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

2024-07-24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精选7篇)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 篇1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铁椎传》教案(简案)

一、了解作者及文体

魏禧:字叔子,又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清代散文家。清初散文三大家指魏禧、汪琬、侯方域。文体:人物传记。

二、作者写此文的用意: 武林中人物,在中国古代常活跃在民间,有些人对他们也感趣,为他们立传。本文写的“大铁椎”,就是一个身怀绝技,行踪飘忽的侠士一类的人物,他重情义、武艺高强。问:大铁椎的武艺高强,但他经常抢夺响马贼的财物,似乎也不是个走正道的人,作者为什么对他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作传?其中有没有更深的用意?

补充:本文有删节。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黄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原来他意图反清复明,由大铁椎联想到秦始皇博浪沙遭刺客椎击的故事,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以期有朝一日真正发挥他的作用。因此,本文有所寄托,是很显然的。

三、自学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正音

省兄(xǐng)健啖(dan)拱揖(yī)囱户(chuāng)言讫(qi)强留(qiǎng)屏息(bǐng)鼾睡(hān)

1、一词多义:

貌甚寝(形容词,丑陋。)既同寝(动词,睡眠。)多力善射(名词,气力。)力请客(形容词,极力。)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 大约的数量。)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

2、通假字

(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椎:通“锤”,锤子。)(2)子灿见囱户皆闭,惊问信之。(囱:通 “窗”,窗户。)

四、《大铁椎传》 译文

大铁椎传2-1 大铁椎,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北平的陈子灿赴河南探望哥哥,在宋将军家遇见过他。宋将军,是怀庆府青华镇人,擅长武术,周围七个省中喜好从事武术的人都来向他拜师学艺,人们因为他魁伟健壮,都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府人,力气很大,擅长射术,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他俩是同学,所以曾经陪陈子灿去拜访过宋将军。

当时,座席上有一位食量极大的客人,相貌非常丑陋,右腋下夹着一把大铁椎,重达四五十斤,不管是喝酒吃饭,还是拱手行礼,片刻也不离身。锤把上的铁链折叠环绕着,就象铁锁上的链子,拉开它约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别人说话,说话象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的家乡和姓名,他都不回答。

后来,陈子灿、高信之等人和大铁椎一起睡觉,半夜间,大铁椎说道:“我走了!”说完他就不见踪影了。陈子灿看到窗户和门都紧闭着,惊奇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这位客人刚来时,没戴帽子没穿袜子,用蓝布包着头,白布缠着脚,除了一把大铁椎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拿,可是他腰带里裹有好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睡觉后再醒来时,大铁椎却在炕上打着鼾声熟睡着。

有一天,大铁椎辞别宋将军时说道:“当初我就听说你的名声很大,把你当作英豪,然而你的武艺全都不顶用。我走了!”宋将军极力挽留他,大铁椎才说:“我屡次搏击杀死拦路抢劫的强盗,夺走他们的东西,所以他们把我当作仇敌。如果长久地居住在这里,祸患恐怕将要牵连到你。今天半夜,强盗正约定我在一个地方决斗。”宋将军听此欣喜地说:“我骑战马带弓箭来为你助战。”大铁椎说:“别去!强盗武艺高强且人多势众,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痛痛快快地搏击厮杀了。”宋将军本来就自以为了不起,并且想看看大铁椎的所作所为,便极力请求大铁椎允许他一同前去。大铁椎无可奈何,只得让宋将军一起前行。将要到决斗的场所,大铁椎送宋将军登上空旷的土堡,说道:“只准观看战斗,小心谨慎不能出声,千万别使强盗知道啊!”

这时晨鸡叫了,月亮隐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只能看到百步以内的人。大铁椎急奔下土堡,吹响几声觱篥。不一会儿,二十多个骑着马的强盗从四面八方聚拢来,背着弓箭,步行跟从的强盗有一百来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突然直冲向大铁椎,大铁椎大吼一声,挥动铁椎,那强盗应声跌落马下,马脑袋被打碎了。众强盗向前团团包围大铁椎,大铁椎奋力举起铁椎左右迎击,强盗们人仰马翻。大铁椎一连杀死了三十来个强盗。宋将军吓得不敢喘气儿,看着他们厮杀,两条腿直哆嗦,几乎要从土堡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大铁椎大吼道:“我走了!”随后在滚滚尘烟中向东奔驰而去。从此以后大铁椎就再也不来了。

大铁椎传2-2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 篇2

关键词:小学科学,杠杆,教学案例,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时间,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下面结合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杠杆》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探究新知, 兴趣先行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儿童来说,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 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与现象充满好奇, 总想弄个究竟。而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特征恰恰是我们最宝贵的教学基础。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就必须注重结合学生实际,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营造情境, 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多种方法来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这节课, 我选择班内力量悬殊较大的男、女两位学生进行“搬动老师”比赛, 令人大跌眼镜的比赛结果 ( 号称“大力士”的男生不能搬动老师, 而文弱的女生却轻而易举实现了) , 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课,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并提出质疑———为什么力气大的男同学搬不动老师, 而力气小的女同学却轻而易举把老师搬动了, 杠杆到底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新知, 方法需指导

新课标指出: 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 又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小学科学中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所进行的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观念, 学习、应用探究方法的各种活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是探究的主体, 但由于年龄阶段的限制, 他们不可能真正掌握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 因此, 教师必须发挥自己作为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科学的心脏, 是思维的开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 也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与评价, 一是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程度; 二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 给学生以激励; 三是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与适切度、价值性; 四是进行问题筛选, 为下一步科学探究作好定项。

根据我刚才导入新课的情景, 我提出: 这节课你想研究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并及时板书在黑板一侧。

生1: 为什么力气大的男同学搬不动老师, 而力气小的女同学却玩轻而易举把老师搬动了?

生2: 为什么使用杠杆会省力?

生3: 杠杆粗的好还是细的好? 长的好还是短的好?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从中筛选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己开发、总结, 如此长期,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验证。猜测和验证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提出问题后, 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假设与猜测, 设计简单的验证方案,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制作、实验等方法, 利用个体探究或合作交流的形式来进行具体验证。

如探究完“杠杆省力、费力”这一问题时, 我让学生大胆猜测杠杆会不会既不省力, 也不费力。教室里立刻忙碌了起来, 学生或个体探究或两人讨论或四人合作, 在为自己的猜测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通过教师巡视、参与, 可以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结论, 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生进一步明白光猜测不行, 还得亲自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3.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质疑与评价。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 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 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 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合理解释, 并得出结论, 这既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 在学生个体总结的基础上, 进行全班的交流与评价, 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 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了其他同学总结问题的方法, 从中取长补短, 获得更完整、科学、系统的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评价、分析与整合能力。

在探究剪刀的刀口省力还是刀尖省力时, 有一个小组的三位同学分别列举了因重点的位置不同, 同一把剪刀会出现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我没有想到课堂上会出现这么精彩的回答, 同时深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三、探究新知, 独立钻研是关键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 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 独立选择探究主题, 独立制定研究计划, 独立确立方法, 独立选择研究材料和工具, 独立进行研究, 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信。

在《杠杆》这一课中, 我把学生分成6组, 每一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利用我课前改装的跷跷板, 学生们自己动手, 给学生插上了自主探究的翅膀。通过不断改变支点、重点、力点, 亲身经历、自主探究杠杆省力、费力的秘密。尽管学生们探究的方法可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探究的结果却是九九归一, 汇集出本节课的知识核心点。

四、探究新知, 生活经验是基础

科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学习将身边的所见所闻与课本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杠杆》一课学生们选择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工具, 学以致用。探究了用夹子晾晒衣服的原理; 非常轻松地用钳子截断铁丝, 见识到钳子的威力; 尝试用锤头, 现场修理了板凳, 感受到用杠杆省力的乐趣; 体验到用镊子夹取物体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问题与知识, 从而形成敏锐的科学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杠杆》这节课即将结束时, 我从阿基米德能撬动地球的“大话”, 到他设计的杠杆滑轮系统, 把一艘巨轮轻松从岸上推到水中。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 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或省力、或方便、或节省空间等好处。这样使科学探究课前与课后, 课堂与课外相互结合, 进一步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探究新知, 方式要多样

虽然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 在科学学习中,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都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当前的素质教育, 好像教师一直接讲授, 就大逆不道, 就违背了素质教育。

在让学生认识杠杆的支点、重点、力点的概念时, 我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采取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 告知学生支点、重点、力点的定义。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 我认为直接讲授效果会更好。

《尊严》教学片段案例与反思 篇3

《尊严》是人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说明了人要自食其力,要自爱、自强、自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做人的原则。对于这样一篇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强烈情感共鸣的文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富有哲理的语言世界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验,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呢?

[片段一]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的这个人名字叫哈默。我们知道,他曾经是一无所有的逃难者,可后来却成为石油大王,拥有了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学习,文中的年轻人(哈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我认为哈默刚开始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后来是个腰缠万贯的石油大亨。

生2:我发现哈默即使在饿得踉踉倒的情况下也坚持通过劳动换取相应的食物,这叫不劳动不得食。

生3:通过读书,我又有了新的见识。原来,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这叫有尊严的表现。

师:哈默给我们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同学们,有声的朗读有利于交流感情,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请大家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印象呢?

(学生默读)

[反思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需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迅速、准确地把握整体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质量。第二课时开始,老师巧妙地用“通过上节课的读书学习,文中的年轻人哈默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要求,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他们从多角度感知课文,捕捉信息,相互补充,话题辐射全文的相关内容。

[片段二]

师:通过读书,我们发现,这篇课文对年轻人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现的。作者把对哈默的描写置于逃难的人群中,通过对比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哈默的与众不同的人格。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想一想,年轻人哈默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有哪些?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开始吧!

(生大声读书)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已找出了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一下。不动笔不读书!快拿笔作上记号,并读熟练。

(生用笔在书上作上记号)

师:咱们先来谈一谈相同之处,请通过读书来告诉大家。

生1:第一段中“面呈菜色……”

生2:吃食物时都是狼吞虎咽。(开始读)

师: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找得真准确,谁愿意读读这句子呢?(生读)你们在读到这些相同之处时有什么感想吗?

生1:逃难的人非常地饿。

生2:逃难的人好久都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

生3:他们总算吃到像样的食物了。

师:是啊,短短的一段文字,我们体会了这么多的知识。那么,你们能否读出逃难人“非常饿” “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 “终于吃顿饱饭了”这些体味呢?试试吧!

(生读)

师:现在逃难的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呢?

生:缺少食物、水、休息……

师:他们为了食物,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连最起码的道谢都顾不上说了。此时的哈默是什么样的呢?

生: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师: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逃难的年轻人,他此时最需要的是( )

生:食物、水、休息……

他选择了什么?(干活)你们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生:文中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中看出。

师:课文中的第二、三、四段中,对年轻人哈默的三次语言描写,同学们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从第1次语言描写中,我体会出了哈默是真诚地请求杰克逊大叔给他活干。

生2:从第2次语言描写中,我认为哈默不想不劳而获,坚持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生3:从第3次语言描写中,我发现哈默的态度十分坚定,绝不是装模作样。

师:是啊,这3次语言描写将一个有骨气的年轻人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生动!让我们通过读来体会这个年轻人的高贵尊严。

[反思二]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散见于课文中,学生不一定能够找得全面,理解的透彻。此时,通过小组内部、班级同学以及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就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些句子,突破课文的重点。同时,老师顺学而导,让学生带着“逃难的人此时最需要什么?”这样的问题去领悟年轻的哈默即使在当时饥寒交迫、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他还是不肯接受施舍,突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干活”,是有尊严的表现。

[片段三]师:逃难中的哈默如此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年后,在美国的石油界,哈默更是赫赫有名。然而,有关哈默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呢?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查找的资料。

(生相互交流)

师:其实,当年收留哈默的杰克逊大叔早就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课件出示这句话)同学们,有句话说得好——“熟读精思,必知其义”。要想体会这句话的内涵,一定要精心地去读去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同杰克逊大叔的话吗?如果体会到了可以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这里的“富翁”不是指金钱富有者,而是指精神富有者。他拥有“尊严”这种精神财富。

生2:我觉得这里的“富翁”也不是指巨大财富的拥有者,因为哈默当时一无所有。所以这里的“富翁”百分之百指的是人的精神,在这里指“尊严”这种人格。

生3:当年的哈默什么也没有,可他并不因为贫穷而乞哀告怜,不因为穷困而潦倒自悲,而是凭自己的双手去劳动,以挣得应得的报酬,这就是有骨气、有尊严的表现。有了这样的骨气与尊严,何愁创造不出财富呢?所以杰克逊大叔真有远见。

生4: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这是一种尊严。在杰克逊大叔的眼里,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当然百分之百是富翁。

生5:我想列出一个等式:高贵的尊严等于巨大的财富!所以我完全同意杰克逊大叔的话!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尊严是无价之宝!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对这句话的体会吗?(生读)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有尊严的人又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反思三]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实现人与文本的内在交流。一堂语文课是不是“本色”的,有没有“语文味儿”,“味儿”浓不浓,主要看学生与文本是否发生这种交流,以及这种交流是否深刻、流畅和完整。上述片段中,老师引导学生

《大铁椎传》知识点整理 篇4

一、通假字

1.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通“叩”,询问。二、一词多义 1.且

①久居,祸且及汝

将要

②贼能且众

而且

③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

并且

④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况且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

⑥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要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将要 2.力

①力多善射 气力 ②力请客 极力 3.许

①不知何许人 名词,处所 ②杀三十许人 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4.寝

①有健啖客,貌甚寝

丑陋

②既同寝

睡觉

三、词类活用

夺其物,故仇我:意动用法,以„„为仇 客初至,不冠不袜:名作动,戴帽子,穿袜子

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名作状,从四面

客奋椎左右击

名作状,从左右

四、古今异义词

四、古今异义词

子灿见窗户皆闭 古:窗子和门

五、特殊句式

1.客则鼾睡(于)炕上矣 省略句

2.吹觱篥数声 定语后置句 3.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判断句 4.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定语后置句

5.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七年级语文大铁椎传同步练习1 篇5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

(朝代)散文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健啖客()囱户()寐而醒(留之()仆地下()屏息(3.说说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故尝与过宋将军(过:)

⑵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寝:)

⑶言讫,不见(言讫:)

⑷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

⑸慎弗声,令贼知汝也(弗声:)

⑹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屏息:)

4.课文叙述了大铁椎的哪两件事?

⑵)辄击杀之()与偕行(强))

5.根据下列句子,说说大铁椎的性格。

⑴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⑵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

⑶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⑷客呼曰:“椎!”贼应声落马,马首尽裂。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⑵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⑶宋将军屏息观之,栗欲堕。

7.课文描写宋将军这个人物,对表现大铁椎起到了什么作用?

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

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8.结合全文思考:宋将军为什么“自负”?

9.客对宋将军说“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后文照应宋将军“不足用”的一句是。

10.客“腰多白金”,这些白金是怎么来的?

11.众贼为什么追杀大铁椎?

1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众魁请长其群(长:)

⑵是以仇我(仇我:)

⑶但观之(但:)

⑷众贼环而进(环:)

第二部分:

狄梁公①与娄师德②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③进身④,非碌碌国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⑤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④,得十许通荐表⑦,以赐狄公。狄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由于外阅:“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衿色。

注:①唐武则天时有名的大臣狄仁杰,字怀英。②唐有名的大臣,为将相三十年,以能容人著名。③品行端正。④受任用。⑤比,过去。原来。⑥箧,小箱子。⑦推荐的奏本。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朕大用卿(用:重用)

B.卿之遭遇(遇:遇合,这里指做大官)

C.恐惧引咎(咎:认错)

D.而娄公未尝有衿色(衿:难过的表现)

14.下面句子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用:①朕大用卿

②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B.之:①实师德之力

②引之长丈许

C.以:①得十许通荐表,以赐狄公

②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D.尝:①而娄公未尝有衿色

②吾尝夺取诸响马物

15.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

②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16.唐朝娄师德尽管狄梁公一再排斥他,仍坚持推荐狄公,说明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17.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曲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18.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时,你也许已经上了大学。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该怎样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接待外国观众:

接待中国运动员:

19.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

20.选出有语病的一项。

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南通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6

一、回忆旧知, 初步感悟乘法分配律

笔算:19×15=?[板书:先算5个19, 再算10个19, 所以19×15=19× (10+5) =19×10+19×5]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 列式说理

出示题:陈老师准备为班上表演的学生购买5件红衬衫和3件白衬衫, 每件衬衫45元。一共要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呢?

2. 意义建模

(1) 根据图意, 说算式意义。

师:你能根据图说说为什么这两种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吗?

生:5×45表示5个45元, 3×45表示3个45元, 合起来一共是8个45元, 所以 (5+3) ×45=5×45+3×45。

(2) 在下面的式子里填上>、<、=, 说一说为什么?

(8+7) ×5○8×5+7×5, 生1:15个5等于8个5加7个5。

(10+6) ×8○12×8+6×8, 生2:16个8小于12个8加6个8。

3. 由扶到放, 丰富实例

刚才在笔算19×15时, 我们发现19×15=19× (10+5) =19×10+19×5, 你还能照样子再写一个19×15相等的式子吗?

生1:19×15= (10+9) ×15=10×15+9×15。

生2:19×15= (20-1) ×15=20×15-1×15。

三、反思

如何促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构成实质理解,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呢?

《大铁椎传》案例与反思 篇7

关键词: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47-02

2015年7月22日-8月5日,由兵团教委,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数学继续教育培训在石河子大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是全疆数学教师的再教育,再深造。其中由兵团教研室杨卫平主任组织的“变量与函数”说课活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普通教师的一员,笔者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

案例一:例1、日气温变化图:图18.1.1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根据这张图,你能否得到某个时刻的温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间t,都有一个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

例2、高尔夫球的轨迹

我们用l标识高尔夫球飞行的水平举例,用h标识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此时高度h随着水平距离l的变化而变化。

例3、水中的波纹

把一块小石头投入池塘中,就会激起一阵阵的波纹。

面积S随着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半径r都有唯一的面积S与之对应.

反思:考虑实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案例对课本上提供的例子作了修改,选择了"一日内的温度变化"、"高尔夫球的运动"、"水中的波纹"这样三个例子.如果后两个例子学生在生活中根本没有经验,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

案例二:例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例2、我们班中同学A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

反思:此案例的设计意图是想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但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注一类简单的问题.当然,这里的问题是作为研究“背景”呈现,教学时应作“虚化”处理,以突出主要内容。否则,教师不易控制课堂节奏,会在这一环节浪费大量时间,这样的引入是否有必要?

案例三:问题一: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t/时12345t

s/千米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__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售出票数(张)早场150午场206晚场310x

收入y (元)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__y=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三: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设重物质量为mkg,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l cm,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l?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所挂重物(kg)12345m

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l. l=___________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随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四: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30 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关系式:________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面积s(cm2)102030s

半径r(cm)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__r=_________________s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随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五: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s呢?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长x(m)1234x

面积s(m2)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s=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__随__的变化过程.反思:此案例引用了课本的五个实例。第三个例子,由于不少学生在理解“弹簧问题”时面临列函数关系式的困难,可能冲淡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对于繁难的概念,我们更应注重为学生构建学生所熟悉的、简单的数学现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过难、过繁的背景会成为学生学习抽象新概念的拦路虎.

综合以上案例分析:

上一篇:特殊句型专项练习答案下一篇:汪曾祺散文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