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8篇)
生物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1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制作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通过让学生尝试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对学生进 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相关知识的讲授,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法制意识。
【教学重点】:说出植物的细胞各部分基本结构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
2、分组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刀片、镊子、滴管、碘液、干净的纱布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由众多的生物体组成如动物、这些生物体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用他自己设计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的薄片,发现有许多类似蜂巢的封闭状小室,就把它称作细胞。后来,人们就逐渐认识到,所有的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今年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植物细胞的结构。
二、实验制作
四人一组,制作临时装片
1、制作玻片标本
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载玻片滴一滴清水,将洋葱叶向外折断,用刀划成长宽各1cm左右小格,用镊子从小格的一角撕起,尽量不带 叶肉,放在载玻片清水中,用解剖针使其展平,盖上盖玻片(由清水一边开始慢慢压下,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
2、染色
从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
3、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三、新授:出示挂图,讲述植物细胞具有的一般结构
1、请学生自己讲述所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
2、思考: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们观察到的细胞有无共同之处 细胞的这些结构有什么样的功能?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除此以外,成熟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大的液泡,液泡内充满细胞液,其主要成分是水,人们切西瓜或其他水果时流出的汁液就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法制渗透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十六条
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第四十条
对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第四十一条
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之规定当我们做完实验之后,我们应该把垃圾放入垃圾桶,防止污染环境。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我们不能随便破坏植物,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第三十九条
„„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规定,当我们发现有不法分子在破坏自然资源时,我们不要急于制止,这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我们应该拨打110报警,让公安机关来制止他们,这样既保护了自然资源又保护了我们自己。
四、练习
1、结合显微镜中观察的内容,画出植物细胞结构图。
2、讨论:洋葱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吗?
3、课本P29页
思考题
五、整理,清理用具和材料。
六【板书设计】: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细胞核:近似球形,由核膜包被,核膜上
有许多小孔使核与质既分隔又相互连通。
七、布置作业: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单。
生物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2
一、在生活中渗透
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进行法制内容渗透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法制, 既将学科内容生活化, 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又能体现“法制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我们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课时, 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 看看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再结合有关生物知识讲解,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从而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 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我们在学习《健康及其条件》一节内容时,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 思考生活中自己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自己有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我们应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呢?我们周围是否有人在吸烟或吸毒, 他们的身体又怎么样呢?结合课本图片和内容, 学生讨论后, 就会发现如果要有良好的健康身体, 就必须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师再介绍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卫生法》《毒品防治法》《药品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一些规定。总之,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 在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 适当渗透相关的法制教育。这种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 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自然认同。
二、在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 让学生讨论分析, 最后明辨是非, 掌握法律知识。如我们在学习《遗传病与人类健康》这一节内容时,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小资料《人种学家摩尔根遗恨终身的婚姻》。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 如摩尔根的研究成果是什么?他的婚姻出现了什么状况, 他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了不要近亲结婚的认识。我们也可以举出血友病这样的事实:一对外观健康的夫妇, 生了一个小孩, 表面上和别人看上去一样, 没什么差别, 但是一到这个小孩流血的时候, 就会血流不止, 非要到医院才能止住。医生经过检查告诉他们。他们有血友病, 使得小孩遗传了, 而之前他们并没有做婚前检查, 这样就让学生理解如果夫妻双方不做婚前检查, 会造成小孩很大的后遗症, 这样不利于优生。学生就能自然地想到为什么要求未婚男女要做婚检的重要性, 也就理解了《婚姻法》规定不准近亲结婚和即使不是近亲也要进行婚检的要求了。我们在学习《预防传染病》一节时, 先播放2003年春在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病案例有关图像资料, 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分组讨论有关话题。如传染病有什么特点?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什么条件?我国又是如何防治这一来势汹汹的传染病的?生活中我们应如何预防传染病呢?教师适时介绍《传染病防治法》。学生看到图像资料后, 讨论非常积极, 不仅获得了相关知识, 又懂得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因此, 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 在生活中多收集一些有关案例资料和图片, 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会游刃有余。这样让学生在事实中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比我们空洞的说教效果好。
三、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 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能及时、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 同时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教完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 气味让人头晕欲呕, 河水越来越混浊等, 并告诉学生, 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 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在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中渗透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内容, 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这些活动, 在参与活动中教师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 学生同样受到教育。如在教学《健康的生活》内容时, 可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 通过翔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了解毒品对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危害, 从而树立自觉抵制毒品, 珍爱生命的意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在上《合理用药》内容前先收集一些药品的标签, 并认真阅读标签上的内容, 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分别对这些标签内容统计, 关注药品是否有副作用、注意事项、有效期、是否是处方药等, 讨论对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应如何处理?是否每一种药品都可以随意购买?学生讨论后, 教师可介绍我国的《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等法律知识。再如让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可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可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在学科代表协调下, 每组选择一种要扮演的动物, 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在上课时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表演结束后进行评价。教师再提问:“通过表演和观看表演, 你对动物与人类关系有哪些新的认识?”学生会认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教师再结合课本内容介绍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 以及如何保护濒危动物而制定了《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教师可介绍这些法律的相关内容。通过这样的各种活动, 学生受到了法制教育。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 教法是灵活的, 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贯彻于每节课的内容中, 更多的、可行的、有效的方法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总结, 就一定能把生物教学和法制教育更好地、有机地结合。
摘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中渗透法制,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样的教育, 但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却要注重一定的方法。
高中生物渗透生命教育 篇3
[关键词]生命教育 生物教学
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上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青少年因自杀而失去生命,自杀已成为当代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首因。看来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须提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议程,且已是刻不容缓。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社会的文明进步,应遵循社会客观发展的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来引导人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生命教育”在现时代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和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针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比如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
在国内,长期以来,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青少年对“生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每年除了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外,还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40多学生。中华生死学会理事长杨荆生博士指出,青少年自杀是一种可以避免的社会问题。关键在于引导。“生命教育”需要尽快进入素质教育。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自己的生命、对他人的生命不尊重、不珍惜,使得生命教育显得迫在眉睫。
二、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始终渗透生命教内容
1、生物课堂中利用模拟实验,讲清讲透生命的孕育知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生命的孕育知识比较复杂,学生又看不见摸不着,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理解透了生命孕育知识学生才可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例如: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这是理解生命如何延续的关键一节,理解了它也就理解了生命孕育的本质,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在上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信息如何传递的。首先教师要选择三对男同学和三对女同学(每对最好体型特征想像的,代表姊妹染色单体),然后每对中抽出一个同学组成一个“精原细胞”,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背靠背用胳膊勾起来,代表一条同源染色体,男同学代表来自父本的,女同学不代表来自母本的,教师在一旁讲解,当讲到染色体进行复制时,“精原细胞”中的每个同学就寻找事先安排好的“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体单体”要面对面抱在一起,当教师讲到同源染色本分离并自由组合时,每条“染色体”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同,并分别到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内,以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以后的过程以此类推,采用这种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生命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2、生物课堂中接合生物教学事例开展身体健康教育
现行教材中关于身体健康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教材中“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一切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好内容。我们知道,癌症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由原癌基因的激活转变为癌基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日常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癌症引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长期吸烟,烟中的有毒物质(煤焦油、尼古丁等)对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皮肤等系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肺癌等疾病。又如,地方性的一些饮食(腌菜,霉千张等),在腌制4-9天时间内,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达到较高的水平,10天后亚销酸盐这些致癌物质的含量又会下降,到20天会基本消除。所以,对等传统食品还是需要科学知识的指导。尽量少接触这些食品还是没错的。
3、生物课堂中接合生物教学事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即通过心理的自我调节,使自身的心理活动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实际上,生活中的诸多因素都能影响到这个平衡状态,如遗传因素、心理品质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转型的敏感期,外界因素及内在感受很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波动。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升学率,致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不及时引导,极易造成学生心理偏差。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如果能挖掘出课本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适时地、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会使学生在身心两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教师可以结合个体发育和遗传学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一个受精卵,每一个人都有着共同的起点,都有着共同的结构和功能基础——细胞,细胞的组成物质都大致相同,包括人脑中的神经细胞结构和数目也相差无几,所以每个人起点基本相同的,所以每个最初形成时智力差异并不很大。以此打消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天生不及他人的自卑心理。同时也要强调虽然我们继承了各自父母的遗传物质,但性状的表现要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为,而我们人类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同路人要努力去适应环境。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体。通过这些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整好心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篇4
哈工大附中 周建军
千教万教教人求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应放在首位。正所谓“学习是天职,做人需先行”。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学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利用本学科的优势,适时适当的进行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方便条件。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一、新课标以及新教材都对用科学史这一部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容易忽略科学史的教学,往往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就过去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比如讲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这部分内容时,面对巨大的成就科学家没有据为己有。这样的诚信品质是我们当代中学生必须具有的。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教材的编排很有特色,特别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小故事,比如能体现科学家优良品质的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等等,把这些适当讲给学生既 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达到了课堂效率最大化。比如讲进化时,介绍拉马克敢于向神创论发出挑战、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勇敢同时也承受了很大的磨难和攻击。但他并未因此动摇信念,而是更加坚定意志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三、古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诫,感恩是一种品德,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非常适合感恩教育。生命是什么?生命怎样产生的?在教学中努力构建感恩教育平台,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父母生育的艰难。在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例如:在学习选修三胚胎工程,有关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过程,胚胎的发育、胚胎移植等知识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播放相关视频配上生动的解说,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如此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爱惜身体、不抽烟不酗酒,孝敬父母,倡议给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做一次家务等多和父母沟通。
四、积极渗透环保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20世纪人类社会面临几大生态环境危机。如水资源严重枯竭,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旱涝灾害的加剧,物种的减少等。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最后一章就是生态学,针对几大环境危机都有详细的讲述。生物课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还有很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知识,比如必修1和必修3模块中,水和稳态平衡的重要。如果水被污染了平衡被打破生命就受到威胁。可以结合吉林化工厂大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人们抢水的事件来谈。像这样发生在身边亲身经历的事情交流起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育效果非常好。过度放牧操场破坏乱砍乱伐等不好现象可以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进行教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调节二氧化碳的平衡。减轻温室效应,防风固沙。如果空气被污染还会导致多种皮肤病甚至诱发癌症。
五、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外渗透环保意识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媒体资源做好环保宣传,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假期社会实践题目。如“化肥、农药对土壤污染的调查”,“家乡生物种类调查”,“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等课题研究,锻炼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能力。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生物学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我们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让生物课堂生动灵活起来。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哈工大附中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篇5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效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由于青春期身体的发育一般超过了心理发育的速度,此时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急需父母、老师及时与之沟通交流,正确认识生理的正常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人生的关键时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许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由于心理原因往往又不会直接找老师交流,这就需要各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因素,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坚持科学性、循序渐进、启发性等,保证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1.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由于青春期心理具有脆弱性、冲动性、不稳定性,对外界刺激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最终就会导致生理疾病。学生在初中学过生理卫生,对自身有所了解,但由于应试教育,有些学校根本不上,或者由非专业科老师照本宣科,遇到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于启口,使学生对性知识和自身出现的一些正常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及时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从而诱发一些心理问题。高中生面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如:月经、遗精等现象既感到“倒霉”,又渴望了解,但往往又难于向父母、老师、同学倾诉,从而闷在心里,成为自己的一个心理阴影。不少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知识教育,往往到网络世界去了解,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数学生接触一些淫秽下流的不健康知识,加上学生的识别能力较弱,从而不能自拔。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讲解人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卵细胞、精子的产生过程介绍,结合受精卵的形成过程,以及胎儿的产生过程,向学生解释月经、遗精是每个进入青春期的人都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从而消除了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和自卑感,并能进一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2.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除了生理变化造成的心理变化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还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家庭、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从而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又找不到倾诉、发泄的对象,慢慢就转变成心理压力,进而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甚至走上轻生之路。我们在学习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时,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同时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每位学生都应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应该正当公平竞争,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自私狭隘,注重引导学生碰到一些不愉快,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向家长、同学、朋友、老师倾诉,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应主动与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进行疏导和沟通,排除其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另外,一定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兴趣、享受快乐。那么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呢?
2.1用笑容面对学生
高中生物课堂应成为学生心理舒展的港湾。没有笑容的教师,可能在师生之间筑起一堵墙,阻碍师生的交流。教师过于严肃、处理问题过于粗暴往往会伤害学生的心灵。笑容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是建立和谐关系的良方妙药。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接纳,才能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学生才会用真心去面对教师,同时学生对老师才不会产生任何心理隔阂,这也是教师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2.2用爱心温暖学生
对学生要真心关爱,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慈爱”,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爱”,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温暖,心理负担会大大减轻,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2.3用成功激励学生
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有着失败的经历,逐渐形成自卑心理造成的。要消除自卑心理就应让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的心理。我在生物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理。在生物课堂中设计阶梯式的问题链,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实验有着强烈兴趣,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会不断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营造合作和谐的心理氛围
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都是因为缺乏交流形成的,对老师、父母、同学往往会造成误解,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和谐的思想。如在讲生物与环境时,强调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要求同学热爱自然,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同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营造合作氛围,设计多种问题情境,通过讨论,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通过思维碰撞,不仅进行了知识构建,而且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提高,并会逐渐树立合作的意识。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中成长的学生必将相互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合作,从而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和失,化解压力的能力不强而引。所以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如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强调生命是一个统一体,需要不断利用神经—体液—免疫来共同调节。同样,我们出现不愉快的心情时也应学会采用多种方法来调整心理平衡。
5.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
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教师要精心呵护,不能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如果在不当时机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就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疏导学生的心理。例如:为回答错误的学生说句安慰话,为不善讨论的学生说句激励话,为自卑的学生说句自信话,为困惑的学生说句知心话,为受冷落的学生说句公道话。这样必然会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得到充分尊重,让生物课堂成为其温馨的家。
法制渗透教育教案-国旗 篇6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数数活动,了解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序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建立数感,渗透符号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爱学校的情感。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的校园,高兴吗?
2、出示课件,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我们的校园到了,你们看,校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这是我国国旗的图片。这我们的身边哪里能看到国旗?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十三条 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私人住宅地方不得升挂国旗。
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1.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7
1、中国唯一具有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然而不幸的是, 我国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 / 亩下降到100公斤 / 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 / 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 增加到30% 以上。全国90% 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 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2、水土流失急剧。我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 涉及全国30个省。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 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 (3990万吨) 。
3、濒危物种增加, 天然湿地大量消失等。
二、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
要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现状:
1、自然资源有限。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和生产资源:提供了生存所必须的阳光、空气、水、热等生态资源;提供了森林、动物、植物、土壤等生物资源;提供了石油、煤炭及金属等矿物质;提供了人类欣赏的景观资源。这些资源绝大部分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供人类再生的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资源枯竭了, 就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很多, 但人均占有量少。
2、环境破坏严重。由于环境污染、滥砍滥伐导致二氧化碳过多, 造成温室效应, 使地球上的温度逐年上升。沙漠化加剧, 水资源污染, 使人类面临严重的水危机。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 海洋中脱盐的技术可行, 但昂贵的成本和大量消耗能源, 使得这一技术很难推广。沙漠化, 沙尘暴的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的破坏, 导致我们呼吸的空气被污染;我们吃的食品、我们种的庄稼, 甚至我们喝的水无一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如由于水污染出现的癌症村, 在报道上也屡见不鲜。
三、环保教育的实施
我们不但要让中学生了解我们环境的现状, 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自觉地参与环保活动, 在环保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从以下几点做起:
1、从理论到实际行动
在课堂上, 当学习到生态系统部分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以及生态系统与我们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即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潜在价值。同时让学生树立保护动物意识, 特别是野生动物, 要让学生知道:野生动物中的任何一个种类的灭绝都将对动物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造成破坏, 都将对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都会对大自然造成威胁, 对人类造成威胁。因此, 要使广大学生成为保护野生生物的主力军。不仅自己不打猎野生动物, 不吃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还应积极宣传, 认真做好周围人的工作。比如看到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应当加以劝阻, 及时举报, 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如果发现有受伤、离群的野生动物, 在可能的条件下, 积极救治, 加以保护, 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使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使中学生在保护野生动物中起到积极宣传和带头的作用。
2、从自身做起
全校学生联合起来, 保护校内环境:把墙上乱写乱画的擦掉;废品放到指定地方, 让校内看不到一张废纸或包装袋;水龙头用后拧紧, 不浪费一滴水;学校的花草树木不再被折损, 人人都爱护它们, 这样, 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人人动手, 美化环境, 减少了污染, 减少了了传播疾病的渠道, 还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3、组织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
春天正是植树的号季节, 三月十二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 在这个节日里, 我们可以和种树的单位联系, 组织学生去植树, 为自然天一片绿。这样, 不仅让学生体验了种树的辛劳和快乐, 也培养了他们爱护树木的情感。河北省政府的爱鸟周正好在五一劳动节, 这时可以印一些宣传资料, 让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向周围人做爱鸟宣传, 带动周围人一起行动起来, 让我们的环境中充满鸟的歌唱。学校里每周都有劳动课, 这也是很好的环保教育的机会。我们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 给学生放映保护环境的宣传片。参加课外小组的同学就常常用废纸、易拉罐、玻璃瓶, 塑料瓶等制成美丽的工艺品。生活中处处有环保, 只要我们用心, 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既节约了能源和资源, 又可以大幅度消除污染。
四、利用本地环境现状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
在生物课堂教学种群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过程中加入本地环境现状分析的教学内容, 将学生身边存在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学生所处环境中较为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和事例引入课堂教学实例中进行介绍, 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在教育中渗透环保意识, 不仅给学生传授环境基础知识, 还要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逐渐把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变为自觉的行为以及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良好习惯。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拉起中学生们的手, 保护我们的环境, 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
摘要: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 它不断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也不断地从自然界汲取生存所需的物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人与生物圈”的课程新体系。因此,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使中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 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 做到学生行为和环境相协调, 很有必要。
关键词:环保意识,现状,实施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必修3[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浅谈初中生物学科生命教育渗透 篇8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立足教材中可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亲身课堂实践,介绍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效果,提出了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命教育 教育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青少年杀人和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分析案例不难发现,一些青少年在遇到挫折以后主观认为自己没用了、被社会抛弃了,因此产生了活着没意义的错误认识,从而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青少年不懂得生命的宝贵价值,漠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生命教育无疑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生物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适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延伸,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自己、他人生命的热爱。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珍惜生命,初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关注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生命的价值等,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具体的培养目标。
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应该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的优势,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凡是课本中直接讲到的生命教育的知识,要讲深讲透,不折不扣地用好教材;凡是教材中与生命教育有联系的内容,要作必要的补充和延伸,扩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程度。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点滴渗透生命教育
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人类的进化”一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原始生命的诞生、从猿到人以及新生命的诞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鲜活的画面里领会到: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时间,原始生命才进化成拥有高等智慧、高级情感的现代人类,揭示生命历程的艰辛和漫长、人类出现的艰难,可见人类生命的来之不易。而作为人类的每一个个体,新生命的诞生也同样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通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高度协调、密切配合,让学生理解人体是地球上最完美的生命体之一,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我。又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这部分内容时,生物界的基因、物种和生境均是多种多样的,地球上有些生物在人们看来好像是“多余的”,或是可有可无的,然而它们是天然的基因库,每一个基因、每一个物种对人类的生存都是无价之宝,正是生物的多样性,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自然界,给了我们无限的美感。在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美,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抓住实验课教学的契机,强化生命教育的功能
实验教学是生命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实验课上,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在“观察蝗虫”实验中,有的学生有畏惧心理或怜悯之心,不愿动手实验;而有的学生却大开杀戒,把实验动物残忍地肢解而面无惧色。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特别要注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方法的同时,建立热爱生命、爱护生命的良好道德品质,把实验课中体验到的对生命的热爱转化为对人类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在“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和“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教育学生应尽可能地创造出其正常的生活环境,以减轻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对它的伤害,实验完成后绝不能草草处死了事,而是要及时放归大自然;在“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三、参与生物学实践活动,从中体验生命的真谛
近年来课程理论的研究表明,经验和体验性课程有着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生命教育也同样如此,任何的说教都及不上让学生参与到生命的实践过程中去,使学生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产生珍爱生命的共鸣。当参加生物科技活动的同学看着自己亲手播种、施肥、除虫和精心呵护的植物从小苗长到开花结果时,他们不仅对丰收充满了欣喜,更在个过程中体验到了生命的产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敬爱生命之情由然而生。饲养兴趣小组的同学则从饲养的家兔、广场鸽等小动物的身上,体验了生命的乐趣,产生了对生命的依恋和感动。这些生物科技活动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活生生的生命教育,是值得我们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关注的有效教学策略
四、举办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深化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它以开放的时空,灵活的选题,丰富的内涵等特点,为生命教育开启了一扇新窗口,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悟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要性。如: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系列讲座中,通过对人体生殖器官结构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男女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消除神秘感,从而认识到男女有别,明确各自性身份的规范和责任,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要求的性别规范。根据性生理的发育特点,了解人体的第二性征,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各种变化,沉着应对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学生正确的处理好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尊重异性的身心发育特点,形成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同时也可结合人体胚胎发育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母爱的无私伟大以及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从心灵深处孕育出关怀生命的情感,欣赏生命诞生的美丽和神奇,学会珍惜和珍爱生命,懂得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结合“艾滋病”、“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传染病的三大基本措施,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染病,使学生领悟人类的存在历史也是不断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了解生命存在的不易,同时也增强学生战胜传染病的信心,懂得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在当前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制度、形式、内容等方面均不够完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的生命科学教学注重传授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备课大多是围绕如何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来进行,很少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的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规律,关注生命教育的细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明,李少毅《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第48页
[2]冯建军《论生命教育的意义》,载《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第5期,第25—28页
[3]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载《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2期第16—19页
[4]郭元祥《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载《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第5期第48—54页
[5]袁维新《论生命化教学设计》,载《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6期第13—15页
【生物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渗透生命教育12-02
初中生物德育渗透05-20
生物教学的德育渗透07-30
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08-29
八年级生物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10-22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7-06
免费下载法制渗透教案10-21
物理渗透德育教育教案10-17
六灾一渗透安全教育教案07-19
一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