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险的伦理思考(精选3篇)
科技风险的伦理思考 篇1
20世纪以来, 以微电子、生物遗传工程、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的迅速发展, 不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且使得高科技本身越来越具有道德性质和伦理意蕴。因此, 认真思考高科技时代所伴生的伦理问题, 是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也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应辩证地看待高科技时代所产生的伦理问题
当今社会, 高科技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扩大人们认识世界的眼界, 改善人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 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辩证地看待高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便成为人类在高科技时代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 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滞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是不满足现状和追求新知的, 没有创新便没有科学。在人类发展史上, 科学技术的每一重大进步, 都会对传统的伦理规范产生巨大的冲击。这时传统的伦理规范虽然会依据其内在的张力, 对来自科学技术变革所产生的冲击进行抵抗, 但不管它反映如何激烈, 最终的结果却是科学技术与伦理规范重新获得一种暂时的动态平衡。
其次, 在这种暂时的动态平衡中, 科学技术总是又会以革命的创新力量打破平衡向前发展, 并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获得新的平衡。在科学技术与伦理规范的这种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矛盾斗争中, 科学技术具有决定性的优势, 伦理规范则常常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约束力量。但科学技术最终将冲破旧的伦理规范的束缚, 使社会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重新寻求并建立新的伦理规范。
第三, 科学技术与伦理相互作用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是由其本质决定的。从伦理的角度上看, 并不存在任何只对人类有益、而不对其它生命和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的科学技术, 任何科学技术在伦理的意义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DNA技术的应用, 可以治疗人类遗传缺陷的疾病, 也可以创造出新的生物物种, 使生物具有新的优良的遗传物性, 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但是如果有人有意或无意地把一些有害菌种转移到这项技术或实验中, 这种菌种在人类或动物体中蔓延, 就会酿成灾难。因此社会尤其是高科技社会, 就要制定一定的伦理规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以约束。
二、应将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置于伦理规范内进行
第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伦理的正确引导。科学的任务是求真, 通过揭示客观世界固有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理性知识, 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技术的任务是求功利, 把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 不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水平和能力。但正如爱恩斯坦所说:“单靠知识和技巧并不能是人类走向幸福和高尚的生活”, 因为“关于真理的知识本身虽然是了不起的”, 但“它却很少能起到指导作用, 它甚至不能证明向往这种真理知识的志向是正当的和有价值的”。例如, 工业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激光技术可以制造杀人武器;电子技术和远红外技术可以刺探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等, 都证明科学技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 也极大的破坏了自然环境, 使人们产生痛苦、烦恼和忧虑, 陷入一种孤寂、紧张、恐惧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中, 直接冲击了人们对科学和理性的信仰, 使人们在道德观上产生非理性和悲观主义的不良倾向, 妨碍了人们道德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 科学技术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 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决定的, 因为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选择善和恶的本能, 它需要伦理的引导。这就需要人们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通过伦理的价值判断, 引导科技人员对其科技行为做出合符伦理规范的选择, 从而使科学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二, 科学技术的具体运用需要伦理道德的规范。高科技时代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 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人类几乎具有可以任意摆布自然的本领, 许多过去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却能做到了。然而人类能够做到是一回事, 该不该做又是另一回事。至于哪些该做, 哪些不该做, 也不是科学技术本身所能决定的。这就需要我们探索科技伦理的特性、规律、原则和规范, 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科技伦理规范, 指导科技工作者对其科学技术行为做出道德选择, 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第三,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 要通过伦理的规范加以调节和缓解。高科技的发展, 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 却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有资料表明, 由于人们的短期行为, 当前世界沙漠化面积以每年600多万公顷的速度不断扩大, 有2100公顷的耕地因沙化而减产或弃耕;世界森林面积年均递减2000万公顷;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工业排放物的增加, 每年有千万吨的废油、污水、有毒废物等被排入江河湖海, 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除此之外, 还有大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噪音污染等各种污染也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 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造成的后果, 但其深层的内在原因, 却是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发生扭曲、错位造成的。因而要解决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仅靠科学技术是不行的, 还要强化伦理规范的约束, 人们养成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意识, 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带给人类的巨大压力, 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
第四, 科技人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要自觉的将科技活动置于伦理的规范之下。所有的科技活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目的和价值追求, 科技人员作为科技活动的主体, 在从事任何一项科技活动时, 除了追求科学技术自身的目的外, 还应该自觉将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技术的实际运用与社会的伦理规范保持一致, 树立起真、善、美的普遍信念, 从纯粹的求真转向求真、求善与求美的统一, 把科技活动与人类长远的整体利益融为一体。
三、伦理道德要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突破旧的传统规范
我们说用伦理道德规范科技工作者的科技活动, 并不意味着固守传统的伦理道德。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必然会涉及到人类的伦理道德, 使其打上高科技时代的烙印。一方面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类的生活条件而间接影响伦理道德。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伦理道德实质上是对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反映, 任何时代的伦理道德都是与当时的人类生活条件分不开的, 是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决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同时也使人们的旧的世界观、道德观得到改造, 产生与科学技术相适应的新世界观和道德观。所以, 对于那些陈旧的、过时的、不合时代节拍、已丧失其存在合理性的旧伦理规范, 要加以剔除, 不能再用它来评判科学技术的发展, 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 要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所提供的良好机遇, 努力促使伦理道德观念的变革与更新。
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对伦理道德产生直接的影响。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一部分, 会孕育出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规范。科技伦理即是其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大科学的特点, 而大科学的出现使得科技活动已不像以往那样仅凭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 它需要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团结协作, 可以说, 团结协作已成为大科学的一个重要伦理规范。整个人类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少数国家、少数人所能完成的, 需要全人类的携手合作与共同努力, 这是伦理道德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伦理道德必须植根于科学技术的土壤中, 不断汲取科学技术进步成果的养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 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的内容, 不断地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从而真正成为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发展的前导, 而不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羁绊。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上, 高科技通过创新不断发展, 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它所提出的伦理道德问题, 预测科学技术进步可能对传统伦理带来的冲击, 以避免和减少这种冲击造成社会混乱。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不是以陈旧的伦理规范去限制和束缚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是让科学技术最新的成就冲破过时的伦理规范, 并以此相适应, 恰当地提出符合时宜的新的伦理规范, 以代替过时的伦理规范, 并发挥其新的社会伦理调节作用。这对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对社会的稳定和环境的保护, 以及对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 都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爱恩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175
[2]李春秋主编:《新编伦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1
科技风险的伦理思考 篇2
现实中关于化学科学伦理道德的探究对化学相关工作越来越重要。化学的发展只有借助于化学科学伦理准则的规范和化学工作者道德责任的担当, 才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化学的社会课题
现代化学科技日新月异, 迅猛发展,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另一方面, 空气、水体以及土壤污染的现实警示着人们对现代化学科学技术的实践进行反思。我们检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 减少、克服、预防化学科学技术实践中负面效应, 使化学科学技术实践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1]。
二、科学技术伦理道德
1.科学和技术的理解。有学者主张科学无禁区, 技术应慎重, 技术造成的后果不应归结于科学探索;科学只有认知价值, 而技术则是负荷功利价值。有人认为, 科学研究活动正在经历着由个人的事业向社会的事业转变过程, 一项研究成果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害, 以及如何兴其利避其害,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的应用才能被不断认识[2]。
2.伦理和道德的辨析。“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长期处于模糊状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迷茫困惑却日益来源于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实践中面临愈来愈多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应用等社会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将两者区别使用。当代伦理蕴含着理性、规则、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 道德蕴含着更多具体、行动、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为了更突出表达伦理的社会性、客观性之特质, 亦表达为“社会伦理”;与之对应, 道德侧重于个体, 强调主观内在操守, 亦表达为“个体道德”。个体道德以崇高与神圣为主旨, 社会伦理却以公正为主旨[3,4]。
3.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产生了很多社会道德问题。一些科学成果被滥用, 给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科学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发表以及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问题频频发生, 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探究自然、宇宙及生命秘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人们不停地追求新的发现, 从而又可能给自然和社会带来新的负面效应。因此, 我们应重视科学活动的伦理规范, 注意技术应用的负面影响, 加强科学家的道德责任感[5,6]。科学伦理是人类科学活动中的伦理道德关系及其调节, 它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发展、应用的伦理评价与规范, 科学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伦理冲突及调节, 以及科研人员在科学活动中的道德规范这三个方面[7]。科学伦理可以理解为是专门针对科学家及技术专家而提出的道德要求, 从而探讨了科学家作为个人应当担负的道德责任, 也可以将其解释为是把通常的道德标准应用于科学中某些出现了问题的理论与领域, 特别是科学中的应用范围、科学与社会的联系、科学的组织与机构等[8]。科学技术伦理道德, 是指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中, 人们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 它规定了科技工作人员及其共同体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是科技界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恪守的行为规范。科技工作者需提高对新时代科学伦理的本质的认识, 避免狭隘科学功利主义的影响, 使伦理认知与道德实践紧密结合, 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 对知识不断追求, 对技术不断创新, 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9]。
三、化学伦理和化学家道德
化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化学在解决粮食问题、战胜疾病、解决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开发新材料和发展新技术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的贡献有目共睹, 但发展至今也带来了生态危机。如“滴滴涕”最初被认为是很好的杀虫剂, 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 后来才发现对环境有害。另一方面, 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品的危害, 但却没能进行很好的控制, 给社会也带来了危害, 如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未来从能源到材料、从日用品到医药、从生命过程到宇宙演化等, 都将更紧密地依赖于化学。因此, 化学家不但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还要担负保护世界的责任[10]。将来化学科学技术成果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 同时与人类伦理道德之间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因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当代化学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探讨影响二者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 确定当代化学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所要遵循的原则, 找出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正确路径。当代化学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推动了经济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和伦理道德的发展,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1]。化学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合理的伦理道德观念来指导和规范。当代化学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对社会发展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需要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 在处理二者关系时, 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让当代化学成果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四、化学的伦理道德教育
(一) 化学伦理道德
化学伦理道德, 是指化学工作者在从事化学科学技术技创新活动时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 它规定了化学工作者及其共同体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二) 化学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要在创新科学技术的同时, 及早对全体公民特别是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主要是年轻的大学生) 进行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教育。科学技术伦理教育应立足于树立科学技术是工具, 科学技术应受人的主宰而造福于人类, 人不应该受科学技术的控制而贻害人类的理念。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伦理委员会要求科学家的简历里有伦理培训经历。伦理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开发学生的印证分析伦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具体问题交替展示主体面对的问题以及主体采取的决策对人类或环境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12]。当前, 国内集中于研究和教育的宏观层面, 将科学伦理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活动中还较为薄弱, 科学伦理研究有必要深入到更具体的研究领域, 提高其实用性。伦理教育不仅要包含生物伦理学, 而且要扩展到所有的科学和专业教育中[13,14,15]。在科学技术伦理的分支中, 与人的生活生产、生命生态息息相关的化学相关问题都是最受关注的宏观对策。化学工作者的培养往往需要经过数年的化学科学技术教育, 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 应当加强道德教育, 使其崇尚化学敬业精神, 让其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更加自觉地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 珍惜与尊重自然和生命, 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加自觉地规避化学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承担起对化学科学技术后果评估的责任, 这些是解决未来的化学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必要措施。目前, 我国的化学科技伦理教育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中并没有对化学科技伦理教育给予专门关注, 伦理教育往往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 这使其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如果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对科技伦理不甚了解, 对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后可能带来何种社会伦理风险一无所知, 将来工作中面临各种复杂的化学科技伦理问题, 就会不知所措, 相应的化学技术事故和应用中的不良后果也就难免发生。因此, 化学科学技术伦理教育必须通过专业教育的途径加以强化或解决[16,17]。
(三) 化学伦理道德教育内容
开展化学科学技术伦理教育, 需要使学生具备识别、分析和解决化学科技伦理新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其化学科学精神和促进学生化学职业道德的养成, 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和正确处理化学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自觉地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 能从社会、伦理和法律的层面规范化学科学行为[18,19]。化学科学技术伦理教育内容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 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 是非常不人道行为, 会严重的伤害战争所在地区人员的健康安全, 也是对全人类伦理道德底线的挑战。为自身的利益而挑战人类的伦理道德的做法是卑鄙的, 是对人类的伦理的无情践踏和蹂躏。科学家与人民应一道反对战争, 反对科学成果滥用于损害生命的行为。
2. 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化学物质, 有害物质在农作物或水中聚集, 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最终危害到人体健康。近代工业使生态环境严重污染, 使得生态与环境领域的科学伦理表现得尤为突出。在面临着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问题的背景下, 我们提出了科学的伦理问题以及科学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全球环境变化带来了伦理挑战, 理解这些伦理挑战需要一个批判的、前瞻的框架。环境挑战通常被解读为要付出的代价和要探索的技术, 而忽略了它作为做出严肃道德诺言的机会和它带来的共同利益。
3. 化学品的使用不当。
兴奋剂的使用有悖于体育运动的道德和伦理基础, 也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人类利用药物增强需要综合考虑人身的健康与安全、人的自主与尊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未来人的权益, 综合考虑现行的伦理和法律因素[20]。麻醉剂可以用来做外科手术也可用来谋财害命。食品添加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它可以改善食品品质, 延长食品保存期, 便于食品加工等。食品离不开适量的添加剂, 但不能滥用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所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和伦理问题, 都是由人追求经济利益所引起,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自觉地维护共有的公共健康安全。
4. 纳米科技。
纳米等高新技术技术迅猛发展, 既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也可能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一方面, 人们对纳米技术的经济前景充满了期待, 科技界和企业界更是寄希望于纳米技术能够引领未来产业的革命;另一方面, 人们对于未知的纳米新技术的恐惧与日俱增, 包括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纳米技术的利益与风险的公平分配、纳米生物技术对人的隐私和自主权的挑战、纳米计算机的自我复制可能毁灭世界的问题等。新的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涉及伦理道德层面越来越复杂, 已经从科学技术共同体拓展到社会、文化、人与自然之间等各个新的领域。有更多领域的伦理问题需要研究, 有许多道德亟待人们做出抉择。科学界日渐意识到, 在运用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 应主动担当起日益增长的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相应道德责任。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化的加深, 科学和技术高度融合, 社会公共行为伦理和个人道德的理解愈来愈清晰, 科学技术行为的伦理规范日益完善。化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部分, 需要研究制定化学特点的行业伦理规则。同时, 加强化学技能型大学生人才的科技伦理教育, 能够促进化学工作者未来能自觉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不断地探索化学科学的奥秘, 不断创新化学技术, 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 达到化学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摘要:现代化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迅猛发展, 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已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人类也正在为许多化学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付出沉重的代价。化学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伦理规范和个体道德养成做适当的调整。本文主要关注化学的伦理问题, 首先介绍重要的关于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的理论;然后分析了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教育与大学化学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以及介绍了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
科技风险的伦理思考 篇3
1 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简述
信息科技外包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信息科技活动委托给服务提供商进行处理的行为。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其实就是一种信息服务,即在适当的价和一定的信息科技服务水平基础上,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商,由其提供银行业金融机构所需要的各类信息科技服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经常利用信息科技外包来使自己银行的信息科技服务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这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信息科技外包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金融机构的管理和信誉得到极大提高;
2)有利于信息科技的整体建设成本的降低;
3)对科技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新技术的发展,促进IT技术的不断改进;
5)有利于新产品的创新和业绩的提高;
6)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对其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信息科技外包在银行业中的快速发展,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越来越突出,加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科技外包风险成为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中不可忽视的风险。
2 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所面临的风险
2.1 银行业务发展战略与外包服务不匹配的风险
银行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如果没有经过慎密的整体考察、评估,就随随便便选择一个外包商,这就会留下外包项目和该银行业务想要发展的战略发生不匹配的隐患,就会对银行的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因为一旦外包出去,就算是银行发现该风险隐患,要是选择终止合同就必须支付给服务商一大笔费用作为赔偿,而且如果再想跟原来的服务商重新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就必须支付比以前更高的费用才能达成,所以说,外包与银行业务发展不匹配的战略风险对银行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2 外包服务商提供服务无法达到标准的风险
外包商在提供服务时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一旦不能及时解决就会给银行业带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包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受其人力、物力以及整体实力的影响而不能达到合同标准的服务水平;二是,外包服务商没有提供优质的服务水平,这将直接导致客户不满足银行的整体服务标准;三是,有些服务商会在接手后所做的事情根本没有按照银行的要求去做,或者做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甚至是对银行的信誉造成巨大损失的不法行为等引起的风险;四是,服务商在遇到问题时由于技术问题或者维护问题而引发的一些事故,致使银行系统设备不能正常使用,造成银行由于设备出现故障而使办事效率低下,这对银行的声誉将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2.3 选择外包商的风险
该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银行在选择外包商时没有经过充分考察、评估,以及对他们服务水平、技术水平、财力水平等都没有整体进行评估,而是单纯的只关注某一方面的特点,根本没有将IT外包的整体服务水平考虑进去,最后选择了服务水平质量不高的外包服务商。
外包商服务水平以及质量控制水平直接受其整体实力水平的影响,这对银行的顺利运行带来巨大隐患,而且这种风险会随着外包服务的进行而越来越大。
2.4 制定外包合同的风险
银行在和外包商签订合作合同时,必须经过全面的科学考察,不能只是将其中的某一方面作为重点,而其它的就不关心,如果没有经过全面、科学的考虑,银行将会在遇到意外或问题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为这种片面的评估,将会使服务商的服务水平、服务标准以及在将会发生故障时得不到最好的服务。而这也就是我国目前大多银行在外包合同执行期间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服务商不能很好的执行服务,甚至有些技术根本就不能过关,对日常的检查也是不能按时执行,这些现象的发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银行的服务水平降低,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会对银行的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
2.5 重要信息遭到泄露的风险
因外包服务商受其整体综合实力不高的影响,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致使有些工作人员在向银行提供服务时,把银行内部一些非常重要的机密信息泄露出去,给银行的声誉和发展造成巨大损失的潜在风险,即重要信息遭到泄露的风险。由于这种风险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且不很难有效控制,因此相对而言其有较高的发生概率。
2.6 知识产权的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包服务中开发技术的专利;二是版权的归属问题;三是源代码的归属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银行在和外包服务商签订协议时没有法律规定的,而且如果合同中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规定或者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些问题都会给以后的合作过程带来很大的纠纷。
3 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外包风险管理机制
要求银行高管在制定对外包政策和外包风险管理机制时必须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一是银行必须根据自己的整体战略和发展要求而跟外包商制定政策,其中制定外包政策的基础就是银行的整体战略。因为银行的整体战略计划对机构的资质或对外包政策起着决定作用;
二是要重视外包业务的风险意识,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对外包风险管理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还要在自己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中将外包服务纳入进来,在选择外包商时必须设定符合自己的考核评估标准,还要对外包商进行很长时间的考察,对所面对的外包风险可以制定出专门的风险防范措施。
3.2 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
银行跟外包商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而且银行对外部市场的服务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包商服务表现的影响,所以说,银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外包商将会对自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银行必须明确自己业务进行外包的目的是什么,因此,银行要从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再有针对性的对外包服务商进行综合评估,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外包服务商;第二,银行在选择外包服务商时要有自己的一套科学、适用的评估体系,对外包服务商的人力、财力以及从事该行业的经验、发展的稳定性、处理类似事情的案例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其中评价和选择服务商的关键是外包服务商的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可靠性,不能一味的只考虑低廉的价格,因为这样会使自己得到低质的服务。
3.3 严格保守非常机密的信息
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外包服务商签订合同时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除了签订双方合作合同外,还要再额外签订一份具有商业保密协议的保密合同,如对双方合作有关的十分重要的信息内容、以及重要机密信息的获得方式、外包商所必须遵守的保密义务、以及双方保密的时间段和任何一方违反保密协议的处罚条款等都要在合同中详细说明,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机密遭受外包服务商的泄露;二是,在双方合作过程中银行要特别重视对信息保密管理的监督,特别是对与银行直接联系的外包服务商相关人员的监督,比如,必须对那些进入银行重要场所的外包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身份核对,并有专人的陪同进行等。
3.4 严格审核外包服务合同条款
信息科技外包合同的制定必须详细严格,比如合作双方合作内容的范围、需要服务的方式以及外包商的服务质量等都要详细具体的在合同中明确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将合同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防有纰漏的地方出现,特别注意针对合作双方有关的权力与义务要详细的写明,而且对合作达到的一些技术成果的专利、产权的归属问题等都必须在项目开发合同中明确规定好,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项目成果对第三方的责任承担充分说明清楚,这样就会避免在合作过程中项目可能会带来的一些法律风险。
3.5 合理确定外包服务的范围
银行在选择外包商时,先要从自身的整体情况出发,将信息科技外包可能会对自身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分类,这样在选择外包商时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合理的外包服务范围。重要的是,银行必须将涉及的机密信息以及本机构的核心技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对于那些不属内部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经过慎重评估后酌情外包。
4 结论
随着我国银行业信息技术外包的快速发展,银行高管必须面对目前的挑战和机遇,制定出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使银行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发[2013]5号.
[2]刘颖.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浅析.中国金融电脑,2012(4).
[3]陶良华.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探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2).
【科技风险的伦理思考】推荐阅读:
科技风险10-23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07-25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07-12
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08-06
村镇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06-25
银行、信用社科技信息风险自查报告08-16
关于印发《苏州市科技支行风险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09-10
p2p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制度05-22
现代科技的伦理反思10-06
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