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贴近度

2024-11-04

单向贴近度(共7篇)

单向贴近度 篇1

0 引言

随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推广,在线考试系统已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这些系统中,对不同的试题类型,试卷自动批阅的难易程度相差很大。针对客观题的自动评阅技术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对于主观题,如论述题、简答题等没有统一答案的试题,由于涉及到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实现起来相当复杂,成为在线考试系统中的一个技术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线考试不能实用化,束缚着计算机自动阅卷技术的发展。

主观题一般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主要采用语言描述的方式答题。由于学生的表达方式、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逻辑思维方式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致使主观题的答题结果不唯一,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若要像对客观题批改那样准确地对主观题进行自动批改很难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失去了考试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当前的主观题自动批改算法的研究很多,比较简单的方法是进行学生语句与参考答案语句之间相似度的计算,但由于汉语语义的复杂性,导致这种方法的精确度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尝试通过对教师手工批阅主观题时思维活动的分析,模拟了教师主观题阅卷的过程,结合主观题的特点,对基于模糊理论的单向贴近度的主观题自动评阅方法做了改进,引入了得分点关键词的分数权重,以期能在主观题自动批改准确率上有所突破。

1 算法描述

1.1 相关定义

贴近度是描述两个模糊集合相似或者贴近程度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它最早由我国学者汪培庄提出,并给出了贴近度的计算公式[1]。下面给出相关的描述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

定义1:设在论域X上给定映射A:X→[0,1],则称A为X上模糊集,记为模糊集A。A(x)称为A的隶属函数(或称为x∈X对模糊集A的隶属度)。

为能解决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的接近程度,需要把关键词看成字符串,将其拆解成单个的字符,并把它们构成的有序集合称为一个模糊集,X={x1,x2,x3,……xn}称为论域,论域X上的全体模糊子集组成的集合记作F(X)(也叫模糊幂集)。为度量两模糊集的接近程度,需要定义单向贴近度的概念。

定义2:已知论域X={x1,x2,x3,……xn},若映射t:F(X)×F(X)→[0,1],满足条件:(1)AA∈F(X),t(A,A)=1(2)AA,B,C∈F(X),t(A,B)=t(B,A)(3)若A,B,C∈F(X)满足│A(x)-C(x)│≥A(x)-B(x)│(Ax∈XF)有t(A,B)≥t(A,C)则称映射t为F(X)上的贴近度,称t(A,B)为A贴近于B的单向贴近度。

定义3:设A,B是字符串,A中包含n个字符,t(A,B)表示A贴近于B的单向贴进度,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在集合B中出现的有效次数和为m,则t(A,B)=m/n。容易验证,它满足单向贴近度的定义。

1.2 算法设计

主观题具有答案不惟一性、模糊性等特点,要使计算机完全按照人的思维准确理解评价主观题答案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模拟人工批阅的方式提取试题库中的参考答案的关键词即考生得分点,将考生的实际答题信息与参考答案中各关键词的贴近程度作为成绩评判的依据,对于单项贴近度的算法做了一些改进,在设计主观题评分算法时采用一种带权的贴近度的方法评分。对于一段答案文本首先进行分割切词得到关键字,计算出各个关键字的相似度。根据每个关键词在整个答案中所占的比重给定一个权值,计算出相应的考试分数,按照各标准答案关键字在整个试题得分中所占的比例,评定其小分,最后累加答案中各关键字的得分,并适当考虑考生答题时的文字组织情况作为本试题的最终成绩。

因此,在阅卷中学生答案与试题库中标准答案的相近程度、设定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的权重因素是对主观题评分产生影响三个重要方面。在阅卷模块中,据上述分析得出主观题的评分公式:

式(1)中,S为学生的实际得分,S0为试题的分值;A表示学生的实际答案,试题的标准答案用A0表示;关键词因素在本题中所占分值的比重用P(0≤P≤1)来表示,1-P表示关键词以外因素在本题所占分值的比重;n代表关键词的个数;而第i个关键词用Ki表示,每个关键词在该题目中所占分值的比重用Vi来表示,而且;tki(Ki,A)为第i个关键词与学生答案的单向贴近度,tk0(K,A)为关键词与学生答案的单项贴近度的阈值。当tk0(K,A)>tki(Ki,A)时,tki(Ki,A)=0,反之当tk0(K,A)≤tki(Ki,A)时tki(Ki,A),=tki(Ki,A);ta(A0,A)表示标准答案与学生答案的单项贴近度,ta0(A0,A)表示标准答案与学生答案单项贴近度阈值,其含义tk0(K,A)与类似。所对应的流程如图一所示。

2 实例分析

为了清楚地说明上述算法,本文设计一个主观题自动评阅的算例并与一般的单向贴近算法进行对比。

试题题目Q: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标准答案: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等网络软件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77个字符)

学生答案A: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机器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62个字符)

得分点的关键词K1=独立功能,K2=计算机,K3=通信线路,K4=网络软件,K5=资源共享,K6=信息传递,K7=系统。设关键词的权重为:[V1,V2,V3,V4,V5,V6,V7]=[0.1,0.2,0.14,0.14,0.14,0.14,0.14],n=7,S0=10,P=0.7,tk0(K,A)=0.40,ta0(A0,A)=0,计算得:

tk1(K1,A)=4/4=1;tk2(K2,A)=1/3=0.3,由于tk2(K2,A)

代入公式得:S=(0.7×(0.1+0+0.07+0.07+0.14+0+0.14)+0.3×1.24)×10=7.36

使用一般的单项贴近度进行计算上面的试题:

由此可得,利用模糊数学中带权的单向贴近度进行主观题评分更合乎实际,因为答案中的每一关键词在整个答案中所占的比重也是不相同的,选择准确的关键词和适当分配各关键词的权重,可以提高系统评判的准确率。如果不定义权值,那么各关键词分值就是一个均值,就不是很准确。在对主观题进行评分时要设置P、Vi、tk0(K,A)、tka(A0,A)这几个参数,这些参数需要根据教师经验分析来定义,通过动态地调整这些参数即可实现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 结束语

在主观题自动批改方法中,笔者尝试了改进传统模糊数学中带权的单向贴近度分析方法,为选择的关键词分配适当的权重,以体现部分关键词的重要性,初步实现了算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简短的名词解释题目和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内容进行评分,并且一些辅助无关的词语也在评分中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准确率还不能完全达到适用的标准,故还有待下一步探讨完善。

摘要:主观题的自动评判一直制约着在线考试系统的发展。在引入传统的基于模糊数学中贴近度方法的同时对其进行改进,并为不同的关键词使用不同的权重以体现语义的重要性,设计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中带权单向匹配的算法。经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准确率有所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单向贴近度,权值,主观题,自动评判

参考文献

[1]AjiroY,KimaiKU.An automator error correc-tion system for concurrent logic programs[J].Automat-ed Softw are Engineering,2002,9(2):67-94.

[2]张运良,张全.基于HNC理论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4(5):5-7.

[3]李学俊.基于人工智能的主观题自动评分算法实现[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9,8(3):292-295.

[4]刘普赝,吴孟达.模糊理论及其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倪应华.基于XML自动阅卷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8):704-705.

[6]孟爱国,胜贤,等.一种网络考试系统中主观题自动评分的算法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5,33(7):147-150.

[7]丁振国,陈海霞.一种基于知网的主观题阅卷算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5):108-109.

单向贴近度 篇2

关键词:单向贴近度,主观题,自动阅卷

1 引言

在考试中,主观题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题型。由于学生的表达方式、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逻辑思维方式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致使主观题的答题结果不唯一,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在考试系统中,如何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答案正确与否,并给出公正的分值,对于计算机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计算机能够具有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学生答案所表述的含义,然后将其与试题库中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就可以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公平的分值。然而,当今人工智能学中对自然语言的理解还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要使计算机完全按照人的思维准确理解评价主观题答案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算法的思想分析

教师在对主观题进行人工批阅的时候,通常需要如下几个步骤:(1)制定好评分标准;(2)找出标准答案的重点部分和关键词语,将总分分配到关键词上,即采分点;(3)评卷时,先找采分点,查看学生答案中采分点的数目;(4)看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晰、通顺;(5)综合给出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分数。

由此可知,有两个因素对主观题评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试题库中的标准答案以及设定的关键词;(2)学生答案与试题库中标准答案的相近程度。因此,在阅卷模块中,可以先把标准答案中的多个关键词提取出来,根据其在答案中的重要性,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分值;在阅卷时,从学生答案中搜索和标准答案对应的关键词并提取出来,最后计算与各个标准答案中关键词的贴近度,并将与关键词匹配的各个小分值累加得出总分。该方法与教师的手工阅卷过程相似,评价方法得当。

3 算法的设计与应用

3.1 算法的设计

为实现学生答案和标准答案的相似度比较,在算法中,将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都当成字符串处理。把一个字符串分解为单个字符并把它们构成的有序集合,称为一个模糊集,U={u1,u2,…,un}称为论域,论域U上的全体模糊子集所组成的集合记作F(U)(也叫模糊幂集)。为度量两模糊集的接近程度,引入单向贴近度的概念。

定义1:设U={u1,u2,…,un},A,B∈F(U)。若映射δF(U)×F(U)→[0,1],满足条件:

(1)δ(A,A)=1;

(2)δ(B,B)=1;

(3)若ABC或ABC,则δ(A,B)≥δ(A,C)。

称δ(A,B)为A贴近于B的单向贴近度。

定义2:设A、B是字符串,A中包含n个字符,δ(A,B)表示A贴近于B的单向贴近度,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在集合B中出现的有效次数和记为m,则δ(A,B)=m/n。容易验证,它满足单向贴近度的定义。

主观题自动阅卷过程描述如下:

首先将标准答案与学生答案相对比,判断学生答案中是否有采分点,如果没有,则得分为0,否则将标准答案关键字与学生答案进行匹配,标准答案中的关键字是汉字按双字节处理,非汉字按单字节处理;然后通过计算严格贴近度,得出分值;最后判断得分是否大于满分,是则给满分,否则按实际得分处理。

3.2 算法的应用

选取“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一道概念题,测试该算法的可行性。

题目为:Q=“继承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标准答案为:A0=“优点:提高程序代码的可重用性;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缺点:如果继承树非常复杂,或者随便扩展本来不是专门为继承而设计的类,反而会削弱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70个字符);

采分点关键词:K1=优点K2=提高K3=可重用性K4=可扩展性K5=缺点K6=继承树K7=复杂K8=扩展K9=类K10=削弱K11=可扩展性K12=可维护性

关键词个数:N=12;试题的分值:S0=6;

关键词在题目中所占的分值比例P=0.8;

学生答案为:A=“优点:代码的可重用性高;可扩展性强;缺点:若继承树很复杂,则会减弱系统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40个字符);

关键词与学生答案的单向贴进度阀值:δ(K,A)=24/40=0.6;通过计算可得:

由主观题的评分公式:

其中:

S:表示学生的实际得分。该分值可以通过计算获得,并存储到答卷表中;

S0:表示试题的分值。该分值在组卷时是从试题库中获取的。

P:指关键词在此题目中所占的分值比重。

1-P:指除了关键词,其他的内容在此题目中所占的分值比重。

A:表示学生的实际答案。提交试卷后保存在答卷表中;

A0:表示试题的标准答案。组卷时由题库读取。

得出:

通过单向贴进度匹配方法进行自动阅卷得出的实际得分为3.3 7分,教师在评分结束后,可手动对不满意的分值进行调整,或调整公式1中参数的值。该算法的评分结果受P、δ(K,A)和δ(A0,A)三个参数的影响,当P增大时,关键词在试题中所占的的分值比例加大,当δ(K,A)和δ(A0,A)增大时,评分标准提高。这三个参数可以在组卷时设定好,也可以在自动阅卷时再由教师自行调整,直到评出满意结果。

4 算法的弊端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可知,模糊数学中的单向贴近度有如下两个弊端:(1)太依赖于关键词,对于与标准答案相关或相似词句的学生答案,则当做错误处理,视为不匹配;(2)在批阅时,对关键词在语句中出现的前后次序要求比较严格,而如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等很多题目对答案中各采分点出现的顺序没有要求和限制,因此该方法评阅出来的结果不客观,使用起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综上,该方法比较适用于概念题或类似概念题等题型的主观题评分,可以通过匹配计算得出比较合理的成绩,应用效果较好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主观题的特点和教师手工批阅主观题时思维活动,设计了单向贴近度算法,并应用在考试系统阅卷模块中,通过对算法分析和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于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对考试系统自动阅卷技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任昶宝,李文旭,牛微.单向贴近度方法在主观题评判中的应用.科技广场[J],2011,(7):177-179.

[2]查卫亮.主观题自动评分算法分析与实现.软件导刊[J],2011,(10):43-44.

[3]李阳明,贾电如.基于模糊理论的主观题自动评分算法研究与实现.微计算机应用[J],2008,(10):17-20.

单向度责难“超级中学”有失公允 篇3

以河北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日前再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方面,该校因拥有奇高的升学率和“北清率”连续15年荣获省高考冠军而成为中国百强中学、十大名牌中学和国家级示范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学子;另一方面,该校却又被舆论标签化为已然污名化了的“超级中学”,并进一步确证它是一个“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和“考试机器加工厂”。这种相距甚远的评价事实上并不矛盾,它本质性折射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困局。

我国高中段的基础教育本质上具有“双重功能”。一是“筛选功能”,目的是将分层化的高等教育资源合法理性和合法律性的分配给不同的个体,前者保证稀缺高等教育资源要素分配的合目的性,其社会学意义是促进阶层的合理流动,后者是保证稀缺高等教育资源要素分配的合程序性,其社会学意义是实现阶层再生产的自我认同。二是“育人功能”,它包纳为“社会培育具有完善人格、情操和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和为“高校培育接受过良好德行、学力、能力全面基础训练而具有初步学术、专业培养潜质的合格生源”。最优状态下,高中段基础教育“筛选”和“育人”的双重功能无疑应该是彼此统一且互不相异的,一方面,培养高中学生全面良好素质,塑造未来合格的社会公民和高校生源;另一方面,通过最大化遵循合目的性和合程序性的教育筛选规则逻辑,确保高中人才培育与高等教育人才培育双向轨道的理性并轨,进而在以“个体综合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平筛选轨道中达成教育分流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显然,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超级中学”之所以备受社会公众舆论诟病,其核心症结即是在“双重功能”的主观确认上发生了困难。这类学校无疑都更为凸显和追逐“筛选功能”上的成功,而对于“育人功能”,则显然必须首先服从于“筛选功能”。如果“筛选功能”并不能从深层真正引导上述理性化的“育人功能”,那么任何一所高中学校自然都没有独立承担理性化育人功能的内在主动性和超越性,哪怕这些中学开展有限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培养,最终也难逃为“筛选功能”服务的工具命运。由此可见,舆论过于强调“育人功能”,而有意轻视或无视现实层面的“筛选功能”,单纯责备和批判某一所在现有规则体系下将“筛选功能”发挥到极致的“超级中学”,或希冀该学校实现具有内在超越性的主动变革,显然是犯了不顾结构性掣肘因素而将价值应然片面当成实然的理论幼稚病,其对学校单向度的责难并不公平。

《单向度的人》第五章解读 篇4

1实然辩证逻辑

1.1 认识论与本体论冲突被调和

1.1.1 存在与非存在的冲突

在古希腊哲学中, 真理只是存在的其中一个方面。在亚里士多德之前, 柏拉图的辩证法已经为这种分离世界的经验提供了逻辑。他的一些对抗性的术语, 如“存在”、“非存在”、“一和多”等, 是具有开放性的, 是没有被封闭起来的。但他却引导他的参加者去追问一种新的话语向度, 事实上这种话语向度已经被设定了。辩证思想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使得真正的判断在于对事实法则的正确的履行, 在这里, 他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思想上的向度由此开始被封闭起来。

同样,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技术使得真理被认为和存在具有同等性, 而且因为它是一种价值准则, 所以存在比非存在更可取。为真理而斗争, 就变成为现实存在斗争。在这里, 非存在的意义就被忽视和掩盖了, 因为非存在不是虚无的, 非存在蕴含着对现存 (存在) 的破坏, 但它已被掩盖了。真理的性质从认识论转变为本体论。这样, 一种深层次的单向度已经产生了, 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冲突已经被协调, 本体论击败了认识论、存在击败了非存在。

1.1.2 潜能与现存的冲突

从真理本体论基础出发,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纯形式”的判断逻辑, 即形式逻辑。这一判断逻辑最初是有意义的。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本体论偏见是不能否认的。这种偏见是与事实分离的。真理的颠覆性使其判断成为 “是”, 即现实的, 并且蕴涵着“应当”, 即潜在的。在这里, 真理回到了真正的真理, 因为它具有潜能——颠覆现存的可能性。

但辩证逻辑把“是”和“应当”之间的紧张关系理解为本体论自身的问题。它企图把对存在的认识问题也变成一种实践问题, 因为之前的认识是否定的, 因而是虚假的, 所以这种认识不具有真理性。这样, 思想的真实性就变成由思想以外的逻辑或领域 (既定的现存) 来衡量。本体论再次战胜了认识论, 实现了单向度的统治。

1.1.3 爱洛斯与逻各斯的冲突

欲望与现实、人的有限的能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说明了存在充满着否定。但这种非本体论的认识是错误的, 因为自由 (爱洛斯, 人的一种追求) 与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是难以共存的。自由的向度与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向度是不能共存的。结果是, 维持生活的必要劳动的向度击败了自由的向度, 因为生活维持不下去, 自由无从谈起——这是统治思想的逻辑。在这里, 非本体论的向度再次被单向度的统治逻辑所击败, 这就是“实然”的存在。

1.2 本体论的冲突被调和

存在是:人和物独立地、本质地存在着, 即人按其本来面目存在着;另一方面, 又有着非独立、非本质的存在, 即人以扭曲的、异化了的面目存在着。这样, 本体论世界内部的矛盾产生了。但是“直觉”——即一种使思想对象清楚地显现出其 (在本质属性中的) 本来面目、与其偶然的直接的情况相对论的面目认知形式使这种现实的扭曲了的存在具有的真理的特征, 本体论内部的否定因素和对抗性被抵消了。

1.3 认识论的冲突被调和

更可怕的是, 对于哲学来说, 矛盾是难以解决的, 否则它就不成其为矛盾, 这是真理。但是在封闭的工业社会里, 矛盾被抵消了, 也就是说真理已经不再是真理了, 连真理也被异化成其统治的工具。这里, 认识论沦为本体论的俘虏。

唯心主义对于哲学来说是正确的, 但是它的纯粹性——脱离经验世界又企图阐释和批判整个经验世界跟它是自相矛盾的。它与现实相分离, 但又试图从偶然的经验事件中去构建它的理性王国, 使得它的本质性的向度和显而易见的向度混杂在一起, 失去矛盾性, 它们的辩证关系变成了一种抽象的认识论或本体论关系, 对既定现实的批判被超验的、偶然的命题所取代, 主体成了纯粹的主体。

存在与非存在、潜能与现存、爱洛斯与逻各斯等之间的矛盾被调和, 否定性被封闭起来, 使得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在思维上的单向度取得了胜利。真理的东西被现实的东西模糊了, 看到的模糊就成为真的。

2应然辩证逻辑

辩证的定义是从事物的不存在到存在的全过程来定义事物的运动的。辩证逻辑不能够是形式的, 因为它受现实的东西影响。制约存在的结构或要素的发展, 也会制约辩证思维的结构和范围。它应取消形式逻辑的“应当”, 否定其自身对直接经验的“是”, 把这种本质和现象之间的紧张关系化为一种“历史的紧张关系”, 这样理性就成为历史的理性。本体论辩证法向历史辩证法的转变应当被保存下来。本质和现象“是”和“应当”都应作为同一领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

马尔库塞通过辩证法中的认识论、本体论、认识论与本体论等向度之间的斗争, 阐述了否定性思维沦为单向度社会统治的工具, 进一步论证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体化。

摘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论述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实现其单向度的统治。在书中第五章, 马尔库塞通过对存在与非存在、潜能与现存、爱洛斯与逻各斯等向度之间的斗争, 阐述了否定性思维沦为单向度社会统治的工具, 进一步论证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体化。

关键词:单向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

参考文献

从《单向度的人》看纸媒转型 篇5

马尔库塞写作《单向度的人》是在20世纪中后期,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之后,发展经济成为战后所有国家的共同任务。此时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成熟。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不再单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而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和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的改进实现。新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这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一线生产工人的数量逐渐降低,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崛起。资料显示,1971年,美、日等的第一产业占3%,第二产业占35%,第三产业已占62%。如今,高科技信息产业正在代替工业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导部门,大幅度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如此,资本主义垄断也出现了新的形式,由最初的行业内部的私人垄断发展到跨行业、跨区域的国家垄断。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这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

二、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不完全依靠武力,而转变为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控制。

他们通过宣扬资产阶级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优越性,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治久安”。从社会管理领域方面看,西方国家的法制的确是比较完备的,管理机制也很成熟,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而且,他们一向标榜民主,给公民以绝对的自由,这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人对其心悦诚服。当然,这一切还要归功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介的灌输力量。强大的新闻媒体除了每天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以外,还通过展现令人着迷的娱乐产品来控制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以及思想意识。这种思想灌输渗透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由此便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如此“合理”“有效”又“全面”的社会管理,使得被管理者想要打破奴隶状态并获得自由的想法成为泡影。

三、劳动阶级的待遇得到改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分析了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机械化在日益降低着花费在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2.职业的层次中出现了同化的趋向,在关键性工业企业中,蓝领工作正在衰落,非生产性工人的数目正在增长。

3.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生活条件以及消费水平出现同化,劳动者从工厂或企业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参与解决生产问题的决策者。

4.由于新的技术工艺的出现,因而削弱了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作用:工人阶级不再作为现存社会的矛盾而出现。

在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家,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极大改善,工人的要求得到极大满足,他们不再是绝对受压迫、绝对贫困的一个阶层。过去,劳动阶级对统治阶级是活生生的否定,如今,他们不再能够被调动起来闹革命。阶级矛盾的弱化,使工人失去了成为革命力量的可能。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发展成果是举世瞩目的,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幸福感也随之大大增强。

然而,马尔库塞认为,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快感。因为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解。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也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四、单向度社会蕴藏的危机

自动化的大规模社会生产使得劳动者与生产过程相分离。与大工业机械化生产创造出的财富价值相比,以前那种依靠增加劳动者强度、占用劳动者时间创造出的财富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劳动者不再是生产的主要动力了,财富的创造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这样势必导致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旦劳动者不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满足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他们势必会联合起来反对机械化生产,并进而反对技术进步。如此这般,新的阶级冲突便再次爆发了。

可悲的是,在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有察觉到这一切,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虽极不合理、极不自由却非常舒服的生活,他们不知道他们仍然没有改变被奴役的命运,他们的言论和思想已被操控,而这种操控手段却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巧妙地掩饰起来,他们渴望的真正的自由也被资本主义社会有效地遏制住了,因而人们不再能够设想另外的生活方式,渐渐地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思想意识。

五、单向度理论的启示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科学技术成为统治和奴役人的工具,这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极力避免的。如今,纸媒产业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单向度理论对于纸媒的成功转型具有深刻的启示。

1.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解放全人类,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企业就不会长久生存下去。

在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显著提高,但是他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被驯化了,失去了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性,过着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生活,这是一种病态的生活,它压抑扭曲了人性。人才兴企,我们在转型进程中,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企业进步的重要标尺。

2.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避免人沦为物的奴隶

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物质条件的丰盛在带给人类便捷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的风行。如今,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且愈演愈烈。人们不惜牺牲人格尊严和理想信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消费好像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人们彻底沦为商品的奴隶,并且,这种现象在中国社会正愈演愈烈。因此,我们在转型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树立正确的舆论风向,做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扩大纸媒的公信力形象。

3.要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

在马尔库塞看来,“科学技术”是一个中性词,它既可以造福于民,又可以成为社会危机的根源。他指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控制工具。尽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仍然存在,但人类要想摆脱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奴役状态,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彻底解放,势必要靠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大胆创新。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在转型发展中,不仅仅把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量尺,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纸媒的成功转型。

结语

《单向度的人》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里程碑之作,至今仍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受当时环境和其他哲学思潮的影响,马尔库塞的部分理论观点难免有所偏颇,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异化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精神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摘要: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中,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个人丧失了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社会成为单向度社会,人成为单向度人1。这一社会现象的形成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单向度的人》,纸媒转型

参考文献

[1]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述评[M].三联书店,1980年

[2]江天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单向贴近度 篇6

一、存在是螺旋的时间

存在和时间通过存在者来考量。存在者作为前后相继的见证人,无法逃脱向死的命运。存在者必定归于乌有,而乌有也在此意义上存在着,这正是螺旋摆动的时间的特性。时间就是这样单向度的否定,但这种否定却包含同向和异向双重意义。这如奔腾入海的大江,在流淌过程中绝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历尽曲折,有时还得吸收分支河流。时间依托于存在的主线,人类也据此自我安慰。为了种群的延续,人类需要面对各种变化。人类疲于奔命,面对外界的刺激人类最先反应就是感觉,人类对感觉的反思得出知觉,但在面对逝去和新奇却总是忧心忡忡,产生了恐觉,为了不断适应外界自我需要不断调整就完成了自觉。人类外部与环境存在矛盾,同时在人类内里欲望与惰性的矛盾同样不可调和,文化必定在矛盾中自我宣告终结,对于文化的继承也不是全盘的肯定,而是同向的否定,文化在动态中存活,文明即为人类幻想的对象,即使人类沉迷于此在的文化,彼在的文化也无法安然,不同的文化必然发生碰撞而产生化学反应,外部的催化剂也将变更内部的本质。文化的晶体不是死板一块,而是动态的系统,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各种信息交流的系统,当此在的文化生命力强盛之时,把异样的符号同化为自我的符号,当文化没落时,就越来越失去自我的本性,结果是文化或者主动的归于他者,或者被动的被他者所同化,于是新的文化晶体再次形成。而高级文明却又有时候被低级文明所打败,这属于历史的偶然。

二、文化是个系统化的有机体

文化是人的存在,是在时空中写人的笔法和痕迹,是人的本质的凸显。人如何生存,就要创造何种文化。人要生存、发展并要延续下去,总要和外界发生各种关系,这表现为人类如何生产,也就是人如何作用于对象,这个过程就是人化。这个过程不仅生产出满足于人的物质世界,还同时生产人的关系世界和精神世界。这形成了物质的、制度的和观念的特定结构,人们对此的认可表明了一种文化的形成。文化的背后是看不见的人,它的意志是人的集体无意识。文化诞生于理想与现实的二律背反,正如纯真的爱情是永恒的婚姻的朝向。文化集中了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等的种种特征。健康的文化应该写出健康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文化是向死的存在,他有生老病死,他要面对外毒的入侵。文化是个系统,是有各种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是主客体相互转换的过程和结果,主客体通过实践发生联系,在实践中,文化主体会不断改造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需要,并同时促进社会和自我的改变。而自然、社会也是文化主体存在的客观条件,客体只有进入主体的范围才称为客体,主客体共创共存于文化这个整体中,在相互转换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化总是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这个稳定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文化,是文化的各种要素在不断发展、协调组合的过程,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人的自我解构的过程,人在其中表现自我,创造自我即是毁灭自我,这是人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单向度双重意义的否定。

三、文化的繁荣需要造就免疫力

文化同文化的主体一样也要面临灭亡的命运,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文化却有内在的使命,无论它是要奴役人还是解放人,都要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艰难维持。文化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无产阶级创造了最先进的文化,但这个文化不免要带有旧世界的胎记,要消去一切不利的因素,就要提高无产阶级文化的免疫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下转250页)(上接233页)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首先要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履行好先进文化的文化义务首先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文化资源足够丰富,才能满足人们文化权利的要求,文化义务的履行也才能有动力和基础。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认清现阶段的国情,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还不是人们的第一需要,还是人们的生存需要,所以还要强制人民进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要想享有文化权利,就要履行文化义务,绝不允许只享有文化权利而不履行文化义务或只履行文化义务无法享有文化权利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其次要建立合理的文化分配制度和文化保障制度。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文化建设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培育好未来的文化建设者。同时要保护文化弱势群体的利益,形成全社会共享文化的和谐氛围。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既要引进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我们的文化资源,也要学会国外文化生产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我们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光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也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让我们的文化走向全球化的舞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18.

单向贴近度 篇7

“单向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美籍德裔哲学家马尔库塞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中。在正常的社会中,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 应该有两个“维度”或“向度”, 既应该有肯定意识, 又有否定意识, 既有认同社会的一面, 又有批判社会的一面, 这才是一个健全的人。但书中指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富裕的社会,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先进、物质资料极大丰富、公民的需求得到满足, 但也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已变为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人失去了批判和反思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甚至变为物的奴隶。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 压制了人内心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向度, 使得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 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造成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原因是技术力量的操纵和控制, 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型极权社会。技术控制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规范和支配模式, 它同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反抗力量, 消除了一切的革命企图, 排除了一切异己存在的可能性, 从而使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人都认同这个社会, 自觉地融入这个社会, 成为其驯服的公民。他认为, 在发达工业社会, 科学技术已取得合法的地位, 并且“科学的———技术的合理性和操纵一起被焊接成一种新型的控制形式”“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准这双重的基础上, 依靠技术, 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人们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失去的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思, 人们本来应具有的批判现代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完全丧失, 变得顺从一切。“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在当今发达工业社会里作为“无信仰的信仰”而被加强。用于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同样征服了人, 而且是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巧妙地征服人。“对现存制度来说, 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现代社会人们在科学技术合理性的伪装下, 人们心甘情愿地成为工业文明的奴隶。

二、批判性意识的构建

现在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化经验的同时要意识到西方现代化的局限性及我国的特殊国情, 加深对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人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首先, 明确批判性思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反思目前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马尔库塞看来, 在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中, 技术被统治阶级利用, 不断打上合理化标签, 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同时, 人们的思维方式被程序化, 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的思想变得可供分析和可操作, 否定性、怀疑性和批判性思维都逐渐被肯定性的思维方式排挤出去, 人们丧失了对事物的超越性, 并进而失去了自我。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各种思想纷繁复杂, 人们对经济的过分关注使得其忽视精神境界修养, 出现思想混乱状态。我们应该重视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 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达到协调、均衡, 防止人们在社会进步的情况下被物化成为物的附属品。此外建立和健全我国政治制度, 重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 大力倡导人们的自由和民主, 致力于解放人们思想, 以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全方位发展, 避免道德危机现象的产生。

其次, 我们要重视人文关怀, 重塑人的尊严, 防止人的异化。当前,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期,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规律在我国占据了一定地位, 并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发生着作用。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异化现象、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等不合理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缺乏道德底线等, 并且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得以根除。所以, 我们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整体素养, 大力发展道德教育, 尤其是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要重视人文关怀, 关心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状态, 尊重人权, 完善人格, 关注人们对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的实现等发展问题, 实现人的全方位发展, 防止人们在对物质的追求过程中迷失自我, 被物质所奴役。

最后, 提升自我识别能力, 建立否定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马尔库塞从哲学的角度出发, 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地分析, 一方面批判了社会中存在的异化现象, 指出社会发展的方向逐渐被消费主义所指挥, 商品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倒置, 人们是为了商品能够得以消费才存在的, 并且逐渐沦为商品的奴隶; 另一方面深刻地批判了实证主义, 在深度剖析了人道主义动机后指出, 能够为人提供正确指导的是个体如何理解价值以及自身的信仰, 而不是经验与既定的社会现实, 马尔库塞重视人的生存价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如对奢侈品的享受, 物质层面的追求等, 但幸福的获取并非完全要通过物质的满足获得, 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 尤其是对客观真理的不懈追求; 其次, 人们不应该完全沉醉于现存的社会, 应该提高自我识别能力, 增强自己的否定和批判意识; 最后, 我们在注重经验的同时, 也要对人的主体性予以关注, 不能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丧失了自我。

参考文献

[1]范晓丽, 李超.“单向度的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人民论坛, 2014 (07) .

上一篇:计划改革下一篇:朋辈心理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