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共9篇)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1
1.当分式3有意义时,字母x应满足()x1A.x0 B.x0 C.x1 D.x1
x297.若分式2的值为0,则x的值为()
x4x3A.3
B.3或-3
C.-3
D.0 9.如图,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D.若∠DBC=15°,则∠BOD=
A.130 °B.140 °C.150 °D.160°
1x216.先化简,再求值:2,其中x=2 x1xx1.D7.C9.C16.2x-1,3
1、同学们都知道,蜜蜂建造的蜂房既坚固又省料。那你知道蜂房蜂巢的厚度吗?事实上,蜂房的蜂巢厚度仅仅约为0.000073m。此数据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B)
A、7.310m
B、7.310m
C、7.310m
D、7310m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D)
A、4565x3x2a1a111x11x
B、aba
C、ab
D、0 b1bbba1xx
15、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的是(A)A、a=2,b=3, c=4
B、a=5, b=12, c=13 C、a=6, b=8, c=10
D、a=3, b=4,c=5
10、若关于x的方程2m1无解,则m的取值为(B)x3x3A、-3 B、-2 C、-1 D、3
15、如图(3)所示,在□ABCD中,E、F分别为AD、BC边上的一点,若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则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
21、解方程
xx282 x2x2x4
22、先化简,再求值(311)2,其中x=2 x1x1x121、(6分)解:方程两边同乘(x2)(x2)得:x(x2)(x2)28 解得:x2
检验:把x2代入(x2)(x2)=0 所以-2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无解.22、(6分)解: 原式=2x4
把x=2 代入原式=8
6分 4分 6分 4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xy)x12xy1115b2a2
23、a
1、、m2、2x、11、(xy)、A、2个B、3个C、4个D、5个
2y2、如果把2x3y中的x和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2A、扩大5倍B、不变C、缩小5倍D、扩大4倍
11x1x22x6、把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x-2),约去分母,得()A.1-(1-x)=1
B.1+(1-x)=1
C.1-(1-x)=x-2
D.1+(1-x)=x-2 1x11,22214、各分式x1xxx2x1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AC分别交BE、1BG;DF于G、H,试判断下列结论:①ΔABE≌ΔCDF;②AG=GH=HC;③EG=2④SΔABE=SΔA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个
AED
G H
BFC 4AB221、已知:x1x1x1是一个恒等式,则A=______,B=________。x-216x22
26、(5分)解分式方程:x2x4x2
27、(6分)作图题:如图,RtΔABC中,∠ACB=90°,∠CAB=30°,用圆规和直尺作图,用两种方法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
B B
AAC C28、(6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的平分线CF交边AB于F,∠ADC的平分线DG交边AB于G。
(1)求证:AF=GB;(2)请你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C
2、B
6、D
14、x(x1)(x1)
19、3
21、A=2,B=-2
26、解:(x2)16(x2)222x24x416x24x4 8x16 x2
经检验:x2不是方程的解
∴原方程无解 27、1°可以作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可以先找到AB边的中点D,则线段CD将△ABC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3°可以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交BA于点BA与点D,则△BCD就是等腰三角形。
28、(1)证明:∵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D=BC ∴∠AGD=∠CDG,∠DCF=∠BFC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CDG=∠ADG,∠DCF=∠BCF ∴∠ADG=∠AGD,∠BFC=∠BCF ∴AD=AG,BF=BC ∴AF=BG(2)∵AD∥BC ∴∠ADC+∠BCD=180° ∵DG、CF分别平分∠ADC和∠BCD ∴∠EDC+∠ECD=90°∴∠DFC=90°∴∠FEG=90° 因此我们只要保证添加的条件使得EF=EG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添加∠GFE=∠FGD,四边形ABCD为矩形,DG=CF等等。
x0.02x22、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0.2a3b中各项系数均化为整数,结果为()x2x250xx250x2x2x2xA、2a3b
B、10a150b
C、10a3b
D、10a150b
xy4、如果把分式xy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4倍;
B、扩大2倍;
C、不变;
D缩小2倍
5、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cmB、3cm
C、4cmD、5cm
311、若a1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a可以值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m23mx12mm22m ⑵化简:
a2b2ab2ab222abababab
23、先化简值。,然后请你自取一组a,b的值代入求71622224、解方程xxxxx1
2、B
4、B
5、B
11、D ⑵-m-2 a2b2a22abb2abab
23、解:原式 1分abababab2ab2abab2ab2分abab2ab ab3分求值:自取一组a,b的值代入求值。
224、解:716 xx1xx1x1x1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1x1得7x1x16x 2分解得:x3检验:当3分x3时,xx1x10
x3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2
一、单选题
1.指南针不论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它的一端总是指向()
A.东 B.西 C.南
2.医院在学校的西南方向,那么学校就在医院的()方向.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3.地图下边的方向一般是()
A.北 B.南 C.东
4.二(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 B.南 C.西 D.北
二、判断题
5.如果公交车从邮局向东行驶到游泳馆,从游泳馆向东北方向行驶到少年宫,那么公交车从少年宫向西南方向行驶到游泳馆,再从游泳馆向西行驶到邮局。
()
6.小红面向南时,她的左面是北方。
()
7.小英在小红的西南方向,小红也在小英的西南方向。()
8.地图上西面与北面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
()
三、填空题
9.西与________相对,南与________相对。
10.红红面向东,她的左边是________。
11.傍晚放学回家,小红面向太阳,她的前面是________,右面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2.下面的说法对吗?
①商店在糖果屋的东北方向。
②服装店在药房的西南方向。
13.根据描述填图。
①食堂在花坛的东北角。
②教学楼在花坛的东面。
③宿舍在花坛的西南角。
④综合楼在花坛的北面。
⑤实验楼在花坛的西北角。
(1)根据上面的描述,用序号在方框内标出它们的位置。
(2)小明从大门进去,想到实验楼,那么他可以先向________方向走,再朝________方向走。
五、作图题
14.按要求画图形
⑴在△的北面画一个☆。
⑵在△的东面画一个□。
⑶在△的南面画一个◇。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
2.【答案】
A
【解析】【解答】
医院在学校的西南方向,那么学校就在医院的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方位的知识,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据此解答。
3.【答案】
B
【解析】
4.【答案】
A
【解析】【解答】二(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老师应该站在西面,面向东面的学生,所以答案选A。
【分析】本题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学习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判断题
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根据方向的对应关系可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东、西对应,南北对应,所以去时向东行驶,返回时就向西行驶。由此判断即可。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小红面向南时,她的左面是东方,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分析】根据方位知识,面朝南站立,左边是东,右边是西,背面是北方,据此解答.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
小英在小红的西南方向,小红也在小英的东北方向,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向的知识,东与南之间是东南,东与北之间是东北,西与北之间是西北,西与南之间是西南,东北与西南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两个人的位置是相对的,据此判断。
8.【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地图上西面与北面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方位图作答即可。
三、填空题
9.【答案】
东;北
【解析】【解答】解:西与东相对,南与北相对。
故答案为:东;北。
【分析】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10.【答案】
北
【解析】【解答】红红面向东,她的左边是北。
故答案为:北。
【分析】根据东、南、西、北的位置顺序与对应关系判断即可。
11.【答案】
西;北
【解析】【解答】傍晚放学回家,小红面向太阳,她的前面是西,右面是北。
故答案为:西;北。
【分析】傍晚太阳在西边,小红面向太阳就是面向西,右面就是北。
四、解答题
12.【答案】
解:①错误;②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方向的相对性,东的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南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北的左边是西,右边是东,西的左边是南,右边是北,以及方向的相对性,东对西,南对北,解答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
(1)
(2)西;北
【解析】【解答】(2)
小明从大门进去,想到实验楼,那么他可以先向西方向走,再朝北方向走。
【分析】(1)观察图可知,此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规定方向的,以花坛为参照物,根据相对位置填图;
(2)观察图可知,小明从大门进去,想到实验楼,那么他可以先向西方走到宿舍,再朝北方走实验楼。
五、作图题
14.【答案】
解:如图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3
一、单选题(共1题;共2分)
1.一件商品打六折出售,下面()关系式错误的。
A.现价=原价×60% B.降低的价格=原价×(1﹣60%)
C.原价=现价×(1﹣60%)D.现价÷原价=60%
【答案】
C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解:一件商品打六折出售,原价=现价×(1﹣60%)这个关系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六折就是60%;现价=原价×60%,据此列式作答即可。
二、填空题(共2题;共3分)
2.一件衣服原价100元,打“六折”后是________元,比原价节省了________元。
【答案】
60;40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100×60%=60(元),100-60=40(元)
故答案为:60;40。
【分析】折扣,把一个商品打折出售,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比原价节省的钱数=原价-打折后的钱数。
3.今年1月份李云把10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年利率为1.50%。到期后李云一共可取回________元。
【答案】
10150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利率
【解析】【解答】解:10000×1.50%×1+10000=150+10000=10150元,所以到期后李云一共可取回10150元。
故答案为:10150。
【分析】到期后一共可取回的钱数=本金×年利率×存期+本金。
三、解答题(共7题;共50分)
4.双“十一”商场促销活动,一种液晶电视机八折出售,售价是6800元。这种液晶电视机的原价是多少?
【答案】
解:6800÷80%=8500(元)
答:这种液晶电视机的原价是8500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这种液晶电视机的原价=这种液晶电视机的售价÷打的折扣数。
5.某服装商店进行打折活动,全场一律打八折。某件上衣打折后是64元。
(1)这件上衣的原价是多少元?
(2)这件上衣打折后的价钱是某条裤子打折后价钱的。这条裤子打折后多少元?
【答案】
(1)解:64÷80%=80(元)
答:这件上衣的原价是80元。
(2)解:64÷=160(元)
答:这条裤子打折后160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1)八折的意思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0%,用折后价除以80%即可求出原价;
(2)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上衣的折后价格除以即可求出这条裤子的折后价格。
6.只列式,不计算。
(1)李阿姨把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3.45%.到期支取时,李阿姨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2)小红折了32只纸鹤,比小丹折的少,两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3)养鸡场有母鸡3280只,比公鸡只数的4倍少120只。养鸡场有公鸡多少只?
【答案】
(1)8000×3.45%×3
(2)32÷(1-)+32
(3)(3280+120)÷4
【考点】分数除法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利率
【解析】【分析】(1)根据利率的公式:利率=本金×存期×利率,据此列式解答;
(2)根据条件“
小红折了32只纸鹤,比小丹折的少
”可以先求出小丹折的只数,小红折的只数÷(1-)=小丹折的只数,然后用小丹折的只数+小红折的只数=两人一共折的只数,据此列式解答;
(3)根据题意可知,(养鸡场养母鸡的只数+120)÷4=养鸡场养公鸡的只数,据此列式解答。
7.利用收集到的存款利率算一算:甲用2000元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再存一年定期;乙用2000元直接存了二年定期,哪种存款方式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多?(银行的利率分别为:定期一年3.25%,定期两年3.75%)
【答案】
解:甲可得利息:2000×(1+3.25%)2-2000=2132.1125-2000≈132.11(元)
乙可得利息:2000×3.75%×2=75×2=150(元)
150>132.11
答:乙的存款方式到期后获得的利息多。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利率
【解析】【分析】甲可得利息=本金×(1+1年利率)2-本金,乙可得利息=本金×
两年利率×年数,然后二者比较即可。
8.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都按定价的90%打折出售,结果仍获利131元,甲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答案】
解:设甲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则乙种商品的成本是(2200-x)元。
(1+20%)x×90%+(2200-x)×(1+15%)×90%=2200+131
1.08x+(2200-x)×1.035=2331
1.08x+2277-1.035x=2331
0.045x=2331-2277
x=54÷0.045
x=1200
答:甲种商品的成本是1200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设甲种商品的成本是x元,则乙种商品的成本是(2200-x)元。(1+20%)x×90%表示甲种商品的售价。(2200-x)×(1+15%)×90%表示乙种商品打折后的售价,根据总售价是(2200+131)元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甲种商品的成本即可。
9.同一品牌食用油,超市有两种不同规格的包装,同时开展促销活动,买哪种更便宜?
食用油A:3升,原价:48元,打八五折。
食用油B:4升,原价:60元,买一大瓶送1小瓶0.5升油。
【答案】
解:A:48×85%÷3
=40.8÷3
=13.6(元)
B:60÷(4+0.5)
=60÷4.5
≈13.33(元)
13.6>13.33
答:买B种更便宜。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A:用原价乘85%再除以3求出每升油的钱数;
B:60元实际买了(4+0.5)升油,用钱数除以总升数求出每升油的钱数;比较后确定哪种便宜即可。
10.一家商场,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52.6万元,按营业税率5%计算,这个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答案】
解:352.6×5%=17.63(万元)
答:
这个月应缴纳营业税17.63万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税率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4
一、单选题。
1.小军看到的是()。
A.B.C.2.如图,水杯从上往下看到的图形是()。
A.B.C.3.你知道下图是从物体的哪面看到的吗?()
A.上面
B.下面
C.前面
4.莉莉看到的是()。
A.B.C.5.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
A.B.二、判断题。
1.观察物体时,只能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
2.这是小芳看到的汽车,小芳站在汽车的前面。
()
3.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一定不相同。
()
4.从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立体物体,能确定这个物体的整体形状。
()
5.两个不同的物体,从同一个位置看,形状一定不同。
()
三、填空题。
1.三个小伙伴在台灯旁边玩,找出他们各自看见的图。(在横线上填上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序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小刚从房子前面走过,看到房子画面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4.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A.B.C.D.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下面的墨水瓶,从上面看到的是________,从左面看到的是________。
6.小鸭子看到的是________。
①
②
③
四、解答题。
1.小明看见远处来了一辆小汽车。
你能把小明看见汽车的先后顺序用字母A、B、C表示出来吗?填在()里。
2.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名字)
五、连线题。
1.连一连。
2.下列不同的茶壶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
4.从a、b、c、d4个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5.连一连。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C
3.A
4.C
5.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小茜;小静;小明
2.②;③;①
3.④,①,③,②或②,③,①,④
4.B;C;A;D
5.B;C
6.③
四、解答题
1.2.3.五、连线题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5
【例1】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解答时,先写出分数,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份就是米,也就是0.1米,然后依次类推,数出各是几个1分米,写出分数后再转化为小数。
解答:
0.1
0.4
0.7
0.9
【例2】判断对与错。大于0.3小于0.5的小数只有0.4。()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两个小数之间的小数的个位问题来理解数学的“极限”思想,解答此类问题时,容易受0.3和0.5都是一位小数的影响而错误的判断为正确。其实任意两个小数之间都有无数个小数。
解答:×
【例3】涂色表示下面的各个小数。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给出的小数给图形涂色,解答此类问题要利用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来解答。
0.7写成分数是,表示7个(0.1),所以把10份中的7份涂色;1.6表示1与0.6的和,0.6写成分数,表示6个(0.1),所以涂色时,把左边的方框和右边10份中的6份进行涂色。
解答:
【例4】用6、5、9和小数点可以组成哪些一位小数?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给出的已知数和小数点利用有序排列的方法写出小数。解答时,可以分别让6、5、9作小数部分,其余的两个数作整数部分,然后再交换整数部分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这样可以写出6个小数来。
解答:65.9、56.9、59.6、95.6、69.5、96.5
【例5】小马虎在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其中的一个加数4.2写成了42,结果得52.6,正确的结果应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错中求解”的方法解答小数加减法问题。解答时,先利用错误的答案求出另一个加数,然后再求出正确的结果。另一个加数是52.6-42=10.6,正确的结果是10.6+4.2=14.8。
解答:14.8
【例6】小蜜蜂采蜜。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解答时可以采取“对应”的方法来解答。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出来,或者是把一个用元作单位的小数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出来,几元对应着小数的整数部分,几角对应着小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几分对应着小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数。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6
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蘸.水zhàn 奄.奄一息ān 名讳.huì 阔绰(chuî B.掂.量diān 契诃.夫kē 咀.嚼jǔ 隐匿(nì)C.荣膺.yīng 吹毛求疵.cī 绽.裂zhàn 荫庇(bì)D.腻.歪nì 滑稽.可笑jì 颓.唐tuí 干瘪(biě
⒉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A.阔绰 无原无故 侍侯 温顺 B.隐匿 无精打采 吆喝 腌臜 C.戏谑 不可救要 驾驭 伶俐 D.置息 心甘情愿 帐蓬 魁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是()(2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B、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利用双休日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团员们积极响应,无独有偶....,他也报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D、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5、按原文默写(共6分,每空l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②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③黑云压城城欲摧,④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6、名著阅读4分
①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②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7、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3分)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1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8、情景说话(2分)
小明乘火车去北京旅行,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他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日:“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日:“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9、解释加点字(2 分)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7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 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见闻录
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三、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名词,自己 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
其:
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其:代词,这 代词,他的
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
然:代词,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名词,客人
四、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A B C D F)(E)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D 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
5.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6.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①从个人情况看: ②从道理上讲: ①从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
②从道理上来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答: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 籍贯 ②姓名 ③身世 ④家世 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
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
答: 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1.从最后一段分析,人要成才,是先天的天资重要还是后天的教育重要?
答: 后者更重要,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七、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解释: 2.省略句 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可补充为“ ”。不使之学 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可补充为“ ”。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
“受之天”可补充为“ ”;“借旁近与之”可补充为“ ”。
受之于天 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 ”。自扬州还
八、解题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 之情。
哀伤,痛惜 哀伤,惋惜
九、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C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B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4、“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5、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6、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木兰诗》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 》选自宋代 编的 一书。这首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木兰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⑵万里赴戎机(赴:)⑶出郭相扶将(郭:)⑷策勋十二转(策:)⑸著我旧时裳(著:)⑹关山度若飞(度:)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记功⑸穿⑹度过,过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后一问意近即可)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 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 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10.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
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A 14.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 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7.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18.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 时期的 家、家。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资治通鉴》 政治 史学 司马光 编年体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初(当初)当涂(当道,当权)多务(多事务)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C.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过(到)D.见事(认清事物)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B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阻止语,气,可译为“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4.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
5.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6.本文主要通过 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 ;吕蒙是。对话 睿智、关心下属; 直率
7.鲁肃的话表现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 ”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情不自禁的赞叹 吕蒙学有所成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答: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结果看也可说明孙权善劝。(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9.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答: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11.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 》是清代 编选的 小说。作者,字,人。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 张潮 笔记 林嗣环 铁崖,明末清初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会宾客大宴()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 A(2)众妙毕备()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 C(3)宾客意少舒()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 B(4)不能名其一处也()A.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D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一时齐发”指文中 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这样写的作用是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烘托口技艺人技艺之“善”;7.文中用 写声之远,用、和 写声之近,用 写声之大,用 写声之小、夜之静。
犬吠声 妇人惊觉欠伸、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 儿醒大啼 有鼠作作索索
8.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口技者表演的内容 观众的反映 “善”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设想合理即可.如: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
1、喂奶;不久,紧跟着;同时;全,都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 第二层: 众妙毕备。∥满座宾客 第一层: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的描写方法。正面、侧面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 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 ;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虽人有百手()即使;
(3)不能名其一处()说出;(4)两股战战()大腿。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忽 俄而 呼呼 许许 呼、哭、吠、求救、抢夺、曳、泼。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弃其杖()
(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3.翻译下列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⑵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⑷ 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译: ⑵天柱折,地维绝
译: 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
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D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译文。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 D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 3.我能用 “∕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1)其 一 犬 坐 于 前。其一/犬坐于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B
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只要符合要求,写任何四个均可)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7.阐述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篇8
1.凸 倒立 2.形状 运动状态 3.连通器 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食盐 5.低 低 6.侧壁 深度 7.大气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8.10 上浮 6 9.自行车轮胎为什么做成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来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自行车打滑(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二、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0.D 11.A 12.B 13.C 14.D 15.BC 16.AD 17.C 18.C
四、简答题(共6分)
22.(3分)盲道的路面有凹凸刻纹,人走在盲道上,受力面积减小.在压力一定时,脚底受到的压强增大,从而盲人通过脚底能感觉出来.因此盲人不用盲杖也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23.(3分)(1)原来人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司机紧急刹车或突然减速时,下身突然停止运动,但司机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头部撞坏了玻璃.
(2)为了您的安全,请系好安全带!(或行驶过程中保持车距;不要超速.)(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物理网为您提供的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祝您学习愉快!
[初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 篇9
积累运用(13分)
1、下面词语中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骈死 pián相马 xiāng槽枥 lì一石 shí 粟
B、缥碧 piǎo轩邈 miǎo泠泠 líng嘤嘤 yīng
C、嗜酒 shì肃然 xiāo晏如 yàn赋诗 fù
D、逾约 yú加冠 guān晖裂 jūn哗然 yè
2、诗显精神,刘禹锡被贬23年,却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表达自己的乐观精神,文天祥身陷囹圄忠贞不屈,发出 的千古绝唱,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对月夜却表达出 的美好祝愿。(3分)
3、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看池边绿树,莺唤起一庭佳丽,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4、综合性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1)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2分)
[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一:
目的:
项目二:
目的:
(2)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2分)
(3)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2分)
阅读理解(47分)
一、(10分)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鸢飞戾天( )窥谷忘反( )
负势竞上( )好鸟相鸣( )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急高直指,千百成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 (2分)
8、“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写出了江水气势磅礴的动态美。《三峡》中类似写江水的句子是 。(2分)
9、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造饮辄尽( )(2)期在必醉( )
(3)短褐穿结( )(4)晏如( )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12、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 。(2分)
1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写出 。(2分)
14、全文表现了先生怎样的品质?(2分)
15、《饮酒》诗中的隐士形象即为作者自画像,其中最能表现其形象的诗句是
。(2分)
三、(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8、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虚假 B、借 C、假期)
(2)余之勤且艰若此 (A、像 B、你 C、如果)
19、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2分)
20、对比是本文突出的手法,请举例说明这种手法的作用?(2分)
21、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请列举一、二个古今中外勤学的事例。(2分)
22、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2分)
四、(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 )
24、指出下列词的不同用法。(3分)
2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食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6、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分)
27、作者用“伯乐”和“千里马”分别喻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2分)
作 文(50分)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是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是不会磨灭的.。即使桥已塌了,路已改了,巷已变了……但是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参考答案
1、B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4、(1)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2)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3)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 5、至;通“返”,返回;凭借;美丽 6、略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鄙弃名利 新 课 标 第一网
10、往,到;期望;衣服上有洞和补丁;安然自若的样子 11、B 12、“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13、五柳先生的性格 14、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通“肢”四肢;通“披”,穿 17、略 18、B A 19、虚心谦恭,认真讨教,尊敬老师
20、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与自己的粗袍敝衣作对比或叙述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对比 作用:更能体现自己求学的艰难,以鲜明的对照来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和说服力量 21、孙康映雪,王冕苦读,王羲之临池练书法等 22、略 23、只是;两马并驾;怎么;表示疑问反诘,相当于“难道” 24、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音节助词,无实义; 而:连词,可译为“来”;转折连词,但是;表修饰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6、其真不知马也 27、伯乐指能识别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指人才
试题说明:
【初二数学下册测试题 含答案】推荐阅读:
初二数学习题含答案05-08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题的总结06-09
初二数学下册试卷11-05
初二数学下册专项习题08-25
初二下册数学较难题06-08
数学初二下册几何题09-08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卷10-06
河北保定初二下册数学01-12
初二数学测试题08-25
测试题初二数学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