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

2024-11-05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精选7篇)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 篇1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国教育部明确提出高校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来负责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然而中国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发展不规范、不平衡, 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不足

国内许多高校认为职业生涯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 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认识不足。在课程的开设上只是单纯地注重对毕业生的求职指导和招聘信息的提供上, 只是为了服从教育部安排而保留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模式。这体现了很多高校对职业生涯教育的不重视, 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对学生在就业及终生职业规划上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2. 课程体系不健全, 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多方面教育课程工作安排的开展, 然而中国的高校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课程的开设大部分只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自主创业指导, 多数在大四阶段开设课程, 忽略了之前阶段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的教育, 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阶段来匹配不同的课程内容。其次, 就教材的编写而言, 很多教材没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仅提出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理论性的内容, 只注重概念的传授, 缺乏针对性。

3.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首先, 目前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仅通过书本进行知识的传授, 对多媒体教学的采用不足, 教学模式和手段过于单一, 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其次, 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最新形势的了解, 在与用人单位合作进行实习、招聘方面的信息传递上做得不够, 并没有开展实践性教学, 使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过少, 不能了解真正的市场需求。再次, 对学生的共鸣教育不够, 教学模式过于教条, 没有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及内心情感的培养。其课程建设存在诸多局限性, 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4. 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然而, 跟西方国家相比, 中国的专业教师人数少, 在很多高校中是由党政管理人员、学科任课教师兼任。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教学能力有限, 教师的整体水平偏低。另一方面, 师资队伍与学生的比例失调, 教师资源不足, 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 但没有从实质上重视起来,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深远作用, 急功近利, 只考虑眼前的得失, 导致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停滞不前。

2. 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

基础教育重视基本文化知识的教学, 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和未来眼光的培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过晚, 已给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3. 社会资源配置的相关制约

在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下, 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 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的投资, 也都集中在有高经济效益的相关项目和政策研究上。由于高校职业生涯教学, 相对国民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滞后性, 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师资力量的强大, 不利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思路

1.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改变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播而忽略学生未来发展的思维模式,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到与其他学科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加大资金投入, 支持和鼓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2. 丰富课程内容

首先, 改变照本宣科的学习就业政策等书本知识的教学方式, 加大相关就业信息的普及, 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其次, 从大学一入学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课程, 大一阶段加强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大二、大三时培养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兴趣, 提升自身能力, 毕业阶段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3. 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首先, 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打破课堂界限, 采取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一系列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寻找自身的兴趣点。其次, 注重实践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邀请用人企业到学校以开展讲座、举办创意大赛的形式来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应为学生创造去企业实习的机会, 在干中学, 在学中思考职业生涯的道路。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高校应安排专业教师再教育、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活动, 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目的。其次, 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资金投入, 鼓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 实现教学相长。

摘要:中国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 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 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 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式,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需求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查伟大.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 2014 (16)

[2]樊非.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 2013 (23)

[3]杨娜.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初探[J].传承, 2009 (14)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 篇2

摘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方面出发谈谈在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活、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终身过程,而大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按照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许多学生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未来职业方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大学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有三个:第一,完善自我认识,保持积极自我概念的技能,保持有效行为的技能,了解发展性变化;第二,进行教育与职业探索,具备参与及投入教育和培训的技能,投入工作和终身学习的技能,定位评估和运用生涯信息的技能,寻找、获得、保持及改变工作所需的技能,了解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对工作本质和结构的影响;第三,学习生涯规划,习得决策制定的技能,了解工作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影响,了解男女性别角色的持续变化,习得生涯转换的技能。

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式有信息提供、自助活动、工作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生涯团体咨询、个别生涯咨询等。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受众多,影响面大,可以灌输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指导。在当前形势下,在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极构建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很多高校在大三和大四也开设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但尚未实现就业工作全程化的目标。从形式上看, 虽然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无论是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中心还是其他相关机构,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必备就业指导机构,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甚至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都有限。在现有的就业指导课程及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偏少,不成系统。一项针对成都五所普通高校学生的调查表明,有69.8%的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获得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而有83.3%的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不满意或仅仅是一般。这与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改变。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需求

1.新的就业形势的必然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0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比2001年的115万增长了近五倍,新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就业指导的创新,包括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手段和工作内容的创新。而工作内容的创新中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应努力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改变过去仅仅帮助学生迎接一个工作、一次面试或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的做法,而培养他们在未来一生中具有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开发和扩展自己的能力,创造机会并建立专业联系,换句话说,要培养他们具备杰出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而有关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课程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导方式,因此,在高校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2.高校就业指导功能的客观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具有“教育”与“援助”的双重功能,要充分发挥这双重功能,需要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形式,使学生在自我与职业的把握方面拥有一定的知识,形成正确的理念、具备一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外界的援助,能够较为独立且恰当地解决就业问题。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大都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且这些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学生的信息很难得到反馈,作为被动的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这种应急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面临就业时的应对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促使大学生自觉地将未来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动力,学校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还可以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等内在的素质教育。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朝着高校就业指导进一步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标志。

3.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据调查,目前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盲目性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周围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等。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来解决。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对于大学生的择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开设相应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及早消除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误区,有利于使刚入校的新生及早转换角色,做出长远规划,使他们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今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因此,从学生一进校开始就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规划自己一生可能的职业发展轨迹,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为行业或者企业的骨干人才。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理念。

在高校建设职业规划课程中,应建立起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面向生活、面向个人、面向素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系统。面向生活,即是从学生的当下生活面向未来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向可能生活;面向个人,即应为学生度身定做,而非统一标准,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刚性与弹性;面向素养,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就业竞争力及全面发展为出发点。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幸福和个人发展;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特点与一些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认识职业的一些思想方法,掌握择业和就业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具有能够运用职业选择、决策的方法与技术解决实际职业问题以及终身进行自我职业指导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形成和保持对职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和较强的创业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的职业行为习惯,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协助学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协助学生高效率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协助学生明确人生的方向,成功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协助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方向。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其核心是课程内容建设。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高校职业规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具体说来,应包括八个模块的内容:有职业生涯基础知识模块、价值辨析模块、职业素质培养模块、探究模块、职业生涯设计模块、创业指导模块、就业指导模块、体验模块。

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内容在大学四个年级应有所侧重,学生在第一年重点学习职业生涯基础知识模块和价值辨析模块的内容,结合本人的职业志向,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倾向、大学入学动机与理由、现所学专业等进行综合性理解,就大学四年的生活与专业学习的目标,以及毕业后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规划。第二年重点学习职业素质培养模块和探究模块的内容,收集本系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情报,针对自身的职业志向与条件进行考虑,争取机会进行实际的社会职业体验,通过一些职业探索活动,进一步提高职业选择能力与适应意识。第三年重点学习职业生涯设计模块和创业指导模块的内容,明确个人职业选择的实际决策过程,继续搜集职业信息,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作出决定。第四年重点学习就业指导模块和体验模块的内容,选择决定毕业后最期望的职业目标,了解并认识到达该目标的过程(方法、途径)与手续,朝着自我实现方向发展,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自我探索活动。

经过四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合理规划自己一生可能的职业发展轨迹,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4.高校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组织教学要考虑的问题。

在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组织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四个重要的问题:教育目标、学习经验、教学组织和评估考核。首先,关于教育目标。无论是作为选修课还是必修课,我们要了解这门课程应达到什么目标,学生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其次,关于学习经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获取经验的过程,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才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达到这样的目标,这个是我们制定课程和组织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关于教学组织。要注重考虑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使之具有连续性和序列性,并有助于学习者把看来似乎孤立的学习经验组合起来。最后,关于评估考核。运用有效的评估程序评价学习效果,如考试、作业或者其他方式,以保证本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5.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要建设一个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学校需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全面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的基础建设、课程资源库的建设。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全校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或必修课,与学分挂钩,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集、制作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必要的教学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坊)。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评聘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有相应学术背景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指导队伍中来。高校应将聘请校外专家与培养校内职业指导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室可由校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在二级院系成立教研小组,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定期开展活动,如集体备课、个别听课,教学讨论、教学研究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三,探索现代化的授课方法,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要积极创新,构建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网络辅助教学支撑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和发布网络课程,布置和评判作业,同步或异步答疑,学习者可自主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不同学习者之间以及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围绕所教所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第四,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实施的优势资源,包括发展和强化职业指导机构、设置信息化和网络化互动平台、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对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合理调整择业观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在图书馆开辟独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区等等,让学生有条件根据需求接受职业测评服务。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解决在教学过程及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参考文献:

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 篇3

由于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还处于比较朦胧的状态,所以暂且我准备制定一个未来五年 内的职业规划。根据我的职业测试的结果,我将根据它制定我的职业目标图。 因为我是文学 院的学生, 主修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 所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是一名中学的语文老师。 现在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 离毕业步入社会找工作还有两年的时间, 所以我的五年的职 业生涯规划要分为两个阶段,在大学校园的两年和在社会的三年。首先,针对第一阶段,我 准备在这两年内尽可能完成一个自我增值的过程, 尽可能让自己的学科成绩保持中等以上水平,做好班级工作;对于第二阶段,我计划先用一年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自认为社会经验 大大的缺乏,所以这一年打算自我历练。然后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为自己谋求到一份工作, 这份工作只要能让我自己的经济独立,减轻父母亲的负担就行。

二.自我分析

1。 兴趣爱好:我的爱好还是比较广泛的,喜欢唱歌,听音乐,上网交友,热衷于体 育运动,像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等都是我平时喜欢参加的一些活动,还喜欢 户外运动,最希望的就是和一群朋友蹬着自行车去户外旅行;还有就是我爱好爬山,我立志要把中国的五岳都征服, 我向往那种登上山顶俯瞰山脚的感觉, 努力寻找那种登泰山而小天 下的感觉。那将会是无比畅快的一件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感想 篇4

其实从一进大学起我就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了,只是总是找不到一个准确的方向和目标,所以非常希望能够有个人来指导一下自己,因此,当看到本学期的公选课中有职业生涯规划课时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门课,而当第一节课老师提出一系列的要求致使很多同学退选时,我还是坚持选修这门课,因为我想从这门课学到知识,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对未来的指导,现在这门课也已经结课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之前想要的得到的东西。很感谢这门课,让我对我的未来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下面列出我觉得是我从这门课中收获最大的三件事。

第一,这门课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当你明确自己到底未来会做什么的时候,不要停留不前,要学会不断地去给自己充电,既然自己都不能确定未来将干什么,就应该不落下自己任何一件对自己未来有益的事,比如说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三年半之后是会考研还是去找工作,原因有二,一是我不喜欢搞研究,所以我不想考研,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本科生很难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所以我必须拿到一个更高的文凭才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那么既然我不能把握我的三年半之后的生活,我就要好好地把握现在的生活,可能考研,那么就要把学习搞好,可能就业,那我就要有比别人更加丰富的实习经验,所以我应该多去做点兼职和实习,把自己的社会锻炼做的更加出色,这样就能两手抓,一个也不落,三年半之后自己就能多一个选择。

第二,这门课让我知道了未来在选择职业是我应该怎么做,当面对多个职业可以选择时,我应该怎么选择。我清楚地记得有一节课是让我们从一堆词里选出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一些,有巨大的财富,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还有事业与家庭能够兼顾等等一系列的词,当我们从中做出决定时真的很难,因为每一个对我们来讲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如果可以,我们很想把所有的词都写上去,但我们能写的只有几个,这样就需要我们做出抉择了,这就让我学到了一件事,就是当我们面对很多选择时,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把所有我们能得到的东西写下来,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排序,选出我们自己心目中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这样,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会到后来后悔。未来选工作也是这样,当我们面对多个职位的时候,我们到底想得到什么,是想得到巨大的财富还是崇高的社会地位,只要我们想清楚了这个问题,这个选择就变得很简单了。

第三,这门课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自我,让我知道了我到底最在乎的是什么,让我知道了我到底想要什么,这样,让我明确了我到底要去追求什么。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不知道该向哪努力。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我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但是上完这八节课之后,我知道了我要追求到的东西,而如果我要达到那个地方,我需要的是一个好的成绩和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对我来讲,学习变得更加有目标了,更加有动力了,而这样就能到来一个良性循环。还有就是,当我写下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时,我就知道我必须好好珍惜这些东西了,因为这些才是我真真想要的,失去了这些可能会让我后悔很久很久。看清楚自己之后,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我还收获了很多,在这八节课中,几乎没节课我们都过得很开心,在学习中我们互相带来了快乐,让每天的紧张的学习能够得到些许放松。大家在一起讨论,一起开玩笑,一起嬉笑打闹,在一起很开心很快乐。组内成员大家都很和睦都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觉大家在一起很温馨,经过这个选修课,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所以,感谢这门课,给我带来了几个朋友,和些许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篇5

课程名称: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代码:13030

1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学分: 1学时: 18

(二)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

(四)适用对象:大一本科学生

(五)先修课程:无

(六)教材与参考文献:

教材:

于桂贤,张丽楠,徐轶凡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9(7)第1版

参考文献:

1.候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吴亚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

3.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4.曲振涛.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光明日报,2000年12月01日

5.阎观潮,张玉波.职场起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6.中华英才网.http://blog.chinahr.com/blog/wangxingquan

7.高桥,王辉.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上、下).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7)

8.杨萃先,颜培程等.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9)

9.肖建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10.周其洪.扬帆—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6)

11.高校教材编委会.大学生就业指导.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2)

12.任占忠.爱拼才会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13.《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大学生创业手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9)14.张文勇,马树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15.赵玮,金国兴,牛定柱.生涯规划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16.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至10月

17.王友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舞动职场 扬帆远航.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3)

18.柳建营,许德宽.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

19.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

20.半岛网 http://club.bandao.cn/showthread.asp 21.中国九型人格学院 http:/// 22.黑龙江省教育厅网http:/// 23.朗途职业规划在线测评.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

24.金正昆著.职场礼仪.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类别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旨在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通过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涯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阶段作为公共必修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该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详细了解大学生活的阶段性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等,并能够据此逐步建立起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生涯发展规划。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三)教学模式

1.该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建议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建议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时分配、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一章:大学生的大学规划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学的起源和基本职能,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2.掌握专业学习与规划的基本内容,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3.结合所学习的内容,做好大学阶段的自我发展与规划,科学树立自我品牌,重视品牌效应对求职择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

1.了解大学:大学的起源,大学职能,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2.大学阶段的发展与规划:专业与专业学习,树立科学学习理念,合理规划与品牌树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教学目标:

1.明确自我认知的意义,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

2.了解自我认知的各种理论观点,结合测试全面了解自我。3.合理进行自我职业倾向定位,为职业生涯决策做准备。

教学内容:

1.自我认知的概述:自我认知意义,自我认知的方法;

2.自我认知的基本内容:自我人格认知,自我兴趣认知,自我能力认知,自我价

值观认知;

3.自我职业倾向定位:自我人格与职业倾向定位,自我兴趣与职业倾向定位,自我能力与职业倾向定位,自我价值观与职业倾向定位; 4.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职业测评、案例分析。

第三章: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职业与职业决策。

2.掌握职业规划的概念、特征、意义、原则。

3.熟练掌握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撰写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教学内容:

1.职业与职业决策:职业概述,职业决策的概述,职业决策的步骤与方法;2.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与特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职业生涯规划容易出现的误区;

3.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结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

四、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 考查 2.考核形式: 开卷考试

3.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考评成绩(40% 包含出勤、课堂表现)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计划 篇6

一、高中阶段设置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1. 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全球许多国家及地区进行了教育改革, 并将职业教育纳入改革范围之内。美国于2001年10月发布了以《放远我们的目光, 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为主题的报告, 报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美国高中教育的目标和以“不让一个高中生掉队”为目标提出的各种新举措, 其中尤以提高成绩 (raiseachievemeni) 、加强衔接 (im Provealign-ment) 、提供更多的选择 (providemorealtemative) 三大要求为代表, 简称“三A计划”。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在高中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职业技能, 在关于21世纪初国家教育战略中也涉及到推行职业教育等方面的计划。我国香港地区于2009年9月开始正式实施的高中新课程, 着重“发展学生的基础技能、思考能力、人际关系、价值观和态度以及与工作相关的能力, 为他们将来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2], 并在课程构架与设计理念中提到“应用学习课程为职业导向课程, 涵盖了应用科学、商业、管理及法律、创意学习、工程及生产、媒体及传意、服务等6个范畴”[2]。而我国大陆地区的高中学校却未真正实现职业规划教育。

2. 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了使学生能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取得成功, 在高中设置职业规划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高燕定先生在美国担任升学顾问的工作当中, 对于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提到:“目前, 很多中国学生没有理想, 不知道今后做什么。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中缺少职业发展教育, 没有在孩子的童年、少年时代对他们理性、科学、‘超前’地进行长远的职业指导。”[3]正因为这样, 我国教育中缺乏规范、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 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承受学业和工作的压力。

3. 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

学生的高中阶段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职业规划教育能有效地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融为一体, 并且能将社会上相关的机构与人员也召唤到参与学生教育的一个大的环境中来, 既整合了社会的教育资源, 又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因此, 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 理清人生发展与生活、学习、劳动、职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对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追求, 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等,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阶段性的、连贯性的职业生涯教育, 能培养学生认识并掌握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素养, 逐渐形成基本的职业向往、就业意识、职业素质与创业精神, 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4.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 (试行) 》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传授, 属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 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 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 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4]具体内容为: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 (社会进步与职业演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人才交流市场动态与职业竞争、职业分类介绍、高等学校各专业情况介绍) ;进一步了解自己, 发展潜能 (职业与人的发展、提高职业认识、培养职业兴趣增强职业能力、优化职业品质、提高决策能力) ;正确处理选择志愿的主客观因素 (升学和就业形势和政策、社会需要各级类人才、认真评价, 剖析自身条件、根据国家需要与自身条件选择专业或职业、正确对待竞争) 。纲要还对开展职业教育的目的进行了说明:“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上除了使学生学会读、写、算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外, 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学会实践。目前我们必须考虑, 怎样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今后做长期的准备, 而不是为了应付考大学。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个体自我察觉、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系, 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完美个性的同时增加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4]

二、高中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课改趋势的引导下, 我国部分学校逐渐开设类似的课程, 但是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1. 学生缺乏职业意识, 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

职业意识是指个体对不同职业的看法和认识, 职业意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而高中生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是陌生的, 但是又充满好奇。现今高中阶段学生比以前心智更加早熟、个性更加鲜明, 自身的潜在兴趣已逐渐形成, 但在面临着未来专业选择、未来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存在社会经验比较欠缺, 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等诸多困难, 所以在考虑专业选择和就业去向时很难做出满意的决定, 很多学生必然会产生盲目跟风或无从下手的境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对自我了解程度不够, 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与特长等。其二, 学生对职业的熟悉程度不够, 包括对职业的具体内容、职业前景、职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方面的了解。其三, 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够, 包括对社会经济现状、目前就业形势、人才需要等情况的认识和了解。

2. 专业教师数量少, 专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普通高中职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软硬件设施配备还不够完善, 国家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很多学校连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编制都很难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 在高中阶段, 专业的教师总体数量少;其二, 专业化程度不够, 没有专业的学科背景;其三, 咨询师理论不完善, 实际操作技能欠佳。大多数学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是由各个学科老师兼任, 其专业性的职业分析指导和心理咨询技能上难以达到标准。例如:在上海的高中职业指导与咨询工作就多数是由班主任同时兼任, 其他老师协助参与。但是作为班主任除本来就担负有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外, 还要关注班上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 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与职业指导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

3. 学校领导与组织不到位

学校的教育活动仍偏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教育的目的仅为更高层次的学校输送成绩优异的学生。目前已有部分高校认识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并开始实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存在问题较多, 举步维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 实施时间与对象有限;其二, 教学内容浅显;其三, 高中学校与高中后教育衔接不上, 造成教育脱节;其四, 学校没有统一开设课程并进行管理。

4. 缺乏职业规划的课程

由于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研究起步晚, 高中阶段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几乎缺失, 与之相应的课程呈现无系统性、课时少、专业教师缺乏等特征。学校对于如何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应有的内容、达到的目标、教学的方式等都成为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我国部分学校已实施类似的课程,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我国西宁市中学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时, 学校设置的职业课程被上成兴趣课或课外活动, 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且课程随意性大, 或上或不上, 好好上或敷衍上都不影响高中教师的评价考核, 对即将从事或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积极性造成负面的影响。课程的实施草草了事, 导致学生临阵磨枪、仓促应战。

三、推动高中生职业规划主要建议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期, 也是开始职业规划的最佳时期。笔者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下面建议以推动高中生进行职业规划。

1. 学生应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中生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和测定, 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 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 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这种职业规划的教育应该是在高中阶段来完成的。”[5]高中生首先应对职业规划有明确的认识, 引起自我重视, 在未来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就不会盲目随波逐流, 在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让高中学生尽早对人生有个规划, 可以使学习目的更明确。

2. 提高对职业指导教师的要求

由于职业指导对中学生实现从学校向就业或更高层次学校的顺利过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显得更加重要。首先, 教师任教前须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文凭。在1963年颁布的联合国第56号建议书《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组织》中对指导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教育和职业指导中采用心理技术时, 负责测试的人应是使用这些技术的合格人员并己获得过高级培训。”其次, 在教师个人素质方面也应有所要求, 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 如有关学校教育、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及职业结构、职业训练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有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合理高效的利用时间的能力等。再次, 学校专业的指导教师还应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 通过自我指导学习、校本工作、咨询、辅助网络、开设学习班和学习指导, 以及短期课程和长期课程等多种途径, 努力学习确定职业指导的需求、制定职业指导计划、进行职业指导、评估并不断改进职业指导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最后, 职业指导人员还必须根据校内高中学生的职业选择兴趣、价值观、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等方面情况, 与校外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就业趋势两大方面结合, 同学生共同制定职业生涯计划。

3. 学校统一组织与管理

(1) 开展年级计划

借鉴英国在普通中学的指导计划, 在我国的高中可以实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和指导计划。英国普通中学的职业指导工作具有明确、具体的目的。职业指导的年级计划根据发展个人的教育、发展教育和职业机会的意识、发展教育和职业的决策技能、发展一种顺利从学校到社会转变的技能这四部分目的加以实现。在我国学生高中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各年级的任务将职业指导计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高中一年级的职业教育和指导计划。内容包括: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兴趣、技能、能力和个性;帮助学生了解高考信息和职业的课程;获得信息的技能 (怎样使用职业图书馆、了解职业分类系统, 哪里可以获得职业信息) ;指导学生填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新课程改革后高中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选择指导。第二阶段:高中二年级的职业教育和指导计划。帮助学生了解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相应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应的工作类型;帮助学生认识到影响选择职业所具备的因素, 包括个人的兴趣、能力和技能, 工作所要求的资历, 可能的工作机会等;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可能的工作实习;帮助学生意识到高中毕业及升学或就业的出路。第三阶段:高中三年级的职业教育和指导计划。帮助学生制定学业和职业目标;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识别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需要;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表;了解雇佣者的雇佣要求和人员选拔过程;增强收集和使用全面的职业信息的能力。

(2) 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效仿澳大利亚1996年开展的VE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chools, 简称VET) 计划, 在我国高中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开展学校VET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 (1) 拓展相关行业所需的专属技能; (2) 获得全国范围内皆认可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 同时所修课程也为高中毕业文凭所认可; (3) 拓展就业技能并对各类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4) 对各类职业有一定的了解以帮助其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6]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在我国高中实施以上职业教育与培训模式时应当考虑培训内容的呈现方式;培训时间的选择, 可以多以学生的课余时间为主;开展培训所涉及的行业, 可以主要集中在零售、快餐、个人服务、商业及初级加工等行业。

4. 开设选修课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学分等方面对高中开设选修课程作出明确的规定:“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块, 供学生选择。”[7]选修课程的的开设可以多以活动实践课程为主, 专业教师应为选修课做好充分准备, 充分挖掘资源与必要信息, 以满足高中学生的群体需求。学生选择该门课程后应获取必要的学分和相应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明亮, 方绍英.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探析.鲁东大学学报, 2010 (5) .

[2]彭泽平, 姚琳.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背景、构架与经验.比较教育研究, 2010 (12) .

[3]张丽.论普通中学职业指导.山东师范大学, 2002.

[4]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 (试行) .人民教育, 1995 (1) .

[5]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6]俞婷婕.新世纪澳大利亚普通高中教育改革探析.比较教育研究, 2010 (7) .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 篇7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 实效性

现实的功利性和临时性导致职业规划成为应景之需、纸上谈兵,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变成了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听起来好听、用起来没用的课程。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对这门课程的功能认识、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强化课程的教学效果,让这门课真正能“成就辉煌的事业,创造美好的生活,享受幸福的人生”。

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编者根据科学性、教育性、实践性的原则,按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将教材设计成“职校起航、认识自我、职业认知、生涯设计、生涯发展”等七个学习领域,这其中还包括“就业导引”和“创业指导”两个拓展领域。由于这些教学内容相互交叉、彼此交错,所以讲授起来脉络不是很清晰,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也不方便学生自学。教学中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规划、就业和创业”。首先,将指导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设定为第一任务,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内容,将任务分解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认识职业、目标确立、措施实施、评估调整”等分任务。其次,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两大任务的学习。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过程,还是师资、教学资源诸方面都要考虑它的终极目标:面向职场未来的人才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与学,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职业性与专业性的统一,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体制。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与职场无缝连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能高,才能满足产业的人才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突出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充分考虑职场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认识职业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业,适时调整内容,由学生调查、讨论、分享自己专业的特色、对应职业和职业岗位要求、未来就业所需职业技能证书等,在提供调查、研究方法的同时进行个性化指导。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想方设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利用心理测试,发现一个真正的自己。心理测试(Psychological Test)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测试方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衡量个体心理因素水平和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现在很多招聘单位都会借助心理测试来挑选适合的人才。在职业规划课堂教学中,引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职业锚定位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倾向、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职业价值观等,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提供可依据的信息,从而适时进行兴趣的培养、性格的调试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是了解自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当然,对它的运用是一件非常谨慎的事,必须按照科学心理健康测量的要求进行,尽可能减少失误。

(二)巧用角色扮演,体会纷繁复杂的职场人生。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一种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场景,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因此,恰当地使用角色扮演法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关于分解目标、搭建台阶的教学,学生从调查、访谈中获得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路径,从底层到高层,从小目标到大目标,各自分工扮演相应的角色,如物业管理专业的职业路径是物业管理员→物业管理助理→物业管理师→物业主管,学生分别扮演,陈述各自的工作职责、岗位要求及未来发展,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三)会用信息技术,探究未来职业生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改变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的传统课堂的单调模式,多媒体声、光、电教学设备将图、文、音、像同时生动鲜活地呈现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学生能主动进入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穿插音乐、视频和GIF小动画,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课件能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理论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富有生趣和活力;其次在“认识自我”的学习中,申请网络教室,进行心理测试,学生通过测试看到了一个以前并不了解的自己;在“认识职业”的教学中,教师给每组布置任务,由他们分工上网查询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并做成PPT进行课堂解说,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工程造价、市政工程、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等专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些清晰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要求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并做现场展示,这再一次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挑战。令人欣慰的是,有些学生的作品确实可以看出他对自己、对所学专业、对未来职业的探索和研究,不管深度怎样,通过理实结合、学做统一的教学方法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多用榜样引领,激发职业情感,唤起职业梦想。职业生涯规划是一辈子的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更多是一种观念的更新,一种做人做事的忠实态度,一个踏踏实实的人生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勇往直前,激发职业情感,唤起职业梦想。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份学长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为学期教学的引领,通过规划者的设计和实施带领学生进入对自我的探索、对专业的了解、对环境的分析、对职业的憧憬,学生在感叹学长作品的同时,对自己也充满信心,对现在和未来有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从以往的学长及在校的同学中选出身边榜样,让他们现身说法,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重新审视自己,反思当下,思考未来。榜样的作用无疑是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坐标图,让我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终点,而后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让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启蒙课、职业的领航者和未来的参考图。

上一篇: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在线培训平台入口下一篇:精彩的人生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