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2024-08-06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共7篇)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1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在2001年至2005年的“十五”期间,我处在市政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我市市政维修管理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政局“十五”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细致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五年来,我处全体干部职工以真

抓抓实干的务实精神扎扎实实维修管理好我市的市政设施,有效保障了我市市政设施完好使用,为我市的市政建设及服务市民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我处五年来工作情况及“十一五”计划总结如下:

一、“十五”期间完成工作情况

㈠完成生产工作情况

据统计,在“十五”期间,我处共参与组织建设了17项工程项目,完成16027万元工程总造价,具体工程如下:○1新江北路(西平路至石湾路),完成造价610万元;○2新江北路(建设路至创业路),完成造价664万元;○3新江北路续建工程(创业路至西平路),完成造价1382万元;○4新江北路(西平路至创业路)二期工程,完成造价284万元;○5科技园工程,完成造价135万元;○6二环北路改造工程,完成造价120万元;○7安宁路改造工程,完成造价1650万元;○8两阳中学饭堂,完成造价800万元;○9湖南省潭邵高速公路土建工程,完成造价3818万元;○10创业北路工程,完成造价372万元;○11华苑花园第一、二、三、五、六、七、八幢工程,完成造价2519万元;○12新江北路排污渠工程,完成造价87万元;○13河堤南路续建工程,完成造价90万元;○14市府门口市中心广场改造工程,完成造价56万元;○15东风一、二、三、石湾路、漠江路人行道改造盲人道工程,完成造价48万元;○16马南路北段道路工程,总造价857万元,完成333好范文版权所有万元;○17滨江东路工程,总造价2087万元,完成1000万元。

㈡完成的市政维修任务

2001年至2005年投入维修资金1427万元,主要完成以下维修工作量:①维修人行道57311平方米;②主车道维修8017平方米;③补换雨水井、检查井盖4617个;④下水道、检查井、雨水井清疏81648座/次;⑤维修雨水井盖、检查井1157套;⑥清理维修污水沟40976米;⑦维修绿化带和花基侧石74060米;⑧翻斗车运余泥和工具材料34589车;⑨清理淤泥和除草零星工程36465工日。

㈢积极参与市政建设。创造良好城市环境,全力搞好市政建设,建设美化、亮化、优化的城市环境,这是我处工作的中心,也是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排除万难,五年如一日全心投身我市的市政建设,自觉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和先进性精神,在处领导班子的组织带领下,积极参与市区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为我市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我处积极配合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以及迎接刀博会等工作的开展,紧密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工作要求和部署,以市政维修管理大局好范文版权所有为重,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实施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有计划、有步骤地按时保质做好各项创建任务,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我处还结合创建任务,全面加强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了市区下水道畅通和道路完好率的提高,有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㈣抓紧抓好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在多年的市政建设中,我处始终坚持质量就是效益的思想,认真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高效率,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并安排组织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工地工作,随时检查监督工程的质量生产,确保工程出精品和良品。在抓好工程质量同时,我处还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抓好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层抓一层,共同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由于我处领导重视,各项安全措施得力,多年来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创造了零事故的生产纪录。

㈤加强市政维修力度。我处坚持“全心全意服务于市政维修事业”的工作宗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局的有关指示,认真组织工作人员负责对市区30米(含30米)路宽以上的城市道路、桥梁、下水道、花带、人行道等市政设施进行专业的、稳定的日常维修养护,并充分发挥维修队伍的专业优势和运用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利用完善的设施全面做好各项维修职责工作,确保做到负责路段巡查到位,维修养护到位,现场管理到位,保证辖区的市政设施完好使用,方便市民生活。

㈥提高服务质量。为加深市民对我处的认识,争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处结合首问责任制、“争创三有一好,树立良好形象”等活动

交通局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篇2

和2008年及“十一五”工作安排

市交通局

2007年11月11日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等诸多困难,创新思路应对挑战,求真务实稳步推进,攻坚克难当好先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交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交通事业的快速、持续、全面发展,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构筑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一、“十五”期间交通工作开展情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十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为71.05亿元,预计至2007年底将完成投资80.48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85倍。已初步构建了以3条高速公路为骨架,10条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为支脉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实现了市到县高速化,打造了市到县半小时交通圈。

一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32.84亿元,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在境内244公里,密度达3.2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连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一期工程于2001年11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3年6月建成通车,汾灌高速公路于2002年10月建成通车,在建的连盐高速公路连云港段 “十五”期间预计完成投资15.27亿元,将于2008年底建成通车。所建的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均为优良,连徐高速公路荣获国家“第四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连徐、汾灌两条高速公路荣获省政府“扬子杯奖”。

二是干线公路面貌显著改善。全市境内3条国道、7条省道第一轮网化工程基本建成,路容路貌显著改观,通行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建养并重的原则,全面实施公路标准化、美化和绿化工程,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93%,居全省前列,在交通部五年一度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大检查中受到充分肯定。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安保工程,加大危桥改造力度。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进展迅速。始终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真正把这一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做实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57亿元,至2007年10月底共建成农村公路3745公里,已完成五年规划的89.2%,全市91个乡镇全部通水泥路或油路,133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占总数的92%。

四是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加快。积极参与城市道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建港城大道、中山东路、盐河南路、朝阳中路、解放东路等多条城市重要干道。精心打造城市出入口通道,城市出入口形象和道路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观,实现了城市道路与国省道和高速公路间的连接畅通。经过努力,提前14年拆除了朝阳收费站,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实施了集装箱卡车“绿色通道”,通过境内8个国省道收费站实行单向收费。

十二五工作规划及十一五工作总结 篇3

编制好“十二五”计划,对于实现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县发改委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广泛征求各级意见,特制定**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09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12.6亿元,比上增长15%。镇财政收入达315万元,比上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比上增加380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8890万元,比上年增加78%,协议引进外来投资3.8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全镇经济总量有了明显提升。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镇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全镇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2009年,全镇企业总数发展到1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其中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达9.4亿元,年均增长18%,形成了以大米加工、服装、建材加工、塑料制品、禽业养殖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新体系。

(二)以“丰乐杯”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快集镇发展。以“丰乐杯”小城镇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小城镇建设上确立了“工业立镇、工

业强镇”的战略,以建设环境优美、独具特色中心集镇为统揽,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拉大城镇框架,完善城镇功能,极大地改善了集镇人居环境,提升了**形象,聚集了人气,强化了产业支撑。根据**镇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镇党委、政府投入近20万元请**规划设计院对全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完善,将小城镇西延、东扩、南拓,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集镇面积拓展到3.6平方公里。主要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居住区、特色商贸区三大功能区。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新发展 去冬今春,我镇共建设市、县重点工程13处,面上工程20处,清理渠道 3500米,完成土石方43万方。除险加固小二型水库2座,投入资金 85万元,解决部分水利死角,受益人口达2000余人,为我镇农业增产增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各村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祝杨村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祝杨、古城村畜禽规模化养殖、友爱、山东陈村特色经果林、花生种植、靠山、黄圩村的黄牛羊养殖、拂光等村优质水稻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应运而生。全镇基本形成1.5万亩经果林,6.5万亩优质水稻,8000头只优质黄牛羊、1500亩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和2.4万名劳务输出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我镇畜禽规模化养殖又新增加养殖规模万只以上的企业五家,使我镇养殖规模达万只以上的企业增加到12家,全镇畜禽业年出栏家禽260万只、禽蛋198万公斤、鸡苗600万只、生猪11.8万头,畜禽产品远销周边省市。全镇规模养殖户达1000户。全镇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

年经销各类农产品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全镇农户人均增加收入1500元。全镇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近20家。其中振华米业有限公司、玉好米业有限公司、民生米业有限公司年消化优质水稻9800万吨。康源禽业有限公司、阳光禽业有限公司、鸿发禽业有限公司等已初步发展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几大禽业公司的发展为延伸禽业加工产业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旺镇、环境立镇”的发展战略,以推进县的重点项目建设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增强新型工业化带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经贸活镇”创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二)发展思路

1、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镇以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服务大盐化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加快完善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园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以大米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群。

2、倾力打造政务文化新区建设

以“丰乐杯”创建为载体,不断拓展城镇框架。加快康达大街及政务新区征地工作,力促康达大街东西延伸、农工商综合服务大楼、新区广场、九龙公园等项目上马动工。启动“老街徽派观光”工程,为城镇化建设作贡献,打造宜居新**。

(三)奋斗目标及任务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

2、实现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5、人口自然增长率9‰左右;

三、工作措施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破重点项目用地瓶颈,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 深化小城镇西延、东扩、南拓,形成两翼齐飞的新格局,以加快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全面环境综合整治和老城区开发为主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老城区突出“水”、新城区突出“新”、西部工业集中区突出“强”,举全镇之力,切实做好老街观光区、活力新区和工业集中区“三篇文章”,着力打造一批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城镇亮点,努力建设宜居**,全力建设有浓郁特色的新标志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以城带乡,建设农民新型居住区,拉动农民向城镇聚集,拉动人物流,活跃第三产业。大力鼓励发展高档餐饮、服务业,以优越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消费吸引市区消费向**倾斜。

努力提升城镇建设品位。促进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相互协调发展,通过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通过完善功能对接、产业衔接、消费承接的第三产业载体,努力提升城镇的建设品位和档次。

(二)以工业集中区为依托、加快工业化步伐

大力发展工业集中区,为大盐化延伸产业链,积极配合沿江城市产带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发展空间。

**镇工业集中区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一期330亩土地征地工作,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工业集中区发展的重要性,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根据规划镇党委政府对工业集中区建设进行了细致研究,一要依托集中区总体规划,做好产业规划布局。二要着眼长远,**总体发展思路是着力打造“东西工业、南经贸、北商住”特色经济格局,即,东西部依托现有两个工业集中区着力打造东西产业园,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南部以新大街和政务新区基础好、处于商业中心为依托,突出经贸中心建设。三要统筹兼顾,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要兼顾土地、道路、电力、环保等各方面因素,不能顾此失彼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后遗症。四要科

学布局,要依托总归做好规划,力求做到科学布局,相近相关的企业要集中在一个区域。

根据我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战略,2013年工业集中区发展将达到1平方公路,到2015年工业集中区将拓展到2平方公里。

一是加快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建设。盘活现有土地存量,重点推进东西工业集中区等园区开发建设,不断壮大园区规模,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工业园区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做好绿化、美化、亮化等“三化”工作,进一步规范园区管理、科学布局园区功能,致力打造园区新的亮点。

二是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根据现有园区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对口做好企业的引进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招商责任,层层分解招商任务,确保引资取得实效。并继续抓好服务企业上马工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是积极把握“三农”工作发展新契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组织学习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努力寻找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进一步改善全镇农村建设薄弱环节,谋划我镇“三农”工作发展新路子。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东张、拂光、友爱等村新农村规划试点工作。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继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和土地置换等工作。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

耕作条件。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新农村文明程度。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民生工程。继续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解决资金瓶颈。

二是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创新信访和维稳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群众道德法律素质。

三是加大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备,积极配合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4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乡党委、乡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一五”计划确定的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克服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特大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乡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农村实现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总值3260万元,同比增长11.2%;完成财政总收入32万元,占预算的107.3 %;粮食总产量达3700吨;烤烟生产每年均完成下达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697元增加到现在的2812元,年均递增223元。乡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乡域特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五年来,XX乡不断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认真做好“产业化提升农业”这篇文章。完成集中连片种植牧草1721亩,草地套种核桃39840株;发展草地生态养羊74户,羊存栏3600余只;建设肉鹅养殖场6个,发展种草养鹅户84户,养殖规模达到6000余只;建成养鸡场9间,养殖鸡15000余羽。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完成了、至XX、XX至XX等通村公路建设,XX至XX油路

建设和XX至XX水泥路硬化,完成了20个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极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了XX、XX、XX至XX及XX人饮工程,完成全乡32.4公里的排洪沟和灌溉沟渠,建成小水池103口,完成XX山塘和XX山塘工程治理,启动XX和XX水库治理工程,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全面完成XX街上的路灯改造工程,供水、供电和广播、电视、通信网络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村容村貌不断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民生问题不断改善。自危房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以来,XX乡共实施498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其中已完成331户危房改造,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32万元,尚有167户正在实施之中;全面启动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94.8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和完善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发放救济粮99930公斤,家电下乡补贴达到16.24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4.68万元。

(五)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XX乡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在农村开展以创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主题活动,推动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义务教育经过巩固提高,“两基”及“普实”工作顺利通过了复查评估验收。严格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人口主体指标执行稳中有降。2010年,全乡共出生人口94人,死亡34人,死亡率3.46‰,自然增长率6.1‰,人口出生率9.56‰,符合政策生育率按宽口径达95.7%。“村民自治”工作逐步完善,人口与计生工作逐步走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综合治理格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五年来在全县年终考核中均排名全列。农

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全乡门诊住院14745人次,累计补偿病人医疗费160.2万元,最高补偿额达40000元。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民族、宗教、人民武装、共青团、妇联、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思想更纯洁,信念更坚定,目标更明确。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性观念,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XX乡各村两委通过换届选举,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优秀分子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来,使各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行村务、政务公开制度,增加办事的透明度。

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及举措

未来五年是XX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赶超进位的关键时期。全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臶,围绕县委十届十三次全会的要求,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按照“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开发北部、带动中部、扶持南部的战略契机,以“粮食稳乡、工业强乡、产业富乡、教育兴乡、城建带乡”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抓

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6000万元以上,五年年均增长13%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00吨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突破5000元大关;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以实施“185”工程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步伐逐年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和谐XX社会环境得到巩固,确保与全县同步实现“脱贫摘帽”。

(一)高度重视农村集镇对经济的凝聚和辐射作用,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坚持城镇化带动农村,力争在2013年前启动农贸市场建设,不断扩大城镇面积和人口容量,力争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乡小集镇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4000人以上。加快完善小城功能建设,逐步完成XX河道治理、XX街道排污沟渠改造,为全乡人民营造一个舒适、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规范、整洁有序文明的XX。

(二)不断推进工业化建设进程,有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生产建材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工业化致富农民的进程。

(三)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要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化水平。一是依托科技,加大投入,主攻质量,稳住烤烟这棵支柱产业,使全乡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产量在20万斤左右。二是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种草养畜产业示范效应。大面积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种草养牛、养羊、养鹅产业,巩固和扶持现有的养殖大户,加快畜牧示范园建设。按照县扶贫产业连片开发的要求,重点突出两个“一”即一条主线,种草养羊示范带,一个基地,麻响村烂湖坝肉鹅养殖基地;深入对全乡“185工程”进行规划,全乡到2015年,“185工程”面积确保完成7500亩以上,其中:种草养羊产业带4000亩,养羊存栏达10000只以上,养鹅存栏达20000只以上,1万元田500亩,8千元田1000亩,5千元田2000亩。三是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做好规划布局,发展小果园,壮大庭院经济。四是继续大力开发现有的荒山荒坡资源,抓好精品水果的基地建设,带动全乡水果业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攻坚成果,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向农业部门、劳动部门及相关单位申办针对青年农民的职业技术教学点,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青年农民的劳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2、健全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各村级卫生室正常运转,在中心村设立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网

点,在每个村配备初级卫生保健员,巩固扩大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成果,有效扼制人民群众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3、不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巩固提高“村民自治”,努力提高综合妇检率、手术及时率,确保人口计划的完成。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认真落实好优先优惠政策和兑现好奖励扶助。全面推进合同化管理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全乡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体水平,逐步形成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格局。

4、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加大对乡域境内公路的改造和维护,争取对XX至公路进行改造,完成至、XX至、至XX通组公路的硬化,力争在“十二五”期末85%的通组公路实现硬化,切实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二是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争取对XX桥、XX和XX桥三个水库进行治理,完善以上几个水库下游灌溉渠系的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的水资源优势。三是启动建设XX乡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居民住宅区,建成XX乡幼儿园、XX乡卫生院和XX邮政所,有效扩大XX小城镇规模,力争2015年小城镇居住人口达到4000人左右。启动XX河治理工程,完成街道排污沟的改造;四是完成纳傍村四方地组地质灾害户的搬迁。

(五)高度重民生,切实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一是着力解决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认真实施“两免一补”等政策,加大对学校乱收费的清理和整治。二是着力解决群众生活难的问题,认真落实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切实抓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的实施,深入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核查,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指标,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力争做到年满60岁以上人员每月基本生活保障。三是着力解决好群众住房难的问题,精心组织,五年内实施500户以上危房改造任务。四是着力做好返乡农民工作的引导工作,认真对返乡民工进行调查摸底,做好跟踪服务,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劳动力的转移。五是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乡计生服务站开展合医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全面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十二五”期末确保参合率达98%以上,使更多参合群众得到最大受益。六是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强化法制宣传,着力打造“守法守信、向善向上”的优良人文环境。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认真解决征地补偿、特殊群体待遇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一,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其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全体共产党员要知荣明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办事,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第三,各级干部要忠实执行

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形式产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清正廉洁,自觉反腐倡廉,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葆共产党员的廉洁本色。第四,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八荣八耻”教育,“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认真查处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五,大力实施“能人带动”人才战略,注意培养能人入党,把是党员的能人选拔进支部,为能人提供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第六,完善各级干部考核评议机制,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干事业、出实绩,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十二五”期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按照“做大工业、做特农业、做靓集镇、做实民生”的工作思路,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积极探索统

筹城乡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破发展瓶颈努力开创隘口发展新局面,实现隘口跨越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乡社会总产值达到7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翻,实现财政收290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达到4550元,年均增长8%,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通提高,教育、卫生、文体、交通和环境等方面均有较大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民素质大幅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更加和谐。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1、做强工业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打造隘口工业小区,全面完成小区内路网、水网、电网建设,努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工业小区。

二是做大做强烟花产业,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整合现有的三家花炮企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实现规模经营,全面提升企业规模的档次,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到“十二五”末达到产值达到2亿元。

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机遇,通过努力,确保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3至5家,到“十二五”末,全乡规模企业达到8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亿元。

2、做特农业

一是做好养殖业,培育壮大一批高起点、大规模、辐射力强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建设1至2个1000头以上养猪场,扩大现有的肉牛养殖企业规模在1000头以上。同时推广虾稻连作技术,扩大现有龙虾养殖基地在500亩以上。

二是做大特色农业,发挥山场优势,发展泡桐、桂花、油菜等经济林木栽植,建设万亩经济林基地,同时扩大现有花卉、苗木、药材、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种模规模,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三是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路子。

3、做靓城镇

重点抓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营造良好乡城发展环境,搞好集镇“硬亮清”工程,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水平,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新建街道1.5公里。抓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搞好集镇防洪排水工程,完善街道绿化、集镇停车场、加油站、集贸市场、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向集镇汇集。到“十二五”末,集镇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

4、做实民生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二郎河、长溪河、西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力度。“村村通”工程向村组延伸,实施隘古公路水泥路工程。抓好独立桥涵的改造建设,实施对钓灌渠清河跨渠大桥、毕凉大桥、肉铺大桥的改造。

二是完善公共设施,进一步改善政府办公条件,建设乡政府综合办公楼,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隘口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添臵必要的文体活动场地,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隘口中卫生院住院部大楼,继续实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善中小学办公条件,实施隘口初中基础达标工程。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继续抓好五保、低保、孤儿、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和大病救助工作。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5

“十一五”期间,是蚌埠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也是蚌埠青年创造青春业绩、共青团事业阔步向前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我与蚌埠共崛起、跨越

发展献青春”为主题,紧紧把握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主旋律,积极引导青年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竭诚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努力推进团的自身建设,开创了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五年来,在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使蚌埠共青团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得到上级团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全市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双拥工作模范单位等。这些荣誉的取得,既扩大了共青团组织的影响面,又推动了蚌埠共青团事业新的发展。现将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思想,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呈现新气象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青少年思想脉搏,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形式,引导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全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科学理论武装不断深化。始终把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以团干部和青年骨干为重点,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主题团日、网络论坛等各类有效载体,引导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团十六大精神,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构筑当代蚌埠青少年的思想基石。主题教育持续开展。紧紧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契机,深入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按照分层分类引导青少年的原则,组织开展了“与祖国同行,做四好少年”、“民族精神代代传”、“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学习沈浩精神,争创青春业绩”、“我与祖国共奋进”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五年来,团市委共牵头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00余项,青少年直接参与5万多人次。青年优秀典型不断推广。坚持“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的原则,举办了蚌埠市“杰出(优秀)青年卫士”、“四好之星”、“青年文明号标兵”等评选活动,表彰了一大批先进团组织、优秀团员团干和杰出青年群体,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积极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蚌埠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让广大团员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蚌埠的实践中展现风采。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多人参与技能培训,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4781.3万元,扶持创业青年960人。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省财政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资金139.4万元,惠及创业青年353人;推进项目运作,建立各类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9个,累计提供见习岗位320个,393名青年参与见习,岗位对接率达120%;组织开展“青年精英与大学生面对面”系列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syb培训班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智力、经验和方向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创新创效行动和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争创活动,组织青工技能培训475场次,培训青工4.2万人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为统揽,大力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广泛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村青年1万多人次;以“城乡互联

共享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组织共建、创业共扶、文明共育、爱心共献等四个方面内容,组织各级团组织和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与三县十九个乡镇进行结对。常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三下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弘扬时代新风,助推和谐蚌埠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养文明标兵,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健全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志愿者日趋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化,涵盖了扶贫帮困、绿色环保、法律援助、治安维护等多个服务领域,组建了能够满足各类社会需求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为市级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并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抗震救灾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青年文明号创建有新进展。通过修订《蚌埠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健全考核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不断拓宽创建行业范围。共创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

个,省级青年文明号

20个。先后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各类便民服务活动100余次,受益群众1万余人。增强了青年文明号的凝聚力,激发了青年对

本职工作的热情,提升了社会公众对青年文明号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带领青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举办环保摄影比赛、青少年植树造林、青少年绿地认养、“保护母亲河”启动仪式、徒步淮河环保考察活动等形式,加强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教育。改水改厕工作成效显著。争取省、市帮扶资金60万元,全市新增改厕示范点15个,共建成6000多座卫生厕所。

(四)坚持优化成长环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展现新作为

五年来,我们切实发挥职能优势,从解决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努力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大力开展青少年关爱行动。累计筹集资金458万元,救助各类贫困学生近1000人;不断完善希望之家日常管理,建立规范管理制度和台帐,对60名孤儿进行集中助养助学;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实际需求,创新支持方式,成立了共青团蚌埠市委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办公室,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与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共结对青少年3705名。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加强12355服务台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心理援助、成长支持等服务;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将青少年反映的普遍性利益诉求形成多个专项议案提交两会;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目前已有国家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2个,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0个,实现青少年维权工作社会化;加强与公安、政法等部门联系,深入街道社区、学校开展禁毒、防艾宣传以及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氛围。扎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围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辍学学生、闲散青少年四个重点群体,组织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专项行动;会同各有关执法或职能部门针对校园周边的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网吧等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进行综合整治。

(五)坚持党建带团建,团的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强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上,突出基础,活跃基层,走进青年,推进了工作,扩大了影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党建带团建,企业、农村、学校、城市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步伐不断加快,“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工作深入开展,30个基层团组织获得省级以上“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称号。团员和团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强化团员责任意识教育,扎实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努力形成增强团员意识的长效机制;规范流动团员管理,建立团的基层数据信息采集系统,积极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认真做好团员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目前,全市共汇总上报团员数3万余人;加大团员发展力度,目前全市有共青团员13万人;健全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共推荐近百名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和教育培训,通过采取组织办班、专题讲座、参加学习等办法,使广大团干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团内业务培训。五年来,共举办各级团干部培训班40余期,培训团干部多人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为科学发展创先进、为蚌埠崛起争先锋”为主题,在机关党支部和全市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照“五好四强”、“五带五争”的具体标准找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明确了争创的目标,做到了“四个结合”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争创学习型团组织、争做学习型团干部”活动相结合,与落实全团三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与不断优化青少年发展环境相结合,与真正贴近青年、贴近基层相结合。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一系列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推动团的各项事业跨越发展。青联、学联和各类青年社团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全团带队成效明显,少先队事业蓬勃发展,市少年宫、市团校等团属阵地为发展青少年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工作大局,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团员青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生力军作用;只有坚持把团的工作放到党政工作大局和全局中去思考、把握和部署,才能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和谐蚌埠贡献力量;只有坚持竭诚服务青年,才能吸引凝聚青年,赢得广大青年的拥护;只有坚持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才能扩大团的影响,优化团的工作环境;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才能永葆共青团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只有坚持把推进团的工作与加强团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共青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宝贵经验为我们今后开展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团的工作与市委、上级团组织的要求和青年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对青年群体的新特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相对滞后;团组织服务青年的领域不宽、手段不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着力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攻坚时期。今后五年,我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各项职能,主动承担起“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崛起进程、实现富民强市”的光荣使命,不断把共青团事业推向前进。

一、围绕文化文明主题,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构筑当代青年的强大精神支柱

1、深化青少年思想提升工程。牢牢把握青少年政治和精神追求的主导方向,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不断提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为党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利用重大节庆和各类传统节日、纪念日,集中开展青少年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动员和激发广大青年为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而奋斗。

2、深化青少年道德实践工程。以素质提升为目标,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精心组织内容鲜活、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根据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规律特点和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引导。在少年群体中广泛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手拉手”等活动;在中学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十八岁成人仪式”、“四个一”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成长导航”活动;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引导青少年理性地追求时尚潮流,确立正确的成长发展方向。

3、深化青少年文化拓展工程。充分挖掘我市特有文化资源,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普及文化知识,繁荣文艺创作,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在加强常规文化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要积极拓展动漫、博客、论坛等媒体文化传播的空间,满足青少年群体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展“青字号”系列文化活动,支持青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二、围绕创新创业主题,有效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富民强市建功立业

1、精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各级团组织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鼓励青年创造、支持青年发展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激发青年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加强与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服务载体,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举办“青年精英与大学生面对面”、“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创业成才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青年创业成功经验和创新创业先进典型,激励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创业意识,营造青年思创业、敢创业、创成业的良好氛围。

2、激励青年投身创新实践。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各行业的青年职工技术比武和青年“五小”竞赛,帮助青年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大力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在推动职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中有更大作为,促进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续开展“蚌埠市青少年创新市长奖”、“蚌埠市青年技术创新奖”等评选表彰活动,以青年创新典型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

3、引导青年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扎实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生态和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引导青年参与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水源保护、环境整治等各种生态实践活动,努力保护生态资源;广泛开展节约资源的实践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在广大青年中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4、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城市大建设,把蚌埠建成皖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城乡团工作良性互动为基本途径,切实帮助农村青年增产创效;紧紧抓住青年农民培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选树、农村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培育、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重点品牌项目,深入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继续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卫生情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围绕民生民主主题,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和谐蚌埠贡献力量

1、搭建青少年维权服务平台。推动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新形势下以服务青少年和青少年接受服务两个便利化为目的的综合性平台;通过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引导青少年按照法律规定的组织化、制度化渠道,推动解决涉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要问题;同时继续深化“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工作。建立健全青少年舆情监测体系和应急机制,做好矛盾化解和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2、大力推进预防和未保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关注外来、留守、流浪、闲散、刑释解教、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和服刑人员子女,做好对他们的帮教、服务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扫黄打非”、禁毒、网吧监管等,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的能力。

3、努力改善青少年群体民生。推进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进一步服务重点青少年群体,要关心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动员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等各种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扶贫帮困”、“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创新筹资手段和方式,深化和拓展希望工程筹资渠道,继续开展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扩大资助范围。

4、全面强化志愿服务工程。要把青年志愿者服务作为共青团参与和谐蚌埠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围绕困难群体救助、环境美化保护、公共事务服务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更多的青年加入志愿服务行列。

四、围绕基层基础主题,切实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1、巩固扩大团的基层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按照全团抓基础、工作到基层的总体要求,深入调研,重心下移,使团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形式,重点加大工业园区、中职院校、“两新”组织和行业系统的团建力度,着力夯实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机关的团建基础;深入推进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及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建设以县(区)团委为核心,以乡镇为重点,以村街为基础的团的组织创建格局;继续做好择优选拔“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和村团支部书记等工作;加强对青年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2、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建立完善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建设学习型团组织;进一步强化团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团干部业务能力,优化团干部知识结构;全面推进团员队伍建设,大胆创新组织联系方式,建立适应团员青年流动、便于团员参与的长效机制;完善推优入党工作机制,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3、加强共青团信息化建设。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加强与各新闻单位的联系,做好品牌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深度宣传和多角度宣传;建立先进青年和青年群体典型的数据库,定期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宣传一批各行各业的先进青年和青年群体典型;充分发挥蚌埠青年网、蚌青信息等团属信息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发布团情信息,宣传全市团的工作,逐步实现市直团属网站的资源整合和整体联动,形成规范、主动、畅通、高效的信息工作机制。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6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经济建设同防震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规法》,“三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和总结

(一)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按照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县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建设的要求,初步建立了防震减灾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1、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地震应急指挥部和防震减灾协调领导组;

2、由县编委批准,设立了职能明确的地震主管部门; 3、15个乡镇均设立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和“三网一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震减灾组织领导新格局。

(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逐步开展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震情形势和上级要求,制定下发了《武乡县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加强震情跟踪监测工作,妥善应对有感地震,维护社会稳定。1、2009年新建了地震前兆测震台,安装了电磁波地震监测仪器,提高了我县地震监测能力;

2、认真抓了群测群防工作,建立了17个宏观观测站。初步形成了宏、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地震监测网络体系;

3、坚持周、月、半年和定期召开震情会商制度,积极开展地震分析预报,震情会商,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4、初步建立了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科普宣传网的“三网一员”队伍,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得到发展。

(三)落实综合防御措施,加强震灾预防工作 不断完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工作。1、2008年县政府颁发了《武乡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武政办发【2008】86号),明确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审批,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法制化管理;

5、防震减灾工作初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了与“三大体系”相适应的防震减灾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地震行政执法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

6、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

(四)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工作

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方针,树立震情第 2

一的观念,加强忧患意识,积极开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根本,以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地震灾害能力为重点,始终把地震应急救援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

1、加强了全县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

2、依托山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信息,初步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环境的武乡县防震减灾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和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为地震发生时灾害的评估、政府及各部门快速反应提供技术保障;

3、编制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相关行业和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提高处置突发性地震灾害能力;

4、组建了以民兵、医疗卫生、武警、公安消防、矿山救护为主的150人地震应急救援队,并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

5、初步规划建设了和平广场、体育场、宝塔广场、太行公园四个永久性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一中、四中、职中、东村小学操场的临时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二、存在的问题

1、全县建筑物、构筑物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总体较低。老 3

旧建筑占相当比例;民房普遍不设防存在隐患。

2、县城地震地质情况不明,对建设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3、地震应急准备不完善,建筑物和避险场所应急设施不健全,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低,应急储备物资不充分;

4、地震监测预报系统不完善,外界干扰严重,数据质量不高,分析预报滞后。

5、宣传教育缺乏设备,没有基地。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结合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安全对防震减灾的需求,现提出未来5 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的需求作为衡量事业发展的标准,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事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健全完善三大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总体目标

围绕防震减灾工作的“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到2015年,努力形成“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良好局面。建成立体观测网 4

络和预警系统,短临预报能力达到全省县(市)先进水平,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实现对本辖区内的地震活动全方位监测。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全面提高,县城新、改、扩建工程建设100%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采取抗震措施的民居达到30-50%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具备地震紧急自动处置能力;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基本掌握自救互救常识和技能。建立健全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和地震应急体系,使我县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三)主要任务

1、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1)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使地震前兆监测、分析预报和通信系统,有较大改善,提高我县地震监测能力。

(2)建立高速化、智能化的地震灾害信息网络系统,保证我县地震监测、分析预报、震后趋势判定以及地震应急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实现县-市-省联网,达到地震数据共享,灾情信息快速传递,为政府抗灾救灾应急指挥服务。

(3)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渠道,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气体、动植物、气象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并形成宏观观测网络。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

2、加强震害防御体系建设

(1)积极推进城镇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将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依法加强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口密集场所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做好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进一步查清全县地震构造带,尤其要查清县城以红旗路为中心,半径10KM范围内地下断层和软地基情况。为武乡县城规划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3)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建设一批地震安全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逐步推广,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

(4)加强地震、矿震科学技术研究。由于我县煤矿地下采空区多,直接影响到地表的稳定,引起地面变形、塌陷和地表下沉等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加强我县采煤塌陷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等课题研究工作。查清采煤塌陷区范围和地下采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研究矿震发生规律和对建筑的影响。为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工作提供准确资料。

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建立具有反应快捷、综合协调指挥能力强、现代化办公条件程度高的武乡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2)建立地震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政府、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3)根据需要,储备必要的地震应急、地震现场工作仪器设备和救援物资。

(4)结合城镇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到“十二五”末,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达到国家标准。

4、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全力构建党委宣传部门统一领导,多部门广泛参与,城镇社区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三位一体”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坚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四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继续开展“六个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从2011年起,每年在全县创建3-4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稳步提高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水平。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普法日等契机,扎实开展好集中地震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活动,继续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7

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紧急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增强社会平息地震谣言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

2011年开通武乡县地震信息网,2013年前,建立稳定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配置数码投影仪、地震科普模型,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幻灯片、投影仪等现代传媒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宣传途径,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效果。

(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完善全县管理体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社会管理责权,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管理、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地震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科学高效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体系。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2、加强法制建设,深入贯彻防震减灾“一法五条例”,并制定与之相配套,切合我县实际的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完善地方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将防震减灾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强社会防震减灾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规范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规范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活动,不断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力度,保证全县的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健康开展。

3、加大防震减灾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公益性的基础地位,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防震减灾事业的资金需求纳入财政预算,按一般预算收入万分之三至五的比例,逐年增加地震经费,用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投入多元化的防震减灾事业投入体系,注重防震减灾资金的投入水平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4、建立人才强业机制,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机制。按照“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总体要求,加强队伍常规管理,改善队伍总体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震减灾专业队伍,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不断适应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7

“十一五”期间,办公室紧紧围绕局党组的决策部署,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本着“服务到位、协调到位、把关到位、参谋到位、助手到位”的工作原则,切实履行“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等职能,为全局工作的正常运转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建章

立制。2005年建局之初,安监局一切从“零”开始,办公室及时根据局党组要求和本局工作性质、特点,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各类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效能建设制度、廉洁从政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各类制度,使我局的政务管理基本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

2、规范办文。一是注重学习,努力提高办文水平。安监局组建后,安监工作对办公室人员来说也是全新课题。因此,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本着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边提高。二是在办文过程中,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广泛收集资料,力求从办公室出来的文件规范合理。“十一五”期间,认真做好人大督查、政协调研、政府报告、各类计划、规划、方案以及各类会议的汇报、交流、调研材料的起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综合文字任务。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创先争优”、“党风廉政教育”、“服务品牌创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评比”、“服务绩效提升”、“六城同创”等活动中,都能及时上报各类计划、方案以及活动信息、总结等。

3、上传下达。办公室作为重要的信息枢纽部门,起着上传下达、左右协调、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办公室以“不让能办的事在我这里拖延、应办的事在我这里办坏”作为原则,及时做好公文的上传下达,公务信息的联通。在以最快的速度让领导知道信息,了解信息。同时,严格按照公文登记、阅办、传递、处理等工作流程,准确规范处理各类文电,“十一五”期间,共处理各类公文、电文、通知等上万件,保证了政令畅通。

4、品牌创建。“十一五”期间,根据市级机关“创建优秀服务品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办公室与全局同志一道,积极出谋划策,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及时提出了创建安监优秀服务品牌----“服务到位、安全到家”。并制订创建工作规划、计划、活动方案等,认真挖掘品牌内涵,精心设计品牌标识,积极向市级机关工委申报评审,2010年8月通过了市级机关的评审。

5、信息公开。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确保《条例》的贯彻落实,根据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及时成立了安监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制订了《安监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安监局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处理流程》、《**市安监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安监局政府信息公开审核制度》、《安监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计划》、《政府信息公开宣传实施方案》等,梳理了安监局组建以来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在“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安监局网站上予以公布,目前,已公布各类政务信息数千条。

6、电子政务。一是参加省局组织的“金安”工程培训后,及与全局人员一起学习“金安”工程操作要领,逐一安装“金安”工程个人使用的“钥匙”及配套附件。并组织相关人员赴南通市局参加省局组织的“金安”工程二期培训。二是认真推进**市行政办公系统的推广使用。与全局人员一起进行业务学习,制作《操作流程》印发到每个同志手中,方便大家操作。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一步推进中。11月1日,全市行政办公系统和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已正式运行,公文交换已在系统中办理。三是加强安监局局域网建设,今年,根据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的要求,我们对安监局网站进行了改版,并更新充实了网站内容。四是根据安监局工作需要,报请局领导批准,申办了“企信通”,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7、市长热线。按照“市长热线”工作要求,经常登录 “市长热线”安监局平台,查看交办事项。及时将“市长热线”交办单报请局领导批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协助相关科室,认真办理,并及时回复“市长热线”和来电人。

8、宣传报道。根据局领导指示要求,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报道工作的意见》,对信息报送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信息考核奖励标准。同时,我们也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经常向南通、《江苏安全生产杂志》、《中国安全生产报》、《**动态》等报送安全信息,被录用数十篇。

9、财务管理。①按时缴纳电话费、水电费、社保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公积金等。②对局领导审签的各类票据复核后统一到会计结算中心报销。③制作预决算报表。④按照政府采购原则,进行日常办公用品的统一采购、登记、保管和发放。⑤做好安全培训收费,并经常与国库科、预算科、会计中心沟通,确保费用及时报结。⑥做好安全生产协会的财务管理工作。⑦做好资产管理登记。⑧积极配合局领导向市政府争取安全资金。

10、档案管理。①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个人信息及时进档,同时,经常根据档案局要求,进行档案校对工作。②每年按时将工作资料装订入档。

11、后勤保障。①会议保障。及时准备好各类会议场所,并参与

相关会议的筹备工作。②装备保障。根据局统一安排,及时配备必要的工作装备。③车辆保障。根据现有条件,科学合理安排车辆,保证工作正常运转。④生活保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合理安排工作餐。⑤节日保障。合理安排节日值班。⑥认真做好各类接待工作。

12、社区共建。在局领导的指导下,办公室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①经常深入共建的东风社区进行宣传创建卫生城市的意义,标准等。②帮助东风社区公共厕所接通水源。③帮助共建点所有路面进行了硬化和空地绿化。④经常到共建点进行环境整治。

13、来信来访。①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员,耐心倾听来访人诉求,并登记造册。能当场解答的当场予以解答,不能当场解答的,请专业人员给予解答。职责不在安监局的,向来访者解释清楚。②对安全生产举报,能报请领导批示,及时转相关科室(大队)处理。

14、台账资料。认真做好相关台账,确保年中和年底各类考核取得好的名次。具体有:(1)党建工作台账;(2)工作目标台账;(3)“六城同创”台账;(4)综合治理工作台账;(5)市长热线工作台账;(6)信息公开工作台账;(7)信访工作台账;(8)纪检工作台账;(9)工青归工作台账;(10)爱心城市工作台账;(11)品牌创建工作台账;(12)宣传报道台账。

15、几点体会。“十一五”期间,办公室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同志的精诚团结。(1)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好。(2)办公室工作无易事,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办好。

16、存在问题。(1)工作按部就班,创新不够。(2)服务不周到,服务对象难满意。

二、办公室“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办公室要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的支持下,树立“当好领导参谋,做好科室配角”的工作理念,把握大局、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拓展工作思路,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更优的服务质量和更顺畅的运转机制。

1、进一步提高综合文字和公文处理能力。切实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吃透吃准国家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综合文字的写作水平,做好各类文稿的起草和有关文稿的审核把关工作。扎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多渠道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服务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安监局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极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氛围。抓好向市委市政府报送政务信息工作,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继续大力支持。

3、进一步做好各类会务筹备工作。对每一个环节都细心考虑,安排妥当,确保各次会议顺利召开,4、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推进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5、进一步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重点做好领导干部下访、公务接待、会务安排、车辆管理、社区服务、安全创卫等服务工作。

6、进一步端正作风摆正位置。办公室全体人员要坚持正直谦虚朴实的工作作风,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平等相处,以诚待人,不趋炎附势,不瞒上骗下,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相处的尺与度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任务。

上一篇:qq经典网名下一篇:成功高效学习五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