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班主任报告有感

2024-09-30

听班主任报告有感(共9篇)

听班主任报告有感 篇1

听优秀班主任汇报班级管理有感

——呼娜

六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她们独特的 “ 班主任工作法 ”,听完他们的报告,我深深的感到小小的班级其实就是老师的大舞台,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们可以更全面的洞察孩子内心的感受,更准确的把握孩子心灵的成长,更科学的引导孩子成长的方向。而这些,都需要教师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思考做

起,班主任的工作才会真正成为创造性的工作,成为熠熠生辉的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面对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我经常想要怎么做才能帮他们养成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也总是有许多的事情处理的不够完美。我们班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们总是不停的犯着各种各样的小毛病,开始我会很耐心的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也很诚恳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了。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就会安静几天,可是没有几天就有同样的问题出现了。于是不停地出现同样的问题,慢慢地我开始迷惑怀疑,是的教育方式不行吗?

听了六位老师的报告让我很受启发。做一个关注教育细节的班主任必须善于思考。很多事情在做以前需要周密的思考安排,这就需要班主任对一些工作有预见性前瞻性。三思而后行应该是班主任工作中的基本准则,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而非其他。当我们在事情除了问题再慌乱的应付的时候,你在同学们当中的威信也就降低了。而又很多事情是突发事件,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班主

任就需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也是最能考验班主任工作水平的。遇事沉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达到教育无痕最好。事情发生后,总结是必要的,很多时候教师就是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提高的,对于班主任来说“后悔”十分有用。关注教育细节,不是婆婆妈妈,而是充满智慧的审视学生成长中的具体问题,解决好学生成长中的难题,引导好孩子成长的方向;我们关注教育细节,不是面面俱到,事事包办,而是有所取舍,科学教育,艺术引导。做关注教育细节的班主任说难也不难,当我们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当与我们的学生成为朋友的时候,当反思成为习惯的时候,当把工作当成享受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自然充满艺术性,真正达到教育无痕的境地了。

这让我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稚嫩,在处理学生问题上不能抓住根本从细节上耐心的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屡改屡犯的孩子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们之外,还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要做出好的表现给大家看。这样帮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做一名优秀学生的光荣,让他们通过努力表现自己,我想我们的调皮鬼一定会脱胎换骨的。

听完优秀教师汇报我要去学习的东西好多好多,六位老师的坚韧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事迹也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不断的充实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在教育实践中学会积累与反思,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去投入。当一名快乐有成就感的班主任。

听班主任报告有感 篇2

【活动情景再现】吴教授在报告的开篇谈了为何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此期间, 就教师角色“到底该是一桶水还是该指引给孩子一条河”这一问题, 与现场的教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谈及想象力和创造力时, 教授借助分别由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用两个圆圈、两个三角形和两个线段完成的组图直观地反映了受教育程度制约了想象力的丰富。记忆最深的是, 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一段哈佛大学公开课的视频, 其中关于电车和医生案例的讨论, 让我懂得善于发问的教师会多么让学生兴致高涨。

报告的重点在于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结构, 在这一板块中, 教授谈到了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素养和研究素养。细致的讲解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和一节好课的标准;让我们再次认识到通晓循环年级知识点对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好教师应该是在森林里看一棵树而不是就一棵树看一棵树;让我们认识到教学素养和研究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报告的最后简要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即自我反思——同伴交流——专家引领。字数不多, 却足以涵盖和思考。

精彩的报告之后, 美轮美奂的电影让我们见证了无意中成为音乐教师的贺伦一生的命运坎坷与职业幸福。感动于在他退休之前指挥的那场音乐会上, 当年的学生动容地说:“老师一生都在试着写交响乐, 总为一生也没写出交响乐而自觉失败。老师, 我们就是您的交响乐, 我们就是您乐章里的音符和旋律。”

【我的收获】关键词一:研究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 我们经常参加一些教研活动, 经常听名师的课和报告, 有时也常听身边的同行议论: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名师, 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却做不到呢?我认为, 名师所从事的工作同我们日常的工作相比, 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在于, 他们随时把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从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寻找乐趣。进行科学研究,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 这应该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因素。长期坚持下去, 相信我们会不断攀登到教育教学的新高度。

【我的收获】关键词二:反思

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 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只满足于陀螺似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刻不停地工作, 机械般地“奉献”, 而不进行思考, 那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 他的教育教学水平就不会得到提升, 他的教育就是苍白的。因此, 我们要学会教学反思, 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我们只有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思考, 才能从中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

【我的收获】关键词三:谱曲

借用影片中人物的比喻, “每个学生都是跳动的音符”, 我们要善于把握和珍惜这一个个旋律, 并用他们串联起一曲优美的乐章。让每个音符都释放最大值, 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只要我们努力不息, 就一定能谱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动人篇章!

听班主任报告有感 篇3

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当

东安县南桥中心小学:黎恢玉

2014年2月22日,在东安县教育局领导的精心组织下,与老师们一起在芦洪市镇中心小学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文英老师的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会,不如说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的阳光展示。王文英老师的生活丰富多彩,光彩亮丽,阳光自信,多才多艺。演讲语言诙谐有趣。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如果说进场乍见她时我们困惑于她时髦的衣着和打扮,那么会后我们更惊羡于她超人的智慧、真诚坦然的心灵。她是一个有诗意、有个性、很阳光的女人,让每一个人不由地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她的成长历程及一个个育人案例令在场的每一个人深深折服。下面,就本次讲座感受略表一二。

一、“另类”,富有个性,不拘一格。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得要让学生喜欢你的人。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时俱进,时刻与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了解学生所想。打破传统观念,不拘一格,与众不同,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激情,充满活力,做阳光型教师。

作为教师,不论课堂还是课外,首先要有激情,充满活力,自信,自尊,洒脱,自爱,那样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时刻将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做新时代的阳光型教师。让心灵的阳光普照学生。

三、彰显自身独特魅力,征服每个学生。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虽不应该是“专”家,但似乎应该是“杂”家。虽然我们大多数教师不具备王文英老师的才艺与智慧。但她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譬如,我们在学生面前,应该有一两手绝活,这会让学生敬佩我们,同时,这也是我们做好教学工作,征服学生心灵的有效前提。

听师德报告有感 篇4

5月,我有幸听了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会,听后感受颇深,给我的体会是教师的事迹既平凡又伟大,特别是老师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她们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她们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

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不燃烧就不精彩,愿为教育事业燃烧生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就是对忘我和奉献的最好诠释。教师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一、爱事业,忠诚人民的教师事业,具有奉献和服务的精神。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首要就是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那么,我会首先认识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起点基础,从零开始,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向前发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让他们在行动中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二、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不爱他,他会爱你吗?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从而产生了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的一定性格,培养人的良好品德。通俗地讲就是,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教师还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爱自己,以身作则,作学生的榜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教学教育的保障,也是人生地保证。因此不忘积极锻炼身体,才能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灌洒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爱自己还表现为自爱,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遵守法律法规,以身作则,做好表率的作用。老师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所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

听名师报告有感 篇5

任华钊

10月21日晚上很有幸听了刘主任的名师工作经历讲座,刘主任的演讲平实而质朴,像在与一位老友畅谈生活中的琐事,却让我在感动中思考和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他讲述的都是作为一位平凡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生活中最平凡的经历,可是他将这些最平凡的事一直坚持做着,做了三十多年,便是最伟大的坚持。

首先让我感受很深的是:在人生前面他用了“执着”这个词来修饰,这是一种何等豁达乐观的心态。快乐和幸福是每个人毕生所追求的,我们却往往在生活中迷失,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刘主任用他最朴实的经历告诉我,快乐是一种心情,它就寓于生活中的琐事,快乐与否,取决于你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我们早已明白的哲理,我也一直向我的学生强调“学习态度决定一切”,常常抱怨他们学习态度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不够勤快、不够上进,这样一来就总觉得学不好都是学生的错。其实反思一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认真呢?抱怨学生难教,常常是老师没有方法。于是我想,当我批评学生抄袭作文,自己作文水平不高还不认真对待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也许他真的是无话可写,是我没有引导好;当我批评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时,可能是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太无趣,讲课太枯燥„„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挑剔的老太太总是抱怨对面住的那位妇人太邋遢,从窗户望过去晾晒在外的床单总是洗得不够干净,殊不知是自己家的窗户玻璃脏了。曾经嘲笑这位老太太,殊不知自己也是这样。

我们的眼睛总是关注外界的太多,关注内心的太少。常常抱怨学

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别人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抱怨工作繁多辛苦,只会让效率更低„„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如果自己变得豁达,从改变自己入手,那么世界也将跟着改变。

第二点让我很感动的是刘主任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热爱,他勤于思考,他与他的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在用爱心浇灌爱心,用真情回报真情。虽然我深深地明白:热爱学生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但是要做到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不偏爱、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对每位学生都全面地了解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我觉得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刘主任用点点滴滴的小事告诉我: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他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思想状况,并且从方方面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将学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记在心里,对于十几年前的学生都如数家珍。我知道并不是因为他记忆力特别好,而是他将学生融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中,关注学生甚于关注自己。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重点在“育”。教师唯有怀揣一颗爱心,在幼小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才会收获一份金灿灿的果实!做一名教师不容易,做好一名教师就更难。在学生心目中,好的教师是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是他们的良师益友,跟他们分享快乐和分担忧愁。刘主任用他的经历告诉我,成为一名好老师也很简单——奥秘就在于对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如果你足够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他们着想,才能促使你去不断思考、变换教育教学方法,才会想要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听了刘主任的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了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

具备的条件。只有不断的反思、摆正自己是服务于学生这样一个思想、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育是一件大事,需要我们在一件件的小事上用心,做好了这些平凡的小事,便是一番伟大的事业!

教书育人是我人生的选择,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是我人生的目标,做一名卓越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2011-11-1

感动精彩——听观摩课有感 篇6

上个星期, 我们学校语文组教师参加了第三届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研讨会的活动。活动中, 有来自不同省市的特级教师为我们上观摩课, 这些观摩课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陶醉, 有的带给我们的是震撼, 更多的是带给我们感动。以下是我在听观摩课后所获得的一些心得。

一、创意教学, 循循善诱

余映潮老师执教了《七颗钻石》一课, 在教学中, 教师教会了学生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很注意由浅入深地引导。如: (1) 用简短的文字概说故事。 (2) 概说故事主人公。 (3) 从童话特点的角度概说课文。 (4) 概说这个故事的意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故事内容的概括层层深入, 一次比一次全面, 培养了感知课文的能力。

余老师的教学语言朴实无华, 循循善诱, 他是一个智者。如他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把学生先带到一定的情境中, 朗读童话故事就用讲故事的语调来朗读, 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学生读起来很是享受。我想, 对于初中生来讲, 他们朗读课文缺少激情, 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在教学中, 有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设置了四个阅读训练提示,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自己的体会。教师及时地加以归纳, 并以八个字的形式来概括。当交流到第四个提示时, 教师说:“我做了三次示范, 我想为难你们一下, 你们能不能也用八个字来表达一下呢?”学生的能力被挖掘出来了, 有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见解。我想, 余老师的这个设想非常有创意, 他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学生, 让学生去尝试, 去表达, 从而解决问题。这就充分体现了余老师所说的“教学创意讲究‘新’, 角度好, 角度与众不同, 便有了个性”。

二、青春语文, 挥洒激情

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青春”。听了她的课更是如坐春风。《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很多老师曾经也选择这一篇开课, 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的设想基本是相似的, 而王君老师一改常态教学, 她把自己以前在上课时获取到的一个信息加以巧妙地创新, 用了“还原法”这种教学模式, 可谓不同凡响。整个流程, 教师带领着学生把一个个疑团解开, 拨开云雾见青天,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 发言积极踊跃。课堂犹如一个破案现场, 教师仿佛就是一名破案高手, 看得我们拍手叫好, 真的很想参与到其中。

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感悟, 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 教师用她那独有的见解去教化, 使学生又接受了一次人文的洗礼, 教学激情澎湃, 这样鲜活的语文课堂不正是我们的教学最需要的吗?

“让语文教育能保持一种青春状态, 能为我们的生活奠基, 老师的追求是鲜活的, 学生是鲜活的, 心灵是鲜活的。”这是王君老师对自己主张的“青春语文”最好的阐释。我们的教师需要拥有青春, 更需要保持像孩子们那样青春的心态。用我们青春的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那份激情, 和他们共享青春!

三、融入生活, 巧妙自如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 脱离了生活的语文课就是一潭死水。其实不难发现, 很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注重与生活的链接。这一点, 特级教师盛庆丰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以一颗平常心上了一节不平常的课, 上出了生活化的语文课。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上, 盛老师没有用深刻的语言来剖析人物形象, 也没有对情节重点讲解, 更没有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细化的灌输。我们看到的是散发语文味的“对话活动”。看到的是老师引导下的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积累语言的活动。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谈谈读过的感受。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对话, 说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看法独到, 挖掘文本透彻, 体现了生活化与语文化的结合。这一节课, 师生共同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氛围, 老师上得轻松, 学生畅所欲言, 学得开心。这节课, 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想象飞扬、情感丰润的过程。教师的发挥巧妙自如。

听《法制报告》有感 篇7

虽然我们这里只是一个小城市,但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听着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数据,我的心不由的紧了紧,现在的政治社会都已经波及到了青少年了吗?我一直都认为“法律”是一个离我很遥远的词汇……

听了这次报告,我真是受益匪浅啊!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虽然有霓虹的绚烂,但是也处处潜伏着诱惑的危机,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是否能克制住自己呢?“英特网”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充满安全的世界,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要知道这些东西就是毒品,就算你仅仅是尝试了一下,也很有可能从此以后就难以自拔了。培根曾经说过:“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完美的心灵健康。”对于我们未成年人,社会给予了我们许多保护,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这些保护。学校里也对我们进行了规定,我们就应该好好遵守,比如:不进网吧、不沉迷游戏等等。这些规定对我们未成年的发展有利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做到学校的这些规定。

要拒绝诱惑,自己首先应该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并且有信心去抵制这些不良诱惑,只有自己现拥有了这样的决心,胜利才会与你拉近距离!

听桂贤娣报告有感 篇8

松峰山中和小学 王胜利

2011 年 11月 19 日,我在阿城影剧院参加“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有幸听取了湖北省特级教师桂贤娣的报告。她一天的报告,声情并茂,轻松活泼,没有条条框框,充满童趣,使会场仿佛变成了小学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桂老师个子不高、衣着朴实无华、脸上洋溢着亲切自信的微笑,眼睛里透出智慧的光芒„„ 听完她的报告,她的那份坚持与坚守,那种纯真与质朴,那种自信和潇洒,那份开朗与活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桂贤娣 老师给我们讲了自己的出生及成长经历。她说七八十年代有部重男轻女的电影是她家的真实写照——她妈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她们的名字都是“什么弟”,桂 老师排行第四,是 1961年11月4日 出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妈妈寄希望于她能是个儿子。然她刚出生,妈妈见是个女孩当时就晕了过去,后来还几次差点儿用被子角捂死她,是爸爸救了她的命,;她说爸爸是个生产队长,自己从小时候在爸爸的腿上听广播,给爸爸表演换取奖赏:几粒花生米和兰花豆;她说父亲给了她快乐的童年一直到参加工作,所以和她父亲感情很深,但和母亲的感情一般。她反复强调自己是农民的孩子,讲她从乡村的何柳小学,一直到走进武汉,飞遍全中国,直至走出国门。每个环节都是由精彩无比的小故事串连而成。整个会场或场鸦雀无声, 或掌声雷动,大家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被她的人品所折服。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从小受的熏陶有关;和她阳光,开朗的心态有关;更和她踏实作事,努力提升自己有关。

桂老师是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桂老师成名的秘诀。你看---桂老师关于孩子的总结便是她送给我们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是孩子。

桂老师是个聪明睿智的人,她处理的几个案例足以说明这一点。在《打架闹剧》里,两个男孩打了架,桂老师没有让他们检讨,也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别开生面的让他们写打架作文,围观者点评„„。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

通过桂老师的报告,我有如下收获:

1、首先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从她身上,我学习到,凡事都要有一个好心态,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教育学生亦是如此。

2、其次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留心搜集生活中每一处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要看到生活中人性中美的一面。平时要善于多观察学生,了解各类学生的特点,即而因材施教。

3、最后要做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心的热爱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且老师的热情不仅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还要体现出对家长的热爱。

太多的感想,太多的收获,桂老师教会了我们工作,更教会了我们做人。我们也应该做智慧的教师,品快乐的人生,我们也应该像桂老师说的一样: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复

听桂贤娣报告有感

扬中实验小学2010版·(2011-2-21 8:47:06)·教学随笔

2月16 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级优秀老师桂贤娣的讲座,听后让我感受良多:一位近50岁的老教师还能持有一颗童心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样一位教育界 的名人还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态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位纯粹的农村教师能够成长成这样一位出色的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做一个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让孩子都爱戴、家长尊敬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讲座中,桂老师没有做作之感,一直站着给我们讲。桂老师说,她一直反对听讲座做笔记,要做笔记,说明讲座不精彩,如果精彩,就不愿停下来做笔记了,所以,她一直不要我们做笔记。听着桂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小学生涯。讲着讲着我好像就是桂老师的学生,跟着她从乡村小学一直走到现在的钟家村小学。讲她与机遇有缘,能够当一名教师是很大的机遇,当然给予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她对教师岗位的深深热爱,近乎痴迷,为了教师岗位而默默无闻却又坚韧不拔的工作。她讲与学生有缘,因为学生,她很快乐,曾经可以到教育局上班,她坚持不去,她很明白自己,自己不适合做行政,她说:“我与大人打交道从来没有成功过,我与小孩打交道,三分钟就搞定了”。

整个讲座中,她不拿稿子,信手拈来,让我们觉得轻松,可又觉得她是那样细腻。她没有那种四平八稳的貌似庄重与稳健,却有那种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可爱,时不时晃动一下腰,讲到不要多嘴时候赶忙双手捂住嘴巴,讲到学生作文时候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的印象极深。

那份坚持与坚守,那种纯真与质朴,那种自信和潇洒,那份开朗与活跃,给我这个小学老师印象很深,不必要和别的大学教授和官员学者比,而要向桂老师这样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学。

在桂

老师

老师的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口中的孩子。“孩子就是调皮鬼!”这是她的原话。其实我很想说我们弄不懂孩子是因为我们仅仅认为他们只是个孩子,但是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事情,这样我们会和孩子更好的沟通!更好的交流!

最让我感动的是桂老师谈到的爱,其中的三个问题恐怕所有老师都会自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每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可是爱也是需要靠智慧的,爱的让学生接受,爱的让你的学生也爱你,这才是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育。桂老师谈到的其中有几点,在孩子面前要舍得放下架子,在孩子面前有时候需要撒谎,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和求知欲。

听完桂老师的报告会我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她的可爱在于讲台上的生动

活泼,她的可爱在于教育中立针剑影。我最后想说,想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首先你要成为孩子

记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桂贤娣

2010年月5月23日在中国“现代与经典”活动。此次培训使我感触多多、受益匪浅,最使我难忘的是桂贤娣老师。她让我第一次走近了名师大家:她中等个子、朴实无华的打扮、一头平常的卷发,脸上洋溢着亲切自信的微笑,眼睛里透出智慧的光芒„„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始终饱含着真挚的感情,让我感觉她就像一个慈祥活泼的大姐、一位能言善辩的朋友,让我解除了对名师“高不可攀、神秘光环”的猜测。

一、难忘她的自我介绍

她平实地自我介绍道:“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个地道的农家女,我的秧插得好。”顿时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

她接着说:七八十年代有部重男轻女的电影是她家的真实写照——她妈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她们的名字都是“什么弟”,最后第六个终于生了一个真弟弟;桂老师排行第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刚出生,妈妈见又是个女孩,差点儿用被子角捂死她,是爸爸救了她的命,爸爸是个生产队长;她从小过着贫穷的日子,一直和父亲感情很深,现在出书了、出光盘了,每次都拿到父亲坟前去烧,把自己工作的成功和喜悦都向父亲汇报与分享。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跋涉的丰硕结果。我打心眼里佩服她!

二、桂贤娣简介:

桂贤娣,女,1961年月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

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桂老师从教29年教了19个教学班。在29年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三、我的学习体会:

5月23日听了这场震憾人心、倍受感动的桂贤娣老师的讲座后,桂老师的事迹至今仍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

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可知,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肩上责任不小,每周星期日下午至星期五下午整日忙于学生们的具体“琐事”和日常管理教育及活动等,家里都顾不上。遇到学生难管,家长不理解,难免有烦恼和怨气,若越有怨气会越造成心理不平衡。说句心里话,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已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对于中职生日常的管理教育工作,班级中出现“问题学生是有的,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

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班主任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四、本次讲座桂贤娣老师介绍了她的“因生给爱十法”:

桂老师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感到,像因材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她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学困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

1、体弱生爱在关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平时,她除了特别关注体弱生的身体状况外,还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讲桌右边抽屉里,并对班上体质较差的几个小家伙说:“我的小银行里有钱,如果你们需要加餐或是下雨天没人送饭,就去我的抽屉里拿。“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应急,多年来,她的学生拿了钱百分之九十以上会如数还回来。

几年前,一件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事,至今仍让桂贤娣记忆犹新。那天是教师节,邻班的学生小苗跑到办公室,送给她的班主任老师一张贺卡。当小苗一出门,老师随手将贺卡扔在垃圾篓里,而这一幕正好被在办公室里的另一名学生看见了。“你高兴个啥呀,老师把你送的贺卡扔进垃圾篓里了。”听到这话,小苗的双眼刹那间溢满了泪水,头一下子垂了下去。

当天中午,小苗双手拢在身后,背紧贴着墙壁,一步一步地向办公室挪来。等老师一走出办公室,小苗飞快地冲进办公室,直接跑到老师桌下的垃圾篓前,将贺卡紧紧拿在手里。

“小苗,这张贺卡送给桂老师好不好?”看到这一幕的桂贤娣,心里难过极了!见小苗站在那里不吭声,桂贤娣把小苗拉到自己跟前,抱在自己膝上说:“桂老师想要这张贺卡,送给桂老师行吗?”小苗扑在桂贤娣怀里,哭得很伤心:“我昨晚做到很晚才做好这张贺卡„„”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此事让桂贤娣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懂得教书的真谛!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从细微处做起,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

2、病残生爱在得体。作为班主任,她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告诫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因为我深知,这类学生身理心理不同于普通生,自卑感特别强,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于愿违。

2000年,她班的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复学前夕,面对自己的容貌,她犹豫了。这时,桂老师悄悄地给她送去一顶小红帽。第二天一早,戴着小红帽的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地来到学校,却在教室门口止住了脚步。这并不是一个该戴帽子的季节,如此模样走进教室,她显得有些犹豫。桂老师鼓励她大胆走进教室,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为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戴着一顶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从那天起,她们班总有同学戴着小红帽上学,直到小吕重又长出满头秀发,她们班的小红帽才正式“下岗。”

有一次,班上的男生叶辉腿骨折了,不能走路。每天上厕所时,桂贤娣就背着他到男生厕所门口,再让其他男生扶他进去;放学了,她又背着叶辉到自己家里吃饭,然后辅导他做作业。渐渐进入冬季,桂贤娣拆掉自己的旧毛衣,为叶辉编织了一条长围巾。当叶辉的爸爸骑自行车接他时,桂贤娣就把围巾绑在叶辉的腿上„„100多天过去,叶辉的腿康复了,桂贤娣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3、过失生爱在信任。她认为,作为教师,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她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最重要的是为学生保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那年春节刚过,学生刘浩拿出一张新版的20元人民币炫耀。谁知在做完广播操后,钱不翼而飞了!刘浩急哭了!桂贤娣在全班学生面前慈爱地说:“有哪

位同学拾到了刘浩的20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没有反应。见此,桂贤娣没有坚持下去。

中午,桂贤娣去商店里买了64个红包,发给了学生们,并和蔼地说:“桂老师相信同学们,请大家今天回家后,把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直接把红包交到讲台上来。”第二天,64个红包如数收回,而那张新版的20元就在里面!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次改错的机会,孩子一定会铭记终身。”桂贤娣就是这样尊重和信任她的学生们。对待学生们的过失,她绝不轻易采取任何惩罚手段,并为其保密,“宽容孩子,信任他能改正,那么他就一定能改正。”

4、屡错生爱在耐心。对于屡犯错误、常犯错误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这些学生常常是基本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必定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绝不能像包公审案那样语言犀利、对簿公堂,然后拍板定罪。教师特别要注意在态度上坚持耐心耐烦;在语言上讲究严宽结合。这样方可使学生容易接受,进而逐步改正错误。

5、向师生爱在珍惜。她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因性格的差异,开朗的学生喜欢跟老师接近,表现出极强的向师心理。交往中,他们对老师的关爱坦诚直率、溢于言表。教师对学生的爱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定要倍加珍惜,否则挫伤了学生纯洁无瑕的心。

6、背师生爱在主动。有些学生性格内心,言语不多,在班级里,有的表现出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有的则只和一两个固定的伙伴在固定的地点说说悄悄话,看见老师远远地就避开。对这样的学生,她总是主动地接近他们,努力和他们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她们的心灵。

7、个性生爱在尊重。在桂贤娣的班集体里,对于个性鲜明的学生,她和同学们不压抑,不排挤,不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而是竭诚尊重他们的一切,使他们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放飞个性,自由成长。

8、普通生爱在鼓励。学习成绩,行为表现都一般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她深知这些学生其实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抚慰,都可能让他们信心倍增。即使在犯错时,他们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乐于接受批评,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争取进步,所以,她非常重视抓住时机对普通生进行鼓励。

9、学困生爱在赏识。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课堂成了她倾注爱心的主要阵地之一。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她都真心诚意地倍加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她说:“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优生霸气’,没有

所谓的‘差生沮丧’,师生亲密无间、平等和睦,情感交融,整个课堂几乎达到了情投意合,鱼水合欢的理想境界。”、“因为我的内心一直涌动着爱的激情!是爱的情感营造了这个教学氛围,是爱的情感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这里有学生对老师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这里有学生对学习的爱,对动物的爱,对探索的爱;这里有老师对对语文教学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师生互爱的情感双向交流、共同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课堂逐渐构成了一个‘情感心理场’,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不得不受到感染和教育。”

10、后进生爱在鞭策。教师在处理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时,如果能从善意的愿望出发,有力地鞭策他们,必将形成一种精神渗透力,使那些不思进取、丧失自信的学生重获前进的动力。这说明,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鞭策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这远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强烈、更有力。

“家访能拉近老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只有家访,学生和家长才会把老师当作朋友,才会说真话。”尝到家访甜头的桂贤娣乐此不疲,从教29年没有间断过。在实践中,桂贤娣形成了“生进师访”的特色,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

激励性家访成为一种鞭策,也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后进生张欣自从桂贤娣家访后,进步更大了,桂贤娣再次家访,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方便,特意送给了桂老师一个手电筒。她自信地说:“我要让桂老师多到我家来。”

从教28年,桂贤娣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她把全部的爱给了学生,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她说:“作为母亲,我真的是愧疚”。

那是一个严冬的下午,桂贤娣与同事一起去家访,回来时天已经很晚了,这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还在幼儿园。她便急忙赶往幼儿园,孩子就在马路边痴痴地等着妈妈。桂贤娣不顾路上穿梭的车辆,横穿过马路,上前一把搂住女儿,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在桂贤娣的怀里嚎嚎大哭:“妈妈,我数了17辆70路车,你还没有来,我就来车站等你了。”桂贤娣抱着浑身冰冷的女儿,愧疚万分:“妈妈对不起你,你太小,不能乱跑啊。”

2001年,桂贤娣突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同事们震撼了!不少教师这才回忆起,很多次看到桂贤娣手捂着胸口听其他教师的示范课,向他们传授讲课技巧。桂贤娣家访期间晕倒住进了医院。每天,都有家长和孩子来医院看她,有一个学生还打电话说,她背着妈妈为桂老师烧香了„„

不少领导和同事曾多次劝她: “桂老师要注意身体啊,少加班,不要去家访了。”其实,她也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她舍不得她的孩子们!

听了桂贤娣老师的众多案例,使我感受到她特别反对孩子情感冷漠,她希望把孩子培养为成绩优异、有感情的人。她创立的“情感育人”教学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深受教育界称道。桂贤娣的字典里没有差生,她说:“无论学生的好与坏、优与劣、调皮与乖巧、无知与懂事„„教师都应包容、接受。”

很少听到这样的讲座,没有理论,每个环节都是由精彩无比的小故事串连而成,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整个会场或场鸦雀无声, 或掌声雷动,大家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被她的人品所折服.桂老师是一个善于表现的天才.我常常喟叹: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窦桂梅之善读善讲善写;于永正弹琴绘画;干国祥智商超群且勇于实践„„今天的桂老师,真象一位表演小品的大师;所有的故事不用看讲稿,配以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于是,所有的老师便被引进了一座座神奇的殿堂,沉醉痴迷.桂老师是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桂老师成名的秘诀.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死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是孩子.“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正因为桂老师对学生的一份份大爱,使她倍受同行们的推崇,家长们的信赖,孩子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大爱,使她成为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特级教师,湖北名师,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也正因如此,从此,有一个人名便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灵----桂贤娣。

2011年10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郑州举行的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此次培训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在最后一节课认识了桂贤娣老师,朴实无华的打扮,脸上洋溢的是非常自信、亲切地微笑,近三个多小时的讲座竟然没有讲稿,我听的也是如痴如醉,忘了记笔记。这个讲座中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鲜活精彩的小故事,或感人,或有趣,或引人深思。每一个故事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加上桂老师幽默的语言,率真的表演,整个会场欢声一片,掌声一片。时时让你感慨:“好可爱的老师啊!”我想:身为他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 的事啊!三个多小时的讲说中,时时充满了他对老公,对孩子的爱,字里行间真的品味出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女人,这是一个多么会生活的女人,桂老师讲述的这些丝毫没有影响一个功勋教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相反,觉得更亲切,更真实了!

桂老师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感情的爱。在于学生接触和交往中她感到,想因材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他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学困生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 桂老师说自己教一年级所遇到的尴尬。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尊敬与害怕的念头,一上课几分钟干净不下来。怎么办?桂老师不是责备孩子不懂事,也不是靠凶,靠敲桌子;而是通过说故事来让学生安静下来。一说故事,学生就安静了,学生争着表现乖,想使桂老师多说故事。于是桂老师又多了一个结论: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教师头脑中有几

十、百把个故事,学生会不喜欢你吗?

整个讲座中,会场内一会儿鸦雀无声,一会儿笑声迭起,一会儿掌声雷鸣。我不时开怀大笑,不时眼眶湿润,不时陷入反思。回忆起

来,桂老师的话语还时时在耳边激荡:“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

1、尽管我不漂亮,但是我很可爱;

2、我以我的真诚对待家长是我的尚方宝剑;

3、我比较善于思考,这是我的优点,如果你不能改变现状,你就愉快地工作;

4、我不能与懒人为伍;

5、班主任是孩子的大朋友,是家长的忘年交;

6、我很良民的,不敢在外面做家教,不然,我早就发了财;

7、大灵通,小灵通,永远也代替不了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8、不要说鬼话,要说真话。

讲述中桂老师的口头语是“乖,听话,桂老师爱你们。”“乖,相信桂老师。”“桂老师最喜欢你了!”而最感染我的是他的笑容,从她的笑容中我真的体会出教育的幸福。原本以为工作、生活天天如此,日日重复,枯燥而又乏味,桂老师的故事、话语、态度深深触动着我,我的心在萌动,生活着多么美好,工作者多快乐!

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在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我知道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桂老师说做教师要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因此,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年轻教师,我会珍惜每次的培训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并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不断地在实践中逐步成长,我将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听桂贤娣老师报告后有感

——记“千课万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广度、深度、维度”工作研讨会

作者:雅湖小学 应菲菲(148254331@qq.com)来源: 发表时间:2011-11-01 浏览次数: 249 字号:大 中 小

2011年10月30日,我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广度、深度、维度”工作研讨会,听取了许多名师和专家关于“班主任工作”所做的报告。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桂贤娣老师的报告。

她和以往我听到的其他的教授讲得不一样,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还不用记笔记,有一种亲近,一种亲新,还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整个讲座中,她不拿稿子,信手拈来,让我们觉得轻松,可又觉得她是那样细腻。她没有那种四平八稳的貌似庄重与稳健,却有那种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可爱,时不时晃动一下腰,讲到不要多嘴时候赶忙双手捂住嘴巴,给人的印象极深。

桂老师用一个小学老师的率真给我们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中,她就像一个小学老师,没有做作之感,一直站着给我们讲,讲着讲着,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小学生涯。讲着讲着我好像就是桂老师的学生,跟着他从乡村小学一直走到现在的钟家小学。讲她与教育有缘,能够当一名教师是很大的机遇,当然,机遇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讲她对教师岗位的深深热爱,近乎痴迷,为了教师岗位而默默无闻却又坚韧不拔的工作。讲她与学生有缘,因为学生,她很快乐。

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句话是“慢慢教,慢慢做,有好的心态才能有好的教育行为,有好的教育行为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 桂老师曾用一个月时间,教会班上每个学生该如何扫地,那个月每天都桂老师自己扫地,学生一小组一小组在旁边学。是的,小学生,确实需要慢慢教。

桂老师给我的第二感动是桂老师对学生的爱。她提出的三个自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让我知道了老师不能只是爱自己的学生,还要爱得有智慧,爱得让学生接受,爱得让你的学生也爱你。这才是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育。她的那份坚持与坚守,那种纯真与质朴,那种自信和潇洒,那份开朗与活跃,给我印象很深很深。

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用心教好我们的学生!

听桂贤娣老师报告有感

扬中市实验小学 匡艳

2月15日下午,全国模范教师桂贤娣来到我校作了《用情、用智当一个快乐的班主任》的报告,为时三个多小时的报告引起了老师们的强烈反响。桂老师语言生动,幽默风趣,从自己的童年讲到中年,从如何教语文讲到如何做班主任,从如何教书讲到如何做人,有时情绪激昂,有时语调低沉,言语间折射出超前的教育理念以及丰富的人生智慧。在场的听众有时掌声雷动,好是欢快;有时屏息凝视,静静聆听;有时深受感动,泪眼婆娑……听了这场报告后,我感触颇多。

整场报告中,桂老师没有讲一句什么“时髦”的教育理念,更多的就是自己的平常工作。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大师小事。我想,任何一位大师应该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吧。桂老师对我们说,别想着自己要怎么怎么样,先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比什么都好。认真地凭良心工作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我想,这应该也是人生的真谛吧!

桂老师说,人最重要的是心态,如果一个老师每天都在烦恼中度过,是不可能干好工作的。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老师会影响到学生,老师不快乐,学生能快乐吗?老师不快乐,能给学

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吗?一个老师如果每天都忙于工作,不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教不好学生的。的确,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一味地压制。桂老师说:男孩子不好斗,民族无望。当我们面对调皮的学生的时候,应该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作为老师,应该调整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用阳光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笑,生活才会对你笑,讲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

最佩服的是:班级学生打架的事件成了写作的素材,他们班学生学习任务轻,教学质量高。尤其是谈到低年级的拼音教学时,桂老师用细铁丝让学生做游戏,学生不亦乐乎,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能力。虽然这些话桂老师讲起来很轻松,但在这背后蕴藏着一个教师的智慧!做教师就应该像桂老师这样,学会思考,学会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人和事。桂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人要“傻”一点。教我们对人生不要想得太多,不要太过于追求名利。这岂是“傻”,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听班主任报告有感 篇9

接着, 有一位男学生举手了。

师 (指着该生) :好, 你先来说。

生:我认为小鸟说得不对。我眼中的春雨是没有色彩的。 (此时, 课堂有些骚动)

师:是吗?春雨怎能是没有颜色的呢?你看, 咱们课文中的春雨有红色的、绿色的, 还有黄色的, 你为什么说是没有颜色的呢?

虽然教师进行了启发, 可这位学生仍坚持说:“雨就是水, 水哪有什么颜色呢?我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问过爸爸, 他也说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他还说, 雨要是有颜色的话, 那就坏事了。” (下面有些笑声)

此时教师觉得再问下去, 就会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远离自己的思路了, 于是说:请坐。咱们还是再看看其他同学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吧。 (这位同学不满意的表情写在了脸上, 于是慢慢地坐下了。)

看了上述教学片断, 不得不让我们有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 尤其是低年级以童话体裁为主, 且带有作者创意成分的教材, 我们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还是偏重于那种成人化的理解和创意进行教学呢?

一、文本的知识因素和个体认知能力的融合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手中是已知的文本, 其中的知识因素是客观的。而面对的却是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学生, 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又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 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 尽可能地做到文本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机融合。然而, 我们在备课或上课的时候, 更多的却是站在编写者的角度去解读教材, 或站在成人的思维角度去钻研教材的, 而很少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能或多或少地成人化、儿童化, 教学多了教者的理性, 少了学者的个性。因此, 我们的教学就不可能使文本中的知识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课堂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开放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流程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真实灵活的板块式的教学, 师生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要顾及学生的认知需要, 还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文本知识的获得, 要通过个性化的解读, 从文本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见解, 或通过自己的思考, 或通过大家的探究, 生成自己的真实体验, 以达到对文本知识的重新构建。如上述案例中, 学生提出“春雨是没有色彩的”这个问题, 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而生发出来的真实体验, 教师不应以学生不配合自己为由加以否定, 而应理智地凭借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及时对问题进行引导, 让学生的生成趋向正确。笔者在学校教研课上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你的体验不错。春雨确实是没有颜色的, 但是它落到地上以后会让桃树、小草和油菜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春雨落到地上后, 桃花就红了。

生:春雨落到地上后, 小草就绿了。

生:春雨落到地上后, 油菜花就黄了。

可以看出, 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理解, 接着通过引导, 把非文本所描述的内容, 巧妙地嫁接到文本中所描写的情景中了, 让学生通过“无色”认识到了“有色”, 从而生发了学生热爱春天、喜爱春雨的情感。这样, 学生由于认识上的转变, 知识得到了新的构建。

因此, 当学生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时, 教师不要随便加以否定, 而应给学生一个讲出理由的机会。即使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或片面, 也要鼓励他们, 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切不可用事先固定的模式、狭隘的视野去约束学生。只有这样, 课堂才能生成智慧和精彩。

二、作者的诗情创意和学生生活基础的结合

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小, 思想单纯, 想象力有限。要让他们硬是说出春雨是有颜色的, 不太现实, 即使说出颜色来, 那可能也不是学生心中的色彩, 也不是他们心中的景象, 而是根据老师的表情和引导后虚拟出来的“色彩”罢了。

其实, 课文中所描写的春雨之所以有不同的色彩, 那是因为作家通过想象等艺术手法的加工, 呈现到学生面前的。这毕竟是艺术的夸张, 而不是现实生活的描述。再说, 现实生活和创意想象又是两码事。就上述教学案例来讲, 教师的提问, 是从创意想象, 从成人对文本理解的角度入手的, 而学生的回答则是从现实情景, 从儿童对生活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的, 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讨论的。既然这样, 教师怎能单一地去追求文本的诗意性而否定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呢?

三、教师的专业判断和课堂资源生成的配合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必然会面对如“认知差异的甄别, 课堂灵感的发现, 质疑问难的点拨, 意外干扰的处理, 现场需要的调节”等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可能生成课堂资源的信息, 教师应该怎样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引而不发, 导而弗牵呢?这就要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力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 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 问:“老师, 现在我们都提倡节约用水, 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 泼了那么多水, 这不是在浪费水吗?”这一问题确实出乎了大家的预料, 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然而, 就在全班同学和台下听课的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 支老师却对学生的质疑大加赞赏。接着, 他又让学生们再读课后思考:“同学们,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这天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这“水”到底暗含着什么情感呢?”

在支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经过热烈讨论, 对“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最后, 大家都明确了“水”确实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还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 所以, 傣族人民泼水只是象征性的, 是用“水”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学生还明白了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的西双版纳, 是一个爱水的民族, 所以才赋予了“水”那么多含义, 试想, 这样一个爱水的民族能不节约用水吗?

支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 既尊重学生, 又把学生中的意外生成巧妙地转化成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堂资源。就上述案例中“春雨的色彩”这个话题, 实事求是地讲, 在所有人的眼里, 不管是春雨还是秋雨, 它们都是没有颜色的。而课文中所描写的春雨是有颜色的, 可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雨”, 而是带有作家的创意和情感的“雨”。当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及早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让学生的思考生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上一篇:工程实施方案下一篇:小学数学生活中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