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一验实施细则(精选2篇)
一户一验实施细则 篇1
精装修“一户一验”工作总结
根据我委“关于实施住宅工程一户一验工作的通知”要求,2005年3月1日起,我区住宅工程的预验收实行一户一验。到目前为止,我组监督的富力城C5C6楼进行了“一户一验”的预验收工作,现就“一户一验”工作总结如下。
富力城C5、C6住宅楼于3月10日达到基本竣工条件,由富力城房地产开发公司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计15人分专业组成3个质检小组,由专业监理工程师任组长,检查计16天,基本完成“一户一验”工作。
检查过程中,要求检查人员以“假如我是小业主”的态度来进行检查,严格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为依据,以各专业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是否满足要求,来判断每一户是否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要求检查组责任到人,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谁检查谁负责。并由施工单位组织各个专业维修组,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过夜,整改完毕报质检组进行复检。为协调检查人员对验收规范的把握尺度,检查组在每天现场检查工作结束后,都开小结会,对当天的检查工作进行通报,包括对整改项目的通报。
通过一户一验工作,使参建各方对工程的质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一户一验过程中,大量的原来忽视的质量问题都引起了重视,并得到了整改,从细节上大幅度地提高工程质量。如此,必将使工程竣工后的返修率大大降低。
应注意的问题:
1、“一户一验”应由建设单位负总责,并由建设单位牵头组建领导小组,检查组成员应由参建各方组成,不应由施工单位一家组成,检查组只对一户一验领导小组负责进行独立工作。
2、对评定表中“主控项目”的核查,必须认真对照设计图纸、洽商变更、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检查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资料填写;“一般项目”的检查,应在实测实量的基础上如实填写。
3、检查组应责任到人,谁签字谁负责。制定责任追究制度,使检查人员能切实履行职责。
存在的问题:
1、一户一验只能在基本竣工后实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大量的实测实量,在时间上存在检查不可能太细的弊病。
2、实测实量点未标注具体位置,使监督站的抽查复核存在难度;但是若要求标注具体的检查复查位置,必将使有一些工地投机取巧只对标注的部位进行着重检查,势必失去“一户一验”的意义。
一户一验实施细则 篇2
现在老百姓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因工程质量问题投诉的现象越来越多, 甚至群诉群访事件时有发生, 平时不常被人们注意到的质量问题, 在社会监督下显现出来了。为了有效抑制质量问题的发生, 建设部于2009年12月22日发布《关于做好住宅建筑工程质量一户一验工作的通知》, 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住宅建筑工程质量一户一验。
实行一户一验是提高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减少质量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求建设 (开发) 单位总负责, 并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开展一户一验工作, 按规定完成一户一验是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
实施一户一验是对现行国家住宅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制度的完善, 改变了以往只注重住宅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评价而对住宅建筑套内的观感、使用功能等微观质量检验不足的做法, 能够进一步促进工程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落实质量责任, 从而提高住宅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一户一验工作, 一是明确建设 (开发) 单位在竣工前组织及参与一户一验的责任制, 二是督促施工企业抓技术、质量管理, 抓操作人员的素质, 严格按施工工艺标准施工, 严格三检制, 研究制定提高质量的措施并有效实施, 三是督促监理企业按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严格验收, 不走过场, 最终达到抓验收, 促施工, 提高全市住宅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减少质量问题的目的。
2 一户一验的原则
一户一验本着用户特别关心的内容而现场实测切实可行的原则。是在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隐蔽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住宅建筑工程安全及使用功能的验收。是对户内各房间及户外部分公用部位进行的检查。
3 一户一验的主要内容及界定
住宅建筑工程中, 除必须满足结构安全可靠外, 用户最关心以下内容:
3.1 空间的大小。即房间的开间、进深及高度空间。这几项指标直接影响到装饰效果, 也是用户投诉较多的内容。
3.2 墙面、地面、顶棚的表面施工质量, 有无空鼓、开裂、爆灰。用
户所担心的是精装修材料附着之后的可靠度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对不进行顶棚吊顶的用户, 应保证顶棚粉刷层粘结度可靠, 顶棚粉刷层剥离掉落也是引起质量纠纷的问题, 而开裂、爆灰则直接影响装修效果。
3.3 屋面、有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及外墙、外窗的防水效果。用
户关心的不是本层地面的渗漏, 而是上层楼面的渗漏。包括管根、预制板孔洞、埋墙暗设管道、外墙脚手架眼、窗台下等部位的渗漏。顶层用户则担心屋面的渗漏, 屋面细部做法的可靠性是保证屋面在保修期内不渗漏的前提。地下室、储藏室的渗漏也是防水要求不可忽视的问题。
3.4 护栏的安全度要求。即护栏本身的高度、栏杆立杆的间隔、
玻璃栏板材质的安全要求。其中还有防攀爬防坠落等要求。这是保证用户尤其是儿童使用安全的最基本要求。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 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 且高度低于0.45m的可踏部位, 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如为粗装修工程, 还应考虑装修后可能增加的地面高度。低窗台、凸窗等下部有能上人站立的宽窗台面时, 贴窗护栏或固定窗的防护高度应从窗台面起计算。
3.5 管道固定、标识、接口有无渗漏, 卫生间地漏的水封深度等
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功能, 排水管道的坡度直接影响到排水的顺畅与否。
3.6 配电终端箱盘的导线连接、接地、漏电保护正确、标识准确,
开关、插座相序、接地正确等都是防止今后出现危险及漏电保护频繁动作的保证。
3.7 等电位连接箱内接线端子牢靠、接线板上的配件是否齐全。与各金属器具连接是否可靠。
3.8 烟道有无裂缝、是否漏烟, 进烟口挡烟阀板是否灵活可靠, 有无倒烟现象。
3.9 空调洞眼的位置坡度有无倒泛水现象。隔音与墙体结合部的密封效果。
3.1 0 节能部位的细部节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一户一验程序
一户一验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4.1 根据一户一验的内容和住宅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检查部位、数量。
4.2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 以及一户一验的内容适时进行检查。
4.3 每户住宅建筑和规定的公共部位验收完毕, 应填写《住宅建
筑工程质量一户一验表》 (见附件) ,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分别签字。
4.4 一户一验合格后, 建设单位必须按户出具《住宅建筑工程质
量一户一验表》, 并作为《住宅建筑质量保证书》的附件, 一同交给住户。
一户一验不合格, 不能进行住宅建筑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同时, 住宅建筑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前, 施工单位应制作工程标牌, 将工程名称、竣工日期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称镶嵌在该建筑工程外墙的显著部位。
5 一户一验的组织实施
一户一验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 建设单位组织实施,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质量、技术人员参加, 对所涉及的部位、数量按一户一验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已经预选物业公司的项目, 物业公司应当派人参加一户一验。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严格履行一户一验职责, 对一户一验的结论进行签认, 不得简化一户一验程序。对于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 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返修, 监理单位负责复查。返修完成后重新组织一户一验。
摘要: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发展, 老百姓逐渐由过去居住的福利房变为自己花钱购房, 因此,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本文探讨住宅建筑工程一户一验的意义, 提出一户一验的原则、主要内容、验收程序及组织实施。
关键词:住宅建筑工程,一户一验,主要内容,验收程序
参考文献
[1]韩晓东.关于冬季施工中安全措施的研究[J].职业技术, 2010, (02) :95.[1]韩晓东.关于冬季施工中安全措施的研究[J].职业技术, 2010, (02) :95.
[2]凌敏.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 2010, (05) :137-139.[2]凌敏.基建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J].煤炭技术, 2010, (05) :137-139.
[3]徐晓东.论在设计阶段提高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管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1) :44-45, 86.[3]徐晓东.论在设计阶段提高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管理[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1) :44-45, 86.
[4]翟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22-24.[4]翟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22-24.
[5]何军志.掺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01) :43-45.[5]何军志.掺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01) :43-45.
[6]朱江, 李丽娟, 林凤兰, 郭永昌, 钟根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S1) :121-122, 126.[6]朱江, 李丽娟, 林凤兰, 郭永昌, 钟根全.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S1) :121-122, 126.
[7]李志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2) :371-372.[7]李志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2) :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