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复习资料

2024-11-12

刑法学复习资料(精选6篇)

刑法学复习资料 篇1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保护人民)刑法的目的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中,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自然犯)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犯罪概念)

(1)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可以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应该从重处罚。(4)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5)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有期徒刑。

二、多项选择题

(1)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BD)。A、必要共犯 B、任意共犯 C、简单共犯 D、复杂共犯

(2)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乙没有犯被教唆的(3)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 D、坚持罪过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

(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包括(AD)。A、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某甲

B、因受贿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某乙 C、因贩卖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某丙

D、因构成累犯而被从重处罚判处有期徒刑7年的某丁(5)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有(ABCD)。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之后,随即用该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与别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店购买手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元的真首饰调换

D、郑某潜入他人家中,将他人价值2万元的海洛因拿走(6)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有(ABDE)。

A、起因条件的内容不同 B、实施的对象不同 C、实施的目的完全不同 D、行为人自身的限制有些不同 E、对损害限度的要求不同(7)下列犯罪中属于继续犯的有(BCE)。

A、盗窃罪 B、重婚罪 C、非法拘禁罪 D、制造毒品罪 E、遗弃罪(8)各国刑法所采用的数罪并罚的原则主要有(ABCD)。

A、吸收原则 B 并科原则 C、限制加重原则 D、混合原则E.“先减后并”原则(9)诽谤罪与侮辱罪的主要区别有(BC)‘

A、犯罪主体不同 B、是否可以采用暴力方法不同

C、是否捏造虚假事实不同 D、犯罪客体不同 E、是否有“情节严重”的要求不同(10)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CDE).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属人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E普遍管辖原则

三、名词解释

1、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想象竞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是指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情况。

3、侵占罪:一般主体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占有为他人保管的财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4、一般累犯:指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

5、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一般罪犯,在执行一定时期的刑罚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6、.重婚罪: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7、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8、避险过当:避险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使避险行为客观上超过必要限度,造成合法权益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对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原则

答教唉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体地说,教唆犯是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然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目的的人。按照刑法第29条第1款的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一规定是为了更好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按照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

2、简述不作为犯罪中作为特定义务的来源 刑法上作为义务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特定义务

(3)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3、简述我国刑法总则对死刑适用的限制。

(1)死刑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3)死刑必须经过核准程序。(4)死刑设有缓期二年执行制度

五、案例分析题

1、李某与杨某曾于1992年5月共同抢劫并致被害人死亡,此案一直未被破获。2000年4月,杨某因盗窃罪被依法逮捕,与此同时,李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拘留。杨某在看守所看到李某,唯恐李某揭发自己,便主动向公安机关交待了其与李某抢劫的犯罪事实。问:本案应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答:李某: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杨某:盗窃罪、抢劫罪。杨某李某构成抢劫罪的共犯,由于有致人死亡的情节,根据刑法规定,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杨某的行为只是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还没有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根据刑法规定,对与共同犯罪,犯罪嫌疑人不仅要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还要如实供述同案犯。所以杨某供述他和李某抢劫的事实仅构成自首,不属于立功。根据刑法规定,杨某在抢劫罪的定罪量刑中,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杨李二人均应数罪并罚。

刑法学复习资料 篇2

1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取清热解毒口服液3支(规格:10ml),共取10ml供试品,至90ml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混匀,制成1:10、1:100、1:1000供试液备用。

细菌数取1:10供试液50ml用薄膜过滤法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次冲洗100ml,共冲洗三次。冲洗后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若滤膜上无菌落生长,以<1乘以稀释倍数报告菌数。

霉菌数取各稀释级供试液1ml,采用平皿法,依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应符合规定。

控制菌取1:10供试液10m(相当于供试品1ml)接种至100m相应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依《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

2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清热解毒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验证结果如下:

2.1 样品:清热解毒口服液

批号:07021214、07021224、07021234

生产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2 验证用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

2.3 验证用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060225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批号:050105

胆盐乳糖培养基批号:050104

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050121

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060220

曙红亚甲蓝培养基批号:050322

以上培养基均由中检所提供。

2.4 菌液制备:

2.4.1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培养24~48小时。以上菌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0~100CFU/ml的菌悬液,并同时进行活菌计数。

2.4.2接种黑曲霉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中,培养5~7天。用氯化钠溶液3~5ml将黑曲霉子洗脱至无菌试管内,再用氯化钠溶液制成5100CFU/ml的孢子悬液,并同时进行活菌计数。

2.5 供试液制备:

取清热解毒口服液3支,共取供试品10ml,至90ml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中,混匀,制成1:10的供试液备用(共制3份该供试液,分别供3种细菌试验用)。

2.6 方法学验证试验:

2.6.1细菌计数方法验证:

a.试验组:取1:10的供试液50ml用薄膜过法过滤。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洗滤膜,每次冲洗100ml,共冲洗三次。在最后一冲洗液中加入50~100cfu/ml试验菌1ml,冲洗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测定试验组菌数。b.菌液组:取上述菌液1至平皿中,倾注营养琼脂培养基,至相应的温度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c.供试品对照组:取规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数方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d.稀释剂对照组:用相应稀释剂和冲洗液代替供品,按试验组的方法测定其菌数。

2.6.2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

a.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ml于平皿中,再入相应的阳性试验菌菌液1ml,立即倾注玫瑰红琼脂培养基,置相应温度培养,每株试验菌平行备二个平皿,测定其菌数。b.菌液组:取稀释好的应菌液1ml,方法同试验组,分别加入平皿中,加相应培养基,置相应温度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数。c.供试品对照组:取规定量供试液,按菌落计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d.稀释剂对照组:取稀剂替代供试液,方法同试验组。

三次验证结果见表1,2,3

2.7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

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验证:

菌种:

阳性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

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阴性菌:金黄色葡萄reus)[CMCC(B)26003]

试验方法:

a.试验组:取1:10供试液10ml(相当于供试品1ml)及10~100cfu试验菌接种至胆盐乳糖培养基100ml中,培养18~24小时。依《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检验。

b.阴性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加入1ml 10~100cfu阴性菌。

三次验证结果见表4,5,6。

2.8 结果:

2.8.1计数方法验证:在三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70%。故可照该供试液制备法和计数法,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细菌数、霉菌数及酵母菌数。

2.8.2控制菌检查法验证: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故可以照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控制菌检查。

摘要:对清热解毒口服液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试验及其方法学验证,确认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3

政治学与行政学 第一章 法学总论

一、填空题

1.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_规范作用_和法的社会作用。2.按照通说,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_适用条件_、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要素。3.一般认为,法是由__法律规范___、__法律原则__和法律概念组成的。4.一般认为法律权利具体包括自由权、__请求权____和_诉权____三要素。5.法的效力具有一定的范围,包括__对象效力___、__空间效力___和__时间效力_____。6.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有三种:_可为模式__、__应为模式__和__勿为模式___。

第二章 宪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__两____届。

2.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2/3以上__的多数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时,由___副主席______继任主席的职位。4.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_1/5_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2/3_以上的多数通过。”

5.我国的国体是__人民民主专政制度_______,政体是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______。6.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 全民所有制和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第九章 行政法

1.依据行政行为相对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具体行政行为与__抽象行政行为。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具体包括_行政合法性原则_和行政合理性原则。3.依据行政行为相对人的不同,可将其分为__具体行政行为___和___抽象行政行为__。4.根据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所受约束的程度,可将其分为__羁束行政行为__和自由__裁量行政行为___。

5.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并生效后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具体包括__公定力_、_确定力_、__拘束力___和__执行力___。

6.适用简易程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2)对公民处以___50元_____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___1000元___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1.在民事诉讼中,确定一般地域管辖时遵循的一般原则是“___原告就被告__”。2.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___撤诉____处理。

3.《民事诉讼法》将第三人分为__有独立请求权__的第三人和__无独立请求权__的第三人两大类。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法

1.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由__公安机关__负责。2.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分为立案管辖和__审判管辖_________。

3.按照证据的不同来源,可将证据分为___原始证据__与___传来证据___。

4.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_12个月___,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6个月 5.逮捕是指经___人民检察院_____批准或决定,或者经___人民法院___决定,由___公安机关___执行的一种较长时间内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第十三章 行政救济法

1.我国行政法律制度提供了两种行政救济途径,即___行政复议__与__行政诉讼__。2.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后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____15____日内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3.在行政诉讼一审中,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应当在收到裁定后____10____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60日___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5.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____两年_____,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6.行政诉讼的被告必然是_____行政主体__。

7.我国国家赔偿制度采用的归责原则是____违法责任原则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的效力包括(ABC)

A.对象效力 B.时间效力 C.空间效力 D.域外效力 2.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有(ABD)

A.宪法 B.行政规章 C.法学专家观点 D.国际条约 3.以下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有(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强制作用 D.教育作用 4.法的社会作用包括(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维护阶级统治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5.依据法律责任内容的不同,我们通常将法律责任分为(ABCD)

A.违宪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民事责任。6.法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ABCD)环节。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CD)。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以下属于我国法的渊源的有(ABD)

A.宪法 B.行政规章 C.法学专家观点 D.国际条约 3.以下行政区域中设立自治机关的有(ABC)

A.自治区 B.自治州工资 C.自治县 D.自治 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BD)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议论自由 D.结社自由 5.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A)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A.四十五周岁 B.四十周岁任 C.十八周岁 D.五十五周岁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有(AB)A.国务院颁布《婚姻登记条例》

B.市公安局公布的《关于在春节期间实施交通管制的决定》 C.市工商局作出的关于吊销某公司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

D.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关于拆除某违章建筑的决定; 2.以下可以成为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的有(AD)

A.乡政府 B.市公安局经侦大队 C.中山大学 D.县财政局 3.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包括(ABCD)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4.以下属于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的有(ABCD)

A.警告 B.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D.吊销营业执照 5.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BCD)A.行政许可一般由法律设定;

B.尚未立法的,行政法规方可设定行政许可;

C.尚未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方可设定行政许可; D.除此以外,仅有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可设定一年期限的临时性许可 6.成立一个行政行为必须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BCD)A.主体条件,即必须是由行政主体做出的行为

B.客观条件,即必须是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C.对象条件,该行政行为必须向行政相对人作出 D.效果条件,即行政行为必须能够引起一定的权利义务的变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在民事诉讼中,以下哪些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ABCD)A.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B.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C.离婚案件 D.和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章的规定,人民法院的管辖分为(ABCD)A.移送管辖 B.地域管辖 C.级别管辖 D.指定管辖 3.以下属于民事诉讼中的非讼案件的有(ABCD)A.宣告公民失踪案件 B.宣告公民死亡案件

C.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 D.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4.以下属于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有(ABC)

A.原告 B.被告 C.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D.代理律师

二、不定项选择题

1.逮捕必须满足以下哪些条件(ABCD)A.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发生 B.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C.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 D.有逮捕必要

2.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一审法院判决的上诉、抗诉期限为_______,不服一审法院裁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为_______。(A)

A.10日 5日 B.10日 10日 C.15日 5日 D.15日 10日 3.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______核准。(C)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4.以下哪些情况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限制(BCD)A.仅有被告一方提出上诉 B.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C.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

D.在被告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行政复议本质上属于行政主体的(A)

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行政立法行为 D.行政执法行为 2.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对以下哪些事项负有举证责任(ABCD)

A.原告必须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如果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

B.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原告应当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经提出申请的证据材料。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被告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的;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请的登记制度不完备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能够作出合理说明的。

C.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应当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事实提供证据。D.其他依法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3.行政赔偿的情形包括(AB)A.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B.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D.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4.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可作出哪些种类的判决(ABCD)

A.维持判决 B.变更判决 C.撤销判决 D.履行判决

1、简述法的定义与特征

答:定义: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具有普遍效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

特征:(1)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行为规范,体现了国家意志性;(2)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业规范。

2、简述法的作用

答:法的作用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根据法所作用的对象,可将法的作用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的各种影响:(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强制作用;(5)教育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通过人们行为的调整从而对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1)维护阶级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3、简述法与道德的关系

答:法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同属社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法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与道德在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重合性;(3)两者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将有助于法律秩序的形成,法的运行将更加顺畅;而法的实施反过来有助于传播道德,加强人们的道德观念。

区别:(1)两者的产生时间和产生条件不同;(2)两者的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不同;(3)两者的内容与调整方式有着较大的差异;(4)两者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5)两者的制裁方式不同。

4、简述法与政策的关系

答:根据政策的制定机关不同,可将政策分为政党政策与国家政策。政策同法一样,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

联系:(1)在思想内容上,政策与法是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法律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保障。

区别:(1)两者的制定机关与制定程序不同。法的制定机关是享有立法权的国家立法机关,国家对法律制定有着严格的权限和程序规定;而政策的制定机关则相对庞杂,以国家政。策的制定为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有权在辖区内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定权限和程序没有统一的规定;(2)两者的规范形式不同。法律具有严格的规范性,通常以法典或制定法形式出现,且内容相对明确具体,原则性规定相对较少;而政策则缺乏规范性,表现形式多样。

5、简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职权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它有几个方面的职权:(1)立法权;(2)人事任免权;(3)国家重大问题的决定权;(4)监督权;(5)罢免权;(6)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6、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几类:(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6)经济社会权;(7)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8)其他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9)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和利益。

7、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答:概念:行政法律是指同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是享有行政权的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组织,或者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是得到法律制空权的公共团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3)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预先规定,参加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4)对于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其法律救济途径较为特殊。

8、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答: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9、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当符合哪些条件?P260 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0、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答:证据的种类是指表现证据事实内容的各种外部形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二款的规定,刑事证据有以下七种:(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

1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答: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有五种:(1)拘传。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拘留;(5)逮捕。

12、回避的法定情形?P270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和29条的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有:(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或侦查人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的。

13、简述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答:概念: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的诉讼制度。

特征:(1)行政诉讼所要解决的是行政争议案件;(2)行政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具有稳定性,即原告是不服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而被告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3)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主体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4)行政诉讼的起因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5)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而进行的。

14、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答:以下案件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1)国家行为;(2)刑事司法行为;(3)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4)抽象行政行为;(5)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6)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7)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8)行政机关做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行为;(9)行政调解行为和法定行政仲裁行为。

15、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期限、后果)。P288

答: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证明其真实、合法责任,否则将承担败诉的后果。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例外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而在行政诉讼中实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被告的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案例分析题

[案例1]2007年9月7日晚10点50分,盛某从舞场回来遇到骑自行车的孙某迎面过来,不小心碰上盛某,盛、孙二人先是争吵,后相互斗殴。殴斗中,盛某突然拔出一把大水果刀,对孙某连刺四刀,孙某伤势严重、生命垂危。这时,盛某害怕起来,担心自己会杀死人,便拦截了一辆出租车将孙某送往一家医院治疗,然后又去公安机关自首,后孙某经抢救脱险。此案经检察院公诉后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处盛某有期徒刑3年。检察院未抗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告人盛某想对一审判决提出上诉,但担心二审法院会加重他的刑罚,因为被害人孙某也一直向二审法院要求增加被告人的刑罚。盛某的想法正确吗?(2)假如孙某母亲发现县公安局局长郭某为盛某的舅舅,且该案由郭某亲自负责侦查工作,遂提出申请,要求郭某回避,郭某是否应当回避?为什么?(3)如果盛某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提起上诉,应当在什么时间内提出?(4)孙某在本案中所发生的损失依法可通过何种途径得到赔偿? 答案提示:(1)不正确。因为根据上诉不加刑的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的刑罚。

(2)应当回避。因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侦查人员,而郭某是侦查人员,虽然他与盛某不是近亲属(《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但他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也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的回避情形。

(3)不服一审法院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案例2]中学生余某,16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七、八岁。余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家中一套价值5万元的高档音响出卖。后托人认识李某,与李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并约定于一个月后来取货。不久,余某父亲发现此事。

试分析:

(1)该音响买卖合同的效力如何?(2)针对此种情况,结合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李某与余某的父亲能够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

(1)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因为余某只有16周岁,且尚未独立生活,属于民法上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与其智力状况并不相适用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2)余某的父亲是余某的法定代理人,享有追认权,经追认,该合同生效,如不追认,该合同无效。作为相对人的李某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余某的父亲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余某的父亲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作为善意相对人的李某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2.甲与乙为夫妻,甲2001年离家出走五年未归,乙在2007年1月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问:

(1)请问甲是否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2)宣告死亡会产生哪些法律后果? 答案提示:(1)符合。

(2)a.民事权利能力消灭;b.财产继承开始;c.婚姻关系消灭;d.债权债务关系清算了结。[案例3]李某准备将一套西服拿往干洗店干洗。但干洗店规定:凡是因洗衣店原因致使衣物受损的,最多按洗衣费用的3倍赔偿。李某现向你咨询以下法律问题,请回答:

(1)干洗店的规定在合同法上称为什么?

(2)我国《合同法》对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作出了哪些规制? 答案提示:

(1)格式条款;

(2)

1、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2、提示对方注意义务;

3、说明义务;

4、格式条款无效;

5、合同当事人双方对格式条款理解发生争议时,应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6、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内容不一致时,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案例5]钟某系A公司职员,在公司工作已有十二年。原劳动合同已到期,钟某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单位表示同意。

问:

(1)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钟某能够提出签订何种性质的劳动合同?(2)合同续订后,钟某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3)钟某如果与A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应遵循怎样的争议解决程序?(假定本案是发生于我国《劳动合同法》生效之后)答案提示:

(1)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以下情形: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c.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d.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e.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3)可以先经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可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实行两审终审。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申请仲裁,但仲裁是必经程序,当事人未经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6]余某,17周岁,身高175公分,但面貌成熟,像二十七、八岁,初中毕业后在县城一餐馆打工谋生。余某为了买一辆摩托车,欲将其一套价值5万元的高档音响出卖。后余某托人认识李某,与李某签订了音响买卖合同并约定于一个月后来取货。不久,余某父亲发现此事,认为余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张该合同无效。

(1)该合同的效力如何?

由于余某已年满17周岁,且餐馆打工谋生,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此而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

(2)余某父亲认为李某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你咨询提起民事诉讼应满足的条件,请你依照我国《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回答。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案例7]李某于2005年8月离家出走,后一直查无音信。2007年9月,李某的配偶欲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李某失踪,就有关问题向你咨询,请你回答(1)宣告失踪应当符合哪些条件?本案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宣告失踪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第二,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第三,由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本案中的李某已下落不明满两年,其配偶作为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符合要求。

(2)本案如果宣告失踪,将会引起哪些法律后果?

人民法院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财产由其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代管;代管有争议的,没有以上规定的人或者以上规定的人无能力代管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案例8]洪某(15周岁)系某中学高一学生,中午在食堂打饭期间因与他人发生争执,随手拿起旁边热水瓶摔向对方,将对方烫成重任。请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一)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具体划分是:(1)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照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属于绝对不负刑事责任时期;(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照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个年龄阶段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但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任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8种犯罪行为的例外;(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照刑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凡是年满16周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构成犯罪的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2、洪某的行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刑法在量刑方面有何特殊规定?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案例9]小吴在与犯罪分子博斗的过程中伤害了犯罪分子。

1、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在承担刑事责任方面有何不同?

依刑法认定正当防卫的,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刑法学复习资料 篇4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 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

(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B.抑郁症不是严重精神病,但甲的想法表明其没有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C.甲虽患有抑郁症,但具有责任能力,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D.甲具有责任能力,但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甲欲杀其妻,某日在其妻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他知道通常乙会喂3岁的女儿食物,但由于杀妻心切不顾孩子的死活,则甲对其女儿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彭某因私仇蓄意杀害韩某。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还有子弹,彭某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开枪射击。彭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意外事件

6、下列那种情况是没收财产?

A.甲贩卖毒品,对其1000克毒品予以没收 B.甲偷越国境,被法院没收了用以偷渡的船舶

C.甲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非法牟利4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 D.甲贪污,法院没收属于甲个人所用的全部财产

7、石某欲把数额巨大的假烟销售到邻省,找肖某帮助寻找买主,并把一部分假烟存放在肖某家中。石某在卖假烟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在审讯时,石某交代了肖某家中还藏有假烟的事实。公安机关根据石某的交代,从肖某家中讲假烟搜出。石某的行为属于? A.自首 B.立功 C.坦白 D.报案

8、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其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应少于? A.4年 B.6年半 C.10年 D.7年

9、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有重大立功表现,可减为?年有期徒刑。A.12年 B.14年 C.10年 D.20年

10、甲预谋杀乙,在甲买了杀乙用的刀之后,由于害怕作案后被抓,遂放弃了行凶。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11、关于刑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最为广泛 B.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C.刑法的任务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D.刑法制定的法律根据是宪法

12、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认定为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何种基本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13、以下情况必须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A.外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 B.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 C.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规定的犯罪 D.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未遂的犯罪分子

14、甲患有梦游症,一天夜晚在梦游时将同宿舍的室友乙杀死,甲早上醒来后见状大惊,随即报案。此案中,甲的行为如何认定?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是受到精神强制下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D.是睡梦中的无意识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15、王某潜入张某家中,盗窃了张某的电视机、金表、现金等财物。电视机属于王某所犯的盗窃罪中的?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体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16、下列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的是? A.曹某在日记中写道:“林某太坏了!总有一天我会杀了他的。”并在日记中摘抄了几种杀人的方法

B.上官某下班时遇到一疯子拿着刀向她乱砍,情急之下,上官某拿起路旁的一根木棍超该疯子打去,将其打昏在地

C.朱某在酒店里当服务员时,遇到一位客人对其调戏,难以摆脱,朱某借口说给其拿白酒去,遂将一瓶硫酸故意当白酒让该客人喝下,客人喝下后整个食道被烫伤

D.秦某被他人捆绑在椅子上,无法搬动铁轨,致使两辆火车相撞,多人伤亡

17、甲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4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 A.15500元 B.13500元 C.10500元 D.5000元

18、甲平时喜欢邻居2岁男孩乙,一日,将乙抱起抛上天空玩耍,甲的妻子丙要甲小心,不要摔着孩子,甲说没事。当再次抛起乙时,甲没有接住,乙掉在水泥地上摔死。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在主观上所持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9、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死了甲,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犯罪 D.防卫过当

甲蓄意谋杀同室居住的乙,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没有吃饭。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中止

21、我国刑法对甲的行为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A.从轻或减轻处罚 B.减轻或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 D.减轻处罚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其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3、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因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又犯罪的。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刑满释放,六年后又犯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24、下列属于减刑的有?

A.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去有悔改表现,减为有期徒刑20年 B.已被判处罚金5000元,因其有经济困难,法院将其罚金减为2000元

C.因丙主刑由无期减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将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10年 D.丁死缓减为无期徒刑

25、甲犯某罪,应处3年有期徒刑,法定最高刑为7年,对甲的追诉时效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26、甲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4名行人死亡。甲对此结果应当?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处罚 D.应当负刑事责任

27、对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不以单位犯罪论 B.公司设立后,以实施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论

C.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 D.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罚”

甲因乙具有精良的开锁技能,通过威胁的方法迫使乙加入,二人实施了盗窃犯罪。据此回答18-20题。

28、乙为共同犯罪中的何种共犯人?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29、对于乙的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30、如果对乙判处管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管制刑由公安机关执行 B.对乙最多判处3年管制

C.乙在管制期内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 D.管制刑是对乙的人身自由的剥夺

31、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排斥习惯法 B.禁止类推解释 C.禁止溯及既往 D.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32、现行刑法对下列哪些情形具有溯及力?

A.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对该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相同 B.犯罪行为由现行刑法生效前继续到生效后,而现行刑法与行为时刑法都认为是犯罪的,但现行刑法处罚较重的

C.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比行为时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轻 D.现行刑法生效前发生的犯罪,现行刑法比行为时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重

33、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是?

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作为的法定义务 B.行为人有能力履行法定义务 C.行为人没有履行法定义务 D.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故意

34、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 B.故意杀人 C.走私毒品 D.抢劫

35、下列情形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共谋要一起盗窃某银行,到约定的时候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盗窃得200万 B.甲乙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的名声,甲指使其丈夫强奸乙。甲的丈夫将乙强奸 C.甲唆使一个15周岁的中学生乙从学校盗窃自行车,然后低价从乙手中收买 D.甲在将乙杀害之后,为了销毁罪迹,指使丙将乙的尸体浇上汽油焚烧

36、对我国的有期徒刑的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期徒刑剥夺人身自由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数个有期徒刑并罚的不得超过20年

C.死刑缓期执行减刑为有期徒刑的,只能减为25年有期徒刑 D.数个有期徒刑并罚的不得超过25年

37、下列情形属于重大立功表现的是?

A.检举、揭发甲杀人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

B.甲与乙入户抢劫后,甲自动投案,并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乙,经查乙是该案主犯 C.甲在同室关押的罪犯逃跑时,及时向看守所告发,制止其脱逃 D.甲检举乙贪污单位100万事实,经查证属实

38、下列属于我国刑罚消灭的原因的是? A.已过追诉时效 B.经特赦赦免的

C.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的

D.被判处罚金的犯罪人由于不可抗力的灾祸确实无法缴纳的,予以免除

39、适用假释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服刑达到法定期限

C.犯罪分子患有严重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关押 D.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 40、对立功犯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分子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犯罪分子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犯罪分子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1、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是? A.法治原则 B.数罪并罚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4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不适用我国刑法的包括? A.我国外交官在日本杀死日本人 B.韩国人在日本杀死泰国人

C.我国公民在缅甸犯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

D.日本人在从我国飞往韩国的日航班飞机即将降落韩城时因纠纷杀死一美籍华人

43、某幼儿园教师甲带全班学生去春游,一名儿童乙不慎落入粪池,甲大声呼救,在附近玩耍的初中学生丙听到呼救跑过来,并拿着树枝量粪池的深度大约1米,但丙未施救,只是与甲一起呼救,待一名农民赶来将乙救起时,乙已经溺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不构成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不作为犯罪 C.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她的职务要求 D.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44、不适用紧急避险的情形有?

A.职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B.除采取紧急避险外,尚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 C.来自精神病人的侵害 D.来自自然界力量的危害

45、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包括以下哪几种人? A.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犯罪集团中其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其他共同犯罪中其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6、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A.防卫过当 B.避险过当

C.中止犯 D.胁从犯

47、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A.主犯 B.累犯

C.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首要分子

48、以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4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领域内”包括? A.领陆和领水 B.领空

C.我国的船舶、飞机内 D.我国驻 外使领馆内

50、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有? A.危害行为 B.犯罪时间 C.犯罪地点 D.犯罪手段

答案:

1、D

2、A

3、C

4、B

5、B

6、D

7、C

8、D

9、B

10、C

11、C

12、B

13、D

14、D

15、A

16、C

17、D

18、C

19、A 20、B

21、A

22、C

23、B

24、A

25、B

26、D

27、D

28、C

29、B 30、C

31、AD

32、BC

33、ABC

34、BD

35、AB

36、AB

37、ABD

38、ABCD

39、ABD 40、AB

41、CD

42、BD

43、BC

44、AB

45、ABCD

46、ABCD

47、BC

48、ABC

法学概论复习重点 篇5

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2、在法的分类中,国内法和国际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B)

B.法的创制主体不同

3、法的最初形式是(D)

D.习惯法

4、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专门案件的活动,称为(C)

C. 司法

5、依据宪法规定,国务院总理由(C)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提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D)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C)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8、关于宪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9、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必须年满(C)。

C.

18周岁

10、把宪法分为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依据是(C)

C.有无法典形式不同

1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A)。

A.

人民民主专政

12、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B)。

B.

国务院

13、我国曾经实施过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属于(B)。

B. 法律

14、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C)

C.没收

15、行政救济的途径不包括(C)

C.行政调解

1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C.行政法有统一的法典

17、下列不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D)

D.

公民个人

18、下列哪种方式不属于行政救济(D)。

D. 行政许可

19、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标志是(C)

C.犯罪分子是否着手犯罪

20、犯罪客体是指(C)

C.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

21、中学生A于1981年4月5日出生,1998年3月28日重伤一名同学,1999年1月2日被捕,对A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D.不负刑事责任

22、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同时犯有数罪而判了数个附加刑的数罪并罚,实行的主要原则是(C)

C.限制加重原则

23、某甲在夜间入某住宅窃取财物后,纵火灭迹,他明知该住宅里有人睡觉,起火后可能被烧死,但他仍然放火烧房,结果大火烧死1人,某甲放火致人死亡的行为属于(B)

B.间接故意

2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我国刑法的是(D)。

D.某国外交人员在其驻我国大使馆内盗窃

25、轻罪重判的刑罚思想与刑法中的下列(D)原则相违背。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6、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得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A)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27、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D)

D.

无罪

28、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的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B)

B.

抢劫罪

29、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A)。

A.

始于出生,30、民事法律中,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公民下落不明满(D)

D.4年

31、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包括(B)。

B. 罚款

32、甲(10岁)与父亲一起在路上散步,对面乙牵着的一条狗突然向甲袭击,此时甲父正与路边熟人说话,没来得及顾得上甲,最后甲受重伤。甲的损失由(A)承担。

A.乙承担

33、某杂志为扩大销量,精心炮制了某著名影星甲的一段绯闻,给甲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甲将该杂志告到法院,下列责任方式不适用于该案的是(D)。

D.排除妨碍

34、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归(C)。

C.国家和集体所有

35、下列权利不属于用益物权的是(B)。

B.抵押权

36、下列各项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C)

C.继承权的放弃

37、下列事实中,哪一种事实能发生不当得利之债(D)

D. 顾客多付售货员货款

38、下列有关债的主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D..双方当事人都是特定的39、下列不属于人格权的范围的是(C)。

C.亲属权

40、小张和养妹从小一起长大,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们(D)。

D.如不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可以结婚

41、公民用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或全部赠送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此种行为属于我国《继承法》上的(D)

D.遗赠

42、商法的调整对象(D)

D.商事关系

43、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形式有(A)

A.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44、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B)

B.5000元

45、自然资源保护中最有影响力的基本法律制度是(C)

C.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46、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C)管辖

C.不动产所在地法院

47、在我国,因侵权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D)

D.可以由原告选择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管辖

48、甲从乙手中买得电脑一台,不久,丙说电脑是他的,并强行搬走。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丙返还电脑,法院在审理中,通知乙参加到诉讼中来。乙在诉讼中属于(C)。

C.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49、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下的身份证复印件,属于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何种类型。(A)

A.书证

50、在法的分类中,根本法和普通法分类依据的标准是(C)

C.法的效力不同

51、人类社会最早产生法律的历史时期是(B)

B.奴隶社会

52、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A)

A. 人

53、构成法律责任的核心要素是(B)。

B.违法或违约行为

5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

A.1954年宪法

5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C)

C.劳动权和受教育权

5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B)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7、宪法规定,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必须年满(B)

B. 四十五周岁

58、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有(D)组成。

D.

4章138条

59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依据是(A)

A. 修改的程序不同

60.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是(B)

B. 行政法治原则

61、关于行政立法,错误的理解是(D)。

D.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行政立法权

62、.关于刑法的溯及力,我国适用的原则是(A)

A.从旧兼从轻原则

63、根据我国刑法,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C)

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6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的期限不得超过(C)

C.6个月

65、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

C.诚实信用原则

66、严某(男,13岁)与李某(男,18岁)商量好夜间去商店行窃,严某看好地形,准备好犯罪工具,制定好了行窃计划。当晚,二人行窃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送至公安机关。对二人应该如何处理?A

A.不成立共同犯罪,由李某独立承担刑事责任。6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A)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8、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B)

B.

间接故意

6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进行到最后6个月由于发生法定事由而引起时效的(C)

C.中止

70、按份共有人在转让其共有财产份额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B)。

B.优先购买权

71、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

A.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

72、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下列人身权利中,属于公民身份权的是(B)。

B. 监护权

71、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可撤销的婚姻是(D)

D.因胁迫而结婚的

72、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据法律规定消灭的是(C)

C.胜诉权

73、下列不属于经济法的是(C)

C.土地管理法

74、下列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D)

D.冒用他人商标的行为

75、诉的要素不包括(B)

B.诉的参与人

76、凡是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及其痕迹的证据,称为(B)。

B.物证

77、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A)

A.调解

78、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B)

B.国务院

79、以下那部宪法指导思想存在着严重错误(B)

B.

1975年宪法 80、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

A. 单一制

81、依照宪法规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B)。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是(C)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83、我国《行政诉讼法》是制定的时间是(A)

A.1989年

84、甲教唆乙盗窃,两人为此制定了计划,并准备了作案工具。乙在盗窃时被人发现即逃跑。此案是(A)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85、陈某患精神病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病情并无好转,发作时精神狂乱,并伴有暴力行为。1999年4月21日,陈某在其居住的家属院中突然发病,用铁锹将一正在玩耍的儿童当场拍死。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B)

B.

不按犯罪处理

86、甲与乙为邻居,甲长期将自家杂物堆放于乙家的厕所门前,乙享有(B)。

B..排除妨碍请求权 87、相邻关系是指相互毗邻的(A)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问基于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使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A.不动产

88、我国《婚姻法》规定,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C)

C.乡、镇人民政府

89、我国法定继承中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包括(D)

D.兄弟姐妹

90、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属于(D)

D.流转税

91、我国各级人民法院采取的审级制度是(B)

试论刑法学中危险接受的法理 篇6

一、危险接受概述

与一些比较完善的刑法理论研究相比, 危险接受理论还属于一种初始阶段。当前危险接受行为主要分为三种。首先, 自己危险化, 主要就是指被害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法益受到了侵害, 仍然会进行这种造成侵害的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就可以说结果是有被害人的行为所导致的。第二种就是被害人自己危险化的参与。通常指被害人在行为之前就认识到了灾害的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与被告人的参与有着一定的练习也就是被告人参与到了被害人自发的危险行为中。最后一种危险接受是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虽然被告人导致了被害人遭受的结果, 但是这种行为受到了被害人的准许, 或者被害人对于这种行为有着清晰的认识。

二、自己危险化的参与

( 一) 与规范的保护范围相符合

在许多国家的刑法理论研究过程中, 自己参与的危险化行为已经不被列为犯罪的领域之中, 主要的原因就是被告人是主观上故意参与到给还人的侵害行为中, 所以不受到惩罚。也就是故意教唆和帮助侵害被害人自己的危险行为不被归为犯罪的范畴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自我侵害的行为会被列为危险化的类别中。因此, 如果参与危险化程度高都不会受到惩罚, 那么参与程度低的就更加不用受惩罚。但是在研究理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不能够对这样的情况直接进行定论, 避免走入误区。

( 二) 教唆和帮助犯

对于过失教唆和帮助犯, 法理解普遍会这样认为: 设立刑法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处置一些过失犯, 对于教唆和帮助的人不给于惩罚, 那么自己危险化的行为自然不需要受惩罚。因为过失与故意的罪犯侵害了第三方的权益, 但是过失的帮助和教唆行为不受到惩罚。所以, 在研究刑法理论的过程中, 仅仅惩罚哪些正犯, 不惩罚教唆和帮助行为的人的犯罪行为, 那么自己危险化的参与行为也就不需要受到惩罚。

( 三) 共犯的从属性

当前虽然认为自己危险化的参与行为不属于是一种实际的共同犯罪, 但是如果侵害是由于两个人以上的共同行为导致的, 那么就属于共犯。

我们能够发现共犯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违反形态, 从违法的形态中我们能够认识到, 在认定共犯的时候, 主要就是把违法的事实归责与参与人的行为之中。对于司法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就在于司法机关把两个人以上的犯罪行为列为共犯行为, 这样在行为上就能够更好地解决归责存在的问题。所以, 这就需要在认定正犯和共犯的时候, 主要应该考虑到被害人危险化的实际情况。如果正犯的行为不能够列为犯罪, 那么也就不能说共同犯罪中的共犯行为是犯罪。如果自己危险化的参与行为不是犯罪的行为, 那么被告人参与的行为也就不属于犯罪。

三、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

( 一) 不属于规范保护的观点

以前有一些法学者认为, 因为危险化参与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不在规范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以我们不能够把灾害结果归在自己危险化的参与行为中。如果是基于被告人和被害人合意的情况下, 那么在归责的时候就应该更加注重结果。也可以说, 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行为, 只有在规范保护范围之外, 才能够不被当做是客观归责。当前, 针对这样的情况, 我国的司法理论研究还有一定的疑问。所以, 我们可以说, 对于他者合意参与的危险行为的定罪需要结合灾害导致的结果的情况进行。

( 二) 被害人信条学原理

在理论层面, 被害人的自我答责与被告人之间的答责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 所以被害人信条学原则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家和被害人之间的关系。理论依据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中, 保护法益就是避免法益不受侵害, 其主要的指向就是受害人自身。由此我们能够看到, 被害人对于自己法益持有的态度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一些可能的期待法益中, 回避导致的灾害, 即使被告人的行为导致了灾害, 那么也不承担责任。所以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中, 虽然被害人没有认真的保护自己的法益, 那么被害人也不应该承担刑罚。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都不认为机遇他者危险行为是犯罪多不足之处。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来看, 又有一定的不确定之处。所以, 这还需要广大学者和专家加强先关论述和研究, 从而找到强有力的支撑证据, 实现形势和民事判决的统一, 维护正义和公平。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中危险接受的法理[J].法学研究, 2012, 05:171-190.

[2]王潜, 冯雨.交通事故型犯罪中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法理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5, 04:12-17.

[3]于海程.关于刑法学中危险接受的法理的思考[J].法制博览, 2016, 03:248.

上一篇:影剧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下一篇:宇宙与人观后感大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