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员(精选12篇)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1
心理委员来源于朋辈心理辅导员, 后来逐渐被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朋辈辅导员制度在国内是从香港、台湾地区开始兴起的。朋辈心理辅导, 就是让同龄人为同龄人做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朋辈”间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 共同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 具有年龄相近、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1 培训心理委员, 普及朋辈辅导的意义
青少年发展时期, 同龄人更容易成为效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 因为彼此年龄相仿, 在价值观、心理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
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生活, 彼此的沟通、交流比较频繁, 学生喜欢向同龄人敞开心扉, 交流感情, 倾诉烦恼, 如果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 同学可以得到更好的帮助。
助人与自助是内在联系, 相互影响的。心理委员开展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卫生意识和能力, 助人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情感交流能力, 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 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 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2 心理委员的组建
2.1 开学初做好宣传
①每学期开学初, 我们中心制作“心理咨询中心简介”通过部长、班主任、各专业部会长, 利用班会和晚自习时间到各班宣传、介绍:咨询中心的制度、设备、老师、开展的工作、咨询时间等。②到各班张贴“心晴工作站工作信息”, 用文字的方式让学生随时能查到寻求帮助的方式。
新生刚入学就能了解学校有这样的机构:当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感到苦恼, 心理存在困惑, 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时就可以采取预约或直接到心理咨询室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
2.2 心理委员的来源
我们每年从新生中招收一批对心理学感兴趣, 有意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经过签订部长、班主任、本人三方协议自愿加入心理协会。实行会长负责制, 每班一个心理委员, 分六个专业部进行二级管理。各专业部负责人每周二开例会进行协调、汇报本部工作,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协会活动纳入学校正式的社团活动。
3 我校如何开展心理委员培训
3.1 心理委员的原则、纪律
心理委员必须遵守的原则:保密性原则, 对于涉及同学个人隐私的内容, 需要保密;积极关注原则;不以道德的观念去评判同学的对错, 尊重同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态度取向;助人自助原则, 不是替同学出主意、想办法, 而是帮助同学想清楚问题的所在, 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授人以渔”, 非“授人以鱼”。
心理委员必须遵守的纪律: (1) 须准时参加培训与活动, 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 (2) 连续2次无故不参加培训和活动者取消考试资格。 (3) 不认真履行职责者, 取消颁发证书资格。
3.2 心理委员的权利和义务
3.2.1 心理委员权利
(1) 优先参加协会的各项培训、值班及心理中心的各项活动, 期末奖励德育学分。
(2) 有提案权、表决权。
(3) 参加“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
3.2.2 心理委员义务
在班级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中;适时组织班级心理健康活动, 促进同学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班级有心理危机的学生, 有效协助心理辅导员做好危机干预工作。
具体如下:
(1) 掌握常见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常识, 学习心理辅导技术, 提高自我心理素质;
(2) 积极向本班同学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3) 主动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 有计划地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4) 组织同学参加学院或学校的大型的心理健康活动, 参与特殊群体辅导活动, 协助学院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班级开展相关工作。
(5) 关注特殊人群: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 鼓励同学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帮助。
(6) 与同学交心谈心, 调节班级人际关系, 与其他班干部一道建设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
(7) 及时发现本班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处于危机状态的同学, 并将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报告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
(8) 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辅导员反映本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意见与需求, 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3.3 心理委员培训的内容
心理委员培训为期一学年, 第一学期, 主题:心理委员的心理建设———聚焦幸福。
爱, 首先从爱自己开始!每一棵树都是先利己的!它由根部吸收水分, 供给枝叶花果养分, 然后开花, 芬芳所有经过的人!结满果实时, 分享给所有经过的人!在你没有充分给予自己之前, 你无可给予!你未足够关照自己的感受之前, 也无法关照别人的感受!没有爱好自己之前, 也无法真正去爱别人!爱从爱自己开始!水满自溢!爱足给予!倘若你无法爱自己, 那么你也无法爱别人!
心理委员只有自身调整好心态, 才能更好的帮助别人。亚里士多德说: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心态影响人的能力, 能力影响人的命运;心态影响生理;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
(1) 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个事情的态度, 一个人因为发生的事情所受到的伤害不如他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更严重;事情本身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对这个事情的态度。态度变了, 事情就变了。
(2) 学会享受过程: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事情上。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学会体会过程, 有的人就找最讨厌的地方去体会, 这个世界总会有阴暗面, 一缕阳光从天上照下来的时候, 总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的眼睛只盯在黑暗处, 抱怨世界黑暗, 那是你自己的选择。
(3) 活在当下: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在你做的事情, 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 故事:挤牛奶的姑娘。
(4) 学会感恩, 感恩获得好心情。只有感恩才会懂得珍惜, 感恩实际上就是在丰富自己的人生, 感恩让我们变得更快乐!
(5) 适当的“精神胜利法”:如果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还有人比你更倒霉。
(6) 压力太大的时候要学会弯曲。
心理学家们认为,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我们要用一种多元文化视觉来解读生活中的麻烦, 很多人与自己, 人与人, 人与亲情,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间的冲突, 因为我们认为它是问题才存在, 因为在意才被深深地影响。很多问题是被我们的问题的观察方式创造出来的, 改变一种观察方式或许不再是问题, 甚至麻烦成为生活的滋养也不一定。
具体如表1。
第二学期:主题:心理咨询技巧
(1) 学会倾听:人在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倾听是一项技巧, 是一种修养, 甚至是一门艺术。倾听的益处:有助于你圆满地解决问题;让人感觉你很谦虚;让你了解更多细节。
不会倾听往往导致错失良机;产生误解、冲突和拙劣的决策;因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而导致危机
(2) 学会同理:指的是正确理解他人表达内容与感受, 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合。
(3) 心理面谈技术———参与技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 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4) 心理面谈技术———影响技术: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 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 即为影响性概述。
影响技术是一种更为主动的改变人的方式。它们为行动和重建提供了多种选择, 能够更快速地促进改变, 有时也更长久地促进改变。运用影响技术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明白自己需要改变, 并需要一个更为客观的参照框架, 来指导改变自己的行为。
具体内容如下:
3.4 心理委员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面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总之, 心理委员, 朋辈辅导是心灵的守护者, 是微笑的践行者, 是冷静的观察者, 是无私的帮助者, 是聪明的引渡者。心理委员不是一个“官衔”, 更不是学校安插在某个学生头上的“空名”。他担负着一种责任和义务, 一个光荣的使命:自助、助人与互助。心理委员的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我们将不断探索, 努力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2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从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学生们就面临着许许多多极易造成心理困惑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问题。首先,是生活目标与学习动力问题。中学阶段,“考取名牌大学”是许多学生埋头苦学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而今这一目标已实现,许多学生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其次,是环境适应问题。从中学时期的家庭生活、个体为中心到大学阶段的群体生活、以宿舍为中心,从中学阶段的“满堂灌”、“题海战术”到大学阶段的“独立思考”、“崇尚创新”,大学生们必须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人整理人际关系,必须掌握新的、符合大学学习规律 的学习方法。第三,是生理与情感需求问题。在青年学生正常的身心 发展 过程中,随着其生理机能和性心理的成熟,特别是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必然会引发青春期的种种困惑和烦恼。另外,大学生们还会面临 经济 压力、考试 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在专业心理咨询员严重缺乏的客观实际下,培养造就一批朋辈心理咨询员并使之真正发挥作用,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大学生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参考。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体系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学院一级成立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每个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辅导员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归入学院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并给予必要的系统培训。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在学生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铺垫。招募时,通过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确定朋辈心理辅导员人选。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心理学知识基础较好,对心理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力较高,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招募后,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培训。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见习和实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救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所普遍关心或部分同学所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
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深入班级和宿舍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他们立足于本班,及时反馈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承担着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踪工作。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学生处在心理危机、应激状态或发现心理明显异常学生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应情况,或转介当事人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同时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便于及时发现有关情况,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和保持心态平衡;建立定期反馈制,每隔两周或是一个月,班级心理委员要以书面形式向学院朋辈心理辅导中心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不仅使得同学们的各种意见得到反馈,把某些可能的矛盾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且也为朋辈心理互助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这是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
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编印刊物、橱窗、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校园氛围。
文法学院
行政管理 101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3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2016ZC141)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2-02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颜秋农,2007)。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教师两名,仅仅依靠两名教师的力量很难有效开展全校一万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成为必然选择。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endprint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
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
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
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王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初探 篇4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同龄人之间通过相互安慰、鼓励、支持和劝导,实现当事人身心健康的目标。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是指高校心理工作者根据工作需要在学校内培养学生互助意识或者甄选合适的人选并对这些人选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为同学提供安慰、劝导、鼓励和支持,以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具有友情性的自发行为。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是大学生之间基于友情的人际关系开展的心理互助,其有利于辅导的深入。大学生在遇到无法克服的心理困扰时会自发寻求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很大程度上是同学间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的自发性心理互助行为。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81.4%),这个结果表明,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朋友是最好的倾诉对象。
(二)互助性。
在朋辈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角色通常不是固定的,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两者的心境也会产生变化,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会产生角色互换。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着互助性,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需要互补的产物。
(三)简便易行覆盖范围广。
与专业的心理辅导相比,朋辈心理辅导时间、地域、语言的因素限制少。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一旦发现身边同学存在心理困扰可以对同学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具有简便易行性。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员都是高校普通学生,学生的身份为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以学生的身份向身边的同学传播心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身份可以是班级的同学,可以是宿舍的舍友,也可以是社团的一员,不同的身份让他们能渗透到班级、社团、宿舍开展心理辅导及传播心理知识,让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
(一)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体系。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体系,即学校层面成立心旅协会,学院层面成立心理辅导站,班级层面设置心理委员岗位,宿舍层面设置宿舍心理观测员一职。通过建立心理教育阶梯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危机防御体系,系统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
朋辈心理辅导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培训。一名优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基础,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善于倾听,良好的亲和力,健全的人格等。在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时需要对面试者进行人格测试,并考虑面试者的生活经历及专业背景,面试时表现等因素,最后确定人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等培训。另外,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需要经常开展朋辈辅导员交流会,通过分享学习提升成员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使用与监督。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都不是专业的心理老师,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误区,在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时需要对其岗位职责合理界定,要求其在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当事人时要及时转介给专业心理老师,以免出现由于辅导偏差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
三、关于朋辈心理辅导的思考
(一)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视不够。
当下,各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这一模式实践经验不足,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非专业性,各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要求不一,有些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形同虚设,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并未被有效利用。有些高校只当朋辈心理体系是一个普通校园团体,并没有真正投入资金及精力去开发。而现如今各高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稀缺,学生心理问题频发,面对众多面临心理问题的学生,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明显不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利用好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使用和培养需重视。
一方面,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性质决定了其只能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补充,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时需要界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对于其能力范围外的心理问题学生应该转介到专业的心理老师。另一方面,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放手让学生开展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事由交给朋辈心理辅导员负责,专业心理老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指导。
心理工作者的工作职责是跟人的心灵打交道,其职责的特殊性要求心理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朋辈心理辅导员由于自身的阅历与经验不足,在开展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甚至陷入心理困扰,需要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因而,在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时,需要做到宁缺毋滥。再者,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掌握适合自身的心理调适方法,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做好来访者保密及保护工作。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需要定期开展“朋辈督导”,防止“心理枯竭”,促进朋辈心理辅导的良性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在我们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难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应运而生并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成为广大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及实践出发提出了个人对朋辈心理辅导的思考。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实际[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M].学生心理委员读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5
首先,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很重要。尤其是在本校近年发生的大学生报复老师的案件让人印象深刻,那位同学就是由于缺少关怀家人以及朋友不重视他潜在的心理问题而导致严重的后果。突然觉得心理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子重了许多,要学会敏锐的洞察能力即使发现问题避免悲剧的发生。
其次,在老师的教导下知道了原来要做一个好的心理委员并不容易,尤其要需要注意和需要帮助的同学的说话方式。还学会了许多沟通的技巧以及讨论了面对一些常见沟通问题的对策。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之我见 篇6
关键词 : 朋辈心理辅导;非专业;大学生心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负担也逐渐加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许多自己特殊的问题,如对大学学习环境与学习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控制问题,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迫在眉睫。而相对于专业的心理辅导,朋辈心理学作为当下的一种新兴辅导方式,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寻求心理帮助的需要,同时也是专业心理资讯的补充,应当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课题。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及其作用
朋辈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友”指有过交往并且值得信赖的人,“同辈”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近者。朋辈心理咨询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非专业工作者通过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手段的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不同形式带来更有效的效果,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同辈间相互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过程。朋辈心理咨询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由于专业咨询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其辅导理念为朋辈互助,助人自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和友谊性、普遍性、简便有效性和直接干预性。调查表明:在困惑时向同龄朋友诉说是目前大学生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被辅导者在年纪相仿的同学面前不会感到拘束,他们有一定的共同语言,助人者也能设身处地地为被辅导者着想,易取得对方信任。朋辈心理学不同于专业的心理辅导,它是同龄人之间互相开展的心理互助活动,是受过一定训练的同学为他人提供心理帮助、支持和关爱的活动。它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由于其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朋辈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
朋辈辅导是社会工作模式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运用,推动了高校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克服高校专业心理咨询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心理教育的主体作用,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产生原因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开展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的不断增多,世界各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不断被介绍到内地,给内地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和促进。这其中,“朋辈辅导员”概念的引入,港台地区高校对“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使用等做法和经验,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特别是针对内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迅速、水平参差不齐、专业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心理需求的实际状况,如果能将“朋辈辅导员”这一做法引入内地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对于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推动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机制和监控系统,无疑会发挥独特的作用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想法的指引下,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本着融汇创新、适应本土、为我所用的原则,尝试对已有的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加工,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使用和督导等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对情绪的认知情况较少,但随着负面情绪引发各类事件的不断增多,大学生们开始想到寻找各方面的帮助。国内有关研究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遭遇心理困扰,大多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求帮助,极少数人选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因此,朋辈辅导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而成为大学生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
三、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辅导形式。它既不同于同伴间的互助,也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易接纳,影响力较大。
朋辈辅导员与咨询者之间年龄相仿,体验相似,对许多问题都容易沟通和理解,彼此比较容易接纳,容易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在咨询中朋辈辅导员提出的分析建议能够切合咨询者实际,能够很好地影响咨询者。
(二)适应性强,推广较易。
在大学校园中有许多同学都可以接受专业的培训后成为朋辈辅导员去帮助他人,并可以在更大范围里发现和帮助需要解决心理问题的同学,适应性强,容易推广。
(三)时效性强,效率较高。
朋辈辅导员就生活在同学之间,对自己周围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帮助,能够高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
(四)自发帮助,义务性强。
朋辈辅导绝大多数是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是同学互帮互助的体现,也是关爱同学的表现。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朋辈辅导员不仅可以得到助人的乐趣,也可以在解决他人问题中提高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和自我发展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四、高校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网络。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员网络体系,即学校一级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学院一级成立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每个学生班级增设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其中主要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选拔朋辈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应具备以下特征:性格教育探讨外向,热情开朗和力较高,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心他人;为人幽默、真诚、友善对心理辅导活动有一定的理解;善于与人沟通,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二是对选拔的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基本知识、大学生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咨询示范、咨询实践、团体辅导的理论及实践等。三是精心设计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项目。这是开展朋辈辅导的主要载体。如有针对性地设计新生适应与发展、贫困生问题、人际交往、学习动力、情感与情绪处理等辅导专题,专题下又有不同针对性的活动。朋辈辅导员培训后应做到如下:
1.能够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朋辈辅导员需和其他同学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并且具备相关技能,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时了解和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2.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初步采取相应措施。
一旦朋辈辅导员发现有同学心理明显异常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协助学校采取措施,使当事人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危险降到最低。同时,朋辈辅导员要收集当事人所处环境的信息,了解其真实心理状态及所面临的问题,初步判断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确定解决方案。
3.悉心指导,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中,朋辈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心理危机当事人的安全。朋辈辅导员可临时成立监护小组对危机当事人进行适当的监护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朋辈辅导员首先应与危机当事人建立联络和初步信任关系。朋辈辅导员可以运用语言及行为上的支持、理智的分析及真诚的安慰来稳定当事人情绪。其次,要通过适当的抚慰和给当事人提供宣泄机会,帮助其适当释放情绪,恢复心理平静。朋辈辅导员专注地倾听有助于身陷困境的学生恢复思考力和判断力、缓和过激情绪。最后,如果可能的话,要为当事人提供有关事件的信息。
4.给予当事人持续关注,提供长期帮助。
当事人危机的急性期过去后,朋辈辅导员还需要对其进行关注和进一步帮助,对一些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还需做好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帮助其恢复心理功能,重建学习、生活秩序。
(二)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这是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人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活动当中,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和相互合作中获取正确的心理认识,从而达到广泛、深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目的。这些活动包括心理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征文、讲座,出版校园心理刊物、墙报,开设校园心理网络,举办各类团体辅导活动和集中学习的心理互助活动等。
(三)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下,根据求助对象问题的相似性组成团队,通过共同探讨、训练和引导,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解决求救对象存在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主要以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潜移默化性。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所普遍关心或部分同学所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矯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
五、结语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项新兴的心理辅导形式,今后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朋辈咨询能够扩大高校心理服务的广度,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建华,苏兆成,李石.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M].厦门大学出版社.
[2]许素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交往·互助·成长[M].科学出版社,2010,3.
[3]杨巍.析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实施途径[J].工会博览,2010,9.
[4]苏英姿.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4.
[5]黄艳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朋辈心理辅导[J].科技资讯.2007,12.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7
一、“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青年人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 大学生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朋辈咨询、辅导教育就是利用大学生的趋众倾向, 对其进行教育的方式。朋辈教育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 (同伴教育者) 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 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朋辈教育比较受同学们的欢迎, 教育者以自己的同龄人为最佳, 肯定了同伴教育的积极意义。归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易沟通。同学普遍认为同龄人由于年龄相仿、无长幼之分, 易用平等的态度及语气进行谈论, 不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比较愿意相互交换意见和看法。
2.有同感。同学们普遍认为同龄人所处的时代相同、环境相似, 对事物的理解与评价也比较一致, 一般容易取得共识。
3.有安全感。同学之间彼此熟悉, 通常会以诚相待, 彼此沟通时不会刻意有所保留, 通常会敞开心扉, 彼此交换一些小秘密, 这样不但促进了同伴教育者与同学间的关系, 更使同学之间产生亲近和真实的感觉。
二、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的内容与研究目标
(一) “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的内容
1.“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发展。
2.“朋辈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委员模式”的基本思想。
3.“朋辈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委员制度”的框架结构。
4.“朋辈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委员制度”的内容和对心理委员的管理与指导。
5. 朋辈心理辅导、教育心理委员开展的主要工作。
(二) “朋辈心理辅导、教育”研究的目标
1. 建立一支覆盖面广、具有较高素质的、强有力的心理健
康教育队伍, 编织以心理委员为主要网络成员的学生健康心理维护网, 从而促进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以学生导生和主要学生干部为试点。
2. 成功培养一批能深入到同学中进行心理辅导, 进行心理
危机干预的心理委员, 并利用这种同伴关系, 使学生互动互助, 实现助人自助。
3.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 促使学生
关注心理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预防学生中各类心理问题的发生, 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促进健康和谐班集体的形成, 优化班级学习氛围, 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让学生健康地度过大学和中学生活。
4.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最终形成“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三、“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的应用
(一) 发展和健全学生心理协会, 组织丰富多彩活动
通过组建学生心理协会, 并组织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活动, 通过日常工作和组织活动达到心理辅导教育的目的, 还可以开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 协助老师的开展咨询工作等等。
1. 社团活动:
大学生心理社团由于其成员来源广泛、与学生联系紧密等优势, 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势力。这些以朋辈辅导员为骨干力量的心理社团组织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沙龙就是选取那些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帮助的时事热点作为沙龙的主题, 然后张贴海报, 任何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沙龙讨论。除此之外, 心理社团还可以承办了诸如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心理漫画、心理征文、心理电影赏析等活动。朋辈心理辅导通过社团活动的平台一直在学生中坚持不懈地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传授心理调适技能等, 从而影响了周围的许多学生。
2. 个别会谈:
朋辈心理辅导的个别会谈具有主动性, 与专业的心理咨询相比, “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域、语言因素的影响较少,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予心理困扰学生相应的帮助。而那些有意识地运用咨询技巧随时随地的谈心和聊天则起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团体辅导:
由朋辈辅导员带领的团体辅导, 因经历类似、情感体验相同, 易产生情感共鸣和营造信任的团体氛围。而且, 朋辈辅导员人数较多, 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针对某个主要问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多个团体辅导, 从而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
4. 网络平台:
网络因其特殊性为心理健康辅导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尤其是QQ聊天和网络论坛更是能够为心理辅导所借用, 在网络中朋辈辅导员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延伸, 同时也将网络聊天和论坛添加上了心理辅导的功能。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减少了这些学生心中的顾虑, 使得更多的不敢在现实中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也能获得帮助。
(二) 大力推进“朋辈心理咨询、教育”委员的工作
1. 汇报学生的心理状况。
(1) 定期报告。平时负责收集同学心理方面的信息, 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定期向老师报告学生心理状况, 并以《学生思想动态》书面形式进行上报, 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多个角度对本班同学的心理状态进行报告。
(2) 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对学生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 及时向教师反馈情况, 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3) 异常行为和心理困惑及时报告。平时多关注和了解同学的情绪、生活和学习等情况, 关注同学中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困惑;开展“朋辈心理互助”, 经常找同学聊天、沟通, 倾听同学心声;及时发现同学中的异常行为和心理困惑, 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趋利避害。
2. 开展“助人自助”活动。
朋辈心理辅导委员既是一个心理上的助人者, 也是一个心理健康的自助者。
(1) 有效地化解同学的心理困惑。心理委员的优势是能够与同学保持零距离的接触, 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同学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 并采取措施及时化解同学的心理困惑, 顺利渡过心理难关。
(2) 调节学生情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心理委员”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并及时关心和关注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 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 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周边营造温馨和谐的小环境, 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
四、通过探索与实践“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显现成效
(一) 初步形成了“模式”的基本思想, 并在实践中完善
1.“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探索与应用”, 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因为心理委员能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动向, 能有效地解决同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真正满足同学的需求, 也能使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学校所掌握,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桥梁与纽带作用。
2.“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
心理委员积极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和辅导,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达到提高全班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的目的。同时也构筑了学生与教师的桥梁, 由心理委员及时把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的学生汇报给教师, 使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解决在萌芽状态。
3.“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是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的防控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拓展。
设立心理委员, 一方面是为了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 目的是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 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减少校园危机事件, 做到提前防范、及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另一方面是为了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 通过开展各种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健全人格。
(二) 建立班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建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班级心理委员每天和同学吃住在一起, 具有和同学们接触频率高、了解方便的特点, 因此更容易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 能比较及时地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危机问题, 并对心理危机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研究, 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特点, 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 保证当出现不利的因素时, 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 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 从而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 趋利避害。以此来达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提前干预的目的, 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身边, 将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探析 篇8
一、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现状
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 是指由受训或受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 (朋辈心理咨询员) 在周围年龄相当的同学中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情感沟通, 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 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管理能力, 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和支持, 实现学生“自助”成长模式。
就高职院校而言, 朋辈心理辅导从高职生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 以高职生群体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 以参与式为基础, 知行并重, 强调心理体验和心理调适, 调动学生助人为乐的愿望, 以增强求助意识, 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 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
根据问卷调查, 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内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够理想。学生对此了解程度不高, 有25%的学生表示对朋辈心理“非常了解”, 70%的学生表示对朋辈心理“不太了解”, 6%的学生表示对朋辈心理“一点都不了解”;但高职生对于朋辈心理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朋辈倾诉之间, 有54%的学生选择了后者;且有49%的学生认为, 与朋辈倾诉心事, 会使自己情绪好转, 10%的学生认为“促使自己面对现实和积极行动”, 仅仅只有3%的学生认为“会产生不良效果”。部分 (39%) 学生认为朋辈咨询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的优势在于“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 可及时发现问题”。
实践表明, 朋辈互助的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开展心理咨询, 既帮助自己, 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 又能帮助他人, 解决他人存在的心理问题, 提升他人的发展潜能。
二、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互助中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高职院校朋辈心理互助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见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基础不稳
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像本科院校那样有心理专业的学生, 对心理辅导的开展没有一个广泛而强大的群众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 甚至有些是“2+1”的专业, 学生在校时间仅为两年, 在巨大的时间紧迫压力下, 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偏重, 尤其是像理工类的学校, 英语、计算机加上各种专业考证过级耗费了学生的大量精力及时间。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互助组织面对着这些重重压力, 很难真正的开展起来, 使大部分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都退居二线, 为学习课业或学生社团活动等工作让步, 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口号。
2. 培训不足
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背后需要一支专业、有序、规范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虽说朋辈心理辅导员 (班级心理委员) 上岗之前都会进行培训, 但是几个学时的讲座、培训, 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主客观要求。而且目前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培训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和考核机制, 致使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目前也没有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范本教材, 基本都是靠各校老师自行编制宣传册子或读本, 教材内容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
3. 活动不深
高职院校朋辈互助活动的开展基本都是利用学生心理宣传月、“5.25”心理健康日活动作为载体, 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但也往往都是蜻蜓点水, 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将朋辈心理辅导做到普及到全校, 落实到个人。
三、我院朋辈心理辅导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为了加强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的建设, 解决高职院校朋辈心理互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院开展了许多活动进行实践和探索, 希望能替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互助工作寻求一个解决之道。
1. 明确工作目标和定位
我院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将朋辈心理辅导站根据工作要求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再根据规划内容划分为策划部、办公室、宣传部、实践部4个部门, 对其进行岗位设置。策划部主要负责辅导站活动的策划和方案撰写, 组织团体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剧等活动及活动开展时的人员安排, 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办公室负责每学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的撰写, 会议记录, 整理活动计划、方案和总结、存档及学期末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的及时通知, 保证活动开展时的人数, 活动海报、宣传单的设计、制作与发放及撰写活动通讯稿, 并交于办公室发布;实践部负责发布辅导站的活动方案、会议记录和各类计划总结, 定期网上更新本系辅导站的新闻等各种信息、设置心理咨询邮箱或QQ讨论群, 并及时地给予答复。我院通过这样的方式明确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使朋辈心理辅导员真正积极活动起来,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
2. 完善的制度建设管理
我院为更好地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了一系列考核制度,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通过“德”、“能”、“勤”、“绩”4个方面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考核, 考评小组根据自评及他评情况进行综合评比, 对于考核优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授予“星级成员”的荣誉称号, 鼓励他们的工作表现,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3. 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具有专业性, 我院要求他们在“上岗”前经过一段系统的培训。整个培训内容设置上必须强调针对性和实践性, 按照“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 坚持发展性引导为主。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委员的职责与角色定位、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常见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化解手段、大学生严重心理障碍与危机的识别等内容。我院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 侧重于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采取专题讲座的教学形式;第二阶段为技能掌握, 侧重于心理委员的自身成长与助人技能的掌握, 采取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和个案督导的形式。为了使培训效果更系统, 效果更理想, 学院心理辅导老师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经验, 专门撰写了一本《助人自助———心理委员必读手册》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教材。
4. 激发学生兴趣及热情
讲座式的培训基本都是一种接受学习, 即讲授者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对学生来说, 学习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由于接受学习缺乏主动参与感和临场感, 这就容易导致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失去兴趣。我院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增加了技能培训, 采用团体辅导、个案督导、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发现学习, 提高学生对培训的参与度, 培养他们对朋辈心理互助的兴趣。此外, 在系报上辟出一版专门介绍朋辈心理互助, 介绍“星级成员”或“星级心理委员”优秀事迹和风采, 激发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工作的热情。
5. 积极营造心理健康氛围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长期有效开展, 在学生中形成重视心理健康、朋辈互助的概念, 避免心理健康、朋辈互助流于表面, 成为口号。我院从领导层面开始积极重视这项工作, 组织了大量不同形式的活动来配合、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我院早在2007年就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院分管领导牵头, 各处室、各系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担任小组成员, 从领导层面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得力、深入细致, 工作能层层落实下去。
四、启示与思考
大学生朋辈互助作为一种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值得研究和实践, 特别是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相对缺乏的情况下,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力所能及。
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非专业心理辅导” (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 , 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要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励、劝导、支持、帮助和分析, 基本不需要涉及深层次的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引导求助者发掘自己想选择的道路。
2. 避免成为移情对象。
因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由于和求助者年龄、层次上的接近, 很容易进入求助者的内心, 帮助心理辅导的深入, 但同时也会吸引到求助者, 引起移情, 特别是感情方面的。因此朋辈心理辅导员要把握好尺度, 一旦发现有移情的苗头, 可以选择转介。
3. 注重人员的选拔。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 因此就要求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观、高度的责任心、宽容、情绪稳定、观察力强等个性特征。
摘要:朋辈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是一种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谊性和简便有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结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 深入探析了在建设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实施要点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实践探析
参考文献
[1]马健青, 唐闻捷等.探索与创新——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M].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9.
[2]梁真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思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8.3:74-76.
[3]孙炳海, 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 2003 (9) :65-68.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9
1 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 指的是具有一定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助人技能的学生, 在专业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下开展的心理疏导和助人过程。朋辈心理辅导并不是简单地同学间、朋友间的谈心聊天, 也并非向专业工作人员征求心理咨询, 它具备自己的特色, 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覆盖面广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走出办公地点, 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社会交际等各个方面, 甚至是学生所在的班级、宿舍及参与社团中, 覆盖面极为广泛, 同时解决了现阶段专业咨询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1.2 时效性强
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在双方达成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咨询, 相对于专业心理咨询需要事先预约, 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 朋辈心理辅导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 针对某些一般的心理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时效性更强。
1.3 便于推广
朋辈之间有更多的共同点, 共同语言便可信手拈来的。相仿的年龄, 相似的经历, 有交集的生活, 大学生更容易信任对方。大学生朋辈辅导员经过标准专业化的培训, 掌握辅导技能, 将其推广使用于大学生本身, 这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在广大学生中受欢迎的原因。
1.4 助人自助
从事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人员在助人的过程中, 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 而且有助于自身的成长。助人自助这一工作理念对于心理辅导工作意义重大, 无论是助人者还是受助者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2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意义
2.1 有利于扩大心理辅导的覆盖面
据调查, 美国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重点在个别心理咨询, 而中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其放在了第二位, 第一位则是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而且目前我国高校的个体咨询服务提供能力尚不及美国高校的百分之二十。朋辈心理辅导则可以解决比较简单的心理问题, 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时间或是精力解决更为严重的个案, 以弥补专业队伍人员不足的缺陷, 扩大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覆盖面。
2.2 有利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经调查表明, 当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需要外界提供帮助时, 有39.9%的人选择了向同学、朋友求助, 而仅有7.3%的人选择了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 由于彼此的年龄、生活、学习内容有众多的相似性, 对于有些问题能深刻体会, 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 我国高校应该借助朋辈心理辅导这股强大的力量, 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平台, 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进而起到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积极作用。
2.3 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面对当今社会的诸多压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呈现出多样性的问题, 各相关部门对此越来越重视, 大学生的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目前我国高校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并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高校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便将朋辈心理辅导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有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3.1 依托大学生心理社团组织, 广泛开展普及教育
大学生社团成员来源广泛, 平时工作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更多, 而且热情好助, 志愿为学校各项事业出谋划策、劳心劳力。所以,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社团逐渐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动力”。社团成员发挥其自身突出优势, 帮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相关方面作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活动, 教育并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 主动寻求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人员释疑解惑, 更乐观、更健康的成长。
3.2 培训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 开设校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除了面对面进行心理辅导, 还可选择开设校园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这一形式主要是针对情绪危机者进行的一种心理干预形式, 它兴起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并很快成为了大众心理的援助手段。虽然我国的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起步较晚,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的效果显著, 为生活中诸多遭遇不幸、挫折或是患有心理障碍疾病的人群提供了解救的“良药”, 使他们从内心痛苦与挣扎中解脱出来, 所以心理咨询热线也可称为“看不见的心理医生”, 服务于大众, 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国家。目前我国校内开设的心理咨询电话经济安全、快捷方便, 更重要的是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彼此看不到对方的真实身份, 学生更易接受。心理热线主要由专业教师督导的大学生辅导员负责接听, 国内学校已有南京大学开设的“心灵热线”, 上海交通大学开设的“心晴热线”等。
3.3 抓好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其作用
首先, 在高校学生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 其由学生主动志愿、学院推荐的基础上来任命选举产生, 作为班级干部成员之一。心理委员上任以后应该由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 使心理委员可以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理念、心理卫生知识以及心理辅导技能。班级心理委员主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 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 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 发现个别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同学时, 及时报告学院教师和领导, 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 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然而事无完美, 必存遗憾。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无论从理论方面研究, 还是从实践方面探究, 皆存有较大的争论、分歧, 而它的非专业性特点便难以摆脱人们对其有效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质疑。所以, 需要我们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性真正地掌握, 拓展与之相适应的有效实施途径, 那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心理辅导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专业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要解决大学生心理需求求助量大与服务资源提供匮乏的矛盾, 关键是要确立科学的朋辈心理辅导理念, 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 并探索和形成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10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和优势
1. 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1) 自发性。作为在校大学生来说, 在遇到自身无法克服的心理困扰时, 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同学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介入对他人的心理安慰、激励和劝导支持等活动中。因此, 朋辈心理互助能自发地产生, 并且助人者和当事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实现角色互换。这是朋辈心理辅导最基本的特征, 对其他特征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 (2) 文化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 当事人向他人倾诉的概率和自我表露的程度等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一个社会越开放, 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更倾向于向他人倾诉或寻求帮助, 而咨询者的人性态度和帮助技巧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3) 普遍性。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 寻找同伴的占70%, 寻找父母的占10%, 寻找老师的占8%, 其它占12%。可见, 朋辈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比专业心理咨询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要广得多。 (4) 实效性。朋辈心理辅导受自然、个人因素的影响要少。由于亲密接触及心理的亲近性, 加上咨询者和当事人可能共同生活、学习、工作, 能够对当事人心理和行为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 这些都使之更为简便、有效。
2. 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决定了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到优势
(1) 涉及范围广。可渗透到大学中的同乡、同班、同宿舍、同专业、同社团的学生之中。 (2) 发现解决问题快。虽然现在心理咨询已经有比较多人接受, 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心存恐惧, 认为自己没病为什么要接受心理咨询, 而且即使有时候自己感觉确实有必要去找心理辅导老师的时候, 也担心自己的同学朋友等会笑话自己, 拉不下面子, 所以很多并不是很严重的学生由于这个原因最后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被人发现。“当身边的同学出现问题时, 朋辈咨询员往往能够及时发现, 并帮助解决或找相关老师解决。”因此, 也能防患于未然。 (3) 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朋辈辅导主要突出的是一种谈心、互动的形式, 而不是咨询。而且很多学校将朋辈辅导员取了很好听的名字, 比如“心灵使者”、“阳光使者”、“心灵守望者”等等, 他们面对学生服务的时候并不是以一种咨询的态度进行的, 而是平等条件下开展的团体活动, 互动游戏, 或者单独的谈心开导等。这些形式让学生在一种很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慢慢得到成长和提升, 慢慢受到影响而改变。因此, 来访者与咨询员之间往往更容易具有友谊和信赖关系, 使得他们之间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 (4) 易于形成榜样效应。朋辈心理互助中的助人者就生活在同学们的身边, 很容易使人接受。他们无论在思想品德、待人处事、文化知识、学习方法技巧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受助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进行模仿学习, 从而获得发展是个体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助人者的学识水平、言谈举止以及健康的心理本身就直接影响着受助者, 为他们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榜样。受助者要求矫治、学习、追求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 就在眼前, 很容易转换成自身的行为。 (5) 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朋辈辅导员一般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 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使自己不断吸取教训, 不断进步。这些优势使得大学生们乐于成为朋辈心理咨询员, 使这个群体不断扩大, 成为高校心理健康体系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 通过朋辈辅导, 参与者会把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体验、观察、获得的东西相互分享, 使之共同进步。
二、当前在高校中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
1. 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朋辈辅导事实上与教育学领域中运用的“导生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导生制早在中国古代的书院就出现了。国内外许多高校也是由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学生的辅导员 (counselor) 或导师 (tutor) 。真正意义上的朋辈心理辅导起源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威兰德1969年发表了她利用受训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 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 美国、加拿大的许多高校, 甚至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
2.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朋辈心理辅导成为可能。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大学生, 由自我期迈入友伴期, 根据马斯洛 (Maslow) 的需要层次理论, 除了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外, 青年大学生对于爱与归属及尊重等社会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渴望被爱和爱人, 希望隶属于某个团体享有归属感, 期待被同辈尊重而更有自尊, 在同辈团体的交往和互动中, 大学生的上述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心理互助的实质就是互相满足心理性需要。青年大学生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 朋辈心理互助的最大优势就是助人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友谊与信赖关系, 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这样助人者能够与受助者保持零距离接触, 通过专注的倾听, 合理的劝导, 理智的分析, 真诚的安慰, 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受助者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 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人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缓解过激情绪, 重拾信心, 做出恰当的应对。而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 升华了同学间友谊, 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也促进了“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因此, 朋辈心理辅导是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的“心理辅导”。
3. 当前高校大学生通常是以宿舍、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 这为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 目前从国家、社会到学校都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近几年来, 我国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现了一股快速发展的势头。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 (咨询) 健康教育中心, 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场地、经费、设备等软硬件建设的力度, 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这为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奠定了心理和物质基础。
三、在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途径
1. 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
培训者可以是学校的专业老师, 也可以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朋辈心理辅导的讲座或课程、举办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班、建立学生咨询组织或社团顾问等方式物色和培养朋辈心理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应具备一些人格特质和基本素养, 如热情、开朗、善于交往人缘好、具有奉献精神、正确的自我观念、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技能技巧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来源应该是多样化的, 尤其是高校学生干部, 他们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 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 在学生中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且一般都具有较好的交往技巧。经过良好的培训, 他们一般都能胜任这项工作。辅导员、教师、学生工作者有时候也可充当学生的“朋辈”。
2. 充分利用学生团体和共青团组织。
它们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面具有以下优势: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个体组成的而共青团组织, 则是由大学生的优秀分子组成的。他们代表着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利益, 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并且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十分了解, 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而丰富的团体活动经验也使得它们成为朋辈心理咨询的最佳载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举办心理辅导讲座、板报展览, 也可以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竞赛、趣味心理测验;可以举办心理电影赏析、校园广播心理健康辅导专栏、心理征文、心理漫画比赛, 也可以编辑出版大学生心里辅导刊物, 开展心理沙龙、开通朋辈心理热线、网络辅导、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室等。
参考文献
[1]孙炳海, 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 2003 (9) .
[2]陈国海, 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5.
[3]崔彬, 曲小丽.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5) .
[4]朱玉红.讨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 1996 (1) :21.
朋辈心理辅导员 篇1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44-01
1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等积极方面。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积极心理学是对现代西方主流心理学倡导的“消极心理学”的深刻反思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创始人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天才。他认为,过去的消极心理学只担负了前一种使命,积极心理学要把心理学应该担负的三项使命全部担负起来。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影响正逐步扩大。当前我国正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文明,人的需要也正在由必需性需要向享受性需要转化。积极心理学关注于良好品德、幸福、创造性和高质量的生活等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的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将积极心理學纳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中,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2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开展现状
2.1 朋辈心理辅导概念
朋辈心理辅导,或称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学生,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朋辈心理辅导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学校中兴起,随后在美国、加拿大的中学、高校中开展了广泛的实践和研究。朋辈心理辅导具有涉及范围广、发现解决问题快、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易于形成榜样效应、有利于学生成长等优势,可以成为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并把它作为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2.2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朋辈心理辅导极大的受到“消极心理学”取向的制约。总体上来说,20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基础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着眼于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痛苦、困惑等消极心理状态的预防和治疗。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和教师还是更多地着眼于防治性的心理教育工作,主要还是解决少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本身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将朋辈心理辅导视为一种“准心理咨询”,即由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识别心理问题、提供初步的咨询帮助、危机干预与预防等。这样的工作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方面,朋辈心理辅导者虽然通过培训可以掌握一定的心理问题识别与心理咨询的知识和技术,但是作为非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其知识、技术和经验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工作成效;另一方面,“问题心理”取向的工作方式限制了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范围,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3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启示
3.1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重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随着对心理教育认识功能的不断深化,心理教育的发展性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从注重心理障碍与疾病的预防、咨询和治疗逐步转向为重视引导人的心理健康和谐自主发展,促进人的心理可持续发展,建构、创造和引领人的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心理教育功能定位变革的基本趋向。心理教育的核心旨趣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发展是心理教育的根本性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重构其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以发展性功能为主,预防性、治疗性功能为辅的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式。
3.2 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丰富朋辈心理辅导内涵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应该坚持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引下,丰富工作内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第一,坚持以发展性功能为主,预防性、治疗性功能为辅的工作理念。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除了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内容外,更应关注广大学生良好品德、幸福、创造性和高质量的生活等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第二,针对朋辈心理辅导者的培训,除了心理问题的识别、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危机干预与预防等内容外,应该增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朋辈心理辅导者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第三,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朋辈心理辅导者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现自身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释放正能量,以榜样示范者的角色来帮助身边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杨晓峰,李玮.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57-59.
[3] 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8(1):31-34.
[4] 赵霞.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朋辈心理互助[J].高教论坛,2010(10):25-28.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 篇12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由于大学生活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范围较广, 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在新课标发展下在我国得到发展, 是传统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的重要补充渠道,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就现阶段当代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发展的现状以及推进该模式深入发展的有效措施作分析, 希望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我国教育教学进步。
一、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起,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逐渐兴起, 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很多时候都只是处于指导层次, 并没有得到落实, 这种情况得到改善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突出, 又加上传统的心理辅导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学生的发展, 因此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才收到各高校的重视。国内最早的对于朋辈心理辅导方面有研究的是陈国海以及刘勇, 在陈国海与刘勇编著的《心里倾诉——朋辈心理咨询》中有关于朋辈心理构建的分析, 对朋辈心理在我国各高校中的心理辅导活动的深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此外, 著名学者杨淑敏也曾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对各高校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构建朋辈心理辅导作分析, 例如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工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相关活动, 此外, 还可以在现实的实践生活中建立朋辈心理互助的机构等等来推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 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构建的有效措施
1. 班委组成的朋辈心理辅导
对于高校而言, 班级作为高校最小的单位, 对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只有合理借助于班委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辅导, 大学生朋辈心理健康辅导才能顺利开展。此外, 班级委员还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 这是因为班委可以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能够及时发展同学之间的问题, 以便于及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有助于辅导员加深对同学的了解。因此,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对班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班委在进行班级管理时, 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并能够主动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与班级成员分享, 另外一方面, 班委应该要经常主动与班级成员进行沟通交流, 对于特殊的学生心理要进行特殊的辅导, 开导心理上存在困惑的学生, 最重要的是, 发现同学有难以解决的困难时, 应该及时反映给辅导员, 寻求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管理组织的帮助, 还要定期把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记录送到学校相应的机构。学校相关的心理咨询组织也可以针对班委组织班委心理理论以及技能技巧作培训, 提高班委的综合素质。
2. 大学生心理社团朋辈辅导
大学生活因为其丰富多彩而充满活力, 其中, 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教育教学全面深入改革的今天,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大学辅导员以及学校工作的重点, 这也要求大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的同时, 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例如, 大学生社团由于不具有学院之间的限制性招收的学生可能来自各个学院, 范围相对较广泛, 这要求社团在组织学生活动时, 教会学生礼貌待人, 用心倾听他人,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只有这样, 社团活动才能为大学生朋辈心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动力。除此之外, 大学生社团在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中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 例如, 社团应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答或者通过心理专题讲座以及相关的心理电影以及心理健康测试来普及相关的心理知识, 提高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的同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由于其招生的广泛性决定了学生的来源较为广泛, 这也导致了学生可能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造成矛盾冲突, 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接触较多的组织, 可以就学生的宿舍交往、学业适应程度等等问题开展心理沙龙活动, 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 朋辈心理辅导指的是同龄人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或者是自己的朋友进行心理安慰或者是支持从而使得学生心理可以健康发展的模式, 现阶段大学生朋辈辅导心理的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要求各高校在工作中, 必须加强对该模式的支持, 例如, 大力支持学校心理咨询组织对班委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 学校领导加大对于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视等, 只要做到这些, 我国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才会在我国得到深入实施, 我国的教育教学才能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孟雅莉.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的提高[J].才智, 2014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