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

2024-07-29

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精选11篇)

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 篇1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2018考研数学冲刺:教你三步搞定证明题

考研数学中的证明题是考查的重点,证明题使用的几个基本原理包括零点存在定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等,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三步搞定考研数学证明题。

1、结合几何意义记住零点存在定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等基本原理,包括条件及结论。

知道基本原理是证明的基础,知道的程度(即就是对定理理解的深入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推理能力。如2006年数学一真题第16题(1)是证明极限的存在性并求极限。

只要证明了极限存在,求值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没有证明第一步,即使求出了极限值也是不能得分的。因为数学推理是环环相扣的,如果第一步未得到结论,那么第二步就是空中楼阁。

这个题目非常简单,只用了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之一: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只要知道这个准则,该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因为对于该题中的数列来说,单调性 与 有界性 都是很好验证的。像这样直接可以利用基本原理的证明题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要用到第二步。

2、借助几何意义寻求证明思路

一个证明题,大多时候是能用其几何意义来正确解释的,当然最为基础的是要正确理解题目文字的含义。

如2007年数学一第19题是一个关于中值定理的证明题,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满足题设条件的函数草图,再联系结论能够发现:两个函数除两个端点外还有一个函数值相等的点,那就是两个函数分别取最大值的点(正确审题:两个函数取得最大值的点不一定是同一个点)之间的一个点。这样很容易想到辅助函数F(x)=f(x)-g(x)有三个零点,两次应用罗尔中值定理就能得到所证结论。

►下面归纳中值定理常考的几个类型及解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再如2005年数学一第18题(1)是关于零点存在定理的证明题,只要在直角坐标系中结合所给条件作出函数y=f(x)及y=1-x在[0,1]上的图形就立刻能看到两个函数图形有交点,这就是所证结论,重要的是写出推理过程。

从图形也应该看到两函数在两个端点处大小关系恰好相反,也就是差函数在两个端点的值是异号的,零点存在定理保证了区间内有零点,这就证得所需结果。如果第二步实在无法完满解决问题的话,转第三步。

3、逆推法

从结论出发寻求证明方法。如2004年第15题是不等式证明题,该题只要应用不等式证明的一般步骤就能解决问题:即从结论出发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推出结论。

在判定函数的单调性时需借助导数符号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只需一阶导的符号就可判断函数的单调性,非正常情况却出现的更多(这里所举出的例子就属非正常情况),这时需先用二阶导数的符号判定一阶导数的单调性,再用一阶导的符号判定原来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所要证的结果。该题中可设F(x)=ln*x-ln*a-4(x-a)/e*,其中eF(a)就是所要证的不等式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邀请码:8806

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 篇2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高等数学不仅是报考理工类专业的考生的必考科目,也是报考经济学、农学、医学等专业的考生的必考科目,所考查的内容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数学二、数学三不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二不要求),所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和证明题)三种,其中解答题所占的比例最大,约占全卷总分的63%.在解答题中,多数问题可以有两种或多种解答方法,若解题时选用的方法恰当,则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而且可以节省解题所用的时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将以历年考题为例,对文中所例举的每个问题均给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解法,然后通过对比来分析说明选用合适的方法在解答问题时的重要性.

1.数列的极限

对比分析:解法一运用了两边夹定理的推论.两边夹定理及其推论是求解极限问题的重要工具,但运用两边夹定理或其推论求解极限问题时,需要将所求的问题进行放缩,然而在多数问题中,放缩的尺度较难把握.这时,若所求问题满足Stolz定理或其推广定理[3,4,5,6]的条件,则可以巧用Stolz定理或其推广定理求解.

2.高阶导数

例2求函数f(x)=x2ln(1+x)在x=0处的n阶导数.

解法一(利用Leibniz公式)令u=x2,v=ln(1+x),则

u'=2x,u″=2,u(k)=0(k≥3),

所以u(0)=0,u'(0)=0,u″(0)=2,u(k)(0)=0(k≥3).

因此f(n)(0)=C2nu″(0)v(n-2)(0).

3.不等式的证明

令F(x)=f(x)-x,则F'(x)=f'(x)-1,显然F'(0)=f'(0)-1=0.

由于F″(x)=f″(x)>0,则F'(x)单调递增,x=0为F'(x)唯一的零点,

即x=0为F(x)唯一的驻点.

又由于F″(x)=f″(x)>0,

则x=0为F(x)在(-∞,+∞)上唯一的极值点,且在该点取得极小值.

因此F(x)在x=0处取得它在(-∞,+∞)的最小值.

从而F(x)≥F(0)=f(0)-0=0,

即F(x)=f(x)-x≥0,因此f(x)≥x.

(ξ介于0与x之间)

故f(x)≥x.

对比分析:构造法是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解法一构造了函数F(x)=f(x)-x,然后通过判断其单调性及分析其驻点和极值点的情况得到所需的结论.解法二则是一种巧妙的构思,利用Maclaurin公式将f(x)展开,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即可得到所需的结论,与解法一相比,省略了构造函数、判断单调性以及分析函数的驻点和极值点的过程,从而简化了证明的过程.

4.不定积分

5.定积分

令x-1=t,则dx=dt.

∵当x=0时,t=-1;当x=1时,t=0.

再令t=sinu,则dt=cosudu.

对比分析:解法一运用了换元法.换元法是求无理函数的定积分的常用方法,解法一通过两次不同的换元将所求问题转化为一个求三角函数的定积分问题,从而求出问题的结果.运用换元法求解定积分问题时,每换元一次,都需要变换定积分的下限和上限.若利用定积分的几何意义求解,则可避免用换元法所带来的复杂的变换过程.

证法一(直接法)

对比分析:估值定理是证明积分不等式的重要工具.解法一采用了直接计算不等式中的定积分的方法,不仅计算过程烦琐,而且计算的结果是一个无理数,与不等式左右两端的值的大小关系并不明显.解法二采用了估值定理,不仅避免了直接计算定积分所带来的复杂的运算过程,而且可以较快捷地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6.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例7求由方程x2+y2+z2-2x+2y-4z-10=0所确定函数z=z(x,y)的极值.

解法一(微分法[8])由x2+y2+z2-2x+2y-4z-10=0得

在上式中令zx=0,zy=0得x=1,y=-1.

将x=1,y=-1代入原方程得z=6和z=-2.

即驻点为(1,-1,6)和(1,-1,-2).

等式2x+2zzx-2-4zx=0两端分别对x,y求导得

2+2(zx)2+2zzxx-4zxx=0,

2zyzx+2zzxy-4zxy=0.

等式2y+2zzy+2-4zy=0两端对y求导得

2+2(zy)2+2zzyy-4zyy=0,

解法二(配方法)将方程x2+y2+z2-2x+2y-4z-10=0配方得

(x-1)2+(y+1)2+(z-2)2=16.

由此可见,当x=1,y=-1时,z=z(x,y)取得极大值2+4=6,取得极小值2-4=-2.

对比分析:解法一采用了微分法,这是求多元函数极值的常规方法.解法二则巧妙地运用了配方法,将问题化繁为简,方便快捷地求出了问题的结果,与解法一相比,省略了求驻点和高阶偏导数的过程,从而简化了求解的过程.

例8求函数z=x2+y2-12x+16y在x2+y2≤25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解法一(Lagrange乘数法)

显然点(6,-8)不在区域D内,因此构造Lagrange函数

F(x,y,λ)=x2+y2-12x+16y+λ(x2+y2-25)=25-12x+16y+λ(x2+y2-25).

则z(x,y)在D上最小值为-75,最大值为125.

解法二(几何法)

由于z=x2+y2-12x+16y=(x-6)2+(y+8)2-100,

又z(3,-4)=-75,z(-3,4)=125,

故z(x,y)在x2+y2≤25上的最大值为125,最小值为-75.

对比分析:解法一采用了Lagrange乘数法,这是求多元函数最值的常规方法.解法二则是一种巧妙的方法,它将所求问题与其在几何上的意义相联系,采用几何的方法来分析并确定问题的最值,与解法一相比,省略了求偏导数和构造Lagrange函数的过程,从而简化了计算的过程.

7.二重积分

解法一(在极坐标下化为累次积分)

圆x2+y2=x+y在极坐标下的方程为ρ=cosθ+sinθ,则

解法一(在直角坐标系下化为累次积分)

对比分析:以上两例中的解法一均为计算二重积分的常规方法,即将二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解法二则巧妙地利用了对称性,与解法一相比,不仅避免了用常规方法带来的复杂的计算过程,而且省略了换元和确定累次积分的上下限的过程,从而将问题化繁为简,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8.线性代数综合题

例11设n阶矩阵

(1)证明:A=(n+1)an.

(2)a为何值时,方程组有唯一解,求x1.

(1)证法一:(化为上三角形)

(2)由(1)可知:当a≠0时,A≠0,则矩阵A可逆,此时方程组有唯一解.

解法一(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此时,方程组的唯一解为X=A-1B,现将A-1按列分块,记为A-1=(α1,α2,…,αn),则方程组的解为

于是知x1=a11.

解法二(利用Cramer法则[9])因将A中的第1列换为B时的行列式按第1列展开即得Dn-1,而由(1)可知Dn-1=nan-1,故由Cramer法则得

解法三(利用伴随矩阵)此时,方程组有唯一解

对比分析:问题(1)的证明可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化为上三角形矩阵或展开递推,这两种方法的难易程度相当.问题(2)的求解可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利用Cramer法则和利用伴随矩阵.若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求解,则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换过程,虽然最终可求出问题的结果,但其变换过程极为烦琐.若利用Cramer法则或利用伴随矩阵求解,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利用矩阵分块及行初等变换求解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的变换过程,从而大大简化求解的过程,可方便快捷地求出问题的结果.

小结

通过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解答考研数学中的计算和证明题时,若选用的方法恰当,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琏,傅沛仁,林玎,等.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钱吉林,张祖发,刘敏思,等.数学分析题解精粹[M].武汉:崇文书局,2003.

[3]李俊杰.Stolz定理的推广[J].数学通报,1981,3:22-26.

[4]王婕,朱如恒.Stolz定理的推广及一些应用[J].工科数学,1995,11(1):234-239.

[5]杨姗姗,刘健,马跃超.Stolz定理推广定理的推广[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6):117-120.

[6]张传芳,杨春玲.利用Stolz定理的推广定理求极限[J].高等数学研究,2005,8(5):29-45.

[7]丁莲珍,姚健康.高等数学(上册)[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0.

[8]刘玉琏,傅沛仁,林玎,等.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议论文不是数学证明题 篇3

各位看官,《老残游记新编》主打篇目“近年目睹作文之怪现状”——遍观议论,文将不文。乍看观点鲜明,实例丰富,洋洋洒洒,论证有力,齐整有序,而至滴水不漏;再看结构呆板,数学模式,死守步骤,干瘪无味,套路刻意,实为简单肤浅。且劝诸生:文章不是无情物,老师都是有心人,作文不是纯粹证明,思维不可浅尝辄止,有我有感手写我心,多想心思拓展引申。文之为文,有情有魂!

【考纲概述】

高考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论据充实。因此有些老师和同学据此得出一个写作公式:论据1+论据2+论据3=观点。这样,就把议论文当成数学证明题了。

走在最前,落于最后

不要总羡慕那些站立云端之上的人,其实站得太高更容易跌落,他们害怕跌落;不要总轻视最底层的人,他们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说,世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端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的人。

一条犹如长龙的队伍,第一个人很快地就买到了物品,而最后一个在焦急不安中等待着。第一个之所以能是第一,说明他必须比其他人来得更加早,他害怕,他担心:“我会不会是第一个?不是怎么办?”最后一个人痛苦地等待,他也害怕,他也担心:等轮到他了是否还会有;轮到他了是不是变凉了,变烂了,变质了。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国一直在围堵中国,企图阻碍中国的发展。美国为什么这样做?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站立云端。但美国又处在痛苦之中,他自己被中国超越,因此总是处处提防着中国,与中国为敌,甚至叫嚣“中国威胁论”。而非洲一些国家因历史原因,在世界队伍中,落于最后。他们处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之中,忍受着饥饿、寒冷、疾病等一系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身处云端,走在最前,便就幸福,便就没有痛苦吗?不,他们最为痛苦,因为他们害怕跌落,害怕自己领先的位置被人取代。落于最后的人就无忧虑吗?不,他们最为痛苦,因为他们忍受着种种苦难,承受着最为巨大的压力,被忽略,被轻视。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莫过于此:身处云端,害怕跌落;落于最后,压力巨大。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啊,相煎何太急!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死后,曹丕子承父业,建立魏国,正所谓“最前面的人”。曹丕却处在痛苦中,害怕兄弟夺权,便命曹植作七步诗,若作不出来,便要杀他。至亲兄弟却如此,不就是因为曹丕身处云端,害怕跌落吗?身处云端并不幸福,甚至最为痛苦。害怕跌落,因为不知道下面是不是无底深渊。

好比学生,第一名的人总是害怕被超越,虽然第一总会喜悦,但也最为痛苦;最后一名的人得面对家长、老师,在巨大的压力中痛苦徘徊。世界上最为痛苦的两种人:第一名、最后一名。

大雁南飞,带头的大雁会时刻担心后面的一群大雁是否都能跟上;最后一只会害怕跟不上,迷了路,回不了家。群雁南飞:二雁最苦,第一与最后。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便是身处云端的人,他们害怕跌落;落于最后面的人,他们承受巨大压力。所谓“最穷人”与“最富人”。“最穷人”每天都在忧虑生活问题:“下一顿呢?下一顿怎么办?”最富人每天都在担心:“钱藏哪儿?被偷了怎么办?”

不要落于最后,要勇往直前;不要担心跌落,云端之上风景未必最好。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两种人:走在最前,落于最后。走在最前的人跌落也没关系,沿途风光无限。

[范文解析]

本文开篇提出论点: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是世上最痛苦的人。然后罗列众多自然的、社会的、中国的、外国的、现在的、过去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最后重申观点,仅此而已。显然,本文除了证明“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是世上最痛苦的人”这个观点之外,没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人生启示。只是为证明而证明,像是在解答一道数学证明题。这是对议论文写作的一种误解。

我们写文章,特别是写议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更重要的是在论证观点的同时,对读者进行规劝引导,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人生启示。

[范文例举]

走在最前,落于最后

有人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最痛苦: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另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可是,我并不认为走在最后面的人最痛苦。

生活速度的加快逼着我们加快脚步,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试着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压力呢?何为压力?不过是人与人相比,落后的那个人感受到的痛苦。生活那么美好,他们仅仅因为走在别人后面而选择了最愚蠢的方法;如果他们愿意用乐观的心态面对落后,那么将会有多少家庭可以继续快乐的日子。为什么总要争第一呢?走在最后的人也有一鸣惊人的机会。别为你的落后感到痛苦,落后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前进。

古人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难道失败的人就是最痛苦的人吗?不,看看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吧。几百年前,史蒂芬将他发明的火车在轨道上试行时,当时一辆马车的速度都能超过火车,于是人们认为史蒂芬的火车只是一堆烂铁,可史蒂芬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并不为失败而感到痛苦。在他的努力下,高速火车终于问世。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当时的马车早已不见踪影。试想:如果当时的史蒂芬为自己的落后感到失望、痛苦,也许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高铁了。

走在最后的人未必痛苦,人生总是要面对各种失败,如果只是因为一次失败而痛苦,因为走在最后而痛苦,我们的人生岂不少了很多乐趣?落后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前进。

时间会忘记很多人,但是时间不会忘记那些蓄势待发的人。作为一名歌手,朴树的歌真是少之又少:10年前的一张专辑和一首《平凡的路》。整整相距10年,10年中,朴树应当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可他并不为此感到痛苦,而是蓄势待发,等待那个不平凡的《平凡的路》。落后的人也许是个幸福的人,未必是痛苦的人。走在最后,也许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落后是常有的,有时候走在最后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现在正走在最后,请不要痛苦,作一个乐观的人,蓄势待发,等待着一鸣惊人。

[范文解析]

本文作者论证观点时,不是为证明而证明,而是给了读者几个启示,比如,“落后只是为了让你更好地前进”和“落后是常有的,有时候走在最后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现在正走在最后,请不要痛苦,作一个乐观的人,蓄势待发,等待着一鸣惊人”等句充满了人生教益。

[类文生成]

一篇议论文,首先要有启发性。那种为说理而说理、心中没有读者的议论文,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启发性;其次要有现实性,所谓现实性就是在论证完观点后,一定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要脱离现实生活,空说道理。比如一篇《人生的“出”与“入”》的高考满分作文,作者论证完数学家“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这一观点后,进一步引申“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有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这种引申说理的写法会使读者得到启发和教育。

[有感写作]

请以“逼,然后飞”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切忌当成数学证明题。

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 篇4

2018考研数学 中值定理证明题技巧

在考研数学中,有关中值定理的证明题型是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让很多同学感到比较困惑的考点,不少同学在读完题目后不知从何下手,不会分析证明,找不到思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学对中值定理证明题型的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对其分析和证明方法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为了协助这样的同学克服这方面的困难,下面本文对这类题的特点和证明方法做些分析总结,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中值定理证明题的特点

中值定理证明题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中值定理证明题常常需要作辅助函数;

2.中值定理证明题经常在一个题中需要结合运用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性质(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和介质定理),微分中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

3.中值定理证明题可能需要在一个问题的证明中反复运用同一个微分中值定理两次甚至三次,比如罗尔中值定理或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4.从历年考研数学真题变化规律来看,证明中用得最多的主要是罗尔中值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而泰勒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则用得很少。

二、中值定理证明题的常用方法

中值定理证明题有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的类型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主要的和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如果题目条件中出现关于函数值的等式,而函数是连续的,则可能需要运用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性质进行证明;对导数是连续的情况也可以对导函数运用连续函数的性质;

2.如果题目条件中出现关于定积分的等式,则可能需要运用积分中值定理;

3.对于以下这类问题一般使用罗尔中值定理进行证明:

6、如果是要证明两函数差值比的中值等式,或证明两函数导数比的中值等式,则可能需要利用柯西中值定理进行证明。

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 篇5

大家好,2015年考研数学已经落下帷幕。凯程数学教研室的老师针对2016年考纲对考试复习提供建议。

在2015年考研数学中,数学三的19题考查的导数定义证明。可以说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是从证明思路来说,还是很简单的。2014和2015连续两年都没有涉及到中值定理的考查,这为2016年考查方式做了铺垫。2016年很有可能回到考查微分中值定理上面。针对2015年对证明题的考查方式,经过对2016年考纲的分析同学们在2016年考研备考中应该注意下面问题

一.注意考纲要求

2016年的考纲在中值定理这块没有太大变化。考试对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数学一和数学二要求理解泰勒定理。这意味着在微分中值定理的考查中,有可能单独考查泰勒中值定理。而数学三方面只是了解,所以数学三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到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上面。

二.考纲的题型分析

通过对2016年考纲的分析,我们发现有关微分中值定理的考查一般都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三.考纲要求的复习方法

根据对2016年考纲的分析,同学们要完成证明题是需要明晰知识体系的。首先,同学们要掌握极限的保号性,介值定理及费马引理;然后,掌握核心的三大中值定理以及数学一要重点掌握的泰勒定理;最后,掌握积分中值定理。同学们在清楚了微分中值定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后,再通过做题总结,我想证明题就不难了。我再次提醒,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题一定要自己总结,自己活用体系,这样的话上考场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目的,才能正真的做对题。

总之,同学们根据考纲要求明确微分中值定理的真正重难点,即上面说的基本知识体系。同学们思考证明题一定要有逻辑顺序,注意总结,这样的话,证明题就成为了“加分”题了。祝大家马到成功。

2016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之整体规划 数学教研室——向喆

大家好,2015年考研数学已经落下帷幕,凯程教育数学教研室老师针对2016年考纲要求提出复习规划。

2016年数学考纲在整体上和往年没有太大变化。高等数学部分还是考察了极限,导数以及积分;线性代数还是围绕着方程组和矩阵设计;概率还是围绕着随机变量的分布以及常见的统计量分布来命题。复习建议如下:

1.真题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为9月到10月。任务:熟悉真题的考法,完善技巧和方法。在强化阶段复习后,大家知识点和方法都比较清楚了。那么在真题阶段,就是让大家知道真题是怎么考查大家的。同时检测一下大家强化的效果。通过真题,大家可以查缺补漏,进一步的完善知识点和方法。配合这个任务,大家可以参考我们凯程教育的《2016年数学三阶讲义》。总之,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真题形成知识点和方法的完整体系。

2.模拟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为11月到12月初。经过真题阶段的洗礼,大家知识点和解题能力都比较完善了。那么,在这个阶段,通过模拟题让大家保温。我们凯程教育精心准备了一些模拟题,大家通过这些模拟题就能进一步的巩固知识点和技巧,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3.巩固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一般为12初到考前。这个阶段,请大家把以前总结的笔记仔细再看一遍,把错题仔细的做一遍,把真题认真琢磨一遍。我相信大家此时一定有不同的收获。然后就可以调整好心态迎接考试了。

总之:我相信大家只要保持好的心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并且按照规划来认真复习,那么成功一定属于大家。祝大家马到成功!

2016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之极限 数学教研室——向喆

大家好,2015年考研数学已经落下帷幕。凯程数学教研室的老师针对2016年考纲对复习提供建议。

2015年考研真题中,数学二和数学三的15题都是考查了极限计算方法。这两个解答题是以无穷小比较为依托,但本质是极限计算问题。总体难度和去年持平。

结合2016年考纲应该注意下面问题 1.牢记极限的知识体系

极限这章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极限的概念以及无穷小和无穷大的介绍;然后是极限的基本性质;最后是极限的计算方法。大家可以把这个知识体系与我前面说的2015年真题做个对照,就会发现极限的计算是重点。

2.理解极限知识点内容

在牢记知识体系之后,大家要做的就是理解知识点。首先是极限的概念以及无穷小和无穷大的介绍。历年考研几乎没考过用定义来求极限。所以,大家要做的是理解这个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至于无穷小和无穷大,关键也是要理解内涵,并且与极限联系。然后是极限的基本性质。大家也不需要强记性质。大家需要做的还是理解。最后是极限的计算。这个是重点。每年的考研必考至少一道关于极限的计算大题。但是在学习极限时,很多同学都是在这里出现了瓶颈。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两点:一,方法理解不透彻。具体就是被极限式子的形式多,因而求极限的方法多,很多同学容易混淆,张冠李戴,没理解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内涵。二。心态。因为求极限的方法比较多,而且题目更多。很多同学为了更好的巩固知

识点,做了大量的题。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同时会出现大量不会的题。所以一些同学就开始灰心丧气,心态失衡,继续题海战术。针对这样情况,我建议大家要学会对求极限的题目进行归类。每一类做一些题目就够了。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点不是为了做难题。大家只有掌握了方法和类型,以后做题就能对号入座,也就不用题海战术了。

总之,通过2016年考研大纲的解析,希望大家在备考2016年的时候经过这两个步骤能够学习好极限,为以后的高等数学的复习打好基础!

2016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之级数复习数学教研室——向喆

大家好,2015年考研数学已经落下帷幕。凯程数学教研室的老师针对2016年考纲对考试复习提供建议。

在2015年的数学考试中,有点出乎意料。级数知识点的考查并没有单独命题。结合2016年考纲,同学们在2016年考研备考中应该注意下面问题

一.注意考纲要求

2016年的考纲对级数的要求不会有太大变化。级数只对数学一和数学三的考生有要求。但是在具体的要求层次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说级数收敛,发散及收敛级数和的概念上数学一要求的是理解,而数学三只是了解。所以,从真题的角度,数学一就可以在概念上出大题。同时,数学一要求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而数学三只是了解。所以,数学一考查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情况较多。当然对幂级数展开和求和,数学一和数学三的要求是一样的。考生都要求会用逐项求导和逐项求和的方法来进行展开和求和。

二.考纲的题型分析

通过对考纲的分析,我们发现有关级数的问题是每年的必考题。提醒比较灵活,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有可能出现。

三.考纲提示的复习方法

首先,同学们要清楚级数这章的知识体系,要把知识结构搞清楚,区分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以及常数项级数收敛性质。然后,同学们应该记住常见的收敛级数,比如p 级数及几何级数,清楚常见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最后,同学们应该多做真题,进一步熟悉知识点,在做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方法。

总之,同学们根据考纲要明确级数的真正重难点,即上面说的基本体系。同学们不要一味的追求很偏的怪题,只要能够掌握重点方法,考研级数的重难点也就掌握了。祝同学们马到成功。

2016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之定积分复习数学教研室——向喆

大家好,2015年考研数学已经落下帷幕。凯程数学教研室的老师针对2016年考纲对复习提供建议。

在2015年的考研数学中,数学三的第十题考查的是变限积分问题。数学二的十六题考查的是定积分的应用,即求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些都是常规考法,而且难度不大。

针对2015年对定积分的考查方式,结合2016年考纲,同学们在2016年考研备考中应该注意下面问题

1.结合考纲:明晰知识体系

这章包括: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微积分基本定理;反常积分;定积分的应用。这四个部分各有侧重点。其中定积分的定义是重点;要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要掌握定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上面的应用。至于反常积分大家了解就行了。

2.挖掘考纲:深刻理解知识点

首先是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同学们要理解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这四个步骤。同时要知道其几何意义及定义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对定积分定义的考察在每年考研中是必考内容。所以希望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至于性质,大家关键也在于理解。特别是区间可加性;比较定理;积分中值定理。然后是微积分基本定理。这个知识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定义了一种新的函数:积分上限函数。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它的导数就是f(x。所以我们扩展了函数类型。那么导数应用中的切线与法线;单调性;极值;凹凸性等应用就可以与积分上限函数联系了。接着大家要注意变限积分求导了,最好请大家自己证明下。第三个要说的是反常积分。对这一部分,同学们了解基本定义,会用定积分判断是否收敛就够了。最后,是定积分的应用。其实就是微元法在几何以及物理上面的应用。同样的,同学们要知道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的区别。在几何上,数学三只用掌握用定积分求面积和简单几何体的体积。而数学一和数学二还要求掌握用定积分求曲线弧长,旋转曲面面积。在物理应用方面,数学一和数学二主要掌握用定积分求变力沿直线做功,抽水做功,液太静压力和质心问题。但核心是,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微元法的思想。

总之,通过对2016年考研大纲的分析,希望大家为2016考试做好准备,学习好定积分,为以后的高等数学的复习打好基础。祝大家马到成功!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

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2013考研证明题系列-题目3 篇6

拿到这道题目,大家可能都有点傻眼了。怎么表达式这么复杂?!!而且绝对值,积分号,求导号让人眼花缭乱,感觉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我们不妨先从三个独立的表达式分析起走。第一个表达式

首先要明白这个式子说的是什么东西。读懂表达式,是你做证明题的根本!不难看出,这个式子说的就是|f(x)|的在区间[a,b]的最大值。写的这么高深,弄得大家心里发慌,其实根本就是一只纸老虎嘛!我们并不关心最大值在哪一点取得,所以我们可以把取得最大值的这一点设为ξ,则这个式子可以化成|f(ξ)|.你看,这样一简化,是不是显得更加简洁和舒服,让自己的信心也增加了不少。第二个表达式

这个式子对积分熟悉一点的看见了就应该有一种很强烈的反应,就是积分中值定理!所以这个式子我们也可以简化一下成|f(η)|.这样一来,不但大大简化了表达式,而且成功的与第一个表达式联系了起来!这样对题目的认知也就在简化中一点一点的清晰化了!第三个表达式

这个表达式相对于前面两个来说要复杂一些,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化简方式。所以我们只有暂且不管这个表达式,把它作为一个常量,摆在那里,考虑去处理表达式1,2,使得能够得到表达式3!

为此,我们将表达式1和表达式2放在一起,于是移项,得到下面不等式,也就是我们需要证明的!

注意到左边两个式子|f(ξ)|-|f(η)|,看见这个,然后考虑到这是一道不等式的题目,并且ξ,η

都是未知的一个数,我们应该立即联想到放缩,用什么放缩?绝对值不等式!

|x|-|y|<=|x-y|,然后逻辑方向(也就是不等式的方向)也是正确的,所以放心大胆的做吧!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一口气做下去了。于是得到下面的解答!

|

最后需要再多说两句的就是放缩的后期有一步非常经典

注意到没有,第一步的那个等号是这道题里面最难也是最精华的部分。反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成功将积分和导数联系在了一起,破解了这个看似超级复杂的证明题!

后面的就是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虽然这个式子平时看起来觉得再熟悉简单不过了,可是真正使用的时候还是不简单的。最后对这个题目打一个小结,这道题到底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知识1:积分中值定理,在某些时候可以简化表达式

知识2:绝对值不等式以及定积分里面的绝对值不等式

知识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逆用

考察的知识不难,关键如何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这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当然,通过平时练习多总结多思考,就是提高的最快路径了!

思想方法1:对证明的式子需要有个宏观把握,能简化的要简化,这样便于你看清楚整个题目间的关系。

思想方法2:不等式证明中间肯定有放缩,这个时候需要找出一定放缩的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判断放缩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正确才可继续往下做。

思想方法3:对公式的逆用。有些时候我们做题做多了,往往对有些公式只会顺着用,反过来如何用未曾或者很少想过。其实,像这种难度较大的不等式,往往有一定的思想方法在里面,通过这道题目,我们也学习到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逆用的威力。可以联系积分与导数!总而言之,这道题目难度不小,不过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仔细琢磨,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思想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关于数学证明题的教学 篇7

一、从结论着手, 找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证明题与其他类型的题有所不同, 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目的性明确。针对这个特点, 我向学生讲明:证明题其实比化简题要好做得多, 每一个题明确地指出要达到什么目的, 这样,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确定所采用的途径, 就可以证明了。

这个等式左式比较复杂, 可作为条件由它推出右式。先看右式, 发现右式的函数是正切函数, 角是半角, 而左式的函数都是正弦函数, 角有整角与倍角, 要想以左式推出右式, 我们发现必须首先把左右两式的角统一起来。这样就有了解决的方法。

二、创造条件, 解决问题

1. 有些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 这时就有必要对结论进一步进行分析, 找出使结论成立的条件, 然后再把它与题中的条件联系起来, 来确定证明途径。

例如, 若方程 (b-c) x2+ (c-a) x+ (a-b) =0的两根相等, 试证:a、b、c成等差数列.

这个题目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就不明显, 所以我们先分析使a、b、c成等差数列的条件, 根据定义可知, 如果a-b=c-b则a、b、c成等差, 进一步还有:如果2b=a·b{或b= (a+b) /2}, 则a、b、c成等差, 而由条件“方程两根相等”, 可得判别式“△=0”.而得到关于a、b、c之间的一个等式, 从中只要得到2b=a+c即可, 所以这个题的证明过程应为:

整理得: (c+a-2b) 2=0即2b=a+c∴a、b、c成等差数列.

2. 反证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 有些题借用反证法要比其他方法简单得多了。

关于这种方法学生感觉到比较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样的题适合用此方法? (此处需要给学生讲明白反证法实际上是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 。一般是直接去证明“原命题”太复杂, 而其“逆否命题”比较容易证明时采用反证法。有时所要证明的命题结论包含很多方面, 对这些方面必须一一加以证明时, 也可采用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时, 如果在保证你证明的过程没出现错误的情况下, 当推出与原条件或其他事实相矛盾结论时, 就可以结束证明, 并说明原命题是正确的。

3. 数学归纳法是利用自然数集的性质来完成无限递推的过程, 达到证明的目的, 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学生借用这种方法进行证明题时, 感到困难的地方就在第二步的证明上, 不会将要证的结论与假设有机联系起来。在这里要给学生讲清第二步中的假设与要证明的部分是一个整体, 命题假设是条件, 要证明的是结论。在证明过程中必须用到假设的结论, 如果没用到假设, 而得到的证明必定是错误的证明。在利用假设的条件进行证明时, 必须要进行比较, 明确它们的异与同, 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 进行证明。

要提高证明题的能力, 还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及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摘要: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必须抓好数学课证明题的教学。证明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块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 证明题最主要的就是要找到相互之间的关系, 找到每个条件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简单举了几个例题, 以此找到证明题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证明题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林秀珍.如何提高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解题能力[J].中学数学参考, 2012 (25) :80.

中学数学证明题应培养的几种思想 篇8

关键词:数学证明题 联系性 严密性 反证法 归谬法

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多年,发现数学证明题令中学生特别头痛。无论大考小考,学生失分多在数学证明题上面。近年来,笔者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稍做了些调整,发现调整后学生数学证明能力大有提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证明能力,就应加强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培养各知识点的联系性思想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格逻辑体系的学科,各知识点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例如立体几何中的公理1: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上,那么这条直线也在这个平面上。这是典型的点线关系,一条直线可以由两点来确定位置。再例如证明面面平行应先从线面平行出发,证明面面垂直应先从线面垂直出发。可见线面关系可以用来证明面面关系,反之已知面面关系可以显现线面关系,这就是各知识点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高度认识到这一点。把各个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这样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夯实基础知识,是解答数学证明题的保障。

二、培养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思想

学生在证明过程中,极容易想当然,而忽视推理的严密性,从而导致推导缺乏理论依据,条理不清,思维混乱。这是数学证明题的大忌。因此,在学习定理或性质的时候,教师要讲明这种逻辑关系,实现推理的层层推进,不急不躁。这样才能实现完善的数学证明。

造成推理不够严密的主要原因在概念模糊、判断失误、推理错误等几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从而提高判断与推理的准确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还要及时对学生做题时的错误判断和不够严密的推理进行纠错、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思想,最后达到数学证明推理的无隙可乘。

三、培养间接证明的反证法思想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的上乘方法,是在综合法、演绎法等方法难于证明的时候惯用的方法。例如,证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很难正面证明,因此我们要用反证法,要让学生从两点正确认识它的依据:第一点,证明P成立,等价于证明非P不成立;第二点,证明P则Q,等价于证明非Q则非R(R可以是原命题的条件P,也可以是已知的定理或性质、法则)。对于第二点,有些学生误认为反证法就是证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这是错误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了解这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反证法思想,从而运用好反证法思想证明数学题。

四、培养间接否定的归谬法思想

归谬法与反证法有不同之处,归谬法是论证某一论题为假的反驳方法。为了反驳某一论题,首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由此却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最后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这种思想如运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证明能力。

五、培养数学证明的良好思想情操

数学证明题对众多学生来讲是难题,主要是因为学生缺少对待数学证明题的良好思想情操。数学证明虽说没有诗与画的美妙,可它的构思确像艺术一样灵巧。打开数学思维的闸门,用巧妙的方法,把各知识点按照特定方式组织起来,构筑成一个完美的“数学建筑”。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就能享受到完成数学证明的成就感。培养好这种良好思想情操,即培养了数学证明的兴趣,还从而提高了证明的效率。

以上几种思想笔者认为在数学证明过程中非常重要。把握各个知识的联系,吃透各个知识点,这是实现证明的基础;利用严密的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这是完善数学证明过程的要求;运用恰当的证明方法与思路,这是实现数学证明的必然选择;培养良好的数学证明情操,提高学习数学证明题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证明,进而提高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

离散数学证明题 篇9

1.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列等值式:

(1)┐(PQ)(P∨Q)∧┐(P∧Q)

(2)(P∧┐Q)∨(┐P∧Q)(P∨Q)∧┐(P∧Q)

证明:(1)

┐(PQ)

┐((P→Q)∧(Q→P))

┐((┐P∨Q)∧(┐Q∨P))

(P∧┐Q)∨(Q∧┐P)

(P∨Q)∧(P∨┐P)∧(┐Q∨Q)∧(┐P∨┐Q)

(P∨Q)∧┐(P∧Q)

(2)

(P∧┐Q)∨(┐P∧Q)

(P∨┐P)∧(P∨Q)∧(┐Q∨┐P)∧(┐Q∨Q)

(P∨Q)∧┐(P∧Q)

2.构造下列推理的证明:

(1)前提:(PQ)(RS),(QP)R,R

前提:PQ。

(2)前提:Q →P, Q  S , S  M , M∧R前提:结论:P∧Q

(3)前提:P →(Q → R), S → P , Q

结论:S →R(4)前提:(P∨Q)→(R∧S),(S∨M)→ U结论:P →U(5)前提:P →┐Q,┐R∨Q ,R∧┐S

结论:┐P(6)前提:P∨Q,P →R, Q → S结论:R∨S

证明:(1)

① R前提引入

②(QP)R前提引入

③ QP①②析取三段论

④ RS①附加规则

⑤ (PQ)(RS)前提引入

⑥ PQ④⑤拒取式

⑦(PQ)(QP)③⑥合取规则

⑧ PQ⑦置换规则

(2)

① M∧R前提引入

② M①化简规则

③ S  M前提引入

④(S → M)∧(M → S)③置换

⑤ M → S④化简规则

⑥ S② ⑥假言推理

⑦ Q  S前提引入

⑧(S → Q)∧(Q → S)⑦ 置换

⑨ S → Q⑧化简规则

⑩ Q⑥ ⑨假言推理

(11)Q →P前提引入

(12)P

(13)P∧Q

(3)

① S → P

②S

③ P

④ P →(Q → R)

⑤ Q → R

⑥ Q

⑦ R

(4)

① P

② P∨Q

③(P∨Q)→(R∧S)

④ R∧S

⑤ S

⑥ S∨M

⑦(S∨M)→ U

⑧ U

(5)

① P

② P →┐Q

③ ┐Q

④ ┐R∨Q

⑤ ┐R

⑥ R∧┐S

⑦ R

⑧ R∧┐R

(6)⑩(11)假言推理⑩(12)合取前提引入附加前提引入① ②假言推理 前提引入③④ 假言推理前提引入⑤⑥假言推理附加前提引入①附加规则前提引入②③ 假言推理④化简规则⑤附加规则前提引入⑥ ⑦假言推理结论否定引入前提引入① ②假言推理前提引入③④析取三段论前提引入⑥化简规则⑤⑦合取

① ┐(R∨S)结论否定引入

② ┐R∧┐S①置换规则

③ ┐R②化简规则

④ P →R前提引入

⑤ ┐P③④拒取

⑥ ┐S②化简规则

⑦ Q → S前提引入

⑧ ┐Q⑥ ⑦拒取

⑨ ┐P∧┐Q⑤⑧合取

⑩ ┐(P∨Q)⑨置换规则

(11)P∨Q前提引入

(12)┐(P∨Q)∧(P∨Q)⑨11 合取

3.在命题逻辑中构造下列推理的证明:

(1)如果今天是星期六,我们就要到颐和园或圆明园去玩。如果颐和园游人太多,我们就不到颐和园去玩。今天是星期六。颐和园游人太多。所以我们到圆明园玩。

(2)明天是晴天,或是雨天;若明天是晴天,我就去看电影;若我看电影,我就不看书。所以,如果我看书,则明天是雨天。

(3)如果小王是理科学生,他必学好数学;如果小王不是文科生,他必是理科生;小王没学好数学。所以,小王是文科生。

解:(1)首先将命题符号化:

设P: 今天是星期六;Q: 我们到颐和园去玩;R:我们到圆明园去玩;S:颐和园游人多。

前提:P →(Q∨R), S → ┐Q , P , S

结论:R证明:

① ②假言推理

④ P前提引入

⑤ P →(Q ∨ R)前提引入⑥ Q ∨ R④⑤假言推理 ⑦ R③⑥析取三段论

(2)首先将命题符号化:令P:明天是晴天,Q:明天是雨天,R:我看电影,S:我看书。① S → ┐Q前提引入②S前提引入③ ┐Q

前提:P∨Q, P→R, R→┐S

结论: S→Q

证明:

① S

② R→┐S

③┐R

④ P→R

⑤ ┐P

⑥ P∨Q 附加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①②拒取式 前提引入 ③④拒取式 前提引入

⑦ Q⑤⑥析取三段论

(3)首先将命题符号化:

令P:小王是理科生,Q:小王是文科生,R:小王学好数学。

前提:P→R, ┐Q→P, ┐R

结论:Q

证明:

① P→R

② ┐R

③ ┐P

④ ┐Q→P

⑤ Q

6.证明: 前提引入 前提引入 ①②拒取式 前提引入 ③④拒取式

①A-B=A A∩B=Φ。

②(A-B)-C =(A-C)-(B-C)

证明:①

必要性。假设A∩B≠Φ,必有x属于A∩B,则x属于A同时属于B,即x属于A但是x不属于A-B。与A-B=A矛盾。

充分性。显然A-BA。任取x∈A,则如果x属于B,则x属于A∩B,与A∩B=Φ矛盾。因此x必不属于B,即x属于A-B。从而证明了AA-B。命题得证。②

∵(A-B)-C =(A∩~B)∩~C

= A∩~B∩~C;

(A-C)-(B-C)

=(A∩~C)∩~(B∩~C)

=(A∩~C)∩(~B∪C)

=(A∩~C∩~B)∪(A∩~C∩C)

=(A∩~C∩~B)∪Φ

= A∩~B∩~C.∴(A-B)-C =(A-C)-(B-C)

7.设R是A上的二元关系,试证: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R2R,其中R2表示RR。

(1)设R传递,(x,y)∈R2,t∈A使

∈R(因为R2=R R)

∵R传递 ∴∈R

∴R2 R

(2)设R2R,若∈R

∈R2,∵R2 R,∴∈R。即R传递。

8.设A是集合,R1,R2是A上的二元关系,证明:

若R1,R2是自反的和对称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和对称的。

证明:

(1)∵ R1,R2是A上的自反关系

∴ IAR1IAR2

∴IAR1R2

∴ R1R2是A上的自反关系

又∵ R1,R2是A上的对称关系

∴ R1R11R2R21

考研数学证明题三步走 篇10

在考研数学中,有关中值定理问题的证明是一个比较难的考点,很多考生反映在做中值定理证明时没有思路,虽然看例题能明白,但自己做题时还是比较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同学没有掌握中值定理证明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没有掌握其证明规律,为了使大家能够掌握恰当的方法,下面中公考研数学辅导老师就以几个证明题为例来跟大家谈谈如何做分析证明题。

一、中值定理问题的证明分析方法

首先,做证明题同其它题一样,也要先仔细审题,认真解读题目的条件和要证的结论,理解其含义;

其次,做证明题需要先进行分析推理,分析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根据题目的条件来向结论所在方向推导,另一个是由结论倒推条件,直到结论与条件挂上钩,二者联系在一起;

最后,也是做中值定理证明题不同于其它问题的地方,就是要充分理解各个中值定理的关键使用条件和方法,必要时作相应的辅助函数来进行证明。

二、中值定理问题证明实例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此等式变形为某一个函数的导数的形式,并以此函数作为辅助函数来证明结论。对于中值定理问题的证明,大家还应该多做一些练习题来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最后预祝各位学子在2016考研中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初二数学证明题测试 篇11

1、如图,AB∥CD,且∠ABE=120°,∠CDE=110°,求∠BED的度数。

2、已知,∠FED=∠AHD,∠GFA=40°,∠HAQ=15°,∠ACB=70°,且AQ平分∠FAC

求证:BD∥GE∥

AH

3、如图,已知B,E分别是线段AC,DF上的点,AF交BD于G,交EC于H,∠1=∠2,∠D=∠C。求证:∠A=∠

F

4、如图,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FG平分∠EFD.求证:EG⊥FG

5、如图,线段AM∥DN,直线l与AM,DN分别交于点B,C,直线l绕BC的中点P旋转(点C由D点向N点方向移动)

(1)线段BC与AD,AB,CD围成的图形在初始状态下,形状是△ABD(即△ABC),请你写出变化过程中其余的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名称。

(2)任取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图形,测量AB,CD的长度后,分别计算每一个图形中的AB+CD(精确到1厘米),比较这两个和是否相等,试说明理由。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1,AB∥CD,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A+∠C=180° B.∠A+∠B=180°C.∠B+∠C=180° D.∠B+∠D=180°

(1)(2)(3)(4)

2.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3.如图2,∠B=70°,∠DEC=100°,∠EDB=110°,则∠C等于()A.70° B.110°C.80°D.100° 4.如图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MA∥NB,∴∠1=∠3B.∵∠2=∠4,∴MC∥ND C.∵∠1=∠3,∴MA∥NBD.∵MC∥ND,∴∠1=∠3 5.如图4,AB∥CD,∠A=25°,∠C=45°,则∠E的度数是()A.60°B.70°C.80°D.65°

二、填空题

1.如图5,已知AB∥CD,∠1=65°,∠2=45°,则∠ADC

=________.(5)(6)(7)(8)

2.如图6,已知∠1=∠2,∠BAD=57°,则∠B=________.3.如图7,若AB∥EF,BC∥DE,则∠B+∠E=________.4.如图8,由A测B的方向是________.三、解答题

上一篇:表达妇女节快乐的祝福语摘录41句下一篇:入党发展对象简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