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劳务纠纷制度

2024-08-08

处理劳务纠纷制度(共9篇)

处理劳务纠纷制度 篇1

长沙宏图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劳务公司劳务纠纷处理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国务院、建设部、市住建委有关规范全市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本公司因劳务费问题引发的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将不良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保障本司及其所属施工单位(项目部)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秩序,经本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商议,并结合公司相关规定,特制定《长沙市建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纠纷处理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全员重视;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责任到人;预防为主,加强教育,群防群控;系统联动;资源共享;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并按照分级处置原则,集团总公司负责重大和特别重大劳务纠纷事件的处置工作,劳务公司负责本单位一般、较大的劳务纠纷事件处置,以及重大、特别重大劳务纠纷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司属各项目部项目经理是本单位劳务纠纷事件应急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按照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四、事前排查

1、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公司在签订分包合同同时必须与分包商签订农民工工资保证条款,并缴纳安全工资保障金,用于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分包商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避免发生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2、项目必须建立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控制度。在工程款结算或支付过程中,采取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与分包商工程款的结算支付挂钩办法,要求必须先有农民工工资发放签字表,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否则不予结算或支付工程款。

3、各项目要通过排查、上门专查、投诉举报专查等方式,加强对一些平时反应信誉不好、投诉举报较多的分包商的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领导小组各均有责任和义务将所获得的信息按本预算规定程序及时反映和处理。日常排查、长沙宏图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专查、受理举报和投诉有公司经营部门负责,必要时,可以请相关部门参加。

五、企业劳务纠纷时间级别与预警机制:劳务纠纷是指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具有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证书》的对外劳务经营企业法人(以下简称“经营公司”)以及受有资质的经营公司委托并代为组织外派劳务中介机构在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劳务人员与经营公司之间、劳务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需要由政府出面协调的劳务纠纷。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可控制程度,劳务纠纷事件划分为四级:

(1)特备重大(Ⅰ级)

(2)重大(Ⅱ级)(3)较大(Ⅲ级)

(4)一般(Ⅳ级);并分别对应四种不同程度的预警机制(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公司将按照发生、发展的等级、趋势和危害程度进行预警,并对重大、特别的事件按规定程序预警信息。

六、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1、领导机构。公司成立劳务纠纷事件应急指挥部,由集团总公司法人代表担任总指挥,总公司总经理和其它领导担任副总指挥,长沙建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各部门室负责人、直属各项目总为成员单位,公司办公室、安全部、项目管理部、人事部、财务部、合约预算部、经营部等成员部门,负责全公司范围内发生劳务纠纷时间的处置工作;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司属单位分别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公司属下各所属单位(项目部)也应该成立临时应急处处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负责对劳务纠纷时间进行临时处理。公司劳务纠纷事件应急指挥部名单如下:

总指挥:黄铁山

副总指挥:周恩华

成员:曹海波、彭柳、梁宇琛、佘静、君匡嫦、2、职责。指挥部:宣布启动和终止总体应急预案,负责领导、指挥、协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检查劳务纠纷事件应急预防及处置措施。常设机构(办公室、长沙宏图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人事部):贯彻落实上级和应急领导小组的决定,组织制定和修订公司纠纷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负责全公司劳务纠纷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一些日常工作。总指挥:全面负责公司劳务纠纷事件应急救工作。副总指挥:协助组长具体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成员:负责响应上级命令,在各指挥的带领下落实并解决纠纷事件。另外,各级成员还应在平时的工作中仔细监督、排查存在的时间隐患,将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并在能力范围内对可能引起事件的要素进行排除、解决、防止矛盾的激化从而引发纠纷事件。要做到“防范于未然,以充足的准备来应对事件”。

七、应急联动机制:

1、处置重大、特别重大的劳务纠纷事件要实行联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人员应当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解,并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2、根据各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下工作组:

通讯联络组:由人事部人员组成,佘静君***)为组长。主要负责各小组之间的联络和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命令,以及对外联系、与新闻媒体沟通等工作。应急处置组:由办公室、项目管理部分管劳务人员组成,梁宇琛(***)为组长。主要负责现场保护、警戒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疏散、车辆人群以及支援救灾等工作。应急抢救组:由安全部、项目管理部、人事部人员组成,周恩华(***)为组长,主要负责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处置所需各类物资的供应及后勤保障。事故调查组:由工会、安全部、经营部、人事部等部门参加,劳务总经理周恩华(***)为组长。只要负责专业抢险、现场救援、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和紧急安置等任务。后勤保障组:由财务部、安全部人员组成,匡嫦(***)为组长。只要负责事件现场应急、救援、处置所需各类物资的供应及后勤保障。事故调查组:由工会、安全部、经营部、人事部等部门参加,劳务总经理周恩华(***)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对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收集资料、分析原因、写出报告)。

八、报告制度:

1、公司实行劳务纠纷事件报告制度,设立并公布报告电话梁宇琛(***)

2、报告程序、时限和内容:按照分级响应、各负其责的原则。按照项目、公司

长沙宏图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两级逐级报告,特殊情况可越级报告。

(1)单位(项目部)和个人获悉劳务纠纷事件线索、情况后,应立即向事发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是特别重大纠纷事件,事发单位应在1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3)属重大纠纷事件的,事发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事发单位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核实,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事态严重时,应迅速向上级报告并提出明确请求和建议。

(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对重大,特别重大的劳务纠纷事件,应视情况按有关规定、程序向地方政府报告。

(5)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性质、起因、动态、影响等情况和相关应急措施内容,并根据事态和处置情况及时报告。

九、应急相应处理程序:

1、公司总经理是处理突发纠纷事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整个纠纷事件进行全局调控和指导。在项目上则是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带临时应急小组对劳务纠纷事件进行第一时间掌控并在能力范围内予以解决。

2、项目部劳务管理员应掌握工程、劳务工作量和劳务费的结算、支付情况,还应按照“实名制”管理工作要求,将本项目部所有外施队伍的人员的花名册、合同备案资料、上岗证、考勤证、工资发放表按规定要求认证收集,归档备案。要认真观察本项目外施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异常情况,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有矛盾激化趋势的事件,应按组织体系及时汇报,及时化解矛盾,防止矛盾升级,不得忽视、隐瞒有矛盾激化趋势的事件发生。出现应急前兆时,原则上由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项目部组织本项目部人员出面调解处理,并保持与本单位应急指挥小组的联系,随时汇报事态进展。进入应急状态紧急阶段时,项目经理必须在现场指挥工作,组织本项目部应急小组与外施企业进行沟通,负责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纠纷。

3、根据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启动预警机制后,项目劳务管理必须负起责任,关注外施队伍动向,重点是存在以下问题的队伍:

(1)未签合同和未结算、底数不清;

长沙宏图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2)采取综合分包形式,劳务费与材料款区分不清;

(3)拖欠劳务费数额较大;

(4)联营项目未直接管理的外施队。

十、纠纷事件应急处理阶段描述

本预案处理的劳务纠纷事件因包括下面四个阶段:

1、前兆阶段:外施企业想项目部或有关部室索要劳务费、材料费、租凭费等,出现矛盾并煽动员工以非正常手段解决时;外施企业人员出现明显不满情绪时;外施企业人员聚集到建设单位,总包单位办公地点或围堵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管理人员时;外施企业人员聚集到项目部干扰妨碍正常办公时。

2、紧急阶段:外施企业人员聚集到所属施工单位机关或集团公司办公机关,干扰妨碍正常办公时;外施企业人员聚集到集团以外政府部门群访、群诉时;外施企业人员采取影响社会治安等非正常手段制造影响时。

3、谈判阶段:聚众妨碍正常办公的外施企业人员情绪得到控制,所属施工单位负责人能与外施企业负责人或代表正式对话时。

4、解决阶段:聚集的外施企业人员已经疏散或退出占据的施工现场时,并与外施企业负责人或代表约至公司或者项目部和平谈判,达成一致意见且;正常生产、办公秩序得到恢复时。

十一、预案的启动和解除权限:

各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核实情况,情况属实需要启动本预案时,应由组长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并启动本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组织工作组人员,履行应急职责,并由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态进入解决阶段后,应急小组组长视实际情况决定解除本预案。

十二、突发劳务纠纷事件控制程序及措施:

1、在所属施工单位机总公司办公楼出现紧急情况阶段时,由应急指挥领导成员及工作组各司其职,维护现场秩序,进行劝阻和力争谈判解决矛盾。

2、机关各部门人员在出现紧急情况阶段时,部门内员工应当至少留一名员工负责保护部门内部的财物、资料。

3、局势得到控制后,由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组和项目部有关人员出面与外施企

长沙宏图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业对话,要求对方派代表与总包单位就具体问题进行谈判,除代表外的其他人员应遣散或集中到会议室。

4、如果对方不能够按总包单位要求进行谈判,并且继续冲击总包单位机关、扰乱总包单位办公秩序,由现场总指挥决定报警,由安全监管部内勤进行报警。

十三、后期处理:

劳务纠纷事件得以解决后,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该迅速组织力量对事件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并对潜在隐患进行监测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着力处理突发事件后期的遗留问题,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公司相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事件得到控制后,调查组应对事件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认真进行查处。如发生违法犯罪事实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应急预案制定后,公司应该对应急小组成员集各项目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事前教育,一方面是大家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内容;另一方面深刻了解本应急预案。

本预案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纠纷处理 篇2

[经典案例:]

陈某2005年3月进入某银行北京市分行工作,担任司机。2006年8月,该分行为精简编制,对内部辅助性岗位进行清理,与陈某以一次性买断工龄的方式解除劳动关系,向陈某支付了8400元经济补偿金。2007年1月1日,甲劳务服务中心将陈某派遣至该分行天坛支行,担任司机一职。2010年1月1日,陈某与乙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继续由乙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该分行天坛支行担任司机工作。2010年8月19日,天坛支行向陈某送达《告知函》,告知已将陈某退回乙劳务派遣公司,自2010年8月20日起,不准其再进入天坛支行办公场所,随后乙劳务派遣公司为陈某办理了离职手续,《解除聘用关系办理单》上注明的离职原因为:个人原因辞职。

2010年9月26日,陈某以乙劳务派遣公司、某银行北京市分行天坛支行、甲劳务服务中心为共同被申请人提起劳动仲裁,2011年4月18日变更并最终确认仲裁申请请求为:①支付1999年5月至2010年8月同工同酬差额每年[30,000]元,共计339,000元;②支付2008年11月至2010年8月平日延时加班费每月700元,共计14700元;③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4,000]元;④支付2008年至2010年未休带薪年假工资3678元。

陈某称其于1999年5月到某银行北京市分行工作,后被调入其下属的天坛支行,职务一直为司机,一直工作到2010年8月。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期间,该分行委托丙劳务服务中心为陈某缴纳了社会保险金;2005年3月至2006年8月,该分行与陈某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金;2006年9月,陈某被调入该分行天坛支行,天坛支行委托甲劳务服务中心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金。以上社保缴纳情况,陈某称其一直被蒙蔽。

陈某为证明其主张提交了社保转移情况表,证明2010年之前就在某银行工作,但根据该表显示:陈某的社会保险金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由北京某国家粮食储备库缴纳,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由丙劳务服务中心缴纳,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由某银行北京市分行缴纳,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由甲劳务服务中心缴纳,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由乙劳务派遣公司缴纳。提交驾驶证,证明存在加班事实;提交《告知函》,证明天坛支行无故将其退回乙公司;提交《离职证明》,证明乙公司无故与之解除劳动关系;提交《员工手册》,证明天坛支行退回陈某不符合法律规定及与乙公司的约定;提交《劳动合同》,证明乙公司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及劳动合同的约定。

天坛支行为证明其主张提交了与甲劳务服务中心的《劳务派遣协议》、甲劳务服务中心向其出具的劳务费发票以及与乙公司的《人才派遣服务协议》,用于证明陈某与其之间形成的关系属劳务用工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

乙公司为证明其主张提交了《离职证明》,证明陈某已经离职;提交《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行政许可决定书》及《北京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表》,证明对陈某实行的是综合计算工时制以及陈某不存在加班的事实;提交有陈某签字的《解除聘用关系办理单》,该办理单解除使用关系原因栏中标注为员工本人辞职,证明陈某系个人原因提出离职。

[审理过程:]

案件审理过程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追加某银行北京市分行、丙劳务服务中心为第三人。陈某及其代理人、乙劳务派遣公司代理人、天坛支行及某银行北京市分行代理人到庭参加了庭审,丙劳务服务中心与甲劳务服务中心未到庭。庭审中乙劳务派遣公司辩称陈某与之劳动关系自2010年1月1日期订立,不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不同意支付同工同酬差额;陈某岗位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不存在加班事实,不同意支付加班费;陈某2010年8月31日向公司提出辞职,不同意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010年陈某未工作而其已支付陈某的工资天数已经超过陈某当年度应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天数,依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不同意陈某要求支付未休带薪年假工资的请求。

天坛支行辩称:2007年1月1日我单位与陈某建立劳务派遣用工关系,由甲劳务服务中心派遣到我单位工作,对2007年之前的请求与我单位没有关系。工作期间不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事实,不同意支付同工同酬差额;陈某在我单位不存在加班事实,不同意支付加班费;陈某与我单位是用工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同意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带薪年休假补偿应由乙劳务派遣公司支付,不同意支付陈某带薪年休假补偿。

某银行北京市分行辩称:陈某2005年3月与我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双方2006年8月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我行已向其支付了8400元的经济补偿金。陈某与我行的仲裁申请,已经超过仲裁时效,2005年3月份之前及2006年8月份之后的仲裁请求与我单位无关,不同意陈某的申请请求。

[审理结果:]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某银行北京市分行及天坛支行提交的劳务派遣协议、甲劳务服务中心服务费发票,并结合陈某的社会保险金缴纳情况,认定陈某于2005年3月入职北京市分行,2007年1月1日由甲服务中心派遣至天坛支行工作至2009年12月31日。陈某虽对以上事实不予认可,但未能就其所称入职时间及与天坛支行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的主张提交充分有效证据予以证明,因此对陈某的主张不予认可。关于陈某要求支付1999年至2008年同工同酬差额的请求,因其未提交充分证据及依据导致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关于陈某主张加班费的请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的规定,由于陈某未提供加班事实的证据,故对其主张不予支持。关于陈某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请求,根据乙公司提供的《解除聘用关系办理单》证实,陈某系因其本人原因提出辞职,陈某虽对此提出异议,但未能提出相关反证予以证明,故对于陈某主张不予认可。关于陈某要求支付2008年至2010年带薪年休假补偿的请求,鉴于天坛支行及甲劳务服务中心未能就其已安排陈某享受2008年度、2009年度带薪年休假提交有效证据予以证明,因此对天坛支行所称已安排陈某享受带薪年休假的主张不予采信,故天坛支行应支付陈某2008年度及2009年度共计30天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由于陈某与乙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基于陈某本人提出辞职,不属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故陈某要求支付2010年度未休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请求缺乏依据,不予支持。陈某对仲裁裁决不服,依法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作出了与仲裁裁决相同的判决。

nlc202309051146

[案例评析:]

本案涉及劳务派遣用工中经常遇到的同工同酬待遇、加班费等纠纷问题。

同工同酬问题在实务中的处理较为复杂,同工同酬是劳动法确定的工资分配基本原则,即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区域等差别,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但之前的法律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标准,实践中,由于“同工”的衡量标准不确定、评价因素不统一等情况,导致同工同酬的法律基本原则难以落实,因此,本案中对于陈某同工同酬的主张,法院以缺乏充分证据为由不予支持。新《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一是细化了同工同酬的标准,丰富了同工同酬的涵义,使同工同酬原则更具有操作性。新《劳动合同法》第63条进一步细化了同工同酬的原则: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这就明确了同工同酬的标准,“同工”是指同类岗位的劳动者,不得因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同酬”是指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而不是之前被曲解的相同基本工资或者相同固定工资,新法规定的是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也就是能够纳入工资范畴之内的甚至是非工资类的福利都需要执行同样的分配办法和标准。二是加强了同工同酬的保障力度。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这是对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的保障,根据此规定,争取同工同酬权利将不仅仅是被派遣劳动者一方的责任,劳务派遣单位也有责任保障被派遣劳动者获得同工同酬的权利,如果被派遣劳动者主张同工同酬,劳务派遣单位也将会和用工单位一并承担连带责任,这将迫使劳务派遣单位主动为被派遣劳动者争取同工同酬的权利。与被派遣劳动者相比,劳务派遣单位在与用工单位的交涉中更有话语权,因此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也将变得更有可能。并且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当自新法公布之日即2012年12月28日起便要强行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根据上述规定,同工同酬将会是劳务派遣纠纷中的一项重要事由,并且今后司法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不会继续延续之前一味回避以及将举证责任全部堆加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做法,而在实际的审理过程中,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这样就需要用工单位进一步地完善自身的岗位设置以及劳动报酬分配办法,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

加班费争议在常规用工行为中也是常见的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进行了特别规定,但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对于涉及加班费的争议,法律规定劳动者应当对加班的事实进行举证,如果有证据证明加班的证据由单位掌握的,则由单位对加班承担举证责任。本案中,陈某虽主张加班事实,但是未能就加班的具体情况予以举证,仅提供了与待证事实无关联性的驾驶证,不足以证明加班事实的存在,故此,对于其加班的诉求不能予以支持。

合同履行检查和纠纷处理制度 篇3

一、合同监督检查制度

1、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职能部门都应当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及各自的职责范围实施监督检查。

2、合同监督检查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司合同信用管理领导小组有权定期、不定期检查本单位和下级单位合同的管理情况,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要时,可以组成由公司合同信用管理领导小组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合同监察检查小组,共同进行检查。

3、合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合同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2)合同基础资料保管和合同管理档案建立情况;

(3)合同管理信息的编制和分析工作;

(4)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

(5)合同纠纷的处理情况;

(6)合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

(7)对于在签订、履行和管理合同工作中,因违反合同管理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

4、在合同监督检查过程中,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对有关检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5、监督检查小组或者检查人员应当在检查结束后20日内向受检单位送达检查意见书。

检查意见书要提出被检单位合同管理的基本做法、存在问题及对加强合同管理的意见等内容。

6、合同监督检查小组或检查人员有权根据检查情况,向被检查单位提出以下处理意见,被检查单位应当执行:

(1)对于未按公司规定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或者落实制度有重大漏洞的,责令限期改正;

(2)对于在签订、履行和管理合同中,因违反合同管理制度,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或者利用合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单位或者个人,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3)对于违法、违规向外单位和人员提供或者借用证明、营业执照、资质证书、银行帐号、已盖章的空白介绍信和合同书等签订合同,造成经济损失的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相应法律责任;未造成损失的,建议对其进行行政处分;

(4)对于在合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为企业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建议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

7、被检查单位应当自收到检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将落实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公司合同信用管理领导小组。

二、合同纠纷处理制度

1、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与对方当事人发生纠份的,应按《经济合同法》等有关法规和本《制度》规定妥善处理。

2、合同纠纷由签约企业负责处理。涉及内部几个企业的,可以协商或由公司确定一个企业为主负责修理。签约人对纠纷的处理必须具体负责到到底。

3、处理合同纠纷的原则是:

(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没规定的,以国家政策或合同条款为准。

(2)以双方协商解决为基本办法。纠纷发生后,应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友好协商,在既维护本企业合法权益,又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因对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坚持原则,保障我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因我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责任,并尽量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我 方损失;因双方责任引起的纠纷,应实事求是,分清主次,合情合理解决。

4、各企业在处理纠纷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气,积极主动地做好应做的工作,不互相推诿、指责、埋怨,统一意见,统一行动,一致对外。

5、法律顾问室处理合同纠纷的范围是:(1)董事会、总经理交办的;(2)经各企业处理解决不了的;(3)其他应由法律顾问室处理的。

6、提请处理合同纠纷的程序是:

(1)承办人填写“对外经济合同纠纷申报表(一式二分)报批。(2)审批单位可依据情况,在1天内作出;由上报单位负责处理;由法律顾问室负责处理。

(3)法律顾问室对经协商仍无法解决或认为有必要的合同纠纷,经主管领导同意,可提交上级主管机关、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7、合同纠纷的提出,加上由我方与对方当事人协商处理纠纷的时间,应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进行,并必须考虑有申请仲裁或记拆的足够时间。

8、凡由法律顾问室处理的经济合同纠纷,有关企业必须主动提供下列证据材料(原件或影印件):

(1)经济合同的文本(包括变更、解除合同的协议),以及与合同有关的附件、文书、电报、图表等;

(2)关货、提货、托运、验收、发票等有关凭证;(3)货款的承付、托收凭证,有关财务财目;(4)产品的质量标准、封样、样品或鉴定报告;(5)有关违约的证据材料;(6)其他与处理纠纷有关的材料。

9、对于经济合同纠纷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签订书面协议,由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双方法人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10、各企业对双方已经签署的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书,上级主管机关或仲裁机关的调解书、仲裁书,在正式生效后,应复印若干份,分别送与该纠纷处理及履行有关的部门收执,各部门应由专人负责该文书执行的了解或履行。

11、对于对方当事人在规定定期限届满时没有执行上述文书中有关规定的,承办人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法律顾问汇报。

12、对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仲裁决定书或判决书的,由法律顾问室配合各单位向人民法律申请执行。

13、在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之前,有关单位应认真检查对方的执行情况,防止差错。

14、执行中若达成和解协议的,应制作协议书并按协议书规定办理。

处理劳务纠纷制度 篇4

一、医疗纠纷投诉的受理。原则上,医疗纠纷投诉由相关科室和部门受理和处理:

1、门诊医疗纠纷由医务科和门诊部负责受理处理;

2、医疗方面的医疗纠纷由住院部负责受理处理;

3、护理方面的医疗纠纷由护理部负责受理处理;

4、医药方面的医疗纠纷由药剂科负责受理处理;

5、设备及医用材料方面的医疗纠纷由采购部受理处理;

6、涉及多部门、多科室的医疗纠纷投诉,由医务科牵头相关科室、部门共同协助处理。

二、各部门、科室接医疗纠纷投诉后,要热情认真的做好接待工作。并及时将医疗纠纷投诉情况向院领导汇报。根据有关规定,医院按程序及时向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三、部门、科室受理医疗纠纷投诉后,要及时组织调查纠纷经过、取证工作,整理与医疗纠纷相关的材料、证据。确保所提供材料准确完整。做好多方证据的收集、保管工作。

四、经调查、取证,不存在医疗过失和缺陷的,要向患方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耐心的说服劝导工作,真诚与患方沟通,取得患方的谅解。

五、经调查、取证,确实存在医疗过失和缺陷的医疗纠纷,要及时向院领导汇报调解的进展和处置情况及建议,在院领导统一部署下,开展好下一步工作。在院领导的授意下尽最大可能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协议。

六、对可能出现反复的医疗纠纷定期进行回访,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巩固调解处理成果。

七、医疗纠纷调解处理结束后,要整理好医疗纠纷相关的材料、证据和调解处理结果送医务科备案。

处理劳务纠纷制度 篇5

——广西高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

报告

编者按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得全国法院第五次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调研报告对各地处理此类纠纷很有参考价值。本文以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以农村集体林地纠纷为切入点,将林地纠纷分为权属纠纷和流转纠纷两大类,对其各自的基本情况、特点、分类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处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过程所遇到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适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多方位的细致梳理、分类、剖析与揭示,提出了解决路径与应对之策。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涉及广大农民(林农)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可能导致群体性纠纷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随着新一轮林改措施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简便高效、公正权威地处理各种林地纠纷已是当务之急。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的现状与处理情况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林地权属纠纷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近5年来,广西法院受理的三大纠纷案件(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均达1000件以上,约占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的一半左右。2007年起林地纠纷发生率明显提高。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林地行政确权纠纷案件614件。从判决结果看,一审审结案件中,以维持方式结案的有215件,以撤销方式结案的有21件,撤诉结案的有43件,驳回起诉的有8件,驳回诉讼请求的有39件,变更的有2件,其他的有11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的现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包括流转合同纠纷和流转过程中的侵权损害纠纷。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集体林地流转纠纷930件,其中承包合同纠纷案件650件,转包合同纠纷案件91件,转让合同纠纷案件55件,互换合同纠纷案件10件,出租合同纠纷案件80件,抵押合同纠纷案件1件,其他合同纠纷43件,入股合同纠纷案件尚无。在审判实践中,林地流转纠纷的发生常常会伴随导致侵权损害行为的出现,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一、二审有关林业侵权损害纠纷案件636件。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行政调处的基本情况

从197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省、地区(市)、县三级的政府部门设立了“三大纠纷”调处办公室(以下简称桂调处办),目前共有调处人员1546人。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40055起,调解38052起,调解率94.9%,避免乱砍滥伐林地5630亩和木材损失6239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桂调处办在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处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和调处了大量矛盾,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对行政调处程序规定有缺陷;二是行政调处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不紧;三是行政调处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亟待完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广西法院审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由立案庭受理分案,林地权属争议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林地侵权等民事纠纷案件由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各类流转合同纠纷由民事审判第二庭审理。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案件2109件,受案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增幅高达71%;除2006年外,法院维持政府处理决定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撤销政府处理决定案件比例逐年下降。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各类林地流转纠纷案件2167件,侵权损害纠纷632件,合同纠纷1535件;受案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一审案件上诉率平均为30.9%,2006年开始上诉率逐年下降,2009年降至22.8%;撤诉率12.1%,调解率9.7%;审理时间比较长。就抽样法院审理林地流转纠纷案件的平均周期来看,基层法院超过7.5个月,中级法院超过9个月。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1)林地权属不明、管理使用混乱。目前仍有大量的历史上一直由农民管理使用的山岭、林地等权属没有得到确定,权属不明、管理混乱。(2)林权证未核发到户。林业“三定”时期,广西分山到户的集体林地共有1.25亿亩,但已发证的只有1.1亿亩,其中发证到集体的0.9亿亩、发到农户的0.15亿亩,只占7%,且已分到户的集体林地的林权证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集体手中。(3)权属凭证瑕疵较多。当事人虽然持有权属凭证,但生效要件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引发纠纷。(4)集体林地承包不规范,留下争议隐患。(5)林地档案不齐全,管理混乱。

二、实体法适用问题。(1)法律体系效力层级结构不够合理。全国性法律法规较多,地方性法律法规较少,而全国性法律法规概括性和原则性的特点难以适应于各地具体情况。(2)规范性文件不适应现时期需要。《广西调处条例》等六部规范性文件,与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要求不吻合而亟须修改完善。(3)调整林地纠纷的法律多是概括性规定。对于一些现实中容易引发林地纠纷的具体问题,如广西各地普遍存在的“插花山”、“外嫁女”、“公益性移民”等现实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4)法律法规与现行林业政策存在冲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将林地抵押。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并未明确规定集体林地可以用抵押的方式流转,《物权法》也没有将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列入可以抵押的范围,理论上一般也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上不能抵押”。(5)一些林业政策难以贯彻和适用。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但实践中有部分村、组不落实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将退耕后的林地和林木收回集体管理,退耕还林所得的补助在集体内按人头平均分配。“谁种谁有”的政策在贯彻和适用中存在不少困难。

三、程序法适用问题。(1)管辖存在争议。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依靠法院之间协调、协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2)诉讼主体难以确定。虽然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诉讼主体资格如何确定,也有待商榷。(3)证据认证标准不统一。各抽样法院在认定单种法定证据的效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对林权证这一主要证据的效力认定,不同的法院会有不同的做法。(4)法院与行政机关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不一致。现实中,法院审查和认定证据的标准与行政机关存在较大的差异,经常出现法院推翻或者不予采信行政机关先前已经认定的证据的情况。(5)纠纷处理周期过长。就抽样地区调研的情况看,权属纠纷案件的处理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诉到法院的则需2年左右,少数特殊案件需3年以上,个别案件达数十年。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权属不明,缺乏流转的前提条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量存在,很多权属不明或者权属有争议的林地也进入了流转市场。林地的使用及经营状态发生变动,特别是林地经济价值的提升,使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权属矛盾在利益驱动之下被激活。

二、流转合同不规范,存在的问题多。(1)流转合同的效力难以认定。因签订合同违反法定程序,承包方案没有经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擅自发包引发的纠纷;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合同形式流转土地的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仅以口头方式流转引发的纠纷等。(2)流转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因合同内容不规范,签订合同时缺乏主要条款或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引发的纠纷;出租的集体林地价格偏低,期限过长,又没有约定当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何对合同做出补充修订,林农权益无法保障等。(3)合同变更或终止易引发纠纷。

三、流转规模大,流转主体多,调解、协调难度大。近年来,广西集体林地流转规模大、流转频繁,流转主体多元复杂,集体林地流转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由于林地流转的规模大,跨县、跨市、跨省的“三跨”林地纠纷大量存在,涉案林地的经济价值巨大,要求当事人作出让步和妥协十分困难的,加上流转主体往往涉及多家单位,在众多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工作也相当困难。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实体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在《森林法》或者《土地管理法》中增加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违法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等内容,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相衔接,并对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原则、评估、操作程序、流转合同的格式和内容、转让金的使用和管理、罚则等内容进行规范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将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确立林地占有取得制度。

二、妥善处理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适用。审理林地确权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适用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但是,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对林地确权案件的实体处理和程序规范较为原则,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则更为具体,操作性强。因此,林地确权案件通常主要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适用法律的依据。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程序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严格区分林业民事诉讼案件与林业行政案件。林木林地权属不清的自然资源类争议,应通过行政程序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并经行政复议后,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类案件,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涉林纠纷中,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案件(林地归属争议由政府处理的除外)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行使行政职权对涉林事项作出的处理而引发的行政争议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林木林地权源清楚的情况下,因林地承包、转包、互换,或林木转让等基于合同而引发的纠纷,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

二、统一林地权属纠纷证据的审查与认定。新一轮林改后发生林地权属争议的,以新一轮林改颁发的林地证书为准;新一轮林改中引发的林地权属纠纷,原则上以“四固定”和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确认的权属凭证为准,只要农业合作化、“四固定”以来权属和管理明确的林地,原则上都要维护现状,对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所颁发的林地证,只要不存在漏填、重填和误填等重大错误,原则上都要予以认定;“四固定”后有调整的,则以证明权属调整的权属凭证为准;在“四固定”及“四固定”之后均没有权属凭证的情况下,以合作化时期的权属凭证为准;无权属凭证的,可依历史和现实管理使用情况的证据为定案依据。根据《广西调处条例》第11条规定,依法形成的林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等有关成果资料,可依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的参考凭证资料。在没有其他权属凭证资料的情况下,有人民政府参考林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材料,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来确定权属。

三、完善行政审查程序。进一步健全和优化行政调处机构机制,建立一整套公正、高效、权威的调处工作机制。

四、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改为由法院改判,法院有权对经政府裁决后的行政确权案件作出改判;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授权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依据民事诉讼法对相关的民事争议一并审理,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居间裁决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采用变更判决的方式,对行政机关在林地权属上所做的确权裁决行使变更权,从而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权。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也有行政合同的某些成分,不能简单地从行政法或民法的角度来适用法律,而是应从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进而选择适用的法律。

二、严格把握解除合同的理由。在实践中,常发生发包方以合同约定的承包费偏低和其他原因为由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新任村委干部对前任村委干部与村民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拒不认可,对未到期的承包经营合同单方解除后另行发包给他人,或自己承包;一些农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粗暴,承包户履行合同中稍有瑕疵,就随意单方解除其承包合同,另行发包他人,以及村集体以农户家庭内有人考上大学为由而私自收回农村学生承包地等情况,这些解除合同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其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对给承包人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民主议定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并非必然无效。确认合同无效,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发包方所属半数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时主张权利;二是必须是对承包方案实质性的违反,且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或成员的利益,又无法通过适当方式变更。越权订立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合同,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而使它有效;其无效状态也不是永久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而使合同成为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承包合同签订满一年,或虽未满一年,但承包人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因发包方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而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但可对该承包合同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妥善处理因民主议定原则而引发的林地纠纷。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属效力待定合同,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可以补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主议定决议认定合同的效力。对以下几种涉及民主议定的情形,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施行的时间分阶段并依具体案情分别处理:(1)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2)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既未经民主议定,也未经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属村干部个人以村委会名义擅自签订,且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3)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民主议定确定内容的,或民主议定未经通过的,应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认定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4)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在民主议定程序上存在瑕疵,但实际内容上没有违背村民会议的意思表示,或者该瑕疵可以补正或经村民事后予以追认的,可认定合同有效。(5)林木转让合同未经民主议定,但受让人已经依法办理林地证,善意取得林木所有权的,应视为转让合同已实际履行,可以认定林木转让合同有效。(6)村民委员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收回或调整未到期承包林地的,承包者因此提起诉讼的,对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7)村委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发包或转让村民小组所有的林木林地,村民小组提出发包或转让合同无效的,对村民小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但要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处理劳务纠纷制度 篇6

以下介绍海仲上海分会最近受理的两个船员劳务派遣合同纠纷案例:

(一)船员外派合同争议案

2008年6月10日,申请人XX船员与被申请人YY船务公司在泉州签订《船员外派合同》后,被派往“泰山真诚”轮任三副。但是9月15日,被申请人口头辞退了申请人,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于是,申请人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海仲上海分会提起仲裁,请求被申请人支付拖欠工资并给予经济赔偿。

被申请人答辩,申请人在与被申请人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告知其因旷工而被ZZ船舶管理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此事实直接决定被申请人是否与申请人订立外派合同的意愿,故该合同应为无效合同。被申请人已按合同支付了申请人上船作业的相应工资,8月底申请人回家经用工单位通知未归返,因此不存在拖欠工资问题。

仲裁庭经审理后认为,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时,已解除原劳动关系为自由船员,双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签订的外派合同应为有效合同。根据合同,被申请人应负责办理申请人赴外轮工作的出国手续及证件,而被申请人在未办完情况下违法安排申请人上船工作,申请人因担心承担法律责任而下船,不构成违约行为。用工单位要求不具备必要手续和证件的申请人回岗是不合理的,不能成为辞退理由。因此,仲裁庭裁决被申请人应向申请人支付拖欠工资,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二)船员管理合同争议案

2008年11月18日,申请人XX船务公司与被申请人YY海运公司签订《船员管理合同》,申请人为被申请人所属的“盛安达108”轮配备全套船员,但被申请人拖欠船员工资及管理费,并于2009年1月20日在未通知申请人的情况下就擅自解散船员,故申请人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海仲上海分会提起仲裁,请求被申请人支付拖欠的船员工资及管理费,并赔偿违约金。

被申请人答辩,申请人隐瞒了两个重要事实:1.申请人的船员驾驶“盛安达108”轮于2009年1月1日在福建泉州石湖港触礁,造成被申请人重大损失;2.鉴于春节(1月26日)临近及“盛安达108”轮修理需几个月的实际情况,被申请人于1月19日与船员达成共识:船员自动放弃2009年1月份工资;船员回家,等船修好后再定下步方案。因此,被申请人不存在拖欠船员工资及管理费情况,也无须支付违约金。

处理劳务纠纷制度 篇7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立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机制,并及时调处、化解学校各类矛盾,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组 长:杨国红(学校校长)

副组长:王爱杰、马从斌、丁旭升(学校副校长)成 员:学校各行政管理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行政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日常工作,事故及隐患报告电话为:。

二、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杨国红校长: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王爱杰、马从斌、丁旭升副校长: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三、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

学校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二)、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及情报信息报送制度和节假日各部门领导值班制度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基层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家长意见二十四小时回复等制度,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三)、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学校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发挥党办、工会、队部、保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基层单位处理本单位矛盾纠纷的优势,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本单位。以

党委办公室为主,负责调解党员干部之间的矛盾;工会负责调解校内教职工之间的矛盾;保卫处、德育处负责调解学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

(四)、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调处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党政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和生活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

提供劳务者纠纷上诉状 篇8

原告:XXX,女,汉族,出生于1963年11月5日,农村居民,户籍地四川省XXXXXXXXXXX,公民身份证号码513029196311056XXX,联系电话:1321918XXXX

被告:江XX,男,汉族,出生于1966年2月13日,农村居民,户籍地四川省大竹县周家镇太平寨XXX,公民身份证号码5130291966XXX,联系电话:1478140XXXX

被告:XXXXXX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联系电话:

案由: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

诉讼请求:

1、依法判令两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赔偿原告残疾赔偿金28004元(7001元/年**0.2),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元,住院伙食补助费770元(77天*10元/天),护理费10010元(130元/天*77天),误工费8913.1元(83.3元/天*107天),鉴定费700元,车费100元,后续治疗费8000元,合计62497.1元。

2、本案诉讼费由两被告承担。

事实及理由:

7月11日被告XXX与被告XX公司签订将被告修建+499水平高位水池承包给被告的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工程名称,工程要求,包工价款,结款方式、施工安全、违约责任等事项。207月15日被告雇佣原告从事地面杂工,并与被告建立了劳务关系,年9月20日下午5点过,原告在被告江XX承包的高位水池处上班时停电,原告到搅拌机内打扫废物,后被突然来电转动的`搅拌机将原告搅伤,原告被送往大竹县中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为:骨盆骨折,肝肾亏虚,耻骨联合分离,髂骨骨折,双侧坐骨骨折,双侧耻骨骨折。原告在大竹县人民医院住院77天后出院(即2012年12月6日出院),出院遗嘱:1、休息1月。2、慎用重力,三月内不能负重,扶拐下地活动,定期摄片。现第二被告已支付了医疗费。原告陈文英于5月14日经达州市竹民司法所进行了伤残鉴定,原告的伤残等级为玖级。

综上所述,原告和被告之间已经形成雇佣关系,被告XXXXX有限公司将水平高位水池发包给不具有资质和安全生产条件的被告江文志。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利,特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求两被告承担连带责任,望支持其诉讼请求。

此致

大竹县人民法院

具状人: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纠纷案 篇9

原告:某劳务公司

被告:某建筑工程公司

代理人:蔡俊杰律师

案由: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受案单位: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案情简介:

原告与被告于2005年6月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由原告分包被告总承包的某工地主体结构土建工程。总价320万,工期150天,自2005年6月30日至2005年11月17日。因原告方面的原因,直至2006年5月工程尚未完工。2006年5月底被告向原告发出解除合同通知。双方就此发生争议,在工地所在地建委的协调下,双方委托鉴定机构对工程进行了鉴定。2006年12月双方达成协议,被告同意报告的评定于2007年1月向原告支付工程款3522597.51元,对双方仍有争议的事项同意再行协商。随后被告按照该约定向原告完工程款。在收到被告支付工程款后,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被告按原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承担逾期付款利息7.6万元及违约金226.84万元,支付赶工费20万元,并赔偿误工费、租赁损失等费用70万元。法院经审理于2007年12月4日作出判决,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利息5000元,驳回了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贵院受理的原告某劳务公司诉被告某建筑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纠纷一案,本律师接受被告的委托,出庭参与诉讼,为履行代理人职责,现根据事实和法律,发表以下代理意见,请合议庭采纳。

总的代理意见:

原告请求的多项费用,在共同委托评估公司所作的评估报告中,已作了评估;且在结款时,双方已在支票根上共同签字,明确劳务费用已全部结清;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根据,应当予以驳回。

具体意见如下:

一、原告请求逾期付款利息76291元及违约金2268400不能成立

1、被告无逾期付款的情况

(1)被告已按双方2006年12月30日达成的新《协议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已将劳务费支付给了原告。

(2)原告在领取最后一笔款时,在支票根已签字言明:“按双方协议,全部结清劳务费。”从中可以看出双方关于该项劳务的所有款项,都已结清了,不再有任何纠纷。

(3)在2006年12月30日的《协议书》中,双方明确结算款的付款时间为2007年1月20日前。即使按照原告主张的付款时间2007年2月8日,也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哪里来的2268400元的违约金。

(4)在2006年12月30日的《协议书》中,确定付款日期的同时,未约定违约金,无违约金条款。

2、按照旧合同,原告该项主张也无事实根据

(1)起算点没有根据

第一、原告主张送达的结算书,被告从未收到过;

第二、即使根据合同,双方也无关于默认结算书的约定:

《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关于结算涉及的第24.2原文如下:“工程承包人收到劳务分包人递交的结算资料后14天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工程承包人确认结算资料后14天内向劳务分包人支付劳务报酬尾款。” 该条文明确规定付款的日期为:工程承包人确认结算资料后,14日内付款。第三、实际上,双方共同委托求实公司鉴定的行为,已表明之前双方未有结算确认,否则还要委托鉴定作什么?

第四、鉴定机构也未采纳原告所谓的结算书,即说明原告所说的确认不成立。

(2)、索赔没有根据

根据双方签署的《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第26.4条的规定:此类索赔,原告应于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1天内,向被告发出索赔通知,被告在收到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21天内给予回复。本案中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原告曾按合同向被告主张过违约金或逾期付款利息。

二、原告请求的赶工措施费、人员误工损失费、租赁费损失费用在评估报告中已作了评估,费用已支付完毕

《鉴定报告》第5、6、7页对相关费用评估如下:

1、赶工措施费

《鉴定报告》第六条“相关事项的说明”的第1项已明确指出该部分费用不应支付:“关于劳务承包人申请的赶工措施费20万元,依据2005.8.10的补充合同的第九条:‘延期超过十天的,甲方不予支付赶工措施费’的规定及实际的情况,不予记取;”。

2、人员误工损失

《鉴定报告》中“综合楼结构已完工程劳务书”第六项第3、4、6、8条对春节后人员窝工损失、停工令造成的损失、解除合同造成周转材料次数减少损失、门卫等管理人员误工损失评定的金额分别为:135000、28000、133840、57670元。

3、租赁费损失

《鉴定报告》“综合楼结构已完工程劳务书”第六项第9条已对本项费用作出评定,金额15000元。

上述费用,被告已按2006年12月30日的《协议书》向原告支付完毕,原告对双方已解决的事项又提起诉讼,显属滥诉。

三、原告请求遣散费不能成立

1、原告本身是劳务公司,其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是其内部管理问题,与本案工程合同纠纷没有法律上关联性,公司对其员工可以继续留用,也可以辞退,这是公司自己权利。

2、原告遣散费损失不成立

原告提供的遣散费损失证明资料,是否确实存在相关人员无法确定,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这些人员当时就在工地;另外费用支出没有领款人的签字,显然违背常理。

四、本案违约的是原告

上一篇:关于学会生存作文700字下一篇:描绘折柳送别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