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2025-01-11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通用8篇)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1

如皋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管理制度

(试 行)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宣传的引领力和感染力,广泛凝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展示如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全力推进“两个加快”,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勇当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军提供坚强的舆论保障,根据中央及省市新闻宣传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全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条新闻舆论宣传月度例会制度。每月初由市委宣传部召集市各新闻媒体相关人员召开新闻舆论宣传月度例会,总结上月新闻宣传工作成效,分析存在不足和原因,研究布置当月新闻宣传报道重点。

第四条重要新闻联合采访制度。

(一)根据全市重大活动、重点工作需要,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策划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应积极支持配合,为新闻记者提供必要的采访条件。

(二)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以及其它重要媒体记者在本市的采访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统一协调,各有关单位及本市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为来访记者提供必要的采访条件和工作支持。

第五条市内新闻宣传采写、审核和播发备案制度。

(一)市新闻媒体记者对新闻稿件第一稿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杜绝虚假、歪曲的新闻报道;同时要注重新闻稿件报道角度的准确性、报道形式的生动性,努力提高新闻报道的引领力和感染力。

(二)市各新闻媒体责任编辑要对新闻稿件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认真推敲和提炼新闻标题,对稿件内容进行审核把关,提升新闻稿件质量;总编要做好每期新闻报道的总体把握,特别是做好报纸头版、广播和电视新闻前三条新闻稿件的选择确定。

(三)建立每日重要新闻备案制度,市各新闻媒体在每期新闻报道播发前,要将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新闻报道的要点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报告备案,宣传部及时反馈审核意见。

第六条对外宣传管理制度。

(一)市各新闻媒体向上级媒体报送关于本市重要活动、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等内容的新闻稿件时,必须由各媒体分管负责人审核签发,特别重要的新闻稿件须主要负责人审核后报市委宣传部审定。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向市外媒体报送关于本市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稿件时要由主要负责人审核把关,重要稿件须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报告,宣传部及时反馈相关意见。

(二)各镇(区、园)、各部门在遇有市外媒体记者采访,或本单位主动邀请市外媒体记者采访时,应热情礼貌接待,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并精心安排好采访活动,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如有疑问或采访内容涉及到重大题材和重要事件,必须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报告。

(三)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相关活动时,如需邀请市级以上媒体记者来如采访,活动承办单位要及时与市委宣传部联系沟通,共同做好活动宣传方案制订、新闻

通稿撰写、审核等相关工作。

(四)按照新闻发布会相关管理要求,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在市内外召开新闻发布会,须在会前向所在地党委宣传部门申报,得到宣传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市委宣传部将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新闻发布会召开相关工作。

(五)需要在如皋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本市集体或个人进行典型宣传的,须事先报市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经审核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通讯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制度。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选择政治素养好、文字能力强、工作情况相对熟悉的人员作为本单位的通讯员(信息员),负责撰写新闻稿件或报送信息。相关单位要加强对通讯员(信息员)业务培训,努力提升通讯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

第八条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及市内各新闻媒体要认真制定重要事件、热点事件宣传工作预案,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将事件基本情况向市委宣传部报告,同时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第九条考核奖励制度。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对对外宣传用稿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用稿数量指标和稿件质量指标,根据考核要求对完成任务的作者予以奖励。市委宣传部对各单位新闻舆论宣传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宣传工作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果相挂钩。设立“如皋新闻奖”,每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关于如皋的优秀新闻评选,对优秀新闻稿件作者进行奖励。

第十条责任追究制度。市新闻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和有关法规纪律要求的,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各镇(区、园)、各部门、各单位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有关问题处置不得当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将由相关部门对照相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2

一、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的发展变迁过程

从我党早期延安整风时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德治教化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进一步加强, 从党的十三大舆论监督正式被写进政治报告到《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栏目的开设, 民主法治不断完善, 舆论监督日益受到国家重视。近年来,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化的到来, 政府的政务公开和民众政治参与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历程,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舆论意识淡薄, 政府信息不透明

目前, 我国公众的新闻舆论监督意识比较单薄, 部分单位及个人不想自己信息被公开, 对新闻舆论监督反感排斥, 甚至拒绝采访, 由此导致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得不到满足, 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不到维护, 这反映出当前我国社会新闻舆论监督意识淡薄, 没有形成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

2. 新闻舆论监督中存在地方保护、行政干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因其揭露黑暗、打击邪恶, 因而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百般阻挠和行政干预, 许多地方政府官员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担心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会影响本地社会形象和经济发展, 会影响工作政绩和个人仕途, 因此对新闻采访百般阻挠, 极力破坏, 只许报喜不许报忧, 一些官员托人说情, 甚至对记者打击报复。这些干预手段都制约了新闻舆论监督的良性发展。

3. 新闻舆论监督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

目前, 我国还没有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的专门法律法规, 新闻舆论监督法不出台, 舆论监督就难以开展, 一些单位及个人之所以可以随意拒绝采访、阻挠报道, 甚至打击报复, 就是因为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还缺乏法律的保障、缺乏专门的规范制度, 因而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监督权得不到维护, 其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此外,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报道中经常采用的偷拍偷录、隐性采访等方式也不断引发争议, 出现多起媒体诽谤案诉讼。上述这些问题都反映出, 我国当前急需出台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 以对这些现象进行管理和规范。

4. 媒体职业伦理和记者职业素养问题突出

一些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一味寻求感官刺激、追求轰动效应, 而不顾职业操守, 在不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调查的情况下就大肆宣传报道;一些媒体报道以揭黑为主调, 节目中批评性报道占绝大多数, 给观众造成社会黑暗、内幕不断的感觉, 不利于引导舆论方向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有些记者利用职业便利谋取私利, 索要封口费, 造成不实报道, 给整个队伍抹黑, 有些记者职业素养不高, 媚官媚权、媚星媚俗, 报喜不报忧, 极尽庸俗谄媚, 失去了舆论导向的作用。这些都反映出当前我国媒体和记者队伍职业素养的问题, 必须加以整顿和改善。

三、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发展的改进措施与现实出路

1. 创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推进信息公开进程

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素养教育, 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使社会公众及政府部门看到新闻舆论监督所起的重大作用, 充分认识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 统一思想, 正确认识, 变对舆论监督的推诿阻挠为支持鼓励舆论监督的进行, 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公开进程, 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批评建议权。事实证明, 只有政府工作信息对民众公开透明, 才能得到人们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 如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泥石流期间, 正是由于政府对上网信息反应及时、公开透明, 才没有产生整个社会的恐慌;如去年日本大地震期间我国出现的大范围抢盐囤盐事件, 正是政府的及时纠正、信息公开, 才使谣言仅散播了一天就得到了及时遏制。因此, 越是对信息做到公开透明, 越是愿意接受媒体和公众的舆论监督, 突发事件才越会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 转变舆论监督观念, 确立选题审批机制

目前,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情况是揭黑的多解决问题的少, 批评的多提倡的少, 如果遵循这样的观念去开展舆论监督, 必然会进入只重揭露问题不重解决问题, 只进行批评不进行弘扬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会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府威信的建立。因此, 需要转变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观念, 确立新闻监督选题和审批机制, 对舆论监督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 同时鼓励开展新闻批评, 实行舆论监督的方针, 对新闻舆论监督稿件确定一个正面宣传与负面报道的大体比例, 既维持宣传报道的大体平衡, 又保证一定的舆论监督稿件数量, 同时要明确规定, 防止一些单位和个人阻挠或拒绝采访报道, 并确立新闻舆论监督选题和审批的标准和机制。

3. 加快新闻立法工作, 加强监督法律保障

因为没有新闻舆论监督法的出台, 因而对新闻监督中出现的记者利益受损现象无法用法律进行保障, 只有不断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才能够保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将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治轨道, 依法进行管理。应明确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方面所享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 明确政府机关组织在接受监督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制定相应条款来制裁打击报复新闻记者的行为和个人, 保护舆论监督的举报人、知情人, 保护在舆论监督中不得不采取的隐性采访的行为。

4. 增强媒体职业道德, 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业务能力, 采编出真正符合公众需要的高质量稿件。要鼓励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转变工作作风, 深入实际、深入调查, 尊重事实。要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禁掺杂个人私欲, 防止舆论监督被滥用的发生。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加快,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发展,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在当前网络信息化的时代, 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我们只有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监督氛围, 推进信息公开进程, 转变舆论监督观念, 确立选题审批机制, 加快新闻立法工作, 加强监督法律保障, 增强媒体职业道德, 提高记者职业素养, 才能够真正落实好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制度。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代表媒体的社会良知, 还能够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昭示着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进程, 因此对我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文明建设的意义重大, 而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的发展变迁、变迁中所带来的问题, 指出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在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改进, 思考并研究其现实出路。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变迁,思考

参考文献

[1]孙毓泽.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析[J].传媒论坛, 2010 (6)

[2]莫玲王磊.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透视及完善路径[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6 (4)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3

一、明确党委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本架构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市委及各区县委、各部委(工委)、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各直属单位党委均须设立新闻发言人。各级党委(工委、党组)的新闻发布以新闻发言人为主,可以根据需要邀请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发布。市、区县委的新闻发言人可由党委综合部门主要领导或宣传部副部长担任,以便统筹各方面的党务信息。各部委(工委)、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党组)、各直属单位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可由本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或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担任,以形成覆盖地方党委系统各组成单位的新闻发言人体系,使各级党务信息公开的渠道畅通、责任落实。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职责要求。各级党委(工委、党组)新闻发言人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指导和帮助下,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职责是代表各级党委(工委、党组)向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党务信息,通过介绍党的政策、通报党的工作情况、说明党的立场、解读社会热点等,实现党内决策与公众意愿之间的顺畅高效的沟通,满足党员、群众的知情和监督需要,为党委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支撑体系。鉴于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尚是新生事物,不可能在发言人工作团队建设上一步到位,我们建立了兼职发言人和单位内部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支撑机制。如,市委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支撑主要是由市委办公厅和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职能处室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办公厅主要负责信源梳理和内容统筹,宣传部主要负责舆情收集、媒体联络和发布安排,议题则由两个部门共同协商确定,报分管领导批准后由新闻发言人负责实施。各区县也根据市委新闻发布工作支撑体系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支撑体系。

明确党委新闻发言人的问责机制。党委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委联系媒体和公众的制度性安排,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我市首期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班动员会上,市委分管领导明确提出了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问责机制的要求,明确了新闻发言人所进行的信息发布活动是一种经授权公开的行为,如果得到了本级党委的授权,就可以将相关信息公开发布;如果不被授权,擅作主张发布,以及不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拒绝接受记者采访、不发布新闻或发布的内容仅是官样文章而不是党员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对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质疑熟视无睹,或避实就虚、答非所问等,都要受到问责。

二、有序组织实施市委及区县委和部门的新闻发布会

科学地对新闻发布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分类。党委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党委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要规定和重要会议,重大事项实施情况和处置措施,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及处理意见,对新闻媒体有关报道的回应和澄清,以及党员、群众所关心的其他应予发布的事项;同时根据发布内容的不同,将党委新闻发布会划分为决策解读、工作解释、热点解析、民意解答四种基本类型。决策解读主要是对党委以文件形式出台的各种决定、意见,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党委作出的有关规定、制度等加以解读;工作解释主要是对党委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和会议,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工作等进行介绍;热点解析则是对党员、群众和媒体关心的党内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如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民意解答主要是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质询和建议作出回答。

积极做好新闻发布议题的确定与准备。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大多是具体的政策措施,党委新闻发布会相对于政府比较“实”的发布内容,显得要“虚”一些,但这种“虚”只是表面上的,其发布内容所体现的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导向性则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我们从市委的决策及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的联系上人手,确定新闻发布议题,精心组织发布内容。同时把发布会的议题设置由单向确定转变为双向确定,即不单单是把党委想说的纳入到议程设置中,还要把党员、市民、媒体所关注的话题纳入发布议题,对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予以积极回应,使党委发布会成为体现党的主张、践行党的纲领,沟通民意、呼应民愿、赢得民心的重要交流渠道和传播平台。

注重新闻发布中与媒体的互动。党委新闻发布会不是新闻发言人向媒体进行的信息单向传递,而是发言人与媒体及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我们在进行新闻发布中非常注意与媒体互动,把它作为新闻发布会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一方面体现发言人满足记者和公众诉求,服务于媒体报道和公众知情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言人了解媒体是否对发布内容予以关注,关注的重点以及存在哪些倾向性的观点和意见等。同时,我们在党委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都会在网络预告发布事项,并在事先开通的电话、短信留言或BBS上接受记者和网民的提问,对发布会在市重点新闻网站龙虎网或中国政府网进行网络直播,开通电台直播频率,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度,在新闻发布的全程都力求做到与媒体和公众的及时沟通互动。

认真做好新闻发布效果评价与反馈。借鉴政府新闻发布会评估办法,从到会媒体数量、记者提问的问题数量(包括网络在线的提问)、媒体报道数量及媒体转载量、相关报道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受众抽样调查和专家意见等六个方面,建立党委新闻发布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将新闻发布会的图文实录长期保存在南京的门户网站上外,还收集媒体对于发布的各种报道,以及来自网上的舆情反映,为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性的资料。新闻发言人也通过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新闻发布质量的各个要素,扬长补短,不断提升党委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

三、强化对党委新闻发言人从业素养的专题培训

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与社会公众交流的能力。新闻发言人掌握好与公众交流的技巧对新闻发布的成败至关重要。通过培训学习,发言人一方面要能以真实准确的信息、平实清晰的表达和坦诚宽容的态度面对公众,另一方面还要能够认真倾听公众意见,了解社会舆情,从普通党员和群众的角度来看待、理解、分析与解答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党委与党员、群众联系的信息桥梁和民意桥梁作用。

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与新闻媒体沟通的能力。党委新闻发言人面向公众服务大多是通过媒体传播去实现的,每个发言人都要直接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和质询,因此还需具备良好的应对媒介素养。通过培训学习,党委新闻发言人必须了解新闻报道规律和媒体特点,才能在与媒体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通过事实和观点构建新闻舆论传播的正确导向,进而提高党委的新闻传播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与党政部门协调的能力。党委新闻发言人所需要的信息源和发布的议题往往不是现成的,既需要本级党委部门的主动提供,也需要自己在对党委和政府工作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主动去查询、组织和统筹。通过培训学习,要使新闻发言人具有与党政部门协调的能力,能够及时从各有关部门那里获得所需要的发布信源和背景资料,同时能够根据议题的安排协调好相关部门的信息提供,准确掌握发布口径,并在答复记者提问和公众质询时,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4

刚刚我从台下走到发言席用了五步,但对于汉钢公司和其近90名专兼职通讯员而言却用了六年。汉钢的新闻宣传如同公司的发展一样,从出生婴儿的吖语到集团党委的认可,倾注了集团领导无微的关怀,职能部门悉心的指导,兄弟单位无私的支持,更深含着汉钢干部员工的对企业的爱、通讯员们对事业的激情和付出,在这里,我代表汉钢公司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同时,今天借集团提供的契机将工作向领导和同事做一汇报,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汉钢公司新闻宣传工作遵照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按照“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一线、贴近员工”的原则,用心写新闻,用激情讲故事,用媒体描绘“美丽幸福新陕钢”的光彩画卷。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全年公司外宣上稿量同比增长78.9%,开创了汉钢公司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

一、树立四个意识,保持宣传的.“新鲜度”。 我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注重围绕集团要求部署和公司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来选题、组稿、宣传,与当前形势、时事紧密结合,发挥宣传工作助力中心工作的最大效用。20,我们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宣传重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等工作,策划了“二学一做”、“宣贯三会”、“支部建设”、“治亏创效”、‘’感动汉钢人物“等系列报道,收到了良好效果。年“七一”前夕,我们抓住庆祝建党95周年的有利契机,借势而为,开展了“永远跟党走宣传活动”,对党员标兵、党员突击队等先进人物和组织的事迹进行报道,用标杆引领影响大众。2016年公司开展了宣贯集团企业文化“百人百场”志愿宣讲进基层活动,深入到220个基层班组、3800余名员工之中,开展了86场宣讲活动。特别是针对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闻宣传及时聚焦生产一线,围绕中心、突出亮点,积极宣传公司在应对市场、保增长、求发展等各项工作中的新决策、新部署、新措施,不断调动员工在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公司在治亏创效、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中的宣传导向、凝聚思想、鼓舞士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夯实基础管理,强化宣传的“持久度”。汉钢公司青工比例较大,大部分干部从事管理岗位时间不长,基层通讯员也是刚毕业不久的院校学生,缺乏新闻宣传及写作经验,加之实施人力资源优化后,人员大幅缩减,整体的队伍和宣传人员力量都明显减弱。针对这一现状,公司创新管理,大力推进激励为主导的宣传工作模式,打破以往吃大锅饭的局面,将生产及辅助单位与机关单位分开考评,季度排名末尾的基层党委书记处罚300元,等额奖励给排名靠前的单位通讯员,全年考核责任单位一把手7人、奖励基层通讯员7人;同时,每月通过公司微信公众平台对各单位上稿情况进行通报。通过以上举措,大大的激励和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写作积极性,形成了领导重视、员工尊重、你追我赶的宣传工作氛围和工作机制,保证了宣传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三、抓好精品创作,保障宣传的“精准度”。一是“精准领会”:公司通过及时关注集团报纸、网站、微信等信息平台,准确领会集团公司重大会议报道、重要文件内容和发展规划等上级精神,洞悉集团公司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使得新闻宣传工作有了风向标、指路灯;二是“精准谋划”:公司每月初将宣传重点下达到各基层党委、通讯员、文学爱好者,形成了主题活动有策划、重点工作有安排、突出事件有声音的良性氛围;三是“精准选题”: 公司以“走基层、进一线、说员工”为宣传原则,注重对报道深度的延伸,特别是典型人物、典型细节的选取和挖掘,在细节上下功夫,详尽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用鲜活的典型和细节增强宣传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四是“精准审核“:在新闻稿件的审核和编辑过程中,公司做到了每一篇稿件“过三关”(支部书记关、政工科关、新闻中心关),保证了稿件的时效性和真实性,2016年汉钢公司的投稿总数达到近3000篇,公司以及以上的报纸、微信、网站等用稿1700篇,有近40%的稿件不能通过审核。

四、做好队伍建设,提升宣传的“认知度”。一是不断扩充通讯员队伍,将新闻宣传力量延伸至公司各个领域。现在每个支部都有宣传小组、每个班组都有兼职通讯人员,登记注册的专兼职通讯员有85人,撰写稿件过的文学爱好者有近300人。二是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党群工作会及新闻宣传工作会,以会代训,在培训过程中,从日常观察到写作素材,从文章框架构建到条理梳理,从标题巧拟到语言运用,给大家一一讲解,在稿件的编辑过程中及时就通讯员稿件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等,让大家在理论和实际中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在上述措施的推动下,汉钢新闻宣传工作稿件数量、质量都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不仅自办媒体“汉钢通讯“、”陕钢汉钢“微信公众号等受到省国资委领导、客户等社会的赞许,而且各级通讯员也成长为本单位的”一支笔“,成了”香饽饽“。

在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到:企业宣传是“员工”文化,为基层员工所创造、传承、喜爱、推崇,讲好身边最熟悉的人,就是最美的“汉钢故事“故事,员工讲出的故事是最动听的声音,他们口中的”美丽幸福新陕钢“是最好的。

,我们将继续在集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乘势而进,顺势而为,追赶兄弟单位,超越已有成绩,把新闻宣传工作开展得更扎实、更有效!

谢谢大家!

汉钢公司党委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5

党性原则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

党的宣传部门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党性原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宣传部门是凝聚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时时把职责使命扛在肩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战线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第一线,党的宣传部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工作中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宣传思想战线的全部领域。

党的宣传干部必须姓党。党的宣传干部做的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工作,理所当然要讲党性原则,把党性当做安身立命之本,始终爱党、护党、为党。

无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化、社会思潮多么复杂,都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仰信念,不忘初心、不忘根本、不忘方向,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党的宣传干部一言一行都事关政治方向、事关原则立场,理所当然要把讲政治当做首要要求。解决了讲政治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宣传干部就始终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脚跟,在关键问题上有担当、有战斗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主流媒体必须姓党。山无脊梁要塌方,人无脊梁会垮掉。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一定要是党的面孔、发党的声音、树党的形象、维护党的权威、坚持党的立场、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定盘星”,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作为“导航仪”,并且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就能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6

2003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3日同中央党校新闻媒体总编辑、台长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班第一期学员座谈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大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先进思想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主持座谈会。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宣传,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定自觉地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凝聚人心,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

李长春强调,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的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多报道多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要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改进和加强突发事件报道,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党报党刊和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结合起来,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有效引导群众,更好服务群众。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新闻宣传,努力办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办成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李长春强调,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确保各级新闻机构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切实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广泛开展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毛泽东的舆论宣传与新闻思想 篇7

毛泽东崇尚舆论宣传和新闻主要是为革命事业服务, 这是由中国社会所处的革命时代的环境特征所决定的。在20世纪上叶长达半世纪之久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革命党人 (起初包括国民党人) 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首先以强大的舆论向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列强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期间的全部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都是为革命党人的革命事业服务, 它通过宣传革命、打击敌人、教育人民以唤起和鼓动人民参加与支持革命。为实现此目的, 从事革命的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者如何利用各种舆论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并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确定一定时期和阶段的宣传工作重点, 以良好的写作技能写出文风活泼、使人爱看的文章, 便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来领会毛泽东的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思想。

一、舆论宣传和新闻主要是为革命事业服务, 为领导革命事业的政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提倡舆论宣传和新闻为革命事业服务, 为革命党人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这是毛泽东自领导宣传与新闻工作之始就具有的思想, 也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思想。毛泽东于1925年12月所撰写的《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曾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政治周报》的责任是“向反革命宣传反攻, 以打破反革命宣传。”[1] (P3-5) 这里点明毛泽东舆论宣传和新闻思想的核心之所在。1950年代中期, 毛泽东在对一篇文章所著按语中, 把舆论宣传工作生动地比为“大喊大叫”, 他说:“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 总是要伴随一场大喊大叫的, 这就是宣传新制度的优越性, 批判旧制度的落后性。”[1] (P178) 这里揭示了舆论宣传工作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即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是伴随革命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的全部宗旨是为革命党人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这一宏伟事业服务, 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其目的是唤起广大人民起来参加和支持革命, 以夺取革命的胜利。以上这两段时间相距30年的论述表明, 毛泽东一贯强调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应无条件地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人独立地担负起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重任以后, 毛泽东对宣传和新闻工作对革命事业无条件的服从性强调更甚。

1942年, 毛泽东在《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一文中指出: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 要对宣传人员及宣传工作及时指导, 认清楚通讯社及报纸是革命政策与革命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这种伟大作用, 要讨论新闻政策及社论方针, 加强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 务使其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 务使宣传增强党性, 并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1] (P97)

在1944年3月的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 毛泽东号召领导同志“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 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 反映政治、军事、经济又指导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武器, 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一个武器。”[1] (P113) 他以“全党办报”这一夸张说法来说明报刊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报上登“一条很好的新闻”比“讲好多话还起作用”。[1] (P115) 根据中国文盲众多、识字人较少, 人们文化水准普遍较低的国情, 毛泽东把办报工作与普及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强调只有普及教育才能使更多的群众看报, 更好地发挥报纸的宣传作用。故他主张组织村办小学或识字组, 消灭文盲, 希望边区群众在几年内“人人都可以看群众报, 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看解放报”。[1] (P117)

在1948年2月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 毛泽东更强调“报纸的作用和力量, 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 方针政策, 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1] (P149) 他鼓励报务工作者“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 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并认为“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1] (P150) 总之, 毛泽东认为报纸是党中央的喉舌, “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1] (P156)

为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是毛泽东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的宗旨, 注重时效则是毛泽东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的生命。毛泽东强调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一定要迅速准时、讲究时效, 要善于随着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和确定舆论宣传、新闻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宣传工作, 还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侧重宣传某些不同的内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认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 就是扩大政治影响, 争取广大群众。”他把这一任务看成是“红军第一个重大的工作”, 认为红军“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 才可以实现组织群众, 武装群众, 建立政权, 消灭反动势力, 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1] (P15)

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给全党及时提出了新任务:依靠工人阶级, 联合农民和一切革命的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1] (P47) 全部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自然要围绕这一任务旋转。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多篇文章尤其是在为一些报刊所写的发刊词中不同程度地阐明了宣传舆论应围绕这一总任务而展开工作的策略。例如, 在《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文中, 毛泽东这样指出:在抗日战争初期, 全民族的第一个任务在于“高度发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克服一部分人的悲观情绪, 坚持拥护政府继续抗战的方针, 反对任何投降妥协的企图, 坚持抗战到底。”为此, 报纸刊物、学校和宣传团体及文化艺术团体等应“作广大之宣传鼓动, 坚定地有计划地执行这一方针”, “用以达到提高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之目的”。[1] (P39-40) 1940年, 毛泽东根据当时国内政治形势的具体变化, 认为报刊宣传的政治方向应是强调抗战、团结和进步以反对一切危害抗战的言行, 以期抗日事业有进一步的胜利。[1] (P50) 1941年, 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中, 更为简明扼要地强调报刊宣传要为党的总路线服务这一立场, 他着重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 也就是《解放日报》的使命, 这一使命可以“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1] (P55)

在解放战争初期和中期,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 毛泽东为宣传工作及时规定了新的内容。如军事上“适时揭露敌人”, “不再是向军民描写美蒋怎么厉害”, 而是要“强调我军必胜蒋军必败”, [1] (P133) 以坚定战胜敌人的勇气。在阶级政策、经济政策的宣传上, 要注意研究中央政策, 纠正错误观点, 如宣传政权机关时要阐明其是“应当代表一切劳动群众 (工人、农民、独立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及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 及中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 的, 而以劳动人民为主体。”而不能宣传为“是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政府”。[1] (P133) 对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宣传应克服左倾错误, 如“不是宣传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 消灭封建制度的路线, 而是孤立地宣传贫雇农路线。不是宣传无产阶级联合一切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其中包括不反对土地改革的开明绅士) ,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民主的政府, 而是孤立地宣传所谓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 或者说民主政府只是农民的政府, 或者说民主政府只应该听工人和贫雇农的意见, 而对中农, 对独立劳动者, 对民族资产阶级, 对知识分子等, 则一概不提。”[1] (P141) 此外, 还要注意克服在全党问题上的“唯成份论”错误宣传, 以及土地改革问题上助长“急性病”的宣传, 还有在工商业和工人运动的方针上存在严重“左”的倾向等等, 否则就完全脱离了中央线路。

在解放战争后期接管城市的工作中, 毛泽东指出, 宣传、新闻工作要立即转入“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在政治路线上宣传“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团结其他劳动群众, 争取知识分子, 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方面, 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 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 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同时即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 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 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1] (P142) “城市中其他的工作, 例如党的组织工作, 政权机关的工作, 工会的工作, 其他各种民众团体的工作, 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 肃反工作, 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的工作, 都是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1] (P163-164)

由上可见, 为适应形势变化的发展而随时调整某一时期宣传舆论的方向和重点是毛泽东舆论宣传和新闻思想保持活力的秘诀之所在。

毛泽东舆论宣传和新闻思想的一大特点是因对象而异, 有针对性而不千篇一律, 并随时改进。这表现在对党内、军队内的宣传和对广大民众的宣传以及对敌人的宣传, 其内容都有所侧重或根本不同。

党内宣传重在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教育, 尤其是在党内遭受教条主义侵害时, 毛泽东注意全面进行端正党风、学习、文风的教育, 以克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自觉性。他倡导党的领导干部应学会善于把党的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善于掌握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军队内的宣传主要是教育军队听从党的指挥, 提高政治和军事素质。同时把军队内的英雄事迹广为传播, 鼓励全军将士在战时成为英勇杀敌的模范, 在平时成为拥政爱民的典型。

对民众的宣传包括对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宣传, 如对各阶层广大农民、工人、城市贫民、中小商人、知识分子、劳苦青年、游民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宣传等, 都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革命者每到一地, 都要有适合当地的宣传口号和鼓动口号, 以切合群众的情绪, 调动群众的革命热情。宣传中尤其要注意唤醒占总人口半数的广大妇女的革命觉悟。

毛泽东非常关注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形式, 他从当时中国的现实文化条件出发, 指出对群众的宣传可以宣传队、传单、布告、简报、壁报、画报以及演讲等多种形式展开。文字宣传力戒长篇大论、内容深奥, 宜简明易懂, 要切合群众心理, 切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情绪, 使群众一看或一听就明白, 这样群众的积极性就可随时调动起来。此外, 在宣传党的革命方针政策时, 还可同时结合对群众进行文化教育, 扫除文盲和愚昧, 使群众变得聪明起来, 从而真正成为拥护革命的基础。

对敌人的宣传则主要以“事实说话”, 在系统研究、了解敌人情况的前提下, 向他们展开强大的舆论进攻, 广泛利用电台、报刊杂志以及传单揭露敌人的反革命、反共等恶劣行为, 不仅要使国内广大民众了解敌人的丑恶行径, 还要在国际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红军可以简短文字材料、标语、传单向敌人作宣传, 向敌人邮寄宣传品, 优待俘虏兵, 对其进行教育后再释放, 以此在白军中散布红军的影响。抗日时期可以将一些反法西斯的文章译成外文在国际上宣传,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及国民党投降派的丑行。同时, 还可将这种舆论宣传与革命军队的武装斗争相结合, 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击或围歼敌军时以强大的舆论和心理攻势促使日本侵略军、伪军或国民党官兵投降等。此外, 还可以吸收党外人士配合进行宣传以扩大宣传的广度, 如让党外人士在共产党党报党刊上发表言论, 并尽可能吸收党外人员参加党报编辑工作, 使报纸刊物办得更好、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

二、宣传与新闻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理论素质, 应提倡新鲜活泼的文风

注重提高宣传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提倡言之有物的新鲜活泼的文风, 这是毛泽东宣传和新闻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质量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的素质直接相关, 与文章的质量直接相关。

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毛泽东认为, 他们首先要有政治家素质, 有党性, 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有冷静的头脑, 有分析的方法。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在1950年代以后的多次谈话中论述得较为集中。1957年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时, 毛泽东从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办报谈起, 鼓励新闻出版界对办报心中无数不要紧, 慢慢会有数的。对于马克思主义修养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 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毛泽东认为在知识分子当中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很有必要的, 学得多了, 就会把旧思想推了出去, 抛弃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1] (P186-188) 从这段谈话中明显可见, 毛泽东认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报刊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1959年, 毛泽东在同《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谈话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搞新闻工作, 要政治家办报。书生办报, 最大缺点是多谋寡断, 没有要点, 言不及义。[1] (P215) 毛泽东还指出, 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报纸的领导工作者要学会按马克思主义办事, 按客观情况办事, 免除教条主义, 才能办出群众爱看的报纸来。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毛泽东提出一个要求:各省、市、自治区要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要有自己的出色的报纸和刊物的编辑和记者。[1] (P201) 这些话表明, 毛泽东对报刊新闻工作者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问题十分关切。

报刊新闻工作者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根本的一条是要学会掌握分析的方法, 看问题不要有片面性, 即思想上不要绝对化, 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不要只看到好的, 看不到坏的, 只能赞扬, 不能批评;认为我们的工作一切都好或一切都坏都不合乎事实。在195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毛泽东专门强调了这一问题。他指出, 所谓片面性, 就是违反辩证法。故要克服片面性, 就要把辩证法逐步推广, 逐步地学会使用辩证法这个科学方法。毛泽东告诫宣传工作者切记要“老老实实地办事, 对事物有分析, 写文章有说服力, 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如果掌握了辩证法, 神气十足, 但没有货色, 不会分析问题, 讲不出道理, 没有说服力的文章就会减少。[1] (P197)

鉴于记者是宣传和新闻工作的第一线人物, 是新闻的直接制作者, 毛泽东特别强调记者头脑要冷静, 遇到问题要有分析, 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态度。1958年11月与吴冷西谈话时毛泽东着重谈到这一点, 他说, 记者要善于比较, 善用“勾推法”, 不要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 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记者要独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 不要人家讲什么, 就宣传什么, 要经过考虑。[1] (P212)

要使文章具有独立见解归根结底在于宣传新闻工作者敢于讲真话。尤其是对党的领导干部, 毛泽东提倡他们讲真话, 不偷、不装、不吹, 有良好的文德文风。对这一问题毛泽东在1940年有专门的论述。在为党的七大所作的报告中, 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偷”、“装”、“吹”的不良现象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批评。他指出:所谓偷就是偷东西, 装就是装样子, 吹就是吹牛皮。而不偷就是不把人家写的整个小册子调换几个名词后就说是自己写的, 把自己的名字安上就出版等。不装就是“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不要不懂装懂。党内不允许装, 对马克思主义知道得少也不要装, 知道多少就是多少。不吹就是报实数, “实报实销”, 不夸大, 不扯谎, 尤其是要克服向上级报告工作“夸大一点”这种习惯, 还要把自己领导工作的缺点向人家公开。[1] (P125-127) 毛泽东这番富有针对性的话, 在批评偷、装、吹的不良习气的同时, 极力提倡了不偷、不装、不吹, 敢于讲真话的可贵品德和作风, 这对于每个宣传和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适用的。

毛泽东不仅厌恶那些偷、装、吹的文章, 更是反对做“党八股”文章。在延安时期所作的著名的《反对党八股》的演说中, 他大力提倡端正的党风、严谨的学风和新鲜活泼的文风, 并历数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毛泽东指出党八股的罪状其一是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其二是装腔作势, 借以吓人;其三是无的放矢, 不看对象;其四是语言无味, 像个瘪三;其五是甲乙丙丁, 开中药铺;其六是不负责任, 到处害人;其七是流毒全党, 妨害革命;其八是传播出去, 祸国殃民。正因为党八股危害极大, 所以毛泽东在演说中号召全党去打倒它, 抛弃它, 代之以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同时, 毛泽东还阐明了提倡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前提是讲究文章之道。他指出, 写文章要像列宁那样先搞调查研究;要像季米特洛夫提倡的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要遵守鲁迅提出的几条规则, 如留心各样的事情, 多看看, 不看到一点就写;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不生造除自己以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1] (P70-86)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毛泽东根据自己长期从事文字著述的经验, 进一步阐述了写文章注意文法修辞的重要性, 指出文章的要义是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他要求文章作者应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 把自己的心交给他们与之产生共鸣。在《工作方法六十条 (草案) 》的有关章节中, 毛泽东专门谈了这个问题。他说, 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三种: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 还有词章问题。他批评许多文件的缺点是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缺乏逻辑性、不讲究词章, 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 枉费精力又少有所得, 故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文风。为此, 毛泽东强调各级领导部门要大力培养一些较多地懂得马列主义, 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科学知识、词章修养的“秀才”。[1] (P207-208) 在《〈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按语》中, 他也强调了讲究文法和修辞的重要, 并批评一些人写文章不生动, 不形象, 不讲究文法和修辞, 好像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1] (P180)

毛泽东对电文、报告、指示、决定一类的文字要求更加严格, 认为更应纠正文字缺点。1951年他在审阅一件中央指示时特地指出了这一问题, 他说:一切较长的文电, 均应开门见山, 首先提出要点, 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 这便是新闻学上称为的“导语”, 亦即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 以唤起阅者注意, 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 不得不继续看下去。为文应分清条理, 去掉空话, 但不可违背文法, 并注意文字的形象性和鲜明性。[1] (P167)

对于报刊文章, 毛泽东认为题材应活泼多样, 文风更宜通俗亲切, 才会引人入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与新闻出版界代表座谈时, 他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说:“报纸搞得活泼, 登些琴棋书画之类, 我也爱看。”报上的文章不仅宜“短些、短些、再短些”, 而且宜“软些、软些、再软些”, 文章“不要太硬, 太硬了人家不爱看, 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文章写得通俗、亲切, 由小讲到大, 由近讲到远, 引人入胜, 这就很好。”[1] (P190) 在同吴冷西的谈话中, 毛泽东更是明确指出党报不能只搞政治, 要搞理论工作, 要注意发表学术性文章, 发表历史、哲学和其他学术文章。不过, 搞理论工作应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他以自己的经验为例说:“我写文章, 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 引来引去, 我就不舒服。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1] (P217) 用自己的话写文章无非是要使文风活泼, 故毛泽东总是这样强调, 写文章不仅要紧密结合形势, 写得不要刻板, 形式要多样化, 要活泼, 甚至政论也不排斥抒情。[1] (P203)

在注重文章内容和风格的同时, 毛泽东还强调文章标题要醒目。他认为“标题要吸引人看, 这很重要。”[1] (P204) 作为报刊方面的行家, 毛泽东连报纸版面安排事宜也关注到了。在1958年1月给刘建勋、韦国清的信中, 毛泽东指出要认真研究如何办报, “包括版面、新闻、社论、理论、文艺等项。”[1] (P202) 信的内容显示了毛泽东在办报方面的丰富学识。此外, 毛泽东还特别重视更正书报上的错误, 1949年4月, 他为自己的文章《五四运动》及《人民解放军布告》中的多处文字错误分别给北平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写信, 并附上亲笔纠正的这两文中的若干误处。[1] (P165) 毛泽东这种严谨精细、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摘要:毛泽东认为, 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是为革命党人的革命事业服务的, 它通过宣传革命、打击敌人、教育人民以唤起和鼓动人民参加与支持革命。为实现这一目标, 从事革命的舆论宣传和新闻工作者应该利用各种舆论手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并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确定一定时期和阶段的宣传工作重点, 以良好的写作技能写出文风活泼、使人爱看的文章。

关键词:毛泽东,舆论宣传,新闻,思想

参考文献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制度 篇8

【关键词】 新闻报道 舆论导向 新闻工作者素质

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电视新闻政治性强,又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和及时迅速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关注。电视新闻办得好,可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起到积极的宣传、贯彻作用,对广大群众起到极大的动员、鼓舞作用,对先进的事物起到积极的倡导弘扬作用,对错误的行为起到及时的制止、纠正作用,还可以对科学知识起到广泛的传播、普及作用。

电视新闻舆论导向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舆论导向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时不仅仅以直接的政治倾向出现,更多地表现为对中国国情的把握不当和对具体事件、人物的社会意义的片面性认识。新时期中国电视新闻传播中出现过的负效应应引以为戒。电视新闻是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分析和评论来实现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判断舆论导向准确性的前提应是将个体的分析解释与整个社会的舆论影响联系起来。

1. 坚持讲政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电视新闻工作。

电视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极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凝聚人心,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

2. 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全局观念,坚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闻工作要把握大局,服务大局,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上来,引导到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上来。新闻工作者一要积极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创造新生活中表现出的崇高品格和取得的光辉业绩;二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宣传报道要注意把握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三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和电台、电视台都要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在正确引导舆论中发挥主干作用。强调正确舆论引导,报刊、广播、电视等都要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努力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3.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这是电视新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有领导、有步骤、有重点地改进新闻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多报道、多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要进一步改进对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改进和加强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党报党刊和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结合起来,办出特色,办出风格,有效引导群众,更好地服务群众。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新闻宣传,将其办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办成对外宣传的新渠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形式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手工劳动并存,经濟发达地区同经济落后地区并存,这就必然会形成多种舆论,即使是同一事件也会产生不同的舆论反响,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核准事实,并认真加以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准确答案。在揭露问题时,要考虑到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更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

4. 加强学习,提高电视新闻工作者素质。

要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思想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舆论导向,坚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前,新闻工作者要紧紧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十七大报告的主题、灵魂和精髓以及刚刚闭幕的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新闻观,把握住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钻研业务,掌握学精广播电视知识。广播电视所涉及的面很广,需要的知识面也广,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去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寻找规律,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边提高,用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去采写新闻报道,做好新闻报道工作。还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扩大知识面,这样做宣传报道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5. 加强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首先要把握好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的宣传方向,把这些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我们党的手里,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建立一套宏观管理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靠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加强宏观管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按照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加强对舆论宣传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在这方面,干群思想一定要统一。新闻宣传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质量,更多地为人民群众推荐喜闻乐见的节目。稿件要真实,真实才有活力,才能起到宣传作用,如稿件中人物、地点要客观真实;稿件要责任编辑审视,重点是把握住政治舆论导向是否偏离;节目播出时要把好质量关,从文字稿到制作,到审定播出,都要建立审签制度,越是细节的问题,越要小心谨慎,不要疏忽,否则就容易出差错。

6. 编辑业务上加强对主题新闻的策划,改变这一块有“等米下锅”的现象。

主题报道思想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要围绕当地主要工作、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制定好全年宣传计划,每月要有宣传方案对重大事件要作出系列或连续报道安排。在内容及档目编排上,应突出以下几个问题:

6.1坚持做好民生报道,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在内容上,这一板块紧紧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围绕老百姓希望解决的、政府考虑解决的、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来报道。在形式上,做足沟通和服务的文章。创新采编思想和采编视角,使民生新闻具冲击力、震撼力和影响力,切实做到更贴近、更迅捷、更生动,使民生新闻成为 电视台重要的“新闻增长点”,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6.2让栏目更贴近观众。在以亲和力、贴近观众见长的民生新闻板块中,开办现疡新闻、新闻特写栏目,带观众一道,现场聚焦 三个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大事要事。开办:“新闻资讯”、“记者跑街”、“热心观众”、“市民话题”等小栏目,适时推出互动话题引导观众参与,并提供来源于网站或报纸上的与干部群众贴近性强、有指导性的筒明信息或生活资讯。这些小栏目突显公众对新闻的参与性、互动性,也体现了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

6.3让编排更精良。整个编排要显得新颖,有张有弛,节奏和谐,生动活泼,善于把不同的报道形式加以巧妙安排,灵活穿插,使其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某些重大事件、典型经验、突出问题,还应配发短小精悍、尖锐泼辣、针对性强的评论、编前话、编后语等,使观众深受感染和启迪,保持浓厚的收看兴趣,以增强新闻的表达力和影响力。还应注意节目中的转换技巧,承上启下串联,做到首尾相映,受到观众好评。

上一篇:中国农业大学介绍下一篇:特殊教育专业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