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精选7篇)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 篇1
提高认识强化宣传
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邹平县教育局
(2010年1月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邹平县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打造“育人成才,服务发展”教育品牌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县教育局连续多年荣获行风评议优秀单位。2009年8月,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服务满意度测评中,邹平县教育局位居8个县直部门第一。邹平县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全省推广,邹平教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工作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宣传,教育要发展,更离不开宣传。只有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工作,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下面,就如何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责任感 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民生事业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最大的公益事业,教育也就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社会责任,此时,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为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邹平县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和教育宣传工作。为切实做好教育新闻和信息宣传工作,县教育局专门成立教育宣传与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调研室统筹指导全县新闻及信息宣传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邹平县教育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
法》,把宣传工作纳入年度任务目标管理,坚持做到年度业务工作与宣传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同奖惩。每年召开专门的宣传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宣传工作任务,并对在信息宣传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强调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让机关科室的同志和基层单位的干部教师都自觉地支持宣传工作、参与宣传工作。让大家逐步形成共识:即搞好教育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外树形象,更主要的是内强素质;不仅仅是歌功颂德唱赞歌,更主要是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二是完善网络,强化培训,建设一支业务精干的通讯员队伍 构建完善的宣传网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是做好信息宣传工作的基础。为此,教育局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构建宣传网络。专门成立调研室负责全县教育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的指导、考核,同时局机关各科室和各镇办教委、县直学校也安排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信息宣传工作,这样就在全县形成了全覆盖的宣传网络。目前全县有专兼职通讯员100余人。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各单位不断加大宣传工作的资金投入。从局机关到各基层单位均配备了高性能的摄像机、照像机等宣传器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用于购置各类宣传设备的投入超过170万元,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宣传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加强通讯员培训。积极组织骨干通讯员参加省市新闻写作培训班、研讨会,定期与媒体编辑交流学习,集中分析各媒体阶段宣传要点,研究全县教育阶段工作的特色和亮点,确定宣传重点,不断提高通讯员的综合素质和写作水平。对通讯员在工作量、报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为通讯员从事宣传信息创造良好的条件。四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教育局对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将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宣传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每月统计各校上报信息量和用稿量,并定期在《教育信息》和邹平教育信息网上进行通报。为调动广大通讯员宣传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县教育局拿出部分资金对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稿件的作者予以奖
励。奖励标准为国家、省、市级分别给予100元80、元、60元的奖励。
三、拓宽宣传渠道,找准宣传重点,增强教育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转变宣传思路。改变工作方式,由过去被动宣传转入主动宣传,零散宣传转入集中宣传,无序宣传转入有序宣传,改变过去“四无”(无组织、无计划、无阵地、无措施),做到“五有”(有计划、有组织、有阵地、有措施、有特色)。
二是巩固宣传阵地。从2002年起,教育局与《今日邹平》报社联合开办《邹平教育》栏目,每周4期,每期4000字左右;与邹平电视台联办开办“邹平教育频道”,每周播出14次,时长为20分钟。定期刊印《教育信息》,每年发行20多期;建设《邹平教育信息网》,单独设置“新闻要览”、“教育快讯”栏目,宣传全县教育工作。上述措施,为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工作搭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平台,及时宣传邹平教育的重点工作和校园动态,解读招生、收费等相关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大的舆论宣传,让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了了解了邹平教育的发展变化,提升了邹平教育的知名度。
三是突出重要事件和亮点工作。每年,教育局都根据工作重点,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做好先进典型、先进经验、重大活动等宣传工作。
一是教师节期间。去年教师节,我们精心筹划、举办了“幸福的红烛”颁奖晚会,通过层层推选,评出了首届邹平县“十佳”教师。通过这台晚会报告教育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师德。晚会上,通过电视短片、颁奖辞、现场颁奖和直播的形式,宣传了教师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这一宣传形式,得到了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突出抓好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的宣传。在2008年成功推出优秀教师魏立告的先进事迹;2009年,我县两名教师被省教育厅确定
为重点宣传典型;去年以来,我县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取得巨大成绩。对上述人物和事件,我们多方采集,深入挖掘,并在《现代教育导报》上重点报道,其中2篇刊登在《现代教育导报》头版头条。
三是积极做好重大活动的宣传策划。为全面客观地介绍近年来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工作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县教育局策划了系列宣传,分别就决策、投入、管理、作风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在县电视台开设“教育政策解读”专题,播放10期。2008年,《中国教育报》连续三期刊登邹平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2009年,省市多次现场会在邹平召开,县教育局抓住这一宣传的有利时机,事先制定详尽的宣传方案,邀请了省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把目光聚焦到邹平教育上来。先后对这些事件进行了报道,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新闻媒体对邹平教育共同关注,也开创了邹平教育宣传史上的辉煌篇章。可以说,及时到位的宣传为邹平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坚定了全县上下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识和信念,鼓舞了全县干部教师奋发向上的斗志。
四是抓住亮点进行宣传。将宣传工作融入平时的教育工作之中,如结合党建争创工作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的宣传;结合招生做好学校的整体形象的宣传;结合师风师德建设做好教育行风宣传。宣传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近两年来,省政府出台了许多减免学杂费的政策,教育局通过各种途径宣传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宣传减免的许多惠农政策,拉近教育和群众的距离。对于许多创新工作,更是紧紧抓住这些亮点工程,进行宣传报道,让教育走进群众,让教育走进社会。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我县在各级各类报刊上稿136篇(条),其中国家级报刊15篇;省级报刊26篇;市级报刊95篇;被省市县各级电视台采用76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邹平教育的发展,是和教育的良好环境分不开的,也是与教育宣传工作分不开的。这次全省教育宣传工作会议
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和鼓舞,也是我们搞好教育宣传工作的新起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渠道,创新方法,将教育宣传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二〇一〇年一月日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 篇2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 继续深入推进我厅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厅干部队伍结构, 可采取竞争性选拔、选调等方式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我厅工作。
(二) 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考核工作“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要求, 研究制定《厅管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三) 进一步规范直属单位 (学校) 干部人事管理工作。
研究制定《直属单位 (学校) 人事管理办法》, 规范招录调配干部员工、学校教职工的资格条件和程序步骤, 完善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提高直属单位 (学校) 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确保预算按时支出。
按照省财政厅的部署, 进一步完善厅机关及高等学校、直属单位的预算编审程序, 完善并推广“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 健全预算执行通报制度, 增强预算约束。
(二) 加强项目管理, 确保八大教育工程顺利实施。
2011年, 重点组织和配合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八大教育工程。
(三)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保障受助学生权益。
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落实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体系, 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规范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管理, 加强检查与监督, 真正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一) 抓好“两个重点”。
一是积极推进“多媒体进教室”建设。在2012年前实现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具有网络条件的学校以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 农村中小学60%的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二是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按照《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2011年, 力争全省20%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达标。
(二) 创新“两个模式”。
一是创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IP资源有效利用”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成果, 探索建立卫星IP资源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 真正把IP资源有效利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创新远程教育“班班通”模式。分村小、中心校 (含完小) 、初中制定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标准及规划方案, 2011年, 力争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覆盖率由8%上升到25%。
四、强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力争校舍安全工程打好“翻身仗”
(一)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市县教育局要对2009年、2010年的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 狠抓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切实把滞后的项目抓起来, 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进展时间表;二是市县教育局要根据中央、省和市县下年建设资金额度及校安工程规划, 做好年度建设项目计划并于3月中旬前将计划报省校安办备案;三是市县教育局要争取财政安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经费, 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务必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下达后2个月内启动项目土建工程建设。四是推行项目集中联合审批的方式, 加快项目审批速度, 缩短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二)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各地要结合实际, 在做好布局调整的前提下, 建立详细的工程项目库, 加强项目管理。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和使用资金, 及时拨付工程资金, 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要切实执行校舍安全工程收费减免政策, 节约建设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倒排工期制。所有校安工程项目都要由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共同制定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表, 放置在工地醒目位置, 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三) 抢抓校安工程“黄金工期”。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 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办公室工作、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传达学习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围绕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经验,部署当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
过去的一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条主线,谋发展、推改革、促公平,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十二五”教育规划胜利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办公室同志和教育宣传工作同志的心血和汗水,离不开大家公而忘私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大家恪尽职守的忘我奉献。大家功不可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对大家的工作是肯定的。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以习近平总书记“5·8”重要讲话为指导,以“五个坚持”为统领,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大势,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中枢、桥梁和参谋助手作用,在参谋辅政、统筹协调、督导检查、保障运转、应急处突、优化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实效,调研、文稿、信息、督查、文件、会议、事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较好地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一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围绕委厅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主动适应教育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主动迎接网络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对教育舆情分析研判处置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云南教育网网站、《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学生新报》等刊物的教育宣传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此,受周荣厅长和其他委厅领导的委托,我谨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和教育宣传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陈兴华社长宣读了教育宣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昆明市教育局、永平县教育局、澜沧县教育局、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6家单位办公室同志围绕业务工作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很有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午,我们还邀请到省教育厅原厅长杨崇龙同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一处处长陶致东同志进行办公室业务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业务培训,机会很难得,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一并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和教育宣传工作分别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枢纽位置,是各级机关的中枢。习近平总书记在1990年3月撰写的文章《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中曾言简意赅地说:“办公室,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一个机构的关键部门。办公室工作如何,对党委乃至一个地方全面的工作影响很大。”“办公室工作做好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有了可靠保证。”在座的大多是办公室主任,还有许多同志在办公室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对办公室的职责、定位、工作重点都很熟悉,对办公室在本单位、本部门中的重要作用更是深有体会,办公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大事,都会对推动工作落实产生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办公室工作,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办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发表了“5·8”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对做好新形势下办公室工作和办公室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从大的方面看,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总体布局;从全省教育系统来看,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多、涉及面广,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压力大。这是总的形势,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总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紧紧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党委、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摸清家底,在调查研究上有突破。调查研究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有人说,调研是办公室主任的“营养源”。办公室主任只有不断吸收调研的营养,才能使自己头脑中的“材料库”逐渐丰富起来,才能变得耳聪目明、脑清手顺。我们办公室每年都要写很多报告、总结以及各式各样的材料,写好这些材料的基础是家底清、情况明,关键就在于是否深入调研、真实调研,掌握了真实情况。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把调研作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准确把握影响全局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领导关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安排专门的经费和时段,每年组织力量对本区域内的教育总体情况、分类型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一轮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调研;各校办公室则要对本校师生思想情况、教学情况、校园安全情况等进行摸底分析并与其他同类高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摸清家底现状、找准问题根由、提出对策良方,每年要形成几份高质量、高时效、高水平的调研报告,让更多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视野,转化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要写好材料,在以文辅政上有提升。写材料是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形象工作、基础工作,是办公室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办公室的“脸面”,这项工作抓不好其他工作抓得再好都徒劳无益,办公室工作也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做好文稿起草工作,是办公室出谋划策、以文辅政的主渠道,也是办公室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办公室工作不论是决策参谋、信息调研,还是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后勤保障,都要倚重文字这个工具,其中文件、领导讲话等文稿是机关、学校实施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重要载体,一直充当着办公室的主要“产品”,事实上已成为衡量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随着教育交流的增多与交流层次的提升,以及各级教育领导班子配备进一步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要求材料的内容更新颖、范围更广泛、实效更鲜快、情况更明晰,对材料的内涵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好材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提升以文辅政的水平非常迫切,办公室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抓好文稿起草服务队伍的建设,要把写好材料作为首要任务切实给予保障、部署和安排,要在吃透上级精神、领会领导意图、掌握基层工作的基础上,用新思维、新观点、新理论来阐明领导意图、反映工作情况,做到立意高、文风实、语言精,多出有分量、有反响的精品之作。文稿起草是一项繁重的脑力劳动,办公室的领导要多关心文稿起草人员的学习、生活、成长进步,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要加强协调,在保障运转上有优化。一个单位,就像一台大机器,机器要运转,处在中枢位置的办公室很关键。今年,全省政府系统办公(厅)室的工作主题为:服务质量效率提升年,目标是形成“内外顺畅、上下联动、运转协调、各方一致、优质高效”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弹好钢琴”,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意识,建立健全内部各部门、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项工作任务不掉链子、不断档,不拖沓、不延误,形成左右协调、上下一致、快捷高效的良好格局。要让日常工作顺起来,统筹做好公文运转、会议管理、信息报送、保密等工作。要让重点工作统起来,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许多工作需要各部门合力攻坚、联合施策,对重点工作的统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办公室要牵头抓总,着力形成统筹有力、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局面,确保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要让应急反应快起来,事实证明,部分地方和学校办公室在紧急情况快速反应机制上还不完善,反应迟缓、协调配合差。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应急反应,加强应急值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并迅速上报有关情况,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四要补齐短板,在能力提升上有进步。何金平秘书长在全省政府系统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上分析了办公室工作中还存在的“三大短板”,分别是能力的短板、机制的短板和责任心的短板。这些问题在我们教育系统办公室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如“在善学、善思、善谋、善用上离领导、离基层、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公文旅行时间过长,运转效率还不够高”“制度设计还存在盲点、错位、缺位”“在办文办会办事过程中,‘差错漏误迟等现象时有发生,责任心不到位”等等问题,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抓学习,结合“两学一做”,原原本本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5·8”讲话精神,要奉为经典、熟记于心、经常对照,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在学习中提升本领、在学习中促进人格修养升华。要抓机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流程,将“流程化”的理念贯穿于所有岗位、各个环节,做到工作规则制度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要抓作风建设,坚持以优良的作风带行风促政风,把握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程序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动真格,用心用情用力工作,力争工作零失误、细节零缺陷、服务零缝隙。
五要强化督查,在狠抓落实上有韧劲。今年年初,在全省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室)主任会议期间,套开了省政府督查室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政府督查工作会议,刚才杨红琼主任传达了有关会议精神,全省教育系统办公室要认真领会,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做好教育系统的督查工作。今年还是搭建教育改革主体框架的关键之年,对教育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任务重、要求高,要树立“人人都是督查员、个个都是落实者”的全员督查理念,引导教育系统办公室干部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统筹协调抓督查、齐心协力促落实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以及学校办公室联动督查机制,整合力量,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横向配合、纵向联动的常态化“大督查”格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教育重要决策部署分解立项、统筹督办,对定下的督办事项要雷厉风行、务必见效,对发现的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切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推动省委、省政府和委厅决策部署“落”下去,让狠抓落实效果“实”起来。要牢牢盯住省领导对重点问题的批示要求、在调研时做出的指示、交办的事项以及委厅重要会议做出的决策、重要文件提出的要求以及明确的工作任务,要把握决策部署的核心、抓住事关全局的轴心、瞄准贯彻执行的靶心、找准狠抓落实的中心,分清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做到有的放矢、综合平衡、循序渐进,全力推进关键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二、关于教育宣传工作
近年来,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最大民生问题之一备受社会关注。就我省而言,“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矛盾仍然突出。客观解读教育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需求,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凝聚人心,营造良好氛围仍然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保障。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舆论传播方式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捷化,如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如何开展好教育宣传,宣传什么、怎么宣传?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宣传工作者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理性对待,快速反应。当前我省教育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三五”规划勾画了云南教育发展的战略蓝图,要把战略构想变成美好现实,把各项规划变成实际行动,需要教育宣传工作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一)要努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宣传工作要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将工作精力和工作重心转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上来。要敢于直面热点、难点、焦点,要善于回应社会和网民关切,尤其是对于教育或校园突发事件,要充分认识负面信息传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性,快速反应,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全力以赴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第一时间回应关切、第一时间阐释政策,力求把利益格局讲明白,把相关背景讲清楚,把现实困难讲透彻,最大限度避免将突发事件演化成媒体事件。各地各校要从稳定教育发展大局的高度予以审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社会关注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公平公正、阳光招生、师德师风、校园突发事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育收费、择校等等,解释清楚,回应及时到位。
(二)要通过树典型、出精品不断扩大云南教育的影响力
树典型,出精品,是教育宣传工作的着力点。要着力宣传教育一线和各个工作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塑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有影响的教书育人楷模,使他们的先进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典型经验和典型人物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学校,关键在于挖掘和提升,树典型既是新闻媒体的工作责任,也是各地各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树典型,出精品,是一项需要智慧、需要投入、需要创新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建立教育新闻资源共享机制,上下联动,合作共赢。各地各校要具有新闻敏感意识,具备策划意识、高端意识和联动意识,经常筹划与组织采访活动,经常与主流媒体保持沟通联系,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媒体进行合作,借水行舟,借势发力,共同做出精品,创出品牌。去年,省内主要媒体及云南教育网、《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和《学生新报》主动发挥教育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开辟专栏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显著。如,《云南教育》编辑了各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专刊(栏),深入报道了地方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对各地起到了典型引领、经验借鉴的作用。去年,教育媒体记者深入基层,报道了许多长期扎根贫困山区、边疆民族地区,为云南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的教师,用优秀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起到了典型引领、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鼓舞干劲的作用。今年,这样的宣传报道方式要继续发扬,再树先进典型,再出宣传精品。
(三)要始终重视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从目前形势看,教育宣传必须有一支专职队伍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健全省教育宣传机构,云南省教育宣传中心负责统筹、协调与指导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各地各校都要组建相应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地本校的宣传工作。其次,要配备和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同志充实到新闻宣传和通讯员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各地各校通联站,加快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保障。此外,还要把媒体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宣传干部队伍建设的“必修课”。客观讲,我们现在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部分干部同志“面对媒体不知该怎么说”,有的干部还患有“媒体恐惧症”,这说明我们的媒体素养还是很欠缺的。各地各校要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相关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与媒体协调沟通的能力,使他们敢于、乐于、善于与媒体打交道,想用能用善用媒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要着力培养教育宣传干部队伍的危机公关意识,学习和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提高教育和校园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妥善处理和化解教育舆论危机事件,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四)要进一步发挥优秀教育报刊主阵地作用
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教育厅网站、教育报刊社以及各地各校所属的各类教育媒体,都应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凝心聚力,共谋大局。目前,由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两刊一报”在教育宣传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已形成品种齐全、覆盖各级教育的格局。《云南教育》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公益性原则,面向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委厅有关政策部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获取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的重要途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办刊坚持服务教育科研、服务基层教学的指导思想,着力研究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改成果,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学生新报》是中国教育学会指导的一份质量优良、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少儿读物。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向全省各族少年儿童提供丰富营养的精神产品”为己任,为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
各地各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好《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刊物的宣传发行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学生新报》的推荐和使用工作,切实把订阅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扩大“两刊一报”的覆盖面;要集中力量抓一批发行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学校,及时总结宣传,着力解决“两刊一报”在宣传订阅工作中存在的空白点。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各地各校要加强对教育报刊宣传工作的管理,防止放任自流,坚决制止质量低劣或内容不健康的报刊进入校园。要充分利用我省教育“两刊一报”这一宣传阵地,积极组稿、投稿,努力扩大优秀教育报刊的覆盖率,增强优秀教育报刊引导舆论、交流信息、树立新风、培养新人、维护稳定的功能。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 篇4
(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我们长期探索,但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今年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后,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在抗旱工作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我县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并要求我们要在从根本解决问题上找出路。经过调查了解,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适时地提出了“民办公助”,大力鼓励群众兴建小水库、小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的水利建设工作思路,并把兴修小型水利工程作为今年冬季农业开发的重点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土石方80.3万方,开工水利工程项目212处,已建成小水库63座,总库容达260 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40亩,新增可养水面1800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因势利导,激发群众兴办小水利的积极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年的旱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今年的旱灾面前,全县广大干群奋力抗旱,但我县的旱情仍十分严重,全县受灾面积达10.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9万亩,绝收面积3.39万亩,占全县播种总面积的24.2%,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100万元。面对历史罕见的旱情,面对即将到手的收成,面对群众无可奈何的眼光,我们为没有做好工作而内疚,但我们没有孰视无睹。我们在思考,一是干旱如此严重,非下决心解决不可,为农业生产、农民致富提供良好保障;二是农村现行政策和现状,难以组织千军万马上阵;三是我们县可养水面小,山水开发不失为一条致富路子,从而拟定了“民办公助”的办法,县、乡干部对此形成了共识,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实践“三个代表”一定要解民忧、助民需、干实事。我们及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为解决干旱难题共同努力。在抗旱的同时就派出工作组,下到群众之中,一边发动群众奋起抗旱,一边就酝酿中的“民办公助”办法听取群众的意见,激发群众兴修水利的热情。由于今年干旱严重,同时宣传发动到位,使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表示要打好这一硬仗。
有了群众工作基础之后,我们及时出台了《关于鼓励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及细则,并把兴建小型水利工程作为今年“三冬”工作的重点,因势利导,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广泛地宣传政府的鼓励政策,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赠送宣传资料,使群众吃透了政策;另一方面通过以点带面加以引导,各乡镇都开辟了一个小型水利建设示范点,县六家班子领导都分别参加所挂点乡镇的小型水利建设义务劳动。同时,强化督察,县领导带领水利部门同志亲自督察进度和质量,定期通报各乡镇水利冬修工作进度。为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及时召开现场会,要求各乡镇切实搞好水利冬修,真正体现“亲民、为民、富民”。县、乡、村干部真正把兴修水利作为“三项创建”中致富群众的实事来抓,大家热情高,干劲足,都想在这项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中争作更大贡献。
由于我们工作思路明确,措施有力,激发了群众兴建小型水利的积极性,在全县迅速兴起了民办小水利的高潮。仅两个月的时间,全县就完成了小型水库63座,超过了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新建水库的总和,爱民乡土塘一组群众,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把准备修建祠堂的2.8万元,用于修建水库,解决了100亩田的灌溉难题。(市委、市政府对我县的水利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10月10日,市政府副市长xx同志在我县召开全市水利冬修座谈会,肯定了我们的工作,使我们倍受鼓舞,干劲倍增。)目前,水利建设仍在不断推进。
在鼓励群众兴建小水利的同时,我们还组织群众对现有的灌溉渠道进行了清淤,全县已清淤疏通渠道18公里。
二、政策激励,激活民间资金兴办小水利
兴建水利工程,资金投入是保障。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为解决投入这一难题,我们主要采取了政策激励的办法,一是民办公助。不论是民间投资、集体投资,还是群众按照“一事一议”筹资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经验收合格,按每1万方有效库容1500元的标准一次性奖励投资者;对有效库容不足1万方的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按每处600元的标准奖励投资者。二是激活经营机制。按照“明晰所有ā⒎趴ㄉ枞ā⒏慊罹ā钡脑颍岢炙蹲省⑺ㄉ琛⑺小⑺找妫魅匪こ探ㄉ枵叩乃腥ê途āc窦涠雷驶蚝献市私ㄐ∷こ痰模蹲收呦碛?0年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依法向用水农户收取水费,可自主从事水面立体综合开发。三是给予用地支持和有关农业税费减免。在本着节约耕地的基础上,对民间独资或合资兴建小型水利工程所占用的土地,可通过村民小组自行调剂解决,也可以通过行政划拨或以低价有偿转让方式解决;对兴建小型水利工程所占耕地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附加,由县财政部门核准计税面积后予以核减。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金投资小水利建设。如丰林镇农民刘显恩个人投资10万元新建了4座总库容达8万方,集灌溉和养殖为一体的水库;林泉乡的孙家礼等六位农民投资12万元新建了一座库容达7.5万方的水库。据统计,截止11月10日,全县社会投资小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达411余万元,其中群众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自筹资金233万元,民间资金178万元,在已建成的63座小水库中,民间资金投资新建的有32座。
为确保民间投资兴建的小水利能充分发挥抗旱功效,我们明确要求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防洪安全与工程效益的关系,经营者必须服从防汛抗旱的统一调度,服从水务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全面承担起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和监测责任;二是处理好灌溉与水面开发的关系,经营者必须按要求界定防洪限制水位和养殖保鱼最低水位,确保抗旱用水的需要;三是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经营者只能按照不超过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向用水农户收取水费,不能人为抬价,增加农民负担。
三、跟踪服务,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安全第一。为确保每座水利工程万无一失,我们一是严把选址关。对不适宜兴建水利工程的地段,坚决不准修建;对兴建后技术上存在一时难以解决的安全隐患的地段暂缓修建。二是严把建设关。每一处水利工程,从大坝的清基、涵管的埋设到坝体的填筑,全部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每一座水利工程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三是严把验收关。我们制定了统一的验收标准,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不予验收、不予奖励,并责令加以整改,直致达标。四是实行严格的安全责任制。我们建立了乡镇领导负责,技术人员包干的安全责任制,乡镇具体责任领导、提供技术指导的技术人员对所新建水库的安全负终身责任。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 篇5
(2011年9月14日)
叶 冬 松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省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工商联工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促进经济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是推动发展作出贡献。积极促进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在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多次参与举办相关论坛、座谈会,邀请全国工商联领导等来豫视察指导,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服务民生取得实效。大力推进“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扶贫工程”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弘扬光彩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全省社会事业发展。三是参政议政彰显作为。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区建设、行业商会发展等,积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集中力量开展调研,形成一批有份量的调研报告,通过提案、建议等方式进行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参考。四是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大力加强基层组织、行业协会商会以及会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全省工商联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组建各级各类商会1688个,发展工商联会员17万多个,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指导的结果,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全省工商联干部职工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受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的委托,我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表示衷心感谢!向全省工商联干部职工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致以亲切问候!
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和改善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商联的职能作用,促进非公有
1制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自身素质三个方面要有更大作为;在今年“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11月,中央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工商联工作,制定下发《实施意见》,作出安排部署。卢展工书记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意见》和全国工商联工作会议精神,郭庚茂省长对做好我省工商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为工商联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工商联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商联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工商联工作范围、对象、任务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准确把握工商联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省“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截止2010年底,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39.52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数量较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可以说,非公有制企业是我省推进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是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重点所在。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有利于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服务,集中研究问题,重点破解难题,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转型升级,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子。
(二)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2200多万人,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和85%以上的新增就业,已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应看到,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劳动纠纷问题较多,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规范管理。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培育发展商会组织、促进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优势明显。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可以更好地协助政府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创造就业机会,自觉担当社会责任,协调化解利益矛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有效推动民生改善,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是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日益壮大,影响力不断扩大,涵盖许多领域,具有流动性、多样性的特点。把这一新兴社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是新时期工商联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广泛地团结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培育造就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是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的必然要求。2010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已达60%以上,上缴税收1280多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56%,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中原崛起的动力所在、活力所在、实力所在、竞争力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工商联工作的基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更多地提供政策支持,更好地优化各项服务,可以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扩大非公有制企业总量,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提高非公有制企业效益,从而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展现作为
各级工商联要按照中发16号和豫发13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围绕全省大局,紧扣主题主线,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把握统战性、发挥经济性、体现民间性,在“十二五”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创造业绩。
(一)着力加强引导教育,广泛凝聚推动发展的智慧力量。工商联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担负着团结凝聚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责任。各级工商联要积极协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一要加强政治引导。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二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自主创新、企业和谐、“千企帮千村”等先进典型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光彩行动,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三要加强组织引导。探索建立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切实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要加强参政引导。及时准确、全面深入了解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愿和要求,创新载体,畅通渠道,引导非公有制人士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二)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工商联的经济性主要体现为直接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全省经济建设。要牢牢树立服务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要搭建服务平台。发挥工商联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参与招商引资,继续开展“千企进河南”等活动,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不同地域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技术协作、优势互补,探索全省工商联系统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企业解决研发不足、融资困难等实际问题。二要健全服务机制。推动成立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研究解决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和法治环境。三要突出服务重点。紧紧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服务体系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市场、维护自身权益,走规模化、节约化、集约化的发展路子,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
(三)着力强化指导管理,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行业协会、商会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自发组建的行业组织,是现代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商联要认真履行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职责,积极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组织建设,促进行业发展,规范经济秩序。一要注重创新,拓展覆盖。准确把握新时期商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领域、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组建和培育一批体现河南特点、适应会员需求、彰显团体特色的行业商会,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形成产业升级发展与行业协会发展壮大的良性互动。二要加强指导,规范建设。积极参与制定行业协会商会政策法规,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行业调查、决策咨询,制定完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推动商会组织规范内部管理,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运作。三要扩大交流,共赢发展。发挥我省行业协会、商会的特点优势,加强对海内外商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商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组建投资联盟和战略联盟,实现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发展。
(四)着力协调各方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深入研究和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创新工作方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要积极参与利益协调。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推动劳动关系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二要引导承担社会责任。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协商、增长、保障机制,让员工更多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持续开展“帮扶万人创业”、“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吸纳更多的“4050”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三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依法保障广大职工健康安全、工
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商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现在的关键是抓好落实。我们要把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工商联的首要任务,努力把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落到实处。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工商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抓工商联工作的责任,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重视关心工商联干部成长。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有关会议视情安排工商联负责人列席,相关政策制定听取工商联意见,为工商联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统战部门要经常研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和工商联工作,积极沟通协调,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中央《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落实;要协助党委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支持工商联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工商联党组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党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机制,保障长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加强与工商联的沟通联系和业务协作,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提高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要建立健全政府联系工商联的工作机制,明确一位政府领导联系工商联工作。要建立健全重要经济决策委托工商联征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见的工作机制,在制定出台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时,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广泛征求意见。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在人员、经费、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保障。
(三)加强建设,夯实基础。各级工商联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努力把工商联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作风优良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要突出抓好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优化班子中党内外干部和专兼职干部结构。要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着力把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参政议政能力强、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吸收到队伍中来,使工商联真正代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面貌和水平。要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搞好县级工商联和基层商会建设,不断巩固工商联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 篇6
一、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均衡发展稳步推进
我市坚持把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政府责任,完善保障措施。一是明确工作任务,坚持长抓不懈。市政府提出了“科学规划,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关注薄弱”的均衡发展思路。市人大常委会
批准了中小学校舍建设长期规划,提出了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样好,内部设施一样全,校园环境一样美,管理水平一样高的建设目标。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定期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认真听取意见。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市政府始终把教育看作是“洼地”,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优先保障均衡发展所需资金。以来,教育投入年均增长20.5%,保证教育转移支付和教育费附加足额到位,每年还落实各种专项资金200万元。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形成联动格局。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乡(镇)和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和部门予以重奖。
二、实施专项工程,加快办学物质条件改善步伐
以来,我市先后投入2.1亿元,重点实施了五项工程。一是布局调整工程。到底,共调整、撤并中小学校270所,中小学校由383所减少到113所。二是集中办学工程。在农村新建寄宿制学校教学楼20栋、宿舍楼16栋,维修改造校舍80多栋,全市16个乡(镇)中小学全部实现楼房化,配套设施齐全,有10个乡(镇)实现了小学寄宿制集中办学,有7个乡(镇)建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三是薄弱校改造工程。按照“硬件一步到位,设施一步配齐,班子一步配强”的思路,分批对7个乡(镇)的9所薄弱校进行了彻底改造,达到标准要求。四是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市中小学校舍进行安全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学校进行了维修或新建。五是学校食堂设施设备装备工程。为全市中小学食堂统一配置了不锈钢厨具、餐具及其附属设备,为保障学生健康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实行校长交流制度。从教育局机关干部、现任校长中选派了25名优秀同志到农村薄弱校担任校长,全市校长交流任职的比例达到50%。二是优先为农村学校配备教师。以来,新毕业的151名大学生全部分配到农村任教,有110名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支教教师由市财政拨专款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三是加强教师业务交流。将城乡教育按地理位置划分四个区域,小学和初中分别确立了4个研培联合体,建立了 “三级研培网络”,联合体的教师分学科集体备课、交流上课,形成了互帮共进、柔性流动的联动链条。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今年工作,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 书记、省长的讲话着眼全局、立意高远, 分析透彻、部署有力,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大灾之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 实现“十二五”顺利开局
2011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和“三化同步”重大部署, 积极应对严重干旱和市场波动等不利影响,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粮食少减产、农民要增收”的目标, 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农产品生产经受严峻考验。在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 通过科技救灾和恢复生产,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影响。夏粮产量210.4万吨, 比上年增长26.1%, 秋粮产量666.5万吨, 减产29.5%, 全年粮食总产876.9万吨, 减产21.2%, 比前期预计形势要好;油菜籽产量71.8万吨, 比上年增长39.1%。据行业预计, 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蛋类13万吨, 奶类5万吨, 水产品10.3万吨, 分别增长3.3%、3.9%、8.9%和17%, 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太幅提升。在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造成负增长0.9%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 确保了减灾增收。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实际增长15%, 创“七五”以来的最高增幅,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正在扭转。
———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稳定发展, 草食牲畜比重提升。蔬菜、马铃薯、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行业预计蔬菜面积和茶园、果园面积分别突破1200万亩、400万亩和300万亩, 产量均增长7%以上, 马铃薯面积达到1124万亩, 中药材、花生等特色作物持续发展。大鲵养殖面积达到34.3万平方米, 存池29.1万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2837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初步测算, 包括茶果在内的经济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6.5% (按统计口径测算为45%) , 畜牧业和经济作物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1.5个、2.3个百分点。经过多年发展, 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国排位明显提升, 绿茶、辣椒及太子参等药材生产规模居金国第一, 马铃薯、火龙果居全国第二, 蔬菜即将进入全国前五, 牛、猪存栏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十一位。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改善。
———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预计完成年总产值483亿元, 同比增长28.8%,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251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资产年末总额200亿元,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 建设带动原料基地800万亩, 带动农户360万户, 均比上年明显增长。累计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000家, 增长32%。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11.4%。
———农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蔬菜、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8%、95%和92.5%, 分别比上年提高0.1、1.5和4.1个百分点。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 保障九运会工作圆满完成。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112个, 新增认证绿色食品15个, 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5个, 19种农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各类机具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7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万千瓦。建成户用沼气13.1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231处、农村清洁工程80处, 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17个“整乡推进”试点有序实施, 农垦农场4700户危房改造全部开工, 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和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投入抗灾减灾, 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召开全省春秋两季农业生产现场会, 出台生产指导意见,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组织实施12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测土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重大项目。加强农业抗旱救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 抓好望谟洪灾等突发灾情、疫情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 先后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8亿元, 组织技术人员30余万人次投入抗旱救灾, 完成改补种农作物180万亩。开展旱灾影响调查评估, 摸清了灾害损失, 为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完成机耕1187万亩, 机械灌溉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二是扎实抓好项目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住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贵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按照“三个建设年”的要求部署, 深入研究谋划项目, 加大跑部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农业部等各方面对我省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在省领导的直接推动下, 我省顺利与农业部签订《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备忘录》, 建立起部省合作共建新机制, 为助推我省特色农业和毕节试验区等区域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努力, 省农委全年共争取到位农业投资28.71亿元, 中央资金占到18.6亿元, 其中建设项目资金增长l6.7%。同时, 加快资金下达进度, 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年度项目资金下达比例99.7%, 是近年来资金拨付进度最快的一年。全省共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4.23亿元, 兑现农机补贴资金2.78亿元。
三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组织“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现场会、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等推进活动, 实施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扶持县域特色产业建设, 着力培育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中药材、小杂粮和特色渔业等重点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种养基地,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12个、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91个、部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4个。加大对农业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 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省级示范点23处, 新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示范基地1处, 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处, 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示范社。加强涉农金融服务,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省乡企担保中心贷款担保余额8.2亿元, 其中涉农担保占24%。分解落实“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开展农民增收补欠活动, 形成各级各部门助农增收的向心合力。
四是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抓好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实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整乡推进”试点, 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等体系建设, 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环境保护工作, 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取得新进展。推进“金农工程”项目实施, 建成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机化步伐加快, 取得“无性系良种助推贵州茶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等重大农业科技成就。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9万人。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深化农业改革开放。成功承办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第六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活动, 组织参加成都农交会、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香港投资贸易周等展会, 加强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外营销推介。加大农业“走出去”步伐, 强化与周边省市区、珠三角、台湾、东南亚等地的交流与合作, 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抓好农业对外宣传。农业会展签约金额和外来农业投资, 均实现大幅增长。推进农业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 强化执法, 优化服务, 切实维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去年全省农业生产迎难而上, 农村经济亮点纷呈, 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现了“十二五”顺利开局。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 攻坚克难, 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二、坚定信心抓好2012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努力在“三化同步推进”中创造新业绩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抓好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形势、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谋划今年工作时, 我们清醒地看到, 制约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特别是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反映出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农产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反映出供给能力依然不稳, 第一产业增加值因灾下降反映出农业现代化步伐依然缓慢。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 农业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 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特别是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加速外流、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气候变化及市场环境难以预料等, 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这是不确定性的一面。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发展的利好因素, 国家和省继续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村水利、能源、交通、信息等环境条件逐步改善, 农产品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等等, 都是我们抓好农业工作的基础保障和强大动力。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 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周密安排, 为我们抓好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估计多种复杂因素、切实做好应对准备, 更要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科学谋划今后工作, 坚定信心, 加倍努力, 千方百计夺取今年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012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两加一推”、“三化同步”为统领, 以“稳中求快、提速增收”为目标,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努力完成“保供给、调结构、促增收、强基础”四大任务, 并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稳中求快、提速增收”, 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和农业发展内在要求, 在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的基础上, 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力度,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肉类总产量200万吨、油料产量77万吨;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产值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成农村户用沼气8.5万户;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近年我省在推进结构调整、培育重点产业上, 措施有力, 成效明显, 但也存在地区不平衡、进展不够快的问题,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还没有充分发挥。去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推进结构调整的会议, 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 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此, 省农委组织了专题调研, 拟订了粮经作物结构调整初步方案, 争取在三四年内使全省经济作物比重达到60%。今年是推动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起步之年, 要力求首战成功。一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努力挖掘资源潜力, 有效提高复种指数, 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面积, 扩大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花卉、核桃、油茶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面积, 积极发展饲草料和绿肥等作物。今年增加蔬菜种植100万亩、中药材50万亩, 新建茶园60万亩、果园50万亩。要调整粮食内部结构, 调减陡坡玉米和小麦种植面积, 加快“望天田”水改旱进程, 增加马铃薯等夏粮面积, 加大菜用马铃薯、酒用高梁、薏仁米、苦荞等兼用高效粮食作物, 促进粮食产品的加工流通增值, 提高粮食生产的整体效益。增加菜用马铃薯和酒用高梁面积各90万亩, 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小麦67亩、水稻50万亩。二是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全省畜牧工作已在安顺召开, 有关工作已作初步安排。在此, 结合结构调整再强调一下, 要保持种养业齐头并进、实现“六畜兴旺”。重点是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 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发展香猪、大鲵等特色养殖, 实施好“千万只肉羊工程”、“千万头肉牛工程”、“5511工程”等项目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力争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确保养殖业持续较快发展。完成草地建设80万亩、冬季农田种草120万亩。实施牛羊杂交改良58万头和50万只, 推广杂交猪1900万头、良种禽1.1亿羽;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 大鲵存池40万尾。三是加大结构调整工作力度。要根据新的目标修订全省农业发展有关规划, 抓紧编制实施《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指导各县选准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突出解决生产规模、产业聚集和服务配套问题, 每个县重点发展二至三个农业产业。按照集中资源、逐个突破的原则, 今后省农委的各项资金投入, 都将向这些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倾斜。
(二) 力争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新提高。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始终是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 在连年受灾、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尤其不能掉以轻心。当前, 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不仅是省内安全自给的需要, 也是全国宏观环境的需要。我们要坚持抓好粮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保障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一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要强化政策宣传, 规范操作运行, 搞好措施配套, 加强监督管理, 把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生猪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稳定农业生产的基本面。目前, 我委已会同财政部门下达中央财政预拔资金6.5亿元, 各地要迅速安排抓好落实。二是确保粮油稳定增产。今年, 农业部将对各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考评。要立足“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的要求, 抓好扶持粮油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 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 实施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粮食增产工程、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和农机化示范等项目, 完成粮增工程1200万亩、高产创建162万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和先进农艺农机技术, 确保农作物良种和关键技术普及率稳步提高, 完成机耕面积1200万亩、机收350万亩。三是扎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突出抓好蔬菜、肉类、奶业、水产品等生产基地建设,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增强市场供给能力。加强“菜篮子”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密切产销衔接, 促进市场流通, 保障城乡消费需求。
(三) 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渠道。农民增收是农业工作的核心目标, 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近两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保障持续增收的产业体系和成效机制并未完全形成, 必须在推进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 扩展农民增收渠道, 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二三产业。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 争取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的支持和投入, 扶持加工业快速发展。深入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点) 创建和星级评定工作, 建设省级示范点15个, 提高服务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现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和新一批企业申报认定, 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家以上。要抓紧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养基地, 为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县域经济共生繁荣。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命名一批省级示范社, 完成500个民族乡镇新建和规范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形成助农增收的强大合力。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培训计划, 加快阳光工程转型, 扶持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拓宽涉农企业融资渠道, 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更名为契机, 突出为农服务主题, 开发金融创新业务, 落实涉农担保费率优惠政策, 化解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加强农产品对外营销促销, 协调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努力实现增产增收。抓好助农增收各项措施的分解落实和督促考核, 研究提出新形势下助农增收的政策建议。
(四) 促进农业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质量安全是保障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是提高农业效益的着力点。今年我委已与省政府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 我委也将与市 (州) 农业部门签订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 责任重大, 不可懈怠。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已批复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 全面完成32个县级站建设任务, 争取开工建设5个市级质检中心、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 完成一批市县级质检机构建设审批立项。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确保今年完成金省1446个乡镇监管机构建设目标。抓好检测技术人员能力培训, 全面提高监管和检测能力。二是继续抓好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继续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6个专项整治工作。以“瘦肉精”整治为重点, 坚决打击使用违禁投入品行为;创新农资监管措施, 加强农产品生产记录监管, 杜绝经营、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 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检, 强化检打联动和综合执法。三是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完善一批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实施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项目, 建设5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100个畜禽水产标准化示范场。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四是加快推进市场准入。深入开展9个市 (州) 中心城市重点市场准入和全省重点生产基地的产地准出工作, 实施好全省43个茶叶、蔬菜重点县179个监测点监控项目, 逐步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 保障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今年, 要抓住各级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一是抓好农业基础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粮食新增产能、高标准农圈、农机购置补贴、动植物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 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等项目建设, 提升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水平。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建设,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争取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项目对我省的倾斜投入。二是抓好农村民生改善项目。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 着力实施新农村建设18个“整乡推进”试点, 努力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镇, 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坚持“稳步推进、建管并重、注重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争取省政府尽快出台推动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 推进农村沼气产业化、物业化和综合化发展, 确保如期完成年度沼气建设和100个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农垦农场危房改造等项目实施。三是加强项目争取和实施管理。要认真研究农业发展和基础建设需求, 积极谋划和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投入, 确保存量投资有增长、增量投资有突破。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要求, 整合资源、汇聚力量, 科学把握基础建设和投资安排的方向与重点, 努力解决项目小、散、杂的问题,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更好地发挥项目资金的应用作用, 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六) 推动农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改革是农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开放是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要把改革开放摆在农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挖掘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开拓农业增长的广阔空间。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策调研和农业法制建设, 强化农业政策法规保障, 提高农业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流转土地, 全省完成土地流转350万亩,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强化格式文本的推广应用和履约监督,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持续增长。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和保险, 加强诚信农民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对外开放。加大农业“引进来”、“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贵州与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地的区域农业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和出口。举办好2012年贵阳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等重大活动, 力争外来农业投资和贵州农产品外销实现新突破。
(七)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坚持“以防为主, 防抗结合”的指导思想, 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做好防灾减灾的组织、物资和技术准备, 提高防灾减灾应变能力, 重点防御低温凝冻、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抓好抗旱救灾机具储备和检修, 加强抗旱节水等防灾减灾技术推广应用, 发挥先进科技在抗旱减灾中的应有作用。抓好抗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服务, 积极争取抗灾救灾资金投入, 帮助灾区和受灾农户尽快恢复生产。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地调查、收集、分析和反映灾情。认真执行农业灾害报告制度, 在灾害发生、救治关键期, 安排专人定期报告灾情动态、处理紧急文件, 为防灾抗灾减灾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农业安金生产, 切实消除农机、渔业安全事故隐患, 维护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三、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保障引领支撑贵州农业发展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十一五”以来, 我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有所提高, 科技支撑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但仍然存在创新薄弱、投入不足、转化渠道不畅、人才缺乏等问题, 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不强,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 201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仅有42%, 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 围绕开发创新、转化应用、推广服务、人才培养四个关键环节, 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培育现代农业人才, 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提升科技对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确保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一)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依托重大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 研发、配套和组装一大批农业稳产增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优质生产和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创新和推广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要广泛建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 加快种养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步伐;培育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 加大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和扩繁力度, 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良种覆盖率。要针对贵州耕地等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 加快山地农业机械研发、推广步伐。二是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的同时, 加快推进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继续抓好中药材、蔬菜、肉牛产业3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7个功能实验室、12个综合试验站的建设, 启动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油菜、生猪、水稻、玉米等产业技术体系。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推动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协作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要推动建立“课题来源于生产, 成果由市场检验”的科研立项机制, 加强农业科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奖励评审、评价机制, 积极发挥科技成果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是要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是直接服务农民的最基层机构,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依靠力量。为了确保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落实到位, 农技推广服务取得实效, 我们主张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 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作用。要全面推进农技人员聘用制、农技推广责任制、三方考核评价机制、农技推广执业资格制度和多元化农技推广制度, 建立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运行机制。要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岗计划, 引导专业素质高、作风踏实的农科大学生, 充实乡镇农技推广队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 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落实好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二是要大力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要覆盖全部乡镇, 各地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 提前做好建设用地划拨、实施方案编制、匹配资金落实, 严把建设质量关, 严格建设资金的管理, 有效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条件, 使得农技人员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 切实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要创新服务方式, 提高动植物良种及先进种养技术覆盖率。要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 重点推广先进适用农艺农机技术, 支撑农业生产持续较快发展。要积极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加快信息和技术的传播, 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要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任务, 加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示范县项目实施力度, 广泛建立专家统筹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 示范户辐射带动的高效农技推广新机制。要培育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户, 建设一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辐射和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三)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广泛开展农民普及性教育培训, 结合农时季节, 采取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 将新品种、新技术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重点抓好职业农民培训, 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技能为培训重点, 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等重点产业培训, 培训人数不低于培训任务总数的三分之二。抓好农业经纪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重点人员系统化技能培训, 力争“十二五”时期培养50万名特色产业发展技能人才和创业人才。今年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0万人次以上。三是建立农技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 组织大批基层农技人员到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 参加高级研修、异地集中的系统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实现每3年完成一轮对县乡在岗公益性农技人员业务培训任务。
【100121全省信息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言】推荐阅读: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07-29
全省森林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02
王珉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07
在全省地税系统税收票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1
常务副省长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3
市在全省老干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8
在全省新增沼气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5-30
于晓明在全省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10
在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