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2024-07-12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精选11篇)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1

0 引言

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了设立创业投资,支持变化迅速、风险大的高新技术开发项目的意见。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针对性金融政策措施。2004年6月,中国证监会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开展风险投资的计划与措施。

1 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国际经验分析与比较

国际上风险投资活动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美、英、法、德、日五国风险投资占世界风险投资市场份额的90%以上。

1.1 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的发展

美国是风险投资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的国家。为了改变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资本不足的问题。1958年美国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并根据此法令设立了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证券投资、长期贷款等方面的帮助。1981年,美国国会制定了《股票选择权促进法》,准许把股票选择权作为对风险投资家的报酬,同年,国会又将长期资本收益的最高税率从28%降到20%,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从此获得了长期持续的发展。美国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以市场调节为主,同时,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在创业投资领域,美国有良好的创业资本变现机制,这是风险投资成功运作的必要条件。其1969年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业的衰退和1978年其行业的再次兴起也说明,政策法规的支持对于风险投资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勇于对新建企业进行投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在计算机、生物化学等尖端产业的新领域的开发,而且在提供资金的同时,提供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支援,这使得美国科技成功的研发率大大提高,产生了一批像英特尔、苹果等高科技跨国公司。

1.2 英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开始倡导创业投资,主要由国家来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支持私人资本建立创业投资。英国是欧洲国家中唯一允许将养老基金投入风险投资业的国家。近年来鼓励个人资本投资于风险投资业。由于英国政府对国外投资者投资于风险企业有特殊优惠政策,除政府资金来源外,国外资金成为英国风险资本的重要来源之一,英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的资金更加国际化。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对于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实质是一种政策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对于企业主要以资金支持为主,不积极介入或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英国在高科技中小企业上的风险投资在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比重较少,且极少作前期风险投资,这使得英国的风险资本对于创新技术的支持远弱于美国。

1.3 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发展

日本风险投资主要以大公司大银行为主体。与美国的一般民营企业及个人介入创业投资不同,日本的风险投资公司多半由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投资大多属于自由基金,以基金方式募集的资金较少。投资公司大多规模较大,且投资分散于各行业,对高科技企业早期创业的投资并不多。日本的情况与我国相似,风险投资的股东比较集中,基本上直接或间接由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发起并作为主要出资人,少有私人的介入。目前仍然禁止养老保险参与高科技中小风险投资,而且没有形成以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证券市场。由于银行运作的谨慎性,日本的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早期的投资比例不高,且大多数投资管理人员来自于银行管理层,相比而言,缺乏具有相应科技知识又有管理经验、懂金融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这些制约了日本创业投资业得发展,导致了创业投资以风险贷款为主。

1.4 美国,英国,日本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比较

美国、英国、日本都有世界上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业较大的体系,但在其资金来源,投资方式和政府扶持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表1)

2 完善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几点借鉴

2.1 发展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相配套的资本市场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阶段,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离不开完善的资本市场。完善的资本市场不仅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资本。

2.2 扩大风险投资资本总量,促进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

借鉴英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的经验,建立融资渠道与主体多元化,投资项目分散化,资金管理专业化的模式。加强与国外风险资本的合作,多个投资者联合投资一个项目。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允许将养老基金介入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业。

2.3 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

通过美国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中小企业投资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适当减免相关税费,转变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观念,扩大担保等手段,推动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2.4 培养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

以日本高科技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业的不足为鉴,在扩大资金来源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早期技术创新的投资,培养一批既具有相应科技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业的国际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赵玉林,黄志刚.风险投资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6,(1).

[2]高文兵: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1):162-163.

[3]向锐,朱红艳.谈企业投资风险[J].经济与管理,2005(,4).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2

关键词:商务模式;高科技初创企业;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VCs Evaluation Business Models for High-Tech Start-Ups

ZHANG ShuangWen

(Applied Economics Postdoctoral Station, Peking university,100871)

Abstract:Venture capitalists(VCs) should treat business model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re contents when high-tech start-ups finance from them.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how VCs actually evaluate prospective business models,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rough both analyses, the evidence suggests business models should be expressed by value proposition, value supporting, value maintaining. According to such value analysis system, high-tech start-up can ensure of the operational and scientific business models that help VCs understand it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ly choose or screen their investments.

一、風险投资家对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的评价

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s,也被译为商业模式),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流行起来,是目前互联网上出现最多的术语之一。商务模式是高科技初创企业在争取风险资金时,风险投资家考察的核心内容之一。风险投资家在被问到“评估被投风险企业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问题时,大部分风险投资家会首先回答是商务模式。风险投资家不仅可以给初创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而且可以为初创企业带来更深层次的技术和市场知识,将优秀的构思转变为有能力和持续性的优秀商务模式,其结果,能显著增加商务模式的价值,长期内能产生更高回报。

风险投资家在进行初创企业商务模式分析时,更看重能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吸引力的、健全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能获取利润的商务模式。风险投资家会考察初创企业是否已经有了优秀的商务模式,优秀的潜在构思是否对优秀的商务模式有所帮助,构思能否支持开发稳健商务模式所必须的努力等等。但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很多风险投资家既强调长期稳定的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又强调季度增长的重要性。既声明对开发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有兴趣,又坚持初创企业的短期绩效目标的实现。对此,很多研究者和风险投资家都认为初创企业应该具有灵敏性和弹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同时,风险投资家也应该柔性地对待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但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很多风险投资家既强调长期稳定的商务模式的重要性,又强调季度增长的重要性。既声明对开发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有兴趣,又坚持初创企业的短期绩效目标的实现。对此,很多研究者和风险投资家都认为初创企业应该具有灵敏性和弹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条件的变化,同时,风险投资家也应该柔性地对待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

风险投资家在进行初创企业商务模式分析时,常常包括很多要素。如William(2000)指出,很多风险投资家会问及如下问题:利润压力;收入模式、成本模式;商务模式的独特性;竞争者的进入障碍;实际或预期的竞争优势;等等。[1] Robertson(2001)认为,能获得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有三个特征:[2] 商务模式具有独特的价值,能带来初创企业的高成长;初创企业要有高的进入壁垒,来保护利润的取得;商务模式所做的期望是现实的,是能够实现的。Bottorff(2003)也提出了风险投资家对商务模式的评价标准,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如何赚钱;定价模式和收入模式;销售周期和分销模式;成本模式;压倒性的竞争优势。[3] Bolton(2002)也提出风险投资家对商务模式的评价标准有:商务模式要能够被解释和评估;要能使企业获得利润;可预测的收入流。[4]

Magretta(2002)指出商务模式要能“解释企业如何经营的故事”,一个好的商务模式要能回答:顾客是谁;什么是顾客价值;如何赚钱。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价值主张和收入模式。[5]Osterwalder&Pigneur(2003)认为评估一个商务模式重点要强调以下问题:产品创新:企业为市场提供何种创新产品和价值主张; 顾客关系:目标顾客是谁,如何提交给顾客,与顾客建立密切联系;基础管理:企业如何有效执行基础的管理问题;收入模式、成本模式是什么。[6]

我们也可以给出风险投资基金对商务模式的评价标准,如篮石基金(Blue Rock Capital)在进行投资标准的设计时,要求被投企业的商务模式必须是引人注目的,商务模式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专利技术、产品和服务;专门的分销;可论证的顾客价值。Women's Growth 基金也要求被投企业的商务模式是引人注目的,且必须是能够获得利润的。St. Paul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标准是:强的价值主张;重要的市场机会;能产生持续竞争优势;优秀的管理团队。

对于风险投资家说,就是要决定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所讲述的引人注目的故事,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来了解该企业是如何赚钱的,又是如何经营的。关于商务模式的识别标准一直存在很多争论,风险投资家可以将初创企业提出的商务模式和其它已经证明的模式进行比较,看看是否相似。虽然识别相似的商务模式并不是必须的,每天都会有新的商务模式出现,但是如果风险投资家能够识别那些已被证明的成功模式,将会更好地评价初创企业提出的商务模式。

风险投资家在对商务模式的评价中,也突出了商务模式盈利性的重要性。正如美国风险投资家格莱恩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成功的商务模式,只有赚钱的商务模式”。一个成功的商务模式应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风险投资家应该给予高科技初创企业足够的自由度来对商业气候做出反应,以及进行商务模式调整以求更好的定位来达到最终的目标。季度收入目标和其它短期的重要事件应该根据风险投资家的最终目标(持续的竞争优势以获得更高回报)进行重新排列。

风险投资家必须通过一个稳健的商务模式来评估高科技初创企业能否达到长期的竞争优势。风险投资家在辨识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的质量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企业商务模式被复制的可能性;专利技术能否阻止竞争者进入;是否拥有不能被复制的成本结构优势;企业品牌能否阻止竞争者进入;是否执行了顾客高转换成本策略;分销系统是否拥有竞争优势;如何为顾客提供竞争者难以复制的更多价值。

二、高科技初创企业商业计划书中商务模式的描述

通过对高科技初创企业提交的商业计划书中应设计的商务模式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可以映射出风险投资家对其商务模式的评价标准。

Chan认为成功的商业计划书中,商务模式要表明企业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来获取利润。[7]Schneider(2002)指出商务模式传达了高科技初创企业追求成长和成功的意愿,反映了企业的价值主张、发展阶段、管理团队、战略伙伴、市场、竞争、监管等等,商务模式应是可实行的,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8]Gilbert(2003)在对Toysaus、Hotmail等在线电子企业的研究中发现,成功的商务模式应该包括:顾客价值;市场范围;定价;职能;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持续的竞争优势;收入来源。[9]

Eisinger等人(2003)认为在成功的商业计划书中,商务模式设计的目的在于解释在给定的市场机会里,企业能提供什么。他认为,商务模式应该包括:产品和服务描述;竞争优势描述;定价分析;收入模式。[10]Montreal(2003)认为商业计划书中,商务模式的主要組成要素包括:独有权;市场特征,包括市场规模、成长性、企业边界、法律法规等;竞争优势;管理团队;知识产权和保护等。[11]Afuah&Tucci(2001)认为商务模式包括: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价值;企业的目标客户群; 向目标客户群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范围;收入的来源;对所能提供的价值定价;对客户提供价值所必须进行的活动;进行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为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所必须采取的措施。[12]

三、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高科技初创企业虽然深知商务模式的重要性,但在设计自己的商务模式时,却会犯许多问题。正如Keutzer(2003)指出,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商务模式常常是不清楚的。对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如果不能找到产生现金的方式,再有伟大的创意和优秀的管理团队,也是不够的。只有企业阐释清楚了商务模式,才能解释清楚企业最终是如何经营的。[13]正因为在商务模式的设计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高科技初创企业往往不能提出令风险投资家信服的商务模式,从而导致融资的失败。正如阿玛尔·毕海德所指出的,很少有企业家创办的初创企业符合风险资本的投资模型,只有约5%的《有限公司》500强企业在创业时有风险资本的资助。[14]Quindlen(2000)主张初创企业的商务模式应该是新的商业中最重要的要素,对商务模式的错误执行,最终会导致企业失败。[15]这里将初创企业在商务模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讲述的商业故事太复杂,流动性很强,但却缺乏中心,使风险投资家抓不到故事的要领,难于总结故事背后的商务模式。对风险投资家来讲,他们最关心两件事情:一个是有“美好预期”的商业故事,另一个就是如何实现这个故事。

2.没有清楚地表述出企业如何赚钱,收入模式不能很快实现,即使能实现,也会需要初创企业花费很多的资源,如资金和时间。商务模式的实质是企业取得盈利的方式,即企业为保证其生存和发展,通过组织资源获得盈利的模式,它决定着企业的收入来源、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优势的形成途径与成效。初创企业必须清楚地明确适合其发展需要并且能够实现的商务模式,如果不能建立具有合理预期的收入模式,构造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经营资源平台,初创企业不仅会失去发展的动力,更得不到风险投资的支持。

3.盈利的路径认识模糊,难以找到一条现实有效的盈利路径,缺乏对主要卖点和盈利的阐述,从而使得投资者缺乏感性认识。初创企业如能理解驱动盈利性的关键因素,要远远重要于企业花费大量时间来预测企业未来五年的收益。初创企业应集中于高的利润潜力和高的收入流潜力,初创企业关注了这两部分,就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快速增长和激烈竞争,也就能更好地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支持。

4.缺乏准确的预算和销售计划。由于缺乏有效的商务模式设计,初创企业不能准确做出预算和销售计划,而是随意变更企业经营计划或在制定财务预算和销售计划时不严肃,盲目做大,实现不了再来从客观上找理由,推脱责任。

5.缺乏明确的时间表。例如,随着对网络经济赢利滞后模式越来越多的质疑,投资者对互联网的盈利要求也从遥遥无期转变为有明确的时间表。

6.商务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不一致。管理能力对商务模式的执行具有直接的作用,如一家IT初创企业在推出一个项目时,需要客户的参与和支持,此时,推动客户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如果项目经理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无法获得客户的支持而导致项目延期。另外,初创企业的管理可能缺乏风险投资家所需的成熟度,风险投资家对创业者本身的素质以及管理团队的组成极其重视。

7.缺乏对企业成长壮大的认识,缺乏可测性的工具来衡量成长。初创企业面临的市场规模狭小、需求增长缓慢,破产风险高,以及面临着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使得初创企业在设计商务模式时,缺乏对成长的可测性分析。

8.过分依赖其它因素,如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而缺乏对商务模式重要性的认识。

四、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设计的改进

不同风险投资家对评价要素的标准不统一,以及高科技初创企业在商业计划书中商务模式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使得风险投资家在评价商务模式时出现偏颇的情况,可能会选择“坏”的商务模式。风险投资家对很多互联网初创企业的投资就是明显的例子,很多风险投资家都被初创企业所编织的“精彩故事”所吸引,而没有考虑这些“故事”有无强有力的价值支撑和保障体系,其结果是既没有获得盈利,又无法“安全地”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进入到“恶性循环”中去。产生这种境况的过错不在于商务模式的概念而在于其被曲解和误用,风险投资家在应用商务模式概念之前,既需要澄清模糊认识以获得科学可行的定义,还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帮助其正确辨识商务模式的“好”与“坏”。

风险投资家对商务模式的评价要素,以及初创企业在对商务模式设计组成要素,都可以归纳为以价值主张、价值支撑和价值保持为特征的表述。按照这样的价值分析体系来研究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的设计,就使得其设计紧紧围绕“价值”这个核心概念,使设计更具操作性和科学性。首先,寻找能为关键利益相关者中创造价值并最终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的关键要素及其组合;其次,寻找能为实现价值主张所必须的关键要素及其组合;第三步,寻找能给价值主张的持续实现带来直接或间接重大冲击的要素及其组合。这样的依次推进,使得商务模式的设计过程非常清楚,有利于初创企业更清晰地明确如何发掘或创造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初创企业积极主动性地去寻找如何支撑和保障从创新中获得的价值,实现价值的持续性增长,进而为其成长和发展拓展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务模式的设计也需要一种新的价值分析体系作为指导。这样由里到外,层层递进的分析,就使得初创企业原本“笼统模糊”的价值概念变成清晰的价值系统的创造和分配体系,为商务模式的科学设计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这样的优点在于:(1)可以完全围绕价值创造这个核心,从而使得这些要素的表述具有统一的“主线”,有了统一的要素标准;(2)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对关键要素认知的不完备性、模糊和支离破碎的现象,全面把握商务模式的内涵,更多地关注要素形态间的组合效应;(3)更强调了从整体上为顾客、合作伙伴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价值,也能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保持他们的忠诚。

通过这样的设计,风险投资家也可以识别出高科技初创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和途径,明确企业在价值创造上是否保持了一致性和持续性,从而确认商务模式是否是有效的盈利模式。同时,也加深了风险投资家对高科技初创企业商务模式的理解,有利于风险投资家更有效率地选择目标初创企业,来达到初创企业自身和风险投资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Zucker, William. Viewpoint: deals close faster with due diligence filters[J]. Venture Capital Journal, 2000,5.

[2] Mark Robertson.Exploring business models[Z].Judgment Demonstrations-Taking Care of Business ,http://www.better-investing.org/articles/web/4567 , 2001.

[3] Leslie Bottorff. Venture capital in the medical technology space[Z]. Stanford University Biomedical Innovation Program , www.onset.com/pdfs/Medical_Technology_Space_Leslie_Bottorff.pdf , 2003.

[4]Matthew Bolton. Methodologies for evaluating start-ups [Z]. Woodside Fund. www.woodsidefund.com , 2002

[5] Magretta, J. Why business model matt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 80 (5): 86-92.

[6] Alexander Osterwalder & Yves Pigneur, An ontology for e-business models[Z]. chapter in Wendy Currie (ed) "Value Creation from E-Business Models",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3.

[7] Anthony Chan. Business 466 managing data communications[Z]. http://mis.bus.sfu.ca/bus466/pdf/bus466-7.pdf .

[8] Schneider,J.The way to a powerful business plan[J].DDT,2002,7(6): 342-345.

[9] Lee Gilbert.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wireless data services[Z]. www.itsc.org.sg/events/itsasia2003/Lee%20Gilbert.pdf , 2003 .

[10] Sarah Eisinger, Seedco. How to write a successful business plan[Z]. Entrepreneurship 101 Workshop Series. www.columbia.edu/cu/core/biz_planning.pdf ,2003.

[11] Montreal, Essentials of a business plan business[Z]. http://upload.mcgill.ca/ott/vincent-jp.pdf , 2003.

[12] Afuah, A., C. Tucci .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M]. New York: McGraw-Hill/Irwin, 2001.

[13] Kurt Keutzer.290T: the business of software: business models, plans, and strategies[Z]. www-cad.eecs.berkeley.edu/~niraj/biz_sw/lecture4.pdf, 2003.

[14] 阿瑪尔·毕海德著. 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5] Ruthann Quindlen. Confessions of a venture capitalist——inside the high stakes world of start up financing[M]. Warner Books. New York, 2000.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3

关键词:中小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风险规避

中国计划到2015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这一伟大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能否实现转型升级、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战略新兴产业绝大多数都属于高科技企业, 中小高科技企业能否成长与此目标能否实现息息相关。

一、中小高科技企业的特征

(一) 高科技性

高科技企业之所以为高科技企业, 贵在其产品具有高科技性, 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具体表现为构成产品的成本中有很大比重是研发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要比传统产品要高得多。

(二) 高投入性

高科技企业另外一个特点是高投入性, 这里的高投入性在高科技企业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投入特点, 在高科技企业种子期主要表现为研发等无形的投入, 而实体性投入并不明显, 在初创期和快速成长期则主要表现为资产设备等大量有形资产的投入以及研发的投入。从高科技企业的投入特征来看, 其有无形投入大的突出特点。

(三) 高风险性

高科技企业存在很高的风险, 风险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表现不尽相同, 从国外的中小高科企业存活率来看, 美国大概只有18%的企业可以存活, 一些特殊的项目的企业存活率不到3%, 即便是成功的企业, 其产品能维持五年以上旺盛期的不足30%。

(四) 高收益性

高科技企业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高收入性, 由于其产品附加值很高, 所以一旦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企业将会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从国外风投来看, 其投资的项目成功率只有30%左右, 即投资10个项目有7个会失败, 然而一旦有三成的项目成功, 风险投资便可获得巨大的收益, 这主要是由于项目的高收益性决定的。

二、中小高科技企业各阶段的的风险分析

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 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蜕变期。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 (如下页表1所示) :

(一) 种子期风险分析

此阶段企业的主要风险是技术风险, 包括首先研究的方向选择是否正确, 一旦研究方向选择错误那么后期将会走很多弯路;另外技术本身是否可行, 如果技术本身根据现有条件无法可行, 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没有效果;最后是技术是否有超前性, 如果只是简单模仿改进别人的技术, 该技术实现的产品将无法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二) 初创期风险分析

此阶段会产生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于该阶段发展所需资金需要通过外部获取, 那么必将产生财务支付压力;另外一个风险是市场风险, 产品刚投放于市场, 需要市场的检验。

(三) 成长期风险分析

该阶段企业进行快速成长期, 随之产生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与人才风险, 这些风险之所以会在此阶段出现, 是因为该阶段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业务也变得复杂起来, 此时企业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管理决策, 这需要高水平的管理, 另外企业需要塑造产品品牌形象, 需要更多的市场营销。

(四) 成熟蜕变期

该阶段企业已经从成长期过渡到业绩稳定并逐步转向衰退的时期, 企业需要进行转型, 如果不及时转型, 那么后期必将面临市场的无情淘汰, 此次企业呈现的突出风险是转型风险, 或者说是二次创业失败的风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在高科技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 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和风险特征, 如何有效规避以上风险, 使得高科技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并最终实现顺利转型, 则需要一整套完善的规避机制。

三、建立中小高科技企业风险规避机制的建议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规避机制, 应当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建立, 宏观层面是要有金融保障体制和高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微观层面是企业自身需要建立一整套风险规避机制。

(一) 宏观层面

1. 完善金融保障体制

金融保障体制的建立除了宏观层面需要进行完善之外, 高科技企业自身需要不断提升信用水平。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风险特征, 寻求阶段性的融资路径。如种子期以自有资金为主, 初创期以商业贷款、风险投资、自由资金为主, 成长期以商业贷款、风险投资等为主。不同的成长阶段融资路径的选择要有所取舍。另外国家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障体制的建设, 尤其是注重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和规范。

2. 建立中小高科技企业信用体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 造成了中小高科技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隔阂, 要消除这一隔阂的关键在于让外界能够了解并认识高科技企业, 构建中小高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库对于让外界了解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当尽快完善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信用档案库建设, 架起外部与高科技沟通的桥梁。

(二) 微观层面

1. 建立技术创新评价机制

企业为了控制风险有必要建立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评价机制, 首当其冲的便是建立相应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中小高科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能力有多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技术是否先进。技术是否先进要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 是否有明显的突出优势;如果没同类产品可比, 那么应当看其是否有明显的使用价值。 (2) 技术是否能够有有效的支撑。技术即便先进, 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需要从企业自身和外部因素进行评价, 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开发条件。 (3) 技术是否容易被替代。如果技术的可替代性很强的话, 那么该技术缺乏足够的创新性。

2. 建立市场营销体系

好的产品需要有好的营销将其推向市场, 中小高科技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在开发产品的时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市场需求高效快速开发相应的高质量产品系列, 产品应当尽量丰富化、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营销渠道体系, 提升企业自身的产品营销能力。

3. 加强管理人才培养

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初创者一般都是技术型人才, 其在企业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当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管理风险会不断增加, 所以高科技企业应当关注管理水平的提升, 应当积极开展各种人才培养工作。如外部引进或者内部培养, 内部培养方面企业应当定期开展内部员工业务培训, 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4.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高科技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关键在企业必须一直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内在动力, 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内动力, 激发员工内动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便是激励, 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内部激励机制, 使得员工从内心深处有创新的激情和热情。该激励机制的核心是鼓励员工进行创新, 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曹培红, 江俊龙, 邹香.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探讨[J].财会月刊, 2010, (7) .

[2]李湘龙.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风险规避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 2011.

[3]马军伟.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纵横, 2013, (1) .

[4]王尔德.国务院通过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J].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 (5) .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专项用于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

第三条 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从所支持的创业投资机构回收的资金和社会捐赠的资金。

第四条 引导基金按照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公共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原则运作。

第五条 引导基金的引导方式为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

第六条 财政部、科技部聘请专家组成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对引导基金支持的项目进行评审;委托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负责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

第二章 支持对象

第七条 引导基金的支持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创业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创业投资机构),及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创业投资企业,是指具有融资和投资功能,主要从事创业投资活动的公司制企业或有限合伙制企业。申请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二)实收资本(或出资额)在10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出资人首期出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承诺在注册后5年内总出资额达到10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所有投资者以货币形式出资;

(三)有明确的投资领域,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累计5000万元以上;

(四)有至少3名具备5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

(五)有至少3个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的成功案例,即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年平均收益率不低于20%,或股权转让收入高于原始投资20%以上;

(六)管理和运作规范,具有严格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机制;

(七)按照国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八)不投资于流动性证券、期货、房地产业以及国家政策限制类行业。

第九条 本办法所称的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是指由职业投资管理人组建的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的公司制企业或有限合伙制企业。申请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项条件;

(二)实收资本(或出资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管理的创业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是指主要从事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服务和融资服务,且具有投资能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引导基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五)、第(六)、第(七)项条件;

(二)具有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

(三)有至少2名具备3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

(四)正在辅导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50家(以签订《服务协议》为准);

(五)能够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固定的经营场地;

(六)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或委托管理的投资累计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成立期限在5年以内的非上市公司。享受引导基金支持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在10%以上;

(三)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净资产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每年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

第三章 阶段参股

第十二条 阶段参股是指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在约定的期限内退出。主要支持发起设立新的创业投资企业。

第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新的创业投资企业时,可以申请阶段参股。

第十四条 引导基金的参股比例最高不超过创业投资企业实收资本(或出资额)的25%,且不能成为第一大股东。

第十五条 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其他股东或投资者可以随时购买。自引导基金投入后3年内购买的,转让价格为引导基金原始投资额;超过3年的,转让价格为引导基金原始投资额与按照转让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收益之和。

第十六条 申请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在《投资人协议》和《企业章程》中明确下列事项:

(一)在有受让方的情况下,引导基金可以随时退出;

(二)引导基金参股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三)在引导基金参股期内,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总额不低于引导基金出资额的2倍;

(四)引导基金不参与日常经营和管理,但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情况拥有监督权。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可以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专项审计。创业投资机构未按《投资人协议》和《企业章程》约定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的,引导基金有权退出;

(五)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发生清算时,按照法律程序清偿债权人的债权后,剩余财产首先清偿引导基金。

第四章

跟进投资

第十七条 跟进投资是指对创业投资机构选定投资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基金与创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

第十八条 创业投资机构在选定投资项目后或实际完成投资1年内,可以申请跟进投资。

第十九条 引导基金按创业投资机构实际投资额50%以下的比例跟进投资,每个项目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第二十条 引导基金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委托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管理。

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应当与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签订《股权托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股权退出的条件或时间等。

第二十一条 引导基金按照投资收益的50%向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支付管理费和效益奖励,剩余的投资收益由引导基金收回。

第二十二条 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一般在5年内退出。股权退出由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负责实施。

第二十三条 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不得先于引导基金退出其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

第五章

风险补助

第二十四条 风险补助是指引导基金对已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予以一定的补助。

第二十五条 创业投资机构在完成投资后,可以申请风险补助。

第二十六条 引导基金按照最高不超过创业投资机构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风险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第二十七条 风险补助资金用于弥补创业投资损失。

第六章 投资保障

第二十八条 投资保障是指创业投资机构将正在进行高新技术研发、有投资潜力的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确定为“辅导企业”后,引导基金对“辅导企业”给予资助。

投资保障分两个阶段进行。在创业投资机构与“辅导企业”签订《投资意向书》后,引导基金对“辅导企业”给予投资前资助;在创业投资机构完成投资后,引导基金对“辅导企业”给予投资后资助。

第二十九条 创业投资机构可以与“辅导企业”共同提出投资前资助申请。

第三十条 申请投资前资助的,创业投资机构应当与“辅导企业”签订《投资意向书》,并出具《辅导承诺书》,明确以下事项:

(一)获得引导基金资助后,由创业投资机构向“辅导企业”提供无偿创业辅导的主要内容。辅导期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

(二)辅导期内“辅导企业”应达到的符合创业投资机构投 资的条件;

(三)创业投资机构与“辅导企业”双方违约责任的追究。

第三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引导基金可以给予“辅导企业”投资前资助,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辅导企业”高新技术研发的费用支出。

第三十二条 经过创业辅导,创业投资机构实施投资后,创业投资机构与“辅导企业”可以共同申请投资后资助。引导基金可以根据情况,给予“辅导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后资助。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辅导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的费用支出。

第三十三条 对辅导期结束未实施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和“辅导企业”应分别提交专项报告,说明原因。对不属于不可抗力而未按《投资意向书》和《辅导承诺书》履约的,由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依法收回投资前资助资金,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违约的创业投资机构和“辅导企业”名单。

第七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四条 财政部、科技部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订引导基金项目评审规程;

(二)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

(三)根据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审定所要支持的项目;

(四)指导、监督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对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引导基金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对获得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投资机构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

第三十五条 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依据评审标准和评审规程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引导基金项目进行评审。

第三十六条 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申请引导基金的项目进行受理和初审,向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提出初审意见;

(二)受财政部、科技部委托,作为引导基金出资人代表,管理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负责实施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退出工作;

(三)监督检查引导基金所支持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向财政部、科技部报告监督检查情况,并对监督检查结果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七条 经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的支持项目,在有关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为2周。对公示中发现问题的项目,引导基金不予支持。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引导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由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另 9 行制定。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5

摘要: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投资活动,主要投向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类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风险投资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由此本文对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障碍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 中小企业 融资

1 风险投资在实施中遇到的障碍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态,是知识创新支持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下新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遇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

①经营风险系数过高。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在进行新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时,由于其研究和设计的复杂性和超前性,在整个过程中常会存在一些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极有可能导致研究失败,引发投资风险。一旦经营失败,投资者将血本无归。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较为困难。②信用等级偏低。银行作为金融主体,主要承担着筹集资金和分配资金的重责,是一种传统的融资中介。而在贷款的发放中,信用等级是银行考量借款人资质的重要参照标准。而目前,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偏低,资金偿还率较低。因此,很多企业均因为信用问题而被银行拒之门外。③缺少足够的抵押和担保资产。银行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贷款风险,均要求贷款企业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资金或将一些财产作为抵押。而中小企业由于其有形资产有限,无法提供相应的贷款抵押,而造成融资困难。

1.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 ①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时主要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体较少,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内源融资比例过高,外援融资比例过低。在外源融资中,由于缺少直接的融资渠道,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影响其长远发展。②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整套系统完善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经济和金融政策主要依据所有制类型和规模以及行业特征来定,大多数资源都流向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不足。③缺乏运作风险投资的人才。当前,我国风险投资业从业人员十分有限,且层次单一,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实施。因此大力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经营人才是当务之急。

2 解决风险投资实施障碍的对策

2.1 充分发挥以政府为中心的引导机制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建立。相关政府部门没有意识到风险投资的重要性,缺乏相关引导机制。因此,政府应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①创造风险投资的政策环境。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降低税率、降低信贷担保比例、提供风险补偿等。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降低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风险,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②建立风险投资的法制环境。要想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得风险投资,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一个稳定的法制环境。如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资产评估制度,加强执法力度。③营造风险投资的产业环境。可以通过适当放宽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创办条件,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科企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2.2 建立与风险投资相适应的服务机构与配套制度 服务中介机构可以及时地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和技术指导,以降低投资风险,避免投资失败。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成立起一批专业的从事风险金融投资服务的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风险投资配套的服务。

2.3 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风险投资及时从风险企业退出,一方面可以使风险投资家实现投资收益或锁定投资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风险企业独立发展,提高风险应急能力。因此,我国必须积极完善风险退出机制,保证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①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IPO是金融市场对公司发展业绩的一种认同。由于主板上市难度较大,所以应致力于积极推动创业板,通过创业板来实现IPO更具现实意义。②继续发展和完善产权转让机制。产权交易市场具有高效率、低门槛、融资快的特点,能够实现金融资本、技术资本、产业资本三者的统一。因此,我国要积极发展高科技企业间的产权协议转让机制,实现科研技术资源的集中与协同利用,提高资本与技术结合的效率。

3 小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成熟,市场分工也进一步细化,中小企业作为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关键性环节,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服务、增加就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就风险投资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上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参考文献:

[1]汪波,马海静.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7):119~120.

[2]贾晓东,潘德惠.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及投资风险评价[J].信息与控制,2003(6):124~126.

[3]梁池香.我国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08(9):95~98.

[4]马宁.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风险投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7):117~119.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6

1 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看清形势、稳中求胜

1.1 市场投资

所谓市场投资, 就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对现在的承诺来收益未来的一种做法。从当前的市场体制来看, 市场投资是高科技企业在创业期间或待发展期间因为个体的经济实力水平还不能满足于个体的发展需要, 因此需要借助其他企业或个体, 向其投资以便于日后收取其中一部分收益。

目前主要的投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按对外投资形成的产权关系可分为债券联营投资、债权租赁投资和实物投资。债券联营投资主要是通过合资、联营, 便于从国内外其他单位直接获取先进技术, 快速提高企业技术档次, 以此来实现本企业的快速发展。债权租赁投资一般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 购买相应的的租赁物件, 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赁资金来使用这些物件, 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融资租赁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 相对来说只适合中小型企业的投资, 因此对于一些高档大型企业来说不是特别有优势。而实物投资就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投入其他企业进行的投资。投资的是能直接产生价值并且能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上来的具有直接经济效益的物品。但市场经济中一般不会采取实物投资的方法, 因为其具有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投资回收期较长、投资变现速度慢、流动性差等特点, 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一般来说实物投资包括联营投资、兼并投资等。其他的分配方式如按投资方式不同, 证券投资用现实实物无形资产购买存价证, 按收回期限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综合来看, 无论哪种投资都是以投资现在, 收获未来的选择来发展个体企业, 现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在投资方面可以说是具有很大发展前景。

1.2 集团融资

集团融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集团单独发展并不是特别完善, 因此多个企业开始在某一方面各自投资一部分资金进行合作。既然不是一个企业, 那么就会需要单独指定一些规则来管理这些融资, 同时能让企业及时清晰地了解企业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我们管这些叫做融资管理, 融资管理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其主要内容是明确具体的财务目标等活动, 本着公开性、公正性的原则重点将融资权限集中化管理。企业向企业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以及从企业内部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

第一, 明确具体的财务目标。集团融资的最大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企业在具体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确定具体的财务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对有效实施财务的融资管理职能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第二, 科学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财务部门需要按照集团和企业现阶段的投资规模和经营方针, 使用合理的、高效的、科学的预测方法, 正确地判断本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 避免出现因为企业资金不足或资金不能正常运转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亏损。

第三, 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进行融资。渠道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除收益外的其他资金来源;融资方式是企业在融资中取得资金的具体方法。可以这样说, 在一般的融资方案中, 可以用不同方法集中同一个渠道的资金, 也可以用不同的融资渠道都采用同一种融资方式。这样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相结合可以产生多种可供选择的融资组合。因此, 高科技企业在市场发展中, 有必要对二者的特点加以分析研究和比较并且做出合理的判断, 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组合。

第四, 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所谓的资金结构就是指我们的一个企业主要的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 我们又可以把他们称为资本结构。既然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 那么由其产生的资金成本就不会相同, 那么由于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资金成本, 而且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带出不同的财务风险, 因此, 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在选择融资组合的同时务必要考虑当代市场实际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 以确保企业的正常高收益发展。

1.3 杂合融资

这里所说的杂合融资指的是企业融资通过市场投资和集团融资相结合的一种投资方式。根据市场调查表明, 多数正值创业期或者起步期的企业都是采用的这种杂合投资的方式来对企业寻找资金缓解, 而且横向比较中可以发现, 通常情况下杂合融资可以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把市场收益提高到最大化。

举个例子, 一个企业在寻求市场投资方案的过程中, 有以下三中方案: (1) 全部市场投资; (2) 全部集团融资; (3) 40%的市场投资和5%的集团融资。相对于前两种方案, 相信任何一个企业决策者都会不意外的选择第三种方案。总体上来说, 高科技企业在投资中主要是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进行投资融资, 结合当时代的企业发展规模和方式来看, 无论是那种方式都是保守性的附带有一些市场风险, 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风险的存在而去逃避投资融资, 而是要在投资融资方式上分清轻重, 运筹帷幄, 抓住时机, 以此来让风险降低到最小化的同时收取最大化的利益。

2 科技企业在投资融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中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这也使得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又一个增长点。然而, 中小企业虽然在当下迅速发展, 但因为一些不足, 像资金短缺、创新力不足、管理不规范等严重制约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其中, 最大的瓶颈当属融资困难。关于在投资融资方面预测和判断也成为众多企业头疼的难题, 这时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多学习应对这些困难的决策和方法, 力求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社会的发展, 立足于市场经济之上。

2.1 企业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 权益融资不完善。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权益融资不完善是一个老问题, 也是必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资金欠缺、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融资不活跃、风险投资体系欠发达。天使资金在企业的整个权益资本中所占比例较小, 这倒并不代表着天使资金对整个企业融资的影响不大, 相反的, 由于天使资金一个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所以天使资金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 天使资金一般只在国外企业中使用, 在我国, 天使资金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而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融资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在我国, 中小企业在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使用上还存在着许多困难, 对于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投资还多为个人经济能力比较强的个体单位或者企业, 而我国这些中小企业相对的资金旋转空间不是很强大。但它却成为我国高科技企业更加青睐的对象, 高科技企业具有高收益、资金周转期比较短的特点, 在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融资中比较容易发展。

第二, 欠发达。这里所说的欠发达主要指的是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处于无规则、低效率的运行状态, 它只存在于业内市场的潜意识中, 没有稳定的规则性和固定性, 这对于高新技术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需求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些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 风险投资体系在我国一直难以改善和完整, 以至于因对国内风险投资的安全感缺乏, 普遍的企业不敢承担投资融资的风险。综合这里的几个问题来看, 权益资金在我国经济市场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投资市场退出机制是当前改善权益资金体系的重中之重。

2.2 债务性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在债务融资渠道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很难取得银行的贷款资金。一般来说, 国内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支持和帮助, 那么高科技好产业企业理应受到更多的支持, 但为什么高科技企业也会局限于债务融资渠道的不完善而难以发展呢?这就要介绍到我国目前的金融格局基本就是通过银行作为经济市场的润滑剂, 来协调各企业间的资金调度问题, 但现在面临的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是, 我国的企业需要远比银行多的处理能力, 因而国家经济暂时还不能对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操作规程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

2.3 地方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尚未发展

中小企业应该是地方金融机构的主要对象, 但是目前地方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和发展, 不仅数量严重不足, 而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障碍。

3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3.1 创造天使投资环境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跟一些发达国家比, 还有很多欠缺。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起天使资金, 通过政府和专业机构以及媒体大力宣传, 普及风险投资知识, 在各种企业中普及培养风险意识,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同时也应该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确保该体系做到无黑洞, 无漏洞。

3.2 发展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

我们前面已经提出我国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存在的问题在于其不完善, 所以我国政府要积极改变建设态度, 成为主张完善非公开权益资本市场的管理者、监督者、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做好了第一点, 接下来就要做的是鼓励企业进入非公开权益资金体系, 以此来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降低市场投资风险, 更好地保护企业的权益。

3.3 要有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当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欠发达, 需要扩大风险投资市场的容量, 同时扩宽风险资本的退出渠道, 以此来满足市场投资的安全性和需要。

4 结语

为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加快对融资方式的改革。以前是传统的商业信贷, 以后要向以资本市场为目的的融资方式前进。目前, 从我国的经济状况来看, 我国需要对经济的产业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说明了我国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把知识、资本、人才融合起来,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更好、更稳、更快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黄茂海.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J].经济师, 2010 (05) .

[2]孟卫东, 陈雪梅.高技术企业融资策略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09 (11) .

[3]程慧怡.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企业的相关分析[J].现代商业, 2007 (08) .

[4]刘春才, 胡庆芳.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环境研究[J].特区经济, 2012 (08) .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策略研究 篇7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标志在于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科技知识能否与经济相融合, 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市场评价、市场检验过程。这一过程是否成功, 不仅依赖于高新技术成果本身的市场价值, 而且依赖于客观上是否存在一个能对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支持系统。根据一般规律, 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总是由创新性的科技企业吸纳开始的。由于高新技术成果本身蕴含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些企业很难取得银行系统给予的信贷支持, 它们要求一种可适应周期长、高风险与高收益相伴为特征的股权资本为之服务, 风险投资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 成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催化力量和知识经济重要的推动器, 这已被过去近半个世纪高新技术和风险投资所共同创造的商业奇迹所证实。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 科学发现、企业家才能和风险投资这三个关键因素促进了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可以说风险投资是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风险投资的特点

2. 1 高风险、高收益

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具有良好市场潜力, 预期能够在风险投资介入期内快速成长, 能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项目。在现阶段, 风险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聚集在科技企业项目。但是从高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说在技术、市场、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稍有不慎, 所有的投资就会毁于一旦。风险资本所投资的项目都是经过非常专业的风险投资家筛选和评价之后, 具有巨大潜在市场和发展前景的项目。近些年来, 大多数的风险资本投资的对象是处于信息科技、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企业。

2. 2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投资

风险资本是一种权益资本, 而不是一种借贷资本, 因此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其投资对象当前的盈亏, 而在于他们的发展前景和资产的增值, 以便资金退出市场后取得高额回报。这有别于传统的贷富不贷贫的信贷原则。风险投资选定企业或项目后, 通常要进行投资结构和方式的设计, 同时要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份。这样风险资本和被投资企业可以很好地结合到一起, 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对称。

2. 3 风险资本具有再循环的特点

风险资本以投入、回收、再投入的资金运行方式为宗旨, 是一个循环的投资过程。投资者把着眼点放在风险企业的开拓阶段而不是成熟阶段, 一旦创业成功, 风险投资家即在风险市场上抛售股票, 收回资本, 获得巨额利润, 风险资本退出。风险资本退出后, 便会带着新的更大的投资能力去寻找新的风险投资机会, 使科技企业不断涌现, 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带来经济繁荣。

3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策略

3. 1 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

在加强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中, 应当通过政府和科技企业共同努力, 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体系, 合理控制和规避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中的风险。首先, 进行政府采购, 提供政府担保。科技企业在其建设发展的初期, 其贷款行为受到商业银行的严格限制, 进而导致其融资能力不足, 因此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项目迫切需要一个担保人为其担保, 以获取商业银行的贷款。由政府作为企业担保人为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贷款, 可以大大提高贷款速度, 因此, 政府可以针对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设立科技贷款担保基金等策略为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此外, 对于国家直接控制或参与, 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投资项目, 可以直接通过政府投资或政府采购予以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为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提供担保。

其次, 制定相应的地方法律、法规予以支持。相关司法部门应当根据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状况制定支持其发展与技术创新有关的地方法律、法规。科技企业是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由于科技企业发展较发达地区起步较晚, 因此其基础稍显薄弱, 这样就减缓了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同时, 相关司法部门应当进一步规范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法律、法规, 完善风险投资的法律体系, 使风险投资行为权责明确, 对风险投资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正常运营, 合理避免其操作与运营风险, 推动地区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长远发展。

最后, 将风险投资项目纳入政府创新体系。风险投资项目是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前的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 因此, 地区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将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纳入政府创新体系中, 对其制定统一的推行计划。同时进一步完善地区的创新体系, 提升地区创新体系层次, 以此改变当前科技企业创新工作的现状, 保证其风险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3. 2 积极培养科技企业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

在风险投资项目过程中, 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运行不但需要熟练掌握高新技术, 且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冒险、富有进取精神的技术人员, 更需要具有金融知识并有较强风险意识的风险投资管理者。就目前来看, 地区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相关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较少, 而近年来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与日俱增, 所以复合型投资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发展。科技企业在发展其风险项目的同时应当积极培养复合型的风险投资人才。一方面, 科技企业可以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校等优势资源, 通过与高校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 开设相关风险人才培养专业, 以此满足市场对相关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 加强对国内外风险投资人才的学习力度, 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经验,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国内外优秀的风险投资者进入, 以此提高复合型投资人才的质量。

3. 3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科技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项目的过程中, 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相关信息还存在着沟通不畅, 甚至是无法沟通的状况, 这样的现实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脱节、人员沟通障碍以及市场信息滞后等不良影响, 这些都会影响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 使其风险投资项目因为信息沟通不畅而遭受不必要的风险, 使本来就短缺的风险投资资金也不能正常发挥其作用。所以政府应当根据科技企业的实际需要, 由政府牵头, 企业参与, 组织和建立畅通、便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通过局域网或者是互联网等方式进行连接, 使科技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专利、技术等技术市场的行情信息, 并获取风险投资资金的信息, 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 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风险投资者提供适合的风险投资项目, 也可以为科技企业的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 进而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资金的充裕,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 4 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属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 因此建立合理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分散投资风险, 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良性运营。科技企业要不断优化风险投资的组成结构, 强化资金利用率, 建立一套符合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散投资机制, 将风险项目的投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并采用资金组合、分批投资、风险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机制、投资项目咨询管理体制等来分散与降低项目投资的风险, 同时借鉴国内外有限合伙制度来分散项目投资的风险, 提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资本的运行效率, 进而保证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项目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振雄.风险投资决策的多层次权重分析研究.经济[J].价值工程, 2013 (7) :12-14.

[2]李东明.现行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局限性分析[J].油气地面工程, 2013 (10) :31-33.

[3]刘宜云.跨平台资金集中管理——现代资金管理的新要求[J].中国总会计师, 2006 (1) :20-22.

[4]甘学芳, 汤建霞, 徐晓华.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和创新[J].中国商界, 2010 (10) :103-105.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8

许多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初创型高科技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着难题。融资难成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瓶颈。为助推高科技企业融资再发展, 贵州省贵阳市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和科技金融中心建设, 为新兴产业培育和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008年8月, 贵州省在贵阳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基础上增资扩股、更名组建成立了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出资人为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 (贵阳市科技局管理单位) 和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管理中心 (省科技厅管理单位) , 注册资本2.58亿元 (见图1) 。

基本情况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自省市共建以来,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 在省科技厅和贵阳市科技局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 累计出资9757.6万元, 带动社会投入19304.4万元, 与省内外机构及省内地 (州、市) 政府共同组建了贵阳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鼎信博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鼎信博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遵义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六盘水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5家创业投资机构。

贵州鼎信博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于2010年8月, 由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作为主发起人, 与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等省内外12家机构共同组建, 得到财政部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项目的中央财政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这是我省设立的首支创业投资基金。其中, 省风投公司出资3010万元, 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0090万元。基金总注册资本为16090万元。

贵阳市中小企业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于2010年1月, 由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贵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贵州金宇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同济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注册资本1亿元, 其中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持股53%。

遵义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 于2010年10月, 由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绥阳县鸿泰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 注册资本2580万元, 其中, 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出资1330万元。

六盘水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于2011年3月, 由六盘水凉都富硒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六盘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贵州省新红桥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已启动成立, 拟注册资本4100万元, 其中, 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出资1000万元, 六盘水凉都富硒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2100万元控股。

贵州鼎信博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于2008年8月, 由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与深圳聚创中小企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自然人管理团队共同组建, 专业从事创业风险投资的管理公司。目前该投资管理公司已管理资金规模达到4亿元 (见图2) 。

重点服务方向: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中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铝、磷、煤等矿产资源和具有地方优势的生物资源的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孵化器、创新型企业集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

成效明显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机构运用财政资金杠杆, 集成各类金融要素, 实现多元化科技融资的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涉及科技风险投资、保险、科技担保、科技资产评估、科技创业信息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

2010年, 风险投资公司及下属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9.8亿元, 比上年增幅55.5%。公司自身实现收入3649万元, 利税2966万元, 净利润2445万元, 增幅分别为100%, 128.2%和154.7%。

2011年4月, 与政府和民间资金发起成立了7个投资和管理机构。受托管理政府资金1140万元。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参股的创投机构共接受申报、收集项目近600个, 扶持企业近100家, 累计融资服务金额19.8亿元。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参股的创投机构通过多种投融资服务手段的运作, 使目前有限的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放大了11倍多, 带动社会投入13亿元, 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 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 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参股的创投机构融资服务能力和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据统计, 2008-2010年, 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参股的创投机构帮助在投资和在担保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8.2亿元, 上交税金4.2亿元, 实现利润5.2亿元, 安排就业21372人, 企业在销售收入、利润、税收、提供就业等四项主要指标上, 平均年增幅在25%左右。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 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参股的创投机构自身也实现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2008-2010年, 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其参股的创投机构收入7642万元, 实现利税5992万元。

在“2004年贵阳市十佳非公企业”中, 有9家都曾接受过公司的服务。公司曾扶持过的企业中, 如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已成功在境外上市, 贵州同济堂制药有限公司、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拟上市的筹备工作。公司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 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回报, 取得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中陶支撑剂 (贵州) 有限公司

2006年, 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与技术持有人共同发起成立中陶支撑剂 (贵州) 有限公司, 出资100万元;得到10.9%股权。

2008年, 在企业种子期和初创期, 贵州省风投追加投资682.5万元, 阶段性持股49%。提供银行固定资产贷款担保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3220万。

担保贷款:300+300+300+700+700+920=3220万, 分别来自贵阳银行、交通银行、及南充银行等。在企业发展期, 提供短期融资16笔, 共计4000万元。

2006-2010年, 中陶支撑剂 (贵州) 有限公司企业创造净利润1030万元;上缴利税230万元。贵州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回收资金852万元, 同时持有20%股份。

经验分享

资金方面

一是资金采取逐年到位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率和安全性;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吸纳民间资金, 银行资金投向中小企业;

三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资金投向初创期企业。

提供服务方面

一是采取多渠道组合式的融资服务, 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包括:投资、担保贷款、短期融资。

二是与科技中介紧密结合, 增强后续增值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与贵州省贵阳技术咨询评估论证中心、贵州科创新材料生产力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专利事务所的紧密合作。

加强人才团队建设, 为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机构) 内部管理和建设, 立足贵州、面向全国, 整合好企业资源、上市资源、团队资源和信息资源, 不断在市场化竞争中发展壮大。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9

面向客户需求, 以“协作R&D、知识产权许可、技术标准合作”为核心的技术标准化战略为纽带, 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构件/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体系, 具有类似自然系统一般生态关系特征, 可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由具有多样性、相互关系的复杂性的不同组织组成, 采取模块化创新策略进行“背对背”竞争, 通过提供具有互补性和彼此兼容的技术模块来实现柔性专业化与互补性合作, 合作各方整合竞争优势, 共享核心技术, 共同承担风险, 合理划分收益, 使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系统复杂性、合作共赢性、技术模块化和技术标准化等典型特征。

近年来, 跨国技术创新网络迅速扩张, 席卷了各国高科技行业, 推动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成为“供应链之争”, 进而升级为各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在创新生态系统中, 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成功往往依赖于他人, 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的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 从而引发了传统R&D项目管理以外的风险。本文从企业这一微观视角, 在探讨创新生态系统典型特征基础上, 探索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源, 分析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并初步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结构与伙伴遴选控制体系, 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模式的互动契合框架提供支持, 并为创新生态学关于风险管理体系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构建基础性研究平台。

2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机制综述

关于风险管理的中外文献极其繁多, 本文主要从“区域/产业集群、战略联盟、创新网络、虚拟企业、合作/协作研发”等或多或少具有一定创新生态系统特征的研究对象入手展开综述。

Tichy G (1998) 在佛农“产品生命周期”基础上提出区域产品周期理论, 并论述了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由此产生的结构性风险[1]。Dalum (2005) 研究了技术生命周期如何使区域集群发展面临崩溃危险[2]。蔡宁 (2003) 从企业集群网络变量关系视角, 率先提出了企业集群网络性风险[3]。吴晓波等 (2003) 借鉴植物学术语将产业集群内生性风险定义为“自稔性”风险, 包括:资产专用性风险、战略趋同风险、封闭自守风险与创新惰性风险[4]。朱方伟 (2004) 依据高科技产业集群不同成长阶段, 将风险划分为同构化风险、本地化风险、政策风险、金融风险、锁定风险、退出与转型风险[5]。创新生态系统除传统的项目本身风险之外还存在依赖性风险和整合性风险[6]。

Das和Teng (1998) 将战略联盟风险划分为关系风险与运行风险[7]。李垣、刘益 (2003) 将战略联盟风险分别称为合作风险与绩效风险[8]。反应不灵、财务风险、道德风险、融合风险是造成联盟共享核心能力失败的主要原因[9]。技术资产专用性、利益目标差异、成员道德风险是企业技术联盟关系风险主要来源[10]。

Ring和Das等学者认为合作风险是合作伙伴不遵循合作精神的可能性, 一切由于次优合作所造成的损失均可归为合作风险[11,12]。机会主义行为和关系收益分配不公平是合作风险的两个主要来源。黄瑞华 (2005) 专门深入研究了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知识产权风险, 其风险主要来源于合作创新组织、知识和知识产权特性以及我国的知识产权环境[13]。协作R&D不可避免会造成企业技术流失、壮大竞争对手力量、加速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向现实竞争者转变、合作方可能将本企业排挤出局、带来关键技术人才流失[14]。黄瑞华、苏世彬 (2008) 研究了由合作创新中隐性知识转移引发的商业秘密风险[15]。

3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源

通过对风险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 并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特征, 本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风险主要有:企业间差异产生的融合风险、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机会主义败德风险、由知识溢出效应产生的资源流失风险、由专业化分工产生的锁定风险以及由外部因素不确定性产生的外部环境风险。

(1) 融合风险

创新生态系统提倡各成员的多样性, 与自然生态系统中提倡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类似。但是来自不同企业的技术和资源要素, 具有不同社会背景。在创新生态系统中, 企业的技术、资源要素流动会受到各国政治、经济环境制约, 相互各异的企业要素在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冲撞, 其结果增加了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矛盾和风险。

创新生态系统倾向于伙伴之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要求各成员企业长期目标应该保持一致, 以保证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合作流畅性。但在实践中不同企业组建或加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原因有所差异。企业的所有行动都由其内在根本利益驱动。同时, 创新生态系统中各成员间实现完美合作的必要条件是各成员之间利益的互通性和互补性, 企业在尝试组建或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前, 一定要认真考察其他潜在或已有成员之间的利益目标是否具有互通性和互补性。在创新生态系统中, 成员企业一方面为了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 彼此合作, 结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它们又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利己行为。很多情况下, 企业并不是仅仅为了实现共同利益, 竞争性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更主要是为了利用其他企业的内部资源, 获取技术或核心能力;非竞争性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是为了利用其他成员的市场资源。

创新生态系统很多情况下是由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跨经济制度的企业构成, 各成员企业多种管理体制并存, 不同管理体制管理运作方式不同, 企业之间合作极易出现管理界限不清、信息交流不畅和重大问题决策迟缓等问题。创新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企业通常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及企业文化, 况且合作伙伴常常处于不同地区或国家, 在文化背景和管理实践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创新生态系统中成员彼此之间文化差异较大, 日常沟通中容易产生文化摩擦现象。加之各成员企业均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利益个体, 具有不同利益目标, 它们之间没有类似企业内部等级隶属关系及指挥服从关系, 加速了冲突升级。

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企业的多样性及模块化创新, 增加了不同模块间技术兼容性风险。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创新要求成员之间分享具有隐秘性的知识和信息, 而通常合作成员之间是一种协作竞争关系, 每个合作组织都会由于分享或独占研究开发成果而引起争端和冲突, 成员之间处于反复博弈过程中, 各成员间信任度逐渐降低, 导致各企业不愿共享最先进技术, 而是提供次优技术进行创新合作。

(2) 机会主义败德风险

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组成要素多样性、要素间关系复杂性和系统动态性特征。各成员企业由于管理要素差异性, 造成各成员专业兴趣不同, 加之各成员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地位不同及利益目标不同, 各成员追逐自己利益的行为选择中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创新生态系统中成员企业掌握信息不对称性。在签订契约时, 由于信息不确定性导致契约不完备。创新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一种动态联盟, 成员企业之间基于信任而展开合作, 即使签订协议, 这种协议也不完全具有制约作用。

信息不对称性及契约不完备、弱制约性往往导致了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机会主义道德风险的产生。在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之前, 或者在考察申请加入创新生态系统的企业时, 主导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关于对方能力、利益目标及所拥有专业技能的信息, 很难做出科学评价, 极易造成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极易将素质较差, 特别是信誉较差的企业选入创新生态系统, 进一步增加了合作后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常见的道德风险主要包括虚报或瞒报不利信息、欺诈行为、盗取核心技术、“搭便车”以及“柠檬问题”。

创新生态系统以相互信任为基础逐渐形成, 合作成员彼此看作是伙伴和战友, 对于有效的创新生态系统而言, 成员相互信任是创新生态系统存在及发展基础。但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稳定性也是彼此对未来行为承诺的信任, 成员企业可能具有一定的利益冲突, 甚至可能是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 处于追求共同利益考虑组成创新生态系统。但是由于信息不完备、法律不健全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 各成员基于自己利益目标而出现互不信任情况。

(3) 资源流失风险

在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合作过程中, 为了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应要求各成员之间分享具有敏感性和隐秘性的信息数据及技术知识, 共享内容涉及到公开信息, 也会涉及未公开的秘密信息, 甚至包括企业的自建数据库等。但是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之间通常处于既合作又竞争状态, 同时又缺乏像企业内部共享知识信息具有的严密保护机制。知识溢出效应使这种缺乏保护的共享知识迅速被其他成员掌握。一些成员企业“败德行为”更推动了风险的产生。这类企业通常以知识共享活动伪装, 企图在不损失自身知识资源前提下, 秘密获取其他企业知识和技术, 一旦成功获取其他企业知识和技术, 这类企业可能加强自身知识和技术的保护力度, 甚至提前退出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合作创新过程是一个不断投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过程, 其中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知识资产。在进行收益分配时, 必须对各企业投入资产进行合理评价, 以最终确认各企业应得创新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或最终创新成果的归属分配。在对各种投入的资产进行评估时, 知识溢出效应造成隐性资产特别是知识资产中的隐性知识经常难以评价, 容易使得最终评价结果难以显示客观价值, 企业自身付出未能被合理评价而未得到应该得到的收益, 造成创新收益分配不合理。

隐性知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隐性知识往往由企业中某些核心员工所掌握。创新生态系统中各成员企业进行合作的前提是各自拥有独特、稀缺且互补的知识资源, 这些知识资源往往被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或者核心人才拥有。在合作过程中成员企业之间能够清楚了解对方的技术骨干和核心人才, 其中一些企业便会以较高薪水和职位等方式挖走这些人才。创新生态系统要求成员企业之间广泛展开合作, 并要求技术高度共享, 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无缝集成意味着部分信息公开, 甚至是核心商业机密。无论是人才流失还是核心信息公开都会导致核心技术泄露, 甚至是核心竞争力丧失。

(4) 锁定风险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复杂技术, 创新生态系统要求各成员企业按照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化分工, 各企业致力于发展核心专长, 利用模块集成优势进行快速创新, 提高创新效率。采取模块化创新策略, 引导成员企业进行“背对背”竞争, 可增强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性与开放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各成员之间协作程度不断提升, 创新生态系统各纵向环节资产专用性也随之提高。随着资源专用性增强, 企业早期投入很难再应用于其它地方, 如果这些资源被挪做它用, 将大幅降低其价值, 甚至没有任何价值。专业化分工便会因路径依赖性而产生技术锁定。

随着合作不断深入, 路径依赖性通常导致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及成员企业认知能力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空间内。在路径依赖作用下, 专业化分工往往使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文化及政策积淀。当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 创新生态系统内部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文化及政策可能无法做出迅速反映, 或者根据以往经验做出次优决策, 成为阻碍创新生态系统成员结构调整的桎梏。同样, 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在面对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时, 对外部信息往往进行选择性接受, 基于这种选择结果容易形成一种与过去选择高度趋同、同性质的定式思维。

(5) 外部环境风险

争夺市场及获取更大利润是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的根本目的。但是新产品从最初构思到进入市场, 特别是某些新产品或新技术需要创新生态系统所有成员共同努力, 这必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排除其它企业或组织开发出更先进产品或技术的可能性。目前国际创新竞争日益呈现出技术标准之争。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合作研发的同时, 顾客需求也可能发生变化。顾客需求受诸多因素影响:目标顾客群整体年龄、性别结构变化, 目标市场所在地区生活水平变化及政府政策对顾客需求导向作用等等。特别是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高新技术生命周期缩短, 技术、产品更新及顾客需求变化加快, 增加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市场风险。另一个影响创新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因素是政策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政策法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创新成败。目前世界各国均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更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优惠, 例如税收优惠。一旦时机成熟, 当地政府必将调整优惠政策, 使创新生态系统面临政策风险。

4 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对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源分析, 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主要从融合风险、机会主义败德风险、资源流失风险、锁定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方面设置二级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三级指标, 如图1所示。

(1) 融合风险评价指标

融合风险评价指标共包含4个三级指标:利益目标差异程度、管理体制差异程度、技术融合难易度以及文化差异程度。1) 利益目标差异程度。不同动机导致成员行为差异与冲突, 影响合作关系, 威胁创新生态系统的生存。利益目标差异程度主要评价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各自利益追求、合作动机、战略目标等差异程度。2) 管理体制差异程度。不同管理体制会造成信息处理效率不同, 当企业间效率出现较大差异时, 合作便会产生断层, 影响合作效率, 严重时可导致整个合作失败。创新生态系统各成员在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还容易产生沟通不畅等问题, 直接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效率及持久性。管理体制差异程度主要衡量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之间组织性质差异程度, 企业制度差异程度等。3) 技术融合难易度。如果技术之间兼容性差, 合作将无法继续开展, 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也将面临瓦解。企业合作创新时如果技术持有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采取利己行为将影响到成员企业所提供技术质量和企业间信任关系, 影响创新合作效果, 产生技术融合风险。技术融合难易度主要衡量不同技术兼容性及合作企业提供最优技术的意愿。4) 文化差异程度。成员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协调时, 一些企业很可能退出合作, 导致合作企业蒙受损失。当冲突双方属于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时, 必将威胁到创新生态系统生存, 同时会给各成员造成巨大损失。文化差异程度主要衡量成员间组织文化差异度 (是否存在文化冲突的可能性) 及成员企业所处国家或地区文化差异度。

(2) 机会主义败德风险评价指标

机会主义败德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含3个三级指标:道德水平、信任度及违约退出可能性。1) 道德水平。常见的道德风险主要包括虚报瞒报不利信息、欺诈行为、盗取核心技术、“搭便车”以及“柠檬问题”, 任何道德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道德水平主要衡量合作伙伴出现败德行为的可能性。2) 信任度。如果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出现信任问题, 会造成各成员不愿共享自身核心技术等知识, 影响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正常运行, 甚至危及其生存。信任度主要衡量企业之间出现信任问题的可能性。3) 违约退出可能性。合作伙伴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会给核心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其中包括终止合同、更改合同条款、违反合同规定等可能性及其损失;一旦某些成员企业出现“败德行为”, 或成员之间产生信任危机, 受害企业便极可能退出, 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违约退出可能性主要衡量企业出现违约行为的可能性及退出创新生态系统的难易度。

(3) 资源流失风险评价指标

资源流失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含4个三级指标:知识产权流失可能性、人才流失可能性、收益分配公平性及核心竞争力丧失可能性。1) 知识产权流失可能性。知识作为企业当前最具战略竞争力的资源[7], 已成为各企业绝密资源。必将使成员企业面临隐秘性数据和技术知识流失的风险。知识风险通常包括知识泄露风险、知识破损风险、知识被盗用和滥用风险[8]。知识产权流失可能性主要衡量企业核心知识流失流失可能性及其危害。2) 人才流失可能性。合作过程中成员企业之间清楚了解对方的技术骨干和核心人才, 其中一些企业会以较高薪水和职位等方式挖走这些人才, 由此产生人员流失风险:核心技术流失、商业机密泄露、本企业无法正常运行等。人才流失可能性主要衡量其它企业“挖墙脚”可能性及核心人才受到诱惑离职的可能性。3) 收益分配公平性。知识溢出效应使得企业投入的知识难易衡量, 从而引发收益分配风险。成员企业收益分配不公平感越强, 越会怀疑其它成员的合作动机, 从而产生消极行为, 甚至可能采取抵制、破坏甚至引发退出创新生态系统的行为。收益分配公平性主要衡量企业投入知识资源的可衡量程度及各企业的谈判力。4) 核心竞争力丧失可能性。如果核心技术泄露给竞争对手, 会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丧失, 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核心竞争力丧失可能性主要衡量企业竞争对手得到核心知识后诱发恶性竞争的可能性。

(4) 锁定风险评价指标

锁定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含2个三级指标:技术锁定可能性和认知锁定可能性。1) 技术锁定可能性。资产专用性会导致企业高额转移成本, 形成技术锁定风险。技术锁定最终结果是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丧失创新与发展活力, 最终被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淘汰。技术锁定可能性主要衡量投入专用资产的转移难易度及转移成本。2) 认知锁定可能性。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认知锁定, 对外部环境变化反映迟钝, 导致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力衰竭。成员企业产生认知锁定, 在决策过程中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 做出次优甚至错误决策。认知锁定可能性主要衡量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及成员企业形成认知锁定的可能性, 进行决策时思维的开放度。

(5) 外部环境风险评价指标

外部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含2个三级指标:市场环境复杂度和政策变化可能性。1) 市场环境复杂度。创新生态系统成员进行合作创新时, 如果市场上出现更先进技术, 会造成创新生态系统经过努力开发出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一开始便面临淘汰危险。同时, 顾客需求可能发生变化, 将使新产品毫无市场前景, 创新生态系统面临失败风险。市场环境复杂度主要衡量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创新的技术或产品市场更新速度及所面对市场中顾客需求变化程度。2) 政策变化可能性。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法规相对滞后, 无法有效保护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成果;政府政策及法规, 如反垄断法,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 也增加了创新生态系统风险;一些政府以极为优惠的政策吸引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 当政府换届后优惠政策取消会给这些核心企业甚至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打击。政策变化可能性主要衡量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在内的国家政策、地方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变化可能性及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5 结论

本文从企业这一微观视角, 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成员之间进行合作面临的融合风险、机会主义败德风险、资源流失风险、锁定风险及外部环境风险, 并初步构建了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旨在为企业组建或加入创新生态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 关于创新生态系统风险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 包括引入模式识别、函数逼近、遗传算法构建动态风险识别模型体系, 探讨高科技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识别方法、指标体系、识别频率与识别目的、权变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提出变量之间一致性匹配的指导方法。

摘要:由高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基于模块的知识异化、共存共生、共同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具有合作共赢性、系统复杂性、技术标准化、技术模块化等本质特征。创新生态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以企业这一微观视角, 从企业间差异产生的融合风险、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机会主义败德风险、由知识溢出效应产生的资源流失风险、由专业化分工产生的锁定风险以及由外部因素不确定性产生的外部环境风险等五个方面进行构建的, 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10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它们的创业成功率低,企业生命周期短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忽视创业风险管理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创业风险结构是不同的。文章从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创业风险为研究对象,讨论不同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结构及其防范策略,为创业者的创业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

一、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最初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是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他在1965年以“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衰老”为题系统地讨论了组织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问题,并指出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是可以预测到的,但组织的生命周期却难以预测,组织的成长与自然生命体不同的是它在停滞之后仍可能恢复生机,继续成长,因此一个组织可以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创业企业生命周期是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其是指创业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关于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Sahlman的8阶段、David Gladstone的4阶段以及国内的5阶段和4阶段的划分方式。Sahlman(1990)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分为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早期发展融资阶段、扩展期融资阶段、盈利但资金短缺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退出阶段;David Gladstone将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国内学者韩滢(2001)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陆立军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如图1)。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

1种子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种子阶段即创业准备期,主要活动为科技人员提出技术设想,并研究出值得开发的新成果,这种研究具有强烈的知识创新特征,即将高度创造性的智力和技能转化为知识财富。知识创新需要资金投入来支持,但这时的需求量相对较少。由于企业还未建立,也无产品,这阶段是企业的纯投资,没有任何利润回报。

这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技术风险和融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往往处手技术创新的前沿,失败的可能性大。国外有关统计表明,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从最初创意的提出到最后的研发成功,成功率只占5%左右。此外就是融资风险。影响创意转化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因素就是研发资金的获取。技术研发的高失败率会使研发人员很难从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中取得资金,从而导致资金缺口。

2创立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科技人员自身创办企业来实现,企业主要从事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移到实际生产:进行产品市场分析;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建立企业组织机构等方面活动。投入的要素主要是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有机综合。这一阶段企业所需资金量显著增加。由于产品刚投入市场,要经过一段市场接受和适应期,在产品试销期间,企业几乎无利润回报。

这时企业面临的风险以融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为主。企业的创建在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力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其处于起步阶段,可抵押的资产少,加上创业失败率高、经营风险大的特征使得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吸引风险资本的能力弱。从而易导致融资风险。企业创立初期,产品处于测试阶段,仍需要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许多研发成功的技术就是因为不能转化为生产技术而半途夭折的,这就是技术风险。企业有了产品,就要开拓市场,使产品能给其带来利润,但这是以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接受为前提的,影响消费者接受企业产品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即构成市场风险。

3成长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这阶段产品已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开始批量生产,产品的创新性使其市场空间相当大,销售的快速增长带来高额利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高素质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扩展到营销、财务、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行为不但没有结束,而且成为企业的自觉战略行为,主要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企业快速成长需追加的投入大大增加,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融资渠道会相对广阔。

成长阶段的技术风险已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和竞争产品的涌现,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承受的市场风险要高于一般中小企业。主要表现为产品推广风险和同业竞争风险。一个新产品从研发、试生产、批量生产直至产生效益要经历一段时间,期间市场情况会千变万化,如原创新产品已被竞争对手的成熟产品所替代或原能为市场接受的产品,现已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等,那么产品在前期的投资都将成为沉默成本,会给投资者造成较大损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一般都是技术出身。不一定拥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易导致管理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的不科学;组织制度的不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以及对企业内部沟通、人员激励等方面管理不力: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及其利益不一致等。

4成熟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这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稳定的阶段。产品已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速度放缓,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利润也逐渐下滑。该阶段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第二创业阶段,涉及到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的流动和转移。

这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是发展成熟,更是企业的转型。转型成功与否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或走向衰亡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转型不仅表现在企业规模由中小型向大型转变,更表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向、技术和产品更新、组织结构以及人才素质等方面的质变,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企业效益的波动而发生转型风险。随着企业的转型,原有的管理模式也已亟需改革,但这时的企业文化已深入人心,管理模式也已固定僵化,使得管理模式变化和创新的难度加大,从而引发管理风险。

5衰退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熟后期没有成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就会面临衰退的可能。衰退期里,企业会遭遇设备陈旧、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老化、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管理机构臃肿、思想僵化、内部协调困难等问题。这时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能力和自身的信用在下降,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企业原有的各类人才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会另择他业,造成人才流失,导致人才风险。

企业进入衰退期后一般面临着两种前途——衰亡和

蜕变。衰亡是指企业机体老化而引起的破产死亡;蜕变是指企业改变形体而续存。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较小,破产对于它们来说更易发生。

三、创业风险应对策略

1技术风险的应对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防范技术风险,应该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人手。技术创新模式可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阶段和创立阶段会缺乏资金,承受技术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往往会选择模仿创新模式。该模式的成功率高,成果可迅速投入市场并带来收益,从而可缓解资金瓶颈。步入成长期后,应该以合作创新为主,该模式目标明确,能防止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选择自主创新模式,才能顺利地实现企业的转型而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周期,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发展。技术的泄露和流失也是技术风险的主要表现之一,国家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技术成果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2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种子阶段和创立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虽很难通过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但除了创业者自己投资外。还可通过申请国家各项扶持基金来获得创业资金,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孵化基金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互助会也是创业融资的一条渠道,人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缴纳一定数额会费,由资金互助会将这些会费集中起来发放短期小额贷款,入会企业均有机会申请到远超过入会费的贷款来解决短期资金短缺问题,

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里,随着产品销售额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企业经营规模与财务状况好转,除了可以吸引更多风险资本的进入外,还可采取更多的融资策略,如企业间商业信用、信用担保机构融资、融资性租赁、转让闲置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衰退阶段的企业可将一些盈利低或亏损的资产打包变卖来筹集资金,若到了举步维艰时,可考虑通过并购获得发展。

3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效果,其可分为集权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集权管理的人员结构紧凑,管理过程简化,决策制定和执行迅速,管理效率较高,经营管理灵活,适合初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初期时,简单的集权管理会暴露出决策的片面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更能明确企业员工的责、权、利,制度管理成为需要:当企业进入成熟中后期时,各项规章制度趋于完善,企业文化已成型稳固,人本管理模式是最好的选择。依靠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精神来激发每个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4转型风险的应对策略。规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转型风险可通过:一是尽量使企业在各方面的转型都渐进式地进行,而非突如其来的变化;二是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思想,使其在观念上、心理上能接受并适应企业的变化。

5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防范市场风险,要做到:组织优秀的调研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市场前景;调整企业经营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建立新产品开发管理机制,通过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等激励机制来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新产品的销售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进行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品牌策略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品质。

6人才风险的应对策略。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力投入呈加速增长态势,其中企业的科技人员数占较大比例。据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已达352.4万人,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7.6%。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主要包括:创业企业家、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等。其人才风险主要表现为人才紧缺和人才流失。规避人才风险主要从人的方面人手,对员工进行物质上、精神上和企业制度上的激励,激发员工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如合理制定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关心和尊重员工,为其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等,这样不仅可避免人才的流失。还可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国发(1999)47号文,

2Gomper s P,Optional investment。monitoringand the staging 0f venture capital,Journal 0fFinance,1995,(50):1461-1490

3陆立军,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吕宏生,何健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中的特点及其融资策略,软科学,2005,(3):44-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7年我国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情况分析,2008,(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05506)。

作者简介:刘湘琴,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吴勇,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 篇11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风险防范,风险管理策略

一、引言

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兼有“科技”的特征和“中小”的规模障碍, 使得进一步发展壮大受到了融资难的严重制约。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融资风险大。通过对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使高科技中小企业既能够借到足够、理想的资金, 又不会承担太大的融资风险, 以促进企业财务成果最大化、财务状况的合理化, 最终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极其旺盛, 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又不够完善, 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化解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对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基本特征

1. 高科技中小企业定位。

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指职工人数500人以下的小规模经济, 但新增产值比较高, 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技术创新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高科技中小企业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企业要获得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要根据自身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应采用相应的融资策略。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自创办到成熟大体上可分为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阶段。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对资金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很高, 尤其是成长阶段, 公司因市场导入而获得销售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公司为扩张生产和组织销售而提出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很大。

2. 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高成长性决定了资金需求的高投入;高风险决定了融资的高难度;资金需求数额大频率高且自有资金偏少, 抵押担保难。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通常有几种途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融资。从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看, 表现在几个方面: (1) 内部融资难。高科技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缺乏, 内部融资乏力。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资源缺乏、风险过高等因素, 我国绝大多少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资金来源是自筹。自筹资金多通过私人借贷的形式进行, 资金成本较低, 但数量有限, 这种筹资方式就满足不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需要寻找更加量大、稳定的融资渠道。 (2) 银行贷款难。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需要扩大规模, 由量变迈向质变的时候, 资金紧缺的问题限制住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品普遍还处于市场未开发状态, 产品技术有待优化, 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企业经营的高风险性, 这与银行对资本金的安全性要求相悖。商业银行贷款是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但是银行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是以规避风险为前提的。因此, 长期以来, 银行的主要客户对象是国有企业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中小高科技企业规模小, 失败的风险很大, 并且不能提供固定资产做抵押。因此中小高科技企业向银行融资的难度比一般传统的中小企业大得多。 (3) 直接融资难。在以往金融体制下, 高科技融资只有通过直接上市, 发行企业债券等方法实现。但都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是政府没有扶植政策。近几年, 国企发展艰难, 机制需要调整, 设备需要更新, 人才需要引进。我国的股票市场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为目标, 制定了多项扶植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的政策, 而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的政策遇到了阻力。其次, 上市“门槛”高, 《证券法》出台后, 对我国上市发行股票的企业做了更多的规定。 (4) 风险投资难。高科技研发和市场化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决定了企业必须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在我国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基本上不能满足中小创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原因之一是风险投资公司缺乏, 国外的风险投资机构较少进入我国开展业务, 而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能力薄弱;原因之二是目前我国缺少专业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公司, 国外采用的风险投资公司委托风险投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风险项目管理的方式也就较少得到采用。

三、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类型

1. 支付风险。

对于向债权人的融资, 企业不能按照事先的约定偿还本金、支付利息, 债权人将行使债权控制权, 对企业财产提出要求权, 企业将面临诉讼甚至破产的威胁, 遭受严重的损失;对于向股东的融资, 企业虽然不需要还本, 但如果不能支付令其满意的股利, 股东将行使股权控制权, 或者是在企业内部行使“用手投票”的权利或者是在企业外部行使“用脚投票”的权利, 卖出企业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对企业构成不利影响。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因素有支付需求和支付供应, 只有在支付需求与支付供应达到平衡时才能使这个企业的融资成本降到最小, 从而融资风险也降至最小。支付需求是指债权人所需资金的多少。支付供应是指企业对债权人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来源。支付需求与支付供应这二者都与生产经营风险相关。

2. 财务杠杆风险。

由于负债融资而给股东每股收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叫财务杠杆风险。企业负债成本是作为一项固定的财务费用在税前列支的。当企业资产收益率下降到低于负债利率时, 负债融资则会给企业带来负债净损失, 减少股东每股收益。在企业资产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 负债融资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债净收益, 增加股东每股收益。通常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表示财务杠杆作用越大,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计算公式为:DFL= (△EPS/EPS) / (△EBIT/EBIT) , 式子中DFL表示财务杠杆系数, EPS表示每股盈利, △EPS表示每股盈利变动额, 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 △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负债利息和营业利润对于财务杠杆的影响都表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负债率, 经营管理水平只是影响财务杠杆风险的总体水平, 而负债率才是影响财务杠杆的重要因素。一般,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关系:财务风险是企业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 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是说, 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 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 净利润会下降得更快, 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所有公司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例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等发生意外的、非预期的变动, 对许多资产都会有影响。一步减弱, 最终退出市场。高科技中小企业由于受融资渠道的限制大多为短期借款, 造成了企业短期负债多而权益资金少, 直接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 又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很差, 经受不起市场波动, 因此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系统风险也比较大。

四、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国家相应政策。

国外中小高科技企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给予了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如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 法国的中小企业银行等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特别减税、简化规章制度、消除竞争障碍、提供政府优惠贷款等各种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政策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主要偏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对于自身实力微弱、风险较大又缺乏政策支持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来说, 只能在重压和夹缝中挣扎。首先, 中小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最活跃的力量, 但因其缺乏国家投资, 起步规模小, 加之国家在政策贷款的起贷资金、贷款抵押担保方式、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条件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使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难以以较低成本筹集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 这就大大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时期的运营成本, 降低了其规避或控制风险的能力。其次, 在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方面, 仍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支持对象, 较少扶持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倾斜政策。再次, 缺乏一套明确界定高科技企业技术价值的标准, 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而投资方基本处于被动状态。

2. 利率变动。

利率的变动影响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利率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 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 或升或降, 引起投资企业的收益波动起伏, 即当银行利率下降时, 企业投资报酬率上升;银行利率上升时, 企业投资报酬率下降, 从而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 甚至造成损失。

3. 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不够多样化是造成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融资方式是指资金供给部门向资金需求部门转化的途径和渠道, 在前文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中已经提到过, 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通常有几种途径:自筹资金、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融资。目前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不够畅通, 风险投资业尚未建立, 上市融资的方式更是困难重重, 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来看, 更加大了融资的风险。银行贷款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由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和高倒闭率, 加上它在经济波动和市场变化的脆弱性, 使得高科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银行不敢向其放款, 如果放款也会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 企业必须定期支付更多的利息, 加大了财务风险。风险投资是指由投资者提供风险资本, 风险投资公司以风险企业为投资对象进行投资、管理和运作的一种融资过程和投资方式。

4.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从企业制度上看, 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存在着产权不清、组织结构和管理混乱的问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现象, 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相对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 高科技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主要体现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 流动资产变化快, 无形资产难以量化, 经营规模小, 流动资金少, 难以形成较大的、稳定的现金流量, 因而在需要融资以补充流动资金时, 相关部门不得不怀疑其到期的偿债能力。

五、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控制策略

1. 政策支持, 优化企业发展客观环境。

首先应加大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研究和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机构给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贷款, 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贴息支持, 减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为了减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可设立专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保证贷款的归还。其次应制定与产业政策、税收和金融优惠相关的政策, 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2. 紧密关注利率及汇率变化。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密切关注利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固定利率资本的主要风险, 只有降低利率, 才能降低融资成本, 降低融资利率风险。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或由高到低过渡的时候, 应少融资, 对于必须筹措的资金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尽量减少利息支出。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或由高向低过渡的时候, 可多筹措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高科技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票据、申请浮动利率贷款或争取政策性贷款等等方法来降低利率风险。还可以利用金融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以达到锁定融资风险的作用和效果。另外, 现在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时代, 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 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有从事进出口贸易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融资策略。

3.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 拓宽融资渠道。

(1) 开创二级板块市场。主板市场为了有效的控制风险, 对企业上市条件要求极为苛刻, 高科技中小企业基础薄弱, 往往迈不进主板市场的门槛。这就更加希望尽快建立我国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同主板市场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 但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它将更加适合上市。第一, 二级板块市场建立完备的上市推荐人制度, 形成宽松的上市条件。对于经营范围、企业规模、业务记录, 最低盈利要求、控股机制、最低公众持股数都有较为宽松的要求。这些要求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十分重要。第二, 二级板块市场具有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或股票发行后必须及时、准确的做好信息披露。第三, 二级板块具有完善的公司内部自律制度和有限而高效的外部监管。 (2) 发展风险投资。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以国内资金为主, 外部风险投资资金进入我国高科技领域较少, 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风险投资机构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我国政府有必要针对风险投资建立信息服务网络, 为风险投资搭建服务平台, 加强高科技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交流, 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另外, 符合风险投资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数量不足是影响风险投资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可组织企业培训, 使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了解风险投资的资质要求、风险投资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退出方式等, 使高科技中小企业对风险投资有较好的认识, 为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1952年诞生在美国的一种金融工具, 是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资金融通方式。当企业需要贷款购买设备时, 由租赁公司提供资金, 企业分期偿还购买设备的资金以及相应的利息 (租金) , 租金全部还清后, 企业再以很少的名义价格购买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它将融资和贸易结合起来, 用融物的手段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期限长、不变更租赁资产的所有权、租赁合同比较稳定等特点, 较之于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更适合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项目融资需要。

4.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制定合理的负债计划。

经营管理者要树立新的融资理念, 努力提高企业素质, 在竞争中提高自身融资能力。高科技中小企业要树立竞争意识,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 面向市场, 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 增强竞争力。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 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加强内部控制, 注重基础管理, 依照法规进行自我规范约束, 树立诚信守法的意识。

我国企业中存在很多财务制度不完善, 财务报告真实性低, 其根源还是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只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才能实现企业治理结构趋于合理。对于防范支付性融资风险来说, 当务之急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 建立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的企业治理结构。

5. 建立完善的风险体系。

(1)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之后, 因为资本供求的变化、利率水平的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获利能力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免的。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正确认识风险, 有效应对风险。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 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 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 (2) 提高风险价值观念; (3) 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 (4)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 必要的风险转移。当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总和可能会超过企业财务负担能力情况下, 通常的做法是转移风险。现阶段各商业保险公司应针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市场的不确定性, 一是增加各项投入进行保险, 以分散、减少、减低、防范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的融资风险;二是对金融部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实行贷款保险, 分散银行贷款的风险, 充分调动金融部门支持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高科技中小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融资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制订结合实际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融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控制投资风险。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把风险降到最低点。并且还应建立风险自动预警体系, 对事态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 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 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

参考文献

[1].陶红.谈我国高科技中小企业筹资[J]

[2].苏泓.中小企业融资初探[J].财经界, 2007 (7)

[3].秦晓平, 李殿阳.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新金融, 2007 (10)

[4].陈华, 徐莉.高科技创业型企业融资扶植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 2007 (9)

[5].冯日欣.企业融资风险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3 (3)

[6].王营丽.浅论现代企业融资风险[J].企业技术进步, 2006 (7)

[7].陈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7 (3)

上一篇:农村小学复式教学方法下一篇:修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