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养殖五大技术要点(精选7篇)
蝎子养殖五大技术要点 篇1
蝎子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动物性中药材,人工养蝎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但养蝎要获得高收入,养蝎技术要过关,现给大家提供蝎子养殖五大技术要点:
一、温度:蝎子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温度在25~28℃之间,而孕蝎临产和幼蝎脱皮时的温度则要求在35~38℃之间。温度合适时每条母蝎可年产3胎以上,幼蝎8个月左右可长成成年蝎,加温的方法可采用火炉、火墙和暖气等。
二、湿度:湿度要求在65~85%之间。湿度过大时蝎子容易得一些疾病,过小时更容易造成蝎子的互相残杀,保持湿度的办法可在炉火上放水盆或水壶,也可在蝎窝周围洒水。
三、光照和卫生:蝎子对外界的光照没有过高的要求,活动和捕食时有散射光或没有光照均可,但蝎子对栖身地周围的气味比较敏感。除运离化肥和农药外,还要定期对蝎窝进行清理打扫,拣出未吃完的食物和蝎子脱下的残皮或死尸。在清理蝎窝时要避开孕蝎产仔期和幼蝎的脱皮期。
四、饲料营养搭配:家养时一定要喂多种类昆虫,像黑粉虫、洋虫等。在长期喂给容易繁殖的黄粉虫时,可在黄粉虫的饲料里加喂一些适量的胱氨酸和维生素类等药品,让蝎子间接吸收。除平时满足蝎子饮水外,有条件的可补喂一些西红柿、黄瓜或西瓜皮等,以求营养全面。
五、疾病防治:在饲料营养搭配合理的情况下,要定期喂一些广谱抗菌药和帮助消化的药品,还要定期对蝎窝周围消毒。
蝎子养殖五大技术要点 篇2
1、池塘要求与放苗准备
1) 池塘
每口池塘的面积以8~12亩、水深2m左右为宜。池塘过小, 水体窄, 溶氧不足, 难以高产;池塘过大过深, 不利生产操作。池塘最好设进、排水闸, 分别通向进、排水河, 不重复使用养殖水, 以免二次污染。
2) 机械配备
每1.2~1.5亩水面配备1台增氧机, 这是高产养殖的基本条件;池塘需配置抽水机, 以保证随时可更换新水, 没有进、排水闸的池塘更有必要;此外需配置柴油发电机以防停电池塘缺氧。
3) 清塘
用来养殖鲈鱼的池塘要经过干塘、清淤和曝晒, 尤其是多年养殖的旧塘。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1次消毒, 每亩施放生石灰75kg或使用0.02‰漂白粉带适量池水消毒。如果未经干塘曝晒的, 还要使用茶麸打碎浸水全塘泼洒, 以彻底清除野杂鱼。
4) 插网
用细网将池塘分小, 便于鱼苗吃食。
5) 培水
消毒后的池塘经滤网纳入新鲜水 (80cm左右) , 施放部分复合肥培育浮游生物。
2、鱼苗选购与培育
1) 鱼苗选购
每年12月初至次年3月为放苗时间, 广东养殖鲈鱼所需的鱼苗基本是在福建孵化并淡化后直接运到珠海斗门用网箱暂养出售, 一般在2~3cm大小。选苗注意均匀度不一定要贪大, 另外要注意“黑身”鱼苗, 该鱼苗由于运输应激成活率低。
2) 鱼苗放养
一般放养密度约8000尾/亩, 一般选择晴天中午放苗 (此时水温、溶氧较高可减少鱼苗不适) , 鱼苗经带水消毒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网格里。由于高密度养殖投饵多, 鲈鱼又很少寻食塘底的剩饵, 故拆网后每亩要投放少量鲫鱼、罗非或鳊鱼 (杂食性) , 并搭配少量花鲢 (滤食性) , 以减轻水质的污染并能增加养殖效益。
3) 鱼苗培育
放苗后要开足增氧 (最好用散气石底部增氧) , 第一天一般不投饵料, 一天后逐步开始投料训食, 要求定点定时, 一般四餐, 开口饵料以水蛛最好, 也可以鱼浆混和部分鳗鱼饲料开口, 到鱼苗5~6cm时可以逐步投喂膨化料, 鱼苗阶段喂料要适当添加防肠炎类药, 鱼苗逐步长大后网格随之逐步拆除。
3、管理与病害防治
1) 日常管理
(1) 投饵
鲈鱼易暴食, 应适当控制投饵量, 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肠胃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污染。投饵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 一般日投喂2餐, 分别在早晨的6~7点和傍晚的6~7点, 一般在塘中搭一饵桥, 每餐正常投喂至八成饱为宜。如遇高温、变天应适当减少投饵量, 每次投饵注意观察鱼群的进食和健康状况, 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2) 水质管理
鲈鱼的高产养殖也就是高密度养殖, 保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十分重要, 主要方法, 一是勤换水, 特别是在中后期;二是勤增氧, 鱼苗期可适当开动增氧机, 随着鱼体的长大开动增氧机的次数愈趋频繁, 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和养殖后期, 要开动全部增氧机, 保持塘水的溶氧充足;三是施放生物制剂, 高密度养殖带来塘底大量的残饵和排泄物, 有害物分解浓度高, 大量消耗水中氧气, 尤其是高温天气更为严重, 适当施放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降解氨氮和亚硝酸盐, 保持良好水质。另外, 还要做好消毒与杀虫工作, 一般每15d消毒1次, 频率视鱼吃食情况而定。
(3) 巡塘
白天主要观察吃食增减情况来判断鲈鱼健康情况, 一般鱼有不适最先反应在吃食上面, 另外巡查有无鱼游水, 大量发病前一般有少量几条鱼游水, 此时是看病与用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晚上, 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
防盗:每年都会发生偷鱼事件, 所以养殖中后期一定要注意防盗, 一般办法是鱼塘晚间应保持照明充足, 鱼塘设置栅栏, 条件宽裕的可装监控设备。
2) 病害防治
(1) 氨氮、亚硝酸盐中毒
高温天气时, 水中的氨氮高, 甚至产生亚硝酸盐, 会致使鲈鱼缺氧中毒吃食减少严重时出现死鱼。主要症状:鳃丝暗红, 吃食减少。防治方法:施放絮凝剂吸附水中氨氮, 施放底质处理剂降减氨氮;放出部分老水, 注入新水, 注水时要避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2) 肠炎病
病鱼腹部膨大, 肛门红肿, 挤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主因投喂变质饲料或过量投喂引起。治疗时先减料 (最好能停喂一餐) , 用广普抗菌药拌饵投喂3~5d一般可痊愈。
(3) 出血病
病鱼的胸鳍、背鳍基部红肿并充血, 病鱼行动迟缓, 摄食下降。此病为病毒感染, 传染性较强。治疗上可使用病毒灵、氟哌酸混合拌饵投喂, 连续6d。同时对池塘用强氯精全池泼洒, 每天1次, 连续3d。
(4) 水霉病
此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的冬春季节, 病鱼体表伤口处附着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鱼体虚弱无力, 慢慢死亡。此病感染后传播较快, 预防可以抽部分地下水保持咸度, 和多加水以保持水温。此病特定环境下容易发生, 使池塘水环境改变并保持鱼体营养充足提高抗病力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5) 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
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症状为鱼体消瘦, 体色变黑, 口端糜烂,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预防上多采用换水, 改良水质。治疗可用用0.02~0.025‰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一般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所以杀虫后一般要消毒。
(6) 肝胆综合症
蝎子养殖的效益分析与技术 篇3
蝎子是名贵中药材,有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结等功能。可用于治疗风湿顽症、半身不遂、 四肢麻木、中风、瘰疬、破伤风、无名肿毒、癌症、性病、艾滋病等。在中医学上,共有100多种疾病需要蝎子进行治疗。因其体含有特殊蛋白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具有很强的滋补、保健、美容价值。
人工养蝎的可行性
市场稳定;用途广泛,具有极高的医用及食用价值;本小利大,经济价值高,养殖回报率高;不污染环境;蝎子生命力强盛,不传染病害,无需防疫;养殖不占用白天工作,利用晚间喂食即可;占地面积小,利用闲房、阳台、墙角或简易温棚即可养殖;繁殖速度快,产仔多,每胎可产30~50只,每年能产2~4胎;养殖劳动强度低,人人都可饲养。
人工养蝎效益分析
以1000只种蝎计算:1000只种蝎有700只雌蝎,300只雄蝎,按每只母蝎每次产30~50只幼蝎(平均30只),以年产2胎,幼蝎成活率65%计算:700只母蝎年产数量为27300只幼蝎;幼蝎8个月长大后成为商品蝎,按400元/千克的销售价计算(每千克约700只)可以收入15600元;扣除种苗、建池、饲料等各种费用7000元左右,可获利润8600元。蝎子寿命8~10年,此为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人工养蝎技术要点
1.饲料。 饲料包括各种昆虫及家畜、家禽的鲜肉等动物性饲料和小麦面糊、玉米面糊等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最能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可不喂植物性饲料。饲料能否和蝎子长期共处,是选择饲料的标准之一。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较高,而鲜肉在蝎窝内因温度太高容易发酵变质,不但影响蝎子生存环境,也不利于蝎子生长。一旦吃了发酵变质的饲料,就可导致蝎子生病。所以,人工养蝎应以养殖、捕捉各种昆虫为饲料。可捕捉的昆虫有蟋蟀、蚂蚁、蛴螬、鼠妇、蚯蚓、蜈蚣等,但捕捉昆虫受季节和天气影响,难以满足蝎子食用的需要。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人工养殖黄粉虫、地鳖虫、无菌蝇等,黄粉虫既可满足蝎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也能和蝎子长期共处在一块儿,即使蝎子吃不掉,虫还是活着,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养虫喂蝎是最佳选择。喂给黄粉虫的饲料内必须掺有一定量的蛋鸡配合饲料和少量的胱氨酸以利于仔蝎脱皮。
2.温度。 蝎子属于变温动物,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它也由冬眠开始苏醒活动、生长和产仔。冬眠时的最佳温度应为3℃~5℃,最多不超过-2℃~7℃,温度超过10℃时蝎子苏醒并开始微微活动。当温度超过15℃后,大部分蝎子已经活动并有少量开始进食。当温度超过20℃后,大部分蝎子开始进食,个别蝎子开始生长。当温度超过25℃时,蝎子进食加快,大部分蝎子开始生长发育。当温度升高到30℃以上时,蝎子的生长发育、产仔加快,母蝎的怀孕期缩短,仔蝎成活率增高。32℃~35℃是蝎子生长、发育、产仔、成活最理想的温度。如果能将温度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蝎子的怀孕期为95天,一只母蝎一年可产3胎,仔蝎从出生到长成成蝎只需要8个月。但温度不要超过38℃,一旦超过,蝎子容易脱水。蝎子的整个生长过程与温度的高低关系极大,所以,养蝎户应根据自己的财力建造蝎房,以保证蝎子所需温度。
3.湿度。 动物生长离不开水,蝎子也一样。蝎子从两方面获得水分:一是生存环境(湿度),通过体表吸收水分;另一方面是通过进食及饮水直接获得。温度的高低对湿度的要求是相对应的,即:温度低则湿度小,温度高则湿度大。冬眠时蝎窝内土壤的含水量应为15%。冬眠苏醒后,窝内土壤含水量可提高到20%。当蝎子开始生长发育时,含水量可提高到25%以上。当蝎子生长发育加快时,蝎窝土壤含水量必须提高到30%以上,并且还要有清洁的饮水供吸取。
4.产仔阶段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1)降低密度。当蝎子快要临产时,饲养密度要降下来,可将垒窝的瓦片四角各垫1厘米厚的小瓦片,使瓦片与瓦片之间留有1厘米空间,这样,可增加蝎窝的体积,降低密度。1立方米的蝎窝母蝎容量不宜超过500只,越少仔蝎成活率越高。还要说明的是,垒窝的瓦片有一面粗糙,一面光滑,必须将粗面朝上放置,以利于母蝎产仔和仔蝎蜕皮时能抓住瓦片,提高仔蝎脱皮成活率。
(2)公母要分离。当蝎子临产时,应将公母蝎及时分离饲养,有条件的可采用单穴式饲养,即一个母蝎放入一个瓶子或杯子,瓶子或杯子要放3厘米厚的蝎窝垫土,以利于保持湿度。临产蝎的辨认方法为:孕前蝎子尾巴和背部中心线在同一条线上,怀孕后,尾巴偏移到另一侧,好像没有长在中线上。平时蝎子尾巴向上卷起,约到临产时前4天左右尾巴尖部已拖地,并活动缓慢,这时,可用手抓住尾巴将母蝎慢慢翻过身来,从母蝎肚皮下可清楚地看到白色米粒状的小蝎。
(3)投足饲料。产仔期间一定要让母蝎吃饱吃好,临产期间在晚8~9点投喂,清早要将未吃完的虫子及时捡出。蝎子喜欢捕食活动力强的昆虫,原因是蝎子视力低下,主要靠超声波捕食,如虫子活动减少,蝎子就不容易捕到。虫子活动生长的温度低于蝎子5℃~10℃,刚放入蝎窝内的虫子忍受不了高温,活动加快,正适宜于蝎子捕食。次日清晨,虫子经过长时间高温和憋闷,活动大大降低,已不适合蝎子采食,应及时捡出。
(4)给足饮水。母蝎临产期,应给投喂蝎子的黄粉虫多喂新鲜菜叶,让蝎子吃含水量大的虫子,以增加体内含水量。同时,将无毒的海绵蘸少许水,以不滴落为宜,放入蝎池或瓶中,让母蝎补充体内水分。
(5)母、仔适时分离。为了使仔蝎成活率提高,母蝎应在产仔后10天左右及时分离出去,使母蝎早日恢复元气,在18天左右的发情期中早日怀仔,同时也避免了大小蝎相互残杀。
蛋鸭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篇4
1 蛋鸭的种类与挑选
按照经济用途划分,鸭的品种可分为肉用型、蛋用型和肉蛋兼用型三个类型。卡基-康贝尔鸭,原产于英国,为世界著名蛋用型鸭,适应性广、产蛋量高、耗料少、抗病力强;性情温顺,不易受到应激,适于圈养。樱桃谷CV2000型鸭,由英国樱桃谷鸭育种公司育成,母鸭开产日龄140d,年平均产蛋量为285只,蛋重75g左右。此外,还有攸县鸭、荆江麻鸭、三穗鸭、台湾麻鸭等。
高产蛋鸭的标志是:性成熟早、开产早;产蛋周期长,停休期短而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鉴别。
1.1 一看双脚
在抓住鸭颈提起时,两只脚向下伸直,各个脚趾舒展,不乱舞动的,则为高产蛋鸭;如果双脚屈起,趾蹼靠拢并且不停地划动的,则为低产蛋鸭。
1.2 二看身体
高产蛋鸭眼睛凸出且大而有神,嘴巴长而宽阔,上腭突起明显,颈部长,背胸部宽大,羽毛整齐且有光泽,泄殖腔松弛湿润;低产蛋鸭眼睛细小凹陷,头大颈短,嘴尖扁平,背胸部狭窄,羽毛松乱,泄殖腔紧小、多皱、干燥。
1.3 三看换羽
换羽迟、时间短、次数少且活泼好动的,则为高产蛋鸭;反之,换羽早、时间长、次数多,贪吃好睡、光长脂肪不下蛋的,则为低产蛋鸭。
1.4 四看产蛋
高产蛋鸭下蛋蛋壳硬,呈椭圆形且有光泽,体强膘壮;低产蛋鸭喜生软壳蛋,畸形蛋,体弱,残疾膘差。
2 鸭舍的选址与建造
养鸭就要选址建鸭舍,鸭舍是鸭生活、休息和产蛋的场所,场地的好坏和鸭舍的安排合理与否关系到鸭正常生产性能能否充分发挥;同时,也影响饲养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场址的选择要根据鸭场的性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而定。通常情况下,场址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鸭场定位
鸭场的位置很重要,一定要选择好位置。这是因为肉、蛋鸭场的主要任务都是为城镇居民提供新鲜的商品鸭肉、商品鸭蛋,因此,既要考虑服务方便,又要注意城镇环境卫生,还要考虑场内鸭群的卫生防疫。场址宜选在近郊,一般以距城镇10~20km为宜,种鸭场可离城镇远一些。
2.2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鸭舍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到水源。一般应建在河流、沟渠、水塘和湖泊的边上,水面尽量宽阔,水深1m左右。水源以缓慢流动的活水为宜。水源应无污染,鸭场附近无畜禽加工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离居民点也不能太近,尽可能建在工厂和城镇的上游。大型鸭场最好能自建深井,以保证用水的质量。水质必须抽样检查,每100ml水中的大肠菌群不能超过5000个。
2.3 地势高燥,排水性好
鸭虽可在水中生活,但舍内应保持干燥,不能潮湿,更不能被水淹。因此,鸭舍场地应稍高些,略向水面段倾斜,至少要有5~10°小坡度,以利排水。土质以排水良好,导热性较小,微生物不易繁殖,雨后容易干燥的沙壤土为宜。在山区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或通风不良和潮湿的山谷深洼地带,应选择在半山腰处建场。山腰坡度不宜太陡,也不能崎岖不平;低洼潮湿处易助长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殖,鸭群容易发病。
2.4 房舍朝南或东南
场址位于河、渠水源的北坡,坡度朝南或东南,水上运动场和室外运动场在南边,舍门也朝南或东南开。这种朝向,冬季采光面积大,有利于保暖,夏季通风好,又不受太阳直晒,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
2.5 要有广泛的种植业基础
种植业是养鸭的基础,工厂化鸭场最好能建在种植业发达地区,这不仅饲料原料来源丰富、方便,同时有利于鸭粪资源化利用。
3 鸭仔的饲养要点
养鸭最要紧的是饲养20d内的小鸭仔。当你把大群小鸭买回来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小鸭放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晒,同时也不要急于喂饲料,而应该把这些鸭仔先放到浅水中,让其自由地游水。通过游水,可以洗净小鸭仔出壳后身上粘着的污浊东西,也可以发现小鸭仔存在的问题,决定哪些鸭该重管,哪些鸭该隔离。但是小鸭游水时间不宜过长,大约半个钟头即可。小鸭游水后,才第一次喂饲料,开始时,将鸭蛋白(半生半熟)、白糖和米饭混合先喂,这样可以防止鸭生病。喂饲料时,不要喂得过饱,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影响鸭的生长。
4 成年蛋鸭饲养要点
4.1 食量大,食欲好
无论是圈养或放牧饲养,成年产蛋鸭(尤其高产鸭)最勤于觅食,早晨醒得早,出舍后四处觅食,放牧时到处觅食,喂料时最先响应,踊跃抢食,下午收牧或入舍时,虽已吃得很饱了,但还想吃,总是走在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开牧区。
4.2 性情温顺,喜欢离群
开产以后的鸭子,性情变得温顺起来,进鸭舍后就独个儿伏下,安静地休息,不乱跑乱叫,放牧出去,喜欢单独活动。
4.3 饲料要求高
由于连续产蛋,消耗的营养物质特别多,如每天产一个蛋,蛋重按65g计算,则需要粗蛋白质8.75g (按全蛋含粗蛋白质13.5%计算)、粗脂肪9.43g (按粗脂肪含量占全蛋的14.5%计算)。此外,还需要大量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全面,或缺乏某几种元素,则产蛋量下降,如蛋数减少,产蛋时间推迟,蛋壳粗糙或鸭体重下降,羽毛松乱,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怕下水等。所以,产蛋鸭要求质量较高的饲料。
4.4 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
鸭子产蛋在正常情况下,都在深夜1~2时,此时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吵扰,最适合鸭类繁殖后代的特殊要求。如在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停电或煤油灯被风吹灭)或有人走近,则要引起骚乱,出现惊群,影响产蛋。除产蛋时间以外的其它时间,操作规程和饲养环境也要尽量保持稳定,不许外人随便进出鸭舍,避免各种鸟兽动物在舍内窜进窜出。在管理制度上,何时放鸭,何时喂料,何时休息,都按一定次序严格执行,如改变喂料餐数,大幅度调整饲料品种,都会引起鸭子生理机能紊乱,造成减产或停产。
4.5 营养因素
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否则将影响产蛋率。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和平衡,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
波尔山羊养殖技术要点 篇5
与其它任何产业一样, 养羊也应追求规模效益。肉用山羊养殖的适度规模决定于农户的投资能力、市场价格、草场面积、饲养管理条件和公母比例等诸多因素。山羊在自然交配情况下, 种公羊和能繁母羊搭配的比例一般为1:25, 适度规模应为40~50只。
二、合理分群饲养
除了繁殖生产种羊外, 肉羊生产的传统方式是自繁自养。由于种羊和羔羊的生产目的不同, 应将种羊和断奶羔羊分群饲养或分户饲养。种羊群饲养管理较羔羊粗放, 其重点是保持种用体况, 适时配种, 防止漏配和流产, 在配种期和妊娠期给予充足的营养;而羔羊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全程提供营养丰富的饲草饲料, 注意防寒保暖和防病。
三、建设离地羊舍
离地羊舍具有干燥、通风、粪便易于清除等优点, 在雨水多、湿度大的江南地区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应注意离地羊舍在冬季防寒保暖工作, 以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及肉羊大幅度的掉膘。
四、种植优质牧草
牧草是山羊的主要食物, 为山羊提供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牧草是山羊优质高效养殖的关键。商丘市养羊农户可利用山弯田、冬闲田、山坡地和经济林等轮种或套种黑麦草、饲用玉米和皇竹草等优质高产牧草, 再加上其它黄豆秸秆、花生和番薯藤等农副产品, 基本上可解决养羊一年四季的青饲料来源, 以降低饲养成本, 增加养羊效益。
五、羔羊舍饲育肥
羔羊育肥的目标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传统放牧育肥使羔羊损耗大量体能, 导致饲料利用率、日增重降低和育肥期延长, 结果是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 提倡羔羊舍饲育肥是山羊高效养殖的重要措施之一。舍饲育肥要在保证充足青绿饲料或干草前提下, 补饲矿物质和精料。养殖户可购买山羊矿物质舔砖, 将其挂在圈内供羊自由舔食。精料可选用玉米、豆饼等原料自行配制。山羊舍饲育肥较放牧育肥缩短肥育期1~2个月。
六、适宜体重出栏
肉用山羊出栏的适宜体重要根据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屠宰率等生产性能指标和市场需求来综合评定。出栏体重过低, 山羊的生长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产肉量也低;出栏体重过高, 虽然产肉量增加, 但饲料利用率下降。不同品种或杂交组合的山羊适宜出栏月龄为一般为6至8月龄。
七、适时驱虫免疫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篇6
池塘的选址:池塘建造所需的位置需要是背风向阳的位置, 附近应有干净的水源便于排水与灌水, 尽量使原理田地避免农药的污染, 最好选址在地下岩层性质成弱磁性, 表层黏土的保水性能需好的地段。
池塘的面积:泥鳅养殖的池塘面积适中就好, 不宜过大, 这是为了方便管理泥鳅。根据资源面积以及资金的筹备等情况来定可以建设哪一种类的池塘, 如单个的池塘;多个相连的池塘;甚至可以建造田地、苗池和成品池配套的设施。一般养殖户在养殖初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例如塘、坑、洼地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建设, 这样可以减少养殖初期对池塘方面的资金投入[1]。
建设与施工:泥鳅养殖池的深度在1~1.5 m最为合适, 池塘的样式分为3种:地下样式、地上样式、半地上样式。池塘池壁需要一定的倾斜角度, 缝隙的补充需要使用到水泥或者砖石。池壁的顶端需要夯实, 进行水泥光面, 需要建设防逃倒槽, 倒槽宽度在12~15 cm。池底需要用三合土垫底, 三合土上层需要一层塑料膜或者毛毡, 以防渗漏, 再上一层为混凝土层, 厚度为5 cm最佳。
进水排水设施:每一个泥鳅养殖池塘都需要独立的进水装置与排水装置。进水口也需要安装防逃设施, 进水口高度需要高于池水的水面。池塘底部的比降应有1%~2%, 这样可以使池水可以排干净, 池底需要向排水口进行倾斜, 与泥面的平行处也许要设有排水口, 排水口与进水口一样也需要防套设施。
2 放苗前准备
放苗前15的, 每667 m2用生石灰75 kg, 池内注水10~20 cm, 干法清塘。培育肥水。每平方米30~50 kg干鸡粪或其他有机肥150~200 kg均匀撒在池内, 加注新水, 使水深达30~50 cm。将无霉变、干燥的玉米结扎成捆, 挂上重物, 沉于水底, 厚度30~50 cm。
3 鳅种投放
检测建设好的养殖池塘是否安全, 需等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 p H值经检测到达7以下才可以进行泥鳅的投放。一开始需要投放少量的泥鳅进行试养殖, 实验阶段需要同时观察池塘内是否存在水蚤等有害的影响因素, 1~2 d过后试养殖的泥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即可开始放羊鳅苗。每平方米投放10 cm以上鳅苗5 kg, 规格尽量保持一致[2]。
野生鳅苗及人工培育的鳅苗都是可以进行养殖的, 鳅苗的选购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投放的鳅苗需要无病、无伤、较为活泼。
在鳅苗投放时有两点需要注意:1) 鳅苗投放之前要先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以避免细菌的滋生以及后期的细菌传播, 杀菌的方法有:池内装满水, 然后投放入比例为3%~5%的食盐溶液, 浸泡10 min左右排净;2) 养殖的规格之间要保持相对的一致性, 投放规格不能相差过于大, 不然会导致后期大吃小的现象发生。
4 饲料投喂
泥鳅食性杂, 除水生浮游生物、小型蚊虫、藻类外, 各种屠宰下脚料、米糠、蚕蛹、麦麸、豆饼、豆渣等都能食用, 可根据气温分别投喂。15~20℃时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20~25℃时对半投喂, 25~30℃时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前期以肥水培育天然饲料为主, 配合投喂屠宰下脚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 09:00-10:00一次, 17:00-18:00一次。水温30℃以上时, 少喂或不喂。日投饵量占泥鳅总体质量的3%~5%, 以次日早晨不剩或略有剩余为准。
5 日常管理
水体的透明度要保持在50 cm左右, 这就需要养殖户要给池塘进行定期的换水以及追肥, 以保证池塘水质的良好状况。p H需要在7左右, 氧含量需要维持在3 mg/L以上。水的颜色是水质变化的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池塘水的颜色加深或者过浓时就要及时的进行换水与清理工作了。
要做到定期的巡塘, 及时观察泥鳅的进食情况与活动现状, 定期检查池顶、进水口、排水口的防泥鳅逃逸装置[3]。定期施肥, 需要使用有机肥料。池塘内应种植少量的植物, 这样可以便利泥鳅的生活, 夏季需要注意池塘的除杂草工作, 适当的投放一些藻类生物, 可以是有效改善水质。
6 越冬管理
越冬前1个月, 施有机肥1次 (全池均施) , 以增厚淤泥, 为泥鳅提供抗寒温床。挑选体格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作为留种亲鳅。水深不少于50 cm, 池底溶氧充足, 水质清新。
7 病害防治
泥鳅抗病能力较强, 一般很少得病。夏季主要有以下几种病。
7.1 水霉病
鳅体发病部位有白色毛状物出现, 此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 一般由于擦伤引起, 可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锹5~10 min, 或用0.1~1.5 mg/L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
7.2 赤鳍病
背鳍附近部分表皮脱落, 呈灰白色, 肌肉腐烂, 严重时鳍条脱落, 不摄食而死亡, 发病时可用1 g/m3白粉全池遍洒, 或用0.1g/m3的呋喃唑酮全池洒, 或用30~50 mg/L的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 min, 每天洗1次, 连洗7 d。
7.3 打印病
病灶浮肿并有红斑, 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 发病时用1 mg/L的漂白粉或3~4 mg/L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对种鳅可用2%的漂白粉直接涂抹患处[4]。
7.4 寄生虫病
病鳅身体瘦弱, 常浮于水面, 急促不安, 有时在水面打转, 体表液增多, 食欲减退。多由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所致。可用0.71 g/m3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5∶2) 全池遍洒, 可防治车轮虫病, 用0.5 g/m3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 可防治三代虫病。
参考文献
[1]苏敏.黑脊倒刺鲃胚胎、幼鱼的发育及原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和分化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孙云飞.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 混养系统氮磷收支和池塘水质与底质的比较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宋颀.草鱼 (Ctenopharyngodonidellus) 池塘集约化养殖生态系统结构优化和能量收支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1.
稻田高密度养殖泥鳅技术要点 篇7
选作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 在1 000~2 000 m2左右, 要求靠近水源, 排灌方便, 无污染, 稻田保水性强。加固田埂, 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等 (底部入泥30 cm) 建设30~50 cm高的防逃墙。防止泥鳅钻洞、跳跃逃逸, 进出水口加设网拦。稻田中开挖鱼沟、鱼溜, 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左右, 在距离田埂50~100 cm处开挖宽、深均为40~50 cm的鱼沟, 田间鱼沟呈“十”字形或“#”字形;在排水沟口附近或在稻田中央开设鱼溜, 深60cm以上、面积5~6 m、与鱼沟相通, 鱼溜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 又便于集中捕捞。
2 施肥管理
为了保证泥鳅苗下塘即有充足而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并保证生长过程中浮游生物不断, 坚持一次性施足基肥, 后根据水质具体情况、及时、少量、均匀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约占80%) 、每667 m2用腐熟的畜禽肥250~500 kg, 施前先在阳光下晒4~5 d杀菌。在水稻栽插前10~15 d, 所施基肥一次性深翻入土, 然后上水、耙平, 无土块。视水质情况灵活进行追肥, 一般20 d左右追施腐熟有机粪肥一次, 每次25 kg/667 m2。
3 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
饲养泥鳅的稻田水稻品种应选择抗倒伏、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 如武运粳8号、镇稻99等品种, 6月初—6月中旬移栽结束。水稻移栽前秧苗施一次农药, 移栽时要求稀植, 每667 m2达1.7万穴, 有利于通风透光, 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水稻移栽后7~10 d追施一次水稻分蘖肥, 每667 m2用10kg尿素或20~25 kg碳铵。
4 泥鳅苗种放养
待水稻移栽后, 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淀 (一般7-15 d) , 秧苗返青, 保持鱼沟内水质透明度25~30cm, 田面3~5 cm水深。667 m2放规格3~4 g/尾的鳅苗约2万尾, 放养时应避免鳅苗身体破损受伤、体表光滑、无病, 放养前用3%~4%的食盐液浸泡10~15 min, 消毒后入田, 有效预防泥鳅水霉病和防止将病原体、寄生虫带到新环境。
5 饲养管理
5.1 泥鳅放养初期
秧苗移栽后到7月10日左右, 池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 刚投放的泥鳅苗在新的水域生长环境不太适应, 摄食较少, 少量人工投饵。保持稻田水深5~10 cm, 秧苗分蘖后大约在7月15日—25日期间拷田, 鱼溜内水加至60 cm左右, 2~3 d换一次。泥鳅放养到7月下旬以后, 视鱼、稻生长情况的逐渐增加水量和投饵。主要投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 (占50%) , 投饵率约为5%~8%。日投喂2次, 8:00—9:00、16:00—7:00。投喂初期, 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田面上或鱼沟内, 以后逐渐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溜里, 让泥鳅养成在鱼溜定时、定点、定量取食的习惯, 以利泥鳅集中摄食和冬季捕捞。具体根据泥鳅取食、天气、活动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每次投饵后, 1~2 h内基本吃完为宜。
5.2 水稻生长中期
大约在7月底—8月30日, 动物性饵料占60%~70% (随着水温升高, 适当降低动物性饵料比例) , 投饵率8%~10%左右, 高温季节适当加深田间水位, 保持田面水深15~20 cm, 并注意换水, 当水温高于30℃时, 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一般每5~7天换水一次, 每次换水3~5 cm, 保持田水透明度25cm左右, 保持黄绿色最佳。
5.3 水稻生长后期
8月30日以后, 田间管水要干干湿湿, 动物性饵料占40%左右, 投饵率4%~5%, 水温低于15℃时停喂, 及时捕捞上市出售。
5.4 稻鳅病虫害防治
由于稻田养鱼具有除草保肥, 灭虫增肥作用, 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也较低。在水稻插秧前3~5 d施用农药, 或插秧后5~7 d, 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水稻生长期内不得不防治病虫害的, 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 用药前将鱼全部赶到鱼溜, 灌满田水, 稻田的一半先用药, 剩余的一半隔天再用药, 让泥鳅在田间有多一点躲避的场所。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 水剂在露水干后使用。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 尽量将药喷在稻叶上。下雨前不要施农药。次日再将鱼溜水换掉1/3~2/3。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稻田。泥鳅对敌百虫较敏感, 严禁使用。
7—8月每隔20 d左右在饵料里加一次抗菌素类药物, 增强鱼体抵抗力, 预防泥鳅赤鳍病。注意加强巡田, 特别是天气变化时, 发现泥鳅活动异常甚至浮头, 及时加注新水。
5泥鳅上市
【蝎子养殖五大技术要点】推荐阅读:
蝎子养殖方法总结和疾病防治10-08
一对蝎子作文09-29
黄鳝养殖技术要点07-02
山鸡养殖技术要点07-22
人工养殖土元技术要点05-11
作文老僧与蝎子06-18
管理故事:禅者与蝎子07-18
水貂养殖要点08-11
蛋鸡林下健康养殖要点09-12
畜禽养殖消毒要点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