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共12篇)
《9加几》教学设计 篇1
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凑10”的算理,学会用“凑10”法计算9加几和8加几的式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异中见同的分析对比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分析“凑10”的算理,正确计算9加几、8加几的式题。
三、教学难点
会根据一个加数凑10的需要,恰当地把另一个加数分成两部分,然后进行连加计算的两步思维。
四、教学过程
1.准备题
9+()=10 9+1+1 9+1+3
9+1+4 9+1+5
9+1+8
8+()=10 8+2+1 8+2+2
8+2+5 8+2+6
8+2+7
①刚才我们口算的这些题有什么特点?
(注:通过准备题把“凑10”的两步思维分开进行练习,减缓知识的坡度,为学习9加几和8加几的进位加法,做了知识和思维的渗透。)
②下面应用这些知识来进一步学习加法,出示课题。
2.新课
(教师与学生都准备好“个位”“10位”两个数位筒和若干根小棒。)
例1口述:个位数位筒里有9根小棒,(师生共同数)手里有2根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9+2(板书)
第一层:讲清算理算法。
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因为数位筒里的9根小棒是一部分,手里的2根小棒是另一部分,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就是求两部分的和,所以用加法计算。)
②个位筒里的9根小棒表示几?手里的2根小棒又表示几?
(个位筒里的9根小棒表示9个一是9,手里的2根小棒表示2个一是2。)
③能不能把这2根小棒直接放到个位筒里?为什么?
(不能。因为个位筒里最多只能放9根小棒。)
④怎么办呢?大家讨论。
(9根小棒再添上1根就是10根,可以捆成1捆放到10位筒里,这样还剩1根小棒。)
⑤为什么1捆小棒就要放到10位筒里?
(因为9加1等于10,1捆小棒表示一个10,所以放在10位筒里。)
⑥还剩的1根小棒是几?应该放在哪个数位筒里?
(还剩的1根小棒表示一个一,应该放在个位筒里。)
⑦现在数位筒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10加1等于11,一共有11根小棒。)
(注:学习“凑10”的算理,突出数位、计数单位、进率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层:突出“凑10”的思维过程。(把小棒重新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①想一想,9加几等于10?把2分成几和几?
②边演示边说:9加1等于10(捆成1捆放入10位筒),10再加1等于11。(把1根小棒放入个位筒)
③谁到前面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边说边演示?
④每个同学边动手操作边说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三层:看算式原有的表象认识逐步抽象概括出算理。(边说边板书)
⑤指名学生看算式说思维过程。
(注:“凑10”的思维过程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以形成表象,并概括出简明的语言。)第四层:运用迁移规律进行学习。
小结: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9和哪个数相加,就把哪个数分成1和几,9加1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例2.口述:个位筒里有8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8+5(板书)
第一层:每人边动手边说。
①想一想8和几凑成10,把5分成几和几?
②8加2等于几?(放在哪个数位筒里)
③10再加几等于多少?
④哪位同学到前面来写出思维过程。
第二层:分别写出8+6、8+7、8+4的“凑10”过程。小结:因为8和2凑成10,所以8与哪个数相加,就把哪个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加几就等于10几。
3.分析对比找规律
①9加几、8加几凑谁、分谁有没有规律?
(都是把大数凑成10,分小数。)
②9加几和8加几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相同: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10”法。
不同:由于9和1凑成10,8和2凑成10,所以小数分的不一样。
小结:今天学习的9加几和8加几的进位加法,都用“凑10”法进行计算。方法是:把大数凑成10,把小数分成两部分。
五、作业
9加几、8加几的计算及计算的思维过程。
六、简要说明
“凑10”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主要计算方法,是重要的数学内容,而9加几、8加几又是学习“凑10”法的开始,因此要特别重视讲清算理和算法的思维过程。本课就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重视了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述,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再学习7加几、6加几„时,就可以类此推理,运用迁移来掌握。
《9加几》教学设计 篇2
《9 加几 》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要求对9 加几的算理展开推导, 让学生经历从算理到计算技能的转化过程, 从而积累经验, 发展思维. 为此, 我进行了教学实践, 现将教学尝试及思考分享如下:
一、找准起点———唤醒已有经验
在传统的“9 加几”教学中, 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 和几;9 + 1 = 10;9 加1 再加一个数. 表面上看, 这三个层次步步递进, 复习好像有利于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中, 却为学生进一步探究“9 加几”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自然反应, 反而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在学习9 加几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了数数和圈数, 头脑里有了简单的数的概念. 因此, 我们要找准学习起点, 从简单的数的认识入手, 创设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激活其“凑十”意识.
二、分层操作———催生“凑十”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 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感性材料, 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 摆一摆、移一移, 感悟其中的道理, 才能逐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 基于这样的认知, 课中我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 逐步引领学生明晰算理, 优化算法, 建立“凑十”法的计算经验.
第一层次:“移”中启思.
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生观察图意并列出算式, 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算法, 但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凑十”的方法呢?于是, 我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部分苹果的数量, 让学生摆9个红圆片和4 个蓝圆片, 借助学具移一移快速算出9 + 4, 启发思考, 为什么这样移, 移动后盒子里与盒子外苹果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移动学具的过程, 是直觉动作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的结合, 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移的过程中发现, 从4 个青苹果里拿了1 个, 其实就是将4 分成了1和3, 9 和1 合成10, 10 加3 等于13, 这样将描述操作过程的语言向概括结论的语言转化, 逐步抽象出算理.
第二层次:“圈”中明理
学生动手“移”, 积累了大量的表象, 形成“凑十”的基本模型. 在分与合思想的指引下, 学生通过移动物体, 直观的感知到将“9 加几”转化成“10 加几”的过程, 形成基本算理. 学生有了直接、深刻的参与体会, 脑中的表象愈加丰富. 这时出示下图, 问: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 怎样列式? 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表达出计算方法吗?
教师由移动物体提升为圈物体, 将直观实践操作上升为将固定位置的物体用“圈”的方法归类的理性思考, 直击“凑十”法的根源, 凸显转化思想的运用, 将算理与算法融为一体, 在算理基础上初步概括算法.
第三层次:“搬”中优化
出示情境图, 学生根据已经积累的感性和理性经验, 得出两种算法, 即9 + 1 + 5 和6 + 4 + 5. 这两种算法都体现“凑十”的思想, 如何让学生理解用9 + 1 + 5 算起来比较简便呢?
教师提问:“小猴在用积木算得数, 你能看图说说它的算法吗? ” 学生交流. 教师继续追问:“小猴为什么搬1 块到左边? 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到了简单的方法, 优化了算法.
三、探索规律———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片段】
师 (出示整理好的算式) :观察这些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生1:9+8的得数比9+7的得数多1.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8 比7 多1, 所以“9 + 8”的得数比“9 + 7”多1.
师:你能够根据相加的数之间的关系想到算式得数之间的关系, 真不简单!
生3:我们发现了这个规律, 就可以借助于“9 + 7 = 16”来想“9 + 8”的得数了.
师:你能根据几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来寻找结果, 真是个好办法!
生4:我还发现除了“9 + 1 = 10”以外, 其他“9 加几”的得数都是十几.
师:为什么会都是十几呢?
生5:因为可以把“9 加几”想成9 加1 再加一个数, 9 加1 都是10 了, 所以其他 “9 加几”肯定是十几了.
生6: 我还发现这些算式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的数少1.9 + 5 = 14, 这里的14 个位上的4 比5 少1.
师:同学们想一想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得数里个位上的数要比加的数少1 呢?
生7:因为有一个1 分给了9, 凑成10 了……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 当学生自主整理了“9 加几”的所有算式后,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交流, 逐步发现9 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 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通过学生层层观察、思考、探究, 学生对计算的过程进行再一次形式化的思考, 发现了基于算理而超出算理的计算方法, 打开了计算技能和算理之间的链接, 使得基本的技能方法也得到了落实. 以后学生在进行“9 加几”的计算时, 不再有冗长的思维过程, 而有的是基于已有计算经验抽象出来的形式化计算方法, 计算速度会大大提高.
“9加几”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要到快乐城堡探寻数学奥秘,你愿意吗?瞧!这是城主人哈利波特的百宝箱,想知道箱子里的秘密吗?说出算式的得数。你会有所发现。
二、探求新知
1.哈利波特还为我们准备了什么?
2.哈利波特特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他问什么吗?
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呢??(师板书出算式9+4)
3.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老师更想知道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和同桌说一說。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4.像这样的思考过程可以把它具体地写下来,从4个里拿出一个,也就是把4分成1和3,原来9个加这1个就是10个,所以10加3就是13。
真好!听!快乐的小蜜蜂召唤我们去欣赏它的花园。漂亮吗?
数一数黄花有几朵,红色的呢?
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朵?(板书:9+7=)
1.谁能移动一下黑板上的磁扣使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得数是多少?
2.刚才他移动的是粉色的,想一想你还有不同的移动方法吗?
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魔法,哈利波特送给大家一些彩色的魔棒。数一数蓝色的有几根,绿色的呢?说出加法算式。
请你用小棒像老师这样摆出来。
1.听老师的口令,请你以最快的速度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得数是多少?
2.说说你是怎样移的?
3.为了计算起来更方便,哈利波特送给大家一个法宝。
4.转动你聪明的小脑瓜,回想我们刚才做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9加几?(板题)
三、游戏揭秘、探寻规律
知道吗?快乐城堡正在举行智力大赛,想参加吗?
大赛的规则是:如果能答出4个宝盒中的问题,就会赢得一份快乐大礼包,有信心吗?
1.第一个宝盒的题目是:动手动脑。98页第1题。
2.下面就让我们揭晓第二个盒子的题目。用你喜欢的方法悄悄算98页的第3题。
3.了解了9加几家族成员的性格特点,能帮小蚂蚁开火车吗?
4.小蚂蚁带我们来到了动物乐园,在这里让我们打开第三个盒子,题目是看图说话。说出你看到和想到的?
5.找朋友。做100页的第6题。
恭喜大家,用智慧打开4个宝盒,赢得了快乐大礼包。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整理一下思路,回想在快乐城堡里,我们学习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新知识,同时也要学会“转变”的方法,把我们不会的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方法来解答,这也是百宝箱中的快乐秘诀。
最后,让我们从9加2说到9加9,结束今天的快乐之旅。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小孤山中心校)
《9加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lO+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
12、13依次数。(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横线上画上几个“△”,并列出算式。1.小组讨论。
画一画并列出算式。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 2.学生反馈
生:9+7=16 把7分成1和6,9+1=10,10+6=16 生:9+5=14 把5分成1和4,9+1=10,10+4=14 生:9+9=18 把9分成1和8,9+1=10,10+8=18 生:9+6=15 把6分成1和5,9+1=10,10+5=15 生:9+8=17 把8分成1和7,9+1=10,10+7=17 „„
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生: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师:为什么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
生: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5变成4等。
4.小结:9加几的算式,计算时把第二加数分成1和几,9+1=10,10加几等于十几。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一。师:9+8=17还可以怎么写? 生:8+9=17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生:9+8=17和8+9=17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是不变的。
五、反思
本节课我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以及“射箭游戏”数形结合的习题,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中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用好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意识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9加几》教学反思 篇5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表达。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例题时,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尊重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第三,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不足之处:
1.在出示教学情境图之后直接让学生列算式不好,应该让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连贯的说说条件和问题。
2.在让学生思考9加4等于多少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空洞的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操作模型来思考。
3.在找规律这一部分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1变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
4.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凑十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凑十法,会读算式,会计算。但不大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9加几教学设计 篇6
夏珊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教学难点:
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教学具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小棒。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再过几天就到圣诞节了,圣诞老人准备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但是这位新朋友给大家出了几道难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对口令,10的合成。
2.出示,口答10+6
10+4
10+9
10+1 9+1+3
9+1+5
9+1+7
9+1+9 刚才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能算这么快? 总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我们发现10的作用真不小。猴子: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我愿意和你们做朋友。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猴的妈妈把摘的苹果放在桌上,让小猴子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的苹果,馋得直流口水,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算一算吗?(愿意)
2.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算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列式?(9+4﹦)带领学生数一数左边有几个苹果,并仔细观察图片说说盒子里应该能放几个?
三、小组讨论,探究算法 9+4等于多少呢?
是怎样算出来的?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小学具。同桌算完可以互相交流。师:说13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生1:数出来的;
生2:把盒子外面的一个放到盒子里面。师:为什么要拿一个放进来?
盒子里变成10个,外面还剩下3个,加起来一共是13个。也就是把盒子外面的4个桃子分成了几和几?
生:1和3(及时评价鼓励)
师:把4个桃子分成1和3,使得盒子里面的桃子凑成10个,这真是一个好办法,4可以分成2和2,为什么偏偏分成1和3呢? 生:因为9和1可以凑成10。
师:为什么把9凑成十,不把4凑成10那? 总结:谁离10近就把谁凑成10。
就是先把9凑成10再计算,我们都知道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生3:摆小棒,把右边的一根放到左边,左边就变成10根,右边还剩下3根,一共是13根(说的真好,强调把右边的4根分成了1和3,同时再叫几位同学再来说说)
那我们看看9+4=?应该怎么算?(学生也要练习一边说一边写)
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是把9凑成10,所以我们就把这种办法叫做“凑十法”,四、巩固练习
圣诞老人: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用凑十法解决了小猴的问题,为了表示感谢我给大家准备了好多礼物,快去看看吧!第一份礼物:鲜花朵朵
1、左边的花向谁借变成10朵呢?7可以分成1和几,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把7分成1和6?请学生说。(目的是把9凑成10)
请你把这个分的、圈的、想的过程填到方框里。
师:观察以上两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9来加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9加几的算式(板书:9加几)
2、师:小猴看到小朋友们得到了礼物,很羡慕,它也很想自己来算一道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小猴在干什么?为什么只搬一块?那么你能把计算过程写下来吗?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师:猴妈妈觉得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也出了一道题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让学生完成第二幅图,集体交流。第二份礼物:智慧小棒。
3、左边几根,右边几根,先列式,然后请小朋友先圈出10根,再进行计算。第三份礼物:爱发现的眼睛
4、仔细观察上下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独立完成。提问: 你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总结所写算式:(1)结果都十几。(2)每一个算式得数的个位都比加号后面的那个数少1呢?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第五小题)
生:跑1那去了,给了9凑成10了。(鼓励评价)最后一份礼物—智慧果,(第四小题)。设计一个小游戏:
准备礼物盒装满了智慧果,要想得到智慧果,只有算出水果给出算式的得数,才能吃到哦。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9加几,凑十法……
《9加几》教学设计 篇7
《8、7、6加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来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快。
2.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儿童乐园)
3.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谁说对了谁先出发!
师:最后一题,9+7得多少?咱们一块答!(生答。师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1.激趣导学
(1)儿童乐园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买门票了,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数的。
生2:用接数法。
2.汇报点拨
(1)8加几(教学教材中的例1)
师:9加几的方法咱们已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算法用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说算法。(出示学生的几种摆法,通过比较,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记下来。题目:你觉得哪种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几道题。(课文第105页第1题)
师:这些题目都是几加几?怎么算?
生小结。
(2)自主探究7、6加几(教学教材中的例2)
师:同学们刚才都学得不错,下面咱们看看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项目。(课件出示游乐项目及票价)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呢?(学生列算式,教师将板书设计成两组,一边写大数加小数,一边写小数加大数)
师:咱们先看左边的算式,比如:8+4,怎么算?(学生说算法)
师:那这边的其他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桌说一说)指名学生说出7加几、6加几的算法。
(3)算法多样化(教学教材中的例3)
师:请看右边的算式,怎么算?比如:8+9,看哪位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生1:把8凑十。
生2:把9凑十。
生3:从9+8=17想到8+9=17。
师:解同一道题,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算法,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
三、当堂训练
1.做一做:瞧,车来接我们回家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几句话?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4页,在第一题的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算式,再进行计算。
2.做“找朋友”游戏。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谁来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比较认真,这为学生的积极活动和有效参与奠定了基础。生动的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在设计教学时,通过采用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口算引入,引起兴趣。
师:咱们比一比谁的反应快,看谁算得快。
2+3 4+1 3+3 ……
师:刚才大家口算又快又准。现在咱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课件出示游乐园)
师:想去吗?咱们乘车去,谁说对了谁先出发!(课件出示小车上的算式)
生1:8+2=10 7+3=10 10+1=11(小组内学生依次回答后小车开走)
生2:9+1=10 9+3=12 9+5=14
9+7=16(让学生说说最后一题怎样想的)
计算课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很重要。上课伊始,笔者注意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比反应快慢”“答对就出发”等环节让学生有一种比一比、试一试的心理,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行动、全员参与,同时也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往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证明算理的教学。
师:看看游乐园有哪些好玩的?(课件出示游乐项目及票价)你最想玩哪两个项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呢?
师: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学生交流后回答)
生1:我想玩“木马”和“小汽车”,列式是“5+7”。
生2:我想玩“小汽车”和“小飞机”,列式是“8+7”。
……
师:(将学生列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列了这么多算式,你能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吗?
生1:我花了12元。
生2:我花了15元。
……
师:好,请同桌间说一说,你所列出的算式的答案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生2:相加的两个数一样。
……
师:你们真会观察,都说对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出示7+6=13 6+5=11,请学生说说另外两个式子的答案)
在这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将例2、例3进行整合教学,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遇到困难时同桌间相互讨论,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课设计以游乐园为主线,教学时注意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最后进行课外延伸,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样设计,时间上有宽度,空间上有广度,气氛上有热度,内容上有深度,方法上有灵活度,结果上有效度,达到了设计科学、训练有度的目的。
新教材实施以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每个教师备课时都要预想到的,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欧孔群)
9加几教学设计 篇8
一、创设情境,引进新课,板书课题。
1、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行加法。今天有学校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认真学习9加几吗?……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进行口算(师出示口算卡片 )1+910+7……
2、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预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小明问:“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知学习:
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题目。
让学生思考解决题目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题目。
组织交流解决题目的方法。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先容本组解决题目的方法。
(1)点数出结果接着数,数出结果。
(2)教师讲解一般方法,再用“凑十法”算出结果。
(3)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熟悉。
(4)强化“凑十法”。
教师先指出: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
问: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
让学生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由于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
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题目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题目:“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
(3)教师口述: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踢毽的9人与跳远的7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9+7。(板书出算式)
(4)让学生讲应怎样算?得数是几?(同坐交流)
(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答应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3、总结规律:“凑十歌”
4、出示课件:你还能提哪些用加法算的题目?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知识应用:
1、教师出示课件1:
你能完成上面的式子吗?9+3和9+7的得数是多少呢?
2、出示课件2:9加9、2、4、7、5、3、6、8
四、知识拓展:
1、小结:夸大凑十法的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7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
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凑十法)
2、出示课件:题目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数学游戏:找朋友
(1)课前给一些同学发数字卡片 ,说明游戏规则:一位学生手拿卡片 9+站在讲台上说:“我是9,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卡片 的同学轮流跑上台说:“我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同学说算式并解答。
(2)开始游戏。
2、作业:
9+5=9+6=9+()=159+()=119+3=9+2=9+9=9+()=139+8=9+4=9+7=9+()=16
板书设计:9加几(凑十法)
9+4=139+7=16
9加几教学反思 篇9
上街区外国语小学
刘梦燕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9加几”教学反思
上街区外国语小学 刘梦燕
数与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如何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在“上街区帮扶式发展教研系列活动”中,外国语小学的任平老师执教的“9加几”一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任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游戏环节的设计贯穿始终,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复习环节题目设计巧妙,层层递进。
上课伊始,任老师就从“对数游戏”到“开火车游戏”,一步步为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做了充分的铺垫。尤其是开火车练习中,分三层:从10加几,9加1加几,到三个数相加先找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不仅体现了灵活的计算方法,而且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每个练习都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刻下“10加几就得十几最好算“的烙印,为后面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的迁移铺垫。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老师没有使用课本上分牛奶的主题图,而是创设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看到图马上就能想到把盒子外面的桃子先放进盒子里一个,把盒子放满正好是10个,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生动的体现了9加1先凑成十的过程,巧妙的引出了“凑十法”。
三、层层深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首先在课件演示时任老师及时强调了9添上1就凑成了10,通过演示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凑十的过程。其次学生在说凑十法的同时任老师出示分解计算图清晰的展示凑十的过程,从直观图画抽象到数学式子,让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再次为了让孩子理解凑十的过程,任老师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的能力,同时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的更好。最后任老师老师及时的总结提问“为什么凑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从而把本节课的难点轻松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四、练习形式多样,学生掌握扎实。
本节课仅通过9+4一道例题教会孩子的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其它9加几的题目都在练习中由学生自己来计算。任老师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先由带图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然后填一填,再说一说,过渡到直接出示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看算式计算,逐步提高孩子的能力。
9加几教学反思 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篇11
复习十加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9加几,在计算9加几时,更能想出凑十法。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课件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真棒,你提的问题与猴妈妈一样,猴妈妈说,如果小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吃桃子。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你们能不能帮它。该怎么算呢?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课件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9+1+4=9+1+8=
9+2=9+5=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9+()<17
想一想:1、()里能填哪些数?
9加几教学设计(孙艳峰) 篇12
杜家地小学
孙艳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90页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认真不认真?,你们欢迎吗?(欢迎)。好的,今天,老师想带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我要先来考考小朋友。
1、猜数。8、15、18。(利用区间套,让学生体会数感)2、10加几的加法。
10+2 10+9 10+6 7+10 10+3
8+10 师:同学们,这些算式都是?(10加几等于十几。几加十等于十几。)那看看这些算式。
2+9+8 3+8+7 6+5+5 4+7+6 9+9+1 师: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发现这些算式中有加数可以凑成10,然后10加几就等于十几)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对又快!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课件)
师:这就是我要带同学们参观的运动会场,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赛跑组有13名运动员,啦啦队有15人。
2、试着说说想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离我们最近的3个同学,他们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原来是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的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
12、13依次数。(点数)
(2)从9数到13。(接下去数)(3)9和4合起来是13。(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加法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十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4、练习
(1)课本89页做一做第1题
师 :1.上面这两道计算题都是什么算式?
2.你们都是怎样算的?把什么数拿来拆,为什么要拆1和几,而不拆成2和几?你根据什么?
引导(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2)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教师出示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
(1)结果都是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3)揭示课题
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板书课题.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顺口溜。
(4)练习二十第2题
移动9,每次加卡片上的数。
5、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闯关题
(1)你能有顺序地说出下面的算式吗? 9+()=1()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以9+5=14为例 加数比得数的个位多1,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2)填数
9+7=1()9+5=1()9+9=1()9+()=13 9+()=15 9+()=12 9 +()=1()
(3)开放题 课本90页第4题。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9加几》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数学9加几教学的反思12-09
《9加几》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1-16
10加几教学设计和反思09-15
《6、5、4、3、2加几》教学设计07-06
6加几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一年级上册)07-02
10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2
9,鲸教学设计05-30
9泉城教学设计06-20
9 穷人 教学设计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