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学法(精选12篇)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1
摘要: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使用发现法、单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及“四步启发法”,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法
教无定法, 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 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 总结出几个对高中物理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在笔者教学实践中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法
发现法又叫探索法或自主学习法,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真理, 而且要引导学生去探求和发现真理。教师不仅教给学生“这是什么”, 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 其至还要指出“人们是怎样才认识到它是这样”。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应是在教师指导下, 自觉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核心是, 教师不是简单地地把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一定条件, 根据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合乎逻辑又有启发性的问题, 像物理学家当年发现物理规律那样, 观察、假设、思索、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去发现和获取知识。科学家的工作是“发现”, 学生的学习也是“发现”, 都是创造性的智力沿动,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实行发现法, 不论对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还是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适应能力都大有好处。
“发现法”的教学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自觉阶段—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探索阶段一一指出问题,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使问题具体化, 通过读、议、观察实验等认识学习内容;整理阶段—一正确认识感性材料, 包报分析、对比、综合、验证以及提出猜想或假想;发展阶段—一进行概括、推理并得出结论, 运用所得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对物班概念和物理理论起到深化、创新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 再根据每个单元的整体要求, 把其中分散的教学内容, 适当集中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实行单元教学法, 一般把教学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 布置任务。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基本内容, 明确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给出自学提纲或思考、练习题。第二阶段, 学生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阅读课文, 观看演示, 动手做实验, 展开讨论等。学生通过积极思维, 应能基本把握本单元知识的结构和系统。第三阶段, 重点讲解。针对学生自学的情况, 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澄清糊涂观念, 解答疑难问题, 加深对重要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第四阶段, 学生练习, 通过解答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五阶段, 单元小结.一般都是师生共同小结, 以便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全部知识。
三、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 又称问题探索法.此法是教师把教材内容加以组织, 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 并通过类比、联想、分析、综合等形式想方设法达到目的。
问题放学法与发现法有相似的地方, 它们都是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致力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 发现法的特点是, 教师不直接讲授现成的知识, 而组织学生去“发现”和探索沥知识, 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启发和指导, 教师处于辅导的地位;而问题放学法的特点是, 教师提出问题, 并要求和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获取知识, 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而不像发现法那样处于辅导地位。问题教学法与讨论法也有相似之处, 后者着重于对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而前者不限于讨论, 当然也不排除讨论的方式。
问题放学法一放分为五个阶段:
预备——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弄清问题的性质, 用旧知识去解释新问题。
提示——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讲授, 把学习材料展示给学生。
比较分析——学生通过思维, 把提示的材料加以分析和组织。组织。
综合概括——将上述三个阶段的内容加以概括, 总结出结论。
应用——把上述结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以证实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四、物理教学中的“四步启发式”
“四次出发式”的方法, 即“自学质疑——精讲释疑一—讨论排疑——练习解疑”的教学方法。
1、自学质疑
这里指的自学, 不是一般的浏览教村, 而是阅读——钻研——思考。教学时, 通常要先阅读思考题, 并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自学阅读, 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 了解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 给予个别指导, 及时发现各类学生自学时出现的问题, 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要能抓住教材的脉络和要点, 大胆地质疑, 学生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 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
2、精讲释疑
精讲, 与一般的讲课不同, 它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 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过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讲解。因此, 要用精练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教师精讲, —定要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 抓住学生带共性的易于混淆的内容, 一定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 注意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3、讨论排疑
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 尽量交给他们自己去解决, 经过教师引导、点拨后能解决的问题, 也尽量文给他们去解决。讨论的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常情况下, 疑难经过争议、讨论之后, 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启发, 特别要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 使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 还要留心观察, 把握动向, 针对出现的问题, 抓住时机, 予以适当的点拨。
4、练习解疑
解题就是练习, 就是解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明确解题思路, 正确理解题意, 抓住问题的关键, 灵活选择有关概念和规律分析、推导、达到问题的解决。对于格式、步骤、单位选用、取值方法都应规范化。教师要精选好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题和习题。充分发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或多题一解的功能。促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热点, 发展动态思维, 达到会解一道题, 并懂一类题的目的。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2
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解题思路,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大多数同学感觉物理是最难学的的科目。究其原因,其关键就在于一个学习方法的问题。在此我就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给广大同学作一介绍,以有助于同学们的学习。
一、学法指导
1、预习。学习的第一环节。
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1)浏览教材,包括后面的习题。(2)在浏览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本节的知识点。(3)预习相关的知识(相关的数学、化学、地理等知识及相关的已有的物理知识、方法)。(4)学会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预习中的问题。(5)学会用通过预习得到的新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
2、上课。学习的中心环节。
(1)主动听课。听课分成了三种类型:即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主动型就是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自觉型则是能对老师讲课的程序进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讲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对难点和重点一般不能进行自觉推理思维,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这一过程;而强制型则是指在课堂学习中,思维迟缓,推理滞留,必须在老师的不断知道启发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属于强制型,那要试着改变自己,由强制型变为自觉型;如果是自觉型,还要加强主动意识,努力变成主动型。总之,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要听好课,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逐条分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一心一意,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同学总是感到困惑,说“上课时注意了听课,就忘了记笔记;而记了笔记,就又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对此,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我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老师的“课堂语录”,也不应该将“记笔记”变成“板书复印”。笔记中我们要记的内容应该有:重点、难点、疑点、补充结论或例题等课本上没有的内容等等。总之,我们应该有摘要、有重点地记。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3、作业。作业是巩固知识、熟悉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训练规范、养成习惯的过程。(1)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找出条件。(2)根据物理规律,形成解题思路。(3)解答过程:条理要清,书写要认真,重要的方程式、解题步骤、必要的文字叙述不能少。(4)结果要检查、验证、必要时要讨论,注意结果要符合实际。(5)反思、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等)。
4、复习。复习是能力提高的必须环节,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途径。复习分为单节内容复习、章节内容复习、总复习等。
(1)单节内容复习要明确本节内容是概念课、定理或定律课、习题课、实验课。若是物理概念课:要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复习掌握(要多看笔记)。
若是物理定理或定律课:a、复习其适用的对象、条件,b、复习其内容,c、复习其应用的方法、思路、步骤。
若是习题课:主要复习规范解题步骤、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
若是实验课:复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2)章节内容复习。
a、通读本章教材,b、建构本章的知识网络,突出重点知识,c、复习易错提题型,d、针对训练。(3)总复习。
a、制定复习计划,b、复习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思维方法、处理问题的方法,c、找到各个章节的联系点或切入点,d、训练综合题目,e、收集、归类题型、方法、易错题,f、归纳、总结。
5、质疑与解惑。
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可能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对错题则应该注意分析错误原因,搞清究竟是概念混淆致错还是计算粗心致错,是套用公式致错还是题意理解不清致错等等。另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思考,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6.小结、归纳、总结。
学习的最后一个是对所学知识的小结。小结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纲,将当天所学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这样可以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使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入,掌握起来更为系统。归纳、总结不等于知识的罗列,它应该是对某一部分知识、方法、规律进行高度概括,以形成后来的经验。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舰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索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问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完成“考试范围”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三、知识点的分类: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以下用数字I、Ⅱ标出。I、Ⅱ的含义如下:
I.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试论高中物理情感教学法的实施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感教学;兴趣
物理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其情感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有意识、有情感的鼓励和教育,使师生在情感沟通和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增进,实现情感与知识共获的目标。
一、提高教师素质,营造活跃的物理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学的动力。因此,物理情感教学法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对本职工作充分热爱。在充分的兴趣和热爱中,教师才能以笑容可掬的神情和津津乐道的热情组织教学,才能充分获得学生的爱戴与尊敬。当前的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是,通过调查显示,不少物理教师认为物理知识讲解只要知识点清晰、语言科学、符合逻辑就可以了,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饱满的热情和应有的专业思想,缺少对物理课堂知识讲解手段的探索和研究,物理知识讲解难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积极情感。同时,在平淡的讲授和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中,学生难以专心致志听讲,更难以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基础知识的不扎实致使物理练习也是马马虎虎进行,长期下来,学生逐渐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感。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在饱满的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同时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1.实验教学
精彩的物理实验在有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揭示物理现象本质的积极情感。比如:在学习温度变化影响金属电阻率变化的规律时,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难以理解,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时,可以这样设计物理实验增进学生情感:敲断报废日光灯并提取一端灯丝,将其与开关、演示电流表及实验小灯泡在稳压电源上串联,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处于正常发亮状态;然后以钳子夹住报废日光灯中的另一端灯丝并通过酒精灯进行加热,这时引导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读数,学生会得出灯泡明显变暗且电流表读数显著变小的结论;最后,停止加热灯丝并用钳子将其侵入凉水,再让学生观察,学生会发现灯泡明显变亮。电流表读数明显变大的现象。这样在直观的实验中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
2.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的对比和风趣的语言不仅能够增进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在活跃气氛中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电场的有关概念时,我们学习到确定某点电场强弱时,通常需要将一个检验电荷放入,从而得出检验电荷电量与改点电场强弱无关。然而,学生较难理解这一知识。这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现在大家观察下教室外面有风吗?”学生在观察后告诉我有,我趁势问:“你们能看到风吗?如不能,那么怎么判断的?”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有的发言:“不是,我们是根据树叶摆动的情况得出的。”这时,我因势利导:“对,树叶可以充当检验有无风和有关风向的工具,那么风向和风大的大小是不是都与树叶的有无及树叶的大小无关?”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然后我告诉学生:“同样的道理,电荷也是检验电场的工具,其电量大小不影响该点电场的强弱。”在我形象的对比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物理知识。
二、建立良好关系,形成和谐融洽师生情感
很多高中学生的学科情感容易受该科目教师的影响,对于喜欢的教师就容易具有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不喜欢的教师则容易具备消极的情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可以多用鼓励的眼神和肢体动作鼓舞学生,对学生的进步和行动多进行表扬和评价,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进行了解,使其身体和心理变化能够及时被教师掌握,并及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总之,要在教师的尊重和重视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
总之,物理情感教学法的实施要建立在教师讲述情感和学生学习情感的双重建设基础上,通过情感教学手段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物理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中,促进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雪芬.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8.
[2]余雪妹.高中物理情感培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南亦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4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 每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 因此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也不尽相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 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 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层次教学法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差异性, 从而改善教学模式, 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 互动性不足。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 通常根据班级内中等学生水平来确定授课进度以及难度, 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同时兼顾到班上各等级成绩的学生, 殊不知, 这种授课模式在课堂提问等互动环节中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师在班级内提出一个适合中等学生回答的问题, 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屑于回答, 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能力回答。这样一来,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极大下降, 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
2. 无法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自己定义为一节课程的主体, 站在主导地位上带领学生去学习。这样一来, 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需求, 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归为同一水平, 将同一种教学模式与手段用在所有的教学对象上, 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应该是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开发出学生的探索精神, 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加强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展开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1. 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传统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不仅仅将成绩放在重点, 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一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颠覆, 让师生的价值观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素质教育认为, 学生要想在毕业后在社会上立足, 不仅需要好成绩, 更应该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含社交、学习以及生活能力。
在教学中使用层次法进行教学, 也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并且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有学而无用的感觉, 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去了解, 从而在学习兴趣上有所提高。俗话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进行教育时, 若是运用层次教学方式, 相当于让学生明白成绩提高并不是唯一出路,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 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特长、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关心的具体体现, 运用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学生, 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2. 师生的现实需要。
高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这一人生关卡, 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初中或是小学有很大不同。高中物理课程是理科生学习的重点, 大多数学生受到的压力较大, 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老师的压力、家中父母的压力以及自身想要考上好大学的压力。在高压环境中, 其学习状态必然会趋于紧张化。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对全班学生进行的教育是相同的, 因此在难度上会偏向于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 以此来保障升学率。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 即成绩更好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授的内容是自己能够轻松掌握的, 反复听几次对成绩提高不会有太大效果, 会在学习上产生懈怠心理, 不利于长期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感到无法快速理解, 因此新课程在掌握上具有滞后性特征, 并且在不理解的部分尚未解决时, 教师又会教授新的课程, 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成绩提高速度缓慢, 长此以往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过大, 严重时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因此, 无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都需要教师在授课难度以及进度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以此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如此, 提高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
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之前提到, 在没有使用层次教学法时, 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的是同一类型的教育, 因此存在需求上的矛盾。另外, 教师在授课时难免会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就造成对好学生一味地表扬, 对成绩较差学生一味批评的状况。在现代化教学中, 这种情况对学生情绪的稳定是很不利的。长期处于被表扬状态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 在学习上逐渐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长期被老师批评必然在心理上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 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这样一来, 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会从良好的竞争变为分裂状态, 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是不利于成绩提高的。使用层次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 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几种类型, 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讲解, 让每位学生接受的知识都是适合自己的, 循序渐进地提高成绩。
层次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因材施教, 教师根据学生在成绩上的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 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说教。这样一来, 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得到锻炼,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增加,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两个对立面, 而是相互帮助的融洽关系, 让学生在学习上增添动力, 使物理课堂教学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4. 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 在完成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与手段。层次教学法恰恰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物理课堂中, 教师需要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方式或难度的教学, 使教学真正立足于学生。在使用层次教学法之后, 学生主动沟通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 从而引发了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 使学生在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 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在物理世界中不断探寻, 提高自身物理学习能力与成绩。
四、层次教学的分层方式
层次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是教学对象来进行划分。
1. 根据教学内容划分。
高中物理的问题, 主要分为基础问题、一般问题以及拔高问题, 基础题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判断, 对于这类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都应完全掌握, 并且不在这一题型上失分;一般问题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一般为书本知识的应用, 学生也应该有效掌握, 保障卷面分数;拔高题是对知识点的延伸, 对于这类问题, 通常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外知识, 并具有扩展性思维, 通过独立思考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 这类题型是拉开学生成绩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进行层次教学的时候, 要根据题型的不同设置好教学时间, 将重点放在一般问题的讲解上, 拔高题型可以利用自习时间或是课外时间来教学, 保障学生都能够将应该掌握的知识学好, 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拔高。
2. 根据教学对象划分。
在一个班级内, 成绩参差不齐是必然现象, 教师应该正视这一问题, 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进行分组。
A层次:在物理方面学习兴趣浓厚, 并且在能力上比较强, 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能力与时间去进行知识点的深层次学习。这类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表现良好, 有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 保障在知识提升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到教学大纲知识的掌握程度。
B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是一个班级内的主力军, 一般而言,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水平, 在自我约束力上表现一般, 需要教师定期进行监督与督促。在教学内容方面, 他们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 并且感觉进度与难度适中。
C层次:这部分学生是教师需要严格管理的重点对象。他们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不大, 成绩也相对较差。另外, 这类学生在自我控制力上比较弱, 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不能自主学习, 即处在学习的被动阶段。
五、层次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分层原则
1. 全体性原则。
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 因此在分层上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让每位学生都有能力考取相应的大学。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通常更青睐成绩好的学生, 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这类学生身上。但现代化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位学生都接受相应的教育, 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取得个人发展, 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层次分析。
2. 动态性原则。
对学生的分层应该具有动态性特征, 中等学生在成绩提升起来之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将其规划到更高层次的分层中, 这样一来, 学生会因为想要改变现状在学习上不断努力。分层只是一个阶段性行为, 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在这一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属于量的积累, 当量变转化为质变时, 教师应用改变分组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在观念上, 师生都应正确认识分组的意图, 分组并不是等级的划分, 而是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环境。
六、层次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 明确目标层次。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新课标下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师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过对难易程度的调整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以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例如, 课程难度上的分层最好事先进行详细的规划, 对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进行分层, 例如什么知识点是需要机械记忆的, 什么知识点是需要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对这些知识点的划分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结构, 有利于学习计划的规划。在教学上, 要注意层次的划分在理念、记忆、观察、练习上的分层,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 增强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意志上的持久内驱力。
2. 优化课堂提问。
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展开提问时, 在分层理念下, 应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 并指定学生来回答。例如, 在讲授物体运动状态这一课题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车实验, 通过小车移动的位置以及速度来引入教学课题。提问的难度要循序渐进, 例如, 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小车的移动状态, 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明物体受到了哪些力的影响;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做出补充说明, 并归纳什么是物体状态的改变, 对A层次的学生题目可以适当困难一些, 可以设置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加速与力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样一来, 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思考的机会, 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
3. 加强课后辅导。
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感到困难, 但成绩好的学生却能够轻松解决。基于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后对成绩较差学生进行辅导,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对一活动, 每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一位或是两位成绩较差学生, 在帮助过程中, 一方成绩得以提高, 另一方知识得以巩固,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对于一些困难题目, 教师应该进行课后指导, 而不是在课堂上讲解。不然只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受教, 对其他学生而言是在浪费时间。
4. 课后作业难度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师应设定不同课后练习来巩固课堂知识接受情况。高中物理试卷分为选择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 由于选择题分值较大, 因此教师应保障每位学生在选择题上不会失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 首先需要保障学生在选择题上尽量得分, 再进行层次的不同设定:成绩较差学生在课后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 像一些物理公式、常见物体受力情况分析之类的题目, 保障试卷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能够拿到满分。若是在完成基础知识巩固之后还有时间, 可以进行一些较困难的题目的练习, 并要求其独立完成。成绩中等的学生应将重点放在实验题与计算题上, 保障分数尽可能地高一些, 同样, 这部分学生在做完自己任务之后可以考虑分析较困难题目, 在试卷中做出计算题的前几问, 让分数更高。对于物理成绩好的学生而言, 练习的重点当然是试卷的大题部分, 在练习时应注意将问题归类, 保障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在实施方面,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作业簿来进行层次的划分。在作业簿内, 教师将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划分好, 有针对性地进行层次划分, 加强作业完成的有效性。或者, 对于同一道大题, 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 C类学生只需要进行第1小问的回答, B类学生需回答第1、2个问题, A类学生则需要全部完成。
七、结论
层次教学是目前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合理使用层次教学法对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对象进行分层, 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与成绩。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进行了改进。其中, 层次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简单阐述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 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旨在帮助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层次教学法,高中物理,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季小亭, 李爱华.分层次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3, (16) .
[2]王成“.分层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 2008, (10) .
[3]许业军.大学物理的分层教学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08) .
[4]齐更新.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2.
[5]袁菲.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8.
[6]林文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7) .
[7]蔡琳辉.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 2009, (03) .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5
摘要:问题教学法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良好学习互动,同时还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问题教学法主要是将学习问题当作教学核心内容,通过有效提出学习疑问,要求学生对其展开深入研究,进而逐渐掌握物理知识,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文中主要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为例,对物理课堂问题教学法的设计与实践展开分析。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设计实践
新课标教学理念侧重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换教学观念与手法,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探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彼此间的学习互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积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为班级中学生积极创设问题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情境中。通过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来不断强化自我物理探究能力。物理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凝练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故事进行设置学习疑问,如“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在下落过程中,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牛顿此时正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有效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把握教学时机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在树上自由下落而不是漂浮在空中?太阳为什么不会落下来?是否是因为高度的因素”等问题。通过学习问题的有效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习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再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平抛物体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班级中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飞机投掷炸弹的教学视频,并将画面停止在飞机下方有三枚炸弹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问。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后提出:“飞机在天空中属于一种什么运动?飞机投掷炸弹这一活动是什么运动?飞机投掷炸弹的下落轨迹是怎样的”等问题。教师则需要依据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展开针对性教学。
[1]
二、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学习问题
高中教育阶段物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为了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自主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四节《超重与失重》这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制的弹簧秤挂钩码,手提弹簧秤上下运动,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引导同学观看弹簧秤示数的变化。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该读数称为视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的体重秤上进行测试,突然下蹲再站起的过程,体重秤上面的数字是否存在变化等。利用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性。
三、科学利用物理实验,深入展开问题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中,物理实验作为最直观性的知识,通过有效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到诸多感性材料,且物理实验自身具备一定趣味性与研究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际操作物理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班级中学生认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对相关物理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求解出物理实验现象。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练,将两个同等大小的纸片与金属片从相同高度进行下落测试,请班级中学生观察两者哪一方先落到桌面上。测试结果为金属片先掉落。此时教师需要提出学习问题,如:金属片为什么先落到桌面上?随后将纸片揉搓成很小的纸团后再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却是纸团先掉落。此时学生的学习意识出现矛盾,便会自主提出学习疑问,教师则需要结合学习疑问展开针对性教学。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于物理教学活动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杨涛.高中物理教学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4.18(10):184-185.[2]洪锦兴.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5.3(4):37-38.[3]罗祖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5.4
[3]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设计实践
新课标教学理念侧重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换教学观念与手法,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探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作为一门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彼此间的学习互动,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积极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为班级中学生积极创设问题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情境中。通过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来不断强化自我物理探究能力。物理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效凝练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1]。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故事进行设置学习疑问,如“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在下落过程中,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牛顿此时正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有效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把握教学时机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会在树上自由下落而不是漂浮在空中?太阳为什么不会落下来?是否是因为高度的因素”等问题。通过学习问题的有效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习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再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平抛物体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班级中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飞机投掷炸弹的教学视频,并将画面停止在飞机下方有三枚炸弹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问。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后提出:“飞机在天空中属于一种什么运动?飞机投掷炸弹这一活动是什么运动?飞机投掷炸弹的下落轨迹是怎样的”等问题。教师则需要依据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展开针对性教学。
二、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学习问题
高中教育阶段物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为了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自主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活动,全面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2]。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高一物理第六章第四节《超重与失重》这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制的弹簧秤挂钩码,手提弹簧秤上下运动,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引导同学观看弹簧秤示数的变化。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使其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该读数称为视重。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的体重秤上进行测试,突然下蹲再站起的过程,体重秤上面的数字是否存在变化等。利用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性。
三、科学利用物理实验,深入展开问题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中,物理实验作为最直观性的知识,通过有效实验探究,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到诸多感性材料,且物理实验自身具备一定趣味性与研究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际操作物理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班级中学生认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对相关物理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求解出物理实验现象[3]。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练,将两个同等大小的纸片与金属片从相同高度进行下落测试,请班级中学生观察两者哪一方先落到桌面上。测试结果为金属片先掉落。此时教师需要提出学习问题,如:金属片为什么先落到桌面上?随后将纸片揉搓成很小的纸团后再次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却是纸团先掉落。此时学生的学习意识出现矛盾,便会自主提出学习疑问,教师则需要结合学习疑问展开针对性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对于物理教学活动而言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涛.高中物理教学对于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4.18(10):184-185.
[2]洪锦兴.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施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5.3(4):37-38.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7
一、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问题教学法, 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 巧妙设置问题, 营造教学氛围, 使学生努力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 从而有效掌握课程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 不仅符合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1.问题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众所周知,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来认真思考和领会学习内容。
2.问题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物理学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 运用问题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及时巩固旧知识和牢固掌握新知识, 并通过回忆已有的知识来评价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 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从而有效掌握学科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问题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发现问题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起点, 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方法与要求
1.合理设置问题,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教育家波利亚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 并给予恰当的帮助, 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内心冲突, 动摇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 造成认知的不协调, 从而激发起学生疑惑、惊奇的情感, 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问题的探究中去。而且, 教师要善于结合生产生活的实例来努力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建立物理模型。但是, 所创设的情境要生动形象并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回放宇宙飞船升天的录像再提出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 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设计出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而且问题之间要有联系, 并要注重问题的情景化。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 要联系学生熟悉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来设置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2.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和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才能产生不怕犯错、勇于求异的良好心理, 才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地位观念, 增强与学生的亲近度, 缩短与学生的身心距离, 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好疑好问的天性得到发挥, 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 不仅要让全体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 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全程和全方位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 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 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获。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8
一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正确指导与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出易于知识理解与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情景, 以此来提高学生成绩与教学效率的方法。在进行情景创设时, 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 (1) 情景创设要有一定的深度与价值, 能够帮助课堂实现针对性教学; (2) 情景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内心活动与思维变化, 并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情景创设要突出教学重点。
由于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 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 因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探索能力。目前, 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十分广泛, 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有:首先,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直白、形象, 进一步拉近学生与物理抽象知识的距离, 不仅大大活跃了物理课堂学习氛围, 还有效激发了高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其次, 情景教学法符合“理论来自实践, 并回归于实践”的教学思想。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 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梳理知识脉络时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运动情景教学法的策略
1. 充分挖掘各种资源进行物理教学情景创设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解决物理困惑。为了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可用资源, 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所以, 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进行教学情景创设, 要求教师尽最大可能将资源调动起来服务课堂, 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善与创新。在现阶段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各种资源, 寻求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 从而创设出意义深刻的具体教学情景, 使学生最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教材是重要的教学材料, 所以教师在进行资源挖掘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内容, 可以尝试对教材中的生活现象、实际案例以及有用图片进行教学情景创设。例如, 在讲述平抛运动内容时, 物理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平抛物体的视频, 然后教师要请学生回答其中的物体运动轨迹与特点, 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
2. 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情景创设时, 可以将问题讨论的环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以此来辅助物理教学情景的合理创设。在进行问题讨论过程中, 要想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这个环节中, 物理教师需提前开展一份问卷测试, 对学生基础能力与学习兴趣等情况进行大致了解, 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要求学生在组内讨论教师提出的物理问题,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的能力。例如, 在讲述摩擦力方面的内容时, 教师在测试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如在地板上推动物体, 并记录摩擦时的具体效果, 教师在此之后要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不一样的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学生在组内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可以派代表回答这个问题, 或者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有些知识仅通过语言描述是难以表达清楚的, 所以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为当前物理教学服务, 以此使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使难以描述的物理现象转化为易于理解、更加清晰的动态图画。例如, 在讲述高中物理匀速直线运动方面的内容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匀速直线运动的动画效果真实、准确地展现出来, 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并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回答,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三结束语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与探索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教学环境中, 情景教学法的优势已经逐渐体现出来, 因而值得在高中物理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中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包彦强.浅析情景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8)
[2]谭和平.运用情景教学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4 (3)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9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设置问题的原则
1. 趣味性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 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新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 兴趣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问题教学法, 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漫画插图、音频、视频等丰富多样、易为学生接受的形式, 设置幽默、有趣的物理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延伸性
物理知识是不断发展的, 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 通常意味着另一个问题的产生, 这是符合知识学习无止境规律的。依据发展的理念,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的提出要具备延伸性。延伸性本意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问题教学中的延伸性, 是指问题既与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相关, 又高于教材的基本要求, 值得学生去回味和思考, 帮助学生将问题延伸至课外,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充分研究教材, 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 延伸过程的内容, 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生活性
物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物理现象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学习物理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理论、公式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 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他们来说却是直观的、感性的、熟悉的。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营造民主氛围, 注重师生互动
谈到物理学, 很多高中生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 很多学生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 更多的学生认为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 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 但只要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我们就会发现物理其实并不难。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 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也能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教育把知识看做一种教育结果, 它以教师的“教”为主, 现代教育则把知识看做一种过程, 它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会“学”。高中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思维,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相当重要, 只有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才能勇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因此, 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提问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设问的难度要适中, 提问不能太难, 否则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 这样起不到提问的效果, 反而会挫伤物理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心;提问也不能太简单, 否则不需要学生思考也能回答, 提问没有意义。教师提问要力求照顾到班上大多数学生的能力, 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2. 结合课堂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 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因此, 结合课堂实验进行问题教学, 是在高中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的重要途径。
3. 联系现实生活, 形成知识迁移
生活中的物理想象比比皆是, 结合现实生活设置问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 提高教学效率。因此, 联系现实生活设置问题, 也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 高中物理知识组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 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对既有问题的合理迁移, 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循环模式。
物理教学中的设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又是一种教学艺术, 需要教师仔细体会、灵活运用。教师要综合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 帮助学生把对物理知识的探索过程和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
摘要:问题是物理教学活动的开端, 又是贯穿物理教学的主线。在此研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的策略和要求。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诚杰.物理教师的提问技能[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6) .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篇10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线索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其实就是把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摆在学生的面前, 让他们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在知识、智力等方面的技能.问题教学法无论对于教师, 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学生而言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首先, 问题教学法对于教师而言, 它是让教师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点从任意一个思考的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来创设教学情景, 进行创造性教学, 把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实也是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带路人作用, 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就带领学生进入了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其次, 在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上, 针对任意一个知识点,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 引领学生的思考思路, 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多个思考角度来掌握相关知识点, 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更彻底.
再次, 对于学生而言, 在枯燥的知识点面前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带动他们进行自主思维, 这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 在对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这门学科, 必须得掌握好课本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相关概念, 当然这个掌握不仅要求我们记住它, 而且要求我们能理解它.所以问题教学法在这门学科运用的过程中, 一定要针对相关知识点巧妙科学的提出相关问题.
例如, 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 主要知识点就是强调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想让学生对其更深层次的理解的话, 就应该提出合适的问题, 比如, 小明用拳头打了小强的胸口, 小明一点事没有, 小强却疼的被送医院了.拳头的力跟胸口的力是相等的, 可是为什么一个疼一个不疼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物体承受力上面来思考, 虽然拳头的力跟胸口的力是相等的, 可是拳头所能承受的力量要远远大于胸口所承受的力量, 所以才会有如此的结果.使他们的不单单的能牢牢掌握住相关概念, 更能从深层去理解掌握它.鼓励质疑,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鼓励质疑
小时候我们都看过《十万个为什么》, 说明小时候我们都会主动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 从小学到高中, 知识的增多, 而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其实主要的责任还在于教师,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主动提出问题, 创设和谐、公平、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大家随心所欲, 畅所欲言.还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 让大家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提出质疑, 看谁提出的多, 实行评分制,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调动质疑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授动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 可以鼓励学生列举出相关的例子, 看谁举出的多.然后再从更深层来引导他们思考提出问题, 比如, 在马路上自行车与汽车相撞, 为什么自行车被撞坏了而汽车安然无恙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质疑能力.让他们产生质疑, 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使他们明白, 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才构成物体的动量, 只考虑速度是不够的, 也要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来.这样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动量的概念.
2. 正确引导的质疑方向
通常孩子们的想像空间是庞大的, 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很高的物理学科而言, 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就能让他们想像出无数种可能, 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要及时的引导他们质疑方向, 把他们的思维模式引导到相关的问题上来, 鼓励他们提出正确的质疑, 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双主体”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地位不但没有削弱, 反而提高了.因为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提出科学的问题, 教师的引导方向非常关键.而在这种教学方法中,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表现出来, 这样在问题教学方法中, 就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双主体”的密切配合, 在课堂上, 教师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引导, 给予点拨,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实现了师生互动.
在这种问题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 深深的感觉到学生对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态度大大的转变, 变被动为主动, 整个课堂就是他们自主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明这一教学法很有现实意义的.以后我会一直把这种教法传承下去,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物理人才.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法.由于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学科, 采用问题教学法势在必行, 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更好更透彻的掌握相关知识点, 理解相关物理概念,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邹勇.浅谈高一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高中物理论文, 2010.
[2]顾建新.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的五个基点.教育探索, 2010 (2)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法浅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物理成就的取得都源于实验。如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909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散射实验,显示了汤姆逊原子模型的缺陷……因此中学物理实验在教学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的学生和老师大多不爱做实验,使得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很难建立正确和完整的物理模型。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严格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基础上。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手拍打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相互作用;把易拉罐侧壁钻一个孔,在其中盛满水后让其自由下落,水不流出,演示完全失重现象。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寓实验课于趣味之中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把中学物理的42个学生实验、700多个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作一些趣味性的改进。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三、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
1.理想化法
影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复杂多变,实验中常可采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或假设一些理想条件的办法,以突出现象的本质因素,便于深入研究,从而取得实际情况下合理的近似结果(通俗地说就是抓大放小)。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假设悬线不可伸长,悬点的摩擦和小球在摆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在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等实际都采用了理想化法。
2.平衡法
“物理学中常常利用一个量的作用与另一个(或几个)量的作用相同、相当或相反来设计实验,制作仪器,进行测量。例如测量中的基本工具弹簧秤的设计是利用了力的平衡,天平的设计是根据力矩的平衡;温度计是利用了热的平衡。
3.放大法
“在现象、变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放大法。根据实验的性质和放大对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异。例如:在《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中所便用的螺旋测微器:主尺上前进(或后退)0.5毫米,对应副尺上有5n个等分,实际上是对长度的机械放大;许多电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是利用一根较长的指针把通电后线圈的偏转角显示出来。
4.累积法
将微量累积后测量求平均的方法,能减小相对误差。实验中也经常涉及这一方法。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需要测定单摆周期,用秒表测一次全振动的时间误差很大,于是采用测量30~50次全振动的时间T,从而求出单摆的周期T=t/n(n为全振动次数)。
5.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中的许多实验,往往存在着多种变化的因素,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是《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实验,我们研究的方法是:先保持物体的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综合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到的合外力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当然本实验还涉及到各种系统误差的产生,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四、加强试验后的复习
实验的复习要想取得好的复习效果,绝不能仅仅依靠最后的集中复习,而是要把复习活动穿插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平时的知识复习中穿插进去一些实验复习内容,这样,才能够使得实验内容与相关知识实现复习的同步,使得头脑中孤立的知识片段在实验的串联之下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实现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支持也能够实现实验能力层次的提升;其次,在每次单元知识学习结束以后,要对本单元的实验内容进行一次总结复习。
参考文献:
[1]徐永强.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软件:教学》,2014(6)
[2]掷传超.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
高中物理的学法 篇12
高中理科教学中, 物理是相对于化学和生物两门学科来讲, 理科特征最为明显的, 它本身比较偏向抽象的理论教学, 而且由于物理概念抽象、物理体系内容繁多、需要学习大量知识点, 而且学生在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存在逻辑思维上的困难, 使得物理的学习难度比较高。很多学生在教师的简单理论教学中, 难以理解复杂的物理理论, 而且体会不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一旦跟不上教学进度, 就会更加难以理解愈加复杂的物理理论知识, 最后导致学生的物理成绩差。这些都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经常遇见的情形, 限制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此时,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便凸显出来了。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 以案例的形式为枯燥的物理理论构建一个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教师设置的物理情境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同时,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学习物理知识的全过程, 包括物理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 以物理知识解析实际情况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 高中学生就能透过具体形象的案例, 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代入到丰富的背景中, 方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和运用。案例教学法还能够降低学生们学习物理的难度, 提高学习积极性, 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促进高中学生提高物理素养。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 它通过构建案例情境, 体现物理知识的运用。高中物理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设定的情境中, 而教师作为引导者, 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情境, 联系课本知识, 最终解决案例中设置的问题。这种案例教学的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下面, 笔者简介三个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第一、设置案例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一般是偏向理论层面的抽象概念, 假如学生没有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就会使得他们难以理解打断文字表述下的物理概念和公式。因此, 教师要为教学重难点, 尤其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设置具体的情境, 要求学生按照情境设置解析其中的物理知识运用, 以及解答情境中的提问。教师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 要注意设置的情境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联系, 较少学生的陌生感。另外, 情境设置中要考虑到物理知识的完整性运用, 即情境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 能够使得学生在解析情境的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知识的运用。最后, 情境的设置必须是完整的, 包括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时事或者日常生活作为情境背景导入物理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情境背景解析其中运用到的物理知识以及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 有助于学生逐步加深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保证学生为教学主体, 开展必要的习题训练。案例教学法中, 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而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 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地去探讨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比如说, 教师为电流回路的教学安排了电流实验,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电流图, 包括各种实验所需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装置, 根据一定的题目要求, 设置电阻和电池的组合, 控制电压和电流, 最后组成不同的组合, 完成不同任务的要求。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 比如电压和电流的作用和区别, 然后展示几钟电路组合, 要求学生判断哪种电路组合的优势和特点, 比如它们的安全性和哪种是最省电的方式等等, 最后让学生在熟悉了电路组合的特点之后, 为学生设定电路设置的要求, 让学生结合电力知识, 设计出有效的电路组合方式。这样, 教师在设置的情境下, 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了物理知识的运用和习题训练, 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第三、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 开展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有助于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和物理素养的提升。而案例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举例说, 教师在教到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 会开展小车实验。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学习小车实验的教学案例, 通过生动具体的实验案例, 了解到详细的实验过程, 包括各个实验阶段的操作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 如由于拉力控制不当导致墨点分布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而且实验案例反映出来的原始数据以及前人的经验总结都会对学生们的实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会为学生们提供很多参考, 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学生们也能模仿实验案例撰写实验报告, 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
三、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具体表现设置案例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为教学主体, 开展必要的习题训练以及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模式, 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要增强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就要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 促进高中学生物理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艳丽.案例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黑河教育, 2013, 11:61.
【高中物理的学法】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学法07-26
高中物理案例教学法07-06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0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图像教学法中的应用01-01
疏附县职称论文发表-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学法论文选题题目11-02
高中物理的解题技巧05-16
高中物理模型的建立06-25
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07-23
高中物理的思维培养09-25
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