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2024-09-27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通用9篇)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1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形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尝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各级干部开展了量化考核。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目前还尚不完备,一些考核指标设置的比较笼统,实绩考核不够科学。

继续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地科学设置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要把省委在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的突出抓好千亿斤粮食、大项目建设、科教兴省、贸易旅游、交通建设、生态保护“六大重点工程”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十项民生工程”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民意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实效性。除了考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水平、工作实绩成效等方面内容外,还要认真了解考察对象在工作时间以外的思想言论、行为表现、接触

范围、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加大对干部平时考核的工作力度。可采取派人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参与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及开展巡视工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考核了解干部的渠道。要注意加强对领导干部业绩记载和积累,应建立干部考核与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相对接的良性机制。

二、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规范初始提名的有效机制,切实把好选人用人“第一关”

继续健全规范初始提名的有效机制,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着重研究解决由谁来提名的问题,实现由少数人提名向多数人或组织提名转变。初始提名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干部群众。二是着重研究解决怎样提名的问题,实现由相对封闭向公开竞争转变。初始提名的方式主要有民主推荐提名、组织提名和个人提名。一般情况下,正职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提名,副职和非领导职务人选可采取缺职单位、分管领导与组织部门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也可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集体研究提出考察人选。个人提名必须负责任地写出书面推荐材料并署名。三是着重研究解决对初始提名的监督制约问题,实现由权责不清向统一明确转变。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保证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职权,让他们大胆地为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举贤荐能。

三、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公开机制,努力增加选人用人透明度

全面推行了考察预告制,除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将考察人选、考察方法等有关情况提前向群众进行预告外,还将拟任岗位条件以及工作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扩大了任前公示制的实施范围,加大了推行票决制的力度,实行了任职试用期制。

继续完善民主公开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要进一步扩大考察预告的范围,应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酝酿沟通记实制度,并在党委(党组)会议上予以公开。另一方面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目前,省委组织部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暂行办法》,对各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投票表决的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范,逐步在市(地)、省直单位推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在市(地)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省委全委会进行票决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全委会表决重要干部范围。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差额票决制的推行力度。可实行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要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和评议制度,在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

四、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引入竞争择优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2003年,省委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的暂行办法》,要求县(市、区)党委提任党政领导干部或者平级选任重要岗位党政领导干部,均按照不低于拟任职务1∶2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在此基础上,一些市(地)委在提拔或平调处级干部时也部分推行了这项制度。公开选拔已成为选任干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省委先后进行了4次公开选拔,共选出10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还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了省招商局副局长。近3年来,各市(地)共进行了20余次公选,选出280多名局、处级干部。全面推行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竞争上岗。

如何继续完善选任干部竞争择优的科学机制,我认为:一是继续推广以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差额选任制度。对2003年省委下发的《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暂行办法》,适时进行重新修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增强可操作性,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二是以公选为载体和契机带动相关改革的突破。近期,省委决定从省直机关、省管高校和企业拿出30个领导职位,面向省内外进行公开选拔。这次公开选拔将着力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比如,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加大各环节综合遴选的差额比例,充分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实行“票决制”等办法,都已运用到这次公开选拔中来。三

是积极改进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对各单位组织一次竞争上岗、公开选聘的笔试、面试成绩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在一年内竞争本单位同职级职位仍然有效。

五、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强化预防制度建设上,我省规定非换届期间一次性提拔调整干部数量超过30人等7种情况,必须事先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从制度层面上规范领导干部用人行为,切实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监督。在及时发现制度建设上,我省协调纪检监察、信访、审计以及公检法等机关和部门,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在严肃纠正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大“12380”举报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

继续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教育防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用人观,从思想源头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用人环境。二是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行为的监督。我省从现在开始,在13个市(地)的14个县(市、区)同时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考评。中组部提出要研究建立整治工作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省委组织部将把整治工作列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

考核和目标考核的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并实行一票否决;对整治不力、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严厉查处“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买官卖官、跑官要官、许官送官、拉票贿选、突击提干”等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各地各单位要把反映选人用人问题作为“12380”举报受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查核处理。进一步严明用人纪律,对因用人方面的问题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规范干部职务设置,严肃干部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的职务设置、职务名称、职数和职级选人用人。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2

四项监督制度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四项监督制度解读

三、突出特点一、四项监督制度出台的时代背景

1、四项监督制度回应了广大干部群众对遏制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关切和期待

2、四项监督制度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

 2009年5月,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上指出,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用人上的歪风邪气刹不住,党在人民群众中就站不住脚,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我们必须增加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

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

2010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

2010年5月6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部署四项监督制度视频会议上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3、四项监督制度是针对《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选拔任用条件

第三章 民主推荐

第四章 考察

第五章 酝酿

第六章 讨论决定

第七章 任职

第八章 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

第九章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

第十章 交流、回避

第十一章 免职、辞职、降职

第十二章 纪律和监督

第六十五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

第六十八条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

第十三章 附则

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二、四项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

1.《《责任追究办法》

2.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3.《“一报告两评议”办法》

4.《离任检查办法》

1、《责任追究办法》

一是在“追究谁”的问题上,《办法》划分了5类责任主体,明确了38种责任情形:

1.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10种情形)

2.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8种情形)

3.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8种情形)

4.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4种情形)

5.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8种情形)

二是在“如何追究”问题上,《办法》规定了责任追究的3种方式:

1.组织处理—批评教育、作出书面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2.纪律处分—党纪: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政纪: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3.司法处理

三是在“谁来追究”的问题上,《办法》明确规定了两个责任追究主体:一是组织人事部门二是纪检监察机关 《责任追究办法》

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责任的10种情形

(一)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

(二)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

(三)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

(四)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

(五)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六)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

(七)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八)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

(十)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究党追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责任

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责任的8种情形

一)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

(二)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的;

(三)不按照规定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或者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建议的;

(四)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

(五)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六)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成员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行为不提出反对意见的;

(七)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责任

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责任的8种情形

(一)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二)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的;

(三)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四)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的;

(五)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安排的消费活动,以及接受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特殊接待的;

(六)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按照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追究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责任的4种情形

(一)不如实向组织人事部门回复掌握的有关拟任人选遵守党纪政纪情况的;

(二)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

(三)对发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不进行调查处理的;

(四)对反映拟任人选问题的性质严重、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的。

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责任的8种情形

(一)在个别谈话推荐和考察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营私舞弊,收受或者给予他人财物,安排或者接受他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

(三)利用职务便利违反规定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

(四)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

(五)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

(六)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有关情况的;

(七)故意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部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实材料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一)在个别谈话推荐和考察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的;

(二)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营私舞弊,收受或者给予他人财物,安排或者接受他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

(三)利用职务便利违反规定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

(四)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

(五)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

(六)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有关情况的;

(七)故意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部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实材料的;

(八)有其他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行为的。

主要内容

2、《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办法》明确规定了1个责任主体和12种应当事先报告的情形:

 责任主体: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

 12种事前报告情形:

5种情形是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7种情形是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5种情形

(一)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

(二)越级提拔干部的;

(三)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

(四)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

(五)其他应当事先报批的事项。

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7种情形

(一)破格提拔干部的;

(二)除领导班子换届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具体数量界限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实际确定);

(三)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

(四)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

(五)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

(六)超过任职年龄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的;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主要内容

3、《“一报告两评议”办法》

“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

 在报告评议时机上:一般安排在当年年底或次年年初的全委(扩大)会上进行,可以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

度总结或考核结合进行, 在参评人员范围上:确定了全委会成员、下一级党委和政府行政主要领导成员等六类人员, 在报告内容上:提出了包括选拔任用干部总体情况、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等6项具体情况。

 在评议方式上: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表》和《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表》, 在责任主体上:明确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本级党委组织实施。

 在评议结果运用上:一是对满意度高的党委,要予以表扬;二是对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应强烈的,按

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三是对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组织部门要对其选拔任用情况做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4、《离任检查办法》

“离任检查”是指,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 在检查主体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一般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派出的干部考察组或干部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在检查内容上:规定了包括任职期间市县党委选拔任用干部情况、本地区用人风气情况,特别是离任前有无

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等6种情况。

在检查程序上:规定了会议报告、民主评议、干部谈话、查阅相关材料等6项程序。

在参评人员上:包括全委会成员、纪委常委成员等5类人员。

在结果运用上:一是明确提出了对干部任用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人员,要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二是检查发现严重违反干部任用规定,以及在干部任用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对于拟提拔使用的,先取消其提拔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三、四项监督制度的突出特点

1、在完善监督体系上实现了新突破。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整个选拔过程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2、在明确责任主体上实现了新突破。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3、在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上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促使各级党委(党组)、领导干部、纪检干部、组工干部增强责任意识。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3

同志们:

刚才,全国、全省召开了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视频会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市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干练、干事、干净的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强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充分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切实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为推动徐海市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从去年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情况看,我市“四项满意度”分值较前年都有上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的自觉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的任职资格把关不严,在履行干部选任程序中仍然存在“变通走样”、“偷工减料”的问题,等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大监督力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以改革的方法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加大实践探索力度,努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思想更解放一些、态度更坚决一些、措施更有力一些、步伐更快一些。重点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用正确的导向选人用人。用人导向是指挥棒,是风向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必须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研究贯彻中央“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具体措施,加快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探索考察干部德的有效途径;注重体现“四个倾斜”的政策导向,在干部选任上,向党性强的干部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经济主战场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干部倾斜,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坚持用广阔的视野选人用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选干部、配班子,扩大识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真正使各类干部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按照省委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干部培养锻炼“六个一批”计划和“215”计划,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干事创业活力。在进一步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力度的同时,注重调动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使各级领导班子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优势互补、经验与活力具备的合理结构。三是坚持用民主的方法选人用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在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切实解决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问题。重点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完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制度,按照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提名主体,规范提名程序,界定提名责任。对由上级党委管理的干部,下级党委(党组)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确定初步提名人选,由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一并向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沟通汇报。建立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既要充分尊重民意,对多数群众不赞成的,坚决不能用,又不简单以票取人,重点看知情人的票、看关联度大的票、看群众口碑,防止民意失真失实。建立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拔力度,努力实现“赛场选优”。今年,我们除组织市、县两级公开选拔之外,还将选择部分市直部门,试行领导班子成员竞争上岗。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严密的制度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选任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全程监督。认真开展干部选任流程管理试点工作,在强化内部制衡、加强程序控制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凡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能进入下一程序。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严格规范报告内容、报告程序和评议方式。全面推行组织部门派人列席下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会议制度、干部选任全程记实制度,建立健全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把干部选任各道“关口”。二是要推进信息公开。逐步扩大干部选任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实行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在领导班子内公开制度,探索干部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建立党委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适时发布干部工作有关信息。完善选人用人公信度评价体系,将民意调查结果逐步在党内和向社会公开。今年,我们将委托统计部门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专项调查,对评议情况和调查结果进行排名和通报。三是要强化专项检查。近期,市委将对各地各单位去年以来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凡是有用人权的地方,必须按规矩办事;凡是用人权的行使,必须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凡是违反规定的用人行为,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纠正。今后,县(市、区)委书记离任时,上级组织部门要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任工作职责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县(市、区)委书记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查处惩戒力度,以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查处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最直接、最有威慑力的手段。“急病先治标,顽症下猛药”。在加大治本力度的同时,要动真格、下大气力抓好整治查处。在惩治用人不正之风上,市委一向态度坚决。去年,我市结合后备干部调整开展了拉票贿选专项治理行动,先后取消了1个单位违规任用干部的决定,对13名不符合任职资格和程序的干部任用不予承认,对6名群众举报后查实有问题的干部作出了暂缓任用或不予任用的决定。今年,我们将按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认真开展以“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为主题的专项整治行动。各级党委(党组)和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扬战斗精神,坚决查处选人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切实做到主动查、及时查、深入查,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如果自己不主动查、查不动,上级部门就要督促查、直接查、查到底。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制度、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行为,无论是谁、无论职务有多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查实的问题,在查处当事人的同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规必追究,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四、加大责任落实力度,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党委(党组)负有首要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推动科学发展是政绩,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也是政绩的观念;树立做不好工作是不称职,带不好队伍同样是不称职的观念,真正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工作时刻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里。各级“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学习宣传,把“四项监督制度”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谈心谈话、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的重要内容;带头贯彻执行,按照“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严格遵循选人用人规则,科学行使选人用人权力,从严查处违规违纪用人问题,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带头接受监督,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坚持慎始慎终,自觉规范选人用人行为,善于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养成在监督条件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近期,各级党委(党组)要安排时间专题学习视频会议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措施。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要靠前站位,勇挑重担,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同用人上不正之风作斗争。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对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坚决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确保选人用人公信度稳步提升。

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考 篇4

选人用人问题,社会历来关注,群众历来关心。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步入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尤其是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某些地方和领域还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对选人用人工作认可度和满意度。结合实际,对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的十种表现

——选人不准。表现在选任调配干部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不够,选人不准、用人不当,没有因才施用、人尽其才;特别是“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

——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任人唯亲、唯上,买官卖官、许官送官现象依然存在;选任对象跑官要官、拉票贿选,托门子、拉关系、打招呼之风在一定范围内比较盛行;加之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也助长了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蔓延,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难以形成。

——导向不明。选人用人看主要领导的喜好,“为我所用”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用人导向发生偏差,或导向不明确、不确定,客观上造成用人标准不统一,广大干部无所适从。

——民主不够。“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个别地方主要领导“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民主推荐不民主,全委会表决的范围不广,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参与途径不畅,民意得不到体现,“四权”难以落实。

——机制不优。选人用人思路窄,选任手段、选任方式囿于条条框框,缺少机制创新。更多地习惯于“伯乐相马”、“伯乐选马”;但谁选“伯乐”的问题没有解决。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等比较开放、民主的选拔方式未形成常态,推行的范围、适用的对象不广。

——公开不够。选人用人整个环节仍然公开不够,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现象依然存在,选人用人权没有在阳光下运行。即使是公开选拔,关键环节依然不透明。

——宣传不广。尽管近些年来干部选任工作不断创新,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外宣传不够,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政策,特别是选人用人的标准、程序不了解。受少数人误导,有的甚至产生误解和偏见,必然导致满意度不高。

——监督不力。对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一直存在着被动、滞后和乏力的问题。党内与党外监督,上下级与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来自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都比较薄弱,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上级管得着却看不见,同级、下(来源:好范文 http:///)级看得见却不愿管、不敢管,群众既看不见又管不着。《干部使用条例》检查,走形式走过场的多,不合格的亮红灯的少。上级党委参加下级党委讨论研究干部会议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很难落到实处。

——程序不清。选人用人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选人用人程序或简化、或虚化、或颠倒,程序不仅不能对选人用人工作起到“屏障”作用,反而为不正之风所利用,让不正之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处理不严。对不正之风处理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起不到震慑作用。一方面,选人用人责任不清,初始提名责任追究等制度不落实,权责不统一,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追究;另一方面,对不正之风没有严肃查处,不敢真抓,不敢碰硬,不疼不痒的批评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多,一查到底、严肃追究的少。

二、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的主要根源

选人用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社会现实原因;既有选人用人主体与客体的内在原因,也有监督约束机制方面的原因。

第一,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的保守性,阻碍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步伐。推进和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从机制、体制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但受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决策主体——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的局限,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制约。长期以来,不少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个人说了算,总是担心改革会弱化手中权力,认为改革是对用人权的限制和约束,以致不想放权、不敢放权,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存在抵触情绪。有的受传统干部选任工作思维定势束缚,习惯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改革意识不强,点子不多,措施不力,“论资排辈”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手脚。还有的面对当前干部人事制度百花齐放的改革措施看法评价不一,难以形成推进改革的共识,以致一些势在必行的改革举措,也难以得

到认可和支持。

第二,选任对象价值取向的偏差,助长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蔓延。高官总与厚禄相连,当官可以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社会发展到今天,“当官”仍被认为是最有脸面的出路,“级别”仍是区分人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准。官本位思想在不少干部头脑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一些求官心切者面对诱惑,权力观、地位观、价值观发生错位,热衷于跑官、要官、买官,滋生出种种不正之风。同时,由于不同级别在住房、医疗、福利等方面待遇以及同一级别待遇在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系统均存在较大差异,升迁和调整到“好单位”、“好职位”成为最重要的个人追求,权力带来的物质利益的差异化,也加剧了用人上不正之风。

第三,选人用人“满意度递减”规律,导致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低位徘徊。对选人用人,不同群体评价标准不同,总体上存在着班子主要领导比其他成员满意度高,领导干部比一般干部满意度高,党内干部比党外干部满意度高,上级部门比下级部门满意度高,干部比群众满意度高。这种“满意度递减”现象,直接造成部分领导干部对选人用人工作盲目满意,对选人用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往往视而不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群众公认”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对选拔任用的干部及其过程是否满意,群众最有发言权,评价主体应回归到群众上来。群众的低满意度必将导致低公信度。必须以群众满意度的提升为基准,建立满意度倒逼机制,推进干部群众、上下级、党内党外各阶层各方面对选人用人满意度的提升,进而促进公信度的提高。

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从体制机制入手,从扩大民主突破,切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对策与办法。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干部任用条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原则、程序和纪律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也有较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在具体操作与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将《干部任用条例》的原则要求与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二是加强机制创新。要坚持改革创新的方向,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从“暗箱操作”到“阳光作业”转变。要坚持扩大民主的取向,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体现民主的要求。推荐提名环节要扩大民主推荐、测评范围,把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组织考察环节要推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改进考察方法;讨论决定环节要充分讨论,党委书记末位发言,坚持实行票决制、全委会表决制。要坚持“两个满意”的导向,以群众满意度体现和检验选人用人公信度。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组织工作的“指挥棒”。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和重要导向,坚持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促进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提高。

三是加强示范引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导总能给下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上级组织,要努力在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上作好示范,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建立符合党的干部政策的“显规则”。要努力在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上作好示范,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要努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上作好示范,以“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的气魄和决心,全力推进改革。要努力在防治惩处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上作好示范,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

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干部任用条例》是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要坚持以《干部任用条例》为武器,认真抓好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在履行干部任用程序和执行各项纪律规定上重点检查,切实防止纠正表面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风的问题。要坚持关口前移,不断改进监督方式,积极探索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渠道与途径,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体系,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

五是加强典型查处。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监督不力,查处不严。矫枉必须过正。要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从严从重处理一批“买官卖官”、“带病提拔”等不正之风的典型,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切实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潜规则”失效、让“民间组织部”失灵、让不正之风失去市场,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组织部门作为党委承担党的建设重要任务的工作部门,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中责任重大。全会《决定》强调,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认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规范用人行为

1、规范推荐提名行为。要规范提名人选标准,变模糊化、笼统化为具体化。初始提名人选必须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任职资格条件。同时,综合考虑空缺职位要求具备的工作能力,合理确定提名人选的任职资格条件,尽可能量化相关的具体要求,为提名推荐主体提供可操作的提名推荐标准。个人提名推荐干部必须采用书面署名形式介绍被提名人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说明提名理由和任职岗位建议,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个人推荐提名干部还要注明与被推荐人的关系。实行定向推荐、差额提名等制度,对提名的职位是否恰当、提出的人选是否最优,采取差额方法进行比选,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积极运用领导推荐、组

织推荐、群众推荐、会议推荐等方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规范民意表达程序,提高推荐质量。

2、规范考察行为。考察对象应由组织部门根据民主推荐情况,经过认真酝酿,集体研究确定。考察时要广泛听取意见。要尊重考察结果,坚持把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道德品行考察办法,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科学鉴别干部的才,注重考察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形成重品行、重本事、重实绩、重民意的良好风气。

3、规范酝酿行为。酝酿的对象必须是组织部门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充分了解情况,形成初步意见的人选。不得违反程序规定,临时提出未经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人选进行酝酿。根据任职岗位的具体情况征询领导班子的相关领导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拟提拔调整非中共党员干部时,征求同级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的意见;由人大任命的干部,征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以地方为主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事先征求协管方的意见;所有拟提拔人员均征询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对酝酿人选争议较大、考察期间群众反映

较大或执纪执法部门明确提出、经调查核实影响任职的,不得提交常委会议讨论决定。

4、规范讨论决定行为。常委(全委)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不得有意规避对有关人选有不同意见的常委会成员。要实行干部任免专题专议,便于上级组织的宏观管理与监督,充分体现选用干部的严肃性,创造一个宽裕的酝酿时间,使讨论更充分,决策更民主。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在主持会议和讨论研究过程中不得作引导性发言,其他人在讨论中做到知无不言,保证集体讨论不走样,也能使“一把手”在讨论中更多地听取真实意见和建议,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做出民主科学的干部任免决策。

二、扩大公开民主

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公开是扩大民主的前提,就是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把空缺领导职位和任职资格条件等信息及时公布,把干部任用的提名推荐情况、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基本情况、干部任用结果等情况,在适当范围公开。坚持让群众参与选人,把各级领导干部的“优”与“劣”、“升”与“降”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除通过民主推荐、民意调查、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形式外,增加全额定向推荐、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三、加强用人监督

一是认真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在机构即将调整、撤并或“一把手”职务变动时,不得调整提拔干部,确属急需或其他特殊原因必须调整时,必须经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同意或答复后方可研究决定。二是建立上级党组织派员列席下级党组织讨论决定干部会议制度。下级党委(党组)在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前,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上级组织部门派员参加会议,对是否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进行监督和把关。三是认真实施“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对党委常委会一年来新提拔本级管理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四是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政法、法院、检察、公安、人事、计生、审计、信访等部门的联系,了解各单位发现和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情况,通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各单位也要及时向组织人事部门反馈情况,共同研究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措施和办法,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五是健全定期检查和专项调查制度。对下属单位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对信访等渠道反映出来的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查,提高干部使用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四、实行责任追究。在干部选任工作中,应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和监督力度,切实做到把严格监督贯穿选人用人始终、把严肃纪律贯穿选人用人始终、把严明奖惩贯穿选人用人始终。要科学界定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明确追究方式,防止和克服用人上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追究的现象。如被推荐提名人选选拔使用后,发现提拔前存在严重影响任职问题的、领导班子违反规定程序进行推荐的、以个人意愿强行推荐不符合提拔任职条件人选的,以及其他原因造成推荐不当产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反复出现违规用人问题的地方,或对本地用人上不正之风监督防治不力的,要对负有领导、监督职责的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6

2011-08-04 10:06:33 | 来源:广西百色市地方税务局 | 作者:党组书记、局长:罗彩娥

做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广西百色市地方税务局党组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简称《条例》)和有关政策法规,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在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该局党组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性。本着“领导干部要熟悉,人教干部要精通,一般干部要了解”的原则,把学习宣传《条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2010年7月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集中宣传月活动,通过专题学习、讨论交流,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学习效果测试等方式。真正使《条例》、“四项”监督制度为干部群众了解、知晓。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条例》、《四项监督制度》与学习科学理论结合起来;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程度,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坚持标准,规范程序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四个注重”一是看品德,以德为先,注重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信得过的人。二是看潜质,大力选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干部,特别是加大了高知识层次干部和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三是看实绩,注重选拔有本事的人。对那些政绩突出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四是看公认,注重选拔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人。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2010年以来,该局共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6人,正科级非领导职务6人,副科级领导11人,推荐2名科级干部到政府挂职,还建立了70名科级后备人才库。与此同时,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工作程序,认真抓好推荐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基础性环节,做到“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为选准用好干部、提高公信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创新机制,扩大民主

该局坚持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今年4月中旬开始,该局在总结以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利用1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地税系统中开展了11个副科级职位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拨工作。此次公开选拨工作重点突出一个“竞”字,最大突破是“放”字,量化分值,全程阳光。参与选拨人员比的是阅历、竞的是能力、挖的是潜力,层层角逐、环环筛选、竞争比较、择优选择。在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党组决定等五个关键环节上科学设定了权重,按百分制量化了每一环节的标准分值,优化了综合考评指标的设置,有效解决了竞争性选拔干部中存在的以分取人、高分低能等问题。其中民主推荐占10%,由市局统一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各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推荐得分=(优秀票数×100+良好票数×80+一般票数×60+较差票数×40)÷有效票数×10%;笔试、面试各占35%;民主测评占10%,根据民主推荐得分、笔试、面试得分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选拔职数1∶2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由市局统一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考察程序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考察,民主测评得分=(优秀票数×100+良好票数×80+一般票数×60+较差票数×40)÷有效票数×10%.局党组决定占10%,根据工作需要及个人综合成绩,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党组表决得分=同意票数÷投票人数×100×10%.每一竞选环节均按照相应权重折算累加,取综合成绩靠前者进入下一环节,以分值的高低作为确定人选的重要依据。最后根据民主推荐、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党组表决得分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选拔职数确定拟任人选。对分数相同者,依次按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确定。层层筛选让干部真正在公开、公平的竞技中展示自己的实力,让局党组在更广视野、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优中选优、强中选强。局党组完全下放了干部的初始提名权,公平公正,还权于民。以往选任干部,无论是委任制,还是选任制;无论是“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还是“少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干部的初始提名权都无一例外地、不同程度地“掌控”在组织的手中。为真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此次选拨,局党组顶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顾虑,作出一个大胆决策,将初始提名权充分下放。局党组主要负责定规则,定标准,定程序,科学设定权重,分值是作为确定每一环节选拨人员的唯一标准,竞选人员能否进入下一环节,完全取决于自己在竞选各环节取得的成绩。同时层层公示,阳光操作。为保证此次公开选的科学公正,公开竞选工作坚持职位、条件、程序、成绩“四公开”,谁能进入笔试、谁有资格面试、谁被确定为考察对象,通过各阶段公示的结果一目了然。采取一阶段一公示的办法,将竞选工作的阶段性结果,第一时间通过局机关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局域网公告等方式向全系统公开,共发布阶段性公告5期。还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增强了整个竞选过程的透明度和局党组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大家一致反映,市局党组的这次竞选程序规范、操作严谨、要求严格,在各个环节均做到了真公开、真公平、真公正,做到了胜出者服从,落选者服气,整个竞选工作实现了零信访、零投诉。

四、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选人用人公信度,既体现在干部选拔上,更体现在管理使用上。从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岗位意识着眼,积极探索建立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每年科级领导干部面向所在单位职工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作为领导干部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积极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廉政谈话等,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监督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监督工作联系网络。提拔领导干部均由人事部门领导征求纪检、监察部门领导的意见,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干部的考察工作,并由纪检部门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写出廉政鉴定意见。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过程中,专门成立选拔工作监督协调小组,对选拔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全面推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等,接受群众的监督。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自我监督约束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通过不断探索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下放了干部的初始提名权,较好地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如何尊重民意的问题,扩大了干部工作民主,强化全程监督,把监督贯穿于干部的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选拔任用各个环节,保证了群众全过程有效监督,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和被任用干部的公认度,在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0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活动中,总体评价满意度名列全区地税系统前茅。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7

忻府区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严把三个关口,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任前严把程序关。在民主推荐环节上坚持凡任必荐的原则,凡提任或非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领导职务的必须进行民主推荐,任何人都不能逾越。在考察对象确定环节上,坚持 “三不确定”原则。没有民主推荐和民主推荐票不达三分之一的不确定为考察对象;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不列为考察对象;没有空缺岗位的不确定为考察对象。在组织考察环节上坚持内外同审的原则,既注重内在要素的考察,同时加强“外围”条件的审核把关,把纪检(监察)、计生、综治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作为重要考察内容。在沟通酝酿环节上坚持充分民主的原则,部门领导干部的选任都要充分征求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形成共识后再上会决定。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的选任,注重征求区委常委、区人大和区政协主要领导意见,并通过区委全委会投票表决决定。在集体讨论环节上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所有干部调整,都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区委组织部部务会和区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二是任中严把考评关。积极构建群众评议体系,采取干部向群众述职,群众为干部打分的运作方式,真正把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绩效置于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构建实绩量化体系,对干部的政绩重点从“点、面、线”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点”主要是考核干部所联系的村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为民办实事的情况,“面”主要考核干部中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线”主要是考核其负责的工作在全区、全市的横向排位情况。同时,建立了干部政绩档案制度,以此为依据对政绩平庸的干部进行调整。三是任后严把审计关。坚持“逢离必审”,把对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社会比较关注,群众反映较多的单位和部门领导以及任期时间较长、年龄较大任期将满的领导干部作为审计重点对象,每三年覆盖一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意见集中的干部进行教育和处理。

(忻府区委组织部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8

琅办字„2012‟24号

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直各单位党组(党委),琅琊经济开发区工委:

经区委同意,现将《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琅琊区委办公室

2012年4月24日

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

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提高我区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滁办字„2012‟30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

1、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完善区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规程,制定相关专项制度,完善干部初始提名工作,明确选拔任用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规范区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2、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干部考察有关规定,把坚持标准与履行程序结合起来,突出考察干部的德和绩,制定出台加强干部德的考察实施办法,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树立以德为先的导向;多方位深入了解干部的绩,探索试行实绩公示,把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3、推行区管干部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在严格遵守组织工作纪律的前提下,坚持“能公开尽量公开的原则”,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程序和方法告知群众,增强干部工作群众知晓度。进一步完善区管干部任前公示内容,在琅琊先锋网等媒体进行公示,并在公示中增加公示对象的照片、简— 2 — 历及工作实绩等内容。及时在琅琊先锋网等媒体上发布干部任免动态。

4、健全完善领导班子状况定期分析机制。坚持对区管领导班子特别是街道和重点部门领导班子状况进行定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配建议,不断优化班子功能结构,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5、积极探索拓宽干部队伍“出口”。出台调整不胜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实施办法,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积极探索领导干部“退出”的多种方式,盘活岗位资源,激发干部活力。

6、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对几大指挥部办公室进行调研,听取指挥部办公室和抽调人员对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规范对抽调人员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选拔使用,建立健全干部到重点工作一线锻炼、从重点工作一线成长的工作链。围绕“让干得好的出得来”,健全完善竞争性选拔的范围、方式、程序等,提高竞争性选拔工作质量。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参加市县联动,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一批科级干部。

7、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区直单位优秀干部到街道和开发区挂(任)职。针对反映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女

— 3 — 干部、党外干部储备不足的现实问题,加大对全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8、坚持完善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办法,加强日常考核,注重把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绩效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树立导向。

9、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利用党校、专题讲座、“干部在线学习的平台”和江浙沪等地优质培训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案例式、体验式、研究式教学,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高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

10、开展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6月底前,以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为重点,在全区广大干部中开展一次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5月中旬前邀请市委组织部宣讲组到我区进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等政策法规宣讲。

11、继续做好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统计分析2011全区各管理股级干部较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向各单位党组(党委)反馈。认— 4 — 真开展2012我区各管理股级干部较多单位干部选拔任用 “一报告两评议” 工作。

12、开展领导干部“带病提拔”专项检查。着力查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查实的违规用人问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13、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日常监督检查。结合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对全区各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检查。根据日常举报受理、干部任职备案、“一报告两评议”等情况,对有关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日常监督。

14、开展重点问题整治。结合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开展整治跑官要官问题政策规定宣传和警示教育。通过纪检监察机关处分决定书、检察机关起诉书、审判机关判决书等渠道,收集买官卖官问题信息,建立买官卖官人员“特别监督档案”。充分运用组织处理手段,及时做好涉案人员处理工作,切实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使用”、“带病上岗”。运用地方领导班子换届中治理拉票贿选的有效做法,加强对日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拉票问题的治理。

15、加大违规用人问题查处力度。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举报专用电话值守制度,聘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员,进一步拓宽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完善举报查核工作责任制度,严肃追究违规违纪用人行为,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切实发挥查处的惩戒功能。

16、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的审核工作。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严格审核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事项,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口,并针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认真整改。

17、加强对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加大对领导干部函询、诫勉谈话力度,充分发挥日常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督促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18、继续抓好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启动前,按照省、市委组织部要求,组织我区相关人员深入学习严肃换届纪律要求,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篇9

面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对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同时也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中密切联系群众的集中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集中体现党的光辉的、指引我们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秉承并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为党和国家的建设选拔优秀的人才。

要深刻理解胡总书记的这句话,就要把握住三个要点。首先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所谓“导向”是指事情发展的方向或是人们舆论的倾向,正确的用人导向就是指要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只有真正干实事,才能真正上的去”的舆论导向和良好风气;其

次是干部选拔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新时期选人用人的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的表述,重点就是强调在干部选拔工作上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心中的好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早在1950年6月份,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不承认,批准不批准。”同时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曾对党的干部选拔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作了重要的表述。由此可见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我党的干部选拔工作的重要意义。群众公认的干部必然是真正有实绩的、真正德才兼备、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好干部,只有不折不扣的坚持走群众路线,选人用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一路线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同党的干部选拔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的本质体现和具体化;再次就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公信度”就是人们对某种特定事物或者现象的信任程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人们对选人用人过程和结果信任程度做出的评价,要想提高人们对选人用人过程和结果的信任程度所做出的评价,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选拔人民群众满意、认可的好干部。这三点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承接、相互联系的,干部选拔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能够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在全党

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反过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后能够促使我们干部选拔工作继续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在实际中,许多地方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表面上看,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盛行,主要有跑官之风、说情之风、拉票之风等,造成这些不正之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许多地方在选人用人时脱离群众路线,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程序、轻质效,重资历、轻资质,重提拔、轻监管”,没有切实将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到底。我认为,要想消除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解决选人用人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为本,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群众利益为首的政绩观。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确保广大干部在履行职权过程中,主动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党全社会树立群众利益为首政绩观,保证干部选拔工作切实走群众路线。

二是扩大民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中的民主程度与公信度是成正比的,民主程度越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就越大。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把扩大民主作为基本方向和工作重点,切实将群众路线的精神贯彻到干部选拔工作

中的每一个环节,把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增强干部选拔工的民主化程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是健全机制,确保选人用人工作群众路线不打折扣。健全的机制是保障各项规定能够贯彻执行的必要前提条件,群众路线在选人用人工作中的能否取得良好的体现,就要看选人用人的机制是否健全。我们应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群众路线的精神始终贯彻于选人用人的每一个环节上。在干部提名、选举、上岗、岗后监督等环节建立起有效的制度,确保群众的意见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

四是强化监督,推进干部选拔工作科学规范。紧紧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强化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关键人、关键环节、关键部门的监督。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有效监督体系,充实干部监督人员,创新机制,进一步发挥干部监督审查职能部门的作用,不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同时拓宽监督渠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地体现,推进干部选拔工作朝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某县2009年党建工作计划思路下一篇:夕阳背影下的陪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