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工作制度

2024-10-06

劳务输出工作制度(共11篇)

劳务输出工作制度 篇1

劳务输出工作制度

一、建立劳动力及富余劳动力资源库、劳动技能和择业意向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人一卡。

二、主动全面掌握用工信息,及时采取多种方式发布信息,保证用工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与外出用工单位依法签定《劳务输出协议书》,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定《劳动合同》,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输出人员定期回访制度,巩固劳务输出基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六、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年度劳务输出任务的完成。

劳务输出工作制度 篇2

一、发电厂合理地组织劳务输出, 是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途径

老的发电企业由于历史原因, 在生产服务系统配置了大量的辅助生产人员。在机组容量一定的前提下, 人多就成了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大障碍。如何将富余的人力资源迅速地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 是老发电企业面对的课题, 也是难题。兴办多种经营安置富余人员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措施。但兴办多种经营一是要有合适的项目, 二是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 三是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一但投资失败, 其损失也是不言面喻的。而劳务输出则完全可不必顾及这些, 他可充分利用企业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上的优势, 达到增加收入提高效能的目的。重庆发电厂在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 曾输出劳务, 搞过自备电厂的安装、工业锅炉的安装检修和珞璜电厂的维修工程, 组织劳务到伊拉克承接发电厂的维修, 甚至到新加坡承揽造船业的工程, 这些都为劳务输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老电厂劳务输出的先例。近几年来, 重庆电厂又先后签下了国电万盛电厂、长扬电厂的输煤运行和主机运行工作。

二、发电厂劳务输出工作挑战和机遇并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中央和地方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日趋增长的用电量, 会加大对电网及电源点的建设和投资。新型电厂由于采用了较优的用工方式, 大部分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工作都采用了对外招标的方式进行委外完成。这样随着一批新型电厂的运行, 就会有大量的工作岗位摆在了有能力在生产服务工作中为新建电厂提供劳务的老电厂面前, 因此, 老电厂就要不失时机地把握这个拓展发电厂劳务输出工作的契机。同时, 地方一些小水电、自备电厂、融资自建电厂缺乏运行和检修方面的技术力量, 也需要老的发电企业在人力上技术上的支持。在看到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 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首先, 老发电厂在近十来年的劳务输出中尝到了甜头, 而且把输出的目光都盯在了新建电厂这块巨大的劳务市场上。除老的发电企业外, 电力建设施工单位及一些其它的修造单位也参与了向新建电厂提供劳务的行列。这使得劳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造成有些岗位“粥少憎多”的局面, 其二, 竞争的结果将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更高。第三、竞争也导致在劳动力的价格上形成卖方市场, 在这点上劳务输出单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长远眼光。第四、发电厂毕竟还是需要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完成正常的发电工作任务。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和对外提供劳务的矛盾也是摆在劳务输出单位的一个课题。

三、发电厂劳务输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要做好发电厂的劳务输出工作, 并使其成为企业经济创收的一个增长点, 我们就必须要在思想上有新的突破, 在实践上有新的创造。

(一) 要在劳动力和工作形象的品牌上创新。

安徽“无为小保姆”名扬京城, “菲律宾女佣”响誉香港, 同农村劳务输出一样, 发电厂的劳务输出、对外工程同样要在劳务输入单位树立起有影响的“要用工找XX电厂”的品牌。提升劳务输出的竞争力。要用劳务输出的典型事例在系统内的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 拓展劳务输出的门类,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以特色、诚信和优质、优价来占领市场, 从而推动劳务工作的发展。

(二) 更新观念, 做好做强劳务输出工作。

企业的劳务输出不同于农村劳务输出。首先, 不要单从财务上分析某一劳务工程上的赢亏, 要从抢占市场的长远利益看, 一时的赢亏并非永远的赢亏, 因为即是不搞劳务输出, 富余人员的工资也是要支付的, 劳务输出后总能赚回一块工资总额, 这块工资总额就是企业增加的收入。其次, 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 不要过分强调多经和主业的分工, 统一协调, 在不影响主业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多专业, 多工种地竞标承揽新型电厂的劳务工程。

(三) 在素质教育, 技能培训上加大力度有所创新。

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劳务输出的规模, 决定着市场的竞争力, 决定着收入水平。新型电厂采用了很多新设备、新技术, 要掌握这些设备的检修和运行, 必须对劳务输出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可采取学校、用人单位、输出单位联合办学, 还可以采取“订单”式培训, “定向”输出的快捷培训方式。以劳务输出带动技能培训, 以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

(四) 劳务输出形式上要有所发展。

输出单位要将自己对劳动者的管理同用人单位的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重庆发电厂就成立了专门的工程项目部, 对输出人员实行“当班内用人单位管理, 当班外由输出单位管理”, 这样用人单位摆脱了人的因素的困扰和麻烦, 而劳动者也时刻体会到原单位的关怀, 不会产生孤独和失落感, 这样就能实现输出单位和输入单位的双赢。

(五) 借助优势, 科学规划。

发电厂的专业、工种较多, 各个电厂都有自已的优势项目。重庆发电厂的烟气脱硫, 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首批引进的德国环境保护技术, 在该项目的建成投产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在该项目结束后, 改编成技术咨询公司, 为新建电厂的烟气脱硫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及运行调试工作。这种智力型、技术型的劳务输出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发电企业要重视和总结自己建厂多年来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水平, 同时了解电力劳务市场的行情, 说不准就能起到吹糠见米的效果。

(六) 加强领导, 主动协调, 搞好服务。

各单位在劳务输出的工作上要一把手亲自抓, 抓项目、抓技术、抓人员配备与落实。

1、在劳务输出工作中, 厂、工会、输送人员的基层车间要搞好协调, 充分考虑车间、职工个人、用人单位等多方的利益关系以及所承揽工程的重要性, 做好思想工作, 切忌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

2、要成立专门的项目部, 委派工作能力强, 有责任心, 懂专业, 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项目经理。他要作为输出单位派注输入单位的首席代表, 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 参与用人单位的生产协调活动, 做到对双方单位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保持双方单位的沟通与交流, 保证安全生产。

强化劳务输出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篇3

培训高技能的务工人员,继续抓好“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输出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输出促培训、以培训助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汤阴县劳务输出概况

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总人口45.8万,其中农业人口38.7万,共有农村劳动力25.7万人,土地吸纳8.6万人,17.1万人需转移就业。截至2009年底,已外出务工4.7万人,加上原来留在当地的,共有外出务工5.3万人,占2008年外出务工人数的63%。有外出意向并有工作岗位的1.6万人,占2008年外出务工人数的19.2%。目前还有1.4万滞留在家,这其中包括2008年企业停产、半停产的失业回留0.8万人。就地转移就业约5万人,有5.2万农村劳动力待业。2008年全县农民工输出总数达到8.3万人,主要从事建筑、纺织、电子、电焊、服装、保安、餐饮、商业服务等行业,年创劳务收入近6亿元。劳务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总收的40%以上。

目前,汤阴县农民就业工作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技能型就业特点形成。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汤阴县根据上级对农民工培训的有关政策,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尤其是2008年由汤阴县政府直接提供免费培训资金,共培训农民工2800余人,在安阳市五县五区此类活动中,汤阴县对农民工培训资金投放比例最大,培训人数最多。二是培训输出一体化模式日趋完善。我们提出的思路是:校企对接,订单培训,定向输出。我们这一措施是为了就业而培训,培训资金的拨付前提是培训达不到就业率不拨付资金。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所、村委会四方联合组成验收组,对分布在300个自然村的2800余人进行入户调查。三是就地就近就业凸显。2005~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455个,投资金额67亿元,新增安排就业劳动力2.6万人,为强化汤阴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汤阴县强化劳务输出工作的主要措施

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下出现的企业破产和减员增效带来的用工数量减少问题,汤阴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汤阴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化领导,注重宣传,完善服务机制

春节前后,汤阴县加大了就业服务力度,先后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车、发放传单、举行外出务工欢送仪式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民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以及用工信息。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健全服务体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消除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顾虑,提高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摸清基数,动态监测。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的现状,汤阴县劳动部门及时召开了乡镇劳动保障所全体人员会议,安排部署了返乡农民工调查登记工作,对农民工返乡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时刻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二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加快推进乡镇劳动保障所和县乡人力资源市场标准稳定化、规范化建设,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乡村,及时、准确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态,为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三是搜集信息,搭建平台,集中开展“农民工服务月”活动。利用安阳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信息平台,加强了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信息。四是完善日常服务,建立农民工就业长效服务机制。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各窗口出台了针对农民工的日常服务办法,做到日常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

(三)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坚持农民工异地输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相结合。一是抓异地输出,开展“省际劳务协作”。2009年初,汤阴县人劳部门派出三个考察组到全国各地收集用工信息,实地考察,签订用工协议,储备就业岗位,在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加强相互衔接协调,签订劳务合作协议,逐步引导农民工由零散型输出转为规模型输出,由自发型输出转为有组织型输出。其中,汤阴县在山东魏桥的劳务输出在河南省名列前茅。二是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开展“重点建设项目用工对接”活动。为发挥汤阴县重点建设项目对就业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劳动部门针对汤阴县2009年新开工的国家、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劳动力进行了排查摸底,如南水北调工程、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汤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安汤快速通道、各住宅小区建设、招商引资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

(四)抓好品牌效应,积极宣传推介

近几年,汤阴县的纺织技能品牌已成为安阳市乃至河南省的劳务输出特色品牌之一。汤阴县先后与国际品牌企业苏州波司登制衣集团、国内品牌企业青岛新郎西服集团等联手互动,建立了长期的劳务输出合作关系,签订了长期的用工协议。2009年3月1日,河南省政府在北京举办了“河南农民工风采展览展示”活动,汤阴县认真做好成果展览、技能展示、劳务对接、座谈交流等各项筹备工作,在活动中集中展示了汤阴县劳务经济发展成果,树立了汤阴县农民工的良好形象,促进了汤阴县农民工就业工作的开展。

三、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劳务输出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一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明显萎缩,汤阴县境内部分企业裁员;二是汤阴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就业竞争力不强;三是部分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偏高;四是社会创业氛围不浓,扶持创业力度不够,部分乡镇和村干部,不能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劳务输出工作,认识不到劳务输出工作的潜在效应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其原因在于:

(一)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

劳务输出工作的舆论宣传需加大力度,协调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乡镇对劳务输出工作配合和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全县上下需全力推动,大搞宣传,大造舆论,在全县形成大搞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政府推动、整体联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劳务输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就业观念陈旧滞后

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人员一般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就业心理预期普遍偏高。不愿自主创业,也不想灵活就业,更不愿意从事家政、钟点工等服务,实现充分就业十分困难;在就业方式上,下岗失业人员自身不努力,全凭“等、靠、要”,就业期望值过高,这些陈旧滞后的观念导致这类人员为自身实现再就业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三)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日趋艰难

目前汤阴县存在大量的就业弱势群体,尤其是“4050”人员。这个群体的现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即“五多五少”:一是“输血型”的多,“造血型”的少;二是专业技能低的多,专业技能高的少;三是就业观念陈旧的多,就业观念更新的少;四是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高的少;五是就业期望值高的多,面对现实的少。弱势群体的这种现状特点,不仅制约和影响了他们个体的再就业,同时也给我们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四)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汤阴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下一步劳务输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针对汤阴县现阶段劳务输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劳务输出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了九项工作思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安阳市《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和《汤阴县农民工工作实施方案》。二要做好农民工思想工作,要帮助农民工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抓住机遇,先就业,再择业。通过各种手段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摸准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在落实好工作岗位或者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再外出打工,避免盲目外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要寻找高质量的用工信息,确保把工资高、福利待遇优厚的用工信息提供给广大群众。四要寻求高层次的合作伙伴,加强与品牌企业合作,进一步提高汤阴县的劳务输出档次。五要培训高技能的务工人员,继续抓好“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培训与输出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输出促培训、以培训助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六要建立高标准的维权服务体系,继续做好县内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项后续服务工作,对外出务工人员搞好维权和跟踪服务,建立维权机制,确保农民工权益不受侵害。七要形成高水平具有特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组织机构的灵敏触角和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组织队伍建设,创新运作方式,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八要培育劳务品牌,在原有“纺织”劳务品牌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劳务品牌,重点培育电子、电焊品牌,为汤阴县的品牌劳务输出注入新的活力。九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继续做好中介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保障代理、政策咨询等系列、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劳务输出年度工作计划 篇4

20xx年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所负责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完成。20xx年我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现将工作计划如下:

一、团委工作。

1、借6.1儿童节这个契机,配合学校搞好“六一”庆祝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通过开展生动有效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借5.4青年节时机,密切联系嘎查青年,创造活动让社会团员有更强的归属感。

3、配合司法所和派出所,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避免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发生。

4、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开展活动关怀贫困家庭儿童及留守儿童,让贫困儿童感受更多的社会关爱,

5、引导创业青年开拓创新,让更多创业青年参与到农村淘宝中来,以创业成功青年现身说法,产生辐射效应,带动苏木地区创业新环境。

二、统计工作。

1、2-4月基本完成全国第三次农牧业普查重点工作,包括PDA数据的录入、审核、上报。村、苏木信息表的上报。农普数据的实地自查及互查工作。农普办其他的数据工作。

2、每月定期做好固定资产报表的填报工作。

3、每月定期做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的新建和维护工作。

4、6月做好大豆面积的统计填报工作。

5、7月做好半年相关数据报表的统计。

6、10月做好粮食产量统计。

7、12月做好各类年终报表汇总。

8、每季度配合农调队做好各嘎查养殖大户相关统计工作。

三、劳务输出工作。

1、1-2季度做好公益性岗位的申报工作。

2、9-11月做好苏木40、50人员的养老保险补贴申报工作。

3、全年做好苏木劳动力资源统计及上报工作。

峦庄镇劳务输出工作总结 篇5

一、各方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峦庄镇群众自古就有外出务工的习惯,主要是上金矿和搞建筑。但由于缺少组织,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群众要不到工钱,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时常发生的事情。加之金矿管理的日益规范,农民外出务工门路日益狭窄。面对如此现状,镇党委政府及时做出决策,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决定》,决定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产业来扶持,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利用政府职能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二是成立镇劳务输出工作站,由镇人大主席任站长,指定年富力强、思想活跃、信息灵通的人员负责办公,抽调各村文书为信息员,从组织上为劳务输出的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千百万”工作,与干部签定目标责任卡,充分发挥“千百万”干部的驻村优势。四是积极培育民间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健全劳务输出服务网络。通过政府、千百万干部和民间劳务中介机构的齐抓共管,形成了较强的发展合力。

二、强化服务,劳务输出工作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建立劳务输出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组织全镇干部深入到全镇各村,准确掌握了本镇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的情况下,镇劳务工作站就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强化技能培训,服务外出群众,提高劳务水平上来。镇劳务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巡回全镇10个村105个村民小组,开展以劳动技能、安全知识、维护权益为主要内容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开设过劳动知识讲座50场次35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活动的开展使外出的务工人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教会了他们如何注意自身安全,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地提高,也使部分想外出打工、而又怕挣不到钱、拿不到工钱的群众,敢于挺直腰杆大胆地走出山门进行劳务输出,促进了劳务输出队伍规模的不断状大。二是积极组织人员专程赴河南南街村、西安丈八沟等地劳务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准确掌握外出劳务市场供需信息,积极发展订单劳务。目前,全镇劳务输出规模已达5500人,有组织的达20xx多人。河口村、中南村金中强、王迎高等在西安有组织、有规模自办的养猪场就达20个,猪存栏4000多头。四家村劳务协会已组织100多人赴西安搞货物装载,中南村民间劳务中介组织已组织全镇各村200多人远赴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在服装、电子等正式厂家务工,街坊村、中南村三十几名群众在村劳务协会的组织下,已在西安大明宫参与建材生意,被当地人称为“峦庄建材城”。通过努力,我镇的劳务输出工作已基本实现了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长年性输出转变。

努力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 篇6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努力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

为贯彻落实6月15日全区劳动力输出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我县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努力把劳动力输出培育成富民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县实际,摸清我县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的培训现状。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沧源县政府2004年6月18日召开了沧源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参加会议有政府分管领导,赵子杰副县长、农业局局长段家峥同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世邦及县级相关部门妇联、县总工会、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会议传达了地委扩大的会议精神,沧源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劳动培训转移,于6月20日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安排布置了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并成立了沧源县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黄光富(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县由农业局局长段家峥同志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世邦担任,成员由县妇联、县政府办公室、县总工会、教育局、扶贫办、财政局、人事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由段家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承办统计报表具体业务由农广校万苏云同志负责。

二、摸清家底,明确任务,认真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

1、沧源县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区占总面积98%,坝区占总面积2%,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贫困县,全县共有93个行政村、804个村民小组、农村总户数有30032户,全县总人口16.6万人,农业总人口134598人,农村劳动力60313人,占总人口的44%。2003年末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6996万元,财政总收入3740万元,人均纯收入793元,农民所得粮4271.6万公斤,人均327公斤,总耕地面积为425945亩,农民外出劳务收入527万元,占总收入的3.7%,农业总产值2003年20009万元。

2、我县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情况

沧源县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以农广校为主,农广校自1996年成立以来,通过职校联合办学开办了中专6个班,其中:脱产师范教育中专一个班51人,已毕业,5个函授中专班、农业会计、现代乡村综合管理两个班,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农业;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自身素质,2002年9月农广校积极与省刊授联合大学联办成人高等教育专科,财务会计专业28人,2004年初与省电大联办园艺专科班50人,1999年以来,其招收中专学员159人,已毕业87人,大专学员78人。另一方面是:绿色证书培训,农广校对职校在校学生和民族中学初中生培训了400人。

我县各级部门非常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引导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如县妇联、旅游局、文体局等单位部门积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县妇联从2001年至今开展家政服务行业,经培训向昆明、临沧等地区输出家政服务人员100人,2002年,沧源县扶贫办培训向省外输出19名电工,再如旅游局、文体局等单位利用民族艺术的特点向农村招收一批批喜爱唱歌跳舞的青壮年进行培训。向省内、外、特区等地输出300人。根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2143人,转移就业劳务收入508.1万元,其中:向第二产业转移量为1177人,占转移总数55%;向第三产业转移量为698人,占转移总数的33%;向其它非农业产业转移的有268人,占转移总数的12%。

3、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围绕订单抓培训。

首先,县级各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坚持一手抓订单、一手抓培训,加快劳动力培训输出步伐。县级单位和企业驻外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对外“窗口”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为输出劳动力提供服务。其次是坚持以需定训,把18—35岁身体健康的初、高中毕业生及历年来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作为转移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临沧保姆”家政服务的优势。积极争取注册品牌,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促进更多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

4、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劳务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劳动力培训输出的投入,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拿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政府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建立专项经费,用于对劳动力培训,就业指导、市场开拓、监测服务等奖惩机制。

总之,劳务输出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努力,真抓实干,在政策、思路、措施上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显著效

果。

我国现行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 篇7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制度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作了专门规定, 从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长期无法可依的历史。它明确了劳务派遣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 对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这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由于现行立法相关制度规定的缺失, 再加上劳务派遣公司、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三方关系的复杂性, 在实务中易产生合同各方权责的模糊。一旦发生责任分担的争议, 最终的不利后果就容易转嫁到处于弱势的劳动者身上。因此, 加强立法完善的研究将会对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一、劳务派遣制度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 对用工者部分法律责任规制不到位。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强化了对劳务派遣单位和实际用工单位的责任约束。如, 第59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 (以下称用工单位) 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 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同时, 第62条还对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乍一看来, 对拖欠或克扣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的用人单位进行了惩罚, 也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义务, 似乎体现了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其实不然, 因为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和权利保护倾向看, 它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和一般民事合同是有区别的, 毫无疑问它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重于对用人单位的权利保护。工资权利是劳动者基本权利, 也是其合同的主要目的, 而合同对方支付工资应是其基本义务之一, 拖欠或克扣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是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侵害, 其行为已给劳动者造成现实的损害, 且用人单位从该损害行为中获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是其第一性义务, 而其拖欠或克扣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这种行为已导致其第二性义务的产生, 用人单位违反约定义务已经引起的新的特定义务, 此时就应该承担加付赔偿金的责任, 而不是等到其在行政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仍不履行给付义务后再来承担加付赔偿金的责任。这种立法设计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行为。因为这种违法行为即便被劳动行政部门发现, 只要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内支付了被自己拖欠或克扣了的部分, 也就不会有任何加重义务, 相反其却可变相合法地获取因拖欠或克扣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而产生的现实利益。在这里, 劳动者即使通过救济途径追回了被拖欠或克扣的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其基本权利受到的损失却仍未能得到补偿 (更未得到赔偿) 。

(二) 程序设计的缺失难以保障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

正当的法律程序是权利平等的前提, 是实现权利的保障, 也是解决纠纷的效率保证。这种程序保障功能在劳务派遣制度中同样有着其自身独立的法律价值,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劳动派遣立法目的的实现。尽管从法律关系上来说被派遣劳动者不是用工单位的职工, 与用工单位并不存在劳动关系, 但这并不影响被派遣劳动者和其他职工之间实行同工同酬, 因而《劳动合同法》第63条明确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 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因为同工同酬既是宪法赋予公民平等权的一种, 也是劳动法对工资分配的明确规定。

然而, 在现实实务中, 被派遣劳务工很难逃脱同工不同酬的厄运。现实生活中被派遣劳务工的工资低于用工单位同岗位正式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究其原因是立法对同工同酬的实现程序设计缺失所致, 这种程序的缺失阻隔了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的实现。因《劳动合同法》在制度设计中未能对劳动者实现同工同酬提供必要的程序保障, 劳动者对同工同酬的权利因其信息弱势和用工单位的财务封锁而难以实现。由此可见, 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在劳务派遣实务中被大打折扣, 甚至形同废纸, 那么这种制度本身必然值得反思。

(三) 未能平衡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 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在学界仍有不同意见, 有些学者认为这种连带责任缺少应有的法理基础, 从而违反了责任自负原则。我们认为这种连带责任的规定是和劳动立法的总体价值趋向相吻合, 并且从劳务派遣关系中各方当事人所处的地位来看, 这种向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倾斜就不难理解了。这种立法将会促使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强管理, 严格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 并促使用工单位自觉协助和监督对方履行劳务派遣的相关义务, 从而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务派遣作为劳动用工的一种补充形式而非用工的主流形式, 法律在此对用工单位的责任加重规定, 应该引起用工单位对权利义务的平衡考量, 从而引导其慎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但这种偏重劳动者权利保护的不利后果的承担, 应该在劳务派遣合同双方同当事人 (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 之间求得平衡, 而不应该由劳务派遣合同双方同当事人中的某一方承担过重的义务。

在目前的法律架构下, 对用工单位来说, 从平衡自己和劳务派遣单位利益的角度和公平原则出发, 用工单位在和劳务派遣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中, 可以约定因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法律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而引起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时, 用工单位不但可以向劳务派遣单位追索由此而引起的损失, 而且用工单位还可以要求劳务派遣单位对用工单位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二、对劳务派遣现行立法的完善建议

(一) 从劳动立法的角度审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分配, 适当调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在某些情况的责任分配。如对第85条中“拖欠或克扣劳动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行为的法律责任就应该直接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特殊意义上的义务, 即第二性义务 (此处是指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当然, 并非因追求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利而过分加重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而是认为应该寻求劳动合同中各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应有平衡。比如, 在用人单位违法或违约仅造成程序上的侵害而尚未造成劳动者实体权利损失, 且该程序侵害可弥补的情况下, 我们在制度设计中可以对用人单位免于处罚。

(二) 在制度设计中增加必要的程序性规定, 避免因程序的缺失而导致合同各方 (主要是劳动者) 权利实现的阻隔。如《劳动合同法》第63条规定,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实现, 我们可以从程序上为被派遣劳务工实现权利进行制度构建, 建议从制度上赋予被派遣劳务工有权申请自己查阅或申请劳动行政执法等部门调查审核用工单位的工资财务。

(三) 在立法中直接用制度设计平衡劳务派遣合同双方同当事人 (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 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法》第92条在规定, 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违法后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同时, 也规定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后有权对劳务派遣单位追偿因此而受到的包括实现权利的费用等损失, 或者由劳务派遣单位向用人单位支付连带赔偿数额50%~100%的赔偿金。这样, 既保障了劳动者遭到派遣劳动单位损害时的权利救济, 体现了劳动立法对弱势群体的优先保护, 同时也相对公平地平衡了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之间的责任自负问题。

参考文献

[1]林良全.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问题刍议.法制与社会, 2009.4.

[2]曹晓星.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专节规定的思辨.人才资源开发, 2008.11.

项目劳务用工管理工作要点解析 篇8

关键词:劳务管理;弊端;措施

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大批农民工的涌入,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力部队。同时又因为受到了环境、工资成本以及岗位要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劳务人民被大量的应用在一些危险性非常高的行业当中,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可以说农民工的存在为我国城市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针对如此巨大的劳务用工,认为应该将其进行完善的管理,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劳务用工管理存在的弊端

针对劳务用工管理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首先劳务关系不清晰,因为没有制定出有效地管理模式,所以大多数的企业对劳务作业采取承包制的手段,对劳务人员的管理越来越松懈。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说,不能够及时的按照相关的劳务企业制度进行交流,只能够通过包工头解决相对应的问题。

1.从建筑行业和相关企业的部门来说,因为劳务人员需要多次的进入不同的施工场地,这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和难度,而且很多管理和维权管理措施在到达包工头这一层次之后就更难以进行传递,出现了责任分布不明确的现象。

2.劳务人员因为大多数都隶属于农民工的身份,且其年龄均属于大龄部分的人员,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在工作之前没有经过具体的细致的培训,其技术水平以及技能水平较低,劳动效率不高,安全意识较差,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问题。

3.从管理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都是从家族式企业传下来的,所以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家族内部的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并不是很强。

二、劳务用工管理的策略

1.建立系统的劳务管理体系。在项目开工之前要建立完善的劳务用工管理体系,成立相对应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劳务用工管理领导小组,通过项目经理组织制定出相对应的劳务用工管理机制,从而保障每个人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2.建立工人联合组织。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中选取的代表以及工人组成在一起形成工人联合组织,以保证能够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其工作内容如下。

3.定期的为工人做培训和教育工作,能够从总体程度上提升工人的综合素质,给工人讲授工人应该获得法律保护和劳动法规,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三、办理相关的意外伤害保险

从项目组织管理来说,应该在项目动工之前给所有的劳务人员办理相对应的意外伤害险,因为建筑行业是非常危险的行业,不能够保障完全性的安全,所以一定要在项目起始阶段给所有的劳务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从而增加企业预防伤害的能力,保障劳动人员的合法权利,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建立完善的工人管理机制。在工人开始工作之后,各个小队的劳务管理人员要找到负责统计人数的信息,要将工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暂住证复印件以及岗位证书等上报给项目部管理负责人,要对技术工种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适时的管理相关的任务和信息,确认当天的施工人员,保证人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掌握员工每天的工作情况,避免讨薪上访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利益。

签订劳动合同。和每一个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这是保证企业根本利益和劳务人员根本利益的最直接有效地方法。在签订劳务合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劳务合同能够按照相关的劳务规范标准,合同内容要着重体现出工人的工资、结算时间、发放时间、考勤等等。要求在签订合同之时,必须由双方各执一份,必须是劳务人员自己的笔迹,不允许别人代签,公司必须要存在公司的公章。

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应该在施工现场内放置关于农民工维权须知的标牌,在上面要标注出拖欠工资的投诉电话,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如果有条件可以给每个员工发放建筑工人手册,在工人入场之后将建筑工人手册发放到工人的手中,注重介绍出工人维权、安全意识和从业以及指导农民工在择业过程中的施工企业,要保障施工人员能够有联系电话和企业名单,要提醒员工和相关的单位要和用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要保留相关的证据。同时,要加强对每个员工的培训和性能等知识的培训工作,要通过考试,发放职业技术岗位证书,保证能够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使得现场工人能够持证上岗。

四、妥善处理好企业和劳务人员的纠纷问题

为了能够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上访事件的发生,要制定好纠纷预防方案和纠纷处理相对的方案。管理人员要妥善管理好工人工资发放情况,要针对工资的发放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没有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的时候要及时的和相关的劳务队伍进行沟通,要督促其能够顺利的发放,应该及时了解好工人的思想动态工作,如果遇到不满的情况要着重了解好工人的思想情况,如果遇到不满的情况要及时找出其原因并且做出适当的解决,在一些比较重大的节日当中,要安排相关的人员轮流巡逻和值班,从而防止紧急事件的发生以及处理好不必要的麻烦。

五、结语

在城市建筑过程中,劳务用工的比例在逐年的增加,劳务用工的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劳务用工的管理水平决定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说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劳务用工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劳务工作人员的合法利益以及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杨 韬:劳动法形势下供电企业劳务用工管理[J].现代商业,2012.(02).

劳务输出工作制度 篇9

同志们:

××县的“三农”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农业人口太多、农民占有资源太少、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切实做强做大 “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劳务输出工作表彰大会,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

落实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现场会、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总结实施“打工经济”战略两年以来的工作经验,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带工人员和优秀务工人员,努力开创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

首先,我代表县委、政府向荣获2004-2005年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带工人员和优秀务工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劳务输出工作作出艰辛努力和积极贡献的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在外务工的乡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县劳务输出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必须认真总结经验,解决困难,进一步坚定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自县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打工经济”战略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县小康社会和建设××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扶持“打工经济”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人本服务”的原则,坚持“引导自发输出为主渠道,政府有组织输送为重要补充”的方针,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创新激励机制、搭建信息平台、组织规模输出和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全县掀起了“走出山门天地宽,打工创业致富快”的务工热潮,使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局面。2004年,全县共向外转移劳动力21134人,完成任务数20000人的106,其中有组织培训转移4208人,完成任务数4000人的105;2005年,共向外转移劳动力22009人,完成任务数20000人的110,其中有组织培训转移6208人,完成任务数6000人的104。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在外务工人员累计达8.7万人,2004-2005年共向家乡汇款2.5余亿元;按全县农村人口计算,人均实现务工收入338元,比上两年同期增加100元,增长38;务工收入在农民现金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28.5,超额实现了劳务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量20和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40-60元的预定目标,大部分打工农民家庭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增收脱贫和增收致富,务工收入真正成为实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回顾两年来的劳务输出工作,我们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

一抓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扶贫、劳动保障、农业等16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组建了劳务输出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和组织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从农业、扶贫、妇联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劳务办,并在全县**个乡(镇)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新成立了**个乡(镇)劳动保障所和**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抓好本辖区内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配置了微机网络设备,基本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协调一致、配合有力的劳务输出工作管理网络,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乡镇行动”的劳务输出工作新格局。有力的组织措施、健全的组织机构为做好劳务输出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抓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宣传资料、用工信息等载体,形式多样地向农民广泛宣传劳务输出政策、就业信息、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使县委、政府提出的“打工经济”战略深入人心。两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劳务输出知识问答》6万余册,开展咨询活动130(场)次,发布用工信息143期,制作各种布标和标语65幅、劳务输出宣传录音带20套,摆摊设场开展咨询服务,解答了4.5万余人次人民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在全县上下营造出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良好氛围,有效地转变了群众外出务工的观念,增强了群众“打工致富”的意识,提高了群众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过去被动地“要我去”转变成为今天主动地“我要去”。

劳务输出工作制度 篇10

带队打工创业富裕乡里乡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现任××乡十五井村村委会主任。说句实在话,今天参加这个会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高兴的是,县委、县政府提出干部引带劳务输出后,去年我就带出了120多人,大伙平均挣了6500多块钱,不仅老百姓尝到

了打工的甜头,我自己除了路费也挣了5000多块钱。而且,通过引带,原创:激发了村里老百姓外出打工的积极性,2005年全村2000多个劳动力中就有1100多人先后出去打工,实现劳务收入40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年初到现在,我又带出40多人到大连市金山建筑公司打工,预计到年末每人都能挣回1万块。激动的是,自己只是干了应该干的事,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乡党委、政府授予了我“乡劳务输出先进工作者”称号,县委、县政府又给予了表彰奖励,并创造这个机会,让我在这么高层次,这么大规模的会议上向各级领导讲一讲自己的带队打工经验。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村委会主任,是老百姓选的,不为老百姓干事,老百姓就会让你下台。所以从98年当选开始,我就在支书的支持下,积极研究致富门路,想方设法增加老百姓收入。就我们村来说,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5亩,全村2125名劳动力中剩余的就有1200多人。一方面靠土地的微薄收入,一般家庭勉强维持生活都不够,更谈不上能有余钱;另一方面地不够种,闲人多,冬天基本是吃猪肉、喝小酒、看小牌,夏天基本是哪凉快哪倒着、哪人多哪挤着,成天打哈哈凑趣。人都说,穷穷穷越呆着越穷,走走走越走越富。这么多人总呆着也不是个事,得让他们出去找事干。看着外村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了闲人问题,使老百姓发了家,我们也决定走这条路,于是就动员他们,地里没多少活,出去打打工、挣点钱,宽绰宽绰。可老百姓说:出去上哪啊?挣不来钱咋办?要是你们当官的领着我们就出去。对这个问题我们当时真是不好回答,当支书的、当村长的领老百姓出去干是个路子,但上边没规定,村里一大摊子事,要是真出去了,还不办你个擅离职守呀。就在我们想干又不敢干的时候,2005年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劳务输出电视会,××书记在会上明确要求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必须有一人常年带领农民外出务工。××书记的讲话无疑是场“及时雨”,给我们吃了“定心丸”。村支书领着我们“两委”班子立即进行了研究,当时我就谈了由我带大家出去的想法:一个是第一年出去,困难大,支书是牵头拿总的,在家给我当后盾,这样我才能在外面干好;再一个就是领着大伙出去干,也是履行工作职责,我自己的费用由我自己打工挣钱解决,不算在村里帐上。“两委”班子意见达成一致后,我们就分头深入到村民家中,告诉他们村长要带头务工,动员他们跟着出去干。为了消除老百姓怕挣不回本钱的顾虑,我们还做出了路费村里垫,挣不回本钱村里给的承诺。这样老百姓才决定跟着我一起出去试试。

带领群众出去务工,关键得把事整准成了,不能让群众白搭力、不挣钱。当时决定领农民出来时,我就想,老百姓抛家舍业跟你出去,万一挣不到钱你怎么有脸回屯子,戳你脊梁骨不说,村委会也将威信扫地。于是我和村支书商量,得先把活整准了。我通过亲属联系到了大连渤海轴承集团兆达分公司,这个公司是干建筑的,正缺人,而且也挺正规。但我放心不下,亲自去该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工地,看了公司执照,草拟了用工合同,并将合同传回来请乡领导和劳动局领导把了关,签完合同后又到当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做到万无一失,我才带着群众踏上了前往大连的火车。

我们走出家门代表的就是××,原创:打工也要打出××的品牌。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对领出的人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制定了不准耍钱、不准下馆子、上工期间不准喝酒、未经我同意晚上不准出门等规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都遵守,但日子一长,偷懒的、耍小钱的、闹口角窝里斗的问题就都出来了,对这些问题我基本都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进行解决。四组的一个老哥,顿顿饭喝酒,有时工作期间回去喝水也整两口,走路直晃还上工。工长告诉我后,我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明确告诉他再有一次赶紧卷铺盖走人,别给绥棱丢人现眼。他表示再也不喝了,一定好好干。最终他四个月挣了7000多块钱。通过严格的管理,我们干活的质量和进度让公司十分满意,不仅站住了脚,而且树立了绥棱人的形象。

吴寨矿劳务队民主管理工作探究 篇11

【关键词】矿山稳定;劳务工;民主管理

现在,社会用工越来越复杂,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被彻底解放了出来,他们在农闲时节,都进入城市务工,于是城市的农民务工人数越来越多,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有些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经济效益不景气,职工工资没有保障,企业领导就鼓励职工买断工龄,再就业就是买断工龄职工的其中一项选择,他们一旦进入企业,就会非常珍惜再就业这个机会,就会为企业潜心的工作和创造财富,但企业对他们的管理却长期处于粗放状态,很少从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关心他们,去善待他们,从而造成劳务工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就拿天力公司吴寨矿的劳务工来说,现在,吴寨矿劳务工有九百多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也有一部分是城市再就业职工,为了家庭,为了房子,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无奈而选择了煤矿,他们都是天力公司的员工,但他们又从属于不同的劳务公司,他们在管理上说是等同于正式工,但实际管理起来却远远不同于正式工,特别是在民主管理方面。近年来,天力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矿山民主管理进程,使劳务工内心对矿山充满了感情,他们心里有想法,有盼头,那就是尽早努力,成为矿山真正的一员。2011年,天力公司吴寨矿成立了劳务办,具体负责对劳务工进行信息资料的采集、保管、存档,劳务工选招、转招等工作;公司对优秀的劳务工班组长已经进行过选招,直接吸收部分优秀劳务工为单位的正式职工,也通过技校转招过,使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技能素质,成为矿山的技术工人;每年,劳务公司也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虽然合同是只限于一年一签的那种合同;每年的评先中,劳务工也占有一定的份额,2011年以来,劳务工也补扣了三金等。近几年来,吴寨矿通过选招、转招、评先而转正的的劳务工有300多人,他们热爱矿山,终于成为了矿山的真正主人,他们已经享受到或即将享受到正式工的待遇,但是,他们所占吴寨矿全部劳务工的比例也仅有四分之一多一点儿,并且,转正后的他们还在与以前的劳务工弟兄并肩作战,劳务队对他们的管理也并没有多大改变,他们参与矿山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强,由此可见,矿山劳务工民主管理工作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劳务工每天都在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他们有的根本不知道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要有钱赚就干活,工资低了,拍屁股走人,他们有些甚至不知道工会是干什么的,相关工会管理条文更是知之甚少,这与当前矿山的和谐发展是很不利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们文化水平低,缺乏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质,没有技术,只能从事低技能或者无技能的一些体力劳动,有些矿工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法律知识匮乏,权利意识淡薄,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常常不去伸张,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

其次,他们缺乏一定的民主管理引导,基层区队给他们讲的最多的是如何安全工作,如何把每天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不偷懒,不出事故,而很少给他们进行相关法律文件的学习。

第三,他们工作太苦、太累,劳动强度大,没有精力去学习,即使去学习,根本抓不住头绪,学习也没有动力,且缺乏一定的上进心,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如何赚钱,赚更多的钱,盖更好的房子,给学生交学费等等。

第四,有些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文件下面职工根本见不到,有些即使能见到,但他们由于素质低而又根本领会不了,给自己进一步维权设下了又一道障碍。

第五,基层队没有工会主席和工会工作人员,工会工作没有人牵头,无法落实责任,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或者开展的不够彻底,职工们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尽快收集、上传。

第六,工会是职工的家,但劳务工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对工会维权工作者缺乏一定的信任,再加上他们自身的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和较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也阻碍他们进一步去维权,反而有畏权的感觉。

第七,工人大多三班倒,不可能班班能见到领导,有问题即使当时想起来了,或欠表达,或害怕说,过后可能又忘掉了等等。

针对以上各方面原因,如何为劳务工探索出一条新的维权管理路径,保证矿山劳务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使他们更好的为矿山服务,同时为矿山安全生产做出更大贡献,是工会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以来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再从七个方面阐述一下如何做好劳务队民主管理和工会维权问题,与大家共同探究。

首先,劳务工在中国一只庞大的从业队伍,他们是煤矿建设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煤矿生活最底层的人,他们往往干着最累最脏的活,生活在矿山,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他们长年工作在井下,为的是有钱可以赚,有钱可以为孩子交学费,在家盖好房,能有好日子过。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与接纳,他们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他们应当享受到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作为上级领导部门,要进一步关心劳务工疾苦,把心放到全心全意为劳务工服务的层面上来,设身处地为劳务工着想,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条文,保护好劳务工的切身利益不受侵犯。

其次,牵扯到劳务工的法律条文,工会组织要及时通过网络、会议、班前会、黑板报等平台下发到基层,要组织他们学习,使他们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条文达到人人皆知,并进行一定的考试、抽查,看他们掌握情况。

第三,在最基层的劳务工所在的区队开办工会讲堂,聘请一些懂法律条文的讲师为劳务工授课,把他们应该知道的权益知识烂记于心,达到会应用,并学会维权。

第四,集团工会应成立专一的工会维权小组,这些维权小组一年四季应对各单位进行突击巡视,对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记录、上报、解决,领导一定要配合工会的维权工作,积极解决劳务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与否,都要再通过一定渠道回馈给当初提出问题的劳务工,提升他们对工会组织的信任,以及劳务工维权的积极性。

第五,对职工的提议应切实去解决,给他们以人性的关怀,树立起劳务工对维权的信心,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要让他们脸上再写满痛苦、无奈、无助与迷茫,要知道,他们和我们共沐一片蓝天,他们也应享受和我们一样的民主权利。

第六,矿山应尽快建立起为劳务工维权的工会组织。达到劳务工大事、小事有人问,他们权利受到侵害时有人管,有人为他们撑起腰板,让他们理直气壮的做人,而不再忍气吞声。从队到班组,建议成立工会领导小组,队里设立工会主席和工会工作人员,工会主席具体负责工会全方面工作,工会工作人员负责班组劳务工管理、及意见收集,以及上面的文件精神及时传达,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对文件及时公布,对职工关心的工资、奖金、罚款一月一上墙公开等,一定要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对职工的异议及时澄清,还职工一个明白,还组织一个清白。

上一篇:yc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每日一练(12.6)下一篇:护理技能大赛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