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楼小学循环使用教科书报废制度(共1篇)
丁楼小学循环使用教科书报废制度 篇1
进入21世纪,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增长期。着眼于我国资源人均占有率低的国情,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相对匮乏等诸种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今,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是中国未来发展必然的选择。教科书循环使用正是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尝试,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科书的重复使用,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推行。至今, 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虽国情不同, 但大都在循环使用教材方面积累了较为完善的实践经验, 并在教科书的所有权、产权、编印、出版、发行供应等环节有了成型的理论。
反观我国, 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主要处于实践摸索阶段, 教科书实行的是学生一次性购买、使用制度, 因而教科书大都转为一次性消费品。教科书循环使用缺乏政府的协调和干预, 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实践中大多只是采取部分试点、民间组织和个体呼吁等形式。很多实施环节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或整体效应。
(一) 我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发展历程
1. 相关政策观照
2004年教育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就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2005年,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从2005年起, 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2005年, 全国人大代表陈学希建议:节约型社会呼唤全国推广教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负担,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手段, 培养孩子们“节约、环保、诚信、责任”的观念和习惯。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也曾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案, 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推广教科书的循环使用。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加了“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条款。中央从2007年秋季开始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从2008年春季起, 中央财政进一步提高了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 农村小学生、中学生每人每年分别增加20元、40元, 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部分科目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
2. 实践在试点探索中发展
在我国, 河南省获嘉县冯庄镇尹寨小学教师王文胜堪称教科书循环使用实践第一人。自1997年开始, 在八年多呼吁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实践中, 他奔走于14个省份进行过200多场演讲, 并在他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小范围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他的教科书循环使用课题在2004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立项, 论文获得国家环保总局征文一等奖, 设计的教科书循环使用封面也获得了专利证书。
2003年春季起, 哈尔滨市鼓励在校中小学生向辖区内十二县市农村贫困生捐赠教科书, 使一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获益, 节省书本费高达70万元。
2004年, 山东省在潍坊青州、菏泽东明、临沂临沭的部分学校进行了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实验。其中, 青州市在试点工作中探索出了政府免费提供、学校低价回收、毕业生捐赠筹集教科书的三个渠道。教科书仅循环使用仅一年节约资金150万元。根据“学生自愿、逐步推进”的实施原则, 2005年4月18日, 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指导意见》, 由农村中小学逐步推进到各级县市, 2007年起全面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计划。
2005年, 河北邱县在小学推行积分形式奖励课本循环使用的活动。先将使用频率低、内容相对稳定的教材循环起来, 而语文、数学等使用频率高、练习多、需要常作笔记的科目暂不循环。奖励办法是以班级为单位将循环使用保护较好的书累计加分, 积累到一定的分值可以换种学校“分享林”中的果树, 为本班挂纪念牌, 果树再积累到一定的数目可以为班级授牌“分享之星”。
2006年, 广东省还出版了中小学《廉洁修身》系列循环教材。这套教材在内容上蕴含了青少年道德教育内容, 节约教育资源的同时, 从形式上培养学生勤俭整洁的品格和爱护公物的责任心。
此外, 香港教育署也曾试行租用课本计划。政府将课本津贴转给学校, 由学校集体购买后租借给学生。同时, 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实行, 给予学校、出版商和零售商运作调整的时间。
(二) 教科书循环使用所遭遇的困境
从总体看来, 关于我国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的理论探讨尚有空白, 实践方面起步也较晚。虽然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在国内部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环保效应和资金优化利用方面在局部地区都得到了验证, 但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因素, 进展却相对缓慢。让我们尝试分析一下在我国真正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困境之一:观念转变仍需时间
我国一直沿用教科书个人购买———个人使用———个人所有的消费制度。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为个人所有, 长期以来, 便形成了新书理应为个人所有的观念。对于学生而言, 使用旧书往往引发学习兴趣的下降;有些学生对用过的教科书有着某种情感, 相当比例的学生希望能够保存以留作纪念;而对于家长而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家长都很乐意为子女教育投入更多的经费, 也希望孩子能使用新书。
困境之二:长期教学、学习习惯带来的困扰
从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实践看来, 教师习惯于依赖课本。在中国特色的考试制度下,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将教科书神话成“圣典”, 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无不紧密围绕教科书进行;现有教材后几乎全部附带典型的练习题, 某些题型如填空、选择、连线题不易在练习本上作答;此外, 我国自古以来有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习惯于在书上作笔记, 像语文学科的古文教学, 运用圈、点、批、画等符号和直接注释重点字词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 圈划过的教材难以投入循环使用。
困境之三:出版发行行业垄断是尚未逾越的障碍
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 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牵涉到多个行业, 出版发行各环节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使他们联合成为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尚未逾越的障碍。据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作为全国最权威且“畅销”的出版物, 仅2001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 就达到全行业平均利润的5.2倍, 发行折扣率为30%左右。笔者走访知名书店, 教科书无一例外都是不享受折扣或仅有极小比率折扣的抢手出版物。如循环使用, 将破坏计划经济时期依教材而形成的“食物链”[1], 原本每年印刷一次的教材现在要四五年才印刷一次 (参照国外循环经验) , 教材出版发行的年度成本回收也要重新核准, 出版社需要对中小学教材的出版和盈利状况进行再认识[2]。如若真正推行, 必然要考虑造纸厂、印刷和出版单位的生存、发行集团的利益, 其间的现实阻力可想而知。
困境之四:缺乏相应的制度予以保证
目前, 国家只是由教育部和环保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除部分试点地区以教育部门条例等形式将本地教科书循环使用纳入政策考虑范围, 国家和政府至今并未出台相关政策以明确各方权责, 缺乏强制执行力。如果教材循环使用, 不仅仅是教科书经费的支出问题, 还涉及有限资金投入下教科书的来源问题、循环和新投入循环资金比例分配、维护和监管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的全面协调, 循环用书的使用维护、相应硬件设施的配备、教科书标准的制定, 以及卫生消毒、破损修复等工作如何具体展开, 这些都需要国家全面统筹, 尽快出台相应制度和实施细则以确保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教育机构的执行力。
困境之五:编写制度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 我国教科书大都由国家组织“权威”部门编写和发行。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都是学期末征订新学期伊始才发放, 之前教科书的变动信息一直为教材编审部门一手掌握, 即使是细微的教学内容变更, 这种信息的垄断也为发行数量提供了潜在保证。新课程标准处于推行阶段尚未成型,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材版本日趋多样化, 教学内容不断翻新, 教学参考书和其他读物更新不断, 也成为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现实障碍。
困境之六:教科书印刷质量有待提高
在国外, 教科书都是采用硬皮精装本彩色铜版纸印刷, 装订工艺讲究。即使低年级学生户外活动时拿来当作“坐垫”, 也经得起相当程度的碾压。因而, 在几次循环使用之后, 教科书依然如新。而在我国, 现行教材印刷质量却不能满足循环使用的要求。由于出版限价, 出于利润方面的考虑, 出版社在教科书的用纸、印刷、装订环节中都采用低成本工艺制作。教科书散页、纸张易破等现象时有发生, 大量教材在经过一学期使用后几近报废, 又如何将这样的教材投入未来四至五年的循环使用中?
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建议
教科书循环使用如能按日程由试点推广到全国, 由农村推移到城市, 无疑是一件有益民族未来长远发展的举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给我们以启示:资金不是决定性问题, 行业垄断也不是牢不可破的坚冰, 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相关政策和执行措施的制定以及循环链上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基于此, 我们分别处在这个循环链上的哪一环, 又该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
(一) 着眼大局、转变观念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教育, 从国家经济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了解教科书循环使用的伟大意义, 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和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这个前提下, 转变全民教科书个人购买、个人所有、一次性消费的陈旧观念;转变家长“使用旧教材低人一等”的虚荣观念和教育消费的攀比心理;转变教师和学生教材为本的授课理念和学习理念, 减轻对纸质教材的过分依赖;转变出版发行机构的经营理念, 强化精品教材意识, 改变“以教材出版发行为生命线”的生存理念, 依靠开发均衡全面、适合各年龄段读者的多样化出版物拓展生存空间, 引领大众阅读观念, 大胆走出国家政策庇护, 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
(二) 制度先行、保驾护航
在前期做好充分市场调查的情况下, 国家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教科书循环使用实施方案》、《教科书循环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教科书采购、回收制度》、《教科书循环使用审核及公示制度和考核评比制度》、《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3]。加强对政府教科书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的监管, 价格不得高于国家免费教科书采购限价。明文规定采购标准以确保采购教科书在限价前提下的质量。明确财政部、教育部及地方教育机构在各环节的实施细则, 严格掌握教科书采购结余资金的开支范围和资金流向, 相应配齐教科书存放设备, 在教材的回收、调配和修复、卫生消毒等工作中也做出细节性规定, 以增强相关政策在有关部门的执行力度, 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步建立相应的检查、考评和监督机制, 严格追究失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并不定期将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告。引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扎实推进。
(三) 多方筹资、拓宽渠道
我国教科书由私有制度和个人使用制度[4]转为循环用书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制度进步的标志之一。所有权归属国家而不是个人所有, 这决定了购买和维护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下拨的专项基金。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和监管, 另一方面, 可以结合地区实际拓宽教科书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企业捐资助学资金, 变单纯国家投入为社会共同筹资。此外, 可转变思路, 转换形式节约定额资金支出:除单纯政府出资购买新教材外, 结合学校按比例低价回收和组织毕业生及社会范围爱心捐赠等形式, 多途径探索教科书的来源。
(四) 以点带面、分步推进
教科书循环使用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 分步推进。就布局而言, 由试点到地区、由农村逐步向城市推移;就科目而言, 语、数、外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教科书先不试用循环制度, 由小学和初中的常识、地理、生物、历史、政治 (思想品德) 、音乐、美术、劳动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循环使用逐步过渡到全部科目试用循环制度;就年级而言, 不同年级试用不同的循环周期, 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用书习惯尚需时间培养, 循环周期可以适当缩短, 而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非毕业班年级已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用书习惯, 循环周期可以适当延长。同时兼顾毕业班学生复习的需要, 预留相当比例的全套教科书用于升学备考专用循环教材。
(五) 严把编印、精益求精
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 打破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发行既有的利益格局。教科书编写、审定和选用工作相互分离, 互相制约。民间正规出版社都可以参与编写, 由权威机构进行审核认定之后, 再由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根据本地实际选用最优版本开展出版、发行、购买等后续工作。教科书编写部门和各家出版商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竞争, 并同其他循环使用教科书相关行业相互制约。不仅可以从开发优质教材学材方面打开思路, 更能激励出版商密切关注教育政策的动向,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 从教材内容上精选前瞻性内容编选入教科书, 并从编印质量上精益求精。
(六) 书本分离、力求稳定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改变传统应试指挥棒下“唯教材之首是瞻”的僵化学习习惯。不过分强调教科书的权威地位而突出教科书传授基础知识的工具性作用。以增强学科学习能力为前提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课堂改进, 改变考试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科书编写中完善基础知识体系, 做到知识内容和习题彻底分离。审定成熟的优质教材维持内容基本不变, 必要的更新和改动可以活页形式作为补充, 在有条件的地区考虑电子版教材纳入循环使用[5]。
(七) 加强教育、精心维护
教科书循环使用本身就是一种培养诚信观念和责任意识的良好载体。美国通过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成功建立起循环使用交接者的文本联系和情感联系。教科书循环中成功转递, 是从小培养学生责任感、节约、环保的社会公民意识和诚信利他的人文精神不可多得的实践契机。学校应切实履行相关实施细则, 让学生明了教科书的使用要求和交付标准, 要求学生尽力保持课本整洁, 绝不能乱画、涂改和损坏。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 奖励爱书、尽责的“标兵”, 同时对损坏严重的行为予以惩戒;另一方面, 利用好专项资金并委派专人做好教科书的维护、调配、卫生消毒和管理工作。
教科书循环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民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去认识这一举措的伟大历史意义, 更需要国家、社会、行业、家庭等各方面在教科书循环使用建设中形成合力, 共同推动这一制度从理论到实践各环节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汪丞.我国推行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3) .
[2]安岩, 王素明.中小学教材的又一尴尬——循环使用[J].出版参考, 2005 (10) .
[3]汪丞.我国推行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3) .
[4]张东娇.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使用制度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2) .
【丁楼小学循环使用教科书报废制度】推荐阅读:
李府小学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自查报告06-15
丁楼中学健康促进学校实施方案07-21
小学教科研工作规章制度08-16
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09-25
张庙小学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制度10-04
仁和小学体育器材室保管、使用制度11-13
高河镇苏楼小学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05-31
小学语文教科书11-20
教师用机、学生微机室、中小学“班班通”管理使用制度11-24
L版小学数学教科书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