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元藏文化艺术馆

2024-08-09

唐山市元藏文化艺术馆(通用5篇)

唐山市元藏文化艺术馆 篇1

唐山市将举办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 设六大主题系列文化活动

4月21日下午,从唐山市文广新局获悉,从4月25日起至10月底,唐山市将开展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

本次活动由唐山市政府主办,以“艺术传递幸福、文化改变生活”为主题。为期6个多月的活动期内,在唐山市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将举办第十届唐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节、企业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6项系列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第十届唐山市社区文化艺术节

1、百场红色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

时间:2011年4月至9月

地点:唐山市各个社区、广场、工地

内容:深入全市各个社区、广场、工地,巡回放映红色经典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党旗飘扬”——“”彩色周末周周演

时间:2011年5月至9月

地点:唐山市群星剧场

内容:庆祝建党90周年,展示群众文化艺术成果,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分合唱、舞蹈、戏剧、戏曲、曲艺等门类进行。

3、“党旗飘扬”——冀东原生态民歌大赛

时间:2011年6月

地点:唐山市群星剧场

内容:唐山地域的冀东民歌

4、“我们的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时间: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地点:校园、群星剧场、美术馆、广场、社区等

内容:中国唐山剪纸大赛;“非遗”项目进校园;“非遗”项目专题宣传展览;围绕“我们的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组织多场专题展演活动。

5、“党旗飘扬”——唐山市美术作品展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唐山市现代美术馆

内容:组织唐山市美术工作者创作美术作品,反映:“创先争优”、“三年上水平”活动取得的成就,庆祝建党90周年。

6、“第七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唐山市评剧票友选拔赛

时间:2011年7月

地点:唐山市群星剧场

内容:举办唐山市评剧票友选拔赛,评出优秀选手,推荐参加2012年第七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

7、冀东民间舞蹈行当展演

时间:2011年8月

地点:唐山市群星剧场

内容:挖掘整理唐山地域的民间舞蹈,弘扬传承地域文化。

8、唐山市京剧票友大赛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唐山市群星剧场

内容:举办唐山市京剧票友大赛,评选出优秀选手推荐参加全国“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

9、“诵经典名篇,扬传统文化”——唐诗宋词朗诵会

时间:中秋节

地点:唐山市群星剧场

内容:组织举办唐诗宋词朗诵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10、唐山文化志愿者系列活动

(1)“关爱智障儿童”——走进儿童福利院

时间:2011年6月

地点:儿童福利院

内容:组织唐山文化志愿者走进儿童福利院,传递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2)“军民鱼水情”——走进军营

时间:2011年8月

地点:驻军部队

内容:“八一”建军节慰问亲人解放军

(3)“常回家看看”——走进敬老院

时间:2011年10月

地点:唐山市敬老院

内容:组织唐山文化志愿者慰问演出

(二)企业文化艺术节

1、“唐山职工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周年歌咏大会

时间:2011年4月

地点:开滦体育馆

内容:大中型企业红色经典歌曲、企业歌曲合唱比赛。

2、“党旗飘扬”——企业青年歌手大赛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西山口俱乐部

内容:企业青年歌颂党、歌颂祖国歌手大赛

(三)机关文化艺术节

1、“党旗飘扬、奋进唐山”——市直机关歌咏大会

时间:2011年5月至6月

地点:唐山市体育馆

内容:展示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创先争优、争先进位”的精神风采,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2、“党徽在岗位闪光”——“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演讲活动

时间:2011年6月

地点:唐山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

内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共产党员事迹,扎实推进全市争先创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校园文化艺术节

1、“课前(课间)一支歌”班级合唱活动

时间:2011年4月至12月

地点:全市中小学校

内容:各中小学校利用课前(课间)时间,开展合唱活动,坚定中小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实现学校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唱红歌,跟党走,颂祖国”师生歌咏活动和中小学生合唱比赛

时间:2011年5月至6月

地点:全市中小学校

内容:组织全市广大师生歌咏、合唱比赛,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五)农民文化艺术节

1、“城市因你而美丽”——慰问农民工大型文艺演出

时间:2011年8月

地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施工现场

内容:创编一台贴近农民工生活的歌舞综艺晚会,慰问广大农民工,传递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关怀。

2、“走近新农村”——“冀东四支花”进农家演出

时间:2011年9月

地点:农村文化广场

内容:组织“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唐剧”节目进农村专场演出。

(六)老年艺术节

1、“夕阳无限好”——老年人原创秧歌大赛时间:2011年7月

地点: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市民广场

内容:组织老年人原创秧歌比赛,让老年人老有所乐。

2、“我们的节日”——久久重阳老年综艺演出专场时间:2011年10月

地点:群星剧场

内容:组织老年人舞蹈、模特表演和演唱等综艺演出。

略论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发展 篇2

关键词:唐山 文化创意 产业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中国很多城市都在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地和园区,河北唐山也不例外。唐山地处冀东平原,北倚燕山,南邻渤海,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灿烂的文化底蕴。那么,如何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且有效促进产业的转型?这是摆在唐山人民面前最紧迫的一件大事。

一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为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以及创意经济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以及智能产权。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其实就是将原本松散的个体品牌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凝聚,形成一股更加强有力的品牌力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创意产业者。文化创意产业通常包括表演艺术、出版发行、版权交易、影视节目制作、交易式互动软件、建筑艺术、动漫与网络游戏、时尚设计、博物馆和美术馆、设计创意、广告、文化旅游、包装装潢及印刷、古玩艺术品交易、广告与会展、文化遗产与体育等产业。

二 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艺术的发展现状

在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唐山皮影、评戏、乐亭大鼓这三种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已逐渐成为影响广泛、成就显赫、风味独具的冀东文艺三枝花。另外,还有地秧歌、冀东吹歌以及众多颇具特色的铁画、芦苇画、玉田泥人、松纹剑、艺术陶瓷等也都是唐山颇具特色的地方艺术产品。

1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艺术

到目前为止,唐山市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指导和措施尚不完备,缺乏创建统一的地区性陶瓷文化品牌意识,另外高水平的陶瓷专家和大师也都太少,再加上每年一度的淄博陶瓷艺术节、佛山陶瓷艺术节、上海艺术博览会、北京艺术博览会、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都非常红火,这些都使唐山市望尘莫及。

2 传统民间产业艺术

唐山除了以生产陶瓷见长以外,还有许多带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以及手工艺品。例如,手工雕刻的驴皮影人、铁画、芦苇画、手工剪纸、松纹剑、手工宣纸、玉田泥人,等等。这些代表着数百年来冀东地区民间文化底蕴的艺术宝藏,也大都像陶瓷文化现状一样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也在一定长度上影响了唐山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3 唐山的传媒产业艺术

目前,在唐山的传媒产业市场上总共有四报两台主流媒体,即《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唐山广播电视报》以及《唐山电视台》和《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另外,还有《唐山政府网》、《环渤海新闻网》等官方网站。但这些为唐山人民所熟知的传媒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宣传力度以及传播程度都远远不够。

4 唐山主题公园及会展产业艺术

唐山一年一度的《隆达论坛》汇聚了众多国内陶瓷届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大家济济一堂,就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抒己见,对唐山市陶瓷产业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从多个层面烘托、渲染了唐山陶瓷的文化艺术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造唐山陶瓷文化品牌的重要作用。每届会后,组织者都会把专家的发言及文章辑录成册,并出版发行,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然而,我们发现每次参加此论坛的与会者范围和人数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发言的内容也趋于老套,而且对东道主的溢美之词也颇为明显。这样发展下去,《隆达论坛》的品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其凝聚力和引领作用也会随之减弱。所以,我们要更新理念,力争每期《隆达论坛》都会推出一些带有针对性的主题,使大家有备而来、有感而发。

5 唐山的文艺演出市场状况

唐山的“欢乐东方天天演”活动,在具有浓郁冀东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推出兼有评剧、皮影(腔、舞)、乐亭大鼓等传统文化艺术底蕴的演出剧目,为广大的基层普通百姓献上一场场丰富多彩的表演。同时,也要引进一些国内外表演团体的精彩文艺节目,如曲艺、杂技、歌舞等。这样可以较好地充实和丰富唐山的文艺演出市场。从深层次的方面讲,尽管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唐山市评剧、皮影等传统文艺演出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但它与赵本山创意推出的“刘老根大舞台”火爆气氛相比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了。以传统“二人转”为基本演出形式的“刘老根大舞台”虽带有一定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但演员们扎实而多能的演出功底以及诙谐而幽默的演出风格为“刘老根大舞台”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却是不容置疑的。 “刘老根大舞台”在它的诞生地——沈阳,不仅名声显赫,而且还场场爆棚,经常是一票难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日前,地处北京前门等地的“刘老根大舞台”已经开始进行营业演出,不仅效果良好而且前景喜人,并且为首都的文艺演出市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特殊现象的成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所以,我们要借鉴“刘老根大舞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更新理念,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唐山的文艺演出市场上把具有浓郁冀东地域文化特色的表演形式确定下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发掘那些具有原创性的独门绝活,让那些鲜为人知的表演艺术形式在短时间内结合现代文艺表演的特点,使“欢乐东方天天演”工程上一个新的台阶,并借此推动和繁荣唐山的文艺演出市场,并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6 唐山动漫产业艺术

动漫产业是一门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近些年,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都在发展动漫产业方面进行了较大的经济投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全国放映,这部制作成本仅为600万元的电影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票房收入。这一“中国创造”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目前唐山市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至今也看不到几部成功的作品。这与其它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已经成为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软肋。唐山市对动漫产业的投资很大,但时至今未听说有哪个创意新颖、民族元素浓郁、造型秀美(主要人物特色鲜明)、色彩艳丽、故事感人、音乐韵味醇厚、影响力大的动漫作品问世。就连《快乐驿站》和其它播出动漫作品的栏目上也很少看到唐山市创作的动漫作品。

值得欣慰的是,由唐山市汉沽区第一小学美术教师陈保卫创作的动画MTV《喜唰唰》已于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也是唐山市唯一一部在央视播出的动画节目。另外,由唐山龙裔文化传媒工作室创作的名为《爱融冰雪 情暖唐山》的动漫节目,于2008年获得了第13届唐山市影视艺术“奔马奖”美术片类特等奖。这一成绩不仅填补了唐山动漫节目制作获奖的空白,也为唐山动漫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

但仅仅只有这些成就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发展唐山市的动漫产业就必须要走多元化的道路,而且还要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真抓实干,整合包括国有、集体、个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多批强有力的创作班子,为他们下达任务、设定题目、划拨经费、抽查质量,组织观摩、验收评比、上报评奖,使唐山市的动漫产业有一个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并有效使用好唐山市的丰厚地域文化资源,创造出大批具有浓郁艺术风格的动漫产品来,成功打造出一个属于唐山自己的动漫品牌。

三 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希冀与展望

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十分稳固的,在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唐山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制定了较为详尽的规划,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开展和实施了一些相关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事实表明,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还很慢,主要是因为大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程度还不够,行之有效的举措也相对很少(更多的精力还只是放到工业、农业、能源、物流、房地产方面了),相关人才的缺口也很大,能够证明水平的业绩也不是很明显,总的来说,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还未能达到一个现代化文明都市的应有水平。

基于以上状况,唐山市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主管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现代文化大都市的方针中去,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有关文化产业组织机构的领导;进一步加大相关的经济投入;进一步细化各发展项目的工作内容;进一步督促检查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人员的招募与培训;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制定和改进吸引和鼓励人才的政策;使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文化创意产业也是强大的生产力,它可以创造出宏大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的改善唐山市的产业结构,并提高唐山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修养水平,使之成为一支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

唐山地处环渤海经济隆起带,毗邻京津,是连接东三省的咽喉要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一定要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适时转变唐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力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来。把唐山打造成一个具有新唐山人文精神;具备庞大的产业大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具有美丽的城市容貌;具有广阔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现代化大都市。

唐山人历来以李大钊同志的“铁肩担道义”精神、穷棒子社的“三条驴腿精神”、沙石峪的“当代愚公精神”、开滦工人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唐山的“抗震精神”等作为人生追求与信念的支撑。因此,唐山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奉献与付出;做到了勤俭建国;做到了艰苦创业;做到了重建家园;做到了改天换地。

如今的唐山大力弘扬“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并且积极地投身到经济社会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中去,相信一定会将唐山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四 结语

用创意设计引领民间文化资源产业化才是其根本。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己经显示出了它势不可挡的生命力。毋庸置疑,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有潜力以及发展速度最快的优质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本文对于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所做的论述只是泛泛而谈,如要继续探悉如何深入发展唐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如何资本化运作,促进唐山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是唐山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笔者希望政府和企业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以引导,并指导唐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论文,项目编号:HB11YS037;项目类别:年度项目;学科分类:艺术学。

参考文献:

[1] 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5期。

[2] 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3] 胡晓鹏:《基于资本属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2期。

[4] 张振鹏、王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5] 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商业时代》,2007年第8期。

作者简介:

陈国强,男,1975—,河北井陉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与理论,工作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佛山市文化稽查大事记 篇3

2005年

2月28日市委办、市府办联合发出《关于成立佛山市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调整充实原佛山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改组为佛山市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政府执法主体对文化市场实行统一综合行政执法。

7月8日根据佛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佛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正式组建佛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直属机构,人员编制12名。

2006年

3月6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会议在佛山佳宁娜大酒店三楼会议室召开。市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区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文化综合执法队队长出席会议。副局长公孙宁主持了会议,会上,传达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曹淳亮在2006年全省文化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广东省文化工作要点及广东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副局长王丽部署综合执法工作,各区局长对本区工作思路作了发言,徐东涛局长对全市工作进行部署。

10月25日市政府发出《关于公布第四批和重新核定公布第一、二、三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邓群岗遗址等225处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重新核定大雾岗遗址等51处为第一、二、三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到目前为止,佛山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7处, 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76处,文物保护单位总数307处。

2007年

3月28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印刷复制非法出版物”专项活动正式开展。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王丽同志任组长,王永华、钟新棠同志任副组长。开展版权系列活动。从4月15日至30日,在电视台、电台各频道每天播放关于版权保护的公益广告;联合珠江青少年报社开展“著作权知识有奖问答竞赛”;在广东移动佛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佛山分公司于26日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了“反盗版举报电话:83031816”的文字短信;联合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城报社、中国陶瓷城共同举办了“陶瓷行业版权保护讲座”。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击盗版专项行动。25日,新闻出版科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及禅城区文化综合执法队进行著作权专项执法行动,突击检查了太平洋电脑城和鸿运电脑城,暂扣了7000余张涉嫌盗版光盘。5月8日/10月8日,全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印刷复制非法出版物”专项活动进入全面核查阶段。对所属印刷复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核查,重点打击印刷复制企业涉嫌侵权盗版的印刷复制非法出版物的行为,查处印刷复制企业违规承印承制境内外出版物和翻印复制非法出版物的行为,重点关注有出版物印刷能力的印刷企业和只读类光盘复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印刷复制企业进行有效监管。

3月30日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机制的意见》(粤府办〔2007〕8号)。贯彻《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通过)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工商部门牵头协调,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2008年

1月9日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和巡警大队一起出动50多名警力,对乐从水腾村金沙角影剧院(无证场所)进行突击清查,成功捣毁这个组织淫秽低俗表演进行非法牟利的地下场所,现场抓获涉案人员29名,收缴非法门票收入6155元、对讲机5台、胶棍7支、电棍3支和管制刀具1把等一批涉案物品。

1月17日广东省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收看收听了第二十一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后,接着召开广东省2008年“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雄同志对广东省2008年“扫黄打非”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广东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2008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

5月29日佛山市禅城区法院对北京鸟人艺术推广责任有限公司和北京天语同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起诉“好乐迪”的2起案件进行了开庭审理。因涉嫌未经许可营业性播放《大海啊,故乡》音乐作品和《不想长大》、《你是我的玫瑰花》等6部MTV音乐电视,广东佛山好乐迪娱乐城遭遇北京鸟人艺术推广责任有限公司和北京天语同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等3家单位起诉,共索赔22万余元。这是全国范围首次就未支付版权使用费由著作权人或排他性专属授权人向商家提起的民事诉讼。

7月24日佛山市属五区开展销毁涉赌电子游戏机统一行动,共销毁在6-7月期间收缴的涉赌水果机、跑马机、转盘机等6479台,电脑板900余块。

10月15日佛山市政府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市综合整治无照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切实做好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加强市、区两级和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席会议成员由市政府领导、各区政府领导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由李子甫副市长任第一召集人,周文(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学昌(市工商局局长)、市综治办、市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各1名分管领导任召集人,各区政府、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公安消防局、卫生局、文广新局、环保局、建设局、质监局、安全监管局、城管执法局、国土资源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经贸局、劳动保障局、交通局、农业局、烟草专卖局等部门领导任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负责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刘伯胜(市工商局副局长)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联络员担任。

11月12日至13日佛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南海区文化执法队、南海区公安治安大队等部门分别对南海区黄歧白沙村龙一街13号和里水镇新联赤坎村小组中大街15号进行检查,收缴非法音像制品43.58万张。

2009年

8月19日佛山市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文管办”)发出《关于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的通知》。根据“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市、区、镇三级联动,集中文化、综治、公安、工商、邮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持续对书报刊、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的批发、零售市场以及口岸、人行天桥、灯光夜市、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场所进行全面清查。

9月7日佛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13部门联合印发《佛

山市查处取缔黑网吧协作机制暂行办法》,成立佛山市查处取缔黑网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市工商局),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立了佛山市治理黑网吧(无证照经营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长效工作机制。

9月24日佛山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佛山电台开设“WGX”举报热线信息平台。

10月13日市政府召开“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月”工作部署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佛山市2009年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全市综合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工作。2009年初,市综合整治无照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在日常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三次全市性的专项整治统一行动,每次统一行动又确定几项工作任务,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开展,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这是将治理无证无照经营工作由“运动式”转向“常态化”的重要尝试,是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据统计,2009年至2010年:全市按照“重点突出、疏堵结合、统筹兼顾、注重长效”的思路,出动检查无证市场执法人员4284人次,检查发现各类无证经营店档2835个,行动中取缔无证音像经营店75档,取缔无证报刊店35挡,取缔无证娱乐场所25家,查获地下仓库窝点26个,其中盗版音像织品20个,非法出版物6个,收缴盗版音像光碟94万张,非法出版物近6万册。

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严厉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的紧急通知》,对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12月23日和2010年1月4日广东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分别转发《关于开展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

12月至2010年5月佛山市各地“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协调通信管理、公安、工商、新闻办、新闻出版、广电、文化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分三个阶段,深入开展打击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专项行动,对辖区内的手机网站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严厉查处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手机网站,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取缔,涉嫌构成犯罪的立即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同时,工信、工商、公安、新闻办、新闻出版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接入服务商、网络广告代理商等企业的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手机网站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追根溯源,严查彻究,斩断手机淫秽色情网站背后的利益链条,坚决打击为手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建站、网络接入、增值服务、广告推广、代收费服务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

△ 据统计,是年:全市共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45548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3958

家次,受理群众举报456宗;捣毁各类地下窝点35个;取缔无证经营场所715间;收缴各类违法违规物品约318.5万件,其中盗版音像制品186.5万张,非法电子出版物4.9万张,非法书报刊127.1万册/份;警告了持证经营单位173家;罚款76家共72.25万元,停业整顿8家,吊销营业执照音像经营单位4家、娱乐场所3家。

2010年

4月6日广东省文化厅发出《关于开展2010年全省文化系统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决定从4月20日至26日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重点,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提高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

5月25日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发出《关于开展“创平安,保亚运”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的通知》。决定从6月1日至11月30日组织各地严厉查处各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其它含有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加大对侵权盗版音像、书报刊、网络等产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查处、封堵网络有害文化产品及其经营活动;及时制止、封堵宣扬低俗、色情、淫

秽、赌博、暴力等内容的文化产品。同时,积极配合公安网监部门加强对网吧提供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管。

11月9日广东省版权局转发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及进一步做好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通知》。

11月18日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公安局发出《关于协同建立我省网吧监管平台的通知》。省文化厅经与省公安厅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依托公安部门现有网吧安全管理系统的部分资源,在全省各级(省、市、县级)文化行政部门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搭建网吧监管平台,并在2011年1月31日前实现互联互通。

△ 据统计,是年:全市共出动文化市场执法人员15180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0168

家次,受理群众举报120件,办结行政执法案件103宗,移送刑事案件4宗;捣毁各类地下窝点26个;取缔(或关闭)无证经营场所542间;收缴各具体部署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加大对图书、软件、音像制品的市场监管和印刷复制、计算机生产企业的源头治理,强化互联网著作权的保护,全面做好正版软件使用等各项工作。类违法违规物品约134.5万件。

2011年

1月31日广东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打击盗版工具书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从2月至3月在全省范围开展打击盗版工具书专项行动,并将其纳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并强调立足查办大案要案,力争端窝点、打团伙、破网络,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惩犯罪分子,不以罚代刑。

同日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印发《“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1年3月1日起在网络游戏行业全面实施“家长监护工程”。各经营单位建立“家长监护工程”服务页面,公布专线咨询电话,开通在线受理渠道和其他受理方式,为家长提供管理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具体措施。文化行政部门要履行网络游戏主管部门职责,加强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4月15日,广东省文化厅转发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关于开展“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事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

3月18日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转发文化部《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培训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部署对执法人员从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业务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培训,重点进行与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

3月28日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发出《关于查缴<守望者:罪恶迷途>盗版音像制品的通知》。

4月6日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发出《关于查处相关违法音乐网站的通知》,佛山市查处涉嫌违法的网络音乐网站“最牛铃声网”1家。

4月11日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印发经过修改的《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卷评查暂行办法》和《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案卷评查标准》。

4月15日广东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2011年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和“绿书签行动”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佛山市于4月22日起选择本市3所中小学校、3家影剧院、30家书店(音像店),张贴宣传海报,派发绿书签和“扫黄打非”知识笔记本,播放“扫黄打非”动漫宣传片,组织“加入绿书签行动”签名活动,组织1至2家大型图书销售市场开展为期一周的绿书签优惠购书活动。

4月18日佛山市召开“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大行动”动员部署大会,明确提出了包括清查“黄赌毒”、清查“黑网吧”等十大举措,目标直指市民关注的社会治安重点、难点、热点问题。4月27日,佛山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发出《关于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大行动市直有关单位考核方案》的通知。

4月26日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印发《2011年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细则》。

4月26日佛山市、区组织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本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讲话。几项活动对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推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持国家形象均具有重大意义。

4月28日广东省文化厅转发文化部《关于切实旅行监管职责,全面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强调加快构件演出市场诚信体系,即完善演出市场信用档案民间里演出市场黑名单制度。

4月据中央整治办及国家禁毒办下发的《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综治办〔2011〕10号)、《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安排的通知》(禁毒办发[2011]2号)、广东省文化厅发出的《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教育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佛山市文广新局成立局长徐东涛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教育集中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专项行动组织、协调及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由执法大队负责。

5月9日根据1月10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的通知》精神,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发出通知,成立以胡振国局长为组长的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综合执法办公系统包括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管理和执法办案管理两大模块,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审批部门和执法机构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经营单位管理模块可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等4大类的13小类经营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并可实时掌握经营单位处罚信息。执法办案管理模块内嵌23种执法文书模板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等市场门类的案由,通过执法文书智能输出,办案流程网上审批等手段,统一文书填写规范,提高文书制作质量,有效加强执法监督。强调综合执法办公系统的使用情况与案卷评比、执法考评紧密结合起来。

同日为加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建设,广东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发出通知,组织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建设相关人员赴山东省文化厅就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建设进行学习和调研。

唐山市元藏文化艺术馆 篇4

自治区法治办:

半年来,石嘴山市严格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以“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加快依法治市进程,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加强领导 广泛动员

石嘴山市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中,及时调整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区、各部门也相应调整充实了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人员。制定下发了《石嘴山市“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司法、行政执法机关以及从事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勇挑重担;引导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媒体积极承担起公益性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努力形成各方面踊跃参与的局面,为建设法治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动力。

二、注重融合 求得实效

一是成立了石嘴山市“六五”普法讲师团,各县区也相应成立分团。市直机关工委、市宗教局、大武口区洗煤厂、石嘴山监狱等单位邀请市讲师团成员开展了普法讲座。各县 1

区普法讲师团也分别在基层各单位开展普法讲座。二是4月23日,举办了全区首场领导干部专题法制讲座。邀请自治区党校副校长、行政学院副院长张廉教授作“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意识”专题法制讲座,市四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市委党校干训班全体学员、市直行政执法部门科室负责人和驻石中央、区属单位负责人聆听了讲座。三是按照“百千万”普法培训方案,于2月9日组织各县区法治办、司法局、市直部门普法骨干进行了培训。市直各部门、各县区也相应制定了培训方案,市工商局、市妇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城乡建设局等结合工作实际,在本系统开展“百千万”普法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工商局在本系统开展行政执法法律知识巡回培训6场次,在劳动就业局开展企业法律知识培训2场次;市国资委组织所属企业300余名普法助理员进行培训。上半年大武口区共举办普法讲座81场,听课人数达3万余人次,组织法律宣传咨询46场次,接待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2万份,制作宣传展板80余块。惠农区集中对全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220余人进行法制培训,在乡镇、村开展培训、讲座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平罗县制定“五百双千万人法律惠民工程”方案,将“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工作列入计划当中,并分解到各乡镇,由各基层司法所、和乡镇各站所科室负责培训“法律明白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上半年各乡镇共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23期,培训法律明白人2600余人。

三、媒体宣传 成效显著

石嘴山市司法局与石嘴山日报、法治新报、石嘴山电视台、交通音乐台、网站分别签订普法宣传协议,在石嘴山日报、法治新报开设“六五”普法、《律师说法》专栏,在石嘴山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开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援助宣传(片头),改版了石嘴山普法网,开通交通音乐台《法律在线》等栏目,广泛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宣传。惠农区以石嘴山电视二台、惠农区政府公众网“六五”普法专栏、“法治惠农”季刊以及设置的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路名牌等为载体,大力宣传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在平罗电视台经济频道开辟法治专栏《法在身边》。以广大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和事件,采取专家讲法、以案说法和法律小故事等形式,将枯燥、深奥的法律法规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阐释,宣传法制,弘扬正气。通过宣传宪法、人民调解法、法律援助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截止目前共播放120余集,扩大了法制宣传覆盖面。

四、搭建平台主抓阵地

在法制宣传的方法上一改过去哪种单向灌输变为与法治文化的双向互动,注重从法制宣传的文化含量入手,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大武口区在青山公园打造了自治区首家“宪法主题”公园,惠农区打造了法治文化展示中心,平罗县打造了农村法律服务中心。大武口宪法主题公园集休闲、娱乐、法治宣传教育为一体,公园将借助园内原有的设施,在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增添法治长廊、宪法对联、名言警句、法治文化墙等法治元素,将公平、正义、权利、和谐等法治理念深植其中,做到法治主题与景观环境的有机统一,营造全社会崇尚宪法、遵循法治的氛围。惠农区法治文化展示中心集法制教育、艺术熏陶、思想引领、作品展出交流等于一身的自治区级法治文化基地,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促进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大发展。目前场馆外围已制作完成法治文化宣传橱窗30个;在场馆内部走廊、大厅等处设置了法治文化墙,悬挂法制类书法、绘画作品40余幅;在图书室增添了法制类图书500余册;完善了电子阅览室法制引导功能,在内部摆放“法治菜单”70个,所有电脑都与“菜单”上的法治网址链接。法治文化展厅各项工作正在开展当中。平罗县红崖子乡移民村通过建立法律书屋、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艺宣传队伍等形式,不断完善移民新村(红瑞村)法治文化教育制度、壮大法治文化队伍、拓展法治文化宣传阵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移民新村群众法律素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实现生态移民“搬得进、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工作目标。截止目前,已投入资金8万余元,建成一个长500米、占地1100平米的法制宣传长廊,在红瑞村村部建成一个集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为一体的法律服务中心。

五、丰富内容培育亮点

大武口区以打造自治区首家“宪法主题”公园为重点,邀请专业人员制定建设方案,通过“宪法主题”公园的建设带动全区法治文化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文艺汇演、文学、戏曲、书画等法治文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精选推荐6个精品法治文艺节目参加全市法治文艺节目展演;为各街道、社区(村)农家书屋配送农业、教育、法制等各类图书5000册。指导协调各街道、社区开展法治文化专场文艺演出20场;举办迎新春“家和万事兴”主题文化进基层活动,邀请石嘴山市书画院的部分书画名家现场义务书写法治春联,组织开展法治书画作品展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建设年展示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接受法制宣传教育;区法院以法治文化建设为契机,打造法院法治文化长廊,塑造法治文化形象。惠农区积极打造自治区级法治文化展示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在石嘴山电视二台开辟《法治惠农》专栏,定期播出法治节目,创办了《法治惠农》刊物,培育了惠农区老年人法治艺术团,带动了育才路夕阳红文艺合唱团、河滨街道办事处艺术团、红果子镇马家湾村文艺演出队等10家法治文艺活动团体的建设,积极创作排练法治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法治文艺节目38个,并在社区(村)进行巡回演出。平罗县在地方电视台开辟法治专栏《法在身边》,打造红崖子乡移民新村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建成法治文化长廊,依托夕阳红、情缘乡音剧社等民间艺术团,逐步建立全县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立平罗县法院、检察院等机关法治文化示范点。市司法局、市法治办举办了全市领导干

部依法行政专题法制讲座,在石嘴山电视台、广播电台开通普法栏目,创办石嘴山普法网,在石嘴山日报、法治新报开辟《律师说法》等3个普法专栏,组织编印了《石嘴山市移民法律服务实用手册》、《石嘴山市困难职工(农民工)法律援助典型案例选编》等“六五”普法系列教材。市文化旅游局、市农牧局、市妇联、市环保局等单位组织人员积极创作排练法治文艺节目,九月份,市法治办对各县区、各部门法治文艺节目排练演出开展一系列法治文化巡演展示活动,进行检查,将对评选优秀节目给予奖励。

半年来,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台阶、争一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石嘴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唐山市元藏文化艺术馆 篇5

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继承和弘扬本市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历史文化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市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保护原则及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抢救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按照“应保尽保、能保则保”的要求,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四条. (政府责任)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主管部门,应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各职能部门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工作监管。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市、区人民政府应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并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第五条. (部门责任)

市、区城乡规划、房屋管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须积极履行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和监管的责任。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文物及房屋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普查调查、申报认定、保护规划及使用导则的编制和管理等具体工作。

市、区房屋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城乡规划及文物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应急保护、巡查执法等具体工作。

市、区文物管理部门负责、整理保护对象的历史资料信息,挖掘、评价其历史价值。

建设、文化、国土、旅游、财政、公安消防、工商、城管、环保、民族宗教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保护资金)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保护资金,专项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保护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上级财政专项补助的资金;

(二)市、区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三)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资助;

(四)国有历史建筑的转让、出租、举办展览或者其他合理利用方式获得的收益;

(五)历史建筑原址保护、迁移等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的资金;

(六)其他依法筹集的资金。

保护专项资金由市、区人民政府分别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保护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七条. (保护资金用途)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下列用途:

(一)需由政府财政承担的费用,包括普查、测量、认定、标志牌制作和设置、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国有历史建筑修缮、维修、改善资金;

(三)对非国有历史建筑修缮、维修、改善的补助;

(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规划编制;

(五)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表彰。

第八条. (专家委员会)

在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框架下,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区人民政府可相应设立区级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城乡规划、建筑、文化、历史、土地、社会、法律和经济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

专家委员会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有关咨询、审议和评定等工作,为市、区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第九条. (单位、个人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对破坏、损害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举报和控告。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社会机构,以资助、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本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第二章 保护名录确定

第十条. (历史文化街区认定标准及名录)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具有革命纪念意义或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二)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三)占地面积不少于2.5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用地面积不小于1公顷;

(四)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具有传统风貌建筑的占地面积不少于总占地的60%。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名录,报请省人民政府核定后,向社会公布。其中对保护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可核定为广东省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申报、批准的条件和程序,依照《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历史建筑认定标准)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具有一定该保护价值且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可以确定公布为历史建筑:

(一)建筑样式、结构、材料、施工工艺或者工程技术反映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艺术特色或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二)反映佛山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具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

(三)属于在地方发展里程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

(四)与重要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具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性建(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等;

(五)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建(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等。

第十二条. (普查程序)

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国土、房屋管理等部门,指导区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和建档工作,并建立历史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普查成果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并告知保护责任人和区房屋管理部门,由区房屋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巡查和现场保护。

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推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文物管理部门,根据普查成果和社会推荐情况,进行历史资料挖掘和保护价值与类别的评估。

第十三条. (确定和公布)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文物管理部门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征求相关部门、所有权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以及社会公众意后,经市级专家委员会评审,由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保护名录,报请省人民政府核定。

第十四条. (征收前调查)

房屋征收部门在征收房屋前,应当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认该地块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普查情况;尚未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普查的,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物、房屋管理等部门在征收房屋前指导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完成调查工作。未完成调查的,不得征收房屋。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将地块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在规划条件或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附图附件中载明。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同意被征收或者改造的,房屋征收部门或者改造主体应当按照保护要求将历史建筑统一纳入征收或者改造补偿方案,对所有权人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的价值给予货币补偿或者调换房屋产权;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不同意被征收或者改造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要求自行合理利用。

第十五条. (预先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应建立预先保护响应机制,以应对建设活动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应急性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可以向市、区人民政府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报告。在城市建设中发现可能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时,建设单位应立即停工,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并立即报告。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预先保护响应机制,应即时通知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房屋管理、城乡规划及文物管理部门,责令建设单位停止建设活动,并告知区房屋管理部门派员到现场开展日常巡查和保护。

经市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查,该建筑不属于文物且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区文物管理部门会同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派员到场调查并进行论证,并提出处理意见:

(一)建设地块尚未进行文化遗产普查的;

(二)建设地块的普查结论已超过十年的;

(三)有新的证据证明该建筑符合历史建筑认定标准的;

(四)其他合理情形。

处理意见应通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及市级相关管理部门,经确定不予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应当通知该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及区级房屋管理部门解除预先保护。应当予以保护的,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通知该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及区级房屋管理部门,由区级房屋管理部门告知保护责任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申报。

预先保护的期限为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发出预先保护通知之日起的12个月,预先保护期间该建筑不得损坏或者拆除,确需修缮的按本条例相关条款执行。因预先保护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十六条. (保护标志设立)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由市人民政府统一设立保护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标志。

第十七条. (调整和撤销)

依法确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不得擅自调整或者撤销。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受到严重破坏的,可以列入濒危名单,对于确实无法恢复、确已失去保护意义的,或者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调整、撤销的,可以提出撤销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称号,由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文物管理部门提出意见,由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委员会论证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撤销。

历史建筑被依法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文物保护点的,自公布之日起不再列入历史建筑名录。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一节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第十八条. (保护规划)

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历史文化街区确定公布后一年内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征求有关部门、社会公众意见后,经专家委员会论证,经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九条. (保护规划内容)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历史文化价值概述和评估,包括传统格局、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等内容;

(二)保护原则和总体要求;

(三)确定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控制措施;

(四)土地使用的规划控制和调整,建筑空间环境、景观的保护要求;

(五)历史文化街区内建(构)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维修、整改的要求;

(六)改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持地区活力,延续传统文化的方案;

(七)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八)规划管理的其他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条. (保护规划编制资质要求)

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有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或者同时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和乙级以上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资质。

第二十一条. (保护规划公众参与)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保护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通过论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

保护规划草案涉及房屋征收、土地征用的,应当举行听证。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以及理由;经听证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

第二十二条. (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活动控制要求)

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及下列规定:

(一)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二)对现有建筑进行整修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历史文化风貌。拆除不属于历史建筑的其他建(构)筑物的,应当经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批准;

(三)不得擅自改变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不得擅自改变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空间环境以及建筑的外部风貌和使用性质;

(四)对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传统格局和空间环境,不得新建客运货运枢纽、公交停车场和维修保养场、加油站等设施;

(五)不得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场所。

第二十三条. (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活动控制要求)

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时,应当符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历史环境要素和景观特征,不得危及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安全。

第二十四条. (建设活动审查)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市、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前,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须依据保护规划进行审查,必要时可组织专家委员会论证,并当征求同级文物、房屋管理等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土地用途调整)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土地使用用途不得擅自改变。因改善和加强保护工作的需要,确需调整的,应当经市、区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先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 (基础设施配置)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配置以及建筑间距、绿化、通风采光等相关建设标准等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确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规范配置的,由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方案,明确相关布局、措施等。

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因实施保护规划需要整修、翻建,难以符合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的,在不突破原有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且不减少相邻建筑原有日照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办理规划许可等相关手续。

第二节 历史建筑保护

第二十七条. (历史建筑分类保护)

根据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以及存续年份、完好程度等,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历史建筑保护类别和相应的保护要求,实行分类保护:

(一)历史文化价值高或者科学、艺术价值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的外部风貌、主要平面布局、特色结构和构件不得改变;

(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或者科学、艺术价值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的外部风貌、特色结构和构件不得改变;

(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或者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的主要外部风貌、特色构件不得改变。

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历史建筑的不同保护要求制定历史建筑分类保护、修缮技术规范并颁布实施。

第二十八条. (保护图纸)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指导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文物管理部门、历史建筑所在地的区、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编制每处历史建筑的保护图则,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历史资料情况,包括历史建筑的基本信息以及风貌特色等内容;

(二)保护和利用原则;

(三)确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必要时可以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四)历史建筑保护类别、利用要求。

第二十九条. (利用导则)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的基本保护要求的基础上,指导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各方面历史价值,编制市、区每处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导则,明确历史建筑的禁止性使用功能、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范围内的建设活动控制、修缮维护、空间环境和景观的保护及其他具体管理要求。经评估可提高历史建筑保护类别,如需降低等级,须另行编制专题报告。

第三十条. (责任告知)

历史建筑公布后,区级房屋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将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使用要求书面告知保护责任人。书面告知应当明确保护责任人在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格式由市级房屋管理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十一条. (历史建筑新建扩建)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建(构)筑物。因保护历史建筑确需建造附属设施的,应当符合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和保护利用导则的规定,并报市城乡规划主管会同文物、房屋管理等相关部门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损坏历史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其他危害历史建筑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 (历史建筑使用功能)

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使用功能的,不得违反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和保护利用导则确定的保护要求,并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城乡规划、文物管理部门审批前应当征求同级房屋管理、公安消防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四章 整修利用

第三十三条. (保护责任人)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历史建筑中非国有建筑的所有权人和国有建筑的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对保护和管理责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保护责任人按照本条例规定承担相应的保护和管理责任,负责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并承担相应的修缮费用。使用人应当配合保护责任人做好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配套基础设施要求)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保护规划要求,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供水、排水、排污、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条件,并保持当地传统风貌。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当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确因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城乡规划、国土、房屋管理、文物等相关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第三十五条. (历史建筑方面责任分级)

市、区房屋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和实际现状,组织编制年度保护整修计划,指导、督促保护责任人、区房屋管理部门实施保护整修。

区房屋管理部门在征得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同意后,可以代为修缮历史建筑,所需费用由保护责任人承担。

第三十六条. (历史建筑修缮)

对历史建筑进行维护和修缮的,维护修缮实施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保护利用导则的要求编制修缮方案,逐级报市、区房屋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城乡规划、文物、建设等部门审查。市、区房屋管理部门对修缮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维护修缮实施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采纳。

第三十七条. (历史建筑以外建筑修缮)

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建筑以外的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的,修缮实施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要求编制修缮方案,报送区房屋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八条. (抢救措施)

历史建筑存在损毁危险的,保护责任人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并向市、区房屋管理部门报告。区房屋管理部门应当协助保护责任人进行抢险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历史建筑经鉴定为危险房屋的,保护责任人应当根据鉴定报告,及时采取加固、修缮等保护措施。保护责任人不具备保护能力的,可以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补助,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历史建筑保护需要和保护责任人经济困难的情况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建设活动控制要求)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历史建筑上设置户外广告、招牌、泛光照明、空调外机、雨篷等外部设施,应当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外部风貌相协调。

相关部门在编制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时,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应符合保护规划要求并征求城乡规划、文物、房屋管理等管理部门意见。

第四十条. (征收补偿)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因实施保护规划,或者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确需征收历史建筑的,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补偿。

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或者选择房屋产权调换且安置房所在地段等级低于被征收房屋所在地段等级的,可以另行给予奖励。奖励的具体办法由市、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一条. (建设调整相应奖励)

对因保护历史建筑而必须调整的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定后,可给予适当奖励。具体认定办法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对在历史建筑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建设项目中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建筑的建设单位,由历史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四十二条. (历史建筑迁移)

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的历史建筑,建设单位应当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论证、制定补救措施后,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并在领取迁移新址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实施迁移。建设单位在实施历史建筑迁移保护或者拆除时应当做好测绘、信息记录和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档案资料报送城乡规划及房屋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 (搬迁安置)

因实施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需要,确需居民临时搬迁过渡的,应当给予相应的搬迁、临时安置补偿。

第四十四条. (合理利用之一)

在符合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利用。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并要求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保护、修缮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指导。

鼓励、支持保护责任人利用历史建筑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地方文化研究,开办展馆、博物馆,开展经营活动,以及以其他形式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但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历史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可以收购历史建筑,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符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要求的单位对历史建筑进行管理及合理利用。

第四十五条. (合理利用之二)

历史建筑的利用不得违反保护规划;不得在历史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不得随意增加荷载或者从事损坏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者其他危害建筑安全的活动。

历史建筑的现状使用用途违反保护规划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予以调整;历史建筑的现状使用用途违反保护规划但与房屋权属证明文件载明的房屋用途一致的,依法调整后对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人造成的直接损失,应当予以补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历史建筑的类型、地段和用途等因素制定补偿的指导性标准,历史建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依据指导性标准或者合理、适当的原则与保护责任人协商确定具体补偿数额。

第四十六条. (检查评估)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管理委员会须制定检查与评估计划,定期组织城乡规划、房屋管理以及文物管理部门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检查与评估情况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四十七条. (补助)

对达到保护管理要求的保护责任人和列入年度保护整修计划的项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资金补助。

市、区人民政府可以与国有建筑使用人、非国有历史建筑所有人签订历史建筑保护协议,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义务和享受补助等事项作出约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政府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市、区级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组织编制保护规划的;

(二)未按照法定程序组织编制保护规划的;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将保护规划报送审批的;

(四)擅自修改保护规划的;

(五)未将批准的保护规划予以公布的;

(六)因保护不力或者决策失误,导致已批准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被列入濒危名单或者撤销称号的。

第四十九条. (行政处分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审批职责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依法查处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条. (违法建设查处)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

(二)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的;

(三)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的。

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七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七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法行为及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历史建筑内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的物品,或者拆卸、转让历史建筑的构件的,由市、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法施工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区房屋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备案的修缮方案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建筑以外的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致使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历史文化风貌受到破坏性影响的;

(二)修缮方案未经审查、审查未通过或者未按照修缮方案审查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致使历史建筑受到破坏性影响的。

第五十三条. (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标志牌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的,由市、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建设单位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及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由市、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采取保护措施或者其他补救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建设单位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施行日期)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进城考试压轴卷(理论部分)下一篇:工商管理考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