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精神演讲稿

2024-06-03

集体主义精神演讲稿(共8篇)

集体主义精神演讲稿 篇1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大浪淘沙中占据一席之地,靠什么?靠企业家的个人主义还是少数人的单打独斗?不!那已经是夕阳挽歌风光不再了!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综合竞争!翻看当代企业的荣辱兴衰,我们不难发现所有成功的企业,必然会有一个共同的成功因素,那就是风雨同舟、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海尔的张瑞敏正是运用团队力量,经过15年的时间,带领着一个亏空147万的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是团队的力量为海尔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以说,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我刚毕业,过往的寄宿学校生活让我对团队精神更加推崇。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小学毕业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学校时,对家的依恋使我不能适应,此时,是同学老师给与我安慰,是班级学校这个团队给与我支持让我很快融入集体生活。这让我知道无论处于哪种生活状态,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我们需要互相扶持和鼓励着前进,因此当我第一次走进‘原则所’时就被融洽的工作氛围所吸引和感动。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从偏安一隅到遍地开花,‘原则所’的每一个进步,都凝结着全体人员的智慧和汗水!‘原则所’的每一次成功,都显示了团队精神的力量!我真诚的希望以后我所参与的每一个日夜都有团队给与我支持和信心!工作中,我们把困难当作试金石,把压力化作牢不可破的团队凝聚力,坚信“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如果把团队比做出鞘的宝剑,那么精神就是剑柄,智慧的力量则是青光闪闪的剑锋。信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强。在我们的心中,有一种信念支持着,那就是---为‘原则所’的荣誉而战。在这里交替着“英雄史诗”,演绎着“现代神话”,锻造着“钢铁劲旅”,更闪烁着团队光芒!

我们当中的每个人,能力素质不同、岗位角色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挑战极限的勇气相同,争创一流的志向相同,捍卫团队的行动相同!我们的努力,形象地诠释了‘原则所’“诚实、团队、荣誉、发展”的精神;我们的表现,更使大家看到‘原则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好未来!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在非洲大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逃避,那一定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迁移逃命的情景,那就是蚂蚁军团来了!蚂蚁是何等渺小微弱,但是团结起来的蚂蚁军团竟然让兽中之王退避三舍,可见团结的力量多么强大!动物界弱肉强食的竞争法则告诉我们,个体的弱小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团结起来、精诚合作,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战胜一切困难!‘原则所’的每一个人就像一双手的手指,虽然长短不一却各施其职缺一不可。

我不知道几年前,主任满怀渴望和憧憬,投入市场洪流时的激情澎湃,但我知道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所里每一个成员的努力。我不知道,在过去的日子里,结识了多少已为他们“分忧解难”的忠实伙伴,但我知道墙上的每一面锦旗都有大家的汗水和心血!我不知道曾经所面临的艰辛和困难,但我知道有团队的支持定能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精神,是团结协作的战斗力,是上下同欲的凝聚力!对于我这个刚踏上社会舞台的新生,团队的作用尤其重要。当我困苦时‘原则所’像一位智者为我指明方向;当我疲惫时‘原则所’像一个港湾为我挡风避雨;当我荣耀时‘原则所’像一位母亲为我骄傲!

历史已经将翻开新的一页,“跑过去的是昨天,奔过来的是明天,正在走的是今天。不要忘记昨天,认真计划明天,好好把握今天。”“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扎实工作,以永不褪色的团队精神开创美好的未来!

集体主义精神演讲稿 篇2

一、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马克思·韦伯发现, 在数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里, “资本拥有者、雇主, 受过较高教育的熟练工人和现代企业中受过高级培训的技术或者经营人员, 少有例外地, 绝大多数都是新教徒”。 (3) 从这一现象出发, 他进而发现:“基督教虔诚的人物出自商业取向的社会圈子, 尤其是相当多数量最虔诚的虔信派信徒都是这种出身。” (4) 马克思·韦伯从中看到了宗教信仰与社会经济的内在亲和力。他这样论述道:“资产者精明的商业意识和渗透并支配着信徒全部生活的最强形式的虔诚结合在同一个人和同一些群体身上……这种结合远非稀少, 它精确地构成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新教教派和教会的整个群体的特征。” (5)

然而, 韦伯这样的解释显得不确切。事实上, 有两种关联性是有可能存在的:一是资产阶级主要是新教徒;二是新教徒主要是资产阶级。韦伯直接从前者 (资产阶级主要是新教徒) 出发研究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从而回避了宗教派别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孰先孰后的问题。 (6)

我认为, 这确实是韦伯的不足之处。不过, 韦伯也承认, 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种种因果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并不能论定两者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韦伯研究的是“宗教影响是否, 以及在什么程度上, 共同参与了这一精神在全球范围内的质的形成和量的传播”, 以及“现代资本主义赖以存身的文化的哪些实践方面可以追溯到这些宗教影响”。 (7) 要完成这一尝试, 就必须从文化上找到其连接点, 而不应拘泥于发生学意义上的先后问题。

二、资本主义精神与“天职”观念

马克思·韦伯首先从本杰明·富兰克林身上找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世俗伦理:“获得多多益善的金钱, 但这同时又严格摈弃一切对金钱的自发享受。” (8) 进而, 韦伯发现这一信念来自于富兰克林信奉加尔文教的父亲。因此, 韦伯认定, 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教有内在的联系。韦伯指出, 职业天职正是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特征的观念。 (9)

韦伯认为, 资本主义精神应该是与经济传统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这一精神框架应该定义为:“在一种天职中系统而理性地获取合法利润而努力。” (10) 然而, 在中世纪, “商业不能取悦上帝” (11) 的信念根深蒂固, 获利行为只能在商业实践必须的范围内才得到许可。因而资本主义精神在那时并不存在。要寻找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 就必须找到“哪些观念使营利取向的活动被归类于‘天职’范畴”。 (12)

韦伯发现, 天职 (calling) 观念是“宗教改革的产物”, 这一观念赋予了日常工作以宗教意义, 使得修道士从“现世的禁欲式退隐”和“对日常道德的明显超越”转变为“现世的工作”的关注。然而, 路德强调:“追求超出自己需要的物质利益, 必定是个人缺少上帝恩典的迹象。”“个人从根本上应当待在上帝最初给他安排的天职和地位之中。” (13) 可见, 路德的观点仍与经济传统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 路德宗并不是韦伯所需的天职观念的理想类型。

在短暂的“试错”之后, 马克思·韦伯在米尔顿的《失乐园》上看到清教徒转向了现世的痕迹。对于这种伦理上独特性的差别, 他认为是宗教运动的力量创造的。因此, 他转向研究不同教派的差异性。

三、禁欲主义新教

在第四章中, 马克思·韦伯把宗教观念作为研究的理想类型, 分别对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礼运动诸教派与教会展开了研究。其中, 由于加尔文宗最为典型, 故本文从这一教派进行论述。

(一) 预定论

韦伯认为, 必须通过教义找到驱使教徒社会行动的宗教心理动因。因而, 他首先对加尔文教的预定论进行考察。

预定论规定:世界的存在只服务于上帝的荣耀。只有少数受上帝恩宠的选民能够获救, 其余的人会被罚入地狱。上帝的旨意是不能改变的, 个人也不能过问上帝谁能得救, 否则就构成了“刺探上帝秘密的放肆意图。” (14) 这种教义在上帝和信徒之间构筑起了一道巨大的鸿沟。教徒无时无刻不产生一个疑问:究竟自己将得到救赎还是被罚入地狱?在命运面前, 这种极端的非人的教义让信徒产生了巨大的孤独感, 他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 因为“生命尽头将遇到的那份宿命已经无可更改地永恒就设定了, 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 (15)

其次, 教会和圣事也不能帮助信徒获得救赎。“教会之外无救赎”的原理变成了“真正教会之外的人不可能成为选民之列”。 (16) 也就是说, 这种教会变成了信徒精神意义上的教会, 并非世俗组织意义上的教会, 信徒之间的联系被割裂了。在预定论影响下, 新教开始了“祛除巫魔”的历史进程, 所有“巫魔的手段对救赎的追求都作为迷信和亵渎加以拒斥”。 (17)

最后, 加尔文教取消了帮助教徒“释放”罪孽感的忏悔仪式, 信徒陷入了一种巨大的精神紧张中。他们焦虑于自己是否获得救赎, 获救记号便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韦伯指出, 加尔文教强调信徒精神上的孤独, 把路德宗的“天职中的工作”吸收成为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增加上帝在尘世的荣耀”。因此, “天职的工作”“被赋予了一种客观的、非人格的特征, 这一特征服务于世界的理性形成”。 (18)

加尔文认为信徒是“神圣权能”的工具, 而不是“神圣权能”的容器。他们必须“提供关于信仰的见证”, 而非纯粹的“宗教情感和情绪”, 才能获得确定的救赎。 (19) 也就是说, 信徒需要过一种为了增添上帝荣耀的有组织的基督徒生活来证明他们的选民身份。因而, “善工”被用作上帝拣选选民的记号, 它消除了个人关于救赎确定性的焦虑。因而在某种程度上, 加尔文教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救赎确定。

(二) 有条理性

加尔文宗的预定论塑造了信徒有条理的行为方式, 信徒必须每时每刻通过行动增添上帝的荣耀, 以证实其“蒙恩状态”。这种与上帝的对话是通过“薄记” (bookkeeping) 实现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薄记”标示了他在培养特定美德上的进步。班扬则把这种“薄记”比作信徒与上帝交易的手段。这种斤斤计较的信仰证明方式促使信徒毕恭毕敬地过一种有条理地生活。由于世俗行为也被记入信仰的“薄记”中, 因而信徒的生活也开始基督教化。

(三) 入世禁欲主义转向

通过对四个教派的分析考察, 韦伯总结出, 不同的教派依赖不同的教义, 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蒙恩状态——圣事、忏悔、善工。但是, 它们共通的一点是——通过信仰的证明获得蒙恩。这种证明也必须与现世活动联系在一起。信徒为了证明蒙恩状态, 就必须“有条理地指导自己的蒙恩动机”, 于是生活组织上的理性化开始。从外部观察, 这种行为带有禁欲主义的特征。他这样说道:“现在, 基督教禁欲主义甩手关上了修道院的大门, 进入了生活的集市, 担负起了新的任务;将它的规矩条理渗透到世俗的、日常的生活中去。” (20)

修道院中的基督徒开始以尘世作为自己证明信仰的修道场所, 于是, 出世禁欲主义开始转向入世禁欲主义。“身在尘世却仍然面向超自然”的生活方式, 是禁欲主义新教的天职概念的结果。

四、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通过对禁欲主义新教的考察, 马克思·韦伯找到了天职观念的起源。在禁欲主义新教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建立起具体联系之前, 他需要找到一种宗教的理想类型作为研究对象。他发现:“发端于加尔文宗的英国清教为职业天职的观念提供了逻辑上最为一致的基础。” (21) 因而他选取了清教神学家巴克斯特作为他讨论的起点。

巴克斯特认为:“工作是禁欲主义实践的试练和证明的机制, 人生的自身就涉及工作。” (22) “拥有职业天职的工作者将以有条理的方式进行工作。” (23) 完成上帝分配给信徒的天职, 就是“为上帝的荣耀而行动”。因而, 清教把工作看作一种天职, 具有职业禁欲主义的有条理的特征。

对于天职的评价, 巴克斯特指出, 可以用工作获得财货多少作为履行职则的衡量标准。如果财货是在职业天职中获得, 那么在道德上是可以允许的。如果为了“肉体享受与罪孽”追求财富, 那么是不允许的。韦伯认为, 清教不是要反对“追逐财富”, 而是要反对“对财富的非理性使用”。因此, 把工作作为天职的责任, 拒斥“神化人类需求和欲望”的行为, 是清教伦理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韦伯这样论述道:“在一项职业天职中要不懈地、持之以恒地、有条不紊地工作, 这样一种宗教价值被定义为信徒证明他们选民资格的所有禁欲方法中绝对最重要的方法, 同时也是最确定并最可见的方法。” (24) 因而, 韦伯在禁欲的新教伦理中找到了与资本主义精神契合的伦理基础。

这种伦理却带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由于禁欲主义对消费的限制, 不断增加的财富被重新投入到商业中, 资本便开始形成。清教的生活观对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活观产生了“强有力的杠杆作用”, 促进了“中产阶级式、经济上理性的生活组织的倾向”及现代“经济人”的出现。然而, 在现代资本主义身上, 我们已经找不到任何宗教精神的影子, 韦伯要完成最后的证明, 就是找到宗教精神是如何丧失的。

接着, 韦伯引用约翰·卫斯理的话来论述这一点:“我忧虑的是, 无论在何处只要财富增长, 那里的宗教精髓也就以同样的比例减少。”“因为宗教必定会产生勤劳和节俭, 而勤劳和节俭又不可能不产生财富。”资本主义在发展的同时, 宗教精神却在不断飞逝。随着财富的增加, 信徒的“傲慢、愤怒、肉体的欲望、声色的欲望和生活的傲慢也成比例地增强”。 (25)

马克思·韦伯进而指出, 早期宗教运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在于其禁欲主义的社会化影响。在宗教热情退却之后, “对上帝天国的狂热寻求逐渐分解为职业天职的冷静美德”, 善的良心被定义为获取金钱, 一种“中产阶级职业气质”出现了。新教禁欲主义塑造了资本主义的雇主与工人。清教雇主可以安心地获利, 因为对工人的剥削被合法化了———财货的分配不均被称为源于上帝意旨的特殊设计; (26) 清教工人必须认真地工作, 因为工作是确认他们蒙恩状态的手段, 劳动被视为一种“职业天职”。于是, “宗教之根”逐渐死去, “功利的调门偷偷地挤了进来并且带它前行”。 (27) 尽管杰明·富兰克林的箴言还存在“天职”精神的痕迹, 但是其宗教基础早已消亡了。“天职”精神背弃了宗教, 转而涌向资本主义。

在此, 马克思·韦伯找到了资本主义精神的部分内容——“天职观念”和“入世禁欲主义精神”, 并把新教伦理就与资本主义精神完全接驳在一起。

五、资本主义的文明病

在结尾部分, 马克思·韦伯提出, 禁欲主义为资本主义建立了现代经济秩序, 这一秩序已经把所有人都牵涉进来。“也许它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吨矿物燃料燃成灰烬的时刻”。 (28) 曾经, 巴克斯特认为对财富的关注就像“披在肩上的一件随时可以甩掉的轻飘飘的外套”, 现在却由于财富的累积变成了“一件钢铁般坚硬的外壳”。这坚硬的外壳无时无刻控制着在其中的所有人。禁欲主义精神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便逃出了这一外壳。“大获全胜的资本主义, 自从栖息在机器的基础上, 就不再需要禁欲主义的支撑了”。 (29) 财富和职业行为失去了最初的宗教意义。因次, 韦伯悲观地说道:“狭隘的专家没有头脑, 寻欢作乐者没有心肝;在这个虚无者的想象中, 它幻想着自己已经攀上了人类前所未有的文明高峰。” (30)

我认为, 在资本主义起始阶段, 信徒获得的财富还是相当有限的, 他们还能坚守着自己信仰, 不敢越过教规。但是, 随着资本主义理性化的进程, 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个体系中, 财富对于信徒的诱惑也愈大。从前, 信徒为了获得上帝的恩宠, 勤勉地工作, 避免欲望腐蚀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是驱使信徒不断工作的发条, 只有蒙恩才能成为他们的心理补偿。尽管信徒把视界投向了尘世, 但是内心仍然面向上帝。然而, 当信徒在尘世中越发努力, 他们的视界便越向尘世转移。在某一瞬间, 信徒发现自己一直侍奉的上帝并不存在, 原来尘世中的上帝, 毋宁说, 就是他们自己。信徒失去了心理的救赎补偿, 但是获得了堆积如山的财富。信徒开始从现世的财富中找到了物质意义上补偿, 这种补偿是信徒在过去未尝试过和坚决反对的。就像久渴之人找到了生命之泉, 信徒源源不断地汲取财富的力量, 来弥补信仰的缺失。于是, 纵欲主义和物质主义也开始出现, 宗教精神在物质文明身上褪去。

对此, 德国经济学家桑巴特认为, 奢侈品的消费才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原动力。正是由于对奢侈品的消费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1) 在某种程度上, 桑巴特看到了资本主义主义的贪婪特性。丹尼尔·贝尔认为, 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具有两方面的特征——禁欲苦行主义和贪婪攫取性。这两种特征可以归结为宗教冲动力和经济冲动力。 (32) 资本主义精神的裂变, 是由于“宗教冲动力被科技和经济的迅猛耗尽了力量”, “经济冲动力成为其唯一主宰。社会世俗化使人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终极意义”。 (33) 桑巴特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 (34) 对于此, 他认为可以通过重新向某种宗教的回归解决。

哈维·戈德曼则从权力角度出来看待这一问题。他指出:“理性化的进展所造成的对自我的除能, 削弱了西方勇敢面对政治与社会斗争的能力。”西方社会想重获生机, 首先需要“新的主宰自我的手段和允许它对它所创造的制度进行主宰的权能形态”。因而, 西方社会就必须培养禁欲主义品德的新人, 并授予他们“自我内在权能”, 不断克服内外阻力以从事革新。 (35)

面对这种疑难, 资本主义时代的个人需要回到加尔文教的孤独求圣之路上?还是摈弃自身的贪婪欲望?抑或是坚强地面对挑战, 重新获得自我的权能, 从而控制理性化呢?

我认为, 向宗教的复归可以填补信仰的空洞, 缓解个人内心的焦躁。但历史是发展的, 旧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褪, 重新向旧宗教回归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其次, 贪婪攫取是资本主义无法医治的特性。最后, 自我除能根源是禁欲主义人格的缺失。因此, 只有找到新的现世禁欲主义精神, 并赋予这一精神所寄居的群体以权能, 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文明病。

六、结语

马克思·韦伯试图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建立联系, 他的论证思路是这样的:首先, 从富兰克林的箴言中归纳出资本主义精神;其次, 在资本主义精神中提炼出天职观念;再次, 在加尔文宗里找到天职观念, 并发现入世禁欲主义产生于这种观念;最后, 通过对清教的考察, 把天职观念作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连接点。显然, 在逻辑上, 韦伯是采取了“夹迫法”来完成其论证过程的。

值得深思的是, 禁欲主义精神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已经逃逸, 积累的财富成就了资本主义钢铁外壳。在这一外壳里, 现代资本主义存在诸多顽疾:不停歇贪婪性攫取、宗教的缺失带来物质主义、理性化带来的“自我除能”。要解决这些弊病, 必须找到新的现世禁欲主义精神, 才能恢复西方社会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韦伯著.[美]斯蒂芬·卡尔伯格英译.苏国勋, 覃方明, 赵立玮, 秦明瑞中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美]哈特穆特·莱曼, 京特·罗特编.阎克文.韦伯的新教伦理:由来、根据和背景.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3][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 蒲隆, 任晓晋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89.

中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责任;中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74-01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新的教育文化,一种新的教育生活,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迎面吹来。更新教育观念,把人文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放到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教育才是有效的、有益的、完善的教育。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应该首先是一个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培养学生向上的人格,成为我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一、建立完善的班集体组织,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它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成长起到积极指导和约束的作用。每接任一个班级,我总是以“抓好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为主要课题,以形成“团结、向上、勤奋、守纪”的班风、“认真、勤学、善思、进取”的学风作为班级工作的主要目标。将学生的清洁、纪律、学习、活动直观形象的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制定《学习公约》《纪律要求》《清洁标准》《文明条例》等。充分利用班会课,抓住班集体成员接受教育的最佳时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认识个人的言行对集体富有的责任,集体的荣誉也包含着个人的一份荣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履行义务的习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在集体中所有成员共同担负起形成良好班风、创建优良班级的责任。

二、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培养学生为集体奋斗的精神。

班级奋斗目标代表了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方向。为了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的合格成员,并凝聚成强有力的整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还必须分阶段、有层次地向班集体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班级的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班集体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对集体的感情升华为对集体的责任。在培养学生为集体奋斗的精神时,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将学生的个人奋斗与集体的目标融为一体。先后开辟了“奋发向上”“勤学苦练”“守纪模范”“书法竞赛”“闪烁的星星”等目标激励栏。开展以“看变化、重进步、鼓干劲、见行动”为主题的竞赛活动。伴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一个个活动的开展,班级的面貌发生了一次次的变化。在共同的奋斗中,“为他人,为集体尽心出力”、“集体的荣誉就是我的荣誉”的奋斗精神,基本形成。学生共同担负为班级目标而奋斗的责任感增强了。

三、建立良好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多年来,我将雷锋的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融入班级工作中。我告诉学生: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我们是班级的主人 ,就应该时时处处为班集体着想。 渐渐地,学生明白了: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班级的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完成。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班集体里,学生懂得了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以谦逊的态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力地促进了集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四、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增强集体教育的力量。

积极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每接任一个班级,我总是将“播种平常,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生;播种人生,收获永恒”的名言出现在教室最醒目的地方;用“让知识转化为智慧,让文明积淀成人格”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作为班主任寄语;以“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作为班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热爱集体,更愿意为集体的荣誉做出奉献。这样,集体教育的力量大大增强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演讲稿范文 篇4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永远有那么一抹红在我心中驻足。那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的光辉历程;那是无数先烈为世界和平而付出的宝贵生命;那是华夏民族让“中国”这块黄土地不断地创造奇迹。

自从南湖的游船上,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我们的中国就有了崭新的希望,我仿佛看到了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三人认真商讨的严肃场面,仿佛听到了从游船里付出的那声声呐喊——“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炮响,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新中国成建立了。看着记录片里天安门广场上万头攒动的动人场面,那万面红旗招展下的张张欢笑脸,那万马奔腾般的欢呼,我也感同身受,仿佛跨越的年代,也身在其中,那一刻我骄傲、我自豪、我想大声呼喊——我爱你中国!是的,我们的党领导人民实现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祖国的独立和安全;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使一个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中国逐步发展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悠悠的红船、招展的红旗、红彤彤的笑脸……那抹红在我心中升腾!是信心、是幸福、是自豪!

和平,是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希望。可是我们中国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宝贵的生命和代价。邱少云被火烧着身体,为了不暴露我方军情,宁可活活被烧死;黄继光为了打击敌人火力用胸膛堵住炮眼,牺牲自己换来整个胜利;江姐被敌人用竹签钉满了十指导,可是不向敌人吐露半个字;还有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放牛娃王二小,把敌人引进共产党的包围圈,而牺牲了自己幼小但确闪光的生命……。他(她)们为了什么宁可牺牲自己,那是为了换取无数人的生命安全和中国共产党的尊严。那一刻,先烈的鲜血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上,那抹红是坚定、是信仰、是责任。

经过历练的中国,终于在世界的舞台崭露头角,中国这条巨龙终于飞起来了。我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我们拥有顶尖的科技人才,我们飞向了太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让昔日的侵略者汗颜,让无数外国人对中国从此刮目相看,代表着中国的唐装也走向国际大会,走向世界各地,穿在各国友人的身上。无论是在中国大灾大难面前,还是别国有难之际,我们的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开展自救、援外,彰显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让世界为之动容!无论国人走到哪里,身上都有一抹红,那是我们的庄严的国旗、那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那是我们华夏民族斗志昂扬的精神!

中国,红色的国度;中国共产党,红色的政权。这抹温暖的红、昂扬的红、庄严的红将在我心中永远飘扬,给我信心、给我激励、给我无穷的力量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演讲稿2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举办了抗日救国游行,从此当前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的新热潮。因而,我今天报告的的标题是“鼎力弘扬爱国主义精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虔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坚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挚的感情”。恰是这种高尚的感情使人们为了祖国的繁华强盛斗争毕生,为了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而贡献出自己最可贵的性命,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不可计数。正由于历史有如斯强盛的威力,所以说:“在新的历史前提下继续和发挥爱国主义传统,须要普遍深刻的进行爱国主义教导。”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历史得以连续,是和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严密接洽在一起的。古时有晏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大声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悲壮高歌,有诸葛亮“鞠躬尽瘁,逝世而后已”的毕生实际,有陆游“位卑未敢忘优国”的千古佳句。

事实上,爱国主义是以对民族此文起源于文秘家园和国家的关注和定位为基本的,它固然可以由酷爱领土、历史、文化等情感的形式萌发,但必由民族意识浸礼方能取得成熟化的表示情势。无论在东方西方,从18世纪开端,国家的主权跟民族的命运都成为最鼓励人心的事件。美国独破战斗在今天被看成西方近代民族意识的一次最大范围的暴发,而在法国大革命时代,各地纷纭宣誓,废弃不合来捍卫国度,在东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惊醒了千年氤氲陶醉的梦幻,国破家亡唤起了强烈的爱国感情。能够说长久文明的历史积淀构成了爱国意识的不竭源泉,但这传统无奈与时期同日而语,波折艰巨的生存状况却供给了一种空前清楚的对于国家运气的自发意识。于是,在中华大地上,人们内忧政治腐朽,外患列强瓜分。为救亡图存,前有康有为变法中途夭折,后有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众多仁人志士出生入死义无返顾。大张旗鼓的“五.四”爱国主义活动爆发,为历史掀开了展新的一页。而中国共产党的树立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注入了马列主义的精华,随同中国国民克服各种顽敌,从成功走向新的胜利。

然而,在77年后的今天,爱国主义提倡的价值观与事实天壤之别。爱国主义提倡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感情,倡导“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舍生忘死地工作着,毫无保存地奉献出本人的聪慧才智”。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观作用下,人门崇尚金钱,追赶名利。正如马克思所说:“你自己不能办到的所有,你的货泉却能办到”,人们讲究“实惠”,要求付出与获取成正比,在这样的价值观主导下,个体在情景中的行为抉择是以是否获取金钱来权衡,但凡不能获取金钱的行为都是笨拙的,都是个体所竭力躲避的行动,所谓“金钱断定人的价值”观点日益风行。此刻,闻国歌而兴爱国之思,这不应随时光而匆匆阔别,而是应被赋予时代特有的意思。上世纪80年代后,跟着暗斗的停止,世界浮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科技的提高和全球性经济发展使爱国主义得到了升华,请求人们冲破传统的乡土观、民族观、国家观,以面向寰球的思维方法一直发展。试问,假如以个人主义替换国家好处,人类如何推进全球化发展过程?

历尽沧桑祖**亲的孩子们,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在未几的未来,这将是咱们一展宏图之地;祖国美妙的来日,这7个字激发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热血、热忱、热泪,让正义之血为之喷涌,让自在之泪为之洒落,让真谛之情为之动摇吧!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演讲稿3

历尽沧桑,挥洒出果实累累的明天,才真正如大山般地挺立起来,乘风破浪!

在这欢歌笑语的日子里,走过五千年漫长的岁月,我们的祖**亲再次受到世界瞩目,终于缔造出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中国,描绘着绚丽多彩的画卷!

我们的祖国曾经繁荣富强。它满载着中华儿女豪迈的激情,东方再次因中国成为亮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让祖**亲神奇地将腰身舒展!在弹指一挥间,一个国家山川巨变,我们中华儿女祝福您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日月如梭、探月计划……!蓦然回首时,您已走过了六十一年,宣告一个古老国家迎来新生;“九一八”警笛的悲鸣,扬帆远航,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开天辟地的三峡大坝……,在祖**亲六十一周年的喜悦里,盎然的生机昭示着美好的明天,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一定会谱写中华更美好的明天;中华民族拥着镰刀斧头的旗帜;六十一年前,傲立于世。少年强则国强:神奇的杂交水稻!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脊梁。我们的祖国就像一条巨龙,我看到,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光阴似箭,激荡出无限的生机与期盼!是祖**亲滋养着五十六朵金花怒放争艳,照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高声呼喊,从碧波环抱的海岛到危峰嵩立的山川。圆明园的每一处断壁残垣。而您的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连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沉睡百年后一飞冲天!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也曾备受屈辱,紫荆和白莲汇入九州百花园中交相生辉,把昔日枯寂的年华抖落,经过二十多年的浴血奋战,因中国而辉煌!两弹一星!

在这金色的收获季节里。华夏儿女迈着沉重的步履,喜悦在祖**亲的脸上尽情展现,都诉说着祖**亲曾经的悲痛,提醒我们勿忘国耻,一个声音在古老的天安门城楼上,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这一古老命题,神州大地用创世纪的笔墨,从绮丽的南疆大地到辽阔的北国平原、载人飞船。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演讲稿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它在历史长河中以各种方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扉,或内心的呐喊,或行为的展现,都一样地震撼人心。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壮我国威。

林则徐关心民生疾苦,为官清廉,当他目睹难以计数的鸦片如潮水般涌入国土之时,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他上书道光帝得到受命后,立刻在广州展开禁烟运动。短短的23天,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收缴并销毁全部鸦片,共2万余箱,合计110多万千克。当烟渣随着潮水卷入咆哮的大海之时,民众们欢欣鼓舞,欢呼呐喊声响彻了虎门的上空。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点燃了一个个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朱自清宁死不受美国救济面粉,扬我国格。

爱国是拒收嗟食的骨气。朱自清在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当时,朱自清患有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瘦弱,体重不足40公斤,经常呕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时他拒领美国面粉就意味着他的生活将会更加困难,他的胃病将会更加严重。然而朱自清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日记中写道:“坚信我的签名之举是正确的,因为反对美国武装日本的政策要采取直接行动,就不应逃避自己的责任。”

两个月后,朱自清就去世了,他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

有一种感情叫爱国,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显我国怀。

钱学森在美国,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他始终眷念着祖国,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概。就在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要为新生的祖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回国之路充满坎坷。钱学森受到美国的移民局和联邦局的恐吓和非法逮捕,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的钱学森在祖**亲的帮助下,终于登上了驶向东方的船。回国后,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智慧让祖国的科技立于世界的前沿。

其实,爱国也并不是名人的专属感情。当祖国有难之时,我们心系祖国,众志成城;当祖国繁荣富强之时,我们激动振奋,再接再厉。苦乐与共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这种情怀,无关年龄,无关领域。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雷锋精神演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试谈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总书记

记的关于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切合人

们的思想实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什么是荣辱观?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

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

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会成为我们这

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谈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这使我想起了雷锋,想起了雷锋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从小学习雷锋的事迹,唱着雷锋的歌

长大的,雷锋精神对我们不陌生,很博大,内涵非常丰富,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它体现了

雷锋同志的公无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同志的事迹,在各个侧面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今天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就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要题会到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内在活力,怎样把雷锋精神与时代的要要求结合起来,怎样在日常

生活和学习中去贯彻雷锋精神?

“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

利于国家的人。”。这是雷锋同志留给我们的一句名言,已深深地铭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在激励

着大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了无私奉献、“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同志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乐于助人,做一行、爱一行,谦虚

谨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在“西风”渐刮渐猛的今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被逐

渐蚕食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就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与时代结合的雷锋精神。

我们今天学习雷锋精神,不要讲形式,要讲实效,要讲发自内心的出发点,要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树立积极的、好的榜样,雷锋就是我们的好榜样。雷

锋的精神内涵是很丰富的,他刻苦钻研,尽忠职守,热心待人,做好事只是雷锋精神的一个方面,我们应

该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当中。当然任何一种精神都都要与时俱进,新的时代就有新要

求,比如说到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应该有这种精神,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现在的生活已经和世纪60

年代不同了,我们要合理的理解今天的艰苦朴素作风,做到不浪费,不盲目追风,注重实效。

有人讲雷锋是英雄,甚至有人讲学习英雄是很无聊的。不是这样,绝不是这样。雷锋同志不是一个十

全十美的人,但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应当把雷锋精神当做一种典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风

尚,让这种精神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革命老前辈谢觉哉就曾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

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是要努力才能学到的。

学雷锋,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雷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很快,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

质财富,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刻苦学习,学理论,学技术,学知识。我们也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憎分明,自觉抵

制不良的社会风气,要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西方文

化的强烈冲击下,对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们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这才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雷锋精神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今天要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牢固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树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试谈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了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总书记的关于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切合人

们的思想实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什么是荣辱观?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

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

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会成为我们这

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谈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这使我想起了雷锋,想起了雷锋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从小学习雷锋的事迹,唱着雷锋的歌

长大的,雷锋精神对我们不陌生,很博大,内涵非常丰富,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和伟大的激情,它体现了

雷锋同志的公无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雷锋同志的事迹,在各个侧面体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念。今天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

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就要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要题会到雷锋精神与时俱进的内在活力,怎样把雷锋精神与时代的要要求结合起来,怎样在日常

生活和学习中去贯彻雷锋精神?

“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自己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

利于国家的人。”。这是雷锋同志留给我们的一句名言,已深深地铭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在激励

着大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了无私奉献、“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雷锋同志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乐于助人,做一行、爱一行,谦虚

谨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在“西风”渐刮渐猛的今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被逐

渐蚕食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要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就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与时代结合的雷锋精神。

我们今天学习雷锋精神,不要讲形式,要讲实效,要讲发自内心的出发点,要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社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树立积极的、好的榜样,雷锋就是我们的好榜样。雷

锋的精神内涵是很丰富的,他刻苦钻研,尽忠职守,热心待人,做好事只是雷锋精神的一个方面,我们应

该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当中。当然任何一种精神都都要与时俱进,新的时代就有新要

求,比如说到艰苦朴素的作风,我们应该有这种精神,但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呢,现在的生活已经和世纪60

年代不同了,我们要合理的理解今天的艰苦朴素作风,做到不浪费,不盲目追风,注重实效。

有人讲雷锋是英雄,甚至有人讲学习英雄是很无聊的。不是这样,绝不是这样。雷锋同志不是一个十

全十美的人,但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应当把雷锋精神当做一种典型,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风

尚,让这种精神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革命老前辈谢觉哉就曾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

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是要努力才能学到的。

学雷锋,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雷锋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很快,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

质财富,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像雷锋那样,刻苦学习,学理论,学技术,学知识。我们也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憎分明,自觉抵

制不良的社会风气,要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西方文

化的强烈冲击下,对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我们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这才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

雷锋精神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今天要我们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牢固树立社

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树[page_break]立正确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就要重新学习雷锋精神,在新时

期学习它的新内涵。我想用我们另一位应该学习的榜样张海迪的话结束我今天的演讲“今天那一切还是生

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希望那种美好的精神能够引领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走向未来。”

集体主义精神演讲稿 篇6

大家好!

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上、向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少年强则国家强。回顾历史,青年是时代进步最活跃的因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美好意愿,促成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在时代变迁中始终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并成为当前青年群体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精彩和梦想,镌刻下独特色彩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造永不磨灭的价值。当“五四精神”的价值追求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青年以此作为基本遵循,积极投身向上、向善的践行,让青春的追求化为激励全社会的蓬勃朝气,鼓舞更多人矢志不渝奋然前行。

向上、向善,激浊扬清弘扬社会正能量,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突出特点。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青年人冲在前头、捐款捐物,志愿服务在前线;在国家建设中,青年人走南闯北、挥汗如雨,创新创业在基层;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青年人锐意创新、敢想敢干,为落实“四个全面”而拼搏。正是当代青年发挥向上、向善的力量,助推社会取得共识,激励人们携手奋进。

成长意味着担当。青年人向上、向善的自觉,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践行,也是“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今天,纪念“五四”,召唤着青年人的历史担当。在党的领导下,当代青年人就是要勇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使命正在召唤着青年一代。不嫌基层偏远,不怕创业艰难,不惧失败挫折,实干的汗水与创造热情将让青年人的肩膀更加坚实,更有力量。

集体主义精神演讲稿 篇7

一、对班集体精神文化的认识

1. 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内涵。

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在学生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凝结而成的氛围、精神、理念, 以及体现在全班学生身上的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班集体精神文化是一个班最本质的个性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过去, 人们普遍认为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精神文化, 其实不然, 只有将班训、班集体奋斗目标等元素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为, 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自觉地认同与融入, 才能称为班集体精神文化。

2. 班集体精神文化的作用。

导向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它能为班集体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让学生发现和感受责任。

凝聚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够凝聚全班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 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激励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 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激励力量,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约束作用。班集体精神文化能发挥一种“软约束”作用, 提高学生对各种不良倾向的“免疫力”, 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建设班集体精神文化的策略

担任班主任以来, 我逐步确立了“以情治班, 自主管理”的治班理念, 特别注重班集体精神文化的建设, 让学生在收获知识、学会学习的同时体验到成长中的关键词:“责任、感恩、梦想”。

1.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会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2010年秋季, 我担任了高三 (17) 班的班主任。开学初, 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调查表, 上面罗列了如“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你最爱读的书是什么”、“你希望咱们班是一个怎样的集体”等问题。我和班干部先归纳出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 然后形成本班的理念, 如集体观———“高三 (17) 班, 我们的家”;班训———“犯其至难, 图其致远”;核心理念———“共享智慧, 和谐发展”;价值观———“人品和学识同等重要”;拼搏观———“爱拼才会赢”。我和学生一起将这些内容设计成艺术字并打印出来, 又一起利用班会课和课余时间逐字剪、贴, 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墙壁上, 使整个教室熠熠生辉。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2.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的无声教育。班集体精神文化环境能够对全班学生产生约束力, 这是一种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内在动力。为保持室内卫生,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垃圾袋, 开始有的学生不习惯, 随地扔废纸, 但有了值日生和卫生班长的督促以及周围同学的提醒, 他们终于改掉了坏习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现在, 每当走进教室, 会时时受到警示和激励。

培养学生爱的情感。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 我深深领会到: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 只要我们用“心”执著地去爱, 学生也会真诚地回报我们, 从而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热爱集体, 热爱周遭美好的一切。

当我了解到班里一个学生因家庭遭遇不幸而痛苦消沉时, 我下决心一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关爱他, 让他享受到与同龄人同等的幸福。以后的日子里, 我在思想上帮助他、生活上关心他, 在他生日那天, 我送给他一件红色T恤衫, 一向腼腆的他虽然什么话也没说, 但我已感到他心中充满感激。从此, 他学习更加刻苦, 成绩逐渐提升, 最终, 他如愿考取了清华大学!记得去大学报到的前一天, 他来到我家道别, 临走时, 他说:“董老师, 以后每次放假我都会来这儿, 这儿是我第二个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 只是程度不同。我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每天晚饭后, 我给学生“加餐”, 在班里放他们喜爱的歌曲, 组织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我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支持学生创办了班刊和班集体精神文化手册。

在关注学生点滴进步的同时, 我们更要用“心”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做“班妈妈”, 而是事事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从而培养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能够独立面对困境。如平时的集体活动特别是班会课, 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 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英雄主义精神不能失落 篇8

“英雄主义时代退隐了”“英雄的赞歌”不再不绝于耳,英雄主义精神是否该废弃?随着时代的发展,没有了董存瑞要炸的碉堡,没有了黄继光要堵的枪眼,而“大义凛然”“无私无畏”“勇敢顽强”是否也真的没了用武之地?时下“补钙”广告铺天盖地,丰富的物质营养的确使我们的孩子高大了,魁梧了,但其内心世界是否也如同其身形一样营养充足,健全发达呢?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遇到以下案例:身材高大,結实健壮的小伙子要死要活闹着要退学,原因是上学太苦。教师家长百般劝阻,无奈铁了心肠,只得随其心愿。谁知未过一星期又要其父母拐弯抹角恳求让其回到课堂,追问原因,打工太累。教师们慨叹:学习怕苦,工作嫌累,如此孩子以后指望他干什么。“如此孩子”若只一个便也罢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城市小学中有两类孩子:城市独生子女和农村富裕子弟。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便是父母祖辈的百般呵护,而农村富裕子弟则物质条件更为优裕。即使是家境困难的孩子,也常常是穷家养的富娃娃,穷自己不能穷孩子。这些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看上去娇艳美丽,但耐不得一点风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他们往往什么都受不了,比如,几句批评受不了,一点委屈受不了,出把力气受不了,遇点困难受不了……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遇到受不了,他们便要死要活。这样的孩子即使是四肢发达,营养充足也不能说是健全的,他们缺少做人的根本——精、气、神。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意志如此薄弱,感情如此脆弱,性格如此软弱,小而言之,父母的指望化为乌有;大而言之,国家民族的希望又何在?

英雄主义精神不能失落,要达到此目的,我认为营造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氛围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以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为例,高考制度的恢复,令人振奋;而文化功底薄弱的我居然用一年的时间补上了小学、初中没有学好的课程,并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的课程,扣开了大学之门。我们这一代人也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但儿时的特殊经历,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学时代的文化氛围,又使我们在科学与文化面前,表现的执著、顽强、勇敢、坚韧。而今面对科学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更有必要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此“校园文化”中,应该有“英雄的赞歌”“英雄的故事”,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懂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与坚定,让他们认识岳飞,认识文天祥,了解鲁迅的“傲骨”,重塑“民族的脊梁”。让他们高唱“英雄的赞歌”,高唱“血染的风采”,真正领会“勇敢无畏”“浩气长存”,明白真正的“千古之绝唱”。从古至今,英雄辈出,只要我们认真挖掘,“校园文化”便可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抵御社会不良文化对孩子的侵袭,使孩子逐渐从明星轶闻以及其他社会消极面中挣脱出来,树立真正的人生偶像,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我国自十九世纪末兴办“洋学堂”直到现在,学校一直以传播知识和民族文化为己任。特别是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校园文化,当然应该与之相应。虽然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付诸实践,但是,当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经济,获取亟需的知识和技能时,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盖教学楼、修园林、建场馆等这些外在的物质层面和技术层面,而忽略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想呼吁的是,构建一种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内涵的完美的校园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现着民族的正气、时代的特征,也体现着学校精神、学校智慧乃至学校哲学,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这其中应当包括英雄主义精神。学校育人不能只育知识,更要育思维、育创造力、育高尚的精神,育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这才是校园文化建设最核心的东西,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在这方面,西安中学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们“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精神的成长,让“四育”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江苏教育出版社《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编辑部主编谭锦宁先生曾评价:“西安中学学生的修养是最好的;最为感动的是学生们对老一代革命家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崇拜。”西安中学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科学家的摇篮,文学家的苗圃,政治家的河源”。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是从“小孩”向“大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地走上社会。这个阶段对一个人素质的培养、提高十分重要,它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英雄主义精神”是其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

红尘滚滚,群星闪烁,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竞争激烈,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常常使人目不暇接,措手不及。这些都会对人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形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从学校到家庭乃至社会切不可忽视英雄主义精神的培养。让我们的孩子刚刚展现生活道路的时候,就已经用英雄的眼光,用强者的眼光来观察自己,用英雄人物的尺子来衡量自己。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病区药房退药管理制度下一篇:学生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