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2024-10-23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精选12篇)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1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这一自然科学的基础。实验作为研究问题的最基本手段,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 以及物理学本身的发展过程中, 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于学生来讲, 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引起学生兴趣, 使学生最大化的领会物理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当中, 利于学生亲身体会、深入了解物理原理知识, 既让学生最大化的获取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 有必要也有义务在新课程背景下, 积极改进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正所谓“言传身教。”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作为高中物理教师,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 并着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尤其是实验教学中, 要亲力亲为, 不能敷衍了事。由于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的局限, 学生对一堂实验课的理解与创新是有限的。作为教师, 不但要做好每个实验, 还要研究实验与理论之间的联系, 并结合实际, 积极对实验加以改进, 努力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此同时, 教师不能眼高手低, 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从每一堂实验课开始, 从每一个实验开始, 把新课程背景下新的物理理念贯彻到实验当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应当对所做实验积极开展专题性研究, 培养教师对学术的钻研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 进而带动学生钻研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学相长。”在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 更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深入理解实验教学理念

要深入理解新课程中的理论观念, 贯彻落实新课程目标, 就要努力了解实验教学概念, 积极投身实验教学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所谓实验教学, 不仅仅指简单的示范和操作, 更不能片面追求短期成绩。实验教学以课堂演示实验为载体, 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原实验的操作的危险性、复杂性, 让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 具体的实验操作, 更是促进实验教学大力发展, 培养学生多项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三、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

(一) 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解决问题时只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简单应用, 只是朝着待解决的目标努力。而提出问题时则几乎完全没有参照, 是自己探索得到的, 体现的是创新性思维探索、扩展的能力。作为教师, 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中多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另一方面,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质疑, 多提问、多思考。通过这种形式, 延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以往的实验演示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往往局限于教师示范, 学生学习。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自我创新、动手能力的发挥。因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 教师应当更多的鼓励学生自我实践,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一堂实验课中, 教师可以仅仅只是创设一些简单的情景, 做一些简明的点拨示范, 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对既定情景加以完善总结, 对实验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 把才能课堂交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当学生有疑问或出现实验问题是, 教师应当娴熟规范、标准科学地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从而是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不使学生出现知识盲点。

(三) 研究表明, 高中生求知欲强, 并且开始具有质疑的思想;

想象力较丰富, 而且具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有一定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因此,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想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途径之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设计中, 要多选取跟学生的生活常识相矛盾、旧有认知相悖的物理实验。通过学生切身参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 以往的实验课程教学, 由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知识理论、实验技巧的娴熟, 往往会轻易把各项实验在很短时间内做好。这本身是教师科学文化素质高的表现。但长此以往, 容易让学生形成迷信权威的思想, 凡事依赖教师, 而独立思考、自我动手能力会减弱。在新课程背景下, 贯彻落实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就是要意识到就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并积极予以改进。作为高中教师, 应当与学生共同探究, 共同改进实验, 在共同研究中融入到科学试验当中, 充分创新、发扬“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有序高效地践行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四、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

小组合作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激发学生参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些物理实验的常规模式, 可以适度地进行一些改变, 以探究小组的形式, 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发现物理原理、物理规律的能力。具体来说,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一些探索性的试验进行分组, 让学生们进行分组实验, 各组通过不同的实验条件, 记录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最后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探索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增加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分工意识、奉献意识, 从而不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还能增进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一次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要肯定并了解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积极领会其精髓, 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力、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参与意识。要争取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尤永清, 邵国庆.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M].东北师范出版社

[2]冯克诚.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指导与能力培养[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2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郑金志

引言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部分相对原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转变

1.“物理实验”的提法的转变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它包含了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和进行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相对于过去,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物理实验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2、实验教学的转变

要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去优选实验方法、去选择实验器材、去分析和控制变量、去评价现有的方案;要提高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就要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去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去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要提高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学生就要去比较(分析)数据、去做因果分析、去形成结论。因此,必须在实验教学中,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授以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新课程理念

物理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应成为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无论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新颖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在学生心里播下创造的种子。

1.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一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二要靠学生亲身到实验中去激发。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方案,或展示、或竞赛、或讨论,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课本或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很有帮助。

2.物理实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了能力培养体系。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了梯级,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由低起点到高要求,层层深化,学生通过“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练一点、多创造一点”的活动,实验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当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具有连续性,各教学阶段间也就必然有相互包容和滲透。

三、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思想的渗透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图像法等,如果学生能够领会这些方法,并能在每个实验中知道到底用了什么物理思想方法。这对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实验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在实验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并使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和解决陌生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课中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

新课程的实验课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学到知识,训练技能,并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一堂课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往往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的思维能不能打开,学生的情感能不能得到释放,往往是要靠教师引导的。因此,教师能否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能否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在一节课中,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个交流环境中,若要使学生有好的课堂氛围,有热烈的讨论,有激烈的争论,有独特的发言,甚至有创造性的思维,都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因此,要求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有和善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教态去创设这个环境。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摆脱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的思想观念。学生尊敬老师固然需要,老师尊重学生也同样重要。民主、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有与人为善的教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实验课中学生的“哇”、“喔”等声音,是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现。

五、抓住书上的基本实验,探索实验原理,发展科学思维素质

学生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只有把实验原理放在处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位置,才会使物理实验教学“活”起来。若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探索,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按科学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在基本实验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两点:(1)对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要知道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做,那一种做法更好,更可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2)对常用的物理仪器要熟练使用,这是实验的基础,是实验的工具。常见的实验仪器有以下十三种: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对这些常见实验工具不仅要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甚至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

例如,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中,需要测定电流表的内阻,书中直接给出了半偏法,对这一方法的出现学生普遍感到很突然。我们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测电流表内阻的方法,然后对学生中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第一种是常见的伏安法,该方法在测一般电阻时可用,但在测电流表内阻时却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测定电流表内阻的目的是用它来改装为电压表,若电流表内阻测量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改装后的伏特表的精确程度。第二种方法的原理是由伏特表测出电流表和变阻箱两端的总电压U,从电流表读出电流值I,则电流表内阻Rg=U/I-R,这一方法可以消除伏特表分流作用所带来的误差,但却暴露出学生对灵敏电流计的作用不甚清楚,其实灵敏电流计不能准确的测量电流强度,只能作为检流计,既然电流强度的准确值不知道,自然也就无法求出电流计内阻Rg的准确值。在分析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后,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半偏法已是水到渠成。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敢于怀疑和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中,我们应该感受到高考物理改革的方向了,不是简单的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课本,而是在弄懂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要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要以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书本上的老式实验方法。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为什么非要从第一点就开始计时(即没必要取第一和第二两点间长度为2mm),我们完全可以从后面的计录点中取两个点算出速度与高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是我们总觉得高考它就按书本上实验装置考,不敢与它有所冲突,害怕学生高考会吃亏,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验时要打破常规,不应该再叫学生跟在书本的后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找课本实验的毛病,多改进课本上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使学生知道,只要我们把握好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减小实验误差,这样的实验就是好实验,就是权威性的实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创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与研究物理实验的热情,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与对物理学的理解程度,其独立性和创造力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之相关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在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控制、实验结论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应用型问题包括高科技应用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通过创设实验新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工作者发现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创新要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目的,以原有实验之不足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实验创新更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实验素质,要有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打破常规,多方位思考,大胆提出各种创造性设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实验改进与创新。

一、基础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课本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实验教学中,必须努力夯实好实验的“三基”,并适度进行拓展,为学生实验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基本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及拓展。例如在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一支铅笔和这把刻度尺去测定漆包线的直径;在正确使用游标卡尺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游标卡尺和刻度尺测量滑动变阻器电阻线的直径和总长度等。

2.掌握课本和课标规定的基本实验原理、步骤,并在这个基础上改造创新。例如:要用电阻箱尺(0~999.9)、定值电阻R。(阻值3)、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6k)、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为2)等器材去测定一个电动势约为3.7V,内阻约为2,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300mA的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只允许在两个电表中选用一个,应选用哪个表?应如何设计测量电路并测出E、r。

3.掌握与中学物理实验相关的基本物理规律,这是任何一个物理实验改造、拓展、创新、应用所必须的。例如:做好电学实验的创新,必须以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等基本理论的熟練掌握作为前提。

二、探究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物理实验创新的驱动力

1.发掘实验的新用途,对于原有的实验,要尽可能考虑它有没有其它用途

例如,我们通常用台式测力计演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而水平放置的台式测力计所指示的压力恰恰等于物体的重最,这就不易澄清学生中压力与重力不分的错误认识,如果将测力计稍稍倾斜,它的示数就变小了,这一改变,不但区别了重力与压力,也说明了斜面所受的压力小于物体重力这一事实。又如制作水果电池(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西红柿中),用电压表测定两个电极问的电压约为0.6V,而几个水果电池串联却不能使一个小灯泡发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水果电池内阻太大,这时提出正确测定水果电池E、r的要求时,学生就能水到渠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利用学生随身所带的课堂学习用品做实验

例如,笔、纸、尺、书等。如在介绍惯性知识时,把一笔帽立在一纸条上置于桌面的边缘,然后快速抽出纸条,结果纸条抽走了,笔帽仍站立不动;再用笔帽上在书本上,匀速推动书本前进,当书本碰到障碍物时,笔帽就向前倒。通过这两个非常简单的小实验,就能使学生对“惯性“有深刻的理解。

3. 改变实验的某个方面,使原来的实验产生更好的效果,也可以演变为新的实验

对于已有的实验,可以考虑改变它的颜色、运动、声音、形态,改变显示信息的方式等等,使原来的实验产生更好的效果,也可以演变为新的实验。例如,传统的“超重失重演示仪”是利用弹簧秤示数变化显示物体的超重与失重,由于弹簧秤运动较快,对其示数变化无法进行动态观察,我们可以改变这种显示方式,用声、光信号代替弹簧秤的示数变化,设计了一台“声光显示超重失重演示仪”,利用演示仪处于超重、失重状态时弹簧的伸缩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声光的产生,有效地克服了原有仪器的弊端。

教学过程中,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在教学中应该精益求精,力臻完美,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在对实验进行评价与论证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改进和完善实验的方案,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中学物理实验创新教学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一个问题,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追求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形成灵活多样的思维品质,另外学生的活跃思维及想法可以给教师改进或创新实验提供参考。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题,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去解决生产、生活、高科技的实际应用问题。例如让学生在课外用电子手表、一根细线、小石块估测七层楼的高度,也可用这些工具测量一张课桌的高度;只用一把米尺测定滑动摩擦因数;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器材去测定一卷漆包线的长度等。学生在不断用实验探究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大激发了他们进行创新实验设汁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冲。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4

1.运用微课程丰富学习资源, 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资源主要是短时频与配套的辅助资源, 通常仅占大约几十兆容量, 而且可通过网络在线播放微课视频, 教师与学生借助网络媒体即可在线学习, 学生还能下载微课资源并将其保存至mp4、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进行移动学习。物理基础、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均可根据个人需要在课余时间学习和复习知识, 选择性强, 在查漏补缺的同时也能巩固已学知识。比如, 教师采用微课程放大磁感线、万用电表、量筒、天平等演示实验的演示过程, 运用特写镜头向学生展示仪器的关键部位与重要的操作步骤, 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以及通过课后观看巩固知识、一些演示实验比较复杂、抽象, 只观看一次学生很难捕捉到所有关键点, 掌握程度不足, 而学生下载微课后, 就能在按照自身需求多次观看、深入学习, 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学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的学习资源就是物理教材, 在学习时以教师为主要知识来源。但微课程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开放、丰富的学习资源,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能各取所需, 有效学习。磁场、电流、声波电磁波等物理知识点比较抽象, 学生无法观察或感觉到, 教师的口头讲述也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微课程的引入可以形象化展示相关的信息资料, 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并且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现象不明显或难以演示的物理实验,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2.运用微课程呈现演示实验, 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程的时间大约为10 分钟, 内容精悍, 能够将演示实验高效、完整、成功地展示给学生, 使教学有效性提高。比如, 进行实验“光沿直线传播”时, 要用激光灯对着充满烟雾的瓶子照射, 从而将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展示给学生。然而在课堂上教室已经存在较强的光线, 学生在观察时现象比较不明显、不清晰, 导致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提前选择光线适合的方向完成该实验, 用摄像机、手机等装备录制实验过程, 将其制作为微课, 播放给学生, 这样实验现象就变得十分清晰, 便于学生观察。又如, 在物理实验“测量电阻阻值”中, 学生除了要能正确连接电路, 还要准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然而实验器材等因素会限制实验的进行, 特别是后排学生会感到视角小, 无法准确读数, 所以实验之后难以掌握电压表及电流表的连接方法。为解决该问题, 教师可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呈现该实验, 拉近镜头放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采用慢镜头演示如何连接电压表和电流表, 方便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观看一次性成功的实验, 而且可以清楚观察到关键部分, 节约了无用时间, 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运用微课程优化实验教学, 实现交互学习

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虽然清晰, 但产生实验现象的过程却很短暂或不明显, 导致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始终不明白为何能产生该现象, 不清楚各物理量在实验中的关系。通过微课程教师可以将物理量的关系与变化细节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过程与结论。微课程还能使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提高。决定演示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实验现象是否直观、明显, 有时我们要定量分析实验结果, 所以其精度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然而实验操作、器材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过程, 降低结果的可见度, 微课程则能在向学生呈现干扰最小时的实验过程, 避免出现较大误差。同时, 微课程还能用于展示和原子物理、分子动力理论等有关的演示实验, 采用图片、视频等形象化原本抽象的物体,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一些演示实验的物理变化或速度太快, 其现象也转瞬即逝, 学生难以捕捉。所以教师可利用微课程加以演示, 并且适当调节实验进程, 反复播放, 方便学生观察。除此之外, 微课程可以提高教学的交互性, 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 既可以向教师求助, 寻求指导和解答, 也可以和其他学生共同讨论, 攻克难题。而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度, 改进不足之处。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5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下,物理实验对科学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授以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更多地让学生去思考:“我要做什么?我会怎么做?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还能怎么做?”。另外,从近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来看,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和方法,体现新课标要求,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具有基础性、典型性、开放性、拓展性、探究性和设计性等特点。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素质教育考试中提高实验的得分,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的转变

新课程方案将“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整合起来,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高中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学习明确了方向。

1、“物理实验”提法的转变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广泛的含义。它包含“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和进行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

2、物理实验教学的转变

物理实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授以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3、新课标所要求的实验数目增多

以往的《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中,必做的有19个,选做的有3个,共22个。现在《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必做实验有39个,范例有33个,活动建议17个,必做和选做总共有89个,很明显,新课标对实验数目的要求比以前大纲的要求更多。在必做实验的39项中,比较容易让学生动手做的大约有21项,在选做实验的50项中,比较容易让学生动手做的大约有13项,再加上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这样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等等,比较容易实现的学生分组实验大约有40项。这充分说明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比以往更加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4、新课程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不同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对实验要求的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对于必做、选做的演示和分组实验,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而《课程标准》则是以不同的行为动词对实验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用“测量、测定、操作、会、能、制作、设计”等行为动词表示对独立操作的不同层次要求。用“观察、实验、探究”等行为动词表示对实验经历的不同层次要求。

二、影响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问题

1、过分迷恋现代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使一些原本可以给学生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2、程式化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或教材中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注意事项,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去获取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

3、试题实验

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让学生用笔“做实验”,大量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代替了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4、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任务较重,部分教师为节约时间,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实验由老师一人包办,形成“教师演,学生看”的单一模式。

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仍然是白纸黑字的理论考,造成很多教师依然在有意无意地强化现成的规律与概念,强化解题技巧,甚至认为学生做不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实验的作用并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加强。

三、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1、吃透教材,注重方法

1.1、紧抓教材的基本实验,探索实验原理

物理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做,那一种做法更好,更可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1.2、认识基本实验仪器的用途,正确选择和使用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是实验的工具,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实验的基础。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实验仪器主要有以下十三种: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对这些常见实验工具不仅要知道其用途,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甚至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

1.3、注重实验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图像法等,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常用的实验方法,这对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实验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现有条件是无法直接测量碰撞前、后两小球的瞬时速度。但是,可以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把难以测量的瞬时速度转换为容易测量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

在实验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并使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和解决陌生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教材实验的作用

高考物理实验,不是简单的照抄教材上的实验,它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课本,要在弄懂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运动的合成》教学中,可把用来说明合运 动与分运动关系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探究型实验,提出问题,让学 生用此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结论,可深入挖掘它的功能。探究问题如下: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实验:在红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水平匀速运动,用描点法判断)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另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什么运动?

(实验:在红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水平匀加速运动)③、同向或反向的两个分运动是什么运动?

(实验:在红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让玻璃管匀速向上或加速向上时,红蜡块一定直线运动)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和实验给予肯定之后,帮助学生规律整理结论。

3、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

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也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能为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创造有利条件,利于学生接受。演示的形式不要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应变为“教师导,学生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比如,在进行《力的分解》的教学中,为了演示重力的两个分力,可准备一把塑料长尺,将长尺成倾斜放置,再将黑板擦或粉笔盒放在尺子上面,物体沿尺子下滑的同时,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使的尺子弯曲,这样演示的效果非常明显。象这种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模拟物理过程,创设物理情景。

4、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在近年的高考物理实验中,设计型实验占有很大的比例,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迁移应用能力。设计性实验试题的背景多为新情景问题,其原理或方法源于教材。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把“测量”“验证”型的实验变为设计型的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大有帮助。比如可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如下的设计性实验:

下面是五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且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其原因。

共用器材:待测电阻R(10Ω0.5A),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伏特表,安培表各一个,共用器材;

(2)伏特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3)安培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4)伏特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5)安培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共用器材;

上述改进后的实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有效地巩固和应用了测量定值电阻的方法(①伏安法;②欧姆表;③替代法;④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法;⑤半偏法等)。

5、实验工具取源于生活,实验过程体现生活中的科学

物理实验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精选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在《长度的测量》的实验中,给学生准备的实验器材是笔筒,让学生用游标卡尺来测量笔筒的内、外径和深度,把学生的日常用具变成了实验器材。这些实验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物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起来,将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以及概念原理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物理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时,可从生活实例出发用实验来探索“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实验1:让粉笔头和一张展开的纸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现象:粉笔头先落地,得出“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结论。教师强调指出这个结论与某些生活经验相符,进一步控制质量相等进行探究。)

实验2:让相同质量的展开的纸和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现象:纸团先落地。否定实验1的结论,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张开的纸受到的阻力比纸团的大,下落快慢与阻力有关,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让质量不同的粉笔头和小钢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

(现象:几乎同时落地。肯定实验2的结论)

实验4:抽去“钱羽管”中的空气,观察无空气阻力时物重不同的物体下落情况。

(现象:“钱币”和“羽毛”同时下落。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物重决定的。)这个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相违,此时学生的情绪反映强烈,思维活动被引到了高峰,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和抽象,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6、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

教学中利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但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就很难做到或达不到效果。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

7、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实验教学是以科学、简洁、美妙的实验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实验有展示自然神奇色彩的魅力,这就为我们实验教学趣味性提供可行性依据。启发性与趣味性是紧密相连的,二者有机结合,就能吸引学生,这要求我们设计实验要内容典型、立意明确、仪器简便、操作简单、现象鲜明。例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时,设计“铁球碰鼻”的实验,将大铁球用绳子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将铁球拉离平衡位置,让铁球刚好碰到鼻子,然后释放铁球,铁球摆过去,又摆回向学生“打”来时,会不会打到呢?结果是全班同学都虚惊一场,学生顺利“脱险”。这一实验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启发着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客观世界。

8、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6

关键字: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有效性: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要求,而是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科技人才。高中时期是学生接受教育知识和模仿学习能力最容易接受和最强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高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物理基础知识有机的结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才能探索出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教育不断发展。下面通过分析和探究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与帮助分析当前物理实验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一、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知识与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保证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与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已经成为国家和各高校重点研究的任务。物理学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认识不同的物质结构、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规律等。通过学习物理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提高高中物理實验课程的有效性,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和理解物理世界带来的神奇之处,学习物理知识也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和探究新环境和新世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与提高探究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学习可以更好的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有关物理的知识,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困难,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良性循环。

二、现阶段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程不能满足要求。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发现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没有反映出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特色。学校在开设物理实验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只停留在教学理论与教学要求上枯燥的设置学生的物理课程,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足,影响学习氛围。

2、高中学生物理实验条件差,物理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上实验仪器操作技能明显不熟悉,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在实验课程上灵活运用。例如,一些学生不明白实验仪器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等;第二,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结合较差,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出错,造成实验失败,影响实验课堂的进度。虽然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期都有学习过物理课程,接触物理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原理、规律都存在一知半解,不能够理清物理原理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把学习的时间放在专业课与技能方面的培养,而相对于基础的实验操作课不够重视,尤其是理工类物理等知识方面的学习。在一些高中学生中存在一种现象,有一部分人认为理科类的实践操作课学习在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来说并不是重要的学科,在学习考试上应用范围不大。同时,传统的授课方式单一、不能够紧跟世界教育的潮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也是困扰教学的难题。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导致了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总是显得非常的被动和吃力,影响了学习效果。在对物理学科的课后练习上,有很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从课本上摘抄或者在网上寻找答案,相对于要学生自己动脑的思索方面和寻找老师探讨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三、培养学生物理素质、提高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对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密切联系所学专业。物理教师在开设物理实验课程时,应该把物理实验课程和相对应文化课程列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增加相应的物理实验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课程的选择机会,在结合自身学习能力上,来增添学习内容。结合高中物理实验课程的特点与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最后,应该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需求出发,学校在设置物理实验课程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相应的理论知识教育。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学的导向型。对高中教育物理素质的培养,就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教学目标设置时,要做到对物理知识的普及,也要达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能力和科学素养。针对高中物理实验课程有效性的教学上,要求的不是让学生理解高深的物理知识,而是要求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明白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知识原理。所以学校应该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对物理基础知识、客观规律和辩证思维进行综合考虑,使学生能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进行解释。

3、改善评价机制,彰显物理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在高中教育中,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促进教育良性循环。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评价功能上的不同转化,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重视在对教师评价过程中知识理论体系和教学应用能力的评价。其次,我们改变单一的书面评价体系,逐渐引入转变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上。对一些不能够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应该淘汰,引入一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方法,更好地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努力。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7

但在目前应试教育的现实影响下,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验教学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在许多中学甚至是示范性高中,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解决实验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普通高中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学生对学习实验内容的认识等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为从深层次上改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者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几条思路,与同行交流。

1. 背景和现状分析

首先,一些教师不重视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作用,在上级检查和示范课比赛时才会用心准备实验,平时上课较少做演示实验。他们的理由是准备实验费时间、仪器不好使或没有现成的器材等。学生分组实验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实验课经常以讲实验习题代替,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的教学方式师生习以为常。这样的结果是学生没有了做实验的欲望,也不再对实验感兴趣。因此,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确实有待改进。

其次,从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来看,虽然有些教师实施了学生分组实验,也做了一些课堂演示实验,但总体来看只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安排好的每一个实验步骤,即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重复一遍。演示实验也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地起到启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教师没激情、学生没兴趣”,在短短的45分内,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为其安排的所谓“动手实践机会”,匆忙测得实验数据就算完成了任务,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手脑并用的探究机会,学生在索然无味地完成实验后感觉到的是物理实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难题,实验问题也是用死记硬背来对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教学效果不言自明,而且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活动中如何制订教学策略,在教学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率地实施实验教学是有待研究和探讨的。

最后,从学校管理层到一线教师,都对实验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以致实验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认为实验老师低人一等,因为晋级和薪酬都不如上理论课的教师,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根本不愿意从实验教学,更无心开发新的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思想影响,与当前教学改革提倡的教育新理念是不和谐的。有的教师常说自己“凭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把物理教得如何好,这只能说他们教出来的学生能解各种类型的考题,但动手实践能力又如何呢?遵义市鸭溪中学二十多年来一直负责本地区中学物理奥赛实验培训,参加培训的学生都是本市挑选出的成绩优秀者,问到他们学校物理实验的教学情况,都说许多基本的实验都没做,即使有仪器也是为学校撑门面做摆设,这就足以反映实验教学在基层中学被忽视的现状。

鉴于此,在全国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实验教师必须规范教学行为、统一教学思想,学习领会新课标及教学改革的要求,特别是物理实验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与目标,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师生共同探索,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2. 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理念运用策略

随着新课标准在全国实施,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都经历着空前的冲击。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开展,这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师应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将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教材中包含传统演示实验,如利用牛顿管演示自由落体运动、静电系列实验、分子引力实验等。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验,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牢固的物理知识认知基础,形成准确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但在教学中,有些实验现象学生不是通过一两次观察就能理解的,实验现象的观察也比较困难,那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对实验加以创新型改进,如电磁波的反射、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等问题。

有些验证性实验教师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如验证折射定律、透明介质折射率的测量,可用已有的知识估测玻璃板的厚度等。对演示实验教师也可改为学生实验,多让学生做开放性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各种实验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潜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充分体验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乐趣。教师要彻底摒弃“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的不规范教学行为,形成全体师生重视实验、爱做实验和崇尚实验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学习习惯,改变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只“讲不做”的现状。

突出物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物理实验内容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实验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分别为侧重于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研究方法,以及达到综合要求等。因此,实验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化,教学策略也应不同。当然,物理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形式与课时安排也应以物理实验教学理论思想为指导。

3. 学生实验以启发性为前提的教学设计策略

启发性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实验教学启发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积极思维。一般学校学生实验每学期开设次数较少,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为了让学生在45分钟内做完实验,先要用一些时间仔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占用时间较多,学生在剩余的时间内只能匆匆完成实验步骤,不能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少讲或精讲”,使学生实验更注重自主学习,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师生的准备工作应该在实验课前完成,包括实验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的提示等。在实验课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做一些扩展实验进一步探究,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折射率的测定等都可用多种方法来做,不要仅限于某一特定的实验形式,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扩展思维和增强学习的兴趣。

4. 演示实验简单性与时效性的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入新课,理解和巩固概念的有效手段。它不同于科学研究,不仅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实验过程的体验。一个构思巧妙、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就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情景,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能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一个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甚至可以让学生终生难忘。可见,有效地组织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是形成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先进的成套仪器实验手段固然好,但是一个创意新颖的符合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又取材方便、设计合理的低成本实验,在教学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课堂演示实验,新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要做,教师还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开发出一些取料简单、构思奇妙和内容典型的好实验,这对凸显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有较好的效果。如有教师设计的“用橡皮泥和牙签来做电场中电场线分布的演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悬挂铁球让其碰鼻来演示”、“在开口的日光灯管上绕漆包线且线的两端接上发光二极管来做楞次定律实验”等不失为成功的教学案例。

5. 课外“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物理教学有必要加强课外探索性实验。

课外探索性实验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掘身边最熟悉、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作为物理探索实验的素材,并通过实验得到相关的结论,不仅能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索性实验的步骤包含:(1)选题。教师在此环节引导学生自主选题。(2)设计方案。学生自主设计,在协作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中将会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现象,教师只参与指导答疑。(3)实施探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提供适度的帮助,或参与探究,启发思维。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进行组内讨论,评价相关的结果得出结论。(4)探究成果交流。教师负责组织讨论会,实验小组总结交流探究体验。

总之,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来自于教师对物理实验的正确认识和符合科学发展的教学观,是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关键因素。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 以及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发现物理实验在当前的中学物理学科中是一个较薄弱的教学环节。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 作者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重新认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为前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孙枝莲, 张军鹏.物理实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调查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 1.

[3]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何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以策研究.科技信息, 2009, (17) .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8

一、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认识

以前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特点是“重教授、轻活动;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物理实验教学中流于形式, 学习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 很多物理教师是在黑板上讲实验, 而不是带学生真正的做实验。新课程改革突出科学研究,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为核心, 重视物理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领会实验本质, 学习研究方法。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方法, 在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提出大量容易探究的实验题目, 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 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 自己搜集资料,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讨论设计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方案, 再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 直到解决问题。物理探究实验教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外, 让学生自己组织, 老师给学生提供资料, 教师起到组织者和辅导者的作用;另一种是在课堂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探究活动, 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实验探究方法可以有效用在课外的探究实验中, 学生探究实验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 由于高中教学课时, 教学评估等种种原因, 许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探究性物理实验课上的比较少。其主要现状有以下几点:

1、物理探究实验比较难上, 教师的期望值很高, 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希望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做完实验, 得出有益的实验结论。而一节课的时间内, 学生很难完成一个探究性实验, 因而老师常常放弃探究性实验, 老师对于物理探究实验基本上不进行, 又忙于完成教学内容, 很多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结论。

2、物理探究实验备课难, 老师缺乏有效、及时的指导, 课堂突发情况多。一个探究性实验问题, 展开让学生思考, 有些学生的想法老师也不一定能想到, 在课堂上教师有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帮助的指导和论证, 结果造成探究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以致在课堂上无所适从, 让学生硬性接受结论, 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起不到探究性实验教学应起到的作用。

3、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较少, 现代化的探究性实验室几乎没有, 硬件条件跟不上, 很难达到探究实验的教学效果, 此外, 一个实验小组人数较多, 以致很多学校开不出学生探究实验。

4、学生的课外探究实验经常得不到重视和落实。学生积极进行了课外物理探究实验, 教师没有指导, 学生体验不了成功的喜悦, 从而失去了探究实验的乐趣, 从而造成了他们不愿多做课外探究性实验的心理。

三、加强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措施

新课标要求做的物理探究实验数量大幅增加, 把科学探究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 尤其强调多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将学生至于生动多元、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使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自主探究实验中学到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举措主要有:

1、探究性实验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 应延伸到课后。学生在节假日或双休日的时候进行课外实验研究,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题目, 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 确定探究对象, 提出假设猜想, 设计探究实验, 进行实验探究, 收集所需证据, 检验假设猜想, 得出结论。鼓励学生针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实验提供必要的支持, 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动手操作, 切实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2、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拓展研究空间, 精心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备课时应将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备写出来, 并写出实验探究课题、猜想、目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环节。教师应该要亲自预做实验, 做到心中有数, 实现探究实验有效及时的指导。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有新意,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 敢于创设条件。

3、虽然物理课时较少, 但还是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进行探究实验教学。高中物理探究实验中, 通常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个过程和实验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 争取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验探究的过程步骤、思维程序;辅以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手段, 如控制变量法、观察法、积累法、图像法等, 配以频闪拍照、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的处理、SPSS软件的使用。

4、探究性实验重视全体参与, 立足于每个学生发展。探究性实验需要的是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落实, 不是探究结果, 因此要求全体学生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在队伍中有个别动手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应多指导鼓励, 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多表现, 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 其内在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交流和合作中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结语

探究性实验的重点是探究,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之间要交流合作, 要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实验探究中, 学生才能通过探究过程真正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 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得以培养。

参考文献

[1]葛德成:《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思考》, 《研究探索》, 2009 (3) 。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9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不少高中学校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 而且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 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进入课堂, 部分教师过分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常常让学生看看就了事, 实际操作能省就省了。

2、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方式呆板, 当前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 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 写得面面俱到, 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 取几个数据, 实验就算完成了。学生草率完成、凑数据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实验课, 实际效果很差。

为了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有效的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就需要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改变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改进物理实验教学。

二、促进实验教学改进的几个配套措施

1、转变观念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 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行动, 我们不能把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单单归咎于物理教师, 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其实不少教师是深知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 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教学课时等的限制, 最后不得不放弃找寻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因此要转变观念, 就要转变整个社会的观念。要让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急于求成, 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 而要着眼于未来, 特别是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 使他们从追求短期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片面认识中转变过来。

2、改变教材结构

物理教材应重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特色,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可以有一套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实验教程。教程内容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 优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进备课的过程中, 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实验教学目标。

(2) 注重实验的开放性, 多变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可以在实验目的, 原理, 器材, 以及实验条件和数据的处理上进行创新, 可给出多种方案让学生思考、选择,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3) 预习是上好实验课的基础。教程可根据实验内容布置一些与本节实验相关的知识点和习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 为实验做好理论准备。

(4) 教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器材不能统一给出, 应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设计来选择器材, 并在实验中不断进行改进。也可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分析、解决。

(5) 教师要有最后的总结评价, 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分析, 帮学生找出问题根源。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1) 将由教师一手包办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设计、探索、改进、完成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邀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及课堂上的实际操作, 并鼓励他们把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回课堂进行演示。实验完成后, 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学生自觉钻研教材, 研究实验原理, 探讨实验方法。

(2) 将学生实验改为真正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实验。实验前, 让学生根据实验题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并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向学校实验室索取所需器材。实验结论、实验报告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

4、改变实验评价体制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促使学生提高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的能力, 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 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物理实验教学评价,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 要从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猜想与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进行评价。例如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评价, 可从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的语言表现、行为表现和情绪表现方面进行评价。

(2) 笔试与操作相结合

传统的评价中, 笔试是唯一的评价方法。书面评价中, 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验素养将会被忽略。新课标强调评价形式多样化, 实验教学评价形式可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学生能够安装和调整仪器,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验操作, 会使用有关工具;能够正确选择观察目标, 观察迅速, 读数准确, 判断正确;能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写出实验报告;遵守操作规程, 实事求是, 不怕困难, 爱惜仪器等。

5、让物理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展开

(1) 在学生能力培养中, 课外活动显得更加重要,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物理实验, 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还会收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灵活地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 增加学生实验的能力。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中探索并理解物理规律, 比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硬性地记忆好得多, 正如“百闻不如一见, 一见不如一做”。

(2) 还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学生实验, 开展实验展览。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展览室动手做实验, 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 及时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且应该组织课外实验兴趣小组, 并开展实验竞赛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实验兴趣小组的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实验读物, 配合实验读物的指导, 并可定期举行实验竞赛讲座, 开阔他们的实验知识,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视野。通过开放实验室, 采取多种多样的实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兴趣驱动下, 必然会促使学生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的精神, 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总之, 物理实验能启迪学生智慧, 陶冶情操, 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环境; 能够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当今物理教学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 加强实验是物理教学领域中改革的共同趋势, 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改善实验设施, 更新教学理念, 才能加快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 从而改变实验教学的现状。

摘要: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现今高中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仍是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阐述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配套措施。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10

一、“阶梯式”实施实验教学, 适应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都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 按实验大纲及实验册的实验内容, 让学生到实验室来, 听老师作讲解或示范后, 要求学生运用实验仪器材料, 按实验册的内容一丝不差地“依样画葫芦”地模仿操作。学生进行的实验步骤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验证, 全班同学面对同一个问题, 同一种材料, 同一种实验器材, 用同样的实验方法, 经历同样的研究过程, 对同样的现象, 然后去思考同样的问题。不管老师还是学生总是认为课本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是真理, 不容质疑, 即使是实验失败, 也“强行”让学生接受。这种做法造成学生的任何活动均按老师传授的、教材叙述的程序进行, 因而只局限于传授知识, 不适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特别是缺乏探究发现规律的创造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求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倾向, 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也有个性化的理解、自由的表达。学生可以提出质疑, 让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得到较大的发挥, 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为适应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 我们应该大胆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地在实验中发现知识, 探究规律。因此实验教学应是一个多层次、阶梯式循序渐进向上发展的过程, 按照学生知识、智能发展的各个阶段, 可以把学生实验分成三个阶段实施:仿照实验阶段, 参照实验阶段, 探索性实验阶段。

1.仿照实验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学基本是以教学为主,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让学生按部就班, 完全仿照老师或实验册叙述的内容完成操作或思考问题, 重点进行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包括: (1) 作风培养, 即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究精神;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质。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五种基本技能, 即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巧 (例如调零、调水平、铅直, 电路连接等) ;熟悉基本实验方法;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如测长度、质量、时间、电阻等) ;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

2.参照实验阶段

参照实验阶段, 就是让学生参照教材, 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特别注重学生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就创造了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良好环境。如电学实验, 接线和查线是一个难点。以往在连接电路时一旦出现问题, 就要老师帮助查找原因予以解决。我们就应改变这种状况,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一根一根地仔细找原因, 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过渡到自己独立实验操作的阶段。

3.探索性实验阶段

老师给出可行性实验课题、实验要求, 实验室提供各种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方案, 由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自己选择实验仪器的精度、量程, 设计实验线路、自拟实验步骤, 完成测量任务, 课后写出小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这过程教师以启发教学为主, 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求发现规律, 处于探索性的学习情境, 目的在于让学生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理念, 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所用方法,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思想方法及创新能力。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这些知识是前人积累的, 就知识本身而言不是新颖的, 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 因此, 高中生的创造性具有两个特点:第一, 独立性。对问题是经过自己思考, 分析、解决的, 有自己的见解;第二, 新颖性。对于学生本人来说, 实验的整个过程应该是新颖的, 是以前自己没有遇到过的。这就是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这些创造性活动都能在学生探索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机会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促进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物理实验室就是为学生提供这一种特殊功能的不可或缺的实践舞台。

1.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 为学生敞开实验室大门,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观察、研究、探索的机会和学习情境。有意识地通过学生参与技能训练、实验活动, 手脑并用,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在物理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使学生实验操作达到准确、熟练、迅速, 关键是让学生多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 (1) 认识仪器是做好实验的初步, 让学生到实验室来熟悉、接触各种常用仪器, 了解各种仪器的基本构造原理及用途。 (2) 基本操作。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实验能力的形成, 始于基本操作。在实验室中集中放置具有操作代表性的仪器, 特别是基本量度仪器, 让学生通过反复操作练习, 掌握这些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 逐步形成操作习惯。如何用游标卡尺量度物体的内外直径, 宽度、厚度、深度;如何用多用电表测量交直流电压, 电阻及其它电子元件;如何掌握电学实验中电路的接线操作等。通过充分操作, 直至熟练。

2.开放实验室

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态平衡实验的机会总是有限的, 学生还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事实上, 实验过程中呈现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将给学生提出超出书本的种种问题;习题、作业解答过程中, 学生也会产生种种的疑惑, 由此联想很多他们不相信的盘根错节的问题, 除非让他们到实验室去, 用实验去研究和评价, 这正是科学家发明创造所需要的科学素养。

学生的实验能力相差十分悬殊, 必须因材施教, 开放实验室势在必行。可采用由学生提出实验内容, 经任课老师审核该实验是否可行, 再到实验教师处预约登记, 安排适宜时间进行实验。让各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自行选择, 掌握了实验的主动权。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来说, 可以从基本的操作开始, 循序渐进, 逐步掌握实验技能, 最后达到操作规范化。如果在实验中不能完成,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继续, 可以多次进行, 反复实践。如果在实验中遇到一些异常情况, 如实验误差、仪器故障等, 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分析、思考, 还可以与同学老师间一起讨论, 直到实验成功。而对实验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更要把握这难得的机会, 在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原理的基础上, 选择一些难度较大, 使用仪器较多的实验内容, 进行严格训练。有兴趣爱好、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开拓思维,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做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并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三、意义和体会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高中教学中,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具有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单纯的讲解,很难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我们可以借助于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依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在物理实验中,只是自己演示实验,学生在一旁观看,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来,他们只是看到了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不能够真正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所以使得许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物理,对物理失去兴趣,物理教学的效果也就很难达到。

2、实验中缺乏必要的指导,搞形式主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一理念,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但是教师在探究过程中,没有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验时,自由散漫,有些学生还出现打闹的情况,教师缺少必要的管理,只是为了贯彻一种理念,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探究性实验教学目的根本达不到。[1]

二、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仍然以自己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没有学习的兴趣,物理教学的效果就很难达到。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是教师演示实验,也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实验的奇妙和乐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在实验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或其他实验方法,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加之物理知识比较难,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是教师做实验,学生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学生不知道教师演示的是什么,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所以教师就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在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进行物理实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问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学习《曲线运动》这一问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使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提出问题,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

3、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验探究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设计,自己选择实验的仪器,制定实验步骤和内容,自己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激發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效果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这种自主探究的模式,不再束缚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教师先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教师演示"牛顿管"的实验,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自由落体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提问自由落体运动使一种怎样的运动呢?它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让学生根据一系列的学习,自己进行设计实验进行操作,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3]

4、积极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部分,并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情况,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更好的进行物理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互相的鼓励和正面评价,使他们共同进步。

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育民.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尝试[J].新课程学习(中),2011(1).

[2]徐航,张真,赵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0(40).

高中物理实验课程 篇12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 加强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第三部分专门列入一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列表说明探究要素和基本要求, 所以大大加强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 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在新课程中有3个特点:

1、实验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不再规定“必做”实验, 凡是《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教学的内容都安排了实验, 将原来实验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融合在内容标准之中, 使它们成为有机的整体, 不再单独列出.

2、实验内容明显增多, 有示范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 另外还设计了以实验为背景的“问题与练习”、“课题研究”栏目, 而且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完全安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进一步确立了物理知识体系与实验的依赖关系, 凸显实验教学的重要, 真正做到还给学生实验探索空间, 由静态变为动态, 由独立变为合作, 由观察者变为探索者, 由单纯动脑变为手脑并用, 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3、新教材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硬性的规定, 这样便于因地制宜开展实验教学, 便于提出不同实验方法, 有利于实验设计, 使师生更注重实验的科学思想, 而不是记忆实验器材、步骤等条文, 不过分强调实验数据的精确和操作技能, 而是更注重实验设计, 因为实验设计的思想更能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

二、落实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有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 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 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辅助教学手段, 这必然会出现只注重书本理论、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而以学生综合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 则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启发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对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常见实验方法做了具体的说明.如何通过高中物理教学使学生掌握技能、熟悉方法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可以有三种方法:一是文本的研读学习, 二是模仿体验, 三是创新使用.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实验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归纳法、等效替代法、累积法、放大法、留迹法等;在数据处理上有:列表分析法、图像分析法、描迹法、逐差法等.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物理方法的教学, 主要是通过物理原理的分析, 使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制实验仪器, 并尝试用自制仪器进行实验, 要鼓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步骤,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明白实验设计的环节, 从而体会到各种实验方法的美妙.

2、组织学生, 积极自主参与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组实验的教学形式,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 可以掌握仪器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和运用数据得出结论, 促进实验能力的发展.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创造性、积极性不高, 而且对物理知识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利用实验法进行教学, 基本上可以消除上述缺陷.因为实验法的特点, 主要是依靠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 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学中应注意突破常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从中探索并理解物理规律, 比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硬性地记忆好得多.学生实验的基本过程, 通常分成三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及完成报告阶段.如果把这三个阶段都集中在实验课45分钟内进行, 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如果把实验准备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弄清有关实验内容, 原理的理论部分, 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解决, 不仅可保证学生在实验课内有动手操作的充裕时间, 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有利于知识的深化与活化.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后, 教师还要对每一次实验精心指导.教师事先布置好预习提纲, 要求从预习中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所采用的方法、步骤, 包括要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的数据等, 这样既可以避免实验课上学生盲目动手, 又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教学服务.多媒体、视频展示台等实验的操作和反馈及实验数据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操作, 也可以把学生打出的纸带或实验册中的图表等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以及时反馈或示范, 还可以让计算机处理数据,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

上一篇:ADO.NET对象下一篇:X线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