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科研

2024-08-09

小学美术教科研(共8篇)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1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浅谈培养小学生想象力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教师: xxx 指导老师: xxx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告诉了我们想象力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存在于人类思想中,最为神奇的一部分,很多伟大的科学发明,最早的雏形都是来源于人们的奇思妙想。而在美术这门注重培养学生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学科中,想象力的作用就更大了。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在教学中,一直讲究的是能力与技能的共同培养。所谓“美”即指一切关于美的事物,“术”是指制造美的技术技能。所以无论是从字面上的解释,还是从我们对于事物理解的顺序上,都要把认识美的能力放在最前面。可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而把美术教育当作是技术培养的代名词,美术课成了劳技课,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其实美术教育一直是种多元化的教育,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综合的有机体,而其中最为特别的正是它作为感性教育的一方面。美术教育本质上是针对人而进行的教育,它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 的关联; 1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并且,美术教育里的很多内容都具有“感性”的品格,因此,美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这种感性的成份。

正是由于美术教学的这种特点,使得想象力这种最感性的能力,成为了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象力也应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正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为美术的创造,还要求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停留在梦幻状态和直觉状态,要在这种状态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新的具体形象,形成自觉想象的模式,以便还原为可视的、可感的、可触的视觉形象,因此这里的想象是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美术教育中发展想象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想象力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美术实践是创造和想象思维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而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一个人创造性对平常的材料进行不平常的综合,具有独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再造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再造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再造、接近再造、对比再造、因果再造、自由再造。

创造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高于再造想象,而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学生有了较强的再造想象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一、类比训练,培养类似再造想象

类似再造想象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上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再造想象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如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七册第11课《动物装饰----鸡》一课时,教师就应抓住第10课《动物装饰----鱼》?和第9课《动物装饰----虎》的装饰方法,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再造想象,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装饰的一般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二、转化训练,培养接近再造想象

接近再造想象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如第十册第5课《铅笔淡彩----静物》一课,要使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淡彩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讲述,而应引导学生将铅笔淡彩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淡彩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研究。从静物素描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笔较轻、用线简略且只用疏松的线条将暗部略加调子。从水彩作品中分析出铅笔淡彩的用色是只把颜色用水稀释、淡淡渲染或根据物体明暗略加变化。通过两组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淡彩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三、反向训练,培养对比再造想象

对比再造想象是指从具有相反的事物想起。?如第四册第6课《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学习在画面中大面积地运用冷色。?要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结合第四册第4课《温暖的阳光》一课,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暖色,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他们已能掌握红--橙--黄为暖色,并能体会到暖色使人感觉热烈、欢快、激奋、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海底世界》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色彩感觉暖色谈起,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蓝、绿、青与红、橙、黄的色彩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蓝、绿、青具有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学生对色彩的冷暖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色彩了。

四、推理训练,培养因果再造想象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美术创作教学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错。在这五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的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的题目制约着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合乎规律地思考,判定出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这样经常的推理训练,学生的因果再造想象能力就会提高。如第十一册《为童话、寓言配画》一课,其教学目的是初步使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原因(文字),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重点抓住文字内容中的典型、主要的情节及形象,然后运用造型手段将分析出的典型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描画出来,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应扣住原因(文字),从文字中揣摩、合理地分析色彩因素,这样通过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分析与表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插图即结果就产生了。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由结果(画面)求证原因(文字),看画面是否准确、形象地表现出了文字的内容与思想。这样,学生通过多次推理训练,强化了因果再造想象能力。

五、发散训练,培养自由再造想象

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再造想象能力。?如第四册第7课《去太空旅行》,本课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什 5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太空的极限无人知晓,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

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人类开发太空,建造怎样的建筑物在卫星与星球间运转?„„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所描述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教师应允许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以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再造想象能力必然得到提高。

创造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创新意味独创、独立、新颖,发展创造想象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对那些只会临摹,出题构思创作就束手无策的学生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想象思维广阔了才有创造的气氛,才能创作独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的作品。那么,怎样创设一个适合美术教育的想象空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想象的开拓。

一、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发掘新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形成创造动机。

1、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再造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画“福桔”的教学,可通过“吃吃、看看、想想、画画”的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方法进行。教师拿出桔子问同学:“桔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学生抢着答:“太阳”、“卫星”、“皮球”、“毛线团”、等等。)“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画下来。”待到学生画差不多了,教师就剥开桔子,请学生吃,同时问:“桔子瓣像什么?”(学生会争先恐后的答道:“像月亮”、“小船”、“镰刀”、“香蕉”„„)这时,学生的作业纸上就出现了许多再造出来的物体。像这样吃着、看着、想着、画着的教学,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美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教育应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应包括智育、德育、美育3个方面。他说:“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在我们看来,真善美不仅相互区分,而且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智育、德育和美育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息县第九届教科研论文——小茴中心小学美术

即认为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孔子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在实施美育。今天,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有从培养“备真善美之三德”的“完全之人物”的高度来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才能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施行学校美育。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2

关键词:美术教科书,使用,教材观,教学要素,数字资源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 教科书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复杂的出版物。说其特殊, 主要在于它的编写、出版与使用必须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审定和发行。说其复杂, 形式上它是课程的代表, 内容上它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载体, 功能上它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美术教科书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时使用的主要教材。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载体, 它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发挥美术教科书的作用, 如何通过使用美术教科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进而改善学校美术教育, 是当下备受关注和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变革教材使用观念

观念的变革实质上是对事物认知的改变,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教材使用观念的变革在于对教材价值认知的改变, 不同的认知, 就会有不同的教材观。

(一) 传统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 其实质是控制教学, 控制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它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落实知识点, 教师必须要遵从教材, 不能超本, 而且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 不能自行选择教学内容或增添教学资源, 更不主张教师自主开发教科书视野以外的教学资源。传统教材观更注重美术学习的内容而非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 忽视了美术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教材观的指导下, 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美术教科书当作“圣经”或者“圣旨”, 绝对依照教科书来教学。

(二) 现代教材观

现代教材观基于后现代课程理论, 它将教材视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现代教材观主张:1.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 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的文本;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 不具有作为教学权威及裁决教学的意义, 美术教学的根本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达到此标准所用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教师不必绝对服从教材, 有能力的教师可依据自己的研究对教材做自主改造, 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2.“教材”仅仅是一个主题、一点启示、一种资源或一些范例, 是为师生提供可选择、可开发、可创造的契机。

(三) 用新的教材观指导教学

肇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 对美术教材尤其是美术教科书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并且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除了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外, 各地编写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 这些教材的出版, 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现代教材观的反映。现代教材观鼓励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将教材视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和教学活动的中介。在这个观念指导下, 教师通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调整美术教学内容。一般而言, 美术教科书在处理内容时都比较均衡和全面, 但有的内容并不适合一些教师的教学,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学内容, 也可以调整一些内容的分量。其次, 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虽然只是国家课程的补充, 但有利于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 有助于理解地方文化, 也能加强对一些特殊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教科书使用观念变革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它还需要有积累和准备, 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美术教师而言, 需要对美术课程标准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能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 对美术教育的总体价值判断以及美术教育要达成的总体目标要有明确意识, 同时还需要了解美术教学各种手段。

二、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 全国一共编写出版了11套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5套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这些美术教科书都有各自的编写特点。用好这些教科书, 必须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 唯有此, 才不至于“盲人摸象”,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美术教科书编制的基本结构有三种方式:一是单课式, 是指以单个课例为主, 编写重心在单课的主题、内容以及基本方法、案例设计上。二是单元式, 以几个主题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 主题之间的内容有关联, 美术知识和技能有逻辑推进的关系, 课题之间前后相互呼应。这些教学单元可以是多个单课组合一起, 也可以是一个大课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要求, 形成一个单元。三是单元和单课结合的方式。此外, 从美术知识、技能的编写组织形式来看, 教科书编写也有两种逻辑架构形式:一种是直线型的, 也就是指美术知识和技能从易到难, 不重复出现;另一种则是采用逻辑上升型, 美术知识和技能根据年级学段螺旋上升, 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 最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为例, 美术教师在理解不同版本教科书整体编制体系时, 可以整体罗列每一册的目录, 然后根据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的学习领域归类, 也可以在不同学习领域下做二次归类, 这个二次归类既可以按照主题, 也可以按照美术学习的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来划分。通过这样的一个归类整理, 对美术教科书整体编写内容一目了然。只有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后, 才可以根据其他逻辑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美术教科书中的内容总是依据一定的逻辑进行安排的, 但是这种逻辑不一定适合千差万别的教学情况, 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美术教学的理解灵活地调整或者设计自己的逻辑。比如, 频繁地变换工具和材料可能会使学生忘记携带和难以准备, 增加授课的难度。为此, 美术教师可以将一些使用同一材料的美术学习活动集中在一起, 比如将一个学期的版画内容或者国画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中, 这样可以提高画材使用的有效性。整体理解教科书是活用教科书的基础, 不了解教科书的活用是没有基础的乱用, 必然偏离正确使用教科书的轨道。

三、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

(一) 美术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

美术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一般包含了课题、教学目标、课文、范图、提示语、学习建议等。课题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 如“向日葵”“来来往往的车辆”“瓶子变个样”等;也有直接以美术语言点出要学习的内容, 如“中国的传世名作”“木版年画”“做做陶艺”等。教学目标一般是隐含在课文中的, 也有教科书直接有教学目标的提示, 如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在课题右边用比较精练的语言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范图是美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要素, 图就是美术教科书的“语言”, 是视觉的语言。教科书中的范图包括生活情境图、美术作品图、辅助认知图、方法步骤图、学生作业图、学生活动图等。提示语包括提问、小知识、提示、想一想等, 在美术教材中通常会以学习伙伴的口吻, 以“想一想”“提示”等方式插入许多提示语, 用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并尝试创作, 还会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绘画效果, 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技巧, 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活用美术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

1. 强化学习目标。

每一课的“学习目标”, 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还有对美术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的提示, 其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紧紧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 围绕重点, 结合每课实际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为了能准确把握这些学习目标, 教师还可对照“学习建议”来理解。因为, 教材编写一般是围绕学习目标来展开的, 最后总要落实到学习建议上。因此, “学习建议”就是用来检验“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 尤其是一些关涉知识性内容和技能型体验的教学目标。

2. 以问题为纽带。

每课的结构一般为“课题—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提供作品范例及教学辅助图—提示—学习建议及延伸”。这种结构和体例的安排, 遵循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 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感到困难的往往是该如何设问。教师的课堂提问, 应当充分体现其教学意图, 并且有助于教学活动朝着既定方向发展。例如在课题导入阶段, 教师的问题设计就应当考虑如何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疑问, 从而激发其探究欲望, 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 以成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视觉资源, 强化审美欣赏。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视觉资源, 因为美术教材本身就是好的教学内容, 它的版面设计、范图选用等, 更可以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教材中所呈现的示范作品, 尤其是一些中国传统艺术, 图片精美, 强化视觉冲击, 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教师无须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 在教学时, 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高品质的图片, 直接影响并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多角度拓展教科书关联

用好教科书必须注重教科书的关联性。任何教科书都不是脱离实际而真空存在的, 它一定和生活发生密切的关联。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情境, 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情境中学习并建构起自己的知识闭环。教科书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与时代关联、与地方资源关联、与学生实际关联三方面。

(一) 加强教科书与时代的关联

与时代的关联, 主要因为教科书内容相比较于社会发展有一定滞后性。如浙美版的八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 教科书编写时还没有举办北京奥运会, 出现的标志还是中国申奥标志。因此, 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美术课中, 教师就可以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补充为教学内容。与时代内容关联, 是教科书内容拓展的重要方式, 它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 加强教科书与地方资源的关联

与地方资源关联, 是指结合地方课程资源, 特别是可以活用传统文化课题。浙美版的教科书中, 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 如中国结、十二生肖、端午节、节日徽标、迎春祈福等, 应该说都是一些“活态化”的传统文化。编者在选择这些题材时, 特别注重现实生活与这些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 在实际教学中, 这些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浓厚的地域色彩。教师在教学时, 应有意识地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 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研究, 然后将教材内容和所收集整理的其他材料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组织, 设计并实施教学, 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 加强教科书与学生实际的关联

与学生实际关联, 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 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如在教学顺序上, 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也可以在作业上尽可能将个体作业转变成集体作业, 在内容上, 加入自编的校本教学内容。

五、构建个性化的数字教学资源

21世纪数字技术迅猛发展, 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方式, 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教育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其他领域, 教科书本体因其面对的受众广, 在数字化实践尝试中趋向保守。但是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为美术教科书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那就是以海量的数字教学资源支撑教科书的应用。

所谓数字教学资源, 是指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教学资源总和。美术数字教学资源除了图片、文字, 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音频、视频的教学资源尤其体现了当下数字时代学习的特点, 将静态的教科书所不能呈现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小学美术教科书中有《日落》一课, 教科书中只能呈现落日景象的图片, 利用数字资源, 就可以将日落时分的动态影像展示给学生, 可以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用好美术教科书, 仅仅依赖网络搜索引擎来找寻相关的数字资源是不够的。网络上的数字资源浩如大海, 在搜索的过程中, 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材版本以及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 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这样的数字教学资源和教学结合的紧密度高, 和具体教学环境关联性强, 比如可以将教师示范步骤、学生的作业等建成专属教师自己的个性化的数字资源, 这些资源是用好美术教科书的有力保障。

理想境界的美术教学, 教师处于核心位置, 一切教学软硬件都从属于教师, 教科书也不例外, 甚至有学者提出美术教学可以不需要教科书。但是当下的中国,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考虑到我国师资队伍现状以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现阶段还不可能将教科书降到与普通学习资料同等的地位, 甚至弃之不用。因此, 高质量的美术教科书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用好美术教科书, 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以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捷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月茹.中小学教科书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管慧勇.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科书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 2008 (2) .

[4]叶怡妲.利用教材“提示语”提高教学效率的探究——以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J].中国美术教育, 2016 (2) .

[5]吴丽进.对小学课堂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J].时代教育, 2009 (3) .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3

关键词:美术教科书;传统文化

一、前言

(一)研究起因

随着我国的发展迅猛,科新技术的普及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技术慢慢流失,为了有效阻止传统文化的流失,各个国家的中小学都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积极的推广,进而保护和发扬美术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美术主要以国画和民间艺术为主,在传统美术业起着重要地位。在中小学内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美术传统精髓,培养美术传统文化兴趣爱好,树立学生对文化的意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2001年7月,中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课程标准里面对传统文化的条例,可以认识到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现在的美术编辑人员对美术教科书内的传统文化的比重占得很大。这就说明传统文化美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虽然现在美术教科书内传统文化的比重大,但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却相对匮乏。我国美术研究起步晚,现在主要得研究放在美术教科书的学习领域编写特征的描述,没有深入的进行对教科书的研究,现在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了美术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的质量,所以现在传统文化的研究是重中之重。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主要就是通过对中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分析来探美术教科书内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来完善美术教科书内传统文化内容,促进中小学生美术课程的发展。

对于美术教科书内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是,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的载体的前提下,对美术传统文化的研究落后直接影响了学生美术的发展,所以需要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来促进中小学的美术课程的发展。二是,随着国家多元化的发展,现代美术也随着发生变化,因而研究传统美术文化对中小学的美术教科书目前状况有着很大的意义,为传统文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通过对人美版教科书来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因其的编写团队力量强大,在全国各地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研究性。本次的研究通过对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来有效反应出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内容,方式的面貌,通过以此的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进行研究,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条例和美术教科书内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对比研究。

二、《美术课程标准》内的传统文化

(一)什么叫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指历代祖先传承下来、有一定的社会因素,比如文化、思想等等。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主要以文学、教育等[1]。所以说传统文化就是历代祖先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人口最多的就是汉族,其余55个民族统归为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口普查调查统计表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1.96%,少数名族仅占全国人口的8.04%。所以传统文化包含这中国56个名族的特点集一身。流传至今的美术传统文化类别包含了国画、雕塑、工艺、书法等。所以说本人研究的美术传统文化主要就包含着民族的艺术、民间的艺术及民俗的艺术和美术相关的部分。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

美术在人类文化最早时期是最早的载体之一,通过以美术形式来传递人的情感思想。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图像成了有效立体的信息载体受人们的广泛运用。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对美术的素材及形式通过视觉感官来感知美术,弘扬美术传统文化精神,为美术传统文化做贡献。通过传统美术与现代艺术的相结合来发展创新,开阔学生的思想,增强艺术的观念。

三、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

人美版教科书中共有44个传统文化知识、技能等学习的课题,涉及到的类别有国画、壁画、书法、剪纸等等涵盖了多个学习的领域。例如国画的单元课题研究,通过对作品展开讨论,针对画中的物体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手法带来的画面感来提出讨论。对于山水画的画风通过对山水画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画法不同有什么想法等等来探讨国画的精髓,对画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构思,与同学之间互相沟通,互相点评,从而更好的提高对国画的认识,兴趣爱好。又例如通过对剪纸艺术的课题研究,讨论动物剪纸,吉祥图案剪纸需要怎么对折剪、剪的花纹是否对称,怎么剪才能更好看一些,通过图案本身的特点,手法进行研究讨论,将剪纸艺术完美展现出来。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掌握传统工艺技能,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结合,呈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体,一方面保留传统工艺不流失,另一方面确保跟上现代人步伐,与时俱进。

四、结语

通过对美术教科书传统文化的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内容学习必须符合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以学习或者主要的事例来将传统文化通过课例展现出来学习。对于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持肯定的态度和有弘扬的心来看待,传统的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跟着时代的变化,传统艺术会结合着现代的艺术发展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呈现多元化的景象。掌握美术传统工艺手法、技能,完善不足。现今,美术界均深知美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也能感受到其存在的危机感,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统美术文化必须开辟新的途径,从课题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研究,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传统文化与多元化时代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93,600.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4

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教科研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美术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研讨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艺术教育规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以提高中小学音乐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溧阳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的和谐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美术课程标准,认真总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的经验,针对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积极开展精细化教学预设、音乐美术课件制作、微型课题研究等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美术教师继续对音乐美术选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各学段的课型研究,形成具有溧阳特色的课型范例。

5.组织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分年级、定专题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提高课堂预设的能力。

6.组织中小学“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音乐学科教学中歌唱教学和音乐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7.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学业质量检测,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8、组织溧阳市教育学会音乐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论文评选,并召开第六届音乐年会。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引导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在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美术鉴赏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教材教法和音乐美术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举办各种层面的农村音乐美术教师培训班,做到有内容、有目标、有考核、有实效。

5.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美术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6.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7.搞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小班化教学研讨工作,提高小班化教学质量。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高中音乐美术教师结合高中音乐美术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美术与舞蹈、歌唱等模块教学方面的问题研究。

2.研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美术活动中的音乐美术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美术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美术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美术学业考核、高中音乐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搞好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学业质量检测,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努力推进溧阳市中小学“精品课”建设。进一步总结我市中小学优秀音乐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重视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在音乐美术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结合大练兵活动,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范画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供学校领导

参考。

(四)其他工作

1、配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搞好溧阳市高中生“三独”比赛活动。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音乐美术学科中心组会议,研究教学、科研的有关问题。

2.做好溧阳市教育学会音乐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论文的收缴评选工作。

3.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评选活动。

十月份

1.初中音乐、小学美术研究课。(学校待定)

2.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研究课。(学校待定)

3.选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常州市教育学会音乐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论文评选。

十一月份

1.初中美术、小学音乐研究课。(学校待定)

2.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研究课。(学校待定)

3.小学、初中音乐教师集体备课。

十二月份

1.高中音乐美术教师集体备课。

2.高中音乐美术学科青年教师研究课。(学校待定)

3.初中音乐美术学科青年教师研究课。(学校待定)

4.组织召开溧阳市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二0一二年一月份

1.组织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学术沙龙活动。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5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在以“马”为内容,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以“马”为内容的艺术作品欣赏、表现活动中,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马的造型特点。

2、尝试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马的图片、画册、音像等相关资料。

2、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电教等设备及马的相关资料。

3、彩色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图画纸、彩色水笔。

第一、二教时

一、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手段(如律动模仿、马蹄声响、动物录像等)。

2、启发学习欣赏学生用书中的单元主题页。

3、通过欣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马的成语,并把大家收集的表现马的艺术的品按照年代的远近排序,说一说各自的特点。

5、结合陕西民间泥塑马玩具和农民画中的马,启发学生在马的相同轮廓造型中进行色彩、图案造型的变化的比较。

6、布置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马的绘画作品。儿童装饰画的表现一般可以启发学生在画面的构图上要形态布局饱满,少留空白。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欣赏二胡曲《赛马》,听赏歌曲《马头琴的故事》及一组外国乐曲。

3、例如:《马刀舞曲》、《轻骑兵序曲》、《威廉·退尔序曲》,《自由射手》等片段。

4、配合放映奔马的照片、雕塑、录像及徐悲鸿的《奔马》国画作品,体验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同一题材的多种手法,启发学生的创作表现。

5、欣赏哼唱二胡曲的《赛马》的主题旋律,可用口腔弹响或敲击作伴奏模拟马蹄声。

6、用跑马步即兴创编舞蹈,体验感受跃马奔腾弛骋北疆之时的欢乐、自豪情感。

7、可引导学生分析《赛马》主题旋律的音乐风格及情绪特点,试着哼唱记忆下这段好听优美的蒙古族风格乐曲,体味感知节奏、力度、旋律、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二、游戏:

1、学做骑马的动作,双手拉住马缰绳,跟老师做。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6

科研论文:浅谈小班幼儿在创新下的美术技能技巧的培养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活动里,创造性是它的主旋律,而美术技巧是美术的基础,对于小班的幼儿在把握美术的基础的前提下,利用丰富的美术活动,挖掘出孩子美术的潜能,给予孩子创造的空间,发挥孩子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 创新潜能 美术技能技巧

美术,在老师眼中,是培养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眼中,却只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孩子们眼中的花花世界,是那么的五光十色、奇妙独特,充满着绚丽的色彩:天上飞的小鸟,地上爬的小虫,水中游的鱼儿,甚至大树上面的树纹,玩具小车的车轮所留下的痕迹,这些在成人眼中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事务,都能激发孩子手中秘密,激起孩子们追逐、探索的欲望。而更多时候孩子们更愿意通过美术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

自从担任了《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的课题实验班后,曾一度地为了激发孩子创新潜能而让孩子自由、大胆地做画,无论孩子在画什么,只要拥有孩子的美术语言,我们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我们简单地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样就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绘画的兴趣。其结果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什么都画不出来。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及想象。当看到孩子面对一张画面凌乱、连起码的线条都很潦草的画面侃侃而谈时,我们对自己的做法终于有了一丝怀疑和疑虑。于是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美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教研计划,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主线,兼顾到技能技巧的掌握,并注重在各个环节,抓住每一个机会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丰富幼儿已有经验,使孩子在美术方面全面发展。

一、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语言。

首先,我们从美术的基础抓起,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当幼儿掌握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后,激发幼儿的美术语言,打开幼儿心中的秘密,燃起幼儿思想之火,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例如:我们在传授正确的握笔方法和绘画姿势后,设计了《水哗哗流》的活动,让孩子在水龙头下洗手时,观察水的强和弱的流线不同;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用力和轻轻画出两种不同的线条,让孩子们说出哪一种线条代表什么样的水流;把贴有水龙头形象的图画纸发给每一个小朋友,然后让孩子用手指画画看,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手指是否在水龙头的下方,最后听着电子琴效果音流水“哗哗啦拉”的声音,让孩子由上往下画出直线来;画好后,把幼儿作品贴在墙上,让孩子挑选认为最好喝的水,假装用杯子喝水,做喝水游戏,在喝水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幼儿想象水龙头还可以流出什么?有的孩子说是可乐、有的说是橙汁、有的说牛奶、有的说是啤酒——等等,发挥幼儿的美术语言,有的孩子还模仿大人和好朋友干杯呢,这种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训练,在训练中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观察+美术技巧+创造

观察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于是我们在培养孩子美术技巧同时,极其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积累孩子创造的素材;俗话说的好:形象大于解说,百闻不如一见。例如:画《太阳》这个活动中,我们在让孩子画太阳之前,先让孩子直接去看,去感悟太阳,回课室后教师引导孩子说出看了太阳后的感受及你眼中的太阳,然后教师传授画太阳的基本技巧,最后让孩子自由做画,鼓励孩子画出与老师不同的太阳,画出自己看到的太阳,于是孩子画出了“橙色的太阳”“黄色的太阳”“红色的太阳”“刺眼的太阳”“白色的太阳”“紫色的太阳”——当看到“紫色的太阳”时我问到:你的太阳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小朋友答:因为太阳生气了!当看到有个孩子的太阳画在画纸的角落里,背景用了一大块绿色,我问:你的太阳怎么不在天空上呢?孩子说:我的太阳公公下山啦!用观察+美术技巧+创造,远远比纯碎在课室里画出“红红的太阳,放出红色的光芒”规定这一概念,导致几乎所有的孩子画出的都是同一种概念化的符号要好的多!让孩子在把握技巧的基础上,带上孩子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

三、已有经验+新的技巧+创造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已有经验,在把握已有经验和已有技巧的前提下,添加新的技巧或利用简单的图形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创造,给孩子一定的创造空间。例如:幼儿在把握了画毛毛虫基础上,我们带孩子到动植物园观察了小鸡后,传授画小鸡的基本技巧后,引导孩子:“小鸡喜欢吃什么?小鸡喜欢在哪里玩,小鸡的家是怎样的?——”让孩子自由做画,鼓励孩子大胆的无拘束的画画,结果孩子的画面很丰富:有的孩子画了小鸡吃毛毛虫,有的孩子画了两只小鸡在草地玩,有的孩子用简单的两条线围着小鸡做小鸡的家等等。在幼儿做画的过程中发展了技能技巧,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发挥了幼儿自己想象创作,满足幼儿创造欲望,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又如:教师提供一些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给幼儿自由拼画,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潜能。

小学美术教科研 篇7

关键词:“教科研资源库”,农村小学,数字校园

在这“信息技术搭台,知识经济唱戏”的年代,“教科研资源库”的构建对解决素质教育僵化、僵硬的成分,把素质教育转化为鲜活的、可交流的教育内容,实现“互动”,推动教科研改革,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目标,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的良好风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有必要对我校“教科研资源库” 的构建进行认真思考。

一、“教科研资源库”构建的主要内容

作为农村小学,“教科研资源库” 的构建要立足本校财力、物力、人力实际,遵循“实用、适用、用好”的原则, 不在设施设备上盲目攀比,要着力抓好课题及科研资源系统、教研资源系统、 网络课堂资源系统和地域文化资源系统四大工程建设,真正让教育装备“请进来、用出去”。

1.课题及科研资源系统

积极进行各类课题研究,优化组合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 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

搭建校园信息发布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校际研修网络平台、家校联系平台、智能办公平台、电子图书系统等, 为每位教师开辟个人空间、各学科组组建研修群组,每人一个账号与密码。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家里的电脑上,甚至是智能手机上等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 进行网上研修、写作、浏览查阅教学资料,实现网上办公与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云办公。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后台管理,学校可以了解全校教师的常规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力度,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

2.教研资源系统

学校着手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和教师网络研修系统,完善校本研修平台。加快发展校际网络研修共同体,鼓励各教师开展争鸣课堂、翻转课堂、慕课、圈子群组、个人空间建设和应用。 借助数字校园平台推进网络研修共同体活动,搭建城乡学校校际间的交流研修平台,发挥学校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各校教师专业水平共同提高,保证和推进农村学校的教学发展。

3.网络课堂资源系统

这里的网络课堂资源主要是指讲授型网络课程。它是指以一门课的课程讲授为对象,借助特定的工具,将教师上课的视音频信号、教师上课用的演示文稿或软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的讲解备注等多路信号合成一种高级流媒体, 形成独立单元的网络课件,并分章节进行制作,最后形成一门完整的网络教学课程。此类网络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在扩大教学规模的同时再现教学情景,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地域文化资源系统

为了体现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我校还将创建地域文化系统。一方面组织学生登陆浙江省东阳市的有关网站,了解家乡历史和当地风土人情;另一方面将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家乡·家景·家人” 系列专题,组织学生开展画一画、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家乡的活动。把爱家乡教育通过赏家乡景、读家乡史、夸家乡人、说家乡事、写家乡情等活动展开。 学校将多方采购收集“家乡人写的书” 及“写家乡的书”,放置校园网“书吧” 专栏上,供学生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与表现能力,更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家乡的魅力,升华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科研资源库”构建的主要问题

(1)“教科研资源库”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 总体规划中尤其要注意各种各样规范的建立,包括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等。

(2)“教科研资源库”构建的重心是资源的组织和充实,资源建设工作量大,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大。

(3)“教科研资源库”的构建, 需要包括各级教职工在内的观念的变化、素质的提高。而人的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4)“教科研资源库”的构建还需要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我校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这支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

三、“教科研资源库”构建的主要措施

1.加大投入,提供设施保障

本学年,我校共投入30余万元进行数字校园建设。目前,我校已配备了一个全新的一体机机房、一个简易的录播教室,每位教学一线教师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此外,我校还创建了独立的校园网和服务器、学校OA办公系统,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设施保障。

2.加强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1)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职工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我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应用的校本培训,还邀请专家进行多媒体应用的讲座, 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2)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2013年,我校引进信息技术专职教师1名, 全程负责数字校园建设。同时我校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特别是近三年分配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微报告”和“数字故事”展评活动、课件制作比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竞赛等),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

3.用好资源,实现成效最大化

我校以“主动做、扎实用、做成效” 为基点,不追求“高大上”,以“适用、 实用”为主,实现“让农村孩子同步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目标。新建一体机机房和录播教室,切实优化了学校办学的基础条件;建起开放式阅览区域, 方便学生的课外阅读;开通校园电视台,实时更新校园新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实现学校教学、科研、 办公、管理和学术交流提供一流的网络平台,将学校建成一个统一规划、结构合理、高速通畅、资源丰富、安全保障的共享型数字校园网络平台。

4.分项目、有步骤地进行资源库的构建(见下表)

中小学教科研实效低的问题与对策 篇8

一、重视不够

现象:曾经到过一些农村学校进行调研,经常发现几百上千人的学校却连一个教科室都没有,问起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做了哪些,学校领导或将备课研讨记录送来,或把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拿来,指着一些条款说“在这里”,诸如此类,其实是在把教科研当作副业,可有可无。这种情况是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存在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看起来系统全面,有计划有总结,有领导有成员,有课题有活动,甚至有过程有成果,但是,这一切都是假的,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实际上学校从没有真正开展过教科研活动。这些都是不重视的表现。

分析:学校是一个组织,就像一个企业,有生产、有销售、有服务、有研发,这样的企业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学校有教育、教学,有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这些都是常规性工作,还应该有教科研,否则,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依靠老思想老经验老模式老方法,且不说难以创新,创建品牌领先同行了,就是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步伐已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发展进步了。

对照现时的学校,教育教学的积弊不少,教育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长期存在,管理低效、执行力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价值观混乱,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零散混乱,这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后于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潮流,严重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学校积极进行教科研工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寻找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对策:学校对于教科研的重视,一是体现在形式上,既要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又需要有专门的教科研计划安排,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计划总结中都应该专项单列出来,有明确的教科研目标、任务和要求;二是体现在舆论上,学校主要领导要通过会议、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布置等方面大力宣传,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在教科室、教研活动室和教师的办公室等场所布置教科研的资料图片,做到人人皆知、个个明确;三是体现在制度上,在职责上要明确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责任和要求,在评估考核上要明确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细则权重,以此促进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四是体现在经费物資保障上,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应该有积极的践行,应该有支持和奖励,因此,学校应该划定相当比重的经费用于教科研工作,切实保障和推进教科研,这样才能使教科研被真正重视起来。

二、缺少常识

现象:某校李校长是位果敢有魄力的校长,任职一年多就将学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学生成绩提升很快。新学年教育局开会,局长建议他不但要抓成绩,更要抓科研,要能通过教科研改变教学,提升效果,那样的成绩更值得称道。因此,李校长决心狠抓教科研工作,积极打通关节,申报到省市区级各类课题五六项,组织全校绝大部分教师参与研究,可是一学年下来,不但教科研没有取得什么成果,连教学成绩也连连倒退,原来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现在成了反讽,弄得李校长十分尴尬。

分析:上例中描述的现象其实在不少学校存在过,一方面反映了教科研不能及时改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成绩;另一方面是认为教科研就是搞课题研究,这些都反映了不少管理者和教师对教科研缺乏基本的常识和经验,在教科研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上都存在偏颇。学校教科研是什么,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在有些教育者的思想中并不一定有着清晰的概念。学校教科研就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包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进行大胆假设和科学探索,最终积极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学校教育生活是研究对象,观察、调查、思考分析、假设、尝试和实践是方法过程,及时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经验,这是成果。教科研包括教研和科研两部分,一般将备课组层面的集体备课和学科组层面的业务学习、专题研讨作为教研,而把课题研究当作科研。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将管理研究纳入其中,也没有把教师的个体的研究探索纳入其中。现在很多学校扩大了教科研的范围,把上述内容涵盖其中,教科研的内涵因此而愈加丰富。

对策: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科研工作的组织者,一是应该加强学习和培训,本身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领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二是对教科研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方向、目标和职责。教科研工作既相当于企业的研发部门,搜集各类信息资料,培训教师更新理念和方法等,同时还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组织教师从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现象,发现问题,探索路径,研制模式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等。三是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立足校本,研究本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通过探索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出发,自下而上,提出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思路,这才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旋律。现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兴起一股小课题研究(又称微型课题研究),其实正是教科研务实思潮与教育实践需要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发现有些课题能与县、市、省乃至国家课题规划中的部分选题有较高的契合度,那么,积极申报县、市、省级课题,参与到正式的立项课题研究之中,则能从更加规范、更加广泛和高远的视野中研究本校的问题,这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好,对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也好,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忽视过程

现象:小何是位新老师,在大学里常听老师说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很积极地申请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可是,奇怪的是自从开学不久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题报告,一学期过去了居然没有人再提到课题这两个字,在期末总结会上倒是听到了校长提到“学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有几项课题被列为市级课题”云云,她就很纳闷:难道课题研究就是这样子吗?这么研究难道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吗?

分析:近些年,教科研工作得到许多地方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占据较大的比例。正因此,很多学校纷纷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教科研工作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冷静分析这些繁荣表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有些学校根本不顾本校的实际,更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某项课题研究的条件和要求,够条件也报,不够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报,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课题能否顺利结题,只要申报立项即可,因为据说课题立项本身就是被作为评估的一项指标了,如此研究,可谓天方奇谈,但却客观存在着。所以,上例中的小李所遇到的问题绝非个例,其实在一些学校和不少教师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些学校和教师只图其名,不问事实,只要结果,不谈过程,课题研究空心化,虚假研究,或者肤浅研究,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都是部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事实现象。这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毒瘤,严重危害着的教育学术的严肃和圣洁。

对策:陶行知先生曾谆谆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每一位真心从教的人来说,“求真”、“务本”是最基本的做人与做学问的本质要求,也是成为名师、教育家的先决条件,离开这一点,其教育之路必定平庸而无可建树,必定是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名成家。教育路上的教科研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尤其需要真诚,需要求真务实,任何虚假浮夸都是学术研究的大忌,急功近利都不可能获得真知,“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不受名利诱惑,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埋首学术研究就是“寒彻骨”,就是辛勤耕耘的过程。无论是学校教科研的组织者还是从事教科研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清这一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获得的只是蝇头小利,甚至成为捆绑自己手脚的镣铐枷锁,更不能促进自己真实的发展和提高,惟有潜心务实地钻研,不断地求索,才有可能抵及真理。

教科研的目的是什么?这在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心中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干什么?不就是写论文嘛。他们把写论文当作研究的目的。诚然,研究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成果,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和智慧,是可以当作成果的,但这只是教科研的附带产物,不是最终的目的。也有人认为,教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的问题。对于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教科研就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如学生预习效果不好,能想出好办法,学生预习效果好了,这就是成果,学生课间嬉闹,能想出课间活动文化的建设,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学生被吸引住了,这就是成果。但据笔者看来,这仍然不算终极目标,教科研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名教科研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培养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培养和锻炼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应对于教育生活中其他很多的问题,这才是教科研的最终的目的和根本旨归,是教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四、激励不力

现象:春节期间同学聚会,大家说起年终绩效奖一个比一個带劲,有的说五千,有的说八千,还有的同学拿到两万多,因为参与课题研究,热心于论文写作,一年发表了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只有小秦坐在一旁垂头丧气不做声。有人说:“小秦,你们学校不是也有考核奖嘛,说给我们听听。”小秦很气愤:“我们那学校只看成绩不看教科研的,去年领导让我参与课题研究,辛辛苦苦一学期,发表了几篇论文,领导总结时连提都没提一下,夸奖的话都没有,别说奖励了。据说有位老师跟他提过这方面的意见,那校长官腔官调说,‘教师要淡泊名利’,气得那老师哑口无言,好像是自己太斤斤计较似的。因此大家私下都说,‘这教科研下学期再不想做了,费力劳神还不讨好’。”

分析:教科研工作相比较常态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其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规范化要求、思维的难度、探索的不确定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使得该项工作成为学校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高居教师工作内容的塔尖。一名教师若没有对教育工作真诚的热爱和持续研究的顽强毅力,是很难有突破和成果的。对此,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给那些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同时,作为教师,对于教科研工作也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将教科研工作作为教学工作之外的项目对待,这是不对的,教科研工作应该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具有实际意义,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就是教科研;二是作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不是为了学校在做,也不是为了得奖励才做,而是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做,积极参与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艺术素养。

对策:对于学校来说,教科研工作离不开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作为校长,不能把教科研工作当作负担,或者装饰,要把教科研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动力引擎,引领学校师生阔步向前。这就需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在评价上多给肯定和鼓励,并能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从一些学校的管理经验看,学校对教师的教科研激励有以下几种方式:

1.言语激励。学校领导利用会议、教研活动、日常工作中等各种场合,给相关的教师、集体以肯定和表扬,对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口头表扬。

2.物质激励。通过制定适合学校需要的教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创新、探索和总结经验,创造成果。

3.精神激励。可以结合每年上级部门评优评模的工作安排,制定出本校评选先进优秀的细则,适当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得分比重,把在教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师评选出来,授予先进模范,从而树立榜样,引领教师朝着教科研之路发展。

此外,也可通过另外一些方式促进教师成功,自我实现理想,如学校出资印刷论文集、组织参与报刊等组织的研讨活动让教师观点文字发表、资助名优教师出版专著等。这些激励方式其实应该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为教师参与教科研造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上升阶梯。

总之,学校教科研工作关系着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现实困难能否顺利解决,关系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方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科研纳入到学校最基本的工作范畴,将教科研工作常态化,将教育教学和管理科研化,若真如此,则学校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场,教师则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前行的方向,学生则必会在更加科学和艺术化的教育中快乐成长。

上一篇:11月先进事迹下一篇:端午节-节日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