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养殖共育技术

2024-06-22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精选4篇)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 篇1

蚕生长发育的场所叫蚕座。蚕座过密,则蚕相互拥挤,造成食桑不足,发育不齐,同时蚕相互抓伤皮肤,增加感染蚕病的机会。反之蚕座过稀,则残蚕多,造成桑叶浪费及增加蚕座湿度而诱发蚕病发生,同时还会造成蚕室蚕具、劳动力用量增多。小蚕生长发育迅速,成长倍数大,因此要提前扩大蚕座。再之小蚕具有趋光性和趋密性,易造成蚕座上蚕分布不均匀,因此要做好匀座工作。合理的蚕座面积以蚕体面积和蚕的生长倍数为基数,再加上适当的活动余地来计算的,一般一张蚕种小蚕期各龄的最大面积为:收蚁当时0.12-0.14平方米,1龄为0.7平方米,2龄为1.6平方米,3龄为4.0平方米。

小蚕期扩座方法有普通扩座和卷纸卷网扩座两种。普遍扩座是用蚕筷及鹅毛将蚕连同残叶一起内外移动,渐渐扩大蚕座面积。卷纸卷网扩座是用双手将蚕网或蚕纸卷出,同时蚕座面积扩大。扩座动作要轻,防止触伤蚕体,并保持蚕座平整,在扩座时也要结合匀座,确保蚕座上蚕分布均匀。

小蚕养殖共育技术 篇2

实践证明, 小蚕大棚共育技术是省力高效, 深受我省广大蚕农喜爱接受的一项实用技术, 可以省工、省时、低耗、高产、优质、高效, 大大提高了蚕农规模化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对稳定我省蚕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 大棚小蚕共育技术的优点

1.1 便于科学养蚕

小蚕饲育时间短, 技术性强, 对叶质要求高。实行大棚小蚕共育饲养, 采取的是一日三回育饲养技术。选配责任心强, 对新生事物接受快的人员进行共育;严格贯彻技术操作规程, 统一技术处理, 在温湿度、空气、营养几方面能为小蚕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有利于增强蚕儿体质, 为实现蚕茧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1.2 节约劳动力

据资料报道, 大棚养蚕比室内常规饲育节约用工30%~50%。从近几年来农村小蚕共育实践来看, 收蚁到四龄起蚕分蚕, 每个大棚一般可饲育小蚕50张种, 只需要4~5人, 按共育11天计算, 平均每张种耗劳动力人1.1个工日, 而按常规室内育, 每个劳动力承担1~2张小蚕育, 即需要耗费11个工日。相比之下, 大棚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动力达90%。

1.3 便于消毒防病

由于小蚕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 容易感染蚕病。尤其是一二龄蚕被感染后, 发病率极高, 俗语“小蚕见一面, 大蚕死一半”。据调查, 我省农村蚕病危害面积占70%, 发病率占15%以上, 有的蚕农甚至颗粒不收, 严重影响了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大棚小蚕共育采取少回集中饲育模式, 专人管理, 蚕床、大棚、环境消毒措施到位, 药液浓度配比准确, 喷布均匀全面, 消毒彻底, 可以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

2 大棚小蚕共育关键技术

2.1 做好收蚁前准备工作

在收蚁前7~10天准备好小蚕用具, 并用消特灵、新鲜石灰等消毒剂, 对大棚、周围环境及共育所需的用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棚内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对地火龙火道上的沙子要进行更换, 已经消毒过的物品要妥善保管, 以防污染。

2.2 做好补催青工作

为了促使蚕儿发育齐一, 蚁体强健, 就必须做好补催青。蚕种领回后, 根据胚子转青情况, 确定是否按时或推迟收蚁时间。并控制好温湿度、光线, 提高一日孵化率。

2.3 精选收蚁用叶

在收蚁的前一天傍晚进行收蚁叶的采收, 采叶时统一标准, 不采过老过嫩叶, 不采虫口叶和病害叶。叶子采回来后放在阴凉卫生处, 防止干枯及污染。收蚁叶的标准:含水率78%~80%, 适熟偏嫩, 黄中带绿, 叶面稍皱, 略有光泽;采新梢上第2—3位叶。在收蚁的前一天下午6时以后或收蚁当天早上进行收蚁叶的采摘。采叶量为收蚁量的20倍。

2.4 对共育人员要合理分工,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收蚁时, 共育人员要分工明确, 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蚕床要编号, 在共育分床时, 要对号分床, 确保每张种的蚕头数。在共育期间要合理用叶, 厚薄适度, 避免出现踏叶或使蚕儿受饿现象的发生。

2.5 控制好温湿度

由于大棚昼夜温差比较大, 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温湿度, 夜间温度过低要烧火加温。

3 大棚小蚕共育的注意事项

3.1 地势选择及排水

建棚时要选择地势平坦, 高燥处, 棚向以南北为宜, 四周要挖排水沟, 沟底要低于棚内地面, 以防止雨水倒灌, 造成损失。

3.2 饲养小蚕大棚要专用, 不能用来饲养大蚕, 桑叶不能储藏在共育棚内。

3.3 防止高温, 加强通风

在外温高时, 打开棚两边的塑料薄膜, 并加厚棚顶。有条件的地方, 可在棚顶间隔安装一个无动力风扇, 加强通风排湿。

3.4 严防敌害, 防止药害

共育棚的窗户一定要加装防蝇网, 防止蚂蚁和蚕蝇的侵害, 同时要注意夜间巡查, 以防老鼠等其它敌害。应密切注意大棚四周及桑园附近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 防止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3.5 注意蚕床上下位置的调整, 以及离地火龙的位置、方向的调整, 确保蚕儿发育齐一。

3.6 共育结束后的工作

共育结束后要及时对使用过的物品及大棚内外进行清洗, 消毒。将棚封闭, 以备下季使用。

参考文献

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篇3

关键词:小蚕共育;防病消毒;优质高产

中图分类号:S8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6-1

0 前言

俗话说:“育好小蚕七成收”。育好小蚕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想育好小蚕必须采用共育的形式,才能达到“发育齐、蚕头足、蚕体健、无病、好养”的标准。以下是小蚕共育的几项技术要点。

1 建立标准化的小蚕共育室

共育室要达到:上有天花、下有水泥地平、有对流窗、有地火龙、有贮桑池、有消毒池、有专用蚕具、还要有专门的操作间等,有条件的还要配备自控温湿器,以确保达到标准的温湿度。

2 认真做好共育室的消毒工作

蚕室、蚕具及环境消毒要严格执行“扫、刮、洗、晒、刷、消”六字方针,要做到药量足、配得准、喷得匀、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消毒后要加强蚕室、具的管理,防止再次污染,并做到消毒工作在领种前7天全部结束,确保蚕作安全。

3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要加强育对蚕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对蚕农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确立严谨的责任意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育蚕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育蚕技术水平。

4 小蚕共育的具体技术措施

4.1 补催青

补催青是蚕种催青的继续,室内温度一般控制在75°F,干湿差在2-3°F。

4.2 收蚁

收蚁前5-7小时开始加温补湿、逐渐升温到80-81°F,干湿差为0.5-1.0°F,早晨5时感光,8时采用双网收蚁,10时结束,这样才能确保小蚕孵化齐一。收蚁时,动作要轻,以防蚕体受伤,另外,还要收全,确保蚕头足。

4.3 温湿度调节

目的温湿度是育好小蚕的关键。

表1 不同龄期的温湿度及干湿差

龄期温度(°F)干湿差(°F)

收蚁当天830.5

1龄83-820.5-1

2龄82-811.0-1.5

3龄81-802.0-2.5

4.4 采用适熟叶

小蚕生长发育快,对桑叶营养要求高,叶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蚕的体质强弱。因此,要精选各龄小蚕用叶。

4.4.1 运输 每龄饷食用叶宜偏嫩,运桑叶要松装快运。

4.4.2 用叶标准

表2 不同龄期的用叶标准

龄期叶色叶位

收蚁泡泡叶第2片

1龄黄中带绿2-3

2龄绿中带黄4-5

3龄浓绿色5-6(或三眼叶)

5 调桑、给桑

调桑标准:以各龄蚕体长两倍见方为宜,三龄蚕采用三角叶。给桑方法:先四周、后中间,一撒、二匀、三补。用桑量:1龄蚕1-1.5层,2龄蚕1.5-2层,3龄蚕2-2.5层为宜。要达到分布均匀、厚薄一致、疏松平整。

6 匀蚕、扩座

要及时扩座、超前扩座防止小蚕挤压受伤和食桑不均及发育不齐,做到给桑前先匀蚕后扩座,达到一蚕三位的标准。参考面积为 收蚁当时0.1m2,1龄1m2(1匾),2龄2m2(2匾),3龄6m2(龄期4匾,龄末8匾),除沙分,1龄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一次,3龄起除、中除、眠除各一次。用网除沙,不伤蚕体,功效高。

7 眠起处理

眠期是蚕病易感期,处理不当会影响蚕儿的生长发育。

7.1 眠前处理

眠中不盖薄膜,蚕座要清洁干燥,眠前要适期加眠网除沙。

7.2 眠中保护

眠中温度要比食桑时低1℃,湿度前期要求干湿差2-3℃,后期要求干湿差1.5-2.0℃,以利蚕蜕皮,眠中要安静,空气要新鲜,光线要偏暗,防止强光直射和强风直吹。

7.3 饷食处理

要迟饷食,使蚕儿发育整齐,要求同一批或同一匾中起蚕达99%,饷食用叶要新鲜偏嫩,给桑量为前一龄盛食期一次用量的80%,不要过多,饷食前先撒防僵粉,10分钟后加网给桑,2次给桑后即可起除。因此,要适时加眠网,及时提青分批,坚持适时止桑、偏迟饷食,使各龄蚕真正达到“早催眠,晚入眠,十日眠三眠,眠眠皆日眠”的要求。

8 消毒防病

小蚕期,每天早上用小蚕防病1号,晚上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止桑用“三七糠”。饷食用叶2-3龄添食氟哌酸防细菌病。做到换鞋入室,先洗手后操作,室内常用0.3%漂白粉水喷洒墙壁、地面进行消毒补湿。要将防病工作贯穿于育蚕全过程。

9 小蚕分发

蚕二眠醒给第二次桑后将育蚕室内的温度调到与室外基本一致时就可以分发小蚕了,然后还要做好育蚕室的消毒管理工作。

专业化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篇4

1 选择共育人员

小蚕共育应挑选思想好、工作认真负责、养蚕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能为广大蚕农所信赖、服从领导和分工的人员为共育人员。共育人员应热爱蚕桑事业, 善于钻研养蚕技术, 不断总结经验, 勇于改进和创新, 这样才能把共育的小蚕饲养质量提高。

2 做好消毒防病工作、防治蚕病发生

养蚕前认真做好共育蚕室、 蚕具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扫、洗刷、曝晒、消毒、熏烟等各项工作, 确保不留死角, 同时加强消毒后的管理力度, 以免再次污染。选择消毒药品时, 要提前了解和掌握该药品的实际有效成分和消毒时应配制的浓度标准, 保证消毒效果。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小蚕共育室内外环境和蚕架、竹杆、蚕箔等养蚕基本用具的清扫和洗刷。共育室及周围环境用漂白粉溶液先消毒一遍, 再用福尔马林石灰浆消毒;同时采叶用具、切桑板等专用蚕具在消毒池内浸泡, 一般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或消毒王溶液浸泡。然后将消毒好的蚕具搬入共育室内加温25℃以上时, 用含2%的甲醛石灰浆进行喷雾消毒, 同时再用硫磺熏烟消毒, 密闭24h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并晾干蚕具;最后是蚕种进入共育蚕室前1d进行一次蚕室地面消毒, 养蚕期间, 共育蚕室和共育人员要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和良好习惯, 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养蚕之中。如饲养人员切桑前、给桑前、匀扩蚕座前、除沙后必须洗手, 出入共育蚕室、 贮桑室必须换鞋, 非共育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共育室并谢绝参观。严格淘汰迟眠蚕、弱小蚕等不良个体, 并放入指定的消毒盂中, 决不能随意乱拿、乱丢、或喂鸡、鸭等家禽, 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蚕病。经常保持养蚕人员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共育室门口铺新鲜石灰粉, 并保持每日更换。食桑期间每天用含有效0.3%~0.5%的漂白粉液或新鲜石灰水液进行一次共育蚕室, 贮桑室地面消毒;采桑、贮桑、给桑的用具要严格分开, 并做到经常消毒后使用;除沙后的蚕室地面应及时消毒, 防病原感染, 确保蚕座安全。

3 做好补催青工作, 提高一日孵化率

共育蚕室在蚕种到达前1d应升温达到25~25.5℃, 干湿差 1~1.5℃。蚕种安全到达后在黑暗环境中进行补催青, 促使蚕卵转青齐一, 孵化当日早上5∶00左右感光, 春季在上午8∶00, 夏秋蚕在上午7∶00开始收蚁, 以提高一日孵化率。收蚁时为防止蚕儿逸散和减少蚁蚕体力消耗, 温度可适当降低到25%, 收蚁结束后, 则立即升至标准温度28~28.5℃, 保持干湿差0.5℃左右。

4 抓好饲育中的技术处理

4.1 加强疏毛期管理

收蚁后24h内, 蚁蚕身上浓密的刚毛随着小蚕的生长逐渐疏开, 躯体前端逐渐呈现白色, 这个时期称为疏毛期。疏毛期切叶的大小以蚁蚕体长的1~1.5倍、约0.3cm见方为好, 以后以蚕体长的1.5~2倍为宜, 给桑厚度以1.5~2层为佳。收蚁后用有效氯2%漂白粉防僵粉在蚕座上轻撒1层, 似薄霜状即可经过5~10 min后喂食新鲜桑叶。疏毛期用叶力求新鲜, 适熟偏嫩。一般采摘新梢最大叶的上一叶, 这样的叶子叶色黄中带绿, 稍有皱缩, 手触柔软, 叶质均匀, 含水率为78%~80%, 喂蚕后咬食成孔状为合适。切忌使用过老叶、过嫩叶或老嫩不一致的叶。疏毛期的室温以 28~28.5℃为好, 不能超过29℃。蚕室内要加强补湿措施, 保持干湿差0.5℃, 防干塑料薄膜要盖严盖好, 保持桑叶新鲜, 促进蚕儿饱食。

4.2 严格选采适熟叶, 确保良桑供给

选采老嫩适宜的桑叶喂蚕, 是蚕儿生长健壮、发育齐一的关键。一般随蚕龄大小定位、 定色采摘适熟叶。春期采叶标准为:收蚁至24h内的疏毛期用叶力求新鲜、适熟偏嫩, 一般采摘新稍最大叶的上一位叶, 这样的叶子叶色黄中带绿, 稍有皱缩, 手触柔软, 叶子均匀, 含水率高, 喂蚕后咬食成孔状;1龄期疏毛期后用叶选采叶色绿中带黄, 叶面展开, 稍有光泽的第3~4位叶;2龄饷食用叶按1 龄期用叶标准选用, 饷食后要选用即将转浓绿色的第4~5位叶;3 龄饷食及第2次用叶按2龄期用叶标准选用, 从第3次给桑开始选采浓绿色的三眼叶 (止心芽) 。采叶力求适熟一致, 选叶做到以叶色为主, 叶位为辅。另外采桑标准还应根据天气条件灵活掌握, 如:天气干旱, 桑叶含水率不足, 上午应多采桑叶且可偏上采;阴雨天气, 桑叶含水率高, 下午应多采叶且可偏下采。夏秋采叶, 可结合春期采叶标准, 在枝条上选取适熟叶。桑叶采回后应立即抖松, 放在多湿的贮桑室贮存, 以保持桑叶的水分和养分, 防止桑叶萎蔫、蒸热或变质。

4.3 调节好温湿度, 促进蚕儿生长

小蚕期在低温条件下极易造成发育不齐, 为此要调节好温湿度。1龄温度为27.5~28℃, 干湿差为0.5~1℃; 2龄温度为27~27.5℃干湿差为1~1.5℃; 3龄温度为25.5~26℃, 干湿为2~2.5℃。夏季气温过高时, 要注意采取降温、补湿措施, 严防温度超过30℃和干湿差过大。饲育过程中温度不可忽高忽低, 每次给桑前0.5h揭开薄膜进行通风换气。每次给桑后要上下、左右、前后调换蚕箔, 使之感温均匀, 发育整齐。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均匀, 能有效地防止下伏蚕的发生。

4.4 控制小蚕日眠, 有利小蚕齐一

小蚕饲育应贯彻“十日三眠”, 眠眠是日眠。形成日眠的第一要点是适时早收蚁, 春季掌握在7:00;第二是按标准的温湿度和给桑量进行精心喂养;第三是充分掌握各龄期的盛食期都要在上半夜出现, 第二天就有把握日眠。凡是其它原因造成后半夜进入盛食期的, 可适当提高温度, 并增加给桑量和给桑次数, 也可形成日眠。这样有利于蚕儿发育齐一, 方便日常管理。

4.5 及时扩座、匀蚕、除沙

小蚕生长发育快, 应及时进行扩座、匀蚕。一般扩座要做到超前扩座, 掌握“先扩后长, 先稀后适”的原则。小蚕每日扩座2次, 若一个蚕箔内不能再扩座时, 可结合除沙加网分箔扩座, 这样使蚕儿在蚕座上稀密适度、分布均匀、发育整齐。1 龄蚕一般以匀蚕扩座为主, 不除沙, 2龄起、眠除各1次, 3龄起、中、眠除各1次。除沙时做到细心操作、不伤蚕体、防止蚕儿遗失, 并及时清除蚕沙, 以防止感病。

4.6 搞好眠起处理工作, 促使蚕儿发育齐一

蚕儿进入将眠时, 应提高标准温度1℃, 适当干燥。就眠达到60%以上时, 则停止给桑; 就眠达到90%以上时, 撒焦糠;就眠不齐时, 则应加网提青, 给予良桑, 放于蚕架高层处饲育, 促使提早就眠, 赶上大批。眠中应比蚕期标准温度降低1~2℃, 前期保持干燥, 后期见起蚕后适当补湿, 以助蜕皮。饷食时期掌握 90%以上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 蚕座上不见眠蚕时为饷食适期, 避免过早或过迟。饷食用桑做到新鲜偏嫩, 给桑量为上龄最大用桑量的80%。

5 做好共育蚕的分发工作

收蚁时按顺序称量编号, 以每一张蚕种为单位进行饲育管理, 不混合, 分蚕时再随机抽签对号, 确保公平合理。分蚕时间一般是采取早、晚或阴天进行, 一般把共育室内的温度降下来与室外温度一致, 做到蚕儿不伤、不饿、不失、不错乱, 并及时安全地运回各养蚕户饲养。

摘要:近年来, 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 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 养蚕技术缺乏, 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 导致养蚕单产不高, 质量差, 养蚕效益低, 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提高蚕茧产量, 增加养蚕经济效益, 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上一篇:给上海朋友的回信下一篇:关于人生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