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精选9篇)
高中物理 篇1
高中物理学习经验总结——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个人经验总结
我觉得认真思考是学好高中物理最重要的.当你在思考某一物理题时,你必须理解题目的意思,将题中所表达的物理模型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比如: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这时你可以这样想象,在一片广阔的冰面上有一辆四轮的“小车”,你把这图景想象得越清晰越具体越好,如果这题目再加“突然给小车一个向前的推力”(当然题中得告诉各种状态量,如车的质量,力的大小等等),这时你就要想,给了这个力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对,车动起来了,为什么会动呢因为给小车加了力,而地面又是光滑的,跟据力能改变物体的状态可以判断会动起来,那怎样动呢匀加速直线还是曲线这时你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找这个“力”的有关数据,它是恒力它的作用时间它的作用点还会想到滑动摩擦力,小车的质量等等.这时,你会发现,其实你是在利用这些题目所给的数据,而不是你的思维被这些数据所引导.接下来,你又会想到那后来小车会怎样对,你想知道它的位移,也就是受力后的情况,那么,题目的问题此时已被你预料到了,如此解题,一步步推理,你会发现,学习物理其实是很快乐的,就像你在对一个案件慢慢解开各个迷团.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支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应用,在syxx.JHEDU.GOV.CN/jk.htm 骏卡充值中心 N7DNK 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最后在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绪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说“绪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绪言”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绪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公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左钩右连、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术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分郭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学习,加强情感体验,侧重感司提高。在学习中还要勤动手、多实验、细观察、善总结,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实践能力。还要注意物理知识和方法与其它学科知识与方法的交叉与渗透,相互借鉴,触类旁通,从细微处加以比较和思考,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只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学习习贯,摸索出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树立学习信心,增强耐挫能力
syxx.JHEDU.GOV.CN/jk.htm 骏卡充值中心 N7DNK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同学都要树立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定有困难,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败,永远追求,增强耐挫能力。要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积极投入,你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学习的结果也是多元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在学习的阶段性评估中,和自己的过去比,知识掌握的丰富了,解题方法增多了,感觉自己提高了,从而对自己增强信心;和其他同学比,我有一定的优势,还有一些不足,准确定位,找准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要善于总结知识要点
总结最重要,包括课堂老师的总结,下课后自我预习复习的总结,错题的总结,最好找一个本,记录体会,平常多翻翻,对于公式,记忆还需要理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运用,注意公式的运用范围。不要把物理等同于数学,特别计算题要养成书写格式的良好习惯。对于大多数题来说,做图相当重要,电学的电路图关键在简化,画成我们一眼可以分清连接情况,力学的受力分析是做题的基础,光学的光路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甚至热学的沸腾蒸发都会用到图
syxx.JHEDU.GOV.CN/jk.htm 骏卡充值中心 N7DNK
高中物理 篇2
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 学习起来还不会很吃力, 所以很多初中物理学得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也不会觉得物理学科特别难, 考试分数也比较高。但是有的学生一到了高中就发现物理学科难度增加, 考高分也比较难, 这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对学好高中物理丧失信心, 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多方面的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 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案。
从初中教材来看, 初中教材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把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方便出发, 设计教材的结构, 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课比较多。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 一般都按照, 现象—规律—本质的思路, 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在升入初二之前学生已经累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 建立了许多关于自然界知识的图示, 头脑中已形成了许多前科学概念, 为初中物理学习提供了心理准备。在学习心理方面, 初中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思维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 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 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抽象地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但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仍然较低, 处于直觉经验型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逻辑思维处于较低层次, 因此初中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离不开直观形象。但是进入高中物理学习后, 要求学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 所以在这点上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学习需要思维的转化,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物理好学到高中感觉很困难的原因。
初中生还有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发散性, 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精神, 所以在初中的教材中也是探究实验课程较多,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细心引导, 也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进入高中后会感觉比较难的原因之一是, 初中教材对许多物理问题只作定性分析, 即使有定量计算也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教材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定性分析, 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初中到高中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跳变。比如在天体运动复杂的数据运算, 完全弹性碰撞问题中结合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的求解也是很需要耐心的。初中学习速度, 高中已对速度有更精确的划分, 速度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
初中绝大多数的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 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绝大多数上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 阶梯很高。比如高中学习的加速度, 动能定理, 从能量角度来认识物体的运动、位置, 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等, 是将对物理的学习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所以也存在难度。
高中物理中较复杂的受力分析, 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运算也要大量的使用到数学工具, 如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直角坐标系, 物理量的方向性也无处不在, 然而有的学生并不善于使用, 这些让学生一下适应确实不轻松。
还有就是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 而把物理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 物理过程的分析考虑得极少, 高中物理要求在熟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灵活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飞跃。
明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之后, 要成功的完成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 不止学生要注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转换等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根据初高中物理的特点来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形成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初高中的知识体系是逐渐上升式的, 所以我们要明白在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甚至是有些错误的, 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 弄明白知识来龙去脉, 避免讲解不当的情况, 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例如, 在初中学习速度时, 速度的概念是路程比上时间, 这时候我们明白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前提下的, 这样的运动的速度时刻等于平均速度, 路程等于位移, 所以在匀速直线运动的前提下, 这时候初中给出的速度概念才能和高中提出的速度相一致, 不然到了高中学生会感觉到迷惑。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 高中物理对抽象思维要求比较高。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可以把实验作为基础, 经过分析、概括等过程, 实两者的过渡。所以要重视实验教学。
高中教学中, 教师要多对比, 多归纳, 多总结, 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问题的共性。还有要加强物理方法的传授, 如等效替代法, 图像法, 控制变量法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方法。
具体问题中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一定要清楚, 不然就会留下隐患,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创设物理情景, 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才能从脑子里提取出来运用。在刚开始进入高中物理学习中时, 学生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 所以教师要耐心讲解, 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转化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学习 (社会综合) , 2009 (04) .
[2]叶金福.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2) .
[3]马万山.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青海教育, 2007 (12) .
[4]徐明华.提高高中物理合格率的做法[J].上海教育科研, 1989 (03) .
[5]左瑞华.浅谈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山西教育 (教师教学) , 2009 (03) .
[6]佐燕.浅析高中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 2011 (01) .
[7]王石黄.论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7 (22) .
[8]蔡丽珍, 戴和平.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05) .
[9]黄玉坤.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向高中物理教学的过渡[J].中小学电教 (下半月) , 2009 (06) .
高中物理 篇3
浏览了上海科技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用高中物理课本,收获不小,其材料新、图片多、范围广和史料丰富、所用手段先进等特点,令人难忘、颇有教益。这里,笔者就这套课本的30多个小问题提点看法与建议,供有关方面批评、参考。
一、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上海科技版,2007年7月)
1、P 1“——300年前,——那时的中国处在清朝初期,西方则处在中世纪末期”。此处“清朝初期”和“中世纪末期”这些说法不妥。
(1)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的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清朝自1616年始至1911年终,历时295年。“300年前”即2007-300=1707年,放宽点也在1700年前后。1700年距1616年已有近90年的历史,这几乎占了清朝的1/3时间。因此,300年前不能说是清朝的初期,此时已接近清朝的中叶了。
(2)中世纪宽泛的定义是: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的中世纪(另一种定义则是公元4—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为中世纪)。根据宽泛的定义可知,1706年及其之前的10年、20年、30年等显然均不属中世纪的末期,1706年及其之前的10年、20年、30年等在中世纪之后,属世界近代史的早期。中世纪末至1706年至少相差了70年左右,二者时间上虽相差不大,但历史年代学和断代分期问题不能混淆或随意。因此,引文拟改为“——300多年前,——那时的中国处在清朝中期,西方则处在中世纪结束之后不久”等。
2、P1“图2300多年前中国江南街景”,这幅中国画(局部)拟标明其年代、作者和标题等,以利文理相通、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也有助于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与落实。
3、P22“某些物质或物体的平均速度”这张表,问题有二。
(1)标题中的“平均速度”,拟用“平均速率”。表里只涉及了一些物质或物体平均速度的大小,速度的方向没有包括在内。同理,表里所有的“速度”用“速率”为宜。
(2)“空气分子热运动速度——”,这里“空气分子”一词使用不妥。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它没有相应的、独立的分子。“空气分子”当用空气中氮分子、氧分子等代替。
4、P22“自主活动”中三个习题里所说的“平均速度”,拟用“平均速率”。因为习题仅涉及速度的大小,不含方向及相关问题。
5、P24“图1-26 所示的是一种在汽车驾驶室中常见的仪表速度计——示数表示速度值”。这种仪表显示的仅是车速的大小,所以此处“速度计”、“速度”拟用“车速计”或“速率计”和“速率”
6、P37图1-45,即伽利略做斜面实验的这幅图,拟指明伽利略是图中众人里的哪一位(图左二俯下身、手指书本的红衣者是伽利略),以便师生识读,从而“放大”、发挥这张图的作用。
二、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上海科技版,2007年2月)
7、P1图4-3旨在说明“哈雷彗星每隔76年就要在地球附近出现一次”这一周期性现象,该图在相应的天体旁注明了太阳和海王星、天王星、土星以及彗星等,却未标注地球。因此,拟在该图相应的天体旁注明“地球”,以利识读与教学。
8、P24“声呐的原理如图4-33(b)所示,敌方潜艇到我方声呐的距离可反映在荧光屏的标尺上”。这幅图没能很好地说明声呐的原理,拟用页边注的方式等,简述一下声呐的原理,以利了解、教学。比如:主动式声纳工作时发射超声波,该波遇到目标后会发生发射,利用接受到的反射超声波,可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等参数。
9、P32“——古书《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我国早期的提升机械——”,其中“古书”拟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为宜,这样教育效果较好。
10、P33“图5-6(a)上举过程”,该图举重运动员的手势不妥,即手抓的方式不对。上举过程的开始至结束,手掌面不是向前的(垂直地面),而是向上的(平行地面)或基本向上的。所以,这幅图拟换用一个动作更准确的图。
11、p42“图5-16所示的水力发电,主要就是利用水流的动能”,该图的图示效果不好。这张拦河大坝及其泄水的远景照片,未能反映出水力发电的本质问题。拟换一幅主题突出、一目了然的反映水力发电的照片。
12、P45“——利用石块坠落时的动能,把敌军打得头破血流”。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此句拟改为“利用具有较大动能的坠落石块,把敌军打得头破血流”。动能不是东西,它不能打破人头等。
13、P51“势能也叫做位能,是由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一种能量。”“位能”一词已不再使用,它属于不规范的术语。因此,这段话拟删改为“势能是由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一种能量”。
14、P73“图6-19所示是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因“自主活动”涉及了托里拆利,如用页边注方式简介一下其人其事,这既是水到渠成的事,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三、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上海科技版,2007年8月)
15、P61“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这句话与史实不符,要修正。很长时间,大家都认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毛克利等人于1946年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即ENIAC(埃尼阿克)。但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人是美国的约、文、阿坦那索夫,他于1939年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发明、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即ABC(它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使用电容器执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并采用二进位制);毛克利等人的电子计算机,源于阿坦那索夫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即ABC(近年的《文汇报》为此已两次发表长文做了说明)。
16、P81“图10—8通电直导线的磁场”,这个图示拟改动。直线电流磁场,其周边磁感应强度大小和距直线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在垂直直线的平面上图示该磁场,其圆形状磁感应线族要清晰地让人了解,这是一个不等间距的磁感应线族,且越向外彼此间距越大(由内向外越来越疏)。
17、P81“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这是常见的说法,使用了几十年,但它不妥。磁场是一种物质,它和实物(如石块)一样,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等属性,但无方向与强弱!所以,这句话拟改成“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当然,如此需调整课本有关内容和前后顺序,以保证课本和教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磁场和研究、反映磁场性质的物理量等是不同的概念与问题,不能混淆等同,它们的内涵、外延均不同,它们不相等、不相同。磁感应强度有大小、方向,但这不代表也不能说明磁场就有大小和方向等;详细分析请见参考文献[5]。
四、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上海科技版,2007年12月)
18、P19“莱顿瓶是荷兰莱顿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在1945年研制成功的”。此处时间要改为“1746年”。
19、P34通用的防辐射警戒标志“图12—20”,当使用最新标志,即2007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标志——一个黑框红底三角,内有一个辐射波标记、一个骷髅头标记和一个逃跑的人形。
20、P37“这反映了电场各点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与“——描述电场的强弱”。此句话存在的问题和上述第17个问题相仿。这些话拟改为“这反映了电场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与“——描述电场强度的强弱”等。这样,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前后顺序也要做调整,以保证课本的科学性与内在逻辑性。
电场也是物质,它和实物(如石块)一样,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等物质属性,但无方向与强弱!电场和研究、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等是不同的概念与问题,不能混淆等同,它们的内涵、外延不同,它们不相等、不相同。电场强度有大小、方向,但这不代表也不能说明电场有大小和方向等;详细分析也请见参考文献[5]。
21、P41“图12—27 粒子的分类”,拟在轻子图示里增加“——及其反粒子”;在媒介子图示中补充“中间玻色子”。
22、P48“在美国芝加哥体育馆的看台下——”,要改成“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体育馆(足球场)的看台下”。
五、 拓展型课程Ⅰ(第一册,华东师大版,2007年8月)
23、P55“银分子(即原子)蒸发成气体”。金属晶体是原子晶体,金属只有原子、只说原子,没有金属分子一说。如铁原子等,没有铁分子等。所以,此处拟用“银原子”。
24、P74“20世纪中叶,法国昂热市附近一座长102m的桥——死亡226人”。根据历史事实,此处时间应改成“19世纪中叶”。
六、 拓展型课程Ⅰ(第二册,华东师大版,2008年1月)
25、P3“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如何确定电荷量大小,库仑用了一个简单而巧妙的办法:使C球带电后跟A球接触,它们带上等量的电荷量(都是原有电荷量的一半)。同理,也可设法改变电荷量为原来的1/4、1/8等。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测出作用力跟电荷量的关系了。经多次实验,库仑得出结论——F =kQ1 Q2/ r2”。这类叙述国内教材由来已久、传播几十年了,看似精彩,然而子虚乌有!
(1)1785年,库仑通过电扭秤实验和类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获得了电斥力的平方反比关系;1787年,库仑又通过电摆实验,利用振动方法获得了电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库仑的F∝1/ r2不是严格的实验结果,当时库仑的实验误差达到了30%以上,F∝1/ r2部分是猜想的结果。
(2)F∝Q1 Q则非库仑的实验结果,它是通过类比万有引力定律直接得出的!库仑认为该关系是显然的,可先验的接受之,他说:“这个假说的前一部分(即F∝Q1Q笔者)无需加以证明”。
总之,库仑定律不是一个纯粹的实验定律,上述引文是后人的臆想。详见参考文献[6]或宋德生等,电磁学发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26、P37“点击”里“目前实际应用的只有硅光电池”。此话不妥,当下,实用的光电池中也有非硅质的光电池。如:砷化镓光电池和锗光电池等。
27、P88“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是由核内部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一种放射性元素无论它是以单质形式还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是否对它加压、加温或其他任何处理方式,都不能改变它的半衰期”。这也是国内教材和理化教学常见的、经典的说法,但它不妥!这句话,应当增加限制词,如“通常”或“一般情况下”等,不能说绝了,否则有科学性问题。
事实上,有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和外界压力(物理状态),化学性质等有关。比如单质7Be的衰变常数(衰变常数入和半衰期T的关系是T=ln2/入)比氧化物7BeO中的7Be大13‰,将7BeO加压到270kbar,使其体积减少10%,此时衰变常数会增大6‰。详见参考文献[4]或倪光炯等,近代物理,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
28、P93“图9—12就是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在铁芯上固定着三个相同的线圈AX、BY、CZ,始端是A、B、C,末端是X、Y、Z”。根据国际电工组织的统一标准,三相交流电所涉及的符号及组合等,要用U1-U2,V1-V2,W1-W2和U1、V1、W1与U2、V2、W2。AX、BY、CZ和A、B、C与X、Y、Z早已废止、不用了。
29、P105“图14—25中子由三个夸克组成”,拟改成“——中子由三个夸克和胶子组成”
30、P114“宇宙大爆炸学说最早是在1948年由伽莫夫——等人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最早提出者是比利时天文学家G、勒梅特(1894——1966),不是伽莫夫等人。勒梅特于1932年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宇宙。
七、 拓展型课程Ⅱ(华东师大版,2008年7月)
31、P17“STS”里 “——一本远程弹导学”当改成“——一本远程弹道学”。
32、根据上述第28条的意见,P93“图9—13”中三支曲线的标注“A、B、C”,理应换成“U1、V1、W1”。
参考文献
[1] 曾铁.沪用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几个问题.教学与管理,2005(9).
[2] 曾铁.沪科版高二物理课本的一些问题.教学与管理,2006(12).
[3] 曾铁等.近十年沪版中学物理课本的一些问题.理科爱好者,2006(15).
[4] 曾铁.关于物理课本的一些常见说法.中学物理教学,2006(6).
[5] 曾铁等.两个常见电磁学问题的探讨.教学与管理,2007(6).
[6] 曾铁.库仑定律历史的几点说明.中专物理教学,1994(6).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周记 篇4
众所周知,语文日记、语文周记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之后有不少数学教师借鉴了语文日记、语文周记的形式,将数学日记、数学周记等引入数学教学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有感于此,笔者也将物理周记引入物理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将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与课本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总结物理规律、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于是,我每周布置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在一周时间之内的观察、探究(如对于浮力一章,可探究在装有盐水的烧杯中不断地加盐,沉入杯中的物体是否真的会浮上来;对于电学,可让学生观察家里一些用电器的铭牌及电路图,试试自己画一遍复杂的电路图,等等),写一篇字数不限的小文章,要求文章要含有刚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点并叙述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们欣然答应。现摘取一些学生的周记片断。
“仔细观察了我家风扇铭牌的电路图后,我觉得这个电路好复杂,分辨不出是串联还是并联,在书本上找不出这样的电路图,不过我记得老师好像说过既不是串联又不是并联的电路一般可以叫混联电路,现在我把它的电路图画下来„„”
“今天,我仿照课本上的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演示实验,自己亲自做了三遍才成功。第一遍:失败。寻找原因后发现是杯子的水没有装满。第二遍:失败。寻找原因后发现是杯子和硬纸片不是很吻合。第三遍:成功„„”
“我自己推导了一下阿基米德原理,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上面表面的压力差,有F上=P上×S= ρ液gh1×S,F下=P下×S=ρ液gh2×S,F下-F上=ρ液g(h2-h1)×S,很明显:(h2-h1)× S 就是长方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所以浮力的大小F浮=ρ液gV排(或F浮=G排)。推导出来后,我发现这个公式比死记硬背好理解多了„„”
物理周记,既培养的学生的物理思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又初步锻炼了学生观察生活、科学探究的能力,与新课程的理念高度吻合。
高中物理 篇5
复习课
基本教学模式:重现——疏通——发展——归纳
具体程序为:
一、重现课型——引导学生重读课本
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再认,巩固已学知识。因而教师在复习阶段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向学生重现已遗忘的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再认,较为清楚地理解概念及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及上下关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为避免简单的重复学习,提高学生在知识再认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引导学生重读课本。形成体系从而高记忆力的效率。一般说来,高中物理每章(或每单元)的知识有如下构成体系。
知识体系: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原理、定理、定律
思维方法:基本概念的引入方法,重要定理、定律的导出方法,应用定理、定律的一般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有典型思想方法的例题、习题,体现物理知识间内在联系的例题、习题
物理语言: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与变换叙述概念、定理、定律的数学式表达、图象表达
重现课型中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阅读教材为主的自学活动,但教师也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一是讲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二是讲解的本章知识构成,整体框架和基本脉络,知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是纠正学生在重读课本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疏通课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与规律
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的第二个任务特点是:对概念、规律的认识尚欠深刻的理性认识,学习过程是是由不完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善比较确切的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总复习阶段的第二个任务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与规律。物理概念是物理大厦的建筑材料,是人类对物理世界进行分析与综合、分化与整合的精细化、准确化的产物,又是高层次的物理思维工具,准确地把握物理概念是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由于前阶段的新授课教学,不可能把概念立刻放到较大范围内去考察,因此学生也不可能十分准确地把握概念内涵及外延,深刻理解其意义。重现复习课中教师虽对概念进行了扼要的讲解,但由于对其内涵及外延未做深刻的挖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仍处于一知半解阶段,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因此而“卡壳”,为消除概念应用中的“卡壳”,教师必须进行释疑排难的疏通教学。
三、发展课型——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的第三个任务特点是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去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教师的第三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型复习课是以发展学生能力如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为目的的复习课。每堂发展型复习课,可着重围绕某一问题模型来组织教学,也有人称之为专题课。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通过问题的剖析、展开、改造,可使学生的认知系统和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复习的问题模型教学中,教师除引导学生探索一题多解外,更主要的是对典型问题进行不同角度地改造,变换物理模型,拓宽物理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做法为:
1、相近性变拓。所谓相近性变拓,就是在问题求解模式相同或相近的前提下,变换问题的情景,拓宽问题设问形式,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类化能力。
2、阶梯性变拓。所谓阶梯性变拓,就是在某一较为基本的物理情景基础上,改造出物理情景呈阶梯性变化的问题,提高物理情景、过程的复杂性或迷惑性。在分析具体的物理问题或过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某一基点出发,逐步扩大思维的视觉和空间,从而将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3、对比性变拓。在相似事物的对比中,可启发学生的比较性思维,提高对问题的鉴别能力与抗干扰本领,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今后,当它遇到类似问题时,便能捷足先登,提高解题的效率及准确率。
4、反向性变拓。反向性变拓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条件及设问进行巧妙的隐性反转,而在分析求解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归纳课型——教会学生专题小结
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第四个任务特点就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分析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方面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要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就必须使学生首先能正确辨别各类问题模型,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及外延,其次是牢固掌握各类问题模型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思路。虽然在发展型复习课中教师通过问题模型的变拓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方法与技能,然而在对相关问题模型没有整理、分类、概括、归纳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已解答过的这一孤立的问题模型形成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但是对同类问题模型的内涵及外延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将某些非常熟悉的问题模型适当变拓,学生则感到无从适从。因而在复习阶段教师应教会学生整理问题模型信息,通过分类、概括、归纳后,再从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模型的范畴,比较问题模型的异同点,把握其实质,使已形成的技能、方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层次。
进行专题小结是整理问题模型信息的科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会专题小结,教师应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是指导学生对与本章(本单元)有牵涉的诸多具体的问题模型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①根据问题模型的结构装置相同或相似分类。②根据问题模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解题原则与方法分类。③根据问题模型中隐含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分类。④根据在不同情形下求算某一物理量或某一物理概念在不同情景中的具体化。⑤根据物理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
高中物理 篇6
山焦中学 李冲凡
物理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伽利略开创近代物理研究的开始,实验验证法就是物理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而物理建模正是在这种研究思想的指导下提出的。通过一定的抽象思维,适当地对物理研究对象进行理想化抽象形成物理模型,进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提到物理建模的定义,还是要从物理研究对象谈起,由于物理学科是一门很贴近实际生活的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极为宽泛、极为复杂,而且往往研究对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存在许多的外部环境影响.为了方便物理研究,很多时候都需要去除这些外部因素,从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模型,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抓住问题关键.物理模型有二个特点,即代表性、方法性.首先来说下代表性,物理模型是从许多的物理对象中经过有针对性的删减外部因素后保留下来的,它抓住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因此每个物理模型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其次是方法性,每一个物理模型的确立都不是凭空想象就可以得出来,而是由众多的物理研究人员经过反复思考才最终形成的,物理模型反映了物理学科的研究方法。
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物理建模在整个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汤姆逊关于电子的“枣糕模型”到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这些物理发展历史中著名模型建立无一不对当时的物理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考虑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内容抽象、逻辑性强是大家对高中物理课的共同评价,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很难理解,而物理模型的建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高中物理中的物理建模,如质点,点电荷的提出。将解题过程化繁为简,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了物理解题的难易程度,增强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自信,同时正确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思维品质的过程.通过物理建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个物理模型从设想到建立,中间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改进,通过建立模型,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物理探索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磨炼学生的学习品质,同时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研究方法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建模的探索过程中,是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的,完全是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进行
高中物理 篇7
一、巧设物理实验导入,引起学生探究的冲动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氛围的熏染下,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巧设实验引入,激起学生的探究冲动。
比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物理知识和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巧妙地设计出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意外的实验带给学生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为此,我在本堂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铅球做了一个大型的钟摆。然后把这个钟摆悬吊在了我们教室一角的天花板上,在上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这个钟摆,然后思考:如果我把钟摆拉到自己的鼻子下,然后松开手,钟摆会怎么样?学生们有的回答到:钟摆会摆过去再摆回来。我接着问学生们:如果我站在原地不动,这个钟摆会不会砸到我的鼻子呢?学生们回答:老师千万不要站在原地不动,那样太危险了。这个钟摆这么大,一定会伤到你的。我接着说:那我们就来做一下这个实验,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我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开始了实验演示,学生们在看到钟摆往回摆动的时候,都在为老师捏着一把汗,不由得心都悬了起来。可是,实验的结果却与学生们担心的有所不同,学生们看到,钟摆并没有碰到老师的鼻子。这样的现象和过程充满了惊险和刺激。学生们在感受精彩实验过程的时候,也印象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种现象,从而激起了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兴趣。
可见,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发现正是教师在上课的引入环节中给学生设置了这样惊险刺激的实验环节,才激起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研究兴趣,从而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来。
二、搭建自主实验平台,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
通过优秀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乐于进行自主探索,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是实验设计应该达到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小组实验,能够给学生搭建起自主实验的平台,为学生创设出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有关摩擦起电知识的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我把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作为学生实验探究要达到的目的。为此,我在本节课教学之前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和要求: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自主完成实验探究活动。首先,自己准备好两根干燥的塑料吸管,先让学生用一根吸管去吸引另一个根吸管,观察并记录出现的现象。然后,让学生用手指不断地摩擦吸管,之后,再用这根摩擦后的吸管来靠近另一个根没有经过摩擦的吸管。观察并记录下出现的现象。接着把摩擦后的这根吸管放在一次性塑料杯上,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摩擦另一个根吸管,把这两根放到一起,观察出现的现象。是不是会出现相互的排斥或是相互吸引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安排,给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很好的自主实验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实验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自主实验探究的锻炼机会。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巧妙的实验设计,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
三、巧妙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实验效率
物理实验教学就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生动、形象的实验发生过程,领会实验过程中的物理现象,探究蕴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性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些实验单纯地通过实验演示和探究,还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实验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有关LC回路中的电磁振荡实验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通常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电磁振荡现象,让学生间接地感知电磁振荡的产生和振荡过程。可是学生对电磁振荡的产生和运作过程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而阻碍学生对电磁振荡原理的正确认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辅助的演示手段,同步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给学生呈现出印象深刻、一目了然的实验效果,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对实验中电磁振荡原理的正确印象,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主观认识。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实验效果,帮着教师扫清实验教学的盲区。
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实验创新,更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入一切有利于实验的手段,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高中的物理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大量的物理实验研究来做支撑。加强物理实验的优化设计,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创意,吸引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更有效地感知实验现象获得实验规律。
摘要:理想的实验是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有力保证,是优化物理教学的得力措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实验的巧妙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物理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教师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展示,真正发挥出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的魅力,从而引领物理教学。
指导高中生学好高中物理 篇8
第一,应该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怎样才算真正学好物理
应使学生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讲述的是物体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的道理。是在对自然界和实验室内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许多概念(或物理量),定律、公式和原理的,然后应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和解决自然界及生活,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颗。只有全面熟练地掌握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种基本能力(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去解决有关问题,这样才算学好物理。因此,要学好物理除了要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应掌握适合物理科特点的学习方法。
第二,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
(一)教育学生要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应使学生认识到有很多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理论是直接从大量观察自然现象和事实中总结出来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物理现象和事实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不要代替学生观察,不要把结果事先告诉学生。而是要交代观察的目的任务,教育学生要专心致志地细心观察,观察每—个微小的变化,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要有序地观察,要全面又有重点地观察,要注意动态与静态观察,对比观察,要用多种感官观察,要边观察边动脑,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推理。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好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的正确方法。
1.怎样指导学好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公式对解题有用,概念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不重视概念的学习,必须让这些学生明白物理定律、公式、原理是反映物理过程中有关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概念不清就无法真正掌握定律或公式。如将物理定律比喻为一部机器,那么概念就是这部机器中的零件,对各个零件不清楚,又怎么可能理解这部机器呢?要掌握一个物理概念,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也就是说要弄清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对这个概念是怎样下定义的?对于量化了的物理概念——物理量,常是用两个量之比或它们的乘积来定义的,这时就要分清哪些是定义式(即量度式),哪些是决定式。凡是用公式来表述的概念,还必须弄清它量度方法,量度单位,是标量还是矢量。要告诉学生有些概念是逐步加深的,必须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认识也要逐步提高,不可先人为主,始终停留在最初的认识阶段。如功的概念是从W=Ps→W=FScosα→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怎样指导学好物理定律、公式:有些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定律,而不去掌握它的全部内涵,这是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必须教育学生要按以下要求去掌握物理定律:①要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来源。是属于通过观察或实验得出的实验定律,还是利用已有的物理规律推导出来的导出定律。如果是实验定律就必须十分注意整个演示实验过程,首先要弄清建立定律的事实依据,其次还须弄清是怎样从这些事实依据中通过正确分析、推理才得出它们本质上的联系。如果是导出定律,除了弄清建立物理定律的事实依据外,还要弄清推导过程中所依据的物理定律及应用了哪些数学方法。②弄清物理定律、公式的物理涵义:公式中每个物理符号(包括常数)的意义及整个定律的物理意义,还要弄清公式中有关物理量的对应关系。③弄清公式中物理量正负符号的意义。④注意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甩范围,避免乱套公式。⑤注意物理定律、公式的表述和记忆,一般来说物理定律的文字表述都包括了它所研究的对象、适用条件和具体关系。③物理定律常常是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的,但是对于物理定律的公式不能单纯只从纯数学意义上去理解,要注重其物理意义,否则就会出现例如根据R=
3.学用结合,在用中加深理解。物理就是要及物说理,掌握物理规律后就要用来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这里特别注意要运用已學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所存在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如:“铁比木头重”,“速度大物体惯性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温度高物体热量多”等等,要从用中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和缺漏,以便及时纠错补缺,达到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只会死记硬背物理规律而不能灵活应用的人不算是学好了物理。
(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认识物理学理论是怎样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好物理学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系统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教育。
第三,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通过讲座形式向学生介绍学习中一般的方法;例如,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做好课后复习?如何做作业等等,这对起始年级学生很有用处。
2.提倡写章小结。我要求学生学完一章后要自觉地写章小结,章小结包括下列内容:(1)整理本章的知识要点,使之系统化。开始学生不会做,我就利用每章单元复习课除了复习基础知识外还教学生如何整理知识:可以将全章知识分成几个小单元进行总结;用列表比较;或用一条主线将全章知识串起来,也可用网络方法将全章知识联系起来。(2)指出本章知识易错易混之处(3)本章解题方法;(4)经过单元考试后自己尚存在的知识缺漏。开始阶段要求放低些,以后逐步提高,持之以恒必有成效。一些学生上大学后来信给我反映这种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到大学后受益无穷。
高中物理 篇9
关键词:学困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物理教学教学实践
经过中考筛选后,尖子学生都进入市重点中学就读,而留在农村中学高中读书的这些学生,他们在高中入学考试时,物理基础较差,成绩较低,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更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来自农村中的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之一就是意志品质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积极进取心和自制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谈点体会。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翻开世界史、自然科学史,有哪个国家的人民(包括科学家不主张爱国?又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把爱国精神看作是一种伟大而崇高的心灵美呢?“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和巴斯德都说过此话。居里夫人说:“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时,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她把自己发现的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取名“钋”,以纪念自己的祖国。
我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勤劳智慧的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志士。且不说古代的四大发明,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祖冲之的圆周率,西安的兵马俑等科技文化珍品在世界光彩夺目,仅就新中国的诞生,像磁铁一般,吸引着海外许多炎黄子孙归心似箭,希望全力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他们排除种种干扰,历尽艰险,他们的爱国壮举、思乡情怀催人泪下。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森从1950年起就要求回国报效新生的祖国。但是美国当局百般阻挠和迫害,没收他的书籍,诬蔑他是“间谍”,对他审讯、监禁、关押到一个岛上,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他体重就减轻了30磅。后来虽被科学界知名
人士保释,但他的办公室、住宅、信件、电话等都受到严密检查。这样被整整迫害了五年多,他没有屈
服,终于在祖国的帮助下,1955年获准回国。当接到可以离境的通知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美国政府的阻挠,登上诺贝尔授奖台,用汉语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二千多名来宾为之震动。这是1901年诺贝尔奖问世以来,500多名获奖者中第一次用中国人民的语言在这里演讲。他要在这科学圣地抒发中华民族子孙的自豪感。
我国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他是我国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他的科学论断对大庆、胜利油田的发现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并为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他们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教材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在心理上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倾向性,逐步树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好物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1、2实例渗透。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高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明确。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虽然基础差,但很朴素实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物理学比较实用,常想学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物理知识。他们从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生活中有所应用和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
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
如“功率”这一节的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教师要求同学回忆:坐在汽车上外出活动时,有没有注意到汽车在上坡或下坡的过程中,司机是怎样操作驾驶的?同学们议论开了,大部分学生通过回忆能说出汽车放慢了行驶速度,个别学生说,看到了司机通过操纵杆进行换档。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成功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并鼓励学生去思考
下一个问题:司机为什么要进行换档操作呢?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新奇,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教师告诉学生“如果我们学好了功率这一节,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由于问题来自于实际生活,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学好知识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感到惊讶,想不到开车还有科学道理,做司机也要懂得物理学。进而学习“功率”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不适时机地介绍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物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强化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鼓励学生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成为一句空话。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2、1克服生活上的困难。经调查统计,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一部分在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条件差,连基本的学杂费都交不上,即使考取大学,家里也拿不出昂贵的学费供子女上大学读书。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不适合到社会上参加工作,在家里也是闲着,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看看脚”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消沉,对学习没有激情,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不会很高。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鼓励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努力学习,做一个有志气的、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好学生。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对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可以通过贷款方式念大学。其次,要让学生知道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是一定要考取大学,进行“现代人才观”的教育,向学生阐明“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再次,使学生明白现代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物理学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实践,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用物理规律改造自然,其乐无穷,使学生消除消沉情绪,建立正确的价值观。2、2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来自农村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数学、物理基础很差,又加上学习方法不当,物理成绩提不上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上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高中生的独
立意识很强,肯于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对他们来说,自己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自己会做的题不想问别人。为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物理学史,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勇敢地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果断性、积极进取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于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非议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缺乏锐意进取心。
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
可以说,坚韧不拔、刻苦勤奋、锐意进取是所有科学家的共同优点,是事业成功的起点。居里夫妇用四年时间,不分寒暑,不分昼夜,不停地处理30吨铀矿渣,终于得到0.1克镭;法拉第历时十年,经过几百次实验,终于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物理教材中所阐述的自然科学原理都是自然科学家优秀意志品格的结晶。
经常介绍这些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失败,却为了获取成功,为了追求自然奥秘,而表现出来的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优化心理素质的良好作用。帮助学生克服片面认识的个性特征,进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中设置的目标是学生所能达到的,使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都能尽量获得成功,尝试成功的喜悦。
国外某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向女生布置简单的作业,并告知成绩优秀者奖2.5美元,并设四种得奖概率——3/
4、1/
2、1/
3、1/20,(例如,得奖概率为3/4的条件下,组成4人小组,其中的三人可得奖结果表明,由于成功率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概率在1/2的场合最优,其余场合,要么概率过高,要么概率过低,成绩均有下降的倾向。换句话
说,非常容易得奖和几乎不可能得奖的场合,学生是不可能热心从事作业的,而成功与否各占一半的场合,最能调动从事作业的动机。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以适度的“成功率意识”去从事物理学习。
第一,布置适于学生能力的、难度恰当的题目。题目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以成功率在1/2左右为宜。遵循这一原则选择作业题目,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平时要对学生提出适合于自身能力的要求目标,这一点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的现实能力有巨大的个性差异,千篇一律地规定一个要求目标,是成问题的。对于一个成绩考90分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要求考70分,那是调动不了积极性的;反之,对于平日尽是考30、40分的学生来说,70分是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样也调动不了积极性。划一的或是不切实际的目标只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萎缩。所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目标要求,这个目标要求就是比他以往的成绩水准
有所提高,使之意识到成功率在1/2左右,我们应当依据这种水准去设定目标,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第三、在考试体制下的学校里,只要取得了高分,就以为是成功了。但是,每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考分低,物理实验的技能优;有的主要学科的成绩差,但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具备优异才能,这样的学生是很多的,倘若对这部分学生仍然用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那么他们就不能体验到成功,从而导致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不应当用世间一般的“好学生”标准“量”所有的学生,只要适于某一个学生特点的课题是优异的,就应当予于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在这方面的成功。
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高中物理】推荐阅读: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08-26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0-20
高中物理教学物理实验11-09
高中物理01-06
现代高中物理07-26
高中物理习题12-01
高中物理情境01-03
高中物理学法07-26
怎样学好高中物理07-14
高中物理说课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