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完善

2024-09-14

提升完善(共12篇)

提升完善 篇1

城市管理是对市政设施运行、交通、环境、应急等方面的管理, 以及对体育设施、名胜古迹的管理。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它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直接决定这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总书记年初在北京调研时, 对城市管理提出如下建议: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 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布署, 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建议,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情况, 对城市管理做出如下思考:

一、强化四个目标:规划适度超前、运行科学民主、管理人才专业、管理主体多元

第一, 规划适度超前。未来城市, 现在建设, 未来城市要求基础设施现代化、空间布局人性化、城市形态人文化、充分考虑老龄化。

第二, 运行科学民主。无论是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应急设施还是城市环境, 运行管理的高效和这些设施本身的高品质同样重要, 甚至运行管理较之后者更加重要。如何保证这一点, 需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 即按城市管理的规律办事, 借鉴域外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要大力发扬民主, 听取各阶层声音, 包括外来人口的声音, 按市民的要求办事, 根据市民自身习惯和向往选择城市管理路径。

第三, 管理人才专业。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 要培养大量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总书记在今年三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 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 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即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 现代城市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多的智慧。

第四, 管理主体多元。党、政、企、社、民、媒, 六位一体, 齐抓共管。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这六者共同作为管理主体来管理这个城市。同时, 这六者要分工合作、平衡互动。

二、关注三个问题:治堵、治霾、防内涝

(一) 治堵。

拥堵是麻烦的城市病, 世界各大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多遭遇交通拥堵, 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加宽道路、大力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及机动车限行, 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通过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近几年的经验我们能够得出一些办法:

第一,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在地铁口、公交站点提供方便的租车服务配合以上传统方法, 治堵的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 最繁华的商业区禁停, 商铺之间用过街天桥连接。香港目前采取这样的做法, 使地面上的行人减少, 机动车即停即走, 保证交通顺畅。

第三, 中心城区限行, 同时在中心城区周边的地铁、公交站设立规模适度的接驳停车场。鼓励距中心城区较远的私家车出行的人们进入中心城区时使用公共交通。

(二) 治霾。

雾霾是最受关注的城市病, 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大多经受雾霾的困扰。引起雾霾的原因有很多, 中科院的研究表明, 燃煤、土壤尘, 生物质燃烧、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都是致霾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 雾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而这些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 同时, 机动车排放是离人们最近的污染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已远离第二产业, 然而也同样受雾霾困扰, 可见机动车排放是致霾的主要原因。因此, 治霾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机动车排放。年初, 巴黎遭遇雾霾, 她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鼓励人们减少机动车使用,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及环保交通工具, 如电动汽车、自行车。

(三) 防内涝。

内涝是世界各国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2011年东京内涝, 2012年纽约内涝, 我国大多城市也都经历内涝, 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控防内涝是每个大面积降水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 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内涝产生的原因很明显, 主要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力是不足的,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纽约、东京在遭遇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时, 相当发达的排水系统也会能力不足,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见, 内涝短时间难以避免, 但伤亡必须消除,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东京、纽约内涝, 面对的天气情况比我们中国城市要严重得多, 但内涝导至的伤亡却很小, 原因在于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危机管理能力更强, 拥有并积极实施应急机制。市长亲自发出预警、开设应急避难所、公共交通封闭、低洼地区居民强制撤离, 危险地段警力巡逻, 公共资源全力应对。

第二, 增加排水渠道。遭遇极端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应急管理手段, 但应急管理手段虽可有效避免伤亡, 同时也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并非是常态的解决内涝的办法。应当注意到, 相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常态情况无内涝而言, 我们在常态情况下, 也会遭遇或轻或重的内涝, 可见我们的排水系统还亟待改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城市绿化带上做文章, 将绿化带贴近道路的一侧做低, 低于道路, 形成沿道路的狭长渗渠, 造就只要有道路, 两侧就有渗渠的局面, 即不影响景观效果, 又可有效减少地下排水管道压力。

第三,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目前大多城市屋顶雨水直接排到地表, 再排入地下雨水排水管道, 或是地下雨污混合排水管道, 这同样给地下排水系统增加压力。在地表或地下建家庭蓄水池、公寓住宅蓄水池、商务政务建筑物蓄水池收集、储存、利用建筑物屋顶雨水是欧州城市的普遍做法, 即可缓解地下排水系统压力, 又可节约利用水资源。

交通、环境、防灾减灾是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的今天, 完善的城市管理, 可以让城市更加宜居、宜商, 稳步发展, 提升城市的魅力, 让城市更加吸引人。

提升完善 篇2

建设新型社区管理与服务体制,按照“小政府、大社区,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立社区,主要表现为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作为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共治平台,如何更好的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功效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的体制改革措施。在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社会各方努力下,政社合作理念初步获得共识;社区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互动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等共商共治机制初步形成;社会培育开始受到重视,群众特色队伍不断壮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居民群众的素质也相应的提高,对社区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为了应对,作为社区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社区居委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际运作中也遭遇不少的困难,它的发展是不充分、不完善的。比如任务重而且繁多;工作条件、待遇较低;干部素质需要提高、结构不合理等。社区工作者必须从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姿态投入社区建设工作。观念转变、素质提高,来自不断的学习。首先,要认识社区工作的性质、特点、工作方式、方法,就必须学习,既要向已经在这方面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定经验的先行实践者学习,也要向研究这方面工作的专家学习。其次,要学习政策、法律、法规,社区工作者既要深刻领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又要掌握依法治事的武器。再次,要经常总结自身工作经验,分析工作得失,从工作实践中获得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另外,对于社区居委会组成人员自身素质、办事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学习,通过居、街、区等各级培训,亦各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进行,使他们在学习中针对自身不足,努力进修提高。

如何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面对此问题我们要了解社区居委会存在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社区管理方面的职责定位还不够清晰;对社区居委会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共商共决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规范政社职能分工,剥离并收回下放到社区居委会中的行政职能;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委会自身平台建设,完善共商共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不断深入;积极构建新型社会组织,加大培育社会力量,促进社区各类成员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社区居委会是非政府机构,是社区共商共治的平台,更多地担当政府行政力量与居民自治力量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一,开发传统政治组织的社会功能。虽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许多传统政治组织功能的弱化,如何变弱化

为强化,从而推动政治组织的发展。第二,通过传统政治、社会组织来培育新的社会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创建与成长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一些利益或兴趣相同或相近的个人推动下自发诞生与成长。二是通过政府或既有的政治、社会组织来推动而诞生和成长的。第三,探索由各类社会组织来推动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新途径。社区内各类活动主要是由居委会等来组织以及推动民众参加,但是由于精力有限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活动数量和吸引力等都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我们应该探索组织和推动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类活动的新的途径,其中一个做法就是通过发挥各类社团等社会组织作用达到上述目标,具体做法有三:一是由各类社团组织本社团成员经常性开展活动;二是由社区居委会来举办某项活动,由相关社团来承办;三是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团活动申报制,由各类社团申报需要开展的活动,而后由社区居委会进行筛选后,以资金方式予以支持。从而提升居民政治参与度和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涵盖了居民、民政、治安、安全、消防、市容环卫、食品、卫生、人防、计生、劳动、市场管理、社区服务等多项管理职能的综合性管理机构。社区居民服务的事项和范围在迅速扩大,主要服务对象是三类人群。第一类:特殊人群。老年人、贫困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群。这些

人群除了常态的服务,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性服务。第二类:外来人员。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通过他们对流动人员信息登记、需求管理等实行全程服务。第三类:社会人。大量“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对这些人的社会管理和许多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也都逐步由单位转向社区。这些问题依法、合理的解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做好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是要针对重点人群,服务好此三类人,就是服务水平到位了,居民办事方便了,从而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小政府、大社区,小机构、大服务”要在政社互动机制、完善共商共治机制、培育社会组织等方面下功夫。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任何组织和制度创新都必须经过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社区居委会建设任务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今后还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变化而不断进行创新,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提升审美素质 实现人性完善 篇3

人格,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在法律上,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但通常,它常被用以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在这里,人格是个人以特定的行为模式表达出来的关于自身的精神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个人做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高尚的人格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不断修养和完善而成的。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都从不同角度对人格的本质、产生、发展以及完善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审美教育学中也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

审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把握美的规律,提高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固然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从改造社会来讲,培养了能真正用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的新一代的人,应该说是最终的目标。在“新一代的人”德智体美的多种素质中,应该是德冠其首。德,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它能决定或制约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者都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包括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以及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旨在人格完善的美育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的“寓教于乐”的主要手段,为历代的美学家、教育家所重视,孔子的美学思想和其政治思想如出一辙,他谈美育,总是立足于“仁”和“礼”,着眼于人格的完善。他与弟子谈松论玉观水察山,常以“君子比德”,于是他观水时,水则“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动而下之,其似有礼者”;察玉,玉则“廉而不刿,君子比仁爱”,他自己会欣赏音乐,闻《韶》能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认为音乐不仅能够“独以自乐”,而且能够“乐人”,陶冶人的情操,于是特别重视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的社会作用。如他赞赏《诗经》,是因为《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认为它是符合“礼”达到“仁”的优秀艺术品。就美育来讲,它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审美对象,所以他告诫弟子,“不学《诗》,无以言”。

孟子的美育思想和立足点,也是在陶冶人格。他曾说:“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美育的目的就是养大贱小,舍其口腹之欲,陶养心志。他还指出音乐这种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形式,能深得民心,他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教,民爱之……善教,得民心。”还主张通过美育达到修养性,即“养吾浩然之气”,以完善自我,譬如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吃苦精神。他还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舍生取义”的做人道德标准。孔孟所倡导的人格美,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文化,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所应具有的社会主义精神美、人格美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西方美学家、哲学家的审美教育思想也是把人格完善放在其首位,其中最突出的应该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说,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暧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它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以上这些完善人格的理想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占据了统治的地位,竞争日趋激烈,精神压力不断增大,道德失落、人心浮荡、风气靡废,较之以往更为触目惊心。一个可以量化的事实便是,这几年中国人心理障碍正日益增多,各种犯罪率更是居高不下,这说明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与理想人格正遭受到空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完美的人格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近代,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思想家、美学家,力倡审美教育,把美育同德、智、体并列。当时,美育的倡导,既不把美育孤立,又突出了美育的独特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变乱不断的恶劣环境中,美育难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精神生产力,美育又重新得到了发展,美育实践又重新被国家纳入教育方针之中,美育对于人的塑造与完善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美育与德育在育人上异曲同工。就社会功能来说,德育对人的作用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它要建立和维护一套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以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和健康。美育使人的情感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美育通过维护个人精神的和谐,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达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安定。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即调和性情,使人的精神保持和谐愉悦的状态,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整个自然的和谐。

社会的进步乃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事物,召唤着人类的理想、鼓舞着人类不断前进。然而,人类在创新、创美的社会实践中,包括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既创造了真、善、美,也带来了假、恶、丑,新的事物层出不穷。但新的未必是全美的,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会发生偏误,价值观念产生断裂甚至颠倒,有时往往会混淆真、善、美和假、恶、丑。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贫困生活和精神的空虚,使青少年只是在人性的最粗糙的层次上来理解人生。青少年犯罪几乎全是为了钱财铤而走险,对于这些青少年的悲剧和价值观的迷失,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教育应负主要责任。美育应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通过普及推广审美教育帮助大家学会审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采取正确的审美态度,面对广阔的审美领域,才会和自然、社会建立亲切和谐、动态平衡的关系。

尽管大自然并不都美,但随着人类实践对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自然之美展现在我们面前,自然在不断人化,但人化自然的负面影响让我们尝尽了苦头,掠夺性开发自然,暴殄天物,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不仅破坏了自然美,扼杀了天人合一的人类本性,而且造成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甚至威胁到后代的健康。恩格斯早就告诫“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中华民族古有“天人合一”说,一些学者认为它含有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的思想。随着近二十多年经济的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日趋严重,我们的母亲河已出现“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未到海不复流”,“无边泥沙悄悄下,不净长江滚滚来。”据报道,1997年世界银行的环境和经济专家调查指出,中国环境污染程度居世界前位,一些人和地方惯于粗放经营、野蛮开发,表现为“无知”或“缺德”精神处于非文明状态,更谈不上人格的健全。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出现精神生活贫困化为代价,决不能以牺牲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前提。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应融入人的完善的全面教育系统之中,使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感觉逐渐完善起来,并能按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和自身。

完善系统工艺提升洗煤能力 篇4

孔庄煤矿选煤厂于2003年1月完成了重介技术改造, 主要产品升级为五级冶炼精煤, 其生产能力105万t/a不变。孔庄煤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 实现了精煤弧形筛脱介、分流脱介、旋流器回收精煤泥, 增设介质回收设备、旋流器入料压力实现在线调节、更换进口离心脱水机, 解决了原来小时处理能力不足的难题, 介耗高、材料消耗高、电耗高、选煤加工费高等制约重介生产的难题也得到很好地解决。

孔庄煤矿2008年入洗原煤1 217 426 t, 生产精煤877 881 t, 满足入洗矿井提升原煤全部入洗的需要。但随着矿井原煤生产量的进一步扩大, 其入洗能力明显不足, 很难做到全部入洗本矿生产的原煤。

2 影响洗煤生产能力提升存在主要问题

自2009年以来, 特别是进入2010年之后, 随着原煤产量的提升和原煤质量的变化, 洗煤系统的生产能力明显不能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主井原煤提升量超出选煤厂的入洗能力, 各生产环节满负荷 (超负荷) 运转, 造成生产事故频发;原煤中含矸量增加经常性地造成旋流器二段堵塞;洗矸石量大, 远超过矸石脱介筛的处理量和矸石皮带的运输能力, 造成介耗增加和安全事故发生;副产品储存仓仓储能力不足, 经常性地造成夜间因其仓满洗煤生产被迫停止;煤泥水处理系统的负荷明显增大, 实现洗水闭路循环、清水洗煤的难度增大。

3 为提升洗煤生产能力进行的创新改造

在对影响洗煤生产能力提升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剖析的基础上, 立足于内部挖潜,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3.1 改造脱介工艺

原设计2台DMS2424脱介脱水筛处理中煤产品, 1台处理矸石。当原煤矸石量增大就造成现有矸石筛处理能力不足, 而中煤量只有原来的1/3~1/2。先是从节能的角度考虑, 停掉1台中煤筛完全可以承担了中煤脱胆脱水任务。后来为彻底解决矸石量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从矸石产品缓冲箱引出一支管路分流至其中341#中煤筛, 并对341#中煤筛筛下溜槽进行重新设计改造, 使341#中煤脱介脱水筛具有灵活性, 做到了根据煤质情况中煤、矸石两用, 解决了矸石系统处理量小和矸石筛带介的问题。

3.2 副产品仓存系统进行调整

选煤厂原设计有4个副产品仓, 一个用作矸石仓 (1#) 、3个用作洗混煤仓 (2#、3#、4#) 。刚投产时入洗量低、原煤质量较好、矸石量小, 基本上能够满足要求。2004年煤泥烘干系统上马时又扩建一座副产品仓, 计6个仓:5#、6#、7#、8#作为中煤仓, 9#、10#作为煤泥仓, 同时将2#仓调整为矸石仓。这样一来, 洗煤副产品系统共有2个矸石仓 (400 t×2) 、6个中煤仓 (300 t×6) , 生产正常时能够满足洗煤及矿井生产的需要。

当原煤矸石量增大时就会导致矸石仓仓存不足, 进而导致洗煤生产中断, 以致影响到矿井原煤提升。据此对901#矸石皮带和矸石入仓进行了技术改造:在901#皮带上增加一个犁式卸料器、在901#皮带侧3#仓上增加一个下料溜槽, 3#仓中就可以作为矸石仓来使用, 可以获得一个仓的存储空间。而煤质好的时候, 仍然可以恢复原来流程。这样3#仓有了两种存储功能, 提高了产品仓的使用效率。

当入洗原煤量逐年提升, 含矸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下, 必须保持3个仓作为矸石仓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而中煤产品作为洗混煤外销, 没有一定的吨位又不能作为一个批次销售。

针对生产和销售的一对矛盾, 利用煤泥烘干系统闲置不用的9#、10#2个煤泥仓。拆除756#煤泥刮板运输机、将754#、755#两台中煤刮板运输机延伸, 中煤可以进入9#、10#2个仓, 这2个仓改为中煤仓、3#仓固定作为矸石仓。这样一来, 由原来的3个中煤仓 (900 t) 、1个矸石仓 (400 t) , 最终成为7个中煤仓 (2 000 t) 、3个矸石仓 (1 200 t) 。这样既能满足了原煤量、矸石量增大夜间储存满足生产需要, 而又能满足中煤产品作为洗混煤外销须有一定的吨位的要求, 使生产、销售整个系统畅通。

3.3 煤泥水处理完善

随着入洗原煤的逐年增加和原煤性质的逐渐恶化, 进入煤泥水处理系统的煤泥量亦是逐年增加。另外, 我国环保政策的逐渐加强, 如何回收煤泥, 杜绝 (或减少) 煤泥水对环境的污染, 保证清水洗煤成为洗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 从设备改造、优化工艺着手。先后用2台KM300/1600型快速高效隔膜压滤机取代2台XMZ500/1500板框式压滤机, 保证煤泥水处理的最后把关效果。再更新1台XPM-8喷射式浮选机和PG116-12圆盘真空过滤机, 保证浮选和过滤两个作业环节的工艺效果。

其次, 对水采矿井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理顺关系。洗煤过程是个欠水过程, 但由于整个系统不单处理洗煤水同时还处理水提煤泥水和矿井水处理厂的煤泥, 造成系统涨水, 这部分水就排向原煤浓缩机, 通过原煤浓缩机进入矿静压水池。由于洗煤水中含有浮选油对矿井水处理造成困难、外排也达不到环保的要求。

经现场勘察, 对现有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增设管路当洗煤循环水富余的尾煤浓缩机溢流水排向煤泥沉淀池进行缓冲;截断尾煤浓缩机溢流水排向原煤浓缩机的管路;洗煤厂冲洗用水、浮选机消泡用水由清水改为循环水;洗煤厂内消防用水也由清水改为循环水。

通过以上改造, 由原来的单系统循环改为矿井水和洗煤水双系统循环, 避免了含有浮选油的洗煤水进入矿井水处理厂和直接外排, 改善了矿井水处理的工况条件, 达到了环保要求。同时节约了洗煤的清水耗量,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3.4 中转运输设备改造

3.4.1 423#浮选精煤皮带机改装成水平的刮板输送机

原来倾斜的浮选精煤皮带输送机, 经常出现跑偏和物料洒落现象, 当过滤机处理效果差或因量大冒料时就会造成皮带打滑造成生产系统停车 (事故) 。改造成水平的刮板输送机之后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杜绝了物料洒落、皮带跑偏打滑造成物料堆积而增加职工的劳动强度, 同时封闭的壳体对改善工人的操作条件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

3.4.2 采用SEW系列减速机及提高输送设备的功率和运行速度

原设计皮带输送机大部分使用TDY型油冷电动滚筒, 较大型的皮带输送机的减带机选用JZQ型减速机。

TDY型油冷电动滚筒是电机内装于滚筒, 完整性强, 易于拆装, 但经常出现漏油, 电机故障率高, 需送外维修, 经常出现影响生产的情况。先后对此型减速机进行改型, 改为星型电机与JZQ型减速机配套使用。但JZQ型减速机体形相对比较庞大, 因与电机配合使用, 因此占用空间相对较大, 对现场的空间情况使用来说不太适宜, 并且性能不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大部分减速机相继出现了漏油与异常声响等故障并且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成为生产上的一大难题。

经过考察分析论证, 认为SEW型减速机的优点很多, 主要体现在其采用高度模块化设计, 可以方便地配用各种型式的电动机。同种机型可配用多种功率的电动机, 容易实现各机型间组合联接。能耗低, 性能优越, 减速器效率达96%。振动小, 体积小, 安装位置不受限制, 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满足了生产能力提升的需要。

901#矸石皮带因负荷大造成两次烧电机事故, 对其进行彻底改造后, 无论矸石量大小都未发生任何事故。

全厂原有皮带34条, 在用27条全部更换为SEW型减速机;刮板机14条 (烘干车间闲置3条) , 在用11条其中有8条更换为SEW型减速机。

如:701#精煤皮带输送机原设计采用BYD-185.160.80.63电动油冷滚筒, 第一次改造为Y200L-4电机, 第二次改造为DV200L4电机, 设备功率提高, 带速从1.6 m/s提升到2 m/s, 运输能力提高到260 t/h以上。

3.4.3 新型清扫器应用

孔庄矿选煤厂从投产以来, 皮带输送机一直使用传统方式制作的简易清扫器。由于煤炭产量急剧增加, 皮带输送量增大、提速, 传统清扫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 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主要表现在: (1) 无法有效清除皮带粘附的固体物料; (2) 每班次需要更换一次, 更换工作量极大; (3) 工作效果差, 导致皮带廊积煤严重; (4) 当岗位司机为了保证和提高清扫效果, 就会过度地紧固清扫挡皮, 造成设备负荷加大, 消耗电力, 且经常性地造成带负荷停车。

新型清扫器采用分体轨刀片筒可以滑进滑出不锈钢主心轴, 这种独特的设计使清洁器快速简单的运行, 减少运输期间的停工, 具有持久耐用、维修费用低、维修时间短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率和选煤厂的质量标准化水平。

4 技术创新取得的效果

系统优化完善前后孔庄煤矿选煤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2010年和2008年两年度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可知, 经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解决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 重介生产系统的日趋完善, 入洗原煤量增加24.5万t, 上升了20.15%, 洗精煤增加13.7万t, 上升了15.64%。同时, 原煤灰分增长了23.93%, 另加上原煤量的增加煤泥量增大, 其产率增加了89%, 产量增加6.69万t。煤质变差造成介耗、水耗增加、电耗也增大, 原煤洗煤加工费净增1.83元/t。

按入洗原煤120万t/a、原煤价格400元/t、精煤价格640元/t、中煤价格460元/t、煤泥价格318元/t计算, 孔庄煤矿选煤厂重介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后, 年创经济效益1 953.14多万元。

5 结语

孔庄煤矿选煤厂在重介技改投产之后立足生产实际,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对重介生产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 生产能力逐渐提升。针对主井提煤量增大, 原煤含矸量增大, 给洗煤生产造成了影响, 导致事故频发, 洗煤不能正常生产且直接影响矿井生产的现状, 进行认真的剖析, 找出影响洗煤生产的“瓶颈”, 进行工艺改造、设备更新、管理创新, 入洗原煤量提高了20%, 每年多洗精煤13.7万t, 年创经济效益近2 000万元, 成为孔庄煤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要:针对入洗原煤量增大、煤质变差, 洗选能力不适应的“瓶颈”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先后进行十余项工艺改造、设备更新改造, 使重介生产系统得到优化完善, 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增强。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实现了入洗原煤量增加20%, 每年多洗精煤13.7万t, 使入洗原煤达到150万t/a, 生产精煤突破100万t/a, 每年增创经济效益近2 000万元, 成为孔庄煤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完善 篇5

努力构建规范高效的市场“大监管”工作格局

——伊宁市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交流汇报材料

伊宁市工商局以深入推进监管服务责任区工作规范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规范、标准、流程,拓展监管领域,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以监管服务责任区为基础的“大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市场监管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一、夯实基础,积极构建“大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科学化监管,责任到位。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区域划分均衡,人员搭配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的原则,共设置责任区27个、区间54个、网格73个,70%以上工商所干部有自己的“责任田”,干部监管责任到岗、量化到人。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互动、权责明晰、信息共享的监管服务责任工作格局。

二是层级化管理,考核到位。建立层级责任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局领导、科所长、责任区干部三层四级管理联动机制,实施局、科、所动态督查问责,从市场主体准入到经济户口分配、认领、建档以及计划管理、巡查录入等全过程、多环节“痕迹监控”、“流程控制”,构成以基层监管服务责任区为基础,局领导监控、机关科室督办、所长抽查的三级责任督查机制,确保了层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三是综合化监管,履职到位。将基层监管责任区工作与食品安全监管、农资市场监管、商标广告监管等工作结合,构建“大监管”格局,通过责任人日常巡查、责任区间联合检查、局业务科室抽查,网上与实地督查和考核,监管干部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底数清、户数明,各项行政指导和各类专项整治落实到位,并取得实效,实现权责明晰、信息共享的精细化监管,形成“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履职高效”的监管工作体制。7月15日,自治区工商局在伊犁州举办的南疆片工商所长监管责任区专题培训班暨经验交流会上,我局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同时四个工商所向200余名代表展示了监管服务责任区工作经验做法,得到领导和同仁的赞扬。

二、多措并举,推进市场监管工作实现精细化 实行市场监管“六定”制度,即:定片区、定岗位、定人员、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推进市场监管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

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市场监管流程化。积极发挥综合业务软件、工商电子地图、内部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作用,适时对市场主体分类、分级监管,及时制定日常工作计划,并与综合、定期、专项、重点等检查相结合,形成计划下达及时、工作开展规范、结果反馈真实、考核评价科学的“一体式”流程管理机制。

二是突出市场分类监管,推进市场监管规范化。为突出

基层监管重点,将各类市场主体分为Ⅰ、Ⅱ、Ⅲ三类。Ⅰ类为重点监控一级企业,主要是指涉及食品、危险化学品等行业;Ⅱ类为重点监控二级企业,指涉及前置审批的企业;Ⅲ类为一般监控企业,为无须办理前置审批许可手续的企业,按类实行梯次化巡查,规范了对企业的行政指导和日常监管。

三是结合信用等级监管,推进市场监管效能化。按照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结果,将监管对象按照信用等级划分为诚信、基本诚信、轻微失信和严重失信企业。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和企业类别确定为“远距离”、“近距离”和“零距离”监管方式,提高了市场主体巡查、经济户口管理、档案登记等工作监管效能。

三、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水平

日常工作中,坚持围绕监管责任区抓市场专项整治,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重拳出击,扎实做好各类市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立案查处各类案件124起,其中商业贿赂、“三虚一逃”、串通投标案等大要案48起,案值达1009.11万元,罚没款入库154.2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8%。

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有新提高。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六查六看”,加强食品市场日常巡查,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全面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三个百分百,即食品流通许可证受理、审核和监管100%实现电子化;监管服务责任区食品安全

监管责任和任务落实100%实现网上监管;食品质量监测100%实现网上管理。

“双打”专项整治扎实开展。按照责任区网格,在企业设立联络员,在市场设立监督员,政企联动打击“傍名牌”的违法行为。做到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案件查处与行政指导相结合、打击重点和节庆检查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43起,总案值达203.85万元,罚没款入库99.08万元。

农资市场监管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对172户农资经营企业“拉网式”巡查监控,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涉农案件的查处力度。共查处涉农案件23起,案值320.12万元,罚没款入库81.57万元,没收不合格化肥206吨、不合格种子4.95吨、不合格农药33吨。查处的伊犁某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不合格化肥案和北京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无照经营种子案2起案件被评为新疆“红盾护农”十大涉农典型案件。

提升读图能力 完善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学习兴趣

在日常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地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对地图进行有效的分类,夯实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是不完全的,有的同学甚至连中国地图都不熟识,甚至中国各省份的地址都掌握不牢。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彻底地掌握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識,提高学生的高中地理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能力。例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重视基础的意识,如相关的地理名称、地理事物等。学生应当熟记一些大江大海的名称、地理位置等,以及地图上重要的国家位置等。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高中地理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学习各章节的学习是相互联系的,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起清晰完整的高中地理学习体系,从而形成高中地理学习网络,让学生脑海里形成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库,在需要的时候才能随时“取出”使用,尽快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到某一知识的时候,可以以联系的观点来讲解之前学过的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方便学生进行记忆。知识体系是联系知识内部联系的方法,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记高中地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地图学习的重要性,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读图教学应当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全面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齐丽.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郭健强.论高中地理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07):45-46.

[3]殷文文.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文房四宝,2013(03):42.

(作者单位 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

完善绩效考核,提升综合竞争力 篇7

近年来, 农行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 经济效益也在明显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 部分削弱了农行的综合竞争力。分析近两年储户的投诉内容, 我们可以发现对柜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投诉仍然是投诉的主要部分, 客户要求增设服务窗口, 解决排队难的要求呼声很大。但是基层农行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 主要是业务量增大了, 但柜台操作人员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基层农行员工一方面感到工作强度太大, 希望支行能增派人手;另一方面因为内部奖惩不严, 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不愿主动改进服务。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完善绩效考核, 制定合理的二次分配方案, 内部挖潜, 显得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

一是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 各项指标应量化细化。二是要充分发挥会计主管的监管作用, 完善内控管理考核。三是要以岗定人, 以岗定责, 改变过去按人定岗不合理现象。四是要灵活安排后台人员, 通过有效的柜台分流, 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率。五是要以奖为主, 多提供员工加薪和升迁的机会。要致力和谐团队建设, 努力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 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 要把加薪的天秤适当地向基层倾斜, 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加薪和升职, 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 尽量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提升完善 篇8

关键词:处方,点评制度,合理用药

处方是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书, 它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效果的好坏。为规范处方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 卫生部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处方管理办法》[1], 对处方质量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 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为进一步提高处方书写质量, 督促医生注意改正不良的书写习惯, 提醒药师加强处方的审核工作, 减少处方书写错误, 避免药物治疗差错和药源性损害, 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我院自开始实行每月1次的处方点评后, 门诊处方的用药合理性、处方书写的合格率大大提高, 同时“大处方”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3月门、急诊处方, 每月随机抽取某一天的100张, 其中60张来源于门诊西药房;20张来源于急诊药房;20张来源于门诊中药房 (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方剂) 。记录问题处方, 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 对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后的问题处方进行归类汇总分析

1.2 研究方法

(1) 处方点评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是点评的法定依据与标准。用药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可参照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临床用药须知》 (2005版) 、2004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用法、用量及相关规定。 (2) 处方点评的内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明确了处方点评的详细内容, 包括处方指标、处方书写规范、处方用药合理性 (包括药品的种类、适应证、剂量、配伍、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等。

2 结果

2.1 处方指标分类统计

1 200张处方用药2 140种, 平均用药1.78种, 其中使用抗菌药处方490张 (40.83%) , 使用注射剂处方256张 (21.33%) ;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2 118种, 占用药品总种数的98.97%。

2.2 处方书写不合格分析

1 200张处方中78张书写不合格, 占6.51%。其中, 前记项目填写缺项35张 (2.92%) , 用法、用量不规范3张 (0.25%) , 有涂改未签名11张 (0.92%) , 开具药品超过5种2张 (0.17%) , 新生儿、婴幼儿未写明日、月龄5张 (0.42%) , 处方超药品常用量10张 (0.83%) , 药品名称使用不规范9张 (0.75%) , 未写诊断或诊断不全3张 (0.25%) 。

2.3 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1 200张处方17张用药不合理, 占1.42%。其中无指征用药2张 (0.17%) , 遴选药品不适宜3张 (0.25%) , 适应证不适宜11张 (0.92%) , 重复用药1张 (0.08%) 。

处方评价结果显示, 我院门诊患者用药基本合理, 单张处方品种数、注射剂使用率符合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2]。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发达国家, 与文献报道相似[3]。

3 讨论

3.1 规范处方书写

本文结果显示, 书写不合格处方占所查处方比例的6.51%, 主要表现在处方前记缺项、涂改未签名等。通过临床药师加强宣传, 使医生改变不良书写习惯, 这类问题已大为减少。电子处方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差错因素, 减缓审方和调剂压力, 提高处方合格率。

3.2 关注处方适宜性

门诊感染患者一般症状较轻, 选择头孢美他酯属于起点太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 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但医师常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头孢氨苄的“大包围”治疗方法, 以期达到较全面的治疗效果。带状疱疹患者同时静脉滴注和口服阿昔洛韦, 存在重复用药, 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诊断与用药不符的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具碳酸钙维生素D,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具西咪替丁。

3.3 完善处方点评制度

由于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时间不长, 点评方法简单, 且没有成熟的标准和经验可循。点评的深度和范围参差不齐, 个别单位仅局限于简单的不合理处方的统计上。建议从处方开具的规范性、完整性, 用药的合理性以及特殊药品的合法性等进行点评、分析和监督。可以博采众长[4]制定出适合本医院处方现状的点评制度, 如审查处方不合理用药内容包括:不按照本单位的处方集目录开具药品、随意性大;重复使用同类药品;联合用药造成药物毒性增加或疗效降低;滥用抗菌药物, 剂量不当或无指征用药;超越权限开具药物;中、西药物配伍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当等。不断拓展处方点评的范围和内容, 逐步提高处方点评工作的水平, 真正达到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目的。

3.4 提高药师专业水平

处方点评中的临床药师处方点评工作是《处方管理办法》中的核心和亮点之一, 是临床药师和其他专家参与药物治疗的过程, 也是提升和加强临床药师地位和水平能力的机遇和挑战。对各种典型不适宜性、不合理性及严重缺陷性不合格处方, 可以作为重点培训教学内容, 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一个经过良好培训的临床药师将具有对药品使用进行监测、评估和推荐的能力。因此建议临床药师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 不断提高与临床医师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能力[5], 努力完成和行使处方点评工作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真正逐步实现合理用药的核心即个体化给药。

处方点评赋予了医疗机构承担合理用药的自我提高和监督的重要责任。点评中, 应着重评价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医师的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水平、药物管理水平等。规范处方点评的方法与标准, 实施并持续改进, 是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和整体医疗水平的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3号) .处方管理办法〔S〕.2006:7.

[2]李洋, 颜红.处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 2005, 12 (1) :79-80

[3]谢守霞, 杨红英, 贾孟良, 等.深圳地区临床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现场调查〔J〕.中国药房, 2007, 18 (34) :2707-2709.

[4]吴晓玲, 谢奕丹.医院点评模式的研究〔J〕.医药导报, 2010, 29 (1) :1-4.

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班级凝聚力 篇9

班级作为一种正式群体, 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 班级凝聚力是形成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前提。目前高校班级内部普遍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 学生对班集体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班级的存在流于形式化。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 管理班级数目多, 学生人数多, 成长背景各异, 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辅导员不能拘泥于某一固定的管理模式, 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而是要根据具体班级的情况, 因班制宜, 因事制宜, 因人制宜, 不断完善发展班级管理模式, 灵活运用, 处理好班级事务, 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降低班级凝聚力的因素有很多, 个人因素如沉溺恋爱、网络游戏等;家庭因素如单亲家庭, 沟通不良等;社会因素如高校办学方式的多样化, 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等;班级因素如年龄、文化背景, 尤其是志向、兴趣、爱好等认知态度方面的差异。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班级学习氛围不浓, 目标缺失。

大学校园的学习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场所, 在这里可以到图书馆博览群书, 学到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到一些学习角、知识沙龙或社团组织里汲取知识提高能力。步入大学, 学习方式、考试方式与以前完全不同, 学习更多地依靠自律。班级里学习情况往往形成了两种极端, 一部分学生很快确立目标, 认真学习, 而很多学生不能够适应大学生活, 心理上迷茫, 就业有困惑, 管理不好学习和生活, 受外界的诱惑 (如网络游戏、恋爱等) 而沉沦, 大学期间甚至一次都没进过图书馆的大门。这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没有目标, 变得迷茫, 不知道以后的路在哪里, 碌碌无为, 缺乏上进心。

(二) 过多参与社会活动, 注意力转移。

社会活动增加是现如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们纷纷投入社会兼职的大军, 有的为经济所迫, 做家教, 打零工;有的为就业做准备, 当业余记者, 做业余编辑;有的不愿意花父母的钱, 当商贩, 到超市做导购员, 去饭馆当服务生、帮厨。这些的确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 体验生活, 培养独立自主的优良品质, 在某种程度上值得鼓励, 但是这些活动大多占用课外时间, 有的甚至占用周日点评时间、晚自习时间、上课时间。频繁的社会活动, 占用了他们本来为数不多的班级活动时间, 使得他们减少了对班级的注意力, 而导致班级进一步松散。

(三) 形成班级外的小集体, 渐行渐远。

进入大学, 宿舍成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综合素质的平台。据统计, 高校学生每天几乎有2/3的时间在宿舍度过。良好的宿舍环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形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情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实施学分制后, 学生课余时间增多, 宿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学生以宿舍为主要空间, 共同学习生活, 相互影响。学校或班级举办活动时学生更倾向于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或不参加, 班级影响力减弱。

大学生活中, 除班级和学校社团等正式组织外, 还存在一些非正式的群体, 如某地区的老乡会。非正式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联系紧密, 对班级的归属感逐渐削弱。当这些非正式群体的目标、活动与班级发生冲突时, 可能会对班集体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与班集体发生对抗。

由于以下原因, 班级凝聚力面临着严峻挑战, 而出现松散的状态, 难以管理。为此, 在大学班级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班级凝聚力就变得异常紧急而迫切。

目前大学班级里采用的是院系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的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的模式。学生工作管理者是所在系各班级的总负责人, 负责把握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 负责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检查, 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 也是达到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而学生干部是联系班导, 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 三者缺一不可。因此, 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辅导员、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 强化思政工作、教育管理工作, 做到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机制, 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机制。采取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以生为本, 和谐共建良好学风班风, 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过程中, 联系实际, 不断探索完善, 我总结出一套适合班情、校情的班级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

(一) 总则。

1. 班级以自然班为基本单位, 是组织教学和管理的最基本单位。

各班均成立学生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受学院党总支和团总支领导。

2. 班级管理具体由班委会负责, 实行班委会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3. 班委会由班委和团支部组成, 一般8~10名成员, 实行分工负责制。

即班委负责班级日常事务, 团支部负责班级同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

4. 班委设立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纪律委员等职位。

经过团总支培训后, 设置心理委员一职。各职位由民主选举产生, 考察期一个月, 受辅导员、班级全体成员监督, 通过考察正式担任班委, 任期一年。班委会主要成员原则上不推荐担任学生会干部。

(二) 班委会的职责。

1. 组织班级同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学习学院有关学生管理的文件、决议、政策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 组织学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督促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遵守课堂纪律;

教育学生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爱护班级。

3.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认真做好“学帮带”工作, 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搞好班级班风建设, 认真总结, 做好评优、推优工作。

4. 做好班级考勤工作, 督促学生按时参加各项活动。

5. 组织策划好主题团日活动, 开展以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

6. 制订每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及时总结, 交团总支审核,

每两周召开一次班委会或班会, 研究部署班级工作, 要有会议记录。

7. 关心身边的贫困生、待优生。

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尤其关注心理不健康的同学, 在生活、学习上主动关心、帮助, 共同进步。

将个人作为基本管理对象, 通过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建立班委会, 选拔和任用学生干部, 组织和协调班级事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和班级骨干分子模范榜样发挥作用, 带动和凝聚班级同学力量, 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当前, 宿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除教室和图书馆之外聚居的重要场所, 在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充分发挥宿舍的作用, 构建以宿舍为平台的班级管理服务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以宿舍为平台, 建设标兵宿舍, 辐射影响力。

以宿舍为平台的班级管理新模式是指以宿舍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 在班级的众多宿舍中, 选拔和建设几个在学习、生活、宿舍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相对比较先进, 同时宿舍成员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强。把先进宿舍作为班级其他宿舍的楷模, 赋予标兵宿舍班级服务和管理的职能, 引导和服务其他宿舍同学, 将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宿舍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方法传递给其他宿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可以根据宿舍成员的来源作对接, 因为来自相同的地域, 具有相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 彼此便于交流与沟通, 更容易发挥标兵宿舍成员对其他宿舍成员的影响。相比辅导员的说教, 广大同学更容易认可和接受同学的帮助指导。对于标兵宿舍的同学, 这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锻炼,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力量, 进一步增强集体意识。在学习上互帮互助, 在生活上互谅互让, 在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和强大的集体凝聚力。通过宿舍这个小集体的力量, 发挥辐射影响力带动班级这个大集体, 最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增强班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二) 以宿舍为单位, 构建宿舍社区, 寻找突破口。

根据学生宿舍的特点, 辅导员可以在班级的基础上, 划分小“班级”, 成立所谓宿舍社区, 将班级管理工作细化。即将相邻的几个宿舍或以相对集中为原则进行划片, 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 组成集体进行管理。根据社区特点, 运用社区政治、文化、管理功能, 并建立相应的党团组织, 组织开展各项问题活动, 维护宿舍社区的团结稳定, 提高成员的政治素养。培养构建起一个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 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 以素质培养为主题,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 构建大学生宿舍社区管理新模式, 充分发挥宿舍在班级管理上的作用, 通过小集体的建设, 形成共同的目标、优良的风气, 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 对班级的归宿感, 对班级的荣誉感。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和艰巨的工作,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总结经验,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遵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和规律, 做到以“生”为本是关键。总之, 高校班级凝聚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更不能期待一劳永逸。加强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 一切从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 以促进全体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谭晓芳.新时期班级管理的探索[J].教育艺术, 2006 (2) .

[2]陈沛然.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实践[M].教育理论研究, 2010.

提升完善 篇10

2011年,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正式成立,开学起初,我校就秉承了创办特色化学校的理念,排球正式成为了我校的“一校一品”特色项目。排球文化节、排球操、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无不体现出我校创办排球特色的决心。同时,我校把排球引入课堂,保证学生每周一次的排球学习。通过这些,形成了全园区独有的排球特色文化氛围。因此特色形成的背景终究归结为一点——融排球于课程,兴特色为文化。

2 特色发展取得的成绩

2 . 1 排球文化节的成功举办

每年举办一次排球文化节,利用课外体育课时间,在全校开展以年级组为组织单位的全体学生参加的趣味排球活动、排球联赛、个人排球表演赛等,五花八门,既有个人项目,比如,拍球比赛、自垫球小比拼、发球比赛等,也有集体项目,比如,抱球接力比赛、夹球接力比赛等。学生参与率达到100%,形式多样,场面热烈,运动员们争先恐后,激励竞争,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通过排球文化节,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2.2 校队的成立

文萃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活力排球”队的成立为我们学校再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在,校队的学生虽然是以三、四年级的低龄学生为主,但教师活动组织严密,讲求效率,学生配合,因此,他们基本都能达到自垫球60个以上,对墙垫球20次以上,双人对垫球10次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发球能够过网,能够较熟练的进行小型比赛。每次看到小队员们认真地进行着自垫球、对墙垫球等练习,让人感到很欣慰,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们未来驰骋排球赛场的身影,对于他们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排球比赛中会充分证明自己。

2.3 校本教材的编写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体育组全体教师,通过搜集并整理资料,不断汲取先进教学经验,并通过实践,编写了《活力排球》这一校本教材,把排球的基本技能通过手绘画的形式纳入校本教材,并附有排坛健将、女排精神等普及知识,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实现了我校“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的新突破,教师以教材为参考,创新备课,认真上课,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的同时,感受到了排球运动中富含的顽强拼搏的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排球文化在我校的浓郁气息。

2.4 排球的普及

我校在各年级均开设校本排球课,每周1节,形成我校特有的排球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各年级不同层次的训练内容和课程目标。一年级原地拍球,击地滚球,熟悉球性;二年级自抛自垫;三、四年级对墙垫球、双人对垫、侧面下手发球以及综合性技术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战术配合。体育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排球教学活动,学习排球知识与技能,不断激发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球性良好,动作协调,大多数学生能自抛自垫几十个。高年级学生脚步移动灵活,姿势准确,有的连续垫球上百个、发球连续过网。学生们娴熟的排球技巧、良好的排球意识,令人感到欣慰。排球的普及形成了人人喜欢排球,人人玩排球的可喜局面。

2.5 排球操的创编

2013年4月的区级运动会特色展示上,在董鹏老师的精心编排以及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套“活力排球操”终于闪亮登场。场上每个学生的完美表现无不表现出文萃娃特有的精神面貌,动作整齐划一、干脆有力,展示效果震撼,得到了在场领导及老师的大力好评。

2 . 6 教科研的累累硕果

由窦淑慧老师主持的区级课题《小学“低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于2014年顺利结题,成果汇报精彩,文章对于低龄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深入,给我们后面的排球特色研究起到了标志杆的作用。于国涛老师的文章《“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排球教学中的研究与培养》《浅谈小学排球文化的特色建设》《浅析影响排球专项运动员扣球效果的因素》等多篇论文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这些无不体现出我校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与理论基础。

2.7 丰硕的成绩

在2014年暑假举行的苏州工业园区女子排球赛中,“活力排球”社团的文萃娃们在年龄极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不畏强敌,奋力反击,一举夺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同年,文萃娃又代表苏州工业园区参加了苏州市的排球比赛,男排、女排均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让人刮目相看。

3 特色建设的新举措

虽然有成绩,有收获,但是排球特色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奋斗过程,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孜孜不倦的积淀,并着眼于学校的长远规划,要适应学校、适应园区的总体建设的大趋势。需要全校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臻于完善。因此,将学校排球特色建设的推进措施如下。

3 . 1 进一步完善《活力排球》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体现一个学校特色的有力依据,但要真正打造成一本教师用着方便、学生看着易懂、参考性强的教材,必须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并经过有力论证。因此,本学期,体育组会针对教材的完善多进行探讨与教研,从而尽快将《活力排球》校本教材的定稿敲定,为我校的排球教学打好理论基础。

3 . 2 造就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经过苏州园区教职工比赛,我们深知与其他学校实力的差距,如果想做特色学校,如果没有一支技术一流的教师队伍,那这个特色学校是名副不实的。因此,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特长教师,因为教师自身的素质、专长、个性以及魅力直接影响着学校排球文化的发展。我们在师资培训上要坚持校本发展之路,本学期在工会的组织下,利用周五教职工活动时间组织教师练习排球基本功和进行小型比赛,培养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和排球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师,希望能在今后的园区教职工排球赛中有优异的表现,并最终带动全校群体性排球活动的有效开展。

3 . 3 训练一支技术全面、作风过硬的运动员队伍

特色的形成,仅靠教师的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班主任利用课外活动或大课间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发告家长书,向家长宣传学校特色体育文化的意义与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鼓励家长给孩子购买排球,并且促进家长也能积极参与,与孩子一起玩排球。学校利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模式,在普及的基础上,再次精选出好的苗子加入活力排球队,这样既保证了老队员能够正常比赛,也解决了新老交替的难题。同时可以积极推荐学校男女排球队涌现出的好苗子进园区队伍,争取能够代表园区在大市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 . 4 加大投入力度, 为学校特色奠定物质基础

我校为保证学校特色活动开展,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一面具有学校特色的排球墙,并新购置大批排球相关器材,加强排球基础设施建设,有力的保障特色工作的顺利开展,希望学校领导继续支持我校排球事业的发展。

3 . 5 排球特色与校园文化结合

校园排球特色文化建设很容易局限于经验操作层面,这样对学校整体发展都有着极大阻碍。为此,我们将积极探索特色科研之路,排球特色必须从纯技术操作层面发展成学校文化,充分结合本校的6个“积极心理品质”,创新出适合我校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活动,最终作为一种精神传承发扬。为此,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排球文化系列活动(包括排球趣味比赛、排球知识竞赛、排球视频展播、排球小报制作、排球摄影绘画等)。通过这些宣传学校排球文化,激发师生的排球热情,最终排球特色文化就进入人的精神领域。

3.6 排球联赛的开展

随着学生排球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将在高年级中举办一年一次的排球联赛,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排球队进行比赛,不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练习排球的热情,更能够促进学校整体排球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与团结协作意识的养成,从而为选出更加优秀的队员打好坚实的基础。

3 . 7 加强与校外的联谊

虽然我校校队队员年龄较小,大赛经验缺乏,为了保证我校排球队水平的快速提升,我们要加强与外校的联谊,通过友谊赛的形式来锻炼队伍,让队员能够体验真正的比赛氛围,并通过交流比赛获得有用的实战经验,为今后的比赛取得好成绩做铺垫。

3 . 8 利用网站、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资源宣传排球文化

充分利用学校丰厚的信息资源,创建学校排球特色网站,将与我校排球相关的信息放挂网上,从而起到宣传学校的作用。利用校园广播与当前的排坛形势或学校正在开展的排球活动相配合,进行排球资讯播报。定期进行黑板报排球主题宣传,主要以一些排球基础知识的介绍及体育专题的讨论为主,在橱窗中不定期的展览学校排球运动掠影及学生的排球成绩等,制造良好的校园排球文化氛围。

4 结语

完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 篇11

一、我国各类企业的创新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模式与影响因素

2007年,国家科技部与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型企业2674家、中型企业29622家,34946家小企业)2004~2006年的创新活动开展调查,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8月;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报告》,2008年14期),我国工业企业创新的基本特点是:

1.企业的创新活動增加,创新模式开始转型。调查表明,有创新活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从数量看,小企业占绝对多数。其中大型企业占2.6%、中型企业占19.2%、小型企业占78.2%。由此可见,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生力军。从普遍性来看,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比较普遍。有创新活动的大、中、小企业分别占被调查的同类企业的83.5%,55%和25.2%。

随着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和产业升级,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进入转型期。技术来源从引进技术和跟踪模仿转向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2000~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与引进技术经费之比从1.43倍提高到9.88倍,消化吸收经费与引进技术经费之比从7.4%增至26.3%。

2.市场需求是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的主要动力,提高效率和节能减排等政策因素推动了企业工艺创新。调查结果表明,企业产品创新的效果,首先是开拓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其次是提高产品性能或质量,再次是增加品种和功能。工艺创新的效果依次是提高生产率、改善工作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灵活性、降低人力成本、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产品创新主要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创新的层次偏低。例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收入占企业主营收入的12.7%,其中国际和国内新产品分别占17.4%和60%,本企业新产品22.6%。根据科技部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另一项调查(科技部发展计划司《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基本情况分析报告》,《科技统计报告》2008年13期),在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大中型高新技术工业企业中,推出具有国际市场新产品的企业占31.8%,具有国内市场新产品的企业占52.9%,具有本企业新产品的企业占11.7%。

3.企业技术创新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改进创新为主,技术改造是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形式。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创新支出一半以上用于获取机器设备和软件,约1/3用于内部研发,其余依次为从外部获得技术、委托外部研发等。

“十五”以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费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07年达3650亿元,接近于当年的全国R&D支出(3710.2亿元),占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总额的84%。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通过设备更新等技术改造来改进工艺和提升产品档次,逐步积累创新能力。

4.企业创新投入主要依靠内部资金,研发支出以内部研发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占82.8%,金融机构贷款占9.3%,政府资金占3.4%,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分别占0.8%和3.7%。小型企业创新经费中政府资金约占3.7%,中型企业为3.4%,大型企业为3.2%。

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内部R&D支出占其R&D的70%以上,其次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再次是与其他企业和大学等合作,委托外部研发的R&D支出仅占6.5%。由于技术吸收能力较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学合作的比例低于大型企业。

5.影响企业创新的最重要因素是人才。根据调查结果,按影响程度排序,在影响企业创新的诸多因素中,人才排在第一位,包括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素质人才;位于第二层次的是充足的经费支持和有效的战略或计划;第三层次是信息渠道、员工的认同度和内部激励措施;第四层次是可靠的合作伙伴和优惠政策。

6.对企业创新有较大影响力的政策是人才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政策重要性的排序依次是:鼓励企业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技术开发费用计入免征增值税的成本和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所得税;知识产权保护和金融支持;设备加速折旧和外经贸政策等。

(二)创新型和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模式与影响因素

200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对山东、安徽、辽宁、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55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进行走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企业的创新投入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其次是政府资金;再次是公开上市和贷款。在政府投入中,中央政府资金比地方政府更重要。

2.企业创新的技术来源主要靠自己研究开发。按重要程度排序,企业创新的技术来源首先是自主研发,其次是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其余依次是引进设备、国外技术许可、国内技术许可和其他。

3.企业创新最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研究开发领军人物。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依次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领导者、研究开发领军人才、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和技术工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开始花高薪从海外聘请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4.企业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政府政策起鼓励作用。企业反映,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需要,进行创新。优惠政策可以减少创新的成本和风险,起到鼓励作用,但极少为了获取优惠政策去创新。在各项创新政策中,企业最需要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和促进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按重要程度排序:(1)政府资助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2)研究开发支出加计扣除所得税;(3)知识产权保护;(4)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其余依次是公平竞争、研究人员工资进成本、政府采购和人员培训等。

5.人才激励机制中股权激励最重要,其次是盈利提成,再次是提拔和一次性奖励。也有企业认为收入水平和事业发展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主要因素。但目前企业采取的人才激励机制主要是增加固定收入和奖金(或提成)。

6.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和标准是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研发设计、品牌、标准、专利、生产规模和供应链管理对提升企业的中高端产品竞争能力有积极作用。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是研发设计、品牌、标准、专利、生产规模和供应链管理。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与影响因素

200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对火炬计划支持过的3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市场需求是推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动力。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产品质量。96.9%的企业创新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80%的企业创新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产品品种”;仅有46.9%的企业提到政策对支持创新的作用。

2.企业的创新技术来源以独立开发为主。89%的企业以独立开发获得技术;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开发获得技术的企业占52%;而购买国内外专利、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大学技术转移与模仿制造的企业各占5%左右。

3.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人才短缺。目前,由于社会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创新较多依赖政府资助和银行信贷。在被调查企业中,分别有43.5%、42%和30%的企业使用过地方政府资助、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获得过中央政府资助的企业占28%。企业反映,由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银行贷款门槛高,希望建立专项快速融资体系。

缺乏适用人才成为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人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口的专业人才不足,专业教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特别是缺乏适应新兴行业的专业,即使在一些热门行业,也常出现“有人无才”的局面。二是大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差,能“立刻”、“有效”上岗的人才不足。研发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三是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4.在各项优惠政策中,最受企业欢迎的是减税让利政策。60%以上的企业认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中,“减免企业所得税”、“高技术企业认证”、“中央/地方资助研发”、“创新基金”和“研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等项政策很重要,其中85.1%的企业认为减免企业所得税很重要。但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差异较大。“高技术企业认证”政策落实率较高,而政府采购、股权激励等政策的落实率较低。

5.企业的专利数量增加,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申请过专利的企业占78.0%,拥有授权专利的占68.0%,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分别占43.6%、45.0%。

6.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有待加强,一方面是提供的服务种类少;另一方面是服务水平不高。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接受过创新服务的企业仅占18.3%,服务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与法律咨询三个方面。

(四)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对创新政策的评价

200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对140个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中的107家科技管理部门、23家科研机构、10家中介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表明:

1.科技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选择与产业需要脱节、项目评价流于形式、缺少阶段性评估、资助资金过低等。

2.影响公共平台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投入分散、资助金额低、人才不足,只有设施建设资金,缺少运行费用。其中,中介和科研机构则认为平台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

3.影响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研究与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合作者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难以达成,技术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企业方过于关注短期效益,不愿承担失败的风险;研究方则过度关注研究任务所能带来的货币收入和职称升级。现有合同制的合作方式缺少长期利益分享机制。

4.企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是市场需求和企业家、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科技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5.人才不足主要是结构不合理,科技人员能力不足。科技人員的总量并不少,但结构不合理,知识单一,人浮于事。创新最需要的人才是研究开发的领军人才、具有创新思维的研究人员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人才政策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人才激励机制;官本位体制引导科技人员追求做官,而不是用心研究;人才考核机制不合理,不能有效使用现有人才。

6.教育为创新服务的重点及优先顺序是,培育创新思维、培养科技人才、学科设置适应需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7.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主要措施是,加大科技投入与企业需求的联系、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人的激励、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8.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应各有侧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对全局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地方政府重点支持支撑地区特色产业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和产业技术研发。中央的项目不应都要地方配套。

提升完善 篇12

(一) 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分析

企业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有种种的优势, 第一, 从资金流动的速度分析,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减少在途资金和被银行占用的资金, 加快资金的周转, 由于部门的资金进行了调剂, 也加快了这部分资金的周转速度。这种快速周转速度也相当于降低了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第二, 从资金的数量分析, 企业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实现了企业内部资金的余缺调剂, 充分使用内部的资金, 降低了企业的外部融资需求, 也有利于企业集团提升和银行的议价能力, 提升企业的资信情况, 从而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水平, 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第三, 从资金的管理分析, 资金集中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方向和数量的控制,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企业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建设, 例如预算和审批等。企业集团和总部就能够更有效地监控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数量。

(二) 资金集中管理的劣势分析

企业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也有种种的劣势, 第一, 投入和费用较多, 可能会得不偿失。企业和集团实行了资金的集中管理, 很有可能会导致投入和费用较多, 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初期投入和费用较多, 容易得不偿失。第二, 内部可能导致资金借贷无监控, 利息结算无法实行, 从而影响了资金的结转。企业由于各个部门和子公司的利益不均衡, 资金分配无法合理化, 另外在利息的结算上也可能存在回收困难等问题, 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 从而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第三, 内部控制薄弱的公司容易导致新的问题。企业由于内部决策机制可能不规范, 评估和审核机制较为薄弱, 高层管理者的干涉较多。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企业的内部贷款并不合理, 高层的不合理的投资也将占用大部分的内部资金。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建设

任何企业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时候均要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 建立合理、快捷、规范的资金集中管理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一) 合理设置账户体系, 构建完善的账户收支体系

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平台的建设首先要合理设置和构建完善的账户收支体系, 这个收支体系可以从总部到子公司建立多级账户体系。企业要先在了解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背景的时候, 要了解公司目前的账户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结算方式, 并从中了解到公司资金管理上存在的账户问题所在。例如, 公司银行账户多会带来资金管理分散、效率低等问题, 同时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子公司和部门的资金流动等, 造成资金沉淀和运营效率差等问题, 公司的资金操作流程也会比较复杂、传递时间长、工作量大、信息滞后、信息缺失。企业要首先了解自身的问题所在, 从账户设置开始逐步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

在设置账户体系的过程中, 企业总部作为第一层的机构可以在银行中设立一个公司的主账户, 用于对下属公司进行集中管理, 另外这个账户上的闲置资金也可以用来做公司的理财计划和投资计划等。另外, 企业二级机构和部门需要在邻近的银行网点开立资金的收入和结算账号, 作为总账户下的分立账户。在保证自身资金需求的前提下, 这个账户的资金将归集至总账户, 以实现企业总部对下属机构和部门的资金管理。

(二) 选择资金归集模式, 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企业的资金归集是为了实现资金的集中管控, 是实现提升集团总部对下属机构和部门的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方式。一般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归集的模式主要是实时归集、日终归集、多级归集等多种模式。企业在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一般会选择实时归集, 这样可以及时进行资金的归集, 保证集团和总部的调控和监督。

实时归集是集团和总部通过银行的核心系统实现对子账户的现金向现金池账户的实时归集, 其具体的流程主要是企业子公司账户中划分为当前余额和可用余额, 划入子公司的现金将被转入企业的现金池账户, 而子公司的当前余额账户保持为0, 其实际存款金额在子公司的可用余额中体现出来。一般在成员单位发生对外业务, 需要对外付款时, 如果在其银行结算账户中可用余额范围内, 可以直接进行支付。合作银行将会自动从集团的现金池账户中划出所需支付的资金, 并使用成员单位的银行结算账户向其他收款人进行支付。而当下属单位的银行结算账户可用余额不足支付时, 可以向集团和总部提出申请, 由集团和总部提高成员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可用余额, 满足下属单位的对外支付需求。

(三) 完善相关制度, 利用银行的信息化平台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企业要实现资金的归集需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 企业要积极利用银行的信息化网络。例如, 银行的电子银行就是实现资金归集的主要途径;同时企业可以运用银企直联。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系统或者ERP系统与银行系统实现连接, 利用信息系统的在线管理功能, 使财务系统或者ERP系统实现对公司集团内账户资金存量和具体的使用情况, 建立资金的日报制度, 完善资金的预算制度。同时利用企业银企互联中的资金归集和下拨、综合收付款、账户资金信息报告的业务功能, 逐步满足和完善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和预算体系的要求。

在完善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的平台建设后, 企业要逐步完善集团内部的统一授信体系, 明确内部的授信额度和授信条件, 并将企业授信利率市场化, 完善内部的控制体系, 减少不必要的授信, 集团对授信的调配和管理要有正规的制度规范。另外,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还需要面临着闲置资金的保值和增值。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集团和总部的投资发展部门等, 因此, 企业也需要规范类似部门对闲置资金的使用, 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和投资。

本文以资金的集中管理为切入点, 具体探讨了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劣势和实施方案, 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所帮助。

摘要:现金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是企业顺利经营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协同效应, 企业可以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本文立足于资金的集中管理, 探讨相关的问题, 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影响,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宜云, 刘丽, 杨丽璇.集中资金管理是现代资金管理的趋势[J]中国总会计师.2006.02.58-59.

上一篇:数学质量下一篇:西方政治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