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

2024-12-01

高中物理习题(精选11篇)

高中物理习题 篇1

高中习题的解析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习题的解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也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 是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习题解析方面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难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阻碍了学生在物理上的发展,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学习难有动力。我们必须找出和面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每一位同学提高高中物理习题解析的能力, 从而改善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和习题解析方法, 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从而让他们的物理成绩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高中物理习题解析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的习题解析中,存在的问题枚不胜数 ,而在这些问题之中,虽然最主要的就那么几个,很难解决。下面我们就说说几个最主要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就是学生对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在高中物理习题解析上难以得到提高。习题的解析是需要非常坚实的知识基础的, 因为一个小知识点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习题无法正确解出,所以基础知识是习题解析所必需的。例如:AB两个小球带9Q和-3Q的电荷,固定在相距为L的位置上,现有一电荷量为Q的小球C,问它放在什么位置受到的静电力为零? 解析:这道题所考查的就是静电力知识点的运用,知识点掌握熟练的学生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要让静电力为零,小球C所受AB静电力必 须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 利用静电 力公式就可以简单地求出结果, 而静电力知识掌握不完整解题就会出现问题。要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必须将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基础知识,为习题的解析打好基础。

其次,就是学生在解题中解题的方向和目的都不太明确,导致解题时解题程序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难以在解题中找到一个中心, 完全搞不懂为什么解题, 为什么是这样解题。例如: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在地球表面(不计空气阻力)和月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问在上升过程中,它们的重力势能变化量是否相等? 解析:这道题所需要考虑的就只是重力势能的变化, 物体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动力势能,物体初始速度相等,故而在最高点速度均为零,动能变化量相同,所以重力势能变化量也是相等的。可有些学生就会去考虑重力不同所带来的问题,根本不能找到解题的中心,导致解题困难。老师们应当为学生进行分类的习题讲解,对每类题都进行归类总结,将知识点进行对应的分类,让同学们能够在看到题目将题目归结到某类型题下, 从而运用相关的知识点,快捷简单地解出习题。

最后,学生在解题时总是会机械式地解题,所以在遇到一些并不熟悉的习题时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们多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尝试运用多种的方法解题,并找出最合适的方法,经过解题之后能收为己用。这样,学生就能解决一定程度的难题,思维也会更活跃,习题解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高中物理习题解析教学的完善

高中学生物理习题的解析能力的好坏,大多取决于老师们习题教学质量的好坏, 与学生本身能力并无多大关系,但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努力。在习题教学中,老师们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疑问,哪些方面有困难,从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们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应当做到对习题的“一题多解 ”,让学生了解到 解一道题 的多种不同 方法。例 如 :火车刹车后7s停止,设火车匀速直线运动,其在最后一秒位移为2m,求火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及火车初速度为多少? 解析这道题的解法就有很多种:(1)利用基本公式及平均速度,先求在第7s时的平均速度,6s末速度可知,进而求出加速度及初速度,也就得到了位移。 (2)逆向思维,将减速视为加速,反过来看,初末速度已知后,得到加速度,根据1s与7s时位移比得出初速度。 (3)做出第7s时的速度-时间图像,放大后面积就是总位移。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这道题进行求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解题, 还能够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找出这些方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更深入,从而很好地解决某一类的问题。

其次,在高中物理习题的教学中,老师们还应当进行“一题多问”,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知识结构。“一题多问”就是通过对某道习题的多种角度、多种层次的问题提出,使得一些知识点或是整个学科的知识达到整合。

最后,老师们还要做到“一题多变”,通过对某一习题的综合分析掌握某一类的习题。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让学生对某道物理题进行深入的解析,变换思考习题的形式,理解习题中所蕴含的物理规律,让学生更好地解题。

在高中物理习题的解析之中, 老师们应当适当安排习题数量及做题时间,让学生多多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要努力的学习物理知识,为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多多地练习。相信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的高中物理习题解析能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物理习题的解析可以算是学生存在的一大问题,很多学生不会灵活运用习题的解析方法,使得做题和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物理成绩也难以提高。本文就高中物理习题解析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到高中物理习题的解析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再对老师的习题教学进行完善与提高,以求高中学生的物理习题解析能力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习题解析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分析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51-0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从高考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培养考纲中所说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从比较具体的教学功能分析可概括为:通过习题教学澄清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题的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符合学生心智的知识结构;掌握物理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强化方法应用的熟练程度,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规范化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树立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抽象与形象思维互相补充拉动,其积累效应产生直觉思维。因此,在习题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下面分类分析习题的教学功能。

一、澄清学生对概念模糊和对规律的错误理解

普通高中“高速度”教学,即三年课,两年讲完,更有甚者,一年多点完成新授课。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认识模糊或存在错误认识。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或没有很好掌握高中物理的知识,这样,学生做物理习题就吃力。针对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选编一些对澄清糊涂认识和纠正错误理解有作用的例题和训练题进行教学。注意多选编对概念规律理解性强的多项选择题和定性问答题。

例1、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冲劲大,说明惯性大

B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表现出惯性

D可运用m=F/a定量描述物体的惯性

例2、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动量的增量是因为重力冲量所致

B动能的增加是因为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减少

C加速度是由重力和物体质量两者决定的

D动量增量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二、促进巩固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为形成物理学的方法结构奠定基础

形成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形成物理学科方法结构的基础。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定义了物理概念,发现了物理规律,因此,概念、规律本身就蕴涵着物理学科方法。学习者通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将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不断进行解题实践就形成了学科能力。

形成学科知识结构有多种有效形式或多种形式有机组合。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可以使某部分知识甚至某一学科的知识形成知识链。

例3、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左端放一质量为m(m<M)的小铁块A。现以地面为参考系,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o,使物块A开始向右运动,木板B开始向左运动,最后铁块A刚好没有滑离木板B。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o。重力加速度为go

(1)相对滑动过程中物体A、B的加速度;

(2)物体A、B相对运动的时间;

(3)物体A、B的最终速度;

(4)从地面上观察铁块A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

(5)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一道题包容力学的所有重点知识,通过问题设计的有序性、整体性,对学生形成力学知识结构是有益的。如果通过类似的变式训练,对学生形成稳固的力学知识结构是不容置疑的。

在知识体系的统帅下编织功能强大的习题群,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很好形成科学的便于记忆的知识结构。

三、促进解题方法结构的形成

学习者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道物理习题摆在眼前,题意弄明白了,就是不会做或做不出来,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没办法或办法少,找不到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一些数理化教师强调学生要记住某些类型习题的解题方法是很有道理的。怎样牢记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呢?就是使解题方法序列化、系统化,形成方法结构,才能长期在大脑中有效保存,提取时准、快、活,运用自如。

高考总复习阶段,师生应有意识总结、梳理解题方法。最具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解具体的习题时使解题方法自然结构化。形成方法结构是通过学生的不断操作过程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不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图能解决的。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学形式之二是例题习题按大的方法分类,如整体法、守恒法等。

四、强化条件反射,最大限度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根据所教学生实际将某单元知识所涉及的习题分成若干类型,将高中物理知识所涉及的习题分成若干大类,对某一类型习题进行专题强化就会形成较强解题的定势思维。例如,课前教师给学生留的预习作业为《牛顿定律结合整体、隔离法解决的力学问题》;课堂上师生又进行此专题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布置的是牛顿定律结合整体、隔离法解决力学问题的适量专题作业题。这样,只要师生共同研究的全面、深入,学生又做了大量该方面的习题,若在以后的各种考试的试卷中出现该方面的考题,在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靠已经形成的该方面的定势思维,一般学生就会准确高速完成该题的求解过程。有些同学物理学的较差,概念不清、规律不明往往形成定势思维的负迁移。习题教学实践证明,定势思维越深刻,达到自动化程度越高,解题的准确度、速度越高。即定势思维的正迁移越强。事实证明,人们青睐题海战术是有理论根据的,即不断强化定势思维,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大量解题的实践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题海战术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手段,但成本高,效率低,摧残师生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我们研究习题教学就是为了降成本、提高效率。

五、打破思维惯性,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中,大部分考题属于常规题、经典型,只要考生学会了高中物理知识,通过习题的强化训练,都能解答。但是每年高考物理试题中都有生题出现。例如,2000年的电路设计;2001年的水井问题;2002年的绳拉电荷问题;2003年的皮带传递问题;2004年的拉桌布问题i2005年联体弹簧问题;2006年的带电颗粒在电容器中的往复运动,这些试题仅靠定势思维、条件反射是做不出来的,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解题能力。下面给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物理问题的若干道例题。

例4、一根长约3m的尼龙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可能在70~80N之间,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出最大拉力,一同学到了力学实验室,实验室有:钩码2kg、0.5kg各一个,带毫米刻度的米尺一把;两个物理支架;一根长约1.5m的刚性直杆;软垫若干个;水平仪一个;弹簧秤两个量程均为50N。根据现有器材,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设计图形;

(2)简述实验的主要步骤;

(3)为了测量准确且安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例5、试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各种用电器(定值电阻、安培表、灵敏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蓄电池等)电阻的实验方案。要求精度高、安全性强。

例6、从盛有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源放射出来的粒子流,其成份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让这些不同成份的粒子分开,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案?

以上这些例题,教师事先不要讲,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操作和反思;之后同学们之间可互相讨论,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有些问题教师布置了以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周或更长时间完成,之后通过课题汇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完成。

事实上,高中物理习题还有很多功能,物理老师及研究者应多编些有价值的习题。有些典型的老题依然生机勃勃,有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习题在不断地诞生。如果老师们能花些时间研究物理习题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习题应有的作用,就能不断提高习题的教学质量。

浅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篇3

一、精选习题,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中例题、习题的难度要适当

首先, 利用好课本上的例题、问题与练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让学生明确为解决物理问题, 必须弄清楚具体的物理问题中的状态、过程、情景, 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 引导学生用物理语言说思路, 说解题过程, 说操作过程, 说分析过程, 提高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理清物理过程之后, 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最后选择公式, 进行解答。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建立并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程序,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1)

一题多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 对于过去学过的知识、典型的熟题重新复习, 既加深理解, 又可通过对本题的多种解法, 把更多的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 通过比较, 得到最简便、最适合自己思维的解题方法, 以便在考试时应用。对于一些相似问题, 还可通过比较, 找到联系和区别, 从而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2) 一题多变。

在习题课上, 教师不要为讲题而讲题, 关键是在讲题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把一两道题从各个角度进行变化, 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 拓宽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 多题归一。

教师适时地进行多题归一的训练总结, 将有利于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 认识和掌握典型的物理过程, 辨别不同问题的过程特点, 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例如, 圆周运动的应用中, 绳、杆作用下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分析及过山车、水流星等问题可以通过比较归类, 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避免学生盲目地陷入题海中。

二、设置作业, 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典型的习题做例题, 能训练思维和方法的习题作为学生的作业。对于作业题的设计, 教师要注重层次性, 由简单到复杂,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因此, 需要分层次布置作业。一般作业可分为三类, 即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高作业, 后进生做基础作业, 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 优等生做提高作业和拔高作业, 使不同学生各有所得, 避免走重复的、低效的作业路子。在选择作业时, 教师要能够真正触及学生的思维最近区, 使学生做作业时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同时在某些问题处理中有“跳一跳, 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这样的作业不但会使更多的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且能够使他们在思维能力上得到发展。习题在知识点或形式上可以进行联系和变化, 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 可以通过对高台跳水运动员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 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这样的习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体现教学的拓展性。

三、建立纠错本, 及时总结, 使知识得到强化巩固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都会做大量的习题、测试, 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误, 学生在改错本上将错误改正, 并将易错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 学生重新检查自己所做的错题及错误的原因, 这样, 经过多次反复, 加强记忆, 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 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 纠错本除记录错题外, 还可以记录出错的原因, 记录一些典型的例题, 记录学习心得, 这些都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降低重复工作, 减少劳动量。

四、学会写学习感想或后记

每节课后或每讲完一道题及一类题后, 教师留给学生三五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讨论反思, 回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收获及不懂的知识点, 以便课下问教师或同学。这些内容最好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 久而久之, 学生养成习惯后, 既可以加强教师辅导的针对性, 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高中物理传感器总结练习题 篇4

2、美国科学家Willard S.Boyle与GeorgeE.Snith因电荷耦合器件(CCD)的重要发明荣获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CCD是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的传感器.下列器件可作为传感器的有 A.发光二极管 B.热敏电阻 C.霍尔元件 D.干电池

3、当前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电子产品之中,下述关于常用的几种家用电子器件所采用传感器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视机对无线遥控信号的接收主要是采用了光电传感器 B.电子体温计中主要是采用了温度传感器 C.电脑所用的光电鼠标主要是采用声波传感器 D.电子秤中主要是采用了力电传感器

4、关于电子秤中应变式力电传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应变片是由导体材料制成

B.当应变片的表面拉伸时,其电阻变大;反之,变小 C.传感器输出的是应变片上的电压 D.外力越大,输出的电压差值也越大

5、有定值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三只元件,这三只元件分别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两点后,用黑纸包住元件或者把元件置入热水中,观察欧姆表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置入热水中与不置入热水中相比,欧姆表示数变化较大,这只元件一定是热敏电阻 B.置入热水中与不置入热水中相比,欧姆表示数不变化,这只元件一定是定值电阻

C.用黑纸包住元件与不用黑纸包住元件相比,欧姆表示数变化较大,这只元件一定是光敏电阻 D.用黑纸包住元件与不用黑纸包住元件相比,欧姆表示数相同,这只元件一定是定值电阻

6、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属于这类传感器的是()A.红外报警装置 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 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 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

7、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的任务,它常常是()A.将力学量(如形变量)转变成电学量 B.将热学量转变成电学量 C.将光学量转变成电学量 D.将电学量转变成力学量

8、下列技术涉及传感器的应用的是()A.宾馆的自动门 B.工厂、电站的静电除尘 C.家用电饭煲的跳闸和保温 D.声控开关

9、街旁的路灯、江海里的航标都要求在夜晚亮、白天熄,利用半导体的电学特性制成了自动点亮、熄灭的装置,实现了自动控制,这是利用半导体的()A.压敏性

B.光敏性 C.热敏性 D.三种特性都利用

10、电容式传感器是用来将各种非电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由于电容器的电容取决于极板正对面积、极板间距离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这几个因素,当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就能引起上述某个因素的变化,从而又可推出另一个物理量的值.如图K46-1所示是四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关于这四个传感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角度 B.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液面的高度 C.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压力 D.丁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速度

11、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K46-2所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2、如图K46-3所示是一个火警报警器电路的示意图.其中R3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这种半导体热敏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值班室的显示器为电路中的电流表,电源两极之间接一报警器.当传感器R3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的电流I、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的变化情况是()A.I变大,U变小 B.I变小,U变大 C.I变小,U变小 D.I变大,U变大

13、如图K46-4所示的电路中,当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热敏电阻浸泡到热水中时,电流表示数增大,则说明()A.在温度越高时,热敏电阻阻值越大 B.在温度越高时,热敏电阻阻值越小 C.半导体材料温度升高时,导电性能变差 D.半导体材料温度升高时,导电性能变好

14、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K46-5所示,其中P是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该传感器电阻r′的倒数与酒精气体的浓度c成正比,R0为定值电阻.如图K46-6所示关于电压表示数的倒数()与酒精气体浓度的倒数()之间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图K46-5

15、如图K46-7所示是电熨斗的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小于下层金属

B.常温下,上、下触点接触;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发生弯曲使上、下触点分离 C.需要较高温度熨烫时,要调节调温旋钮,使升降螺丝下移并推动弹性铜片下移 D.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图K46-7

16、某一电学黑箱内可能有电容器、电感线圈、定值电阻等元件,在接线柱间以如图K46-8甲所示的“Z”字形连接(两接线柱间只有一个元件).为了确定各元件种类,小华同学用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与一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后,分别将AB、BC、CD接入如图K46-8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计算机显示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K46-9甲、乙、丙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AB间是电容器 B.BC间是电感线圈 C.CD间是电容器 D.CD间是定值电阻

乙 图K46-8

丙 图K46-9

三、综合题

17、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利用线圈测量转轮转速的装置,如图K46-10所示,在轮子的边缘贴上小磁体,将小线圈靠近轮边放置,接上数据采集器和电脑(即DIS实验器材).如果小线圈的面积为S,圈数为N匝,小磁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B,回路的总电阻为R,实验发现,轮子转过θ角,小线圈的磁感应强度由最大值变为零.因此,他说“只要测得此时感应电流的平均值I,就可以测出转轮转速的大小.”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计算对该同学的结论作出评价.

图K46-10

18、角速度计可测量飞机、航天器等的转动角速度,其结构如图所示.当系统OO′转动时,元件A发生位移并输出电压信号,成为飞机、航天器等的制导系统的信号源.已知A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总长度为l,电阻分布均匀.系统静止时P在B点,当系统以角速度出每步理由及主要方程)

转动时,请导出输出电压U和的函数式.(要求:写

参考答案

2、【 发光二极管是将电转化为光,干电池是把其他能转化为电能,不能作为传感器.【答案】 BC

3、电视机对无线遥控信号的接收主要接收红外线光,红外线属于电磁波也属于光,A对;电脑所用的光电鼠标主要是采用光电传感器,C错.电子体温计最核心的元件就是感知温度的NTC温度传感器,电子体温计是利用温度传感器输出电信号,再将电流信号转换成液晶数字显示温度,同样能保持被测温度的最高值,B对.电子秤中主要是采用了应变片,属于力电传感器.【答案】 ABD

4、【解析】 应变片是半导体材料制成;应变片的表面拉伸时,其电阻变大,其两端电压变大;传感器输出的是上、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之差.【答案】 BD

5、【解析】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定值电阻和光敏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故B项也可能是光敏电阻,B项错;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变化而变化,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不随之变化,故D项也可能是热敏电阻,D错.【答案】 AC

6、【解析】 红外报警装置正是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器件.【答案】 A

7、ABC [解析] 传感器是将所感受到的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物理量(一般是电学量)的一类元件.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

8、ACD [解析] 宾馆的自动门采用了光电传感器,故选项A正确;家用电饭煲的加热和保温功能的转换采用了热电传感器,故选项C正确;声控开关采用了声电传感器,故选项D正确.

9、B [解析] 街旁的路灯和江海里的航标都是利用了半导体的光敏性,晚上光照强度很小,光敏电阻器的电阻很大,白天光照强度很大,光敏电阻器的电阻很小,以此控制电路的通断.

10、D [解析] 甲图通过改变角度、乙图通过改变极板正对面积、丙图通过改变板间距离、丁图通过插入电介质的深度来改变电容器的电容量,以达到测量角度、液面高度、压力及位移的目的.11、D [解析] 该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过程中,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其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即先失重后超重,选项D正确.

12、D [解析] 当R3处出现火情时,其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所以报警器两端的电压增大,其中电流表支路的电流也增大.

13、BD [解析]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阻减小,所以这个热敏电阻的电阻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电阻率减小,导电性能变好,故选项BD正确.

14、A [解析] 由于二氧化锡半导体型酒精气体传感器电阻的倒数与酒精气体的浓度成正比,则=kc,电路中U=IR0=,则=,即随变化的函数关系为线性关系,但图象不过坐标原点,选项A正确.

15、BCD [解析] 双金属片上层金属的膨胀系数应大于下层金属,这样当温度较高时,双金属片向下弯曲,电路断开;要想得到较高的温度,只需将螺丝下移即可.

16、ABD 直流电路中接入电容器,电路中会产生充电电流,充电完毕后,电流消失;接入定值电阻,瞬间产生稳定电流;接入电感线圈,由于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能瞬间达到稳定电流.

三、综合题

17、结论正确

[解析] 设转轮的角速度、转速分别为ω、n,轮子转过θ角所需时间为Δt,通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为ΔΦ,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为E.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N=N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感应电流的平均值 I=

又Δt=,n=联立以上各式,得n=由此可见,该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

18、【解析】 设稳定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x,物块A在弹力Kx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因电阻分布均匀,所以阻值与长度成正比

根据欧姆定律

普通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 篇5

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薄弱,尤其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物理学科,是绝大多数同学学习中的“拦路虎”。面对这样困境和即将进行的高考改革,要想让学生能听懂,勤思考,会做题,就离不开有效的习题训练。但现有的习题资料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不能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反馈与评价。造成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负担,降低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要想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对普通高中物理习题的研究就迫在眉睫了。

一、研究习题教学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成为研究型学者,在教学中学习,思考,成长。开展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书写论文,边教学边总结,边研究边实践,可以更好的发挥教师作用,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提出问题,汇总看法,集思广益,召开学生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和做习题中的困惑。明确问题,深入探究,结合调查,实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形成一套理论,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二、研究习题教学的现状

通过调查,虽然各校都在编制校本作业,但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往往单个年级老师自己编凑的,搞完之后,又觉得没有买的资料详尽,没有具体改进就抛弃了。想法是好的,但没能坚持和整合。面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我认为应该集中优势师资力量,发挥当地好学校的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出针对性强的训练。相信只要利用好有力资源,认真去思考和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教过就练,练过就改,及时反馈的校本教学,将会对本校,乃至整个地区物理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习题教学的具体做法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促进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物理习题教学的高效性。调查周边学校的校本作业情况,查询有关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到相关理论知识。

1.将学生进行分层(是隐形的)

参照一段时间内学生学科成绩和课堂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0%、25%左右。这个分层是动态的,灵活的,带有激励性的,在分层前要找每个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学习问题的真实情况,尽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详尽记录学生学习中表现,及时进行分层调整。

2.将作业进行分层

将学生作业分为将分为A、B、C三个难度等级。课前预习作业:以填空形式出现。帮助同学概括知识点,识记部分概念和公式,强调应注意物理知识的条件和范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内容和建立物理知识框架。

基础性作业:紧扣新课标,围绕新教材,摒弃偏题、怪题、难题。题目设置重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每次作业不超过10题。分为A、B两个难度等级,A等是基础性题目,难度较小,用作中等成绩以下学生练习,B等难度稍大,用作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练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必须完成A等难度的基础性作业,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选做等B难度的基础性作业。

3.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可以设置课外社团形式,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常见的形式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对于实践性作业提倡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帮助学生构造知识框架

有的老师认为,专题总结到高三复习时才有必要进行。我认为,并不应该这样。对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懂的进行总结和归类,没有在一遍学习中形成知识框架和物理模型,等到高三再搞总结,已经迟了。高一高二可以搞一下,小总结,小综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知道所学的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四、师生不同角度看待习题研究

老师角度:我们把学生的要求及时反馈和整理,实施分层作业,体现了新课改中“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能让任课老师更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

学生角度:分层作业将有利于我们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会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树立学习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减负了。

校本作业设计应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针对性。但由于研究者的水平有限,校本作业实施中还存在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课后反馈及时性,课后作业的实践开展,实践的最终效果等问题,未能得到呈现,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 篇6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 应熟记基本概念, 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 即所谓的最基础的知识。在高中物理中一些基本概念和结论的理解并不难, 例如物体受力平衡时,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等等。但熟记这些概念和定律并不够, 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具体题目中应用这些概念和定律, 习题课教学就是学生逐步掌握解题方法和能力的过程。

一、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 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们都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做习题, 但是显然学生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 特别是后进生, 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他们就可能听不懂, 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基本题开始, 基本题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台阶, 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解题, 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二、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总结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些学生能力不强, 大多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则对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很有帮助。首先根据学生情况特点, 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 即通过这些题目, 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 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 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 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 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可降低题目的难度, 增强解题的自信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搜集和整理题目:一是对教材中原有的习题改变提问角度和条件; 二是对学生含混不清的问题编一些思考题; 三是有的题目尽量和生活中的物理相联系。对于解题方法的总结, 我认为虽然一道题有多种解题方法, 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说, 选一种他们容易理解且解题过程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重要。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中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定向思难。定向思维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很有用, 只要记住公式和规律, 记住老师讲解的套路, 就能够解决物理问题, 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定向思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解题思路。因此在习题课上除了分析解题思路外, 还要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再由老师点评,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只有经过不断锻炼和积累, 学生才能养成较好的思考习惯并且掌握解题思路。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习题教学

在习题课上, 既要快速复习物理知识点, 又要精选多个习题。所以需要将大量的文字、图像板书在黑板上, 运用多媒体可以先做好课件, 上课时快速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习题的讲解需要分析物理情景、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 如果这时用多媒体的动画展示物体情景、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 再分析起来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带电粒子的运动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关系,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就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一模多题的练习, 教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教师必须板书的仍要板书, 重点知识和重要的物理状态和过程分析, 如“运动简图”“受力分析图”等, 教师应该写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分析, 而不能用多媒体一带而过, 因为学生理解需要时间, 同时有利于学生做好笔记。

五、布置好课后习题, 让学生巩固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通过例题和分析和讲解, 让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某些解题方法和技巧。但若课后不加强和巩固, 则仅凭课上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很关键。教师要精心挑选极具典型与知识技能紧扣的习题, 还要注意层次性, 例如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 “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完成, 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 并向学生说明“选做”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 对于完成“选做”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更有自信。常规型的作业应尽量布置得少而精。做好以上几个环节, 有利于学生提高技能, 且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 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 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 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 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 听得清, 就是在自己独自解题时不会。”解题恰恰是掌握知识程度的体现, 这个问题值得仔细研究。本文就如何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等问题作探讨。

上好高中物理习题课七法 篇7

1.习题课应该应该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讲更多的习题,但是显然学生并不像老师想象的那样能接受那么多。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有时老师讲中等难度的题目时他们就有可能听不懂,这样老师讲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因此在讲解例题和习题时应该从基本应用题开始,许多老师认为这类题不重要,可以忽略,直接讲解难度更高的例题,其实不然,基本应用题是通往更高阶梯的台阶,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才能更进一步,因此习题教学一定要由易到难,逐层递进。

2.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总结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所以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首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例题时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即选用足以暴露其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三是拓宽视野,增强适应性。即选题不仅内容上力求齐全,而且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提问角度乃至叙述方法的各类题目,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题目的难度,增强解题的自信心。

3.发挥教材优势

教材中的习题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它起点低,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运用、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重要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习题,把它讲深讲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指出习题出自课本的哪个地方、哪个知识点,学生就会有亲切感,不会觉得陌生,从而克服畏惧心理。只有不怕了,学生才会有积极发言的勇气。它起点低,有利于大多数学生参与,对活跃课堂气氛有重要作用。

要求学生练习时做到无图不提问,无图不答题,练习时把画图作为解题的重要步骤。通过规范画图的训练,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规范答题习惯

应用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时,不仅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要能规范、准确地表达,这就需要平时严格训练。

日常教学中,讲例题时在注重思维引导的同时,还要完整、清晰、规范地板书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养成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准确表达解题过程的习惯。

为了规范学生的表达,在批改练习和作业时,要注意发现学生解题中不规范的表达,明确规范解题的要求。解答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要有必要的书写规范的方程,要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鼓励学生注意总结自己的不足,同学之

4.精心选择例题

由于课堂例题担负着阐述某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规范性解法的任务,课后的练习题、习题担负着巩固理解相应概念和规律的任务。因此课堂例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选择例题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先选“探究”类例题,目的是将方法、规律的应用示范给学生,做好评点与探究,将本题所涉及的方法、规律及解题中的注意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再选“应用”类例题,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做好引导与错误辨析、反思归纳学生解答中的失误点与应对措施。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即选择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太易,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或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例题就失去了意义。太难,学生无法参与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就无法实现互动。要选用学生出现过错误的或可能出现错误的题,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及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选用这些题目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抓住解题的重点。

5.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

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很多,如: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效方法、理想化方法、极限思维法、图像法、假设法、隔离法、整体法、临界条件法和矢量三角形法等。这些方法与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演练,才能逐步掌握。

6.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能力主要是指:

6.1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能够独立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物理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和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

6.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间互相学习,做到取长补短。

练后反思也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做完习题之后,反思解题的方法、解题依据的原理、解题的思路,还要能做到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通过耐心指导和反复督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形成明晰的思路,达到规范解题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规范的解题习惯。还应鼓励学生养成整理错题、典型题的习惯,对于常考易错题坚决做到找出错误的原因,发现知识的疑点、盲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习惯成自然”,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需要师生共同配合,不懈努力。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效率,又使同学们形成终身受益的学术修养,这是教师追求的真正的教学高境界,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必将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荥阳市高级中学,河南荥阳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这既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切实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创建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就要改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计划、过程。注重课堂提问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大胆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创建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尊重学生、宽容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人都有一种引起注意、得到认可、获得赞赏的天然欲求,他们在为满足这种心理饥渴而孜孜以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非常渴望教师对他的赏识,哪怕只是表扬他字迹写得工整,他也会高兴半天,认为自己的优点得到了认可。这种赏识也可称之为欣赏,即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欣赏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同样的道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激励,任何教师同样也需要不断激励。这种激励可来自于多方: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与热爱,家长对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学校领导对于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等等。教师最热切的盼望莫过于学生的崇拜与热爱。因此,讨论营造和谐师生关系谈及学生方面的特殊要求时,特别需要强调的便是学生要学会欣赏教师,欣赏那些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温和宽厚的老师。欣赏老师的兢兢业业,欣赏老师的无私奉献,学的能力,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6.2.1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解题中,首先要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经过概括、抽象,再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列方程,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6.2.2运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

物理解题中,常常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讨论。运用数学知识对有关物理问题进行计算是学生最感困惑的难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定律理解不透,思想方法不对,思路不清,数学运算的技巧不熟练等。由此出现乱套公式或按曾经做的形式上类似的题目依样画葫芦等现象。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7. 手段要得当

许多物理基础知识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概括、总结出来的。在习题教学中,师生分析物理现象时,只习惯于进行静态分析,也就是静力学问题老师

生的赞美与欣赏会使老师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取。

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消除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消灭这种差距,而是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则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通过自学加深对学到的知识的理解,并在这种开拓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在初学物理时,就提出过高的要求,做大量较难的习题,反而会使学生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结果会削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失去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导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际水平、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起点过高、讲得过深、教得过快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要改革教学方法,就要积极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发表看法,提出质疑,组织他们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教科书。学会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要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会独立好讲解,学生也好学,而对于运动的模型就无计可施,无从下手。而物理学的关键就是对于过程的分析。这就是新教材的“重过程”。分析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就是要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所以通常采用下面的手段。

7.1计算机多媒体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录像、动画等手段模拟物理事实,使物理事实能直观、全面地展示在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通常在涉及天体的运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电场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碰撞、爆炸、原子模型建立、α离子散射实验等习题教学中,可以采用媒体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题目描述的过程。

7.2实物投影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篇8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要提高高中生的做题水平,首先要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呢?很多物理教师可能会说:“积累物理理论知识,提高物理理论水平。”这种说法不正确。学生要学会做物理习题,第一件事就是要提高物理阅读水平,读懂物理习题的意思。如果学生连数学习题都读不懂,就很难做对物理习题。

现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做以下的习题为例:现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最初两个连续4s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s1=24m,s2=64m,求物体运动的最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很多教师认为,这道习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这不是一段很简单的物理文字描述吗?但是物理教师要意识到,读懂物理题目并不是指从文字上读懂这个意思,学生只有从物理本质的角度读懂题意,才算真的读懂了题意。

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读懂题意,首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物理习题是要解决哪个问题。以这题来说,这是一道要求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初速度的问题,学生只有读懂了这一次层次,才能找到解决这个物理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的逻辑是什么,即学生必须要理解物理习题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只有从逻辑的角度理解物理习题,才能准确地应用物理公式;最后,学生要能够从图形、符号的角度理解题意。很多物理问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找到解题的方向,此时学生如果能够借助数形思维绘出物理抽象示意图,就有可能借助直观的图形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上图便为该题的抽象示意图。

学生如果连题目的意思都读不懂,自然就会出现解题的障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物理习题的范围性、逻辑性、图形性的角度理解物理习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读懂物理习题。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当学生学会了读懂物理习题以后,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很多物理教师可能会说:“既然读懂了题目,就赶紧做题呗。”实际上,如果学生在读懂习题以后,能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习题,可能会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依然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做上面的习题为例,如果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这道习题,就会发现这道习题有多种解法:方法一:学生可以套用常规的物理位移公式来解答这道习题;方法二,学生可以从平均速度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来解决这道题;方法三,学生可以应用平均速度求解。现只列举常规的物理为移公式来说明解题的过程:

依上图,把条件代入以上两个公式,通过解方程组可得vA=1m/s、a=2.5m/s2。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只有拓宽思维视野,应用多种角度思考物理习题,才能找到最优的物理习题解题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学生能够以多种角度思考物理习题,并完成了物理习题以后,应该做什么呢?可能很多物理教师会说:“这一道物理习题做完了,就开始做下一道习题呗!”如果学生应用这样的方法解习题,便会失去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在现有物理习题的基础上创新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仍然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做上面的习题为例,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应当如何创新习题。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S1=24m这个条件去掉,换成待补的一个条件,那么这道题的解题方案是否会减少,这道习题可能用哪几种解题方案来解答呢?为什么解答习题的方案就减少了呢?学生如果能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习题,就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理解这道习题的条件与答案,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创新物理习题,实际上代表着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教师可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到学生不是做习题的工具,学生不仅可以做习题,还可以创新习题;第二重意义,学生在创造习题的过程中可进一步挖掘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的程度;第三重意义,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做物理习题,可以在做习题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讨 篇9

当前, 对待习题课的认识大多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经验状态”。学校、教师和学生迫于各种压力, 不得不进行各种花样翻新的应试训练, 重“量”轻“质”, 重“难”轻“基”, 重“结果”轻“过程”, “题海战”加“满堂灌”, 从而使习题教学偏离了科学性, 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这必然导致习题教学的效益低下, 由此陷入困境。因此, 习题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选编习题是关键

习题应注重基础性, 特别是对刚进入高中的同学, 教师要帮助他们顺利跨越初中到高中的这道槛。而基础题易被广大教师忽视, 其实它们包含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知识, 可使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在大脑中重现, 达到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 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 形成物理学科基本观念的目的。其次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低水平地重复, 这种重复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更严重的会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再一个倾向是盲目地拔高, 习题设置上“一步到位”, 从高一到高三习题教学目标均定位在“高考水平”, 这种生硬强行拔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要注意把握好层次性, 层次性就是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梯度合理, 拾级而上,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课程和高考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物理要贴近生活, 贴近生产, 贴近自然, 贴近社会, 因此习题设置应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 应多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例如:体育、医学、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这些问题既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又联系了科学、生产、生活实际, 因而具有生命力。切忌那种脱离实际的“纯思辨游戏”式的题目。

二、提高思维能力是核心

1.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很多习题都能做到“一题多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后不应满足于一种解法, 而应将问题进行开放性讨论, 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经常这样做, 不但能使他们知道哪种类型的问题采用哪一种解法最简捷、最合理, 而且能拓宽学生视野, 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 需在接力区前的适当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 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 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 并恰好与甲的速度相同时被甲追上, 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 (1) 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 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这是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全国I卷) 第23题。此题物理情景紧密联系实际, 它考察了运动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两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我们可引导学生用多种解法求解: (1) 运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求解; (2) 运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 (3)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求解; (4) 运用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5) 运用v-t图象求解。

2. 通过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有些物理问题看似相差很远, 物理情景也有很大不同, 但我们深入分析会发现它们其实隐藏着相同的物理规律, 可用同一种解法解决。这种多题归一训练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图 (1) 所示, 带有1/4光滑圆弧轨道, 质量为M的滑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冲上滑车, 当小球上行再返回并脱离滑车时,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一定水平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可能水平向左做平抛运动

C.小球不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

D.小球不可能水平向右做平抛运动

此题以小球和滑车为系统, 它们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 这一动一静弹性碰撞过程相比较, 初看相差悬殊:相对滑动是持续作用过程, 碰撞是短暂作用过程。但我们稍做深入分析便知它们都遵循相同的规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因此, 此问题与“一动一静弹性正碰”模型是同一解法, 易求得答案为B选项 (解略) 。通过这一问题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

3. 通过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解完一道题后, 还应启发、指导学生, 将题设或结论中的部分条件作些改变, 进行“一题多变”, 或将命题进行推广, 从而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有关问题, 做到举一反三, 从个性中总结共性, 实现由“一个题”到“一类题”的飞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用一根长为15cm绝缘细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 小球的质量为0.5×10-2kg, 所带的电荷为+2×10-8C, 现加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 平衡时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 如图 (2) 所示。求该匀强电场的场强。

此问题是电场知识和力学知识的结合, 容易求解, 但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引导学生将题目的条件变一变, 又会怎么样呢?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集思广益, 提出如下问题:

(1) 在平衡位置时, 突然剪断细绳, 小球如何运动?

(2) 若将小球缓慢拉回到竖直方向最低位置, 拉力要做多少功?

(3) 将小球拉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多大时, 由静止释放, 恰好使小球到达竖直位置的速度为零?

(4) 要使小球绕O点做完整圆周运动, 应满足什么条件?

(5) 现将细绳向右拉到水平位置后释放小球, 求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和细绳的拉力。

通过引导、变化, 此问题已涉及带电体的平衡、加速、偏转、圆周运动等方面问题。这样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剖析思考,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题后及时反思是升华

物理习题总是针对某些知识点而设置, 因此在练习后, 应对所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解题时用了哪些基本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运用了哪些基本物理方法, 题型有何特征, 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等等。学生训练中的错答往往具有迷惑性和潜在性, 教师要从源头上帮助学生理顺关系, 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讨论, 使学生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 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再犯类似错误。

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送信息, 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结果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这表明, 只有输入信息而没有反馈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 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 反思习题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反思习题设计的目的和原理, 反思自己学习的体会和收获, 这样比盲目做大量的习题更有价值, 也更有效。

摘要:做习题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效的习题教学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物理知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探讨了物理习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篇10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极具实践功效的学科。即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是需要通过习题的联系和实验的操作才能很好掌握的。现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一般都会采用习题教学的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鉴于此笔者对如何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做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 ; 有效性 ; 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65-02

我们都知道,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对的灵活性,靠死记硬背获得的知识很快就会消逝,只有通过许多实践性操作才可以使物理知识在学生的记忆中扎根。如今得到普遍运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是习题教学法,但是这个方法由于教师在应用上没有关注到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致使此方法的效用没有显现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此方法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观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自古以来教与学都是双向的,即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须要通过学生的思考吸纳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就很好的阐述了这个道理。因此为了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效性,就亟需改变以往“师本位”的教学模式,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其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现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操作办法是在教学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方法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以来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效性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不妨以基础的“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习题讲解为例,在进行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然后提出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

(1)问题1: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质量较小的物体体积较小,而较大的物体体积也同样较大,那么质量大的物理一定先落地么?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问题2:具有相同面积,但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是否是質量大的先落地,如果不是请说明原因。

(3)问题3:将手中的塑料瓶扔向垃圾筒的过程中,塑料瓶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了。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讨论过程的监控工作,既要保证学生主动的进行讨论,避免部分学生趁机开小差;又要保证当学生遇到一些瓶颈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其答疑,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培养了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保证习题教学的实效性。

二、习题应该保持一定的梯度,以增加学生的思考维度

(1)在物理知识教学中,最为忌讳的就是教师填鸭式的教育,从而忽略的学生的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隅不利学生今后的学习。良好的习题教学模式,应该是基于教师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之上的。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科学合理的呢?即习题的难度要由浅及深呈现一定的梯度,除此之外也应该保证习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的维度,让学在抽丝剥茧般的思考过程中享受解题的乐趣,同时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不妨以“曲线运动”理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在一次10m跳台比赛中,他跳的第一个动作是由静止开始从台上翻下,整套动作完美无缺,全部裁判都亮出了满分,试问:

(1)该运动员是手先触水还是脚选触水,为什么?

(2)该运动员落水时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3)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为多少?

三、保证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延展性

学生的探索能力是学生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所以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延展性。鉴于此,教师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设置一些较为开放的习题,让学生能够解开思维的桎梏打破思维的定式,从多元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这样一来,学生解题时就利用多种的方法来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了。

譬如:以最基础的“时间与位移”的教学为例,在习题教学中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一辆载有货物的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6s停止,在最后2s内滑行3m,试求卡车的初始速度和减速运用中的位移。此问题就可以根据许多的解题思路得出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供参考的方法有:先求卡车6s内的平均速度,再求末速度,最后利用加速度与初始速度的方程式求解。

四、轻习题的数量重习题的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题海战术往往是教师热衷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我们也知道,其实绝大部分的习题都具有十分高的重复率,也就是说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无可奈何的对应经成竹在胸的习题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至于无暇弥补自身的短板。所以,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应经是大势所趋了。现目前。来自社会与家庭的“为孩子减负”的声音此起彼伏,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必须要认识这种要求的合理性,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因此在教师布置作业是就应该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能在一道习题中就可以运用多个知识点。

例:宇航员在月球上自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测出水平射程为(面平坦),已知月球半径为R,若在月球上发射一颗月球的卫星,它在月球表面附近环绕月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少?这道例题就是典型的综合性习题,它不仅考核了重力加速度、物体运动规律、天体运行周期等一系列的知识。在如此杂糅如此丰富知识的习题中,学生一定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进行积极的题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反思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查漏补缺,同时还可以增强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反问的方法激起学生的思考,对重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该通过系统的归纳总结设置由浅及深的问题引起学生连锁性的思考。这样关联性的思考,站在知识结构的角度是有利于知识系统化的。而知识的系统化又为知识网络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基础,换言之,积极的反思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亡羊补牢,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除此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系统完备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更加的得心应手,题后反思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六、结语

总的来说,提高习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生活去。不仅如此,还必须要保证习题的质量,因为好的习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然后就能够举一反三不至于在题海中苦作舟,这样一来既节约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也保存了他们宝贵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一言以蔽之,习题教学的实效的提高是有助于学生更好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杨顺平.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6):97-97.

高中物理习题 篇11

关键词:复习课,习题设计,习题库

复习课的教学是高中物理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而复习课中的习题设计承担着对课堂教学反馈和补充的任务, 受到了师生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 习题教学中存在无梯度、混乱、难度大、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的情况, 片面地、过分地重视知识点的掌握, 往往忽视了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因此在习题设计中要把握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注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解题过程良好的习惯性, 充分发挥好习题在复习课中的作用。

一、复习课中习题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认为认真听课可以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 复习课的习题不重要, 没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习题上, 其实不然, 复习课的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设计的, 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巩固新授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跨越的一环。下面就复习课的习题设计的重要性做简单说明。

1. 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复习课的习题联系实际生活, 应用性很强, 其中有许多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习题, 如科学研究、统筹运输、电脑上网等问题。

2. 复习课的习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复习课的习题注重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实验等操作性的数学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复习课的习题是各级各类试题的发源地。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都会在复习课的习题中找到类似的题目, 因为这部分习题是教师专门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设计的, 是课本知识应用的有效载体, 通过它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

4. 复习课的习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复习课的习题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专门设计的, 其中部分题目是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 而部分习题是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题目,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特点。

二、复习课中如何设计习题及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课的习题设计目的在于掌握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 那么活动效率就高, 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所以教师在设计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 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做题, 提高作业效果, 减轻作业过重负担。

1. 习题设计要新颖

习题设计要提供新鲜的东西,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情境, 能增加刺激学生大脑的机会, 提高新鲜感, 激发探究积极性, 帮助巩固相应知识点。

2. 习题设计要灵活多变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 习题设计时可以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 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的习题。另外, 设计习题时, 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 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 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 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 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3. 习题设计要有应用价值

习题设计要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 贴近生活实际, 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 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学用结合,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4. 习题设计要注意纠错性

复习课的习题要注意设计学生纠错的练习。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的认知过程仍然会出现缺陷, 及时将这种缺陷进行弥补, 则能扫除学生认知上的一些障碍, 获得解惑的快感,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去。因此, 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认识混淆的题目作为练习的重点, 通过一些“形似而神不似”对比性题目的安排, 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物理习题库

复习课的习题在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习题的积累与设计, 建立合理有效的物理习题库。

1. 物理习题库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

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走向岗位时, 把握不准教学的方向, 普遍存在自己讲的内容多, 学生练习少的问题, 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所学知识点的习题有哪些造成的。通过习题库分知识点的展示, 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地掌握所研究知识点的重点与难点,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 物理习题库可以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不少老师为找练习题而发愁, 每到习题课之前, 必然是上网搜集资料, 整理、删选、汇总、排版, 需要做的工作耗时间, 耗精力。

3. 物理习题库需要及时更新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各种教辅资料有如雨后春笋, 越编越厚, 泥沙俱下。很多不负责任的书商粗制滥造, 把原来教学大纲版的教辅照搬到新课程标准的教辅资料中来, 并且为了提高发行价格拼命往资料中“注水”。如果老师事先不经过精心挑选, 学生遇到超纲的题无法做, 遇到答案错误的提示, 会耽误很多的宝贵时间。因此陈旧的习题必须及时更新, 适时删减一些不合适的习题, 增加一些新习题, 合适的习题, 及时补充到习题库中, 可以督促教师更好的进行专业研究, 搞好教学工作,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内容, 掌握新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复习课的习题设计及合理的习题库在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搞好物理复习课的习题设计, 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把学生真正一步一步地引入物理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禚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设计.

上一篇:供应链社会责任下一篇:学习金字塔与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