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4-09-17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共9篇)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1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认清教育改革的大势,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五大”以来,党和国家各条战线的改革如火如荼,不断深化。江泽民主席也根据我军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治军特点和规律”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军政治工作的改革也面临着新的热潮。对此,军委批准的《全军1998年政治工作要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文件强调,“全军政治工作要积极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着力探索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把研究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回答和解决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总政于主任在最近一次证明话中也强调要彻底解放思想进一步研究政治工作的改革问题。他明确讲,只要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利于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什么招都可以试。总政办公厅政工研究室已就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列了许多专题,分工各大单位研究。在通知中,也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揭示新的矛盾,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对策,发表独到见解。各大单位也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军队政治工作改革的热潮即将涌现,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工作改革的大潮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首当其冲。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作出多方面的努力,当前最重要的前提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把握改革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我理解,有两段话可以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段是上面讲到的,江泽民主席在95年12月军委扩大会上的讲话中的指示,即“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紧密联系干部战士的思想实际,加强针对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一段是《全军1998年政治工作要点》中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即“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适应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坚持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的内容、方法、形式、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改进,逐步形成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军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从以上两段话可以看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不是有以下四个要点:

1、适应新形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和平发展的世界主题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三是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战争样式转变的新形势。三方面的新形势带来了许多新特点、新问题,正是这些特点和问题对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宏观上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不能“对着干”。在这个问题上过去有些同志存在着认识误区,他们总是从消极方面理解“新形势”带来的冲击,埋怨负面影响多,埋怨人心不古,造成了教育效果不好的问题。显然,这种视角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个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形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带有客观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新形势”面前,任何埋怨、抵触都是苍白无力的,于事无补的。正确的态度只能是适应它。通过改革,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它的客观要求,抑制它的消极方面。

2、明确立足点。立足点问题是搞好发展的首要问题。立足点不对,一切都无从谈起。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立足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际。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际是邓小平理论的“起点”和“基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认识成果。“十五大”重提(当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江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我们过去的一切失误都是因为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切成功也得益于对初级阶段理论,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才能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同样的道理,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个立足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让教育包打天下”;教育目标过高过总,教育内容“高、大、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是也有没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困改革就必须立足于初级阶段的实际,对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审视,提出新思路、新办法。

3、把握着力点。通俗地讲着力点就是用力的地方、使劲的地方。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在哪儿?江主席的指示和《全军1998年政治工作要点》讲得很清楚,这就是改革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领导。加强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创造性,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抓住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教育管理中统得过死的问题就能纠正。这方面,下面几个问题还要涉及到。

4、达成改革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这个问题应该说人人都明白,但是,由于形式主义作怪,由于评价教育效果的标准不科学,因此,重视教育过程忽视教育效果的现象,反映教育活动作为教育效果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了教育目的偏离──好象搞教育就是完成一个任务,搞教育就是为了让上级看,而实际效果如何倒成了其次。对此,某军区后勤部一位搞政工的首长作了生动概括,他说:“现在抓教育,大家都盯住‘上篇文章’,理论来理论去,会议来会议去,你说来我说去,你写来我写去,你抄来我抄去,就是不想做‘下篇文章’,不在实践上用气力上功夫。”这样的教育效果必然是半截子效果,而且是不重要的半截子。因此,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不搞花架子,不做文字游戏,把功夫下在总结创造管用的“招数”上。

二、认清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坚定教育改革的信心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问题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个问题总会提出来争论一番。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又往往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信心的重要原因──道理很简单,既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地位低下,作用不大,改革不改革又会有多大差别?

应该说,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产生怀疑有其客观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天翻地覆。人们的物质利益观念大大强化,而对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追求日趋淡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影响人的政治观念和精神生活影响人的行为的。在物质鼓励、经济杠杆的作用面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导致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怀疑,出现了“物质是实的精神是空的”,“千讲万讲不如一奖”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春夏秋冬。军队由于抓得比较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的整体状况是好。但也不能不受影响。许多政工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产生怀疑,底气显得不足。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看,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究竟怎么样?是很大还是可有可无,是应该强化还是让它自消自灭?这些看似不言而喻的问题,在人们思想深处并没有完全解决。一遇到挑战就溃败下来。因此,应该进一步端正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这个问题,我认为从三个视角分析能够跳出认识误区。

1、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重视精神动力开发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发精神动力的重要手段。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五种形态,从发展趋势上看,各种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们精神动力的开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历史作一简单考察。(略)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此,西方军队对精神动力作用的认识也呈现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举美军的例子(略)

2、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从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经五年多。事实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也不能讳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精神生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和国家实行了许多与计划经济的同的政策,如何克服旧思想的束缚,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杠杆、物质驱动的范围和力度明显加大,如何运用精神激励的手段,调动官兵的革命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如何引导官兵吸引有益营养,抵制消极因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20年改革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在挑战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从而保证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军队革命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离开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不可想象的。在这方面,有些人无端指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多大用,是不公平的。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政工干部的辛勤劳动,那是不可思议的。

3、从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展趋势看,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同样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略)

综上所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我们充满自豪,坚信不移,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不断改善。有了这样的姿态,才能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三、着眼于教育对象的实际,科学构建教育改革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载体,内容设置不科学,教育对象不爱听,形式方法搞得再活也无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核心的问题是非曲直教育内容的改革。

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部队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基本的内容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经过20年的改革,教育内容更加规范,内容的数量也更加适合教育对象的接受能力。但是,教育内容的设置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时代特色;有些教育,社会性内容太多,军人职业特色的内容不突出;有些教育,教育内容存在着“一刀切”、“一锅煮”的现象,军官与士兵、老战士与新战士、党员与群众都一样,导致“吃不饱”、“吃不了”的两极分化。这些问题不解决,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在教育内容的改革上下功夫。对于这个问题,提出三点供参考。

1、着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实现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具有先进笥,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活动,其目的是用进步的社会意识教育引导官兵,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党各军队的任务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的党性要求教育内容必须有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的引导作用也要求教育内容必须有先进性。近年来,有些人责难教育内容超越历史阶段,认为这是造成教育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这种不加分析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从理论上看,科学理论具有先导作用;从实践上,我军建立70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先进内容教育官兵,培养出一大工业 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优胜军人,两样证明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还不完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由此而决定,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还处于大体社会绿政治制度盯适应的水平上。我军官兵整体状况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军人毕竟来自社会,其思想水平不能不受社会整体状况的影响制约。从官兵的实际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坚持先进性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实际,注意群众性。无视社会意识的普遍水平和多数官兵的思想水平,一味追求教育内容的高层次,用同一把尺子去量,用同一种模式去套,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甚至引起教育对象的厌烦情绪。因此,把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是教育改革必须探索的问题。

一是在处理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上体现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同一种内容可以分出不同的层次。比如理想教育,纵分由高到低可分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个人健康的理想等层次;横分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层次。剿在教育中,我们区别不同对象,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教育,景可以做到先进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在处理大道理与小道理的关系中体现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大道理、小道理是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内容的形象概括。大道理一般指关系到国家、军队长远利益的道理;小道理不是无道理,歪道理,而是指那些与官兵个人利益、暂时利益相关的道理。实现教育内容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必须做到大小道理结合,大中有小,小中见大,有机统一。

三是在处理教育倡导的与政策允许的思想行为关系中体现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教育倡导的思想行为与政策允许的思想行为之间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感动二者目的的相同手段,相辅相成。但是二者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教育倡导的往往具有超前性、号召性;而政策允许的则具有同步性、规范性。要体现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就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倡导官兵践行共产主义思想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多指责官兵那些政策允许的思想和行为,搞非此即彼,把二者对立起来。

2、着眼于军队的特点,突出以军人职业思想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内容。军队是社会的一部分,军人的是特殊的国家公民,各种社会性教育内容,军人能够了解最好。在这一点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工人、农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一致性。但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姓军。职业和时间的限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突出军队特色,具有浓烈的兵味。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具有军人特殊素质的人才。这方面,我军的教育内容不很突出,以至某些缺乏军人的气质和形象,为此,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应当减少社会性教育内容,突出军人职业思想教育内容。

军人职业思想教育内容丰富,主要有国家意识教育;我军职能教育;我军军史教育(包括部队史教育);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教育;军人道德教育;军人法纪教育;战备思想教育等。其他内容不是不搞而是退居其次,把军人职业思想教育突出出来,适应出新一代的“四有”军人。

着眼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确立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不同层次的群体。由于官兵的职务、年龄、经历、文化程度、军兵种等方面的差异,教育内容的设置应该有圈套的区别。这方面,总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已作了区分各部队也有了一些成熟的作法。关键在于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把共性的内容个性化,使同样的内容在不同部队、不同教育对象身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3、关注时代提出的课题,增设新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任务的变化都可能引导教育内容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这些变化,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

当前必须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官兵的心理调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回忆,心理压力增加,升学问题,就业问题、个人问题,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包下来的模式,一切都要在竟争中实现,主要通过自我奋斗解决。军事职业是个特殊性的职业,职业的凶险性,生活的高度集中性,管理的严格性,使官兵除了随一般人的心理压力外,还要随军人特有的心理压力。这些,都使部队官兵的精神和心理疾病大大增加。加上青年官兵(18-28岁)正处于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的“问题年龄期”,因此,心理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根据济南军区调查,1996年部队精神疾病发病率达到0.46‰,高出10年前的0.31‰%的水平,也高于山东省的0.15‰的水平;78.5%的新兵不同程度地存有心理问题,其中达到心理障碍程度的占有18%,高出大学生2个百分点。过去,部队的防事故防犯罪工作主要强调从政治上思想上预防。事实上,现在发生的许多问题,与当事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这个问题,过去不是没有,但远没有现在这样突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重视,并通过教育改革研究解决──让健康的心理教育走进课堂,让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真诚进课堂,让心理咨询医生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政工干部成为心理调适的专家。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2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议

政治体制改革, 说到底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使社会的运作过程更加民主法治, 最终是为了达到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里这样阐述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性。”现如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一定程度上导致制度层面公平正义的缺失。我们当然不能纸上谈兵, 坐而论道, 而必须正视现实。从现实看, 我们追求的改革, 应该是犀利, 稳妥, 到位的。我们之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道路上没有实现实质性、根本性的突破, 症结在于我们只寄托于一般机制的创新和技术层面的整改, 而没有铲除传统政治体制的“病根”。笔者认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重点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 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与实现形式, 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而现实的情况是人民代表大会对于其他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职能并没有真正行使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仪式性、程序性的组织形式, 远未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权力机关。应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逐步实现宪法规定的各项人大权力, 缩小实际权力与法定权力间的距离。加强人大及常委会制度建设, 实质引入多元问责主体, 积极落实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完善人大代表结构, 改进人大代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使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力, 依法履行职责, 这样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 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二) 改革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人民政协作为重要的民主政治组织形式,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应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挥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我国的人民政协制度已取得长足进步, 但是距离法律规定的具有实效性的权力监督机关仍有一定的差距。要从完善国家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的角度来完善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机制。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丰富的政治资源, 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畅通民众民主诉求的现实渠道。发展和完善人民政协的各项职能, 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 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

(三) 改革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

众所周知, 选举是民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中国, 选举制度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各项权利, 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利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受多种原因的制约, 从选举与民主的密切关系来看, 选举制度的不完善乃是制约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要改革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 就要杜绝变相等额选举, 努力克服形式化、走过场式的选举现象, 在目前情况下, 尽可能完善选举程序, 扩大选举的公开性、直接性, 加快直接选举和竞争性选举的步伐。我国的选举法自颁布以来, 虽历经多次修改, 但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已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对民主的迫切要求。选举民主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四) 实行党政分开。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关键。长期以来, 政治体制中存在着党政不分, 以党代政, 权力过于集中等主要弊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实际上削弱和降低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无法加强, 那么其他的改革措施自然也就无法顺利实施。党政分开, 才能使党驾驭矛盾, 总揽全局, 真正发挥协调各方职能的作用, 使党组织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 有效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

(五) 加强民主政治法治化建设。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科建设;思考

1984年,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专业建设的实际需求,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成立,从那以后,我国就开始了以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积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建设历程。经过若干年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逐渐走向了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是不可忽视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学科建设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本学科理论实践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科建设,然而在新时期,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主要变现为:①学科力量相对薄弱,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立至今的20多年中,专业的学科建设队伍的力量相对不足,而一些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从而使得学科建设无法形成体系;②学术带头人相对匮乏,学术带头人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一批人,这些人可以自主建立研究课题,并聚集一些专业人士,进而指导其开展调查实践,但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形成专门的学术圈子,其理论研究也缺乏专业的学术期刊的支持,因此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无法提出,也无法实践,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受阻;③学术队伍建设队伍的结构失衡,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失衡,即老龄化人员居多,年轻的血液无法融入到学科建设中来,从而导致一些理论研究迟迟无法实现突破,或者研究内容缺乏实践的基础,除此之外一些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如何让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专业的高素质队伍成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大难题。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专业学科,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其在学科建设中既要具有专业性,也要具有政治性。思想政治建设既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学学科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被正式确立,而这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根据新的社会形势,对理论体系的概念、范畴、规律等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理论内容的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要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队伍建设,并从经济、管理、社会、人文等多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以提高其理论的实效性。

2.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在学科建设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建设中,我们首先要对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即确定学科的性质、地位、发展方向以及基本内容,同时处理好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其次,从总体着眼,对学科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使学科沿着整体规划的方向有计划地前进;再次,注重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实践是落实学科建设思想的基础,因此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坚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后,建立学科投入体系,即学校要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同时利用专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手段,为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突破

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实现基础理论的突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据社会存在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理论突破,是保证理论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如我国现阶段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中国梦”都是理论突破的体现;②实现内涵的突破,即通过学科建设,丰富并提高理论内涵,提高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以提高思想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并推动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实现成果转化的突破,一直以来,我国在理论成果转化为现实需求上存在着许多限制,因此,为实现学科建设,我们必须要突破这种限制,优化研究成果研究、申报、转化的流程,以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④实现领域的突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又有区别的新领域,因此,如何运用网络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如何在网络世界中开展思想教育成了学科研究的新课题。

4.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作用

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推动该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不断发挥学科建设的作用,让大学生和辅导员获得实惠也是建设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想提高学科建设对大学生和辅导员的影响,我们一方面要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實际和就业前景出发,切实际解决其思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水平、政治素养进行分析并预测,从而提高其行为分析的预见性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服务于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辅导员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因此国家在学科建设中应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例如改革开放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建设的历程,同时利用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研究等制度实现了辅导员素质的整体性提高。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实践,有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分散到整合,基本上完成了覆盖面广、内容完备,且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中仍然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当前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不断研究社会形势的变化情况,总结之前的发展经验,不断实现理论与教育手段的突破,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工作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12-16.

[2]王学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18-22.

[3]靳诺.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8-9.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4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历史遗存、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承载着我党我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我党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强化党性修养、激发战斗意志、培养过硬作风,推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凯里军分区驻地黔东南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根据初步调查统计,州内共有各类革命遗址343处,红军在州内12个县留下了革命的足迹,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黎平会议‛,培育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敢闯新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民主团结的黎平会议精神。历史上先后涌现出北伐名将王天培、开国上将杨至成、被昆明军区授予‚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吴兴春等一大批爱国志士和英模人物。近年来,我们凯里军分区部队充分利用州内红色资源,着力把革命传统教育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经常性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红色资源铸牢官兵思想信念和党性锻炼、作风

确保‛‚三个紧贴‛重要指示、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把握精神主旨,明确目标要求,摆正根本态度,校正认识偏差,把红色资源摆到政治教育应有的位置上来。二要纳入计划系统学习。针对部分官兵对革命传统理解不深、革命道理领悟不透、价值取向偏移等问题,要着力把学习党史、军史,特别是红军转战黔东南的战斗历程纳入思想政治建设的整体规划、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政治教育的具体计划、纳入年度综合考评的责任目标、纳入官兵学习成才的重要举措,采取集中研究部署,统一制定计划,分级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考评的方法,通过举办专家讲座、请老红军作传统报告、开展思想辨析,组织官兵系统学习我党我军的发展战斗史,引导官兵在学习历史中感悟传统,明理励志中端正价值取向。三要现地教育深刻感悟。要利用重大节日和干部调入、新兵入伍等时机,组织官兵在参观黎平会议会址、红七军旧址等革命遗址中,深刻感悟永跟党走、革命到底的远大志向;在参观北伐名将王天培、王天锡等爱国人士故居中,深刻感悟报效国家、无畏牺牲的人生价值;在参观地方民族博物馆中,深刻感悟军民团结、亲如鱼水的深厚情谊。四要广学深查强化认同。由于官兵生活成长的经历、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受社会环

相结合,主动协调、主动参与、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协助地方搞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坚持在挖掘中重温历史,在利用中激励斗志,在传播中教育大众,在弘扬中造福人民,不断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作出更大贡献。要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我们部队驻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部队历史厚重、英模辈出,长期培育和锻造了‚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黎平会议‚三敢精神‛。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在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离时代要求、社会发展、官兵精神生活需求还有差距。因此,要着眼于解决‚三个确保‛时代课题、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抓紧做好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工作,为传承历史、弘扬传统、资政育人服务。要积极搞好援建共建。继续坚持搞好以纪念场馆、烈士陵园、战场遗址(迹)等为重点,深入抓好‚军地共建红色历史文化景点‛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的原则,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纪念场馆、战斗遗址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协助红色旅游线路、景区搞好绿化园林、筹集展品、维护秩序,开展军民联谊等活动,增强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经建立援建共建的景点,应继续完善和提升红色资源的综合效益;正在建设的景点,也要注重质量,确保效果,如期达标;未建的景点要抓紧协商,制定方案,尽快完成。要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活

三、发挥育人功能,进一步提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益。

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队要坚持把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精心筹划、周密组织、科学指导,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保障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要抓好统筹规划。坚持把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纳入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建设、‚双拥共建‛、社会稳定工作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部署中,统筹谋划好当前工作和长远建设,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省军区系统基层指挥机关的县市人武部要根据驻地红色资源分布情况,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制定好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功能作用。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党委统管、主官负责、副职分管,统一科学筹划,统一协调力量,统一纳入规划。要注意搞好军地协调,尊重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沟通联系,抓好援建共建项目的落实。政治机关要发挥牵头主抓作用,注意搞好机关部门之间、部队与地方之间的协同配合,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要鼓励探索创新。坚持把红色资源作为开展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课堂和鲜活教材,探索创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有效形式、有效途径和有效载体。通过耳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5

关于完善和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各地先后实施了以转换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以股份合作制为形式,以折股到人及租赁、拍卖出售为内容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实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活化了企业经营,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过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放活生产力,调动了企业职工生产经营积极性,促成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通过利益趋动和风险压力,使蕴含在广大职工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国有资产在流动中重组,防止了“坐失”和“流失”,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活化了资金,通过入股、租赁等形式广泛筹集了社会闲散资金,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

作 者:李建华 Li Jianhua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刊 名:化学工程师 ISTIC英文刊名:CHEMICAL ENGINEER年,卷(期):“”(2)分类号:F2关键词: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6

□ 朱志发

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政治建警、从严治警、文化育警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以宽广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和大胆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现结合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实际,笔者浅谈五点认识和思考:

丰富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内涵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形成过许多博大精深的“廉说”、“廉论”。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我党更是廉政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反腐倡廉作为共同的政治追求,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一系列的廉政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新时期的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吸收了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为民、务实、清廉”等积极因素,体现了公安机关三大社会和历史使命要求。其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廉洁的消防部队政治文化,要求廉洁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二是廉洁的消防部队社会文化,要求在全部队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官兵的精神世界,使优秀的传统消防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三是廉洁的消防部队职责文化,要求各级官兵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四是廉洁的消防部队组织文化,要求消防部队领导干部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加强新时期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不断丰富其内涵。要深入学习研究胡锦涛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弘扬为人民服务、“两个务必”等党的优良传统。要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本地特色的廉政文化,提炼升华历史上清官廉吏的廉政思想,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的廉政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明确廉政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

道德性是消防部队廉政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加强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素质,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我国传统文化把自律、自省、修己视为做人、做事与帮助教育别人的基础和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人更是语重心长地号召大家“要学习伦理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对领导干部自身来讲,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高尚的道德素质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官”气正则民风清。

因此,要把惩治与预防、自律与他律、制度与消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途径和领域。而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框架,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和相互支撑,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率。消防部队文化看起来是个无形的东西,但是一旦深深地根植于官兵的心中,它将起到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作用。只有发挥消防部队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树立“不愿腐败”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使反腐倡廉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作用

关于消防部队廉政文化的定义,现在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即消防部队廉政文化是官兵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部队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消防部队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从这个定义来看,消防部队廉政文化既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其基本的功能是通过丰富的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在部队中形成尊廉崇洁的价值判断和社会风尚,推动官兵廉洁从政。无论是树立廉洁理念,还是规范廉洁从政行为,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无疑是部队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强弱,抵御腐朽思想侵蚀能力的大小,影响甚至决定着消防部队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重视并切实加强部队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修德律己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管住自己”的能力,始终是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另外,由于腐败问题的产生与社会风气、民众的道德价值观密切相关。民风、社会风气与党风、政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互相影响、互为作用,共同决定着反腐败斗争的走势。因而,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的同时,也必须面向全体官兵,这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要求。

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

在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中,效果是最根本的,是第一位的。推进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建设,要以满足官兵的文化需求,丰富官兵的精神生活,提高官兵的道德修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消防部队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寓教育于有益的消防部队文化活动之中,做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开展消防部队廉政文化,要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性、增强渗透力上下功夫,创新为先,特色为重,通过加强基层基础,推进消防部队廉政文化进一步面向全体官兵。

建立健全消防部队廉政文化工作机制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7

1 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

(1)从政府层面看,对工学结合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存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到企业管制培训机制不健全,对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级工资待遇保障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学校与企业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的机制,政府无法介入校企在资金短缺、利益分享、风险分担、产权归属、技术保密等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失去保障。(2)

(2)从学校层面看,现行管理与制度无法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一是学校专业课按学科教授、教学计划固定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灵活需求。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相对固定,学科划分明显,致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在企业顶岗时所需要的不能完全接轨。二是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用工时间不一致。多数企业大规模用工招聘一般安排在春节以后,而这段时间职业学校显然没有毕业生满足需要。三是专业设置与实习企业对口率不高。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等不能适应企业用工变化。四是尚缺乏对顶岗实习的科学评价体系。多数学校的顶岗实习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都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办法。

(3)从企业层面看,缺少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作为生产主体,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旦缺乏相关利益链条的连接,工学结合就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实践中,企业更多的是从自身发展与利益的角度来思考合作问题,往往重用工,轻培养,只安排学生从事简单工序的劳动,很少安排轮岗或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担任指导师傅,使工学结合只停留在表面。同时,由于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也增加了企业在参与中的顾虑。

此外,实习学生角色转变缓慢,自我定位不准,缺乏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水平不够,达不到顶岗要求也成为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2 深化工学结合人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政府统筹,保障工学结合实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在工学结合中的权利、义务。尽管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文件,但就如何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并没有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对企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责任也没有涉及。建议抓住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修订《职业教育法》的有利契机,在新修订的法律中把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重要方面,一方面明确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中所享有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各方在参与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并制定相应的罚则。同时,各地也可以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促进校企合作方面的专项地方性法规,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引导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2)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有效运行。一是由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参与各方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由多方行政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二是建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各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将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学业测试等融为一体,学校评价侧重理论知识考查,企业评价突出实践能力、职(下转第65页)的同时提高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教学技术与科研能力。通过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教学基本功和对教学方法的掌握。不断地学习并补充教学实务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教育培训环境中,教师就要根据专业、能力及专长有针对性地参加高职院校的培训工作。

(2)确定具体、恰当的培训目标。以培养理念创新、知识结构全面的特色高职教师作为培训目标,以此让高职教师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并且会深刻地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而后能够很好地尊重、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成为人性化的教师。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相关专业领域内容和掌握独特的讲课技巧等,既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又使其具有过硬的教学实践能力。再培养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然后通过不断的反思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改进教学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改变高职院校原有的“政府主导,培训网络体系组织协调,主办学校实施培训”的师资培训模式,建立“高职院校自主组织培训,政府宏观调控”的全新模式,不再由政府直接指导调控高职院校的培训,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并提高其利用效率。增强了培训机制灵活性也将高职院校从原有的培训从属地位转变为培训核心地位,使教师培训有了广阔的空间。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注重培训人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只有

(上接第39页)业素质考核,实现考核由量的定性向质的转化。(3)三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明确各级政府为职业教育的投入主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定期增长机制,加大对教师培训、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工学结合的有效推进。

2.2 完善企业参与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应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按照“岗位需要什么,教学安排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企业发展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科学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支撑课程。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共同研究分析岗位对学科知识、技术能力及学生素质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专业定位,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使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

(2)校企联合实施教学管理。一是统筹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实习安排。学校应与企业协商,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学生“工”与“学”的时间,把课堂上要讲授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学到的技能应用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岗位指导的点睛作用,抓住上岗前、上岗过程中和上岗后三个环节给予学生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指导,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同时,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前应与企业进行及时沟通,根据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安排、调整教学计划,使企业实践内容与课程相配套。二是建立校企共管的管理队伍。校企双方应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前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在学生实习和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由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管理团队,并完善管理团队的运行机制,便于双方及时进行沟通互动和信息反馈,同时,也有利于双方对发生的实习安全事故或其他意外事件进行及时、妥善处置。

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分享,在培训过程中,及时收集学员对于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息整合使得培训课程更能够有针对性,更能够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和学员的需求。

(4)搭建以本校培训为基础,他种形式与收费类型的培训为配套的培训体系。高职院校的本校培训以所在学校为基地开展以学校自身核心的教师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将教师培训活动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活动统一于一个整体的新型教育模式。校本培训过程中,以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内容,以主题讲座、观摩教学和培训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的培训。这样客观上满足了培训上对资金和设施等外部条件的需求,节省了培训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可节约大量培训所需的经费,减少了培训需求与工学的冲突,既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得到培训,又能够满足教师对于教学实践的需求。采用院校效益共享,教师个人承担部分费用来构建由政府、院校、教师自己承担培训费用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以此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摘要: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①耿俊梅,李春光.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制度保障[J].职业教育研究,2011.9:53.

②陈德清,刘安华,邱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9下):30.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8

一、当前学校廉洁教育活动进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据调查:2005年以来,学校开展的廉洁教育活动,应当说师生对此有一定认识;各学校党组织也摆上了工作日程,取得初步的阶段性成果;但发展不平衡,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校内外一些人仍存在着模糊认识

1.“与学生无关”论

有人错误地认为,腐败是发生在大人身上的行为,而不应该从小孩身上去做文章,不能“大人生病,小孩吃药”,应“头痛医头,脚痛治脚”。

2.“影响成绩”论

据了解,当前部分学校及家长很担心学校进行廉洁教育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特别是高考冲刺阶段,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怕影响升学率,因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廉洁教育活动的进程。

(二)在内容和方式上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虽然各学校中在廉洁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也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比如开设廉洁教育课堂,设立廉政书架和廉洁文化教育橱窗专栏等。但因时间短,其针对性不强,缺乏新意,并不能被学校师生接受。

(三)在活动的实际效果上不很明显

一方面,学校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有少数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廉洁教育效果。

(四)要妥善处理教育改革与学校廉洁教育问题

今年部分省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如何把廉洁教育科学合理地充实到教材中,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战略课题,应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高度重视。

二、深化学校廉洁教育活动今后必须加强的几项工作

(一)学校廉洁教育活动要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突出重点

各学校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要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和广泛性。从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看,受教育者既包括教职工又有学生。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学生。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特别是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掌握一定权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那些由于分工而掌握不同政治资源、行政资源、学术资源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教职工。当然,对于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廉洁教育更应具有层次性,其中对党员、共青团员应提出相对应的要求。

(二)要积极探索学校开展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思路方法上做足文章

学校在实施廉洁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坚持按照青少年成长规律和特点,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保持连续性、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坚持“三个结合”。

首先是坚持廉洁教育与各科教学的有机结合。今年部分省市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以此为契机,把廉洁理念充实到课本教材中,可通过课堂主渠道,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课。要把它渗透于学校政治思想、法制纪律、公民道德等教育之中;渗透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同时,还可利用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尽快建立各类廉洁教育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教育。

其次是坚持廉洁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学校可充分运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如在学校走廊、礼堂大厅安排廉洁事迹展览,张贴廉政警句;通过校园广播站、校报、黑板报开办廉洁文化教育专栏;用影视、录像、幻灯、图片等宣传廉洁文化教育等。要遵循“寓教育于活动中”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教育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育效果。

最后是坚持廉洁教育与开展法制教育相结合。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与途径,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的浓厚氛围,法制教育活动的实施也能有效地促进廉政文化教育的开展。因此青少年学生只有从小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修筑成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要加强学校廉洁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强调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加强在校青少年廉洁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的一部分,不仅是我们学校各级党组织和政工干部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工作,而且更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1.进一步加大有关学校廉洁教育的宣传力度

广播宣传、新闻媒体、出版发行等部门,要从政治角度、战略高度来看待加大学校廉洁教育的宣传力度工作,着力提高全社会民众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还可以起到“小眼睛盯大眼睛”的影响家长作用。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廉洁教育。

2.要在建立健全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和考核体系上狠下工夫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研究,要积极探索其特点和规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着力构建具有教育系统特色的惩治和教育预防腐败体系。要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学校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要大力加强学校反腐倡廉建设,围绕学校招生、基建、采购、财务、科研经费、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部位,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管。

3.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学校、家庭与社会协调联动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初步形成“三位一体”青少年廉洁教育网络体系,切实提高青少年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

4.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用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师生,营造有利氛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教育系统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并适时公布一些典型案件,起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廉政文化进学校,促进学校廉洁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深化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9

本科生毕业论文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班 级: 思想政治教育 学 号: 20091101188 姓 名: 金佳星 指导教师: 包桂芹

2013年 4 月 29 日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及演进....................................1

(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1

(二)思想政治概念的阐释..........................................2

(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2

(四)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3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

(一)理想信念教育................................................4

(二)爱国主义教育................................................4

(三)公民道德教育................................................4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5

(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5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6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6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6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7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特点................................7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8(—)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8(二)用正确舆论积极引导,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8(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于各项社会工作实践中....................8(四)通过党团、学生会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作用................9(五)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9 致 谢 „„„„„„„„„„„„„„„„„„„„„„„„„„„„„„9 注 释 „„„„„„„„„„„„„„„„„„„„„„„„„„„„„„9 参考文献„„„„„„„„„„„„„„„„„„„„„„„„„„„„„9 英文摘要„„„„„„„„„„„„„„„„„„„„„„„„„„„„„11 英文关键词„„„„„„„„„„„„„„„„„„„„„„„„„„„„11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法政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 汉班 金佳星

指导教师 包桂芹

摘 要: 思想政治作为一项专门的人类实践活动其产生是有一定的客观根源的,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历史演变的探询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起点。在新形势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机构的高等院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及演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根源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影响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产生、存在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客观根源。

1.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认识根源

人们认识活动的内在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根源。指导人们正确解决主客观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正确思想认识形成过程就是使主观正确的反映客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就是根源于解决认识过程中的主客观矛盾的客观需要。

然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不能自动的产生,人们的主观认识往往难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这是因为有实践条件、认识能力和错误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这样就需要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人们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2.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践根源

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践根源。社会实践的基本矛盾是社会思想与社会行为的矛盾,实践就是主观意识指导、反应客观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影响人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人的社会行为,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进而对改造客观世界产生影响。这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与行为矛盾的中心环节的联结就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发生作用与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联结作用就要处理好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就要处理好实践过程中自发活动育自觉活动的关系、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关系、个体实践与群体实践的关系、经济建设与政治实践的关系。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推动人的实践活动由主观形态向客观转化的重要环节。所以,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自身的成长实践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实践根源。

3.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根源

一定主体利益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根源。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价值根源是满足一定的主体需要,实现一定主体的根本利益。

这种价值也涉及一定的需要与满足的关系,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也是与一定利益与需要有着因果关系的,而不是不考虑利益,不考虑需要,而恰恰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正是为了满足人和社会的价值需要而存在的,在满足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

(二)思想政治概念的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作用对象的一项人类独有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主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主观意识进而有效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概念演化来的。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组织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学习与宣传、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的思想交流与教育等。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争权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中思想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的总和。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二个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方向教育,法纪道德教育后来也包括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基础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概念历经了一个悠长发展的历程,最早是“德”也就是道德教育,“德”就是获得利益,具有了道德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德”对于道德意义的阐释就变得更明确了。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二个方面,一是社会生活的德育;另一个是学校生活的德育。社会生活的德育与政 权统治密切相关,就是道德的要求存在于各种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礼仪规范之中。换句话来讲,古代的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说是有很高的同一性的。不得不说的是古代的德育思想逻辑性伦理性很强,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珍贵精神遗产,在各个历史时期德育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主题思想也不尽相同。学校生活的德育就是德教,拆开来讲就是道德教化。通俗来讲就是通过道德教化来感化民众,改变风俗。

2.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演进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提出“宣传工作”[2],而后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就经常出现“政治工作”“思想工作”等说法。列宁在进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工作中也提出了“政治工作”“政治教育工作”二个概念,斯大林在1934年联共十七大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3]”这二个术语。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同样经历了概念的演变历程。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阐述了这一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高校德育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法治思想,道德思想的教育,这种综合而成的概念是在中国高校通用的特定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德育是基本一致的概念。高校德育就是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他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体育、智育联系共同达到与人的目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4]。2005年一月,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的全面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俩同时使用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个概念。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动员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的需要,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所创造的概念。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后有目的、有步骤地传播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教育的目标的具体化,是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首要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对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就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根据中央16号文件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有鲜明的政治性,就是用一定的理想信念去教育人、引导人。在中国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用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去教育人、引导人。是否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是大学生是否具备政治素质合格与否的标志。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认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中央16号文件规定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爱国主义作为一中崇高的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感是千百年来人们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以爱故乡、爱人民、爱祖国、为主要内涵。爱国主义教育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无法阻挡的力量,是激励大学生分发图强的精神旗帜。中央16号文件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传统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文件内容还包括,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时代和社会发展中汲取营养,进而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

(三)公民道德教育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公民,所以接受公民道德教育是必然。我国高校公民道德 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并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本内容的公民教育。我国公民教育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普遍关系。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是现代社会交往的特点,这样就需要公民道德发挥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作用。对高校大学生来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和道德义务。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制度体制的综合体,总的来讲就是一个国家及其大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领导与管理的制度、组织和方法。这种体制总的来讲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政体制,也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制。这种行政体制主要是由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立柱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第二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等。

不得不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社会体制关系密切,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社会体制的一个方面。社会体制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性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就受到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还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规定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要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试试的德语管理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同一部署下,学校要

(一)“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 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从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我国于1995年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这个大纲论述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在这个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领导核心是个高校党委,高校党委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方针并且主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在党委统一组织部署下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德育工作状况,并建立完善校长与行政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并且校长要对学生的德、智、体教育全面负责。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开始于建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客观规律要求与之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这个制度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制度和工作制度,遵循了相应的规则和程序。教育部于1952年要求各高校做好政治工作制度并在学生中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经常性政治工作制度。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经过多年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三级管理模式:党委学生工作部;团总支;班级支部管理。三级模式逐级管理条块结合进行运作。这三级管理部门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分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学校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在工作中各有重点和分工,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的指导;辅导员则是按照党委的部署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和归宿是其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价值是就主客体的关系而言的,是标志着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关系范畴,只有当某种功能满足了主体的需要,才能生成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必然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阶级性、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和客观性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按价值主体可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二种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则是个体价值的延伸和验证。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所呈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具有传播政治意识、培养政治型人才、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促进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的功能,同时起到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所创造的能刺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的功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表现为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政治、经济、科学也发生巨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客体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准确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是对现阶段杜会发展的特点及社会现状的分析和把握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从国际范围来看,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阶段。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则应当与社会进步,发展的步调相一致。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根据各方面情况进行改革及调整,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才能实现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在新形势下每天都有新情况出现,到处都有新问题发生。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也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巨大考验。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特点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决对无法脱离社会和高校的现实状况而存在发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出与之相应的时代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识,主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过去,在校大学生的家庭条件,主观认识等几乎没有大的差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也基本相同。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的要服从集体价值取向的需求。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大不相同,他们不在空泛地关注政治,盲目地释放激情。过去的号召方式已经无法让他们认同和接受。在接受教育的选择上他们更多关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高校学生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文化需求表现的很多层次、个性鲜明和实用性强,导致文化需求标准的迷糊化,即高雅文化和庸俗文化在学生中均受到认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呈现个性化、务实化的显著特点。

2.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认识内容及客观环境情况更加丰富

以往,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关注的。如今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发展有关的内容,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这就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认清改革的必要性.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调整。3.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影响,导致高校师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选择等发生了极大变化。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停留在单一传统教育模式,则无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当积极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形 式,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师生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4.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组织系统更加开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园内中西方文化冲突中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激烈碰撞,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激荡,这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处在更加开放的大环境、大系统之中。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组织以一个开放的、系统的、有条不紊的、权责分明、各有分工的状态来适应不断变化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5.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更加人性化、社会化

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打破了高校几乎与社会隔绝的办学格局。从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高校师生已经走出校园,承担着一定意义上的社会角色。随着互连网等现代信息工具的运用和普及。高校无论在地理空间、信息交流,还是在文化传播、思想表达等方面。都已经与社会、与世界融为一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得到急剧扩展,从校园、课堂、书本,延伸到社会、国际大舞台,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要符合社会化、人性化的新要求。

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实现途径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对于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

(—)用科学理论武装思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形式。通过开展办党校、团校,支持和指导大学生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的各项活动。落实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二)用正确舆论积极引导,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及时进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我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宣传教育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形势,进而使高校师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使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人生追求同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一致起来。增强学习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于各项社会工作实践中

社会实践是高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是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加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实践也是要求更多的渗透到日常的宣传和教育工 作的各项实践活动中。这样就要求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广泛的、有针对性的、正确的应用于其中。

(四)通过党团、学生会活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作用

党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团组织是青年的活动之家,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形式。三者紧密配合,发挥各有侧重政治教育作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比接受专业知识更需要自主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要帮助高校学生学会严于解剖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这样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把塑造高校学生成为有高尚情操和良好修养的人,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的教育作用。

(五)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尤其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好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工作,使优秀党员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教师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机遇和挑战同在。要认清形势,及时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针对新问题开辟新的解决途径。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致 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包桂芹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注释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一章,第33条

[3]斯大林.《斯大林在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上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 [4] 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9 2010年版

3、陈立思.比较政治教育.洪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王树萌,王炎.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何一程,杨湘川.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Several though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jinjiaxing

Directed By baoguiqin

上一篇:东湖公园游记日记下一篇:今天我来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