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二城中心学校发展史

2024-07-07

康二城中心学校发展史(精选8篇)

康二城中心学校发展史 篇1

康二城中心学校发展史

康二城中心学校位于武安市康二城镇康东村255号,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期中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于2011年11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小学。

该校是由康二城镇中学改建而成,由教育局拨款180万元,在2011年新建成了设施齐全的大型食堂和集体餐厅,对学生宿舍、教师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建校时,镇领导抽调了陈利超、王小

三、王太祥、郝艳琴、郝建华5名教师负责筹建,时间紧,任务大,他们硬是在长满荒草的镇中学的旧址上耕耘出了一个整洁、美丽的校园。可以这么说,他们没有一顿饭是按时吃的,晚上加班到八九点是常有的事。因为身负重任,不敢言累。中心学校的今天是他们用汗水浇灌的。

学校新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阅览室、整体实验室等,极大的提高了学校规模化、标准化办学效益,使更多的孩子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与城里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2013年,刚刚建校一年的康二城中心学校就代表武安市迎接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这是对一个学校最大的考验,康二城中心小学的教师们同心协力、攻坚克难,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康二城中心学校现共有教职工25人,其中中级职称的教师有13人,初级职称12人。自建校以来,以陈利超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

团结、务实、稳定,带领着老师们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建校的短短几年里,学校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先进单位” “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优秀管理集体”“河北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基层学校先进单位”“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迎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这荣誉的获得和勤奋教学,努力钻研的老师们是分不开的,他们无不在书写着小学教育的美丽华章!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累累硕果!

陈利超校长被评为“2012学校食品工作先进个人”“迎接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先进工作者”“2013学校食品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百佳青年之星”等。

王小三副校长2014年获得“三年级数学总复习优质视频课”2015年获“武安市智慧教室大赛一等奖”;

郝艳琴副校长,2010获得教育系统“百佳巾帼标兵”,2011获得教育系统“百佳巾帼标兵”,在二十三届艺术节活动中荣获“书法、绘画、摄影”优秀辅导教师。

赵文娟老师在2012年获得武安市电子白板应用比赛三等奖;王艳飞老师2014年被评为“武安市小学优秀班主任”; 牛杰老师获得2015年“足球优秀教练员”称号;牛亚楠老师2015年获得“中小学英语技能大赛优秀奖”; 孔妮娜老师2015年被评为“邯郸市小学优秀班主任”;

我校学生也多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如:2012年王亚辉同学获得武

安市朗诵比赛二等奖;2013年在武安市中小学计算机比赛中,李强同学获得二等奖,郝一鸣同学和李光乾同学获得优秀奖;201 5年班丽英同学获得武安市中小学演讲比赛三等奖等等。

康二城中心学校发展史 篇2

近年来, 在市、区教育部门和学区服务站的领导下,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独树一帜的校园合唱团

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 被广大学生所喜爱, 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还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陶冶了情操,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按照自愿报名和班主任及学校推荐的原则, 让三到六年级有一定音乐天赋和音乐爱好的60 名学生组成校园合唱团, 由我校一名音乐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合唱团排练工作。每次活动教师都有充分的准备, 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为了营造优雅、舒适、和谐的音乐场景, 学校专门花大力气布置了音乐教室, 对室内墙壁、门窗进行了全新粉刷, 重新翻铺了地面瓷砖, 配备了充足的音乐教学设备, 并对室内进行了音乐文化装饰和点缀。经过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培养, 我校音乐合唱团正在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稳步迈进。在2015 年6 月份举办的“武威市第六届普康杯”校园文化艺术评比活动中, 我校合唱团演唱的《妈妈的眼睛》等节目还获得了凉州区农村赛区一等奖的荣誉。

二、经久不衰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动作豪迈粗狂, 刚劲奔放, 充分体现了我们大西北农村孩子的憨厚朴实, 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4~6 年级60 名男孩子组成的安塞腰鼓队, 由我校具有民间艺术爱好的两位教师负责, 于每周三下午在操场组织训练活动。在2012 年“六一”儿童节, 与城区西关小学节目联演时, 我校的“安塞腰鼓”表演博得了西关小学全体师生及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把当时的活动场面瞬时推向了高潮。

三、各显其能的教师乐队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学校的艺术氛围, 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自今年春季开始, 我校组建了第一支教师乐队。乐队的成员是学区领导和我校全体师生, 乐队以电子琴为主, 同时配有吉他、手风琴、小提琴、二胡、长笛等, 由相关乐器演奏方面有一技之长和爱好的教师相互配合练习, 利用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教师乐队的成立, 不但丰富了教师生活, 陶冶了教师的艺术情操, 而且也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艺术展示的平台, 充分展现了校园文化的艺术内涵。

四、凸显特色的书画兴趣小组和手工制作

1.书法、绘画兴趣小组

书法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提高书写技能, 为今后培养艺术人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书法兴趣小组共有五年级和四年级的二十名同学组成, 组织指导工作由擅长书法一位教师负责, 于每周二下午进行活动。

在绘画兴趣小组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培养教育, 通过美术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 开发学生的智力。这个小组由4~6 年级爱好绘画的20 个学生组成, 由我校一名专业美术教师负责, 每周二下午在学校专门设置的美术教室进行。

2.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让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 不仅将更多剩余材料或废旧材料充分利用起来, 变废为宝, 美化环境, 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技巧与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隶属于绘画兴趣小组的手工制作同样由我校专业美术教师负责, 于每周二下午在学校专门设置的美术教室内和绘画交替进行。

五、意蕴深长的校园文化墙

文化墙作为展示能学校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且具有独特视角的平台, 能激励学校和学生不断进取, 奋发向上。我校设计制作的校园文化墙内容广泛, 主题鲜明, 底蕴深厚, 既囊括了表现书法艺术的《兰亭序》, 弘扬孝道的《二十四孝图》, 也包含了展现人性善美的《司马光砸缸》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孔融让梨》, 无形之中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育人环境已经形成。

六、提升涵养的国学经典诵读

新编弟子及中华古诗词经典规诵读活动, 不仅弘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潜移默化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一、二年级60 名学生组成的国学经典诵读班, 由我校普通话和朗诵水平过硬的两位教师负责。每周二下午在一、二年级教室交替进行。

七、张扬个性的文艺会演和阳光运动会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给学生搭建一个培养能力、展现才华的舞台, 给学生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学习, 我校每年都精心安排庆“六一”文艺会演活动, 充分展示我校素质教育取得丰硕的成果, 有效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少年强则国家强。为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我校每年都举办“阳光少年运动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努力造就“知识+技能”“合格+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继而丰富学校的内涵发展, 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使教学特色更加明显, 只有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将上述能体现我校特色的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教学成果。

摘要:讲了永丰镇中心小学深化教学改革中开展校合唱团, 组织安塞腰鼓队、教师乐队、书法、绘画等一系列活动, 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走特色发展之路, 不断丰富学校内涵。

中心学校如何引领乡镇教育发展 篇3

一、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树立服务意识

新经费机制实施后,学校不再收费,公用经费直接预算到各个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也直接由政府安排到校。中心学校对全镇教育管理所扮演的角色与原来学区对比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理解为:变“领导”为“引领”,变“管理”为“服务”。因此,我们的职能也相应地转变为对学校、教师以业务指导为主,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教师,引领本镇教育向前发展。

为了进入服务者角色,中心学校班子成员不能再把自己当成是行政领导,而中心学校的校长,也不能再像原来的学区主任那样,只安排其他班子成员和老师们怎么做,而应该是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和老师们去怎么做。中心学校班子成员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与教师一起签到上班,一起参加工作例会,一起进教室听课、评课,一起进行教学研讨。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中心学校班子成员应带头钻研业务,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经常写学习笔记与工作反思。从去年下学期开始,中心学校对各校的检查中增加了一项内容,即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怎样去科学听课、怎样去正确评价、怎样去正确引导,这是我们检查时首先必须考虑的,但对这些业务我们不是很熟悉。为此,中心学校要求班子成员每人在暑假认真读一本书——《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规定在暑假必须认真读完,并且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听课、评课水平。

另外,为了提高我们服务的质量和针对性,我们经常到各个学校征求校长和教师的意见,认真考虑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需要,把他们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决策的主要依据。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教育资源

近年来,许多来我镇指导交流的同行总是问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伏口的校长和教师工作都很尽职尽责,是不是因为福利发得多?其实我们地处贫困山区,镇财政非常困难,不可能有大的财力投入。新经费机制实行后,不能再向学生收一分钱,想给教师发一些福利也没有经济来源。我们所做的就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一切能够利用的教育资源。

1.坚持制度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调动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性

我们对教师的管理主要是两项制度,即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和教师工作综合量化评价制度。学年初我们秉着“按需设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工作岗位量化为标准课时,不同科目的课时也通过系数调整转化为标准课时,具体操作是实行三级组聘:一级组聘是校长组聘各处室主任:二级组聘是各处室主任组聘教辅人员和班主任;三级组聘是班主任组聘任课教师。为了督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学校从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根据《教师综合考评量化方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岗位津贴(绩效工资)和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

调动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单纯靠制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一些重大节日,通过发一条短信送上一份祝福,都能在情感沟通、建立工作互信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坚持对学校工作进行整体评价,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

为了在学校之间引入竞争,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我们每学期都要对学校工作进行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分“常规检查量化得分”和“教育质量检测量化得分”两大项。每学年将量化总分统计排序,对前六所学校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奖牌及奖金。为了及时肯定进步显著的学校,中心学校每学期都到下面的学校开1~2次校长会,推介这些进步显著的学校的成功经验。

3.加强引导协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教育是惠及子孙的公益事业,只要我们加强引导,平时注重关系协调,就很容易争取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整合部分用于教育的资源。

撤乡并镇以后,原来小乡镇的一些企业闲置资产的处理,总是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焦点。但是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伏口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卖阳光食品厂等闲置资产,所得资金用于教育,群众非常支持。政府还将原漆树乡农民文化宫的礼堂无偿赠送给漆树联校做学生食堂,还准备将石陶管理区礼堂赠送给石陶中学。

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使我们收到一笔笔厚礼,也给了我们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办好伏口教育,这也是伏口教育的动力源泉。

三、科学制订长远规划,稳步向前推进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教育进入到了以数量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主的新起点,这将给农村学校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随着国家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广大家长不再满足于义务教育的“免费”,而期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一种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良好、师资一流的优质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机遇与现实需求,要求我们对全镇教育发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必须有一个长远规划,来确保教育能科学地、可持续性地发展。为此,我们制订了2008—2012年学校的远景发展规划。为了明确伏口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在原学区确立的“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打造伏口教育品牌”办学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常规+质量+特色=伏口教育品牌”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伏口教育品牌的打造,必须经过“常规学校”到“特色学校”到“文化学校”的三个发展阶段。我们在具体操作中,2007--2008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常规学校建设:从2009年起,工作重点是运用精细化管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然后逐步过渡到加强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由于我们规划制订到位,办学思路明确,所以工作决策就不会偏离方向,上下级之间能同心协力,学校之间能相互配合,工作上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讲求工作实效

有一个好学校,就有一个好校长,而一个好校长就一定会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中心学校首先要严格选拔校长。我们在校长选拔中,坚持“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民主推荐、民意测评与全面考核相结合。校长在选定后,必须递交校长工作承诺书,中心学校每学年要对校长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对教师民意测评满意度低、工作效果比较差的校长,中心学校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后不能取得明显进步者,下个学年免除校长职务,按普通教师的身份异地安排工作。

其次是要抓好校长的培训工作。我们除了及时把校长送到市教研师训中心培训外,还把年轻校长输送到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参加培训,每年还要组织校长到外地参观学习1~2次。我们组织校长去娄底一小、长沙育英学校参观学习,还组织中学校长和部分教师到东庐中学、后六中学、梅岭中学等全国名校考察学习。为使外地先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办学理念,每年要举行1~2次校长论坛。在这样的会议上,有不同观念的碰撞,有不同思想的交锋,有不同思路的融合,使校长们办学理念更新,工作思路拓宽,创新意识增强。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注重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自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和各科业务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把教师的专业自修纳入到对教师工作的综合考评。近两年中心学校印发到各校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经验、教学反思交流资料10多本,还组织本镇学科带头人和邀请外地优秀教师送课到校50多堂,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竞赛活动和自行组织的参观学习活动达300多人次。

中心学校五周年发展纪实 篇4

中心学校五周年发展纪实

黉舍鸿楼灼灼有光,桃荣李灿熠熠生辉。转瞬间,**镇中心学校已经成立五周年了。五年来,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认真扎实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文化日臻完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

优化办学条件筑牢学校发展物质基础

为保障教学质量,学校在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配备上不断加大投入,各类功能室及教学设施按省一类标准配备,阶梯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及音、体、美等器材室内配设施齐全。

完善学校现代信息化教学设施。学校配备先进微机室;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语音广播系统;添置了7套电子白板,新装备了三个多媒体教室。201*年为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近几年,学校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先后承办了市理化生数字信息化应用培训、区理化生实验技能培训、区音体美青年教师成长研讨会等活动,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进一步提高。

规范内部管理保障学校发展思想基础

学校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推行办公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利用专家讲座、学科教研、优质课观摩、师德专题报告、签订《师德建设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和师德教育。

坚持做好教学中心工作,凝神聚力聚焦课改,确立了以学生为本、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理念。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起来,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开展青年教师公开课、校内优质课评选,备课、学生作业评展,带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山东省管理基本规范》,坚决纠正各种错误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学校安全保卫措施得当,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保人员定期检查学校的各个角落,排除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师生安全疏散演练;重视校车安全管理,从驾驶员到值班人员再到乘车学生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在“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深入扎实开展以德育规范、养成教育、合作探究教育为重点的学生根本性教育活动。修改完善《班主任考核办法》,编订《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指导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每学期进行班级规范化评比活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职能,家校联手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定期开展春季达标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校园艺术节、乒乓球比赛、学生篮球赛、书法绘画比赛等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201*年,学校挂牌成立山东省书画学会青少年艺术教育基地,()学生们每年参加市区百灵艺术节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素质教育成绩有目共睹,从200*年中考升入**一中的30余人上升到201*年的70余人。

构建特色文化积淀学校持续发展内涵

学校确立以“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目标,立足**镇“孝文化”特色,组织“孝文化社团”,成立了以体现孝乡文化特色的“孝苑气象站”、“孝园广播站”等;将学校的校本课程确定为乡土教材《**孝乡风情录》、《孝水古韵》等。学校建设也注重地方特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孝乡文化背景墙”、“闻道”、“致远”、“孺子牛”、“孝乡流韵”等镌刻古训的文石点缀,姿态各异,令人遐思,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邢庄中心学校均衡发展工作要求 篇5

1、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总的要求是“不在多、而在精,少而丰富、体现特色”。校园文化中必备项目:三风一训、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规范、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旗杆并悬挂国旗。校园文化破损后要修补或及时更新。

2、寝室:要求定时通风、要一定有纱窗、统一床单被罩(学校不准代购),寝室卫生要每天打扫、管理要到位,学生用品摆放要整齐。

3、办公用房:卫生要整理到位、要有相应的文化氛围。

4、教体局每月要有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通报。各学校要认真查摆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中心校也会定期抽查。

5、食堂:要有防鼠网、纱窗,要有留样记录、留样专柜、留样标签要明确菜名和日期。

6、各校要依据年报数据认真核对办学条件相关数据,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改,档案要求档案员认真检查核对,仪器管理员要熟悉仪器位置,各功能室要认真使用。

邢庄乡中心学校

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试行) 篇6

毛安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试行)

望江县毛安中心学校

(二00八—二0一一)

二零零八年四月

目录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优势

(三)面临困难

二、学校三年发展的目标构想

(一)总体目标

(二)办学理念

(三)培养目标

(四)阶段目标

三、具体目标与主要举措

(一)学校管理

(二)德育工作

(三)队伍建设

(四)教学工作

(五)教育科研

(六)办学条件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制度保障

谋求发展之路

创建和谐校园

——毛安中心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8年—2011年)

为长期保持毛安小学教育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抓住机遇,创造条件,适度超前规划。当前,在教育强县的旗帜下,新一轮的教育大发展又拉开了序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学校文化,创建和谐校园,以实现毛安小学更优质的教育品牌,特制订毛安中心学校未来三年教育发展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一)基本情况

毛安中心学校位于高士镇境内,南濒武昌湖,地处半丘陵地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薄弱学校,所辖四个行政村,覆盖面积达37平方千米。目前学校有完小两所,初小两所,教学点九个,有教学班48个,学生1245人,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

(二)存在的优势 1.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普及。

辖区学生入学率、年巩固率均达100%,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作用,对六年级学生实行了寄宿制管理,使广大留守儿童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他们生活舒心,学习安心。2.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和“人民满意学校”评选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近四年,学校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了98%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积极培育名优教师,现已拥有县级以上表彰教师37人次,其中“骨干教师”2人,“教学能手”8人,“优秀教师”8人,“优秀班主任”4人,“师德标兵”3人, “优秀辅导员”12人;“镇级优秀教师”22人。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有4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60%。教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每年有近10篇左右的论文在县级以上获奖或发表。3.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突出“弘扬人文精神,让孩子快乐成长”这一主题,扬长避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近几年的县级学科质量检测中,各科成绩均达到全县小学前列,尤其是英语、体艺科成绩喜人,引人注目。4.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学校先后获得了望江县“先进团支部”、“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学校连续三年综合考核得分名列全县前茅,获得“优秀”考核等次,这一切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

(三)面临的困难

1、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教师队伍在不断成长,但横向与县内同级学校相比,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师资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缺乏综合素质强的骨干教师,尤其是英语、体艺科教师。部分教师缺乏自我加压意识,进取心不强,缺少学习,导致教师整体发展不平衡。

2、学校资源处于弱势。

我校位于后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而且辖区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监护人素质相对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以致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不好,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

由于我地区属半丘陵地带,经济欠发达,住户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尤其是低龄学生、留守儿童上学读书,存在的安全隐患大,严重制约了我学区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以致学区内学校布点分散,学校规模小。到目前为止,学区内仍有教学点九个(一、二年级);初小两个(一至五年级),其中花元小学有一幢教学楼是D类危房,虽然经过维修后暂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但制约了花元村教学点的撤并,而黄河小学教学用房紧缺,难以容纳黄河片1—5年级学生就近入学,急需建造一幢教学楼;完小两所(一至六年级),其中七岭小学学校占地面积小,部分教学楼老旧(八十年代建造),存在安全隐患,新校址的搬迁工作目前正在筹划之中,短期内难以实现效益,另外本部学校校园面积小,学生无活动场所,教师无办公场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规模化发展。

4、办学特色尚未形成

创建特色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进行。经过近年的努力,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正因为刚起步、底子薄,学校特色建设还处于“挖掘”阶段。如何结合学校和本土的实际情况,选定一至二个鲜明的特色项目,开发出相应的校本课程,以特色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困难。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谋求发展之路,创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学校三年发展的目标构想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望江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贯彻 “着重基础、着力发展、着眼未来”的办学宗旨,以“尚德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为策略,外树形象,内练真功,经过3年努力,力争把毛安中心学校办成观念超前、科研先导、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县内外知名学校。(二)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崇尚科学,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校风:团结、严谨、勤奋、创新。教风:乐教、精教、善教,教人求真。学风:乐学、勤学、会学,学做真人。

基本思路: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学校管理,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三)培养目标:

深入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学会生存——即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对社会有责任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能够宽容与珍惜,享受生活每一天。

学会学习——即能养成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善于独立思考,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有特长,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学会合作——即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有团队合作精神,达到共同发展。

学会创新——即不唯书,在求同基础上善于求异,善于思考,能发表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四)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初具规模(2008.7——2009.6)

加大布局调整力度,拆并北云、大闸、松山、祠岭、焦巷、望胜、张冲、苏龙、沿湖这九个教学点,抓紧时间建设黄河小学希望工程项目, 积极筹建七岭小学整体搬迁兴建工作,积极争取危改资金,改造花元小学的D类危房,实现一村一校的总体规划,与此同时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硬件维修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努力促进学校向民主、科学管理方向发展;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大力实施新课改,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校园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文化气息。申报县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第二阶段:初显特色(2009.7——2010.6)

面对全体学生,学校“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理念能较鲜明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加强师德教育,强化校本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推进教科研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初步形成。创建县示范学校。

第三阶段:争创优秀(2010.7——2011.6)

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焕发学校的生机和活力,打造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人际氛围和谐、管理民主科学、教育质量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的市级优秀学校、文明学校。总结经验,辐射周边,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与主要举措

(一)学校管理

1、三年目标:

在“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模式下,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校凝聚力,形成“自主---发展”管理文化。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坚持规范的教代会制度,建立“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培养和用人机制,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任)制、岗位责任制方案”和“校内结构工资考核发放办法”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方案,增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意识,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和谐的良好氛围。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和有关的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形成全程管理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以完整的学校制度作保障,贯彻自主教育精神。制订《毛安中心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规则》、《毛安中心学校常规管理办法》、《毛安中心学校教师评价细则》等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家长指导等方面的操作内容和规程。改革传统的教学制度、纪律制度、生活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以及管理评价制度,刚性化地用制度作保证,优质化地推进自我约束、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特色。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的竞争机制,使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促进学校管理。要修订完善全员聘用(任)制方案、校内结构工资分配方案、考勤考绩管理制度,制订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订立目标责任状,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分步实施。

(3)健全学校教育管理保障系统,要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加强党、团、工会的组织建设,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加强学校廉政建设,依法办校,做到校务公开。

(4)建立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同时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打造“平安校园”。要坚持“每个人都是学校安全的教育者”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安全卫生监督小组”的核心作用,设置“少先队监督岗”,狠抓卫生安全工作,在校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5)加强学校人文建设,创设现代育人环境,全体教职员工能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争创县现代化建设达标学校。2009学年:

(1)完善《学生学习、生活规则》,探索有学校特色的自主发展特点的管理运行模式, 创建县农村示范小学。强化建档立案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实现操作过程规范化。

(2)实施民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团、工会、少先队等群众性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更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和效益型的学校领导队伍。每学期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推行重大事项由学校职代会集体讨论通过执行的形式,强化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引领教师参与学校透明管理,增强对职称评聘、考核、评优评先、重大决策和重要资金投入工作的透明度。

(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教育问题。从多方面为家长提供便利,搭建家校联系平台,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学校的各项工作,形成多维教育体系,争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设,进一步完善考核、用人等管理制度,落实教育改革措施。

(5)安全优先,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学校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逐步显现特色。财务管理规范, 加大网络管理的力度。2010学年:

(1)领导真情服务于教师,尊重、信赖、帮助每一位教师。尽全力帮助教师排忧解难,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教师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逐步形成具有自主发展特色的系统管理运行模式,深化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育人机制,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2)建立学校自评制度,定期组织督查组对教育资源、学校管理、学生发展三方面进行评价,确保教师、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改进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3)塑造学校文化特色,在“发展内涵,提升层次,办出特色”上形成自身的办学思路和特色,起好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德育工作

1、三年目标:

围绕“以学习为本搞德育,以学校为主创特色”的德育目标,确立“以德治校,全员育德”的理念,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建促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党、政、工、团工作跃上新台阶。

(2)建立和健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聘请派出所干警为法制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培养兼职心理辅导员,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师德建设,在学科教学中强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3)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完善以“学会参与、自主发展”为指导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体系,针对性地组织少先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行为规范和明礼要求,争当“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的新三好学生。(4)坚持德育为先,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抓手,依托活动平台,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每学年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效果的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室布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且个性鲜明;坚持开好每周五的班会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5)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德育功能。办好队校,加强队知识教育,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小干部。积极发挥队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切实规范“少先队监督岗”,积极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竞赛、检查和评比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6)关爱留守儿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校内外德育网络,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内兼职心理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的作用,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完善家访、告家长书、家校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每学年办好一期家长学校,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不断找到“三结合”教育新的增长点。2009学年:

(1)增强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把理想的实现与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要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全面贯彻重新修订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落实《毛安中心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规则》,深入开展创“行为规范优秀学校”和“创文明班级、做文明学生”活动;开展校园“五个好”活动,签订校园文明公约,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校园之星、五好学生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2)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坚持德育为首,人人育德,各学科渗透德育意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通过班主任师徒结对、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表彰优秀班主任等形式促进班主任的成长。(3)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师生的语言、仪表和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扎实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孝心教育、法制教育。打造精品系列活动,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做到月月有主题,次次有新意,年年有成果。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计开展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4)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形成育人理论体系,并得到推广,以形成一个学校的德育品牌。2010学年:(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8﹪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习惯,热爱生活,富有责任感。

(2)加强德育研究,形成浓厚的德育文化,编写德育校本教材。

(3)完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强化教学主渠道,建立分层次、系统化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体系,即组织系统化、目标层次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活动制度化、考评科学化,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开创德育工作新格局,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总辅导员、各大队辅导员)

(三)队伍建设

1、三年目标:

以“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师资求提高”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完善为动力,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敢于争先、不断发展”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优秀队伍,争取成为县、市级骨干教师。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制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实施方案》,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由“单一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复合型”教师。

(2)要加大力度抓好骨干教师培训。本着选好对象、培养骨干、分层培训、讲究实效的原则,采用集中培训,外出交流,名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全面素质。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掌握一门外语和电脑操作技能。

(3)鼓励教师继续培训和学习,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达65%,全体教师业务素质有整体的提升。(4)指导教师结合自身实际与学校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要加强全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不仅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案分析、命题等基本功抓起,还要落实新基本功的培训(三笔字、普通话、信息化),并组织各种教学比赛,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以夯实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5)以“师德提高年”为契机,进一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温《教师行为十不准》,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政从教的良好师德形象,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涌现一批工作认真、师德高尚的“师德标兵”。2009学年:

(1)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一个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的信念,要选拔优秀青年教师进入学校领导队伍,加大中层领导培训力度,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能的领导队伍。(2)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机制,引导教师通过业务学习、岗位培训、在岗进修、校本研修等途径,使教师结构趋于合理,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大专以上学历达70%,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占60%以上。(3)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推进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4)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各项指标为依据,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制订与教育成果合并为一,根据目标达成、成果记载情况,对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评。2010学年:

(1)学校领导队伍德才兼备,走向成熟,学校政令畅通,争创县级师德创优先进单位。

(2)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3)推出“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毛安中心学校教师管理条例》,使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发挥强有力引领、辐射作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健全教职工岗位聘任、考核奖励办法,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的实效性,采用优胜劣汰,促使广大教职工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以主人翁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开创全新的工作局面。

(责任人: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各村小校长)

(四)教学工作

1、三年目标:

以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为基础,以开展教学检查为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加强教学督导,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质量。

(1)教学管理上台阶——逐步修改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开展“月检”活动。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在具体管理中有新措施,出新成效,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2)课改实验显成效——以课改为核心,营造浓郁的教改教研氛围,人人能上好规范优质的研讨课,师生同进步共发展,课改工作有反思出成效。

(3)教学质量有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主体目标,各学科质量监测成绩稳中有升,争取向县优秀学校看齐。

(4)专业成长求发展——依托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富于战斗力的教师队伍。(5)体艺卫工作有突破——规范体艺教学工作,学生热爱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相关活动与竞赛,争取获得好成绩。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素质。

(1)落实课程计划,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实施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推进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的现代化进程;向科学的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特色,要品牌。(2)加强教学的过程管理,强化“教学质量是第一生命”的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放在过程性的常规管理之中。建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管理系统,探索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的变革,推进“五定”备课,共同发展,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3)完善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加强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电教室等各种专用教室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逐步实现教学现代化;坚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运用的层次和范围,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会课件制作,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先进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根据学科特点、课程标准、内容、学生实际、教师个性等,灵活运用教法,灵活设计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毛安中心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实施方案>>,加强语、数、英语、常识学科及体艺学科的质量考核工作。

(6)加强辅导,整体提高在课内,抓差培优在课外。加强毕业班的系统复习工作,使之更为有效,达到时间和效率的最佳组合。2009学年:

深化教学管理,提高整体质量。

(1)逐步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教学流程管理机制,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要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例会制度、月检制度、研讨制度的建立,完善实施新课程的监控机制。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每两周以分析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举行一次学科组课改例会,认真研究探讨课改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每月底各教研组、备课组将课改动态、课改研究中得失、典型案例等信息报教导处、教科室。

(2)开展教学展示活动,从过去单纯的上课向上教研课、精品课转化,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这样的课。每次课后,执教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做好反思,听课教师要参与研讨活动,以共同提高执教能力。

(3)加强理念提升。通过理论学习、业务研讨、课改研讨等途径学习课标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课程优化。在抓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落实地方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用好《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教材,并加以完善,同时开发新的校本教材。(4)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充分发挥我校优势体育项目,开展各类小型体育活动和比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各项运动技能。

(5)大力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组建各类艺术兴趣学习小组,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培养一些优秀特长生,争取在省、市、县级比赛中争创佳绩。2010学年:

优化教学管理,提升学校形象。(1)加强学校教学、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从不同层面提升学校形象,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自身修养。

(2)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实施有效教学,结合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有特色的校本教研体系,并有一定的辐射作用。(4)校园文化建设初步呈现。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学生初步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

(五)教育科研

1、三年目标:

立足于学校发展,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以“规范课题管理,推进课题研究”为目的,走“教、学、研、训一体化”的道路,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一批教师脱颖而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目标: 2008学年:

(1)加大和改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一是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和备课指导组,制订集体备课制度,坚持“五定”备课活动正常有序开展;二是健全“教科室—中心教研组—学科教研组—教师”四级教科研管理网络体系,积极引导教师上好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带领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争取在各级优质课评比中取得好成绩;三是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结合学校实际,选准课题,积极做好县级、市级、省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同时把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纳入教师考核: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学年都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含校级),全学区有1—2项课题在市级以上立项,并争取课题研究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组织各类教科研活动,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引导教师不断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造就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发挥科研骨干在学校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教科研与校本培训的结合,努力构建以“小课题”为突破口的主题式教研、专题性研讨活动模式。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争取本有2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汇编毛安中心学校论文集。2009学年:

(1)创新校本教研模式,积极引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并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校本教研实行“五个一”要求:每学期一份优秀教学设计、一堂公开课、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一本反思、一次论坛交流,从教师实际出发,依据教师的教龄、职称、学历、教学能力等参数,把受训教师分成适应、合格、骨干三类,采用通识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并相应采用“师徒结队制”、“案例法”、“课题法”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

(2)建立《毛安中心学校课题管理办法》、《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注重科研制度与教学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的联系,实现人人参与的良好态势。

(3)优化课题管理。做好学校各级课题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课题研究有重大突破,特别应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确保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同时要围绕学校总课题,开展带动和影响学校全局的《教、学、研、训一体化》的实验研究。

(4)加快学校各级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引路子、搭台子,提供机遇。聘请县级教育专家指导,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促进优秀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水平;按学科分类,开展系列技能比赛,评选教育教学各级人才,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提供舞台。聘请县教育教学专家为顾问,为骨干教师确立试验课题,安排实验计划,监督实验过程,考核评估实验结果。骨干教师所担任的课要无条件的向校内外开放,同时要随时承担研讨课、观摩课的任务;为骨干教师提供成长机遇:优先选派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参加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等,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5)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争取本有3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汇编毛安中心学校第二期论文集。2010学年:

(1)健全和完善学校教科研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科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用制度规范科研,用制度引导科研,用制度管理科研。

(2)加强与县级教研室的沟通、合作,努力形成多层次课题格局,依托“重点课题”和“小课题”的研究,加快学校走科研引领、内涵发展之路。(3)建立学校科研基金。保证各项研究以及成果推广所需的经费,把课题的立项、成果的获奖、发表等列为教师评价的内容。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争取本有40%以上的教师有论文发表或获奖,汇编毛安中心学校第三期论文集。

(5)努力打造科研精品,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建立成果推广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6)争取评上县级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六)办学条件

1、三年目标:

牢固树立起“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合理布点(一村一校),整合教育资源,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凸现规模;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进一步规范物品的采购、登记、使用、保管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学校落实各项工作提供扎实的后勤保障。

2、目标及措施: 2008学年:

(1)完成布局调整的总体规划,努力实现一村一校的合理格局。一要深入调研,形成布局规划的调研报告,上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批准;二要制订《毛安中心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依靠政府力度,大力推进布局调整工作,撤并北云、大闸、松山、祠岭、焦巷、望胜、张冲、苏龙、沿湖这九个教学点,建成两所初小:黄河小学和花元小学,两所完小:中心学校本部和七岭小学。撤并学校学生按自愿原则就近入学。

(2)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筹建七岭小学搬迁兴建工作,抓紧建设黄河小学希望工程项目,争取危改资金,早日改造花元小学的D类危房。

(3)校产管理做到责任到人、管理规范,清点各分校校产并建立校产登记台帐。

(4)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重点建设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

(5)加强食堂管理。严格遵守《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食堂动态管理。严格按食品卫生程序操作,确保食品保鲜采购,确保师生饮食平安。

(6)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依法收费。本着“精打细算、节约开支、统一管理、量入为出”的原则管理日常财务,做到账目清楚,手续齐备,操作规范。2009学年:

(1)争取危改资金,扩建中心学校教师办公楼,以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全面完成七岭小学整体搬迁配套工程的建设:厨房、厕所、运动场、学生宿舍、围墙等。(3)建设学校校园网,努力办出特色。(4)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各分校的办学条件,继续改造、扩建校舍,绿化、美化、优化校园,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更新、增添、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争创县示范性学校。2010学年:(1)进一步增添音体美教学器材,努力达标。

(2)进一步抓好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提升食堂等级。(3)初步完成各分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和谐校园。(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总务处、各村小校长、财务管理人员)

四、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实践证明:强而有力的组织领导班子,是一切工作成效的关键。为组织领导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并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及时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具体负责宏观决策和实施。其组成如下: 组

长:彭良志 副组长:吴金龙

成员:龙贵才 吴正鹏

吴旭

吴桂然

曹小平

焦犬根

蔡团结 吴文发

吴腊午 吴嘉庆

吴结犬 聂祝高 聂小华

王六贵

聂金彪

吴功民

胡方培 金新娥

(二)制度保障:

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工作有序推进的助力器。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发展规划的需要,我校出台了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以保障此项工作能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1、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每学期学校将组织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对规划进行学习,引领大家学习新理念,更新教育观念,让规划深入人心。

2、落实责任。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求学校各部门要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责,责任到人。其工作成效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3、开展自查活动。领导小组每年要自查一次,反思得失,作出专题总结,向职代会报告,接受审议、监督。

康二城中心学校发展史 篇7

多年来, 该校不断探索职业学校发展的新思路,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为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学校大胆进行德育创新和教学改革, 着力推进内涵建设。学校提出了把学校打造成为“学生成才的乐园、教师发展的沃土”的目标, 不断提升学校内涵水平, 积极寻求学校再次跨越, 从“三个关注”入手, 即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服务,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使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关注教师

1. 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

该校在通过“青蓝”工程、假日培训工程、社企锻炼培训工程、技能达标考核工程、“专家型”教师培养工程等提升教师技能水平的基础上, 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校通过强化教务处、各分校、教研组教学常规的分级管理, 严格教学督导和反馈, 并通过查备课、查上课、查实习实训、查作业布置与批改、查辅导、查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 开展督查、听课、考核、评比、竞赛、评教等活动;实行推门听课制,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规范课堂, 强化“7S”训练;实行教研组定期活动制度, 把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组建“教学团队”。在参加各类教师比武竞赛中, 倡导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教师关系, 引导教师正面、积极地开展竞争, 同时引导教师在竞争中合作, 得到共同提高;通过实施新教师“过四关、练五能”, 达到“一年达标、两年成型、三年成才”的目标;开展现场解题竞赛、课堂教学评比、备课说课评课比赛、现场课件制作比赛、教科研水平评比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教学考核, 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 组织各类优质课比赛、技能比赛、主题班会展示等教学技能比武, 尽力为教师创设发挥才能的多样化平台, 要求教师全员参与, 以赛促提高。

2. 注重教师的分层培养。

对教龄3年以下的新教师实施“青蓝”工程, 将其培养成合格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利用周末进行说课、集体备课、专家讲座或开设文化课、专业课的示范性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教研组的教研功能, 将其培养成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45岁以下的教师组建骨干教师提高班, 主要是提高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 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读书活动, 期终时举办“骨干教师论坛”, 将其培养成学科带头人、各级名师、教学能手等;45岁以上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企业技术服务, 强化科研水平, 将其包装培养成品牌教师、特级教师等。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成长。

3. 注重教师的学习提升。

除派教师外出培训外, 该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 在教育网上建立了学校博客群;开辟了教师休闲阅览室, 校长给教师进行读书辅导;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成立“校园读书俱乐部”, 教研组长担任组长, 每学期向老师推荐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教研书籍;要求教师精读一本专著或者两篇学术价值较高的教科研论文、相关专业的有代表性的课题研究, 做好相关笔记及心得;引导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研究对象, 研究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来帮助、转化学生;通过教研组或校园网开展教师论坛、经验介绍等活动, 进行学习交流。通过读书提高教师的人文修养和业务水平, 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 培育教师的科学精神。

4. 注重教师的身心健康。

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学校博客群、教代会等形式全方位接受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在教师中成立各种文体活动队, 开展大合唱比赛、排球比赛、工间操比赛。学校规定每周一到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是教师体育锻炼时间, 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开辟了教师休闲阅览室, 舒缓工作压力, 提高身体素质。重视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每年暑假都要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知识的讲座, 特别是对班主任开设了心理工作坊, 每月进行一次心理辅导。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趣味活动、团体比赛、拓展运动等, 培养教师积极的人格心理, 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关注学生

1. 重视学生德育实效。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难做, 学生管理难度大,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载体, 形成全体教职工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是很多学校都在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该校在长期的探索实践过程中, 逐步找到了推行道德实践周制度和寝室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 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该校的道德实践周制度规定,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排1~2周时间开展自我教育、养成文明习惯、培养自我管理的道德实践活动。一周内, 学校的卫生、纪律、考勤、文明监督等各项工作, 都交由该班同学负责, 定时间、定任务、定岗位、定职责。道德实践周学生的标志是:一顶红帽, 一把扫帚, 一只水桶, 一块抹布, 一把拖把。道德实践周白天的任务是:一是迎宾和接待, 如有家长来访, 学生主动帮助家长找到相应的班主任和同学, 让学生学会待人;二是检查和督促, 如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校牌是否佩戴、课间是否文明休息等等, 让学生体验管理;三是打扫卫生, 见到纸屑就捡, 见到垃圾就扫, 地板脏了就拖, 瓷砖有污就抹,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晚自修组织学生写小结、谈体会、评现象、提建议。英国作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 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可以收获命运。”通过开展以内导为主、外塑为辅的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锻炼中感知, 在感知中提升, 最终达到提高文明程度的目的, 培养文明礼貌、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所谓“寝室德育工作导师制”, 具体说, 是在“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以寝室管理为平台, 以全体教职员工为导师, 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采取个性化、亲情化教育的一种德育管理模式。推行寝室德育导师制后, 学校根据教师任课、班级学生管理难易度、教师的管理能力等情况, 在开学初以寝室为单位安排每个教职工联系一到两个寝室的8~10名学生住, 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指导。联系过程中要求做到“五个一”, 即每周深入所联系学生的寝室指导一次;每月与所联系的学生开展活动一次;每季度与所联系学生的家长沟通一次;每学期亲自上门送成绩单, 并与所联系的学生和家长交流一次;每学年由学生和家长对被联系的教职工进行一次满意度评价。学校要求教师做到“三及时”, 即及时接触了解学生, 通过交谈、座谈, 弄清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及时与家长沟通, 弄清学生的家庭表现, 每月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 并做好联系记录;及时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联系起来, 弄清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表现、知识结构等。同时还要做到“三帮助”, 即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使学生在校生活时个人心境及发展处于最佳状态。寝室德育导师制把“亲情化、规范化、个性化、社会化”教育有机结合, 是实施全员德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成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延伸, 更是增强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也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有效方法。

该校还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德育课教师新课程培训, 提高课堂加强学生品德、素养、能力培养的效果。注重正面教育的引导作用, 在学生中开展“职教之星”评比, 用典型教育引领学生。重视班主任队伍培养, 注重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辅导, 促进班主任健康成长。关注重点学生帮扶, 对42名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教育, 强化管理, 通过讲座、警示教育、展示特长等活动, 帮助他们转化提高。

2. 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该校改革了教学计划, 增加专业操作课比例;改革了教学内容, 推广使用贴近企业和社会的校本教材等。该校还探索推行了错时休息制、第三学期制、教室车间化、“AB班”制和“导生制”等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错时休息制”就是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 打破传统的假期和休息天, 采取不同班级实行星期天和假期交叉休息, 一方面保证学生的正常休息时间, 另一方面能使有限的专业设备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 再一个就是与企业管理进行接轨。“第三学期制”就是利用寒、暑假开设第三学期, 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以技能考工为目标, 对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技能强化训练, 不另收学费。这样一来, 既可以使学校的专业设备和师资发挥最大效能, 又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还使每位学生至少可以获得两张技能等级证书。学生通过强化技能训练, 更能符合企业的要求, 从而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教室车间化”就是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模仿企业的生产车间建立用于教学的实训车间, 课堂即车间, 车间即课堂, 充分体现“对着机器讲工艺, 用着机器练技术”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既提高了实践能力, 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从而彻底消除了传统的专业“对着黑板讲机器, 对着书本讲理论”带来的理论知识功底和实践操作能力都缺乏的弊病。所谓“AB班”就是把一个班分成A、B两个班, 这样做, 实现了专业课教学的“教室车间化”和“小班化”, 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辅导学生, 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导生制”就是选拔一批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学生作为导生, 单独编班, 配备高技能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白天导生指导学生, 晚上教师指导导生。这样做, 不仅能够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还可以培养一批专业技能突出的尖子学生。

该校在深化“教室车间化”制度的同时, 还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 实施项目教学法, 规范专业教师课堂常规, 重视对专业课的技能抽测, 实施考教分离, 把技能抽测常态化, 有效地提高专业课质量, 从而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开展了部分专业的工学交替, 如园艺专业学生在企业苗木生产的旺季, 赴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实验基地等苗木基地生产实习, 参与基地的育苗、施肥、扦插、修剪等工作;导游专业在旅游旺季安排了两个月时间, 深入县内各旅游公司和中国扬子鳄村、金钉子地质公园等旅游景点实习, 撰写各主要景点的导游词;餐旅、烹饪专业的学生到县内及周边知名的酒店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学生吃住在酒店, 课堂也设在酒店, 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专业技能的训练,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重视以赛促练, 把期末考核变为全校性的技能竞赛, 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 加强对获奖学生的奖励, 激发学生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3. 拓展学生成才平台。该校积极加强以“百叶

龙”艺术团为龙头的学生社团建设, 先后成立了茶艺表演队、礼仪服务队、“百灵之声”合唱团、雉山书画社、方舟文学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学生社团50多个。要求每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鼓励社团走向社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绿色环保、敬老助残、社区共建等活动和服务。学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 每学期开展一次田径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红五月大合唱比赛、迎新年文艺汇演、趣味体育竞赛、万米晨跑、大众广播操比赛等文体活动氛围浓郁。学校还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文明风采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 通过各种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能, 接受教育和熏陶, 培养责任感, 提高行为素养,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中快乐成长, 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学校“百叶龙”艺术团表演的节目已成为本县各类大型文艺演出的保留节目, 曾远赴法国参与奥运圣火传递活动, 并参加了首都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学校体育社团组团参加“我上北京看奥运”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活动, 赢得了5张奥运门票。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获得了2006年度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2007年浙江省“五个一”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 学校团委还被评为市先进团委、市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百叶龙”艺术团荣获“长兴‘百叶龙’进京受阅突出贡献奖”。

三、关注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针。该校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 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服务, 不断探索新的育人途径, 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1. 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在长兴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 该校以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 “围绕产业办专业, 结合专业联企业, 联好企业促专业, 办好专业促产业”, 不断开掘专业建设的深度, 拓展专业建设的广度。学校围绕长兴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 推出了紫砂工艺和表演艺术两个新专业, 为传承长兴紫砂文化、“百叶龙”文化, 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培养了专业人才。

学校还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 在开展专业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 把专业课堂办到企业的同时, 还将企业引进学校。2008年, 学校提供4000多平米的厂房场地, 企业投入设备, 与学校的实训中心的设备互补, 企业每年提供5万元奖学金, 引进湖州太湖数控车床有限公司, 并合作成立数控技术研发中心。此举不仅为师生专业实训和技术开发建立了专门基地, 也推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和开发。学校把二年级数控专业的学生分批安排到企业实习, 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要求、生产工艺和技能要求, 特别是了解数控车床的结构及调试技术, 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数控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使该校的专业教师及时了解数控专业的前沿技术, 有了向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科技人员学习的机会, 企业借助学校专业教师和设备进行试制和开发, 实现了互惠互利。2009年, 学校又成立了发那科数控技术应用中心, 以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为后盾, 成立发那科技术服务队, 利用发那科的技术力量和学校的师资, 为发那科的用户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学校还与丰帆数控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企业培训基地, 学校出场地、教师, 企业出设备和技术人员, 共同开发培训教材, 并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该校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 还分别与浙江诺力机械有限公司、湖州太湖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合作, 开办双元制成人高职, 为企业发展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促进企业员工岗位成才。通过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等形式为国际大酒店、欧尚超市等企业解决员工紧缺问题。

2. 加强辐射示范作用。

该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加强与西部职业教育薄弱地区的联系, 开展了与云南楚雄地区六所职业学校合作办学, 牵线搭桥, 引进37位楚雄籍学生来长兴工作。学校还与浙江龙游职业技术学校、浙江武义职业技术学校、安徽太湖职教中心、安徽广德职教中心、山东金乡职业中专等学校进行结对帮扶活动, 开展了干部、教师的挂职锻炼, 领导互访交流, 开展学生2+1的教学帮扶或实习就业的帮扶工作。学校每年接待兄弟学校来校参观考察5000多人次。

3. 服务社会功能得到发挥。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长兴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 自觉参与技能培训, 该校积极采取利用学生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媒体宣传、在乡镇成校建立培训招生联络点等形式, 在村级建立培训招生联络点, 加大了对培训工程的宣传力度。为了方便农民兄弟培训, 该校克服了人手少的困难, 下乡送教, 开展流动式培训, 将培训班开到乡村, 开到农民家门口, 培训内容涵盖电工、焊工、烹饪、缝纫、营业员、餐厅服务、陶瓷装饰等十几个工种, 共培训近3000人次, 大大节省了农民培训的成本, 促进了就业。

学校还根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专业设施和专业师资, 积极拓展各类职业培训。先后为湖州浙北大厦、浙江诺力机械、天能蓄电池有限公司、二界岭乡超亚节能灯具厂、吕山下目造船厂、宏宇汽配厂、众诚电瓶厂、长兴红玫瑰大酒店、长兴国际大酒店、森皇大酒店等数十家中小型企业“量身定做”, 举办了员工培训班, 有效地缓解了企业用工短缺的难题。

企业要发展, 必须内练功夫, 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或服务质量, 要做到这一点, 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工人的素质。因此, 根据企业需求, 该校有的放矢地对企业员工进行了职业道德、安全生产、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辅导和讲座, 并选派优秀专业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 为企业排忧解难, 深受企业欢迎。如针对近年来长兴县旅游业发展迅速, 各地农家乐纷纷兴起但管理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实际, 学校在水口顾渚“农家乐”、小浦八都岕“农家乐”等处开办餐厅服务培训班, 根据广大“农家乐”的需求规范服务用语和操作技能, 为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 受到了长兴县旅游部门和从业者的好评。

此外, 学校还积极与县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培训, 如与长兴县旅游局合作, 开展了县旅游景点营销员培训;与县防疫站合作, 开展了传染病防治培训;与县安监局合作, 开展了特种作业安全培训;与县总工会合作, 开展了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等。学校年年荣获县服务现代业龙头企业奖和县农村劳动力提升培训一等奖, 被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浙江省工会就业培训 (实训) 基地, 成为湖州市校企合作职工培训基地、长兴县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为学生家庭创业服务, 得到学生家长的赞誉。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 一个学期就为农村、社区、全县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提供服务30多次, 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

云南省沙桥中心学校 篇8

沙桥中心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886年的“凤鸣书院”,百年老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书香校园”的特色创建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四大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每年六月的第一周确定为“文化艺术活动周”,每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体育文化活动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组织师生书画竞赛,选拔推荐上报参赛师生优秀的书画作品。

二是学校依托“云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开办器乐、合唱、舞蹈、绘画、书法、经典诵读、故事会、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围棋、象棋、科普、手工、剪纸、踢毽子、滚铁环、猜灯谜、放风筝、跳绳、葫芦丝等22个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是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开展以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古典著作和现代优秀诗文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诵读大赛,以赛促读,传承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

四是教师动手,以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或反映民风民俗为内容的壁画来美化校园墙壁,教室宿舍等楼房通道安装展示板,展出师生书画作品,让学校的墙壁、通道、花草都具有教育功能。

沙桥中心学校“书香校园”的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2012年6月,学校被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授予“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在第四届至第六届云南省艺术大赛中,沙桥中心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学会授予学校“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单位”称号。近两年,沙桥中心学校有1661件次师生书画作品在县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245件次、省级1416件次,学校编印《师生书画作品选》共五期,入选师生书画作品2000多件次。

目前,沙桥中心学校正沿着“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努力创建农村示范小学”的办学理念努力前行。

上一篇:琴的心事_初中记叙文下一篇:南郊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