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

2024-08-01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精选9篇)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 篇1

“建设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模式项目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1)加强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这充分肯定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突出了美育在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蔡元培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也。”因此,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

(2)中职学校“建设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的必要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的天性,更何况青春年少的中职学生。他们往往有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初中阶段,只注重文化课,轻视甚至忽视美育,造成学生的审美意识存在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

同时教育部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美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职业教育理应将美育融入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寓美于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立足社会。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和职业教育的特性,在中职学校加强美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产生深远影响,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建设目标

(1)探索建立美育与智育、德育相互融合的教育观。美育像一根红线,必须贯穿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课外活动等整个学校教育之中。(2)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着力凸显美育教育的氛围。美育像一汩清泉,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时时处处都滋润学生的心田。(3)努力发挥美育优势,塑造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美育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帮助他们开启职业生涯的大门。

3、建设思路

学校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树立“以美育人,以善养人”的办学理念,以美育为主线,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通过实施美育教育,积极构建了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全员美育、全面美育、全程美育”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4、建设内容

(1)打造和谐自然的校园氛围。依托巴楚文化和三峡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利用“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新职教园,在教室、琴房、画室、寝室、运动场、实训基地等学生场所,处处突现美的元素,营造美的环境,彰显职业教育的特性,陶冶学生情操,开迪学生审美之窗。

(2)搭建美育平台。以兴趣为纽带,以专业为桥梁,以活动为载体,成立书画社、文学社、舞蹈队、说唱团、形象设计等兴趣小组,经常开展时装表演、土家舞交流、才艺展示等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文化节、技能节,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

(3)开辟美育渠道。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将美育渗透于职业技能、专业学习之中,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各门学科中的美育符号和美育功能,如建筑设计之美感、烹饪雕花之艺术、音乐舞蹈之韵味等,开辟以美育人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让学生“感悟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

5、保障措施:

(1)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以学工处为核心,校团委、学生会整体联动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美育特色的创建工作。(2)建立健全由班主任、全体教师、各系部、学校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为美育教育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 篇2

示范区建设作为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 通过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能力, 丰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容, 具体表现在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试验、示范、辐射功能等内容。示范区应建有“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为实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起好步, 开好局。实现现代大农业样板区发展的目标, 完善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建设, 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2 工作目标、思路

为加快示范区现代化农业的大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技术推广带动、农业人才培训”五大功能, 精心打造现代化科技龙头, 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 提升园区内在发展动力, 进一步示范区“核心区”、“辐射区”、“带动区”的建设, 增强试验、示范、展示、辐射功能, 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 通过“创新、聚集、示范、辐射”, 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中心、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平台、循环农业示范窗口, 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 技术措施

3.1 优化结构, 实现示范区最大效益化

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 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棚菜功能区要增加品种种类的种植以及品种改良, 增加特色种植, 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环境园林化、作业标准化、设施现代化、标牌规范化、效益最大化”的园区, 成为示范、观光双层的农业科技园区。

3.2 扩展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功能作用

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 建设集科研、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示范作用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 加大生物技术项目的引进, 加大基地的发展。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技术项目, 突出项目的技术优势, 把示范区真正建设成“可看、可学、可推广、有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为职工收入和辐射周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3.3 完善配套技术, 增强服务功能

完善各项配套技术, 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完善技术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口, 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4 加大技术合作

借助与科研院校等国内科研院所的力量, 实施“院所共建、校局共建”, 实现与农业最新技术的对接。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把示范区建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3.5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入到科技成果推广生产第一, 实行成果与技术挂钩, 同时也增加科技人员的收入, 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现代化农业示范推广的主战线。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发挥“专家”的作用, 与各大科研、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单位, 依托技术力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技术创新, 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后劲。

3.6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成果的转化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的力度, 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 企业投一块, 职工筹一块, 整合资金, 确保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稳步推进,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7 加强交流和宣传

体育舞蹈示范特色学校创建研究 篇3

【内容摘要】体育舞蹈能给予学生健康的生命、全面的发展。舞蹈学练与舞蹈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在动静结合、张弛自如活动下自由张扬个性。体艺舞蹈特色示范学校创建,不仅是一条学生身心发展之路,更是一条全面育人之路。在舞蹈示范特色学校创建研究实践过程中,广大体艺教师要面对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解决困难,扎实开展工作。

【关键词】体育舞蹈 特色学校 创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党和人民赋予体育教师的伟大使命。体育教师当前面临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提升学生体能素质,逐步降低学生肥胖率,科学控制学生近视率。因此,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项目,打造体育特色示范学校,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在创办完全高中以来,组建了体育舞蹈特长生培养小组,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开发舞蹈校本课程,积极开展舞蹈运动竞赛活动。在舞蹈特长生的培养与舞蹈兴趣小组活动的广泛开展过程中,能实现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阳光、享受快乐、享受运动、享受健康的育人目标,也为创建体育特色示范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笔者参与了学校舞蹈特色校的创办实践活动,认识到了创办舞蹈特色学校面临的困难,同时也积累了点滴收获,在此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舞蹈特色学校创建中面临的困难

1.教师教育观念落后

现阶段,应试教育仍在各学校内占据重要地位,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仍是高考。在高考指挥棒下,大多数学校都只重视文化课的教学工作,而忽视非高考科目,特别是体育艺术类教育教学。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学校的教学工作重点就放在了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上,而舞蹈的教学与训练,则始终处于“冷门”学科的状态。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说,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舞蹈虽然好看,而且容易模仿,但是没有专业舞蹈教师训练,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的师范院校每年毕业的舞蹈专业毕业生比较少,而且他们培养的都是专业舞蹈人才,很少有到学校去执教的,再加上行政部门在招聘教师时一般不会招聘舞蹈专业的学生,所以大多数高中都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许多学校无法开设舞蹈课程,更别谈创建舞蹈特色示范学校了。

3.训练场地器材欠缺

一般学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舞蹈训练教室,即便有,也因设备太过简陋,无法达到训练的要求和标准。另外,部分学校不愿在舞蹈教育教学方面投入资金,不为参加舞蹈竞赛活动的学生提供服装、道具等,导致学生不能参加比赛,严重挫伤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场地器材是舞蹈特色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4.学生学练的兴趣不高

一般的高中学生都忙于文化课的学习,没有时间、精力去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尤其是舞蹈,即使一些热爱跳舞的同学参加兴趣小组,也会因为训练辛苦而半途而废。

5.家长、老师提出反对

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学好文化课、考上理想大学才是正道,所以,有些学生想参加舞蹈兴趣特长班的学习也会受到家长的反对。还有些文化课老师也觉得学生参加了其他兴趣特长班会影响到文化课的教学成绩。就会对参加兴趣班的同学做一些干扰措施,甚至采取一些强硬措施阻挠学生。

二、舞蹈特色学校创建中不可缺失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文化课教学成绩和升学率上,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上。正确的办学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能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培养知书达理、乐学乐群、身心两健、德智双慧的自信型阳光少年。尤其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有很重的学习压力,学校要引导他们,培养一些有益的兴趣爱好,陶冶身心、释放压力、健康成长。

2.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

有了正确的办学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付诸实施。首先,要争取学校领导对体艺教学给予时间上的支持,要统筹安排体艺活动与文化课教学,做到两不误,双促进。二要加大投入,就舞蹈教学来说,积极创建体育舞蹈教室,配置舞蹈音响器材设备等。

3.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组织相关教师学习体育舞蹈方面的有关技术和理论,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到校讲学,帮助教师掌握体育舞蹈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引导教师认识到学校特色项目的开设对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张扬的重要作用。学校也要利用教研活动等,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加速推进体育舞蹈特色项目的进行。

4.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要向社会广泛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征询意见,展示成果,引导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转变对舞蹈教育的认识,了解舞蹈的功能及舞蹈教育的积极意义。让社会、家长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主要支持力量。

5.重视学科渗透教育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积极推广舞蹈活动,培养全体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争取获得优秀成绩,在学生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与热情。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广大体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喜欢舞蹈,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社会的支持,为把学校创办为体艺特色示范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6示范性特色学校材料 篇4

偃师市邙岭二中

一 学校情况简介

邙岭二中在市教育局和镇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与全力支持下,始终坚守以质量立校的核心思想不动摇,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树立“立德树人,勤学笃行”的办学思想,以“读经学礼抓德育”和“三有课堂提质量”为有力抓手,力求管理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将创建洛阳市综合特色学校作为奋斗目标,把“培养振兴中华之有志少年,创建钟灵毓秀之乡村名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想和追求,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有了大跨步提升。现将学校的特色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二 特色汇报

特色一 “三有课堂”提质量

何为“三有课堂”?即课堂力求“有序、有效、有活力”。有效”:从老师层面上,课堂施教内容紧紧围绕当堂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具体、重点突出、层次梯度感强的环节内容;学生层面上,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高,当堂检测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当堂所学知识。“有序”即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按“先学后教”的顺序,学习形式多样而有序,例如有独学、对学、群学,遵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原则来实施教学;“有活力”即学生学习自主性强、积极性高、以学习小组为载体,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展示积极,答问精彩,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小组捆绑式当堂评价。

为了实现“三有课堂”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以“三有五环教学法”(三有五环教学法:1五分钟预习检测 2 有效设置问题引深自学 3个人或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4 当堂检测 5 拓展延伸,重点再现)为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高效的创新,向45分钟要质量,向8小时工作时间要成效。

实施课改以来效果显著,我校自2011年以来累计向省示范性高中—偃师高中输送优秀正取生200多人,2015年中考我校87人参加中考38人被偃高录取,比率达44%居偃师市前列,全市前百名我校占4人。2016年我校在全市初三第一次练考中前百名进7人,过半学生考入全市前1600名,比率居第一。特色二 经典教育养智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体教师及学生每天上下午20分钟的课前诵读中华最优秀的经典著作,如:《孝经》《大学》《中庸》《弟子规》《道德经》等,每部经典坚持诵读100遍,不考核、不竞赛、不给学生任何压力,师生们用一颗恭敬心向经典学智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潜移默化中经典浸润心灵,100遍读后师生全都能背诵自如。3年坚持诵读,极大的提升了学生们的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偃师市初三“一练”模拟考试中我校语文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出现了很多满分作文。同学们每天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以圣贤为志,提升格局和境界,打开眼界和心胸,坚定理想和志向,激发动力和激情,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全面素养。特色三 特色夏令营慧人心

生活处处皆教育!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养学生,为了使学生在二中真正能学会学习更能学会做人和生活,我校在每年的暑期组织公益夏令营活动,将学期中的德行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以及洒扫进退应对等生活做人教育延伸到暑期进行,连续四年来,我校组织不同主题的暑期夏令营活动,先后1000多人次学生参加 “经典一百公益夏令营”、“感恩 给予夏令营”、“文化游学夏令营”、“友好联谊夏令营”,今年暑期7月18日至8月4日,我校将与公益组织合办一期“国际文化交流夏令营”,届时会有十几名外国友人到我校与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期生活,将极大的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进文化交流。除了学生我校还组织教师夏令营活动,连续三年暑期和寒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诵经典、解经典、践行经典”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全体教师到荥阳教师培训基地和郑州邙山教师培训基地去学习,聆听贤士教诲,补充精神能量、拓宽知识视野、打开全新的思路、提升专业素养。夏令营活动净化了人心,长养了智慧,开阔了视野,积聚正能量,极大的促进了教育教学成绩的高效发展。特色四 礼仪教育提素养

“不学礼,无以立”。知礼懂礼方为君子。每学年开学初,学校全体师生开展礼仪演示活动,让老生带新生,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礼仪,如:“尊师礼”、“站、坐、行、居礼仪”、“拜先师孔子礼仪”、“上下课向老师问好鞠躬礼仪”“进出办公室鞠躬礼仪”“庄重恭敬的读经礼仪”“升旗礼仪”等,学生们都已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为全体教师和学生并邀请全体家长开展“开学礼“,让学生尊师敬长,树立远大志向和新学期目标。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为了教育学生孝敬父母、长立孝亲报国之志,学校每学期在每班邀请家长、全体科任教师集体为部分过生日的学生举行一次“生日成长礼”。为了激发初三毕业生的担当意识,学校每学年为初三学生集体组织一次“感恩、立志、成人礼”活动,活动中在家长和领导的注视下,老师们在庄重的礼仪仪式上庄严地在每个学生胸前佩挂上标有学校期望、家长嘱托、学生自己誓言的立志标牌,让学生意识到“我”成人了,我肩上有责任。礼仪教育使学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提升。特色五 书法教育涵心性

开展书法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书法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良好的作用。练字过程能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心、细心、耐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领悟力、想象力、创造力。学校利用墙壁,橱窗,画板等,介绍书法常识,并将历代名家、名贴及其特点作一一介绍,还可展览学生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引领学生在书法的艺术中遨游,在民族的文化中沉醉,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学校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培养书法苗子,坚持长期辅导和训练,组织作品参加比赛。在各班教室内设立文化墙,张贴学生书法作品,展示规范作业等。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书法启智、育人的作用。

在每学年全镇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名单中我校学生几乎囊括了全镇前30名,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评卷老师一眼便能识别我校学生的字迹,俊秀的字迹,规范漂亮的书写已成了我校的一张明信片。三 学校成绩和荣誉

以上是我校的特色汇报,在创建“洛阳市综合特色学校”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的内涵和形象有了质的改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连续5年来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初中”,2008年被洛阳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9年被洛阳市政府评为“洛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13年又被偃师市教育局评为“课改先进单位”、2014年被偃师市教育局评为“课改特色”学校,2015年我校经典诵读在全市获得一等奖并代表偃师市参加洛阳市评选获得二等奖,2015年11月被洛阳市教育局评为“洛阳市综合特色学校”和“洛阳市管理优秀学校”。

镇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申报材料 篇5

砣矶镇位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庙岛群岛中部的砣矶岛上,南距蓬莱36公里,北距大连75公里,全镇岛陆总面积7.11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8000人。

近年来,砣矶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基础、求突破、促转型、谋发展,镇域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平稳的发展态势。全镇所属海域辽阔,水中藻类等微生物十分丰富,水温适中,适宜海参、鲍鱼、海胆、扇贝及各种鱼类繁衍生息;201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1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2055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1%、23%、8.7%。经过近年建设投入,城镇交通便利,医疗、教育、金融、通信等公用设施日渐完备。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生活更是空前活跃。几年来全镇先后组织开展了星级示范村、文明企业、文明家庭和好媳妇、好妻子、好邻居等评比评选活动,井口村、北村、西村先后被XX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涌现出了山东省“十佳兵妈妈”朱桂芝、XX市百名孝子葛桂兰、XX市十佳文明家庭王成山一家、勇于救人的张仁群、王亲杰、爱亲孝老先进人物张淑芝、高淑枝等多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带动了全镇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依托镇综合文化站、渔家文化大院、文化健身广场等场所广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引导鼓励各村组建了专门的文艺演出队伍,并在传统节假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贴近民生实际的文艺节目,既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凝聚了人心民智,极大地增进了干群之间的感情。特别是近年来组织举办的“砣矶镇民俗文化周”和“砣矶镇民俗风情摄影展”,既活跃了干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广场文化的蓬勃兴起, 砣矶镇海岛文化别具特色,底蕴丰厚。有后口古遗址(位于后口湾北部)和大口古遗址(位于井口湾西北侧)两处。同时,具备天然神赐、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感天泣地、唯美动听美丽传说的“千年古寺”;有古朴典雅、风格特异的石砌“百年老宅”;有海鸥竞飞、遮天蔽日、鸣声震耳、鬼斧神工的高山岛、姊妹峰;还有令人流连忘返、图案各异惟妙惟肖的天然石林--海石画廊,都是一处处保护良好的文化生态处女地。砣矶岛气候宜人,海水清澈,岛上奇石遍布,岸礁争险斗奇,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进入近代以来,砣矶岛发达的渔业和造船业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岛渔号》的发源地,也曾是明清时期胶东地区最大的帆船制造基地,更是驰名中外、曾是清代皇帝乾隆御用砚台材料的原产地。砣矶渔号雄壮浑厚,震撼有力,曾被烟台电视台拍摄成专题片。2008年6月,以《砣矶渔号》为蓝本的《长岛渔号》,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镇朱大相为省级传承人;我镇刘延安的《长岛木帆船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形逼真,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还有独一无二的砣矶砚石,其石质属浪蚀条带绢云母千枚岩,内含云母、石英、绿泥石和多种矿物成份,石色有赤黑白蓝,由于风剥雨蚀,海拍浪噬,一块块石壁被勾勒出多姿多彩的图案,有的似彩云追月,有的似江河奔流,有的似龙飞凤舞,叹为观止。清代乾隆皇帝所用的砚台,现存于北京古宫博物馆。我镇王守双的《长岛砣矶砚雕刻技艺》已被列入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雕刻的砚台形态各异,技艺高超,多次获奖,远销中外,具有极高的使用和收藏价值。

优美宽广的大海与团结向上的民风完美结合,使我镇一直沿袭着敢于拼博不怕困难的抗争精神。岛上民风纯朴,古有“救命的砣矶”之美誉,今有闻名中外的2003年“2·22海难”舍身战风浪、勇救81名落水者的感人事迹。“砣矶岛渔民”曾作为一个英雄群体入围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感动中国2003人物”20位候选人之一。几年来,砣矶镇人传承着“忠诚博爱勇敢奋进”的砣矶人精神,成功实施救助多条遇险船只,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风大浪高等恶劣海况,挽救了20余人的生命和大量物资,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 篇6

“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申请报告

新的发展时期,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推进我校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势在必行,开展“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对于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我校位于市府城中心地带,校园占地面积12269㎡,建筑面积10111㎡。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2459人,教职工135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 “湖北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孝感市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装备站的支持协助下,学校坚持“抢抓学校发展机遇,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品牌,争创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规范化建设、标准化配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规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施工程,在打造“省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品牌方面取得了可喜得效果。

学校目前装备计算机教室两个,一个电子白板多功能教室,多功能音乐教室一个,三十五个教学班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一个,建有信息技术中心,网络中心各一个。建立校园网络,已接入

20M光纤宽带网。楼与楼之间光纤联接。“班班通”工程全面覆盖。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都有节点,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建有FTP资源服务器,学校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实现网络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网路信息化的独特作用。学校现有学生电脑85台,教师电脑50台。构建网站,提供平台。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网站,并建有高质量并受师生欢迎的主页。内容更新及时,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新闻发布、信息交流,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学生信息电脑化、课时安排网络化等。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不同层次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不断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每天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并早已成为展现教师自身素质和师表形象的重要载体。学校100%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都能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运用软件制作幻灯片及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50%的中青年教师建有个人教学博客。近十几年来,教师电教论文、课件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达150余人次。

三、总体目标

从2012年7月-2014年8月底,拟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目标是:

1、提出并确定“数字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校园”的信息标准与应用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2、建设一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库,包括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应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3、建立全校的电子身份体系,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应用系统中都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4、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5、建设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

6、建立一个统一的个性化门户,为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提供单一的访问入口点,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7、在网络平台不断升级完善、确保校园网络高效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重点完成校园网平台下网络信息化的全方位应用,构建一个具有渠中特色的数字化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扩展传统校园功能;

8、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整合环境、资源和活动信息,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最终实现我校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学校还将以关键业务系统为核心,以“数字校园”整体平台为基础框架,进一步实现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化新应用,完善与学校相适应的校园局域网。保证网络中心机房设备运行稳定,功能完善,布局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 篇7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 《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 (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煤制燃料示范项目建设,依托示范项目,不断完善国内自主技术,加快转变煤炭利用方式。

煤制燃料示范应坚持5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 “量水而行”,在水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开展示范项目建设; 二是坚持最严格环保标准,示范项目执行能源、化工领域现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或更高的环保要求; 三是坚持节能高效,示范项目应在现有水平上,通过优化流程、创新工艺、技术集成等途径大幅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四是坚持科学布局,统筹考虑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生态安全、交通运输、产品市场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示范项目; 五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示范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加工转化技术和装备,以示范项目为载体推动其产业化、定型化和标准化。

示范项目应符合国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消费量替代、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鼓励以褐煤、高硫煤、高灰煤等低质煤为原料;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禁挤占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严禁取用地下水。

示范学校建设特色项目 篇8

2009年,我省开始实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旨在通过理顺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培养科技示范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遴选与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1年,我省有33个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技推广示范县。

项目实施两年来,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示范县普遍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逐步建立起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农民主动参与的农技推广机制。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今年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要继续以满足农民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務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理顺农技推广体制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遴选与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示范县构建职能、机构健全、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技推广责任、人员聘用、绩效考评制和知识更新等制度;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

今年我省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重点完成四项任务:一是加强农技推广制度和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制度,并重点抓好20个县60个乡镇站建设试点。二是开展进村入户的科技服务。各示范县要普遍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推广责任,每名农技指导员在指导1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同时,还要包保1~2个村,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围绕粮食及特产业生产农民增收,开展1~2次示范性活动。三是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示范县要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2~3个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四是探索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和现代通讯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构建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提高农民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吴晓光副主任强调,各示范县要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要强化对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加强资金管理、项目日常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典型,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会上,农安县和梨树县做了典型发言,各示范县分别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来自全省农技推广示范县的主管农业局长和农技推广站长参加会议。

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篇9

天水市麦积区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

中共天水市麦积区委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是我国黄河流域第一个水土保持区域性示范区,一九九八年十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立项实施。其目的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要建设一个结构科学合理,科技含量高,形成产业化经营,具有城郊型特色,达到高质量标准、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示范效应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以探索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今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树立一个大型水土保持示范样板工程。几年来,天水市麦积区各级党政部门,把工程建设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全面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工作,通过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示范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经过六年连续治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治理措施任务,达到了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

项目涉及我区的花牛、马跑泉、甘泉、社棠、道北、新阳、-1-渭南、伯阳七镇和一个办事处,122个行政村,2004年底,有总人口273490人。农业人口100541人,21538农户。总面积354.7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66.65平方公里。项目六年规划治理面积180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9.6%,其中兴修梯田5431.49公顷,营造水保林4790.54公顷,发展经济林果7034.28公顷,人工种草744.96公顷,新增水利水保工程1127处(座),总投劳1179万工日,总投资1.0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080万元,地方匹配108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024万元,年治理进度为13.63%。治理结束后,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1998年的14.47%提高到2003年的54.28%,人均产粮由347公斤提高到396公斤,人均纯收入由896元提高到1333元。因此,该项目的实施,无论对治理我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我区经济,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我区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在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创建精品工程为重点,精心组织和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示范区建设工作,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计划。

1. 综合治理

经监理认证,六年来,示范区共完成治理面积186.64平方公-2-里,占计划任务180平方公里的103.69%,年治理进度11.67%,其中:完成新修梯田5498.96公顷,营造乔木林3468.47公顷,灌木林1478.11公顷,经济林7169.26公顷,人工种草1049.41公顷。

沟道治理工程:修建治沟骨干工程2座,淤地坝4座,谷坊1022道,沟头防护283处,水窖1000眼。配套道路402公里,修建桥涵12处。

环境工程:完成北山公园绿化美化植被建设,绿化面积13.39公顷,分四个景区,秋景区、冬景区完成3.67公顷,夏景区、花卉区完成9.72公顷,栽植绿化树种和花卉5.4万株,道路拓宽7000米,道路绿化7000米。

2.苗圃工程

在藉河示范区工程实施的六年中,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先后在石佛镇峪口、花牛镇赵崖建设了优质育苗基地,加强经营管理,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为示范区提供低成本的优质苗木,保证示范区工程造林建园措施的顺利实施。

(1)石佛镇峪口中心苗圃

在石佛乡峪口村建立了以荒山绿化苗木为主的藉河示范区中心苗圃,苗圃总面积1.67公顷,打机井一眼,修建泵房及蓄水池一个,配套了现代化的喷灌设备,修建新型育苗棚一座,育有杏、国槐、侧柏、刺槐、花椒、速生杨等树种,共出圃优质绿化苗木149.5万株,共投入资金49.61万元。

-3-(2)花牛镇赵崖苗圃

二○○二年根据实施项目的需求,又在花牛镇赵崖建立了示范区第二个苗圃,以培育高、新、稀、优品种为主的城市绿化和经果林苗木,苗圃总面积14.67公顷,建有管护房10间,机井1眼,并配有灌溉设施, 采用管灌的节水灌溉形式,育有桃、杏、葡萄、仁用杏、偏桃、核桃、杜仲、银杏、侧柏、刺槐、速生柳、速生杨等树种, 共出圃优质苗木416.5万株,投入资金198.26万元。

3.支持服务系统

(1)科研推广

在示范区项目建设中,开展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模式及管理机制研究》、《水土保持优良植物的繁育与推广》和《雨水集流及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科研课题,这些课题由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试验站主持完成,区、乡、村三级水保科技服务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参加了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推广。按照科研项目总体设计书的目标要求,圆满的完成了花牛镇,社棠镇水保林和经济林果优良品种的示范与推广以及甘泉镇大江沟优良牧草的示范种植与推广项目。雨水集流节水灌溉项目在花牛镇、社棠镇的北山通过示范推广共完成了人饮水窖360眼,集雨节灌水窖231眼,并配套旱作日光温室15座,节灌面积16.7公顷。在社棠的中山、西山流域推广节水灌溉面积184.4公顷,其中滴灌33.4公顷,喷灌101.5公顷,低压管灌49.5公顷。

(2)监测体系建设

-4-为了掌握示范区水土流失动态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效益,为今后治理工作积累科学实测资料,我们严格按照《藉河示范区工程监测设计》要求,建立了区、乡、村三级监测机构,并进行了监测点布设和观测,开展了典型农户、典型地块、工程质量、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覆盖度、小气侯的跟踪监测,建立6个监测分站,选择了13个监测点,确定了39户典型农户,完成了监测数据表册,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3)技术培训

组织有关乡镇领导、项目管理人员和水保技术人员,到庆阳、庄浪、陕西省延河项目区等参观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水土保持技术、育苗造林技术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技术。

先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市项目办举办的示范区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农业新技术运用、果树栽培技术、示范区财务管理、水保执法监督等培训班。区项目办举办了农民技术培训班。参观、培训三千人次,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了农民技术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改善办公条件,先后购置了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测量仪器等办公设备,广泛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提高了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了办事效率。

分项建设情况是:

(一)梯田建设

-5-梯田建设直接关系着示范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的关键措施,也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在梯田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连片治理、一山一坡一湾整体推进,以国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为依据,进行设计施工,做到田面宽度合理,田面平整,埂坎稳定。通过六年的工程建设,共完成梯田5498.96公顷,占计划任务5431.49公顷的101.24%。在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工程,如甘泉吴家坪两千亩梯田点、伯阳曹石湾,杏树坡千亩梯田及凤凰闫家湾、渭南唐家风台、花牛镇西坡湾、董沟和马跑泉崖湾千亩机修梯田等一批集中连片,上档次,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工程,项目区共建设五百亩以上的梯田示范点30多个。花牛镇北山流域和社棠、寨子税柳沟流域、牛头河流域及凤凰桥子沟流域基本实现了梯田化。在梯田形式上,根据不同的地质和地类采取土坎连台梯田、软埂梯田、坡式梯田,生物埂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模式,并用地埂种草和分台地埂的办法增加埂坎的稳固性,提高地埂的利用率,大力发展地埂经济的梯田模式。在梯田施工方式上,采取以村或联村施工,机修和人机结合,群众大会战等不同形式、并试行了工程招标和组织专业队施工的工程建设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加快了梯田建设的进度,提高了规模和质量,梯田效益更加突出,为梯田建设探索出了新的施工组织形式,加快了农村实现梯田化的步伐。

(二)水保林建设

-6-在水保林建设上,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沿梁设带,逢沟延伸,乔灌结合的原则,采取专业队工程造林的方法,把营造与管护融为一体。六年共栽植乔木林3468.47公顷,占计划任务3125.78公顷的110.96%,灌木林1478.11公顷,占计划任务1663.76公顷的88.84%。修建护林管护房27座,确定护林人员54人。

在林种配置上,有纯乔木林、纯灌木林,乔灌混交林,林木生长较好,造林保存率多在80%以上。大部分防护林带都已郁闭,在造林树种选择与配置上,主要以刺槐、侧柏为主。

在造林方法上,我们根据小流域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树优种的原则,实行方格网、水平台和鱼鳞坑高标准的工程整地方式,集中连片,规模营造;在栽植技术上应用覆膜套袋、保湿剂、生根粉等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造林成活率,使造林工作一年比一年好,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质量一年比一年高,成效一年比一年好。在工作中,实行一年办点,二年连线,三年成带的方法,分别建成了东山梁峁经果林带,北山水保林带和南山水保林带。摸索出了黄土区造林中,应优先选用当地乡土树种,提前进行工程整地;在栽植方法上,常青树苗木要采用根部带土球,边挖、边运、边定植;在定植时间上,常青树种最好在早春季节,刺槐、沙刺等水保林应采用夏季整地,秋季定植的方法,这样树苗易越冬,成活率高。

(三)经果林建设

-7-在经济林建设中,根据群众需求及国内林果品种发展趋势,合理设计经济林果树种,并结合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配置林种数量,重点发展以名、优、特、新、稀为主的各类经济林果,建成经济林果带,以形成既有规模又有拳头产品的产业基地。使经济林果这项支柱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林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苹果园、梨园、桃园、葡萄园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既保水保土,又增产增收,六年共完成经果林7169.26公顷,占计划任务7034.28公顷的 101.92%。基本形成了四个经果林带:寨子马家湾、南家湾和社棠北山万亩优质葡萄产业开发带;花牛镇峡口千亩“黑红堤”葡萄示范基地;甘泉镇千亩大樱桃科技示范园;马跑泉南崖、伯阳花南千亩奥州青苹果基地及南山以苹果、桃、梨为主的优质鲜果林带。在经果林整地方式上,多采用窄带水平梯田、丰产沟、丰产坑等高标准的工程整地,提高苗木成活和增强拦蓄能力。

(四)种草工程

六年累计完成坡耕地退耕种草和梯田地埂种草1049.41公顷,占计划任务744.95公顷的140.87%。草种主要以多年生紫花苜蓿为主,由于苜蓿草层厚,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固结土壤能力强,因而保土防蚀作用明显,示范区年产草总量达761.61万公斤,载畜量达到1.7万只羊单位,在畜牧业生产中,甘泉大江沟的三千亩紫花苜蓿、五百亩红豆草和新阳桥子沟五千亩林草间植示范带,把零星劣质荒草地通过人工改良,成为了规模大品种优-8-的畜牧业基地,为在全区推广优良牧草品种起到了示范作用。特别是为了提高梯田地埂田坎利用率,有效拦蓄径流,增加埂坎稳定性,示范区地埂种草达到了二千多亩。

(五)拦蓄工程

示范区工程建设在主抓梯田、林、草配套措施的过程中,配套修建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六年共完成谷坊1022座,沟头防护工程283处,淤地坝4座,骨干工程2座,桥涵12处,道路402公里,配套上水工程9处,建蓄水池16个,示范区水窖总量达到3215眼,增加有效灌面430公顷。通过利用水窖集蓄地表径流,坝库拦蓄径流,年蓄水量可达118万立方米,可缓解示范区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问题,水窖多布设于道路、村庄、院落和农田附近,有一定的径流来源,工程设计标准高,布局基本合理,水窖质量良好。谷坊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支毛沟由上到下成群布设,大部分工程质量良好,能够发挥拦蓄径流利用径流的作用,目前有90%的谷坊已经淤满。新建骨干工程和淤地坝,总拦蓄库容为115.06万立方米,工程达到了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高,工程效益好,能够在一定时期内起到拦蓄控制作用。

二、综合治理效益

经过六年的综合开发治理,麦积区藉河示范区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由山到川,梁峁到沟谷,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治理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内小气候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缺粮是贫困的突出特征,解决温饱问题首先是解决吃饭问题。在示范区建设中,由于坚持了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狠抓梯田建设,使稳产高产农田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蓄水保土能力增强,为科学种田和水利配套创造了条件,梯田增产效益显著增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建设基本农田加上科学种田是保证粮食增产、解决缺粮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六年来,示范区大搞梯田建设,把5500公顷坡耕地变成了水平梯田,为推广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精耕细作创造了条件,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基本农田由九八年的人均0.02公顷上升到现在的0.07公顷,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我区黄土丘陵区梯田比邻近坡耕地在同等耕种条件下,平均每亩增产

70公斤,增产率为60%以上;示范区已有52个行政村实现梯田化,彻底摆脱了贫困面貌,并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两高一优”农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大搞梯田建设,培育保水、保土、保肥的基本农田,不仅为粮食的稳定增产创造了条件,而且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开发支柱产业奠定了基础,使推广农业科技有了用武之地。

示范区粮食平均单产量由九八年的2010公斤/公顷提高到现-10-在的3667公斤/公顷,人均产粮为330公斤,同时配套修建了小型水利灌溉工程,修建农路402公里,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区域内的交通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粮食和收入的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群众住房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土木结构变成砖木结构,农村一座座新庄院,一排排新瓦房拔地而起。群众对子女的文化教育更加重视,学龄儿童都能入学,村村通电话,户户有电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

2.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经济生态效益初步显现

为了使自然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示范区在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和水保林建设,使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粮食产量,丰富了农副产品,保护了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小流域经济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土地利用率和产业效益显著提高。与九八年比,示范区总面积中农地由57.69 %下降到30.42 %,林地由11.98 %上升到52.08%。在发展小流域经济中,把水土保持工作与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适地适树大力发展苹果、葡萄、仁用杏、桃为主的经济林果,推动了经济林果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六年来共发展经果林7169.26公顷,使人均经济林果生产用地由治理前的0.01公顷上升到现在0.09公顷,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884元提高到现在的1635元,增长了84.94 %。实践证明,发展林果业,-11-不仅治理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增加了群众收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群众致富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形成,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藉河示范区工程建设六年来,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增加了地表植被,保持了水土,减少了河道淤积,保护了基本农田,各项工程措施经受了不同频率暴雨的考验,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治理区内流域面貌大变,山坡层层设防,沟道节节拦蓄,形成了综合防治体系,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效益。一是治理区自然面貌明显改善,林草覆盖率大大增强,与治理前相比,林草覆盖率由13.10%上升到57.99%,增加了44个百分点。荒山、荒坡全部绿化,治理区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变,加之预防监督措施得力,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二是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流失面积中侵蚀程度在中度以上的面积由治理前211.29平方公里减少到75.83平方公里,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5462吨减少到每年每平方公里1036吨。径流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8.73万立方米减少到每年每平方公里3.91万立方米。三是蓄水保土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地表植被的恢复,梯田,坡面造林和沟道工程等措施的不断完善,较好地发挥了蓄水保土功能,年拦蓄径流量1413.13万立方米,年拦蓄泥沙量128.77万吨,减沙效率为80.92%,减水效率为55.19%。增强了防御能力,减少了水土流失危害。四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我区干旱、冰雹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是农业生产的主要-12-限制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区委、区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抗旱抗灾经验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修梯田、川区兴水利、普遍抓肥料、丰产靠科技”的指导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大抓了梯田建设,低产田改造,兴修水利,植树种草等多种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1993年以来的连续八年大旱中,基本农田极大地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为实现大灾之年少减产发挥了显著作用。实践证明,治山治水、大面积建设基本农田,造林种草,控制水土流失,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增强抗旱能力,是抗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主要做法和特点

1.健全机构,加强协调,保证项目建设健康发展

为了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项目的建设工作,区委、区政府从加强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做起,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上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任正副组长,农口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专门负责工程协调和实施。并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日常工作,示范区的八个乡镇也都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了职责,强化了责任,使项目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每年都要从水利、林业、园艺等部门抽调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有关乡镇,包乡抓点,逐乡逐村进行示范指导。二是建立管理机制。项目启动实施后,区上就认真研究制定了《示范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项目考核验收办法》、《资金管

-13-理办法》和《奖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规定,保证项目管理高效规范,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三是强化政府行为,落实双轨责任制。项目实施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政府十件大事之首,并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实施行政首长负责制,把项目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加强行政监督力度,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区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村,技术人员包规划设计,施工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全面落实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提高全民参与工程建设的意识

为了增强全民参与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热情,提高对示范区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始终把宣传工作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观摩会及区、乡、村、组四级干部会,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恩泽后代,惠及子孙的工程。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区建设对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市区、城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农村集镇及项目区交通便利处书写固定宣传标语167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树立大型标志碑3座,小型标志碑30余座,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在项目建设中,我们通过组织有关乡镇领导和水保技术人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和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14-提高了农民技术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3.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项目启动实施后,我们始终把提高工程质量,创建精品示范工程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生物、工程、农耕三大措施科学配套,乔灌草有机结合,山水田林路配套,发挥综合治理效益的原则。对整个工程分五大措施进行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对重点地段,重点工程,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典型设计,再由区项目审查小组组织专家评审,严格把关,做到任务一次性下达,设计一次性成型,措施一次性到位,资金一次性包死,质量一次性达标。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优质化、规模化、以创特色、出精品为目标,对审查确定的工程,要求做到 “三个不变”。一是建设地点不变,即实施计划和单项设计中确定的重点治理区,重点地段,重点流域不变,自觉维护计划的严肃性。二是主要建设内容不变,项目乡镇各重点工程都是经过反复踏勘,论证后确定的治理措施、树种苗木,一经规划设计不得变更。三是工程建设规模不变,质量标准不变。为了达到工程能够上水平,上规模,高质量,出精品,我们始终围绕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川两山”、三条高效治理开发示范流域、十四条重点小流域及北山公园景区建设为综合治理框架来开展工作。通过六年来项目建设实践证明,规划设计成果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产业开发,调整农业结构,25度以上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完全

-15-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如社堂镇中山沟流域综合治理是城郊南北两山的重点工程,六年来,项目区从山梁到山脚,全面规划,点滴不漏地实行一次性治理和开发,完成梯田577.27公顷,水平台、鱼鳞坑整地930公顷,栽植行道树2万株,水保林259.62公顷,经果林679.76公顷,人工种草80.44公顷,新修6米宽的农机路70公里,淤地坝1座,谷坊147座,沟头防护3处,水窖915眼,修建3处三级以上的提灌,扩大灌面276公顷,解决了4000多人饮水困难,使一道梁、四道沟、六面坡得到了综合治理,形成了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经济型产业化体系。把原来零星分散的果园发展建设成集中连片,统一管理的果品基地,通过综合治理解决了道路水利不配套,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问题。使该流域改变了单一的种植模式,以经济林为主,农、林、果、水、路全面发展,经营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使整个流域实现了梯田绕山转,农路沿山盘,绿树路两边,满山果飘香,提灌上山巅,农民户增收,产供销一体化的优质果品产业示范基地。经济效益显著,示范效应突出,使流域内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896元提高到现在的1880元。已初步建成设施配套完善,高产优质,具有产业开发型的示范样板流域。走出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突出效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路子。为示范区工程建设规模治理,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16-4.注重质量,突出效益,全面提升工程的示范效应

在六年来示范区的治理中,我们始终坚持把质量和效益摆在工程建设的首要位置,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建设相结合。我们坚持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重,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并举的原则。把项目建设与发展林果、畜牧、蔬菜支柱产业,培植地方财源结合起来;与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综合治理,整体开发。如:马跑泉南沟流域的梯田地种西瓜,每亩产值1200多元;甘泉软埂梯田中的地埂经济林带;二是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与操作指导上,我们确定了“抓重点、抓难点、抓关键、以点促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抓好整体治理的同时,把南北两山,特别是花牛北山和寨子、社棠北山段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人、财、物力抓落实,促突破。如青咀沟和中山沟小流域的治理,推动了周边西坡湾、马家湾、西山、东山等小流域的治理工作,通过抓重点,促进点向面扩散,面向点靠拢,从而推动了示范区整体的治理工作。三是生态建设与美化城市相结合。我们把项目建设与加快城市美化绿化紧密结合起来,确定南北两山为治理的重点,发动组织区直各部门,驻区部队,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参加修地、筑路、建园、造林。在花牛镇南北两山造林绿化工程中,区直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捐资,为项目建设做贡献。区藉河项目办作为项目管理部门,-17-示范承包北山峡口段绿化任务,从整地质量、栽植、成活、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表率作用。城建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南北两山治理,尤其是绿化工作。北山公园区域已栽植乔、灌木风景绿化林20余万株,经济果树5万余株,修筑了一条盘山公路,建起了一些亭台游乐设施,把过去的一片裸露坡地治理成为一处城市园林,并使这一地段易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隐患得到了有效防治。如:花牛镇北山流域依据城郊水土保持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农田梯田化、林果产业化、道路网络化、灌溉水利化”的基本治理思路,六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941.46公顷。一是建设高效农田,坡地实现梯田化,新增梯田260.08 公顷。二是体现区位特色,突出绿化美化,增加城市功能。山顶建成长9.8公里,宽250米的水保生态防护林带;山脚到梁顶完成地埂绿化39万米,栽植塔柏、刺柏、圆柏等13万株;荒山荒坡荒沟全部得到绿化。三是林果产业经济基本形成。建成青土坡优质千亩果园;肖、邓、阳千亩优质经济林;吴、靳、峡千亩优质“黑红提”葡萄示范园。四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效能。修建七条长78公里的农机路;配套肖、靳、吴上水工程三处;打水窖1100眼。五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建成十座旱作农业节水日光温室,示范推广沙棘、火炬树、四倍体刺槐、“黑红提”葡萄等造林建园新品种。通过治理北山已形成了“山顶林戴帽,半山果缠腰,地埂长青树,沟壑林覆被,沟道塘坝节节拦”的综合治理模式,治理程度达到90.2%,土地-18-利用率提高到87.74%,植被覆盖率达到48.52%,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植被覆盖率高,生态调节功能强,产出效益高,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建立了新的美的、自然和谐的流域生态景观,创造了良好的城郊生态环境,使北山流域真正形成了典型的城郊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样板。

5.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探索工程建设新机制

一是建立了项目法人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明确规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项目办为责任主体,各乡镇长为施工单位负责人。同时,在重点梯田、水利工程、骨干坝等工程的实施中,实行招投标制。

二是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藉河示范区建设是国家黄委首次在水保治理中实行资金报账制的建设项目,工程启动后,区上首先利用地方匹配资金开展工程建设,对中央资金,严格按照示范区资金管理办法,专款专用。每季度由西安黄河监理有限公司现场监理报账。这种监督机制的实施,促进了地方匹配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保证了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加快了藉河示范区工程建设进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投资效益,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使资金使用率明显提高。我们在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机制上,形成了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多方投资的良好局面。项目区采取承包、租赁和拍卖“四荒地”等形式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示范区建设。如甘泉镇美国大樱桃园、西枝生态园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社会

-19-资金。

三是建立了多样化的施工机制。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创建了多种施工机制,在坚持“项目统筹安排,乡镇集中实施”的原则指导下,对城郊和劳力相对集中的乡镇,我们采取组织发动群众大干的办法。在偏远山区劳力少的区域,采取人机结合,组织专业队常年施工,采取包面积,包质量的责任制来提高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四是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管好用好藉河示范区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果,是建设好藉河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任务、资金统一,区项目办依据工程验收结果,及时向乡镇拨付资金,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户、专账管理;规范了资金审批制度,坚持按项目计划投放资金;完善了资金报账制度,层层签订合同,按施工进度报账付款;严格按照国家投资比例要求,保证资金投向基本合理;坚持了项目审计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专款专用。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藉河示范区项目从九八年十月实施以来,麦积区各级党政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良好的-20-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了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实践证明藉河示范区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但由于工程要求高,治理任务大,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前期工作不尽完善,规划设计做的还不够细致,项目实施中难以完全按照设计指导施工,存在个别图斑实施与规划设计不符;二是谷坊、淤地坝等沟道工程任务偏少,沟道防护体系薄弱,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三是资金投入中,国家投资比例偏小,匹配资金不能全额到位,建设资金不足,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及补植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四是监测工作滞后,监测资金缺乏,缺少监测设备和专职监测技术人员,还需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尊重理解学困生 端正其学习态度下一篇:一年级科学观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