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课程设计任务书

2024-10-24

vc课程设计任务书(精选10篇)

vc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

VC++ 课程设计指导书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电子信息系

2011年9月

《计算机程序设计(vc++)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课程设计教学和任务

《计算机程序设计(vc++)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实践课程。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程序设计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vc++)基本语法,基本算法的理解,加深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解与应用,并使学生养成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良好风格,以及一定的程序组织能力,掌握基本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实际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程序设计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二. 课程设计要求与内容

1.本课程设计要求

(1)学生必须完成本指导书中所有的小综合设计题,并且完成大综合设计题中的任意一题(具体题目由任课教师指定)。要求:对主要变量及函数要加注释,以说明其功能。

(2)每个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篇。(报告格式见附录)2.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小综合设计题和大综合设计题。

====================================== 附:课程设计报告格式一、二、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内容

1、小综合题

2、大综合题

三、课程设计体会及建议

小综合设计题

1.二维数组的操作运算

定义一个n×n的二维数组a,将该二维数组中周边元素的值全部置为2,其他元素全部置为0。

例如: 当n为8时生成并输出的矩阵为: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定义类MAT,具体要求如下:

(1)私有数据成员

int n;二维数组的阶数

int *p;将二维数组以一维数组方式存储,p是起始指针。

(2)公有成员函数

MAT(int n1);初始化n,并动态申请数组空间,令p指向该空间。

void create();给数组赋值。

void print();按矩阵方式输出二维数组。

~ MAT();析构函数,释放动态数组空间。

(3)在主函数中完成对该类的测试。键盘输入二维数组的阶数n(如8或6),定义一个MAT类的对象m,用n初始化m,按要求生成并输出数组的值。

2.链表

建立一条无序链表,结点名为node,用一个函数实现将这条链表构成一条新的逆序链表,即将链表头当链表尾,链表尾当链表头。输出这两条链表上各个节点的值。

3.字符串处理

将字符串中指定的英语单词(字母子串)进行单数变复数的处理,单词之间用非字母分隔。为了简化编程,将单词的单数变复数的规则是:直接在单词后加s。例如单词student的复数为students。例如,有下列字符串:

We are student, you are student, too.指定单词student,将字符串中所有的student修改为students。处理后的字符串为:

We are students, you are students, too.试建立一个类Modistr,完成以上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私有数据成员

char *str;存放指定的字符串;

(2)公有成员函数

Modistr(char *s);构造函数,动态申请字符串空间,用s所指向的串初

始化str;

void print();输出字符串str;

void modify(char *wordp);将wordp所指向的单词转换为复数。

~Modistr();析构函数

(3)在主函数中完成对该类的测试。定义类Modistr的对象mys,用字符串“We are student, you are student, too.”初始化mys,调用函数modify(char *)完成将单词“student”单数变复数的处理。

输出变换前和变换后的字符串。

提示:判断一个字符ch是否为字母,可用系统库函数isalpha(ch)。该函数的功能是:若ch是字母,返回真,否则返回假。使用该函数必须包含头文件ctype.h。

4.素数问题

建立一个类PRIME,求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素数(质数)。具体要求如下:

(1)私有数据成员

int data[200];依次存放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素数。

int min,max;存放待求素数的数值范围的下限和上限。

int num;存放min与max之间的素数个数。

(2)公有成员函数

构造函数PRIME(int n1, int n2);用n1和n2初始化待求素数的范围 min、max及num(值为0)。

void process();求指定范围内的所有素数,把它们存放在数组data中。求素数的算法必须是:首先将min与max之间的所有奇数依次放入数组data中,然后依次判断data中的每一个元素是否为素数。

若不是素数,则将其值赋为0。最后,数组data中不为0的元素均为素数。将不为0的元素值集中连续存放到数组的前面,同时统计素数个数。

void print();输出求出的所有素数,同时输出素数个数。

(3)在主程序中对该类进行测试。

定义一个PRIME类的对象test,并用待求素数范围min =10, max=200初始化test。通过test调用成员函数求出10至200之间的所有素数,并输出结果。[提示] 素数的定义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正整数”,素数也称为质数。

5.信号系统问题

定义一个类为形状,由它公有派生出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利用虚函数的多态性形式完成计算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具体要求如下:(1)基类: shape 保护数据成员:double a,b;

公有构造函数:shape(double,double); 公有纯虚函数:double volume();(2)派生类

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类名分别为cube,sphere,cylinder, 各派生类均需要定义公有的构造函数以及求体积的虚函数double volume()。(3)派生类为球体时,a为半径,b为0。

派生类为正方体时,a表示边长,b为0。

派生类为圆柱体时,a为圆柱体的边长,b为圆柱体的高。

(4)设计一个完整的程序,分别计算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并输出结果。

测试数据如下:

形状类指针变量:p、球体对象:C(0.8)、正方体对象:S(3.2)和圆柱体类对象:R(4.1,5)。用指针p分别指向派生类对象。

输出结果为:

球体的体积是2.14357

正方体的体积是32.768

长方体的体积是263.917 提示:球体的体积公式=4/3*π*半径*半径*半径(其中π取常数3.14)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6.求两个日期之间相差的天数。

设计一个日期类Date,包括日期的年份、月份和日号,编写一个友元函数,求两个日期之间相差的天数。具体要求如下:(1)私有数据成员

int year, month, day;

(2)公有成员函数

Date(int y,int m,int d);//构造函数,初始化日期。void disp();//输出日期。

friend int count day(Date &d,int);// 使用二维数组存放各月天数,第一行对应非闰年,第二行对应闰年。

friend int leap(int year);

//判断是否闰年,是返回1,否则返回0。friend int subs(Date &d1,Date &d2);

//求两个日期之间相差的天数。

(3)在主函数中完成对该类测试,定义两个对象d1(2000,1,1)和d2(2002,10,1),调用subs函数。程序正确的运行结果是: 2000.1.1与2002.10.1之间有1002天

7.身份证。

已知旧身份证号码共15位,其中第7~12位是以2位年份+2位月份+两位日期组成,而新身份证号码共18位,其中第7~14位是以4位年份+2位月份+两位日期组成。试定义一个类ID,根据居民的出生日期检查其身份证号是否正确。

具体要求如下: 1)私有成员:

char s[19] : 存放身份证号。

int yy, mm, dd : 分别存放居民出生日期的年(4位)、月(10~12月两位,其余1 位)、日(两位)。

2)公有成员:

ID(char str[]):构造函数。

int val(char *p): 将数字字符串p转换为相应的十进制数,如“123”转换为数值123,“08”转换为数值8;

int fun(): 根据出生日期检验身份证号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函数值为1,否则为0。

必须使用如下算法:先分别取出身份证中的表示年份、月份、日期的子字符串,然后利用上述int val(char *p)函数转换为数值,再与出生日期的相应成员数据比较。

void print(): 输出所有成员数据。

3)在主函数中输入两个身份证号(一个18位:***910,另一个15位***),分别用这两个身份证号生成类ID的对象,在主函数中通过成员函数fun确定身份证号是否正确并输出相应的信息(身份证号、出生日期、检验结果)。

8.9×9乘法口诀表。

定义一个类MUL,生成如下的9×9乘法口诀表,要求口诀表存储在动态数组中,并输出到屏幕上。运行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具体要求如下:(1)私有数据成员

nt(*a)[9];a是一个行指针变量,其指向的数组空间是动态生成的,用于存放口诀表。口诀表存放在二维数组的左下三角形中。

(2)公有成员函数

MUL();构造函数,动态生成数组空间。void process();生成乘法口诀表。void print();输出乘法口诀表。

~MUL();析构函数,释放动态数组空间。

(3)在主函数中完成对该类的测试。定义一个MUL类的对象a,通过a调用成员函数求出并输出乘法口诀表。

9.字符串分类。

输入一个字符串,串内有数字和非数字字符。

例如:

ABC2345

345rrf678

jfkld945

将其中连续的数字作为一个整数,依次存放到另一个整型数组b中。如对于上面的输入,将2345存放到b[0]、345放入b[1]………

统计出字符串中的整数个数,并输出这些整数。要求:

(1)在主函数中完成输入和输出工作。

(2)设计一个函数,把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整数的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并完成从字符串中依次提取出整数的工作。

10.数组元素排序

将含有12个元素的数组作如下处理:先将所有数据按其在数组中的次序分成4等分,然后以每一组数据为单位按其平均值从小到大排序。例如,原数组为:{5,6,7,1,2,3,7,8,9,2,3,5 }处理后的数组为:{1,2,3,2,3,5,5,6,7,7,8,9}试定义一个类DATA完成上述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1)私有数据成员int a[12], b[12];数组a用以存放原始数据,数组b用以存放处理后的数据。

(2)公有成员函数DATA(int x[], int n);构造函数。用参数x初始化a,将b的所有元素初始化为0,n为数组x的元素个数。

void convert(int x[4][3]);将a中的数据进行分组,并转换为二维数组x,其中每一组依次为数组x的一行。

void sort();按每组的平均值实现分段排序,并将排序后的数据存放到数据成员b中。

算法要求:利用函数convert()将a转换为二维数组,再求二维数组每一行的平均值,然后根据该平均值从小到大对该二维数组进行行排序,并将结果按题意转换为一维数组存放到b中。

void print();输出a和b的所有元素。

(3)在主函数中利用给定的数组生成类DATA的对象test,并对该类进行测试。假设给定数组为{5, 6, 7, 1, 2, 3, 7, 8, 9, 2, 3, 5}。输入/输出示例:

处理前的数组:5 6 7 1 2 3 7 8 9 2 3 5

处理后的数组:1 2 3 2 3 5 5 6 7 7 8 9

大综合设计题

设计题目一: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系统

每个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学号、性别、和学生的成绩信息 如:英语、数学、程序设计及体育成绩等各门课的成绩,要求程序能自动增加一门或是几门课的成绩,同时可以删除课程。

从键盘输入数据,然后,完成如下处理:

1.对学生姓名或学号进行查询,显示其信息,求出其总成绩、平均成绩、平均基点,并且显不在全班的学成绩排名。2.对所有学生,按班级计算平均。

设计题目二:通讯录管理系统

1.系统概要

该系统的功能是实现通讯录管理。2.基本功能要求

(1)输入姓名、单位、电话号码(2)显示上述内容(3)按姓名查找后显示(4)删除有关记录(5)增加记录

(6)保存修改后的文件(7)显示修改后的文件

3.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学生完成)4.完整的源程序代码。(学生设计完成)

设计题目三:小型特殊计算器

1.系统概要

本程序的功能是实现一个特殊的计算器,可以实现复数、有理数、矩阵和集合的特殊计算。程序可以实现复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可以实现矩阵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也可以实现集合的求交集、并集、子集的运算。注:可任选两种运算。

2.基本功能要求

(1)功能选择可以用菜单来实现 例如:请选择您的计算内容: 1.复数计算 2.有理数计算 3.矩阵计算 4.集合计算 0.退出

用户通过输入不同的数字进入不同的菜单。次级菜单主要显示本程序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以及集合的求交集、求并集、求子集。(2)运行时给出明确的提示信息。

比如,输入一个什么类型的数据。根据用户的输入计算输出结果。由于数据类型比较多,可以一次输入第一个复数的实部,第一个复数的虚部,再输入第二个复数的实部、虚部。矩阵运算需要先输入矩阵的行数和列数,然后依次输出矩阵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等等,依次类推。有理数运算需要一次输入有理数的分子、分母。集合运算需要输入集合的元素个数,然后依次输入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

3.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学生完成)4.完整的源程序代码。(学生设计完成)

设计题目四:选修课小系统

1.系统概要

通过这一款选修课小系统,学生可以登入学生端进行选课及其他的操作,管理者通过登入管理端可以进行对选修课系统的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在学生端主要设置了3个基本功能:学生选课、学生情况、选课情况等;在管理端主要设置了9个基本功能:增加/删除学生、增加/删除课程、更改学分、填写成绩、学生情况、选课情况、保存数据等。这些功能基本上能满足选课的基本要求。此程序可以初步体现课程设计的目标。2.基本功能要求

用VC++编写一个界面美观流畅学生选课系统。学生有名字,学生最多可学五门课程,学生实际学的门数,可以给定学生的名字,可以得到学生的名字,可以得到学生给定课程的成绩,可以得到学生所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可以给学生增加一门课(同时在该课程中增加一个学生)。课程最多有30个学生,课程有实际学生

数,课程有实际学生名单,课程有学分数,课程有每个学生成绩,课程可以得到学分数,课程可以设置学分数,课程可以得到班平均成绩,课程可以得到某个学生成绩。

3.各功能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学生完成)4.完整的源程序代码。(学生设计完成)

设计题目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系统上采用VC++为开发环境,这个编译器功能完善,使用方便。课程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修改和管理。

系统功能要求:(1)界面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 ************************************ ** 1--输入数据 ** ** 2-查询成绩 ** ** 3--修改成绩 ** ** 4--输出所有学生成绩 ** ** 5--统计及格和优秀人数 ** ** 6--退出系统 ** *************************************(2)功能

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输入学生姓名、成绩,学号自动生成,并可以对学生的成绩按学号和姓名进行查询。该系统具有存贮学生数据,按学号、姓名查询,按需要修改学生成绩,列出学生成绩和统计功能。

vc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2

1VC++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现状:课时少、内容多

VC++ 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从知识体系来讲, 包括面向象机制的学习、Windows编程思想的学习和MFC的庞大类库的学习这三个部分的内容[2]。我校安排的课时如下:面向对象内容的学习安排了48个课时, 其中36个理论课时和12个实践课时;Windows编程和MFC类库学习共安排了48个学时, 其中36节理论课和12节实践课。Visual C++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软件系统, 由于Windows编程的困难和MFC类库功能的庞大, 加上应用程序向导生成的程序框架结构的复杂性[3], VC++的学习比其他开发工具都要困难。根据目前的课时安排可以看出, 实践课的课时非常少。而VC++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如何在这么短的学时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1.2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长期以来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 VC++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在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和辅导,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 在实验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上机实例, 学生根据设计的步骤来进行实验, 使得学生虽然可以完成上机任务, 虽然例题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但学生只是被动的根据实验步骤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在此过程中缺乏思考, 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VC++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结合VC++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我们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有效的改革方法。

2.1改革教学大纲, 重新修订三纲两书2.1改革教学大纲, 重新修订三纲两书

在三纲两书修订的过程中, 对课时的安排做了调整, 将第二部分内容由48学时改为24学时, 虽然课时减少但全部改为实践课, 学生能够达到边学习边实践,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后立刻完成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要和学生与机房的实际情况, 将学习的VC++的版本由VC++6.0提高到VC++2008。

2.2教学过程的改革

1) 采用新的教学仪器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教学是采用多媒体实现的, 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在提高教学效果, 但由于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 对于VC++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内容全部放在机房采用“电子教室”的软件完成, 将教师的教学内容实时发布到每一位学生的学生机上, 学生可以实时的观看和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可在学习后立刻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从实际的教学来看,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中, 在讲到知识的重难点时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注意增强师生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通过互相问答、小组讨论、自我总结等多种方法促进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提出各种疑问, 并针对他们的提问教师要进行仔细的思考和分析, 并给予及时的反馈。用更好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从而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实践环节的改革

由于VC++是上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并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 将本课程的实验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师所教内容的重复, 侧重于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是提升内容,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手技巧后, 根据课程实验大纲的安排, 我们精心设计了另外一部分的课程实验, 这类实验是对前一部分内容的深化, 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要求通过这部分实验使学生对面向对象编程思想、VC++中的各种编程工具和控件有直观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是延伸内容, 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 课堂上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实践,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课下完成的。

在实践过程中, 采用的方法是分组完成相应上机任务, 每个小组包括3-5人, 每个人做不同的内容, 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考核时采用的是个人考核的方式, 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本小组上机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自己在本小组内做的工作进行答辩。

2.3考核方式的改革

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也做了较大的改革,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 传统的试卷考核无法充分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抛弃了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 改为上机考核, 要求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上机任务, 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 指导老师给出相应的成绩, 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情况的能力。

3总结

V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 我们也可以看到, 学生学习编程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很多同学乐于进行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我们也发现, 有些同学在该课程与其他所学课程的结合上仍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如数据库课程的相关操作, 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重点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兰义华.“V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 2012 (9) :70-71.

[2]孙鑫, 余安萍.Visual C++深入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vc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3

【摘要】VC++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本科留学生入学后第一门计算机类基础课,其重要性和挑战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我校留学生的特点,总结了针对授课对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材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VC++程序设计 留学生 全英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44-02

一、引言

教育国际化对提高我国教育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计划从短期项目、研究生项目扩展至全日制本科项目,招生专业的覆盖面也更为广泛。目前,南京理工大学在校长期留学生达800余名,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总体规模在江苏省高校中位居前列。其中本科生近500人,就读于10个本科专业。

笔者承担了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V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在分析我校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课程建设方面的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二、我校留学生特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面向留学生的课程不同于面向国内学生的全英文课程,必须首先了解授课对象的特点,否则将造成“水土不服”的后果。

1.教育背景与基础

我校全日制本科留学生的招生已达一定规模,留学生的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鉴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地位,以及我校教育国际化所处的特定阶段,留学生入学时的受教育水平仍低于国内本科生。其中也不乏十分优秀的少部分学生,进而导致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较大差异。部分学生来自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从未接触过电脑,对计算机类课程、尤其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

当教学班规模较大时,上述教育基础的差异会令教学进度难以控制。因此,将会考虑逐步采用分小班或快慢班的方式实施教学,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学习习惯

留学生比较崇尚自由,学习习惯差异较大。与国内学生相比,留学生在上课出勤率、课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整体表现相差较大,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上课与上机实验的出勤率经常不足50%,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的情况更为严重。另一方面,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会经常与任课教师交流,完成作业以外的课后习题,甚至要求参与科研项目。

日常教学管理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但这依靠任课教师一己之力无法实现,必须由留学生管理部分从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加大管理人员的投入、增强管理条例的执行力度等方面着手,逐步在留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3.语言能力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不具备阅读专业书籍的能力。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来自英语为官方语言之一或通用英语国家的学生,一般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但也有较重的口音。而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在理解英文授课内容、阅读专业书籍、与教师沟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进行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对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的教学活动时,语言将成为难克服障碍。因此,一方面可在招生选拔时逐步提高英语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在入学后视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英文强化课程。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

程序设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本课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和改革:

1.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

本课程作为攻读非计算机类工科专业本科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学位基础课,旨在令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基本语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程序思维,为后续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共5个学分,分两学期授课。第一个学期完成4个学分的课上讲授与上机,第二个学期进行1个学分的课程设计。学生来自于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工程等六个专业。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1)C++语言基础理论,即向学生传授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函数的定义、向量与数组、指针等。(2)C++程序设计方法,主要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设置为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类的设计与使用。(3)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

关于理论课教材,首选国内引进的原版书籍,因其具有价格低、订购时间短等优势。但多数引进的程序设计类原版书都是面向广大程序员的经典书籍。《C++:How to program》是为数不多的适合初学者的书籍,但国内引进的第六版印刷错误较多。最终,本课程选用了国外原版教材《The Big C++》。该书的内容涵盖了基础知识和一些高级主题,适于初学者入门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叙述详尽透彻、重点突出,对编程风格、效率、常见错误等内容都有提示,课后思考题和编程题十分丰富,是一本容易阅读的好教材。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上机实验和课外答疑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课上的理论讲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总结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引导本节课新内容、CAI课件与板书和现场编程操作的综合演示、课上交互、小结与自测、作业等环节,使知识的传授形成一个闭环反馈过程。教学手段上,利用CAI课件的生动形象与板书的重点突出与全局把控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并配合现场的编程与调试,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产生直观的感受。此外,近3年来该课程的学生人数均在70人以上,课上需适当合理的安排问答交互环节,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上机实验不仅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更是教师发现问题,答疑解惑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有效沟通和现场程序讲解、演示,能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教育声誉;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学生反映的难点和容易混淆、出错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给予适当的提示。

(3)课外答疑是理论课与上机实验的有效补充,建立及时解答学生问题的渠道十分重要。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每周设定2个时间段,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此外,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本课程的讨论组,形成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的纽带。

3.实验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本校或本专业的实验教学环境都有密切关系,不能照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实验教材由以下内容组成:

(1)程序开发环境:详述了VC++6.0 在Windows XP、Windows 7.0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下的安装、设置与调试运行方法,以及VS2015、Develop C++等其他常用的编译器的使用,以便学生在我校教室、机房及自备的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学习和实践。

(2)实验课程按教学章节划分,包括:基本数据类型、控制流、函数、类与对象、向量与数组、指针等六个实验和四个综合程序设计。其中,每个实验包括程序阅读、改错、编程等一系列题目。将适当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使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分别约占30%和70%。

四、结束语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 篇4

1、目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课程过程中,结合各章节的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理论,总共用10个课时完成课程设计。在基本实验完成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用C或C++语言描述及上机调试,实现一个小编译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产生,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重要子程序,其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功能必须完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受到软件设计等开发过程的全面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符号表

确定符号表的组织方式,一般应包括名字栏和信息栏,其中名字栏作为关键字。要考虑能够存储有关名字的信息,并可以高效地完成如下操作:

a.查找:根据给定的名字,在符号表中查找其信息。如果该名字在符号表中不存在,则将其加入到符号表中,否则返回指向该名字的指针;

b.删除:从符号表中删除给定名字的表项。

(2)设计词法分析器

设计各单词的状态转换图,并为不同的单词设计种别码。将词法分析器设计成供语法分析器调用的子程序。功能包括:

a.具备预处理功能。将不翻译的注释等符号先滤掉,只保留要翻译的符号串,即要求设计一个供词法分析调用的预处理子程序;

b.能够拼出语言中的各个单词;

c.将拼出的标识符填入符号表;

d.返回(种别码,属性值)。

(3)语法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

要求用预测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法、SLR分析法(几种方法任选),实现对表达式、各种说明语句、控制语句进行语法分析。

若语法正确,则用语法制导翻译法进行语义翻译:对说明语句,要求将说明的各符号记录到相应符号表中;对可执行语句,应产生出四元式中间代码并填写到三地址码表中;

若语法错误,要求指出出错性质和出错位置(行号)。出错处理应设计成一个出错处理子程序。

(4)优化器

a.局部优化:设计出划分基本块的算法,在每一个基本块中实现:合并已知量、删除多余运算和删除无用赋值三种局部优化。设计构造基本块的DAG图的算法,以及将DAG图还原实现基本块的优化的算法。

b.循环优化:只做一重循环优化,完成代码外提,强度削弱和删除归纳变量等三种优化。要求实现while循环和for循环语句的优化。

(5)目标代码生成器

能完成指定寄存器个数的情况下将一中间代码程序段翻译成汇编语言目标代码(汇编指令应包括加、减、乘、除),要求指令条数最少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寄存器,尽量少访问内存,这样才能做到运行效率高。

3、样本语言

样本语言为C-语言(见附录),其中基本的语句要求必须实现,其余部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现。

4、要求

各函数和过程应有框图描述,有功能说明,有入口和出口参数说明。

5、参考资料

《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陈火旺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编译原理》,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译原理》,Alfred V.Aho等,李建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察方式

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要求输入一小段完整的C-语言源程序,输出各编译阶段的运行结果。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上机运行,展示运行效果。

7、作业提交

住宅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5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欲在某郊区开发一块地做商品住宅小区;公司初步设想如下:

设计方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户型平面,并通过户型的组合规划设计将地块充分利用起来。本次住宅设计考虑为多层住宅或是小高层。

一、具体方案设计内容:

1、停车场、停车库(停车位要满足总住户数的1/3以上);

2、物业管理、会所;

3、户型设计

面积:70~150平米,(顶层可扩大面积做复式住宅);

户型内含房:两房两厅~四房两厅;

餐厅

客厅

厨房

卫生间

卧室

书房

门厅(玄关)

入户花园、阳台

储藏

各房间面积随户型进行调整,但应满足房间的基本使用要求。

二、最终提交的设计成果;统一为三号图纸。

(手绘和计算机绘图均可,鼓励手绘;鼓励彩色渲染)

图纸内容:

封面

设计说明(设计构想、本次设计/本方案的出色点、其他补充说明)

总平面1:500,底层平面、中间层平面、屋顶层平面;1:100(其他中间平面有变化处)

建筑单体立面1:100

建筑单体剖面1:100

建筑详图,楼梯大样、墙身大样、其他;1:50以上

模型一个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6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办公楼

二、设计资料 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概述:拟建场地东高西低,场地绝对标高317.5m—320.3m之间.(2)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于标高为309m,经对地下水质分析表明,地下水对一般建筑材料无侵蚀作作.(3)土层情况: 地质勘探报告指出:1)在场地勘探深度内,第一层土为素土,1号井为0.5m,3号井为1.2m;第二层为黄土Q3黄色—黄褐色,湿—稍湿,可塑—硬型状态,针对孔隙发育,不具有湿隙性,厚度约为3m左右,第三层为古土壤(Q3),呈褐黄—褐红色,块状结构,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含有钙质结核,开挖井时未穿透,厚度在3m以上。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从略。3)该场地土不具不湿陷性。4)各层土承载力标准值建议采用如下值。

黄土fk=150Kpa Ⅱ

古土壤fk=170Kpa 不考虑土的液化。

2、气象条件

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西北风,基本风压W0=0.4KN/;基本雪压S0=0.3KN/

3、地震设计防烈度:6度

材料供应,施工能力均可保证。

5、建筑设计要求

(1)该工程建筑面积控制在此2000m2以内。四层。

(2)教室开间为3.0m,进深为6.6m,三个小开间形成一个教室;办公室的一侧,开间3.0—3.3m.进深5.4m,室内外高差0.45m,室内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20.8m.每层设6个小教室,其余这办公室,详见图。

(3)材料作法:

① 门厅、走廊、实验室均采用水磨石地面,其它各房间均采用水泥地面。② 屋面作法,见剖面图。

③ 内墙面采用20mm厚。顶棚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踢脚线高120mm高,采用水泥砂浆粉刷25厚。墙面用107白色涂料喷白。④ 外墙面采用25mm厚中八厘白石子水刷石墙面。

⑤ 窗采用钢窗。B×h=1800×2400mm;门采用900×2700的木门。

三、设计任务

1、建筑设计

学生可利用建筑学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不受上述建筑平、立、剖面及材料作法的限制,按学校及办公室设计的基本要求,自行设计平、立、剖面及材料作法设计。但应当受建筑场地及总面积要求的控制。

2、结构设计(1)、墙体布置:结合建筑设计或已给定的平面,进行墙体布置,确定采用的承重方案,初拟各墙厚度。

(2)进行圈梁、构造柱的布置。(3)进行结构平面布置。(4)选择(屋)面板。

(5)墙体的强度验算。钢筋混凝土大梁截面采用,伸入墙内大于240mm,底层外墙厚370mm,二层以上及内墙均采用240mm墙体。梁下设240×370mm内壁柱,墙采用双面抹灰。砖用MU10;砂浆:

一、二层用M5混合砂浆,三、四层用M2.5砂浆砌墙.(6)过梁设计.3、绘制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1)平面图(2)立面图(3)剖面图

(4)卫生间(厕所)详图

vc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7

从上世纪以来, 中职教育经历了最初的繁荣, 又经历了逐渐的衰落, 如今, 随着国家产业的调整又迎来了另一个春天。2004年, 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 国家教委提出了今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中职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 但道路是曲折的。不可否认的是, 中职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改革是唯一出路, 而课程改革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传统的课程在设计时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 讲究知识的完整性, 技能的培养很零散, 它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非常明显。中职学生大多以前学习成绩不好, 知识基础不牢固, 喜欢动手, 不喜欢动脑, 对于这类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并不适应。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将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到课程中, 注重技能的培养, 让知识为技能服务, 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定义

任务引领型课程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 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是指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和学习过程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 不讲究知识的完整性, 而是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来选择需要的知识。

3设计

3.1确定人才需求岗位群

成立调研工作小组,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现场考察、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 对行业、企业、毕业生进行调研, 了解本行业对中职学生的人才需求以及岗位分布情况, 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2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了解本行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分布情况之后, 就是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这是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核心步骤, 对课程建设意义重大。

进行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首先要在人才需求岗位群中邀请10位以上实践专家参与, 另外还要邀请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主持这个会议。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针对的是中职课程设计, 所以邀请的最好是中职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实践专家。另外, 由于主持人是整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的核心, 所以经验必须要丰富, 否则可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分析会进行之后, 要根据分析的结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报告》。

3.3制定课程标准

接下来, 是制定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时, 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 确定课程目标, 设计课程内容。

在设置课程目标时, 要以职业能力为依据, 制定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 技能目标是核心, 知识目标和态度目标围绕技能目标设定。

设计课程内容时,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按工作流程设计学习过程。例如, 我校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课程标准时, 将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这个任务按工作流程分解为需求分析、网络规划、选购布线材料和硬件设备、布线施工、安装设备、配置设备、网络维护七部分。

3.4编写教材

制定课程标准之后, 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材, 若市场上没有, 则要自己编写, 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将课程的目标任务具体化, 教材化, 需要注意的是, 仍然以技能的掌握为中心, 围绕技能选择相关的知识。具体操作时, 可以将企业的项目引入教材。例如, 我校编写《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教材时, 引入了企业中一个网吧组建的案例, 用这个案例编写整本教材的内容。

3.5建设实训室

实训室的建设是保障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 因此, 它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建设实训室时, 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任务引领型课程注重操作技能, 但也需要知识的学习, 所以可以将实训室设计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我校在设计《小型网络搭建与维护》实训室时, 是将一间大房间划分为讨论区和操作区, 其中操作区只做基础装修。学生在上课时将操作区建设成一个小网吧, 在建设过程中掌握技能和知识。

3.6课程实施

这种课程的实施围绕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成果、拓展提高五个环节来进行。

1) 提出任务。

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 以确定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再确定工作任务。

2) 分析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将任务一步一步分解成多个小任务,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小任务的过程中拥有成就感。

3) 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之前, 教师要使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储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生完成任务时, 应根据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4) 评价成果。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 使用适当的方法对成果进行评价, 并且对学生进行激励。

5) 拓展提高。

可以将拓展任务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 这种任务可以多样化, 可以是动手完成一个作品, 也可以是做一项调研, 还可以是自学一些知识。

4特点

1) 按照工作岗位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要求, 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

2) 在课程标准设计上,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课程结构体系, 设计教学活动, 体现了职教特色。以工作任务为主线, 按工作流程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 培养态度, 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3) 在教材编写上以任务为引领, 以活动为载体, 在信息呈现方式上以技能为主线, 紧紧围绕任务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让知识围绕技能转, 打破传统课程设计中技能围绕知识转的局面。

4) 在实训环境设计上, 摒弃以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方式,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理实一体化实训室。

5) 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过完成工作任务,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获得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6) 根据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 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对接终身教育组织教学内容, 体现现代职教理念。

摘要:传统课程在设计时往往以知识的掌握为中心, 技能的培养很零散, 中职学生乐于动手, 不乐于动脑的特点决定了这种课程的教学效果有限。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到课程中, 往往注重技能的培养, 让知识为技能服务, 符合中职生的行为特点。本文对于如何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型课程进行探索。

vc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8

《电子产品制作》是电气、电子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与制作、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等知识;具备电子产品的硬件线路设计、焊接、调试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使用仪器仪表的能力、数据与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所在学院也开设了该门课程,原来的教学方案是先学习相关电子电路知识,介绍使用的设备,设计了几个实验,让学生完成几个实验的焊接、调试。在目前全国均在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过程中,笔者通过设计一个整体项目,分模块实施,让学生按照一个项目的模式来学习。在具体教学中,分拆了一个个任务,采用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这里采用了“多功能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为项目总目标。

一、整体设计思路

以综合实训多功能项目数字钟为任务引领,将项目分成6个模块,每个模块都以实训内容带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前期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将综合实训项目分成6个模块来实施,分别进行制作、调试、测试,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训项目中,使学生在实训中感悟理论。6个模块分别包括:振荡器电路、分频器电路、分秒计数器电路、小时计数器电路、显示译码电路、校时电路。6个模块分别调试完成后,就要采用积零为整的方式,将6种模块合在一起,完成数字钟主体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最后设计并组装一个多功能数字钟电子产品。

二、材料工具准备

预计用到的集成电路包括:(1)74LS48:BCD—7段译码驱动器,用来驱动共阴极的数码管显示器;(2)74LS74:双D触发器;(3)74LS191:单时钟4位同步加/减可逆计数器,是BCD码十进制计数器;(4)74LS92:二—六—十二进制计数器异步计数器;(5)74LS90:二—五—十进制计数器异步计数器;(6)555:集成定时器,因内部有三个5千欧电阻而得名;(7)BS202:7段发光共阴数码管,每段的驱动电流最大为15mA。

其他常用的电阻、二极管、三极管若干。

主要工具设备有示波器、万用表、数字实验台和直流稳压电源等电子仪器设备。

三、项目实施要点

首先是检查各元件。电阻、电容、各集成芯片,检查各逻辑功能。在插接安装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1)集成电路的插接应认清方向,不要倒插,所有集成电路的插入方向要保持一致,注意引脚不要弯曲;(2)元器件的位置要根据电路的各部分功能确定元器件在PCB板上的位置,相互有影响或产生干扰的元器件应尽可能分开或屏蔽,输入级与输出级之间要尽量安排远一些;(3)连接用的导线要紧贴电路板,避免接触不良,连线不允许跨接在集成电路器件上,一般从集成电路器件周围通过,尽量做到横平竖直,导线就尽可能短一些,避免交织混杂在一起;(4)接地的处理,线路组装时,电路之间要共地。

其次是调试。要对照电路图检查电路元器件连接是否正确,器件引脚、二极管方向、电容极性、电源线、地线是否接对,焊接是否牢固。要按功能模块分别调试,步骤可分为:(1)首先调整振荡电路部分,以为其他电路提供标准的时钟脉冲信号;(2)然后调整控制电路的分频器;(3)调整信号处理电路、计数、译码、显示;(4)调整按时电路。

最后是产品组装。主体电路安装调试完成后,将其放置在一个外壳盒里,在此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这个外壳盒并将其组装好,最终完成一个DIY数字钟电子产品。

四、技能考核方案

直接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在每个模块设置考核环节,占50%,最后整体设备制作及答辩占50%。其中,模块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元件的检查与选择;(2)按照给出的线路正确接线;(3)电路的调试,主要考核主要工具设备(如示波器、万用表、数字实验台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4)电路测试,主要检查模块功能是否满足要求;(5)简述电路的工作原理,考核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每个任务模块按ABC等级评定,A是指能高质、高效地完成此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并能解决遇到的特殊问题;B指能按时完成此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 C指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此能力目标的全部内容。

五、教学过程

采用任务引领型方法进行分模块教学,每个模块的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出任务或设计任务。一般来说,工作任务有这样几个特性:目标性、情境性、探究性、综合性、可操作性。(2)分解任务。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程模块中的任务一步一步进行分解,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3)实施任务操作。在对任务进行单个分解之后,老师要和学生一起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实践知识的探讨,这些知识需要很多,够用就行,为完成任务奠定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4)成果评价。评价可以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也可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目的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学生互动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评等。(5)拓展、提高与延伸。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走向生产、生活的实际,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来深化课堂教学,如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采集相关信息用于下一个任务等。

数电课程设计任务书(电气) 篇9

数电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院系:机电工程系

2011年10月

一、实习目的本实习课为理、工科部分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生在修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之后,通过电子实习,使学生建立起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概念和工程意识,培养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思维、引向工程应用和创新打下基础。电子实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电子实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规格、性能及选用方法;掌握锡焊技术,熟悉电子设备的安装工艺和电子产品的制作等;通过电子实习还应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技术,具备选择和使用常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电子电路检测技术。

二、实习要求

1、学习电子工艺知识,识别与检测元器件,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规格、性能和选用。

2、掌握锡焊技术,了解电子设备的安装接线工艺和电子产品的制作。

3、熟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集成稳压电源、常用集成门电路、集成译码器、数据选择器、集成触发器、数模转换器、锁存器、显示电路等的功能及使用。

4、掌握电路的装配与焊接技术。

5、掌握电路的调试与检测技术。

6、验收时电子称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与测量效果。

三、实习材料及工具

1、电子称元器件

2、电子称焊接电路图及元器件清单

3、电烙铁、烙铁架

4、焊锡、松香

5、平口、花口螺丝刀,钳子

6、插排、万用表、示波器

7、焊接说明书

四、实习参阅资料

1、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2、参考资料《电子制作实训》

五、实习时间安排

周一上午:学习<<实习指导书>>,了解实习要求和基本内容,并进行分组,下发实习工具。周一下午至周二上午:学习电子工艺知识,掌握实习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识别与检测元器件。

周二下午至周四上午:学习手工焊接技术,掌握正确的手工焊接方法,进行电子称的焊接。周四下午至周五上午:对焊接好的电子称套件进行调试与检测。

周五下午:整理资料,撰写设计报告和设计说明书。

六、实习提交成果

1、实习日记

内容应完成以下内容: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电子焊接的工艺要求,焊接的方法和焊点质量的控制方法;内容记录可用文字描述,根据需要也可配上插图,网络图,但最终都必须将问题叙述清楚。日记要求班上实际记录,每天班后进行汇总。

2、实习报告

撰写格式包括以下内容:实习的目的、要求;实习内容,内容排列有条理性;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理论课学习中须注意加强的地方;实习的心得体会;实习结束语。

实习报告撰写内容依据实习工作日汇总内容,方式采用集中在校书写,并对本次实习进行总结。实习报告书写内容要思路清晰,问题描述准确到位,插图美观大方,字体工整、书面整洁,内容真实,不可相互照抄或直接抄写教材。

3、验收焊接、调试好的电子称套件

电子称应具有良好的产品性能与显示效果。

七、实习安全注意事项

1、工作场地布置条理,工具、元件、导线摆放整齐。仪表应妥善放置,避免摔坏。

2、触电会造成人身危险,故焊接前,应检查烙铁电源线绝缘情况,若有绝缘皮受损,及时处理。

3、焊接过程中要防止烫伤,不要随手甩锡。

4、工作中,若烙铁放置不当,将导致火灾的发生,故千万不要把烙铁放置在木板或桌子上。

5、离开工作场所时,应拔下电源插头,断开电源开关,清除桌面杂物。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10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在完成了《钢结构基本原理》和《建筑钢结构设计》两门主课相关内容的学习后,通过一座轻钢门式刚架结构的设计实践,全面掌握钢结构选型、柱网布置、荷载计算、结构分析、构件和节点设计、绘制钢结构施工图等专门知识,从而加深对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认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 熟悉钢结构设计规范、荷载规范、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程的相关条文; 2. 运用结构力学方法分析和求解结构; 3. 掌握钢结构设计的施工图表达方法; 4. 掌握计算书的书写格式和制图标准;

计算书应计算正确,条理清楚,书写端正;施工图纸绘制应选择适当的图幅和比例,线型和符号应规范准确,图纸目录和序号完整。

5. 按时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要求的全部工作。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内容

1.柱网及屋面结构布置(包括支撑体系布置); 2.门式刚架选型;

3.确定梁、柱截面形式,并初估截面尺寸; 4.梁、柱线刚度计算及梁、柱计算长度确定; 5.荷载取值和计算荷载计算;

6.用任一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各工况下的内力、柱顶水平位移及横梁挠度; 7.荷载组合和内力组合(不考虑抗震);

8.构件及连接节点(梁柱连接节点、屋面梁拼接节点)设计; 9.绘制施工图。

二、设计资料: 1.车间柱网布置: A.长度:90m

柱距分别为:a)6m b)7.5m c)9m B.跨度:a)15m b)18m c)21m d)24m e)27m f)30m C.檐高:a)6m b)8m 2.屋面坡度: 1:10 3.屋面材料: 单层彩板或夹芯板 4.墙面材料: 单层彩板或夹芯板 5.天沟: 彩板天沟或钢板天沟 6.荷载

Ⅰ.静载: a)无吊顶时 0.2kN/m2 b)有吊顶时 0.4kN/m2

c)有附加荷载: 0.5kN/m2(包括吊顶在内)

Ⅱ.活载: a)计算刚架时为0.3kN/m2,计算檩条时为0.5kN/m2 b)计算刚架时为0.48kN/m2, 计算檩条时为0.8kN/m2 Ⅲ.风载: 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B类,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

Ⅳ.雪载: 0.2kN/m2 7.材质:

8.控制指标: 柱顶水平位移:,横梁挠度:

三. 课程设计应完成的文件和图纸 1.结构设计计算书 2.设计图纸

a.结构平、立面布置图 b.结构详图 c.结构设计说明

参考资料

[1] 欧阳可庆.钢结构.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 沈祖炎、陈扬骥、陈以一.钢结构基本原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王肇民.建筑钢结构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6] 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7]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

[8]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2001)

[10] 上海市标准 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DBJ08-68-97)

上一篇:苏教版蛋白质教案下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