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咨询

2024-06-15

辅导员心理咨询(共8篇)

辅导员心理咨询 篇1

心理咨询与辅导员工作守则

一、专业要求

1、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做到热爱学生,热爱专业工作,认真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乐于助人、热情、真诚、对学生力求做到尊重、理解、关心、接纳,牢牢把握,发展性、教育性的辅导原则。

3、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能广泛的接触各界人士,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4、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在自身处于极度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学生。

二、专业职责

1、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使每一位学生明确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的性质,以及这一工作的保密性质和学生自身的权利。

2、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全面详细地了解咨询学生,及辅导团体的情况,理解对方的需求。

3、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应了解自己专业职能的局限性,对于自己不适合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建议学生去有关部门治疗。对来访学生提出的超出职能范围的要求不能予以满足。

4、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工作原则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帮助自己,促进其成长,自强自立。

三、其他要求

1、保密原则: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者应对来访学生的有关资料予以保密,档案应另案管理,只有在专业和教育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与其他辅导与教育人员讨论其案例。如为专业需要,教学或科研需要举例或写作时,应当隐去所有可能会辨认出对象学生的有关信息。

2、危机干预:在心理咨询与辅导过程中,如发现来访学生,或观察对象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学校心理辅导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心理咨询员守则

1、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热爱心理咨询工作;

2、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咨询技巧;

3、积极参加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

4、保持咨询室安静;

5、做好咨询记录、案例讨论和工作总结;

6、遵循保密守则,不在外谈论来访事情;

7、保持咨询关系的纯洁性,不在外与来访者有过多的私人接触;

8、保持警惕,发现重大或可疑问题及时上报;

9、若因自身局限不能进行咨询时,及时将来访转介其他咨询机构;

10、自觉维护心理咨询中心的名誉、不做出有损心理咨询中心的言行。

心理咨询室工作职责

1、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对象为本校全体师生;

2、替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3、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和心理测量,帮助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并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4、担任或指导其他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5、展开心理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6、开展升学指导和就业咨询;

7、负责协调、安排、开展各类咨询工作,并适时监督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工作绩效;

8、开展科研学术活动,提高专业咨询能力和研究能力;

9、妥善保管咨询档案和测验结果,未经允许,不得截留;

10、中心对学校和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帮助,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信息、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氛围。

学校心理咨询室制度

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的教师专门负责。咨询制度如下:

一、心理咨询室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场所,需要保持安静、整洁、舒适。任何人不能在心理咨询室附近大声喧哗、吵闹。

二、心理咨询室要注意积累典型的个案资料,建立完整的辅导记录,并严格保密。

三、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预约卡,咨询学生装应事先和心理咨询室预约。学生心理档案,咨询的内容一律保密。

四、心理咨询室建立若干个学生心理信箱,每天开箱一次,并及时答复学生,以便为少数不愿意面谈的学生装提供心理援助。

五、心理咨询室建立值班服务制度,心理教师严格遵守值班制度,每月定期开放。

六、心理咨询室也关注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并以适当的形式为全体教师提供咨询服务。

辅导员心理咨询 篇2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有其他非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首先,辅导员具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全面的优势,他们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和人际关系状况等都比较清楚,熟悉学生生活、思想、心理、行为等特点。其次,他们有丰富的做思想工作的经验,善于观察人、理解人。再次,辅导员的年龄、知识背景和经历都与学生比较接近,有利于缩短咨询双方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所以,通过一定的系统培训,辅导员就能对于学生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或发展性心理问题有选择地给予部分或全部地解决。

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角色、所学专业等原因,在兼职心理咨询时往往出现一些需改善的问题。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他们的工作取向是以社会利益为取向。工作时所采取的方式大部分为命令和说教。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内容的限定,辅导员往往从品行和思想意识的角度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和行为的根源。以上这些情况与心理咨询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如果将这些工作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入心理咨询工作中,将对心理咨询的过程造成损害,使咨询效果大打折扣。辅导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调整,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完成心理咨询工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笔者归纳出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六个方面及从事咨询工作时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与学生在身份地位上保持平等

平等,指咨询双方除了咨询中的咨询师和求助者这层关系外不存在其他的任何关系,尤其是高低尊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咨询双方是两个实实在在的平等的人。咨询师的唯一目标是凭着他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人格,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所以辅导员在兼职心理咨询时,从走进咨询室那一刻起,就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放弃平时工作中“高高在上”的学生管理者角色,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来访者,才能真正地走进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效解决问题。否则来访者就会感受到压力,不能自由表达,咨询也就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

以当事人的利益为中心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要求。它与思政教育中以社会利益为导向是不同的。心理咨询作为一项助人工作,其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减少或消除来访者的发展障碍,充分挖掘来访者的潜能。所以其必然要以来访者个人的利益为导向。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时尤其要牢记这一点。不能对学生的行为妄加指责和批评,而要多理解和关心学生。当发现学生的行为逾越了校纪校规或道德要求时,辅导员不能本能地马上通报学校或家长,对学生进行惩戒,而应为学生考虑,采取对学生最为有利的处理措施。因为辅导员此时是一名心理咨询人员而非学校的管理者。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一定要掌握好哪些事情要为来访者保密,哪些事情是要与相关部门联系的。辅导员在咨询中坚持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学生才能毫无顾忌地向咨询员吐露自己心理问题的细节内容,咨询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注意多倾听

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咨询技能。与普通的日常交流不同,心理咨询的倾听需要很强的技巧性。长期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往往不注意倾听。有的时候学生还没有把话说完,辅导员就自认为完全知道学生的问题是什么了,马上就开始为学生“指点迷津”。这种“我说你听”的交流习惯在辅导员的咨询中常常出现,影响了咨询的效果。其实,倾听不光是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去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传达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所以,辅导员在咨询中要将自己“放下来”,多用心倾听学生。在被倾听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来自老师的理解和关心,往往使他们倍感宽慰,有利于心理问题的消融和解决。同时学生对于自身的问题会认识得更加明确和清晰;有时他们自己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4.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区别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

心理咨询是通过谈话的方式,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的过程。咨询师不会直接进入来访者的生活。他们的工作重心是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环境,使来访者发挥潜能、活出自我。使心理帮助与物质帮助相区别,使咨询双方不受其他角色冲突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心理咨询取得效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在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方面很有经验,如为毕业学生推荐工作,为生病学生筹集医药费等。有些辅导员在咨询中常依赖这些经验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以期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物质帮助可以为学生缓解一时压力,但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以后可能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同时,这种物质帮助形式也违背了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所以辅导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建议的方式代替实际的帮助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5. 辅导员在咨询中不能以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一般来讲,学生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品德问题,二是心理问题,三是两者相互交叉,品德问题中夹杂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等于品德问题,但心理问题如果不注意疏导,很有可能会转变为品德问题,品德问题也会转变为心理问题。谈论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的目的在于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指导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工作。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批评教育的方式纠正其行为。这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方式,在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深度以及交流态度上都与心理咨询方法迥异。所以辅导员进入心理咨询状态时要努力克服将心理问题品德化或思想意识化的倾向。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态度和原则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有效地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成长。

6. 辅导员在咨询中应正确对待价值干预的问题

价值是人对于各种事物是非好坏的判断。价值观是人们信念系统的核心,在心理健康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心理咨询要求咨询员“价值中立”,既咨询员不对来访者的言行做出任何价值判断,而是持无条件的接受态度,咨询员充分尊重、理解来访者的价值观和各种权利,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善恶是非标准或个人意愿施加于他人。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由于以往工作角色和咨询经验的限制,容易出现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这两类问题。价值评判指的是辅导员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判断。常对学生某类行为和特质表现出赞同、欣赏或排斥、厌恶等反应,而缺少接纳、理解与尊重。这些态度往往会对来访者和咨询关系造成损害。价值说教指的是辅导员不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感受,极力向学生推销、灌输他所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在心理咨询中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咨询中的咨询员是一个“陪伴者”“促进者”。虽然他绝不否定来访者或是为来访者做出决定,只是陪伴来访者去面对人生,通过接纳与聆听真诚地去了解来访者的主观世界,鼓励和促进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自己作探讨,在渐增的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为自己找到更合适的行为,但他也会提供一套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健康心理的模式给来访者参考。同时咨询员也非常清楚自己所拥有的价值体系,在咨询过程中他会清楚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用一些公众观点来掩饰自己或欺骗他人。总之,在咨询过程中应避免任何价值评判和价值说教,而是应充分地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并真诚地与来访者共同探讨,使来访者更自由地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获得对自己最有价值的收益。

二、对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建议

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除了上文我们提到的六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订立职业发展目标,不断精益求精

心理咨询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咨询师拥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咨询技巧。所以兼职心理咨询的辅导员需要确立长远发展规划,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不断鞭策自己进步,争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的帮助。随着咨询经验的不断丰富,辅导员就可以尝试接待一些患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实践中让自己不断进步,获得更大的职业成就。

2.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拥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学知识是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至少应具备以下几门课程的知识: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史等。除了这些基础课程外,辅导员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阅读一些心理治疗各流派的专业书籍,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行为和认知疗法等。通过深入阅读这些专业书籍,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将会更为成功。

3. 参加心理培训,多与专业心理咨询员交流

个人的成长对于心理咨询人员尤为重要。辅导员应多参加各种心理培训,如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剧治疗等。通过定期参加培训,辅导员不仅能获得个人成长、学习新的心理咨询技能,而且能交到很多专业心理咨询朋友。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这些将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提供更大的保证。

4. 在咨询中不能接待自己所管理的学生

辅导员和自己所带的学生平时接触很多,这种双重关系对于咨询双方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以上四点都是对辅导员兼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应参考的建议,辅导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张传新.政治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7) .

[2]冯海梅.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J].广州大学学报, 2002 (1) .

辅导员心理咨询 篇3

关键词:高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

随着心理咨询与学校教育结合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模式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只有专业心理老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旧模式。一切以人为本,坚持人人平等、充分尊重个人隐私的新型教育辅导模式,已经在更多的学校展开,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是这种新型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朋辈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存在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应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迅速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对促进我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的含义和特点

心理咨询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流,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改变来访者行为的一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的特征:(1)着重于正常人,(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朋輩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它可以理解为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助,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

二、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的特点

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是由一个群体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在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交往技巧的基础上,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解决帮助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1相互性:在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

2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而不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也许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心理咨询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朋辈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比心理咨询所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可以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3有效性:在学校中,学生通常以宿舍、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有利条件。不受时间、地点场所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朋辈心理咨询者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从而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朋辈心理咨询”的同学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这些因素都使“朋辈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4自发性:“朋辈辅导员”是同龄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大学生在面临心里困扰而自身无法克服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朋辈心里互助”便自发产生了。

5友谊性:朋辈心理辅导员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也是一种亲情和友谊的表现。学生在困惑时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目前青少年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因为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彼此相惜相知,在面临很多困惑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同时也建立起高低年级学生间的珍贵友谊。

三、朋辈辅导员在大学中的适用性

1大学生的生活适应心理

朋辈辅导员在大学生活中引导学生积极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宣泄情绪,培养积极、健康情感。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影响和帮助下,使同学们形成一套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又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

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朋辈辅导员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3大学生自我完善心理

朋辈辅导员可以适度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制的独立型人格。

4大学生生活发展心理

朋辈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自我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做好承担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型人格。

四、进一步做好朋辈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

1要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信任关系

朋辈辅导员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赖关系是相互交流的最大优势,因他们之间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朋辈辅导员能给同学一种安全感,使同学可以从容的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事情经验再作出统合。

2要具备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知识

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并不是人人都能办到的。在被录取为朋辈辅导员后,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要阅读大量的心理咨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作模拟咨询,提高心理咨询的技巧,同时常和老师交流,进行案例分析,观摩心理电影、沙龙讨论专家讲座等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相关技能技巧。

3明确心理咨询的原则

在心理咨询中一切的原则就是保密原则,一切的原则都围绕其展开的。朋辈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不得向第三者公开当事人的姓名,拒绝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朋辈辅导员在需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时或在向老师和“朋辈辅导员”交流时,不能随意拿当事人的问题跟他人探讨。朋辈辅导员在心理咨询中还要做到乐于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4朋辈辅导员地点和时间灵活性

朋辈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所进行,让咨询的人更加放松自如,逐步建立起与咨询人互相信任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咨询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方式主要是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总之,朋辈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大学班级管理上还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都起到了推进和加强作用,基本实现了助人自助、双向受益的目的。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并加以积极引导多样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工作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的个性品质,向文明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辅导员心理咨询 篇4

哲学家赫塞说过的,“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并非我的责任,但是怎样安排此生却是我的责任”。每个人生命轨迹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开始于生的本能,终结于死的本能;而每个人生命中间的过程轨迹又都是不同的:一些人的高峰可能是另一些人的低谷,反过来亦然,即便是同一个历史时期或同一个历史事件,带给每个人的影响也可能非常不同,而生命过程的高低起伏成就了我们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历程。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于1984年8月出生于武汉市,父母积极乐观和坚强的的生活态度使我的童年过的无拘无束,在玩耍与游戏中我体验着童年的乐趣、享受着童年的幸福。父母对于我的教育观点是自己去体验去决定父母观点作为,所以很早我就思考自己的道路以及未来的规划。

我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他为人正直、见多识广、豪爽大方、乐于助人、做事果断,父亲勤奋进取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生活态度一直影响着我。我的母亲是很多中国传统妇女的缩影,由于兄弟姐妹众多,她没有上学的机会,所以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她热情大方、勤劳能干、生活节检、善解人意,母亲做事总先想着别人,所以和邻里、亲戚关系和睦。父母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塑造了我热情负责、诚以待人、心胸开阔、自信自强的人格特征,这些良好的品质,让我能够始终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受益于父母对人、对事的言传身教和对生命意义的苦苦追索,我拥有了坚强、执着、真诚、乐观和善于反思的品质,我相信人的本性是向善的、是追求意义的、是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的,这使得我都能够不断地向书本学习、真诚地与他人沟通互动、也能够在对无效的咨询案例的反思中发现积极的信息,但同时,我需要不断完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各种能力与素质——我需要更能够承担生活的责任、我需要更加体贴家人、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要有更清晰具体的规划、我需要更加相信自己,尤其是专业素养当中的“价值中立”是我特别需要加强和提高的。我深深地知道,我的道德标准、文化背景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对生活的看法,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尽管他们很多时候带给我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我仍然希望在我成长到足够强大的时候,我可以把这些特点所带来的局限性降到最低。

我最近大部分时间的心情是比较平和、喜悦、宁静和充满激情的,我平等地看待、理解每一个人,真诚热情的对待同事和领导,关心爱护所教的学生。我常常在内心里通过一个自我对话的“爱心练习”,重复地告诉自己:和我一样,他(她)正在寻找生命的幸福;和我一样,他(她)正在学着了解生命„„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寻求意义和价值的一分子。

我的人格类型更接近内倾型,比较沉静、细心的同时,也比较开朗、乐群,有比较稳定的人际支持网络。身边要好的朋友常用真诚、实在、乐观、热情来评价我,而人们对我的批评常常集中在情绪有时稍显急躁,对人过于周到等。我描述自己的三个形容词是:善良的、负责的和辨别的。在大学工作以来,我看到了大学生们在学习、生活、恋爱与求职中的茫然,感受到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卑,看到了大学生就业时的压力,他们多么需要老师悉心的指导,所以在工作中我从“爱”的角度关心和关爱每一 位需要帮助的学生,与他们谈心,希望能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我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我想这就是我的收获。2002年9月还是大学生的我开始接触到心理学,慢慢地我发现我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也发现了心理学的魅力,所以在参加工作之后,一直继续心理学的学习,以此帮助我的学生。但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不能只有爱心,我要继续充实自我,要把扎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武器,我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重树自我,充满自信,让大学生们多梦的青春充满阳光和喜悦。

我始终保持着一个信念,就是我要努力,我达不到最好,但是我可以通过努力让它更好,这个信念也将支撑我走向心理咨询师之路。

二、职业行为分析

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努力与进取历练了我的人生历程,使我不断走向成熟。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尤其是积极进取的心态是多么地重要,健康的心理才是人生成功的前提。在几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中存在着环境适应、学习、恋爱、人际交往、择业等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我感到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已不能帮助学生彻底地解决心理问题了,我希望对他们有更大的帮助,这一切使我的人生理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去服务于更多的人,心理咨询师是一项能让我找到人生坐标,能为我的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也是一项送人玫瑰而手留余香的高尚职业。但是我清楚的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我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

有端正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健全的人格。要真诚、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来访者,尊重和维护来访者的权益,严守来访者的隐密,绝不用对方的隐私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2、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要具有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验心理学、心理治疗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医学、精神病学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等其它方面的边缘知识。另外还必须深入钻研心理咨询流派理论与方法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心理咨询会谈知识技能,还要掌握判断心理问题的技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自身修养方面,除了在自身拥有的热心、耐心、真心、爱心、细心的基础上同时对自身的亲和力、观察力、领悟力、影响力、加强了培养。健康的人性观、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心态,善解人意,宽容体谅,温暖热情,能和各种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具有较高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观察细致,反应敏锐,真挚诚恳,自信;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各种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等。另外流畅、准确、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

4、有对人的基本信念:

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相信人是愿意上进的,愿意变好的,愿意被人喜 欢、接纳的;相信人是可改变的,可教育的;相信人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

三、总结

我性格乐观开朗,尤为热爱教育事业,这种骨子里的东西能永远坚定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的信念。对于搞学生心理咨询来说,我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是我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一笔财富,通过对我及我的学生们成与败的分析,可以从中提炼出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我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但是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我本人心理咨询的实践,对照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审视自我,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深感自己在心理知识方面的缺乏和专业技术上的缺陷。我要学习的还很多,首先我要进一步提高个人素质,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各知识领域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对心理咨询工作要持有正确的态度。另外还要多向那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思考,多实践,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更希望和同行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我热爱教育事业,更热爱心理咨询师这一行,并将把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作为我今后人生发展的方向,这也将是我人生的最终奋斗目标。但是我性格直爽,有的时候脾气比较急,这是我要努力改掉的弱点。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未来的道路崎岖而漫长,但我相信:成功属于那些永不言败的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要克服一切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以职业性的理智态度去严格要求自我,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我要以自信作航灯,用爱心铺路,成 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的追求。

参考文献:

辅导员心理咨询 篇5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情操,充实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

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 篇6

资格认证

心理健康辅导员论文(中级)

名:_____ _ __ 身份证号: 学

号: 培训中心:__ __ 考试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个 人 分 析 报 告

姓名:

考试时间:2013年 月 日

摘要:本文作者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经历进行了评估与总结,描述了自己的基本人生观、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分析了自己成为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将来从事心理咨询职业的努力目标。

我的童年期负性记忆影响了我很多年,以至使我的性格内向,忧郁。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的爱,而不是爱在心里,却以严厉表现。

自小受到挫折,在成长的路上多了许多艰难和痛苦。儿时的记忆伴随人的一生。

缺乏爱的孩子,自我防御机制过强,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性格发展。

婚姻的幸福可以弥补儿时记忆的缺憾。和孩子一同成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生于1982年的秋天,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母亲是农村人,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生活清贫拮据。我四岁之前和父母三人一起生活,弟弟的出生使我增添了许多欢乐和烦恼。我从小缺少小伙伴,经常拿食物和玩具来挽留别人家的小朋友,经常因为小朋友的离开而哭闹。弟弟的降生改变了这一切,我有了新的玩伴。我们经常在一起玩,那时玩具很少,有什么都让着弟弟。我们去草地采野花,去大磨盘上坐一会,用蜘蛛网捉蜻蜓,到园子里摘小黄瓜、小辣椒就着大饼子吃。当然我们之间也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弟弟哭闹时我背着他竟然咬我胳臂;在大坑边为弟弟捉蝈蝈而把家里的钥匙串丢了„„

我和弟弟度过了充满欢乐的童年,但父母越来越偏向弟弟,也许因为他从小身体消瘦。

我一直渴望能像弟弟一样,在父母面前撒娇。但现实经历,使我对父母有隔膜感,而他们在感情上又是粗糙的,加上疲于生计,很少关注我的情绪。我也知道父母自然是爱我的,但是表达爱的方式却不一样,他们不喜欢说亲昵的话,关心也常常通过斥责来表达,比如感冒,父亲会指责我说,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注意天冷加衣。虽然良药苦口,但是内心却常常觉得和他们疏远,有时因为父母的不理解,经常偷偷的哭泣。

父亲、母亲虽是农村出身,但受过一定教育,外向开朗,性格通达,关注新生事物,非常健谈,和邻里关系处得很好。我从小喜欢与母亲交谈,常在家里讨论时事,展开辩论。我也养成既开朗热情又谨慎内向的矛盾性格,同时喜欢思考和辩论。在父母的熏陶影响下,我特别爱看书,记得家里有一次搬家,我把书柜里的书搬到新房子门口,坐在台阶上看得如痴如醉,直到天黑。

上学后,母亲对我的要求是,不能和别人比吃比穿,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但是一定要比学习,因为家里的条件没有办法改变,但是自己的明天要靠自己来争取。母亲鼓励我们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做个有出息的人。因此我在学习上一直很努力,而且兴趣广泛,和同龄孩子相比,一直保持着很大的阅读量,成绩一直很优异,很受老师宠爱,开始有了自信心。加上我从小待人真诚热情,所以人缘很好,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青春期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自我形象,但开始发胖,又感觉有点自卑,而学习上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因此自卑和自信两种情绪常常交替出现。中考时,父母认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希望我们早点参加工作,于是报考了所属市级的一个师范学校。

在中师时我感到以前因为忙于学习,社会能力没有得到相应锻炼,因此我不再追求学习成绩的优异,而是参加各种活动,担任了班级和学生会的干部。同时阅读了大量的古今名著,练习书法、写作、朗诵、演讲、辩论,多次在学校获奖。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学校第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以优异成绩结业,我变得越来越自信。

参加工作后,我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工作,业余拿到了该专业的成人高考专科和本科文凭。受父亲影响,我喜欢古诗词、诗歌散文以及中外文学名著,对中文、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有强烈的兴趣,但工作与之相距甚远,常常为之遗憾。因此一直在寻找自己适合的发展方向,并异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2003年我与一位中学教师开始恋爱,经过爱情长跑,我们走进婚姻。她性格外向,热情好学,有强烈的上进心,我因为这些被她吸引,但是她同时又脾气暴躁,行事极端偏激,我们经常为此起冲突。我对感情追求完美,希望他能对自己体贴照顾,甚至无微不至,但是自己却不能做到同样对待她。现在来分析,我是因为童年时没有得到较好的照顾,把对父母的需要投射到他身上,心理倒退为孩童状态,感情上很不成熟。因此一方面和她不断发生矛盾,另一方面又极度信任和依赖他。

婚后我们开始重点经营我们的小家,不断的租房、搬家。等到儿子出生时,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房子,终于在半年后我们拥有了自己真正的家。

我的妻子对我影响颇大,他开朗、温和、宽容,和她在一起,我内心平静,幸福感涌现,我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渐渐减轻。儿子的出世,让我体会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也让我重新和儿子一块体验了婴儿期、童年期的成长过程。我的伤口在和儿子一块成长时渐渐愈合,儿子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变得宽容,懂得了生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弗洛伊德的话:“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一生充满自信”。我的儿子快乐、阳光,充满朝气,没有我小时候阴霾的心态,我自己的美术理想没有实现,儿子有美术天赋,且热爱绘画,弥补了我的缺憾,使我感到很慰藉。我变得成熟了,开始理解父母的疾苦,采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释父母当年对自己缺乏关爱的理由,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父母本身的心理状态决定了父母不可能过多的呵护我,相对其他的家庭和孩子我起码还吃得饱,穿得暖,有书读。看问题开始从生理、精神、社会各个方面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开始变得现实而积极,用妻子的话说,着眼于现实,脚踏于实地了。

我的人格结构

我性格总体偏内向,好静,富于内省,朋友不是很多,对一般人缄默不太热情,不喜欢刺激,遇到刺激有较强的情绪反应,但善于自我控制,无不理智行为。性格虽然有孤独一面,但还能适应外部环境。

我不太喜欢热闹的场合,一般节假日人多的地方找不到我。我以前不参加集会,现在已经可以和同事朋友共同外出旅游了。我的爱好是看书、逛街。乐群性呈偏低分倾向。

我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我用心去学,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乐趣。不论是有趣的,还是枯燥的,我都能学出趣味来,我甚至有点学习强迫症,一天不学习,就觉得生活没了向上的劲头。聪慧性呈偏高倾向。

恃强性得分是中等。我不是一个太谦逊的人,待人有些苟刻,不太能顺从别人的意图,我能够积极对待我的职责,能善解人意,但不一定完全赞同他的做法。

通常我是冷静审慎、安详沉着、严谨自律。我勤恳敬业,富有责任心,我勇于学习新知识,能很快适应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兴奋性偏低,忧虑性偏高。自律性、有恒性、敢为性偏高,实验性中等分,我意识形态里保守,尊重传统观念与道德准则,独立性强,勇于探索新生事物。我给人的感觉不是太随和易处,我的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偏高,在人际关系方面我偏向被动,人缘还可以,有一部分人很喜欢我,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不易相处。

我依然纯真和质朴。对生活依然充满信心,我喜欢自然环境,喜欢宁静的山水之乡,我现在对世故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一段路,虽然有过磨难和打击,但却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知道珍惜,懂得付出。比起以前,我更加乐观,更加坚强,有力量和韧性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也使我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受伤与不断复原的过程,只要充满希望,不断进取,终会有美好的明天。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师

选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及个人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的学习、工作及个人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过内在心理危机,有时甚至是很险恶的,为了从痛苦中走出来,我不断寻找、不断学习、探索,不断了解自己,经过了一个痛苦与欢乐并存的心路历程,学着理解生活与社会,学着去建设好自己的生活,挣扎着逐渐走出了那种困境。

我一直喜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与自己对话,喜欢感受自己的成长。对心理学有持久的兴趣,很小就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热衷于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成长过程。同时由于自己的童年阴影和感情挫折,感到心理健康和成熟对人的一生意义重大。自己曾在这些方面走过太多弯路,深知人们面对困境时的痛苦煎熬和内心挣扎,了解他们是多么迫切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心理从业人员的帮助。

在我自己从危机中走出来后,想到还会有人与我当年一样,那样的孤独、无助、迷茫困惑,我想能够给遇到困难的人一些帮助,能够通过进一步不断的学习,具有助己助人的能力,在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有心理障碍时,能够在我的帮助下突破心灵的束缚,击碎心中的障碍,重见心灵的晴空,重享人生的光明与幸福。

(二)从业的特长和方向

我喜欢孩子,并感到幼年时与父母未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造成现在与父母的疏离感。既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又感到不能靠近。一直深以为憾,希望现在的孩子都能够充分得到父母的爱,健康茁壮成长。同时,我善于观察孩子,性格活跃,亲和力强,喜欢与孩子交谈玩耍,懂得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心孩子,擅长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能够快速获得孩子的好感和信任。

另一方面,由于我婚姻的幸福,我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也使我不断的思考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真谛。也希望通过学习婚恋知识,既提升自己,又为痛苦迷茫的同龄人指点迷津,在自己受益的同时惠泽他人。

我的好朋友这样评价我: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澜壮阔。在看待他人方面,通常我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会接纳他的缺点。在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方面,我通常会尊重他人,一般情况下相互之间能很好地沟通。我的朋友和同事都觉得我容易相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爱学习,责任感、上进心强。

我的职业优点是善于倾听,能够感同身受,观察细致,有洞察力,有爱心和包容心,热爱学习,追求进步,同时也有一定的咨询技能和技术;我的职业缺点是毕竟是半路出家,专业理论修养还不够,咨询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娴熟,以及缺少足够多的不同社会人群的案例实践。

从发展方向来看,我感觉以自己的年龄、经验和阅历,较难取得比我年长的人的信任。同时,幼年及儿童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点,有健康快乐的童年的孩子长大后适应能力和调整情绪的能力都胜过有阴影的孩子,所以我希望以儿童心理和亲子关系为基本方向,同时兼以进行婚恋情感心理和职业规划咨询的学习。

浅谈辅导员心理压力 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压力调适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因此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学历层次高、奉献精神好的辅导员,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才能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这样的新形势下, 高校辅导员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 社会对辅导员的要求与现实工作中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工作强度、经济收入等产生矛盾, 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过重的危害

心理压力已对高校辅导员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份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4.6%的教师感到有心理压力, 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巨大的心理压力使高校教师中有81.7%感到身心劳累不堪。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高校辅导员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心理素质好的高校辅导员会凭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尊敬和爱戴。相反, 心理异常的高校辅导员往往心情郁闷、厌烦学生、喜怒无常、冷漠无情, 此种不良情绪若带到工作中, 势必会影响其授业解惑的发挥, 甚至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通过教学、管理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校而言, 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现状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 因其工作职能、工作性质的特殊, 他们的职业怠倦现象比较普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指高校辅导员在长期工作压力下, 呈现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是:

1.工作热情逐渐下降。

由于辅导员工作时间长, 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 从而使辅导员出现情绪暴躁、缺少个性化、成就感降低等心理状态, 往往导致逐渐不热爱本职工作, 对学生失去爱心、耐心、细心, 疏远学生;对学生缺乏宽容, 容易出现过激反应, 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对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讨厌甚至排斥工作, 责任心不强, 缺乏创新意识, 出现职业倦怠。

2.人际关系失调。

有些辅导员在交往中常出现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情况;缺乏正常的交往技巧, 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偏激、郁闷、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 易于引发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的不良心理。

3.个人心理失衡。

一些辅导员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遇到挫折易于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并诱发不良情绪, 乃至形成嫉妒、妄想等情绪。甚至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的状态, 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 性格反复无常。

4.生理健康失常。

辅导员面对压力事件或情境时, 神经系统和腺体会进行一系列活动来对抗或逃避, 如呼吸加快、血压上升、胃蠕动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增多等, 身体各器官进入备战状态。如果压力过多过大或持续过久, 而个体难以承受, 则容易导致身心耗竭状态。如精神缺乏、身体虚弱、抗疾病能力减弱容易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幻听、幻觉等身心疾病。

三、影响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因素

1.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是节奏快、竞争强的社会, 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新的知识和学问层出不穷, 高校的辅导员在科学、文化发展前沿阵地就更需要学会学习, 要随时赶上社会的步伐。社会竞争激烈, 要成功就必须具有竞争的意识, 也要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高校的很多辅导员, 是本科毕业或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 角色转变后遇到这样的环境, 很容易使其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加大。心理素质较差的高校辅导员就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或者抑郁的不良情绪。

2.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是形成辅导员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还有党团建设、奖学金评比、就业指导、贫困生资助、心理辅导、安全教育、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纪律管理等, 甚至连宿舍卫生评比、院系办公室行政工作也要辅导员来做。工作内容的纷繁复杂和单调重复使得辅导员经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下。

3.个人自身因素

个人自身的因素是辅导员职业压力的内在因素, 主要包括自我期望值过高、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感、自我调控水平的差异等。自我发展压力已经成为辅导员当前主要的职业压力之一。由于学校对辅导员培训、提高等支持系统尚不完善, 辅导员会对职业发展的前景有明显的不确定感。另外, 每个辅导员的具体性格多种多样。同样的压力放在不同的辅导员身上, 不同性格的辅导员往往采取不同的方法应对。由于辅导员自我调控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辅导员面对压力能采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并缓解。而有的辅导员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差, 缺乏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难以摆脱压力, 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四、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调适

为高校辅导员减压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是社会和学校为其减轻压力, 第二是高校辅导员本身进行自我减压调适。

1.通过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改善高校辅导员所处的外部环境

(1)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减轻或逐步消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 倾诉是缓解辅导员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方式。因此, 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通心理帮助热线、开办心理咨询门诊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辅导员把心中的郁闷和焦虑宣泄出来, 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2) 优化校内环境, 合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荷。

首先, 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配足配齐专职辅导员, 让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 学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条例, 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后, 要规范学生事务, 明确事务性工作的时间、程序、要求等, 使事务性工作简单化、信息化,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3) 建立定期身体检查制度, 及时发现压力所引发的生理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 高校辅导员长期超负荷工作, 体力严重透支, 由于压力造成精神紧张等因素使高校辅导员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平均寿命下降。这一状况日趋严重, 成为影响学校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政府和各高校应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 建立辅导员定期身体检查制度。

(4)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岗前培训, 即在他们上岗前由相关的主管部门和领导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 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要求。第二短期培训加选送培养, 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学平、知识素质和业务能力。第三实践锻炼和理论研究, 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和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2.正确认识压力, 进行自我调适

(1) 辅导员要有合适的职业心理定位, 将自己的价值、追求融入学生成才的喜悦中, 并使之转化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2) 辅导员要从实际出发, 客观地看待现实, 在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自我期望。当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 要学会正确的面对它。辅导员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要适当, 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 都是有问题的。这就需要看清主观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的差别, 这样才容易把握自己。要摆脱压力的重负, 辅导员还要正视压力、接受事实, 采取适当的措施, 包括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 反省自己的失误, 及时处理问题, 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等。

(3) 辅导员应学会与人交往, 善于与人交际, 注意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调节自己的心理, 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与人交往, 除了建立自己的人际支持系统, 把握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守信践诺、宽厚待人等人际交往原则外, 还要正确地看待与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主动把自己纳入教师群体中, 勇敢面对问题, 以减轻由复杂人际关系引起的焦虑。

(4) 辅导员对自己的认识越多、越正确, 越能有效地帮助自己调适工作压力。认识自己就要客观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 正确地评价自己, 并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 悦纳自己并发展自己。另外, 辅导员应根据个人兴趣、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和人生奋斗目标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及时有效地对人生目标进行调整, 从而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五、结语

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 心理压力的形成不是单方面原因引起的, 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引起的。新形势下, 要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必须内外兼修, 双管齐下, 在创建良好的外部职业环境的同时, 提高辅导员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使每一个辅导员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J].理论导刊, 2007, (3) .

[2]丁敢真, 廖梅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以浙江师范大学辅导员调查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

[3]肖晓哲.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2 (3) .

辅导员心理咨询 篇8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 辅导员 角色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目前的高校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了。高校的德育工作任务面临着新的形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已日趋严重,这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不便。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感自身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疏导大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脉络,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研修,并获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下面,我结合自身的经验探讨一下心理咨询师和高校辅导员之间的角色问题。

传统的高校辅导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高校辅导员设立之初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首要的任务,保证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坚定,同时能够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不乏一部分涉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辅导员肩负着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一方面需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但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中往往忽视后者,只是关注思想指导自我教育、品德评价等,是集体主义的价值准则,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忽视了学生感情的释放、疏导,没有学会理解、尊重、信任、接纳学生,没有完全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和发展,

心理咨询师与大学生既不同于医患关系,也不同于朋友关系而是平等的协作关系。高校辅导员身兼两职,自然在角色内部就容易产生混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意识的普遍觉醒,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单纯的政治意识是无法吸引大学生的,无法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无法平息他们的焦虑。那么,如何处理二者存在的冲突呢?我认为在现在境况下需要先淡化思想理论教育,关注个体。但是也不能过分地削弱思想教育,而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具体实施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正确处理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强调辅导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担负心理疏导的任务,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过分的专业化会与目前的辅导员角色产生冲突,并不能够完全地适应高校工作。高校辅导员需要做的是一种类似于兼职的角色,既能够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走向社会,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前来咨询的学生。因此,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咨询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目前最需要进行学习的是《心理卫生》《变态心理学》等众多的理论观点及操作程序,能够以业余者的姿态运用各种咨询技巧,服务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时,辅导员也要注意收集相关的典型个案进行累积,为以后的各种情况积累经验。当遇到具有典型意义或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辅导员应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提出来,共同进行分析与交流,以此来提升自己。

其次,辅导员要注意区分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目前的现实决定了高校辅导员需要改变传统的认识不清的弊病,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是较为独立的两门学科,需要把握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工作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等问题,这些在处理社会关系中更具有显在性;心理咨询则主要是培养人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潜在性。比如有学生来反映学校管理部门的问题,一般而言问题是存在的,不能将焦点转移到个人的意识上来,虽然来访者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是毕竟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一些属于学生的恋爱交友、求职应聘等问题等,要注意探查是不是个人情绪上的缺陷,适合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

再次,人本主义心理学咨询中主张要持有中立的态度才能够更好地了解问题,不对来访者的言行做出任何价值判断。但是思想教育中有比较确定的价值标准,二者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冲突,需要采取行动进行干预。我在这个问题上发现,在来访中保持中立,在实际处理中采取干预可能是更好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倾听,通过接纳与聆听,能够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能够通过自身的指导去感染对方。学生寻求心理咨询,其实更是希望能够解决问题。有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就业焦虑,简单的疏导远不如实际的就业指导更为有效。但是更多的时候,辅导员应该是帮助学生去面对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地在探索中发展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够实现成长。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个倾向,即经过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后,会习惯无意识地一遇问题就“对号入座”。因此,我们应注意避免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心理问题之上,而是要准确把握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要在多方考证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多做好温暖、关心的工作。我们应学会从生活和心理的角度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重在心理的调适、矫正和发展,而不是抱着僵化的理论。我们不仅要防止将思想问题心理化,还要防止将心理问题思想化。

参考文献:

[1]李桂兰.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2]田智,韩素贞.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职业圈,2007(15).

上一篇:职业管理程序下一篇:春到梅园小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