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

2024-09-07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通用10篇)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 篇1

纳米技术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规约机制

摘要:纳米技术应用具有正面价值,表现为它引发生产方式的革命与认知的变革,纳米技术应用不当引发生命伦理问题、环境伦理问题、其他社会伦理问题.面对纳米技术所引发各种伦理问题,人类应遵守一定的道德规则和应尽到一定的道德职责,使纳米技术的发展既益于人类又促进生态的平衡.从技术过程论的观点看,伦理对纳米技术的.规约是一个动态过程,依据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规约手段和规约机制.在设计阶段主要是由国家委员会进行纳米技术伦理评估;在试验阶段通过技术共同体的伦理鉴定进行规约;在应用阶段通过伦理立法及行业标准的规范来规约;在推广阶段要进行伦理观念的调整,在新旧伦理观念的冲突中,人类应主动进行伦理观念的转变,以适应纳米技术的发展,对纳米技术进行充分的伦理论证,建立起与纳米技术相适应的伦理规范. 作者: 朱凤青张帆 Author: ZHU Feng-qingZHANG Fa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哈尔滨,150001 期 刊: 学术交流 PKUCSSCI Journal: ACADEMIC EXCHANGE 年,卷(期): ,(1) 分类号: B82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伦理 伦理规约 机标分类号: N03 B82 机标关键词: 纳米技术技术应用伦理问题伦理观念技术过程论技术共同体正面价值应用不当行业标准生产方式设计阶段伦理评估伦理论证伦理立法伦理规范技术发展动态过程道德职责道德规则委员会 基金项目: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 篇2

一、生态伦理实现的优化机制设计原理和框架

在当前的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现实状态下, 分析生态伦理问题, 我们可以把握的四大要素就是:人, 自然, 科技, 伦理。在这里, 人是所有活动的主体, 如果要改变人与自然的不协调的局面, 主要的作用点应该落在人的因素上。而通过人与自然、科技和伦理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实现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伦理的优化机制设计。如果说把现代科技实体比作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话, 那么伦理问题恰好就是这部机器的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机器的运作, 而是为了防止机器超高速运作以至于伤害了机器本身。而制动系统也应该是机器的一部分, 是为整个机器服务的。伦理的作用就是体现在控制和调节方面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机器和控制系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科技机器在为人类采掘丰富的物质资料上的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可以不停的转动, 无休止的为人类任劳任怨。然而, 机器毕竟是机器, 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下, 机器没有自主思维, 它无法分辨出什么是可以进行到底的, 什么必须适可而止。于是在机器为人们所使用的过程中, 它严重的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机器似乎有逃离人类控制的欲望。人类为了让机器不再过度破坏自然以至于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必须加强控制和调节, 这种控制不仅仅是控制机器, 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调节人类开动机器获取资源的欲望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关系上做好整体把握。那么如何来设计这个控制机制呢?对于人来说, 需要有动力和引导体系。对于自然来说, 有保护和防御体系。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之间, 使用伦理控制来优化系统, 使之合理运行。

二、生态伦理实现的优化机制设计方案

任何具体方案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 而这里的优化机制设计试图在两种相关体系的共同作用下从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 从我们使用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来做出规制。也即从社会的因素来做出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第二, 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中来实现。

从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来对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做出规划与方案:从个体层面来说, 作用于人的因素的引导体系。

首先, 是针对高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施者, 比如研究克隆技术的科学家, 研究核技术的科学家, 研究基因技术的科学家等。我们说科学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造福人类, 如果失去了这个核心, 科学的存在就是负功能的, 就是反人类的, 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的敌人, 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对于科学家的控制和引导机制也就是以科学的目的和价值为参照标准的机制。

其次, 对于社会大众的个体而言, 学习和提升科学素质, 提升对于科学的认识, 提升伦理和道德素质, 是科学活动得到合理规范的重要领域。一个合理健全的制度体系理论上应该是全民参与的体系。必须具有合理的自下而上的举报机制。也就是说一旦有科学活动损害了人的利益, 这里的人是集合的概念, 那么必须有个体提出然后形成一个反馈的渠道, 形成反对的力量。

从组织的层面来说,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不得不关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政府、企业、科研团体和其他的民间组织, 其中民间组织主要是维权和自发性的非盈利组织。

第一, 对于政府来说, 他是这个主题里最大的庄家。政府的作用体现在科学与伦理制约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平衡科学与伦理的关系。如果想弄明白政府在其中的作用的话, 只需要这样一个假设, 就是政府对于科学的事件不再过问, 也就是说政府的力量不再涉足这一领域, 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如果那样的话, 科学活动可以进行也可以不进行。悲观的看法是, 科学活动或者会中断, 或者研制的全是“杀人的武器”。政府在这里的作用就好像是大脑对于人身体的作用一样。政府需要很多有能力的人来做出全盘的计划, 为科学与伦理之间的平衡做出依据。那么这里必须提到国外的做法, 就是科技领域的伦理委员会制度。伦理委员会可以说是有关科技和伦理问题里的专家系统, 他在我国应该是政府组织的一部分, 而且应该成为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检察院系统一样。具体的做法就是在中央机关设置伦理审察委员会, 这是一级组织。然后在科研组织系统分级设立各级伦理审查委员会, 作为独立的审查部分, 专门针对具体的伦理问题做出政策审查和指导。伦理委员会需要有科学家、技术工作者、法律专家、伦理学家、以及社会观察者参与, 也就是说伦理委员会必须是一个多学科、多方面的专家智囊团, 这样可以使制定的政策更加全面。

第二, 企业、科研团体和其他的民间组织在应对生态伦理问题与科技的关系时是主要的社会力量, 也就是说他们既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又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力量, 生态伦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企业是社会产品主要的生产者, 在生产的时候, 如果不注意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话, 那么生态环境就会遭到威胁。目前企业的生产应该在环境保护与经济效应之间达到平衡, 问题是如何达到合理的平衡呢?这就需要技术专家与伦理工作者在技术水平和伦理规范之间的边界问题上做出解说。对于科研团体来说, 科研工作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科学和技术活动。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伦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科研工作不能仅仅只是从科学成果上来做评判。民间组织尤其是以生态问题为主旨的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森林保护的组织, 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具体的工作中作用是非常大的。

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中来看生态伦理问题, 同样需要作出具体的方案设计。首先我们来看看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三者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科技因素既是问题的起源又是整个问题的动因所在。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伦理问题, 科技的因素包括技术、科技产品、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等。具体到生态问题, 主要包括科技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污染, 木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气环境的改变, 海洋环境的改变等。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底蕴, 教育背景、风俗习惯, 科技素质等。伦理因素主要包括伦理道德、伦理问题、伦理制度、伦理条约等。再来看看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伦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何没有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没有伦理研究的必要。而文化可以说是科技与伦理问题的研究大环境。文化的区域性为科技和伦理造成了整体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段伟文, 科技伦理: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建构[J].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

面对科技挑战的伦理对策 篇3

[关键词]科技挑战伦理对策

The question How ethics face the challenge of Science & Tech- nology is to avoid its negative influence as far as possible, make it serve well for the humanity.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ave two main sides: the influence to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one to human oneself.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o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is obvious. Whe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uch as: blasting explosive, atomic energy, chemical technology, paper making technology, textile techn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creates material civilization, it also brings war escala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worse survival requirement. Because of the mod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sis caused by the resources drying up, population inflation, serious pollution, add and wilderness, human being start to discuss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from the Ethics angle. Human being have to stop the destruction, rebuild our homeland, fundamentally realize the disaster which brings to the humanity b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risis.

If the challenge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ee& Tech-nology in 20th century make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be worse and human value be tiny, then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21 st century, such as biological chip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having ethics morals questions, will cause people in a terrified way.

How can we make Science & Technology serves well for the humanity? It needs ethics make good preparation. Unifying our country' s reality, I think ethics should face the challen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from below four sides:

Making the spiri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 personifi-cation

There is one famous saying "The cultural final achievement is a personality", American culture creates Americans, Chinese culture creates Chinese. When the American Sutton launched the appeal"The science must tally with the human nature" in 1920, Chinese just started to "Open eyes to watch the world", to start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When western science breaded ma-ture tool rationality, the thinking of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gather one" only stay at value rationality.

We can not set the spiri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bove humanities spirit, the spiri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ncludes two sides: tool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As the individual, the spiri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individuality char-acter building with concurrent tutelage inside and outside. As the society, the dilemma of modern technical civilization requests that science must have human nature.

Making the activ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ethics standard is one of idea and moral, what does it stipulate? That is to stipulate behavior criterion with which

people engage in the technical activity from idea and moral, saf-eguard humanity' s vital interest, promote human society' 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ce & Technology is the sole produc- tive force,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ocial behavior of constructing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undertak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moral responsibility. From this point, observing ethics standard in the activ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s necessary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ll activitie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hat do not conform to ethics morals will be encountered the objection, delivered to the court of morality, even receive legal sanction. On Dec2, 2000, Chinese humanity gene organization group, Ethics and legal committee stated that : We admit that humanity gene organization is a part of human common inheritance, we insist human rights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respect participant' s value, tradition,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accept and persist person' s dignity and the freedom. Science & Technology morals entrust the scientist with the reason and calm-ness. With law and regulations, it guarantees the correct direction for the activ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experts. The standard is not only the limitation to Science & Technology experts, but also has the universal significance.

Making main bod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 responsibil-ity

When the scientists as the main bod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engage in the science activity and use the technical achie-vement to practice, Science & Technology becomes a process with independent strength, tool rationality is separated from value rationality day by day, dissimilating to the hostile strength inde-pendent on human. Human's work is for ow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aim for the scientists to engage in the technical activity is making Science & Technology benefit human being.

Science & Technology must serve for humanity's benefi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ace needs well, serve to cope with the disease and the natural disaster. Scientific circl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need, care the curiosity of public on science negative influence, guarantee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obtain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n its own initiative.

Making the result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e rationaliza-tion

The basic problem of Science & Technology moral is the moral problem in Science &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that is the problem if the progress brought by Sciehce & Technol-ogy is useful or usefulness. In order to realize basic goal for person' s survival,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ety progresses, we have to avoid, overcome and reduce latent negative influence caused by unreasonable technical result as far as possible. Dif-ferent tim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 ferent ethics standards. But no matter how different they are, they can not be above the basic stand.ard of being harmful or useful to human society. In China today, it has the foresight orig-inality for us to deal with this issue in the high beginning.

科技伦理与法的思考 篇4

关于科技伦理与法的思考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使得某些科技活动可能导致恶的结果,科技伦理的非强制性使其对科技行为的.规范作用具有局限性,因此必须进行科技伦理立法的研究,创制科技伦理法,以更有效地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

作 者:吴恒斌  作者单位:湖北省电力党校, 刊 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B82-051 关键词:科技伦理   立法   必要性   思路  

科技伦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篇5

摘要:和谐社会的动力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生产力的推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就要加强对科技伦理的认识。科技伦理是人类正确与正当运用科学技术的准则,是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伦理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伦理;功能;和谐社会;构建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并不是天然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正当使用,才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成为生产力,还有可能变成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非和谐因素。因此,科学技术只有在一定的伦理规则约束下才能造福人类,才能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贡献。于是,人们在反思科技的社会作用时,提出了科技伦理。

所谓科技伦理,是指与科技活动相关联的人或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反映了科学活动的共同本质和人类对科技活动的共同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的方向选择、技术手段的利用等实际上都蕴藏了科学研究主体的伦理价值选择。现代科学绝不是象牙塔中的个人闲情逸致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动,有动机、有目的、有建制、有价值选择。所以,不仅技术应用与伦理道德相关,科学研究也无法脱离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具有特定的伦理意蕴。国外有学者指出,“没有伦理学的科学是盲目的.而没有科学的伦理学是空洞的”。

那么我们对于科技伦理的研究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呢?

首先,科技伦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科技人员的队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庞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20世纪最具历史意义的大事之一是:脑力劳动者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体力劳动者。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人员的队伍更加庞大,他们将成为支配社会道德的主导力量之一。在这支队伍中,大多数人有着崇高的道德素质,但也呈现出道德素质下降的趋势。不少年轻的科技人员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工作热情不高。一些科技人员甚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从事各种犯罪活动和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必须纯洁科技队伍,提高其道德素质,[1]

这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效应,也要求通过道德手段加以调节,以消除和缓解其负面影响。一般说来,科技一开始都是服务于善的目的,而不良后果总是潜在地伴随而来。感冒药“康泰克”、“康得”,对于控制感冒症状确实疗效好,但其所含的PPA成分却会引发人体出血性症状和中风;高效农药促进了农业增产,但广泛使用不仅给人类造成疾病威胁,而且危及生态系统;汽车废气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制冷剂氟利昂是臭氧层的“杀手”。至于克隆技术、基因重组技术、核能技术等,无一不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研究和规范现代科技伦理,是抑制和消除科技负效应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有力手段和方法。

其次,科技伦理有助于促使人们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主导力量。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不难发现,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理论力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前提;科学通过工业与农业变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使陆地得到了开发、海洋得到了利用,为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提供了物质基础。蒸汽机、内燃机、电灯、电话、电报、火车、轮船等的发明和利用,使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远远高于人类社会以往的任何时代。20世纪4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使人类的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又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等。

因此,当我们审视进而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时,就应当有一种全面和发展的眼光,重视和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正视和抑制它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用科技革命照亮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也才能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后,科技伦理有利于促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道德文明在整个精神文明中占有特殊地位,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一般说来,科学技术的伦理道德价值,主要在于它能帮助人们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克服愚昧迷信和陈旧的道德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人生态度。科学技术中一切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最终都集中在道德里面,并通过人的言行体现出来。从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来看,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全面渗透,导致科技工作者的队伍不断壮大。

在现代社会中,科技的发展促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以科技为中心而发生变化,不断打破原有的模式、秩序、关系和平衡,科技活动在改变实践主体即科技工作者道德价值体系的同时,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悄然地改变着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科技伦理的创

设,就是要在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的今天,一方面使科学技术的运用得到正确的道德理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于邪恶目的利用科技成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为道德理性的科技伦理又可以弥补单纯的科技理性之不足,增强科技工作者对于科技开发之后果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以道德理性的自觉来最大限度地消解科技理性在社会负面作用上的不自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科技伦理具有和谐社会的功能,是人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并且,其和谐社会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伦理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忽视了,那么就会减慢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科技伦理来构建我们所期待的和谐社会呢?

第一,构建自然和谐观,让人类重新与大自然结盟。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确立“人类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源于自然的人类应当与自然重新结盟”的理念。一直以来,人类只把自然当成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和任意索取的原料仓库,发展科技只是为了更好地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从而把自己当成自然的主人,凌驾于自然之上,忘记了人类源于自然,是自然的特殊组成部分,应当与自然和谐与共的道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表明:不论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程度如何,它都只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明确指出:人类应以与自然和谐的方式享有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后世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因此,要对科技负载价值进行深刻的伦理反思,消除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应将伦理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衡量尺度,使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内化为科技的维度之一,从自然伦理视角出发看待科技的发展。血的事实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的不尊重、不爱护,最终承受恶果的只能是人类自身。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第二,明晰全员伦理与全程伦理责任。

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与过去时代的科学技术活动相比,具有大课题、高难度、高经费、难以预测、影响巨大等特点,其涉及面从小到企业、国家大到国际之间的合作。因此,科学技术活动不再是个人的事业,不再是科学技术专家能完全掌控的活动,而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的、涉及许多集团和个人的运行过程。在这整个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科学技术专家的责任[3][2]

仅仅是其整个过程全部责任的一个部分。因此,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全体参加人员的全员责任与全程责任。科学技术伦理责任就是指在科学技术运行过程中,与此科学技术活动发生关系的所有有自由选择意志的当事人,对科学技术活动应当承担的责任。简言之,它是科学技术活动当事人对其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伦理责任:一是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二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内容。从主体来看,所有与科学技术活动发生关系的有自由选择意志的人都成为责任主体,而不仅仅限于科学技术专家,因而是全员责任;从内容来看,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涵盖了科学技术运行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限于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制及其应用,因而是全程责任。

第三,重视主体价值导向,引领科技造福人类。

作为实现人类目标的工具,技术的应用必须以人类内在的和终极的价值为引导,以便对人类发挥最大效益。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与人们的伦理价值观念密切相关的。由于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科学技术如何运用在于人,而人们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又取决于人们受何种伦理价值观念指导。可见科技是作为生产力还是破坏力,关键在于科技主体对科技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表面上看,科技工作者只是在追求自然界的真知,具体如何运用这些成果与他们无关,然而事实上,科学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理论探讨,而是一种价值活动,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活动时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科技工作者也是社会的人,他们理应承担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承担的道义责任。事实上,科技工作者比一般人更了解科技成果被滥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因此,当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冲突时,学术价值就必须让位于社会价值,学术责任应让位于道义责任。面对科学技术的咄咄逼人,许多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如果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中伦理、道德法则的作用不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知识的话,则整个人类以及科学本身连以算术级数的速度发展都办不到”。

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科技伦理的规范,科技伦理的规范必须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的,才能充分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真谛;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5][4]

参考文献:

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教学案 篇6

政治选修6教学案

§4.2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了解现代生命科技的新贡献。

②了解现代生命科技的伦理难题

③明确在生命科技的研究和实践中应信守的伦理原则。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Ⅱ、重点:现代生命科技的伦理难题

生命科技的研究和实践中应信守的伦理原则

Ⅲ、知识预览

一、生命科技的新贡献、2、3、二、生命科技面临的伦理难题

、难题之一:

2、难题之二:

3、难题之三:

三、信守生命伦理的原则、2、3、4、Ⅳ、走进生活

、“换脸”的尴尬

换脸在我国引起热议和追捧。我国专家强调,目前换脸手术虽然操作技术可行,但术后排斥反应以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难以解决,还将遭遇一系列伦理、法律难题。何况有多少中国人有能力为换脸支付60万元甚至更多的人民币?换脸对表情要求的精确度十分高,容不得丝毫差错,哪怕是一根末端神经的缺失或出错,微笑可能就会变成*笑。换脸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另外,医学伦理审查委员划出了一条标准:移植手术必须要出于救命的需要。显然,内脏移植被纳入了“救命”之列;可是毁容并没有威胁生命,全脸移植成了并非非做不可的治疗。而一项社会调查表明:64%的受访者认为患者需要治疗,应该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而18%的人则出于社会安全的考虑,对“换脸”手术的实施表示反对,另有18%的人担心风险太大,不支持也不反对。

(1).

你认为换脸和救命一样必要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想想看,换脸成功者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可能遇到什么难题?

2、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世界包括基因制药的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成果,更令人鼓舞,已培育出大批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的农作物。由于它们比非转基因品种增产20%左右,因此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人类解决饥饿的不可缺少的技术。

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例如: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各国都指定了符合本国利益的法律法规,以最大程度地保证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对待转基因技术?

§4.2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1).一样有必要。脸是人的最重要的生理特征,脸面更是人社会角色的主要特征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社会符号。脸面的有无、好坏,影响一个人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处于绝望中的毁容患者比一般公众更有权利来回答这一置疑。(若回答没必要,请从换脸手术费用的昂贵、手术存在的高风险和术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后果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换脸术可能遭受的伦理、法律难题等角度回答)

(2).脸是人的身份证,换脸等于换人。换脸成功者自己要面临身份证更换、公安执法可能遇到的麻烦等法律难题,也要面临社会关系的混乱的难题以及带来的压力,像如何处理和确认与原来社会交往圈里的人的关系,其他人怎么接受新的自己的问题,如何得到捐脸者家属的认同并在以后的生活里顾及他们的感情和心理感受的问题等等,这都需要一个心理适应期以克服其心理障碍。

2解析:此题以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的事实,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辩证的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材料是从积极和不利两个方面来介绍的,因此分析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

答案:我们应该理性地全面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以转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转基因技术使生命的遗传生长规律按照人的意愿进行,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伟大成就。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在研究应用中要趋利弊害。

(3)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要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识,提高科学家的道德水平,在研究中要信守必要的安全原则,转基因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增进让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动物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问题 篇7

1 人工授精面临的伦理问题

20世纪上半叶, 人工授精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改良家畜品种的有效手段。现已在动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工授精进行杂交改良, 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畜禽, 减少雄性种畜禽的饲养数, 节约饲料, 从杂交优势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引入新品种时可防止疾病传播,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如交叉感染等。人工授精还在保护珍稀物种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圈养大熊猫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工授精使大熊猫妈妈“喜得贵子”。对于人类本身来说, 这项技术在治疗不育、促进优生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在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者所占比例为10%~15%[1], 并仍有上升趋势。人类精子库的建立极大地帮助了那些由于患少、弱以及无精子症而不能正常生育的男性。同时, 精子库的另一重要功能是能保存男性最佳状态时的精子, 为将要从事高危工作或者需要放疗、化疗或切除性腺的年轻恶性肿瘤患者等提供生殖保险。但是, 随着人类精子库的进一步发展, 一些伦理道德上的困惑逐渐显现出来[2]。人工授精根据精液的来源, 分为夫精人工授精 (AIH) 和供精人工授精 (AID) 。前者是采用患者丈夫的精液进行授精, 一般不会引起社会责难和伦理问题。后者由于采用精子库所提供的精液进行授精, 容易诱发争议和纠纷。

1.1 家庭伦理问题

在人工授精的操作实践中, 有些家庭基于对血缘的重视, 利用丈夫的兄弟甚至父亲提供的精液进行授精, 这种做法从优生学角度看没有遗传学上的障碍, 但从家庭伦理角度看, 就是对人伦关系的违背和破坏。对亲子关系的认定就变得复杂而困难—孩子的父母到底是谁, 是提供遗传物质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 还是抚养其成长的社会学父母。

1.2 社会伦理问题

1.2.1后代近亲婚配问题:

目前我国的精子库尽管已经建立了供精者信息管理系统, 但还是各自为政, 没有全国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同一捐精者多处捐精, 因此, 存在同一捐精者出生多名AID后代的可能。卫生部规定, 同1份精液只能让5个妇女受孕, 以防止近亲结婚。但如果其后代地理位置相近, 就大大增加了近亲婚配的可能性。同时, 由于现代社会的迁移性很大, 近亲婚配的可能性也将增大,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供精者多精子库供精。

1.2.2将遗传性疾病传给下一代:

绝大多数的生育力低下, 无精子, 严重少精子或少、弱、畸形精子综合征患者是由于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或各种基因突变所致。这类不育病人常求助于卵胞浆内精子注射。如果将携带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精子注入卵胞浆内使卵子受精, 就可能将上述各种人类精子发生的遗传性疾病传给下一代。

2 胚胎移植面临的伦理问题

1908年, 英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兔的胚胎移植, 此后, 研究者在家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先后在绵羊、猪、马和牛等主要家畜中取得了胚胎移植的成功。应用性别控制技术生产性控胚胎提高奶牛的雌性比例, 已在国际上得到应用[3], 采用高产奶牛7日龄雌性冻胎, 以自然发情的黄牛作为受体, 通过胚胎移植生产高产荷斯坦奶牛。聊城大学与聊城市畜牧局合作, 共对2 577头受体母牛进行了胚胎移植, 孕检后怀孕数为1 121头, 妊娠率达到43.5%[4]。

胚胎移植应用于人类辅助生殖主要指试管婴儿技术, 指利用医疗技术使精卵在体外结合形成胚胎后再植入母体子宫内孕育成长。

2.1 商业性代孕问题

商业性代孕的出现, 使生殖器官沦为商品和制造、加工婴儿的机器, 贬低和损害了生殖尊严。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出现代孕母亲与委托夫妇抢夺婴儿事件。因此对它进行理性的审视和道德判断就显得相当重要。

2.2 导致性别比例失调

在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 生殖技术被某些人滥用, 作为选择胎儿性别的工具, 导致我国的人口性别比例从1993年起出现严重失调并有加剧的趋势。性别失调容易诱发各种犯罪行为, 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3 克隆技术面临的伦理问题

3.1 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现在在科学技术领域方面时兴“克隆”这一词语, 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克隆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极大地推动其它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而且, 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社会价值[5]。自1997年英格兰遗传学家克隆小羊“多莉”成功后, 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 有的人把它看作福音, 有的人则把它视为祸水。克隆技术取得突破, 给人类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 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 效率提高。另外, 对于已濒临绝种的动物, 克隆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挽救它们, 使一些珍稀动物能够保持物种的延续。

3.2 克隆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

克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的冲击, 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自“多莉”羊诞生以来, 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日渐激烈。克隆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为自然科学领域瞩目, 也受到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家的关注。因为, 一旦这一技术被应用于人类自身, 即克隆人的产生, 那将是对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一项严峻挑战。第一, 它危背了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很低, 如果在人身上做成功率可能更低, 而且很可能会产生出许多畸形的、具有严重缺陷的克隆人自然会造成对他们的伤害;第二, 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自主原则。被克隆者作为人所享有的独特性被粗暴的剥夺了;第三, 克隆人违背了伦理学的平等原则。克隆人也是人, 我们不能将他们仅仅当作为他人的目的服务的手段和工具。对克隆技术持否定态度的人看到了克隆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法律等问题。其中, 最大、最复杂的恐怕还是道德伦理问题。从社会伦理角度看, 克隆人对人类发展的干预会影响人种的自然构成和发展。克隆人的出现将使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传统生殖模式被打破、人伦关系模糊;从家庭伦理角度看, 克隆技术用于人体繁殖, 会加剧家庭多元化趋向, 还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亲系关系;从生命伦理学角度看, 它破坏了人拥有独特基因的权利。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 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 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克隆人”尚且属于人们思想意识的产物, 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具体事物。理性审视和发展克隆技术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全社会、政府和法律的关注和支持, 让克隆技术在严格有效的监控下造福人类, 这是克隆技术的理性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应禄, 胡礼泉.男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朱文兵, 卢光, 范立青.精子库的设立及面临的伦理问题.北京大学学报, 2004 (6) :670~672

[3]姜忠玲, 王国志奶牛性别控制的研究途径与现状.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4 (2) :10~12

[4]江成, 徐光勇, 王芸等.奶牛性别控制胚胎移植研究报告.当代畜牧, 2007 (2) :38~40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 篇8

时事引读>>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1月21日报道,意大利神經外科专家塞尔吉奥·卡纳韦罗声称,与其组成实施“换头”手术医疗团队的中国医生任晓平成功为一只猴子“换头”,令他们团队的人头移植计划又踏前一步。他表示:“人们认为换头是不可能的,这种想法可以停止了。但这显然是可能实现的,而我们正在为之努力。”他们的医疗团队,最迟计划明年底进行首例人类“换头”手术,将罹患脊髓肌肉萎缩症的男子斯皮里多诺夫的头部移植到另一身体,使他“重获新生”。不过,由于换头手术风险太高,医学界对此存疑。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AANS)的巴特杰尔医生批评手术后果严重,甚至“比死更难受”,希望人们不要接受。也有网友表示担忧,称这种有违天理的实验,就算是为了人类进步,也是禁忌。接受换头手术的斯皮里多诺夫也坦言感到害怕。但由于自己病情不断恶化,因此决定放手一搏。

素材链接 首例“换头猴”实验遭谴责

1973年3月14日下午,美国科学家怀特博士成功地将一只猴子的脑袋缝合到了另一只猴子的脖子上。最后,这只换过脑袋的“混血猴”恢复了意识,并试图咬人。然而,尽管怀特认为这一手术是个巨大的成功,也许有一天会帮助到瘫痪病人,但因为作为手术的一部分,猴子的脊椎被切断了,脖子以下处于彻底瘫痪状态,“换头”手术不能算成功。两年后,怀特为猴子换头的手术细节曝光,他也因此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谴责。科学界对首例“换头”实验感到震惊,反活体解剖主义者还向他发出了死亡威胁,怀特也从一个医学先驱沦为了众人眼中的“科学恶棍”,他的研究经费也被终止。

【考场仿真试题】对于“换头”手术,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换头不同于别的器官移植,意味着“换脑”。就算作为医学实验的猴子换头手术完全成功,那么,用于人类,这个“组合的人”将代表谁呢?这必将面临许多伦理、道德、法律的争议与约束。毕竟,人类现时普遍认为脑部存储了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不是一个普通的器官!因此,人类“换头”手术,从实验到走向临床还有很长的路。

论我国科技伦理研究中的两种倾向 篇9

我国科技伦理研究领域存在两种思想倾向:一种认为科技是中性的工具,另一种认为应在科学与技术之间作出区分,科学是求真的,从而是至善的.。但实际上科学与技术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也不可能与政治、军事、商业等截然分开。科学既不是至善的也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有好坏之分。

作 者:卢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100084 刊 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23(5) 分类号:B089 关键词:科学技术   价值   伦理学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 篇10

京建发〔2010〕636号

各区县建委、房管局,各有关单位:

为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等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物业使用安全,指导建设单位规范制定临时管理规约,根据《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北京市城镇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综合治理办法》(京政发[2010]1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将《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制定规范》和《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示范文本)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房屋前制定临时管理规约,并在销售场所公示。

二、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房屋前向物业买受人明示临时管理规约,并予以说明。物业买受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应当对遵守临时管理规约予以书面承诺。

三、各区县建委、房管局要积极做好制定规范和示范文本的宣传和推行工作,引导建设单位规范制定临时管理规约。

四、当事人可登录 “北京建设网”()查阅并下载电子版示范文本。

五、《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制定规范》和《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示范文本)自发布之日起启用,非住宅区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制定规范》

2.《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示范文本)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九日 附件一

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制定规范

1.[临时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是建设单位和业主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的约定。

2.[制定主体和时间]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房屋前制定临时管理规约,并在销售场所公示。

3.[签订主体和时间]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房屋前向物业买受人明示临时管理规约,并予以说明。

物业买受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应当对遵守临时管理规约予以书面承诺。

4.[基本内容]临时管理规约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应当包括九部分内容,分别为物业基本情况,物业的使用、维修和管理,前期物业服务,装饰装修,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物业项目交接,争议解决方式和附则。

4.1 物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和物业服务用房的基本情况。

4.2物业专有部分的交付、使用、维修和管理:主要包括“业主一卡通”的办理、业主对专有部分的使用维护要求。

4.3物业共用部分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物业共用部分的使用要求,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分进行经营活动等。4.4 前期物业服务:主要明确建设单位承担前期物业服务责任。

4.5 装饰装修:主要包括装饰装修的基本程序、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管理等。

4.6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阶段提供业主信息和其他材料,并承担相应费用。

4.7 物业项目交接:明确业主和建设单位在物业项目查验交接中的权利和责任。

4.8争议解决方式:临时管理规约可以对争议的具体解决方式进行约定。

4.9 附则:主要包括名词解释、临时管理规约的效力等内容。

5.[必备条款]建设单位在制定临时管理规约时,应当包括以下条款: 5.1物业管理区域内,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由建设单位享有业主权利、承担业主义务。

5.2业主在办理房屋交付手续前,应当向建设单位领取所购房屋的“业主一卡通”,与银行、建设单位签订前期物业服务费托收协议。

5.3 业主共同决定解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并确定物业管理方式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的规定,与全体业主进行物业共用部分查验交接。

5.4 建设单位应当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成立之日起7日内向筹备组提供业主名册、业主专有部分面积、建筑物总面积等资料,并承担筹备及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费用。

5.5 建设单位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公示上一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

6.[适用范围]本临时管理规约示范文本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住宅物业项目及相关活动。

7.[司法和行政管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执行公务需要进入物业管理区域时,各相关主体应当予以配合。

8.[格式及填写说明]临时管理规约正文应当使用A4纸,空格部分应当用钢笔、签字笔或者打印填写,空格部分若不填写内容,应当用“/”划掉。涂改之处,须经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临时管理规约确认承诺书由物业买受人填写确认。附件二

北京市住宅区临时管理规约

(示范文本)

使 用 说 明

1.本临时管理规约文本为示范文本,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临时管理规约是自首户业主入住之日起至业主大会成立期间,业主与业主、业主与建设单位等主体之间,对有关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业主的共同利益,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的约定。

2.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依法享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的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

3.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执行公务需要进入物业管理区域时,各相关主体应当予以配合。

4.本示范文本自发布之日起启用。

临时管理规约

(名称应当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名称一致)

第一部分 物业基本情况

(应当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内容一致)

一、物业管理区域

东至 : 南至 : 西至 : 北至 :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构成明细详见《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二、物业服务用房

物业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位于 【幢】【座】 层 单元 号;地下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位于 【幢】【座】 层 单位 号。

其中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位于 【幢】【座】 层 单位 号。

(注:物业服务用房为多处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以上内容)

第二部分 物业专有部分交付、使用、维修和管理

三、物业买受人在办理房屋交付手续前,应当向建设单位领取所购房屋的“业主一卡通”,与银行、建设单位签订前期物业服务费托收协议,并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费用标准在“业主一卡通”内预存 个月(不超过12个月)的物业服务费。

新建房屋建筑,建设单位在交付使用时,应当向物业买受人提交质量保证书、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及其他文件,明确告知物业买受人房屋建筑的各项性能指标、使用与维护保养要求、质量保修内容等。

四、物业专有部分维修、使用和管理

(一)业主对物业的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不得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遵守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排水、通行、通风、采光、装饰装修、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业主、物业使用人在使用专有部分时应当遵守《北京市城镇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综合治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物业保修期满后,业主自行承担其物业专有部分的维修养护责任。因维修养护不及时或者未采取措施消除物业安全隐患给其他业主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划用途使用物业。确需改变物业规划用途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水、电、气、热等设施设备,不得擅自拆改。

(三)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按照设计预留的位臵安装空调,未预留设计位臵的,应当与建设单位协商确定合理位臵,并做好噪音预防及冷凝水处理。

(四)建设单位需要进入专有部分对物业共用部分进行维修、养护、更新、改造时,应当提前通知相关业主、物业使用人,相关专有部分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予以配合,造成专有部分损失的,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建设单位确实无法通知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应当在公安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其他业主的监督下,先行进行维修,事后应当及时通知相关业主、物业使用人,并做好善后工作。

(五)业主出租或者转让专有部分的,应当遵守房屋租赁以及房屋转让的有关规定,告知承租人和买受人本临时管理规约的内容,并将出租及转让情况告知建设单位。

第三部分 物业共用部分使用、维修和管理

五、业主对物业共用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六、业主、物业使用人等在使用物业共用部分时,应当遵守建设单位根据《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制订的物业共用部分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因使用人不当使用给物业共用部分造成损害的,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七、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物业共用部分进行日常维修、养护、运行和管理。

八、业主、物业使用人在使用物业共用部分时,应当遵守下列约定:

(一)宠物饲养: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遵守《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

(二)车辆停放: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与停车管理单位签订停车管理协议,按位停车;在小区地面行驶时,要注意减速避让行人。

占用消防通道的,停车管理单位应当劝阻;拒不改正的,停车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消防主管部门。

(三)电梯使用: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遵守《乘梯须知》。

(四)阳台封闭:。

(五)太阳能热水器安装:。

(六)。

(七)。

九、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以下行为:

(一)擅自拆改房屋承重结构、主体结构、改变房屋外观;

(二)擅自占用或损坏物业共用部分、移动物业共用设施设备;

(三)违章搭建、私设摊点;

(四)在非指定位臵倾倒或抛弃垃圾、杂物;

(五)违反有关规定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六)擅自在物业共用部分悬挂、张贴、涂改、刻画;

(七)利用物业从事危害公共利益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约禁止业主的其他行为。

十、业主应当按照规定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缴纳物业服务费用。

十一、为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安全秩序,秩序维护人员可以对陌生来访人进行询问并登记来访情况,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告知来访人予以配合。

发生火险、盗窃、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的,业主、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反映有关情况。建设单位应当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监控录像保存等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十二、建设单位对业主、物业使用人出现的不符合物业共用部分使用要求的行为,可以采取批评、规劝、等方式予以劝阻。

十三、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利用业主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分进行经营活动。

建设单位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公示上一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情况、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

第四部分 前期物业服务

十四、建设单位承担本物业管理区域前期物业服务责任。具体物业服务事项、服务标准和物业服务费用标准等按照《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执行。

第五部分 装饰装修

十五、装修人和装修人委托的装饰装修企业以及建设单位应当遵守《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十六、装修人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开工前,应当向建设单位申报登记。建设单位应当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装修人和装修人委托的装饰装修企业。

十七、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在其他时段内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措施,减轻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干扰。

建设单位应当将装饰装修的时间要求、地点等情况在业主所在楼内公示。

十八、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装饰装修活动的巡查、监督。装修人不得拒绝和阻碍建设单位依据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的约定,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监督检查。

装修人和装修人委托的装饰装修企业拒不办理申报登记或者违反相关规定及装饰装修服务协议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告知并劝阻;拒不改正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

十九、业主、物业使用人因装修房屋影响物业共用部分正常使用的,应当及时恢复;给其他业主、物业使用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十、其他:(注:参照《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

第六部分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

二十一、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业主的专有部分达到建筑物总面积50%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筹备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资料,并推荐业主代表作为临时召集人,召集占总人数5%以上或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5%以上的业主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成立业主大会;占总人数5%以上或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5%以上的业主也可以自行向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成立业主大会。

二十二、建设单位应当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成立之日起7日内向筹备组提供业主名册、业主专有部分面积、建筑物总面积等资料,并承担筹备及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所需费用

筹备组可以与建设单位协商所需费用的事项(包括打印、复印相关材料的费用,必要的通讯和交通费用等)和具体数额。

第七部分 物业项目查验交接

二十三、业主共同决定解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并且确定物业管理方式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全体业主就物业共用部分进行查验交接。具体方法按照北京市物业项目交接有关规定执行。二

十四、物业共用部分经查验符合相关标准,不免除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和买卖合同约定的保修期限、范围等应当承担的保修责任。

第八部分 争议解决

十五、业主、物业使用人和建设单位在物业使用、管理中产生矛盾纠纷时,可以提请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处理,也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十六、违反本临时管理规约或者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造成其他权利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七、物业使用人违反本临时管理规约的,业主承担连带责任。

第九部分 附则

二十八、本规约所称物业使用人,包括房屋承租人、共居人等。

二十九、物业管理区域内,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由建设单位享有业主权利、承担业主义务。

十、本规约对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及物业使用人等具有约束力。物业转让的,本规约效力直接及于物业受让人。

十一、本规约由业主、建设单位各持一份。三

十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执行公务需要进入物业管理区域时,各相关主体应当予以配合。三

十三、本规约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附件,自该物业项目首个买受人签字承诺之日起生效,至业主共同决定的管理规约生效之日起终止。

承 诺 书

本人是(小区名称)(楼号、房号)的买受人,已经详细阅读并承诺遵守《 临时管理规约》。

上一篇:温庭筠《伤温德彝》赏析下一篇:土地坳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