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2024-10-27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精选9篇)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四、总结

播放《康定情歌》,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2.看中国行政区地图,找出日本的位置,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篇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世界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能源被消耗,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针对目前碳排放现状,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樊刚等提出了以最终消费来衡量各国的碳减排责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指出中国的碳排放实际是由他国消费所致,而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恰恰相反,所以应该平衡国际碳排放责任;朱江玲、岳超等研究了从1850年到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量,提出我国今后要进一步促进减排,推动产业转型;张志强、曲建升等以19世纪20年代以来7个工业化国家和5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CO2排放数据为基础,计算了相应的碳排放强度以及与人均GDP的关系,分析了各国的减排历程。

从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经济集团: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简称“G7”国家)和金砖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七国集团于1976年正式成立,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联合体,当时他们的GDP占世界总量的2/3,对推动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金砖四国”反映了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七国集团与金砖四国的经济产值占世界经济份额的2/3,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本文以这1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2002年到2012年的碳排放量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能源和产业结构对世界碳排放现状进行说明,最终为中国的进一步减排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二、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世界银行数据库得到了11个国家2002—2010年的碳排放量,再根据国际上通用的IPCC法计算2011—2012年的碳排量,能源消耗量取自《世界能源统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根据得出的数据来看,碳排放量排在前四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美国作为经济第一大国,其碳排放量在全球碳排放中占到了很大的份额,在2008年之前是逐年上升,由于2008—2009年爆发了金融危机,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所以2009年的碳排放骤降,之后略有回升,但是增速缓慢;日俄与美国情况相同;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的经济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所以碳排放量每年在增加,尤其是中国的碳排放数额占到了世界的20%以上,近几年更是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碳排放量总体上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正在向减排逐步靠近;加拿大、意大利以及巴西的碳排放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前是逐年增加的,之后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低峰值,随后经济发展缓慢恢复,碳排放逐渐增加。

总的来说,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是全球碳排放量的主要成员,他们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的80%以上。其中,作为世界两大经济强国的美国与中国,其碳排放的变化对全球碳减排起着重要作用。在2006年之前,美国的碳排放量一直最多,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之后两国碳排放量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2003年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不断增加,导致国内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中国碳排放的急剧增加;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量较少,再加上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进行,使煤炭的消费大大减少,极大地降低了碳排放量;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俄罗斯的经济水平,但是其碳排放却比俄罗斯少,这主要是源于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油气储量丰富,而日本国土狭小,能源储量少。剩下6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较少,其中德国的碳排放量最多,平均为8亿吨左右;法国的年均碳排量最少,为4.06亿吨。

三、讨论

通过上述对两大经济集团2002年到2012年碳排量进行分析、比较之后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有很大差异,同时不论是在发达国家内部或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碳排放的差异性。由此体现出了各个国家不同的能源结构以及产业结构: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碳排量差异较大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技术使用方面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调整能源结构,制定相关的“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半导体、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把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国转移;20世纪60~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高能耗的重化工业,迫使这些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展能源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重点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及其他的企业服务业等信息密集型产业,深化了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现在正是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业还是整个产业的重心,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暂时不会减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2年,我国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0.6%;同时,我国能源新技术的使用率较发达国家不高,新能源在总能源中不到10%,能源使用以煤为主。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折36.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的21.3%,单位GDP能耗是国际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4倍。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新能源发展技术落后,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二)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差异

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碳排放量分别排在前三位,一直以来他们主要靠发展重工业提高经济产值,在新技术的趋势下开始走向新的能源发展道路;意大利的工业化起步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开始探索新能源发展道路。英法德加等国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例如,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逐步实现了以金融服务和创意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调整;加拿大与法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它们的产业结构相近,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德国的自然资源比较贫乏,而依赖进口会存在能源安全问题,所以本国主要走发展绿色能源的道路。

(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在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中,中国、印度和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且他们是“金砖四国”中的三个国家,但是中印与巴西的经济结构却不尽相同。目前,中印两国仍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虽然第三产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比重不高;巴西的产业结构顺序与发达国家一致,第三产业的比重最高。所以巴西的碳排放量少,而中印的碳排放较多。

四、战略与政策建议

为了实现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制定的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快煤炭清洁技术的利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煤炭的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的66.6%,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的地位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要加快发展煤炭的清洁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吸取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已研究出来的煤炭清洁技术效率,如发展空气雾化水煤浆技术,利用煤粉、大量减少煤粉燃烧带来的粉尘污染,经物理加工达到以煤节油、代油的目的;同时可以尝试压缩空气来代替蒸汽作为雾化介质。

(二)加快新能源的开发使用

目前,我国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均有使用,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平均技术水平比较低,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为了实现我国2020年的减排目标,应加快新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利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三)建立与国际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

土地问题:从世界看中国 篇3

土地是人类安身立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蔬果、牧草、纤维;土地为人类保养水分,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存环境。“民以食为天”,在土地当中,耕地和草原尤需倍加珍惜!

2007年世界耕地总面积约为15.5亿公顷,草原总面积约为33.8亿公顷,以世界人口67.5亿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约0.23公顷(3.45亩),人均草原面积约为0.50公顷(7.50亩)。耕地和草原依然是够用的。

然而,上述数字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例如,开拓农田已经使1/3的森林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加速发展,大自然对人类的过度索取开始给予“报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土壤的盐碱化和侵蚀也是导致耕地退化甚至消失的重要原因。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世界每年由于盐碱化而损失耕地近2400万亩。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日趋频繁,而且这些灾害大多发生在最肥沃的农耕地区。此外,建设水力发电站等能源开发活动也在不断耗费大量耕地。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的城市化扩张使过多的农地被“非农化”,另一方面,汽车的迅速普及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沥青所窒息。著名生态学家布朗说:“美国每辆汽车需要将近1/5英亩(1英亩等于大约6亩)的土地铺设公路和留出停车空间,每增加五辆车,就需要一块足球场那么大的铺了沥青的场地。被铺设的土地经常是农田,因为它平坦,而且,适宜耕作的、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地也是修筑公路和停车场的理想选择,而一旦土地被铺上沥青就不易垦复。”总之,各种因素将导致耕地日益减少,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从长远来说必将对世界粮食安全乃至人类生存本身构成严重的威胁。

当今世界土地问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人均土地资源的“动态性”:预计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约83.1亿,这势必导致人均耕地和草原面积逐年缩小。二是世界人口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人均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这意味着农地、特别是耕地退化和缩小的严重性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是很不相同的。2007年世界各洲按照耕地面积大小排名依次为:亚洲、欧洲、北中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的耕地面积最大。然而,由于亚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4%,超过了其他各洲的总和,因此,亚洲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各大洲中反而名列倒数第一(0.14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60%(除了亚洲,世界各大洲的人均耕地面积均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相关研究表明,亚洲和南非洲的高质量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最低,分别仅为20%和6%,而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30%。

从国别看,2007年世界各国按照耕地面积大小排名的前10名依次为: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其中美国、印度、中国名列三甲,然而,由于中国、印度是居世界第一、二位的人口大国,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1公顷,印度仅为0.14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47.8%,仅为美国( 0.56公顷)的19.6%,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十几位;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9%,仅为美国的25.0%。在亚洲,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6公顷,韩国只有0.037公顷,以色列只有0.053公顷,然而,极度缺水少地的以色列通过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居然使自己成为农业强国。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篇4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半球、大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且四季明显

海陆兼备

与周边国家的比较

二、辽阔的国土

1、国土面积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世界第三

陆上疆界长2多千米

有陆上邻国14个

海洋面积--领海等海域约300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蓝色国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疆域的四至点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南:曾母暗沙

东: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西:帕米尔高原

南北相距—5500Km 东西相距--5000Km

3、疆界及临国

陆上疆界--22000Km

海岸线—18000Km

陆上临国:朝、俄、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海上临国:韩、日、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域的划分

1、三级行政区划: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县、自治县、自治州、市

C)乡、镇、民族乡

2、省级行政单位:共34个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首都北京

分布:

东北:3省~黑、吉、辽

北部:4省区~内蒙古、陕、甘、宁

西部:3省区~新、青、藏

西南:3省~云、贵、川

东南:7省~苏、浙、闽、台、琼、皖、赣

带方向:8省~“两湖两广两河山”

鄂、湘、粤、桂、冀、豫、晋、鲁

直辖市: 4市~京、津、沪、渝

从近期时事看中国教育 篇5

关键词一:小悦悦 中国道德教育

(副关键词:留守儿童、11.16甘肃特大交通事故、温州跑路事件、彭宇案、搀扶老人基金、校长撑腰体)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闻产生。有的旋即湮没,有的却被讨论了数天、数月,甚至经年。在今天短小的篇幅内,我就今年9月至今的数条热点新闻,写下我对中国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我们先从让国人震惊,海外哗然的小悦悦事件谈起吧。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广佛五金城那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十八人冷血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马路上,一个2岁女童连续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18路人见若未见、熟视无睹、扬长而去,当幼小的生命烛光在逝去,人心被一点一点寒凉,直至第19个路人,拾荒阿姨陈贤妹将其救起。

事发后,人们开始声讨冷漠的18路人;开始为小悦悦祈福;开始反思中国道德究竟是怎么了!开始见义勇为是否应该立法的大讨论;也开始猜测陈贤妹救人是否是炒作„„而我,想到的是现行中国的道德教育。

孔子曰:仁者爱人。千百年的礼仪之邦缘何病了呢?我觉得根源出在教育上。其一,家庭道德教育。每个孩子生下来是都是一张洁净的白纸,而第一个影响这张白纸,开始在上面画上色彩的就是父母,父母应该对孩子言传身教。记得在为时7分钟的视频里,有一个妇女牵着她的孩子——一个与小悦悦年纪相仿的小女孩,从小悦悦身边绕道而过,我不知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是怎样的影响!孩子会觉得见死不救、为求自保是理所应当的吧?

再者,中国有2亿农民工,他们子女多留守在家乡农村,父母在北上广通过苦力挣点微薄的钱养家糊口,可他们的家庭教育又怎样保证呢!连家庭教育都缺失了,谈何家庭道德教育。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峻。

其二,学校道德教育。谈到学校教育,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11.16甘肃正宁县特大交通事故。当日9点15分,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的校车与卡车相撞,照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最令人震惊的是,校车本来是有座的核载9人的小面包车,却被学校改装成了无座校车,硬生生的给塞下了64个人!

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在网上发了美国悍马与校车相撞的图片,图片上,悍马宝车被撞成了一堆废铁,而校车没事,发对比事件发生时的图片,卡车没事,校车已是废铁一堆。是啊,正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校车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坚固的汽车,什么车出事都不能是校车。当被问及日本如何能在激荡的百年间迅速崛起时,该国当时首相佐藤荣作说:“我有一句话可以奉告各位,那就是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我们的未来却在残破的一堆被撞车废铁的校车中窥到了深深的忧虑。虽然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不日便制定、完善了《校车安全条例》并初定与2012年实行。但是,这是被发现了的问题,没有发现的呢,又有多少?还有多少未知的惨剧会发生?教育资源的投放和教育监管部门都应引起重视。

其三,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实则社会风气对孩子的影响。前段时间参加了一场辩论,题目是“企业用人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虽然我所处方是“应以才为先”,但我还是深以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万事都应以德为先。特别是企业等对社会风气会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单元。温州楼跑跑所表现出来的不负责、诚信问题;彭宇一案给勇于伸出援手者以失望,给欲去助人者以担忧„„这些种种,给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以怎样的引导啊?我们需要反思了,反思该给孩子们怎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教育。

不过,即使在这场道德的寒风中,我们仍然看到了簇簇火光和暖意。中国好人网成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广东开始为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立法;校长撑腰体的出现,也仿佛吹来了一缕春风,好像正义之声正冲破着现代社会的麻木和不仁——这场由北大副校长吴志攀发起的,我称之为“校长撑腰体运动”,迅速得到了各高校和企业的响应:华中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等等的校长和法人都相继表明了自己态度。暨大校长胡军也在其微博中说:“作为暨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香港律师协会、澳门律师协会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南方报业给你提供舆论支持,华文学院给你写120种语言的演讲稿,经院管院给你融资。他要是住院,华侨医院坑死他。你们放心,几万华侨都会帮你们的,随便扶!”

关键词二:四大名爹富二代、穷二代的罪与罚

副关键词:李双江、李刚、寒门难出贵子

四大名爹的叫法最早起源于孙钥洋的博客,由网友票选产生,分别是:李双江、李刚、王军、卢俊卿。这里,我们主要来聊聊前两位:2010年10月16日,有一句牛气冲天、并被后人膜拜甚久的话在这天诞生——“我爸是李刚”,话中的主角“李刚”也在短短几天内红遍了大江南北。李刚,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其儿子李启铭酒后驾车,照成两死两伤,并对死伤者喊出了上面那句将人轰得外焦里嫩的话——“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李双江,我国著名歌唱家,之所以与李刚并列为四大名爹之首是因为他15岁的孩子李天一。今年9月6日,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南门,15岁的李天一开着没有牌照的宝马车和他开着奥迪的同伙一起将一对夫妻暴打了3分钟,血从头顶流下,边打还边喊:“谁敢打110!”。可原因据说只是因为那对夫妇进小区时减速档了他们的道。这两位,虽不是所有富二代的代表,但当代富二代、官二代的现状仍可以窥得一斑。家境优渥,没有金钱的苦恼,父母大权在握,全身名车名表,从小送去学习钢琴、高尔夫,优秀的基础教育资源大多被其享有。唯一不同的,可能有的被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相对于豪门,据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祭祖文化 篇6

一、绪言

夫天地悠悠、岁月轮转,吾中华大国延续千年不绝者,乃祖宗高明广博之大德、大智、大行庇荫也,而此大德、大智、大行能沿传不息者,则赖于子孙崇孝重祭之功也。祖宗述经典彝伦,有圣德,行天道;是故悠久护佑子孙,中华民族得以万世隆昌。子孙崇孝道、重祭祀,代尊祖宗教诲,谨守祖训家道,方致辈有圣贤,英才代出。师父上人于讲席中开示,恢复祠堂,以复家庭教育;恢复城隍庙,以兴因果教育;恢复孔庙,以弘传统教育。三者恢复,中华复兴指日可待也。万事以孝为本,而祭祀乃行孝之要务,是故中华民族所以繁荣昌盛者,祭祖之功大矣哉。

二、祭祖略述(分五)

一、祭祀简述(分二)

一、释礼

昔在三皇,以道而治,天下大同。迄于周,周公摄政,制礼作乐以为治国化民之用,万邦得以协和、君臣得以相安。礼之用大哉。

礼有多种,祭为之本,亦为之先。《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礼有五经,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吊救荒之礼;军礼,军制征伐之礼;宾礼,待宾朝见之礼;嘉礼,食射婚贺之礼。诸礼之中,莫重于祭(吉礼),故礼字从「示」,从示表祭祀,「豊」者乃盛放祭品、行礼之器也,「履」言礼乃人之所依也。「行礼」,乃人祭祀祖先神灵以求吉祥福慧,故曰所以事神致福也。此「礼」字之本义。

《说文解字》之中,凡从「示」之字多关乎祭祀。如:祓(音福),除恶祭也;禳,磔禳祀,除疠殃也;禬(音贵),会福祭也;禅,祭天也;禂(音祷),祷牲马祭也;禖(音媒),祭也(求子祭)。上言祭祀之种类。

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礿(音越),夏祭也。以上言祭祀之时也。

斋,戒,洁也;禋(音因),洁祀也。以上言祭祀之诚心。

禷(音类),以事类祭天神;祡(音柴),烧祡焚燎以祭天神。以上言祭祀之方法。

禧,礼吉也;禛(音真),以真受福也;祯(音真),祥也;祺,吉也。以上言祭祀而得吉祥也。

以礼字之说解,可知礼最初为祭祀也。综上述,可知祭祀乃古人日用而不可离者也。而后,礼之种类渐而增多,乃至于《中庸》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者也,然皆源于祭祀耳。

二、释祭祀

《说文》:「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祭之字形,指后人祭祀时以手持肉(祭品)以祭也,故为一切祭祀之称。《说文》,「祀,祭无已也。」祭无已,言祭祀沿传不止之谓也。统言之,祭、祀皆言祭祀;析言之,祭乃当时、当世之祭祀,祀乃指后世之祭祀,代传不绝之祭祀也。

祭祀必有文辞,以告祖先神灵也。《说文》:「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乃指祭祀时读告词之主祭人也。此祝字之本义。祭祀之对象有多类,今述其要。《荀子.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是故历代多有供奉「天地君亲师」者也。此外,祭祀之对象有日月星辰、列星风雨、山林川泽、社稷城隍诸神灵等,所含广而博,乃古人对天地万物之敬重也。祭祀之由,有求子、求雨、求平安、祈福等事。观上可知,古人逢大事必祭祀也。此释祭祀。

二、祭祖略述(分二)

一、释祖

《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音居)声。」始庙言供奉始祖之大庙也,祖之古文为且,其形如立于台上之祖宗牌位也。由始祖引申为一切先祖、列祖列宗。「宗,尊祖庙也。从宀(音棉)从示。」段玉裁注云:「《传》曰:宗,尊也。」凡尊者谓之「宗」。尊之则曰「宗之」。尊莫尊于祖庙,故谓之「宗庙」。宗,从宀从示,示谓神也,宀谓屋也。后引申为凡所尊皆曰「宗」;所尊皆重要,故又引申为主旨、纲要。「庙,尊先祖皃(貌)也。」段玉裁注曰:「尊其先祖而以是仪皃之。故曰宗庙。诸书皆曰:庙,皃也。」《祭法》注云:「庙之言皃也。宗庙者,先祖之尊皃也。古者庙以祀先祖。凡神不为庙也。为神立庙者,始三代以后。」

二、释祭祖

祭祖者,祭祀祖先也。《礼记.祭义》云:「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古者祭祖必于庙,《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自君王以至于庶民,皆以祭祀为重,君臣崇孝道,重祭祀,民德自然归厚,国家自然太平也。

三、祭祖意义略述(分三)

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云:「孔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也。」当春秋时,礼教衰微,民多薄于其亲,故曾子讽在位者,但能慎终追远,民自知感厉,亦归于厚也。《礼记.坊记》云:「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又《祭统》云:「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与。」 「言君者,以曾子言民德,民是对君之称,盖化民成俗,必由在上者有以导之也。」

二、子孙昌盛,祭祀不辍

《道德经》五十四章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言子孙能重孝道,重孝道则重祭祀,重祭祀则能行先祖之教,守先祖之道,如此则能使后裔延续不衰,故曰子孙以祭祀不辍也。于此可知,中华民族能延绵五千余年者,乃历代子孙祭祀不辍之功也。

三、祭为礼本,唯贤能任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净空老法师重视祭祖,讲席中屡屡提及此事,蒙老法师及有识之士多方护持,近年于香港等地多次举行祭祖法会,盛况空前,国家、社会皆受其益,参会大众因此而学孝道、复祭祖者多矣。贤公上人每年无论事之忙闲,路之远近,定回乡祭祖,此贤公现身说法,示大众应重视祭祀也。综上述,可知祭祀之有无,关乎国家之兴衰、民族之存亡也。有志之士,当效法古人,崇孝重祭,虔敬行之也。

四、祭祖方法略述(分六)

祭祀之仪程含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嘏(音古)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祭祀之方法、祭器之规制、祭品之种类,皆毕载典籍,此不赘述。若能依古,固善;若无所依,则因时因地因人,或从俗、或从简,或请示通人,若秉承于善,无违于恶,可斟酌用之。以下述其概要。

一、祭前斋戒,以净身心。

凡祭祀,内心当诚敬洁净,祭前应斋戒净心。《礼记.祭义》云:「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官既备,夫妇齐(同斋)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礼记.祭统》云:「及时将祭,君子乃齐(斋)。齐(斋)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zhāi。不齐(斋)则于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齐(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斋)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斋)也,专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齐(斋)七日以定之,致齐(斋)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斋)。齐(斋)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能竭诚以祭,斋戒净心,则能通于神明,蒙获福慧也。

二、体仪端肃,容貌和缓

凡祭祀,当具足威仪,体态端正严肃,容貌和缓,方能以礼化心,以礼正身也。《礼记.祭仪》云:「孝子将祭祀,必有齐(斋)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将复入然。是故,悫(音确)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其此之谓乎。

三、祭则如在,身亲莅之

祭祖不可请人替代,祭祖之时,当如祖在己前,如此则祖宗之教自记,谦恭之心自现也。《礼记.祭义》曰:「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论语.八佾第三》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此言夫子祭祀之诚意,不使人摄祭,不然,则肃敬之心无由而发也。

四、不数不疏,依于中庸

《礼记.祭义》曰:「祭不欲数(音硕),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凡祭祀,不宜过于频繁,不然,则心烦而不敬,有违于祭祀之虔敬之心矣。然亦不宜过少,少则怠慢而忘祖矣。是故圣人制礼,合乎中庸之道。《礼记.祭义》又曰:「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此四时之祭,后演变为「春节、清明、七月之望、十月之朔」,祭祖之期遂成定例,沿传至今也。

五、心存诚敬,以祭为尊

凡祭祀,心当至诚至敬,祭器祭品当取洁净无染,为己最尊贵者。《礼记.曲礼下》云:「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可知宗庙贵与居室,祭器贵与众器,宁贫不卖祭器,宁寒不穿祭服,此古人重祀之谓也。

六、谨言慎行,完善道德。

夫祭祀,不仅行之于祭祀之时,要在平日积功累德,谨言慎行,使己之烦恼习气日有所减,乃至于无;德行智慧日有所增,乃至于全,则可谓为真孝子,真祭祀也。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于亲,敢不敬乎。」是故,完善德行,立身行道,存希圣希贤之心,效大圣大贤之行,则能使祖宗、己身得大利益也。

五、佛弟子祭祖方法略述(分三)

一、积德累功,念佛回向

印祖云:「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念佛之功德利益,备载佛经祖论,师父上人时时开示,不须赘述,若能虔诚念佛修德回向,祖先必能获福无量、得真实之利也。

二、祭品用素,勿用肉祭

印祖示曰:「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诮而已。」又云:「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粟,今求屠刽之肉,是焉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祇,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歆飨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惨酷之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而加杀害乎。」

「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

「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腹,以为理所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祇飨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宗、父母、宾客,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难胜数。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

「余姚周善昌,自归依后,不食荤腥。以明年值办二十九世祖柳庵公祭,向之祭品,均有定例,不许改革。彼预与其族叔祖楚瑺公,议其办法。瑺公,乃明理通人,极为赞成。遂于冬至日,聚合族通过,从明年起,以后祭祖,概用素品,不用荤腥,大家通皆允许,永为定例。」

三、大事从佛教,小事从常道

印祖云:「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又云:「锡箔亦不可废,亦不必一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数千万万,也不能遍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而周遍矣。」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言语异声,风俗莫同,难于尽归于一。若祭祀之法之程无害仁善,无违因果,毫无所过者,从当时当地之风俗可矣。

三、结语

从儒道看中国哲学基础 篇7

对于理论界争论中国是否有哲学这一命题在中国哲学课上开篇必讲。中国多年来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许多浸淫于西方哲学研究的学者竟然疑惑起自己的老祖宗的这一套,因为就西方哲学的形而上的框框而言,以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确实有些另类。黑格尔教哲学的时候就说过:儒家哲学只是一种道德哲学,孔子只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儿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但是,中国文化五千年的流传中,一种没有哲学作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不可能在中国人生存发展之中传承千年的。这种儒道主体的“汉人”形而上学的生命力之强、包容性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那些所谓的“夷狄”大多在在试图改变我们的过程中被我们改变。

那些比一般中国人更早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胡适、冯友兰等人试图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论来证明中国哲学存在,并且比西方哲学更具生命力。胡适之后,“以西释中”成为中国学界书写中国哲学史的基本范式。在另一个中国哲学草创时期要代表人物冯友兰那里,这一状况亦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他明确指出:“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欲讲中国哲学史,主要工作之一,即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只是冯友兰比胡适更具有民族情怀罢了。

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用中国对待智慧的方法去说明中国哲学的存无。最早接触哲学时的那些通俗读物无一都给哲学下了一个定义:哲学是关于慧的学问。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里,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说的不是肉质上的心,而是在肉质的心里面的那种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心。因此,中国哲学谈的心是和神相通的。哲学就存在于“心”里,“心”具有双重的功能,一是智的能力;二是慧的能力。后者比前者更高级,而且获取的方法也不一样。中国哲学就存在于“心”里,表现为慧。

中国哲学的价值如果一定要和西方哲学相比,那只能说是侧重点不同,这和中国人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中国人地处在大陆里比较好的一块富庶土地里,生存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本体论在中国人那里成了更次的问题,因为自然对于中国人而言给予了更多的照顾。当然,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比西要落后,因为科技于人而言更多地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学问。不管怎样,大道还是相通的,中国的“慧”与西方哲学的维度仍然基本相同,中国的“慧”不仅仅具有牟先生说的主体性和道德性,还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如道家里关于“有生于无”的论断便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道儒为主体的中国哲学区别在于为自己和为他人,(这个归纳也许古已有之)。即表现为“人”和“仁”。前者是一个人,后者是多个人。

周孔之说一开始是为了建立一种秩序的,而在南方的楚地的老子的学说是反对孔子的学说而出现的。道家里的学说虽然与儒家里要建立秩序的态度相反,但是,在人不能改造自然之时,人更多地表现为顺从自然,或许人在那时还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因此,道家的“无为”的顺从更具有初始的意义。

这便是道家里说的“人”,在道家里,人是一个人,单独的人,这种关心个体人的学说成为观己观自然的代表。就个人而言,道家里的“人”更具有中国哲学发端的意义,从前面所述,中国哲学是关于慧的学问,因为它更关心人“心”,把儒家要求的秩序放到一边,因为他们认为秩序的建立本来就是违反“道”的,是不能得天意的。也只有这种近似于“自私”的学问才可能引向“无为”,因为道家里的价值观的承认是可以通过自己实现的。

儒家里的“仁”是社会的人,儒家讲求“两个人(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然,本文谈得儒更多是周孔的儒的原意,到董仲舒之后的儒家学说慢慢地走向了为专制服务的地位,后世更多的帝制时代的帝王关心的更多的是儒术,只不过他们还打着儒学的幌子。周孔的儒学讲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没有进入特权社会时的中国哲学意识形态,那时人与人的关系的最始基是血缘,由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一个国家常常是由一个或几个家族组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子希望把这种家族式的道德推广到全国。儒家里的价值观是要通过他人才能实现的,虽然和孔子的本意不同,朱子的宁要节不要命的“烈妇说”一方面具有吃人的礼教的意义,另一方面还是儒家学说传统的延续,(要建立秩序的一种方法是价值观通过他人承认进而推而广之至整个社会)。

于是,在儒家里,“仁”是个最高的做人标准,“仁”代表了“最科学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这种所谓科学的方法在孔子那里具有平等的意义,具有母系氏族的遗风,具有生产力水平较低(无法独立生存)到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个人可以独立生存)的转变意义,如果人在一个集体无法得到“仁”的尊重,(尽管还有阶级和等级的内容),他可以选择离开,孔子要做的,就是在一个在类似家的形式的国里形成一种秩序,这种秩序能使这个国达到实力最强的水平,能吸引更多的人,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也是在他在主体论里的哲学思考。

儒道两家的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针锋相对相对的意义的。简单地说一个是为他人,一个是为自己。当儒家文化理想以“合礼”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时,道家文化理想则以“达道”与其对应,在政治上这两家则表现为“在朝”与“在野”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但是,不管哪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只要他有继承者,只在这种思想需要延续下去,这种思想必须与政治结合起来。如果道家的学说一味地追求“无为”,那么这种道的思想便不能存续,在道家的思想体系中包容性中也同样容许了儒家思想的进入。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下来,儒与道已经完全地融入到政治生活和人民的生活当中去了,已然成了中国文化最深处的积淀。中国人在生活中的学而优则仕的追求、中庸思想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派无一不有儒与道结合的风采。

作为以慧为代表的中国哲学,是与心有关的,儒与道两家的学说在其中一个是要求心向内(道)一个是心向外(儒)。心内与心外的结合和互补最终使中国哲学从文化的深处变成影响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人心的。

摘要:中国哲学是以儒道两家为基础的,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中国人选择了一条“天人分合”的哲学选择之路,道家更关心天,在人间便成了自然,在社会便成了个体的人,以达到“天人合一”,而儒家使“天人分离”,要求建立一套社会秩序,关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由此,中国哲学在“仁”和“人”上走出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带有主体色彩的道路。

关键词:中国哲学,道,儒,基础,仁,人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9.

[2]李翔海.牟宗三“中国哲学特征”论评析[J].哲学研究,2008,(04).

从内容主导论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篇8

电子商务出现至今,在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经历着人们对它认识的加深。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总裁贝索斯在谈到亚马逊的成功秘诀时,只说了三个词“技术、技术、技术”。而美国纳斯达克总裁约翰.沃尔却在几年后强调,电子商务最最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内容”。电子商务模式为什么会从技术主导逐渐发展到内容主导?内容主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笔者日前采访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网——龙源国际集团总裁汤潮。

走进龙源国际集团CEO汤潮的那间办公室,第一个印象是房间布置得古色古香,房间里摆放着各种中式家具,墙上挂着的则是古朴、典雅的的墨匾、条幅。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如果不是他與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那幅合影照,很难看出他曾在国外留学多年。眼前的汤潮沉稳与内敛,谈话语调平和。他说,随着因特网的大众化,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即将来临。这时候因特网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内容制高点的争夺,人文知识分子将更多地参与其中。最终的竞争将是文化内涵和文明模式的竞争。

汤潮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仅是出于他对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更是源于他的成长经历。汤潮1956年出生在位于河西走廊上的酒泉,1978年,作为四川外国语学院的优秀生,汤潮参加了文革后国家首批公派留学生的选拔。“头班车”只有24个名额,数万学子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一个考场竟安排了16名监考官,三轮拼杀下来,汤潮高中金榜,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了公派留学的“头班车”。

1986年加拿大约克大学再次向汤潮伸出了热情之手,不过这次是邀请他到该校任教,教中国哲学。这期间,他在《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等国内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学术理论文章。他1988年提出了“知识主体论”,在波士顿和东京的东方学大会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国外著名的学术刊物和出版社约他在海外发表。但汤潮认为,这个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他希望在中国发表该文,而不是将它作为“外来的思潮”。

1994年,汤潮选择在北师大学报上发表了《知识主体论——对当代社会的哲学思考》,并引起较大轰动。就在汤潮在学术上开始崭露头角时,他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年轻的汤潮决定告别已有的教职和丰厚的收入,去追寻心中的另一个目标。

谈到“弃文经商”的过程和原因,汤潮说,他没有“弃”文,而是“以文经商”。他是在实践自己知识主体论的理想。他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不但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而且是中国的巨大财富,同时它必将成为未来网络的主导。于是汤潮开始创办一个以知识主体思想为指导,以知识为主体的公司——龙源国际集团。

据汤潮介绍,龙源国际网几乎囊括了当今中国文化的精华,包括龙源国际书网(www.dragonsource.com)、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北京影视节目交易网(www.TV-trade.net),多伦多龙源文化书城、音像书店,加拿大万象出版社等。据了解,龙源国际网目前备有三十多万种最新中文图书,是海外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龙源期刊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网站。

以龙源期刊网为例,目前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800余种期刊中,龙源期刊网汇聚了500多种,包括《当代》、《新华文摘》、《人民文学》、《青年文摘》、《读书》《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名刊。龙源网突破了时空的阻隔,读者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通过龙源网,从容而方便地阅读到所需的刊物,从而为中国的文化期刊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龙源期刊网的业务主要包括将期刊以电子版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在与相关刊社签订电子期刊制作和代理协议后,由龙源对期刊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通过龙源期刊网展示和销售。读者根据他们看到的期刊和每篇文章的内容简介,确定是否购买电子版在网上直接阅读。龙源同时也提供6000多种期刊的纸版的订阅服务。并不遥远的未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媒体上网已是大势所趋。网络媒体使传统媒体踏上了“高速路”,同时二者的合作也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报刊来说,如何更好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商机?汤潮的建议是,应当尽快地建立各期刊社自己的形象网站,在网站上发布有关期刊社的介绍和消息,提供同读者的交流平台。

在汤潮看来,期刊通过网络传播营销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期刊通过互联网制作电子版不但将获得很好的展示效果、提高知名度,而且必将会建立同读者的互动联系,扩大发行量和营业收入。各期刊社不应该把期刊的电子版看成是对纸版的否定或对立,而应该看成是对纸版的补充和扩大,是期刊发展的新空间。互联网的优势将能够弥补传统期刊的不足,比如杂志网站可以及时地使读者获得各期目录信息,使过期内容资源得到持久利用和展示,这是纸版期刊所不能做到的。而随着期刊网站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读者对此的认识改变,期刊网站的盈利将不再是遥远的未来。

龙源除了致力传播中华文化外,同时还注重建立一支拥有共同理念的管理团队。龙源的中国公司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文化沙龙,洋溢着一般网络公司少有的文化气息,员工谈论的话题竟然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而翻阅龙源的员工名册,记者发现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中不乏作家、诗人和资深编辑等人文知识分子。而汤潮本人就是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哲学博士,出版过诗集,翻译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那是一本艰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名著。

2000年5月,龙源中国公司还率先在中国大陆推出“电子版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模式”。汤潮说,这是为了使知识摆脱资本的控制,实践他的“知识主体社会”的宏愿。在运作模式上,龙源公司一反许多网络公司一次性买断著作者作品电子版产权的做法,通过适当的价格评估将著作者作品的知识产权转化为公司的股权。也就是说,作家到时候可以用作品入股,按照该作品的被点击率分阶段分红。甚至网站的访问者也可以通过对网上作品的合法改编或续写与原作者共享知识产权。这样,网络公司和著作者乃至访问者之间就建立了真正平等、互动、双赢的关系,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从此将真正获得主体地位。“而中国迈向知识主体社会,将是超越西方文明,走向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情结颇浓的汤潮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他认为,网络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宰,华语网民将与英语网民和其他语种的网民三分天下。中国的方块字、中国文化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新经济竞争的主导资源。“一旦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汤潮最后说,美国和加拿大的网络公司目前都正在由技术主导向内容主导过渡,而中国的网络公司技术主导的色彩眼下仍很明显,许多公司的CEO几乎全都是学技术出身的。汤潮预言,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必然逐步由技术主导向内容主导转变。“文化和思想最终将主导因特网”。

从今年元月开始,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cn)开始向国内读者服务。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推出了面向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的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上海市委、中央党校、北师大、人大、清华、北大、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大、湖南湘潭大学等50多家单位已经开始使用。三月份推出的“龙源期刊阅读卡”面向广大读者。读者一卡在手就可以随时网上阅读上千种中文期刊全文电子版。

中国的内容资源也已经通过龙源网走进了西方的主流社会。目前,北美的500多家图书馆都是龙源的客户。龙源正在为美国纽约的皇后图书馆、布鲁克林图书馆、加拿大的Richmond Hill 图书馆等建设中文电子期刊阅览室和图书馆。今年2月美国全国教育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作为战略决策,美国的中小学都将把中文课列为必修课。龙源正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了精兵强将,把目光瞄向庞大的北美中小学市场。

在北京刚刚结束的“中国首届数字传媒高峰论坛”上,汤潮作为特邀嘉宾,做了题为“电子期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之路”的演讲。他说:“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终于找到了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的手段:这就是让中国的内容资源数字化,通过我们自身的市场网络进入全球的千家万户。”

汤潮个人档案

从莲花看中国佛教-演讲稿 篇9

莲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相传,佛陀诞生前,天降祥瑞,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莲花。佛身置于莲花之上,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却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恕,用慈悲之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接下来我会从三个方面结合今后兼职讲师的工作来阐述这个话题。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是莲花。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莲花象征着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我们所在的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有种种的罪孽,就好像莲花池里的淤泥,能够忍耐凡世间的诱惑,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也可以像莲花一样拥有浩然正气。

佛曰一花一世界,从一片莲花的叶子也可以看穿整个世界。从我们李海霞老师满是笑容的脸庞,优雅肢体动作,从容的讲课风格,动听的声音,卓越的讲课技巧,可以看出微笑背后那辛勤的付出与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从莲花的叶子可以看出莲花的经络,从莲花的经络可以看出莲花的根,从一只莲花,可以看出其他只莲花,从而看出一个花的世界。

当我们有出淤泥不染的正气,有一花一世界的悟性,就可以拥有捏花一笑的从容。相传佛祖有一次给众僧说法,行礼之后,众僧退坐一旁,佛祖捏起一朵莲花,意态安详,在坐的迦叶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将自己的衣钵传于迦叶。这就是捏花一笑的故事。

上一篇:土方开挖回填工程承包合同下一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