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精选11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2013-12-0
5医疗卫生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政策的出台,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唯一的途径就是发展,发展就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学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为了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迎接新的挑战。
1人才队伍建设对医院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发展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各级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促发展,以科技创新促发展,坚持用人才队伍建设促发展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发展。打造医院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医院的必然要求。
1.1医院竞争力
严格地讲,医院竞争力是指医院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要成为竞争力,必须具备:第一,充分的用户价值,即它必须能够为患者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第二,独特性,在医疗的某一领域有专长。如果医院的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这个专长就不能给医院发展提供持久的保障,它就不是竞争力。第三,一定的延展性,即它应该能为医院打开市场提供支持,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2拥有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医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意味着在医疗市场上拥有了优先话语权,强大的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医院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医疗和服务以及医院内部所有的单位,将医院之间的医疗(或服务)竞争直接升华为医院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医疗和医疗单位的发展战略,更能准确地反映医院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医院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
其次,竞争力可以增强医院在相关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医疗市场上的胜败,对医院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强大的竞争力不仅提高了医院本身知名度,也增强了医院相关科室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第三,医院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竞争力的打造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创新性组合。这些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不可复制性。在打造竞争力中领先的医院,往往很难被赶超。
1.3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决定一个医院竞争优势的要素有三个:设备、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人才队伍建设。自古就有“得才者得天下”的说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医疗质量管理还是医院的持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如果一个医院缺乏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不但能为医院带来所在领域的经验同时也能带来其智慧,为医院源源不断地创造效益,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谁获得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可以这样说,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医院。
怎么样才能做好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等管理工作,合理利用人才资源,避免人才流失,在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医院竞争力,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2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给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西部地区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与现代医院的整体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要和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医院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所需的高、精、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流动等管理创新需要不相适应等缺点。主要表现为优秀的医护人员短缺;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轻视;思想不够解放;知名专家稀少,技术单一;部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受教育近似,不利于竞争。
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医院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梯队没有形成,部分科室人才出现断档现象,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医院急走下坡路,失去了社会竞争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医院的振兴,医院应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准入关”,改革用人制度,引进优秀人才,注重梯队建设、专科建设,改变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使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
3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创建医院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医院文化应该是医院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较为鲜明特色的文化观念与历史传统,是医院在实践中形成起来的员工们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独特的企业文化将引领全院职工统一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共同团结奋战,使医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医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实力逐步提升。就医环境的改善,使职工每天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位健康需求者。
3.2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
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打破以往干部管理上论资排辈、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优化管理队伍、任用人才提供了进取的空间和平台,充分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劳动用工制度,自主招聘选拔新毕业大学生签订派遣协议,通过考核优胜劣汰,打破以往新员工教育相近,不利竞争的局面,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行评聘结合,合理使用人才,将职称聘任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对专业技术人员按合理的高、中、初级比例进行聘任。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建立培训体系,创造良好平台,力争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合理优化人才结构。
3.3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建立公平的薪金分配体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对医院人才的管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简便易行、科学有效、动态管理、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作为晋升、分配、奖励以及聘用、续聘、解聘、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薪金福利一直是医院用于激励员工和吸引外部员工加盟的有效杠杆。医院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奖金分配向医疗一线倾斜原则,建立配套激励机制,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岗效工资、定岗定编,评聘分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并提高正高职称、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和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分别给予特殊津贴,发挥了工资奖金分配的激励机制。
3.4加强专科品牌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面临医疗改革的发展,医院应以专科建设为重点,加强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形成“科有
特色、人有专长”的专科发展态势,努力培养专科优秀人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体系,提升竞争力。
4小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民营医医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医疗质量管理还是医院的持续发展,人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正所谓“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只有打造人才高地,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真正的实力和优势,才能实现持续甚至跨越式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2
1 人才队伍建设对医院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发展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各级医院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以机制创新促发展,以科技创新促发展,坚持用人才队伍建设促发展等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发展。打造医院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医院的必然要求。
1.1 医院竞争力
严格地讲,医院竞争力是指医院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这种能力要成为竞争力,必须具备:第一,充分的用户价值,即它必须能够为患者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第二,独特性,在医疗的某一领域有专长。如果医院的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这个专长就不能给医院发展提供持久的保障,它就不是竞争力。第三,一定的延展性,即它应该能为医院打开市场提供支持,为医院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2 拥有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医院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意味着在医疗市场上拥有了优先话语权,强大的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医院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医疗和服务以及医院内部所有的单位,将医院之间的医疗(或服务)竞争直接升华为医院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医疗和医疗单位的发展战略,更能准确地反映医院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医院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其次,竞争力可以增强医院在相关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医疗市场上的胜败,对医院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强大的竞争力不仅提高了医院本身知名度,也增强了医院相关科室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第三,医院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竞争力的打造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需要具有绝对优势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创新性组合。这些方面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不可复制性。在打造竞争力中领先的医院,往往很难被赶超。
1.3 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决定一个医院竞争优势的要素有三个:设备、专业技术水平和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人才队伍建设。自古就有“得才者得天下”的说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医疗质量管理还是医院的持续发展,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第一要素。如果一个医院缺乏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形成长久的竞争力的。人才队伍不但能为医院带来所在领域的经验同时也能带来其智慧,为医院源源不断地创造效益,具有独特性、不可替代性,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谁获得优秀的人才,谁就能获得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可以这样说,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不会有一流的医院。
怎么样才能做好优秀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等管理工作,合理利用人才资源,避免人才流失,在实现人才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医院竞争力,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2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给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西部地区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与现代医院的整体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要和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医院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所需的高、精、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流动等管理创新需要不相适应等缺点。主要表现为优秀的医护人员短缺;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轻视;思想不够解放;知名专家稀少,技术单一;部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受教育近似,不利于竞争。
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医院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梯队没有形成,部分科室人才出现断档现象,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医院急走下坡路,失去了社会竞争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医院的振兴,医院应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严把“准入关”,改革用人制度,引进优秀人才,注重梯队建设、专科建设,改变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使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高。
3 医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创建医院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医院文化应该是医院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较为鲜明特色的文化观念与历史传统,是医院在实践中形成起来的员工们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独特的企业文化将引领全院职工统一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共同团结奋战,使医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医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实力逐步提升。就医环境的改善,使职工每天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每一位健康需求者。
3.2 创新体制机制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任用
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打破以往干部管理上论资排辈、只能上不能下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优化管理队伍、任用人才提供了进取的空间和平台,充分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改革劳动用工制度,自主招聘选拔新毕业大学生签订派遣协议,通过考核优胜劣汰,打破以往新员工教育相近,不利竞争的局面,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行评聘结合,合理使用人才,将职称聘任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对专业技术人员按合理的高、中、初级比例进行聘任[2]。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吸引、留住、用好人才机制的竞争。建立培训体系,创造良好平台,力争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合理优化人才结构[3]。
3.3 开展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建立公平的薪金分配体制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效的绩效考核对医院人才的管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简便易行、科学有效、动态管理、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作为晋升、分配、奖励以及聘用、续聘、解聘、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薪金福利一直是医院用于激励员工和吸引外部员工加盟的有效杠杆[4]。医院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奖金分配向医疗一线倾斜原则,建立配套激励机制,实行成本核算,建立岗效工资、定岗定编,评聘分开,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并提高正高职称、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和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分别给予特殊津贴,发挥了工资奖金分配的激励机制。
3.4 加强专科品牌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面临医疗改革的发展,医院应以专科建设为重点,加强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形成“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专科发展态势,努力培养专科优秀人才,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体系,提升竞争力。
4 小结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从医疗质量管理还是医院的持续发展,人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正所谓“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于人”,只有打造人才高地,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真正的实力和优势,才能实现持续甚至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正派.浅谈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5(3):43-47.
[2]王绍文,闫小平.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提高医院竞争力[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3,1(3):53-54.
[3]马明深.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4,15(4):57-58.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 作用发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这对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因此,在推动企业大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大人才战略思想,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培育三支队伍,推动五大转变。
一、围绕一条主线
突出围绕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动企业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主线,建立以人为中心,进一步开发、激发和管理好人力资源。针对所属企业人事基础管理薄弱的情况,重点推进企业人事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随着企业人事基础管理逐步加强,企业已着手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转变推进,开展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开发、调整等工作,着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更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人才聚集工程。突出重点人才引进。在前两年引进一般技术人才的基础上,近期突出引进重点人才和关键人才,如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以及国际贸易、国际资本运作、国际经营管理等急需的人才。远期要突出引进财经类人才,为企业经营业务开展储备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熟外语的国际型经营管理人才。突出新业务开展相关人才引进。要立足经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把引进新业务开展相关人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尤其是要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引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中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推动提升国内人才素质向提升国内外人才素质转变。近三年来,企业通过企业大课堂、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及业务学习会,重点对企业中高层次员工进行了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还包括推荐到上级单位组织的培训、院校深造和岗位交流锻炼等,集中培训基本上达到每月达1次多。党的十八大指出: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因此,在提高人才素质上,除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下工夫外,还应统筹考虑、分门别类推进各类人才素质的提升。
三是实施人才制度创新工程,推动建立国内人才机制向建立国内外人才机制同步建立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人才制度的创新重在促进人才价值的实现和人才价值的升值,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成立以来,相继建立了人才引进、培训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约束机制,基本搭建起了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
三、培育三支人才队伍
一是抓好专家型技术人才队伍培养。目前,企业拥有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少,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展要求,着力在企业选拔一批财经、法律、审计等专业类优秀中青年人才送外培训或交流锻炼培养,着力培养一批专业分类相对较齐的专家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是抓好复合型党务人才队伍培养。党的十八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要拥有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党务人才队伍。目前企业从事党务工作专兼职人员少,且大多从事党务工作时间不长,业务水平不高。第一要引进一批党务人才,既要从国有企业引进部分成熟的党务人才,同时也要在院校引进一批思想素质好、语言基础好、愿意从事党务工作的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第二要培养一批党务人才,按照国资委提出推进党务人才职业化的要求,在企业选拔一批有志从事党务工作的人才送外或企业集中培训,不仅要培训党务知识外,还应培训财务等专业基本知识,包括推进混岗锻炼,提升综合监督检查的能力。
三是建立企业专业内训师队伍。企业内部有很多同志都是行业专家、资深专业人士,不仅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而且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是熟悉企业情况,要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专家资源。企业正在按财务、金融等专业分类选拔一批内部培训师,为企业开展系统化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提供师资力量。如企业正在准备开展财务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四、推动五大转变
一是推动管理内容转变。从传统的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事务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以开发职工的潜能、激发职工的活力为重点,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目前企业人力资源重点工作已逐步由人事、工资报表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向员工培训培养、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方面进行着手推进。
二是推动管理形式转变。过去在人事管理形式大多是属于静态管理,更多的是将员工招聘到单位后,直接安排到一个工作岗位,员工被动性地接收工作。要推动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对招聘的员工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及个人综合素质状况,帮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并进行工作岗位动态调整,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才能,做到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对当年引进三个月后的员工,人力资源部专门与新聘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对岗位适应状况,听取是否需要调整岗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建立企业青年骨干人才队伍,按其综合素质及能力,确定了培养方向。
三是推动管理方式转变。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是人事管理的手段,也是推动人事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要求。在人事基础管理建立的基础上,逐步从制度控制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不仅仅用制度控制员工,而是将制度控制与员工情感、自尊与价值实现相结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四是推动管理策略转变。重点改变在人事管理工作上就事论事,只顾眼前发展需要招聘人才,没从企业长远发展来对企业员工需求预测与整体开发规划。虽然每年年初,均要对年度人才引进需求进行测算,但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重点发展业务需求来预测员工引进和培养开发方面考虑较少,需要作进一步调整。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4
加强船舶文化建设,提升航运企业竞争力
德新海轮 胡学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取向,塑造着企业的社会形象,规范着员工的行为。它具有导向、凝聚、激励、融合和推动等作用,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传入我国。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其对企业的推动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重视。
一、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意义
作为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远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积淀和培育起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优秀文化。航运企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船舶,职工主体是船员,广泛接触客户并直接创造效益的也是船舶和船员。因此其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对外展示的窗口应该是船舶。如何让企业文化之树在基层船舶上开花结果,显现其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船舶文化是各船舶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是航运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延伸和补充。作为航运企业,航运是其主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航运主业开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推进船舶文化建设,可以教育和引导船员转变观念,提高船员的素质,强化市场竞争意识、服从服务意识。“华铜海人”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日常工作中结合船舶实际、市场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创造出来的“华铜海”精神,是中远传统文化的瑰宝。“华铜海”精神曾经激励着“华铜海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华铜海”精神更激励着所有中远人自觉地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中远的发展壮大而奋斗。推进船舶文化建设,可以培养船员的团队意识。船员更换频繁,单位群体稳定性差,培养与建立目标一致,行动统一的团队尤为重要。在良好的船舶文化氛围中,船员会自觉地接受企业和船舶的共同理想、价值观等,从而将自己融进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服从意识、质量意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使大家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促进船舶的两个文明建设,为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贡献。可见,作为航运企业,只有加大船舶文化建设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才能把企业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更好地贯彻落实到船舶;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赢得企业发展先机。因此,加强船舶文化建设是航运企业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把船舶文化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二、船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在船舶文化这一概念没有引进以前,中远船舶就很注重船风、船貌建设。船风指的是船员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表现的是船舶的灵魂,是精神。船貌指的是船舶外表的面貌,表现的是船舶的外在形象。船风、船貌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是辩正的关系。船风、船貌可以反映出一条船舶的管理水平。船风、船貌实际
2010政研论文
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对远洋船舶来说,通过学习提高船舶管理水平和船员业务技能,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也是解决船舶实际问题,提高船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作为船舶的管理层,除了自己带头学习以外,还要为船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船舶首先要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要让大家明白,航运界不断有新的规则实施,船上的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只有加强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适任船上的工作。其次,要保证学习硬件的配备。远洋船舶长期漂泊在外,学习资料的更新较慢,因此,船舶要充分利用公司在船舶文化建设上投入的图书、电脑等设备和资料,并安排专人管理好、使用好。利用好船舶的内部局域网,把集体和个人的学习资料在网上共享。同时,加强舆论引导。要充分利用好公司配备的宣传板等船舶文化建设资源,加强宣传、动员和交流;引导工会、共青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推动船员掀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潮,使船员尤其是青年骨干船员养成相互学习、切磋业务技术,自觉提高英语、计算机等能力的习惯,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局面。船舶还要引导船员做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实践中,促进船舶的安全生产。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营造全船良好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船舶在船舶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
第二、创建学习型船舶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做保证。创建学习型船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备的方法来支撑,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做保障。因此,从船舶到企业都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创建计划,并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计划的实施。创建学习型船舶的主要内容要以信息沟通、知识共享、学习工作一体化为主。要努力避免两种弊端:一是工作和学习相分离。认为学习是考证和岗前培训的事情,上船就是工作;二是个体学习和团队学习相隔离,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或只学本岗位、本部门的知识,造成学习和工作脱节,资源、信息无法共享,岗位之间、部门之间得不到有效配合,从而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学习型组织的根本特点,是整个组织的所有层次都在进行思考,是全组织内部所有人都要学习,而不是只有领导在思考,部分人在学习。通过学习型船舶的创建,努力形成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船员与部门、部门与船舶之间彼此相互联结,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反馈、交流与共享,为个人、为船舶、为企业带来创新的活力。
第三、创建学习型船舶要以提高船员素质和船舶管理水平为目标。学习型组织理论不同于其他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培育创新和超越自我的能力。随着船队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上级部门的严格检查来提高和保持一定的船舶管理水平,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和“我会学”,以广泛开展自查自纠、自我提高为主要工作内容,以解决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努力提高船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实现船员素质和船舶管理水平的自我超越,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加强船风船貌建设,展示企业文化。船风船貌是船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运企业文化的重要展示。船舶像一片片流动的国土,航行于国内外众多港口,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展现航运企业形象和管理水平的一个流动的窗口。保持良好
2010政研论文
好、安全快捷的厨房机械和用品,如电烤箱、微波炉、消毒柜、豆浆机等一系列现代化厨具;加强对厨工厨艺技术的培训,努力提高厨工的业务技能,真正实现船舶伙食“吃得开心、吃出健康、吃出风格”。
三、加强船舶文化建设的方法
(一)加强船舶文化建设,要以践行企业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共同价值观是船员对船舶、对企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这是船舶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要使船员自觉实践企业共同价值观,使爱祖国、爱企业、爱船舶、爱岗位成为船舶文化的主旋律,讲团结、讲风格、讲奉献成为船舶文化的主流,激发船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为此,在大力倡导企业精神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船舶精神的发掘、提炼、培养、宣传,并形成具有本船特点的船舶精神,使船舶精神得到广大船员的认同和信守,从而达到内强亲和力,外强竞争力的目的。
(二)推进船舶文化建设,要有船舶领导的重视和参与。船舶文化必须由船舶领导带头建立并大力倡导和实施。在推进船舶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船舶奋斗目标、服务宗旨、工作作风等,必须由船舶领导确立和制定。推进船舶文化建设所需的舆论环境、强化教育、培训等也必须在船舶领导参与下实施。在船舶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船舶领导的模范行动就是无声的号召,对船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船舶领导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就是以自己的行动向全体船员进行灌输和培训。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班子如果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率先垂范,团结、廉洁、务实、进取,就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人格力量调动起全体船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因此,船舶领导能否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是船舶文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三)船舶文化建设必须有一定的载体。没有载体的文化是空洞的。船舶是航运企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推进船舶文化建设必须与船舶的两个文明建设相结合,以提高船舶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为目的。否则就会形成“两张皮”现象。
中远集团开展的“三学一创”活动,十年实践证明,是提高船舶管理水平,促进船舶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学创活动,可以培养船员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习惯,可以增强船员的争先创优意识,调动船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可以增强船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可以增强船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青岛远洋所属的天惠海轮、天阳海轮等“新一代”标兵船的成长就是学创活动结出的硕果。因此,学创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船舶文化沉淀、积累和形成的过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5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 要:我国企业为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就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的凝聚力,塑造企业的精魂,努力实现企业的观念转变、学习借鉴先进模式、强化企业领导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为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竞争力
0、引言:
文化的价值和取向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选择了先进文化,也就选择了企业的先进程度。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支撑。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文化和人才的竞争,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为企业凝本固基,积累丰富资源。企业的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的动力。在文化的建设同时,企业无形之中培育了企业的建设目标和管理理念、创新企业员工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精心策划,争创一流文化建设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应从国内外的企业大环境下对自身的发展有清晰的定位,要精心策划,创建一流文化企业。要把本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的产品形成企业的文化名片,把企业的文化建设纳入企业重要管理体系,纳入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务必以战略的高度,来统摄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以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使企业员工形成爱企为企、真抓实干的奋斗理念。把企业的近期规划目标和中长期规范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力度,争取每个完成本规划的130%,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扩大范围,每完成至少三个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把企业的文化注入企业的这些目标里,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所有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一分力。激发企业员工迈上更高台
阶,引领业内前沿。在本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行业发展前景,争创一流文化建设。
2、创新理念,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要在文化建设上至始至终贯彻落实创新理念,以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先进文化。企业要从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出发,有主次、有阶段地稳步推进企业的新型文化建设。要把企业主打产品和优质服务突出到文化内涵里,培育现代化新型企业文化。文化的建设在吸收
企业的管理特点、企业产品的工艺特点、企业的服务理念等充分融入文化理念当中。创造性地继承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企业过去经营生产中的文化理念进行改革,继承并发扬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培养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当前我国经济大环境中,正是转型中深化改革浪潮,企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理念,实现企业自身成功转型,华丽转身。企业要通过创新的管理体制,优化自身强势资源,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
3、高屋建瓴,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激烈市场经济面前,企业要积极实践、开拓创新,要与时俱进,在文化建设上,站在业内的高度,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要从多个方面统筹规划,从强化制度建设、打造王牌产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强化制度方面,运用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约束企业。首先要在制度上高瞻远瞩,强化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实行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章程,是企业胜利前进的方向。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两者不可偏废,好的制度是保证执行力顺利完成的前提。在强化制度建设方面,企业要努力针对企业日常重要生产生活和经营的规范管理入手,强化科学、可行管用的制度。王牌产品对企业的核心价值非常重要,品牌的价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企业的文件建设意义重大。打造王牌产品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注重品牌价
值的塑造。企业对关键领域的技术要攻坚克难,发挥优势,打造强势的王牌产品,以核心产品的价值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又添上竞争的砝码。
要做大做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要推行优秀人才引用机制,聘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企业的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出谋划策。企业要放手让青年人才大胆工作,抛开传统思维、充分展示其创新头脑和卓越的市场眼光,实现人才的利用最大化,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启用。使企业上下,显现出一片人才济济的繁荣现象,为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4、结语: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很多方面的统筹兼顾,企业文化的最大力量是实现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自觉有意识地维护、加强本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现代化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篇6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经深深地刻在企业家们的脑海里。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的竞争力也会随之逐步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仅就企业财务管理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体会。
资金管理
货款坏账的管理。国内市场三角债很普遍,公司的兴衰更替也很频繁,呆坏账损失巨大。为了减少坏账损失,可以考虑以现金折扣方式来进行规避。应当让营销人员深刻认识到应收款项的潜在风险,充分考虑坏账损失。企业应当建立客户档案,在订立合同时,对客户信誉进行评价,并据此确定回款条件,缩短资金回收期限。此外,企业还应充分重视销售过程的现金流动,转变完成订货即完成任务的观念。
存货资金成本管理。物资零库存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现有市场条件下,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困难很大,但是,采购部门应当对主要材料的经济订货量进行测算,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逐渐制定符合市场情况的经济采购机制,降低资金占用,加快企业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
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应当坚持严格审核,快速实施的策略,尽快使资产达到生产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一方面使资产功能更贴近市场需求,一方面避免资金长期占用带来的风险。只有尽快加入生产运行体系,才能发挥资产更新、改造的目的。早日实现盈利,收回投资,为下一轮的资产更新提供资金保障。
盈利管理
扩大盈利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售价,二是降低成本费用。
售价管理。决定商品售价的因素很多,营销部门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决定。在企业初创时期,为了挤进已有市场,企业应当采取较低的价格,以扩大市场份额,在产品品质、品牌得到市场认可的情况下,逐渐完成价格回归;对具有鲜明特点、市场接受愿望强烈的产品,应当提高价格,以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利润。在其他类似产品进入市场时,逐渐调低价格,对其他产品进行挤压,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当市场接近饱和,市场价格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应当尽快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避开低层次的价格战。企业应当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不仅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而且要在开发后(根据市场的远期需求)主动向客户推荐、推广,不仅要占领已有市场,而且要引导和开辟新的市场。消费者求新、求快、求全、求强的需求是无限的,只有不断开发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才能取得丰厚的回报。
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每一个员工。企业的盈利是收入减去各项成本、费用的剩余。成本、费用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质量成本、借款利息、营销费用、日常管理费用等。
加强棋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 篇7
人类能在与大自然的竞争中获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原因就是人的大脑智力优势。怎样继续保持和开发人的大脑优势, 也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棋类这项集科学性、艺术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智力运动,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思维方式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 成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将“国际跳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2011年完成了《国际跳棋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为国际跳棋的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1~6年级棋类校本课程全面开设现每位孩子都会下国际跳棋, 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通过学习“四棋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积极推动“围棋、象棋、国际跳棋”三项活动,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
1.棋文化的意义。棋类是一项集体育、艺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雅的文化和娱乐项目, 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古老文化精粹。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通过竞赛等活动, 自然地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能力。
棋类活动首先要求参与者平心静气地坐下来, 有全盘谋划和战略战术, 能透过棋子的活动, 揣摸对方的心理;要承认对方, 尊重对方, 实事求是, 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思路;要谦虚谨慎, 把克敌制胜的气概付诸一招一式的行动之中;要抓对方破绽, 填自己缺口, 困难时要善于等待迂回, 百折不挠, 顺利时要稳扎稳打, 敢于胜利。看来是游戏和娱乐, 但在对真假虚实的判断中, 在取和舍的决策中, 在进攻退守的行动中, 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就得到了良性发展。同时,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是课堂说教、集体讨论所远不能比的。
2.传承文明, 弘扬文化。教育应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 “棋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优良传统文化。在活动中, 我校注重提升文化品位, 通过学棋、下棋, 了解中国棋文化的渊源、奥妙和博大精深。在活动课中, 教师让学生了解三棋的有关历史典故、名人故事、民间故事、谚语,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具有民族底蕴的中国人。
3.棋艺展示。学生在了解棋文化后, 积极参加棋类活动课, 向周围的人介绍棋子的名称及棋盘;通过交流、实践活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棋艺, 并能够向他人介绍我校棋类开展的情况, 寻找自己的榜样人物, 并立志向他们学习, 能当众与人对弈。棋类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的“多元智慧”开发效果明显, 逻辑思维、空间观念显著增强;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反思、内省意识、忍耐能力等心理素质也明显提高。
三、加强棋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品位
建设棋文化, 树立创建特色的意识, 突出学校个性化发展,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
1.积极探索, 构建“棋文化场”。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 我校构建“棋文化场”, 开辟棋类教学新途径, 从班级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和管理文化等折射出浓浓的棋文化气息。一方面通过学校德育战线, 加强对棋类的宣传, 充分发挥班级墙报、黑板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等途径, 加大对学生、教师进行普及教育的力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认识棋类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 抓普及与提高工作, 做好学生培训。棋类工作是否有成绩, 离不开对学生的训练。因此, 学校应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8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纺织品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了。但是很遗憾,服装出口的大部分还是贴牌生产,尽管从原材料到整个的生产过程,到包装,都是我们做的,70%左右的利润都让拥有品牌的企业拿走了,我们只赚了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创立企业品牌,特别是知名品牌关系着我们国家的竞争力。
创造知名品牌,很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通过自主创新,在技术上领先一招,这样才能创造自己的品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很多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像通信领域的华为,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创新带来的。像海尔,现在已经接近世界500强了,销售额接近1000亿元。之所以能够发展的比较好,也是由于它不断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
另外,我们还要通过经营管理,通过建立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来维护和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需要我们大众传播媒体、新闻媒体来打造舆论,要形成一种相信我们国内产品质量这样一种舆论氛围。上个月我到一个省里去,看到一个衬衫厂做得很好,他告诉我,这个品牌花了300多万元,买了国外一个比较有名的品牌,那么整个生产过程,出售品牌的企业根本就不管,而且他的产品也主要是在国内销售,也不出口。那么一年300多万元,就是用它的一个牌子;既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而实际上,我们国内企业产品的质量完全可以达到知名品牌的要求,所以我们国人不相信我们自己的品牌,我看这是一种悲哀,我们舆论界的同志们,应该大力宣传,树立我们国产品牌的信誉,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品牌。
同时,对于产品质量不好的,我们也要给予批评,通过检查、市场监督来把市场中间的一些害群之马淘汰出局,真正做到以质量保品牌,使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解思忠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
国际知名专家华莱士说,21世纪是品牌时代,是靠名字赚钱的时代,我们消费者非常认牌子。目前国内好的品牌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流的产品,第二是成功的宣传,第三是诚信的品质,三者缺一不可。
但一流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技术创新。比如说服装,这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为什么别人做出牌子,你的做不出来呢?这就是制作工人的素质。工程师在设计的时候,误差为零最好,谁能做出来,达到这样的精度,谁就是品牌了。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技术工人是非常缺乏的,可以说某种程度上,缺的不是高级技术人员,高级工程师,而缺的是高级技工。所以,我们新品牌企业还要培养技术工人,先进的技术设备都可以从国外引进,唯独技术工人不行。
第二是成功的宣传。我们中国人历来都是崇尚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信息化时代,谁也不会跑到深巷子喝酒了。所以说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小农经济时代的观念,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现在酒都可以包装好了,都可以到全球五大洲去了。所以我们观念首先要转变,做得好,也要说得好。
最后是诚信的品质。同仁堂最早的乐氏家族,搞了一个药叫止血丹,必须是金锅银铲,开始没有,就把家属的金银首饰拿出来,正因为诚信的品质,成就了它的品牌。
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拿什么东西来牵头,来组织你的思路,我觉得品牌是非常好的切入點。品牌是第一位的东西,技术管理等等一切管理都可以跟上,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如果品牌意识不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肯定不会树立好的品牌。
程 路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作为民营企业,名牌工程是民营企业进步和企业核心利益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也确实需要在这方面做出自己新的选择和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之下,一是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关爱员工,实现双赢,就是说我们的老板要关心员工的存在,员工的生活条件,员工的发展,员工也要作企业的主人。民营企业的员工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品牌和名牌不仅仅是一个宣传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企业一厢情愿的问题,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企业做实、做大、做强的过程。最重要是培养用户和消费者的忠诚度问题。有了用户,有了消费者的忠诚度,才能够体现名牌工作检验的试金石。当然品牌的工作也要循序渐进,在去年宏观调控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折戟沉沙,也说明我们不能贪大、求全。
朗志正 国务院参事、中国著名管理专家
中国电视机、DVD世界产量第一,但用的是别人的技术,中国制造、外国芯,所以DVD不得不每一台交专利费给别人。
现在有企业推出来400兆的村村通的技术和产品,解决了城市里低端收入者的通话需求和上网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用自己的品牌,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解决了国家的问题;最近大家知道TD-SCDMA,三代移动通信也已经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全面推广,这说明我们自主创新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9
[摘 要] 由于全国高校的扩招,相对应的,每年的大学生输出量也显著上升,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而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约束他们的就是思想问题,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依据当今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思想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特殊的问题了,它逐渐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紧密的就是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达到解决就业难问题,就应该结合高校生特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建立恰当的就业思想。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个人价值定位不准确
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大多都被保护在校园中,很少有机会出去体验社会,缺乏实践,缺乏对社会、对职场的认识,更缺乏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很难承受住社会中激烈的竞争以及严峻的就业环境。
2.就业价值观不正确
就业价值观指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与最终就业的行动向导。大多数大学生在这个方面会经历漫长的心理斗争,他们即渴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现自己,但是又不具备这个勇气;即想要挑战高薪职业,但是又能力不足;即希望靠自己奋斗,但是又依赖于父母,学校。种种心理矛盾导致他们在就业价值观的认知上存在差异,又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多使得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境地。
3.缺乏诚信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就是因为大学生的不定性,导致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诚信方面的考量。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经常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导致违约现象发生。也有很多大学生因为简历造假而被公司拒之门外。
4.综合素质不够
当代大学生,由于都是家中的宝,因此缺乏很多在社会中所需要的素质。比如说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处于应付状态,专业
素养不充足,实践机会,能力不强,创新团队意识缺失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在社会中很难脱颖而出而受用人单位重视。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的解决方法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立正确就业观
所谓理想信念教育,即让学生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做好准备,并积极面对可能迎来的挫折。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论坛等方式向学生推广理性信念教育。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给大学生一些创业方面的指导,政策扶持等,来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2.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高校也可以通过这方面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课堂中结合实践课程,可以选择区一些公司参观、进行模拟、开展培训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接触岗位。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实施实践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提高接触社会,对社会中的一些困难有一个先知,在今后才能够更好的面对社会中的种种困难。
3.开展就业指导,树立良好价值观
就业指导,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就业观,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自我价值,自己的目标等,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对于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可以通过讲座、课程等方式,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各种社会活动中去,可以通过模拟招聘、创建办公环境,设置办公情景等方式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同时对自我能力做一个较准确的定为,指导学生依照自身条件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将帮助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社会,认知自我,对未来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学生对于挫折的承受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未来在就业中因挫折造成的各种心理困境,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快适应社会。
三、总结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培养出来的未来重要人才,他们的就业道路是否顺利不仅仅关系着今后他们自己的就业前景,更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就应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树立大学生良好就业观、价值观,提升专业素养,就业素养,加强心理素质。高校还应该多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对未来困境具有一个初步认识,才能够有利于未来他们在竞争中发挥自我优势,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10
人才队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师宗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等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营造人才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目前,全县拥有各类人才9317人,其中:党政领导人才143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66人,专业技术人才5335人,高层次人才195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90人。
一、营造“三个环境”,奠定人才工作基础
全县各级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按照省、市委的要求,师宗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组织、人事、劳动、计划、经贸、科技、财政、教育、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部门专设了办公室,并制定各成员单位和人才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了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为全县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各级党委通过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宣传等形式,深入学习和传达党和国家及省市的人才政策,并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县委把制定政策和完善制度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共师宗县委师宗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师宗县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对创新人才理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形成良好的机制和体制,以及人才的学习、培养、开发、培训、使用、引进、管理、流动、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结合省、市委制定“十一五”人才规划有关文件精神,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对全县各类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调研,建立了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在内的人才资源信息库,制定了《师宗县“十一五”人才规划》。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 篇11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竞争力
0、引言:
文化的价值和取向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选择了先进文化,也就选择了企业的先进程度。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支撑。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靠文化和人才的竞争,而企业的文化建设可为企业凝本固基,积累丰富资源。企业的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强大的动力。在文化的建设同时,企业无形之中培育了企业的建设目标和管理理念、创新企业员工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精心策划,争创一流文化建设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应从国内外的企业大环境下对自身的发展有清晰的定位,要精心策划,创建一流文化企业。要把本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的产品形成企业的文化名片,把企业的文化建设纳入企业重要管理体系,纳入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务必以战略的高度,来统摄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以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使企业员工形成爱企为企、真抓实干的奋斗理念。把企业的近期规划目标和中长期规范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力度,争取每个年度完成本年度规划的130%,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断扩大范围,每年度完成至少三个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把企业的文化注入企业的这些目标里,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所有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一分力。激发企业员工迈上更高台阶,引领业内前沿。在本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行业发展前景,争创一流文化建设。
2、创新理念,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要在文化建设上至始至终贯彻落实创新理念,以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先进文化。企业要从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出发,有主次、有阶段地稳步推进企业的新型文化建设。要把企业主打产品和优质服务突出到文化内涵里,培育现代化新型企业文化。文化的建设在吸收企业的管理特点、企业产品的工艺特点、企业的服务理念等充分融入文化理念当中。创造性地继承企业的文化理念,对企业过去经营生产中的文化理念进行改革,继承并发扬现代化的文化理念,培养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当前我国经济大环境中,正是转型中深化改革浪潮,企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理念,实现企业自身成功转型,华丽转身。企业要通过创新的管理体制,优化自身强势资源,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
3、高屋建瓴,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激烈市场经济面前,企业要积极实践、开拓创新,要与时俱进,在文化建设上,站在业内的高度,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企业要从多个方面统筹规划,从强化制度建设、打造王牌产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强化制度方面,运用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条例约束企业。首先要在制度上高瞻远瞩,强化规范流程和操作要求。实行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章程,是企业胜利前进的方向。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两者不可偏废,好的制度是保证执行力顺利完成的前提。在强化制度建设方面,企业要努力针对企业日常重要生产生活和经营的规范管理入手,强化科学、可行管用的制度。王牌产品对企业的核心价值非常重要,品牌的价值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对企业的文件建设意义重大。打造王牌产品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注重品牌价值的塑造。企业对关键领域的技术要攻坚克难,发挥优势,打造强势的王牌产品,以核心产品的价值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又添上竞争的砝码。
要做大做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要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要推行优秀人才引用机制,聘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企业的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出谋划策。企业要放手让青年人才大胆工作,抛开传统思维、充分展示其创新头脑和卓越的市场眼光,实现人才的利用最大化,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启用。使企业上下,显现出一片人才济济的繁荣现象,为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4、结语: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很多方面的统筹兼顾,企业文化的最大力量是实现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自觉有意识地维护、加强本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现代化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志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6(5):42-43
[2]杜勇.试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91-92
[3]薛向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西三建南宁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纪实.[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7(18):66-6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竞争力】推荐阅读: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09-25
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08-1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11-17
关于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11-18
加强专业的信贷人才及信贷队伍建设05-18
关于加强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05-24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07-02
本报评论员:加强我军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06-29
践行科学人才观_切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