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

2024-09-14

数学质量(精选12篇)

数学质量 篇1

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 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 但都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 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 学生都应有所收获。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就是空谈, 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 又谈何高效?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 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 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一关注学生, 让课堂活起来

从“闷课”走向“活课”, 让学生动起来, 让教材也变得活起来, 让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程序开放起来。然后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每节课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还要有高效教学。我对高效教学的定位就是优质、高效、高境界。密切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热情是否高涨, 学习情绪是否饱满, 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 是否非常认真地投入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否有深度, 如问题提得是否切中要害;是否有广度, 是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当然最重要的是, 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等等。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 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只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 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备课各环节, 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 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 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 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 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三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 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进一步扩大学生展示面, 让他们在语言、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都更加规范, 尽量达到人人表现优秀。在展示课上,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如何充分预习进行细致、认真的指导, 对待学困生要教给他们在家里进行正确预习的方法, 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率。

四组织好课堂教学

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任何一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 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课堂组织是教学的灵魂所在, 没有好的课堂组织教学, 那样的课堂将一塌糊涂, 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无从谈起。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作为教师,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 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 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 环境、教学用品、书籍、时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 教师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课堂全局, 努力体现资源整合的优势, 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首先可以有效地增大课堂容量, 加快课堂节奏, 将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放出来;其次多媒体手段具有直观, 集声、像、动画效果于一身的优势, 教师根据课堂的需要随心所欲地控制,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最后, 便于进行回顾和总结,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进行系统的建构。如图形的平移、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对称图形等, 借助多媒体演示能生动形象地展示所学内容, 使抽象的问题形象、直观, 使枯燥的问题生动、有趣, 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高效课堂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效课堂改革任重而道远, 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交往、思维状态, 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所以, 我们要继续学习和摸索, 边实践、边总结, 尽快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责任编辑:王以富]

数学质量 篇2

一、努力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如果学生有一碗水,则需要教师有一桶水。“一桶水”来自哪里?来源于教师的学习,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批爱学习爱读书的学生。

二、注重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习惯决定成功,习惯决定未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云: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所以教师应从点滴小事抓起(读书习惯,书写习惯,作业习惯)持之以恒,切记虎头蛇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优秀生,关注特困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不能过分关注学习好的学生,忽略了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两者兼顾,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来带动差生学习。实行分类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分层,分目标教学,培优提差

四、实施“青篮工程”,注重对年轻老师帮扶,青年来时是学校系统的新鲜血液,他们充满活力,充满动力,能迸发无限的潜能。给青年教师施展才华的空间。青年兴,则学校兴。青年强,则学校强。要从物质,生活,精神上关心青年教师。让他们为学校增添动力。

数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是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数学教师的首要问题以及最终目标。课堂作为知识传播的场所,其有效性成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效率在教学质量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是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反映。小学数学的教学亦是如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不得不先从课堂入手。只有通过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首先就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教育,教师不得不转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单方向地给学生施加教育,让学生机械地去死记硬背。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让学生以教学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要求老师做好备课工作,备课就如同指南针,给整个教学过程指明方向。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合理地计划如何更好地教学,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同时,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激情和乐观的态度,能让学生也变得乐观。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精神,还必须具有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最后,学习环境对优化课堂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愉快、平和的环境能使学生积极学习,相反紧张而又偏激的环境会大大降低及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与教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得不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婷.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8(3).

[2]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6).

(作者单位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圭山小学)

数学质量 篇4

一、理念的充分认识和转变

在对数学模型思想进行有效应用之前, 教师首先应对数学模型思想的基本内容及重要作用有正确的认识。数学模型思想只是一种教学指导,并不是纯粹的教学模式。对模型思想进行有效应用,指的是在具体教学中,利用这一思想作为引导,将模型思维应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而非单纯地从公式入手,让学生进行背诵或者死板地照搬计算。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上学情境,且采用动画形式呈现。学生在现实而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吸引下, 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炼并生成完整的数学问题,顺利完成解决问题的第一个转化。同时也重视了“解决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理清数量关系;借助直观图形———探明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答———自主建构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解决问题。这样,由于扎实地渗透了建模思想,学生有效地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鼓励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 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总结,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 提供给学生的学具除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之外, 还应该补充一些不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都应该提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冲突和问题,他们并不能够很轻易地解决,随之会进行激烈的讨论以及充分的思考、反复多次的操作,之后终于发现: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而发现规律,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联系实际,应用数学模型

除了充分认识模型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和精髓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模型思想的积极作用,教师还应合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策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就“四则运算”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建议教师从生活中一些常用到的基本运算引入, 然后引出四则运算的实际运算步骤, 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公式的内容,用实物作为计算载体, 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演练。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质量分析 篇5

试题突出了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考查,无难题与偏题。整套试卷注意了题型的多样性,较全面考查基础知识,试题难度适中。

二、考试成绩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36人。总分3469分,平均分96.36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9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100%。

三、学生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第一题:填空

此题十分简单,大多数学生都做对了。出错的是因为没认真听教师读题。

第二题:连线

连线题相比较较简单,其中部分学生连线时没用尺子,导致连线时画的不直,卷面相对较乱。

第三题:比一比,填一填

此题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在数图形时不够细心。

第四题:计算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全算对。

第五题:把适当的数填在里

此题比较简单,但又个别学生粗心了,有落下的题没做导致错误。

第六题:看图列算式

前5个小题相对简单,最终一个有难度,班级大多数学生都是错在最终一个题。

四、今后的教学措施

1.阅卷中发现个别学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失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夯实基础,讲解要精与准。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思考的时间,练习训练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取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2.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数学本事的培养。如运算本事的培养,解决问题本事的培养,动手实践与创新本事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事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进取性,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数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动机 效率 关键

新课程改革以来,提的最多的就是理念,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即从理念转化到实践。在教学中,要真正使用好新教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还需要一个过程。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抓效率,提质量?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

2.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

二、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像姜太公钓鱼那样,“愿者上钩”,绝对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呢?

1.授前设疑,集中注意力,导入新课。如,在讲授数学中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进入新课前在黑板上板书了一首自编的顺口溜:“学生若干房若干,分配住房作了难。每间房子住4人,还有8人在外面;每间房子住8人,还有1间住不满。动动脑筋算一算,学生多少房几间?”学生看后,群情激奋,满以为不用吹灰之力,列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解出来的,结果一试,不行!于是就很顺利地导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新课,大家听起来格外起劲。

2.课中设疑,引发思维,培养能力。课中设疑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

3.课后设疑,温故知新,巩固提高。课后设疑一般难度应大一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又能够解决的问题。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解惑”的意义是: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或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新问题的学习活动。

三、狠抓落实三个“点”:即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

难点是由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既有教学内容的原因,也有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原因,因此,要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难点的对策。因素一:内容过于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对策:抽象理论具体化;因素二:知识的综合性强,学生掌握起来易出现“积累误差”。对策:分散难点;因素三:知识所及的过程复杂,学生不好把握。对策:理出线索,类比联想;因素四:新旧知识缺乏联系。对策:培植知识的“生长点”。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去培育新知识的“生长点”。

四、留有余味的课堂结局也有助提高效率

一个高明的设计,常把最重要、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结局的形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类:一是总结式结局:将本课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的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二是呼应式结局:以解答开局时所提问题的方式结束全课。三是衔接式结局: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急于求知下次课的内容。四是开放式结局:比如说讲完“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后,提出3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归纳: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数学有趣吗?你感受到数学美吗?这样将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统一起来,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学。

数学质量 篇7

首先, 教师应将数学看作探索性的、动态的、进展的科学, 而不是看作僵死的、绝对的、封闭的一组组难以记住的定理去学习。也就是说, 将数学看作一门科学, 而不是教规。数学是研究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最大值或最小值、数据处理等, 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数学把握的最基本的反映。数学对象没有任何实物和能量的特征, 它们都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之中, 处于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类似于这些关系的关系之中。数学思想体现了对一定质的量和一定量的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的把握。数学作为普遍的技术, 可以帮助人们在搜索、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模型, 研究模型, 从而解决问题, 进行判断, 它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数学是研究方法的科学, 它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 逐步抽象、概括, 形成模型、方法和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如今, 观察、实验、猜测、调控等学习模式, 已成为人们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重要策略。

其次, 应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 数学学习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之间产生相互作用, 形成了数学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 发展了情感和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动态的交流与对话活动, 其内容包括知识信息、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再次, 教师还应认识到尊重学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求教师做到“关注、尊重、理解”。首先是“关注”, 即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对学生的关注来源于“尊重”。“尊重”有着十分广泛的内容, 即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做到尊重自己, 强调自立自强;尊重他人, 强调平等;尊重社会, 强调规则;尊重自然, 强调和谐。

最后, 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 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参与教学研讨等方面, 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 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把数学教学体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同化新知识, 并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而达到实现课程目标的目的。

总之,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切实加深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 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同时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数学教学模式, 在不断反思与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质量 篇8

一、积极解读教材, 开拓创新

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 不断开掘教材中的素材, 积极发掘智力因素, 创设教学活动的情景, 积极激发教学兴趣, 进行实践创新探索, 培养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概念、公式和定理, 或者根据内容的相似, 或者形式的相近, 容易造成混淆, 教师重视运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 积极促进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的联系中, 科学地发现问题, 客观地评价事物, 并重视对事物本质的全面理解.教师要能够运用类比的方法, 积极开拓思维, 实现思维的发展, 并重视向着知识的更深处发展, 实现向广阔的领域的转移和拓展.教师在教学中, 要重视知识的延续、从属、引申、相类似等方面的考虑, 并进行类比创新,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教学命题, 重视对原有的条件或者结论的运用, 甚至重视用命题的形式, 实现新的题目的变换, 重视在教学中不断解决教学问题, 重视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解决问题, 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要重视教育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 改变思维定式, 探索各种结论或者未确定的条件的可能性.教师要积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要重视理清教学思路, 重视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不断增加知识的综合性, 不断拓展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全面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积极教育学生提升创新能力, 积极挖掘引导, 重视在解题思路中不断开发智力因素, 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以问题教学为突破口, 重视用问题促进思考, 以问题促进学生改变, 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重视问题的来源和选择, 并重视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发现书本中的问题, 重视不断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的问题, 并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科学全面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开掘问题的来源, 积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从教学的出发点出发, 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 教育学生不断发现问题, 并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向学生科学全面地展示问题, 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断解决问题.注重问题的解决,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升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学习能力, 积极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科学全面地解决问题, 并进行积极全面的小结活动.

三、在科学的学习方式中不断构建学生的创新方式

教师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重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断发展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 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形成学生学习的空间,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爱好、个性和人格特点, 实现学生平等的宽容的友善的学习态度, 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重视在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和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科学地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积极进行合作探究, 实现教学的创新

班集体要积极增进集思广益,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重视在班集体中, 积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 重视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增强合作的意识, 全面搞好合作教学, 重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之间的动态的转化和变化, 积极设计教学问题, 相互查找缺点, 实现问题的补充, 进行分组的操作, 并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重视不断解决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积极促进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集体讨论, 集体创造教学环境,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增强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全面促进教学的创新

教师要不断积淀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视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 重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地探索知识, 强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积极围绕教学的主题, 增加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重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不断解决数学问题, 重视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的途径, 并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保证学生更好地自由飞翔.

六、在积极评价中鼓励学生全面创新

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探讨 篇9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教师

1 分层次培养、分模块教学

(1) 目前扩招后, 各院校录取的学生数学分数高低相差较大。

数学成绩的差距反映了学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掌握程度、数学想象、思维能力、对数学习的态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就是学生进入高校后学习高等数学的认知基础和情意水平方面的差异。鉴于上述情况, 可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办法解决。

在生源比较充足的专业采取直接按照学生的录取分数高低进行分班的方法, 然后采取“高分班”在内容上多讲、深讲, “低分班”少讲、浅讲的方法进行授课。而且不同层次的班级考试内容不同, “高分班”按照正常水平进行命题, “低分班”则降低试题标准, 使原来基础较差的这部分同学也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 学习到他们应该掌握、也能掌握的学习内容。但为保持公平公正, 对“低分班”的成绩, 可采取卷面成绩乘以相应难度系数进行折算, 评定奖学金等以折算后的成绩为准。在毕业成绩填写时, 为使用人单位能够正确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高低, 并避免因出现高分低能而影响学院的声誉, 所有卷面成绩均乘以难度系数, 以折算后的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实行分层次教学符合生源实际,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有利于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分层次教学同时会给教学管理和学籍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需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

我院曾在五年制中实施过分层次教学, 目前在“三校生”与“非三校生”中实施, 均取得不错效果。

(2) 一个高职院校专业众多, 对高数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 是为专业课教学打基础的。但是多年来, 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 数学教师不了解专业教学中需要哪些数学内容, 不清楚所教授的数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如何, 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缺少沟通, 造成了授课计划制定的盲目性, 有用没用都去教, 重要的不重要的内容一样去讲, 强调数学本身的系统性, 连续性, 不考虑所讲的内容在专业教学中是否真的有用。这样就严重的制约了数学教学改革。采取分专业模块化教学法, 即突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特色, 以学生所学后续专业课程相关数学知识为教学模块内容组织的依托, 针对各专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块, 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块库。

分专业教学还需要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生的专业非常了解。而把数学老师局限在基础部里, 就很难掌握这一情况。我院针对这一问题, 大胆进行了改革, 于2004年将各数学、语文老师根据个人特点分到不同系部, 这使任课教师更能深入了解所教学生专业, 做到真正使高数为专业服务。而这种分开又不是完全隔离的分开, 原数学组成员定期组织集体备课, 这种“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2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

长期坚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制度;组织教学与教学改革读书讨论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不断促进教学改革。我院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互相听课, 坚持自我充电。

(2) 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水平。

坚持学习、培训制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进修硕士、博士课程, 推荐教师参加各种教改与学术会议。

3 注重初、高等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衔接

(1) 高等数学的知识前后联系非常紧密, 一环紧扣着一环。

高校近年来的学生质量严重下降, 高职院校尤甚。这是影响教学质量不容忽视且有目共睹的一个方面。函数是整个高等数学的基础, 所以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之前, 一定要对函数部分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复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 而且要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 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只有当新的知识被学习者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框架中, 成为理解了的和有意义的知识, 才算是获得了真正的数学知识。

(2) 初等数学的学习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而高等数学的学习则可以通过“理解概念, 熟记定理, 理清脉络, 适当练习”等步骤来学习。

对于刚踏入高校门槛的大学生来说, 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不同的学习方法一定要认真掌握, 必要时可以请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

(3) 根据职高学生自身及专业特点选择合适教材。

首先选择通俗易懂的教材, 便于学生学习钻研教材。其次, 要选择高等数学在本专业中具有应用内容且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材, 只有这样高等数学教学才能落到实处。但在选定教材的同时, 重要的是要强化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在高等数学概念的教学中, 可以删除过于繁琐的叙述, 用既准确又简单的描述代替。如微积分中极限的概念学生难以接受, 用通俗易懂的概念代替完全是可行的, 因为它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如何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 是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概念是对实际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 突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 使教育资源变得多元化和开放化。在这种条件下, 教师仅仅充当知识输出者的角色就会禁锢学生的头脑, 妨碍学生运用符合时代特点的先进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是明智的选择。

(1) 设置情景。

教师从教学大纲出发, 使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中发生,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学习情景, 使学习更趋直观化。

(2) 确定问题。

在创设的情景下选择与当前学习知识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与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构建知识。

(3)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老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 补充、修正和完善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 效果评价。

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学生学习和了解数学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 也是意志的锤炼、感情的陶冶等非智力品德的培养。因而教师还应注意以数学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审美情操, 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 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大胆发表不同意见, 细心发现学生的点滴创新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5 重视习题课及复习

(1) 习题课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上习题课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他们从多方面去探求原因, 抓住问题的关键, 找出其最好的解答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 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 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职高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高等数学的相应习题册很少又很难, 配套针对职高学生的习题册, 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3) 许多学生觉得上课都学会了, 但一到考试就什么都不会, 原因就是:

数学必须要复习, 而很多学生忽视了这一重要学习环节。高等数学分小班上习题课, 通过习题课进行问题讨论, 通过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重视数学成绩考核

(1) 数学公式较多, 为避免死记硬, 减少了作弊现象, 可采取“半开卷”方式考试, 即允许学生带一张写有学生本人学习总结的纸张进考场供查阅。这种“半开卷”方式的好处一是促使学生认真全面的复习, 培养学生自学、总结的能力。

(2) 我院专科学生采用月考制, 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不搞考试突击, 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障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但若采用闭卷考试, 成绩的真实性存在很大问题。可采取每人交一份读书报告或小论文, 内容自定的方法, 或分讨论小组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在数学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传授, 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拓宽了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渠道, 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用Mathematica软件绘制空间曲面, 加强数形结合的教学,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理解。同时, 让学生学会独立使用各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以此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8 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职高学生由于长期非智力因素未得到培养, 造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 学生自身应全面提高素质即正确的学习目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强的学习毅力, 科学的学习方法,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浓厚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如何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J].内江科技, 2007, (12) .

[2]牟树杰, 李守金, 郭秀刚.强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12) .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篇10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所以,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 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内容, 设置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目标, 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及过程与方法目标三者缺一不可, 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 再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整体出发, 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知识传授, 传统的满堂灌、一刀切已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了。因此, 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 在授课的时候, 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又如, 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 我们要改变以往将学生每天泡在题海中的教学方式, 要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或者是一题多变的练习, 要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找到个性发展的空间。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 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完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转变以往的终结式的评价模式,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我们的评价不在是单一的看重学习结果、考试成绩,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中, 正确地认识自我, 重拾学习信心。而且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注重优等生或者是学困生的评价方式, 而忽略了那部分较为稳定的中等生的评价。因此, 教师要注意完善评价模式, 要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然而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有教师这样抱怨:“为什么讲过的试题学生还是不会”“为什么学生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等, 其实, 教师在抱怨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到底错在学生还是错在我们教师自身。然而,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反思的过程, 教师要反思每堂课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几分, 反思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自己是不是还是课堂的主宰者, 学生被动地学习等等。只有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才能有针对性地改正, 才能真正地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总之, 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不是教师简单地说一说就可以实现的, 它需要教师从新课的导入到课下的反思都要认真地完成, 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最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摘要: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由此可以看出, 数学对生产、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充分展示数学的作用, 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73-01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学生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探讨。

一、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未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设计目标,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过高或过低,重点、难点不突出,过于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的培养等。

2、授课方式过于单一

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教师讲授,即教师先根据课标要求,把主要内容书写在黑板上,再根据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讲解。这种授课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气氛凝滞,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设计模式化

教学设计是关系教师授课质量的关键环节,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于模式化,课前准备内容过多,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模式机械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局。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通过优化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比较法,就能使一些表而看起来非常抽象的知识,变得清晰有序,可以使小学生找到知识的重点脉络和主要内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未必都是正确的,要善于引导,去伪存真,拨乱反正,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帮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2、创设情境,发展数学思维

新课标中一个明显的改变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同时还要让孩子们明白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当孩子的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对于老师的问题,他们能够

进行积极地思维,会在不断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清数学知识的结构。

3、改变传统的教学单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由数学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缺乏必要的课堂互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都是死读书,读死书,没有培养出应有的创造力。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单一法,创新教学方式,注重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质疑意识。

4、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索,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发散思维培养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又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联系到其他的科目进行交叉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和认识。

5、进行合理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度

数学成绩的好坏,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学生数学思维敏捷度的训练。对于小学数学更是如此。要想让学生们能够在运算的过程中正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我们就必须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抓好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同时,还应当下大工夫来进行速率的训练,时常用一定的时间来

进行速算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让全班所有学生的数学思维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在进行速算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方法的传授,小高斯可以在短时间内算出惊人的数学结果,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注重数学力一法的传授,只有让小学生掌握了利一学有效的数学计算力一法,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刁一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也是对学生思维敏捷度训练的重要途径。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开发和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品质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数学的直觉思维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以促进他们的数学直觉思维是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科学合理地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今后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效益的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就必须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篇12

一、数学教学课应是一堂艺术课。

为了把数学课上成一堂艺术课, 教师应精心策划出知识的穿插、渗透与融合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尤其要注意口语:把“枯燥的”、“乏味的”、“生硬的”数学知识用准确简练、生动活泼的语言;抑扬顿挫、洒脱自如的语调;清晰流畅、环环相扣的思路, 转化为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 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为此, 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文学修养, 拓展知识层面, 按口语表达的要求磨练自己, 使自己的口语符合一堂“艺术课”的要求。

1. 口语表达要有感染力。

评判一节数学课成败的重要标准: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 特别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感染力。特别是口语感染力, 口语感染力强的教师,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上有意传授的东西, 而且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因此一堂好课可以说是教师感情的投入, 贫乏的言辞、呆板的语调, 是不会感染学生的。教师对学科的真诚、专注、兴趣、爱好及自豪感, 都会形成对课堂的感情投入, 这就需要用口语表达进行穿针引线, 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情绪, 引起他们的模仿、思考、记忆和探索。

2. 口语表达要有深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 只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 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目的是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故一堂好的数学课上的口语要力戒哗众取宠, 浅尝辄止, 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虚假“繁荣”, 而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广度、深度。口语表达要有深度, 是指数学教师的口语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思想性和科学性, 而不能信口开河、海阔天空, 更不能无中生有、节外生枝。只有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追求口语的清晰流畅、优美动听, 才能追求讲授内容的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分析问题入情入理, 解答疑难切中肯綮。

3. 口语表达有助于记忆。

教师所讲内容, 有些需要学生短期记忆, 有些需要长期储存。教师在准备一堂好的数学课前除应明确地考虑和确定本节课在记忆上的各类任务外, 还要重点考虑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特别是如何应用口语来协助学生记忆。此时的口语表达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要利用好重音, 说话声音要有轻有重, 语意要有主和次, 才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显示口语的表现力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要利用好节奏, 快慢、长短、强弱、缓急、高低、顿挫和停顿的交替使用, 有意形成错落有致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气氛, 使学生有张有弛, 增强他们的记忆效果。停顿是一种重要的课堂表现形式, 对一堂好的课而言, 不时留出适当的“空白”和“间隙”, 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解、思考和记忆, 是非常必要的, 沉默是金,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力求达到口语表达的“入脑”。

二、数学教学应以传授知识为辅, 提高能力为主, 真正落实教改, 实施素质教育。

现阶段的中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 实践能力差, 创新能力更差。低分低能的教育是失败的, 高分低能的教育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改变课堂上一贯的灌输知识为主的格局, 最起码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发生, 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思考现实世界、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逻辑性和层次性。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处理问题既要果断, 又要有理有据, 像数学推理、证明一样, 不能拖泥带水, 更不能模棱两可。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文化素质是基础;能力素质是目标。将来能胜任工作且能够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进而不断地提高, 不断地迎接挑战才是高素质的体现, 才是当今世界有竞争力的体现。

三、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应该培养只会考试的人, 我们的社会也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数学家”。绝大多数学生都将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不管他中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 还是直接参加劳动, 他在中学所学的知识都应该是“有用的”, 而且是经常用, 所以上不上中学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强化和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应该成为评判一堂数学课的重要依据。

一堂好的数学课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纵向联系。数学本身就是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一部罗曼蒂克史, 它的情节是曲折的, 是跌宕起伏的, 后面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中, 可使原有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掌握得更牢固。其次, 要注意培养学生知识的横向联系。数学绝不是只为自己建造起来的一座空中楼阁, 很多数学知识和数学分支原本是根据生产的需要, 或者是由数学的只弟姐妹———物理和化学的需要而引入的:比如“微积分”, 不就是牛顿在计算“万有引力定理”时发明创造的嘛。所以摒弃封闭的学科概念, 把数学溶入理科教学的大课堂中, 才是有战略眼光的举措。再次, 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数学建模是一种很好尝试, 学习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来能用所学知识, 指导实践, 指导生产, 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四、数学教学应该把课堂目标由“学会”转为“会学”, 自主学习才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永无止境的, 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和宝贵的, 因此, 教会学生“会学”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自主学习是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可以享用一生。

上一篇:税收专业人才下一篇:提升完善