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护理(共12篇)
心理辅导护理 篇1
哲学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原理, 哲学同时也是护理基础, 在护理中加入哲学思想, 可以很好地把人、环境、健康系统的联系起来[1]。在老年心理护理中加入哲学, 护理人员可以应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评价护理过程中的效果, 使用创造性的思维突破传统心理护理的盲区, 更加客观的评价护理效果, 并同时促进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的形成。我院从2014年起, 对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友谊友谊医院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45例, 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21例, 年龄65~77岁, 平均年龄 (69±2.1) 岁。试验组45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22例, 年龄65~79岁, 平均年龄 (70±2.2) 岁。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且<35分, 语言功能正常, 学历均为高中以上。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病情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比较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使用哲学思想, 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人进入老年阶段, 不仅生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心理的变化更加突出, 由于社会角色以及家庭角色的转变, 由主导者变为被动者, 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再加上基础疾病众多, 反复住院, 会对疾病进行猜疑以及恐惧。同时会有悲观、抑郁、恐惧、多疑等多种负面情绪并存。因此对于这一种老人, 护理人员在回答问题时要格外小心, 与医师的答案一致, 语言在解释时缓慢而准确, 防止患者猜疑。同时主动与患者打招呼, 使用尊称, 沟通时使用技巧, 减轻患者压力。②尊重患者的隐私, 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在护理过程中有许多操作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问题,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尊重是一个高层次的个体需要, 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对尊重的要求就更高,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态度、隐私的保护程度, 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因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做操作讲解, 同时提前拉上防护帘, 对患者的隐私做全面的保护, 取得患者的配合, 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2]。③护理人员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护理人员使用热情、诚恳的态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同时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减少对医院的陌生以及排斥心理, 为进一步的健康教育做准备。同时鼓励患者多听音乐、看报纸以及看电视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用幽默的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④健康宣教, 针对不同老年人的心态以及病情每日给患者讲解一些疾病知识, 内容不可过多以及时间不宜过长, 内容新鲜有趣味, 让老年人容易接受以及记住。鼓励老年人积极配合护理, 解除心理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参数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将哲学思想引入心理护理中需要一定的时间, 哲学思想可以增强团队之间的和谐程度, 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 哲学思想可以引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行为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提高护理的效果[3]。使用哲学思想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再去有目的的护理, 有的放矢。有效的提高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尊重老人, 马斯洛心理需要理论中尊重是一个高层次的个体需要, 对于老年抑郁患者对尊重的要求就更高。以往的护理行为往往忽视这一点。从本试验进一步的证明了这一点。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将哲学融入护理中, 使护理人员产生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真正做到患者利益高于一切, 更好的引导护士的临床实践[4]。
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引入哲学护理对老年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大连市友谊医院综合二病房就诊的老年伴有抑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 采取普通心理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哲学心理护理, 使用HAM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的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老年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加入哲学, 促进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的形成, 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哲学,心理护理,老年,抑郁
参考文献
[1]任凤英.护理哲理引入知识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2) :3333-3334.
[2]王翠华.老年病人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2, 25 (5) :540-541.
[3]楚清.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吉林医学, 2012, 4 (33) :2187.
[4]孙湖萍.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分析[J].大家健康, 2012, 6 (12) :68-69.
心理辅导护理 篇2
1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衰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心衰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对于此类患者,要热情、耐心地给予护理并加以安慰。为患者讲解心衰的医学知识,如心的起因、治疗、预后等,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个初步了解,从而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治疗、用药、活动量等。这样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情绪镇静、不急躁,从而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及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2 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
来源:考试大
心衰患者自信心的降低和依赖感增强常导致患者需要永久的药物治疗,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起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护患模式,就是说让患者参与治疗和自我护理。为此要经常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要求,这种模式使患者获得了某些权利,人格也受到了尊重。在护理中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护理,不仅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这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巩固疗效果
应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心衰的疾病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引导家庭成员给予心衰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
4 做好情志护理,搞好护患交流来源:考试大
护理人员要耐心聆听患者的讲述,要让其感觉到护士在专心致志地倾听他的诉说,而且是十分认真地对待他的问题。应针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意见给予正确指导和最大限度的满足。护理人员要有计划地使患者与外界保持联系,让其看报、讨论实事,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和动态,使其相信科学,相信医疗技术。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思想交流,交流时态度要坦诚,时刻以乐观开朗的情绪、态度去感染患者,做好护患之间的交流,能有效地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处于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真正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
5 给予鼓励保证来源:考试大
例谈高职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辅导 篇3
针对该名男生的困惑,笔者逐一进行了疏导。
首先,笔者立即向他讲述了中国唯一荣获“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巴桑邓珠的优秀事迹。上世纪70年代,巴桑邓珠就已经活跃在护士岗位了,数十年来,他殷勤的奉献在护理的第一线。地震雪灾,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03年,他从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手里接过了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了我国唯一获此荣誉的男护士。巴桑邓珠的事迹表明护士应为女性的想法早已被时代抛弃,时至今日,男护士的身份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随着医疗护理的专业化,我国男护士的比例也会不断上升。
其次,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不认同只是暂时的。社会的发展会逐渐纠正人们对于护理行业的误解。在美国,男护士的比例高达20%至30%。随着男护士的诸多优势慢慢体现,病患的认同感逐渐提升,社会上针对男护士的偏见也会逐渐消失。护理行业本身就是高尚的,应该积极与家人进行思想沟通。相较于其他行业,护理行业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强的专业技能,这有助于塑造个人品格、能力。当自己展现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时,家人也会逐渐了解并支持这一选择。
再次,由于护理行业的特殊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男护士还要面对身边的大部分同事为女性的现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优势至关重要。男性与女性在护理方面各有千秋,护理行业需要男性的参与。一方面,各监护室及急诊里非常需要男性体力上以及决断力上的优势。一项针对男患者的调查也表明男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尤其是在泌尿外科,诸如对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男护理的出现可有效避免尴尬。其他涉及隐私的护理过程中,男性护理也比女性护理更为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参加工作后,男性的参与也会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有许多投诉便是针对护士护理不到位的。而男性的加入必然会改变女性为主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护理团队的健康高效的运行。男性护士的参与已经是势在必行,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抓住这一机遇,做出一番成绩。
最后,实习过程中的辛苦是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其他行业的学生也要面临相同的实习过程。护理行业由于其特殊性,琐碎和繁杂的工作状态会一直伴随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只有学会接受和享受护理行业带来的痛苦与幸福,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职业之路。其次工资低也只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之一。护理行业中,男性护理由于其优越性,有较为宽广的上升通道。无论是哪个行业,工资的涨落与个人能力都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行业也必然走向高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谈高职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辅导 篇4
针对该名男生的困惑,笔者逐一进行了疏导。
首先,笔者立即向他讲述了中国唯一荣获“南丁格尔奖”的男护士—巴桑邓珠的优秀事迹。上世纪70年代,巴桑邓珠就已经活跃在护士岗位了,数十年来,他殷勤的奉献在护理的第一线。地震雪灾,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03年,他从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手里接过了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了我国唯一获此荣誉的男护士。巴桑邓珠的事迹表明护士应为女性的想法早已被时代抛弃,时至今日,男护士的身份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随着医疗护理的专业化,我国男护士的比例也会不断上升。
其次,家人的不理解、社会的不认同只是暂时的。社会的发展会逐渐纠正人们对于护理行业的误解。在美国,男护士的比例高达20%至30%。随着男护士的诸多优势慢慢体现,病患的认同感逐渐提升,社会上针对男护士的偏见也会逐渐消失。护理行业本身就是高尚的,应该积极与家人进行思想沟通。相较于其他行业,护理行业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强的专业技能,这有助于塑造个人品格、能力。当自己展现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时,家人也会逐渐了解并支持这一选择。
再次,由于护理行业的特殊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男护士还要面对身边的大部分同事为女性的现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的优势至关重要。男性与女性在护理方面各有千秋,护理行业需要男性的参与。一方面,各监护室及急诊里非常需要男性体力上以及决断力上的优势。一项针对男患者的调查也表明男患者更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尤其是在泌尿外科,诸如对男性患者进行导尿、备皮等操作时,男护理的出现可有效避免尴尬。其他涉及隐私的护理过程中,男性护理也比女性护理更为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参加工作后,男性的参与也会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有许多投诉便是针对护士护理不到位的。而男性的加入必然会改变女性为主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护理团队的健康高效的运行。男性护士的参与已经是势在必行,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抓住这一机遇,做出一番成绩。
最后,实习过程中的辛苦是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其他行业的学生也要面临相同的实习过程。护理行业由于其特殊性,琐碎和繁杂的工作状态会一直伴随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只有学会接受和享受护理行业带来的痛苦与幸福,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职业之路。其次工资低也只是毕业生面临的问题之一。护理行业中,男性护理由于其优越性,有较为宽广的上升通道。无论是哪个行业,工资的涨落与个人能力都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行业也必然走向高学。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心理辅导护理 篇5
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永久停止。临床上,当病人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而固定,所有反射均消失,心电波平直,即可宣布死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认为大脑出现不可逆的破坏即脑死亡,则提示人的生命已经结束。作为脑死亡的诊断依据,基本沿用l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四条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美国医学博士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通过观察数百位临终病人,提出临终期病人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来源:考试大
1.否认期——当病人听到自己患不治之症,即将面临死亡时常会说:“不,这不可能”.几乎所有患不治之症的病人都有短暂的否认期,为降低不良刺激的影响。应有更多时间自我调整,面对死亡。来源:考试大
2.愤怒期——处于此期的病人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变得难以接近或不合作。
3.协议期——愤怒的心理消失后,病人开始接受事实。为了延长生命,有些病人许愿或做善事,希望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此期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来源:考试大
4.忧郁期——病人清楚地看到自己正接近死亡,表现出明显的忧郁和悲哀,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5.接受期——此期病人对死亡已有所准备,恐惧、焦虑、悲哀也许都已消失,显得平静安详,身心均已极度衰弱,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有的进入嗜睡状态。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来源:考试大
1.否认期——护士与病人之间应坦诚沟通,不要轻易揭露病人的防卫机制。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顺势诱导,给予关心和支持。经常陪伴病人,使他感受到护士的关怀。
2.愤怒期——护士应切记病人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绝望。要尽量让病人表达其愤怒,宣泄内心的不快,理解病人的痛苦,进行安抚和疏导,注意保护其自尊心。来源:考试大
3.协议期——此期的心理反应对病人是有利的,病人能配合检查并试图延长生命。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
4.忧郁期——护士应多给予同情和照顾,允许病人表达其失落、悲哀的情绪,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并加强安全保护。
心理辅导护理 篇6
【关键词】 哮喘;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哮喘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变态反应之一,有研究资料表明,社会以及心理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哮喘,此外,这两种因素在哮喘的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免疫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哮喘的变态反应的出现与患者本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哮喘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状态以及行为在患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32例急诊哮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32例急诊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抑郁水平调查均采用焦虑抑郁量表来测定。本研究中有51例男性,81例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9-77岁,平均年龄为44.5岁。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病情转归所需的时间以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3 疗效评定 在HAD测量表中共包含了两部分测试内容,每个部分有7条测试项目,每条测试项目分为0-3分共4个等级。在测试完成后对其进行分别计分,测试分数大于9分为阳性。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其6个月的随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心理治疗
2.1 心理干预 有研究报告指出,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这种干预方式的主要作用机理就是对患者大脑皮层的不良兴奋灶进行消除,以此来使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得以稳定,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缓解支气管粘膜水肿的程度,以此来达到对患者的通氣功能进行改善的目的。此外,患者在深度放松的过程中,其机体的耗氧量减少,提高了患者的血氧浓度,以此来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改善。
2.2 音乐护理 根据哮喘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天对其播放一段音乐,以此来使患者精神放松、心情愉悦,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对患者的烦躁、恐惧、紧张等情绪进行适当的缓解。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而且还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2.3 认知疗法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一定要让患者用平常心来对待哮喘病的发作,这样做既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几率,降低其病情的程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心理护理
3.1 心理支持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态度和蔼、热情诚恳,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同时还必须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精神疏导,让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信任感以及安全感,利用诱导、示范、说服以及暗示等学习方法,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程缓解,增加其治愈的自信心。告知患者哮喘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一定要给予科学的解释,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2 沟通与交流 在对哮喘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有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勇敢地适应生活、面对生活。此外,还必须对患者的家属作相应的工作,让他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患者,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唉声叹气、心事重重的样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其治愈的信心,让他们能够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疾病。
4 小 结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对哮喘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患者的哮喘复发率、治疗时间、心理状态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使其心理状态得以改善,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提升其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自萍.认知行为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C].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8:170-172.
[2] 石改霞,杨二树.急诊哮喘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2):116.
[3] 李娉.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需求分析及其运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255-1256.
[4] 王月凡.综合护理在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1378-1380.
[5] 郭明清.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的急诊护理[J].北方药学,2011,08(12):115-115.
住院患儿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篇7
1 住院患儿的心理特征
1.1 恐惧
陌生的环境, 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 各种操作带来的疼痛刺激等可引起患儿恐惧。患儿多表现为害怕, 有的表现为预防性的不作声或否认患病, 不配合治疗、护理。
1.2 焦虑
易发生在温顺、老实、守纪律的患儿身上。患儿对疾病不了解, 不知何时能回到学校, 担心自己的功课及成绩受到影响, 表现为敏感、缺乏自信等。
1.3 盲从
在一些集中进行的操作中常可见到, 比如本来不哭的患儿, 看到别的患儿哭泣也会跟着哭起来。
1.4 抵触
由于病情和诊疗要求限制了患儿自由活动, 使患儿感到被动。当儿童给予配合后, 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同, 如果患儿这种心理得不到满足, 易引发反感或抵触情绪。
1.5 孤独
患儿入院后, 离开了亲人和熟悉的环境, 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 会使患儿感到孤独, 表现为沉默寡言, 怕与人接触, 盼家长来看望。
2 心理护理
2.1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给予心理护理
对于婴幼儿, 尽力满足患儿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经常抚摸头部、后背或哄、逗、微笑等, 使患儿产生安全感、依赖感, 可促进疾病的康复。有条件时让家长陪伴患儿参与护理。对于学龄前患儿, 应主动接近患儿, 以轻柔的动作、和蔼的态度, 关心体贴患儿。同时, 为他们介绍其他患儿, 共同参与做游戏、看图画、讲故事等, 让患儿感到快乐。治疗时, 多采用积极鼓励的语言并让年龄稍大的患儿做示范, 取消其不良心理。对于学龄期患儿, 应耐心进行安慰, 取得患儿的信任。入院时告知疾病、治疗等情况, 让患儿明白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为其安心治疗做好心理准备。在治疗过程中, 对患儿多鼓励、多表扬, 强化患儿自尊、自爱的心理。可组织患儿看书、做作业及开展娱乐活动, 丰富患儿的精神生活, 消除其不良心理。
2.2 为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的沟通技巧
为患儿进行心理护理时, 应做到:①语气应耐心温柔, 温柔的语气让患儿产生亲切感, 减少患儿对护士的陌生感, 避免简单粗暴;②语言应简洁明了,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③使用积极语言, 避免消极性语言;④使用鼓励性语言, 避免打击性语言, 夸奖赞赏的语言可使患儿心情愉快, 容易配合操作和治疗;⑤使用暗示性语言, 把希望患儿要达到的目标逐步暗示给患儿。
2.3 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未婚人流女性焦虑心理及心理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收集某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接受人工流产的青年女性60例, 其中未婚女性30例, 已婚女性30例, 年龄22~31岁, 平均 (25.6±3.2) 岁, 患者妊娠时间为4~11周, 平均6.2周, 患者入选后随机按是否结婚分为未婚组及已婚组, 2组患者年龄、受孕时间、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并排除既往曾诊断精神类疾病患者。
1.2 SDA评估方法
患者入选后在接受治疗前采用SAS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SAS量表共分为20项, 每项4分, 分别采用正向及反向评分法, 对相应条目评分后得分累加后得到粗评分, 粗评分×1.25得到标准分, 标准分≥50表示有焦虑症状或存在焦虑心理状态, SAS标准分越高, 表示焦虑心理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xcel编制表格,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数据,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未婚组SAS评分59分, 已婚组51分, 未婚组高于已婚组, 未婚组焦虑心理发生率63.3%, 已婚组焦虑心理发生率23.3%, 未婚组高于已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伴随近年来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 未婚性行为越来越常见, 不规律无防护的性行为使未婚意外妊娠者比例不断增加, 甚至未成年人也屡见不鲜[1], 未婚人多随父母居住或住在临时住所, 其个人行为要受到家庭、社会及周围环境的约束, 在意外受孕后, 患者当存在过分的担忧心理, 患者长采取遮掩等手段掩饰受孕的事实, 提放社会舆论及父母的责备造成的压力, 甚至在心理上存在自责心理, 自我评价过低, 对受孕的事实在心理上存在逃避, 不能接受受孕的事实[2]。同时, 未婚受孕者受孕时生理机能活多或少要受到影响, 但一般又不能进行必要的请假休息, 因此要承受更多的生理应激, 不可避免的影响受孕者的心理, 而且, 意外受孕多数都不是计划内怀孕, 没有必要的生理及心理准备, 没有继续妊娠及养育婴儿的物质条件, 因此, 多数人要采取人工流产的方法结束妊娠, 其结束人身的行为时被迫行为, 同主观进行的人工流产者心理上存在着落差, 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未婚人流女性进行心理干预, 对于存在焦虑心理状态的患者, 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劝慰、心理疏导, 减少患者对受孕事实的自责心理, 同时, 让患者学习正确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和改善负性情绪的方式和技巧, 针对性进行疏导, 是患者了解意外受孕存在的机率及原因。意外受孕的事实能够通过手术的方法解决, 消除患者的担忧及自责心理, 使患者充分了解受孕带来的不适, 减少患者因不适带来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对周围人群的戒备心理得到放松, 了解到意外受孕一般不会遭受周围人群的嘲笑, 以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其次, 对手术的担忧也是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3], 因此也要对患者就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能的不适及应对措施进行必要的讲解, 减轻患者的担忧心理。未婚人流女性的焦虑心理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所以在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 减轻未婚人流女性的焦虑心理状态, 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伦, 吴世仲, 蔡卫东.四川宜宾市未婚女青年中有、无早孕人流人群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比较[J].华西医学, 2005, 20 (2) :237~239.
[2]李凤梅, 李爱春, 王景丽.未婚早孕人工流产手术者72例心理分析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 2005, 21 (10) :1649~1650.
高龄产妇心理反应分析与心理护理 篇9
1 产生心理反应的原因与特点
1.1 产生原因
高龄产妇产生心理反应的原因包括生理及社会两方面。
在生理方面, 高龄产妇要比正常产龄孕妇承担更多的风险:分娩时间越迟, 越易生下畸形儿, 高龄产妇并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均较正常产龄产妇机会要多, 这些因素可导致胚胎停育、胎盘早剥、流产、早产等, 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年龄大的孕妇自身也易患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多种疾病, 对胎儿的发育也有一定影响。另外, 高龄初产妇子宫的收缩力和引导的伸张力较差, 容易发生大出血和难产。以上生理上的风险, 给高龄产妇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在社会方面, 主要来自孕妇亲友及周围同事及传统的社会习俗的压力。高龄产妇具有的职业较好, 知识层次和收入较高, 往往注重自己事业的发展, 担心生育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这些易导致心理反应。
1.2 心理反应特征
随着现代妇产科学的发展, 高龄产妇的人身和分娩的危险性明显下降, 但心理上仍极为脆弱, 高龄产妇孕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有[1]: (1) 忧郁及抑郁。心情低落, 表现为沮丧、消沉、忧伤, 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失望,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自我评价下降, 往往伴有疲乏无力感, 思考困难或记忆力差等主观体验, 常感到身体不适;不主动与人交往, 但被动接触良好;经常流泪哭泣或唉声叹气, 内心矛盾重重, 下不了决心。以上表现致使工作、学习或操持家务的效率明显降低。 (2) 焦虑。表现为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躯体征象, 如心慌、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失眠、胸前压迫感或不适感, 喉部堵塞或透不过气的感觉、头昏、头晕等。 (3) 人际关系敏感。出现不自在感与自卑感, 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为突出。 (4) 躯体化。表现为主观的身体不适感, 如头痛、脊痛、肌肉酸痛以及焦虑等躯体表现。 (5) 强迫症状。出现明知没有必要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 (6) 敌对情绪。包括从厌烦、争论、摔物直至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暴发等各个方面。 (7) 恐惧心理。出门旅行, 在空旷场地、人群或交通工具公共场合及社交恐怖。 (8) 偏执心理。出现投影性思维、敌对、猜疑、关系妄想、被动体验和夸大等思维方面的改变。上述症状中, 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
2 分娩前产妇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2.1 心理特征
大多数产妇分娩前都有恐惧、焦虑、忧郁, 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 希望得到护士的关心和帮助, 盼望尽快顺利结束分娩。
2.2 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要以热情、亲切、积极的态度接待产妇, 介绍入院须知和住院环境及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的某些言谈举止往往会加重产妇的紧张和恐惧。这要求护士要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针对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质等特点, 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耐心倾听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 适当讲究策略地给予回答, 尽量满足产妇的需求, 以获取她们的信任, 从而使产妇产生安全和依赖感。
做好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向产妇讲解有关政常分娩的知识, 临产后可能出现的征象, 宫缩与分娩的关系, 告诉产妇宫缩时应配合呼吸及轻轻按摩腹部或腰骶部以减轻疼痛, 宫缩好可促进产程进展, 告诉其如何配合分娩, 使她们知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要注意异常情况的发生, 如眼花、头痛等出现时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产妇对产痛的耐受力除与个人的痛阈有关外, 还与心理状态有关, 。当产妇的心理状态不佳时, 常表现为有宫缩就呻吟不止, 大喊大叫, 不能自我控制, 甚至拒绝饮食, 使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 导致宫缩无力, 造成难产。
护士应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给予鼓励、安抚与陪伴, 经常巡视, 以交谈的方式减轻产妇的疼痛, 细心观察产妇的进展。在进行检查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 态度认真, 手法准确、轻柔、熟练, 观察细致, 记录及时, 必要时将检查结果主动告诉产妇, 使她们感到自己被尊重、受重视, 以增加她们的信心, 把顾虑、恐惧的心情转移到积极的行为中,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
3 分娩后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其护理
3.1 心理特征
关心新生儿有无畸形是否健康以及新生儿性别, 有的表现为喜悦, 有的则表现为悲伤。
3.2 心理护理措施
新生儿娩出后, 要告诉产妇婴儿是健康并且无畸形, 至于性别方面要事先进行了解, 着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产妇解除思想顾虑, 以免因新生儿的性别与产妇期望的相反而精神受打击, 导致产后出血, 不能安心休养。如新生儿畸形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 暂时不告诉产妇, 同时给予心理安慰。
妊娠妇女的生理变化会引起相应的心理变化一般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 但是妊娠期妇女严重或较为持续的心理障碍, 会影响产程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某些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可以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率, 可以增加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2]。初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 产妇过度焦虑, 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导致宫缩乏力, 产程延长, 对疼痛敏感, 产后出血量增多[3]。产科护士一定要认识到分娩过程不仅仅是躯体的生理功能, 还涉及到心理和社会功能, 做好孕产妇孕期全过程每个阶段的心理护理, 倡导陪伴分娩, 对促进顺产, 减少难产, 减少并发生率是十分重要的。对需要手术的产妇, 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 做好家属工作, 消除对手术的恐惧感, 最终使孕产妇安全渡过心理矛盾冲突期和围生期, 达到母婴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产妇,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张艳霞.高龄初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3) :186-187.
[2]郭丽岳, 白炳清, 龙鲸.孕产妇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5) :27-28.
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特征和心理护理 篇10
1分娩前产妇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1.1 心理特征
(1) 产妇临产后住院, 特别是初产妇, 大多对分娩认识不足, 对医院环境不熟、人际关系陌生等可使其产生恐惧、不安、焦躁心理。 (2) 对生男生女的顾虑、是否健康, 有无畸形的担忧心理。 (3) 在性意识方面的羞怯心理。
1.2 心理护理
(1) 改善医院环境、抓好病房管理。努力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休养环境。密切护患关系。热情接待产妇、介绍入院须知, 介绍病室病友, 使他们相互了解。讲解分娩知识, 鼓励产妇树立信心, 使其痛阈提高。临产后不时关心、陪伴产妇, 指导产妇宫缩时配合呼吸及腹部按摩以减轻疼痛, 配合使用无痛分娩技术, 切实减轻分娩的疼痛。 (2) 了解产妇及其家人所期盼的胎儿性别, 说明生男生女都一样的道理。说明胎儿出生后绝大多数健康, 畸形的可能性极小, 万一有缺陷也要经受得起挫折, 敢于正视现实。 (3) 产检时应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如果是男医师检查, 应有护士在场。
2分娩后产妇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
2.1 心理特征 (1) 胎儿娩出后, 产妇首先关心的是胎儿的性别, 其次是是否健康, 有无畸形。满意者往往过度兴奋难以入睡, 不满意者, 往往灰心失望、唉声叹气。 (2) 产后宫缩痛引起的疑虑与恐惧。 (3) 新生儿的安全方面, 如啼哭、溢奶、黄疸等引起的焦虑、担心。 (4) 担心出院后有关的母婴健康问题。2.2 心理护理 (1) 胎儿娩出后, 如性别符合其愿望者, 可如实告诉, 并向其表示祝贺, 说明休息的重要性, 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和产后的恢复。如不如愿者, 可在附属物娩出后, 委婉地告知新生儿性别, 说明健康是最重要的。如有健康问题或畸形者, 劝说其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 (2) 对产后宫缩痛者可给予按摩, 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 说明是生理现象, 以缓解其紧张心理。 (3) 实行早吸吮、多吸吮、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做好乳房的护理, 溢奶的预防和处理。指导产妇如何辨别新生儿的生理性、病理性啼哭, 以及对黄疸的辨别, 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以减轻其焦虑。 (4) 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前教会给婴儿沐浴的方法, 说明婴儿的消化情况, 如何观察婴儿的大便, 以及如何做好保暖工作。嘱产妇定期作产后复旧检查。
门诊患者心理护理 篇11
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单位,展现了医院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以及经济效益。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门诊也是医患矛盾的多发点。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门诊护士不但要撑握高超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发挥到门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门诊同时也是患者集中就诊的场所,患者因疾病因素、经济状况、个体心理特征不同,存在明显差异。门诊护士应根据其心理特征、不同的心理需要,给患者以理解、尊重、同情关心。门诊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就必须学习现代心理治疗技术。除做好说服解释和安慰患者以外,还应辅以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音乐疗法、暗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1]。
门诊患者普遍存在“早就诊、早治疗”的迫切心理,急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安慰和交流,及时获得病情信息,对医护的态度十分敏感。医生和护士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情绪变化等对患者及其家属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一名称职的门诊护士不但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疏导患者的情绪,协调医患关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
尽管医院设有鲜明就医标示牌,但一般病患者初来到医院,面对陌生的就医环境感到困惑茫然,迫切希望护理人员能适时引导。来院就诊者希望对自己所患病痛得到合理解释。需要更多了解所患病症的前因后果,治疗的确切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门诊病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格外突出,主要表现紧张烦躁、抑郁不安,容易激惹,有些甚至兼有明显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患者因病常处在情绪易激惹状态,常因小事与人争执。因此,护士在施治过程中讲究语言的技巧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使用暗示性语言,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治疗发挥最好的效用。还要主动协调,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气围。
除了就诊时的焦虑心理,患者还往往表现出较常见的抗拒与依赖的用药心理。对抗拒用药心理,必须具体分析,弄清患者抗拒用药的原因,清楚地了解原因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消除抗拒用药心理,阐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药疗方针和效果。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困难,由于受到“病弱需进补”理论的影响,病患者常常要求医生开些含有人参等成分的药,对患者中最多见的这种盲目求补的依赖用药心理,医护人员要指出其危害性,必要时可做适宜的行为阻断。
大多数的患者刚进入患者角色,行为退化、感情幼稚、依赖心理强、自我控制力下降,表现为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治,尽早期确诊断,了解到最佳治疗方案[2]。并有迫切体验到治疗效果的心理。因而就诊时,医护人员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热情,工作态度认真负责,问诊详细。查体时神态严肃稳定,不可漫不经心闲谈和说些与病情无关的事情。需要做辅助检查时要讲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并指明去向,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如果需要检查的是未婚女性患者,在查体时,多有羞怯心理,女性护理人员需在旁陪伴,做好必要的遮挡,使患者有安全感。检查结果出來后,对患者做恰如其分的解释,使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讨 论
普通患者了解病情,经过适时治疗,身体很快康复,呈现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慢性患者病程长,治疗效果差,表现焦虑,忧郁、烦躁不安。疑难患者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表现忧心忡忡。综上所述,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映,分别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鼓励、支持、暗示、疏导,使患者面对现实,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患者在病期间,感情敏感,依赖性比较强,希望得到周到、方便、快捷的诊治服务,门诊护士必须处处为患者着想,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过程中,要要善于发现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给予恰到好处的心理指导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消除其烦恼。总之,门诊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患者心理特征及规律,满足患者心理需要,使患者心情愉快,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护士要了解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超前服务,让患者能够处处感受到门诊护理人员的温馨服务。把心理护理有机地渗透到工作中去,会收到良好效果,患者将更加满意,效益也会因此提高。只有正确掌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相应心理护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 周碧兰.门诊护理工作情商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14:2219.
孕妇的心理护理与常见症状护理 篇12
1 妊娠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1]
1.1 孕早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孕12周之内即为早孕期, 孕妇大部分心理产生喜悦和兴奋, 少部分不稳定, 情绪紧张, 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 护士要热情接待, 向孕妇和家属介绍自己, 并解释这些症状是正常的早孕反应, 不必担心和害怕, 经过一段时间, 这些症状就会消失。此期应注意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放射性照射;防止感冒, 忌烟酒, 保持心情愉快, 克服反应, 调节饮食, 注意营养平衡。
1.2 孕中期的心理特点与护理
孕中期为12~28周, 孕妇已经适应了妊娠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 对孕期的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 大多数孕妇情绪较稳定。出现胎动时, 安慰孕妇, 不要紧张, 保持心情愉快, 此期可以从事一些正常活动和工作, 但不能劳累, 不要长时间站立, 如果下肢出现肿胀, 可以适当休息并在睡眠时候抬高下肢。
1.3 孕晚期的心理护理
孕晚期为28~35周, 由于临产即将到来, 孕妇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担心, 担心能否顺利分娩, 担心胎儿是否发育畸形, 这时护士要告诉孕妇, 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有一定的影响, 紧张和恐惧、焦虑的心理对产妇分娩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均不利。自我监护胎动, 有异常及时就诊。注意定期测血压, 不能过于劳累, 发现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 可能是产前出血, 要及时入院检查治疗。禁止性生活, 还要防止早产。
2 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2]
2.1 惊讶和震惊
在怀孕初期, 不管是否是计划中妊娠, 几乎所有的孕妇都会产生惊讶和震惊的反应。
2.2 矛盾心理
在惊讶和震惊的同时, 孕妇可能出现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 尤其是原先未计划怀孕的孕妇。此时既享受怀孕的欢愉, 又觉得怀孕不是时候, 可能是因工作、学习等原因暂时不想要孩子或因计划生育原因不能生孩子所致, 或第一次妊娠, 对恶心、呕吐等生理变化无所适从所致。当孕妇自觉胎儿在腹中活动时, 多数孕妇会改变当初对怀孕的态度。
2.3 接受
妊娠早期, 孕妇对妊娠的感受仅仅是停经后的各种不适反应, 并未真实感受到“胎儿”的存在。随着妊娠进展, 尤其是胎动的出现, 孕妇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存在, 出现了“筑巢反应”。
2.4 情绪不稳定
孕妇的情绪波动起伏较大, 可能是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 往往表现为易激动, 为一些极小的事情而生气、哭泣。可能是这星期能接受的事情, 下星期会觉得忍受不了, 常使配偶觉得茫然不知所措, 严重者会影响夫妻间感情。
3 常见症状护理[3]
3.1 恶心、呕吐
发病原因尚不明了, 在此期间应避免腹胀或过饱, 避免引起不舒服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对孕妇恶心、呕吐程度进行评估, 如出现严重呕吐现象, 即孕妇无法将摄入的水或食物保留在胃内, 导致脱水、少尿、酮体堆积等, 则应立即送医院行矫正脱水及补充必需营养的治疗。
3.2 尿频、尿急
常发生在妊娠初3个月及未3个月。向孕妇解释出现症状的原因, 告知有尿意时应排空, 不要憋尿, 使其理解此症状为妊娠的正常反应, 可待其自然恢复。
3.3 白带增多
于妊娠初3个月及末3个月明显, 妊娠期孕妇正常的生理变化, 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清洗外阴或经常洗澡以避免分泌物刺激。
3.4 水肿
大多数孕妇妊娠后期易发生足踝部水肿, 经过休息后可以消退, 属正常。长期水肿可能会导致静脉曲张, 如水肿合并高血压、蛋白尿, 则属于病态, 应做全面的检查, 警惕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5 腰背痛
孕期穿平跟鞋, 在俯拾或抬举物品时, 保持上身直立, 弯曲膝部, 用两个下肢的力量抬起。若工作要求长时间弯腰, 妊娠期间应适当调整。疼痛严重者, 必须卧床休息 (硬床垫) , 局部热敷。产后6~8周, 腰背痛自然消失。
4 健康指导
4.1 营养指导
帮助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双重需要, 并为分娩和哺乳作准备。
4.2 衣着与个人卫生
孕妇衣服应宽松、柔软、舒适, 冷暖适宜。不宜穿紧身衣或袜带,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胎儿发育、活动。胸罩的选择宜以舒适、合身、足以支托增大的乳房为标准, 以减轻不适感。孕期宜穿轻便舒适的平跟鞋, 避免穿高跟鞋, 以防腰背痛及身体失平衡。
4.3 胎教
胎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胎儿的生长发育实施最佳措施。现代科学技术对胎儿的研究发现, 胎儿的眼睛能随送入的光亮而活动, 触其手足可产收缩反应;外界音响可传入胎儿听觉器官, 并能引起心率的改变, 因此, 有人提出两种胎教方法: (1) 对胎儿进行抚摸训练, 激动胎儿的活动积极性; (2) 对胎儿进行音乐训练。接触放射线或有毒物质的工作人员, 妊娠期应予以调离。
4.4 分娩先兆的判断
临近预产期的孕妇, 若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或规律宫缩 (间歇5~6min, 持续30s) 则为临产, 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若阴道突然大量液体流出, 可能是胎膜早破, 嘱孕妇平卧, 由家属送往医院, 以防脐带脱垂而危及胎儿生命。
参考文献
[1]张泽兰.产妇分娩期的心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4) :692.
[2]牛淑琴, 张月霞.临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3)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