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

2024-08-11

小蚕共育(通用8篇)

小蚕共育 篇1

目前, 大棚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改变了过去小蚕共育费时、费工、蚕农不愿接受的状况, 为河南省蚕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开辟了蹊径。我省从2000年左右开始推广塑料大棚养蚕, 在随后的两三年时间内逐步实践、完善、推广大棚小蚕共育技术, 并先后在郸城、太康、兰考、伊川、淅川等蚕桑基地县培育了一批养蚕大户和规模化蚕桑生产企业。我省蚕桑生产在近几年全国茧价连续几次波动的情况下能够稳固发展, 完全得益于小蚕大棚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实践证明, 小蚕大棚共育技术是省力高效, 深受我省广大蚕农喜爱接受的一项实用技术, 可以省工、省时、低耗、高产、优质、高效, 大大提高了蚕农规模化植桑养蚕的积极性, 对稳定我省蚕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 大棚小蚕共育技术的优点

1.1 便于科学养蚕

小蚕饲育时间短, 技术性强, 对叶质要求高。实行大棚小蚕共育饲养, 采取的是一日三回育饲养技术。选配责任心强, 对新生事物接受快的人员进行共育;严格贯彻技术操作规程, 统一技术处理, 在温湿度、空气、营养几方面能为小蚕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有利于增强蚕儿体质, 为实现蚕茧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1.2 节约劳动力

据资料报道, 大棚养蚕比室内常规饲育节约用工30%~50%。从近几年来农村小蚕共育实践来看, 收蚁到四龄起蚕分蚕, 每个大棚一般可饲育小蚕50张种, 只需要4~5人, 按共育11天计算, 平均每张种耗劳动力人1.1个工日, 而按常规室内育, 每个劳动力承担1~2张小蚕育, 即需要耗费11个工日。相比之下, 大棚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动力达90%。

1.3 便于消毒防病

由于小蚕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 容易感染蚕病。尤其是一二龄蚕被感染后, 发病率极高, 俗语“小蚕见一面, 大蚕死一半”。据调查, 我省农村蚕病危害面积占70%, 发病率占15%以上, 有的蚕农甚至颗粒不收, 严重影响了蚕农植桑养蚕的积极性。大棚小蚕共育采取少回集中饲育模式, 专人管理, 蚕床、大棚、环境消毒措施到位, 药液浓度配比准确, 喷布均匀全面, 消毒彻底, 可以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

2 大棚小蚕共育关键技术

2.1 做好收蚁前准备工作

在收蚁前7~10天准备好小蚕用具, 并用消特灵、新鲜石灰等消毒剂, 对大棚、周围环境及共育所需的用具进行全面彻底消毒, 棚内地面撒一层新鲜石灰粉。对地火龙火道上的沙子要进行更换, 已经消毒过的物品要妥善保管, 以防污染。

2.2 做好补催青工作

为了促使蚕儿发育齐一, 蚁体强健, 就必须做好补催青。蚕种领回后, 根据胚子转青情况, 确定是否按时或推迟收蚁时间。并控制好温湿度、光线, 提高一日孵化率。

2.3 精选收蚁用叶

在收蚁的前一天傍晚进行收蚁叶的采收, 采叶时统一标准, 不采过老过嫩叶, 不采虫口叶和病害叶。叶子采回来后放在阴凉卫生处, 防止干枯及污染。收蚁叶的标准:含水率78%~80%, 适熟偏嫩, 黄中带绿, 叶面稍皱, 略有光泽;采新梢上第2—3位叶。在收蚁的前一天下午6时以后或收蚁当天早上进行收蚁叶的采摘。采叶量为收蚁量的20倍。

2.4 对共育人员要合理分工,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收蚁时, 共育人员要分工明确, 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蚕床要编号, 在共育分床时, 要对号分床, 确保每张种的蚕头数。在共育期间要合理用叶, 厚薄适度, 避免出现踏叶或使蚕儿受饿现象的发生。

2.5 控制好温湿度

由于大棚昼夜温差比较大, 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温湿度, 夜间温度过低要烧火加温。

3 大棚小蚕共育的注意事项

3.1 地势选择及排水

建棚时要选择地势平坦, 高燥处, 棚向以南北为宜, 四周要挖排水沟, 沟底要低于棚内地面, 以防止雨水倒灌, 造成损失。

3.2 饲养小蚕大棚要专用, 不能用来饲养大蚕, 桑叶不能储藏在共育棚内。

3.3 防止高温, 加强通风

在外温高时, 打开棚两边的塑料薄膜, 并加厚棚顶。有条件的地方, 可在棚顶间隔安装一个无动力风扇, 加强通风排湿。

3.4 严防敌害, 防止药害

共育棚的窗户一定要加装防蝇网, 防止蚂蚁和蚕蝇的侵害, 同时要注意夜间巡查, 以防老鼠等其它敌害。应密切注意大棚四周及桑园附近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 防止农药中毒事件发生。

3.5 注意蚕床上下位置的调整, 以及离地火龙的位置、方向的调整, 确保蚕儿发育齐一。

3.6 共育结束后的工作

共育结束后要及时对使用过的物品及大棚内外进行清洗, 消毒。将棚封闭, 以备下季使用。

参考文献

[1]郑作运.河南塑料大棚养蚕技术[J].《北方蚕业》, 2001, 22 (4) :48-49.

小蚕共育 篇2

关键词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8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45

桑蚕小蚕的共育技术始于20世纪,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慢慢形成了一定技术水平的共育技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能全面提高桑蚕的质量和产量,实现桑蚕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

1 坡造镇桑蚕产业发展简介

1.1 桑园种植面积

全镇已累计发展桑园面积达683.2 hm2(2016年全镇新增种植桑园54.2 hm2,历年现存面积为629 hm2,新增养蚕户达243户),其中,贤强村194.3 hm2、敬村村71.1 hm2、坡造村54.0 hm2、龙马村46.8 hm2、都阳村58.3 hm2、绿德村50.1 hm2、龙板村55.4 hm2、龙昧村

54.3 hm2、伏琴村57.9 hm2、内里村34.1 hm2。

1.2 小蚕共育示范基地

全镇已累计建成小蚕共育示范基地9个,其中,贤强村4个、龙马村2个、坡造村2个,敬村村1个。

1.3 蚕茧定点收购站

全镇已累计建成蚕茧定点收购站6个,其中,龙马村3个、都阳村2个、贤强村1个,年累计收购蚕茧达825 t。

1.4 茧丝绸有限公司

目前坡造镇建成平果利华茧丝绸有限公司,公司下设旧城收茧站、凤梧收茧站和坡造收茧站,月均加工鲜茧200 t,生产白厂丝25 t,鲜蚕蛹80 t。

目前,坡造镇正在筹备成立伏琴村、贤强村强强碳素桑蚕科技示范园和龙板村龙河源桑蚕种养合作社,种桑养蚕产业已朝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成为坡造镇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下一步,坡造镇将把种桑养蚕作为加快转型、调整结构,实现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坚持做到发展桑蚕产业与农村脱贫攻坚相结合,因地制宜,努力推进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以产业发展助推扶贫攻坚,在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下,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养蚕新模式,力争发展桑园面积达1 333 hm2以上,年蚕茧销售产值达1.5亿元以上,参与发展种桑养蚕的农户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平果县坡造镇桑蚕小蚕共育技术

2.1 高效省力化技术

2.1.1 蚕匾育

搭架蚕匾育是南方大多蚕区使用的一种共育技术,坡造蚕区9个共育室均采用此项技术,即在收蚁前把一张塑料薄膜垫在蚕匾的蚕座纸下面,然后在上面收蚁、定座、给桑,再盖上一张塑料薄膜,使上下四周重合,沿边缘包折的饲养方式。1~2龄蚕采用下垫上盖薄膜的全防干育,3龄饷食后采用只在上面盖薄膜的半防干育。小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强,适当的高温多湿可以促使小蚕健康生长发育,塑料薄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的功效,有利于保持桑叶新鲜,使小蚕能充分饱食、发育整齐,体质健壮。

2.1.2 片叶育

小蚕在1龄时要用切叶来喂,而在2龄后可以用片叶来喂。同切叶育相比,片叶育有以下的优点:第一,节省切叶的时间,且叶子也不易干燥,同时有更长的保鲜时间,因此片叶育法比较适用;第二,片叶育的桑叶能够盖住小蚕,空隙较小,而小蚕也不易爬上来,要想吃叶,只能由下往上,假如能够喂到合适的量,小蚕就能吃光所有的叶子,不会造成任何浪费,大大节省了桑叶以及劳动力[1]。

2.1.3 省力化二回育

采用科学合理的养蚕技术措施,每天只需要喂蚕吃两次桑叶,这样能养出发育齐一、强健的小蚕,避免蚕病的发生,提高产量以及茧质,这就是小蚕省力化二回育。这样养的目的是节省成本、人工以及桑叶量。一般情形下,能够节省30%以上[2]。

2.1.4 分室饲养

按照小蚕不同的年龄,进行分室饲养,能够有效避免各龄蚕的交叉感染。每次需要移室时,都要彻底消毒,这也能够提高消毒防病的效果,提高蚕室的利用率。同时,也缩短了养蚕的批次,而且同二回育技术相结合能够大大降低饲养成本[3]。

2.2 蚕种催青

养蚕过程的起点就是蚕种催青,催青质量直接影响蚁体的强健度以及孵化的齐一程度,直接关系到养蚕过程中的蚕茧质量以及劳动效率,还能决定蚕茧的产量。在养桑蚕的过程中,催青的蚕种无论是在小蚕的强健度、孵化的齐整度还是眠起齐整度方面都要优于没有催青的蚕种。坡造蚕区的共育室催青方式大多由蚕种库集中催青至点青期,然后发往各個共育室,各共育室于当天傍晚即可用黑布包好,遮光保持黑暗、湿润40 h,至第3 d黎明5点时,揭云黑布,用白纸把蚕种包好,卵面朝上,然后开灯感光,开始孵化,至早上8:00-9:00即可收蚁。这样能解决传统催青方法难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问题,同时提高蚁体的质量、蚕种的孵化率以及出蚁整齐度,从而实现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目标[4]。

2.3 饲养技术

2.3.1 控制日眠的技术

在养蚕的过程中,养蚕技术上的一大难点就是控制日眠,有效防止夜眠。对日眠进行控制有几点优点:第一,能够让小蚕发育强健、整齐,有充足的头数;第二是处理方便,既省叶又省工,提高小蚕共育的效益[5]。

2.3.1.1 收蚁要适时

蚕的品种很多,收蚁时间要按照蚕的品种和特性确定,一些眠性较差的品种要提早收蚁,而一些眠性比较齐和发育比较快的可以推迟收蚁的时间。当地多年经验,收蚁时间一般是早上8:00-9:00。

2.3.1.2 调节给桑量

要按照蚕的发育情况给桑,在发育较快时,要减少给桑量,而减缓蚕发育速度,从而达到日眠。而发育较慢时,可少食多餐,要保持桑叶的新鲜,增加食下量,从而实现日眠[6]。

2.3.2 强健蚕体质的创新技术

2.3.2.1 选择优良的品种

优良的品种有眠起齐一、好养、发育齐一以及蚕茧产量高等优点,而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很强的抗病力。适合当地养殖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桂蚕2号(宜在旱春与晚秋饲养),二是两广2号(宜在夏天与秋季温度较高时饲养)。

2.3.2.2 合理调节蚕室的温湿度

小蚕强健體质的关键在于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主要有几项技术措施:第一,在高温的季节,要通过空调的降温系统给蚕房补湿和降温;第二,要使用除湿机降低蚕房的空气湿度,这样不仅能够简化小蚕的工序,而且在蚕眠时,也不需要提青分批,并且能够养出整齐和健壮的小蚕。

3 平果县坡造镇桑蚕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3.1 开办桑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培训班

通过相关的部门组织,可以让当地的养蚕户到小蚕共育户示范户进行现场的参观和学习,让更多的养蚕户对推广共育创新技术的重要性形成足够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还可以举办桑蚕小蚕的技术培训活动,大范围地向小蚕的共育户推广养蚕的创新技术,使养蚕户能够掌握标准化的小蚕共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小蚕共育技术水平。

3.2 扶持小蚕共育的示范户

通过相关部门在全国的某个城市挑选出接受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以及有较好的基础设备,还有一定的共育规模的共育户50户,给他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催青室、小蚕共育室、储桑室等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或新建,建成更标准化的小蚕共育蚕具和蚕室。改造小蚕共育桑园,构建更标准化的小蚕共育桑园。同时,对小蚕的共育户进行一些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小蚕的共育创新技术,然后再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将小蚕共育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去,形成更标准化的小蚕共育技术。

3.3 通过多种方式宣传

可以将通过现场观摩会、写板报以及印发资料等方式,向更多的小蚕共育户宣传这些创新技术的效益、优势以及技术方法等,扩大小蚕的共育创新技术的影响,为更广范围的推广小蚕共育创新技术打下基础。

4 平果县坡造镇桑蚕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路线

为了提高桑蚕小蚕的共育技术水平,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创新集成的技术。平果县坡造镇桑蚕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路线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金航峰,黄凌霞,谢琳,等.桑蚕鲜茧干壳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J].农业机械学报,2013,44(1):147-151.

[2]王玉霞,杜丽梅,尚小芳,等.北方蚕区2012年春季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山西点)报告[J].北方蚕业,2012,33(4):19-21,51.

[3]陈爱玉,陈铁,曹璐,等.南通蚕桑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其演变趋势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4):339-

342.

[4]苏小东.普格县桑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做法[J].四川蚕业,2016,44(1):52,54.

[5]胡仕叶,简云峰,吴忠明,等.洞庭×碧波在贵州重点蚕区的饲养效果[J].北方蚕业,2012,33(1):17-21,30.

[6]钟云星,陈小苑,范月娥,等.兴宁市桑蚕标准化饲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28-230,234.

原蚕小蚕共育的生产体会 篇3

1 原蚕小蚕共育的组织运行机制

目前, 根据种场与共育户的协作关系, 以及参加小蚕共育的蚕农相互间的协作关系, 我场原蚕小蚕共育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1) 联户共育。

这种机制是建立在蚕农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邻近蚕户自愿组合, 由种场技术人员选择设备条件好的蚕户为小蚕共育户, 场方提供物品和共育费用, 以及技术指导, 桑叶、劳力按共育张数各户分摊, 一般每张蚕分摊桑叶10~12 kg, 饲养到3龄进行分户饲养。这种运行机制主要在本县原蚕区实行。

2) 专户共育。

选择养蚕技术水平较高并且蚕室设备条件较好的蚕农具体组织实施小蚕共育, 共育中所需一切物品和费用、劳力由专业户负责, 桑叶由各户分摊, 场方提供技术指导, 共育到3龄分到蚕户饲养, 专业户向参加共育的蚕户收取一定的共育费用, 一般每张蚕收取50元共育费。这种以出售商品蚕的形式进行共育的机制主要适用于外县原蚕区。

2 原蚕小蚕共育的优越性

原蚕小蚕共育通过先进的组织模式和技术手段, 将农户饲养小蚕变得省时省力省工, 并且增效明显。与普通的各户饲养方法相比, 原蚕实行小蚕共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1) 原蚕小蚕共育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我场的原蚕饲养全部在乡下原蚕区实施, 所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指导, 原来小蚕分户饲养时, 每天给桑4次, 每次技术人员都要亲临各户辅导, 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路途中。实行了小蚕共育以后, 技术人员只在共育户辅导, 大大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 减少劳动强度30%, 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原蚕技术贯彻力度和原蚕户的监督力度。

2) 原蚕小蚕共育保障了种茧质量的稳产和蚕农的张产水平。

由于饲养环境, 技术和防病的统一标准化, 使小蚕生长发育整齐, 体质强健, 为养好大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保证了种茧的质量和张产量。一般可提高张产茧量10%以上, 健蛹率可提高3~5个百分点, 同时缩短了养蚕周期, 全蚕龄期可减少2~3天。

3) 原蚕小蚕共育, 为防微工作减轻了负担。

实行了小蚕共育后, 其饲养环境集中, 污染面积小, 病原基数少, 有利于彻底消毒防病, 可有效控制和防止蚕病特别是微粒子病的发生。

4) 原蚕小蚕共育节省成本, 提高了效益。

原蚕实行小蚕共育, 在小蚕期节省了人力, 物力和时间的投入, 从而降低了种蚕的生产成本和风险, 提高了种场与蚕农的经济效益。原蚕小蚕共育可节约桑叶25%~30%, 节约燃料费30%~50%, 节省投资30%, 降低养蚕成本10%~20%, 提高功效5倍以上。这样以来, 也调动缺技术缺劳力缺设备的这些“三缺户”的生产积极性。

5) 原蚕实行小蚕共育有利于全县乃至更大地区养蚕水平的提高。

通过有组织的推行原蚕小蚕共育, 加上逐年的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 可提高当地整体养蚕技术水平。另外, 原蚕小蚕共育作为现代蚕业革新技术之一, 能有效规避生产风险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原蚕小蚕共育的技术要点

3.1 共育室的选择

共育室地址要与化工厂、砖厂、发电厂等厂矿以及施用农药的农田, 果园, 烟草地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小蚕发生中毒造成损失。共育室要求保湿保温, 清洗消毒方便, 要有相应的贮桑室和附属室, 另附设消毒池和蚕沙坑。

3.2 蚕前消毒

在养蚕前7天进行消毒。首先对共育室、贮桑室进行彻底清洗, 做到刮、刷、洗要很, 要到位, 不留死角。然后用有效氯1%的漂白粉和2%的甲醛溶液分别对饲养室。贮桑室、附属室和周围环境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同时蚕具用相同浓度的漂白粉液喷消后, 置入消毒灶中蒸熏4~5 h。最后进行室内熏烟消毒。

3.3 桑叶管理

根据蚕儿发育大小通知各户及时送桑叶。送来的桑叶要求老嫩一致, 适合相应发育阶段的蚕儿食用, 而且要避免多送或少送。用有效氯为0.33%的漂白精或消特灵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 消毒后的桑叶摊于贮桑室内, 晾干多余水份后方可给桑。

3.4 蚕期管理

共育期每天给桑4次, 严格做到每6小时给桑1次。保证蚕儿良桑饱食, 时刻观察注意温湿度的调节, 同时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小蚕饲养人员要严格贯彻各项卫生防病制度。

4 原蚕小蚕共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收蚁时, 若是定量统一收蚁要注意每区数量均匀, 按区分箔, 避免区间多少不一的现象发生。若是提前分户包好的蚕种, 分户收蚁时需贴好标签, 防止批次混乱。

2) 由于多批次大量小蚕放在一起饲养, 未免湿度过大, 要时刻观察, 若遇阴雨天气, 根据情况应即时撤掉下垫的塑料薄膜, 防止湿度过大造成损失, 同时注意空气流通, 每次给桑时通风换气1次。

3) 实行共育, 防微工作虽然集中, 但力度更大, 在做好严格的蚕前消毒之外, 蚕期中要保证每天对蚕室、贮桑室、附属室及周围环境进行药物消毒1次, 每次除沙过后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做到心中有数, 万无一失。

小蚕共育配套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篇4

1 小蚕共育配套技术

1.1 蚕室、工具的准备及消毒处理

养好小蚕首先要确保具备较好的保湿保温效果、光线充足、透气性良好、装有天花板、水泥地面、距离住户与大蚕养殖室较远等条件的共育室。小蚕饲养的密度要适宜, 控制在10~15 m2共育蚕种10 张左右, 需要蚕匾的数量一般约为80 个。此外, 小蚕共育还需要蚕架、蚕网、蚕筷等工具及消毒所需要的漂白粉、石灰等。为了确保共育饲养出的小蚕强健、不感染病害, 在饲养前首先将蚕室内外清理干净, 包括清除杂草、疏通水沟等, 然后用漂白粉等对蚕室、工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消毒工作一般在蚕种进共育室之前的1周左右进行, 切记消毒一定要保证全面、彻底, 工具等消毒后要充分晾干才能使用[1]。

1.2 蚕种补催青

为了保证小蚕发育一致、体质强健, 做好补催青工作非要重要。一般携带经过清洗、消毒且晾干的黑布将蚕种领回, 不要在温度较高的中午领种, 途中切记不可挤压、遇水、太阳曝晒等。补催青过程要控制温度及湿度处在适宜的范围, 以对蚕种进行保护, 一般日龄1~4、6~10 d的蚕种温度分别控制在23~25、26~27 ℃, 干湿差分别控制在2.0~2.5、1.5~2.0 ℃, 后期要做好补湿工作。一旦发现蚕种见点, 要立即采取全黑处理, 持续2 d[2]。

1.3 收蚁

收蚁当天5:00—6:00 将用收蚁纸、黑布包起来的蚕种摊开在事先已做好消毒处理的蚕匾上, 开灯进行感光处理。8:00—9:00 收蚁, 切记不可在10:00 以后。收蚁时分区要保证均匀, 以使每个蚕匾上的蚕数量平衡。为了对蚕体进行消毒, 一般收蚁后在首次或者第2 次给叶前可先散适量的“防病一号”。

1.4 采叶及除沙管理

采叶不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进行, 以防桑叶萎蔫、发酵, 一般在早晨露水干后或者傍晚时进行;若在阴天采叶, 也可在中午进行;若温度高、气候干旱, 则尽量在清晨进行;若遇到雨天, 要在雨前多采, 雨后的叶尽量不要采。给叶时要将桑叶切成方形的小块, 标准为蚕体的2 倍见方左右。小蚕在1 龄时可不除沙, 2 龄时除沙1 次, 3 龄除沙3 次。

1.5 眠起处理

一旦发现有个别眠蚕时就要加眠网, 且减少给桑量;当有7 成以上眠蚕时即可不需要给桑, 停止喂桑后6 h左右将青头蚕挑拣出来。眠中要散适量的石灰。为保证小蚕的发育整齐一致, 饷食的时间可适当推迟, 一般延长至超过98 %开始起蚕时为佳。饷食前要撒适量的“防病一号”进行消毒, 饷食的桑叶选择适度偏嫩为宜。3 龄起蚕喂1 次桑叶后即可进行分蚕, 分完后要及时进行清扫、消毒等, 以为下批小蚕的共育做好准备[3]。

2 小蚕共育技术在歙县的推广应用

歙县蚕桑站近年来在生产优质蚕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采取了多项措施, 包括发放优良品种、推广小蚕共育技术、调整养殖布局等, 提高了蚕茧的质量, 保障了该县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2014 年, 歙县饲养的春蚕种数量总计超过14 000 张, 产量达到了700 t以上, 平均单价在35~40 元/kg;2013 年歙县杞梓里蚕桑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小蚕共育室, 面积超过600 m2,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包括操作间、消毒池、储藏室等, 2015 年饲育了510 张春蚕种, 待小蚕3 龄后免费发放给蚕农饲养。

2.1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歙县蚕桑站一直将服务的侧重点放在龙头企业上, 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订单产业, 转变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 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 在蚕桑的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歙县联成蚕桑专业合作社、歙县杞梓里蚕桑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 包括免费发放蚕种、保护价收购、年终分红等, 以促进订单产业的发展;2014 年歙县杞梓里蚕桑专业合作社共投资了50 万元, 用于老桑园改造、小蚕共育、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 大大带动了周边蚕农的积极性[4]。

2.2 建立小蚕共育点, 加强技术培训

2015 年, 为了更好地在歙县推广小蚕共育技术, 县蚕桑站依托当地的几家发展较好的合作社, 建立了3 个小蚕共育点, 以推广小蚕共育技术, 安排有经验的专门人员定点进行指导, 以培育出健壮、发育一致的小蚕。有计划地组织蚕农进行培训, 安排专业人员指导蚕农科学养蚕, 提高蚕农在饲养方面的管理水平及对小蚕共育技术的认识, 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要:总结了小蚕共育配套技术, 并阐述了该技术在歙县地区的推广应用情况, 以期为饲养户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蚕,共育技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如斌.小蚕共育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5) :169-170.

[2]徐向宏, 方树友.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提高养蚕经济效益[J].江苏蚕业, 2008 (2) :20-22.

[3]徐德元, 孙峰.小蚕共育技术要点[J].蚕桑通报, 2007 (3) :52-53.

小蚕共育配套技术及推广应用 篇5

关键词:小蚕共育,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小蚕共育配套新技术是推广养好蚕虫至关重要的技术关键, 小蚕共育能确保养好小蚕, 它是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宁市从2008年开始应用该技术以来,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小蚕共育可节约桑叶、节省劳力、节省燃料、减少投资, 小蚕发育整齐、蚕头足, 蚕体质强健, 是蚕茧高产、稳定, 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1,2]。抓好小蚕共育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对提高兴宁市的科学种桑养蚕技术, 提高桑蚕质量, 增加养蚕经济效益, 促进兴宁市农民种桑养蚕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蚕共育组织形式是联户共育和选用小蚕共育专业户或自理共育的多种形式来组织发展小蚕共育的组织管理方式, 应抓好小蚕共育的落实工作。

1 小蚕共育配套技术

1.1 领种和补催青

蚕种由各镇蚕技站催青到转青卵时发种, 各共育室要及时做好领种和补催青的准备工作, 领种应用干净并经过消毒的专用黑布包装蚕种, 途中防止蚕种堆积、密闭、挤压、日晒、雨淋, 以及接触农药和有害气体, 发种时催青室内用红光灯, 防止感光。夏秋季避免日中高温时领种。

补催青:转青卵到达各共育室后, 仍按标准温湿度继续保护, 直至卵化, 此段时间的保护为补催青。其方法是领种前1 d下午, 将共育室温度升至21.1℃。蚕种到达后, 立即把蚕种从盒内倒出, 平摊在事先垫有纸, 纸上划有黑框的蚕箔内, 注意蚕卵不要重叠, 以4~6张种摊1箔。然后上盖1张红纸, 室内黑暗不严的在面上再盖1个蚕箔, 温度1 h增加0.6~1.1℃, 直到25.6℃, 干湿差1.7~2.2℃, 进行黑暗保护, 如果发现蚕种转青不齐, 应以24℃黑暗保护延迟1 d收蚁, 到收蚁前1 d下午再将温度升到25.0~25.6℃, 这样可提高一日孵化率。

1.2 收蚁

1.2.1 收蚁前准备。

把已经孵化的蚁蚕收集起来, 给予一定的蚕座面积, 进行第1次给桑, 此操作过程为收蚁。收蚁前备好收蚁用的小蚕网 (塑料窗纱网) 、收蚁纸、鹅毛、克秤及塑料薄膜等用品, 组织好收蚁人员, 并在前1 d下午采摘少量桑叶。收蚁当天, 春季在6:00感光, 夏季5:00感光, 促使孵化齐一。

1.2.2 收蚁时间。

蚁蚕在黎明前、感光后开始孵化, 孵化出的蚁蚕经2 h开始觅食, 此时就要收蚁, 收蚁过迟, 蚁蚕受饿引起体质虚弱, 收蚁过早, 蚕儿口器尚嫩, 易受损伤, 一般春蚕收蚁在8:00—10:00, 夏秋蚕在7:00—9:00为好。

1.2.3 收蚁方法。

共育室收蚁采用薄白纸 (纸质要好, 选择纸上无小孔的纸) , 在蚕卵上盖1只塑料纱网 (压卵) ;再在网上铺1张薄白纸, 上撒桑叶, 等蚕儿爬到白纸上后, 扫去桑叶, 2个人牵着纸的4个角, 用鸡毛或鹅毛轻轻把蚁蚕扫在垫有塑料薄膜的蚕箔内, 进行称重, 一般每张按10 g蚁量一次收齐。用蚕筷轻轻将蚁蚕散开, 每收1张都要编号贴上标签, 防止混乱。然后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蚁体消毒, 过15 min给少许桑叶, 第2次给桑后整理蚕座, 使其平整均匀。

1.3 温度与湿度调节

小蚕生长发育快, 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 需要高温多湿饲养, 具体温度与湿度调节可参照表1。

1.4 蚕期中消毒防病

蚕体蚕座消毒:收蚁后每天用小蚕防病一号, 或漂白粉防僵粉, 或新鲜石灰粉对蚕体蚕座消毒1次, 撒药呈薄霜状为度, 每龄起蚕必须先用防病一号消毒, 再给桑。

蚕具环境消毒:除沙换下的蚕网、塑料薄膜等都要清洗, 药剂浸泡曝晒后才能使用。蚕室、贮桑室地面每天用0.3%漂白粉液或2%石灰水药液消毒1次。

1.5 良桑饱食

1.5.1 桑叶采摘。

桑叶采摘标准见表2。采叶在正常情况下, 分早、晚2次进行, 早晨采叶应在露水干后进行, 下午采叶应在太阳西斜开始, 夏秋季干燥时增加早采叶量, 阴雨多湿时下午多采。采后运输以随采随运, 松装快运, 防止蒸热, 运回后及时倒出抖松散热。

1.5.2 桑叶贮藏。

受采桑时刻及天气因素的限制, 养蚕时一般不可能随采随吃, 而需要贮备一定量的桑叶, 以保证共育工作的正常进行。贮藏时应创造良好的贮桑环境, 加强贮桑管理;贮桑时间以不超过24 h为度, 一般控制在8~12 h。

1.5.3 调桑。

为了便于给桑和蚕儿取食, 利于蚕儿发育齐一, 给桑前应做好调桑工作, 调桑工作包括选除不良叶和理桑、切桑等。切桑型式和大小应根据蚕儿发育程度及采取的饲育方法等不同灵活掌握。一般1~2龄用桑切成蚕体长的1.5~2.0倍见方的方块叶, 少食期切叶宜小, 盛食期宜大, 减食期宜小。环境干燥时切叶宜大, 眠起处理提青头蚕宜用长条叶, 长条叶的切叶宽度约等于蚕体长度, 长度为体长的5~6倍。3~4龄饷食粗切成三角叶。

1.5.4 给桑量。

给桑量应力求合理, 既要使蚕儿充分饱食, 又要不使桑叶浪费。给桑过量, 不仅浪费桑叶, 而且残桑过多, 易造成蚕座冷湿或蒸热, 蚕儿容易发病。给桑过少, 则蚕儿食桑不足, 发育不良, 蚕体瘦小, 体质虚弱。因此, 要合理给桑, 做到看蚕给桑, 掌握饷食8成饱、盛食期10成饱、减食期逐渐少给的原则。总之, 每次给桑量以不剩桑叶或稍有残叶为好。给桑次数一般每天给4次, 方法是给桑前先进行匀座, 使蚕儿在蚕座上分布均匀, 然后再撒桑叶, 给桑厚薄要均匀。

1.6 扩座除沙

1.6.1 扩座。

就是扩大蚕座面积, 扩座必须及时, 小蚕期生长发育快,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应给1次桑扩1次座。扩座的方法是用条叶扩座或用蚕筷、鸡毛、鹅毛向蚕座四周移放, 或用加网扩座, 给蚕座上先加网再给桑, 等蚕爬上1/2时提网另放一个蚕匾的方法。此法操作方便, 不伤蚕体[3]。

1.6.2 除沙。

除去蚕座上的残桑、蚕粪、糠药及蜕皮物等称为除沙。除沙的目的是减少病原体, 保持蚕座清洁干燥。有利于防病。小蚕共育除沙采用加网除沙, 方法是:先在蚕座上撒干燥隔沙材料 (如焦糠之类) , 然后加网给桑, 等蚕儿爬上桑叶后, 即可抬网, 弃去残沙。除沙时动作要轻, 勿伤蚕体, 一般安排在白天进行, 夏秋季高温时避免日中除沙;除沙时换下的蚕网和蚕箔要经日光曝晒消毒后再使用。除沙时发现病死蚕不能乱丢, 要投入消毒缸内;残沙及时运往远离蚕室地方挖坑深埋。

1.7 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包括眠前处理, 眠中保护和起蚕处理等技术环节。总体要求是饱食就眠, 眠中管好, 适时饷食。眠前处理:包括饱食就眠、适时加眠网和提青分批。蚕儿过了盛食期, 食欲减退, 体色紧张发亮, 略吐丝缕, 这是就眠的先兆, 蚕儿进入催眠期必须让蚕吃足桑叶, 饱食就眠, 以积蓄能量, 供眠中消耗。此时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给桑回数, 减少给桑量, 缩小切叶分寸, 使蚕儿充分饱食。适时加眠网, 加网过早残沙厚。蚕座潮湿, 对蚕儿就眠和卫生不利, 加网过迟, 则网下眠蚕多, 技术处理困难, 易增加遗失蚕和半蜕皮蚕。应掌握适时, 1龄蚕盛食期后体色转炒米色, 其中约0.1%的个体已达将眠, 胸部膨大透明, 部分蚕体上粘附蚕粪;2龄大部分蚕体色乳白, 体躯肥短, 其中约0.5%的个体已达将眠, 并有部分蚕驼蚕的现象时即可加网, 3龄蚕可在大部分蚕体色转乳白, 体躯缩短, 体皮紧张发亮, 有将眠时加网眠除。提青分批:在共育饲养过程中, 由于桑叶老嫩, 给桑厚薄, 蚕头稀密, 感温高低等原因, 个体间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 就眠会有迟早不齐的现象, 此时要把眠蚕和未眠蚕分开, 未眠蚕称为青头, 将青头与眠蚕分成2批称提青分批。一般适时加眠网后经8~10 h, 大部分蚕就眠, 如有部分蚕仍未入眠, 应撒焦糠, 加网给桑, 待青头爬至网上, 将网抬起另行饲养, 提出的青头蚕应加强管理, 给新鲜桑叶, 贴上相应的标签, 放于蚕架上层。个别体质弱发育迟的个体予以淘汰。

1.7.1 眠中保护。

眠中保护是指从止桑到饷食这段时间内的技术处理, 保护温度比食桑中降0.6~1.1℃, 干湿差1.7~2.2℃, 蚕座要保持干燥, 从见起蚕到饷食湿度应增加, 以利蜕皮, 在夏秋季如遇高温干燥时, 眠的后期见起蚕时, 可在蚕座上加用402药剂稀释液浸湿的蚕网补湿, 同时还起到防病隔沙的作用。眠中光线宜暗, 并保持光线均匀, 防强风直吹, 空气新鲜。

1.7.2 饷食处理。

各龄蚕眠起后的第1次给桑饷食。饷食要适时, 掌握在95%起蚕头部由灰白色转成淡褐色, 头胸昂举左右摆动求食时饷食。先用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 过10~15 min加网给桑, 饷食用桑要新鲜, 适熟偏嫩, 给桑要均匀, 给桑量是盛食期的80%左右, 以蚕能食净为度[4]。

2 小蚕共育先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小蚕共育技术生产是兴宁市优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产业之一, 符合桑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种养结构调整规划。建设小蚕共育基地以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为主, 带动周边农户技术推广的平台, 进一步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带动机制, 扩大合作社辐射带动范围, 此技术能增带动蚕农800户, 做到以品种和技术“示范点、辐射源”姿态推进桑蚕产业效益挖掘。

一是强化技术推广和培训。小蚕共育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在严格执行小蚕共育新技术操作规程的同时, 必须推广适宜兴宁市当地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蚕种。及时组织蚕农进行现场生产技术培训, 科技人员到各点及时指导蚕农科学使用喷施农药, 帮助蚕农掌握小蚕共育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 使蚕农对小蚕共育新技术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带动桑蚕生产及产业化发展, 提高种桑养蚕科技水平, 保证蚕茧质量和数量的增加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二是精心组织, 认真实施, 加强管理, 落实责任, 各尽其职, 认真做好小蚕共育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各项工作。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使小蚕共育配套技术有力地推动兴宁市种桑养蚕基地的发展, 促进和带动兴宁市桑蚕主产区兴田、宁中、大坪、罗岗、石马等主要乡镇种桑养蚕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桑蚕生产, 产业化经营, 提高蚕茧品质, 提升品位。通过统一加工, 包装、销售, 能增加蚕茧的附加值, 提高桑蚕的科技含量, 促进蚕农增加经济收入,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如斌.小蚕共育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5) :169-170.

[2]莫嘉凌, 陈琴, 乐波灵.推广小蚕共育常见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蚕业, 2006, 43 (1) :42-43.

[3]潘家宽, 区登波.小蚕共育室温湿度调控新技术[J].广西蚕业, 2010, 47 (4) :32-34.

专业化小蚕共育技术要点 篇6

1 选择共育人员

小蚕共育应挑选思想好、工作认真负责、养蚕技术水平较高、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能为广大蚕农所信赖、服从领导和分工的人员为共育人员。共育人员应热爱蚕桑事业, 善于钻研养蚕技术, 不断总结经验, 勇于改进和创新, 这样才能把共育的小蚕饲养质量提高。

2 做好消毒防病工作、防治蚕病发生

养蚕前认真做好共育蚕室、 蚕具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扫、洗刷、曝晒、消毒、熏烟等各项工作, 确保不留死角, 同时加强消毒后的管理力度, 以免再次污染。选择消毒药品时, 要提前了解和掌握该药品的实际有效成分和消毒时应配制的浓度标准, 保证消毒效果。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应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小蚕共育室内外环境和蚕架、竹杆、蚕箔等养蚕基本用具的清扫和洗刷。共育室及周围环境用漂白粉溶液先消毒一遍, 再用福尔马林石灰浆消毒;同时采叶用具、切桑板等专用蚕具在消毒池内浸泡, 一般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或消毒王溶液浸泡。然后将消毒好的蚕具搬入共育室内加温25℃以上时, 用含2%的甲醛石灰浆进行喷雾消毒, 同时再用硫磺熏烟消毒, 密闭24h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并晾干蚕具;最后是蚕种进入共育蚕室前1d进行一次蚕室地面消毒, 养蚕期间, 共育蚕室和共育人员要建立健全防病卫生制度和良好习惯, 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养蚕之中。如饲养人员切桑前、给桑前、匀扩蚕座前、除沙后必须洗手, 出入共育蚕室、 贮桑室必须换鞋, 非共育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共育室并谢绝参观。严格淘汰迟眠蚕、弱小蚕等不良个体, 并放入指定的消毒盂中, 决不能随意乱拿、乱丢、或喂鸡、鸭等家禽, 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蚕病。经常保持养蚕人员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共育室门口铺新鲜石灰粉, 并保持每日更换。食桑期间每天用含有效0.3%~0.5%的漂白粉液或新鲜石灰水液进行一次共育蚕室, 贮桑室地面消毒;采桑、贮桑、给桑的用具要严格分开, 并做到经常消毒后使用;除沙后的蚕室地面应及时消毒, 防病原感染, 确保蚕座安全。

3 做好补催青工作, 提高一日孵化率

共育蚕室在蚕种到达前1d应升温达到25~25.5℃, 干湿差 1~1.5℃。蚕种安全到达后在黑暗环境中进行补催青, 促使蚕卵转青齐一, 孵化当日早上5∶00左右感光, 春季在上午8∶00, 夏秋蚕在上午7∶00开始收蚁, 以提高一日孵化率。收蚁时为防止蚕儿逸散和减少蚁蚕体力消耗, 温度可适当降低到25%, 收蚁结束后, 则立即升至标准温度28~28.5℃, 保持干湿差0.5℃左右。

4 抓好饲育中的技术处理

4.1 加强疏毛期管理

收蚁后24h内, 蚁蚕身上浓密的刚毛随着小蚕的生长逐渐疏开, 躯体前端逐渐呈现白色, 这个时期称为疏毛期。疏毛期切叶的大小以蚁蚕体长的1~1.5倍、约0.3cm见方为好, 以后以蚕体长的1.5~2倍为宜, 给桑厚度以1.5~2层为佳。收蚁后用有效氯2%漂白粉防僵粉在蚕座上轻撒1层, 似薄霜状即可经过5~10 min后喂食新鲜桑叶。疏毛期用叶力求新鲜, 适熟偏嫩。一般采摘新梢最大叶的上一叶, 这样的叶子叶色黄中带绿, 稍有皱缩, 手触柔软, 叶质均匀, 含水率为78%~80%, 喂蚕后咬食成孔状为合适。切忌使用过老叶、过嫩叶或老嫩不一致的叶。疏毛期的室温以 28~28.5℃为好, 不能超过29℃。蚕室内要加强补湿措施, 保持干湿差0.5℃, 防干塑料薄膜要盖严盖好, 保持桑叶新鲜, 促进蚕儿饱食。

4.2 严格选采适熟叶, 确保良桑供给

选采老嫩适宜的桑叶喂蚕, 是蚕儿生长健壮、发育齐一的关键。一般随蚕龄大小定位、 定色采摘适熟叶。春期采叶标准为:收蚁至24h内的疏毛期用叶力求新鲜、适熟偏嫩, 一般采摘新稍最大叶的上一位叶, 这样的叶子叶色黄中带绿, 稍有皱缩, 手触柔软, 叶子均匀, 含水率高, 喂蚕后咬食成孔状;1龄期疏毛期后用叶选采叶色绿中带黄, 叶面展开, 稍有光泽的第3~4位叶;2龄饷食用叶按1 龄期用叶标准选用, 饷食后要选用即将转浓绿色的第4~5位叶;3 龄饷食及第2次用叶按2龄期用叶标准选用, 从第3次给桑开始选采浓绿色的三眼叶 (止心芽) 。采叶力求适熟一致, 选叶做到以叶色为主, 叶位为辅。另外采桑标准还应根据天气条件灵活掌握, 如:天气干旱, 桑叶含水率不足, 上午应多采桑叶且可偏上采;阴雨天气, 桑叶含水率高, 下午应多采叶且可偏下采。夏秋采叶, 可结合春期采叶标准, 在枝条上选取适熟叶。桑叶采回后应立即抖松, 放在多湿的贮桑室贮存, 以保持桑叶的水分和养分, 防止桑叶萎蔫、蒸热或变质。

4.3 调节好温湿度, 促进蚕儿生长

小蚕期在低温条件下极易造成发育不齐, 为此要调节好温湿度。1龄温度为27.5~28℃, 干湿差为0.5~1℃; 2龄温度为27~27.5℃干湿差为1~1.5℃; 3龄温度为25.5~26℃, 干湿为2~2.5℃。夏季气温过高时, 要注意采取降温、补湿措施, 严防温度超过30℃和干湿差过大。饲育过程中温度不可忽高忽低, 每次给桑前0.5h揭开薄膜进行通风换气。每次给桑后要上下、左右、前后调换蚕箔, 使之感温均匀, 发育整齐。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均匀, 能有效地防止下伏蚕的发生。

4.4 控制小蚕日眠, 有利小蚕齐一

小蚕饲育应贯彻“十日三眠”, 眠眠是日眠。形成日眠的第一要点是适时早收蚁, 春季掌握在7:00;第二是按标准的温湿度和给桑量进行精心喂养;第三是充分掌握各龄期的盛食期都要在上半夜出现, 第二天就有把握日眠。凡是其它原因造成后半夜进入盛食期的, 可适当提高温度, 并增加给桑量和给桑次数, 也可形成日眠。这样有利于蚕儿发育齐一, 方便日常管理。

4.5 及时扩座、匀蚕、除沙

小蚕生长发育快, 应及时进行扩座、匀蚕。一般扩座要做到超前扩座, 掌握“先扩后长, 先稀后适”的原则。小蚕每日扩座2次, 若一个蚕箔内不能再扩座时, 可结合除沙加网分箔扩座, 这样使蚕儿在蚕座上稀密适度、分布均匀、发育整齐。1 龄蚕一般以匀蚕扩座为主, 不除沙, 2龄起、眠除各1次, 3龄起、中、眠除各1次。除沙时做到细心操作、不伤蚕体、防止蚕儿遗失, 并及时清除蚕沙, 以防止感病。

4.6 搞好眠起处理工作, 促使蚕儿发育齐一

蚕儿进入将眠时, 应提高标准温度1℃, 适当干燥。就眠达到60%以上时, 则停止给桑; 就眠达到90%以上时, 撒焦糠;就眠不齐时, 则应加网提青, 给予良桑, 放于蚕架高层处饲育, 促使提早就眠, 赶上大批。眠中应比蚕期标准温度降低1~2℃, 前期保持干燥, 后期见起蚕后适当补湿, 以助蜕皮。饷食时期掌握 90%以上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 蚕座上不见眠蚕时为饷食适期, 避免过早或过迟。饷食用桑做到新鲜偏嫩, 给桑量为上龄最大用桑量的80%。

5 做好共育蚕的分发工作

收蚁时按顺序称量编号, 以每一张蚕种为单位进行饲育管理, 不混合, 分蚕时再随机抽签对号, 确保公平合理。分蚕时间一般是采取早、晚或阴天进行, 一般把共育室内的温度降下来与室外温度一致, 做到蚕儿不伤、不饿、不失、不错乱, 并及时安全地运回各养蚕户饲养。

摘要:近年来, 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 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 养蚕技术缺乏, 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 导致养蚕单产不高, 质量差, 养蚕效益低, 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提高蚕茧产量, 增加养蚕经济效益, 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叠框式小蚕共育的关键技术 篇7

1 精心采摘桑叶, 保证良桑饱食

桑叶是蚕儿的唯一的营养来源, 如何做到良桑饱食, 桑叶的选择采摘是关键。小蚕的不同龄期、不同的发育时期所需要的营养都不一样, 尤其是小蚕的眠起时期, 应根据要求采摘适合的桑叶, 才能满足小蚕的营养需求, 才能达到饱食就眠。

1.1 根据不同的饲养时期采桑

桑叶在不同的生长期相同叶位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含水量是不同的, 小蚕共育中应根据不同蚕期采摘桑叶。一般春蚕期 (3月~4月) 和夏蚕期 (5月~6月) 桑叶含水量比较高, 采摘桑叶时应比各龄期桑叶采摘标准降低一个叶位, 秋蚕期 (9月下旬以后) 桑叶含水量比较低, 桑叶采摘时应比标准提高一个叶位, 收蚁叶的采摘时间最好在收蚁当天的早上, 露水干后, 以保证桑叶新鲜。

1.2 根据不同龄期采桑

小蚕各个龄期的营养要求都不同, 因此, 采摘桑叶时必须采摘符合该龄期要求, 而且富有营养、老嫩基本一致、易于蚕儿消化吸收的适熟叶, 才能满足小蚕的营养需求。

2 合理调节蚕室温湿度

温湿度是影响小蚕生理的重要因素, 蚕室、蚕座的温湿度是决定小蚕的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叠式小蚕木框育技术中, 由于每框小蚕的小气候和传统蚕匾育有较大的差异, 如何控制好蚕室、蚕座的温、湿度与能否处理好小蚕眠起处理有很大关系。

2.1 根据不同龄期调节

小蚕各龄期的温湿度要求是不相同的, 尤其是眠起处理阶段, 一般小蚕催眠期温度比盛食期要求提高0.5~1℃, 湿度提高5%~10%, 小蚕眠定后温度比上龄期要求降低1℃, 湿度不变。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小蚕生理要求调节好蚕室的温湿度, 尽可能的满足小蚕的生理要求, 促进小蚕安定就眠, 安全蜕皮, 小蚕才能眠起整齐、体质健壮, 具体数值参考附表。

2.2 根据不同气候调节

2.2.1 低温多湿气候

在遇到低温多湿的天气时应采取加温排湿的方法调节温湿度。叠框式小蚕共育, 采用木炭加温时必须注意火盆旁边的小蚕温度, 防止温度过高产生烧蚕现象。由于叠框式小蚕共育的室内温度上下左右的温度差距较大, 必须经常调换每框蚕的位置, 调节温差, 达到小蚕发育齐一, 眠起齐一。

2.2.2 高温多湿气候

养蚕遇到高温多湿时, 可用空调调节蚕室温湿度或通过加装排气扇加强蚕室通风排湿, 调节蚕室温湿度。

2.2.3 低温干燥气候

养蚕时遇到低温干燥时, 为了达到小蚕眠起整齐, 蚕室可采用木炭等材料加温, 用锅煮水和地面洒水等方法增加蚕室空间湿度, 但必须防止蚕房湿冷。

3 适时加眠网

1龄适时加网为小蚕开始催眠, 蚕体转腊黄色 (或炒米黄色) , 体躯缩短并有少数蚕体粘有蚕粪时加网最为适宜;2、3龄适时加网时间为小蚕体色由青转白呈黄白色, 体皮紧张发亮, 蚕体缩短, 即可进行加眠网。

4 合理给桑量

4.1 根据蚕的不同发育期给桑

小蚕不同发育时期的食桑量有比较大的差异, 在眠起期更加明显。盛食期一般要比眠起增加50%给桑量, 除沙后进入催眠期, 每餐的给桑量逐渐减少。如果在饲养过程中给桑量不适合如减食期给桑多了容易造成剩叶多, 桑叶覆盖已眠小蚕, 蚕座易发热, 造成烧蚕现象;盛食期给桑少了, 造成饿眠, 蚕体虚弱。

4.2 根据蚕框不同位置给桑

叠框式共育每栋、每框蚕的位置不同, 感温的情况也不一样。为了达到整批蚕的眠起齐一, 在小蚕催眠时, 必须根据蚕框的不同位置给桑。一般上部蚕框温度高 (尤其是春蚕加温时) 适当减少给桑量, 底部的适当增加给桑量, 增减幅度在10%左右。

4.3 根据每框蚕的食桑量给桑

叠框式共育小蚕由于蚕框的位置不同, 小蚕的小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加温养蚕时) , 每框蚕的食桑量都不一样, 在小蚕催眠后期更加明显。因此, 我们在催眠期时必须根据每框蚕的食桑情况给桑, 余桑多的少给, 余桑少的多给, 防止桑叶盖蚕。

4.4 根据蚕儿发育程度给桑

对发育偏慢的小蚕, 适当增加喂叶量或增加给桑次数, 而对发育较快的小蚕则要减少给桑量或给桑次数。

4.5 根据蚕室温湿度给桑

高温多湿, 蚕儿生长发育快, 食桑旺盛, 给桑量适当增加;环境干燥, 造成桑叶容易枯萎时给桑量适当减少并增加给桑次数。

4.6 根据蚕品种食桑习性给桑

中系品种食桑快, 食量大, 给桑量增加;日系品种食桑慢, 食量少, 给桑量适当减少, 并增加给桑回数。

4.7 根据桑叶质量给桑

桑叶新鲜适熟, 叶质好, 保鲜好, 可减少给桑回数, 增加给桑量;反之应增加给桑回数。

5 提青分批

提青分批是小蚕眠起处理的重要技术, 也是共育好小蚕的关键技术。在饲养过程中, 由于桑叶老嫩、给桑厚薄、蚕头稀密、温湿度高低、小蚕体质等原因, 都会造成小蚕发育不齐。所以, 小蚕共育必须做好提青分批工作。

5.1 适时提青

小蚕共育提青分批一般在止桑后有个别小蚕眠起时为适时。

5.2 提青应注意事项

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应用时必须注意, 为防止提青过程中提网时拉起部分桑叶, 早起的小蚕偷吃桑叶, 提青后必须重撒石灰粉, 否则会造成该批小蚕下一龄期发育不整齐, 眠起不齐。

6 加强眠中保护, 确保小蚕安全蜕皮

小蚕眠中的保护对于小蚕共育是否成功是比较重要的, 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忽视。如果小蚕眠中保护不好, 会造成该批小蚕眠起不齐或该批小蚕虚弱。小蚕眠中时间因蚕品种、龄期、温湿度而不同。眠中保护温度应比食桑中降低0.5~1℃, 湿度符合各龄期标准, 从见起到饷食的眠中后期应避免蚕室湿度不足 (一般80%左右) , 防止难蜕皮蚕或不蜕皮蚕产生。

7 严格做好眠起期的消毒防病工作

7.1 做好蚕座蚕体消毒

蚕座消毒目的一是降低蚕座湿度, 二是杀灭蚕病原菌, 减少蚕病发生。

7.1.1 眠定后蚕座消毒:小蚕眠定后利用石灰粉、蚕座净、三七糠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撒药标准以全部覆盖残桑、不影响小蚕呼吸为准。

7.1.2 饷食前蚕体消毒:1、2龄小蚕饷食前用防病一号进行蚕体消毒, 即用纱布包好小蚕防病一号薄撒在蚕座上, 3龄后撒石灰粉后10min再喂叶, 以便杀灭小蚕体和蚕座上的病原菌。

7.2 做好蚕室、贮桑室及周围环境等的消毒

每批小蚕眠定后, 为了杀灭蚕室、蚕具和蚕室周围环境, 尤其是贮桑室的病原菌, 必须进行消毒。具体方法如下:

7.2.1 蚕室消毒:小蚕眠定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精澄清溶液将蚕室地面喷雾消毒1次, 杀灭蚕室病原菌。

7.2.2 贮桑室和周围环境的消毒:首先清扫贮桑室内和蚕室周围环境, 然后用含有1%有效氯的漂白粉精澄清溶液将贮桑室和蚕室周围环境喷雾消毒1次。喷洒时要做到房间六面全部喷洒到, 喷后将门窗关好, 至少保持30min的湿润状态。用井水或自来水清洗后, 再用含有效氯1%的漂粉精澄清溶液喷洒1次。

7.2.3 养蚕用具的消毒:薄膜、蚕网等蚕具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精澄清溶液浸渍后保持30min的湿润状态, 后用清洁的水洗刷干净, 晾晒干后备用。

8 适时饷食

饷食时间直接影响小蚕的发育和整齐度, 饷食过早, 有部分小蚕未充分眠起, 口器不成熟, 食桑慢或不能食桑, 会造成该批小蚕发育不齐;饷食太迟, 早眠起的小蚕由于爬动体质虚弱 (高温季节影响更加严重) , 食桑缓慢, 发育不良, 也会造成该批小蚕群体发育不齐。所以, 适时饷食在小蚕共育中是非常重要的。饷食适期, 主要依据起蚕的食欲和头部色泽来决定:90%以上小蚕头部色泽由灰白色转淡褐色再呈黑褐色为饷食适时;如果小蚕头部灰白色时, 口器尚嫩, 食欲未起, 此时饷食会造成蚕儿消化不良, 发育不齐;如果80%小蚕头部黑褐色时饷食, 蚕已受饿, 有损体质, 尤其在高温时, 起蚕爬动求食, 互相抓伤, 危害更大。

参考文献

[1]商本庆, 温桂檀, 覃锦铃, 等.小蚕叠式木框育十日三眠控制技术[J].广西蚕业, 2007, 4:31-32.

[2]黄扬文.叠式木框小蚕共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西蚕业, 2007, 4:33-35.

小蚕共育室温湿度调控新技术 篇8

1 当前我县共育室存在的问题

我县大部分共育室是采用叠式木框进行小蚕共育, 由于叠式木框层与层之间、栋与栋之间相距较近, 通风透气性较差, 小蚕及蚕沙产生的热量和水分不易散发, 造成蚕座蒸热, 使小蚕易染上僵病、脓病、败血病等蚕病。今年茧价行情好, 大家共育积极性高, 许多共育室都超负荷饲养, 蚕房内饲养小蚕的蚕框堆放过高过密, 加上管理不善及遇到长期的阴雨天气, 到发放第3~5批小蚕时, 大部分共育室小蚕都感染了较严重的僵病、脓病、败血病, 蚕农领养后收成只有6~7成, 有的张种产茧量甚至只有4~5kg蚕茧, 僵蚕却有25~30kg, 使养蚕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蚕农自育的小蚕也养不了。因此, 做好共育室小蚕房温湿度调控工作, 是育好小蚕的关键技术之一。

2 我县共育室在温湿度调控方面常见的问题

现在部分共育室已经安装了冷暖型空调, 但是作用不大, 利用率不高, 其主要原因是: (1) 安装的空调多是分体挂壁式空调, 空调固定在墙壁上, 消毒时不好对墙壁喷消毒药水, 易留下“死角”。 (2) 用空调给蚕房加温, 使用成本过高, 而且使用加温模式不能除湿。 (3) 在适宜小蚕生长发育的温度条件下使用除湿功能, 越除湿蚕房温度越低, 不利小蚕的生长。 (4) 在高温季节使用空调, 需要关闭蚕房门窗, 造成蚕房空气污浊, 靠近空调的地方桑叶干得快, 引起饿蚕。

3 本共育室控制温湿度的设备简介

要使共育室小蚕房的温湿度都能人为控制, 在适宜小蚕的生长发育, 而又不利于蚕病的发生, 不论在天晴下雨或高温、低温及潮湿的时候, 都能低成本、高质量、大批量共育出健壮无病的小蚕, 这就需要共育室有一套有效的温湿度控制设备。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的共育室经过不断完善, 引进一套较完整的温湿度控制设备: (1) 木屑加温炉。用直径55cm, 高90cm的铁皮小油桶改制而成, 可将80m2的蚕房升温8℃, 加一次木屑可烧24h, 每天使用成本在3元钱左右。 (2) 川井牌70-2B除湿机。日除湿量70L, 一台可控制100张1、2龄小蚕, 100张3龄蚕则需要2台, 缺点是除湿时会使蚕房温度略上升。 (3) 1.5匹移动空调。除湿量与70-2B除湿机一样, 耗能也相当, 其特点是既可升温除湿也可降温除湿。 (4) 负压风机。主要作用是抽风降温排湿。 (5) 水帘空调。配合负压风机一起使用, 在高温时节起到降温补湿的作用, 在32~35℃的环境条件下, 可在10min内将蚕房温度降至28℃, 并保持85%左右的湿度。 (6) 离心式加湿器。一般在晚秋低温干燥时使用, 可使蚕房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4 本共育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温湿度的一些调控措施

小蚕在26~28℃, 85%的湿度条件下生长发育, 其对脓病的抗性是在32℃以上条件下的20倍, 但在这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小蚕又极易感染僵病。根据小蚕在眠起时皮肤粗糙幼嫩易感染僵病, 吃桑叶后皮肤光滑不易感染的特性, 合理控制蚕房的温湿度, 则起到有效的防蚕病的作用。

4.1 早春低温阶段, 用木屑炉加温使蚕房温度稳定在24~26℃, 并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85%左右, 蚕眠时将湿度降低至60%以下。

4.2 在梅雨季节, 蚕房温度一般在22~26℃, 空气湿度100%, 遇到这样天气, 应将蚕房温度升到

29~30℃, 用70-2B除湿机将湿度控制到80%以下, 升温使小蚕吃叶快, 蚕座内没有过多的剩叶, 控湿是保证蚕沙不发酵, 蚕房无异味。

4.3 6~7月份常有30℃以上的高温天气, 早晚温度较低时, 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即可, 中午蚕房温度

升到30℃以上, 打开水帘空调开关加水, 并关好门窗开抽风机抽风, 这样蚕房内温度很快降到28℃左右, 湿度保持在85%上下, 待蚕眠时关掉水帘空调供水开关, 用移动空调将蚕房温度控制在26~27℃, 湿度在60%以下, 这样小蚕眠起时个体均匀, 颜色一致, 蚕房无异味, 小蚕健康好养。

4.4 下半年在高温干旱季节, 用水空调降温补湿即可;低温阶段则用木屑炉加温, 离心式加湿器补湿。

5 各种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5.1 水帘空调的降温原理。

人站在海边感觉特别凉爽, 水涂在皮肤表面风一吹就感觉很凉快, 这就是蒸发过程, 水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 使空气温度下降, 湿度增加, 水帘空调的降温原理正是利用这一自然现象。系统的降温过程是在其核心———水帘纸内完成的, 在高温季节, 当室外的干热空气被风机抽吸穿过水帘纸时, 水帘中的水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蒸发, 带走大量热能, 使经过水帘纸的空气温度降低, 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凉爽空气进入室内, 使室内空气更为清新, 可使室内温度 (32~36℃的高温环境) 迅速地在10min内下降, 并将温度保持在26~30℃, 湿度在85%左右, 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宜小蚕的生长。安装水帘空调的蚕房, 要求密封性要好, 100m2蚕房需要安装6m2水帘纸, 两台0.75kw3.7万m3抽风量的负压风机, 安装成本是普通空调的1/2, 使用成本是普通空调的1/10。

5.2 除湿机及移动空调的使用。

在阴雨潮湿季节, 空气湿度100%, 在喂蚕阶段, 只要饲喂的桑叶是干的, 100m2的蚕房有两台日除湿量70L的除湿机或1.5P移动空调即可将蚕房湿度控制到85%以下, 如是雨水叶, 则将除湿机放在储桑室内除湿, 使桑叶干了再喂蚕。在高温高湿季节使用一般除湿机除湿会使蚕房温度上升, 用移动空调除湿效果好些。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在现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要养好小蚕, 调节蚕室温湿度环境是关键, 而调节手段却需要进一步改善, 要改变传统的方式, 根据实际需要, 创新调节方法, 引进新设备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为小蚕共育室的安全生产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书讯

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有下列养蚕技术科普新书出售:《蚕病害防治彩色图谱》16元、《桑树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16元、《科学养蚕技术彩色图谱》13元、《节本高效种桑养蚕技术》

13元、《种桑养蚕技术问答》12元、《种桑养蚕》3元、蚕病挂图14元、《木薯蓖麻种植及养蚕实

用技术》10元 (以上价格不包括邮寄费) 。上述书的特点是通俗易懂, 实用性强, 以便广大蚕农

学以致用, 圆你蚕业致富之梦, 有需要者请与下列人员联系。

联系人:梁秀玲、陈显梅、乐波灵

电话:0771-3278813、3245376、3277840。

上一篇:匹配化建设下一篇:网络工程实验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