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2024-10-21

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共8篇)

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篇1

新学年,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并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围绕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开展了20xx年广师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面向全体新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注意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减少和避免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有效提升了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初步实现了“助人自助”的教育目标。现将这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工作有

了方向性。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活,快乐起步”。活动的目的是:

1、帮助新生尽快相互认识,减少孤独感,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友谊;

2、帮助新生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鼓励新生投入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对宿舍、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及自身凝聚力。

二、活动的具体流程

1、9月8号下午三点由辅导员带领学生会相关部门的成员去校本部进行心理培训;

2、9月10号中午十二点半由本院部门的成员通知各班的心理委员和助班,召开会议并进行培训;并由各班的心理委员对本班自愿报名走访新生宿舍进行新生团体辅导的成员进行培训并说明具体的内容和要求;

3、9月11号中午十一点半联系水果商并定好水果,晚上七点半把水果分发给各个负责新生宿舍的老生组长;

4、9月12号早上九点整,以宿舍为单位,各个老生组长带着水果开始走访宿舍并进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

5、9月12号晚上十一点整之前收集好新生要填写的内容和照片,并加以整理。

三、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具体内容。

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共包括4个游戏,分别是青蛙跳水;

滚雪球;我的苹果;进入大学的四个“最”。每个游戏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第一个游戏“青蛙跳水”属于热身阶段,目的是活跃现场气氛,让大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进入接下来的心理辅导主题。第二个游戏“滚雪球”是通过有趣的自我介绍,展示自己,认识他人,让我们在欢笑中相逢、相识。第三个游戏“我的苹果”促进组员进行自我探索,学会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及欣赏他人。第四个游戏“进入大学是四个最”,目的是通过对大学生活的体验,引导各组员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活的真实感受,谈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自身的一些苦恼和困惑。通过彼此的交流及组长的引导使组员的情绪得以宣泄,并获得彼此的支持。

四个游戏的形式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大一的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希望新生能在未来的四年里相互珍惜,彼此宽容、理解和接纳。要明白到每个人都有缺点,包括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当然也包括自己。当埋怨、怀疑自己的时候,想想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当别人犯错的时候,想想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希望新生们能在这四年里可以相处愉快,彼此扶持。

四、本次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成果和不足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这次的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很好的达到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既定目的,促使新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在新生所填写的内容之中,我们发现进入大学之后,她们大部分的人最兴奋的一件事便是可以独立生活,最满意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师兄师姐的热情与关照,最烦恼的一件事怕自己不适应大学的生活,最担心的一件事便是军训;在面对学校生活环境方面,也有很多新生写道,虽然宿舍很旧很小,但都会努力去适应它,和舍友们一起去经营它,如果可以的话,最希望我们的宿舍是一个五星级的宿舍,姐妹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新生们的心态是很乐观积极的,虽然遇到生活环境上的一些小困难,但她们都想着会去适应去改善,而不是光顾着抱怨,这也是我们感到很欣慰的地方。当然,我们此次活动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譬如是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致全面,有些宿舍的活跃气氛还带动的不够,有些通知说明还不够详细到位,但我们相信,经过这次的经验,我们以后的工作能做的更好,我们会努力改进!

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篇2

一、健全教育体系和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证

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八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这个网络包括学院领导、心理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心理委员、学生宿舍舍长、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八大群体,指派专门的心理辅导员。

建立《心理健康汇报机制》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形成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网络。心理辅导员、任课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向学院领导汇报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心理委员要及时向心理辅导员汇报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干部要及时向心理委员汇报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党员、宿舍舍长等信息员要及时向学生干部汇报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辅导员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一个由八个群体构成的五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层落实责任,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二、关注弱势群体,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成绩、心理素质、家庭背景当中的某一方面低于学校平均水平而处于劣势的学生群体。根据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生理性的弱势群体;第二类则可以称之为心理性的弱势群体;第三类我们称之为经济性的弱势群体。 (1)

生理性的弱势群体,顾名思义,就是在生理上存在着某些缺陷或者残疾的人群。心理性的弱势群体,就是指由于个人心理调适能力的缺乏而造成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处于劣势的那一部分人群。经济性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低于学校的整体平均水平,并且不能满足正常的学习、生活需要的那部分人群。学校管理部门要主动加强与这些弱势群体学生的交流,给与其特别关爱,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 新生入学后,组织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初步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筛选出来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辅导员与之逐个进行谈话,逐一排查,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和不良情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 认真落实心理健康信息双周报和心理月排查制度。部署各班心理健康委员深入班级,认真筛查班内心理有波动的同学,上报到学院,心理辅导员及时找相关同学谈心,及时了解情况,做好疏导工作。

3. 开放“心理辅导员访谈日”。针对个别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如一类学生群体、特困生、单亲家庭学生、恋爱失败学生、自我封闭学生等,做好个别辅导,给与特别关爱。心理辅导员主动邀请学生谈心,并接待学生来访。定期和这些学生进行聊天谈话,尝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定期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该同学的学习情况;定期向其舍友了解该生在宿舍的表现;定期和其家长通电话,通报该同学在学校的表现,并向其家长咨询该生平时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等。

4. 充分发挥手机短信、飞信、qq群的作用。通过以上工具,安慰生病的学生、回复学生的疑问、安抚学生的痛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做到认真回复学生的每一条信息,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学校和老师的认同感、信服感。

5. 建立心理辅导员心理信箱。及时查看学生发送的信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复学生。针对个别情况,通过回信不能解决的,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和旁敲侧击向班干部、舍友了解等,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及时化解学生内部的矛盾。

三、召开心理班会,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关系

为了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避免学生脱离群体,辅导员可创造性地将班级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组织“心理班会”活动,走入学生班级宿舍,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谈心。力求通过这些日常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坚持组织“心理班会”。围绕国家大事、时政要闻、学习生活、公共道德、人际关系、择业就业等内容制定“心理班会方案”,如“谈感恩”、“谈换位思考”、“谈如何做文明公民”等,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心理班会,力求使每位同学都积极融入班级生活中,给每位同学都提供展现自我、了解他人的舞台。

2. 心理辅导员深入学生班级主持召开主题班会。深入每一个班集体,与学生促膝长谈,了解现实,畅谈未来。并针对不同班级存在的缺点,分类别地召开不同主题的班会。

3. 心理辅导员深入班级召开“分享成长故事座谈会”。引导同学们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深刻、影响重大的故事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在聆听故事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加强大家心灵的交流。

四、丰富教育形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文修养和艺术专业技能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充分调节和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他们把精力用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集体凝聚力的加强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道德品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应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进行自我调适。

1. 邀请校外知名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心理辅导员分专题为学生讲述学习、人际关系、爱情、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成长方面的专业指导。

2. 播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使广大学生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可及时向学生公布社会上因心理疾病而酿成的悲剧,通过与学生交流和座谈,客观地分析悲剧的原因,使广大学生不断审视自己、调整自己,避免类似悲剧的产生。

3. 举办“心理健康影片巡展”。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影片展播,播放比较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片,并进行点评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4. 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使广大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地支配学习生活时间,熟悉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掌握就业流程及就业技巧,做好就业前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避免因就业而造成压力过大,产生心理问题。

5. 举办“心理小贴士”比赛。倡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将自己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箴言撰写在手工艺品上,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

6. 参加“心理剧大赛”。指导学生创作自己身边的大学校园心理剧剧本,自编自演。通过编写、排练、演出心理剧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心理矛盾,探索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自省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真实的心理故事,及时化解学生中的矛盾,引导广大同学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7. 制作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每月制作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展板,通过心理故事、名人谈心、歧路人生、情感疗吧等栏目,使广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37-02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由Martin.E.P.Seligman发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是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之一。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了以往沿袭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品质,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各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结合积极心理学的主导理念,强化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途径。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积极品质为研究对象,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解读人的众多心理现象,从而激发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充实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主观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积极情感体验,以主观幸福感为研究中心。

二是个体层面,以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为主要研究内容,对积极人格进行正确的分类和界定。

三是群体层面,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组织系统,并提出系统的建立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并有利于培养人的积极品质。

2 积极心理学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将重心放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体验和积极行为上,摒弃了传统心理学过度关注学生心理問题和心理疾病的消极模式,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能力。

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次诠释 运用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指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破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有模式,丰富和扩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优化并配置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格局和资源,改善及提升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效能。

1)培养积极品质,强化主动预防。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把目标定位在心理疾病的修复和治疗,而应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塑造上。通过重建学生的积极力量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从而强化学生内心对各类心理问题的主动预防能力,消解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

2)重建师生关系,提高幸福指数。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关系,而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立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惑,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提出鼓励和赞扬,强调积极向上的一面,建立学生自信,让学生体验积极情绪,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

3)扩展目标设定,关注大众幸福。按照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所有学生都具备积极品质的潜力,都拥有主观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主张优化配置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各种资源,培养和发掘所有学生的积极品质,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完善学生自我完整人格塑造,让学生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积极地面对未来。

积极心理学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积极心理学核心思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普及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其所倡导的积极品质、积极体验以及积极系统对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辅导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高校辅导员应及时调整方法策略,重塑自身形象,关注积极层次,释放正向能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1)践行积极生活,树立学生榜样。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主动寻找和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提升个人修养,以自信、乐观和阳光的态度感受生活、面对工作,给学生树立榜样。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辅导员应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饱满、热情、谦和的形象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消解学生内心疑虑,用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形象感染学生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学习积极理论,更新教育方法。高校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对先进心理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辅导员需要深入理解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核心思想,尝试运用其指导下的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方法设计并举行相关活动,构建学生成长积极环境,增强学生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3)建立积极信任,贴近学生实际。建立与问题学生之间的信任和平等的咨询关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一项环节。辅导员在层层递进的交谈中,从积极正面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肯定学生优点,并有技巧、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彼此敞开心扉,深入交谈,促使学生主动地描述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掌握最本质的信息,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继续进行。

3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启示

积极心理学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运用到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直接体现是一切从积极角度出发,用积极的方式解读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言行影响学生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途径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

积极测量,增强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利用现有成熟的心理测量技术,结合积极正面指标,形成用于测量快乐感、幸福感等多方面的测量体系。辅导员通过积极心理测量问卷评估学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学生心理档案。辅导员在获取学生基础信息之后,能够充分地就学生性格的积极因素进行挖掘和培养,比如在言谈中夸赞学生在演讲方面的突出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等,增强学生的愉悦体验。

积极干预,培养积极人格 实施有效地积极心理干预,客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用心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能够较好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并化解问题心理引发的危险行为。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一旦发现某些学生的异常行为,应立刻采取积极心理干预,包括以往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诸如定期约谈、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并扩展至校园广播、报刊等校园媒体以及网络平台等,扩大影响范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在积极心理干预工作中,培养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来解读生活的本质,用自身的积极潜能预防和化解心理问题。

积极引导,构建积极系统 积极体验的形成和积极品质的培养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因此,辅导员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组织系统对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积极的校园组织系统,不仅使大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存在感,还能使其得到最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例如,为所有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自信、幸福、乐观等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关注出现重大变故或者遭遇重大灾难的个体,帮助其尽快调整心理不适。构建积极的校园组织系统,保证大学生体会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有力保障在辅导员角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彼得森.积极心理学:构建快乐幸福的人生[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3]陈晓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8.

[4]包春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8-110.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工作总结 篇4

临泽职教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为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就业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或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我校积极贯彻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本学期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认真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及市、县教育部门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开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逐步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想要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取得实效,一个健全的组织是保障。我校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心理辅导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在领导小组统一的指导下,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工作的开展有成效。本学期继续由学校的政教处领导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辅导室由王振老师具体负责开展工作。根据学校规模大,学生多,特别是寄宿生多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将组织一支经过专门培训学习的由十几位老师组成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具体负责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二)提高心理辅导教师专业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于一支素质强硬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我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心理辅导培训,从培训教师入手,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

1.利用一切有利机会,选派学校的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到河西学院外出培训学习。2.聘请专家来校做讲座,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心理辅导专业知识的学习。

3.学校运用专用资金,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订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资料,阅览室、图书室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

4.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及考证工作,本学年我校已有4名教师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5.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等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教学设计的评比活动。我校有4名教师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二等奖。

6.在校级相关宣传资料中刊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新动态和新信息。

7.要求班主任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实践,并及时积累经验和整理、收集相关的辅导资料,以达到促实践求进步的效果。

(三)设立心理咨询室服务学生

1.开设知心姐姐信箱,欢迎学生来信倾诉自己的烦恼或困惑。

2.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来信,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及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解决。3.成立心理咨询教师队伍,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来访者做到尊重、理解、耐心、疏导、解惑。

4.在校园之声以及校园网上开设“知心姐姐”、“心灵对话”专栏,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

(四)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育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校以学期为段确定辅导教育的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常规教育辅导活动。本学期对学生在以下方面做了重点辅导:

学困生心理问题辅导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违纪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早恋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就业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安全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社会实践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人际关系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考试焦虑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网络成瘾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依赖父母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承受挫折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性心理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感恩父母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2.各班主任根据年级段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在每个月中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每学期择优上交一个心理辅导活动设计。

3.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并要求班主任注重在平时的班级教育生活的交流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任课教师和生活指导老师也要在平时的学科教育和生活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辅导教育。

4.积极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优势,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在管理中实施生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运用室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五)、利用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

由于新生在进入新的学校,面对新的环境,会出现一些心理不适现象,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健康人格,引导、教育学生建构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工作的宗旨。所以本学期按计划在起始年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及自我认识教育。通过心理课对中一新生进行了新生心理适应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适应状况。

(六)、积极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继续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及困惑,对存在明显心理偏差的同学,及时做好与其班主任及家长的沟通工作,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力量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咨询过程中做到:

1.以坦诚、信任、鼓励、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接纳和信任自己。形成一种和谐、相互信任的气氛,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吐露真情,反映真实思想和情况。

2.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帮助他们调整看问题的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3.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进入正常学习。通过咨询,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缓解,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为了更好的安排咨询时间本学期开始咨询室的咨询开始采用预约制度,并在咨询室门口贴上以“预约流程”和“值班时间”为内容的海报。并通过宣传橱窗和校园网进行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鼓励学生在网上、通过电话进行咨询预约。

(七)、开设心理讲座,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作为教育的教师来说,其自身的心灵里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何促进教师心理成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因此本学期心理咨询室与政教处共同制定了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学年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了两次以“情绪管理”和“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心理讲座,使教师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心理知识。

(八)、认真做好课题研究

由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工作、我校应该选择何种方法和途径进行“心教”是一个有待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此课题开始于08学年,通过与德育课老师的合作进行实

践研究,终于在本学期11月圆满地完成了市课题《以人为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的结题工作。

(九)、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会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发的世界,要发展进步,就得开放。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学期选派教师参加了团中央既国家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心理辅导员培训班,加强了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经验学习。

(十)、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建立“在线心理咨询”(开通QQ渠道),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线心理咨询”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十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十二)、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途径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今后打算

1.将已开展的工作进一步做扎实和完善,做到细致,有效。

2.继续完善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渠道,尤其是单亲家庭和特困生家庭,优化家庭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形成全员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做好心理健康辅导课《生活、生命和健康》的教学辅导,激励教师想做、能做、会做这项工作的热情,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实践也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辅导总结 篇5

我们在此次见习过程中针对生命科学与工程系10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档案整理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经过团支部辅导老师的指导和学生会及各班的同学的支持,这两项工作在一周内也顺利完成。从这两项活动中不仅从细节上了解了10级新生的心理状况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就此次工作做一总结。

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只能针对于一个班级进行。通过各班协调,活动对象我们选择了科学10(1)班。

10月28日晚我们举办了“促进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辅导。这次团体的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大一新生的。由于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有一段‘心理失衡期’,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害怕和别人交流,难以和别人相处,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况且,大一新生刚入校,离开了家庭,独自生活,很多都渴望新朋友的关怀。本次团体辅导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一些简单的心理游戏,如,“顶橘子”、“学广告”、“朗读”、“双人协作” 等游戏,让大家直接体会到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获得一些新朋友。

由于大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所以都觉得比较新奇。而且,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避免让大家觉得无趣,每位同学都会参与进来,大家都是主角,这样更能从自身的角度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我们活动的目的。而不是通过灌输让大家知道我们活动的意义。

但是,由于第一次举办这种互动性的活动,难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团体的辅导人员不宜多,否则让大家都参与会有一定的组织难度和时间限制。但为了让会员积极参与,所以没有人员的限制,导致活动刚开始时人满为患,活动现场小有混乱;团体的辅导忌迟到和早退,但是由于实现没有和会员传达清楚,导致这类现象的发生。以上两点,会成为以后我们活动的借鉴,以便日后活动能更完美地开展起来。

总的来说,活动的反响还是好的,从活动结束和大家的沟通来看,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一开始彼此不熟悉的同学,到最后慢慢熟悉起来,敢于和他人沟通。大家都表示交到了很多的朋友,很开心。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20xx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提供依据,确保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领导下为20xx级新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本次心理建档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持,各系辅导老师和心理学专业见习同学共同完成。本次心理普查主要分为2个阶段:团体测验阶段和个别访谈阶段。团体测验阶段由各系学生会同学和见习同学共同完成由个别访谈阶段由见习同学来完成。此次我们普查对象为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0xx级普通本科生,共计189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验的人数为189人。这次普查选用的是国内外常用的心理健康测查工具UPI量表,该量表涵盖了身体健康状况、情绪反映、自我认识、学习心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能较好地反映被试的心理概况及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够较科学地评估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筛选出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关注的对象,进行个别访谈,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普查结果显示:新生中筛查出为第一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占参测人数的2.2%,为第二类心理问题不明显的学生占参测人数的32.6%。新生中女生和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应届和往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和城市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差异,家庭氛围也会对新生心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看,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20xx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人格结构是基本和谐的,跟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相吻合,爱幻想,富有激情,敢作敢为是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他们对未来的期待相对于其它社会群体要高一些,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也常常偏于理想化,在他们身上往往体现出现实性与幻想性的矛盾。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新环境中没有很好的适应,再加之各方面的压力产生一些心理困扰,导致经常性失眠、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和对未来担忧等现实性问题。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建议各系领导和辅导老师给正处于大学生活起点阶段的大一新生们多开展些大学生入学教育和新老生交流会,以及组织多方面的团体活动,对于心理压力大的同学给予跟多的鼓励和表现机会,让他们跟多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应该会给他们很好的指引,以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及早的融入到我们交大这个大环境中。

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篇6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有其他非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首先,辅导员具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全面的优势,他们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状况等都比较清楚,熟悉学生生活、思想、心理、行为等特点。其次,他们有丰富的做思想工作的经验,善于观察人、理解人。再次,辅导员的年龄、知识背景和经历都与学生比较接近,有利于缩短咨询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所以,通过一定的系统培训,辅导员就能对于学生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或发展性心理问题有选择地给予部分或全部地解决。

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角色、所学专业等原因,在兼职心理咨询时往往出现一些需改善的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他们的工作取向是以社会利益为取向。工作时所采取的方式大部分为命令和说教。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内容的限定,辅导员往往从品行和思想意识的角度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的根源。以上这些情况与心理咨询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如果将这些工作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入心理咨询工作中,将对心理咨询的过程造成损害,使咨询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调整,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心理咨询工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笔者归纳出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六个方面及从事咨询工作时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与学生在身份地位上保持平等

平等,指咨询双方除了咨询中的咨询师和求助者这层关系外不存在其他的任何关系,尤其是高低尊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咨询双方是两个实实在在的平等的人。咨询师的唯一目标是凭着他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人格,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所以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时,从走进咨询室那一刻起,就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放弃平时工作中“高高在上”的学生管理者角色,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来访者,才能真正地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效解决问题。否则来访者就会感受到压力,不能自由表达,咨询也就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中心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要求。它与思政教育中以社会利益为导向是不同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助人工作,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来访者的发展障碍,充分挖掘来访者的潜能。所以其必然要以来访者个人的利益为导向。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时尤其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妄加指责和批评,而要多理解和关心学生。当发现学生的行为逾越了校纪校规或道德要求时,辅导员不能本能地马上通报学校或家长,对学生进行惩戒,而应为学生考虑,采取对学生最为有利的处理措施。因为辅导员此时是一名心理咨询人员而非学校的管理者。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一定要掌握好哪些事情要为来访者保密,哪些事情是要与相关部门联系的。辅导员在咨询中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向咨询员吐露自己心理问题的细节内容,咨询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注意多倾听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咨询技能。与普通的日常交流不同,心理咨询的倾听需要很强的技巧性。长期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往往不注意倾听。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把话说完,辅导员就自认为完全知道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了,马上就开始为学生“指点迷津”。这种“我说你听”的交流习惯在辅导员的咨询中常常出现,影响了咨询的效果。其实,倾听不光是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传达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所以,辅导员在咨询中要将自己“放下来”,多用心倾听学生。在被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来自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往往使他们倍感宽慰,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消融和解决。同时学生对于自身的问题会认识得更加明确和清晰;有时他们自己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4.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区别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

心理咨询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咨询师不会直接进入来访者的生活。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发挥潜能、活出自我。使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相区别,使咨询双方不受其他角色冲突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心理咨询取得效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在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方面很有经验,如为毕业学生推荐工作,为生病学生筹集医药费等。有些辅导员在咨询中常依赖这些经验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期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物质帮助可以为学生缓解一时压力,但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以后可能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时,这种物质帮助形式也违背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所以辅导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实际的帮助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5. 辅导员在咨询中不能以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来讲,学生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品德问题,二是心理问题,三是两者相互交叉,品德问题中夹杂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等于品德问题,但心理问题如果不注意疏导,很有可能会转变为品德问题,品德问题也会转变为心理问题。谈论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目的在于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指导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批评教育的方式纠正其行为。这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方式,在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深度以及交流态度上都与心理咨询方法迥异。所以辅导员进入心理咨询状态时要努力克服将心理问题品德化或思想意识化的倾向。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态度和原则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成长。

6.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正确对待价值干预的问题

价值是人对于各种事物是非好坏的判断。价值观是人们信念系统的核心,在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心理咨询要求咨询员“价值中立”,既咨询员不对来访者的言行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持无条件的接受态度,咨询员充分尊重、理解来访者的价值观和各种权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善恶是非标准或个人意愿施加于他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由于以往工作角色和咨询经验的限制,容易出现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这两类问题。价值评判指的是辅导员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判断。常对学生某类行为和特质表现出赞同、欣赏或排斥、厌恶等反应,而缺少接纳、理解与尊重。这些态度往往会对来访者和咨询关系造成损害。价值说教指的是辅导员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极力向学生推销、灌输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咨询中的咨询员是一个“陪伴者”“促进者”。虽然他绝不否定来访者或是为来访者做出决定,只是陪伴来访者去面对人生,通过接纳与聆听真诚地去了解来访者的主观世界,鼓励和促进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作探讨,在渐增的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但他也会提供一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健康心理的模式给来访者参考。同时咨询员也非常清楚自己所拥有的价值体系,在咨询过程中他会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用一些公众观点来掩饰自己或欺骗他人。总之,在咨询过程中应避免任何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而是应充分地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并真诚地与来访者共同探讨,使来访者更自由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获得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收益。

二、对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建议

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六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订立职业发展目标,不断精益求精

心理咨询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咨询师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咨询技巧。所以兼职心理咨询的辅导员需要确立长远发展规划,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不断鞭策自己进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帮助。随着咨询经验的不断丰富,辅导员就可以尝试接待一些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实践中让自己不断进步,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就。

2.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学知识是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至少应具备以下几门课程的知识: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等。除了这些基础课程外,辅导员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一些心理治疗各流派的专业书籍,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和认知疗法等。通过深入阅读这些专业书籍,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将会更为成功。

3. 参加心理培训,多与专业心理咨询员交流

个人的成长对于心理咨询人员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多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如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剧治疗等。通过定期参加培训,辅导员不仅能获得个人成长、学习新的心理咨询技能,而且能交到很多专业心理咨询朋友。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将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大的保证。

4. 在咨询中不能接待自己所管理的学生

辅导员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平时接触很多,这种双重关系对于咨询双方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以上四点都是对辅导员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应参考的建议,辅导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张传新.政治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7) .

[2]冯海梅.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J].广州大学学报, 2002 (1) .

心理辅导员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112-01

1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学业问题

目前大学生在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压力大。面对经济和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大学生认识到知识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性,感到新知识的匮乏和缺少创新能力对未来前景的不利,同时由于大学校园是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使很多学生丧失了优越感,处于紧张的学习气氛之中,导致学习压力增大。

2)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缺乏社会责任感,求知欲不强,缺乏毅力,视学习为苦差事。有些同学因为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对专业缺乏了解不感兴趣而导致学习缺乏热情形成学习动力不足,有些学生甚至是迫于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在很无奈的情况下来到学校读书的,自然缺乏学习的动力,当然学生不可避免的接触一些社会的阴暗面也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动力。

3)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面临的生活空间、生活节奏、生活内容、生活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学,课堂上不专心听课,或看小说、杂志或戴耳机听音乐,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4)记忆力差。记忆力差的主要表现是识记速度慢,保持时间短,记忆不精确,信息提取有障碍。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使大脑皮层不活跃,甚至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导致记忆力差。满足于死记硬背、被动复习,没有一套适合于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1.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交往,是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热切的盼望与人沟通,渴望被人接近与理解,但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有些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感加剧,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同学由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害怕与人沟通,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3情绪问题

进入大学后,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许多的心理冲突,有些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及知识水平没有达到正确调节自身的程度,使得他们独立支配自己行为的要求与其行为结果相差甚远,从而产生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1)抑郁。主要表现为对任何事都悲观失望、意志消沉、自卑内疚等。它出现的原因大多是客观性的,如高考落榜、情场失意、入党没批准等,这种抑郁情绪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轻度的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严重的往往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焦虑。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是由几种情绪混合而成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入校后,有些同学发现大学并非是自己理想中的伊甸园,现实并非是像他们憧憬的那么美好,开始感到失望,过分担心将来,紧张和焦虑过度,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3)自卑。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实践,因而抑制了自己的才华和进取的时机。自卑感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是由于缺乏社交能力,学习及恋爱遭受挫折,家境条件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4)冷漠。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对学习成绩满不在乎,对集体活动不热心等等。

2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初步改革

高校政治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环节,即从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治疗”三环节来看,高校政治辅导员主要负责辅导这个环节,逐渐转变观念,适当地有意识地参与咨询与治疗环节。

2.1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对其个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求其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接受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多一些心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因为气质类型不同,其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把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运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中,而不是盲目的管理,一味地压制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2.2学会换位思考,做好学生的表率

面对学生成长出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应该放下自己手中的参照标准,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所处的地位、年龄、知识水平、环境等方面分析所发生的事情,这样就会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考虑问题也会更周全、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也更具有合理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帮助也更大。教师的工作艺术就是“敲门的艺术”,只要教师尊重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以热心、真诚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期待,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才更有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3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和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高校政治辅导员对一个班级负责,做好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这种体制在做好学校咨询工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后会建立一个动态的学生信息档案,在必要情况下,这套信息档案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对学生进行咨询的必要补充。高校政治辅导员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对问题学生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高校政治辅导员应该多多为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提供更鲜活的一手材料,协助其做好咨询工作。

总之,在接受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否得到满足,决定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贴近的教育群体,其辅导能力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着大学教育的整体水平,每个高校辅导员绝不能对心理辅导等闲视之。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必要的话应该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高度重视目前大学生中的种种心理困惑,并积极引导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了解一些相关的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的累积,必要时要及时求助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

参考文献

[1]李浪.大学生心理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心理辅导室工作总结 篇8

一、营造温馨的心理辅导环境

心理咨询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学校为充分保护学生心理辅导的隐私,专门投入资金在安静的追艺苑四楼建立心理辅导室。目前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都比较齐全,硬件上有沙发、档案柜、书架、各类心理杂志、录音机等各项设备,只要是心理咨询室需要的设施都尽量满足需要,从而使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够以良好的面貌向学生开放。

二、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心理辅导要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学校非常重视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设立的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参加心理教师培训。同时积极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德育队伍心理咨询兼职建设,学校经常选派专兼职老师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活动、辅导等方面知识的培训,通过订阅大量心理健康书籍、杂志,大量的培训研讨使心理辅导队伍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强化内部管理

(一)学校领导重视,建立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和班主任老师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

设在心理辅导室,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日常的工作。学校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学校课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学校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二)宣传到位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使师生有心理自助和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学和心理辅导不仅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在学生心里具有神秘色彩,相当多的教师对于学校开展心理活动课和心理辅导也不清楚,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做好心理辅导的宣传工作,澄清师生对心理辅导的疑惑,树立心理辅导的意识。心理辅导室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如:制定心理咨询室宣传计划;在橱窗设立心理专栏,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和心理辅导的一些问题;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周的例会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宣传。

(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活动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是发展性和预防性,其主要载体就是以课堂形式进行的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实时调整心理活动课的内容,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选择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最感到困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积极主动此参与、主动探究。使得学生在四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当中能够有所收获。心理活动课要求每个学生用情感和体验来学习,在心理活动中,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活定形式,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心理剧、拓展训练、冥想思考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吸引过来,参

与到活动中,得到自己的收获。

四、工作情况

(一)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心理教师根据自己的课表和学校的总体日常安排,制定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时间,心理辅导室于每天下午2:00——3:00开放,做到守时、守信,每个按照开放时间前来的来访者都能够得到热情的接待。

(二)学校在校园里设立了 “ 心理辅导预约信箱 ” ,学生用信件的方式向心理辅导教师寻求帮助,心理辅导老师也采用信件的方式对来信人认真、及时的答复。心理教师的电话号码、QQ号向全体师生公开,向师生提供电话、QQ咨询。 (三)学生的发展是受到家庭、教师、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全方位的影响的。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心理辅导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学校全体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学校利用教师会案例交流的方式来交流心得。为教师进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方面的讲座和学习资料,学校也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这一时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家长在子女成长中的心理变化、科学的教育和沟通方法等等,使得家长能够为子女创设温馨的家庭心理环境。 (四)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本学期,心理辅导室针对不同的来访学生分别采用面谈、绘画、沙盘等形式对来访的学生进行了辅导,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五)对老师进行专题辅导讲座。老师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他们面临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压力,所以本学期,在征求全体老师建议的基础上,开展了《压力与情绪管理》的专题辅导讲座,效果明显。

五、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尽管心理辅导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学生中的心理问题普查不够,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需要完善,老师的心理健康辅导需要定期进行等。

六、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阿里产品发布关键词设置技巧下一篇:西游记教案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