独特特征。

(1)清音的特殊润腔手法“哈哈腔”

“哈哈腔”是因演唱时有如“哈哈”笑声的效果而得名。它具有圆润灵活、细腻生动、音色丰满多变的特点,是四川清音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哈哈腔”的声音效果,虽然与连续顿音有些类似,但它的“哈哈”并不是用唱顿音和跳音的方法获得。演唱“哈哈腔”关键在于舌根弹动,在气息的冲击下,配合较高较前的共鸣位置,使声音具有颗粒性,均匀而成串的“蹦”出来。调整气息冲击的力量,即可获得强弱不同的“哈哈”;调整气息和舌根弹动的频率,即可控制“哈哈”相继出现的时间间隔,以适应不同的速度要求;调整气息与声音的位置,即可使“哈哈”具有不同的音色。

(2)清音唱腔的特色发音“弹舌音”

“弹舌音”,俗称“打得儿”。在较高较前的声音位置下,让气息冲出舌尖与上颚造成间隙,使舌尖连续弹跳并形成滚动,即可发出明亮而圆润的“得儿”,这种发音方式常用来模拟某种音响效果或表现喜悦欢快的情绪。“弹舌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短弹舌音”,时值短,一弹即收,可将唱腔装饰得活跃而风趣。另一种是“长弹舌音”,它的时值较长,连续滚动的“得儿”音紧随着生动的旋律跌宕起伏。

(3)清音演唱中四川方言的运用

四川是清音得以传播和发展的土壤,用四川方言演唱清音便是最接地气的。尤其是各地移民带进四川的民歌、小曲,被四川清音吸收后,已逐渐与本地语言相融合,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为了尽量保持清音的原汁原味,课堂上可以采用跟唱的形式,学生通过多遍倾听和模仿可以不断地感受和体验曲艺唱腔旋律的行进,方言唱词与旋律、节奏的配合。在唱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醒学生向名家的演唱效果靠拢,尽量去感受四川方言在演唱中与众不同的音乐效果。

清音名作《小放风筝》是四川清音中很有表现力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哈哈腔”用“那”和“啊”“呵”等字来演唱,透着一种四川方言的灵气,长短结合、疏密有致,把放风筝的热闹场景表现得极为充分。

四、结语

四川清音是在民歌、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其唱腔设计、伴奏乐器配置、形体表演等均具有浓郁的中国曲艺文化特色。其特有的润腔手法是与四川民歌、民间乐曲,特别是其它民间说唱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与四川地区的语言音韵、语调语气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间风格。它记载了这一方水土的沧桑际遇,表达了生息于斯的人们的理想和情思,体现了这一地区的民族精神,构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域音乐文化的独特个性。

地方曲艺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我们在与世界各民族的音乐交流中具有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而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传承,使民族传统音乐靠着自己的一代代传人发展下去。继承是为了发展,发展不能没有根基,只有把根深扎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音乐文化的土壤中,才能最终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李雪玲、杨媛,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J],戏剧之家,2015年第3(下)期

[2]廖红梅,“哈哈腔”与“花腔”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论析[J],四川戏剧,2010年第1期

[3]马光华,谈“哈哈腔”[J],四川戏剧,1988年第3期

[4]苟利芝,四川清音的传承与革新研究综述[J],音乐大观,2013年第3期

上一篇:友谊就像线作文下一篇:文明礼仪实施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