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家长文章

2024-07-02

家园共育家长文章(精选8篇)

家园共育家长文章 篇1

1、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zhi育儿方法,是通dao过阅读刊物或网上的家教文章,与同事朋友交流一下育儿心得等等方式,来学习一些家教知识,提高自身的育儿素质。

2、要通过孩子的表征和讲述了解幼儿园的情况。

3、要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一些活动。

4、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长朋友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这样扩大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

5、要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6、教育观点应与教师一致。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一些素质教育,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

家园共育家长文章 篇2

因此, 在家园合作共育的时代背景下, 教育的民主化和人本化深入人心, 赋予家长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障家长的有效参与权, 就是维护家长自身的合法权利, 并且能够实现幼儿、家长、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方共赢。

一、家长话语权的现实问题

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家长话语权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家长话语权被忽视

话语是一种权力 (福柯) , 从社会权力分配的角度, 教师往往处于关系中的优势地位, 如果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 那么家长的权利很容易被忽视。笔者走访上海几所幼儿园时, 随机对遇到的家长进行访问, 在“你会向幼儿园教师提建议吗”“你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否会采用你提出的建议”和“你所提的建议, 多久会被教师采用”这几个问题的回答上, 大部分家长有过向幼儿园教师提建议的经历, 但是具有相同比例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建议不是都能被采用, 即使被采用, 这个过程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对教师的调查从反面印证了家长话语权被忽视的原因:在一些幼儿园,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教师认为家长育儿知识和教育能力低, 若让家长参与到家园合作共育就会给幼儿园带来麻烦和干扰, 简直是自讨苦吃, 先入为主地认为家长的话语是不专业的“指指点点”, 从而产生家长话语权被忽视的“心理前提”。还有一种现象是“选择性忽视”, 笔者在到一个幼儿园观察的时候, 发现有一位家长多次出现在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家长开放活动中, 包括:家长参与的教研活动, 家长参与的教学活动等, 而其他的家长却很少看到。这种原因, 一是由于这位家长有时间, 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师是站在自身的立场, 选择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的家长, 而不是充分考虑到各位家长的利益, 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教师这样做不能听到来自其他家长的声音, 无形当中就侵占了别的家长的话语权。

(二) 教师“话语霸权”

教师的“话语霸权”在幼儿园的教育现场是可以看到的, 它不仅存在于师幼之间, 也存在于教师与家长的接触当中, 我们提倡家长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地位和关系, 但是实际生活中教师凭借自身知识的优势与社会赋予的特定地位,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通常把持着教育的话语权, 用单向的声音取代双向的倾听交流。比如:在家长会上教师是主角, 教师完全掌握话语权, 成为独白者, 家长沦为倾听者;同时, 谈论的主题内容被教师设定在一个范围内, 所有的谈话内容要围绕这个教师自我建构的语境空间内, 从而使与家长的对话安全地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境内, 教师成为牢牢的掌舵者。

(三) 家长话语权的“假性赋予”

主要体现在:1.家园合作共育的组织形式的“异化”, 如家长会往往后来变成了“教师通知家长会”, 会上没有交流环节, 教师只是在会上将幼儿园的下一步工作计划传达给家长, 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无条件地配合教师的要求。2.家长话语权的“假性赋予”还出现在近年来流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主动权都掌握在幼儿园手中, 什么时间, 多长时间, 什么人参加以及开放主题都是由幼儿园自己单方面决定, 家长无权干涉。3.还体现在, 即便有赋予权力的规定, 但很少有实质性的权力规定, 尤其涉及到监督、表决、任免教师及园所事务决定等一类的话语权, 更是少之又少, 几乎绝迹。譬如, 在毫无制度保障下的“家长委员会”的运作, 就完全“听任”幼儿园的吩咐和要求了。

(四) 家长“失语”

由于家长缺乏对教育事件的敏感性, 家长没法及时和教师沟通。另外, 由于家长自身并不是学前教育的专业人士, 缺乏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素养, 在家园交流的过程中, 家长更多的是在一个浅显的层面上进行, 在指向教育本身的深层次问题的时候, 家长是缺少发言的, 笔者曾经在幼儿园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多是集中可量化的一些指标, 如“幼儿今天学到些什么”“吃饭多不多”等这种知识上或者生理上的关注, 而不能从一个发展的眼光或者高级情感的角度对幼儿进行关注, 这就解释了家长很少能在一些专业的或者更有深度的问题上和教师进行沟通了。

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 从法律保障体系来看

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有没有专门制定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者法律, 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利并没有明确, 这阻碍了家长在监督、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依法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从我国目前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来看, 偏重义务的履行, 忽视权利的保障, 关于家长参与的规定内容单薄, 缺乏细则, 层次较低。各省市在执行过程中也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基调:将学校放在权威的位置, 家长要听取学校并配合学校。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 家长参与学校决策, 参与儿童教育计划的制定是受法律保护的。

(二) 从幼儿园管理体制来看

我国的幼儿园管理体制比较封闭, 很少有家长参与学校事务, 并掌握实质性的权利, 更少有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 如对教师的评估、参与课程改革等。幼儿园目前的管理对家长来说并没有做到公开化、透明化。在对一些幼儿园园长的采访中得知, 园长虽然认同家长应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多提提意见, 多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理念, 但同时她们也抱怨说如果真这样做的话, 会有很多问题, 首先就是会给园长带来更大的工作量, 其次会因为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观念的冲突带来更多的矛盾, 家长不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也会给教师带来不便, 由此可见, 幼儿园对家长的参与持保留态度, 只赞同家长有条件地参与。总而言之, 不管从现有的管理方式还是从幼儿园领导的意念来看, 幼儿园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无疑对家长话语权造成了伤害。

(三) 从家长思想观念来看

虽然家长文化水平越来越高, 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家长缺乏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意识, 认识不到自己参与幼儿园教育, 掌握话语权的重要性。也有一部分家长整天忙忙碌碌, 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 或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幼儿园。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家长普遍认为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权威, 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轻易地接受。

三、家长话语权的理想追求

家园合作共育中的家长话语权的维护, 除了从宏观政府层面要加强与保障与家长权利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外, 从教师、家长和幼儿园的微观层面来看,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尊重家长的话语权

家长教师交流有三个功能:教育、沟通、交谈。教师与家长交流要更倾向于交谈和讨论, 要弱化教育功能, 打破话语霸权, 由教师独霸走向双向交流。照顾到不同背景的家长, 给予每个家长相等的机会。家园交流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家园联系卡、家长信箱、家长会、约谈、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等方式, 针对不同的家长, 使用不同的方法。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如既可以通过家长会集中时间交流讨论, 又可以通过家长接送孩子的分散时间灵活机动地进行交流。帮助家长有效参与, 教师要作为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很多家长抱怨教师在家长会上讲的“区角设计”“建构游戏”等术语自己根本不理解, 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家长话语语境的谈话和适当的主题, 缩小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语言鸿沟”。

(二) 家长要正确合理使用话语权

家长要以主人翁的姿态, 掌握说话的主动权。要在教师和幼儿园的帮助下, 积极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积极关注教育, 家长要做幼儿园教育的评价者,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目前的家园交流, 从年龄来看以祖辈为主, 从性别来看, 主要以女性家长为主, 因此, 幼儿父母要担负起这份家园交流的责任, 尤其是男性家长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当中, 不能以自己忙为借口, 缺少与幼儿园的沟通交流。家长虽然不是学前教育的专业人士, 但是可以利用自身职业和生活经验的优势,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献言献计, 如:有的家长从事科学方面的研究, 幼儿园教师在上有关的科学课程的时候, 可以听听这些家长的意见, 来优化和丰富自己的教学。

(三) 幼儿园要营造一个交流的环境

幼儿园可定期召开座谈会、展示会、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的通气会, 邀请家长现身说法, 交流经验, 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参与活动的家长则可以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 支持幼儿园工作, 参与幼儿园管理。同时通过使用“合理匿名”等手段, 解决家长在发出自己声音时的后顾之忧。通过深度会谈,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打造家长教师一体的学习型团队。畅通的话语途径, 可以将家长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传导到需要的地方。家长的话语权往往与家长的参与权、监督权和知情权等权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要制定保障家长权利的“一揽子”计划, 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家长话语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放大家园合作的职能和效应。另外要不拘泥于形式, 让家长随时随地开口说话, 为家长的话语权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当家长发现自己有能力掌握在家园合作领域中的话语权, 并能通过有效而恰当的形式运用这种权利时, 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去支持幼儿园的工作, 促成家园合作共育更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声音.话语.权力—构建民主多元话语教学活动的思考[J].幼儿教育, 2005, (2) .

[2]李生兰.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做好家长工作 实现家园共育 篇3

工作是2009年我园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展示目标,平等对话

沟通是一座桥梁,也是一个纽带。要想做好家园共育这项工作,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这是体现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家园沟通,达到同步教育的基础。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每项主题活动之前,教师都要把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醒目地展示在家园共育的墙报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关注,并设立温馨提示栏,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这是为了实现平等对话而采取的一个措施。比如在每周进行“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及时在提示栏中写到:“老师已经教我学用‘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了,回家后请爸爸妈妈监督我学用。”短短几句话既让家长明确了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落实自己应如何去做。

二、沟通顺畅,及时反馈

最常见的家园沟通方式有发放家园沟通手册、设置家长开放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交谈等。此外,为了提高幼儿园信息化整体水平,我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设立意见箱,通过网络建立沟通渠道,增强家园教育指导性和实效性,做到班班有博客,家园互动。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又把幼儿园、园长、班主任等的电话在公示栏中张贴出来,便于家长和园长、教师随时沟通,使他们能详细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而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这样的交流沟通,可以使双方都觉得又具体又贴心。我园从本年度3月份开始进行每月一次的家长调查问卷活动,目的在于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每月幼儿教育的重点,监督教师的言行,促进幼儿园的师德师风建设。例如4月份幼儿日常规范教育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鞋、会把衣物放到指定的位置、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我们就对此进行家长调查问卷,及时反馈家长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誉,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三、资源共享,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 “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的亲子活动。例如有的家长是医生,我们就请他给幼儿上一节日常卫生、饮食搭配、强身保健等方面的课;有的家长是消防队员,我们就请他给孩子讲解有关消防安全、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又如为迎接建国60周年,我园开展了“我爱家乡”粘贴画制作亲子活动。制作的材料主要是以家长和孩子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主,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以激发家长和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不仅体验到共同制作的乐趣,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亲情,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培养了幼儿节约的好习惯,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也让家长积极参与,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开展“幼儿认识水果”这一主题活动时,我们先请家长带孩子到超市中去认识水果,让孩子说出自己认识水果的名称,家长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教育效果要比单靠教师说教要好得多。

四、合作交流,讲究艺术

家长工作也是一门科学。与家长交流,教师一定要讲究沟通的艺术。我们要求教师每天面对家长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每天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来面对家长,这是与家长沟通的前提。因为与家长交流时保持微笑可以给对方留下亲切、友善的好印象,有利于下一步的沟通。二是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十分的自信,十二分的耐心,认真仔细地回答家长提出的疑问,让每一前来咨询的家长都感受到我们的专业水准和高素质。三是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孩子。因为关爱是获取家长信任的核心,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孩子就会爱我们,家长就会信任我们。四是教师要有做好家长工作的能力,获得家长认可,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实现家园共育。

总之,我们要把家长工作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开展好此项工作,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推动黑河市幼教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

家园共育家长文章 篇4

彰显家园共育特色

沁县红康幼儿园园长 王俊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园长:

大家好!我是沁县红康幼儿园的园长王俊兰。首先感谢省幼教中心的领导,让我们各位园长在一起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我省的幼儿教育。

下面请让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红康幼儿园是在1958年创办的,占地面积约为1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是一所省示范园。园内设施设备基本齐全,全园共15个教学班,分别为小班、中班、大班共600多名幼儿。全园教职工70人,正式教师42人。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家长工作,参加了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幼教专项课题——“家园沟通中的问题与策略”的研究,我们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对家园共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家园合作,共育幼苗”的办园特色,促进幼儿园不断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以说《纲要》赋予了家园关系建设新的内涵和特征——服务性、指导性、针对性、丰富性、参与性、幼儿园主导性,这为实现更为开放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对家园关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一切取决于家园双方良 好的沟通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直到家长正确了解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指南》强调,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的氛围。在深入学习、领会《纲要》、《规程》、《指南》精神基础上,更新我们教育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创新教育工作思路,改进教育工作策略。在“家园共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工作往往只是喊在口上,写在纸上,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较欠缺,因此收效甚微。《纲要》颁布后,我们反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家长工作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教育理念倡导下的家长工作方式与家园共育途径。我们将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坚决抓好落实,变教育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将树立教师的先进理念,转变角色放在首位。

在共同教育问题上,我们将家长和教师视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应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齐心协力完成好教育幼儿的使命。

在家园沟通问题上,我们提倡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创新工作思路 探究有效策略

1、平等对话,共创家园合作氛围

幼儿园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虽然微信、QQ群、电话等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越来越多,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不仅能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增进友谊。同时,使家庭亲情、师幼情谊相互迁移,取得较高的教育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改进传统家长工作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工作模式,与家长平等,百家争鸣,拉近家长与园所,家长与教师的距离,使园所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解决新入园幼儿过分焦虑时我们的几种做法是(1)“家访”:教师走入幼儿家庭,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2)“邀请做客”:在入园前请新生家长带着孩子到园里参加活动,熟悉环境;(3)“试入园”:请家长带着孩子一同来园,共同活动,熟悉班内环境、和小伙伴共同游戏;(4)“幼儿园里的我”:入园一个月后,教师将通过开放活动、信息反馈等形式,将幼儿在园情况如实反馈给家长,以便相互合作沟通。

2、加强沟通,力争家园教育同步 沟通是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策略。而促进合作则是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沟通可以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在幼儿社会性目标落实过程中,我们在全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先是向家长介绍每一年龄班幼儿社会性领域目标,让家长相互介绍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教师向家长推荐与社会性相关的图书,家长向班级借阅图书,家长之间互换图书的方式,进行家长与幼儿共读活动,并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交流共读方式、体会、幼儿行为的变化等。整合利用了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全面分析、研究家庭教育资源中各种因素,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积极性。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家长进行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因此,我们以创新沟通方式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与探讨,注重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我们建议教师注视对方的眼睛,耐心聆听,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点头表示认同,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在实践与探讨中,教师还尝试用真情感动、引起注意等不同方法根据家长的个体特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沟通方式: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

3、加强指导,丰富家长育儿知识

目前家庭教育中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些家长,表现为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忽视孩子独立人格,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值,这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设立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园地,将家长请进课堂,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美国教授肯•邓思和丽塔•邓思的研究表明,“在每个文化、社会经济阶层或者班级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些人是“视觉”的学习者,还有一些是“触觉”的学习者。学习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取得最佳效果的学习类型不同之别。为此,在指导过程中,我们更注重针对性,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建议视觉型家长多阅读“家教读物”,多关注“家教信息”,并向家长推荐这些书籍。引导听觉型家长多参与“家长交流”“活动开放”“家教咨询”等活动,交流家教辅导经验。倡导动觉型家长参与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家长直接感知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每一位家长各有所得。

4、共同探讨,寻求共育有效途径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途径有很多,但是否有效还需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摸索。在现实生活中,家园之间存在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会直接影响到教育与合作效果,因此我们坚持多种途径开展家长工作。如集体家长会、分组或个别研讨交流等。在平等的交流与研讨中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为了使家长克服过多包办现象,在运动会上,请家长看孩子穿衣服穿鞋子比赛的游戏;观摩孩子操作活动,了解动手动脑的能力,然后教师组织家长进行“包办代替是爱吗?”专题讨论,从而帮助家长了解包办代替带来的问题。又如经过几年的管理,现在我园各班的QQ群、微信群开展的很好、很活跃。老师通过手机照像、QQ群邮件群发、微信等形式将班级信息,园内大事(开放日活动、六

一、元旦、家长助教、亲子活动、安全演练等)、幼儿在园活动照片、作品,活动通知、教育教学情况等告知家长;同时家长们在群里也可以和老师咨询、交流育儿经验,也可以让孩子看到同伴在幼儿园表现,有的家长还会把孩子在家表现照片、视频传到群里。QQ群、微信群的建立极大的方便了我园家园沟通,如在“金色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活动前老师把活动目标、所需材料放在群里,于是家长和孩子就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菊花,水果、还有自制的树叶拼图等汇集到班级里,这些资源为我们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群里还能解决家长和老师的误会,中四班要开展区角活动时,老师要求孩子在家里带一些花卉、种子、一次性纸杯、废旧光盘等材料时。路路妈妈在群里留言“老师又叫我们带东西了,好麻烦,废旧东西,能干啥?幼儿园自己去买一些花卉不就得了。”老师没有做任何解释,过了一段时间、当绿绿的小苗发芽时,老师把孩子们观看花苗的照片和漂亮的花拍下传到QQ群里,并注明是路路带来的,晚上的QQ群里路路妈妈说“老师,对不起了,我原来还以为你们 是为了搞形式好看,让家长带东西,” 当我们把孩子们用纸杯、光盘做的精美的手工也发到群里后,又有不少家长发评论:”哦,原来这些废旧东西用处还很大,好漂亮呀!”“老师,以后还用吗?我们以后为你们多保存一些,不会把它们扔掉了”“老师,你们真是有心人” ……等,通过QQ群,家长看到了真实的东西,消除了对我们的误会和不解,使不少问题和误会得到了解决,这种方法非常受家长的欢迎。也使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提高了教育效果。

三、利用家长资源,拓展幼儿活动空间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在与家长、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和教师是实际意义上平等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长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因此,我们注重有效的利用家长资源,拓展幼儿学习空间。

探索家长亲职教育是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的一项举措。每年新生入园我们都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家长的这些特点,我们有目的的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利用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和教师一起设计活动参与活动,将家长教育 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之中。如:悠闲型家长帮助制作教玩具、印发“活动通知”及“家长须知”等资料;医生、电力、消防、交警、通信、超市等职业的家长老师邀请他们来园给幼儿讲课,比如,大班的孩子们经常会好奇的问“老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就邀请医生家长(助产士),设计了活动“我从哪里来”,让幼儿知道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以及如何出生,课堂上,“医生老师”利用医院专业的图片、PPT,给幼儿作了生动的讲解,教育效果非常的理想。这些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不可及的。这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了解了各行各业的特点,同时由于家长参与到了班级教育教学之中,理解了我们的工作,理解了老师的辛苦与不易,一些细心、手巧的家长就主动帮班级收集废旧材料,帮助老师设计环境,有的家长在大型活动中协助教师排练节目,有的家甚至定期帮班上打扫卫生等等。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我园始终将家园合作视为提升园所质量,促进园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将“家园共育”作为办园特色就是要“为每个幼儿营造一个爱的家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与家长携起手来共创我园美好的明天,我希望在家长工作方面得到各位领导和园长们的帮助与指导。

家园共育家长文章 篇5

——将家长聊天群建成家园共育的信息桥梁 无锡市宋庆龄实验幼儿园 朱美琴

摘要: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建立的家长聊天群已经悄然的成为了幼儿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幼儿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家长聊天群中经常会出现这些让人感到“头痛”的问题,造成有些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家长聊天群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多做一些工作,对家长聊天群多做一些管理与引导,就可以消除家长聊天群了一些消极作用,使之成为我们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信息桥梁。关键字:家长聊天群;管理引导;家园共育

幼儿园是小朋友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家长虽然把他们送进了幼儿园,但他们心中确是依依不舍、牵肠挂肚的。所谓“分离焦虑症”是大多数家长们都存在的现象。因此,家长们迫切地想了解自己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情况。是不是喝水了?是不是睡午觉了?有没有和小朋友吵架?老师喜欢他吗?在诸多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方式中,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建立的家长聊天群已经悄然的成为了幼儿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幼儿教育信息的平台。

一、家长聊天群成为了幼儿家长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

与传统的发家长信、打电话、开家长会等沟通方式相比,网络上的家长聊天群有许多方便之处。幼儿园有事情要通知家长,老师可以在群里发布通知,关注群的家长就能第一时间看见,即便当时有的家长没有看,也可以在晚上查看聊天记录时关注到。如果家长对某个问题有疑问,也可以随时在群中向老师提问,沟通很便捷。而且有些问题家长之间还可以相互的解答,很多教育经验也可以及时交流。

在幼儿园中,当小朋友开展活动时,教师随时拍上几张照片上传到家长群里,不需要语言描述便可以让家长们了解到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喝水,教师可以上传一张幼儿喝水的照片让家长看。这样,通过老师们的举手之劳,就可以让挂念自己孩子的家长们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幼儿的情况,从而消除家长们的顾虑。这样的方法要比老师用嘴巴交流和解释更有效,更具有说服力。

正因为这些便利使得家长们对聊天群这种交流方式都特别青睐,参与的热情也 很高。现在家长聊天群已经悄然的成为了幼儿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幼儿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家长群的“双刃剑”效应

家长聊天群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教师和幼儿家长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让幼儿家长和教师们头痛的“麻烦”

1.不同意见的不当表达,造成教师与家长或家长与家长间的矛盾。

不同的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会有自己不同的理念和见解,也会有自己独特教育方法,这就难免会造成教师与家长或家长与家长之间会产生一些意见与分歧。而有的教师或家长在聊天群中表达个人意见时,可能会有语言的不当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结。这就会造成聊天群中的气氛紧张,影响了人际关系和谐。有时在群里一句话表达不清楚还有可能会引起班级里其他家长们的误解。例如:班级里某位位小朋友生病休息了。其他家长就会在群里问这个小朋友生的是什么病、是否有传染性、之前有没有和自己的孩子经常接触等情况。类似这样的发言可能会误导其他家长,更会让生病小朋友的家长感到不愉快。

2.家长群内信息过多,影响其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有的家长空闲时间比较多,经常在聊天群中发言,活跃了群内气氛,这原本是件好事。但不分时间,不分内容的将家长群当成了打发时间闲聊的场所就会影响到其他家长的工作和生活。曾有家长向老师反映,自己在忙于工作的时候,聊天群的提示音响个不停,进入群中一看,有数百条的聊天记录。由于担心错过老师发的通知等信息,只好逐一查看。有时深夜了还有家长在群内聊天,其他家长同样担心错过重要通知或信息而不敢将群提示音设为静音。这都给一部分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某些家长在聊天群中“炫耀”,造成家长间的攀比心理。

经常将自己家孩子的近况在群里讲述一下,这是许多家长都常做的事。例如:给孩子报个某某兴趣班、要带孩子出国旅游、刚给孩子买得名牌商品等等。或者直接将一些照片上传到群中,有的内容难免会有“炫耀”之嫌。而其他家长如果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就会造成家长间的攀比现象。这种攀比还极有可能会影响蔓延到幼儿之间。有一次,班级里的孩子带来了一盒饼干和小朋友们分享,我就随意 的拍了张照片放在群里感谢这位家长,第二天,我发现很多孩子带了好吃的分享,这其中不免有些攀比和变相的鼓励方式。

4.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造成了一定的工作负担。

一个班级的负责教师最多不过两、三人,而幼儿家长却多达几十位。业余时间在聊天群中了解一下自已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是家长很正常的需求。即便只有一半的家长提问,老师要逐一回答起来,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工作量。但教师如果不耐心回答,可能又会引起家长的误会,认为老师态度不好或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等等。这就使得老师需要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和幼儿家长进行大量的交流。这也就成为了教师额外的一种工作负担。同事圈中有这么一位老师,上班后对于接受的新班级建立了一个群,因为担心家长们不放心孩子在园的情况,所以这位老师就一直在群里面传孩子们活动的照片。但事后问题来了,有人提出最好配有视频时间,有人提出今天的照片里他家孩子出现得少,还有人提出了老师拍的照片还要再多一些等等问题。所以说,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甚至有的老师会晚上九点十点的还在与家长们周旋于网络中,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私人生活时间。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手机电脑上花的时间为何不用在孩子的身上呢?

三、合理引导利用好家长群,发挥它的正能量

因为聊天群中经常会出现这些让人感到“头痛”的问题,造成有些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家长聊天群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多做一些工作,对家长聊天群多做一些管理与引导,就可以消除家长聊天群了一些消极作用,使之成为我们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信息桥梁。

1、幼儿教师应放平心态,以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参与到家长聊开群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聊天群大多数是由幼儿家长自发建立的,一般都会邀请班级负责老师加入。作为教师在群中发言时,应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来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切忌以“发号施令”、“以我为主”的态度来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如班级里即将开展亲子秋游活动,我在群里面提前发布了这一信息,并征询家长们的意见,很多家长很开心的提出我们没有想到的形式和 游戏内容。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家长们共同参与讨论,并且让家长参与制定活动方案,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活动很顺利的开展起来,更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有些家长还会充当自愿者承担部分活动前准备。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班级里的活动,这会更加将家园关系拉的更贴近。

2、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建立完善的群规来创建和谐的沟通氛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家长聊天群能够长久保持和谐的气氛,就有必要大家一起商讨制定一些群规,来提醒和规范一些不自觉的人。例如:注意语言文明、不要在群内谈论无关话题、不许散布谣言、不许人身攻击等等。并可以将这些群规发布在群公告中,时刻提醒大家维护群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设定两到三名的家长为群管理,在老师白天上班无暇管理的时候,管理员进行参与。当有家长发布有些不利于团结或是疑问的话题,群管理可以在第一时间浏览到,并通知到班主任老师,那我们就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解决这些。这样的身份加入,既可以缓冲家长对老师或是家长对家长之间的矛盾,又给老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实战性方法。

一个班级里几十位家长,群聊的话题我们建议家长围绕班级和育儿这两个点,不要聊一些家庭琐事或是工作上的事情,以免引起其他家长的反感。我的班级里有一对年轻的父母,白天上班时大家群里聊着聊着,到了一些话题,就变成了他俩的对话,其他的家长也插不上话,渐渐的每次群里很和谐的聊天都会被他们这么打断,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让家长们知道群聊是聊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育儿话题。在群的公共信息里提出,既不会让这两位家长显得尴尬,又可以让大家和谐聊天。

尊重隐私,一些特别的事情或是需要单独批评某个小朋友时就选择私发信息,在群中交流相当注意保护家长和小朋友的一些个人隐私。特别是老师,在发面一些信息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隐私问题。例如:某个小朋友在幼儿园中表现得比较淘气,老师聊天群中指名批评了这位小朋友。这样就会让这位小朋友的家长觉得很没面子,像这样的情况,老师完全可以采用单独聊天方式来与家长进行点对点的交流。

当几个孩子身上出现共同性的问题时,老师可以选择将这几个孩子拉成一个群,进行话题讨论,这样可以集中式的、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如:班级里有孩子每次画画就害怕,不敢画第一笔,三五个家长小群,老师给他们提出建议,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并在家里进行指导策略。他们也会在群里发布自己成功的小策略或是失败 的经历,和其他家长们一起分享,共同进步。

4、多做工作,将矛盾化解在家长群之外。

小朋友之间吵架、争执原本很正常的事,但有些家长爱子心切,经常会将这样的小事演变成为家长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幼儿老师在矛盾尚未激化前就要及时的处理。例如:采取建立群内讨论组的的方法,使双方家长及进行沟通,化解矛盾提前化解。尽量避免有家长在群中发,导致其他家长进行附和,激化了矛盾。我曾经在一个家长群里看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孩子被班级里的小朋友咬了一口,家长晚上回家看到了伤口非常大的气氛,于是在群里发了“***家长,管好你的孩子,别让他像狗一样的见人就咬”。其他的家长看到后,觉得这位家长说话太过了,毕竟都是孩子,所以群里对那位家长进行安慰,谁知气头上的这位家长不仅不听劝,更是将问题指向了此时不在群里的老师。于是,劝解慢慢变成了吵架,最后大家都退了群,甚至事后还要求换班。

当群里有激化的矛盾时,教师可以用电话的形式先阻止家长,第一可以时间上缓冲一下,第二可以先压一压家长的情绪,了解情况后,教师用电话直接与家长沟通或是两位家长沟通,阻止他们在群里将矛盾加深,同时事后老师再在群里面发一些婉转的话,给这位家长或是两位家长一个台阶下。类似处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纠纷一样,管理一个群,就像是管理一个班级的孩子。

家园共育小知识 篇6

孩子从妈妈体内呱呱落地就成为了社会的一份子。家庭给了他最初的生活环境,随着年龄的变化,每一位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会有一些行为的表现。这些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家园共育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园里我们会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常规教育,比如说礼仪教育、劳动、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等。但是仅靠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孩子在幼儿园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孩子比较任性、依赖性强。对于这部分幼儿更需要我们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协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家园同步培养幼儿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规律的,有明确的作息时间,可是回到家庭中后父母的生活不规律导致幼儿的常规行为在家庭中弱化。建议家长在家中也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作息时间表,和幼儿园同步,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回到家中知道那个时间干什么,那些事情多长时间进行,有了时间的约束.家园共育才能是幼儿更加健康的成长。

二、榜样力量影响幼儿

家园共育,提高合作效率 篇7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从教近十年幼教工作的教育者,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精神,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促进家园合作,加强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促进孩子走向人格的至真、上善、完美,是目前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家园合作的现状

1. 家园合作中,普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我们的幼教工作中基本上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教育,大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不需参与其中。与此类似,有些教师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地盘,不愿意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认为家长的参与会打乱甚至于破坏教师的正常教学。有限的一些家园合作也大多是被动接受工作安排,作为一项任务不得不去加以完成,摆形式、走过场。

2. 家园合作中,教师和家长交流地位不平等。平等是合作的基础,缺乏了平等,教师和家长间就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家园合作就失去了实施的基础。不平等倾向的出现,使得家园合作中的互动环节完全成了 “独角戏”,最终是家园合作趋于表面化、形式化。

3. 家园合作中,家长老师忙的不亦乐乎,造成幼儿自我教育的缺失。 家园合作的初衷是为了幼儿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而现今所出现的家园活动,则往往将幼儿排除在场,单纯的成为了教师和家长间的交流,没有了幼儿的参与,家园活动的成功与否完全凭借着教师和家长的主观判断,这样的判断就脱离了实际,而家园合作所能取得的成效就值得商榷了。

三、家园合作的几点尝试

1. 宣传家园合作理念,加强教师和家长的家园合作意识。由于传统幼儿教育理念的束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家园合作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都有一定的排斥,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的开展家园合作的各种活动,调动幼儿园和家长的积极性就显的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在开展家园合作之前,必需先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理论培训,加深对家园合作的了解,有条件的幼儿园甚至可以组织部分教师和家长到国外优秀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同,为后续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扫清障碍。

2. 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 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开学的第一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分批的对家长进行了解,如家长的工作情况、家长的需求、以及对幼儿园开放日的一些想法、家长开放日时间,等等,制定本班的开放日计划,制定好可以把计划发给家长,征求他们的合理意见,转变了以往就事论事的讨论以及事事由教师来做决定的程式化做法,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性。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特长,请有专长的家长或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家长来为班内幼儿讲课。同时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家园合作伙伴关系。

3. 搭建家园合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的主动性、创造性。要真正实现家园共育,需要改变以往“任务式”的家长参与方式,吸引家长主动参与。 教师首先要为家长搭建一个参与的平台,考虑不同家长能力上的差异,寻找他们共同的兴趣点,实现多种形式的合作。比如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召开班级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巧用家园联系栏,征集金点子,等等。

4. 探索家园合作新途径:

( 1) 组织家庭小组活动,促进家长互助活动。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家园合作活动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活动地点通常都在学校, 统一活动时间,赋予家长同一活动内容,而家长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需求、感受不同,导致这些家园合作形式缺乏家庭教育的针对性,而家长沙龙、家长学校等活动往往没有孩子参与,即少了合作教育的目标。我们按照幼儿的居住地,同时也为了使临近的幼儿家庭密切程度增加,组建了家庭活动小组,由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每次班级有活动时,老师会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这些小组长听,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对于他们不懂得的地方再对他们进行指导,各位组长可以利用接孩子前在门口等待的时间和组员交流,形成共识,促进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成立“周末家庭活动小组”,可以以居住地分组,也可以由家长征求孩子意见自由组合或家长与孩子自愿参加,在老师指导下,由自愿发起的家长负责发布承担活动组织的信息,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策划活动,在小组内通过网络、家园联系栏发布信息,指导孩子自制邀请函,家庭和孩子共同组织活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分享活动的快乐,家长交流活动感受。

( 2) 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实现远程合作。现代农村,幼儿家长大多外出打工创业,城市生活拓宽了家长的视野,迫切需要提高孩子的受教育水平, 而生活压力又不得不让他们离开幼儿,家园合作交流变得困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尽的便利,拉近了时空距离,为教育的多元化、个性化及家园远程合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基础。

推倒“围墙”,开放办学。为了家长能够更及时,全面了解幼儿园情况, 我们在创建了自己幼儿园的网站,除了及时发布学校情况,上传教育资源, 老师间交流教育随感外,还增设即时反映孩子的童言趣稚语“童心驿站”、 方便家长和教师以及家长间沟通交流和接受社会及家长建议和意见的“家教论坛”,聘请具有网络操作特长的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主任作为论坛管理员,园领导和老师们每天上论坛和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分享育儿心得,增强了网站作为家长教师互动的交流平台作用,促进家园共育。“QQ”聊天软件因其简单、方便、易操作成为为网络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交流平台,可以更方便地为家长和学校搭建一个联系的桥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功效,我们要求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家教QQ群,便于家长委员会召开网上会议以及对各项大型活动及时进行交流、讨论,提高了沟通的有效性。

家园共育家长文章 篇8

关键词:博客式家长园地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博客式家长园地,顾名思义,就是将教育博客与幼儿园传统的家长园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面向家长开放的具有宣传、教育功能的家园专项教育板块,或者说,是以教育博客为载体,为家园双方设立的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师基于博客平台,建立的宣传栏、展览台,展示对家长有益的教育常识,展示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生活情况,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功能的园地。

利用“博客”的优势,使传统的家长园地网络化,变静态的家长园地为动态的园地,能更有效地发挥家长园地的功能,博客式家长园地创建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提升家长对幼儿在园的关注度,让家长园地真正成为家长乐意关注的园地,从而促进家园双方的沟通,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1 博客式家长园地的结构

博客式家长园地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博客和主题网站,和幼儿园现存的家长园地有着很大的差异,是包容教育博客与家长园地主要特点的一种新的家长园地形式。

关于博客式家长园地的结构,大体上,我们可以划分出三大功能模块,即展示模块、互动模块、学习模块。

1.1展示模块

展示模块包括活动记录、课件、素材等,其中素材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发挥展示幼儿在园生活的功能。关于那些作为幼儿从小到大在园生活的原始资料,经过各个学期的循环积累,可生成幼儿的成长档案。

1.2互动模块

互动模块主要是为访客提供的互动交流专区,让家长与教师在此发表建议和观点。通过文章评论、回复、链接等方式,提供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从技术上解决互动问题。由本班教师主持,实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此模块打破时空的限制,为家长提供发言的机会,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

1.3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主要是幼儿教育资源共享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供各种素材。建立初期由本班教师提供,家长和其他教师共享。运行起来之后,家长和教师都可以成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共享者。

2 博客式家长园地的特点

博客式家长园地与传统的家长园地相比较,显示出了巨大的信息传播优势,具体分析有以下的特点:

2.1创建方法简便易行

博客式家长园地是建立在博客平台之上的家长园地,因此创建博客是建立博客式家长园地的第一步。现在Internet上具有大量现成的博客网站,绝大多数的博客网站都能提供免费的博客服务,任何人只要进入一个博客网站,通过简单的注册,获得用户名和登陆密码,就成为一名“博客”,其简单程度就相当于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信箱。申请成功只是获得一个博客框架,还需要把园地的栏目设计出来,并把栏目的名称设计好,各类信息加以分类整理分别充实到栏目当中,博客式家长园地就初步创建成功。

2.2栏目突出个性化

博客空间的各个版式,风格各异,使教师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这里能够容纳更多个性化的元素,教师的个人喜好、班级的年龄特点以及家园共育的专业化特色,都可以揉和在一起。博客式家长园地从各个角度展示一个班级的风采。既包含了群体的共同特色,又包含着幼儿个体的具体信息。群体包含个体,个体逐步发展,能相对独立,也可交错组合。

2.3信息涵盖范围广

博客式家长园地中发布的信息没有版面大小的限制,信息可以涉及到班级管理、幼儿活动、生活保健、家长关注的热点、科学育儿以及国内外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的范围不仅仅是教师反映本园家长工作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家长的具体需要、季节的更替以及时事变化进行编排。

2.4信息更新周期短

教師在一日活动中,可以随时随地把幼儿的表现记录下来,幼儿的成长变化都是随时记录下来,没有预设的周期,每日至少会更新一次甚至数次,让访问者看到的都是每天发生的事情,从日常的活动中来发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这种即时发布的方式能调动家长访问的积极性,驱使家长对家长园地信息的关注和反馈。

2.5信息反馈及时具体

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发布的言论都是具体到活动或者是幼儿个人,这种记录方式不仅改进了教师的活动记录方式,也避免了教师对幼儿的那种纯语言描述性的假、大、空的总结性评价。针对幼儿的本色表现,家园双方有了互动的话题,教师可以随时把握家长的思想动向,指导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行为,双方的交流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主题鲜明地及时反馈。

2.6原始信息得以保存

博客式家长园地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它的信息存储量是传统家长园地无法比拟的,而且信息的类型也非常多样化。对信息的管理不再是人工手动去操作,博客有信息自动管理功能,会按照发布时间的顺序加以排列。信息的更新不是去掉旧的,发布新的,而是信息的累加。在这里的信息只要不是人为地删除,就会永久存在。幼儿的一系列资料可以按照时间的序列完整地保存,也正是基于这个功能,博客式家长园地也将变成幼儿成长档案的信息库。

3 博客式家长园地的意义

利用网络技术探索家园共育的途径,为幼儿园家长工作创造出新的交流形式,对家园共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增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结和互动,对完善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3.1促进幼儿教育公平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显然,促进教育公平已不是一般性的政策要求,更不是策略和措施。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幼儿教育公平也必然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不可或缺的内容,必然是改革与发展幼儿教育基本政策的准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文规定,幼儿教师对孩子应一视同仁,关心、尊重每一个孩子。保证师幼关系的民主和幼儿之间受教地位的相同。2003年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的目标之一即是,“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要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保证幼儿接受均等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必要的。社区幼儿教育必须以幼儿园为核心,以幼儿的家庭为点,以社区为面,在幼儿园的辐射作用下,以点带面地进行。总之,只有为幼儿营造完整的公平受教育环境,才能达到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最佳发展的理想的公平境界。博客式家长园地的面面俱到,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家长,条件均等,机会均等,让教师全面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面向每位家长的信息反馈,都是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去做的事情。

3.2改进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式

幼儿园教育评价观,就是对幼儿园教育评价所持有的价值观,当前幼儿园教育评价由单一、教条的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视了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教师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下幼儿的活动表现,就是对幼儿个体发展的尊重,也是对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的关注和认可。不以达到什么目标来评价幼儿的成长状况。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有了存在和认同的理由。

評价过程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历程,并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进行评价,而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由单一变化为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更多地强调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指出“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评价者也由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扩展到了幼儿和幼儿家长。只有将涉及幼儿的所有人(包括幼儿自己)的意见、观点都加以综合,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园与家长的关系以及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的关系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关系也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探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要想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进行评价,必须要建立在对幼儿在具体年龄阶段的行为表现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之上,教师和家长不能简单地以书本上的测试题把幼儿的发展打出评语。对幼儿的评价由定性分析逐渐发展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价者的主观因素的干扰也会被再现的记录所减弱,评价更为具体、切合幼儿的实际。

3.3增进家园信息互动交流的质量

一个成功的传播所需的基本条件:时间的把握、信息量的把握、信息量的相关性、具体性、生动性、清晰性。

在网络的环境中,天南海北的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士都可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在论坛、聊天室等进行。然而,论坛虽广开言路,但多是“点到为止”,聊天室虽实时交流,但不能长久保存且又庞杂。博客则独具魅力,它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比较详细地记录了我们的思想甚至灵感和感受,使得交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无论是对“博客”还是网友,都是难得的“推心置腹”的机会;它能够长时间地关注一个主题,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博客式家长园地作为一个真正的自由媒体,最充分地发挥了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信息沟通交流中心。承认和尊重家长的教育价值,包括他们已有的文化、经验、情感基础,组织起家园双方的力量,解决具体问题并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重要策略。增进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了解,让家长和热心的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经验对教育孩子是有意义的,提高了他们自身的价值感,融洽了家园关系,提高了幼儿教育的社会支持度。博客式家长园地对教师和家长来说是一个新颖的沟通形式,但是家长和教师对博客这种网络交流方式却并不陌生。因此博客式家长园地是家园互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式,是促进家园互动的新载体。

徐启建在《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中写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并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相信教育博客辅助幼儿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畅。利用网络技术探索家园共育的途径,为幼儿园家长工作创造出新的交流形式,对家园共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增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联结和互动,对完善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上一篇:已工作面试自我介绍下一篇:“三下乡”启动仪式演出主持词与“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